王国的繁荣王国风云2怎么占领领村庄

  多年以来,只要提到西方制度,人们就会认为那是完美的象征、是人类最文明的制度。欧美国家也到处推销自己的普世价值,把他们的富强归因于西方式的民主。似乎所有的国家都应该以西方式的民主模式来运行。但是西方式的民主真的是那么“完美”,那么“文明”吗?发达国家的富强真的是由于西方式的民主吗?  其实我们只要看看西方的发家史,就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出:西方国家的发达,主要依靠“抢”和“骗”两手抓。多数情况下,这两手是同时使用,两手抓,两手都很硬。  抢,就是依靠武力进行殖民、掠夺,或者依靠武力来建立有利于西方世界的贸易规则和政治秩序。抢的时候,主要依靠科技和科技暴力。  骗,主要靠两手。第一手就是占领道德制高点,夺取话语权,美化西方文明,美化西方价值观、美化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美化西方舆论自由,强化西方科技和教育的优势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了第一手之后,就可以冠冕堂皇地使出第二手:就是制定符合西方利益的国际制度,例如国际贸易规则、国际金融秩序等。  西方国家建立了“对内民主对外掠夺”国家体制,通过“抢和骗”这软硬两手控制了世界的财富,这种手法贯穿了整部西方历史。  让我们从香料贸易开始回顾西方的发家史吧!
楼主发言:31次 发图:9张
  香料,你咋就这样吃香涅?  香料,英文一般用spice,主要指胡椒、丁香、肉豆蔻、肉桂等有芳香气味或防腐功能的热带植物。  一开始,香料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古代,香料可以用于巫术仪式、咒语、净化、防腐、化妆、香水、治疗、甚至毒药。此外也可用于烹饪、食物贮存和调味。  在《圣经》时代,已有约瑟曾被亲兄弟卖予香料商人为奴的记载。《圣经?雅歌》中,歌人则将自己的爱人比作数种香料。由此可见,香料贸易沿远流长。  在欧洲,香料的重要性在十四、十五及十六世纪到达了顶峰;也是在那段时期,因为其种类众多、使用频繁以及用量较大,香料在烹饪中的作用比在其他时期表现得更为突出。其中胡椒的进口量占所有进口香料总量的一半以上。没有任何一种其他的香料价值可以超过胡椒的十分之一。  在当时,欧洲人保存食物最常使用的方法是盐渍,而除胡椒以外,没有别的香料可以与以大量食盐腌制的肉类相搭配。盐和胡椒是肉食性的人类与饥饿抗争的利器,特别是于航海之中或者在庄稼歉收的饥荒之年。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每天消耗着大量的肉食,甚至大大超过了现代美国人的食肉量,这个量对现在以面食为主的意大利人来说,足以引发蛋白质休克。比如,在1532年曼图亚(Mantua)的一次"家庭晚宴"上,用餐者为八位绅士,除却沙拉、面包、水果和甜点,上桌的菜式包括十八盘野鸡肉沙拉、五只阉鸡、九十根香肠、肉丸子、美味肝脏料理、五只鸭、三条舌、五份意大利熏火腿(prosciutto)和摩泰台拉熏香肚(mortadella)馅饼、十五只鹌鹑、十五根米兰香肠和一只雄鹿--而这些只是第一道菜。  据文艺复兴时期的烹饪书籍记载,在那时,厨师们都竭力购买各种市面有售的香料。英国有两本书名不详被称为"哈雷抄稿"279号(the Harleian Ms.279,约1430年)和4016号(the Harleian Ms.4016,约1450年)的烹饪书,建议厨师们在烹饪百分之九十的鱼肉类菜肴时都毫不吝啬地添加大量香料。这两本书中最常提及的香料是姜、黑胡椒、肉豆蔻皮、丁香、肉桂和山姜(galingal)。  中世纪统治阶级酷爱味道浓郁的菜肴,社会地位越高的家庭,使用香料的量越大,是上流社会炫耀性消费的一种形式。  中世纪晚期和文艺复兴早期人们大量使用香料的事实之下还有另一个原因--香料具有药用功效。每一种厨用香料最早都是作为药物引进的,随后才用于烹饪。从十三世纪到十七世纪之初,几乎所有医师都建议在烹饪肉类时加入大量香料,以便人们更好地消化它们。在这一时期,人们普遍认为消化也是一种烹饪形式,它发生在胃里,辅以人体的"动物热能"而完成。正因为如此,被视为"热"性的香料,正好可以帮助消化。人们判定胡椒有第四级的"火热"与"干燥"度,而丁香、高良姜、小豆蔻属于第三级;肉桂皮、孜然、荜澄茄和肉豆蔻为第二级,以此类推。
  人们不仅在烹饪中使用香料,还把它们当做如珠宝般贵重的赠礼,或者适于收藏的珍品。香料浓郁的味道、充满异国风情的来历和异常昂贵的价格使人们将它们与天堂联系在了一起。胡椒、肉桂和肉豆蔻象征着统治阶级的身份,它们向世人展示统治者的权力,然后被统治者果入腹中。招待客人时,餐盘中撒着越多的胡椒,来宾们对宴会主人的敬意就越高。  香料大多产于南亚、东南亚一带,比如胡椒原产于印度,后来移植到了东南亚地区;肉桂产自斯里兰卡;豆蔻和丁香产自印度尼西亚;桂皮产自中国南方和缅甸一带。所以,从这些香料的产地到古代欧洲人的厨房之间,可谓隔着万水千山,运到欧洲的香料价格高昂也就不奇怪了。中世纪有一段时期,一头牛只能换两磅肉豆蔻;胡椒的价格更昂贵,以至于人们买胡椒都得按颗粒个数来计算,胡椒甚至还可以充当货币!  当时的香料贸易线路!  
  刘了个明。
  早在古罗马时期,欧洲人就通过埃及在红海的各个港口做贸易,获得从印度等地运到埃及港口的香料。在君士坦丁堡还没有陷落之前,威尼斯人通过外交途径,买通了当时埃及的统治者,垄断了埃及商品在欧洲的销售,自然也就垄断了埃及出口的香料。如果说埃及人算是香料贸易的二道贩子,那威尼斯人就是三道贩子。但当时香料的进口路线并不只是埃及这一条路,印度等地的香料还可以先运抵波斯湾地区,然后通过陆路运送到地中海东岸,最后再运往欧洲各国。当时地中海东岸被拜占庭帝国所控制,虽然威尼斯人和拜占庭帝国的关系不错,但另一个意大利城邦——热那亚的商人也和拜占庭帝国关系融洽,能够通过地中海东岸进口香料,这就打破了威尼斯人对香料贸易的垄断。威尼斯人可以忽悠埃及的苏丹,却忽悠不了拜占庭的皇帝,都是信基督教的,谁不知道谁啊!买主越多,这东西才卖得上价,拜占庭帝国当然知道这个道理,因此乐意让热那亚人也来采购香料。威尼斯人对此记恨在心。天有不测风云。没想到奥斯曼土耳其崛起,君士坦丁堡陷落,奥斯曼土耳其没兴趣和基督教国家做贸易,相反,还继续进军东欧,几十年间甚至兵锋直指维也纳城下。两大宗教文明兵戎相见,这生意自然只能先放到一旁。  其结果是,拜占庭亡国后,热那亚人彻底丢掉了香料进口途径,全欧洲的香料都得靠威尼斯人提供,威尼斯人狮子大开口,别人也只有接受的份儿了。谁让卖香料的独此一家,别无分号,自己偏偏还好这一口呢?  自从威尼斯人彻底垄断了香料贸易,不要说普通欧洲人品尝不到香料的滋味,就是昔日品尝过香料的大小贵族,居然都买不起香料了。没有了香料,这日子简直没法过了!  更没法过的是热那亚人,本来可以从香料贸易中分一杯羹的,结果现在让威尼斯人吃独食,自己只能流着哈喇子干看着,想要用点儿香料,竟然还得去求死敌威尼斯人。是可忍,孰不可忍!  热那亚人于是想出了个迂回计划。即从地中海出发,从海路上绕过整个非洲大陆,开辟一条新的香料之路。
    葡萄牙与西班牙的形成。  当时存在着几个较小的基督国家,其中一个以波尔图扩张,逐渐吞并成今天的葡萄牙(Portugal),图上最左中一。另外在葡萄牙东面又有莱昂王国(Leon),图左中第二;卡斯提尔(Castilla),或译作卡斯蒂利亚,图左三;纳瓦拉王国(Navarra),图右三;阿拉贡王国(Aragon),图右二;以及加泰罗尼亚地区,今天的巴萨罗那(Barcelona),图右一。
  一提到葡萄牙,那么我相信很多人想起了恐怕是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或是一张国土极为狭小的伊比利亚半岛地图。  我们现在所见到的葡萄牙国土其实和五百多年前的葡萄牙国土并没有什么太多区别,实在是小的令许多人忽略了他的存在。  实际上葡萄牙王国自成立之后在西欧的国家里就是一个打酱油的路过,在欧洲诸强看来充其量不过是一个乡巴佬,当时最弱小的独立王国。巴掌大的地方与其说能得意苟延残喘这么久,倒不如说那里实在太穷根本没有一个大国感兴趣,在地理探索时期未到来前可以说是世界的最西端,一个上帝被遗忘的角落。   葡萄牙位于欧洲伊比利亚半岛西南端,东面和北面与西班牙接壤,西面和南面濒临大西洋,拥有8万多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和800多公里长的海岸线。独特的地理位置为葡萄牙发展海外贸易和海上扩张提供了重要条件。  葡萄牙古称卢济塔尼亚,自公元1世纪起,先后受罗马帝国、日耳曼部族和阿拉伯人的统治。在罗马帝国长达4个世纪的统治期间,葡萄牙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罗马人带来了先进的耕作技术,兴建了城市,修筑了灌溉工程;他们输入的罗马法,几经修改之后构成了葡萄牙法律体系的基础,而拉丁语则逐渐演变为葡萄牙语。
  5世纪初,日耳曼部族中的西哥特人占据了伊比利亚半岛,建起西哥特王国。西哥特人的统治持续了近3个世纪,至711年被日益强大的阿拉伯人征服。阿拉伯人对半岛长达几个世纪的统治,为葡萄牙带来了东方的先进生产技术,推广了水利灌溉,引入了新作物和新产品,促进了商品性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阿拉伯人统治时期的发展,为葡萄牙最终摆脱外族统治奠定了基础。11世纪末,阿拉伯人的统治开始削弱,葡萄牙国内信奉基督教的莱昂王国趁机兴起,其国王阿丰索?恩里克斯经过长期武力斗争,于1143年推翻了阿拉伯人的统治,建立了独立的国家。  葡萄牙人在摆脱外族统治、建立独立国家的过程中,也逐渐具备了走向世界的社会经济条件。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葡萄牙的波尔图和里斯本等一些城市,日益发展成为海上贸易的重要港口;葡萄牙人从阿拉伯人那里学会了建造兵船和从事海战的战术,并且建立起一支强大的海军。它在葡萄牙争取独立的斗争中锻炼成长,进而为其海上扩张奠定了实力基础。
  早在14世纪初,葡萄牙王国已经有了一支规模可观的航海舰队,葡萄牙商船与荷兰、英国保持经常性商业往来,向西南方向则航行到加那利群岛。国王费尔南多一世(年)时代,葡萄牙商业出现空前兴盛的局面,里斯本已成为大西洋沿海的重要外贸港口。随着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王权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具备了海外扩张的基本政治前提。  因此,自14世纪以来,历代葡王都把发展海上势力作为传统政策。例如,他们开放王家森林,以木材供应造船业;赏赐骑士特权,以奖励优秀造船官员;招揽热那亚水手,以培养优秀海员;强制实行海上保险,以发展壮大海运业;鼓励贸易,以吸引外国人,等等。这些都为海上扩张奠定了基础。大批中小贵族,因为通货膨胀,地租收入不断下降,所以不惜冒死远航,把海外掠夺视为唯一的发财之道。至于那些新兴的商业资产阶级分子,他们的利益“与那些贵族的利益并不冲突”。  13~14世纪,波尔图和里斯本的商人即垄断着从直布罗陀至北海的香料贸易,他们对打通亚洲的香料贸易航线自然是非常积极的。于是,国家联合商人和贵族的力量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共同进行了向南挺进的有组织、有计划的远洋航海活动。
  香料,偶们葡萄牙人来了!---------亨利王子时期的航海探险活动  --------------------------------------------------------  以航海家著称的亨利王子(O Infante D. Henrique),是西欧航海事业中推进组织活动的第一人,对葡萄牙航海技艺和海上拓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在葡萄牙西南海岸的萨格里什(Sagres)创办航海学校,培训本国水手;设立专门研究航海技术的观象台,广泛收集地理、气象、造船、航海、海流等方面的文献资料;聘请热那亚和加泰罗尼亚等地的航海人才为师,以提高本国船员的素质;在格拉斯修建海港、码头、船坞,建造和维修远洋船只。不仅如此,他组织进行了深入大西洋和南下非洲海岸的一系列探险活动。    纪念币上的亨利王子。  亨利王子的全名是唐?阿方索?恩里克,葡萄牙亲王。因设立航海学校、奖励航海事业而被称为“航海者”。  以下是太加斯河岸的“大发现纪念碑”。  高50公尺,矗立于太加斯河口,为独裁者萨拉查(Salazar)为纪念航海家亨利王子逝世五500周年在1960年命人所建。纪念碑的外形像一艘大帆船,刻有多个雕像。亨利站在船首,手上托着一艘当时的多桅小帆船,其他是随同出发的航海家、葡萄牙历史上的名将、传教士和科学家等,包括1498年绕过好望角的达伽马、1521年横越太平洋的麦哲伦,以及第一位航抵巴西的欧洲人卡布拉尔(Pedro Alvares Cabral)。纪念碑的地上有一幅世界地图,上面刻有发现新大陆的日期。      
  1415年,亨利王子派遣探险船参与了由葡王若昂一世(D. Joao I)亲自指挥的海上远征活动,首先占领了非洲北部重要港口城市休达(Ceuta)。是年7月23日,一支由19000名陆军、1700名水兵、近200多艘战船组成的远征队从里斯本出发。8月21日,船队抵达城下。进攻开始后不久,葡萄牙人由一扇城门攻入城内,至傍晚时候,休达城落入葡萄牙人手中。该城位于直布罗驼海峡,控制着通往大西洋的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同时,它还是陆地和海上的贸易中心,其附近有富庶的农业地区。因此,占领休达城,不仅提高了国王的威望,而且为进一步的对外扩张提供了一个前进的据点。占领休达城成为葡萄牙一系列对外扩张和海上探险活动的开端。  年,亨利王子派人探索和考察了加那利群岛及其附近地区。大约在年间年,若昂?贡萨维斯?扎尔科(Jo?o Gon?alves Zarco)和特里斯唐?瓦斯?特谢拉(Trist?o Vaz Teixeira)成功地航行到了圣港岛(Ilha de Porto Santo)和马德拉岛(Ilha da Madeira),并由此开始了对马德拉群岛(Arquipélago da Madeira)的垦殖和开发。  大约在1427年或1432年,迪约戈?德?席尔维斯(Diogo de Silves)发现了除佛罗雷斯岛(Ilha das Flores)和科尔沃岛(Ilha do Corvo)以外的亚速尔群岛(Arquipelago dos A?ores)。1439年,摄政王唐?彼得罗(Dom Pedro)授权亨利王子向该群岛移民,1445年以后,移民垦殖过程全面展开。对这些大西洋岛屿的发现和开发,为葡萄牙人探索西非海岸的航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434年,受亨利王子之命,吉尔?埃亚内斯(Gil Eanes)完成了绕过博哈多尔角(Cabo Bojador)的艰巨任务。次年,吉尔?埃亚内斯和阿丰索?巴尔达伊亚(Afonso Baldaia)再次出发,安全通过该角,并向南航行了50里格,到达了一个被命名为鲁伊沃斯湾(Angra dos Ruivos)的地区。此后几年,他又进行了几次航行,到达了加莱(Galé)和黄金河(Rio do Ouro)地区。  于是,除了北非摩洛哥的休达城,葡萄牙人还拥有了马德拉群岛和亚速尔群岛,并且已经沿非洲沿岸进行了多次航行,到达过博哈多尔角以南。显然,继续向南航行的基础已经奠定。
  强贴留名  
    A点就是博哈多尔角。
  @龙峙水 12楼
15:06:16  强贴留名  -----------------------------  古代欧洲可是海盗出没,  想想到知道,什么人没事干当海盗?还不是日子穷疯乐的,可想当时欧洲日子过得多苦。
  1441年,亨利王子选派其贴身卫士安唐?贡萨尔维斯(Ant?o Gon?alves)为船长,驾船前往非洲西海岸。他从黄金河地区把首批黑奴带回了葡萄牙。第二年,安唐?贡萨尔维斯和努诺?特里斯唐(Nuno Trist?o)又到那里捕获了更多的黑人。事后,安唐?贡萨尔维斯返航回国,而努诺?特里斯唐则继续向南航行,一路顺风地到达了布兰克角(Cabo de Blanco,意为白色之角)。迪尼什?迪亚斯(Dinis Dias)和贡萨罗?德?辛特拉(Gon?alo de Sintra)亦在该地区进行了探险活动。  1443年,安唐?贡萨尔维斯再次出发,前往黄金河地区购买奴隶。葡萄牙人向当地人购买了10名奴隶,以及一些金粉、一把匕首和几个鸵鸟蛋。这是在非洲海岸进行的第一次奴隶买卖。鉴于最初几次航行的结果令人满意,摄政王签署命令,授予亨利王子向博哈多尔角以南地区航行的专有权。  同年,努诺?特里斯唐继续向南航行,到达了一个叫阿尔金(Arguim)的深水大海湾,湾内分布着几个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岛屿。年间,兰萨罗特?德?拉戈斯(Lan?arote de Lagos)经王子授权,组织了远征队前往阿尔金,在纳尔岛(Ilha de Naar)和蒂德尔岛(Ilha de Tider)捕捉了大批奴隶。  1444年,努诺?特里斯唐到达了塞内加尔河(Rio Senegal);同年,迪尼什?迪亚斯(Dinis Dias)发现了佛得角(Cabo de Verde)和帕尔马岛(Ilha Palma)。这一年的航行,使葡萄牙人与撒哈拉大沙漠(Deserto do Sara)以南的黑人进行了首次直接接触。1446年,阿尔瓦罗?费尔南德斯(Alvaro Fernandes)到达了现在称之为几内亚-比绍(Guiné-Bissau)的地区,因而成为第一个进入非洲内陆的人。  1455年,亨利王子选派富有航海经验的意大利海员路易斯?德?卡达莫斯托(Luis de Cadamosto)为船长,命他继续组织向南航行。3月 22日,他的船队起锚南行,仅3天就到达了圣港岛。此次航行过程中,他到达了冈比亚,途中访问了马德拉岛、加那利群岛、阿尔金湾、布兰克角、塞内加尔、布多迈尔(Budomel)王国、佛得角等。卡达莫斯托用带去的马匹等货物交换了布多迈尔王国的奴隶。  1456年,迪奥戈?戈麦斯(Diogo Gomes)和卡达莫斯托再次率3艘船远航探险,因被风吹离了航线而发现了佛得角群岛的几个岛屿。1460年,佩得罗?德?辛特拉(Pedro de Sintra)到达了塞拉里昂(Serra Leoa)。同年,安东尼奥?达?诺里(Antonio da Nori)又发现了佛得角群岛的另外几个岛屿。于是,至1460年,佛得角群岛的主要岛屿已经被发现,由此开始了系统的移民垦殖活动。  通过这些连续性的探险活动,葡萄牙人建立了深入大西洋的前哨阵地;海外拓植已由少数人的自发性行动,演变成一种在一定权力支持下、有领导有组织的持续不断的运动,初步形成了各阶层联合扩张的格局。尤其重要的是,随着海外探险活动的推进,经济联系也不断扩展,葡萄牙人在加那利、马德拉、亚速尔从事最初的殖民垦殖活动,购买这里的蔗糖、酒和谷物。直接的经济联系甚至扩伸到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非洲,这里出产的谷物、黄金,甚至奴隶成为交易对象。西欧人对海外资源的追求更加迫切,扩张大西洋已显示出有利可图的利润前景。15世纪末,西、葡两国终于掀起了打通世界航线的航海高潮。
  跨越非洲南端的探险航行  亨利王子逝世后,葡萄牙当局继续推进沿非洲西部海岸向南部航行的探险活动。1469年,唐?阿丰索五世(Dom Afonso V)与里斯本的商人资本家费尔南?戈麦斯(Fernan Gomez)签定合同,授予他与非洲西海岸居民进行贸易的专有权,条件是,他必须每年沿海岸至少发现100里格,并每年向王室交纳20万雷阿尔(reis)的款项。在合同期内(年),戈麦斯组织了航行,先后发现了从塞拉利昂到圣卡塔莉娜角(Cabo de Santa Catarina)的土地,包括米纳(Mina)、圣多美(Ilha de S. Tomé)和普林西比(Ilha do Principe)诸岛以及费尔南?多波岛(Ilha de Fernan Dulmo)。在最后一次的航行中,指挥者西格拉第一次越过了赤道。  费尔南?戈麦斯的合同结束后,唐?若昂亲王亲自担负起海上探险活动的组织工作。他首先组织舰队保卫几内亚沿岸免受西班牙人的进攻。经过努力,1478年,葡西两国签定了阿尔卡索瓦条约(Tratado das Alcá?ovas),其中规定:葡萄牙永远放弃对加那利群岛(Ilhas Canárias)的占有权,而西班牙则答应不派船向该群岛以南航行。于是,待发现的世界以穿过加那利群岛的纬线(约北纬28度半)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的发现权归西班牙,南部则归葡萄牙。这是葡西两国第一次瓜分世界。  1481年,唐?若昂亲王继位,称唐?若昂二世(Dom Jo?o II)。他下令在米纳(Mina)建立一座城堡,以加强这一在商业交换中最有利可图的非洲地区的防卫。为此,国王挑选了最优秀的船长,组成了一支由9艘卡拉维拉船和2艘乌尔卡船(Urca)构成的远征队。同年12月12日,迪奥戈?德?阿赞布雅(Diogo de Azambuja)指挥远征队抛锚起航,日正式开工。城堡建成后以国王最诚信的圣徒圣?若热之名命名为“圣若热的米纳城堡”(Castelo de S, Jorge da Mina)。这是继阿尔金之后葡萄牙人在西非沿岸建立的第2个殖民据点。  唐?若昂二世在致力于巩固已经发现的地区的同时,制定了更为远大的计划:发现经大西洋通往印度的航道。为此,他下令打造船只,雇佣曾在非洲沿岸的巡逻船队中为其效劳的迪奥戈?康(Diogo C?o)为船队总指挥,继续推进向圣卡塔莉娜角以远地区航行的探险活动。1482年春天,迪奥戈?康奉命率领船队出发,船上除带足了供长时间所用的食物以及用于途中与当地人交换和送礼的物品外,还有一样新鲜的东西:带有葡萄牙徽章和十字架的纪念石柱(Padr?es de Pedra)。船队走过已知的海岸后,继续南行,到达了扎伊尔河口(Rio Zaire),他在北岸竖起了第1根纪念石柱。然后继续向南航行,发现了洛勃角(Cabo do Lobo),即今之“圣玛利亚角”(Cabo de Santa Maria)。他误认为他所到达的圣卡塔利纳角就是非洲的南端。  1485年,迪奥戈?康再次出发向南航行。到了扎伊尔河,与刚果国王进行了友好的接触,双方交换了货物。他又在圣玛利亚角以南的黑山竖起了第2根石柱。为了进一步证实他在第一次航行中确实发现了通往印度的航线,他的船队继续向南航行了1400公里,结果来到了塞拉?帕尔达(Serra Parda),在这里竖起了第3根石柱。然后返航,于1487年上半年回到了里斯本。迪奥戈?康的两次航行,发现了冲赤道到南纬22度长达2000多公里的海岸线,并进入了西南非地区。他还开创了在所到之处竖立纪念石柱的先例,为后来各国的探险家所仿效。  1487年,唐?若昂二世组织了另外一支远征队,起用在前几次航行表现突出的巴托洛梅乌?迪亚士(Bartolomeu Dias)为总指挥,驾船向塞拉?帕尔达以远航行。该船队于8月从里斯本出发,沿着熟悉的航线,顺利到达了米纳。在此补充了淡水和新鲜食品,并竖起了第1根石柱,然后向扎伊尔河口前进,进而越过了塞拉?帕尔达。1488年1月间,船队在南纬33度遇到风暴。由于风向不定,一连5天在一个小海湾打转。于是,船队离开海岸,在风暴中进行了13天的远海航行。风暴稍微平息后,迪亚士决定改变方向,先向东航行了几天,因没有发现陆地,又转而向北航行。2月3日,终于看到了陆地——圣?布拉斯(S. Brás),船只停泊地稍前一点的地方是个海湾。因看到那里有许多当地黑人在放牧,迪亚士便将此湾命名为“牧人湾”(Angra dos Vaqueiros)。这里已是非洲的最南端。此后,船队又毫无目的地航行了一小段距离,于是,便绕过了非洲南端(南纬33°线)的全部海岸,由大西洋进入了印度洋。船队来到了一个小岛,在那里竖起了第2个十字架石柱,并把若奥?英凡特那艘船上的水手们所望见的那条河流命名为“英凡特河”(Rio do Infante)。  因没有再发现新的陆地,船员们一致要求返航。在返航途中,将船队所经过的非洲最南端命名为“针角”(Cabo das Agulhas,今译厄加勒斯角)。过了该角,在望见一块海边巨石时遇到了强烈的风暴,迪亚斯就称之为“风暴角”(Cabo das Tormentas),并在此竖起了第3根纪念石柱。后来,若昂二世听了迪亚斯的汇报,下令把“风暴角”改为“好望角”(Cabo da Boa Esperan?a)。船队回到西海岸的小湾时,人手已经不够驾驶3艘船,于是,迪亚士下令烧掉了小船,把船员分配到卡拉维拉船上。迪亚士在小湾竖起了第4根石柱,补充了航行所需,然后沿着海岸顺风北航。停经普林西比岛后,船队来到了米纳城堡,进一步补充饮水。此后的航行与来时不同,船队离开海岸深入远海,绕过了一个大圈,于1488年年末,即出发16个月后,船回到了特茹河,受到凯旋式的欢迎。  绕过非洲南端进入印度洋的航行,是航海探险进程中的一大突破,它意味着通往印度的航路已经打通,对后来的地理发现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A点就是好望角。  
  达?伽玛船队首航印度的航行  1492年,为西班牙服务的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成功横渡了大西洋,发现了美洲新大陆。此事在欧洲引起了轰动,也引起了西葡两国对发现权利的争夺。经过教皇的调解,双方于1494年达成《托德西拉斯条约》,以代替原来的《阿尔卡索瓦条约》。该条约规定:以佛得角以西370里格的经线为界(约西经41度),以东地区的发现和占据权归葡萄牙,线以西归西班牙。该条约签定,实际上肯定了此前葡萄牙在探险中取得的利益。  1495年唐?曼努埃尔一世(Dom Manuel I)于1495年即位后,通往东方的探险航行重新纳入议事日程,并由此进入了决定性阶段。他首先命令迪亚士建造了新型船舶——三桅方帆圆形大船。他精心挑选瓦斯科?达?伽马(Vasco da Gama)为船队长,令其组建船队。伽马的船队由4艘船组成,它们分别是:旗舰“圣加布里埃尔号”、“圣拉法埃尔号”、“贝里奥号”和一艘运送补给品的小船。队员约有170人,包括水手、士兵、翻译和十来个罪犯。在船队长所乘的圣加布里埃尔号上,有国王赠予伽马的一面印有红色十字架的白色旗帜。  日,伽马的船队从里斯本出发,在总领航员佩罗?德?阿伦克尔(Pêro de Alenquer)的带领下,沿着迪亚斯的航行路线行进。已被任命为米纳要塞长官的巴托洛梅乌?迪亚斯与伽马同行,前去赴任。8月,各船相继到达佛得角的圣地亚哥岛(Ilha Santiago),迪亚斯与伽马分手,沿非洲海岸前往米纳。伽马船队在当地停留一个星期,进行了小规模的修补并补充了淡水。尔后,按照迪亚斯的建议,船队离开海岸,深入南大西洋航行。从8月3日至11月8日,船队在茫茫海洋中航行了整整3个月,最后,西风将船队吹送到了好望角附近。在选择好了合适的登陆地点之后,伽马决定在一个海湾抛锚,并将之命名为圣?埃列娜湾(Baía de Santa Helena)。  在圣?埃列娜湾,伽马船队与当地的黑人建立了和平的接触,并送给他们许多礼物。不久,船队拔锚起航,继续向东航行,来到了非洲东海岸的圣布拉斯湾(Angra de S. Brás)。伽马下令烧掉了运输补给品的小船,将船上的水手和货物分配到其他船上。伽马一行与当地的黑人友好相处,用软帽和金属链交换了当地人的象牙手镯,并在此立下了第1根石柱。12月25日,他们在航行中望见了一片陆地,并将其命名为纳塔尔(Natal,葡文意思是圣诞节)。日,船队在今莫桑比克境内一条河口处抛锚。因当地人的友善,伽马将所到之地称为“好人地”(Terra da Boa Gente),把一条水色呈青铜色的河流命名为“青铜河”(今名伊尼亚里梅河)。伽马一行与当地人进行了友好的接触,两名水手还在当地人的草房里睡了觉,这是自出航以来第一次在陆地上睡觉。
  5天之后,刮起了顺风,船队长下令起航。为了避开流向陆地的海流,船队离开海岸,继续向北航行,远远经过了著名的索法拉港口(Porto de Sofala)。1月22日,船队的水手们望见了一片长满树木的平原和一条河口很宽的河流。伽马的人与当地人民进行了友好的接触,了解到摩尔人(Mouros)乘大船在印度与索法拉之间南来北往的重要消息,阿拉伯语言成为贸易活动中的沟通工具。这些消息使伽马相信,此次航行的目的地印度已经不远了。于是,就把这条河命名为“吉兆河”(Rio dos Bons Sinais,今名克里马内河Rio de Quelimane)。他们在此河口停留了32天,完成常规性的任务:修理船只、补充给养、治疗伤员。出发前,伽马留下了经过此地的标志:圣拉法埃尔碑。  3月2日,船队来到了南纬15度的莫桑比克港(Mo?ambique)。在此,伽马了解到了当地的居民构成、与印度的贸易关系和贸易货物等重要信息。这使他更加确信,离印度不会太远了。同时,他也认识到,必须找一个领航员。为此,伽马给莫桑比克岛的苏丹送去礼物,结果得到了一名领航员。临行前,伽马船队遭到了当地人的袭击,因为他们知道了新来者是他们在贸易上的竞争对手。有效的反击之后,船队得以脱离危险,继续航行。4月7日,船队来到了位于南纬4度的蒙巴萨(Momba?a)。鉴于当地事先得到了消息,并做好了进攻的准备,为了避免冲突,伽马决定离开该港口。4月13日,船队从蒙巴萨北上,太阳落山时,抵达了马林迪(Melinde)。伽马派人与当地的国王交换了礼品,并与该国王相约在船上进行了交谈,达成谅解,对方答应派一位经验丰富的领航员,带领船队前往印度。马林迪是伽马船队在非洲的最后一站。  4月24日离开马林迪以后,航行进入最后阶段,也是最关键的阶段。让伽马一行感到快慰的是,派给他们的这位阿拉伯领航员态度和蔼,知识丰富。他用地图和定向仪器带领葡萄牙人沿着一条安全的航道行进。日,船队顺利抵达印度西海岸的卡利卡特(Calicute,今之科泽科德),在此竖起了第3根石柱。卡利卡特国王在王宫接见了伽马。伽马向国王讲述了他为了找到通往印度的航线而进行的多次航行,介绍了葡王的强大,表达了建立贸易关系的愿望,还说自己是国王的使节。双方接触的开端似乎是良好的。然而,伽马所献的礼品过于普通,不仅招致了嘲笑和蔑视,而且引起了对方的怀疑。摩尔人出于对竞争对手的敌视也从中挑拨。于是,葡萄牙人开始受到严格的监视和控制,甚至不许他们返回葡国。伽马很快找到了对策。当几位印度贵族上船贸易时,伽马下令将他们扣留,并作出要拔锚起航的姿态。国王马上用葡萄牙人交换了人质,允许船队起航,并致信葡王说:只要能得到金、银、珊瑚和红布,愿意建立贸易关系。于是,船队于8月29日开始返航。
  楼主在弹愚民政策的老调。既得利益集团弹过的早已破产的老调。
  作者:dcd18 时间: 15:31:05  楼主在弹愚民政策的老调。既得利益集团弹过的早已破产的老调。  --------------------------------------------------------------  哪里说错了?
  返航的归途同样是漫长的。摆脱了卡利卡特船队的追击后,船队来到了坎那诺尔,受到了友好接待,并进行了贸易。然后,船队用了整整3个月时间才穿越了那个被戏称为“大海湾”的地区(即阿拉伯海)。1499年1月初,船队经过时炮轰了摩加迪沙(Mogadiscio)。1月9日,船队回到了马林迪,再次受到友好接待,并立了第4根石柱。由于坏血病的侵袭,许多人病到或死去,每艘船上只剩下七八个能干活的水手。经过蒙巴萨的时候,因缺少人手,不得不烧掉“圣拉法埃尔号”,2艘船继续航行。在莫桑比克岛立下了最后一根石柱。3月20日,船队绕过了好望角。进入大西洋后,船队趁着有利的热带风驶向佛得角。因伽马的哥哥保罗?达?伽马(Paulo da Gama)病重,伽马另租了一条轻便快捷的卡拉维拉桨帆船,想把他尽快运回里斯本。到亚速尔群岛后,保罗去世,葬在了亚速尔群岛的特塞拉岛(Ilha Terceira)上。结果,伽马成了船队中最后一个到达特茹河的人,时间大约在1499年8月或9月。  伽马船队满载香料、丝绸、象牙等货物返回葡国;据估计,此次航行的纯利润达到航行费用的60倍。这次航行的成功,不仅标志着欧亚直达航线的开辟,也使葡萄牙人开始涉足香料之路。伽马带回的大部分印度货物样品,成为大规模扩张运动的推动力。  东方航线开辟的结果与影响  达?伽玛首航印度的成功,开辟了从欧洲经大西洋绕过非洲到达印度的新航线,是葡萄牙航海家近百年来海上探险活动的最终成果,构成地理大发现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东方航线开辟的直接结果,是增加了葡萄牙的财富,提高了其国际地位,导致了葡萄牙海上霸权的确立。1500年,葡王曼努埃尔一世(Manuel I)派遣一支以佩得罗?阿尔瓦雷斯?卡布拉尔(Pedro Alvares Cabral)为首、由13艘船组成的船队再度驶向印度。虽然这支船队只有6艘返回葡国,但是,葡人通过这次远航,不仅做成了一笔利润丰厚的香料生意,而且在科钦(Cochin)和卡利卡特建立起葡萄牙商站。第二年,一个新的商站在坎纳诺尔(Cananor)建立起来。1505年,葡王任命佛朗西斯科?德?阿尔梅达(Francisco de Almeida)为葡萄牙首任印度总督,在科钦建立起葡萄牙殖民政权。随着殖民政权的建立,一系列军事防卫要塞相继在科钦、奎隆(Quíloa)、索法拉、安杰迪瓦(Angediva)、坎纳诺尔和基尔瓦建立起来。1509年,葡萄牙人在印度沿岸的第乌(Diu)击败印度洋上的穆斯林商人联合舰队,基本上打破了700余年来由穆斯林商人垄断印度洋香料贸易的局面。  1509年继任葡印第二任总督后,阿丰索?德?阿尔布克尔克(Afonso de Albuquerque)大大加快了葡萄牙东方扩张的步伐。他的目标是通过殖民化和征服建立葡萄牙在东方的霸权,从而完全控制东西方的一切贸易。为此,他提议要在亚丁(Adém)、荷姆兹(Hormes)和果阿(Goa)建立牢固的要塞,在其他地方建立小的要塞和商站。1510年,阿尔布克尔克率1500人的军队攻占了印度西岸重镇果阿,并将总督府迁至此处。从此,果阿代替卡利卡特,成为葡萄牙人在东方一切活动的总部。果阿位于吉世拉特至马拉巴尔海航运的中心点,是印度洋沿岸的商业中心,以此为基地,葡萄牙人便实现了控制印度洋航线和垄断印度洋与欧洲贸易的目的。  东方航路的开辟,在航海、航运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伽玛的航行历时2年2个月,往返航程30000多公里,是全世界有史以来有案可查的最远的航行。由此形成的“海角航线”(the cape route),成为连接欧亚非三大洲、大西洋、印度洋、西太平洋最重要的航线,极大地方便了三大洲之间的人员往来、物质交换和文化交流。“海角航线”与地理大发现进程中开辟的其他国际航线一道,把五大洲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整体,从而对改变人类历史以及世界交往起了巨大的作用
  1505年3月,第一任印度总督弗兰西斯科·德·阿尔梅达率20艘船组成的舰队离开里斯本出发了,船员中包括有三四百名接受过军事训练的水手,1500名士兵,200多个炮手,以及各种工匠,后来受命为西班牙进行环球航行的麦哲伦也在其中,不过当时他的身份是下级军官,而且还在一次战斗中受了伤。这只舰队的任务简而言之是征服印度,垄断香料贸易。同时,他们还担负着传教的职责。阿尔梅达控制了整个东非海岸的与阿拉伯和印度的贸易,还把柯钦变成了葡萄牙在印度的贸易中心。他们一方面控制港口贸易,另一方面又派出船只打击海上的阿拉伯和伊朗的船只。要控制印度洋,有两个关键点是必须掌握的,一个是红海的出海口,一个是波斯湾的出海口,而要控制后一个则必须控制扼守出海口的霍尔木兹城。1507年葡萄牙人攻占了这个城市,然后强行征税,照例他们采取了异常残忍的手段:割掉了所有俘虏的鼻子,砍断所有男子的右手,割掉女人的耳朵。不过他们由于立足未稳,所以占领这个城市的时间并不长。为了进行印度航线上的香料贸易,葡萄牙在里斯本成立了印度公司专门负责此事,东方贸易的中心由威尼斯转到了里斯本和安特卫普,这一贸易分配体系的重大变化使以往掌握东方贸易的威尼斯人的利益受到了重大损害,到1504年他们的船只在地中海港口已没有任何香料可以装了,这引起了威尼斯人的强烈不满。这时便发生了一个天主教国家联合一个伊斯兰教国家反对另一个天主教国家的事情,威尼斯人帮助埃及人建立一支舰队以打击葡萄牙人。很快地,这支舰队建立了起来并粉碎了葡萄牙在阿拉伯海北部巡航的一支小舰队。阿尔梅达的反应则是集中所有力量要与阿拉伯人决一死战。在1508年的第乌海战中,葡萄牙人以少胜多,以19艘船、1800多人的兵力打败了阿拉伯人和印度人2000多艘船、20000多人的联合舰队。联合舰队的失败除训练不足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内部不和,由于印度人中有人私通葡萄牙,断绝了埃及军队的供应,以至埃及军队愤而离去,导致了联合舰队的分裂。  第乌海战使葡萄牙人掌握了印度洋的制海权,开始称霸印度洋。而由于印度洋控制权的丧失,使穆斯林世界的经济受到严重影响而转衰,也成了当时最大的阿拉伯国家埃及马木留克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更为重要的是,在陆地上很难对付的土耳其人,在海洋上却无法与欧洲人有效地对抗。随着被赶出印度洋,土耳其人的侧翼受到了欧洲人的直接威胁,从而形成在陆地上欧洲人的防守和在海洋上的欧洲人的大迂回、大包围的态势。更为严重的影响是在经济上香料贸易控制权的易手,沉重打击了穆斯林而欧洲获益极大。后来阿尔梅达在回国途中死于与南非土人霍顿督人的冲突中。
  由控制变统治  阿尔梅达虽然在印度洋开创了局面,但他的政策将葡萄牙人的活动仅仅局限于印度洋沿岸,显得有些保守,而且葡萄牙人在印度的据点的安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与当地人的合作,否则只留下小部队看守据点,大部队回国,很容易被敌人乘虚而入。第二任印度总督阿尔布克尔克改变了阿尔梅达的保守政策,他设计了把穆斯林从香料运输中完全排挤出去,控制3500英里印度洋洋面的宏伟计划。果阿是印度西南海岸仅次于卡利卡特的一大商业中心,阿尔布克尔克到任的第一个行动就是攻占果阿。由于果阿的穆斯林统治者对印度教徒的残暴统治,阿尔布克尔克的行动得到了果阿非穆斯林的积极配合,加上果阿当时军力薄弱,因此葡萄牙人很快于1510年3月夺取了果阿。两个月后,由于穆斯林大批军队的到来,阿尔布克尔克弃城而去。但在10月初他集结大军再次攻占了果阿,并下令屠城,杀死所有的摩尔人,总共有6000(一说8000)多男子、妇女和儿童惨死。年底,阿尔布克尔克将总督府迁到这里,从此,果阿就成了葡萄牙在东方进行殖民活动的中心,直到1961年才由印度政府收回。阿尔布克尔克的行动震慑了周围的小邦,他们纷纷表示对葡萄牙的臣服。1512年,阿尔布克尔克与新沙末林签订协议,在卡利卡特修建了一个要塞。他后来又设立了一系列的要塞,确立了对这一带主要港口的控制。从此,通往印度各地海岸的主要航道都处在葡萄牙人的控制之下。  占领马六甲  控制印度洋并不等于控制一切,阿尔布克尔克要实现控制印度洋出入口,彻底垄断香料贸易的宏伟计划,就需要做到三点:攻占马六甲,控制东部入口;占领亚丁,控制红海入口;夺取霍尔木兹,控制波斯湾入口。马六甲(Malakat)的得名源自于阿拉伯人,意思是集合各商贾的市场,中国人则叫它满剌加。马六甲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就航海线路而言,马六甲是东西交通的必经之路,拥有马六甲既可以把印度人和阿拉伯人排除出亚欧贸易航线,又可以控制通往南中国海和香料群岛的航线;马六甲还是当时亚洲进行香料贸易的主要贸易中心,方圆数千平方公里以内的商业和贸易活动必须经过它,控制马六甲可以牢牢把握东西方贸易的主动权。这时的马六甲还主要掌握在穆斯林人手中。1509年,葡萄牙人曾经到达过马六甲,由于受到了当地人的猛烈袭击,所以他们撤退了,但有一些人被俘。日,阿尔布克尔克率领一支由18艘舰船、1200名葡萄牙士兵及200多名马尔巴拉援兵组成的舰队到达马六甲,提出了释放战俘、进行赔偿以及割让一块土地来修建要塞的要求。当时的马六甲是一个10万人的城市,由3万马来人和爪哇人守卫着,另外还有许多战船,几千门火炮,双方兵力悬殊,因此当地苏丹拒绝了葡萄牙人的要求。7月24日,葡萄牙人的第一次攻击没有成功,8月10日又进行了第二次攻击,经过一个星期的激战,葡萄牙攻占了马六甲,然后照例进行了屠城,把马来人杀了个干净,但对与马来人有矛盾的印度人、缅甸人和爪哇人则不动分毫,这也是阿尔布克尔克扩大统一面,缩小打击面的聪明之处。  马六甲是中国重要藩属国,但直到1520年(明正德十五年),马六甲苏丹派人向中国求救,明武宗才知道这件事。葡萄牙人用武力占领马六甲是对当时朝贡体系、一种以中国为主导的“自古昔帝王,居中国而治四夷”的东亚国际秩序的直接威胁。《明会典》上所载63个朝贡国有2/3位于马六甲以西,一旦失去马六甲则意味着朝贡体系有动摇、瓦解的危险。明武宗本应帮助马六甲苏丹击败葡萄牙人,但当时的明朝已没有了初时的积极进取,马六甲虽然重要,但毕竟只是中国的外围藩属国,它的丢失并不影响中国自身的安危,所以当时喜欢葡萄牙的武宗也没有采取什么措施。1521年(明正德十六年)3月武宗驾崩,4月世宗也就是嘉靖皇帝继位,马六甲苏丹又遣使来求救。明朝与葡萄牙交涉,要求葡萄牙归还马六甲,否则扣押使团直到归还马六甲为止。尽管当时明朝的国力比葡萄牙要强大许多,但在东南亚一带并没有军事存在,这种毫无力度的交涉又有什么用呢?葡萄牙曾经为了一个没有什么经济利益的休达连亲王也舍得由于穆斯林的刻意避让,休达在葡萄牙人手中没有发挥贸易中心的作用。1437年,为了增加休达的价值,亨利王子与他的兄弟费尔南多进攻摩洛哥丹吉尔,失败后,费尔南多被摩尔人扣为人质以作为归还休达的条件,但出于利益考虑葡萄牙并没有交还休达,费尔南多最后死于摩尔人的土牢中,直到1471年他的遗骸才被几个摩尔人贵族俘虏交换回国。,面对一个富饶的马六甲,他们又怎么会把区区一个使团放在眼里呢?明朝又命令同是藩属国的暹罗派兵救援,但暹罗始终对明朝支持本是它属地的马六甲独立耿耿于怀,而且由于葡萄牙有效的外交活动,所以按兵不动,甚至认为葡萄牙攻占马六甲是给它帮了忙。此后葡萄牙统治了马六甲130年,直到1641年被荷兰人赶走。阿尔布克尔克在此修建了坚固的要塞,把它变成了葡萄牙的在这一带的统治中心和重要支撑点,在此长驻有军队,包括舰队和陆军。占领马六甲对葡萄牙在亚洲的殖民活动具有无可估量的重大影响。葡萄牙人攻占马六甲吸引了附近一些小国如苏门答腊、爪哇的侯国等的归顺,也取得了与马来人有矛盾的商人,主要是泰米尔人和克林人的支持,而正是通过克林人,葡萄牙才能与孟加拉湾的其他地区和东南亚以及远东的其他小国签订贸易协议。此后葡萄牙人逐步设立了一系列的据点要塞,构成了在东南亚的殖民网络。占领马六甲为葡萄牙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马六甲成为了“葡萄牙王冠上的珍珠”,“葡萄牙的财富与远比其大和其人口多的王国的财富相比,也毫不逊色”。这一时期成了“葡萄牙历史上最富裕的时期”。  1513年2月进行的占领亚丁的行动不那么顺利,因为地形不熟,加之准备不足,缺乏淡水,而且航行所必须的天气情况也不利,要么没风要么是暴风雨,所以葡萄牙摧毁了停泊在亚丁的船只,炮轰了亚丁城后就撤离了。经过一年的准备,1515年2月,阿尔布克尔克率领27艘大船,1500名葡萄牙人士兵和几百名土著人又重新开始了军事行动。他有三个目的:占领霍尔木兹,重新占领亚丁,如果有可能从陆路去摧毁麦加。在霍尔木兹,被波斯人控制的国王慑于阿尔布克尔克的武力和残酷的名声投降了,国王缴纳了1?25万金谢拉芬,归还了葡萄牙的要塞,另外还亲自在宫殿中升起了葡萄牙旗帜。阿尔布克尔克帮助国王摆脱了波斯人的控制,并留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驻扎。
  终于占有了香料群岛  阿尔布克尔克一面建立在印度洋上的霸权,一面又派人向东去探索真正的香料群岛——摩鹿加群岛。摩鹿加群岛,旧称马鲁古群岛,位于今天印度尼西亚群岛东北部,面积7?4万平方公里,由大约1000个小岛组成,气候炎热潮湿,适于香料作物的生长,这里生产的香料,香味浓郁,质地优良。1511年,安东尼奥·德·阿布雷乌率领3艘船侦察摩鹿加群岛,在完成任务返航时,一艘船触礁沉没,船长弗朗西斯科·塞尔旺获救,被带到了摩鹿加群岛的特尔纳特岛,后来他担任了苏丹顾问。塞尔旺设法使苏丹与葡萄牙结盟,1521年,葡萄牙在此修建了炮台等军事设施,后来又步步推进,1522年占领雅加达,1545年又在万丹建立了贸易中心。1562年和1564年,安汶和特尔纳特先后成了葡萄牙的属地。这样葡萄牙终于完全控制了香料群岛,在东方建立起了以果阿、霍尔木兹和马六甲为核心的东方贸易网络。此时的西班牙借助麦哲伦的环球航行,通过南美洲南部也到达了亚洲。面对香料群岛,西班牙人垂涎三尺。由于没有计算摩鹿加群岛地理坐标的可靠方法(这一问题直到18世纪才解决),葡萄牙和西班牙都声称根据《托尔德西拉斯条约》摩鹿加群岛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两国开始了激烈争夺,为此还爆发了小规模冲突,即使教皇出面调解也没有什么作用。直到1529年,由于同英国和法国作战,陷入了财政危机,西班牙不得不向葡萄牙贷款,并同意了葡萄牙提出的放弃争议群岛一切权利的条件。1529年4月,两国签订了《萨拉戈萨条约》,西班牙放弃了对摩鹿加群岛的主张,并接受了两国在东方的分界线,即在摩鹿加群岛以东17度的子午线。  功亏一篑的阿尔布克尔克  尽管阿尔布克尔克不断地为葡萄牙在亚洲的事业建立功勋,但国内的政治形势却日益对他不利,有谣言说他怀有巨大的野心,想当果阿总督,把亚洲变成他的私人领地。这些谣言被他的对手利用,国王听信了谗言,任命与他有私仇的洛波·苏亚雷斯·德·阿尔贝加里亚为印度总督。听到这个消息后,本已染病的他一病不起,1515年12月就在返回果阿的船上死去了,年仅53岁。阿尔布克尔克的计划是一个宏伟的计划,在他死时仅有亚丁没有攻占,但问题在于葡萄牙的国力太弱了,实行这样的计划有些力不从心。本来后面的总督是有机会补救的,但他们的才能都远远不及阿尔布克尔克。1516年,在国王的一再要求下,苏亚雷斯率领由37艘战船和1800人组成了庞大舰队向亚丁出发,但由于指挥官的无能和恶劣天气的影响,行动失败了,这支舰队的大部分船只沉没,一半的人因各种原因死去。苏亚雷斯在亚洲做的唯一一件有影响的事是在锡兰的科伦坡修建了一个要塞,并强迫锡兰国王纳贡。
  皮雷士在中国  攫取中国无穷的财富始终是葡萄牙人心中的一个梦想。现在葡萄牙已到达了离中国不远的香料群岛,那么自然而然的,中国就成了下一个重要目标,这也是葡萄牙实现帝国梦的一部分。1517年,皮雷士接受派遣随费尔南·安特拉德率领满载香料的船队到达珠江口,并向广州当局表明自己的使节身份。因葡萄牙并不是明朝的朝贡国,以当时的制度,接待外国使节必须经过朝廷的批准,但京穗间路途遥远,传递消息用时漫长。等得不耐烦的葡萄牙人,强闯珠江口,居然让他们没有任何阻拦地溯江而上直达广州,显然这是广州备倭都指挥使失职所致。葡萄牙人到达广州后,两广总督陈金亲自接见并上奏朝廷,说明“海南诸番国无所谓佛郞机明朝对葡萄牙的称谓。者,又使者无本国文书,未可信”。于是明武宗不予接见,下令他们回国。但葡萄牙人通过贿赂驻守广州的三堂镇守太监宁城,得到入京许可,又贿赂内廷太监江斌见到了在南京巡视的武宗。武宗接见了使团的中国翻译,龙颜大悦,向他学习葡萄牙语,并批准葡萄牙使团进京等候。这个翻译每天陪伴在武宗身边,日益骄横,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  根据明朝的海禁政策,中国的“寸板片帆不得下海”,全面禁止对外海上贸易,只有朝贡国才可在指定的地点和限定的时间内进行贸易。由于获利巨大,沿海封疆大吏多主张对外贸易,甚至不经请示朝廷就自行其是,广东尤为积极。当时的葡萄牙人所以能进入广州,想来也是沾了这个光。但在陈金与朝廷公文往来的三四个月间,葡萄牙人却借助经商在广州城中四处打探消息,获得了大量情况,甚至在元宵节期间一个叫安东尼奥·费尔南德斯的人趁守卫松懈,爬上了广州城墙,数清楚城墙上共有90个防卫箭楼。  在皮雷士努力争取武宗召见的时候,费尔南于1520年回到葡萄牙,他被当作“发现中国的英雄”受到热烈欢迎。费尔南走后,他的弟弟西蒙接替了他的职务。西蒙是个无法无天的家伙,他像对待东非土著人那样对待中国人,在南头岛上建立殖民据点,私设法庭,排除中国管辖;支持海盗,贩卖人口,奸淫妇女;拒纳关税,侮辱中国官吏,抢劫、勒索其他国家的商人等,甚至当地还有流传甚广的掠食小孩的传说。连1521年接替他职位的卡尔沃也说他犯下了“无穷的罪行”。  武宗一回京就病倒驾崩了,嘉靖皇帝即位。嘉靖皇帝在葡萄牙给国王的信中没有发现愿意成为中国藩属国的话,而以前费尔南的信中有类似的话,因此对葡萄牙人没有了好感。葡萄牙人在中国的劣行又被大臣趁机报告给皇帝,马六甲国王也再次派人来要求中国帮他复国。自然地,嘉靖皇帝不可能与这些作恶多端的葡萄牙人打什么交道了,他马上下令把使团中的中国翻译和江彬处死,把皮雷士逐出北京,令其从广东出境。当皮雷士到达广东时,正好遇到了中葡之间暴发了屯门冲突,皮雷士被囚禁在广州,后来病死狱中。
  执著的走私犯  武宗死后,根据国丧定制,广东当局要求葡萄牙人退出国境。在中国做香料贸易,获利巨大的葡萄牙人是不甘心退出的,他们用武力回应中国的决定,向广东的海巡队发动攻击。葡萄牙人的行径使得中国决定采取武力行动剿灭。1521年8月,广东海道副使汪鋐率队将葡萄牙人包围在屯门港内,经过40天的激战,终于迫使葡萄牙人趁雨夜分乘三艘小船逃跑。1522年,双方又在广东香山县的西草湾发生海战,此战结果是,中国俘获对方“船舰二艘,斩敌三十五人,活捉四十二人”。中方百户王应恩战死。西草湾战斗后,明朝为了根绝外患,禁止一切船舶入境。葡萄牙人在不可能进行合法贸易的情况下,与中国、日本私商相勾结在浙江沿海进行走私贸易,大获其利。当时的走私贸易不仅得到了当地人的欢迎和官员的默许与纵容,而且许多官吏、军士也乐此不疲,以牟巨利。显然这是对海禁政策不满的一种无声的抗争,这样的政策不仅没有达到目的反而使当地风气变坏,违禁成为了一种心照不宣的行为。尤其在一些远离城市的地区,因为进行贸易可以使本地获利,葡萄牙人还受到了较好的款待。随着贸易的逐步扩大,双屿,一个因地形适宜走私商人和海盗盘踞的海岛被葡萄牙人占据。1542年后,因葡萄牙开辟了对日直接贸易,把日本纳入到它的贸易范围,这里发展成为葡萄牙人从事日本、闽浙和马六甲三角贸易的基地。因中日对双方的货物都有旺盛需求,从事中日间三角贸易由于明朝的海禁政策,使中日之间十年一贡的朝贡贸易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在此情况下,葡萄牙人趁虚而入,做起了中日之间本来不需要的中间商,赚取了大量的利益。的葡萄牙人获利甚厚,“凡是运到那里(指日本)的货物都可获得三、四倍的钱”。这又是因海禁而将利益拱手让人的例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双屿的葡萄牙居留地逐渐扩大,“可以与印度的主要城市相比”,葡萄牙人达到了1200人,这里有法官、公证官、议员、收税官,还有市场物价监察官、书记官、巡夜官等等人员,有教堂、医院等设施,“除绞架和市标外一无所缺”,此外“营房、战舰无所不具”,实际上把双屿当做了一个殖民地。  葡萄牙人与当地官员的相安无事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一是都察院右都御史朱纨到任浙江巡抚后,厉行海禁,葡萄牙人在贸易不得的情况下,转而从事掠夺骚扰活动,引起矛盾激化;二是葡萄牙人与倭寇合流,从事海盗行为;三是当时闽浙沿海私商一方面利用葡萄牙人从事走私贸易,大发横财,另一方面又对葡萄牙人玩弄两面手法,要挟骗勒,欺诈外人,甚至诬陷他们,引得双方矛盾愈演愈烈,当地政府又处置失当。以上情况使得局势失控,最终双方刀兵相见。1548年,明军荡平双屿,使这个国际贸易走私港成为废墟,此后又经过大小数十战,将葡萄牙人赶出浙江海域。后来葡萄牙人到福建,被赶出,到广东,又被驱逐,最后才伺机在澳门定居下来。
  葡萄牙借澳门  葡萄牙人是如何在澳门定居下来,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葡萄牙人借口船舶进水,需要暂借地晾晒货物,向广东海道副使汪柏行贿,获准上岸,后来便有借无还;另有一种说法是,因澳门海盗很多,广东官员知道葡萄牙人骁勇善战,所以请他们来剿灭海盗,条件便是准许他们在澳门居住,这其实是葡萄牙人自己的看法;还有一种说法是,明朝自身也需要对外贸易,澳门在当时只是一个偏僻的小岛,远离广州这个中心城市,允许葡萄牙人在这里进行贸易,无关大局,所以葡萄牙人才能在明政府的默许下在澳门存在。不管怎么样,葡萄牙人在东亚找到了一个立足点。很快地,形成了以澳门为转运中心的几条重要航线,其中以澳门—果阿—欧洲的航线最为重要。这条航线上通行着载重量1000吨~1500吨的大船,将中国的货物经果阿运到欧洲,再把欧洲的货物运到澳门,然后再换乘小船运往广州。欧洲的货物获利有限,中国货物大受欢迎。澳门自1553年以来,一直被当做租借地供葡萄牙人居住,明政府采取“建城设官而县治之”的方针,规定澳门由香山县管辖,因澳门又是港口城市,具体负责人是广州海道副使。明政府设立了行政、司法、海关、军事等机构对澳门实施全方位的管理。1582年,葡萄牙人获得两广总督保证,只要葡萄牙人服从大明朝的法令,就可以继续在澳门住下去。只是到了1849年,葡萄牙趁清政府鸦片战争战败之际,想乘势割占澳门,于是封闭海关,驱逐清政府派驻在澳门的官员,向当地居民征税,停止向中国交纳地租,还不断用武力向清政府施加压力。此后葡萄牙多次向清政府提出订约要求,想把这种状况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以防其他列强染指,但均被拒绝。在19世纪80年代中国的边疆危机中,英国人深恐葡萄牙人将澳门转让给法国人,致使出现与香港相抗衡的法国殖民地,因此开始对中葡订约一事进行干预。日,在英国的干预下,清政府与葡萄牙签订了《中葡友好通商条约》,葡萄牙人获得了在澳门的种种特权,澳门沦为了葡萄牙的殖民地。
  空谈误国啊,讲这么多做什么?反什么啊,信西医,你就坚持有病看西医,吃抗生素、静脉注射、消炎、开刀;平时尽量吃转基因食品、反季节蔬菜、机械化饲料养殖的肉食、牛扒类、汉堡包、可乐、啤酒。  这样就很好啊。支持你哦!  这是一大善事,也是喜事。  
  1500年葡萄牙探险家P.┭.卡布拉尔率船队横渡大西洋,4月22日发现了这块陆地,并宣布为葡萄牙属地。当地盛产一种叫做“巴西木”的红木,从中可以提炼出当时被认为十分贵重的染料,所以欧洲人后来就以“巴西”称呼这一地区。1530年,葡萄牙王室派M.A.de索萨率领移民到巴西。1532年葡萄牙殖民者开始建立居留地,年将巴西沿海至《托德西利亚斯条约》划定的界线以东地区,划分成14个“封地”,作为世袭领地分封给封建主统治。1549年王室委任T.de索萨为第一任总督,统一管辖各“封地”,并建萨尔瓦多城(又称巴伊亚)为首府。此后,葡萄牙移民逐渐增加。
  葡萄牙殖民帝国为历史上第一个全球性殖民帝国,以及欧洲最早建立和最长久的殖民帝国(1415年─1999年)。  领土包括:  非洲  安哥拉  阿尔金  阿克拉  卡奔达  佛得角  休达  艾美拉  毕尔科岛  黄金海岸  几内亚比绍  马达加斯加  梅斯卡尼群岛  马林迭  蒙巴萨  摩洛哥  莫桑比克  基尔瓦·基西瓦尼  圣约翰堡  圣多美普林西比  丹吉尔  桑给巴尔  济金绍尔  美洲及北大西洋  亚速尔群岛  巴西  乌拉圭  法属圭亚那  马德拉  萨克拉门托  亚洲  班达群岛  巴林  缅甸  锡兰  弗洛瑞斯岛  阿巴斯港  拉克沙群岛  澳门  霍尔木兹  加锡  马六甲  马尔代夫  摩鹿加群岛  马斯喀特  长崎市  葡属印度  索科特拉岛  东帝汶
  里斯本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小国葡萄牙成了帝国,首都里斯本是帝国的核心地区。随着帝国的建立,这个国家的宫廷开始膨胀,领取国家薪俸过日子的官员大幅度增加。  当时的作家对这种现象感到震惊。有一首著名的讽刺诗《骡子》,讲的就是一个驮夫的骡子也列入花名册领取国王薪俸的故事。  官员膨胀一定程度上是国王权力扩大的表现。曼努埃尔和若奥二世统治时期颁布了很多法律条例,如《曼努埃尔法典》成了国家权利和个人权利的根本大法。国王的权威不可动摇。  里斯本的旧王宫被废弃了,特茹河畔矗立起一座新的宫殿,宫殿的庭台是文艺复兴时期流行的式样,站在庭台上可以远眺特茹河的景色。特茹河边是海外公司堆放香料的仓库,从仓库里散发出来的肉桂和胡椒的香味整个王宫都能闻到。整个里斯本、整个葡萄牙都成了万里(顺便说一下,当代我国在西部各省市定居下来的沿海省市的人,有很多是上世纪80、90年代自发地到西部谋生的“流民”,他们能在西部扎根,其道理是一样的。他们发财后虽然有的也回家乡来发展,但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适应了那儿的生活,特别是由于创业的艰辛,他们对新的家乡有了很深的感情)飘香的国度。1535年,葡萄牙诗人沙·德·米兰达又赞美又担心地写道:“我更担心里斯本,在肉桂的飘香中/使我国变得荒凉、乏人。”诗人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但在我们所讲的这个时期,这些还不明显。早在15世纪中后期,里斯本就已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生气勃勃的城市。西方有学者作过这样的描述:
  每年春天,一队队悬三角帆的轻快帆船运来一袋一袋的马拉吉圭塔胡椒、一捆一捆的象牙、一队一队的黑奴和一箱箱的金砂驶入塔古斯河(特茹河)。到秋天,它们又满舱装着红帽、鹰铃(按:指缚在鹰腿上的圆形铃铛)、威尼斯念珠和各式各样用以换取黑人黄金的物品启碇南行,舱面上则载着马匹以便向黑人酋长换取过高价款项。  在沿岸各个码头和古老城镇的一些窄街小巷里,从冰岛到喀麦隆各地的语言都能听到。从斯堪的纳维亚、英格兰和佛兰德来的水手同西班牙人、热那亚人、摩尔人、柏柏尔人以及改变了信仰的黑人头目互相竞争。若奥通过位于商业广场上的他的宫殿窗口能够看到12个不同国家的船只紧紧拉着帆索在水势湍急的塔古斯河上行驶,从船上卸下来的香料使得王室成员鼻孔发痒,船上烤饼干的香味也使得王子的胃口大开。新的教堂和宫殿兴建起来了。意大利银行家和犹太钱商围着广场设立了许多办事处。里斯本变成了富裕的、有进取心的、大有希望的城市……里斯本,这个卡蒙斯的高贵的里斯本,现在仍旧是世界较大海港中一个最美丽的海港,在当时对像哥伦布这样一个有雄心壮志的年轻海员来说是全欧最富有鼓舞作用的一个城市。里斯本面向世界而不是面向内部;它追求世界统治,而不留恋历史上的光荣。……
  得角群岛和亚速尔群岛的上空都飘扬着葡萄牙的国旗,这里是葡萄牙建立帝国的桥头堡。  从三大群岛往南航行就是巴西。巴西的发展是在16世纪中期,一些在东方贸易中发了财的葡萄牙人把资本投入到这里的种植园,促进了这里的繁荣。到16世纪50年代,巴西出现了新大陆最早的种植园制度。此后约有一个世纪间,巴西支配着欧洲蔗糖的供应。大量的蔗糖生产加上当时葡萄牙人一流的商业网,巴西在葡萄牙经济中扮演着重要地位。“巴西的产品多年来约占葡萄牙出口贸易的2/3”。  从非洲西海岸南下,绕过好望角,沿非洲东海岸航行一段时间后横穿阿拉伯海到达印度,再从印度的果阿航行到马六甲,这是葡萄牙帝国东方航线的生命线。从马六甲往东北可到澳门和日本,往东可径直进入香料群岛。  16世纪的葡萄牙文献把莫桑比克和霍尔木兹到澳门和香料群岛的特尔纳特之间的所有据点统称为“印度国家”,即葡萄牙在东方的海外领土。  为了保护这条生命线,从西非到东非的海岸边,从印度西海岸到马六甲,从马六甲到澳门和香料群岛,葡萄牙人建立了一个个武装的商站或兵站。在西非,除了三个群岛上的一些重要岛屿外,毛里塔尼亚海边的阿尔金岛是最早建立的并一直起着重要作用的一个基地。在东非,1503年葡萄牙人占领了桑给巴尔,在这里扩建了码头、船坞、食品加工厂、机械修理厂等小工厂。葡萄牙人从非洲掠夺的象牙、黄金、玳瑁和香料,从远东中国购进的丝绸、茶叶和瓷器,从东南亚购进的香料,都从这里转手。简言之,这里曾是葡萄牙人货物的集散地和过往船只的后勤供应基地之一。  葡萄牙为了牢牢控制东方商路,分别在果阿、霍尔木兹和马六甲建立了3个海军基地。每年3-4月间,从里斯本派出一支舰队前往东非;9月从东非随西南季风驶往印度。舰队包括两类船只:一种是货船,在东方装好货物后,第二年便趁东北季风回国;另一种是军舰,补充印度洋上海军基地的舰队。果阿是葡萄牙在东方最重要的海军基地,集中了葡萄牙在东方的大部分军舰。果阿基地定期派出军舰在印度洋上巡逻。马六甲也有一支常驻舰队保证海峡以东航路的畅通。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国的繁荣怎么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