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你来 怀念老山作战战友工兵连骆牧渊寻找战友

The page is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nginx error!
The page you are looking for is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Please try again later.
Website Administrator
Something has triggered an error on your
This is the default error page for
nginx that is distributed with
It is located
/usr/share/nginx/html/50x.html
You should customize this error page for your own
site or edit the error_page directive in
the nginx configuration file
/etc/nginx/nginx.conf.对越反击战,老山战场17岁的排雷大王
老山战场进入86年以来,越军在我连续几年的打击下,攻势明显减缓,盘踞在老山主峰翼侧越军阵地上的866团、922团、881团以及配置在二线的&313师(含14团、122团、266团),还有配属的168炮旅、4炮团、150炮团又两个炮营,在我解放军强大威武之师面前,只有被动消极防御之力,已没有过去称自己为世界第三军事强国那种狂妄劲头,龟缩在工事里挨打,很少派出营以上部队对我进行攻击。为了达到锻炼部队之目的,中央军委云南前线指挥部决定我军适时组织精干分队对敌实施进攻战斗,同时,牵制越南军队在东亚其他国家的侵略行动。
  要组织成功的进攻战斗,第一行动就是在雷场开辟通路,畅通无阻的通路是步兵实施冲锋的首要条件。雷场通路打不开,步兵的冲锋就要受到阻碍,就要遭受到更大的伤亡,进攻战斗的胜算就会大打折扣。
  雷场开辟通路的任务自然落在工兵们的身上。86年6月9日凌晨这天,17岁的新战士骆牧渊和战友们一起出发,向开辟通路地域走去,准备为下一步的军事行动扫清障碍。到达指定地域后,战友们成三角队形开始交替作业。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通路在一米一米地向前延伸。在一个下坡处,小骆感觉左脚一侧有点异常,立刻意识到触上了地雷。如果遇到一个没有经验的战士,稍一动脚,地雷就会爆炸。小骆虽然年龄小,但在老山前线已是赫赫有名的排雷大王。遇到这种情况,只见富有经验的他,很能沉着冷静应对,完全不象一个17岁的孩子。他知道此时,也不能用手去排,因为人在坡上,重心不稳,用手十分危险。他急中生智,叫身边的战友闪开,自己猛地向一侧扑倒,地雷爆炸了,所幸没有人受伤。战友们都长长的出了一口气。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小骆排第616颗地雷的时候,意外的事情发生了。这是一颗“58式地雷”,地雷上通常有个保险装置,一般情况下,压力达不到设计要求,保险不会解脱。但是,这颗雷由于埋的时问太久,保险锈蚀失去作用,己成待发状态。当小骆用探雷针刚触动雷体,地雷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突然爆炸,小骆被强大的气浪推出一米多远,被战友们及时抢救下来,送往野战医院。
  小骆是老山前线35175部队工兵连战士。1985年10月,从家乡应征入伍,成了一名解放军战士。当时,他只有16岁,还不到当兵的年龄。为了能当上兵,他虚报了两岁才参的军,受伤住院时还不满18岁。入伍后,分在工兵连,不到两个月,部队就奉命执行对越防御作战任务,要上前线。
  那时,作为新兵,连“一二一”都走不好,更谈不上有什么打仗技能。小小年纪的他知道,光靠勇敢顽强的精神,没有过硬的军事技术,不能很好的完成作战任务。所以在临战训练中,尽管他年龄小,基础差,但从不拉下。负重越野爬山,每次都要背五六十斤重,爬十几里山路。不管头发昏,腿发软,浑身冒汗,也不管心就象要从嗓子眼里跳出来一样难受,从不叫苦,咬牙坚持,有几次曾经昏倒在路上。一个月后,爬山,行军,他就由队尾变成了排头兵。
  专业训练开始后,同样一个课目,别人练一次两次,他练十次二十次,达不到目的,宁肯不睡觉,也要过关。所以专业技术提高很快,在上级组织的工兵专业集训中,分给连队唯一的一个名额,就叫这个新兵给占了。为此,不少老兵还蛮有意见。在集训队里他还是那样,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在结业考核中,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都取得了优秀成绩,成为连队的技术能手。许多老同志才对这个新兵也不得不“刮目相看”了。凭着这一条,在后来几次执行艰巨战斗任务时,他都击败了“对手",一次也没有落空。
  上阵地后,部队坚守在老山主蜂,是对越作战的主战场。老山海拔1420多米,山高坡陡,坡度一般在60度左右。山上林木茂密,植被很厚,行走十分困难,气候潮湿多雨,难得见到晴天。越军侵占期间,在山上埋了许多地雷。1984年我军收复老山后,兄弟部队曾排除了一些,但仍有相当多的地雷遍布老山地区,其密度之大,谁也说不清。参战部队从血的教训中得出的结论是,老山战场,别人没走过的路,绝对不能走,路边的树枝轻易不能动。有些战友就是因为摔倒后向路边多跨了一步,而失去了自己的腿。重点布雷区里,一平方米就有十几个雷。蹲下身来,不移动脚步,就可以在周围排出三四个来,以至装备工兵的新式探雷器在这里都派不上用场。一方面是因为受战场条件限制,使用探雷器不方便。另一方面,是因为长期激烈战斗,战场上随手抓起的泥土中,都有弹片、弹壳或其他铁器。我们装备的新式探雷器,灵敏度极高,任何一点微小的金属片都能引起报警,所以,光靠使用探雷器,工兵们在战场上就寸步难行。排雷主要用手工作业,依靠探雷针。探雷针就是一根八毫米粗细的钢针,插进土后,全靠手的感觉判断有无地雷。这种作业方法,对工兵来讲,危险很大,用工兵的行话说,用探雷针就是玩命。因为越军使用的防步兵地雷,一般几公斤压力就能器炸,而山上泥土中树根枯木盘根错节,排雷又是在枪林弹雨中作业,时间分秒必争。为了避免无效劳动,辨别真伪,使用探雷针就必须适当用力。因为树根枯木用力后有一定的弹性,而地雷则象石头一样十分坚硬。因此,如果探雷针碰巧顶在地雷引信上,用力后就非常容易爆炸。
  部队上阵地后,几天时间里就有七名战友被越军的地雷炸伤致残,作为专门排除雷障的工兵,心里确实不是个滋味。连队干部战士纷纷写决心书、血书向党委、党支部请战,争着抢着要求任务。三天时间,小骆写了四份请战书、决心书,唯恐任务轮不到他。因为,他心里还有一个没有公开的秘密,就是在对越防御作战中,被中央军委授予“排雷英雄”的某部20岁的战士杨再林,创造一个人排雷304个的记录,他今年17岁,也是一名工兵,决心要学习他超过他。
4月30日,上阵地后的第六天,连队接受了开辟17号阵地到19号阵地之间通路的任务。他听说后,就跑到连部请求任务。刚站定,两个党员班长就赶来了,他们一看小骆抢了先,就说:“小骆,你干脆就别想了,新兵蛋子,第一次执行任务你就靠边站吧”。小骆一听就急了,和班长们争了起来。连长指导员交换了一下眼神叫他们先回去,支部研究后再说。第二天,排长通知小骆和二班长跟他一起去执行任务。出发前,全连干部战士都来为他们送行,连长、指导员特意交待:慎重初战,圆满完成任务,给全连作个榜样。
  雷区处在敌人的火力控制之下,尤其是接防初期,敌人的炮火封锁很严,一旦暴露,后果不堪设想,他们三个人都作了最坏的准备,每个人都挂了两枚“光荣弹”。到达作业区以后,排长负责掩护,他们两人开始排雷。刚开始作业时,心里“呼呼”跳个不停。也不知是热还是怕,身上汗水淋淋,小骆一边慢慢向前搜排,一边给自己加劲。刚排了几步,探雷针就给顶住了。“地下有雷l”小骆赶紧趴下,长长地出了口气,极力使自己镇静下来。然后,按要领,先从周围一点一点把土扒开,眼看就要靠近探雷针了,却不见雷体露出,小骆以为是个“84式子母雷”,因为这种雷体只有鸡蛋一样大小,他接着扒下去,还不见地雷的影子。这下,小骆心里发了毛,怀疑碰上了一种教材中没有见过的新雷种。想到这里,他不由得头皮发麻,就想叫排长来看看,可又觉得有失技术能手的面子,再说情况也不清楚。于是,心一横,干脆先扒出来再说。
  扒完土一看,原来是个手指般粗细的树根,探雷针碰巧顶在上面,白紧张了一场。不过这样一来,他比刚才轻松了许多,汗也出得少了。接着向前探去,没走两步,又有感觉。有了上一次教训,这次他用力多试了几次.毫无弹性,断定它不是地雷也是个石头。胆子壮了,动作就比上次熟练多了。他趴下就扒,没想到这次碰上的是个“58式地雷”,第三把扒下去,就几乎把地雷抓了起来。好悬啊,小骆身予不由得颤抖了一下,幸运没有炸。接下来他小心翼翼地拨开浮土,两只手轻轻地想把地雷起出来,可是不知怎么搞的,连续两次,这个不足一公斤重的雷好象有千斤重一样,他竟没有托起。这样一来,有些颤抖的双手,抖得更加厉害,回头想喊排长,又有点不好意思。排长看到后,鼓励他说:“我就在你身边站着,不要怕,按要领来,没错。”听了排长的话,他心里暗暗骂自己没出息,排第一颗雷就这么窝囊,还谈什么向杨再林学习,当排雷英雄,实在给新兵丢人。于是,干脆爬起来蹲在地上,用手去端,雷很容易就起出来了。接下去,雷越排越多,手也变得灵活了。他们从早上九点一直干到下午五点,一天就完成了三天的任务。这一天,小骆一人排雷131颗。在后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小骆先后七次执行任务,排除地雷466颗,很快就突破了原定300颗的目标,受到了上级首长的表彰。小骆并没有因此而满足,决心在此基础上再努把力,向600颗目标奋斗。
  执行第八次。当时,一线步兵发现,敌人为了掩护、接应夜间向我阵地渗透的特工人员,在距我前沿近百米的山包上,新修了三个机枪工事,上级命令工兵连将其炸毁,任务十分艰巨。连队支部和上级业务部门反复研究后,决定由排长带小骆和另一位战士执行这一任务。5月30日,他们三人趁着满天大雾,在步兵战友的掩护下,一早就出发了。翻了一道沟后,为了避开敌人视线,争取时间,他们有意选择了一处坡度在70度以上的捷径。可坡陡路滑,如果抓着松枝下,容易发出响声,松枝摆动暴露目标,不抓松枝,脚下打滑,重心不稳,很难控制身子。他们就用电话线把三人前后连起来,坐在坡上,一下一下向下蹭。快到沟底时,在一片腐烂的松土上面,碰到了一颗裸露的“72式压发雷”。要排除它双手很难用力,放弃不管,后边的人万一触动,就要造成伤亡。小骆想,就是危险也要把它排掉。他用左手支撑身体,右手抓起地雷,使尽全身力气向左下方投出,地雷落地就爆炸了。也许有的朋友要问,这样不暴露目标吗?没有,因为在老山战场,敌我双方冷枪冷炮经常不断,一声爆炸,很难引起注意。就这样,他们很快到达敌火力点附近。
  到跟前一看,没有一个敌人。原来,他们白天不敢固守,只是夜晚对我偷袭时才作为火力点进行掩护。他接过小赵递过来的炸药包,就向射孔塞,可是射孔太小,炸药包塞不进去,他一翻身就上了工事顶部。抬头一看,自己完全暴露在敌人的眼皮底下,赶忙又跳了下来。三个人一合计,要彻底炸毁,只能从一侧绕到面向敌方的工事出口,将炸药包放进去。开始设想一个人观察,两个人爆破,可又怕人多了容易暴露,爆破时机也不好掌握,他就要求一个人来干。排长同意后,利用植被遮挡,爬到工事的出口处,先后将三个炸药包放好,拉火后赶快撤离,随着三声巨响,敌人的三个火力点飞上了天。这一下,敌人的排炮很快打了过来,一发炮弹在小骆身旁不远处爆炸,气浪将他一下子推倒在地,耳朵嗡嗡作响,小骆试图爬起来,可眼前直冒金星,身子很沉,几次都没有爬起来。排长和小赵也以为他负伤了,赶过来抢救。俩人急忙将他架起,见身上无一处出血,忙问伤在哪里,他试着蹬了蹬腿,伸了伸臂,弯了弯腰,没有什么异常感觉,才知道是冲击波震动的结果。三个赶忙向回跑去,跑到七连阵地附近时,情绪一放松,三个人一屁股坐在地上,再也走不动了。嗓子眼里干得象火烤一样难受。小赵发现离他不到五米远的炸弹坑里,有一洼混浊的泥水,三个人谁也顾不了那么多,跑到跟前几乎一口气就喝了个精光,感觉水很好喝,也特别解渴。回到连队,战友们见了三人后哈哈大笑,他们这才知道喝水时脸上沾上了不少泥巴,可想那水是个啥滋味。
  那次执行任务以后,小骆还执行过两次大的任务,排雷总数已突破600颗。因为连续执行任务,在野外全靠吃干粮,喝积水生活,第10次执行任务回来后,小骆就开始拉肚子,并伴有低烧。这时,上级把配合侦察兵在前沿捕俘的任务交给了工兵连。小骆隐瞒病情要求战斗任务,连长和指员导说他连续执行任务,体质减弱,不同意去。他又软缠硬磨了大半天,最终连长和指员导还是让了步。谁也没想到,这竟是小骆最后一次执行任务。
  6月9日凌晨,小骆揣上几片药,就和战友们一起出发了(文章开头已经提到了)。就在小骆排第616颗地雷的时候,意外的爆炸让小骆负了重伤,卫生员从小骆的口腔和鼻孔里吸出六个血块后,他才恢复呼吸醒了过来。朦胧中,听到身边的同志提出用担架抬他下去,急忙喊道:“我不能下去!”这一喊,口腔里的血又一次涌了上来,再次昏迷过去。
  到了野战医疗所,已经是6月11日下午,小骆已经昏迷两天多。医生发现他全身有58处受伤,仍然处在危险期。6月16日,转院到昆明大医院,经过积极救治,生命保住了,可双眼失明了,部队给骆牧渊记了一等功,事迹一度时期在全国受到广泛宣传。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您的位置:
老山战场17岁的排雷大王:排雷总数已突破600颗(图)
发贴人:59.52.56.*发贴时间:【】[]
&& ()&& ()图为骆牧渊负伤后的情景    老山战场进入86年以来,越军在我连续几年的打击下,攻势明显减缓,盘踞在老山主峰翼侧越军阵地上的866团、922团、881团以及配置在二线的313师(含14团、122团、266团),还有配属的168炮旅、4炮团、150炮团又两个炮营,在我解放军强大威武之师面前,只有被动消极防御之力,已没有过去称自己为世界第三军事强国那种狂妄劲头,龟缩在工事里挨打,很少派出营以上部队对我进行攻击。&& ()&& ()&& ()&& ()&& ()&& ()&& ()&& ()&& ()&& ()&& ()&& ()&& ()&& ()&& ()&& ()&& ()&& ()&& () 为了达到锻炼部队之目的,中央军委、云南前线指挥部决定我军适时组织精干分队对敌实施进攻战斗,同时,牵制越南军队在东亚其他国家的侵略行动    要组织成功的进攻战斗,第一行动就是在雷场开辟通路,畅通无阻的通路是步兵实施冲锋的首要条件雷场通路打不开,步兵的冲锋就要受到阻碍,就要遭受到更大的伤亡,进攻战斗的胜算就会大打折扣    雷场开辟通路的任务自然落在工兵们的身上86年6月9日凌晨这天,17岁的新战士骆牧渊和战友们一起出发,向开辟通路地域走去,准备为下一步的军事行动扫清障碍到达指定地域后,战友们成三角队形开始交替作业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通路在一米一米地向前延伸在一个下坡处,感觉左脚一侧有点异常,立刻意识到触上了地雷如果遇到一个没有经验的战士,稍一动脚,地雷就会爆炸虽然年龄小,但在老山前线已是赫赫有名的排雷大王遇到这种情况,只见富有经验的他,很能沉着冷静应对,完全不象一个17岁的孩子他知道此时,也不能用手去排,人在坡上,重心不稳,用手十分危险他急中生智,叫身边的战友闪开,自己猛地向一侧扑倒,地雷爆炸了,所幸没有人受伤战友们都长长的出了一口气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就在排第616颗地雷的时候,意外的事情发生了这是一颗“58式地雷”,地雷上通常有个保险装置,一般情况下,压力达不到设计要求,保险不会解脱但是,这颗雷由于埋的时间太久,保险锈蚀失去作用,己成待发状态当用针刚触动雷体,地雷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突然爆炸,被强大的气浪推出一米多远,被战友们及时抢救下来,送往野战医院    是老山前线35175部队工兵连战士1985年10月,从家乡应征入伍,成了一名解放军战士当时,他只有16岁,还不到当兵的年龄为了能当上兵,他虚报了两岁才参的军,受伤住院时还不满18岁入伍后,分在工兵连,不到两个月,部队就奉命执行对越防御作战任务,要上前线    那时,作为新兵,连“一二一”都走不好,更谈不上有什么打仗技能小小年纪的他知道,光靠勇敢顽强的精神,没有过硬的军事技术,不能很好的完成作战任务所以在临战训练中,尽管他年龄小,基础差,但从不拉下负重越野爬山,每次都要背五六十斤重,爬十几里山路不管头发昏,腿发软,浑身冒汗,也不管心就象要从嗓子眼里跳出来一样难受,从不叫苦,咬牙坚持,有几次曾经昏倒在路上一个月后,爬山,行军,他就由队尾变成了排头兵    专业训练开始后,同样一个课目,别人练一次两次,他练十次二十次,达不到目的,宁肯不睡觉,也要过关所以专业技术提高很快,在上级组织的工兵专业集训中,分给连队唯一的一个名额,就叫这个新兵给占了为此,不少老兵还蛮有意见在集训队里他还是那样,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在结业考核中,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都取得了优秀成绩,成为连队的技术能手许多老同志才对这个新兵也不得不“刮目相看”了凭着这一条,在后来几次执行艰巨战斗任务时,他都击败了“对手",一次也没有落空    上阵地后,部队坚守在老山主蜂,是对越作战的主战场老山海拔1420多米,山高坡陡,坡度一般在60度左右山上林木茂密,植被很厚,行走十分困难,气候潮湿多雨,难得见到晴天越军侵占期间,在山上埋了许多地雷1984年我军收复老山后,兄弟部队曾排除了一些,但仍有相当多的地雷遍布老山地区,其密度之大,谁也说不清参战部队从血的教训中得出的结论是,老山战场,别人没走过的路,绝对不能走,路边的树枝轻易不能动有些战友就是摔倒后向路边多跨了一步,而失去了自己的腿重点布雷区里,一平方米就有十几个雷蹲下身来,不移动脚步,就可以在周围排出三四个来,以至装备工兵的新式器在这里都派不上用场一方面是受战场条件限制,使用器不方便另一方面,是长期激烈战斗,战场上随手抓起的泥土中,都有弹片、弹壳或其他铁器我们装备的新式器,灵敏度极高,任何一点微小的金属片都能引起报警,所以,光靠使用器,工兵们在战场上就寸步难行排雷主要用手工作业,依靠针针就是一根八毫米粗细的钢针,插进土后,全靠手的感觉判断有无地雷这种作业方法,对工兵来讲,危险很大,用工兵的行话说,用针就是玩命越军使用的防步兵地雷,一般几公斤压力就能启炸,而山上泥土中树根枯木盘根错节,排雷又是在枪林弹雨中作业,时间分秒必争为了避免无效劳动,辨别真伪,使用针就必须适当用力树根枯木用力后有一定的弹性,而地雷则象石头一样十分坚硬因此,如果针碰巧顶在地雷引信上,用力后就非常容易爆炸向好友推荐本贴:&&&& 标题:《老山战场17岁的排雷大王:排雷总数已突破600颗(图)》&&&& 地址: .cn/Article/201001/showp1.html
发表您的评论
点评字数 0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直接间接导致的民事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共同建立健康的网络社区,请向管理员举报不良帖子
?举报邮箱:寻找老山自卫反击战35205部队五连战友
导读:发个帖子寻找当年老山自卫反击战战友。
我是当年 寻找当年参加老山自卫反击战的:35205部队 五连作战战友。共叙当年情谊。
联系人:陈建徕
电 话:151
35205部队 五连
发个帖子寻找当年老山自卫反击战战友。我是当年 寻找当年参加老山自卫反击战的:35205部队 五连作战战友。共叙当年情谊。联系人:陈建徕35205部队 五连
点击加载更多
<a title="查看原帖" class="old-bbs" target="_self" href="http://bbs.tiexue.net/post_
<div class="adminmenu" id="buttonadminpanel_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山前线战友聚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