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河南发生1942河南大饥荒电影时临近的河北省是什么情况

500多只手工捏制的“泰迪熊兵马俑”亮相,俏皮可爱。
超豪华游轮总造价约合人民币75亿,可搭乘8500名游客。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说起1942年河南大饥荒,那些经历过的老人们还是忍不住流泪,1942河南大饥荒有多?从河南到陕西、甘肃,1942河南大饥荒经历了多少生离死别和人吃人时间?今天,我们详细梳理了1942河南大饥荒的全过程,大家一起感受1942年河南大饥荒的悲惨岁月。
1942年春,河南饿殍遍野。豫中、豫南、豫东数百万的灾民开始向洛阳聚集,从此,300万河南人开始了漫漫“闯西关”之路。向西,向西,这是一场没有目的地的逃命迁徙。
河南省档案馆向本报记者展示的一份档案显示,逃荒方向大致有四个:大多数经洛阳,沿陇海线向西进入陕西;少部分南下逃亡湖北;还有一部分,北上进入抗日边区;还有极少数向东进入日占区。
1942年河南大饥荒中的老人和小孩
1942年河南大饥荒之生路:陕西
徒步搭车讨生计 百万灾民“闯西关”
河南人当时为何选择向西逃?郑州大学学院教授徐有礼表示,1942河南大饥荒,河南人主要逃亡陕西,因为往西可以往四川、甘肃,远离战区,有广阔的大后方。当时在南边,日本人占领了武汉;在东边,黄河以东都被日军占领。日军占领的都是交通比较发达的地区,豫西、豫南都是山区,豫东的经济要比豫西发达得多。
在这种情况下,灾民可以说别无选择,唯有一路向西。不过,逃亡陕西的主要是豫中和豫西的难民,豫北的难民则向山西逃。“豫北难民顺着陇海铁路往西逃的很少,因为要过黄河才能往西走,日本当时封锁黄河渡口,黄河铁桥也炸掉了,逃荒也要通过日本占领的黄河渡口。”
1942河南大饥荒还有一个因素,历史上惯常的逃荒路线也是向西逃,有这种西逃的习惯。
三门峡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石耘一直在研究1942河南大灾荒。他说,当时豫东地区是日寇占领区,西边是国统区,西边陕西、山西没有遭遇旱灾。蝗虫在比较寒冷的地方,或雨水比较多的地方不适合生长。加上蝗虫总是成群结队地啃噬庄稼,豫西的一些山区,隐蔽性强,可能还有一些粮食幸存下来。在难民心中,向西,或许还有一条活路。
徐有礼和石耘都认为,当时1942河南大饥荒的难民乘火车逃难的是极少数,多数人是徒步。“陇海线郑州以东已被占领,能通车的是洛阳以西。坐火车逃难的,充其量最多占总人数的1/3。当时火车数量很有限,运载效率很低,大部分是运货的,难民都是坐在货上面。当时火车时速估计只有30公里,从洛阳到三门峡走走停停估计要两天。家境好一点的,才有可能坐上火车,多数人是徒步。”石耘说。
1942年河南大饥荒之起点:洛阳
火车站人挤人 父亲挤上车弃儿被煮食
九朝古都洛阳,当时是灾民逃难的起点,也是300万逃荒者噩梦的起点。
今年82岁的寇景素老太太,其父亲当年曾任洛阳火车东站站长。提起当年洛阳火车站的场景,老人家连叹,“那不是人待的地方,每天都在死人。”
当时,洛阳西站是货运站,东站是客运站,父亲当时还是东站一个车队队长。只要有火车经过,成群结队的难民就像蚂蚁一样爬上去。难民们管不了是否超载,火车顶上以及车厢外面都经常爬着人。在争抢过程中,很多人跌下火车,摔得断腿断手。最让人痛心的是,一家人,母亲上了车,两三岁的小孩,实在送不上去,火车一开,小孩在火车下面哭喊妈妈,但大人却已在汽笛声中扬长而去,母子从此永别。
当时的洛阳火车站每天都在上演生离死别。亲情,在灾难面前也变得如此苍白。1942年隆冬的一天,天气酷寒,一名男子一瘸一拐抱着骨瘦如柴的儿子来到站台外面。为了搭上往西逃亡的列车,这名男子已经在这里等了十多天了。终于,汽笛声响起,刹那间,蜷缩在各个角落的难民就像饥渴了一个冬季终于遇到猎物的狮子,潮水般地涌向站台。车来了,这名男子知道自己拖着瘸腿是不可能带着小孩一起上火车的,他用白布把3岁的儿子绑在车站旁边的一棵树上,自己加入了挤火车的大军。而被绑在树上的孩子,则拼命叫着爸爸,但男子头也没回,就消失在人流中。后来,听说这个孩子被难民煮着吃了。
“这时的车站还不如说是一个臭气熏天的货场,只不过,货场运的是人,人和货物没有任何区别。”老人家说。
今年86岁的吴枫老人,新中国成立以前,居住在洛阳偃师市邙岭乡省庄村,1942年冬,他也从洛阳乘火车向西逃难。他回忆说,当年洛阳火车站人满为患,到处黑压压的都是人。父亲把孩子的襁褓挂在脖子上,年轻一些的汉子背着年迈的老人,面黄肌瘦的小脚老太步履蹒跚,车站周围几公里范围内的树全部都是白花花的一片,被剥光了皮,不时有孩子在树下对着大人的尸体高声哭喊,但没有人会停下来,“灾民看到火车就往上爬,因为人太多,车站的工作人员根本管不住。爬上火车的灾民,几乎都是坐在车顶,每到一站都会有人轰他们下车,甚至拿着木棒往身上打,但他们宁可被棒打,也不下车,下了车,还是会再次爬上去,有很多人被踩死在车顶。”
河南档案馆史料显示1942河南大饥荒,洛阳火车站与南关为灾民聚集点,南关贴廓巷设“难民收容所”,负责救济难民转赴陕西,洛阳火车站还有“人市”。
1942年河南大饥荒的小孩子
1942年河南大饥荒之“人市”:观音堂
老人小孩被遗弃 不幸被做成肉包子
1942河南大饥荒对很多难民来说,上了火车,就像加入了一场随时都会殒命的赌局。但有一丝微弱的希望,至少比饿死要好。
汝州市小屯镇84岁关雄伟老人回忆道,父母当年在城里做生意,灾荒发生后,父母的布匹生意惨淡只能关门,到洛阳逃难。全家把所有值钱的家当都卖了,凑600元托关系买了3张火车票,但到了洛阳火车站才发现,难民把能挤占的地方都占了,买了车票,也只能坐火车顶。
火车顶上都是密密麻麻、饿得只剩皮包骨的难民,同时还有他们所有的“财产”:破席子、几件破棉袄和面黄肌瘦的孩子。火车开车时间遥遥无期,人们只有在车顶上等着,甚至大小便都在车顶上解决,因为生怕下了车,再也没有机会上去。
关雄伟亲眼看到一个老太太眼见自己的儿子爬上了火车顶,而有3丈高的火车厢她实在爬不上去,老太太恳求旁边一个汉子把襁褓中的婴儿抛向车顶上的儿子,但儿子站在车顶上不能自由动弹,小孩没接住,重重地落在铁轨另一侧的乱石堆上,死了。老太太只能凄恻嚎哭。
曾经担任三门峡市陕县党史办主任的刘全生也是这场大灾的幸存者。他回忆说,当时,自己所在的潭头镇桥上村,家门口到处都是讨饭的人,乞讨的难民走马灯似的一批又一批,背个大背筐,灰头土脸。当时村里有个小竹林,很多逃难的人,自知时日无多,饿得实在走不动,就逃到竹林里,就再也没有走出来。
观音堂镇是火车进入三门峡(当时称陕州)后的第一个站点。如今已在三门峡定居的85岁杨再兴老人,当年就是逃难到此处,一直在这里住了70年。他说,“能坐上火车的是极少数,多数都是推着独轮车,把值钱的东西或老人、小孩放在车上,大人推着,一天只能走一二十里地。从洛阳到三门峡不过300里,灾民通常要走10天。”
杨再兴回忆,灾民逃到观音堂,已筋疲力尽,观音堂当时也是出了名的“人市”,这里也是老人、小孩的遗弃地和生命的尽头。很多大人走到这里,已是饥寒交迫,趁孩子睡着,把孩子丢在地上,扭头就走,“这些孩子都被逃荒的灾民杀掉吃了,还有的拿去做人肉包子卖。好多难民吃包子时吃出指甲,才知道是人肉包子。”
1942年河南大饥荒真实情况
1942年河南大饥荒之生死关:灵宝
死亡列车 遭炮击被撞死冤魂多
观音堂继续向西南行进,则是当时列车的另外一个重要站点--灵宝。杨再兴说,当时有些奸商,化装成难民,混在里面带鸦片、首饰,蒙混过关。为了放行,只能给国民党的车站盘查人员塞小费,这些人发了财,却苦了那些老实巴交的真难民。“检查”又成了国民党官兵谋利的手段。难民下车后都要经过无数次搜身,身上凡是有值钱的东西都被搜刮殆尽。逃到这里的难民,已是身无分文。
石耘说,灵宝是灾民西进通往心中天堂--潼关必经的一站。日军1942年占领山西运城后,经常向黄河以南炮击,所以火车经过这里时只好改道。灵宝老县城西南边,是弘农涧河桥及魏函谷关火车涵洞,当时在洞口北侧的黄河最窄处,距离对面的日军炮台只有几十米,是陇海铁路与黄河距离最近的一段,为躲避对岸日军炮火,这里修筑了一道3米多厚的防护墙。
灵宝市退休干部焦兴华回忆,如果黄河北岸日军打炮,列车就藏匿在防护墙南侧。待新一轮炮击的间歇时刻,列车即开足马力,冲进涵洞。等进了涵洞,火车才会拉响汽笛,就像躲过炮击后,舒了长长一口气。“那时有‘闯关车'一说,这里就像是生死关。”
不过,就算过了涵洞,也并不是说就安全了。县城西南边有座弘农涧河桥是木架结构,当时仓促施工,质量差,不时发生列车脱轨事故,当时,经常有火车在这里排队过桥。此外,灾民都坐在火车顶部,上面摆放的独轮车等行李超宽或超高,火车通过涵洞时,经常会连独轮车带人被扫下火车去。
灵宝县故县镇村民王大宝说,每过涵洞时,老乡们都相互提醒“过洞了,注意了”。即便这样,还是有很多人在火车疾速过涵洞时被撞死。
杨再兴老人说,就算不过涵洞,火车内也是漆黑一片,过涵洞时,只听见外面炮声隆隆,坐在火车上生死也只能听天由命。当年他乘坐的火车侥幸通过,但自己的表哥乘坐的火车却遭遇日军轰炸,姑姑一家人全都遇难。
老人说,在行车过程中,经常有人死去。周围的人嫌尸体臭,就把尸体扔下车,有些人缺胳膊少腿的躺在车顶上,车身也挂满了“人肉挂”,有的甚至被风干了,就像腊肉一般,十分恐怖。
当时1942河南大饥荒穿行在陇海线上的列车,是不折不扣的死亡列车。过来人都说,能活下来的都命硬。
1942年河南大饥荒之“鬼门关”:潼关
限制通关妻离子散 饥民无粮刨坟墓觅食
历经千辛万苦的难民终于来到陕西潼关,梦中的乐土就在眼前。但他们不敢在这里停留,因为黄河对面就是日军的大炮,难民们只好马不停蹄地继续向西,直奔西安、宝鸡。石耘表示,当年河南一共有3000多万人,其中国统区1800万人,日占区1200万人,当时饿死大概四五百万人,剩下大约有五六百万人,都向陕西逃去了。但徐有礼认为,当年逃亡陕西的难民大约有300万人。
事实上,潼关并非乐土。如今已在宝鸡定居的河南登封人赵守义回忆说,当年在潼关,有国民党军队把守,由于难民越来越多,西安城内已容纳不了那么多难民。从1942年冬天开始,便对进入潼关的难民进行人数限制,禁止河南灾民入境。当时,曾多次发生难民冲击国民党军队把守的木闸门发生冲突的事件,还有不少人被打死。
大批难民在潼关外等候,很多人等了一周才被放行。无数妻离子散的故事也因此发生。今年78岁的吴玉珍老人就在这一过程中与自己的妹妹走散,寻亲50多载仍杳无音信。
赵守义说,西安当时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虽然街道上不像洛阳那样到处都是饿死的人,但个个都面黄肌瘦,十分落魄。难民们只能排队领粥,每人每天只能领一次。领过了便在难民条上按上戳记,不能再领。
即便过了“鬼门关”到了西安,并不意味着能活下来。当时在西安,埋死人或抬死人的短工,已成为一种临时职业。一些街道的保长或甲长怕负担饿死灾民的罪名,一些奄奄一息的老人,明知人没死,也雇人将其掩埋,真是惨不忍睹。在西安郊外的乱坟岗,经常有被刨开的坟墓,有饥饿的难民将入葬不久的尸体挖掘出来吃了。“现在想起来都毛骨悚然。”老人说。
1942年河南大饥荒饿到在路边的老人
1942年河南大饥荒之终点:宝鸡
大灾难大移民见温情 割舍不断的豫陕一家亲
1942年,陇海线只通到宝鸡,这个火车终点站也是当年河南人向西逃亡的终点站。
石耘说,1938年和1942年,河南人两次大逃亡,宝鸡因此得名“小河南”,“难民到了宝鸡后分散到宝鸡周边的县,少部分人可能到了甘肃。”至今,很多宝鸡人都是当年逃荒灾民的后代。宝鸡人口的60%~70%都是河南人,就算西安也有30%以上是河南人,河南话是西安的第二大方言。
在赵守义的记忆中,由于当年河南灾民太多,也遭到了当地人的抵制,毕竟要和当地人争粮食。西安、宝鸡人当时称呼河南人叫“河南担”,后来改口叫“河南蛋”,带有歧视性的味道,因为当年河南人逃荒时一根扁担走天下,扁担一头担的是锅碗瓢盆,另一头是孩子。流离失所的河南人到了陕西,第一件事就是找老乡。“因为1938年黄河改道已经有难民逃了过来,还没来得及迁回去。”找不到老乡资助的,只能变卖家当度日。
西安市小东门里的“鬼市”,与1942河南大饥荒灾民有着历史渊源。是年,逃难、逃荒的灾民大量涌入西安,有钱和有亲友可投的人办工厂、开店铺,而没钱的人则流落街头、拉洋车、打小工,实在找不到门路的,只好来到“鬼市”,变卖全部家当糊口。由于难民越来越多,“鬼市”也由白天开张变为全天开张,它是一个藏污纳垢的地方,坑蒙拐骗、买赃销赃的戏码在这里不断上演,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灾民的燃眉之急。
1942河南大饥荒300万河南灾民涌入陕西,豫剧也随之传入。1942年前后,“豫剧皇后”常香玉曾在西安生活、演出。除了设立“难民营”帮助灾民,常香玉还经常义演,为灾民募捐。宝鸡市志也记载了常香玉对河南灾民的救助:设立“难民营”供河南灾民居住,购粮舍粥,让灾民孩子免费读书。宝鸡的演出生涯,奠定了常香玉“豫剧皇后”的基础,被称为“河南梆子”的豫剧,从此在八百里秦川传播开来。
石耘说,1942河南大饥荒300万河南人“闯西关”进入陕西,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自发移民过程。至今,很多河南人的亲戚都在陕西,河南、陕西人的关系还比较亲密。虽然当时西部有大量土地,但人口却很少,当时整个陕西人口也不过1000万人。这次大移民促进了西部土地开发,把东部成熟的农业技术带到了西部。“河南、陕西人一家亲的关系,是融入在血液中的,这背后,是一段沉重的民族灾难史。”
笔者于2008年毕业于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金融学专业,深刻掌握K线、RSI、MACD等技术指标,众多财经门户特约撰稿人、高级分析师评论员。有过硬的技术功底及市场预判能力!对投资(原油、铜)等贵金属投资有感兴趣却无从下手或者已经在接触却并不理想的朋友,添加微信号:jltx00880(长按可以直接复制),获取每日投资获利资讯。行情走势分析,交易策略指导。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对商业、原油投资、公司发展等方面有一定的研究。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共17607个阅读者,15条回复 |
发表时间: 10:01
1942河南大饥荒给中华民族的教训[原创] &&
凤凰张子涵 发表在
华声论坛 .cn/forum-76-1.html
  冯小刚的电影《1942》上映后,21世纪的中国人民真切感受到了70年前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那段惨痛的历史。画面是如此鲜活,一段段动人而又震撼的往事让国人唏嘘不已。
  电影道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旧闻。灾民死亡巨大,而政府的统计数字不过千人,政府救灾,各级官员纷纷私吞,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人祸尤胜于天灾。
  更让人痛心的是日本军队竟然将军粮分配给万千灾民,引得灾民去解除国民党军队的武装,导致日军在河南战场上获得大胜,国军损失数十万人,大大削弱了国防力量。
  国民党政府在灾情发生之后,上上下下都在掩盖,都以极大的责任心声称以抗战为主,视人民权益之不顾。最高领袖蒋介石是个明白人,却故意不揭开这层窗户纸,政府之黑暗引人发指。正所谓兴亡皆是百姓之罪也。
  电影同时向大家揭示了这样一个重要的细节,那就是美国《时代周刊》记者白修德通过详细调查,在《时代周刊》上发表了中国河南大饥荒的文章,震动了西方。而蒋介石在看到白修德的照片之后才不得不承认河南灾情的残酷现实。而在此之前,国民党新闻系统基本上失声,因为没有任何人敢大揭家丑。
  结果中国的情况却让一个外国的新闻记者捅了出来,这不能不说对于专制的中国是一记很漂亮却又苦涩的耳光。
  事后,国民政府竟然以泄密罪将洛阳电报员枪决,因为关于白修德给美国的电报是在他的帮助下发出的。政府不能解决美国人,只有拿自己人开刀。历史如铁,怎能轻易销毁。
  黑暗统治与阳光透明从来都是格格不入,1942年若不是体制外的记者的插手,中国数百万灾民的生死存亡又要去依靠何人,难道是蒋介石领导的那个所谓中华民族的正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若有情,何能如此。
  不过白修德事件又以特殊的方式在提醒中国人民,只有在一个民主法制完善的国家里,人民才真正有可能享受正当的权利。蒋政府在事实面前一味捂羞,不愿意将任何有效的新闻信息告诉民众,这是统治者的可悲心态,更为可恨的这是一种不能容忍的腐败。一个成熟负责任的政府应该是透明阳光的,不如此又怎能促进中华民族的进步。
  当一个国家面临灾难,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这样的灾难面前政府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一部分人谋利,因为信息的不对称是政府创造的,封锁消息的来源剥夺了中国人民最基本的知情权和言论自由,腐败由此而虫生,这是白修德事件给中国政府最为深刻的教训。
  体制内守旧不前,形成腐败的土壤,体制外帮忙处理,体制内的领导人本能的抑制。这无疑对政权兴亡规律缺少清醒的认识,这或许也是中国式领导悲情的可圈可点之处。
  如今的中国正在迈入新的世纪,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与《1942》相比,国人发现中国人民应该享受的核心基本权益言论自由和新闻不受障碍的报道在中国依然没有实现。
  70年的漫长等待已悄然逝去,而如今的中国虽不是处于国难家破之地。却因为两极分化,贫富差距过大,人民缺少幸福感,中国所遇的困难与1942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影响中国发展的因素相当重要的一点就是政府的腐败,这与河南大灾国民政府的表现程度虽不能说是相同,却有些神似。然而政府对腐败的反制远不能让民众满意。甚至于官员落马,举报腐败竟然要依靠网络和微博来解决,正如当年要通过《时代周刊》爆料一般。由此可见,体制内的纠错机制让人难以信任,有自我淹没的趋势。打铁自身不但不硬,还有同流的可能。这正是国家不幸之处。
  究其根本,恰在于人治的理念仍然深入人心,法治的框架还远在路上。习总书记强调任何人都不能违反宪法,都要以宪法为准绳,这或许也是他对中国人民渴望幸福而获取真正自由,并创建和谐社会的一种历史回应。
  只有将真正的言论自由和新闻报道的权利归还于民,中国的宪法才会得到真正的尊重,中华民族才能在新的时期里有重新改革的底层动力,中国政府才能有效遏制腐败的蔓延,重新赢得民众的爱戴,1942年的河南之痛才不会屡屡在中华大地上出现。
回复时间: 14:58
  楼主:你应该多看看本坛参考文摘栏,而电影只是一种艺术形式。比如你所叙的什么日军将军粮分给灾民:莫名其妙!后面的什么大胜不是在1942年,而是1944年!信口开河,惹人笑话!在1942年,日军已大军压境,河南之灾除天灾连旱加蝗灾外,日军入侵无异火上浇油!而灾民往何处去?!当时的几股力量都想把这些灾民推给对方,如此冷血寡恩:哪里把灾民当人看啊?!!为什么白修德声泪俱下,而我们的那些官人却麻木不仁?!看透其:就是。对人生而平等!这个信条的不同解读!在天朝:刁民,草民,贱民是可以被天子,官贵,仕族绅贾们所藐视,漠视,轻视的!可是:国家的根本应该是本国的国民!!!
回复时间: 22:04
众多的历史资料表明日军确实曾将粮食分配给灾民,这是历史史实,当然日本不是为了帮助中国人,而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让日军少受更多的伤害,一点点粮食可以换取重大的军事胜利,有何不可呢?
另你看到我写国军大失败是哪一年了吗,行文的一点技巧是要有的。再说1942的灾难可以说不仅是这一年,都是河南人民受苦的年份,1942仅仅是那个时代的一个标志性符号罢了。特与读者共析之。
回复时间: 22:07
1942年日军发放军粮解救灾民了吗?
王锦思新作《发现抗战》
历史无奈而沉重,电影《温故一九四二》改编自河南出身的作家刘震云撰文《温故一九四二》,在这部作品中反映1942年日军发放军粮解救灾民,作者说: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生存,有奶就是娘,吃了日本的粮,是卖国,是汉奸,这个国又有什么不可以卖的呢?有什么可以留恋的呢?”
“是宁肯饿死当中国鬼呢?还是不饿死当亡国奴, 我们选择了后者, 其实饿死了, 也是亡国鬼。”“所以,当时我的乡亲们,我的亲戚朋友,为日军带路的,给日军支前的,抬担架的,甚至加入队伍,帮助日军去解除中国军队武装的,不计其数。”
电影《温故一九四二》中有一个桥段: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冈村宁次在飞机上巡视河南灾情,日军军官陈诉日军兵力不足,战争不利。冈村指出中国最大的弱点是政府对民众极其冷酷,如果能帮助水深火热中的中国民众,则必然扭转战局,击败貌似强大的中国军队。冈村要求日军以军粮赈济中国灾民。军官们疑惑不解:“……可是他们是中国人啊!”冈村宁次说:“别忘了,他们首先是人!”毫无疑问,这句“他们首先是人”是这部电影最为刺耳的台词。
在中国官方历史中,冈村宁次在担任华北方面军司令时期,曾推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杀光、烧光、抢光)政策,造成数百万华北平民的死亡,但冈村宁次指出,他真正实行的是“三不”政策,即不杀、不抢、不淫。从真实历史来看,冈村宁次似乎并没有撒谎。事实上,“三不”也比“三光”更高明更厉害更符合日军当时的战略思想。冈村此举意在对日本军队的战争行为进行约束,提倡“良心至上”,以此收买中国民众的人心,实现儒家传统理想的“王道乐土”,从而彻底征服中国。如果说战争中尚有一拼的话,在这种国家层面的文明对抗中,当时兵匪不分的中国军队根本不是军纪严明的日军的对手。在日军和中国民众共同形成的强大压力下,至少有40万国军不战而降。‘
国学大师胡适的诗《你莫忘记》写得很心酸:
我的儿,我二十年教你爱国,──这国如何爱得!你莫忘记:这是我们国家的大兵, 逼死了你三姨,逼死了阿馨,逼死了你妻子,枪毙了高升!
抗战时期,当这个国家还是这样对待自己的子民之时,百姓的苦难就不单纯来自日本侵略者,还有自己的政府。
年,河南老百姓把“水”、“旱”、“蝗”、“汤”称为“四大害”,这其中唯独没有铁蹄已经践踏到河南的日本侵略者。
“水” 是指国民党炸开黄河造成的水灾, 进而导致1942年夏到1943年春严重的旱灾和蝗灾,夏秋两季粮食大部绝收。“汤”是指国民党河南省主席汤恩伯,苛捐杂税,同日军勾结走私,对百姓撒手不管。
日,日伪《申报》社论:“这次救济华北灾民成效如何,实有重大的政治意义”,“这一区域灾民的向心, 就在谁能拯救之于饥饿之中, 谁就是他们所感戴的救星”。
许多史料记载,日军与汪精卫伪政权修复决口, 安抚灾民。更耐人寻味的是,一向残忍暴虐的日军竟然发放有限军粮,把老百姓从死亡线上解救出来。
2009年,新加坡联合早报刊登了河南作者霍黎威的文章,记述了抗战时期这一情况。
我所经历的日本侵华战争
听我外婆讲,国民党军队纷纷逃离,根本不敢与日本人做正面的抵抗。日本人在家乡成立了维持会,并征召年轻人成立听命于日本的武装,当时家乡的年轻人都很踊跃地报名参加。在我们传统观念里面,广大的人民,无不拿起武器,投入到抗日的洪流中去,我就问我外婆,他们难道不爱国吗。我外婆感到一片茫然,她说,那时候老百姓可怜啊,很多人都饿死了,参加了维持会就有饭吃了,谁想这个问题。在我外婆看来,参加了维持会有饭吃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汉奸、爱国、民族对没有文化的他们来说是那么的遥远,我想这也许是在死亡在线挣扎的大多数下层老百姓真实的想法吧。我外婆还告诉我,当时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的土匪比日本人坏的多,日本人带领维持会打死了很多土匪,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
还有一个故事,更让我震惊,当时日本人的据点驻扎在我们隔壁的游河镇,有一年大旱,庄稼绝收,很多人饿死在路边。日本人在游河镇设立了救济站,分发稀饭,救活了很多中国人。我们村里的一位老人,当年只有12岁,被日本人抓去给做饭,他说与日本兵相处久了,日本人对他很好,还给他讲,自己家里有很多亲人,很想回国,但是走不了。后来日本还给他几块大洋,当作做饭的酬劳。
日本军国主义宣扬,中国人不具备建设现代国家的能力, 中国人专制、腐朽、自私、愚昧、虚伪、凶残、懦弱,只有实现“大东亚共荣圈”才能改变这一局面。不料想, 在内忧外患下, 国民党地方政府和军队往往置老百姓于水火而不顾,为日本的宣扬证明。侵略者却收买人心,充当慈善家,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笔者王锦思认为,无论日本如何否定侵略战争, 称赞解放亚洲、结束白人统治的功劳,改变不了日本侵略为了自身利益的险恶用心。从八国联军到日本,只不过从一个侵略者换成又一个侵略者,中国人民陷入了新一轮的苦难。被侵略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 也恰恰是战胜日本侵略者才实现的。
请支持王锦思!网易文化历史投票!
回复时间: 11:33
45-43年前这三年时间与此比比,那个更甚? 好多人都还活着呢!
回复时间: 13:18
为了实现战略目标,往往需要恩威并举,日本人给中国河南人发粮解救灾民是事实的,当年满清对汉民屠杀并不比日本人少,残酷程度也不比日本人低,可以他们后来还是能统治了汉民近三百年,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恩威并用,汉民在他们身上获得了生存的希望,也就不反他们了,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人生还可以得到官职获得尊严,也就和他们同流合污了。
回复时间: 16:19
  出去几天,没想到回复成了这个调子!发现抗战???知不知道:日本为了侵占中华,从田中奏折开始,更从明治维新开始!处心积虑,花费了其上百年的精力和国力!晚明侵朝吞硫球,清末甲午海战后的庚子赔款,那笔数亿两的白银加割据台湾:是一场多么深的痛!二十一条,吞并东北三省,侵占华北,直至几乎占据半个中国!这是国仇家恨!是民族之耻!!一点小恩小惠,给草民一点草料:{什么??!我知道:日本人对日占区的国民只买给杂粮粗谷,日本人要求日占区的小学开始学,读日文,日本人把日占区当成榨油机,吸金地!为其疯狂的战争与军备补血添油!十四年抗战:我华夏牺牲人口数千万计,损失财产价值上千亿美元计!这些说明什么?!!落后就要挨打!一团散沙的族群就是一群待宰的绵羊!
回复时间: 19:36
  不知道我们的民族为什么这么容易遗忘?这么容易听信花言巧语?!难道这就是所谓的仁,容,恕??!我们当然不能指责那时日占区的国民甘当顺民,不能否定当时的一些乱像,但是:人必须有底线,国必定有爆发点!不能指望外国人来改造自己的国家!中国和日本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国家,其亡我中华之心从明治维新以来就没有灭过!什么亲善,互惠,共同之类的华词只是表象而已,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一点决非戏言!
回复时间: 14:52
  楼主与4楼的论调多么迷幻!如果温故1942真这么写,这么演:那真的要拍案质问:汝等是何居心?!!当时的国民政府之作为确让人心寒,但其毕竟还是国人所认可的政府,广大的灾民宁可沿陇海线奔向更贫困的陕,甘去吧?!有大规模地投奔日占区的吗?!!日本军国主义的目地:事实上军事占领,精神上去中国化,经济上一切为军事目的服务!这些皆源自田中奏折的精心谋划,这是赤裸裸地要汝中华亡国亡种!让日本大和民族的生存空间,文化精神在神州大地上充分扩展!为达此目地,其采取的是暴力与怀柔并济之政策!极具欺骗性!人家已打上门来,冲进院里了,我方倒好:还在窝里斗!更可悲的是:忘想借日军消,磨对方!往事不堪回首!再回首时:我的同胞们:别找不着北!!!
回复时间: 19:38
日本人就是真的给饥民发了粮食,他们的出发点也绝不是想要去救这些饥民,他们想的绝对是通过这种手段可以更好的控制中国,实现他们妄图吞并中国的野心。满人入关时不就是通过习汉文,尊孔孟等等小恩小惠达到霸占中原,奴役汉人将近三百年的吗,而那些自称饱读圣贤之书的汉奸奴才们,给几个顶子,送几件补子,就人模狗样,助纣为虐,美化他们的满人主子,帮着外族来奴役自己的同胞。要不怎么说崖山之后无中国,那种宁死不受嗟来之食的民族气节,在这些软骨头的心里已随崖山为国赴死的10万血气同胞而逝,剩下来的就是张狗皮。强烈的支持aajia,一个没有脊梁的民族是站不起来的。
回复时间: 01:28
看得我牙痒痒,你们就不能理性一点?楼主不过是想用日本人分发粮食给灾民来对比当时国民政府对待自己国民的态度,以此呼吁建立真正民主、自由、法治的国家,才能避免这种悲剧的发生。谁也不会真的因为日本人发过粮食就忘记他们侵略中国的暴行。在我看来,中华民族之忧患,实在是内大于外,而且绝不能以外患作为残酷对待国民的借口。
回复时间: 15:14
原帖由 三少爷的飞刀 于
01:28 发表
看得我牙痒痒,你们就不能理性一点?楼主不过是想用日本人分发粮食给灾民来对比当时国民政府对待自己国民的态度,以此呼吁建立真正民主、自由、法治的国家,才能避免这种悲剧的发生。谁也不会真的因为日本人发过粮食就忘记他们侵略中国的暴行。在我看来,中华民族之忧患,实在是内大于外,而且绝不能以外患作为残酷对待国民的借口。
国民政府残酷的对待国民,所以民众拥护毛主席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最终推翻了蒋家王朝,建立了新中国,官逼民反,老百姓为了求生存而反对暴政无可厚非,但是,老百姓可以做李自成,绝不能做给奶是娘,引狼入室的吴三桂。
回复时间: 20:46
  理性??!难道日寇扶持下的伪满州国,伪南京政府:这些沐猴而冠的角色很理性?!那些鼓吹曲线救国,自称身在曹营的人物也很理性??汪某某当年何等风光,何等轻狂,为什么就没血性了?!我们的民族有一个最大的惰性:安于现状,得过且过!对君主,权贵,仕族迷信至痴!从众从主如流!而历代统治者对此了如指掌,城头无论大旗怎么变幻,城下总能找到响应的民众!这是儒,道两家愚民的胜利,这是我华夏民族之悲哀!大是大非面前,没有难得糊涂!生死存亡之际,没有所谓理性,犹豫!一团散沙,各怀心思的族群是拧不到一条心上来的!!!温故1942:如果能反思到这个层面:才不愧心血!不负良知!才对得起当年死难的数百万河南灾民!!!
回复时间: 18:46
是的看问题应该不只片面,国民政府的失去了人民,最终人民抛弃了国民政府,在任何朝代抛弃人民都是如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942河南大饥荒日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