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吕蒙传翻译吴书吕蒙传之三国曹魏公

1.C2.A3.B4.C
下面为同学们推荐部分热门搜索同步练习册答案,要查找更多练习册答案请点击访问
阅读理解列表
来源:模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列两段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甲]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其母.母恚欲罚之.蒙曰:“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母哀而舍之.鲁肃代周瑜.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 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 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 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节选自.有改动) [乙]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鲁肃过蒙言议.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节选自裴松之注引.有改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有误的一项是(
)A.数讨山越君宜顾之 B.遂往诣蒙(到)肃于是越席就之 C.鲁肃过蒙言议非复吴下阿蒙(再) D.因为肃画五策即更刮目相待 2.下列加粗的虚词用法或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可以故意待也 醒能述以文者 B.母哀而舍之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归以告其母 缊袍敝衣处其间 D.肃于是越席就之 属予作文以记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有误的一项是(
)A.不探虎穴.安得虎子?(不探寻老虎洞.怎么能捉到小老虎?) B.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吕将军功名一天天显扬.不可以有意这样对待他.) C.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我不知道你的才能和谋略竟然达到了这样的地步.)D.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读书人分开了几天.就应该用新的眼光重新看待.) 4.下面对两段文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鲁肃对吕蒙原先比较轻视.后来吕蒙出了五个计谋之后.转为尊重和亲近. B.从两段文字看.吕蒙是一个勇而有谋.文武双全.勤奋好学.学而有成的人. C.甲段文字中.吕蒙的母亲要惩罚他的原因是他做了山贼. D.从两段文字看.鲁肃所重视的人才必须既有武略.也有学识.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孟子曰:“于不可已而已者.无所不已.于所厚者薄.无所不薄也.其进锐者.其退速. () 子夏为莒父①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 [注] ①莒父:鲁国邑名.
(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无论做什么事都应有个度.不应该停止的那就不能停止. B.凡是前进太快的.那么后退起来也一定迅速.孟子反对那些锐意改革的人. C.针对子夏的询问.孔子提出了“欲速则不达 的主张. D.事实上.孔子与孟子的思想是一致的.他们都反过偏激而是主张恰到好处.
(2)上面两段文字都表达了什么观点?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孟子曰:“于不可已而已者.无所不已.于所厚者薄.无所不薄也.其进锐者.其退速. () 子夏为莒父①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 [注] ①莒父:鲁国邑名. (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认为无论做什么事都应有个度.不应该停止的那就不能停止. B.凡是前进太快的.那么后退起来也一定迅速.孟子反对那些锐意改革的人. C.针对子夏的询问.孔子提出了“欲速则不达 的主张. D.事实上.孔子与孟子的思想是一致的.他们都反过偏激而是主张恰到好处. (2)上面两段文字都表达了什么观点?
来源:101网校同步练习 高二语文 苏教版(新课标·2004年初审) 苏教版(新课标·2004年初审)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文后练习.
(1)关于物种起源的问题.如果一位博物学家.对于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地理的分布以及在地质期内出现的程序等等事实.加以思考.那么.我们可以推想得到.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这个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但是如果不能说明地球上的无数生物.怎样经历变异而达到它们的极其完善的构造和相互适应.仍然是难以令人满意.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如气候.食物等等作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的原因.就某一狭隘的意义上来说.这可以算是正确的.这点以后当再讨论到,但是如果把像啄木鸟的构造.它的足.尾.嘴.舌如此巧妙地适应于捉取树皮里面的昆虫.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又如槲寄生.它生长在某几种树木上以吸取养料.需要鸟类传播它的种子.更因为它是雌雄异花.必须依赖昆虫才能完成传粉作用,如果我们仅仅以外部环境.或植物习性的影响.或植物本身的倾向.来解释这种寄生植物的构造以及它与其他几种生物的关系.必然也同样是不合理的.
①这段文字介绍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②根据这段文字筛选下列信息.
A研究物种起源所凭借的事实基础是什么?
B研究物种起源的方法是什么?
C作者批判了什么错误学说?
③作者举槲寄生为例是为了说明什么观点?
(2)把大树变成石头.这是大自然独具的威力.一亿多年前.我国北方的气候比现在要暖和.雨量充沛.植物茂盛.到处生长着坚叶杉.短叶杉.竹节柏.铁树等植物.大多数植物衰老死亡后.遗体日久化成煤.另有一些森林.处在地壳活动的地区.由于火山爆发和地壳震裂.成片的森林被吞噬在地壳裂缝中.或是埋在火山岩浆中.那些未经燃烧的大树与空气隔绝.在含有硅质或钨质的地下水的淋滤渗透作用下.矿物质逐渐取代了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就使木材变成了充满矿物质的木化石了.
①全属于木化石形成条件的一项是
a.一亿多年
b.气候暖和.雨量充沛.植物茂盛
c.植物衰老死亡
e.地壳运动
f.埋在地层中
h.未经燃烧的大树与空气隔绝
k.含有硅质或钨质的底下水
②木化石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③给木化石下一个准确的定义?
来源:讲与练·知识精讲与能力训练·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甲)何泽为洛阳令.唐庄宗好田猎.数践民田.泽乃潜身优草间伺庄宗.当马谏曰:“陛下未能一天下以休民.而暴敛疲民以给军食.今田将熟.奈何恣田游以害多稼?使民何以出租赋.吏何以督民耕?陛下不听臣言.愿赐臣死于马前.使后世知陛下之过. 庄宗大笑.为之止猎.
(乙)庄宗好田猎.猎于中牟.践民田.中牟县令当马切谏.为民请.庄宗怒.叱县令去.将杀之.伶人敬新磨知其不可.乃率众伶走追县令.擒至马前责之曰:“汝为县令.独不知吾天子好猎耶?奈何纵民稼穑以供税赋!何不饥.汝县民而空此地.从备吾天子之驰骋?汝罪当死! 因前请亟行刑.诸伶共偶和之.庄宗大笑.县令乃得免去.
1.下列加粗字读音意义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shu^屡次.多次 g7i付给
B.shu^屡次.多次 j!供给
C.sh(计算
D.sh(计算
2.下列加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当马切谏
B.请亟行刑
C.何以出租赋
D.县令乃得免去 乃:却.反而
3.与“当马谏曰 的“当 字.讲法相同的一句是
A.汝罪当死
B.则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C.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D.有大石当中流
4.翻译下列句子.并解释加粗词词类活用观象
①陛下未能一天下以休民
②何不饥汝县民而空此地
5.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6.甲.乙两文就内容与写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写的都是对庄宗的进谏.进谏的方式相同.
B.写的都是对庄宗的进谏.但进谏的方式不同.
C.甲文写何泽进谏用的是详笔.乙文写伶人敬新磨进谏用的是略笔.
D.甲文写何泽进谏.语言强硬.乙文写敬新磨进谏.有意附和唐庄宗的做法.您的位置: >  >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阅读习题及答案
时间: 17:12:52
来源:未知
作者:秩名
摘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1&24题。(14分)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1—24题。(14分)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
鲁肃代周瑜,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①?”肃造次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③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节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有改动)
【注】①虞:意料,预料。②造次:鲁莽,轻率。③拊(fǔ):抚摩。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⑴数讨山越 ( ) ⑵君宜顾之 ( )
⑶遂往诣蒙 ( ) ⑷肃于是越席就之 ( )
2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⑴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⑵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
23.细读节选的文字回答,鲁肃对吕蒙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3分)
24.根据节选文字,联系下面材料,你认为吕蒙是个怎样的人?(3分)
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鲁肃过蒙言议,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节选自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有改动)
21.⑴屡次 ⑵拜访 ⑶到 ⑷接近,靠近 (每小题1分,共4分)
22.⑴不探寻老虎洞,怎么能捉到小老虎?(2分)⑵吕将军功名一天天显扬,不可以用原来的态度对待他。(2分)
23.原先轻视,后来吕蒙出了五个计谋之后,转为尊重和亲近。(3分)
24.勇而有谋,文武双全,勤奋好学,学而有成。(3分)
康文岗| 专家教师
辅导科目: 初中英语
饶宇| 专家教师
辅导科目:初中英语
井萍| 专家教师
辅导科目:初中语文
涂健| 专家教师
辅导科目: 高中数学
张玉新| 专家教师
辅导科目:高中化学
耿国庆| 专家教师
辅导科目:高中物理
特别说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答疑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2.答疑网()上的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客服邮箱:三国志?吴志?吕蒙传阅读答案_答案网
您好,欢迎来到答案网! 请&&|&&&
&&|&&|&&|&&|&&|&&|&&|&&|&&|&&|&&|&&|&&|&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阅读答案时间:&&分类:&&&【来自ip:&18.117.152.213&的&热心网友&咨询】
&问题补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 吕蒙字子6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
&&& 鲁肃代周瑜,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①?”肃造次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③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节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有改动)
[注]①虞:意料,预料。②造次:鲁莽,轻率。③拊(f():抚摩。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①数付山越(  )
②君宜顾之(  )
③遂往诣蒙(  )
④肃于是越席就之(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①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读节选的文字回答,鲁肃对吕蒙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节选文字,联系下面材料,你认为吕蒙是个怎样的人?
&&& 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鲁肃过豪言议,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节选自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有改动)
&(此问题共316人浏览过)我要回答:
&&热门焦点:&1.&&&&2.&&&&3.&
&网友答案:
答案:解析: (1)①屡次,②拜访,③到,④接近,靠近【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调动文言词汇积累,难度应当不大。①数,屡次、多次。从其读音来分析,便很容易解决。《陈涉世家》中有许多类似的用法,如“数有功”、“广故数言欲之”均解释为多次。②顾,拜访。根据《隆中对》中的“将军宣枉驾顾之”和《出师表》中“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的“顾”之解释,可顺利的译出。③往,到。“往”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义差不多。④就,接近、靠近。联系上下文的“越席”“拊其背”,不难分析其“接近、靠近”之意。】(2)①不探寻老虎洞,怎么能捉到小老虎?②吕将军功名一天天显扬,不可以用原来的态度对待他。【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这需要学生不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能够联系上下文弄懂这两句的意思。①由于学生早已熟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一成语,因此并不困难,只要能将“探”、“安”翻译正确即可。可译为:不探寻老虎洞,怎么能捉到小老虎?②翻译这一句应联系《孙权劝学》中的“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可知“非复吴下阿蒙”。懂得“日”(一天比一天)、“故”(原来的)、“意”(态度),便可译出:吕将军功名一天天显扬,不可以用原来的态度对待他。】(3)原先轻视,后来吕蒙出了五个计谋之后,转为尊重和亲近。【解答此题,需要弄清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准鲁肃对吕蒙的前后态度。一开始,“意尚轻”,蒙献策后,“越席就之”,并“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故由“轻视”转而“尊重、亲近”,最后“赞赏”。】(4)勇而有谋,文武双全,勤奋好学,学而有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综合能力。从节选文字看,吕蒙自小爱好军事,从其言行中可发现勇而有谋;所给材料“笃志不倦”等句,足见勤奋好学;鲁肃的“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赞其赞叹、学而有成。文言文译文  吕蒙,字子明,是汝南富陂人。他年少时就南渡,投依姐夫邓当。邓当是孙策的部将,多次讨伐山越。吕蒙十五六岁的时候,就偷偷跟随邓当的部队讨伐贼寇,邓当回头看见,非常吃惊,大骂斥责也不能阻止他。回来把这件事告诉蒙母,蒙母恼怒要责罚他。吕蒙说:“不探寻老虎洞,怎么能捉到小老虎?”母亲被说得泪下,便饶了他。   鲁肃取代周瑜为水军都督,经过吕蒙所在的屯下。鲁肃当时对吕蒙还比较轻视。有人对鲁肃说:“吕将军的功名一天比一天显扬,不可以用原来的态度对待他,您应当去拜访他。”鲁肃就去拜访吕蒙。酒过三巡,吕蒙问鲁肃:“您受到重任,与蜀汉的关羽为邻对峙,您将用什么办法来防止不测的发生?”鲁肃轻率地回答:“事到临时怎么适宜就怎么办吧。”吕蒙说:“现在长江东西双方(指西蜀和东吴)虽然看上去很和睦,像一家人一样,而关羽实际上是像熊虎一样有野心的人,怎么能不事先预订好应急方案呢?”就这个时机,吕蒙为鲁肃筹划了五个应急方案。鲁肃就站起来离开自己的坐席,来到吕蒙身边,拍着吕蒙的背说:“吕子明啊,我不知道您的才能已经达到了这样的高度。”
&&相关问题列表
&&[前一个问题]&&&
&&[后一个问题]&&&
&&您可能感兴趣的话题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文言文名篇
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吴书)
◎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从祖父景,景子忠,皆为汉太尉。【谢承后曰:景字仲向,少以廉能见称,以明学察孝廉,辟公府。后为豫州刺史,辟汝南陈蕃为别驾,颍川李膺、荀绲、杜密、沛国朱寓为从事,皆天下英俊之士也。稍迁至尚书令,遂登太尉。张璠汉纪曰:景父荣,章、和世为尚书令。初景历位牧守,好善爱士,每岁举孝廉,延请入,上后堂,与家人宴会,如此者数四。及赠送既备,又选用其子弟,常称曰:&移臣作子,於政何有?&先是,司徒韩縯为河内太守,在公无私,所举一辞而已,后亦不及其门户,曰:&我举若可矣,不令恩偏称一家也。&当时论者,或两讥焉。】父异,洛阳令。
瑜长壮有姿貌。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於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乃渡江击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刘繇奔走,而策之众已数万矣。因谓瑜曰:&吾以此众取吴会平山越已足。卿还镇丹杨。&瑜还。顷之,袁术遣从弟胤代尚为太守,而瑜与尚俱还寿春。术欲以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故求为居巢长,欲假涂东归,术听之。遂自居巢还吴。是岁,建安三年也。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江表传曰:策又给瑜鼓吹,为治馆舍,赠赐莫与为比。策令曰:&周公瑾英俊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如前在丹杨,发众及船粮以济大事,论德酬功,此未足以报者也。&】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以瑜恩信著於庐江,出备牛渚,后领春谷长。顷之,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江表传曰:策从容戏瑜曰:&桥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复进寻阳,破刘勋,讨江夏,还定豫章、庐陵,留镇巴丘。【臣松之案:孙策于时始得豫章、庐陵,尚未能得定江夏。瑜之所镇,应在今巴丘县也,与后所【平】卒巴丘处不同。】
五年,策薨,权统事。瑜将兵赴丧,遂留吴,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江表传曰:曹公新破袁绍,兵威日盛,建安七年,下书责权质任子。权召群臣会议,张昭、秦松等犹豫不能决,权意不欲遣质,乃独将瑜诣母前定议,瑜曰:&昔楚国初封於荆山之侧,不满百里之地,继嗣贤能,广土开境,立基於郢,遂据荆杨,至於南海,传业延祚,九百馀年。今将军承父兄馀资,兼六郡之众,兵精粮多,将士用命,铸山为铜,煮海为盐,境内富饶,人不思乱,汎舟举帆,朝发夕到,士风劲勇,所向无敌,有何偪迫,而欲送质?质一入,不得不与曹氏相首尾,与相首尾,则命召不得不往,便见制於人也。极不过一侯印,仆从十馀人,车数乘,马数匹,岂与南面称孤同哉?不如勿遣,徐观其变。若曹氏能率义以正天下,将军事之未晚。若图为暴乱,兵犹火也,不戢将自焚。将军韬勇抗威,以待天命,何送质之有!&权母曰:&公瑾议是也。公瑾与伯符同年,小一月耳,我视之如子也,汝其兄事之。&遂不送质。】十一年,督孙瑜等讨麻、保二屯,枭其渠帅,囚俘万馀口,还备【官亭】宫亭。江夏太守黄祖遣将邓龙将兵数千人入柴桑,瑜追讨击,生虏龙送吴。十三年春,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
其年九月,曹公入荆州,刘琮举众降,曹公得其水军,船步兵数十万,将士闻之皆恐。权延见群下,问以计策。议者咸曰:&曹公豺虎也,然讬名汉相,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瑜曰:&不然。操虽讬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埸,又能与我校胜负於船楫间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江表传曰:权拔刀斫前奏案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及会罢之夜,瑜请见曰:&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军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愿将军勿虑。&权抚背曰:&公瑾,卿言至此,甚合孤心。子布、文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卿与子敬、程公便在前发,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卿能办之者诚快,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臣松之以为建计拒曹公,实始鲁肃。于时周瑜使鄱阳,肃劝权呼瑜,瑜使鄱阳还,但与肃闇同,故能共成大勋。本传直云,权延见群下,问以计策,瑜摆拨众人之议,独言抗拒之计,了不云肃先有谋,殆为攘肃之善也。】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本文标签:周瑜,鲁肃,吕蒙,吴书
 本文标题:
 本文链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志吴书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