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化教育与现代化化的区别

您的位置: &
《圣经》中译和合本与现代中文译本对比现代汉语区别词与英语形容词对比研究--《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硕士论文
现代汉语区别词与英语形容词对比研究
【摘要】:现代汉语区别词和英语形容词是各自语言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词类,前人对这两类词进行过多角度的研究探讨,但有关他们的对比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两类词的客观描写,对比对应,使我们对其异同有一个较为清晰完整的认识,也希望能够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理论上的依据。本文由六个部分组成:
第一章绪论简要介绍了选题缘由、研究内容、研究意义、研究方法、语料来源、研究现状等问题。
第二章分别从语素、功能、内部结构三个方面对两类词进行了分类,并从每一类中挑出具有代表性的例词,加以必要的分析,为接下来的词汇对比工作打下了清晰扎实的语料基础。
第三章将现代汉语区别词与英语形容词的结构形式进行了对比,发现汉语区别词以合成词为主,英语形容词为单纯词为主。汉语合成式区别词以复合式为主,其次为附加式。英语通过派生法构成了大量的新词,英语派生词又为单纯词,所以英语单纯形容词在数量上占有绝对的优势,这一点与汉语区别词相反。
第四章对现代汉语区别词和英语形容词的语法功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它们的分布状况差距较大,除了都可以作定语修饰一般名词之外,在其他功能上都有差异。例如英语形容词能够修饰专有名词作定语,区别词不行;区别词可以省略中心语,英语形容词不行等。
第五章以英语形容词为参照,在此基点上考察汉语区别词,找出现代汉语区别词和英语形容词的对应关系,发现这两类词虽然都属于饰词的范畴,但并不是一一对应。这是因为它们分属于不同的语言系统,词类划分标准不同,且区别词的游离性也较大,同时英汉两种语言存在文化差异。
第六章为结语,总结了前文的主要观点,并指出了文中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外语学院【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1【分类号】:H146;H314【目录】:
Abstract5-9
1 绪论9-16
1.1 选题缘由9
1.2 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9
1.3 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9
1.4 研究现状9-16
1.4.1 现代汉语区别词名称争议9-11
1.4.2 现代汉语区别词研究成果11-13
1.4.3 英语形容词研究成果13-15
1.4.4 对比研究现状15-16
2 现代汉语区别词与英语形容词的分类16-30
2.1 现代汉语区别词的分类16-22
2.1.1 专职区别词和非专职区别词16-17
2.1.2 单纯区别词17-18
2.1.3 合成区别词18-22
2.2 英语形容词的分类22-29
2.2.1 英语单纯形容词22-27
2.2.2 英语合成形容词27-29
2.3 小结29-30
3 现代汉语区别词与英语形容词结构形式对比30-39
3.1 汉语单纯区别词与英语单纯形容词对比研究30-32
3.2 现代汉语合成区别词与英语形容词对比研究32-37
3.2.1 汉语附加式区别词与英语派生形容词对比研究32-35
3.2.2 汉语复合式区别词与英语合成式形容词对比研究35-37
3.3 小结37-39
4 现代汉语区别词与英语形容词语法功能对比研究39-50
4.1 现代汉语区别词的语法功能39-42
4.1.1 作定语39
4.1.2 作主语或宾语(特殊条件下)39-40
4.1.3 被副词修饰40
4.1.4 与助词的结合40-41
4.1.5 省略中心语41
4.1.6 共现次序41-42
4.2 英语形容词的语法功能42-48
4.2.1 作定语42-45
4.2.2 作主语或宾语45
4.2.3 被副词修饰45
4.2.4 作表语45-46
4.2.5 作补语46-47
4.2.6 共现次序47-48
4.3 小结48-50
5 现代汉语区别词与英语形容词的对应情况50-64
5.1 单纯区别词与英语形容词的对应50-51
5.2 合成区别词与英语形容词的对应51-62
5.2.1 附加式区别词与英语形容词的对应51-55
5.2.2 复合式区别词与英语形容词的对应55-62
5.2.3 重叠式区别词与英语形容词的对应62
5.3 小结62-64
6 结语64-66
参考文献66-69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宋艳葵;[J];大学英语;1999年08期
钟平;[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齐沪扬;;[J];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Z1期
齐沪扬;张素玲;;[J];汉语学习;2008年04期
胡玉梅;[J];湖州师专学报;1990年04期
朱万河;[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王秀兰;[J];开封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代小艳;;[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齐沪扬;[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刘庆伟;;[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燕华;[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张素玲;[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吴善子;[D];延边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小燕;[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华敏;[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唐勤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江加宏;[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杨京宁,王琪;[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刘国忠;[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杜道流;[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姜红;;[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詹全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杨晓黎;;[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洪颖楠;;[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谢宏滨;;[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杨芙蓉;;[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邢富坤;宋柔;;[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C];2011年
徐赳赳;;[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孙现瑶;付莉;;[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史茜;;[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李影;付莉;;[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薛雯;;[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八辑)[C];2011年
缑瑞隆;;[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邱闯仙;[D];南开大学;2010年
李永军;[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陈佳;[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杨石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吴善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李红梅;[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于辉;[D];南开大学;2010年
刘春兰;[D];南开大学;2010年
李秉震;[D];南开大学;2010年
王用源;[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雪;[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高健;[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赵桂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张云美;[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马晶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顾倩;[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乌晓丽;[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刘婧一;[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曹萍;[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宗政;[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力;[J];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1959年02期
,马真;[J];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1961年04期
王保东;[J];北方论丛;1998年06期
韩敬体;;[J];辞书研究;2006年01期
沈家煊;[J];国外语言学;1994年01期
James D.McCawley
,张伯江;[J];国外语言学;1994年04期
沈家煊;[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吴福祥;[J];当代语言学;2003年04期
王晖;;[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戴建东,易夏玲;[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综合版);1994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燕华;[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博;;[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倪海曙;;[J];辞书研究;1984年02期
冯凭;;[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2期
屈承熹;;[J];语言研究;1984年01期
眸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年06期
奕;;[J];新闻与写作;1991年09期
邢福义;;[J];语言研究;1991年01期
李杨;;[J];世界汉语教学;1992年03期
吴玉明;;[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93年03期
群一;;[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现瑶;付莉;;[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李志江;;[A];中国辞书论集2000[C];2000年
徐德宽;;[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应学凤;;[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陈振宇;陈振宁;;[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文贵良;;[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下)[C];2004年
徐赳赳;;[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王萌;俞士汶;段慧明;孙薇薇;;[A];第四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龚千炎;;[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陈群秀;李坚;王健;;[A];辉煌二十年——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二十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北京师范大学 邓 赟;[N];中国信息报;2005年
刘醒龙;[N];中华读书报;2006年
徐通锵(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北京大学教授 苏培成;[N];中国教育报;2005年
王东;[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李代祥;[N];中华读书报;2006年
张念;[N];中华读书报;2007年
温红彦;[N];人民日报;2004年
迟兰英;[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任松筠;[N];新华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尹海良;[D];山东大学;2007年
颜红菊;[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张红军;[D];山东大学;2007年
刘文欣;[D];黑龙江大学;2010年
刘岩;[D];南开大学;2013年
张斌;[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马春华;[D];安徽大学;2010年
安美娜;[D];西南大学;2010年
孙凡;[D];吉林大学;2012年
刘街生;[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乌兰;[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高俊霞;[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伍靖;[D];广西大学;2008年
齐丽娟;[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夏军;[D];山西大学;2004年
刘琼;[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张凌;[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白金莲;[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曾凡云;[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赵明琴;[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浅谈两部现代汉语教材语法部分比较研究
> 浅谈两部现代汉语教材语法部分比较研究
浅谈两部现代汉语教材语法部分比较研究
来源:毕业论文网
[1].[M].1995.
[2].[M].2002.
[3].[J].19953.
[4].[J].200211.
[5].[J].200710.
[6] .[D].2003.
[7].[M].2005.
[8].[M].2002.
下页更精彩:1
浅谈两部现代汉语教材语法部分比较研究相关推荐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圣经》和合本与现代中文译本的比较研究
下载积分:2000
内容提示:《圣经》和合本与现代中文译本的比较研究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27|
上传日期: 12:01:34|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圣经》和合本与现代中文译本的比较研究
官方公共微信英语 古代人与现代人在经济 文化 科技等方面的区别全英文 10到15个长句若有中文翻译则追加分数
清枫薒噒劢
1. People from the past made friction using stones to get fire and energy, present people use wind, waterfall, fire, geothermal and tide to get energy such as electricity.古代人通过摩擦石头和木头取火,现代人用风,水,火,地热以及潮汐能发电.2. People from the past had no communication, while present people have all forms of different types of communication such as telephone, mobile phone, and internet chatting.古代人没有通讯,现代人有很多种不同的通讯方式,比如说电话,手机和网上即时通讯.3.Past people have short life span and present people have more longer life span because their modern lifestyle.古代人寿命较短,现代人寿命较长.4.Past people use only symbols as their language but present people have more than 50 languages worldwide.古代人只用符号当作他们的语言.现代人有超过50种语言.5.Past people didn't have a community while present people have a full-developed community.古代人没有社区,现代人拥有一个发达的社区.6.Past people were active only in daytime because there was no light source, however present people could work 24-hour.古代人只在白天活动,因为他们没有光源.不过现代人万千可以24小时.7.Past people wore natural clothes such as animal skins, people nowadays have more types of clothing ranging from singlets to jackets.古代人的穿着大多是来自于自然,比如说兽皮,现代人有更多的服装款式,从背心到夹克.8.There was no electricity for past people, however, electricity became an everyday-using-thing now.过去没有电,可是电现在发展成为一种每天生活必不可少的东西.9.There was no fixed job for a person in old days,there were no rich nor poor people and everyone was the same. However, there are a clear social-class today.过去,人们没有固定的工作,没有贫富差别.不过现在的社会有着清楚的社会差别/阶级.10.The women were dominant in the past, but the men became dominant now.过去,女人有显著的权利,可是现在男人是社会的主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有句子都是我本人亲手打得,来自于我自己,不是从网上摘抄,希望楼主收下:)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