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们除了打麻将如何算牌口诀表还会打什么牌

娇气的中国妈妈 : 田国宝家庭学堂
我的图书馆
娇气的中国妈妈 : 田国宝家庭学堂
娇气的中国妈妈
娇气的中国妈妈
&& 摘要:中国妈妈是让西方人看不懂的一个群体。她们怀孕时母凭子贵,个个像“英雄母亲”,生下孩子之后却有点“事不关己”。
& 中国妈妈是让西方人看不懂的一个群体。她们怀孕时母凭子贵,个个像“英雄母亲”,生下孩子之后却有点“事不关己”。一方面她们发表深情演讲:“孩子是我的整个世界,我要为他奉献一生”;另一方面,她们不肯为了孩子牺牲事业晋升、牺牲自由、牺牲看电视逛街打麻将刷微博的时间,理直气壮地将带孩子的任务转嫁给老人和保姆。一方面她们为孩子的安全、健康十分担忧,为了孩子的竞争力乐于报各种特长班;另一方面她们又会因为“不听话”、“没考好”之类的理由打击、打骂、忽视孩子,就像孩子是捡来的。她们可能从没给孩子做过饭、洗过澡、擦过屁屁……中国妈妈们,是不是太娇气了?
& 从欧美到新西兰、澳大利亚再到日本、韩国,哪怕原本是位女强人,妈妈们也普遍愿意为了孩子成为全职母亲。肯定会有人吐槽,这不就像上周两会期间倪萍那个“儿童不能留守,父母必须有一方留下来”的提案一样,站着说话不腰疼吗?谁不想家境夯实、在家赋闲呢?
& 其实就算不论经济原因,很多中国妈妈都有推卸教育责任的嫌疑。中国女人在强调男女平等、女人权利的同时,是不是连责任也一起抛弃了?职业女性有充分的理由:我上班这么累,回来还让我带孩子?全职妈妈也有充分的理由,我陪着孩子穿梭各个特长班,还不是五讲四美的好妈妈?然而她们忘了,孩子最需要的是高质量的亲子陪伴,而不仅仅是“和孩子在一起”。同时这种陪伴,没有任何人可以取代。
& &我们哀叹中国的孩子越来越娇气,可首先是不是该反思,原因就在于年轻的父母自己也很娇气?
& 就像一位美国母亲最爱的一首诗里写的那样:“打扫和清洗可以留待明天;因为孩子的成长,我们得知了悲伤;蜘蛛网,灰尘安静下来,去睡觉吧;我在摇晃我的宝贝,宝贝不能等。”要知道,孩子的成长可不会等你的“娇气”自动痊愈。
部分妈妈最擅长的,就把孩子扔给保姆和老人
& 摘要:“我要奶奶”、“我要阿姨”,是不是最令妈妈们郁闷的句子?可是,当你没抱过孩子、不会给孩子洗澡、让孩子和保姆睡觉、不知道孩子喝多少奶粉,也不知道孩子衣服的尺码,你还有什么理由抱怨?
& “我要奶奶”、“我要阿姨”,是不是最令妈妈们郁闷的句子?可是,当你没抱过孩子、不会给孩子洗澡、让孩子和保姆睡觉、不知道孩子喝多少奶粉,也不知道孩子衣服的尺码,你还有什么理由抱怨?我们哀叹中国的孩子越来越娇气,可首先是不是该反思,原因就在于年轻的父母自己也很娇气?
& 各国妈妈的典型场景
&&中国妈妈
&&每次带宝宝出门都像明星巡游,身后一定跟着老人、保姆组成的浩浩荡荡的队伍,抱孩子5分钟后就说:“妈,我抱不动了,给你。”
&&幼儿园班级聚餐,小朋友们的饭盒一打开,色香味俱全一个比一个漂亮———全部是买来现成的。
&&对孩子最常说的句子之一是,“给你报个奥数/英语/演讲……班吧”?孩子说:“妈妈给我讲个故事吧。”她们可能会说:“你怎么还不去练琴?”转头,她们自己就上网去了。
&&韩国妈妈
&超市里,妈妈身前用背带背着一岁多甚至几个月的婴儿,一手牵着大孩子的手,另一只手推着购物车。
&&幼儿园运动会上,每个妈妈都带着野餐垫、好几层的便当盒、孩子爱喝的饮料等各种装备。不管是不是自己孩子的项目,都在一旁大声加油。结束时孩子们聚在一块吃饭,便当里吐司、紫菜包饭、炸鸡翅……全部是妈妈早上提前几个小时起床做的。
&&美国孩子在妈妈忙着煮晚饭的时候,也一起在厨房里忙着翻抽屉,顺便聊天。白天大多在阳光下长大,妈妈们陪着孩子在足球、棒球、冰球等各个球场奔跑。有时她们负责捡球,有时她们负责助威。比赛结束,不管孩子是否赢得比赛,都会夸奖孩子做得很棒,然后大声说:快点比萨。
&&加拿大妈妈
&&早上送大孩子去学校,接下来带年幼的孩子参加社区各种行程,孩子们一块玩,妈妈们则互相聊天;午饭午睡后带孩子去体育中心游泳或者图书馆,陪孩子参加讲故事、做游戏等孩子感兴趣的活动;加拿大公园很多,也常常几个妈妈带孩子一起散步。
&&外国人和海归看中国妈妈
&&孩子踢球,中国妈妈在旁边打麻将
&&●Sim&on,荷兰前半职业足球员,深圳著名少年足球教练
&&我在深圳教孩子们踢足球,我发现可以把孩子和家长分成三类,三类之间有很大的差异。一组是日本孩子和家长,日本孩子最规矩,从来不用整顿课堂秩序,家长们对孩子很严格,他们自己也很低调,在现场总是拼命鼓励孩子,回家还会跟孩子交流得失,帮孩子练习。
&&第二组是欧美国家的孩子,这些孩子几乎是泡在足球场上长大的,父母们也很享受,尤其是爸爸们参与性很强,常常会上场当当守门员什么的,不会特别要求孩子们取得什么奖牌。
&&最后一组是中国孩子,大部分中国孩子对输赢很执着,有的攻击性还很强,比如他们有时会故意去踩对方球员,而他们的妈妈几乎从不制止。这些中国妈妈们到场后常常是把拖鞋一脱就开始打麻将。有一回一个孩子在踢球时老是吹口哨、唱歌,我说,踢球时要认真对待,现在坐到你母亲身边去吧。而这位妈妈显然也没有认真对待,只是轻松随意地调侃了孩子几句,又继续打牌了。
&&中国妈妈对孩子既溺爱又凶狠
&&●Cam&illa,深圳某国际学校教师,美国人
&&我不太懂中国妈妈,她们个个看起来都像是极负责的妈妈,一会看孩子满头汗就递个毛巾,一会给孩子倒杯水。她们有一些人对购物、美容有着近乎愚蠢的追求,她们对孩子们溺爱过度同时又很凶狠,对孩子肆意打击、大声叫喊或者忽视,那态度简直像孩子是捡来的。那是很让人困惑的场景,我怀疑中国孩子们如何在成长中爱他们的父母。
&&把孩子寄养在祖父母家是不可思议的事
&&&&●Serena,加拿大人,在深圳一学校任外教
&&在加拿大,百分之五六十以上的妈妈是全职妈妈,一般都由自己带孩子,最多偶尔请父母照看几小时,而且付费,标准和幼儿园相当。那些完全由祖父母照顾的孩子,一般都是父母去世或者家庭破裂了之类,我实在不能理解,就像中国有些夫妇居然生活在不同的城市,为什么中国妈妈能完全把孩子寄养在父母家里,而仅仅是工作忙的理由?这在国外肯定是吸毒或到不可救药的地步吧。
&&中国妈妈对孩子修养方面不够注重
&&●坚宇妈妈,加拿大籍华人,在加拿大生活11年
&&中国的妈妈特别喜欢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都是知识性、技能性的,钢琴是必须的,把孩子时间排得越满她们就越有成就感。她们对孩子的生命安全、卫生清洁看得特别紧,常常会叮嘱“游泳太危险了”或是训斥“怎么又把裤子弄这么脏”,但她们对孩子修养方面注重得不够多,比如孩子大声吵闹或是抢小朋友东西之类反而不太管。可能是深圳竞争太激烈,想从小就培养他们的竞争能力吧。
&&娇气从怀孕开始,洗个袜子都怕动了胎气
&&&广告里有句台词,“女人是一天的公主,十个月的皇后,一辈子的操劳”。对于相当一部分中国女人来说,“一辈子的操劳”倒不一定,“皇后”和“公主”绝对是不掺水分的。有个现象算是中国特色之一,有些准妈妈个个看上去都像“英雄母亲”,你一定见过———因为孕期不可劳累,她们可能干脆一怀孕就辞职“保胎”,做专职孕妇;怕在公共场所感染细菌,直接宅在家里,实在不得已出门,那口罩严实得快比上防毒面具;往往拥有父母、公婆、保姆这种“一主二仆”甚至“三仆”的配备,其中妈妈充当专职营养师,“大补”是主要议程,孕妇本人只需下达“给我倒杯水”或是“空调温度太低了”之类的指令就好,哪怕洗个袜子系下鞋带都焦虑“动了胎气怎么办”;即使怀孕只有三个月,走路时标准姿势是一手撑后腰,并尽可能挺起肚子摇摆着前进……
&&“我不明白的是,有些中国准妈妈明明什么都不做,为什么还常常摆出一副大义凛然、艰难困苦的中国式‘伟大母亲’表情呢?”郑原丈夫是韩国人,她怀孕生子时在韩国生活了半年,让她吃惊的是,丈夫的嫂子在孕期照常做家务,给大孩子洗澡,带孩子出去玩,就在生产前几天,在婆家一个人还做出了十人左右的饭菜。“我刚开始想,这个女人太彪悍太强大了吧?同样都是孕妇,我最多简单打扫卫生、洗洗衣服。后来才听说韩国社会还比较传统,大部分韩国女人都这样。你可能会说,这说明韩国男人大男子主义吧?也许有这个因素在内,但总体比较起来,有些中国准妈妈可能还是太娇气,包括我自己。当然,现在一般中国家庭只能生一个孩子,不容许有失误,可能是准妈妈们‘娇气’的原因。”
&&同时,在中国人看来胎儿都是易碎品,舆论上也支持孕妇们娇气,不娇气反而是要受到指责,如果你怀孕还照样工作、风风火火、该干嘛干嘛,大家会指责你彪悍、自私、对孩子不负责任。
&&怕痛选择剖腹产,坐月子时娇贵如皇后
&&&第一批独生子女结婚生子时,国内媒体就做过“80后孕妇产妇太娇气”的报道,中国的剖腹产率在2008年就达到了46%,轻松拿到了世界冠军,其中相当高的比例并未出现手术指征,而是产妇图方便、赶“良辰吉日”尤其是怕痛而主动要求进行。郑原就说,她的公司有十几位女同事先后生了宝宝,但除了她和另外一个女孩,其他都是剖腹产,而且基本上都是一怀孕就坚定了剖腹产信念。“我顺产生了孩子,有同事对我说,那么痛你居然都敢生,太猛了!”
&&&新锐派育儿早教学者小巫观念深受西方影响,在《让孩子做主》一书里批评中国传统的“坐月子”方式,并讲述自己在“月子”期间如何照料宝宝、培养亲子感情。中国的新妈妈在“月子”期间,以下场景可能是标准模式:除了吃饭和上厕所,基本就是躺在床上的一颗胖“恒星”;孩子饿了,家人抱过来让产妇喂奶,喂完再抱走让产妇继续睡觉;给孩子洗澡、抱孩子这类事基本是产妇禁区;对家人或保姆说的最多的话常常是“宝宝拉大便了,快给他换尿布”,自己继续躺床上,用事不关己的眼神望着……中国固执地坚持着“坐月子”传统,考虑到中国人和西方人的体质差异,除了被现代医学和养生学肯定的一些习惯,新妈妈们是不是对自己“爱惜”得过于极端了,诸如一个月不洗头、不下床、除了喂奶就不碰孩子?
&&&郑原在韩国生完孩子想请保姆,结果“震惊了整个家族”。“韩国的观念和我们很不一样,他们产妇一般只休息两周,之后照顾孩子、做家务全都自己做。老人没有带孩子的义务,最多只是帮帮手;请保姆比较贵,一般家庭并不赞同。”C&indy是新西兰海归,她在当地生孩子时也没“坐月子”。“新西兰和欧美一样都没有坐月子的概念。我当时是剖腹产,第三天就出院。医生鼓励产妇自己带宝宝,那边可没人请保姆更没月嫂,我也觉得没这个必要。只要你觉得身体条件许可,都有能力独立带好孩子,关键是心态问题。”不少海归就直接说了,就像中国老人认为穿尿不湿会影响男孩未来性功能,中国人必须坐月子也是自欺欺人。
&&&带宝宝出门,由老人、保姆陪同组成豪华阵容
&&明星街拍中,你常常会看到安吉丽娜·朱莉、维多利亚、杰西卡·奥尔芭等欧美明星妈妈同时带好几个小朋友外出游玩,她们甚至可以一手抱一个孩子,真让人怀疑那么细弱的胳膊难道是打了鸡血才能维持如此巨大的能量?有英国血统的张柏芝和儿子一同出现在照片上时,基本都在抱着儿子,即使身后跟着保姆随从;日本女星松岛菜菜子据说就是不放心把孩子交给别人照看的妈妈类型,这一季日剧她和丈夫反町隆史同时有剧集播出,夫妻俩就为如何照顾孩子的事情商量出很多方案……
&&不光是欧美,也不光是明星,国外很多妈妈都比中国更“强悍”。郑原就常常在韩国超市里发现这样的妈妈:胸前背带背着一两岁的孩子,身边跟着三四岁的孩子,手里还推着购物车。Sherry也是位新西兰海归,她说:“新西兰老人不带小孩,也没有请保姆的风气,妈妈们喜欢带孩子参加教会、社会团体组织的各种活动,孩子可以一块玩,也可以上个简单的课程,大人们也能互相交流。在那种场合,当地妈妈一般都是一个人带好几个孩子,一点也不娇气。我在那边时一个人也完全搞得定,怎么一回中国好像就觉得吃力了?”
&&在中国,相似的场景存在着巨大反差。中国妈妈带孩子出门,不论是逛街逛游乐场还是打预防针,那阵容绝对豪华,除了年轻妈妈,往往还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保姆组成浩浩荡荡的“宝宝禁卫军”。而且,担当抱孩子重任的常常是保姆或者老人,妈妈反而像是只能递递奶瓶、擦擦口水的“助理”。
&&以工作忙为由,理直气壮地把孩子交给老人
&&还是在《让孩子做主》那本书中,小巫说,正是给孩子喂奶、换尿布、洗澡、陪孩子嬉戏之类的日常琐事,才能逐渐建立起跟孩子之间的亲密感情。不过很奇怪,有一些中国妈妈以“太累”、“辛苦”为由,对这种“亲密感情”并不在意。50岁的刘枚在深圳做了十几年保姆,专门带小宝宝。她带过的孩子当中,大部分对她比对自己妈妈更亲。“那些雇主一般家庭条件都很好,有专门的做饭保姆、清洁保姆,像我就负责照顾孩子,妈妈们其实有很多时间能和宝宝亲近。但从早上宝宝起床到晚上哄睡宝宝带他睡觉,这些都是我来做,有的妈妈几乎不碰孩子。有一对双胞胎,妈妈生完就把奶断了,怕乳房变形;说剖腹产腰痛,抱孩子从来不超过30秒,两三个月后她就抱不动了;如果周日我休息,一定得给孩子洗完澡才能走,因为孩子妈妈从来没给他们洗过澡,压根不会……”
&&去年日本大河剧《江~公主们的战国》中有一幕戏,女主角江刚生下长子就被乳母(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春日局)抱走,从此长子长期和乳母生活,江不但不能亲自哺乳,连见儿子一面都很难,渐渐也主动冷落他,母子关系陷入僵局,长子的性格更是自闭怪癖。很多妈妈看到这一段恨不得对春日局猛扎小人,可同时也有一些妈妈和孩子的关系简直是江的翻版。一对深圳夫妻双方都要上班,儿子便由外公外婆照看,晚上也和老人一起睡,结果“孩子和父母不亲”成了他们最大的郁闷,有时半夜孩子哭闹,他们除了爬起来跑到老人房间看一看表示慰问之外,就什么也做不了了。有位深圳妈妈属于“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好学生类型,生下孩子之后就去读研究生,于是孩子完全依附在照顾自己的奶奶身上,看不见妈妈波澜不兴,找不到奶奶却能哭到荡气回肠。还有个妈妈是典型的“独立女性”,在女儿满一岁后就送回老家照看,和女儿常年两地分居,有一年孩子过生日,她打电话回家,女儿受宠若惊:“妈妈,你还记得我的生日
&&西方国家的女性会选择在孩子婴幼期辞职
&&有别于中国老人带孩子的传统和请保姆的风气,欧美国家以及日韩,幼小孩子的养育、教育一般由妈妈来完成,哪怕妈妈原本是职业女性甚至颇有成就的女强人,生孩子之后就做起全职妈妈,或者暂时辞职三五年来照顾孩子,都是相当普遍的社会现象。加州儿童会和阳光阳光公益学校的创办人杨帆在美国留学、工作和生活十多年,她说中国今天母亲可能因为除四旧、文革等几代人遗留下来的母性欠缺,不满足做全职母亲的现状,没有对自己小时候母亲的美好回忆而很难想象自己应该怎样进步。在美国,经济上如果允许,美国妈妈哪怕取得了律师或者医生执照,往往还是会选择在孩子年幼时拿出3年甚至5年、10年不工作,陪伴孩子成长。“那时我在惠普的师姐是爱尔兰移民,M&BA毕业,在公司职位也很高,她的梦想就是回归家庭。小时候她在芝加哥长大,每天放学回家一进门口就闻到妈妈烤曲奇的香味,走进去就能看到桌子上一杯牛奶正等着她,然后她会和妈妈非常享受地一边吃曲奇一边聊天,直到现在她都觉得这是人生中特别受用的幸福经历,她也梦想着能给予自己孩子这样的经历和记忆。而我的母亲是北航的保送生,发配到北京郊区的厂里做车工上夜班,我的幼年是和老保姆、在厂里托儿所度过的。我最清晰的少年记忆就是有次英语考了70分,我妈把我家唯一的铁锅打碎了。”
&&&即使在美国这样全球普遍认为“很开放”的国家,母亲承担孩子养育的责任也大于父亲,她们往往会把握一个界限,在几年的时间段内必须要陪孩子,杨帆本人也在孩子们年幼时辞职在家3年。“爸妈亲戚都认为我待在家里是浪费我的教育和机会,但那是快乐的回忆,和孩子一起,每天把生命赋予他们,我感到非常满足,而且这种快乐日后也不能弥补。”
&有一种鸟专门把蛋下在其他鸟的家里,自己不抚养,现在多数的富裕特权阶级就是这种鸟。母亲不做饭,不照料孩子,高兴的时候逗逗孩子,平时嘴上焦虑,大部分时间是去玩了,甚至出国旅游从来不带着孩子。
&&美国人C&am&illa当全职妈妈已经很多年了。在怀孕6个月的时候她辞去了工作,而丈夫的收入并不高,他们出现了财政问题。为了让C&am&illa继续当一个全职母亲,她丈夫又找了一份兼职来维持开销。之后,他们又收养了两个孩子,其中老三需要住院接受特殊照顾,C&am&illa就陪着他断断续续在医院度过了三年。当孩子们入学后,C&am&illa参与到他们大多数课程中,并协助每个课堂的老师,亲眼看着孩子们在学校里如何成长。现在,她有时还看管她的孙子。虽然当了几十年的全职母亲、全职祖母,C&am&illa并不觉得枯燥。“的确,有个保姆会让你更悠闲,甚至让你和丈夫的关系永葆新鲜,但如果孩子由保姆就能全权照料,还要父母干嘛?在体验过三个孩子的成长之后,我又可以体验几个孙子的成长,这是件很神圣的事情。”
&&Doris也是位美国妈妈,为了方便照顾孩子,她选择了兼职。有人说,养育孩子是将自己的生活质量降低了,她却认为正好相反,“孩子们处于幼儿期这个时光其实很短暂,可以了解他们如何成长是件很幸福的事”。
& 外国妈妈舍得花大把时间投入地陪伴孩子
&&&Sherry也发现大部分新西兰人在孩子出生的头几年,父母中有一方选择不上班,或者做宽松的兼职,她本人也在新西兰当起了全职妈妈。“回深圳后每次推小孩出去玩,发现都是老人、保姆带孩子,像我这样年轻力壮的很少,搞得我很不好意思。”
&&&Cindy在新西兰生活时住在一农场,属于富人区,邻居以前是一家银行副总裁,属于常常上报纸财经版的女强人级别。不过生孩子之后她就辞职当起了全职妈妈,C&indy常常看到她开一辆大吉普,一个人领着三个儿子往外跑。邻居们经常开party,有一回C&indy就对女强人说:“你怎么这么伟大呢?”女强人说了一番让Cindy相当震撼的话:“事业做得出色是成就,一个女人花10年养育孩子也是一种成就。其实养孩子也像开公司一样,两个孩子是合作,三个孩子是协调,如果孩子能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那么他们长大后会很适应社会、更懂得团队精神。”
&&在近邻韩国,大多数女性也倾向于选择成为短期或长期的全职妈妈。根据郑原的观察,有的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太好,只有一方工作后妈妈会尽量压缩自己的开支,对孩子却相当大方:“有个女朋友对自己特狠,估计衣服最多只有我的1/5吧,吃饭用辣萝卜腌海苔就能解决,可是她的两个孩子每天上英语、棒球、跆拳道等各种兴趣班,还请家教在家辅导,花这些钱她眼睛都不眨一下。另一个女朋友也很朴素,可我去她家被镇住了,满满一面墙的童书呀,你知道韩国书多贵呀,随便一本画册就要人民币五六十元呢。她还给孩子买了费雪各种玩具、小泰克的金龟车等等,完全打破了我对她‘吝啬’的印象。”更让郑原惭愧的是她们舍得用大段大段饱满的、高密度的时间来陪伴孩子。“韩国妈妈们几乎都是‘全天候妈妈’,陪孩子做各种他们想做的事,而自己想看看电视、上上网,一定会等到晚上9、10点孩子们全部睡着之后。”
&&&养育孩子需要相当的毅力,劳累指数甚至可能赛过上班,所以才会有深圳妈妈说:“带孩子才是上班,工作时才是放假。”相当一部分中国妈妈理所当然把这种劳累转嫁在老人和保姆身上,这是不是一种娇气和责任推卸?
&&没有老人帮忙,请不起保姆,外国妈妈没条件娇气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西方社会大多数母亲愿意做全职妈妈,是有一定的社会保障基础的。比如在德国,为了鼓励生育,政府要求企业为那些生孩子后暂时辞职的母亲们保留工作岗位最长18年,而这期间的社保等福利公司必须照交。在美国没有这样的福利,但社会对为照顾孩子而短期辞职的父母很尊重,再就业并不困难。
&&在和欧美、日韩国情差异极大的中国,当短期或长期的全职妈妈在相对富裕的阶层中容易实现,而对一般家庭来说,迫于经济压力而外出工作、将孩子托给老人或保姆才是常态。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中国的工作环境普遍存在着“高龄歧视”,如果你三五年辞职在家,等你再复出时很可能就找不到工作了。
&&中国的人力资源过剩,保姆的工资虽然也一直上涨,总体还是在一般家庭能接受的范围内。何况中国有祖父母辈帮着带小孩的传统———换在国外,没有祖父母辈帮着带、请不起保姆,妈妈们想娇气也没条件啊。
&&&写《爸爸爱喜禾》的蔡春猪说:“这个问题也不用上纲上线,丢给老人和保姆,也许她们并不是想装女强人,只是可能不上班挣这几个钱就交不起房贷。我更愿意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她们。对于那些完全不管孩子的妈妈,就一条,没收他们的孩子。”莲花二幼亲子班老师姜岩接触过很多妈妈,并不是所有妈妈都“娇气”:“很多家庭环境殷实的妈妈为了不留遗憾,辞了职专门带孩子;有些妈妈则是经济情况不允许,只能请老人或者保姆帮忙。”这些都是中国妈妈们娇气的客观理由。
&&“并不是提倡中国妈妈全都辞职带孩子,这不现实,并且时间太多乱管孩子更得不偿失,全职母亲也并不一定就是称职的母亲。”杨帆说,“就是生了孩子就有不可放弃的责任,如果父母双方都上班,那就必须把夜晚、周末还给孩子。并不是孩子看动画片、你在一旁玩电脑就够了,你和孩子必须有高质量的亲子时间。虽然这很可能会以你工作上的一些损失为代价。”
&&妈妈不负责,孩子不自信、暴力、没有安全感
&& 欧美也并不是没有不称职的母亲。比如美剧《破产姐妹》里,主角之一M&ax白天在有钱人家当保姆,那位富太太把拉了屎尿的孩子称为“带着郊区乡下人的味道”,不肯给他们换尿布,甚至想抱孩子时会指示Max把孩子抱过来让她抱一下。按照杨帆的说法,西方大概有20%的妈妈不是太称职的妈妈,但在中国,称职的妈妈比例可能才占到20%.“家庭经济条件越好的妈妈往往越娇气,这些妈妈不需要工作,但有的会选择直接去美容院,多请几个保姆带孩子,直接影响到下一代的幸福感。中国妈妈愿意给孩子报很多很多早教课和特长班,给孩子设计的标杆高过给自己的;愿意给孩子当司机在各个培训机构间穿梭,但她们不愿意花高质量的时间来自己家教孩子,要知道在家教孩子才是真正困难的事,其他都是容易做到的。当孩子在上课,妈妈们在外面等,可能会觉得自己是个好妈妈,但她们忘了,有多少老师会比父母更好?很多中国妈妈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学校、培训班,推给老人和保姆,这对孩子的安全感、自我认知等基本概念的建立都很不利,孩子的教育是不能交给他人的。像‘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种基本问题,难道不应该80%靠父母传授吗?”当孩子不能接受父母亲自抚养的时候,有很多共同的特征:特别喜欢被注意,没有管教,爱侵犯他人,长远来看,代价很大。
& &张老师在深圳一家培训机构教授少儿绘画,学生们大多家境不错,不少家庭还生了二胎,可不管生几个孩子都交给保姆带。“其实父母关爱够不够,从孩子身上很明显就能看出来,父母很少管的孩子很容易有各种问题,有的极不自信,有的有暴力倾向,有的对一切很漠然。”
&&&中国尚未形成“父母自己带孩子才是对孩子负责”的共识
&&抛开经济上的现实因素,中国妈妈的娇气,是不是源自于中国女人强调男女平等、女人权利的同时,连责任和承担也抛弃了?
&&杨帆承认,在中国提倡男女平等的同时,无形中把女性的位置、女性的角色转变得比较中性?自我、任性、跋扈、高调。当家中有了孩子,夫妻双方一定要找好各自的位置。但中国女性过于强调“男女平等”,反而对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迷失了。
&“孩子是未知数,要研究他,和他共同成长,这就是承担责任。当然,这很累。你不管孩子了,让他自己长大,这是多轻松的事。”曾在梅林一村幼儿园、龙岗公园大地银鹰幼儿园等任园长的赵淑芳,认为很多中国妈妈“娇气”的症结,在于不愿意承担养育孩子的责任。“一个家庭中的兄弟姐妹,在共同成长过程中会逐渐学会承担责任。而中国的单胎化政策,让独生子女缺乏兄弟姐妹的互相学习,关爱的情感萎缩了,承担责任的意识也很弱。这一代人在成长过程中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在他们长大甚至也成为爸爸妈妈之后,很自然地把养育孩子的责任推卸给老人。”同样因为单胎化政策,从年轻妈妈怀孕到“全家宝贝”出世,寄托了太多人的关爱,妈妈和宝宝一直处于前呼后拥之中,加上中国向来有老人带孩子的传统和观念,年轻妈妈们的娇气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人文学院副院长于长江倒认为,中国妈妈们自己可能没想过推卸不推卸责任的问题,只是她们似乎不知道教育是如此复杂如此微妙。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看,欧美和日韩等国一直存在一种很深的文化观念,就是孩子一定要自己带才是对孩子负责。而这种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就不太强,中国古代大户以及皇室内,孩子都交给别人养育,民众中也没有非要自己带孩子这样的理念,人们不觉得这对孩子有什么不好。
&“在成熟稳定的社会中,人们对要不要孩子想得很清晰,要孩子就是因为自己喜欢,孩子来临时正符合他们的期望。而现在的中国正处于很复杂的社会转型期,旧的价值体系已经崩溃,而新的尚未建立。所以在要孩子这件事上,中国的80后和欧美日韩根本不是一样的心态。在欧美,你可以选择要或者不要,这是选择的结果;在日韩,传统文化还很完整,处在这样的道德体系中,妈妈们要孩子没什么三心二意的想法;在中国,要不要孩子对很多夫妻来说是很纠结的事,孩子可能不是他们真正想要的,只是由于旧有文化的影响还残存,迫于社会舆论和父母的压力,要孩子本身显得莫名其妙,充满功利性。中国价值标准的分裂、责任和道德体系的混乱,让人们对孩子的态度也混乱,父母对孩子的责任也没有完整的道德体系去解释、去推动。这有一个伦理解释的问题,不是简单的责任问题。”
&&新西兰海归妈妈Sherry说,带孩子是有瘾的,越带越有趣味,越带越有成就感,因为孩子也是一项事业。但愿某一天,80%的中国妈妈都能发现这种趣味,而不仅仅沉浸在个人时间和自由丧失的悲痛中。
&&杨帆在谈到中国妈妈的问题上语重心长:“中国妈妈今天的状况是和多年的历史、文化和当今的经济突然变迁分不开的。母亲对专门做母亲心里不踏实,做好母亲的榜样和标准模糊,所以不能过分埋怨母亲,要不断鼓励。孩子是上苍给我们的恩典和礼物,我们做母亲没有选择,要学习做合格的母亲。外面的世界因为价值观混乱、社会快速转型,给孩子非常造成负面影响,在家庭的小范围内,配合孩子完成有爱、有界限和有自由的心灵建树是父母的责任。儿时美好的家庭回忆和家教将是孩子一辈子的动力,这么重要的担子必会是艰难的。重点是,你在艰难中也要欢欢喜喜的,因为艰难生忍耐,忍耐生性格,性格生希望,我们下一代会比我们有希望。”
[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打麻将如何记三家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