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原油两权放开 地方"茶壶"炼厂到千亿残损钞票发电级油企还有几步

地方炼厂进口原油使用权再添新军 进口权放开指日可待
  继东明石化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以后,东北最大的地方炼厂盘锦北燃也已经获得审批。
  昨日,《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原油使用权俱乐部”再添新军,山东垦利与利津分别获得300万吨/年左右的进口原油使用权。同时,还有多家炼厂已经提出申请,有望获得使用权。据了解,现在还有十余家企业正在进行审核。
  有分析师表示,下一步将有更多地方炼厂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随着进口原油使用权对地方炼厂的不断下放,其在国家油品质量升级大潮中才不会被轻易制约。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进口原油使用权,业内认为原油进口权也会逐步放开。有分析师认为,原油使用权的进一步放开,有利于打断目前上游板块为国有企业垄断的局面。此外,随着油气改革的逐步推进,这也是必然趋势。
  进口原油使用权再添新军
  《证券日报》记者从卓创资讯获悉,继东明石化、山东垦利与利津后,海科与弘润等企业已考核完毕,有望获取使用权限。
  卓创资讯分析师高健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上述两家炼厂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已经基本确定,但目前相关部门还没有公布。不难发现,地方炼厂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的速度在加快。
  5月27日,发改委初步确认山东第一大炼厂东明石化可使用进口原油750万吨/年,这标志着长期制约其发展的油源垄断正式开始放松。
  此外,据隆众石化网了解,除了东明石化,截至目前已经获得审批的企业还有盘锦北方沥青燃料有限公司;另外目前已经提出申请的企业有万通、神驰、日照岚桥等。日照岚桥已经通过山东省现场查验和核实,与此同时,调查小组也赶赴东营对申报企业进行查验、核实。
  隆众石化网分析师王倩倩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是继东明石化之后全国第二家通过申报进口原油核查评估的企业,时隔一个月,第二家进口原油使用权通过审查的企业浮出水面。据悉,现在还有十余家企业正在进行审核,这些企业将共同分配今年3000万吨的原油使用总量。
  据了解,盘锦北燃隶属于宝来集团,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地方炼厂,拥有700万吨/年的可利用炼油装置,是宝来旗下最大的炼油厂。据悉,该企业今年以来一直给京津地区供应国五汽柴油,已经具备部分生产国五标准汽柴油的能力,从装置上看,东北地区有资格申请进口原油使用权的企业还有华锦通达石油化工公司、北方沥青股份有限公司和大庆中蓝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原油使用权申请如火如荼
  实际上,今年以来,油气改革正在不断推进。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口原油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这是首次出台较为详尽的进口原油使用资质的申请条件。自该通知发布后,符合条件的企业纷纷跃跃欲试。
  随着原油申请审核工作的全面展开,山东地炼产业链整改,真正洗牌也即将上演。隆众石化网分析师杨叶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地炼企业进口原油使用权如火如荼的申报,一些市场人士对地炼未来发展方向还是比较看好的。
  在杨叶看来,一方面,随着进口原油使用权对地方炼厂的不断下放,更多企业可以把大量性价比较高的原油资源投入使用,摒弃原来使用的“粗粮”生产,同时在国家油品质量升级大潮中也不会被轻易制约;另一方面,部分地炼企业在申请原油使用权之后,计划将进口配额、原油贸易、码头保税区等一条龙产业链发展规划,届时地炼的划分将更加明显。
  “下一步将有更多地方炼厂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王倩倩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发改委审验通过的是原油进口使用权,并非原油进口权,下一步原油进口权也会放开,地炼和海外有资源的民企有望获得原油进口资格。同时,油气改革初步方案近期或将出台,放开上游油源垄断是改革的方向之一。
  中宇资讯分析师高承莎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原油使用权的进一步放开,有利于打断目前上游板块为国有企业垄断的局面,地炼企业获得原油进口权和使用权将是大势所趋。
[责任编辑:进口原油两权的放开,地方炼油企业离千万级原油企业还有多远呢
财经日历网4月28日 讯 据相关人士报道,就目前的市场来看,石油应经主导了整个市场,而一些地方炼厂因为其小,被国外的媒体都贴切地称之为“茶壶”炼厂。但是在陆续放开的原油政策推动下,地方炼油厂已经不再是昔日的“茶壶”炼厂,转身之间有了原油巨头的影子。在日前于厦门举办的“中国地炼市场与发展峰会”上,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张跃会长感叹,陆续放开的政策已经推动的原油的进口和原油的进口使用权,对民营石油企业具有战略性意义,民营石油企业、地方炼厂将和国有企业同台竞技,将会利好原油前景。“未来7到8年之内就会出现千亿级别的原油企业大公司。”民营炼油企业陆续获得进口权以及进口原油使用权(下称两权),给原先受制于油源以及无油可炼的地方炼油企业打开了一扇门,这些地方炼油企业藉此也可以成为石油业中新生的力量,给原油市场带来新的变化。地炼荣获“两权”翅膀4月中旬,山东海右石化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这是最新加入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的地方炼油企业,包括海右石化,目前已经有23家地方炼厂申请使用进口原油使用权,已经累计13家地方炼油厂获准使用进口原油,核准数量5519万吨。其中12家炼厂获批进口原油资质。政府对地方炼油企业的松绑从2015年开始,此前地方炼油企业因无法进口原油,且也没有权利使用进口原油,所以经常是无油可炼,只能进口劣质的燃料油加工。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口原油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允许符合条件的地方炼油厂在淘汰一定规模落后产能或者是建设一定规模储气设施的前提下使用进口原油,这才是地方炼油厂的油源问题逐渐松动,从而地方炼化企业陆续获得原油进口资质和进口原油使用权。中石油规划总院高级工程师丁少恒统计,2016年非国营贸易进口允许量达8760万吨,相比于2015年高出5000万吨,超过2015年进口原油总量的四分之一。在低油价的背景下,地方炼油厂甚至有意超预期采购原油,且原油以现金结算,所以导致部分进口原油成交价甚至低至1500元/吨,远低于2100多元的进口原油平均价。东明石化副总经理李开伟对于进口原油使用权和进口资质评价很高,认为开放政策打破了原来的原油垄断局面,且削减了原来存在的原油和地方炼油厂间的中间环节,地方炼油厂可以直接向油企公司采购原油,甚至到了最后,他竟放言称“原油供应商过段时间都要到东明,谈谈原油采购计划。”不谋而合,张跃称,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不仅一直在向上面反映民企对油气改革的诉求,且对未来原油进口会继续放开,到今年底预计有20家地方炼化企业能拿到进口资质和进口原油使用权,未来成品油出口也会逐渐放开,推动石化行业将在未来7到8年之内出现年销售1000亿元以上的大公司。他评价道“放开进口原油使用权和进口资质,真是一个大进步。”布局抢夺成品油市场在地方炼油厂从“两权”开放中获益的同时,国内炼油能力的过剩却已经出现日益严重的情况。根据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2015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统计,截至2015年底,国内炼油总产能力为7.1亿吨/年。截至2015年底,按照85%的钻井合理开工率计算,国内炼油能力过剩1亿吨/年,全国原油加工量约为5.22亿吨,同比增长3.8%。而在“十二五”期间,全国炼油厂平均开工率不断下降,从2011年的81.5%下降至2015年的75.4%。但张跃认为,目前的情形也许更为严重。他援引石油业商会的数据称,目前国内炼油能力7.3亿吨,市场需求为5.5亿吨,未来国内炼油能力还要新增1.5亿吨,炼油能力将增至9亿吨,总体比市场需求过剩3.5亿吨。炼油企业将承担市场原油过剩压力。原油价格将急剧下跌,炼油企业消化库存高价油也将需要一定的时间。此前中国石化一名官员说,炼油企业消化原油库存至少要半年。而库存的高价油要面临随行就市的成品油市场,所以常常让炼化企业以低成品油价去消化高价原油。不过,即便如此,在开放进口原油使用权中获益的地方炼厂依然干劲十足。有分析认识指出,从市场格局看,开放的政策将利好原油促使地方炼厂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资源份额已占五分之一,国有石油企业资源和市场份额呈现加速下滑趋势,国内成品油市场多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一家福建地方成品油贸易企业人士称,就目前市场而言,地方炼油厂借助政策放开和经营机制的便利,确实在市场上表现抢眼,但是在低油价的背景下,炼油厂们都不好过,因为靠传统的成品油业务难以支持经济的高速发展。未来不看规模看服务张跃对民营石油业的发展充满期待。他认为,石油企业大兼并将在5到6年内出现,将在7到8年之内完成兼并,石油企业将从目前的7万多家缩减到200多家,其中包括十几家大的民营石油企业。但对于石化行业,张跃还是强调,“未来比拼的不是企业规模,而是企业服务。”服务的比拼既反映在企业必须改善自身服务上,也表现在市场竞争推动的服务提升。“原油进口放开会使地方炼油厂壮大,而相应的会冲击中国石油、中国石化,迫使这些企业改善服务。”在这种变化的趋势纵使下,张跃认为,石油贸易体制和方式将会有大的变化,石油贸易体制将会结合互联网会出现对行业具有颠覆性影响的商业模式。对于这种颠覆性商业模式到底是什么?参加“中国地炼市场与发展峰会”的企业家和专家均没有给出肯定的答案,但是他们对石化行业的未来也都充满憧憬。有分析师称,一些企业已经在行动。首家获得原油进口资质和进口原油使用权的东明石化,在海外注册贸易公司,组建采购联盟,力图在全产业链布局,通过油品贸易涉足相关联的金融、融资等领域。参股厦门石油交易中心的海澳集团董事长郑金泉认为,低油价侵蚀了原油贸易商囤积原油赚钱的模式,交易中心将直接推动供需见面,以电子方式撮合原油交易,并发展成品油的电子交易,探索新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同时通过企业集聚从政府争取到更加优惠政策。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副总经济师曲岩松认为,地方炼油厂具有优势,但是原油品牌和产品质量上还是国企领先,虽然地方炼油企业刚刚从放开政策中获益,但是未来还要通过抱团不断做大。
相关链接:
沪ICP备号-10原油进口放开之后怎么办?民营油企产销分离是死穴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原油进口权放开窗口临近 民企将纳入试点单位|原油进口|石油体制改革|地炼企业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原油进口权放开窗口临近 民企将纳入试点单位
  国务院政研室调研山东地炼
  原油进口权放开窗口临近
  ⊙记者
姜隅琼 ○编辑 龚维松
  上证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独家获悉,由国务院政策研究室社会发展司司长邓文奎带队的一行数人近日走访山东地方炼油企业(地炼)调研,调研的主要内容就是业界呼唤已久的原油进口权放开,此外还涉及汽柴油进口放开以及取消燃料油消费税等,相关调研结果将向高层领导汇报。
  相关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原油进口权下发的时间窗口应该就在近两周,将由发改委下发许可证,商务部核定配额,首批率先发放给拥有海外原油资源并获得对方国原油出口许可证的民企。
  民企纳入试点单位
  据了解,此次参加调研会议的包括山东晨曦集团、山东万达集团、天弘化学公司、山东汇丰石化集团有限公司、唐山渤海石油有限责任公司等。
  “民企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做出牺牲和努力,应该受到公平公正、一视同仁的待遇。为此,建议取消燃料油消费税,并将几家大的地炼企业纳入国家进口原油、汽柴油的试点单位。按民企的现有规模,这么做对国企也不会有什么冲击和影响。”原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会长、流通协会专职会长赵友山对上证报记者说。
  他认为,应尽快推动国家石油体制改革,以确保民企发展。
  地炼企业人士则表示,由于没有原料加工,这些草根出身的炼厂开工率常年维持在20%左右,闲置设备达70%以上,无论给个人还是国家都造成一定损失。而在拿不到原油的情况下,多数地炼只能用燃料油代替原油作化工原料。后者就是原油加工后的废料,消费税改革后每吨进口燃料油还要加830元/吨的税。
  “更何况,用燃料油炼油本身污染更大,如果放开地炼进口原油,也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另一位业内人士说。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市场已开始传闻有一家大型民营油企即将拿到原油进口牌照。相关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原油进口权下发的时间窗口就在近两周,由发改委下发许可证,商务部核定配额,首批率先发放给拥有海外原油资源并获得对方国原油出口许可证的民企。
  该人士还介绍,为解决进口原油需要“排产单”等的障碍,下一步,更多制度限制有望松动,也就是说民企进口的海外原油除自用外,亦可卖给其他炼化企业。
  进口权将逐步放开
  不过,卓创资讯资深原油分析师朱春凯认为,民企在海外的油气田,产量有限,如果进口到国内生产销售,运输和临时找买家等的成本并不划算,不如在沿海购买优质的国外油田产量进口。
  朱春凯向上证报记者介绍,原油进口权是一个逐步放开的过程,按照国家能源局去年底下发的进口资质标准,很少有民企能满足。目前来看,大型集团如中化集团下属的地炼企业有希望率先获得资质。
  “逐步放开,一方面是为了防止民企一哄而上去抢同一块资源,抬高国际价格,另外,多家企业有进口权后,与两桶油公开竞争,市场更透明,利润和服务会更优化。”他说。
  国务院政策研究室综合司副司长范必对上证报记者表示,一些地方炼厂技术很好,生产国五标准没问题,反而是低劣的燃料油原料阻碍油品质量升级。因此,原油进口权放开是大方向,不过细节和具体形式一直在调整。
  作为国内成品油供应的“第三支力量”,地炼产能过去几年不断扩大,但生存环境却未有根本好转。山东省燃料油协会副秘书长余羽华告诉本报记者,以山东地炼为代表的整个地方炼厂炼油规模近年发展很快。但不管怎样,地炼发展最大的制约瓶颈还在于原料。
  位于山东滨州的京博石化一位原料采购经理表示,该公司通过山东省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向国家申请原油进口已历经多年,至今没有任何进展。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原油进口权放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