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巴黎巴黎剧院恐怖袭击击案看待美国及西方反恐的双重标准

香港《文汇报》:全球携手打击暴恐 西方须弃双重标准_参考网
香港《文汇报》:全球携手打击暴恐 西方须弃双重标准
(11月16日社评)巴黎血腥恐袭事件举世震惊,包括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内的全球领导人异口同声谴责此等野蛮行径。恐怖主义是人类公敌,全球必须携手合作,超越国家关系亲疏,超越意识形态分歧,形成强有力的全球反恐网络,切实打击一切形式的恐怖势力。中国作为国际反恐事业的重要力量,一直致力在反恐问题上与各国密切合作。西方应放弃双重标准,与中国携手打击恐怖主义活动,彻底铲除滋生恐怖主义的土壤,保障世界人民的安全安宁。恐怖分子血洗巴黎,疯狂屠杀手无寸铁的无辜民众,导致逾百人死亡,冷血行径令人发指,完全泯灭人性,冲击人类道德底线。法国总统奥朗德表示,巴黎遭遇「史无前例的恐怖袭击」,恐怖分子是「向法国宣战」。其实,恐怖分子是在向全人类宣战。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美国总统奥巴马等国际组织和世界各国领袖,也齐声严厉谴责袭击暴行,承诺协助及声援法国。在土耳其召开的二十国集团峰会(G20)已将加强合作反恐作为讨论重点议题,反恐再度成为世界各国关注和应对的重中之重。近年,中国也面对严峻的反恐斗争形势。「疆独」等民族分离势力的恐怖活动抬头,多次制造丧心病狂的暴力恐袭,人民生命受到极大威胁。中国在反恐问题上与世界各国感同身受,真诚地愿意与世界各国站在同一阵线,展开跨国联手执法行动,共同应对恐怖主义威胁和挑战。遗憾的是,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在反恐上持双重标准,以自身政治立场、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和经济利益等因素,扭曲看待中国的正义反恐立场和行动,成为全球反恐合作的巨大障碍。2014年昆明火车站的严重暴力恐袭事件发生后,美国政府和法国等欧洲国家轻描淡写、态度暧昧,根本不愿称之为恐怖主义事件;美国公然违反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拒不承担国际反恐义务,始终不肯将恐怖组织「东突厥斯坦运动」的成员遣返中国,更纵容疆独组织「世维会」不断扩大国际活动空间,策动针对中国的干扰渗透、分裂破坏活动,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巨大威胁。 对恐怖主义持双重标准,结果必然是纵容恐怖行为,养虎为患,自受其害。从某种意义上讲,此次血洗巴黎的「伊斯兰国」就是在西方错误反恐政策下发展壮大的,令法国饱嚐苦果。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政府,需清醒地认识到,反恐无国界,也无分种族、宗教信仰和意识形态差异,应打破一切偏见、隔阂和歧视,将所有愿意打击恐怖势力的力量集合到一起,开展全方位的务实反恐合作,在建立反恐机制、情报交流分享、行动协调等方面作出周详规划和具体行动,共同打击恐怖主义,维护各国人民生命安全。西方国家应抓住巴黎恐袭事件的历史契机,同中俄等国建立广泛的国际反恐合作,彻底清除恐怖主义的毒瘤。注:以上的评论仅为摘要,并且不代表路透立场。美国反恐战略的失当与失策
新华社北京9月11日电特稿:反恐战略的失当与失策
新华社记者李洁 车玲
“让美国重返安全!”总统候选人特朗普用这句口号吸引了大批选民追随,因为“9&11”袭击15年后的今天,生活在此起彼伏的枪击案以及恐怖袭击阴影下的美国民众,从未拾回昔日的安全感。
15年前的今天,4架被劫持的民用客机分别撞上五角大楼和纽约世贸中心,美国本土遭遇历史上最严重的恐怖袭击。随后,美国发动了反恐战争。
然而,美国以冷战思维指导反恐战争,以反恐划分阵营,执行双重标准。可以说,美国反恐战略从一开始就失当、失策了。
滥用反恐 局面让人忧
纽约世贸中心双子座的倒塌,在美国民众心中深植对恐怖主义的恐惧。为维护霸权,美国利用其强大的军事实力,以反恐为杠杆,打击一切挑战美国霸权的力量。
“孩子,等你长大了,我们这个国家可能还在打仗。”34岁的人阿卜杜勒对自己3个孩子重复着这句父亲曾对他说过的话。
“9&11”事件后,阿富汗塔利班政权拒绝向美国交出“基地”组织头目本&拉丹。2001年10月,美国开始对阿富汗实施大规模军事打击。
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以来,以恐袭为主要形式的对抗不断发展,大量平民成为受害者。
“十多年来,很多年轻人还没学会独立生活,就必须面对死亡。”喀布尔商人瓦希德&西迪基说,“阿富汗在发展,但战争从未真正结束。”
2003年3月,美国以藏匿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萨达姆政权支持恐怖分子为借口,不顾国际社会强烈反对,发动了伊拉克战争。
十多年来,数百万伊拉克民众或在战争中受伤,或无家可归。人们从电视新闻里目睹了美军阿布格里卜虐囚丑闻,美国“黑水”保安公司的保安光天化日之下在街道上肆意枪杀伊拉克平民。这些惨剧令伊拉克民众心中充满恐惧、羞辱和绝望。
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问题专家袁鹏认为,伊拉克战争对世界来说是场灾难,对美国来说也失大于得,是美国的一次重大战略失误。
布什政府滥用国际社会对反恐行动的支持,将反恐清单越拉越长,把反恐战争当作清除异己的工具。
美国“外交政策”集团首席执行官戴维&罗特科普夫在《国家不安全》一书中说,伊拉克战争的后果远超过推翻萨达姆和确认那些莫须有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不存在。
伊拉克战争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没有找到,也没有证据显示萨达姆与“基地”组织有关联,美国更没有因为这场战争变得更加安全。伊拉克却从此陷入了无休止的教派冲突、恐怖袭击和社会混乱的漩涡。
“9&11”事件15年后,“基地”组织没有被铲除,阿富汗和伊拉克仍然处于动乱之中。中东局势的动荡,不仅为“基地”组织提供了扩展势力的空间,更催生了极端组织“伊斯兰国”。
美国著名全球发展问题专家、哈佛大学国际研究中心主任杰弗里&萨克斯指出,西方尤其是美国,对“伊斯兰国”迅速壮大负有重大责任。“伊斯兰国”的出现,本身就标志着美国反恐政策的失败。
搅乱中东 盟友遭殃及
从2010年12月开始,“阿拉伯之春”席卷多个阿拉伯国家,从到,从、再到、。美国在中东的反恐政策完全服务于美国掌控中东的霸权地位和地缘战略利益。扛着反恐大旗的美国,搅得中东地区陷入无休止的冲突,民生凋敝,乱象丛生。
始于2011年的西亚北非动荡深刻影响和改变了地区格局,旧体系已被打破,新秩序却难建立。新旧交替之际,种族、教派斗争和社会矛盾不断凸显,地缘政治冲突和大国博弈加剧,人们期待的由乱及治之路充满坎坷。
近年来,“伊斯兰国”“基地”等极端组织不仅在中东肆虐,还在欧美国家制造了多起恐袭。美国中东政策的失败越来越威胁到欧洲国家的安全,一方面加剧了欧洲内部的种族矛盾,致恐袭风险增大;另一方面,也使得欧洲不断受到难民问题的直接冲击。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经地中海进入欧洲的非法移民和难民总数超过百万,这不仅威胁欧洲安全,也冲击着欧洲货物与人员流通自由化的根基——《申根协定》。
从美国军事干预阿富汗和伊拉克到后来的西亚北非政治动荡,欧洲一直作为美国的盟友参与其中,联手推行“新干涉主义”,造成多国局势持续剧烈震荡。
2015年巴黎系列恐袭后,欧洲加强了对恐怖主义的打击力度,但大量难民的到来,又激化了的内部矛盾;“国民阵线”、“五星运动党”等国民粹主义抬头;脱欧事件又深刻影响着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在过去两个月内,欧洲就发生了多起恐怖袭击事件。这说明,恐怖主义在欧洲仍有生存土壤。欧洲刑警组织英国负责人罗布&温赖特透露,5000多名“圣战者”可能在接受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培训后潜入欧洲。
社会治安挑战严峻、失业率上升、民粹主义势头上升,昔日美国反恐盟友,如今尝到了自酿的苦果。
双重标准 反恐难奏效
“15年来的国际反恐形势总体效果不佳,恐怖主义活动愈演愈烈。美国等西方国家仅从本国利益出发,反恐执行双重标准便是重要原因之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问题专家李伟这样说。
小布什执政时期,美国在国际上以反恐划分阵营,却只为谋一己私利;以反恐为名行霸权之实,结果“打出”了更多恐怖活动。
奥巴马执政时期,美国调整全球战略,在反恐问题上将欧洲盟友推到一线,但背后仍以美国利益为主导,把反恐作为工具。这样的美式反恐,无法根除恐怖主义,反而使恐怖主义有了更广阔的活动空间。
有分析人士指出,在华盛顿看来,对美国构成威胁的组织是恐怖组织,而只对其他国家构成威胁的组织则不一定是;美国可以对它所界定的恐怖组织甚至某些国家行使武力,而其他国家则不行。
埃及戈姆赫提亚阿娜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塔拉特-穆萨拉姆说,实行双重标准是美国众多政策的共性,在反恐领域也不例外。
美国历史学家莱弗勒曾在《外交》杂志撰文说,“9&11”事件后的美国政策在实质上并未改变美国大战略的长期轨迹,美国对领导世界的欲望、在认为必要时采取单边行动的做法等,这些美国对外政策的传统核心内容从未改变过。
罗特科普夫坦言,冷战经历影响了反恐战争中美国对极端主义者的理解,而害怕重蹈战争的覆辙则深刻影响了美国的军事行动和国家安全政策。
过多考虑自身利益、忽视他国利益的美式反恐改变了美国的安全战略,也改变了美国与世界的关系和美国的国际地位。
山无常势,水无常形。15年来,恐怖主义的组织形态和运作逻辑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愈发呈现出分散化、网络化、个体化的趋势,因而反恐也需要有思维方式的创新和技术手段的与时俱进。
在打击“伊斯兰国”问题上,批评以美国为首的国际联盟打击行动收效甚微。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说:“我们共同的悲伤和愤怒应当唤起我们搁置分歧,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反恐统一战线,与恐怖主义进行无情斗争。”
从“基地”组织到“伊斯兰国”、从“博科圣地”到“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恐怖主义在地区乃至全球层面“联动”“共振”。不断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给国际社会敲响了警钟,面对日益猖獗的恐怖组织,各国必须加强合作,采取系统性措施,从源头上铲除宗教极端势力滋生的土壤。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加强国际反恐合作迫在眉睫,反恐重任需要世界各国戮力同心,防治并举,而美式反恐政策注定是条死胡同。(参与记者:刘万利、代贺、赵乙深)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巴黎恐怖袭击事件带来的反思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巴黎恐怖袭击事件带来的反思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加入微博,记录点滴,分享感动,握手明星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javascript或是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西方媒体报道昆明恐袭是否双重标准
昨日,“3.01”昆明严重暴力恐怖袭击案告破,被击毙以外的歹徒均已落网,29位死难者有了些许慰藉。然而昆明事件引发的一些争议和争论,仍然消散不去。
部分西方媒体的做法让中国人感到失望对“3.01”昆明惨案的记述,不管是文字、图片还是视频,都清清楚楚地昭示这是一场可怕的暴行。针对平民的无差别屠杀行为,清晰无疑地将这场暴行定性为了恐怖袭击。然而西方媒体对本次事件报道采取的措辞,却让人感到有偏见之嫌。在袭击的第三日,中国几大官方媒体都发文严厉声讨西方媒体的双重标准,绝大多数中国网友也对西媒的表现极为不满。这次西方媒体的表现让人联想起2008年的“3.14事件”,首当其冲的又是CNN。CNN网站上关于这次事件的最初报道,对标题上的“恐怖分子”一词打上了引号,许多其他媒体也如此处理。后来CNN修改了措辞,去掉了引号,但将“恐怖分子”改称为“攻击者”,《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媒体也称暴徒为“攻击者”。除此之外,西媒报道里很多细节也被国人挑出来,被认为是“阴阳怪气、逻辑混乱,甚至别有用心”。美国驻华大使馆将事件称为“毫无意义的暴力行为(senseless act of violence)”,也引发了中国网友的普遍质疑,难道美使馆暗指存在“有意义的暴力”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网站报道截图,新闻标题中将恐怖分子加引号进行报道。尽管有语义误读、要遵循媒体报道规范、“恐怖分子”涉及政治定性需谨慎等辩护理由,但整体来看也许难以成立。将恐怖分子打引号的做法,不管是在CNN还是路透社的网页上,都有西方网友质疑,认为这就是双重标准――一位叫Mr Bagel的网友称:“我很想知道美国人得知波士顿恐怖袭击案被打上引号是什么反应”。另一位在中国教书的英国教授在推特上点评称:“媒体们别这么吝啬,任何形式的恐怖活动都应该谴责,西方媒体不情愿使用恐怖分子的称谓,只会让中国人感到失望。”彭博评论的一位作者则称:“我敢打赌,如果同样的屠杀发生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一个购物中心,绝不会有媒体称之为‘毫无意义的暴力行为’。”长期关心中国问题的知名美国观察家利名璋(Bill Bishop)一听说昆明事件时,就预见到会有关于引号的争议。他希望美国方面明确地谴责事件,明确地将事件称为恐怖袭击。利名璋对英国每日电讯报没有在标题给恐怖分子打引号的做法予以了赞赏,并且对比了美联社关于昆明事件和刚发生不久的巴基斯坦爆炸事件的报道,认为美联社的确存在双重标准――关于昆明的报道“恐怖”都打了引号,而巴基斯坦则没有。他忧心这种做法会让西方媒体与中国进入对立的循环,并让中国的城市知识阶层感到失望。在去年10月天安门金水桥发生恐怖袭击时,当时一些美国媒体就不情愿称袭击者为恐怖分子,一位学者甚至提出“这是否绝望呐喊”的疑问――这同样也惹恼了许多中国人。一位叫Alessandro Rippa的美国学者反思了这种现象。他声称,西方媒体和学者不情愿称这类暴行为恐怖袭击的理由是“中国政府发布的相关信息不透明,缺乏足够细节”。但他认为这种理由不成立,对袭击本身,只要愿意去了解,毫无疑问就能够认识到这就是针对不特定平民的恐怖袭击。如果连这个都不承认,那么中西方就此连讨论的基础都不复存在。想要与中国就相关问题对话,就得从承认这是恐怖袭击开始。中国遭遇恐怖袭击虽然并非没有先例,但在中国腹地接连出现,暴行还如此之恶劣,可以说直到今天中国人才深刻体会到什么是恐怖主义。美国等较早与恐怖主义打交道的国家,到头来却不太愿意称发生在中国的同类事件为恐怖袭击,这种不公正的做法的确会让不少国人感到寒心。某种程度上,昆明恐袭是一种更为恶劣的超限战,全球应共讨之也许有人会认为,存在更多的争论是西方媒体的长处,在这次事件中,也并非没有表现较为公允的西方媒体。然而,昆明暴行的可怕和严重如此清晰明确,让人感觉对事件定性的争论几乎毫无必要。这个时刻,让人联想到的只有“9?11”事件后美国总统小布什让全世界表态,“每一个国家,无论在什么地方,现在都要做一个决定,是站在美国这一边,还是站在恐怖分子那一边(Every nation, in every region, now has a decision to make. Either you are with us, or you are with the terrorists)”。无差别袭击平民的恐怖分子是人类文明的癌症,不管他们是基于什么理由,都不能允许这种做法的存在,理应全世界共诛之。在某种程度上,昆明恐怖袭击是比“911”还要恶劣的事件:基地组织的恐怖分子虽然针对的是不特定的平民,但起码是针对特定的目标――作为美国象征的世贸双子塔和五角大楼。而昆明火车站并不具备这样象征性的意义,这让全国的民众都陷入恐惧之中。毫无疑问,这是一种更为恶劣的、无差别的“超限战”(没有任何限制,不择手段的战争)。知名评论员杨锦麟总结了昆明事件标明的恐怖袭击五大新特点:第一,在袭击对象上,“疆独”恐怖主义已经从政府和警察为主,彻底转为针对无辜百姓;第二,在袭击地域上,“疆独”恐怖主义已经从新疆内部转向北京,进而向中国腹地扩散;第三,在内部组织架构上,“疆独”恐怖主义已经从过去的以宗族朋友圈为特点,发展为有组织、有策划、有预谋、有训练的现代恐怖犯罪;第四,在外部国际联系上,“疆独”恐怖主义也已由封闭式的简单暴力,演变为以国外东突势力和其它恐怖主义组织文武搭配的现代恐怖运动;第五,“疆独”恐怖袭击,正在由偶发转变为多发和频发。应对这样的态势,必须各国展开协作,共同打击恐怖活动。正如利名璋呼吁的那样,如果这次昆明事件中方提出请求,美方应尽量协助。西方政府和媒体如果依然保持偏见,就应当让他们改变看法。在反思问题根源之前,应聚焦于恐怖袭击本身对于这次昆明惨案,有许多人已经开始追问问题的根源,反思到底是什么造成了极端分子的暴力恐怖行为。不少人认为一些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经济政策有待改进,也有人认为事件涉及外交,已经很难在本国框架内解决,要了解恐怖分子的诉求,要与分裂势力做长久和持续斗争的打算。这些反思各有其道理,然而在当下,更应该聚焦于恐怖袭击本身,使民众免于即时的恐惧。正如一些对恐怖分子熟悉的论者指出,许多恐怖分子未必有什么主张或诉求,就仅仅是单纯的仇恨,参与者多为亲戚熟人,大都没受过像样的教育,愚昧残忍是其基本特征。对于这样的人,了解其诉求也许已经作用不大,研究各种根源可能一时半会也无济于事。在案件已经已经侦破的现在,最该做的事情,就是了解暴徒究竟是如何实施这么可怕的暴行,是否还有同伴,是否还有进一步的计划。并且,要切实加强执法部队的反恐能力,加强情报、出警方面的能力,民众也应充分吸取昆明事件的教训,提升自己的安全意识。当然,在谴责暴徒、愿逝者安息、伤者平安、生者坚强的同时,亦应防止过激的表达。如果说北京金水桥事件,还只是一场小型事件,昆明暴行则提醒你我,恐怖主义并不遥远,务必予以正视。
著名评论家托马斯弗里德曼曾坦言,再来一场“911”,美国也许将再不复为一个自由、开放的社会。同样,再来一场昆明式的暴力恐怖袭击,对于中国社会来说,也是不能承受的。恐怖主义,必须全民、全人类团结,彻底拔除。
登录后投票将分享到: 微博
人参与评论
西方媒体公正吗?――世界上没有完全公正的媒体
何害人又害己的自杀式袭击,会被频繁利用呢?
在抗战中,桂系实力非但未曾受损,反而越打越
国民党败退台湾后,利用一切机会巩固其在东南
联系电话:010- Email: 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问编辑#
还能输入140字西方媒体否认昆明恐怖袭击 双重标准让中国反恐更艰难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核心提示:昆明发生恐怖袭击事件之后,西方媒体报道过程中倾向性严重,用引号标注恐怖分子,西方的双重标准使得中国的反恐工作变得更加艰难。媒体应该保证本身的公正性,要实事求是,中国的反恐将是一个长期的工作。
核心提示:昆明发生恐怖袭击事件之后,西方媒体报道过程中倾向性严重,用引号标注恐怖分子,西方的双重标准使得中国的反恐工作变得更加艰难。媒体应该保证本身的公正性,要实事求是,中国的反恐将是一个长期的工作。
凤凰卫视3月2日《新闻今日谈》,以下为文字实录:
李炜:之所以中国的反恐工作这么艰难,有好多的原因。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老听说一句话,就是西方的双重标准,你比方说西方的双重标准,我们就以这个案子来讲,这个案是不折不扣的一个恐怖袭击,而且是反人类的,是野蛮,野兽的行动,这个你只要是个人,你想到,如果你的家人那天被砍了,如果你的父母被砍了,你的儿女被砍了,你的兄弟姐妹被砍了,你根本就不要去想说为什么砍,就是你碰到了野兽,你连人都不是,你要去这么想问题。
可是居然在西方的媒体里,我就不点他的名了,很多人还很希望看他们的文章,美国和英国的主流媒体居然用的什么呢?挥刀者居然是恐怖分子,然后恐怖分子用的什么呢?用的引号引的。
林玮婕:他用引号把他框了起来。
李炜:框了起来,所以你西方所谓的媒体的公正在哪里?难道只有杀了美国的总统、人,才是恐怖分子,我就说挥刀的例子,最简单的例子,前两天刚刚给两个英国人判了无期徒刑,这两个无期徒刑的人他就拿了一把小刀,在英国的马路上把一个没有上班的英国士兵活活的捅死,然后现在是典型的在英国的恐怖分子,而且当地的媒体毫不犹豫的当下就报道是恐怖分子,而为什么在昆明挥刀砍人的人,你这种媒体就报道说是带引号的恐怖分子,你的道德水准,你的良心到哪里。
所以我觉得很多人,这几年改革开放,觉得是什么媒体公正,不是,媒体没有公正,媒体一定有他的政治倾向,你就像CNN这样的媒体,你这种媒体本身应该是公正的,你已经强烈的带着这种倾向性,让人家怎么相信你的公正性,所以我觉得在报道的过程中,我们要实事求是,你杀人的人,不要给我讲理由,不要讲什么原因,你杀人的人,你就是坏人,而且你是杀的无辜,这个人跟你无冤无仇,而且你砍伤那么多人,现在还有人在抢救中,这个死亡的数字弄不好还要继续上升,所以我就说反恐大家不要以为这回去了,公安部长去了,国务委员去了,中国就会把他们扫荡平了,没有,这是个长期的工作。
《新闻今日谈》节目在凤凰卫视资讯台播出
首播时间:周一至周日17:30-18:00
重播时间:周一至周日22:30-23:00 05:30-06:00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靖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凤凰新闻官方微信
播放数:190645
播放数:123261
播放数:172892
播放数:78933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5巴黎恐怖袭击事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