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火烧赤壁的故事400字后的故事

休闲娱乐生活服务其他类别扫扫有惊喜
赤壁之战背后的故事,原来周瑜才是幕后主使,诸葛亮是个打酱油的赤壁之战,是三国史事的关键。倘使当时没有这一战,或者虽有这一战而曹操又胜了,天下就成为统一之局而不会三分了。所以这一战,实在是当时分裂和统一的关键。而这一战,有一个人可谓是千古流传。但受演义的影响,众人在评价周瑜时总逃脱不开诸葛亮的光环,是这样吗?其实不然。周瑜以前部大都督的身份征讨江夏之时,江北的曹操以风卷残云之势夺取了荆州。刘表之子刘琮投降,荆州易主,东吴瞬间暴露在曹操的大军面前。曹操陈兵江北,号称有水路大军80万,意欲吞并东吴。面对曹操大兵压境,东吴内部“主降派”意见占了主流,都认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名正言顺,兵力强大,无法抵挡。周瑜则力主一战,此处与《三国演义》中所述不同,周瑜并非中了诸葛亮的激将法。他对孙权说:“曹操虽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孙将军以神武雄才,秉承父亲和兄长的基业,割据江东,兵精粮足,英雄乐业,正当挥师横扫天下,为汉室去除奸佞。更何况此次曹操自己来送死,我们怎能投降于他?”周瑜还分析说,“曹兵舍弃马匹,凭借舟楫与我们对战,这不是北方人的所长。况且今冬严寒,马无草料,士兵长途跋涉水土不服,必定会生疾病。这些都是用兵的大忌,而曹军皆犯。所以擒住曹贼,就在今日!”他郑重向孙权请命,“请拨我精兵三万,进驻夏口,我保证击破曹军!”周瑜一席话,正合孙权心意。他立即任命周瑜为大都督,主持抗曹大事。首次交战,周瑜指挥得当,加之曹军疾病流行,东吴获得胜利。曹军稍稍退后,与东吴军队对峙于赤壁。周瑜针对曹军战舰首尾相连的特点,采纳属下黄盖的计策,预备蒙冲、斗舰(大型战船)数十艘,船内堆积草料,泼上膏油;又令黄盖伪书诈降,带领船队冲入曹军水寨,点燃火船。火借风势,越烧越旺,引燃了岸上的营房。曹营顷刻间陷入一片火海,兵马烧死、溺死者无数。曹军溃败,周瑜顺势挥军北击,攻克曹操大将曹仁把守的南郡。战场上,周瑜策马临阵指挥,被飞来的箭射中右肋,伤势严重,却一直坚持留在军营,继续指挥作战。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由于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人们长期以来将赤壁之战的最大功绩归功于“舌战群儒”、“借东风”、“草船借箭”的诸葛亮。实际上,以上三个故事都是虚构的,“舌战群儒”和“借东风”并不存在,而“草船借箭”也并非诸葛亮所为。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只是个初出茅庐的谋士,作为刘备的使者被派往东吴游说孙权联合抗曹。赤壁一战真正的英雄只有一个,那就是周瑜。
上一页&1共2页热门新闻更多
实时热点榜单热门视频
阅读下一篇视频推荐借东风(《三国演义》中故事)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三国演义》中故事
[jiè dōng fēng]
(《三国演义》中故事)
上诸葛亮并没有参与,也并没有呼风唤雨之能,指挥赤壁之战的人是周瑜,东风是长江上的一种自然现象,长期在当地操练水军的周瑜和对什么时候起东风非常清楚,他们聪明地抓住了这一战机打败了,此外周瑜心胸也非常宽广,与演义描写不同。不过《三国演义》本属小说,此段诸葛亮神坛作法借东风一事,后世有两种看法:一方认为是书中诸葛亮以法术借来东风,作者编撰以塑造丰满其神机妙算的人物形象;另一方认为书中实际上并未正面直接明言诸葛亮以法术借来东风,只是以丰富的气象学知识预测到会有东风,因此诸葛亮在七星坛上只是装腔作势装作使用法术,同时震慑江东。书中提及作法借东风也都是借角色之口在对话中说起,并无作者叙述行文直接确认是法术所为。
借东风历史典故
借东风草船借箭
那个故事中,周瑜故意刁难,命他在十日之内造完十万支箭。面对这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孔明有信心的回答说不须十日,三日便可完成,并立下军令状。鲁肃十分担心。孔明却一点也不着急,他请鲁肃借二十条船给他。,每个船上都要三十个人,还要扎草人一千个,并排列在船的两侧。两天过去了,到第三天四
更时,诸葛亮突然派人来请周瑜了,说他一定要同去取箭,周瑜将信将疑地和诸葛亮一起出发了。五更时分,船队接近曹军水寨。孔明令船只一字排开。军士擂鼓呐喊。曹军水军都督听到战鼓声和呐喊声,心想一定会有埋伏,便让万余名弓箭手在江边一字排开,向江中放箭。当稻草人上的箭插满时。诸葛亮立即吩咐士兵把船只调头迅速离开了。到了营寨,周瑜有点不相信。派人把草上的的箭数了数,的确有十万多只。从此以后,周瑜再也不为难诸葛亮了。
借东风火烧曹营
诸葛亮又与共同制定了曹营的计划。但连日来江上一直刮西北风,用火攻不但烧不着北岸的曹兵,反而会烧到自己。周瑜为东风之事闷闷不乐,病倒在床上。诸葛亮知道后,给周瑜开了个药方,周瑜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欲破曹兵,宜用火攻。。周瑜承认自己的心事被诸葛亮猜中,便问诸葛亮有何办法。诸葛亮说他能借来东风,他让周瑜为他搭起高九尺的七星坛,然后自己在坛上做法。实际上诸葛亮自己并不会“借”风,但他通晓天文地理,通过勘察地态和生物的变化,早已经推算出十一月二十甲子日有东南风,因此自己到七星坛上装模作样地比划了几下。到了十一月二十甲子日当天,果然刮起了东南风。周瑜更觉得诸葛亮不可留,便派人赶到七星坛去杀诸葛亮。然而诸葛亮早就料到周瑜会有这一手,事先离开了七星坛,回自己的根据地夏口去了。临走还给周瑜留下这样的话:望周好好利用此风大破曹兵,诸葛亮暂回夏口,异日再容相见。周瑜只得作罢。
借东风周瑜染病
却说周瑜立于山顶,观望良久,忽然望后而倒,口吐鲜血,不省人事。左右救回帐中。诸将皆来动问,尽皆愕然相顾曰:“江北百万之众,虎踞鲸吞。不争都督如此,倘曹兵一至,如之奈何?”慌忙差人申报,一面求医调治。鲁肃求助
南屏山筑坛
古却说见周瑜卧病,心中忧闷,来见,言周瑜卒病之事。孔明曰:“公以为何如?”肃曰:“此乃曹操之福,江东之祸也。”孔明笑曰:“公瑾之病,亮亦能医。”肃曰:“诚如此,则国家万幸!”即请孔明同去看病。肃先入见周瑜。瑜以被蒙头而卧。肃曰:“都督病势若何?”周瑜曰:“心腹搅痛,时复昏迷。”肃曰:“曾服何药饵?”瑜曰:“心中呕逆,药不能下。”肃曰:“适来去望孔明,言能医都督之病。现在帐外,烦来医治,何如?”瑜命请入,教左右扶起,坐于床上。孔明曰:“连日不晤君颜,何期贵体不安!”瑜曰:“人有旦夕祸福,岂能自保?”孔明笑曰:“天有不测风云,人又岂能料乎?”瑜闻失色,乃作呻吟之声。孔明曰:“都督心中似觉烦积否?”瑜曰:“然,”孔明曰:“必须用良药以解之。”瑜曰:“已服良药,全然无效。”孔明曰:“须先理其气;气若顺,则呼吸之间,自然痊可。”瑜料孔明必知其意,乃以言挑之曰:“欲得顺气,当服何药?”孔明笑曰:“亮有一方,便教都督气顺。”瑜曰:“愿先生赐教。”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写毕,递与周瑜曰:“此都督病源也。”瑜见了大惊,暗思:“孔明真神人也!早已知我心事!只索以实情告之。”乃笑曰:“先生已知我病源,将用何药治之?事在危急,望即赐教。”孔明曰:“亮虽不才,曾遇异人,传授奇门遁甲天书,可以呼风唤雨。都督若要东南风时,可于南建一台,名曰七星坛:高九尺,作三层,用一百二十人,手执旗幡围绕。亮于台上作法,借三日三夜东南大风,助都督用兵,何如?”瑜曰:“休道三日三夜,只一夜大风,大事可成矣。只是事在目前,不可迟缓。”孔明曰:“十一月二十日甲子祭风,至二十二日丙寅风息,如何?”瑜闻言大喜,矍然而起。便传令差五百精壮军士,往南屏山筑坛;拨一百二十人,执旗守坛,听候使令。主
孔明辞别出帐,与鲁肃上马,来南屏山相度地势,令军士取东南方赤土筑坛。方圆二十四丈,每一层高三尺,共是九尺。下一层插二十八宿旗:东方七面青旗,按角、亢、氏、房、心、尾、箕,布苍龙之形;北方七面皂旗,按斗、牛、女、虚、危、室、壁,作之势;西方七面白旗,按奎、娄、胃、昴、毕、觜、参,踞白虎之威;南方七面红旗,按井、鬼、柳、星、张、翼、轸,成朱雀之状。第二层周围黄旗六十四面,按六十四卦,分八位而立。上一层用四人,各人戴束发冠,穿皂罗袍,凤衣博带,朱履方裾。前左立一人,手执长竿,竿尖上用鸡羽为葆。以招风信;前右立一人,手执长竿,竿上系七星号带,以表风色;后左立一人,捧宝剑;后右立一人,捧香炉。坛下二十四人,各持旌旗、宝盖、大戟、长戈、、白旄、、皂纛,环绕四面。古孔明作法
孔明于十一月二十日甲子吉辰,沐浴斋戒,身披道衣,跣足散发,来到坛前。分付鲁肃曰:“子敬自往军中相助公瑾调兵。倘亮所祈无应,不可有怪。”鲁肃别去。孔明嘱付守坛将士:“不许擅离方位。不许交头接耳。不许失口乱言。不许失惊打怪。如违令者斩!”众皆领命。孔明缓步登坛,观瞻方位已定,焚香于炉,注水于盂,仰天暗祝。下坛入帐中少歇,令军士更替吃饭。孔明一日上坛三次,下坛三次。却并不见有东南风。且说周瑜请、鲁肃一班军官,在帐中伺候,只等东南风起,便调兵出;一面关报孙权接应。已自准备火船二十只,船头密布大钉;船内装载芦苇干柴,灌以鱼油,上铺硫黄、焰硝引火之物,各用青布油单遮盖;船头上插青龙牙旗,船尾各系走舸:在帐下听候,只等周瑜号令。、阚泽窝盘蔡和、蔡中在水寨中,每日饮酒,不放一卒登岸;周围尽是军马,把得水泄不通:只等帐上号令下来。周瑜正在帐中坐议,探子来报:“吴侯船只离寨八十五里停泊,只等都督好音。”瑜即差鲁肃遍告各部下官兵将士:“俱各收拾船只、军器、帆橹等物。号令一出,时刻休违。倘有违误,即按军法。”众兵将得令,一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厮杀。、
是日,看看近夜,天色清明,微风不动。瑜谓鲁肃曰:“孔明之言谬矣。隆冬之时,怎得东南风乎?”肃曰:“吾料孔明必不谬谈。”将近三更时分,忽听风声响,旗幡转动。瑜出帐看时,旗脚竟飘西北。霎时间东南风大起,瑜骇然曰:“此人有夺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测之术!若留此人,乃东吴祸根也。及早杀却,免生他日之忧。”急唤帐校尉丁奉、二将:“各带一百人。徐盛内去,丁奉从旱路去,都到南屏山七星坛前,休问长短,拿住诸葛亮便行斩首,将首级来请功。”二将领命。徐盛下船,一百荡开棹桨;丁奉上马,一百弓弩手各跨征驹:往南屏山来。于路正迎着东南风起。后人有诗曰:“七星坛上登,一夜东风江水腾。不是孔明施妙计,安得逞才能?”
借东风典故应用
借东风歇后语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诸葛亮借东风——神机妙算赤壁之战的故事主要内容赤壁之战的故事主要内容鉴往知来册百家号诸葛亮辅佐刘备实施夺取荆州计划时,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建安十三年(208年)七月,曹操亲率二十万大军,杀奔荆州而来。八月,刘表被惊吓而病死,刘表的次子刘琼背着刘备暗中投降曹操。刘备得知曹操南下,已措手不及,在向南逃跑的过程中,又被曹操打败,只好退到夏口(今湖北武昌),与刘表的长子刘琦合兵一处。在曹操南下之前,孙权就移军柴桑(令江西九江市西南),亲率三万兵马,准备抢先发动争夺荆州的战役。孙权是孙策的弟弟。建安五年孙策死后,孙权依靠张昭、周瑜、鲁肃等人,招贤纳士,励精图治,占有江东六郡,力量越来越强大。这时候,孙权听说刘表病死,荆州形势发生变化,忙找来鲁肃,商讨对策。鲁肃对孙权说:“荆州内部矛盾重重,刘表一死,他的两个儿子刘琦、刘琼一向不和,军中诸将分为两派,各自拥护一方。刘备是当今英雄,与曹操势不两立,现寄居荆州,而又不被刘表所重用。若刘备能和荆州同心协力,就应当支持他,与他结为盟好;如果他不能与荆州同心协力,就应当相机行事,另想办法。请让我出使荆州,以吊丧为名,劝说刘备安抚刘表旧部,同心协力,共同对付曹操。如不速往,恐怕会被曹操抢在前面。”孙权采纳了鲁肃的建议,立即派他前往荆州。鲁肃刚到夏口,就听说曹操已率军南下江陵(今湖北江陵县)。当他赶到南郡(治江陵)时,刘备在当阳长坂被曹操打败,鲁肃亲赴前线,在长坂与刘备相会,就劝刘备与东吴联合,共拒曹操。诸葛亮也请求刘备,让他出使江东,说服孙权,共同抵抗曹操,于是诸葛亮和鲁肃一起来到柴桑。曹操占领江陵后,给孙权下了战书,说他要亲率八十万大军,在江东与孙权决一雌雄。这一咄咄逼人的最后通碟,实际上是告诉孙权,除了投降,别无出路。孙权将挑战书展示给大臣看时,江东群臣被曹操的声势所震慑,以长史张昭为首的文臣,认为曹操打着天子的旗号,兵马强壮,又有荆州水军相助,声势浩大,锐气正盛,不可抵挡,力主投降。一时主和之声,笼罩着柴桑行营。弄得孙权也六神无主,不知如何是好。在这关系着东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鲁肃力排众议,挺身而出,他借孙权外出更衣之机,追到屋檐下。孙权知道鲁肃的意图,便握着他的手说:“子敬(鲁肃字)还有什么话要说吗?”于是鲁肃从孙权个人利害关系的角度,进一步劝孙权早定抗曹大计说:“我看众人的议论,是专门为了误害将军,不足以和他们商量大事。如今我鲁肃可以投降,而将军就不可以了。为什么这样说呢?我投降曹操,曹操可以把我送还家乡,根据我的名声地位,仍然可以当官,有车可坐,有随员跟从,可以交朋结友,弄得好还可以升为太守。将军如果投降曹操,会有什么结果呢?我希望将军早定大计,不要听从主和的议论。”孙权听后叹息说:“主和之议,使我大失所望。子敬之言,为我廓清迷雾,促成我速定抗曹大计,正合我意,这是老天爷把您赐给我呀!”诸葛亮见到孙权,也针对孙权观望不定的态度,分析有利形势,力主抗曹。诸葛亮对孙权说:“自天下大乱以来,将军起兵占据了江东,刘豫州(刘备)也在汉水以南招集人马,准备和曹操争夺天下。现在曹操已统一了北方,接着又夺取了荆州,威震四方。刘豫州无力和他杭衡,所以逃到夏口。将军您估计一下自己的力量,如果能用江东兵力抵抗曹操,就应该立即和他断绝关系;如果不能抵抗,就放下武器,趁早投降。现在将军表面上服从曹操,而内心却犹豫不决,在这紧急关头不能当机立断,那可要大祸临头了。”孙权听了很不高兴,马上反唇相讥说:“既然这样,刘豫州为什么不投降?”诸葛亮趁势接着说:“刘将军是汉室后代,英才盖世,天下士人都仰慕他,就像江河之水归大海一样,如果事业不成,这是天意,怎能拜倒在曹操脚下?”孙权听了诸葛亮的反复陈,很激动地一说:“我不能拿东吴的土地和十万人马,受他人控制!我抗曹的决心已经一下定了。现在除了刘豫州,再也没有别人能和曹操杭衡了。”孙权虽然下定了抗曹决心,但他感到曹操兵多将广,而刘备又刚刚打了败仗,对能否和他联合抗曹产生一了怀疑,一于是问诸葛亮:“刘豫州刚被曹操打败,他有力量抗拒曹操吗?”诸葛亮为了解除孙权的顾虑,最后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实力,指出孙刘联合,必能打败曹军,最终要形成三足鼎一立的局面。诸葛亮说:“刘豫州的军队虽然战败,但现在重新汇集的兵士加上关羽的精锐水军还有一万多人,刘琦集合江夏的兵力也不下万人。曹操兵马虽多,但从北方远道而来,经过长途跋涉,本来就很疲劳,在追击刘豫州时,一天一夜行军三百多里,这就好比强弩射出去的箭,到了尽头,连一层薄薄的绸子也穿不透了,还有什么力量呢?所以兵法上忌讳这样做,认为这样就是最善战的将军也一定会遭到挫败。况且曹军都是北方人,不习惯在水上作战。荆州的士兵投降曹操,是被形势所逼迫,并不是真心为他效力。如果将军能派几员猛将,率领数万精兵,与刘豫州同心协力,必能打败曹军!曹操兵败后必然北逃,这样孙刘两家的力量就会增强,三足鼎立的形势就形成了。成败之机,在于今日!”诸葛亮的精辟分析,不仅使孙权心悦诚服,精神振奋,也有力地批驳了主降派的种种谬论,得到了主战派的支持,坚定了孙权的信心。当时周瑜尚在都阳(今江西波阳)训练水军。鲁肃建议立即派人召回周瑜,孙权同意后,把周瑜从那阳召回。俗话说英雄所见略同。周瑜的主张和孙权、鲁肃、诸葛亮完全一样。在一次军事会议上,针对张昭等人的主降观点,从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出发,有理有据地驳斥说:“张长史的意见我不能同意。曹操表面上打着汉朝的旗号,实际上心怀不轨。孙将军雄才大略,占据江东数千里的地方,兵精粮足,英雄之士乐于报效,应当横行天下,为汉朝除奸,消灭祸害。曹操自来送死,难道还能去迎接他吗?我为将军已经筹画好了,曹操虽然统一了北方,但后方并不安定,关西的马超、韩遂是曹操的后患。况且曹操舍弃鞍马,依仗舟船,和东吴来较量,这不是中原人的长处。现在天寒地冻,军马没有草料,士兵不服水土,必然发生疾病,这是用兵的忌讳。而曹操冒然而来,正是打败他的好时机。请将军给我精兵三万,进驻夏口,保证为将军击败曹操。”周瑜的慷慨陈词和精辟分析,使在场的人都受到极大鼓舞。周瑜的豪言壮语,也激励了孙权。他站起身来大声说:“曹操老贼想废除汉室自立为帝已经很久了。只是害怕袁绍、袁术、昌布、刘表与我罢了。现在他们都己经被消灭,只有我还在,我与老贼势不两立,公瑾(周瑜字).和我的意见完全一致。”为了表示抗曹的决心,就情不自禁地拔出宝剑,向前面的几案上砍去,并厉声说:“谁再说投降曹操,就和这几案一样下场!”孙权调拨三万精兵,任命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协同二人制定作战方针,大军开赴前线,与刘备的军队会合后,进驻赤壁(今湖北蒲析县西)。曹操率军自江陵顺流而下,舶舫(战船)千里,放旗蔽空,声势十分浩大。曹操认为自己在军事上占绝对优势,打败孙权不成问题。可是他那二十多万军队,多是北方士兵,长于陆战,不习水战。再加上远道而来,不服水土,生病的很多。一其中七八万水军,是刚刚投降过来的荆州军队,他们尚存疑惧,人心不安,尽管曹操善一于用兵,但战前形势对他十分不利。曹操的军队和孙、刘联军在赤壁刚一接触,便被打败,只好退往江北,隔江与孙刘联军相峙。曹操为克服不习水战的弱点,下令把战船用铁索连锁在一起,上面铺上木板,不仅解决了船只颠簸的间题,又利于军队在船上往来行动。这样,就束缚了自己的手脚,违背了水军作战的基本常识,给孙、刘联军采用火攻提供了机会。来揭秘吧据悉一天,周瑜和众将领正隔江观望曹操的连环船。身经百战的老将黄盖,敏锐地发现连环船的致命弱点,便向周瑜献计说:“现在敌众我寡,很难和敌军长久相持。但曹操的船队是首尾相连在一起的,可以采用火攻的战术,把敌人消灭。”周瑜采纳了黄盖的建议后,一方面积极准备实施火攻的部署,另一方面让黄盖出面写了一封假投降的信,并约定投降日期,以麻痹曹操。一切做好准备之后,只要东南风一起,就可以实施火攻了。可以说,万一事俱备,只欠东风了。隆冬季节,一般多刮北风。可是到了冬至那天,天气突然转暖,东南风劲吹,江水咆哮,浊浪滔天,周瑜等将领见此情景,激动万分。江东将士个个摩拳擦掌,人人精神振奋,决战时刻终于到来。时至夜晚,黄盖率领十几艘蒙冲斗舰,里面装满灌了油的干柴枯草,还有大量硫磺烟硝之类的引火之物,外面围着布幢,插上青龙牙旗,乘风破浪,向曹军水寨疾驰而去。黄盖高举火炬,看见距曹营不远,让将士大声呐喊:“黄盖前来投降了!”曹军被黄盖的诈降所迷惑,以为黄盖真的来投降了,都伸着脖子观望。正当曹军将士兴高采烈之时,黄盖指挥各舰同时燃起火来,迅速向曹操的水军船舰冲去。风助火势,火借风威,火烈风猛,霎时,曹军船舰就被延烧起来,烈焰冲天,那些战船因被铁索连锁,仓促间无法拆开,曹操水寨化为一片火海,士兵们被烧死、淹死、互相践踏而死者不计其数。曹军在岸上的营寨也被延烧着火。周瑜见对岸起火,知道黄盖已经得手,立即发布命令,孙、刘联军分水陆两路乘胜进击。曹军兵败如山倒,被杀得丢盔弃甲,人仰马翻,死伤了一大半。曹操带领残兵败将,从旱路撤退。赤壁一战,曹操的水军全部覆灭,陆军元气大伤,他退回北方后,势力局限北部中国,再也无力南下了。相关阅读:赤壁之战诸葛亮借东风是真的吗 赤壁之战的起因和年份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鉴往知来册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致力于首饰品行业发展,开拓创新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火烧赤壁”的故事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火烧赤壁”的故事
&&火烧赤壁”的故事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火烧赤壁的故事梗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