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离上太空采矿机还差多少时间,金钱?时间?人类还需要投资多少钱,才可以研发出来

阅读正文 :
人类进入宇宙外太空采矿即将成为现实!
那些飘浮在太空中、飘浮在我们周围的小行星在它们的山岗上,有很多金子。小行星上有无数吨贵重金属,这让它们对科学家、太空工程师、未来学家、科幻小说作者以及技术控富翁充满了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在西雅图,一群富有冒险精神的太空企业家宣布成立一家新公司&行星资源&。该公司计划派出成群的机器人,前往太空,到小行星上探测珍稀金属,并开设采矿基地,将小行星上的矿产资源带回地球,这一过程将给地球的GDP增加数万亿美元收入,帮助人类继续繁荣发展,为人类在太空的殖民铺平道路。
<div style="float: width:255 margin:1px 0;"}
精彩科技视频
厂商投稿 产品评测/网站合作/010-84383 友情链接:029- 京公网安备55号
Copyright@
驱动中国 All Rights Reserved如何评价 Larry Page 所说「比起做慈善我更愿意把钱投给马斯克,这才是对人类真正有意义的事」?
按投票排序
作为Google创始人兼CEO、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科技企业家之一的拉里·佩奇,发表了一番关于捐赠的言论,与过往的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大相径庭。佩奇称如果身故,更愿意把钱交给伊龙·马斯克(Elon Musk)这样的企业家,而不是把钱捐给传统的慈善组织。这番言论当然如大石砸入小水塘,溅起水花无数。谁是伊龙·马斯克?简单来说,他是Paypal(贝宝)的联合创始人,现在是特斯拉汽车(Tesla)和SpaceX的CEO,也是太阳城(Solar City)的主席。马斯克充满想象力,具有雄心壮志,特斯拉,SpaceX,和太阳城都是为了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特斯拉汽车是电动汽车,这样就可以减少尾气排放,让汽车变得更加清洁。SpaceX是一家民用航天技术公司,主要是发射火箭。目前火箭技术基本都由各国政府掌握,而火箭的硬件没有得到很好的回收,造成巨大的浪费。所以马斯克的SpaceX就试图发射可回收利用的火箭,这样一方面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同样有益于环境。而SolarCity出售和租赁太阳能采集使用设备,利用太阳能来降低能源使用的成本,同时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都是很棒的主意,但同时也是不错的生意,马斯克做得风生水起。把钱交给马斯克这样的人,当然没有什么问题,没准是极好的投资,如此伟大的企业家能极大改善人类的未来。(二)但是另一方面如巴菲特和盖茨把钱交给慈善基金会,帮助世界上需要帮助的人,从而改善世界,也是伟大的事业。资中筠老师在《财富的归宿》一书中阐释美国富人受各种激励,不愿意把财富带到棺材里去,甚至留给子女的部分相比较于其庞大的财富也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一种原因是因为“天命神召”的清教精神影响,富人认为自己的财富不过是替上帝赚钱,赚了钱自然要在上帝的感召之下花掉,所以捐款给教会占了美国私人捐赠中的很大一部分。另一种原因是税收抵扣。尽管在慈善领域,进一步的金钱激励或许没有在纯粹提供私人物品的商业领域那么有效,但多多少少也还是起点作用。捐款给非营利组织可以获得税收抵扣,的确也会吸引一部分人把钱捐出去。总而言之,就是卡内基,洛克菲勒,福特等老一辈美国企业家也是慈善家的人,无论是发自内心呢还是被社会舆论所逼迫(谁知道呢?也可能是为了避免后代的豪门恩怨),都同意“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所以大家就纷纷捐出家产,通过设立家族基金会,资助有利于人类发展的事业。大家或许记得几年前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到中国,也不是来教中国富人投资之道,反而是摆了“巴比宴”劝富人行善。盖茨基金会的主要业务集中在卫生和发展两个领域,在卫生领域的重要工作包括对抗疟疾和艾滋病,而在发展领域则包括农业、能源和儿童人力资本投资等。当然不可以说这些不是重要而伟大的工作。(三)那么这两个伟大的事业之间有冲突吗?对于拉里·佩奇来说,表面上,这当然会有所冲突。比如你把钱给了马斯克,就没法把钱给盖茨基金会了。佩奇自然不会否定当企业家进入慈善领域能发挥的巨大作用。但佩奇首先是一个企业家,而不是慈善家。这是个人从投资还是捐款层面来讲,面临的冲突。其实如果我们引入私人投资和社会投资两个概念的话,那么就是投资选择的问题。但隐藏在企业还是慈善更能帮助社会背后的争议,其实还有一层组织层面上的冲突。这种冲突一直可以回溯到1960年代哈耶克和弗里德曼对企业目的的论述。企业对股东负责,追求利润最大化,除此之外,并没有什么其他的“社会责任”了。毕竟企业不仅提供就业,而且提供产品,通过市场交易,已经极大丰富了人类的生活。所以其他的社会责任对于企业来说,就显得多余了。而非营利组织呢?恰好就是关心“社会责任”的。在某些情况下,非营利组织和企业之间甚至会相互冲突。比如说,企业生产会对环境产生影响,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企业希望环境标准例如说污水排放的标准越低越好,这样企业就不用花大价钱买污水净化处理设备。但对于非营利性的环境保护组织而言,他们就希望污水排放的标准越严苛越好,因为这样对环境比较有利。所以组织层面来讲,两者也是冲突的。(四)也许,投资私人企业或捐赠给非营利组织不过仅仅是个人的选择而已,并没有什么值得深究的。但值得再说的却是人们往往“忽视”了企业带个社会的正外部性。没有“百科全书”的生意,启蒙运动就没有那么快扩展。而不是那些挖空心思的商人无所不用其极往前苏联国家运送翻译书籍,也许意识形态的改变就不会那么快。这样一路往下走,就会碰到一个问题:如果没有Google,人类将会怎样?某种程度上,佩奇和马斯克是同一类人。看看在施密特2011年不担任CEO之后,佩奇在Google进行的一系列项目,或许就可见端倪了。例如说Google光纤计划,将提供比目前的宽带快上百倍的网络传输速度。上传和下载速度可以达到每秒1G,想想看在已经实现了光纤铺设的奥斯丁、犹他或者是堪萨斯,记者利用这个光纤传输将会怎样改写突发新闻的报道方式。又比如说神盾计划(Project Shield)为那些促进言论表达的小网站提供保护。这些网站虽小,可是对言论自由至关重要,在有些国家,例如伊朗,很可能会被国家级的攻击打败,导致网站瘫痪,无法访问。而神盾计划可以保护这些小网站,对抗国家级的DDoS攻击。这固然是受到另一位Google的创始人谢尔盖·布林的影响,但何尝不是一个大胆而又惠及人世的企业创新。布林由于幼年时期的记忆,对苏联式恐怖恨之入骨,所以愿意尽各种努力去捍卫自由的价值,被称为Google的哲学家。这也是Google“不作恶”思想的来源。简单来说,佩奇的心思和马斯克一样,都是改变世界、造福人类。只不过不是通过政治制度的调整,而是通过技术变革来实现。这是理工男的可爱之处。均衡一点来说,我们当然可以诟病Google在隐私和垄断方面带来的威胁,但我想不太会有人反对这种说法:如果没有Google,世界将会不美好一点点。甚至不美好很多。(五)所以私人企业有时候不仅仅为员工提供就业,为市场创造私人产品,它们还拥有巨大的正外部性,促进了社会福利的提高。回顾历史上那些重要的私人发明,例如电,例如青霉素,例如避孕套,在各个伟大企业的推动下,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文明的演化。企业家身负多重使命,其中企业家的创新精神,要被反复传颂。人类似乎早已从英雄时代脱魅,但像伊龙·马斯克这样的企业家,其身上的企业家精神引出破坏现有市场均衡的创新,从而将人类不仅从物质上也从精神上带到一个新高度。这种英雄赞歌过去、现在、未来都会被颂扬。“把钱交给马斯克”。佩奇的“捐赠观”在颂扬企业家精神这个意义上,不仅是正确的,还值得广为传扬。马斯克2015年1月在西雅图宣布了一项10亿美元的计划,将陆续向空间发射卫星,组成一个卫星群,通过这个卫星群来提供网络服务,也就是“空间互联网”(Space Internet)计划。这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互联网传输模式。你建起防火高墙,你甚至可以拔掉电缆,物理隔绝,但出色的企业家是不屑于在这种低贱的维度里跟你对抗的。而只会超出你所见,为世界提供低价甚至免费而又不受约束的互联网。而这一切甚至完全不是为了对抗互联网的屏蔽、审查、和管制,而是为了探索向火星移民的可能性。无独有偶,佩奇也有过用热气球发低空卫星来进行网络传输的想法,试图捍卫Google初创时的梦想“集全球信息,使人人皆可访问并从中受益”(Toorganize the world's information and make it universally accessible and useful)。我很确信佩奇和马斯克看到的和方滨兴们看到的,不是同一个世界。我也希望不管是低空互联还是空间互联,早日实现。话音未落传来Google投资SpaceX的消息,英雄惜英雄,真好。
他这種級數的人當然知道所謂的慈善機構是怎麼回事-------------------------------------------------------------------------舉個例子,早前的Ice Bucket Challenge,受款機構ALS基地設在美國,截至2014年1月底止的最新年報,捐款及其他收入累計有2,910萬美元,總開支則為2,620萬美元。開支分項中,支援患者及家屬僅510萬美元,佔比19%,資助相關研究及用於公共和專業教育,分別佔總開支28%及32%。另14%用於籌款活動,7%用於行政費用。簡單來說,你捐100元給ALS,只有19元直接幫到患者及其家屬,反而籌款費用連同組織燈油火蠟、人工等行政管理開支,卻佔21元。這裡並非指ALS沒善用籌款,對比五間香港主要慈善團體,開支有三部分:行政、籌款費用、救援及支援等項目。救急扶危的金額一般都佔總開支86%至95%,相當正常。而全港最大慈善機構,公益金去年行政支出達2,158萬元,佔總開支比例達7%,其他只有約2至3%。籌款費用佔總開支較大的有無國界醫生及樂施會,比例介乎9至11%。----------------------------------------------------------------------------------------------以下是一個慈善團體營運成本的評級機構,可以讓捐助人了解清楚善款是如何運用的.source:
一星評級保護遺棄動物協會愛護動物,尊重生命,不殺不棄每籌款$100的成本約$25,但籌款的支出只佔總支出約6%。項目支出佔總支出約18%,主要是獸醫診所顧問費、藥物和食物、動物用的配件和推廣費用等。員工薪酬佔總支出約55%。未有分辨行政部和看管動物的前線員工的薪酬。2009年量入為出,有少量盈餘。機構的現金不多,亦沒持有任何投資,反映機構沒有閒置捐款,而是盡快直接用於營運並幫助被遺棄動物。協愛會捐款沒有網站提供機構資料。審計報告簡短提及機構的服務對象是貧窮家庭,為貧富兩極化下受影響的人服務。籌款效率極高,每籌款$100的成本約$3,而籌款的支出只佔總支出約3%。機構於2008年8月新成立,估計需要籌募經費並成立辦公室等等,以致項目費用偏低,而行政費用和員工薪酬的比例偏高,首年成立需時上軌道並顯示其營運效益。建議擴張規模能令行政費用佔總支出的比例降低。同時,應審慎理財,量入為出甚至保留些少儲備。另外,可建立網站介紹服務範圍和需要,建立渠道與公眾溝通。國際培幼會捐款助養髮展中國家的兒童主要收入來源是公眾捐款,約$2460萬元。香港是籌款基地,所有本地的營運和行政支出 ($1,486萬),都屬於本地的籌款成本,共佔總收入的60%。匯給國際總部作慈善項目服務只有約$934萬。即公眾每捐款$100,只有約$40給予總部作項目服務。籌款、印刷、公關及市場推廣等宣傳費用,佔總支出約35%。而員工薪酬和行政費用則佔總支出約17%和10%。籌款效益差,若以香港辦公室的營運總支出估算,即每籌$100的成本約$60. 網站有國際總部的財務收入、支出,以及香港收入的撮要,卻未有香港的支出撮要。其表達方式令公眾誤以為香港的捐款約8成用於項目服務,但實質只有4成捐給國際總部。成長希望基金會服務貧苦的兒童及青少年,他們盡力發展潛能籌款效益低。員工薪酬佔總支出的比例偏高,建議向公眾列明項出前線員工的數目和薪金,並說明服務人次、人數及時間,以便量度並改進各項目的效益。另外,應改善入不敷支的情況,謹慎理財。長者安居服務協會提供「一線通平安鐘服務」,讓長者獲得即時援助透明度倒退 - 2010-11的年報沒有核數報告(2008-09年報則有)。 若不計及賣旗籌款,只計算TVB 和其他籌款活動, 則平均每籌$100的成本約$40, 籌款效益低。 主要收入來源是產品租金收入(6730萬), 其次是一般捐款收入(約1000萬)。 另外,管家易家居服務和銷售收入約1300萬。 項目費用,員工薪酬和行政費用佔總支出約18%,58%, 15%。 估計員工薪酬已包括前線員工。 若不計算非現金流出的費用, 錄得盈餘約$1100萬。即一般捐款收入並未被運用動用,持有的現金和可變現的投資約$1.1 億元, 足夠支持約1年的營運。何韻詩慈善基金籌款效益低,每籌$100的成本為$56,而籌款費用佔總支出約57%,估計與規模小和經驗不足有關。項目費用、員工薪酬和行政費用佔總支出約27%, 2%和15%,反映基金嚴謹控制員工薪酬和行政費。強項是組織義工隊幫助有需要人士和機構,現有超過350名義工。可考慮協助其它機構擴張義工網絡。青鳥致力為在香港從事性服務業的婦女提供協助及支援2010年的總收入較去年增加約35%,而支出的增幅超過3倍,顯示機構決心擴張服務。項目費用和員工薪酬佔總支出19%和66%,估計薪酬已包含前線員工。年報顯示8成為項目員工,估計是前線員工。籌款費用和項目支出較前一年有顯著改善,只佔總支出8%和15%。是年錄得錄得輕微虧損,持有的現金約足夠支持約17個月的營運。全年服務人次約14,000人次。關顧更生人士會協助並支持更新人士籌款晚宴收入是主要收入來源,約$102萬元。籌款晚宴成本約$38萬元,即平均每籌$100的成本約$37,而籌款成本佔當年總支出約83%,屬極高水平。是年並沒有任何捐款支出,唯一視作項目費用的是會議支出,約$12,000,佔總支出約$3%。員工薪酬和行政費用佔總支出約10%和4%。持有約$ $120萬現金,足夠營運約31個月。未能找到網站,未知宗旨和服務性質和統計數據。撒瑪利亞會為情緒受困擾或有自殺傾向的人士提供情緒支援主動傳來最新的核數報告,支持高透明度,向公眾負責。規模小,全年收入和支出約140-150萬。主要收入來源是公眾捐款(~$58萬元)。只有4位受薪員工,年報列出職位,以平均法估算應撥入籌款成本,項目費用和員工薪酬。公眾籌款效益普通。籌款費用,項目費用,員工薪酬和行政費用佔總支出16%,35%,32%和15%。雖然員工薪酬佔比似乎較高,但實際情況是機構規模小,收入和支出有限。機構培訓很多義工(現時約有120名)進行熱線服務。錄得盈餘,持有現金足夠約10個月營運。全年來電約29000個,另有電郵約800封,此外亦有外展服務和分享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首先,题目中的这句话不是佩吉的原话,这句话是记者的提炼,不能很好地反应佩吉本人的态度和立场。目前我能找到最早使用这个标题的报道是来自Business Insider,链接如下: I Would Rather Give My Billions To Elon Musk Than CharityRead more:
佩吉表达对马斯克及其公司的态度和立场是在2014年3月TED论坛上与Charlie Ros的对话中。这场对话的原文脚本在这里:,有兴趣的可以看看,谈话内容很让人着迷。他谈论马斯克是从公司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入手的,我把这两段引用一下:19:53CR: Which is a second thing about corporations. You are one of those people who believe that corporations are an agent of change if they are run well.20:02LP: Yeah. I'm really dismayed most people think companies are basically evil. They get a bad rap. And I think that's somewhat correct. Companies are doing the same incremental thing that they did 50 years ago or 20 years ago. That's not really what we need. We need, especially in technology, we need revolutionary change, not incremental change.20:24CR: You once said, actually, as I think I've got this about right, that you might consider, rather than giving your money, if you were leaving it to some cause, just simply giving it to Elon Musk, because you had confidence that he would change the future, and that you would therefore —20:41LP: Yeah, if you want to go Mars, he wants to go to Mars, to back up humanity, that's a worthy goal, but it's a company, and it's philanthropical. So I think we aim to do kind of similar things. And I think, you ask, we have a lot of employees at Google who have become pretty wealthy. People make a lot of money in technology. A lot of people in the room are pretty wealthy. You're working because you want to change the world. You want to make it better. Why isn't the company that you work for worthy not just of your time but your money as well? I mean, but we don't have a concept of that. That's not how we think about companies, and I think it's sad, because companies are most of our effort. They're where most of people's time is, where a lot of the money is, and so I think I'd like for us to help out more than we are.提取一下关键观点:1. 佩吉认为,公司不应仅着重于创造财富,更重要的是要去改变时代和未来,他相信一个公司如果运行良好即可成为变革者(the agent of change);2. 当今世界和时代需要的不仅仅是50年或者20年前就已经有的渐进式的变革,而需要的是革命性、彻底性的变革;3. 相比较盖茨的做法,佩吉死后会把钱捐给马斯克(或这样的人),因为他坚信这样的人会改变未来,马斯克所做的正是公司应该所做的,这也是一种慈善(philanthropical)。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佩吉不是不愿意在慈善团体上花钱,而是更关心那些可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大事业。这里涉及到两个本质性的问题:1. 什么是慈善,中文翻译为慈善固然把慈济的意思表达了,但却忽略了慈善这个英文单词“人、人性”这一词根。慈善不是简单地发善心、救穷救急,财富的再分配不创造财富;更重要的是通过变革创造新的财富,这既通过财富总量的增加解决了既有的穷困,也激发了人类的探索和求知精神。试想上一次工业革命为人类世界带来的新财富使得多少人的境遇和生活状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些改变绝非十八十九世纪的贵族们的各种善行壮举所能带来的。如果说盖茨的善行着眼于当下,解决社会资源的再分配,那佩吉和马斯克的“善行”着眼是未来。两者之间,没有高下。2. 公司的本质是什么?特别是这个时代的公司本质是什么?这自是另一个巨大的开放性话题。至少在佩吉这些人看来,公司的本质不简单是赚钱,更重要的是成为社会变革的力量。佩吉这番言论一出后,福布斯等美国许多杂志网站都写了专稿。我迄今看到一篇不错的稿子来自路透,网址如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慈善并不是简单的把钱给没有钱的人。有时候,用合适的方法投资,确实比慈善的效果更好。下面是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Marshall 太空航行中心的科学副总监 Ernst Stuhlinger 博士写给赞比亚修女 Mary Jucunda的一封回信。我以前在我的博客里面发布过。现在再重新贴出来。我很喜欢这篇文章。*******************************************我们为什么探索宇宙,而不是救济贫困1970年,赞比亚修女 Mary Jucunda 给 Ernst Stuhlinger 博士写了一封信,他因在火星之旅工程中的原创性研究,成为 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Marshall 太空航行中心的科学副总监。信中,Mary Jucunda 修女问道:目前地球上还有这么多小孩子吃不上饭,他怎么能舍得为远在火星的项目花费数十亿美元。Stuhlinger 很快给Jucunda 修女回了信,同时还附带了一张题为“升起的地球”的照片,这张标志性的照片是宇航员 William Anders 于1968年在月球轨道上拍摄的(照片中可以看到月球的地面)。他这封真挚的回信随后由 NASA 以《为什么要探索宇宙》为标题发表。日亲爱的Mary Jucunda修女:每天,我都会收到很多类似的来信,但这封对我的触动最深,因为它来自一颗慈悲的饱含探求精神的心灵。我会尽自己所能来回答你这个问题。首先,请允许我向你以及你勇敢的姐妹们表达深深的敬意,你们献身于人类最崇高的事业:帮助身处困境的同胞。在来信中,你问我在目前地球上还有儿童由于饥饿面临死亡威胁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花费数十亿美元来进行飞向火星的航行。我清楚你肯定不希望这样的答案:“哦,我之前不知道还有小孩子快饿死了,好吧,从现在开始,暂停所有的太空项目,直到孩子们都吃上饭再说。事实上,早在了解火星之旅的技术之前,我已经对儿童的饥荒问题有所了解。而且,同我很多朋友的看法一样,我认为此时此刻,我们就应该开始通往月球、火星乃至其他行星的伟大探险。从长远来看,相对于那些要么只有年复一年的辩论和争吵,要么连妥协之后也迟迟无法落实的各种援助计划来说,我甚至觉得探索太空的工程给更有助于解决人类目前所面临的种种危机。在详细说明我们的太空项目如何帮助解决地面上的危机之前,我想先简短讲一个真实的故事。那是在400年前,德国某小镇里有一位伯爵。他是个心地善良的人,他将自己收入的一大部分捐给了镇子上的穷人。这十分令人钦佩,因为中世纪时穷人很多,而且那时经常爆发席卷全国的瘟疫。一天,伯爵碰到了一个奇怪的人,他家中有一个工作台和一个小实验室,他白天卖力工作,每天晚上的几小时的时间专心进行研究。他把小玻璃片研磨成镜片,然后把研磨好的镜片装到镜筒里,用此来观察细小的物件。伯爵被这个前所未见的可以把东西放大观察的小发明迷住了。他邀请这个怪人住到了他的城堡里,作为伯爵的门客,此后他可以专心投入所有的时间来研究这些光学器件。然而,镇子上的人得知伯爵在这么一个怪人和他那些无用的玩意儿上花费金钱之后,都很生气,“我们还在受瘟疫的苦”,他们抱怨道,“而他却为那个闲人和他没用的爱好乱花钱!”伯爵听到后不为所动,“我会尽可能地接济大家”,他表示,“但我会继续资助这个人和他的工作,我确信终有一天会有回报。”果不其然,他的工作赢来了丰厚的回报:显微镜。显微镜的发明给医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由此展开的研究及其成果,消除了世界上大部分地区肆虐的瘟疫和其他一些传染性疾病。伯爵为支持这项研究发明所花费的金钱,其最终结果大大减轻了人类所遭受的苦难,这回报远远超过单纯将这些钱用来救济那些遭受瘟疫的人。我们目前面临类似的问题。美国总统的年度预算共有2000亿美元,这些钱将用于医疗、教育、福利、城市建设、高速公路、交通运输、海外援助、国防、环保、科技、农业以及其他多项国内外的工程。今年,预算中的1.6%将用于 探索太空,这些花销将用于阿波罗以计划、其他一些涵盖了天体物理学、深空天文学、空间生物学、行星探测工程、地球资源工程的小项目以及空间工程技术。为担负这些太空项目的支出,平均每个年收入10,000美元的美国纳税人需要支付约30美元给太空,剩下的9,970美元则可用于一般生活开支、休闲娱乐、储蓄、别的税项等花销。也许你会问:“为什么不从纳税人为太空支付的30美元里抽出5美元或3美元或是1美元来救济饥饿的儿童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需要先简单解释一下我们国家的经济是如何运行的,其他国家也是类似的情形。政府由几个部门(如内政部、司法部、卫生部与公众福利部、教育部、运输部、国防部等)和几个机构(国家科学基金会、国家航空航天局等)组成,这些部门和机构根据自己的职能制定相应的年度预算,并严格执行以应对国务委员会的监督,同时还要应付来自预算部门和总统对于其经济效益的压力。当资金最终由国会拨出后,将严格用于经预算批准的计划中的项目。显然,NASA的预算中所包含的项目都是和航空航天有关的。未经国会批准的预算项目,是不会得到资金支持的,自然也不会被课税,除非有其他部门的预算涵盖了该项目,借此花掉没有分配给太空项目的资金。由这段简短的说明可以看出,要想援助饥饿的儿童,或在美国已有的对外援助项目上增加援助金额,需要首先由相关部门提出预算,然后由国会批准才行。要问是否同意政府实施类似的政策,我个人的意见是绝对赞成。我完全不介意每年多付出一点点税款来帮助饥饿的儿童,无论他们身在何处。我相信我的朋友们也会持相同的态度。然而,事情并不是仅靠把去往火星航行的计划取消就能轻易实现的。相对的,我甚至认为可以通过太空项目,来为缓解乃至最终解决地球上的贫穷和饥饿问题作出贡献。解决饥饿问题的关键有两部分:食物的生产和食物的发放。食物的生产所涉及的农业、畜牧业、渔业及其他大规模生产活动在世界上的一些地区高效高产,而在有的地区则产量严重不足。通过高科技手段,如灌溉管理,肥料的使用,天气预报,产量评估,程序化种植,农田优选,作物的习性与耕作时间选择,农作物调查及收割计划,可以显著提高土地的生产效率。人造地球卫星无疑是改进这两个关键问题最有力的工具。在远离地面的运行轨道上,卫星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扫描大片的陆地,可以同时观察计算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多项指标,土壤、旱情、雨雪天气等等,并且可以将这些信息广播至地面接收站以便做进一步处理。事实证明,配备有土地资源传感器及相应的农业程序的人造卫星系统,即便是最简单的型号,也能给农作物的年产量带来数以十亿美元计的提升。如何将食品发放给需要的人则是另外一个全新的问题,关键不在于轮船的容量,而在于国际间的合作。小国统治者对于来自大国的大量食品的输入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他们害怕伴随着食物一同而来的还有外国势力对其统治地位的影响。恐怕在国与国之间消除隔阂之前,饥饿问题无法得以高效解决了。我不认为太空计划能一夜之间创造奇迹,然而,探索宇宙有助于促使问题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以最近发生的阿波罗13号事故为例。当宇航员处于关键的大气层再入期时,为了保证通讯畅通,苏联关闭了境内与阿波罗飞船所用频带相同的所有广播通信。同时派出舰艇到太平洋和大西洋海域以备第一时间进行搜救工作。如果宇航员的救生舱降落到俄方舰船附近,俄方人员会像对待从太空返回的本国宇航员一样对他们进行救助。同样,如果俄方的宇宙飞船遇到了类似的紧急情况,美国也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提供援助。通过卫星进行监测与分析来提高食品产量,以及通过改善国际关系提高食品发放的效率,只是通过太空项目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两个方面。下面我想介绍另外两个重要作用: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提高一代人的科学素养。登月工程需要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精度和高可靠性。面对如此严苛的要求,我们要寻找新材料,新方法;开发出更好的工程系统;用更可靠的制作流程;让仪器的工作寿命更长久;甚至需要探索全新的自然规律。这些为登月发明的新技术同样可以用于地面上的工程项目。每年,都有大概一千项从太空项目中发展出来的新技术被用于日常生活中,这些技术打造出更好的厨房用具和农场设备,更好的缝纫机和收音机,更好的轮船和飞机,更精确的天气预报和风暴预警,更好的通讯设施,更好的医疗设备,乃至更好的日常小工具。你可能会问为什么先设计出宇航员登月舱的维生系统,而不是先为听力障碍患者造出有声阅读设备呢。答案很简单:解决工程问题时,重要的技术突破往往并不是按部就班直接得到的,而是来自能够激发出强大创新精神,能够燃起的想象力和坚定的行动力,以及能够整合好所有资源的充满挑战的目标。太空旅行无可置疑地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事业。通往火星的航行并不能直接提供食物解决饥荒问题。然而,它所带来大量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可以用在火星项目之外,这将产生数倍于原始花费的收益。若希望人类生活得越来越好,除了需要新的技术,我们还需要基础科学不断有新的进展。包括物理学和化学,生物学和生理学,特别是医学,用来照看人类的健康,应对饥饿、疾病、食物和水的污染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我们需要更多的年轻人投入到科学事业中来,我们需要给予那些投身科研事业的有天分的科学家更多的帮助。随时要有富于挑战的研究项目,同时要保证对项目给予充分的资源支持。在此我要重申,太空项目是科技进步的催化剂,它为学术研究工作提供了绝佳和实践机会,包括对月球和其他行星的研究、物理学和天文学、生物学和医学科学等学科,有它,科学界源源不断出现令人激动不已研究课题,人类得以窥见宇宙无比瑰丽的景象;为了它,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由美国政府控制并提供资金支持的所有活动中,太空项目无疑最引人瞩目也最容易引起争议,尽管其仅占全部预算的1.6%,不到全民生产总值的千分之三。作为新技术的驱动者和催化剂,太空项目开展了多项基础科学的研究,它的地位注定不同于其他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以太空项目的对社会的影响,其地位相当于3-4千年前的战争活动。如果国家之间不再比拼轰炸机和远程导弹,取而代之比拼月球飞船的性能,那将避免多少战乱之苦!聪慧的胜利者将满怀希望,失败者也不用饱尝痛苦,不再埋下仇恨的种子,不再带来复仇的战争。尽管我们开展的太空项目研究的东西离地球很遥远,已经将人类的视野延伸至月亮、至太阳、至星球、直至那遥远的星辰,但天文学家对地球的关注,超过以上所有天外之物。太空项目带来的不仅有那些新技术所所提供的生活品质的提升,随着对宇宙研究的深入,我们对地球,对生命,对人类自身的感激之情将越深。太空探索让地球更美好。随信一块寄出的这张照片,是1968年圣诞节那天阿波罗8号在环月球轨道上拍摄的地球的景象。太空项目所能带来的各种结果中,这张照片也许是其中最可贵的一项。它开阔了人类的视野,让我们如此直观地感受到到地球是广阔无垠的宇宙中如此美丽而又珍贵的孤岛,同时让我们认识到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离开地球就是荒芜阴冷的外太空。无论在此之前人们对地球的了解是多么的有限,对于破坏生态平衡的严重后果的认识是多么的不充分。在这张照片公开发表之后,面对人类目前所面临的种种严峻形势,如环境污染、饥饿、贫穷、过度城市化、粮食问题、水资源问题、人口问题等等,号召大家正视这些严重问题的呼声越来越多。人们突然表示出对自身问题的关注,不能说和目前正在进行的这些初期太空探索项目,以及它所带来的对于人类自身家园的全新视角无关。太空探索不仅仅给人类提供一面审视自己的镜子,它还能给我们带来全新的技术,全新的挑战和进取精神,以及面对严峻现实问题时依然乐观自信的心态。我相信,人类从宇宙中学到的,充分印证了Albert Schweitzer那句名言:“我忧心忡忡地看待未来,但仍满怀美好的希望。”向您和您的孩子们致以我最真挚的敬意!您诚挚的恩斯特史都林格科学副总监
真正改变世界的并不是做很多慈善,而是为人类指引方向。同理,个人觉得比尔盖茨的伟大之处不在于赚了很多钱,也不在于参加很多慈善活动,是在与极大程度上推进了计算机在商业机构中的应用,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提高了人类社会商业世界的效率。
教授带着参观过一次比尔梅琳达基金会,讲了他们如何这么多年来投入数百亿美金到非洲地区解决当地的问题。我的问题是,既然你通过科技手段解决问题的效率如此高,花的钱如此多,为什么这一地区持续存在问题。当时引导员的回答是因为几百亿美金比起全球经济来讲不值一提,甚至不如美国一年对教育的投入。我觉得地区性的贫困真不是别人花钱就能解决的。
更新,之前的答案写的有些片面,导致大家误会了我的意思,补充下我的观点是[【慈善治标,科技治本】这是一个“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的问题,我的观点是,必须授人以渔才能一劳永逸,但是并不意味着慈善这种“授人以鱼”的方式就是错误的,实际上,在人都快饿死的情况下,授人以鱼才是第一时间要做的。比尔盖茨是没有能力提高一国之科技水平的,他如今做的慈善,是一个人能够做的极限了,无论从任何角度看,他都当的起“伟大”一词。另外,大家完全可以对未来抱有希望,以前,中国是凭借着廉价劳动力发家致富,现在成本上涨,国际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必然将科技、工厂转移到落后些的地方,第三世界国家会借此进入快速发展期。所以说,科技发展消除贫困是必须,也是必然的。——————————原—————答—————案——————————————因为慈善只能流于表象,无法从根本解决问题。请大家先看个非常精彩的视频(有兴趣的顺便注意下1960的大红球)上几张截图,在不同年份,各国收入(横坐标)与人口寿命(纵坐标)图表。在早期,凭借着工业革命,欧洲人民的生活水平将其他国家远远甩开,到了二战后,以中印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开始科技爆发,人民生活水平上升,到了今天,与欧洲差距已经大幅度缩小。慈善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让那么生活条件极差的人获得文明带来的福利,使得他们不在被贫穷和困苦所围绕。所有国家的贫困落后都是可以且只能由国家科技水平的上升来解决。所以说,提高第三世界国家的科技水平,是最终使得他们变得富裕的唯一道路。在富裕国家的慈善是锦上添花,在贫穷国家的慈善是杯水车薪。比尔盖茨捐再多的钱,都无法让那些人生活幸福,只能提供一时的帮助,而如果那么大公司整体上提高了世界的科技水平,哪怕只有一部分成果进入了落后地区,也是对人们有帮助的,能够最终解决问题的。
精明的人做任何事都是把钱花在刀刃上,做好事也是~
佩奇大神就是牛,我很高兴我的观点能和佩奇一模一样
因为他和伊隆那个吹货关系好,看到他几个项目都遇到阻碍所以帮他吹吹。
伟大的企业必然是社会企业;而伟大的社会企业必然也要解决可持续问题,而可持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资金。
高性价比高可持续甚至高效率
几位把商业精神、科技动力深入分析了,却把公益仅仅理解为捐钱。建立以公共权益为导向的公民社会,平衡市场力量、政府权威,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符合人类自由、正义的理想。人类社会问题之复杂,在各位理聪眼里只靠“发展”、“前进”就解决了呢。另,“如何如何做才是对人类好”这种宏大叙事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我认为他所看到的慈善是受人以鱼,像提供食物、医疗,这些只能起到一时的效果,同时,虽然有些培训和技巧的教授但最后还是成为廉价劳动力仅仅只有极少数人成功了,这样对贫穷地区的整体情况只有很少的帮助。所以他得出结论与其这样还不如把钱给那些可能会成功的人。他理解的慈善是:授之以那些有可能未来有能力授之以鱼的人&授之以渔&授之以鱼与其自己从头做产品,不如用半成品做成品率高的产品以上,只是我个人的理解。
个人观点受到个人经历所影响,名人有时候说的话只是匹配了他的经历,不代表有多高明,因此不要太在意名人名言。
这句话在中国可能更加适用。虽然中国的创业者暂时还跟不上Musk,但中国的慈善机构……
个人觉得佩奇的言论的“题眼”并不在“慈善”,而是在“企业”和“企业家”---他并不是在宣扬一种“新潮”的做慈善的方式,而是想要号召企业和企业家们更具使命感和魄力,敢于去做一些可以为全人类带来变革的事情,而不只是到处去找那所谓的“风口”。
慈善本身就不见得是件那么好的事,慈善的效率非常低,而且有很多负面影响。
「比起做慈善我更愿意把钱投给马斯克,这才是对人类真正有意义的事」这句话有一定道理,但略显绝对,做慈善的方式也是可以做一些对人类真正有意义的事的。首先,大多数慈善行为,确实只是满足了个人的善心,而不是什么“对人类有意义”。换句话说,有多少人在做好事儿的时候,想的是要做点儿对人类有意义的事儿呢?比如说,你回家的时候,喂了一条流浪狗,这当然是一种慈善行为,可是这对人类有什么意义呢?但拉里佩吉要做慈善,肯定不会做喂流浪狗这样的事情,聚拢的金钱意味着无数人的劳动成果,这种成果如果无法投入人类发展,其浪费将是很可耻的。所以,拉里佩吉要做的是那些具备深刻意义的慈善活动,比如说捐助科学研究,比如说捐资进行地球环境保护,这里提一下,我个人认为,捐助医疗救治对人类发展的意义是很有限的,甚至可能是有害的。当然,拉里佩奇可能觉得捐资进行科学研究或者环境保护,也还不够好,或者不符合他的观念,而马斯克的事业,才是他想支持的,认为对人类发展意义重大的。单纯的认为后者事业更具备价值,这是拉里佩吉倾向的可能性之一,但还有另一种可能,让他不想选择慈善事业,那就是慈善事业本身的先天限制,同样的那么多钱,拿来做慈善,拿出多少钱,就只能做多少事,这就是它的限制。而如果进行投资,投资一项认可的事业,那么不但会帮助它发展成长,还可能在以后产生更巨大的作用。所以,拉里佩吉的这句话我大抵是认可的,如果找到合适的方式,投资确实比做慈善效果来的更好。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空武装采矿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