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简介作文擒拿海盗作文

海洋知识匮乏 小学生问:郑和与加勒比海盗谁厉害
海洋知识匮乏 小学生问:郑和与加勒比海盗谁厉害
&&&&“郑和与加勒比海盗谁更厉害?” &&&&青少年海洋知识匮乏令人啼笑皆非,专家称“纪念郑和下西洋”不能流于表面 &&&&本报记者&&谢苗枫&&胡键&&实习生&&杜冬日&&通讯员&&张晓莉 &&&&在起航的号角声中,一个个年轻的身影,飞扬在“海巡31”船上,给美丽的南沙港抹上了青春的色彩。 &&&&然而,面对这艘我国海事系统目前装备最先进、现代化、信息化程度最高的海巡船,我们发现:部分孩子的兴趣点并不在船的本身,而是热衷争论该船载的直升机究竟能坐多少人;更有10岁大的孩子,一脸懵懂地不知这项纪念活动的主角“郑和”为何许人也…… &&&&“海巡31”亮点遭青少年“冷藏” &&&&“这艘船的排水量为3000吨,最大航速22节;在18节航速时,续航力为6000海里,自持力达40天……” &&&&“船长,能带我们去看直升飞机吗?” &&&&昨天,当“海巡31”船船长郑其来正给一群青少年介绍船只概况时,一个正在上初二的男孩“迫不及待”地举手提问。 &&&&类似镜头,并不鲜见。记者发现,“海巡31”船的种种傲人数据,以及为专业人士所乐道的“网络系统”、“监测系统”两大亮点等在青少年心中遭到“冷藏”。他们除对直升飞机钟爱有加外,有的数起船上有多少个洗手间;有的在3层船舱间玩起捉迷藏,有的索性一家人把“上船”当成一次“出海旅游”,只顾在船头、甲板照相留念,对舱内设备没有半点兴趣。 &&&&设备不吸引,难道是因为青少年已“熟烂于心”?带着疑问,记者采访了一些家长和小朋友,结果却令人啼笑皆非:一位在广州同福中路小学念四年级的10岁男孩,被问及有没有参加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其它纪念活动时,他反问记者“郑和与加勒比海盗,谁更厉害?”;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一大三学生,不知“海巡船”是干什么用的…… &&&&“事实上,除航海、海洋专业的学生外,大部分青少年的海事知识相当匮乏,几乎一片空白。” &&&&海洋知识普及难有三大主因 &&&&传统观念、畏惧心态、门槛过高成海洋知识普及难三大主因。 &&&&“拥抱海洋、亲水近水,原本是人类最初的感受,但可能是因为大海的波澜壮阔、变幻莫测,使人们对大海产生敬畏之心,加上中国人传统上有‘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因此,一般人不轻易‘出海’,更别说对海洋的认识了。”广东海洋大学(原湛江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专业一教授说。 &&&&除受传统观念影响外,广东海事局局长汪湘涛认为,广大青少年缺乏一般性海洋知识还由于两种渠道不畅顺。一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旧中国闭关自守,对海事并不重视;二是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人们不愿意深入海洋,理解海洋,越不理解就越畏惧,越畏惧就越不想了解,这样下来,“无知”与“畏惧”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并直接影响了下一代。 &&&&相比之下,昨天也有部分修读相关专业的学生对“海巡31”船“爱不释手”,他们大都认为,海洋知识的门槛过高也是其无法“流行”的重要原因。久久不愿离去的华工船舶专业大三学生小胡说,目前,给青少年提供海事知识的公共渠道并不多,而教科书又比较枯燥,所以,大部分非相关专业学生即使有了解的意愿,也难以“入门”。 &&&&为海洋知识普及开处方 &&&&汪湘涛说,“现在各级政府对海洋事业重视起来了,缺的就是民众的意识。因此,我们要借着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的开展,打破恶性循环,让更多的人了解海洋,热爱海洋,甚至投身到海洋事业的建设中。” &&&&汪湘涛说,今年国家把“7?11”定为中国航海日,各地也举办各种活动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这些都是好现象,不仅能了解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还能激发人们对海洋认知的热情。“但不能流于表面,也不是只搞这一年,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组织,要使这样的活动固定下来,作为一种传统,把郑和的精神发扬,把海洋知识的普及视为己任。”他说。 &&&&怎样把海洋知识普及?汪湘涛开出了三个处方: &&&&一是各级政府要重视,加大宣传和财政投入。比如作为海洋大省的广东,在“十五”期间就平均每年投入1亿多在海洋事业上,就是一个好开端和启迪。二是要加大海事人才的培养。国家发展海事力量关键在青少年,但是目前我国的海洋院校很少,报考这些院校的学生也不多。在广东,只有广东海洋大学和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在“造血”,对一个海洋大省来说,远远不够。三是拓宽海事知识普及渠道,方便更多青少年了解海事。一方面,学校、教育部门、海事部门、社区有责任联动起来,在青少年当中开展水上交通安全教育和航海教育,以及各项海事训练活动,为青少年提供航海知识、技能、纪律的训练;另一方面,青少年也可以自发地通过科普的或专业的航海刊物了解海洋知识。 &&&&小知识 &&&&“海巡31”的多个“第一” &&&&我国海事系统第一艘适航无限航区的国际航行入级船舶;配备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内第一套凯文汉修斯导航雷达,实现了导航数字化;装备了国内第一台光电跟踪取证系统;设有我国海事系统第一个水上污染取证化验室;是我国海事系统第一艘拥有直升机起降平台、直升机库和飞行指挥塔等全套船载系统海巡船。
来源:南方日报郑和下西洋后在西洋打过多少战?除了打那个姓陈的海盗外_百度知道
郑和下西洋后在西洋打过多少战?除了打那个姓陈的海盗外
高手说想想船队规模能碰些找茬啊
郑七西洋率领并非支巨商船队世双舰队扬帆海路征战 首航剿灭海盗 据《明实录》载郑第远航统领27800、二百零八艘船即爆发场海战手家海盗集团该海盗集团领祖籍广东海盗陈祖义战争爆发郑船队结束远航返途点现马六甲海峡按《明实录》说战争爆发原郑舰队满载宝物让陈祖义眼睛红 所陈祖义竟敢郑舰队思陈祖义并非流窜海股匪盗甚至早已控制苏门答腊重要港口城市旧港基像今本·拉登式巨枭 面郑船队优势武力陈祖义突声称愿意投降归顺郑线报说陈圈套于郑计计陈祖义舰队诱入埋伏圈内突施用各种火器密集发起攻击陈祖义舰船焚毁10艘俘获7艘郑船队几损失陈本侥幸率残部逃脱数月郑海军设陈祖义等俘获带南京处决 第二远航郑并没随队航留航海者守护神妃福建莆田湄州——整修妃宫接替郑指挥舰队太监王景弘、侯显由于航线海盗已剿灭已海盗攻击虞故航船队仅68艘航行显风平浪静明朝海军并没规模武装行 三航俘虏锡兰王 1409(永乐七)秋郑重新总指挥统领总数达3万舰队进行第三远航远航终于爆发所航行规模今史界争议场战争 郑抵达锡兰(今斯兰卡)带块事先刻汉、泰米尔及波斯三种文字石碑准备立该岛该岛三敌政权强刚率领本居民打败泰米尔英雄亚烈苦奈 格外警惕亚烈苦奈断拒绝郑立碑要求并拒绝接受与明帝朝贡关系认郑舰队抵达锡兰能冲着该圣物佛牙(释迦牟尼牙齿遗骨)外元朝船队带刺激阴影脑海没及消逝 双第冲突郑军队赶船告终郑舰队亦未附近海面停留扬帆印度完其贸易任务 快印度满载宝物归航郑舰队再现锡兰海岸并登陆设置据点显郑惩罚亚烈苦奈朝敬《明实录》奇怪称亚烈苦奈向郑索取宝物遂派5万军队攻击郑舰队战事记载非简略:郑看锡兰军队蜂拥说贼众既必虚于带领2000明军突现锡兰王城俘虏亚烈苦奈锡兰军队瓦解 锡兰同记载 亚烈苦奈随返航郑带囚南京位朝格外敬番王却意外明祖免死罪至于空缺锡兰王则命立其属贤者王 锡兰自歌泣历史郑舰队与亚烈苦奈冲突完全另外事且程要复杂今争议主要集些各执词 按照锡兰记载明史疏漏复杂转折:亚烈苦奈意外俘给该岛另外政权拔胡六世夺王位机亚烈苦奈遂转与郑达某种协议接拔胡六世接见带着礼物前拜访朝使臣郑结却主郑捉与拔胡六世起郑带手贵族重臣显结亚烈苦奈拔胡六世都没想 拔胡六世获明祖赦免并释放锡兰 关于佛牙锡兰流落与郑郑重请说同锡兰历史记载郑舰队直接抢走 四航俘斩苏门答剌敌酋 1412(永乐十)郑舰队第四扬帆远航郑历航海规模光舰队搭载士兵近2.9万名远航目标远极富冒险性——南洋海岛各已全部前三远航摆平明祖现要帝影响力延伸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 原海疆靖平郑舰队航行途意外卷入苏门答剌军事冲突起复杂王位纠纷:苏门答剌王<img class="word-replace" src="/api/getdecpic?picenc=0a007a07场战役阵亡王复仇宣布谁能杀死仇嫁给谁快仇报新王王干杀死继父自任王王弟弟苏干剌率其追随者与轻新王爆发王位争夺战 新王请求明祖做仲裁许明祖本篡位者缘故决意强力介入王位纠纷附近航行郑受命支持轻王 郑马登陆边与新王贸易边给其赏赐量礼品受冷落敌意苏干剌终于按捺住率领1万军队向郑所部发起进攻给郑介入理由于苏干剌军队郑迅速消灭郑军队路追击哑齐( 今亚齐)终于苏干剌及其同党俘获 苏干剌没前几位俘者幸运公元1415夏郑完远航返南京苏干剌带志远明祖希望靠近自家门口苏门答剌再乱<img class="word-replace" src="/api/getdecpic?picenc=0a007a月12完献俘仪式明祖命苏干剌立即处决 郑七西洋史诗般航程1433船队远涉太平洋、印度洋、西洋远达红海非洲东海岸航迹遍及30家区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找一篇赞美郑和的作文
温少来袭163530
  郑和——伟大的海洋丰碑  7月11日,是中国值得纪念的日子,也是世界值得纪念的日子.600年前的今天,中国明朝宦官郑和禀承皇帝明成祖朱棣“内安华夏,外抚四夷,一视同仁,共享太平”的对外开放治国方略,领命于日,率领庞大的船队从如今的江苏太仓浏河口出发,浩浩荡荡驶入大海,开始进行前无古人震惊世界的西洋之旅.至1433年共计7次西洋之旅,沿着中国东海岸、穿越印度洋直达西亚,最远处到达了非洲东海岸,历经30多个国家和地区,于所到之国和地区进行了非常广泛与和平的政治、经济、文化、文明和商贸交往.  郑和的7下西洋之旅,每次都有200艘左右的船舶同行,人员多达2700人,船舶种类达7种,指挥、航海、导航、军事、外交、商贸、后勤等应有尽有,分工合作井然有序.今天我们能见到的《船舶种类图》、《郑和航海图》、《过洋牵星图》等,都充分证明了当时中国领先世界的造船技术、航海规模、天地双文导航技术等科学技术.时至今日,在世界的航海史上,郑和7下西洋都是空前壮举,无人能破.推行和平外交,广交四海朋友,张扬华夏文化,传播华夏文明,发展海上贸易,促进航海事业等等,郑和可谓功不可没,光耀千秋.郑和28年7下西洋,虽然最后因病客死他乡,但所到之处镇压海盗、调节纠纷、缓和矛盾,广交朋友,和平共处,以诚相待,互通有无、公平交易、一视同仁等等举措,不但赢得了四海赞誉,也为明朝带来了“朝贡贸易”,推动了“民间互市”和“官方贸易”.中国明朝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经济总量占当时世界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俨然一幅民富国强四海升平的强大中国.更为值得称道的是:1,郑和28年7下西洋所经之处,平息无数海盗和叛乱,但却从未在任何国家和地区为明朝建立军事基地和派驻一兵一卒,没有占领任何国家一草一木一寸土地.实现了明成祖朱棣“内安华夏,外抚四夷,一视同仁,共享太平”的对外开放治国方略,张显了中国和平共处的外交风范,弘扬了“以和为贵”经典的中华儒家文化精髓.2,郑和把华夏物质文明通过海上贸易传向世界,传授纺织技术、造船技术、冶炼技术、采矿技术、制陶技术等,完全意义的中国制造丝绸、布匹、服装、瓷器、茶叶、生活用品、工艺制品等等,让世界通过华夏物质文明深入了解中国,奠定了中国海上贸易大国的时代地位.3,郑和通过文化传播宣扬中华精神,至今保存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世界其他国家地区的“郑和三保祠”和“郑和三保庙”就是最好的证明,通过郑和输送到东南亚和其他国家地区的华人,最终都融入到了当地的社会之中落地生根,至今他们的子子孙孙都在为当地作出华夏民族的贡献,如今,海外不少的华人后裔都把郑和供奉为神灵,其实这都是深厚的华夏文化所致.  相比之下,西方世界的哥伦布航海晚于郑和87年,达伽马航海晚于郑和92年,麦哲伦航海晚于郑和114年.尽管西方的航海家在世界航海史上也有可圈可点的地方,但与郑和的航海相比却是小巫见大巫,逊色不少.西方三人的航海规模仅仅是3~5艘船组成的船队,换言之,不可能有超过郑和的航海辉煌史迹.而更不能比的是,郑和28年7下西洋,没有为中国留下任何不光彩的侵略和占领历史纪录,为今日的中国留下的是“和平外交”的光荣历史.西方三人的航海历史却留下了诸多并不光彩的侵略和占领历史纪录,他们航海所到之处,只要认为“有必要”,就会插上自己国家的旗子,以示占领之意,如今仍然没有摆脱“英属之地”和“法属之地”的国际现象,就是这种后遗症.由此可见,郑和7下西洋的航海史迹无疑是全世界最伟大、最辉煌的人类航海史,也是中国铸就的伟大的海上丰碑!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o(∩_∩)o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您(@)目前可用积分:2410230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原创]《大国海盗》第一章――与海为敌:郑和舰队大阉割
2966 次点击
10:53:28 发布在
&第一章 与海为敌郑和舰队大阉割&“伟大”的权力面前,郑和无非只是一个工具、一把刀。刀锋所向,固然可以披荆斩棘、筚路蓝缕,但也可以翻转手腕、挥刀自宫――他有选择吗?中国有选择吗?&&年九月初二(10月2日),大明国首都南京充满了节日般的欢乐。“诸夷闻之震慑,曰:‘真天威也。吾曹安意内向矣。’”(《东西洋考》)苏门答腊岛的巨港(Palembang),此前名为三佛齐(Samboja),在中国史书中又名渤林邦国,位于马六甲海峡南端,是控制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战略要地。“帝大悦,爵赏有差”(《明史》)。在擒获陈祖义战役中有功的旧港侨领施进卿,被任命为宣慰使,“赐印诰冠带文绮纱罗”。宣慰使,是大明帝国为了治理边疆少数民族而设的官职,为从三品。而郑和船队的有功人员,按级别赏赐,“指挥钞一百锭,彩币四表里;千户钞八十锭,彩币三表里;百户所镇抚钞六十锭,彩币二表里;医士番火长钞五十锭,彩币一表里;校尉钞五十锭,绵布三匹;旗军通事军伴以下钞布有差。”(《明成祖实录》)。&旧港之战&“逃于此处(三佛齐)”。在只关注王侯将相的中国历史中,陈祖义作为一位小人物,并没能留下为何“逃于此处”的记载。根据推测,最大的可能就是他违反了明太祖朱元璋所订立的海禁措施,这也是当时浙江、福建、广东沿海居民最容易触犯的“罪行”,也是终明一代中国“海盗”被逼上波涛的主要原因。马欢记录说,三佛齐“国人多是广东、漳、泉州人,逃居此地。”“地土甚肥,谚云‘一季种谷,三季收稻’,正此地也”,因此,“人甚富饶”。此处“水多地少,头目之家都在岸地造屋而居,其余民庶皆在木筏上盖屋居之,用桩缆拴系在岸,水长则筏浮,不能淹没。或欲于别处居者,则起桩连屋移去,不劳搬徙。”(《瀛涯胜览》)50万两白银捉拿他,而明成祖朱棣又将赏格提升到了750万两的高价,如果这一数额属实,绝对可称是倾国倾城的价码了。1376年(洪武九年),新国王麻那者巫里向明帝国请求诏封,朱元璋下旨封其为三佛齐国王。没想到,这却点燃了当地的烽火。“役属之”,纳入了它的势力范围,“闻天朝封其国(三佛齐)为王”,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爪哇“大怒”,将三佛齐国王诱杀,改其地名为旧港。但是,爪哇势力毕竟有限,“不能尽有其地”,“于是华人流寓者,往往起而居之。遂有广东人梁道明、陈祖义,先后自称头目”。在明成祖朱棣夺位四年后,“旧港头目陈祖义遣子士良,道明遣子观政,并来朝。”(《明通鉴》)“三佛齐王”,虽不确切,但也贴切。正史记载说,陈祖义“虽朝贡而为盗海上,贡使往来者苦之”(《明史》),“邀截往来贡使”(《明通鉴》)。这些记载确立了陈祖义在正史上的“海盗”形象,郑和剿灭陈祖义的行动,因此被赋予了正义的光芒。“诈降,而潜谋邀劫”,此时,多亏另一“爱国华侨”、广东人施进卿举报。于是,郑和将计就计,设伏“大败其众”。(《明史》、《明成祖实录》等)“甚是豪横,凡有经过客人船只,辄便o夺财物”,却并没有丧心病狂到劫掠郑和宝船的任何记录;施进卿的确举报了陈祖义,罪名却不是什么“诈降”,而只是“来报陈祖义凶横”(《瀛涯胜览》)。如果马欢之说属实,则旧港之战,完全是郑和主动出击。正史上描述的陈祖义诈降等,实际上是在为郑和的主动攻击寻找一个师出有名的理由。马欢作为郑和的助手,绝无必要为陈祖义粉饰开脱,因此,在彼此矛盾的史料中,马欢的记载应该更为可靠。 “甚是豪横”的枭雄,智商与情商应该至少在中人以上,审时度势是其生存的本能,绝不可能疯狂到以卵击石的地步。根据正史,郑和的舰队足有27000多人,舰船高大,装备精良,绝对堪称当时的“无敌大舰队”。陈祖义虽然是一方枭雄,无非也只是被“千余家”当地华人所认可和追随而已,面对郑和,陈祖义就仿佛小舢板面对航母舰队一般,过于渺小。“杀贼党五千多人,烧贼船十艘,获其七艘,及铜伪印二颗,生擒陈祖等三人”(《明实录》)。史料没有记载郑和舰队的伤亡。这就是郑和下西洋时赫赫有名的“旧港之战”,也是七下西洋过程中仅有的三次战斗的第一场,对手则是自己的海外同胞。&朱家关门和土地的枷锁下,大明国其实就是一个大型劳改农场。&“旧港之战”中,郑和体现了高度敏锐、甚至过度敏锐的“亮剑”精神――单凭举报就抢先“亮剑”。这与之前他在爪哇三宝垄的经历完全不同。1406年)6月30日。当时爪哇岛上东、西二王刚刚结束了激烈内战,西爪哇吞灭了东爪哇。见郑和军队上岸,西爪哇以为是向与明朝友好的东爪哇请来的援兵,主动攻击,上岸的明军170多人被杀。这无疑是在“扬威异域”的郑和舰队脸上劈了一记耳光。6万两了事(《明成祖实录》)。而此时,陈祖义的首级还挂在南京城示众,宣告着天朝大国的凛然不可犯。这笔罚款,直到郑和二下西洋时仍未缴纳,郑和再度到了爪哇后,西爪哇国王只给他缴了1万两。消息传回南京,礼部官员义愤填膺,认为这是藐视大明朝,建议将爪哇使节逮捕下狱,明成祖朱棣此时十分宽容,说:“朕于远人,欲其畏罪而已,宁利其金耶?”于是不了了之(《明史》卷324)。“莫须有”罪名的“不教而诛”,郑和的“亮剑”似乎是有选择的、有针对性的。而这背后,就是郑和下西洋背后的帝国逻辑:稳定压倒一切。“蕃国之人”,比较客气,要求“各还本土,欲来朝者,当加赐资遣还”。而针对侨居海外的中国“流民”,则十分严厉:“中国之人逃匿在彼者,咸赦前过,稗复本业,永为良民,若仍恃险远,执迷不悛,则命将发兵,悉行剿戮,悔将无及。” (《明太宗实录》)“虽远必诛”的强硬立场,曾在汉初出现过,但那是针对匈奴外敌的,所谓“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如今,朱棣的“虽远必诛”,其矛头却是指向海外同胞,并且,对待土著招抚为主、对待侨胞镇压为主。800多海外流民,更多的人依然选择了用脚投票,飘零海外。经过宋元两代数百年的海外开拓,华人已经在东南亚建立了相当的政商势力,而明代立国后的海禁政策,驱使更多的沿海居民投奔怒海,客观上反而壮大了海外华人势力。“逼上梁山”。“片板不得人海”的严厉海禁政策,正式颁布于洪武四年(1371)。此前,刚刚立国的明朝还继承了元朝的政策,维持着与海外诸国的贸易。但不久,朱元璋就先后撤除泉州、明州等市舶司,并且严禁一切私人海外贸易。其原因,就在于朱元璋认为贸易、尤其是海外贸易,导致沿海民众经常出洋,长期脱离了政府的管辖和控制,是破坏大明国安定团结的不稳定因素。《大明律》规定:“凡将马、牛、军需、铁器、铜钱、缎匹、纱绢、丝绵,私出外境货卖及下海者,杖一百......物货船车并入官......若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纹。因而走泄事情者斩。”“陆禁”。根据大明律,任何人要离开自己的户口所在地,都必须先向政府申请通行证(“路引”)。路引上标明外出者的年龄籍贯,外出理由和目的地以及出门和归来时间。而离乡不回的“逸夫”,其刑罚就是死刑。全国民众都被捆绑在户口和土地的枷锁下,大明国其实就是一个大型劳改农场。“禁海之例,始因倭夷违谕而来,继恨林贤巨烛之变,故欲闭绝之,非以通商不便也。”(《续文献通考》)1394),朱元璋进一步收紧了海禁,“严禁私下诸番互市者”。“沿海之人往往私下诸番贸易香货, 因引蛮夷为盗, 命礼部严禁绝之,违者必置之重法。凡番香番货皆不许贩窝,其见有者, 限以二月销尽。”(《续文献通考》)“上以海外诸夷多诈, 绝其往来, 唯琉球、真腊、退罗许人贡。”(《明太祖实录》)政府同时并且鼓励检举揭发,举报者可获得“犯人家资之半”,而隐匿不报者,也要严厉处置,掀起了海禁的群众运动。“田不供食, 以海为生,以津舶为家者, 十而九也。” (《天下郡国利病书》)“被”政策性下岗,原来的渔业、商业都被紧急“关停并转”,政府却又难以解决再就业的安置问题,这就逼迫沿海民众面临陈胜、吴广般的“进亦死、退亦死”的囚徒选择。&下岗转型&“看不见的手”,不光来自市场,更来自人类求生存的天赋本能。“私通者, 商也。官市不开, 私市不止,自然之势也。”(《明经世丈编》)“非往来海中则不得食,故民贫而盗愈起。……一旦戒严不得下水, 断其生路, 若辈悉健有力, 势不肯缚手困穷, 于是所在连结为寇, 溃裂以出。” (《东西洋考》)在海禁高压之下,“海商”断绝,“海盗”盛行,那是“以海为田”的沿海居民的唯一选择。“看不见的手”在调节,如今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横。立面理、引导并获得税赋的产业插一杠,人为地减少了对国际市场的供给。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一下子全球紧缺,但是海外市场对“中国制造”的强劲需求却依然存在,因此使中国商品的“经销”――确切地说是“走私”――成为一个暴利行业,牛市奔腾。“武装海商”方向发展。海禁政策的直接结果,就是催生了大量的海上武装集团,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被明帝国称为海盗或海贼。波涛之上,本来就是一个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丛林社会,枪杆子里面不光出政权,也出财富。“倭寇”),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政府的海禁政策一手刺激而成的。“海盗”这个词,在中文的语境中,是个贬义词,而对应的英文单词“Pirate”,却在西方并不一定代表着贬义。吊诡的是,明清两代中国“海盗”,所常用的旗帜,都是绘着神灵的色彩艳丽的旗帜,并非西方那种骷髅头加利刃、代表死亡的黑色旗帜。中国的所谓“海盗”们,写在旗帜上的都是谦卑的祈求,平安、温饱,都是些草根阶级最为渺小而琐碎的“梦想”,如此而已。1373年(洪武六年),占城(今越南中部)国王就攻击了“自称元帅”的中国“海寇”张汝厚、林福,“贼魁溺死,获其舟二十艘,苏木七万斤”,可见其实力相当庞大。这种在本土之外发展出来的武装力量,这本来是可以作为一个民族对外拓展生存空间的先锋乃至主力。西方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及英国都是如此,但是,中国却走向了完全相反的一条路。“关门”,而是开门出击,打击海外的侨胞势力,对一切可能危及帝国及其本人地位的力量,“虽远必诛”。“维稳”的思路,的确表明了朱棣的“英明天纵”,但对于整个民族而言,却未必是好事。&一盘棋局&“国际化维稳”的试点之一,幸运地避免地被当作“海盗”除去的命运。 遇到了梁道明的儿子及仆人,就将他们挟持回国。三年后,郑和正在准备下西洋,朱棣就派人带着那两名仆人,前往三佛齐,要求梁道明接受招抚。明朝派去的使节,是梁道明的广东同乡、“行人”谭胜受,及其属下千户杨信。行人”是明代的官职,正八品,归中央的“行人司”主管,行人的对外职责主要是册封藩属国的国王,奉旨诏谕、吊祭、赏赐,护送藩属国的使节回国等,对内则是在各地颁行诏敕、征聘贤才、奉旨吊祭、奖励官员、护送大臣等,或者在边疆奉旨招抚、册封土官,参与军务、伴送使者、奖励边疆功臣等。“行人”级别虽然不高,但地位十分重要,因此朝廷多选拔德能兼备的干部出任,与“中书”并称“中行”,是升官的捷径之一。行人”谭胜受的工作能力显然很强。在明帝国一手硬(以其子为人质)、一手软(派使节招抚)的工作下,梁道明顺利地接受了招抚,在其大臣陪同下,入朝参拜。根据《明史》记载,梁道明进京“贡方物”后,“受赐而还”;但根据明代张燮的《东西洋考》,梁道明到京朝贡后,滞留京城,并未回三佛齐,其权力暂时交给了其副手施进卿,这就为不久后施进卿利用郑和的力量消灭陈祖义打下了伏笔。观政、陈士良前来朝贡。根据《明史》的这一记载,似乎梁道明此时已经回到三佛齐,至于一年后的旧港之战中,为何他并未出现,而是副手施进卿唱了主角,史书上没有详细交代,其或许再度来华、或许已经亡故,也或许正如同张燮的《东西洋考》所说,他压根就没回三佛齐,而是一直呆在南京。“山头”,出现了梁、陈两只“老虎”,这显然有些拥挤。从常理来说,一个分裂的藩属更有利于中央进行分而治之。根据更为靠谱的郑和助手马欢的记载,陈祖义此人“甚是豪横”,我们可以推测,这种“豪横”不仅是体现在对过往船只的劫掠(那也是强者“征税”而已),也完全可能体现在对明帝国的态度上,令不行、禁不止,不听话。――虽然他也遣子入贡。在梁、陈之间,明帝国选择了梁,如此,剿灭陈祖义也就顺理成章了。“旧港之战”,关键点在于施进卿的举报,但是,关于施进卿举报的内容,史料充满了矛盾。――确切地说,他与郑和之间――究竟达成了什么样的默契呢?“旧港(三佛齐)自古以来就是来自福建的非穆斯林海盗的巢穴。”旧港之战前,已经有一些华人信奉了伊斯兰教。华人社区本就派系林立,如今再加上宗教的因素,情况更为复杂。在完全可能的种种冲突中,作为穆斯林的郑和,也完全可能根据自己的信仰选择支持哪一方。“旧港就建立起了印尼群岛上第一个哈纳菲(Hanafi)教派的华人穆斯林社区。”(《三宝垄华人编年史》)随后,伊斯兰教在南洋华人社区广为流传,最终国家分为三等人:“一等回回人,皆是西番各国为商,流落此地,衣食诸事皆清致;一等唐人,皆是广东、漳、泉等处人窜居是地,食用亦美洁,多有从回回薮门受戒待斋者;一等土人,形貌甚丑异,猱头赤脚,祟信鬼,佛书言鬼国其中,u此地也。”(《瀛涯胜览》)“局”,凭借郑和强大的军事力量,为施进卿实现对旧港的完全控制扫平了最大的障碍。陈祖义是否真是“海盗”并不重要,他总归是需要背负一个罪名的。“急流勇退”的明智选择。将他调开,或许也是施进卿及郑和大棋局中的一着?&&&& (未完,待续)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延伸阅读|最新热帖
[雪珥传播]
[不要二分法]
[天涯老孤客]
[戈壁群狼]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0:55:54 &&
太监出洋“日不落帝国”的基础。1119年)中,就记载了指南针在中国航海中的广泛运用:“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1124年,在许兢所写的《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同样记载了:“惟视星斗前迈,若晦冥则用指南浮针,以揆南北。”而早在公元3世纪前后,中国人在发现磁石能够吸铁的同时,还发现了磁石的指向性,并制造了“司南”,广泛运用于陆上测量。而欧洲直到千年之后,才发现了磁石的指向性。宋代还出现了“针路”图,即航线图,结合指南针的使用,详细标注航路的情况,也称为“针经”、“针谱”或 “针策”。到了元代,指南针成为中国航海的主要导航方式,不论昼夜晴阴都用。石(500-600吨), 同时还可搭载500-600人,甚至出现了载重约1000吨的“神舟”。中国海船,实际上成为全球海洋上最为活跃的部分。元代来华的摩洛哥旅行家伊本q白图泰(Ibn Battuta)记载,从印度洋去中国多乘中国船,中国船分大、中、小三种,大船有四层,设备齐全,可载上千人。143个(《大德南海志》)。而元代航海家汪大渊于1349年成书的《岛夷志略》, 则记载了200多个国家,其中的99个是他本人“身以游览,耳目所亲见”。“夜以小舟载铜钱十余万缗入洋。”(《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泉州巨商蒲寿庚之婿“佛莲”,“其家富甚,凡发海舶八十艘”,他去世后,遗产中仅珍珠就有130石(《癸辛杂识》)。另一位泉州商人杨客,“为海贾十余年,致赀二万万”(《夷坚志》)。泉州纲首(商船领队)朱纺,远航三佛齐,“曾不期年,获利百倍”。 福建“南安丘发林从航海起家,至其孙三世,均称百万”。 泉州海商王元懋,“尝随海舶诣占城国,国王嘉其兼通蕃汉书,延为馆客,仍嫁以女,留十年而归,所蓄奁具百万缗”。在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仅泉州一地“市舶司”的年收入就达到80万缗以上,约占南宋朝廷年财政收入的1/50,泉州与广州两地“市舶司”的年收入达到了200万缗(《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准政权”性质的小王国,假以时日,东南亚地区将完全可能实现“王化”,成为中国进军全球的桥头堡和基地。“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二是“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这也是被后世大多数人所公认的两大目的。“清君侧”为名,起兵“靖难”,经过多年血战,攻占首都南京。惠帝的下落成了一个千古之迷,有的说是被烧死,有的说是外逃。《明史》所采用的,就是“外逃”说,追寻惠帝的下落,就成了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之一。但是,一个早已失去了地位和追随者的下岗皇帝,究竟是否值得如此大动干戈,还是个疑问。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的目的,相对比较靠谱。明成祖朱棣本人是朱元璋诸子中武功最佳者,在长期驻守北平的过程中,他成为对抗蒙古人的中流砥柱,而他之所以能夺位成功,也是依靠其强大的武装力量,真正是“枪杆子里出政权”的实践者。登基前后,“耀兵”一直是他内政外交的基石,而通过“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不仅能以“万邦来朝”的盛况增强他的合法性,也能直接和间接地打击任何敢于挑战其权威的反对势力。1368),就确定了“不征异国”的国策,此后更是宣布了15个“不征之国”,包括朝鲜、越南、日本等,“朕以诸蛮夷小国,阻山越海,僻在一隅,彼不为中国患者,朕决不伐之。”(《明太祖实录》)明成祖虽然继承了这一传统,但并非意味着不需要“耀兵异域”,恰恰相反,“耀兵异域”的威慑作用,才是确保“彼不为中国患者”的前提,郑和的庞大舰队,就成为这种威慑力量的最好载体。“成祖(朱棣)以雄才大略,承高帝(朱元璋)之后,天下初定,国力大充,乃思扬威德于域外,此其与汉孝武、唐太宗之时代正相类。成祖既北定鞑靼,耀兵于乌梁海以西,西辟乌斯藏,以法号羁縻其酋;南戡越南,夷为郡县,陆运之盛,几追汉、唐,乃更进而树威于新国。郑和之业,其主动者,实绝世英主明成祖其人也。”“耀兵异域”,与朱元璋倡导的海禁政策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其本质上完全相仿:那就是将一切可能的反对势力彻底扼杀在萌芽状态,确保政权的安宁。这一表面上看十分开放的行为,其幕后其实是同样的保守动机,因此,在派遣郑和的同时,朱棣会颁布对于“执迷不悛”的海外华侨“命将发兵,悉行剿戮”的全球追杀令,并将倒霉的陈祖义押上了断头台。民族去势“赍币往赉之,所以宣德化而柔远人也”(《天妃灵应之记碑》)。在这种“金元外交”的思路之下,所谓的“贸易”也成了“金元外贸”。根据《永乐实录》记载,当时苏门达腊与柯枝(今印度科钦)等地胡椒每百斤价格约1两白银,明政府在《给赐番夷通例》却规定,每百斤胡椒的采购价为20两,这种慷慨令世界瞠目。即便是“出了朱皇帝”的龙兴之地凤阳,农户们也从未有机会享受这种超常规的“政府保护价”。厚往薄来”的政策,在郑和下西洋中体现得更为淋漓尽致。每到一地,郑和便“昭示思威”、“普赉天下”,大把撒钱,同时要求各国“知正朔”、“奉天道”、“尊事中国”、“勉图勿怠”。这等于是用金钱买到了一群“小弟”、买到了当“老大”的面子。东南亚最需要的中国产品,比如茶叶、丝绸、瓷器,郑和无偿或低价地到处送,当然主要是送给当地的贵族和头人,大搞政府公关;而中国所需要的东南亚产品,比如香料,郑和就以远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当然,郑和还大量采集奇珍异宝,将航行变成一次奢侈品购物游,提升了其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的含量。无论“买”还是“卖”,在郑和的强大游资介入后,市场秩序完全被扰乱乃至丧失,纯正的商业自此崩溃。厚往薄来”,当然不是平等互利的商业,而是颇具中国特色的“赍赐经济”。大明朝的老百姓勒紧裤腰带,支撑起了帝国的虚幻的脸面。而已经形成并运行了数百年的中外商贸体系,被郑和切断了命根子,遍布东南亚的华商因此遭受致命的打击,如果不想方设法挤入这一荒诞的免费派对,就只能下海当“海盗”了。“朝贡者”们,则可以免费搭乘郑和的伟大舰队,到中国大做其朝贡生意,只要向大明政府献上几句好话和几个媚眼,就可以得到大把实惠。在利益驱动下,这种“赍赐经济”成为“藩属们”捞钱的工具,也成为日后明帝国的沉重负担。比如,暹罗(泰国)的“碗石”,正统二年( 1437)的“赍赐价”是每斤250贯,暹罗人就使劲“上贡”,七年后( 1444年)居然输入8000斤,礼部无奈,只好降价为每斤50贯。之后,继续打对折,但暹罗人还是继续“上贡”,礼部最后只能明令禁止。800-1000文的军刀,大明帝国的“赍赐价”高达5000文,日本人立即将这作为好生意,前两次每次“上贡”3000把,第三次增至9968把,第四次30000多把,第五次7000多把,第六次竟高达37000多把。大明朝民间禁止持有武器,政府只好照单全收。“二百五”的“生意”,朝贡使团络绎不绝地来到中国“吃大户”。明成祖在位期间(年),总共有接待了193个使团。宋元以来就一直活跃的“市舶司”,自此实现了行政职能的转变:本是为国家征收税赋的“海关”,结果成了“统战部”,扮演着散财童子的角色――如同郑和一般。“赍赐经济”成为大明帝国的沉重负担。朱元璋时代(1375)就已经开始发行大明宝钞,官价规定每钞一贯折银一两。到了郑和下西洋最红火的年代,政府为了控制宝钞的急剧贬值,只好拿“上贡”而来的进口香料代替工资。明成祖死前三年(),官员们的工资除了春夏两季能领到钞票外,秋冬都只能领取胡椒、苏木,五品以上高级干部工资的70%为实物,五品一下的60%为实物。明成祖死后,这种情况继续恶化。胡椒、苏木成为另类“代价工资券”,宣德九年(1434)以胡椒每斤准钞100贯、苏木每斤准钞50贯,发放给了官员们,不久又扩大到军队中,军饷的一半由胡椒、苏木代替。这种特殊的“代价工资券”,一直使用了40多年,直到成化七年(1471),因胡椒、苏木库存耗净才停止。“万邦来朝”的库存,大明王朝整整消化了近半个世纪,期间,穷疯了官员们充分调动聪明才智,将中国官场的腐败推向了更深、更高和更强。“三宝(郑和)下西洋,废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此特一时敝政,大臣所当切谏者。旧案虽有,亦当毁之以拔其根。”(《殊域周咨录》)刘大夏在日后被指责为摧毁航海技术的罪魁,其实,他无非只是说了句良心话、做了件良心事而已。“技术性处理”。据说,至今在马六甲博物馆, 还有明朝使节跪拜满剌加(马六甲)国王的大型雕塑,这与中国官方文件中使臣宣谕、马六甲国王到中国朝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海洋中华”的巨轮;虽然是公权力无远弗届的伟大,却断送了锐气勃勃的海外华人社区,从此海内外华商如果不依附于权力,就完全失去了脊梁骨;虽然是政治压倒经济的伟大,却令数百年来和平、富庶、充满朝气的中国海疆成为海上墓地。梁启超曾将郑和与达伽马、哥伦布并列,并哀叹“哥仑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仑布;维嘉达哥马(达伽马)以后,有无量数之维嘉达哥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这实在是高抬了郑和。――他有选择吗?中国有选择吗?“海盗”陈祖义在帝国的伟大首都被砍下头颅时,官方史书照例瞎说“海道从此清宁”。实际上,即使在羸弱的宋代也十分“清宁”的中华海疆,从此多事,“海盗”、“倭寇”、“外夷”纷纷踏浪而来,中华帝国罕见的“海盗”时代开始了……(第一章完)
本版块主题总数:3018981 / 帖子总数:
今日论坛共发帖:29569 / 昨日发帖:32894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律师之窗&&├股市泛舟&&├会员阅读&&├史海钩沉&&├舆情观察╋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旅游时尚&&├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猫兄鼠妹&&├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海口会馆&&├凯迪广州&&├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苏州会馆&&├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原创]《大国海盗》第一章――与海为敌:郑和舰队大阉割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郑和作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