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侨商陈小平的侨商联盟怎么样

> “走出去”到“带回来” 看青田如何撬动侨商经济
“走出去”到“带回来” 看青田如何撬动侨商经济
编者按:由浙江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省新媒体专业委员会承办的全省新媒体“深化走转改、喜迎十九大”采访活动于9月20日启动。来自全省新闻各单位、中央驻浙媒体的60余名新媒体记者参与此次活动,记者们“兵”分三路,走上城市街头、走进村舍田间,用心感受实施“八八战略”以来的浙江大地,究竟发生了哪些巨变。
青田夜景 舒巧敏摄
9月21日下午,记者跟随第三组采访团来到了青田,实地感受“华侨之乡”的魅力。
一批人走遍了全世界
“青田人就像蒲公英,风吹到哪里,根就扎在了哪里。”青田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吴飞飞的这句话形象地道出了青田人“创业天下”的特质。33万青田华侨华人,遍布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各地创下不凡业绩。目前,有5万多人从事国际贸易,资产总额超过100亿人民币。
青田人受国外文化影响良多,在生活习惯上也接近西式。农民下田带着解渴的是咖啡,市民上街买菜可用欧元、美元,闲逛的大爷爱穿POLO衫……这个浙东南的小城,洋味十足。
青田华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年前,清初年间就有青田人经西伯利亚前往欧洲从商,以贩售石雕、茶叶获利。如今,经过一代又一代华侨的打拼,青田人从事行业已从当初的行商小贩、小餐馆业,逐步向大型商场、现代物流、国际贸易等行业发展。
华侨史料征集成果展
正在青田刘基广场举办的“华侨史料征集成果展”,是青田华侨历史的一次集中展示。500张图片、50位老侨民、17个小故事,生动地再现了青田老华侨的生活,其中不乏普通青田人在国外参与一战、二战等重大历史进程的经历。青田县华侨史料征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言小海感慨,“华侨就是青田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对青田人来说,出国不仅是条生路,更是一种激情,是勇气、责任和梦想……”。
(言小海讲述青田侨史)
一群人带回了全世界
“2014年的时候,我发现国内创业氛围很好,政府支持力度大,于是就把自己在米兰接触到的好产品带回来了”,在青田的侨乡进口商品城,贾晓月说起了她的归国创业故事。贾晓月早在1995年就出了国,一直生活在国外,因为青田侨乡进口商品城招商的契机,她被政府的诚意打动,选择回国创业。
贾晓月的意大利定制首饰
“政府最近还斥资100多万,送我们去工商大学读MBA”,贾晓月提到,“在家乡创业很受关怀,很温暖”。
像贾晓月一样归来的侨商还有很多,经营意大利进口馆的严苏允便是。她和丈夫在国外打拼十多年,积累了不少合作伙伴。近几年,他们也借着“青商回归”的东风,发挥华侨优势归国创业,将国外的进口名品运回家门口销售,“我们采购途径多,价格有优势,产品销量不错”。
青田侨乡进口商品城
侨商集聚的青田侨乡进口商品城,目前已建成运营三个市场,营业面积达到4.3万平方米,入住商户138家,经营来自五大洲60来个国家和地区的产品,如进口红酒、日用百货、休闲食品等。从2015年初到2107年6月,商品城累计销售额已达到7亿元。
(Riccardo介绍罗萨露拉酒庄)
在建的第四市场,将于9月24日开业,记者们提前参观了入驻企业之一的罗萨露拉商贸有限公司。公司老总Riccardo,是一位由青田华侨带领而进入中国市场的意大利人。他觉得青田人很了解红酒文化,并且“重要合作伙伴是青田人”,从而选择在青田开办公司,销售他在意大利罗萨露拉酒庄产的葡萄酒。这也是商品城引入的第一家全权外资企业。
据悉,青田还在建设“侨乡投资项目交易中心”,为华侨返乡投资提供一条龙服务,更进一步促进侨资、民资等要素回流。浙江有个青田,青田的华侨却是中国最多的
旅行者的季忆
很多人会问我,你走了那么多地方,你觉得旅行的意思是什么呢?在我看来,一千个人出去旅行,就有一千个旅行的意义,谁说不是呢,旅行的意义就是为了让自己快乐。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大山,总想翻过这座山去看看山外面的世界。但其实,爬到山顶上,发现那边还是山,更高,更远。很多时候,我们都在翻一座座的山,想让自己走得更远,是心的旅程。青田,地处浙江省东南部,是丽水市对外开放的东大门。“九山半水半分田”的青田,素有“石雕之乡、华侨之乡、名人之乡”的美誉。这篇文章让我们走进青田,看看这里的旅游到底多美,多好玩。推荐景点游玩一
12月30日,全国政协在北京举行新年茶话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茶话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来源:新华社
生活在喧嚣的城市,你是否有一种想逃离城市,走近大自然的冲动呢?而国外一名女子就做了这样一件事,她辞去了高薪的工作...
&来源:探索者
我的老父亲一个人住农村,我几次让他搬到城里来住,他总是不愿意,说一个人住在农村舒服。
&来源:农村记事
这天外国的男子上山探险,在无意中发现了这这个洞穴。当时他以为是一般的洞穴,这个洞穴看到来没也没有什么危险。
&来源:美食伴你走
张老伯听到儿子回来,很高兴,想把家里面那只长相奇异的鸡宰掉欢迎儿子回家,因为这只鸡平时就爱欺负其他鸡,连家里的狗狗都怕它,老人因此忍无可忍...
&来源:菲儿小主
前阵子发生了这样一件趣事,说是一位男子上山砍柴,平时都是三五个小时就回来了,可是那天他却足足拖到了晚上十点多才回来,因为联系不上...
&来源:社娱大小事
来自泰国的素帕乐今年31岁,身为医院院长的她因美貌受到瞩目。因被网友分享工作照到网路上,而一夜爆红,网友纷纷羡慕她年纪轻轻便当上院长...
&来源:带你看世界咯
一大早张寡妇就在河边洗菜,无意中发现一个奇怪的东西,随手拿起来一看竟然是铁棍子,张寡妇当时脸就红了,一大早碰上这个东西真嗨气...
&来源:蓝花明月
世上真的无奇不有,生命力强大!我们见到的鱼都是生活在水里,有的自在的游,有的被困在缸里半自由的,可它们都离不开水,我要说的是这种鱼...
&来源:笑说谈生
农村大叔老王平时喜欢喝酒,但是外面的酒太贵,自己也不怎么喜欢喝,所以,想自己泡点酒喝,大叔想到就去做了,决定用人参泡酒。
&来源:旁观者侨商经济独步天下 历经18年 青田从贫困县跻身全国百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改革开放以来,青田一直是浙江省的经济贫困县,直到1997年才摘掉贫困县帽子。 令人想不到的是,2015年,青田县异军突起,跻身全国百强县,排名第85位。 究竟是什么原因,历经18年,这个浙江的内陆小县
改革开放以来,青田一直是浙江省的经济贫困县,直到1997年才摘掉贫困县帽子。 令人想不到的是,2015年,青田县异军突起,跻身全国百强县,排名第85位。 究竟是什么原因,历经18年,这个浙江的内陆小县如此华丽转身? 近日,省记协组织的&深化走转改,喜迎十九大&主题采访团走进青田县,寻找这个时代最响亮的答案。
33万华侨遍布五大洲,靠&三刀&和&一提&起家 青田县是中国著名的华侨之乡,户籍人口约为55万人,有33万华侨分布在世界上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青田建县,始于唐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 由于全县的地貌是&九山半水半分田&,闯出去谋生,成了这个地方一种独特的生存文化。据有关资料考证,清初就有青田人经西伯利亚前往欧洲从商,主要贩售石雕、茶叶等。改革开放后,青田迎来了出国高峰。早期,青田华侨主要靠&三刀&和&一提&起家,&三刀&是指菜刀、剪刀、剃头刀,&一提&是指早期提包行销,也是最早期的商贸业。 多年来,青田华侨一直秉承&大气开放,创业天下&的青田精神,在外辛苦打拼,努力创业,创造了瞩目的华侨经济。目前该县华侨,80%旅居欧洲,其中在西班牙和意大利两国最多。 如今,青田华侨从事行业已从当初的行商小贩、小餐馆业,逐步向大型商场、现代物流、国际贸易等行业发展。
听从内心的呼唤,&荣归故里& 如何让这些华侨&归去来兮&,成了青田县委县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县委书记戴邦和表示,秘诀就是让华侨回归,让侨商经济在青田立地生根。 &乡愁&,在这一刻,成了启动青田经济发展新引擎的金钥匙。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33万青田华侨如星星般,散落在世界各地,为了理想,为了谋生,羁旅异国。 &其实我们也很想回到祖国,回到家乡发展。&50来岁的严苏允告诉记者,她全家一直在意大利维罗纳市从事出口贸易。2014年,面对青田县政府的召唤,她毅然回到青田,投资成立意大利进口商品馆。将意大利的红酒等商品进口到中国来,同时把中国的特产,譬如青田笋干、粉丝等运往意大利销售。&我们的专柜,来是有货物的,回去也从来没有空过,这样大大降低了成本。& 目前她的进口馆在金华、衢州、东阳等地均开设了分馆。 在青田侨乡进口商品城有一溜店面的留洪华,则专营西班牙红酒和橄榄油。他和严苏允一样,因为想念故乡,加上青田招商政策,回到中国。目前这家叫&欧聚品&的进口专卖店,已经在内蒙古、河南、湖北等省份开出数家分店,省内更多。 在青田,颇有知名度的是金岳品先生。 1979年,16岁的金岳品为了梦想,离开了方山乡,来到法国。20年间,金岳品从厨房帮工,成为了饭店老板,渐渐地拥有了自己的事业。可是,尝遍天下菜肴的他,心里最挂念的还是儿时那一碗鲜美的田鱼汤。 2007年,送父亲回国的金岳品本想一饱口福,却不曾想,昔日里碧绿的稻田、畅快的鱼儿早已不见踪影,只剩下一片望不见边的杂草。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命名为&全球首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青田&稻鱼共生&,真的即将成为脑海里的记忆。 金岳品决定回到故乡,找回记忆中的美味。 为了更好地掌握稻田养鱼的技术,金岳品特意到上海海洋大学学习如何培育孵化鱼苗。2010年,金岳品与几位农户一起成立了方源田鱼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始试验稻田养鱼。一年之后,他从村民手中承包了50亩稻田,建立起田鱼育苗基地和稻田养鱼基地,并发动周边的农民一起投入到稻田养鱼的事业中。 如今金岳品创立的&方源田鱼干&品牌,已经名扬四方。
侨乡进口商品城越做越大,外商纷纷前来 面对越来越多的华侨回归,青田县委县政府及时筹建了侨乡进口商品城。 按照计划,侨乡进口商品城分两期建设。一期总规划面积7.3万平方米,主要是5个市场;二期为三大中心(商贸物流中心、会展中心、商贸服务中心)和休闲旅游产业带的建设。 目前已建成运营三个市场,营业面积达到4.3万平方米,入住商户138家。这三个市场已有来自亚洲、欧洲、非洲、南北美洲、大洋洲60来个国家和地区的产品,主要分为进口红酒、日用百货、休闲食品、服装服饰四大类,其中亚太地区总代理2个,中国代理或授权99个,省区域代理97个。截至2017年6月底,侨乡进口商品城累计销售额已达7亿。 此外,商品城的配套工程&&青田县公用型保税仓库位于温溪镇高岗工业区,总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截至2017年6月底,已累计货物入库340个柜,货值约800万美金。 第四市场,日开业。报名的的300余家企业中,23家符合条件的优秀进口企业入驻。 三大中心目前已经基本建成,会展中心已经交付使用。一大批如千峡湖休闲小镇等旅游产业项目也已经建成,准备对外营业。县城北岸&欧陆风情(餐饮)一条街&和南岸&国际精品一条街&的开发,并向周边地区延伸发展,扩大知名度,形成国际化休闲购物带。 今年55岁,来自意大利的Riccardo(里卡多),拥有一款罗萨露拉红酒品牌。他告诉记者,&中国是一个快速发展中的大国,市场非常广阔。意大利红酒要进入中国人的生活,需要很好的引导。为此,我觉得需要面对面推销我的红酒。&里卡多说,因为在意大利,有好几个朋友都是青田人,于是首站选在了这里。一段时间下来,他感觉选对了地方。 据不完全统计,近3年,青田县累计引进侨商回归项目25个,总投资40.1亿元,积极推动了青田经济社会的发展。其中像里卡多这类因华侨介绍前来青田的外商,也越来越多,投资额惊人。
第三届世界青田人大会项目签约122亿元 以&侨&为&媒&&助推青田经济发展,全力服务&一带一路&倡议顺利实施。青田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顺势而为,专门研究搭建了青田侨乡项目交易中心。在这次大会和世界丽水人大会上,一共推出40个项目,总签约金额达122.25亿元。 9月23日,青田侨界名媛&绽放之夜&派对在该县小舟山乡举行。这些一直在海外闯荡的青田女子,为了推介家乡美景,让更多的人了解青田、爱上青田,聚集一起为故乡欢呼。 青田县委宣传部部长吴飞飞告诉记者,该县将持续推动&世界青田&品牌影响力,讲好青田故事,发出侨乡好声音,让青田走向世界,让世界拥抱青田。
[责任编辑:蒋中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浙江青田侨商“接力”返乡 深耕“侨”字谋发展
  丽水8月12日电(记者 奚金燕 见习记者 李倩倩)一个“侨”字背后,有着多少荣辱辛酸,一个“商”字之下,又有着多少艰辛付出。曾经因生计所迫,背井离乡到异国谋生的浙江青田侨商,如今,又一次收拾行囊,举家搬迁,只不过这一次的目的地却是梦里久违的故乡——浙江青田。
  青田地处浙江东南部,瓯江中下游,东接温州,西临丽水,是中国著名的华侨之乡,有33万华侨分布在世界五大洲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内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青田侨商返乡创业,利用好身上的“侨”字,抓住机遇,开拓创新,以满腔的热情投身家乡建设。
  异国拼搏 难忘故乡明月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33万青田华侨如星星般,散落在世界各地,为了前途,为了家庭,羁旅异国。
  “那个时候每天都想祖国、想家。”今年41岁的青田县西洋海岸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伟雄想起当初在意大利打拼的日子,一阵唏嘘。
  1997年,22岁的徐伟雄受身边人的影响,赶着出国的浪潮,独身一人离开青田,到意大利“拼前途”。
  “当时什么都不懂,语言还不通。”徐伟雄告诉记者,初到意大利的他,为了吃饱饭,只能在当地的一家餐馆里打杂,“洗碗、切菜、打扫,什么都做”,这一做,就是4年。
  4年后,对于餐馆运营有一定了解的徐伟雄离开了“老东家”,自己开起了餐馆。“当时生意还不错,开了两年也有了些积蓄。”但一心想闯出一番天地的徐伟雄并不满足于眼前,他瞄准意大利的服装市场,办起了服装加工厂,“意大利服装本身就很出名,办服装加工厂肯定有市场。”
  徐伟雄的眼光并没有出错,十几年的时间,他办起了厂房,开起了公司,还组建了一个美满的家庭。
  但是,事业的成功,家庭的美满却始终填补不了徐伟雄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外面再好也不是自己的家。”2005年,徐伟雄与人合作,在武汉做起了葡萄酒生意,试水中国市场。2014年,徐伟雄举家回到青田,在青田侨乡进口商品城经营葡萄酒生意。
  “现在生意还不错,国内的葡萄酒市场前景还是很广阔的。”徐伟雄表示,多年的异国经历让自己在产品的进口渠道方面更具优势,国际间日益加强的贸易往来也为自己生意的发展带来便利,“对于未来还是很有信心的。”
  回归家园 挑战面前抓住机遇
  “当初回国真是选对了!”青田宏印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的老板娘王玉翠看着自家百货店里络绎不绝的顾客,心里一阵感叹。
  1995年,王玉翠嫁给了早年就去德国打拼的青田侨商郑彬。婚后,两口子一起到德国做起了百货生意。
  “那时候中国产品便宜,主打的就是价格仗。”王玉翠告诉记者,当时自家百货店里的商品基本上都是中国产品,因为价格优惠,深受当地人的喜爱。
  可是光有价格,没有质量,顾客的“心”是留不长久的。“幸好祖国发展快,产品的质量也跟上了。”就这样,夫妻俩的百货店生意越来越好,王玉翠回国进货的次数也越来越频繁。
  “我一年要回来好几趟,每次回来都感觉家乡又变了。”王玉翠告诉记者,每次的“小别再会”都让自己深切体会到家乡的变化,城市美了,楼房高了,道路宽了,老百姓兜里的钱包也鼓了。
  看着国内一座座购物商城拔地而起,一家家商店开门盈利,王玉翠冒出了一个新的想法:“既然我可以在德国卖中国产品,为什么不可以在中国卖德国产品呢?”
  打定主意的她,不顾丈夫反对,在今年2月份,毅然回到家乡青田,在青田侨乡进口商品城开起了自己的百货店,专卖德国产品。
  一开始,因为对国内市场不熟悉,王玉翠的心里也直打鼓,“就担心到时候做不好。”幸运的是,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王玉翠渐渐摸索出了一条路子,“贸易,只有做真才能做好,要用最真诚的心、最好的商品、最优惠的价格来吸引、留住顾客。”
  “没想到现在国内的市场这么大。”看着王玉翠国内的生意越做越红火,曾经持反对态度的郑彬也开始往返在德国与青田之间,照料起国内的生意。
  “现在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王玉翠表示,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老百姓的购买力也大幅度提高,未来的市场也将更加广阔。同时,王玉翠也期待,那些对国内市场依旧持观望态度的侨商能抓住此次发展的机遇,“多回国看看听听,尝尝自己国内的蛋糕。”
  文化传承 侨商回归捧起昔日饭碗
  夏日炎炎,青田县方山乡,成片的水稻在风中如同碧绿色的波浪,不停地翻滚。水稻田里畅快悠闲的鱼儿,摇头摆尾,在山水田园间绘出一幅动态美景图。
  “这是我们青田的稻田养鱼,是一种典型的生态农业生产方式。”浙江方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岳品告诉记者,在这种复合农业生态系统里,水稻为鱼类提供庇荫和有机食物,鱼类则为水稻松土除虫,形成一个自然生态的循环系统。
  “稻鱼共生系统在许多国家中都有,但是中国的稻田养鱼历史却是最为悠久的。”金岳品告诉记者,在他的儿时记忆里,一条肥硕的田鱼,一香喷喷的米饭是方山老百姓饭桌上的“标配”。
  1979年,16岁的金岳品离开了方山乡,去到法国,想要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二十多年间,金岳品从厨房帮工,摇身一变成为了饭店老板,渐渐地拥有了自己的事业。可是,尝遍天下菜肴的他,心里最挂念的还是儿时那一碗鲜美的田鱼汤。
  2007年,送父亲回国的金岳品本想一饱口福,满足下自己多年的念想,却不曾想,昔日里碧绿的稻田、畅快的鱼儿早已不见踪影,只剩下一片望不见边的杂草,长满山田。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年轻人出去了大多就不再回来了。”金岳品很痛心,也就在那一刻,他的心底埋下回国发展的种子。
  “一开始家里人都不理解我,以为我疯了。”金岳品回忆起当初家人的反对,笑着摇了摇头。
  可是金岳品不愿放弃自己记忆中的美好,曾经的异国创业经历,也给了他再一次出发的信心。
  为了更好地掌握稻田养鱼的技术,金岳品特意到上海海洋大学专门学习如何培育孵化鱼苗,“整整183天都跟在专家的屁股后面转。”
  学成归来的金岳品,也成了稻田养鱼的专家。2010年,金岳品与几位农户一起成立了方源田鱼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始试验稻田养鱼。一年之后,他从村民手中承包了50亩稻田,建立起田鱼育苗基地和稻田养鱼基地,并发动周边的农民一起投入到稻田养鱼的事业中。
  在金岳品的努力下,方源田鱼养殖专业合作社还注册了“方源田鱼干”、“稻鱼共生”、“二都方山生态米”等商标,渐渐打出了名气。
  “我们不愁销路,稻米往往还没收割就被预订完了。”金岳品告诉记者,一路走来,投身稻田养鱼的农民们腰包也渐渐鼓了起来。
  正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稻田养鱼模式的成功,也让金岳品开始思考,要如何让更多的中国农民实现增收致富呢?
  “主要还得靠政府‘搭台’,老百姓才能‘唱戏’。”在金岳品看来,只有让政府发挥好主导的作用,搭建起贸易沟通的桥梁,才能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隐藏在传统农业背后的巨大利益。
  金岳品认为,如今,国际间的贸易往来日益加强,正是一个“搭台唱戏”的好时机,“要让世界看到中国产品的好,要让中国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青田侨商的回归也渐渐地带动了散落在国内各地“青商”的回流。据了解,近年来,青田大力实施“华侨要素回流工程”和“青商回归工程”,累计引进浙商回归项目74个,实现合同利用资金185亿元人民币,实际到位资金54.17亿元人民币。
  浙东南,瓯江畔,曾经空旷无人的小城青田,如今正集聚各方的人力、物力、财力,书写崛起的篇章。(完)
>相关新闻:
&经济科技频道精选:您现在的位置:
欧债危机半年来 青田侨商的困惑、反思与行动
 浙江职工在线
青田的不夜城 陈丽慧 摄
  青田县中心的新大街上,中国银行门口一块偌大的屏幕上实时跃动着美元、欧元等世界各地货币的汇率。路过的人,无论是70多岁的大伯还是30多岁的商人,都会不自觉地瞄上一眼。
  这个浙南小城,因为有超过23.8万人分布在全球120多个国家,其中80%以上集中在欧洲,对大洋彼岸那场突如其来的欧债危机,感同身受。
  欧债危机半年来,欧元兑人民币最高贬值了近23%,这两天有所回升,但是20%左右的跌幅不仅让青田县普通百姓的口袋缩水,也基本吞噬了青田贸易侨商们的有限利润。
  “该怎么拯救继续缩水的资产?”无论是在青田县城里的开元酒店咖啡吧里,还是远在德国、西班牙的聚会上,这个疑问写在每一个青田商人的脸上,他们也在彼此求证着解开这个疑问的最佳答案。
  损失数十亿――
  让人很揪心
  7月21日中午,中国银行青田支行的大门口稀稀落落地坐着几位背包聊天的大叔大伯,排队兑换欧元的场面已不复出现。
  此时的行情是,100欧元可以兑870元人民币,虽然对比最低时830元已经回升不少,但是比起高的时候可兑980元,多数青田人的资产依然在大幅缩水。
  统计数据显示,青田全县金融机构上半年的存款余额约为219亿元;如果这笔资金多数在欧元贬值后兑换而来,则219亿元的储蓄余额对应的资产缩水可能超50亿元。
  虽然欧元贬值幅度远超预期,但是半年时间里,多数青田人早已适应,面对屏幕上跃动的汇率变化也不再慌张。多数人相信,欧元有跌必有涨,手上的欧元并不着急兑换,达到心理预期的时候才会出手。
  即使在欧元价格不高的时候要用钱,多数商人也有应对之策:拿手上的欧元为抵押,向中国银行申请贷款,等欧元回升到心里预期的时候,再将抵押的欧元兑换还款,最大程度上减少汇率波动带来的损失。
  令青田商人真正揪心的,不是口袋里资产的直接缩水;而是欧元近20%的贬值幅度,几乎吞噬了大部分贸易商的利润,让他们长期以来习惯的薄利多销的经营模式,变得不再那么顺应这个时代。
  有一个流行的说法,青田商人在欧债危机下的损失在20亿元左右。这20亿元背后的逻辑是,青田有23.8万人在世界各地谋生,与往常平均每人每年资产增值1万元相比,今年这些人虽然继续坚守着自己在国外的生意,多数却仅能勉强维持盈亏均衡甚至是亏损,对应的损失则至少以20亿元计。
  在意大利经营小型服装代工工场的青田华侨何先生介绍,欧债危机后,订单少了,工人的月工资依然维持在1000欧元左右,原来固定在20%左右的利润已经被吞噬得差不多了。但是他们没得选择,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坚守,希望现在已经是最坏的时光。
  在意大利的青田侨商中,能够像郭迪飞那样直接并购意大利银行的毕竟少之又少。在欧洲其他国家的也一样,多数人习惯的是像何先生那样的小生意,欧债危机下艰难维系着生意,等待着危机快快过去、往日时光早日再现。
  “走量”出路窄――
&  是时候改变了
  为什么青田商人在欧债危机面前变得如此“脆弱”?
  青田县侨办主任徐向春指出,在欧洲做贸易的青田商人,多数人的赢利模式主要靠走量,利润也不过20%~30%;现在,欧元贬值基本吞噬了这些利润,再加上经济萧条、货物卖不出去,积压的库存更要支付费用租用仓库。
  欧债危机什么时候能真正过去?欧洲经济什么时候能够复苏?显然,如果这是一场持续的保卫战,还会有一批挣扎在盈亏线上的青田侨商面临淘汰出局的命运。
  生存压力“倒逼”下的青田商人,站在了不得不转型的十字路口。
  “客观来看,欧债危机对青田商人来说,是坏事情,也是好事情。”徐向春告诉记者,四处碰壁的青田商人们也开始停下脚步反思,真正的出路在哪里。要在以往,只要有一点微利能够维持,他们就忙着继续赚钱,哪里有时间去思考。
  “没有专业知识,个体缺乏雄厚的资金实力,又缺乏抱团精神,这些都成为在外青田侨商自我突破的障碍。”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转战国内市场的青田侨商王益勇认为,青田侨商的“草根性”是他们在欧债危机下遭遇巨额损失的根本原因。
  王益勇认为,这种“草根性”导致的另一种不好影响是,多达23万青田侨商,竟然没有冒出哪怕是1家资产超过10亿元、能在行业内具有代表性的领军人物。他认为,青田商人已经到了不得不改变的关口。
  最近,在一笔以民间借贷方式投向国内房地产的资金付诸东流后,意大利华侨何宙胜也开始反思自己的投资方式。他发现,和他一样,那些在国外找不到出路再回到国内的青田侨资,真正进入实业投资的意愿并不强烈,更多的,是直接间接地流入容易赚快钱的房地产业,或者是矿藏等投资。现在,国内房地产调控让这批流入房地产的侨资损失惨重。
  “青田资金喜欢短平快的投资渠道,但恰恰这种模式在欧债危机下遭遇的损失也最大。是时候改变了。”何宙胜说。
  投资新动作――
  近亿资金流入生态农业
  幸好,有少部分青田人找到了危机中的商机,这种商机存在于欧债发生的中心地带,也存在于青田县城里。
  罗马尼亚侨商林万荣是为数不多、在国外有自己的品牌和销售渠道的青田商人。虽然也遭遇一定损失,但是对他而言,最困难的时间已经过去。
  林万荣说,金融危机前他的万荣服饰每年出口100多个集装箱的牛仔裤,到2009年只能销售30多个。现在集装箱的销售数量没有增加,但是品牌的力量逐渐显现,原来一件衣服的售价不过4美金,现在卖到10美金,利润率比危机前至少提高了100%。
  在法国做服装生意的青田商人陈先生,因为选择的服装款式符合当地市场需求,去年底的服装销量远超过预期,且不论欧元贬值,即使算上他为赶季节改用空运而增加的100多万欧元费用,依然可以赢利。
  徐向春告诉记者,在欧洲市场,一批有能力、有专业知识的新二代青田华侨,或选择转移阵地,纷纷从西班牙、意大利、德国等,向北美的墨西哥等地寻找新商机;或是从原来出口附加值较低的日用小商品,转而代销低碳新能源、科技型的产品。
  长期在国内寻找投资机会的华侨李焕军,则看到欧元贬值下的逆向贸易机会。借助原来的海外人脉资源,他开始做起进口法国红酒的生意。他介绍,他代销的法国等地的进口红酒,今年预计销售规模可以达到2000万元,比去年增长100%,“别的先不看,逆向贸易只要国内有销路,按原价销售,汇率差价就有20%的收益。”
  饶有趣味的是,在青田当地,侨资悄然兴起一股生态农业投资热。一个个穿得“洋气十足”的归国华侨,却愿意回到自己出生的农村,租下几百亩土地,或者种起茶油、橄榄油,或养起生态猪,乐滋滋当起了农民。据统计,近两年来至少已经有超亿元资金流入生态农业。
  “前几年产生暴利的房地产、矿藏投资,现在都是高风险领域;而生态农业虽然不产生暴利,但是有政策的引导扶持,适合长期投资且能获得稳定收益。”刚刚在青田租下500亩土地计划种植茶油的何宙胜分析,生态农业是眼下青田侨资比较好的一个“避风港”。
  告别“短平快”
  青田县的夜色很美,瓯江两岸的霓虹灯闪耀依旧,丝毫没有因为欧债危机半年多来的持续影响而黯淡下来。
  四星级酒店大堂里,来来往往的侨商依然络绎不绝。遍布大街小巷、充满欧陆风情的咖啡吧、酒吧,依然牵动着远在大洋彼岸的青田商人的思乡情怀。再忙碌,逢年过节他们都要回到故土会会亲朋好友,风雨无阻。
  但是,无论是欧债危机下依然坚守希腊、西班牙等地,还是已经逐渐收缩战线回国寻找商机,青田侨商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当以往那种“短平快”的投资方式弊端逐渐暴露,困境下的青田商人,终于也放慢或者停下了忙碌的步伐,不得不去反思过往、重新寻找继续前进的坦途。
  从事贸易长达三百年历史的传统青田商人,在欧债危机的“倒逼”下需要集体求变。
  然而,青田人也明白,这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完成的变革。
  当习以为常的走量经营模式,遭遇“三角债”缠身的现实危机;当迫切需要告别偏好“短平快”投资方式的愿望,遭遇到对实业投资的兴趣寥寥,结果还是,今年上半年青田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超过200亿元,资金依然迷惘,无处可去。
  此轮欧洲债务危机稍稍平静了些许,但是远未结束。分析人士也指出,欧元兑美元在未来几个月跌至平价甚至更低水平的可能性几乎微乎其微。
  危机仍在继续,持续的危机越发加剧了变革的阻力。所幸,危机下的反思和求变,也不是毫无收获。
  这其中,“华侨总部经济”是青田县政府为回乡侨资搭建的一个投资平台。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累计引进侨资22亿元。
  青田县城里不断增加的咖啡吧、红酒卖坊也透露出一些侨民回归投资的轨迹,更有一批嗅觉敏锐的资金循着政策导向,陆续进入青田的茶油、杨梅种植等特色农业,也不失为告别浮躁的有效尝试。
?&& [07-20]
?&& [07-20]
?&& [07-19]
?&& [07-19]
&|&&|&法律声明&|&投诉建议
浙江工人日报网版权所有&&&2008&浙ICP备号
浙江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4&&手机短信:&&传真电话:5&&邮箱:.cn&&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田石的种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