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开辟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8分)材料一“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日董必武同志题诗(1) 诗中“画舫“的所在地是指哪里?(1分)诗中“画舫“因为召开了哪一次重要会议而闻名天下?(1分)(2)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何历史意义?(1分)材料二历史图片是历史过程的真实记录,每一幅图片都生动叙述了一段历史。以下图片展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两个重大事件。图一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图二红军长征示意图(3) 图一中的历史事件对中国革命产生怎样的重大影响?(1分)(4) 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召开了什么会议?(1分)这次会议确定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1分)1936年10月长征三大主力红军在哪里胜利会师?(1分)材料三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烟到建国大业……中国共产党胸怀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背负开天辟地的历史重托,高擎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火炬,照亮黑暗的旧中国,点燃新中国黎明的曙光。——摘选自新华网庆祝中国共产党90华诞《伟大历程》开栏语(5)请综合以上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1分) - 跟谁学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吉安
题库>&初中历史>&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8分)材料一“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日董必武同志题诗(1) 诗中“画舫“的所在地是指哪里?(1分)诗中“画舫“因为召开了哪一次重要会议而闻名天下?(1分)(2)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何历史意义?(1分)材料二历史图片是历史过程的真实记录,每一幅图片都生动叙述了一段历史。以下图片展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两个重大事件。图一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图二红军长征示意图(3) 图一中的历史事件对中国革命产生怎样的重大影响?(1分)(4) 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召开了什么会议?(1分)这次会议确定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1分)1936年10月长征三大主力红军在哪里胜利会师?(1分)材料三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烟到建国大业……中国共产党胸怀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背负开天辟地的历史重托,高擎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火炬,照亮黑暗的旧中国,点燃新中国黎明的曙光。——摘选自新华网庆祝中国共产党90华诞《伟大历程》开栏语(5)请综合以上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1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8分)材料一&“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日董必武同志题诗(1) 诗中“画舫“的所在地是指哪里?(1分)诗中“画舫“因为召开了哪一次重要会议而闻名天下?(1分)(2)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何历史意义?(1分)材料二&历史图片是历史过程的真实记录,每一幅图片都生动叙述了一段历史。以下图片展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两个重大事件。&&&&&&&&&&&&&&&&&&&&&&&&&&&&&图一&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图二&红军长征示意图(3) 图一中的历史事件对中国革命产生怎样的重大影响?(1分)(4) 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召开了什么会议?(1分)这次会议确定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1分)1936年10月长征三大主力红军在哪里胜利会师?(1分)材料三&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烟到建国大业……中国共产党胸怀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背负开天辟地的历史重托,高擎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火炬,照亮黑暗的旧中国,点燃新中国黎明的曙光。——摘选自新华网庆祝中国共产党90华诞《伟大历程》开栏语(5)请综合以上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1分)科目: 初中历史难易度: 教材: 初中历史综合库最佳答案(1)浙江嘉兴南湖。(1分))“中共”一大。(1分)(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任答两点即可)(1分)(3)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1分)(4)遵义会议(1分);毛泽东(1分);甘肃会宁(1分)。(5)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中国共产党勇于克服自身的缺点和错误,不断走向成熟;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1分,任答其中一点即可)。解析试题分析:(1)诗中“画舫”的所在地是指浙江嘉兴南湖。 诗中“画舫”因为召开了中共一大而闻名天下。其召开的时间是日,地点在上海;会议代表有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等;中共一大的内容还包括:确立了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大会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因地点暴露,会议最后一天改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画舫上继续进行,7月31日会议结束。(2)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这个需要考生能够准确表达。(3)图一中的历史事件“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对中国革命的历史影响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完成从城市到农村的伟大战略转移,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开辟了新的道路。(4)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注意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是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注意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它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党从幼年达到成熟。之后红军长征比较顺利,最后1936年10月长征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5)认识: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以及材料三中的“中国共产党胸怀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背负开天辟地的历史重托,高擎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火炬,照亮黑暗的旧中国,点燃新中国黎明的曙光”回答即可。例如: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中国共产党勇于克服自身的缺点和错误,不断走向成熟;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等。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oo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o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oo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oo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oo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ooo红军不怕远征难。知识点: 初中历史综合库,中国近代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相关试题大家都在看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进展: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苏德战场出现转折,苏军大举反攻,矛头直指
德国本土,盟军在北非战场取得重大胜利,意大利投降;轴心国同盟开始瓦解;开罗
会议和《开罗宣言》;德黑兰会议规定苏美英三国在对德作战中行动一致,决定在欧
洲开辟第二战场。原因:军事力量对比有利于同盟国,希望尽快结束战争。力图限制
苏联影响,争取在战后欧洲取得有利地位。
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有两个:一是时间限定,即1943——1944年第二战场开辟前;二是两个提示词,即政治和军事上的进展。这一时期军事上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北非战事结束,意大利投降。政治上的进展: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的成功召开协调了反法西斯行动。这一问考查了学生再认再现历史史实和对史实进行筛选归纳能力。
解答第二问要求同学们扣紧材料,分析各国的意图。美英开辟第二战场的原因是由其国家利益决定的,一是减少伤亡和损失,二是扩大在欧洲的影响,从而有利于战后对欧洲的控制。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 
“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对于日美利坚合众国总统与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首相所做联合宣言称为大西洋宪章内所载宗旨与原则的共同方案业已表示赞同。” 
——1942年1月《华盛顿共同宣言》
1942年4月,罗斯福给丘吉尔的信中说:“你我两国人民要求开辟一个战场,以便卸下俄国人肩上的压力……即使还没有得到完全成功,这毕竟是一个巨大的收获,必须实现这个计划。”
材料三  1942年5月,丘吉尔在给苏联的《备忘录》中写道:“我们正在为1942年8月或9月登陆一事进行准备……事前很难预料到到时候能否具备实现登陆的条件。因此,我们无法在这方面作出许诺。”
1942年8月,斯大林给丘吉尔的《备忘录》中写道:“1942年在欧洲组织第二战场是莫洛托夫(苏联外长)在伦敦逗留期间早已经决定的……我们还了解到组织第二战场的目的是使东线德军撤往欧洲……英国政府拒绝在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我和我的同事们认为1942年存在着开辟第二战场的最有利条件。”
——以上三则材料均摘自《丘吉尔》
请回答: 
(1)对于l 942年开辟第二战场问题,罗斯福的主张是什么?为什么他这样主张?
(2)对于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问题,丘吉尔持什么态度?采取这种态度的目的是什么?
(3)斯大林为什么主张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他所说的“1942年存在着开辟第二战场的最有利条件”是什么?
(4)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三人谁的说法符合材料一的精神?谁的说法不符合?为什么?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高三下学期4月调研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日,斯大林致信丘吉尔,要求英国在法国北部或北非两线开辟反击希特勒的新战场。对此,英国认为“……从军事观点看,除了我们已经采取的行动以外,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影响俄国主要陆军和空军的作战行动,他们必须自救。”
1941年底至1942年初,美英在讨论联合作战的战略方针时,英国认为应集中美英力量进攻北非,然后集结足够兵力,进攻北欧、西欧和南欧;美国提出在1942年美英集结兵力横渡英吉利海峡,进入法国本土。
1943年1月,美英商讨西欧登陆计划,英国坚持先从北非进攻意大利西西里岛,后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而美国认为应迅速在英国和北非集结兵力进攻法国的布勒斯特半岛和布伦,因两国意见不一,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暂时被搁置起来。
1943年底,美英苏三国首脑召开德黑兰会议,正式否定了丘吉尔的巴尔千计划,确定了美英军队于1944年5月在法国西北部登陆,发动“霸王战役”。
(1)据材料,概括说明英国关于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主张的变化。(6分)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9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3届吉林省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文科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决定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会议
A. 雅尔塔会议&&&&& B.波茨坦会议&&&&&& C.德黑兰会议&&&&&&&
D.开罗会议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1年甘肃省高二3月月考历史卷
题型:选择题
决定于1944年内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国际会议是&&&&&&&&&&&&&&&&&&&&&&&&
A.开罗会议
B.德黑兰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1年四川省成都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题型:选择题
二战中,苏、美、英三国正式联合起来抗击法西斯开始于
A.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B.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C.发表《大西洋宪章》 &&&&&D.召开德黑兰会议欧洲第二战场,加速法西斯灭亡(铭记历史&警示未来)
&&&&来源:&&&&
  奥马哈海滩的纪念碑前,参观者致以哀思。
  本报记者 王 远摄
  盟军在诺曼底登陆。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提供
  盟军在诺曼底登陆。
  李永群提供
  奥马哈海滩美军公墓,安葬着约9400名美国阵亡士兵。
  本报记者 李永群摄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是打败德国法西斯的重要战略问题。苏联、美国、英国三国政府多次商讨,却因各国顾及自身利益,矛盾迭起。然而,大敌当前,盟国终于求同存异、达成一致,以诺曼底登陆为标志的第二战场得以开辟,吹响了法西斯灭亡的号角
  化解大国分歧,西线合作推动转折&
  周小宁
  苏德战争初期,苏联军队损失极为惨重,处境十分困难,迫切希望英军在欧洲大陆开辟第二战场,以迫使德军从苏德战场撤回部分兵力,减轻苏军压力。日,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致函英国首相丘吉尔,正式提出英国在法国北部开辟第二战场的要求,直接打击德国。然而,丘吉尔在7月21日的回信中说:“如果大规模登陆,会遇到一次血腥的还击,而小规模的袭击只能导致惨败。这对我们两国都是弊大于利。”之后,斯大林再次写信给丘吉尔,仍遭到拒绝。
  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英国并不急于开辟第二战场。对丘吉尔来说,保卫英国本土、大西洋和地中海海上交通线以及北非等殖民地更为迫切,推行“地中海战略”更符合英国的利益。英国希望看到的是,苏联和德国在苏德战场上互相厮杀,相互削弱,自己坐收渔翁之利。
  日,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参战。美国对在法国北部开辟第二战场比较积极,但这必须以英国本土为基地,没有英国支持就无法实施。1942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访问美国和英国。访问期间,莫洛托夫和两国分别签订了苏美公报和苏英公报,两份公报均声明:“双方就1942年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迫切任务达成了全面谅解”。不过,丘吉尔随后又当面交给莫洛托夫一份备忘录,内称:“我们正在为1942年8月或9月在欧洲大陆登陆进行准备”,但“我们不能在这个问题上作出保证”。
  6月18日,丘吉尔飞往华盛顿,向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明英国的真正立场,即1942年无法进攻欧洲大陆。6月21日,英军在非洲利比亚的重要据点图卜鲁格陷落,3.3万名英军投降,北非战局急转直下。
  为挽救北非战局,美英决定大力增援北非,并于7月24日达成协议:日前美英盟军在西北非登陆。这意味着美英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的承诺已无法兑现。为应对苏联的强烈要求,8月19日,美国、英国、加拿大盟军6000多人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法国北部迪耶普登陆。这是盟军第一次有组织地对德军实施较大规模的登陆袭击。然而,因为严重缺乏作战经验,盟军付出了昂贵的“学费”,伤亡5800多人。这一惨败使盟军清醒认识到大规模渡海登陆作战的危险性和复杂性,对开辟第二战场更加谨慎。
  1943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之年。1月14日至24日,在摩洛哥卡萨布兰卡举行的会议上,罗斯福接受了丘吉尔竭力兜售的计划:进攻“欧洲柔软的下腹部”,即攻占西西里岛,确保地中海航行安全。这又推迟了在法国登陆时间,不过,会议决定成立联合计划参谋部,拟制在法国北部登陆计划。5月,美英首脑华盛顿会议达成妥协,同意日开始实施法国北部登陆战役,代号“霸王”;同时扩大在西西里岛登陆作战规模,以尽快迫使意大利投降。
  11月28日至12月1日,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伊朗德黑兰举行战时第一次苏美英三国首脑会议,主要议题是关于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此时,苏军已转入战略反攻,美英盟军在意大利半岛南部登陆,意大利投降。罗斯福同意按时实施“霸王”战役,这既是战时迅速打败德国的需要,也是战后控制西欧的需要。在罗斯福调解下,丘吉尔最后同意按时开辟第二战场。会议确定:“‘霸王战役’应于1944年5月发动,同法国南部的战役相配合。苏联军队将在差不多同一时间发动攻势,以便阻止德国军队从东战场调到西战场。”
  1944年1月中旬,盟国欧洲远征军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到伦敦就职后,修改法国北部诺曼底登陆计划,大大增加突击登陆阶段兵力,扩大登陆正面,结果登陆舰艇严重不足。为调集登陆舰艇,不得不决定将原定诺曼底登陆日期推迟1个月,并推迟法国南部登陆战役,把登陆舰艇统一调归“霸王”战役使用。6月6日凌晨,盟军开始在诺曼底登陆,至7月初,美国、英国、加拿大军队已登陆100万人。8月15日,美、英、法军在法国南部戛纳至土伦一带顺利登陆。经过3年酝酿和努力,开辟第二战场终于成为现实。
  第二战场的开辟,解决了长期困扰苏美英关系中的一大难题,巩固了反法西斯联盟的内部团结,不仅形成了从东、西、南三面围歼纳粹德国的有利战略态势,对加快纳粹德国的灭亡具有决定性作用,而且对苏军在欧洲战争结束后移师远东参加对日作战、加快日本法西斯的灭亡也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可以说,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缩短了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间,使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被法西斯奴役的人民获得解放以及整个人类不再受法西斯暴行威胁的日子,得以早日到来。
  (作者为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和百科研究部外国军事历史研究室研究员)
  阿登反扑失败,纳粹德国走向终结
  本报驻比利时记者&张&杰
  随着诺曼底登陆成功,盟军在西线开辟了第二战场,但这并不意味着德国法西斯会立即崩溃。德国虽然腹背受敌,却一直密谋在比利时阿登地区发动一场反攻,集中优势兵力,迅速突破盟军防线中的薄弱地段,强渡马斯河,夺取盟军主要补给港口安特卫普,把盟军一分为二,重演历史,制造第二个“敦刻尔克”。
  为此,德国集结最精锐部队共计60万人,在阿登地区部署了最先进的虎式坦克等装备,可谓耗尽血本。日,在阿登森林浓浓的雾气当中,德军发起进攻。起初,由于盟军准备不足,德军很快撕开美军防线,形成一个宽约100公里、纵深30至50公里的突出部,直逼阿登地区的交通枢纽巴斯托涅。
  这时,盟国欧洲远征军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果断采取措施,将被切断联系的阿登以北的美军第12集团军群的两个集团军划归英军第21集团军群司令蒙哥马利统一指挥。同时,急调大批增援部队坚决阻击德军进攻,并积极准备反突击。到日,盟军已有24个师约60万人参战,占极大优势的美英空军发挥了重大作用,巴斯托涅被围之困终于解除。
  阿登战役是西线规模最大的一次阵地反击战,有60多万名德军、近65万名盟军参战。战役使德国消耗了最后的精锐部队,再也没有后备力量可以补充。4个月后,纳粹德国战败投降。
  记者漫步在巴斯托捏这座小城中,一切祥和,但道路四周点缀的炮台、坦克残骸依然在默默诉说着那场战役的惊心动魄。为了铭记战争,比利时军方当时的指挥部被完整保留下来,供游客免费参观。操着一口浓重的瓦隆口音的比利时军人迈克尔作为导游,带领记者回顾当时的血雨腥风:“曾经有一位参观指挥部的老兵握着我的手说,那年冬天特别冷,他连连说了三遍。老兵因为在阵地上长期握枪,战役结束时右手食指已经失去知觉,不能动弹,用了近4年才逐渐康复。”
  记者在参观巴斯托涅战争博物馆当天,碰到一些德国游客。其中一名德国游客告诉记者,他的前辈也曾在这里战斗过,对于战斗的过程前辈不愿再提,只是说,预料中的反击,换来的却是帝国的毁灭。“牢记那段历史,让战争不再重演”,在今天,这个愿望依然显得朴实而又真挚。
  抢滩奥马哈,诺曼底登陆成功
  本报驻法国记者&王&远
  4月的一天,距离法国西北部诺曼底大区巴约市约20公里的奥马哈海滩上潮声涌动。71年前的日清晨6时30分,美英盟军向诺曼底5处海滩发起强攻登陆,就是在这片海滩上,盟军经历了最为惨烈的一役――奥马哈登陆战。
  “海面上布满了黑色的登陆舰,多得让人感觉可以踩着这些船从地平线的一端走到另一端。”登陆日的历史照片中,有这样一句说明,让后人不难想象盟军集结约5000艘军舰、几十万大军诺曼底登陆的壮观场面。
  “当时海水很深,我要踮起脚尖才能让鼻子在水面上呼吸。我一只手驾驶吉普车,一只手发动它。一到奥马哈海滩上,我必须尽快弃车,因为不断有炮弹袭来。”记者在奥马哈海滩纪念馆里看到老兵这样的自述。小伊维?阿吉是盟军第29步兵师第111野战炮兵营的一名士兵,他这样描述登陆时的情景:“我匍匐前进,砂石在我四周飞溅,我知道子弹在密集地射来。我蜷缩在一块岩石后,另一名我不认识的士兵也在,我们开始讨论下一步行动。突然一阵爆炸的气流袭向我们,子弹壳的碎片击中他的眉心,他当场就死了……我继续向前爬行,周围都是受伤的士兵和他们的惨叫声。”
  奥马哈是一处向内陆凹进的海滩,周围有30多米高悬崖。为了阻挡盟军的进攻,德军在退潮线到涨潮线之间用水泥、障碍物和地雷修筑了防线,海岸线上设立有大量坚固的火力支撑点,易守难攻的严密防御使这里成为诺曼底登陆中最难攻克的地方。
  在第29步兵师第116步兵团的约瑟夫?瓦伦托维斯基记忆中,那也是一番混乱的场面:“我没跑上沙滩,只能跌跌撞撞地走着,浑身被海水浸湿,背着背包和50磅重的三角支架。我清楚地记得当时子弹在我周围发出特别声响。我拿着三角支架上了岸,问莫尔斯中尉我应该拿它干什么。他说,拿着它,你可以在别处找一把枪!我的耳边还有人在喊:29师的人,冲啊!要么走出海滩,要么死在这里!”
  沿岸的德军机枪手疯狂地向冲出登陆艇的黑影扫射,几分钟就有数百名盟军士兵中弹身亡。盟军第一师16团团长泰勒上校曾这样激励登陆的士兵:往前冲吧!海滩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已经死了的,一种是将死的。一息尚存的人,唯有往前冲,才有存活的机会与可能。
  奥马哈海滩纪念馆中,有很多带着孩子来参观的游客。他们围坐在一起,听着纪录片中亲历登陆的老兵用微微颤抖的声音说:“那时候,敌军的炮火很激烈,我们处境艰难,能依靠的……只有勇气了。”
  71年前的登陆日,盟军像潮水一样涌向岸边的碉堡,又像潮水一样倒在沙滩上。这场造成3881名盟军士兵伤亡或失踪的血腥战役,配合整个诺曼底登陆计划,粉碎了纳粹德国在大西洋岸边最后的防御壁垒。
  如今,海水冲刷净了那片曾被鲜血染红的沙滩,却把历史的记忆永远留在了这里。历史只会过去,却不会被遗忘。
  本版设计:宋&嵩&
  《 人民日报 》( 日 23 版)
(责编:王吉全)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答案带解析】(26分)选择重要的人或事进行学习是了解大国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
(26分)选择重要的人或事进行学习是了解大国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只要有人被认为独揽一切,握有全部立法和执行的权力,……人民的损失或不幸就无法得到救济或解决”、“立法权是最高权力,其他一切权力必须处于从属地位”、“谁握有立法权或最高权力,谁就应该向全国公布法律,而不是以临时的命令实现统治。”——[英]洛克《政府论》(1690)材料二
19世纪上半期,英国有一半以上的工业品要靠国外市场上销售,而国内消费的大部分原料又靠国外来供应,其中以棉纺织业为最。此期,英国的煤、铁、机器的输出不断增加。先后发生在美国和欧洲大陆各国的工业革命,都是在不同程度上靠从英国输入的技术装备进行的。——摘编自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材料三
20世纪40年代英国外交大事节录1940年5月,首相丘吉尔向美国提出借40或50艘旧驱逐舰。1941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案》。
8月,美英联合发表《大西洋宪章》。1942年,英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1944年,英美苏中代表共同决定成立联合国组织。1945年,雅尔塔会议上丘吉尔主张法国参与对德分区占领,意在战后联法抗苏。1947年,首相艾德礼宣布英国将在1948年6月之前撤离印度。1949年,英国加入北约组织。          (1)有学者认为“《政府论》是一部适逢其时的政治启蒙导论”。说明光荣革命后至18世纪初的英国政治如何体现材料一中洛克的主张。(7分)(2)提炼材料二信息,写出“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含义。(3分)结合史实,简析英国政府在其成为世界工厂过程中的推动作用。(8分)(3)根据材料三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英国外交的重要影响。(8分) 
(1)《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限制王权的规定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4分)体现了洛克立法权与执行权分开且高于执行权的主张;(1分)法案的制定和颁布体现了洛克法律高于一切的主张。(2分)
(2)含义:英国成为世界各国工业品、技术装备的主要供应者,世界各国在不同程度上成为英国的原料供应地。(3分)作用:通过民主化改革确立工业资产阶级在国家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主导地位;运用自由主义经济思...
考点分析:
考点1:两次工业革命
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及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1、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⑴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前提条件:
①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是前提
②圈地运动造就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③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以及圈地运动积累了大量资本
④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
⑤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工场手工业满足不了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直接原因
⑵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⑶第二次工业革命最大特点:以科学理论为基础,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2、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中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
⑴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业生产的空前发展,更多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使得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
⑵国际分工日益明显,国际间的人口、资金的流动和贸易更加扩大
⑶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国家需要更多的原料、市场,资本主义列强凭借日益强大的实力,对外侵略扩张。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已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⑷工业革命中发展起来的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为世界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物质条件
3、世界市场的形成
⑴、形成过程:
① 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18、19世纪中叶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⑵、途径: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通、威力威逼(殖民扩张与掠夺——主要途径)
⑶、影响:
①促进了资本主义自身的发展
②造成了亚非拉美的贫穷落后
③进一步加强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相互联系
考点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权利法案》:1689年议会颁布-------立法权向议会转移
&&& 意义: ①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利受到议会的明确限制,它标志着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②“光荣革命”后,英国实行议会与国王集体统治,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英国社会从此进入了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
2、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行政权向责任内阁转移:
①“光荣革命”后,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职责。②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③19世纪中期,议会变成两大政党之间的权力角逐,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首相由多数党领袖担任,有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
3、责任内阁制特点:①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②责任内阁制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核心,名义上是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
4、英国君主立宪制特点:①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以责任内阁为核心;②英国国王“统而不治”,是国家元首,扮演仪式性的角色;③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名义上是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④内阁行使行政权,首相是最高行政首长,首相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有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⑤整个政治制度以代议制民主为基础。
考点3: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二战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①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表现在:一战后,英法经济困难重重,而战败的德国利用英法美的矛盾,依靠美国的扶植,经济很快恢复,并超过英法。日本狭小的国内市场和薄弱的基础无法摆脱年的经济危机。②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表现在:年的经济危机引起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德国和日本由于较多地保留了军国主义传统,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抛弃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建立法西斯专政;而英法美则继续发展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2、具体原因:德国、日本对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被惩治、受遏制的地位不满;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中立政策加速了战争的爆发。苏联实行中立自保政策,客观上也促使了世界大战的爆发;在局部战争其间,反法西斯势力基本处于孤立无援、各自为战的困难境地,未形成强大的反法西斯同盟来遏制法西斯发动二战的行径
二、战争的进程
1、初期阶段(1939年9月1日--1941年6月22日)
①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②全面爆发:1939年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③苏联建立东方战线。④德军西线进攻:北欧和西欧诸国沦陷;1940年6月22日,法国投降;1940年7月--9月,不列颠之战。
2、战争的扩大(1941年6月22日--1943年2月)①苏德战争:A、爆发:1941年6月22日;B、莫斯科保卫战(1941年10月2日--1942年2月)②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③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原因:法西斯的侵略对全人类的安全和民主制度构成严重威胁,在斗争中西方民主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都迫切要求联合行动,抗击侵略,捍卫独立和自由。过程:1939年美国《中立法》;1941年《租借法》;苏德战争爆发后,1941年8月《大西洋宣言》初步建立;1942年元旦《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意义: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组成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它的组成加强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为最后战胜轴心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胜利阶段。(1943年2月--1945年9月):①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942年7月--1943年2月)——苏德战场转折点②中途岛海战(1942年5月)——太平洋战场转折点③北非战场胜利和意大利投降:北非战场(1940年夏意军开辟--1941年11月结束)——转折点:1942年秋,阿拉曼战役意大利投降(1943年9月)——标志着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④欧洲第二战场开辟(1944年6月)⑤德日法西斯溃灭
三、历史意义及深刻教训
1.历史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规模空前的世界性的战争,它以反法西斯国家的胜利而告终,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①它的胜利拯救了世界,恢复了和平。②它沉重的打击了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同时也对英法等帝国主义大国造成了严重的削弱,出现了美、苏两强并立的情况,并最终导致了冷战的出现。③同时,世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对反法西斯战争的加入以及反法西斯战争对帝国主义国家的削弱和打击也使得殖民体系迅速瓦解,加快了亚非拉等国家的独立,促进了历史的发展。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上运用了许多高科技的武器,比如美国对日本投放的原子弹、德军轰炸英国的V—2火箭等,从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总之,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使世界历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2.深刻教训:①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最残酷的以及规模最大的战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与灾难,各国人民为反抗法西斯的侵略作出了艰苦的努力与斗争。从中国战场来看,中华儿女为反抗日本侵略者奋勇抗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慷慨激昂的战歌,他们的精神永存,为今天乃至未来所铭记,激励着我们不畏强敌,不怕牺牲,为祖国的强盛、世界的和平进行不懈的努力。②世界大战的再次爆发提醒我们时刻要有忧患意识,对战争始终保持应有的警惕,促进世界的真正和平,坚决的反对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树立崇高的国际意识。
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性质、后果和影响。
(1)从原因来看:决定因素都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2)从性质看,“一战”是帝国主义的争霸战争,“二战”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3)从后果和影响来看①两次世界大战对战败国的处理不同,结果也不相同。凡尔赛体系对战败国德国的处置是残酷无情的,也是失败的,为日后法西斯势力的兴起埋下了祸根。雅尔塔体系对战败国的处置更多的注重于铲除法西斯势力和战后的民主建设,确保德国、日本不再对新的国际秩序构成危胁,是比较成功的。②20世纪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根本改变了19世纪以来欧洲支配全球的世界格局。
与欧洲的不断衰弱同步的是殖民主义的步步后退以及最终被迫退出历史舞台。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世界殖民体系的解体过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终于得以完成。这是人类历史的极其巨大的进步与欧洲的衰弱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美国与苏联的不断崛起。这一过程同样开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完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它使美苏对峙的国际关系新格局取代了西欧列强主宰全球的时代
相关试题推荐
(26分)20世纪初和二十年代前后分别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兴起和发展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民族主义是)“不使他族侵我之自由”、“其在于世界也,国之独立”、“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是即民族主义之原动力也”(1901),“今日当以集全国之锋刃向于恶政府”(1903)——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今者中国……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1905),“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1906)——孙中山《孙中山全集》材料二
说什么西学都是中国所固有,诚然可笑;那沈醉西风的,把中国什么东西,都说得一钱不值,岂不更可笑吗?我们要人人存一个尊重爱护本国文化的诚意;要用那西洋人研究学问的方法去研究他,把自己的文化综合起来,还拿别人的补助他,成了一个新文化系统;把这新系统往外扩充,叫人类全体都得着他好处。我们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的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摘编自梁启超《欧游心影录》(1919年)材料三
民族主义、公众舆论、群众游行已崛起成为中国政治的新兴力量,有些历史学家更称赞五四运动为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和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共同点。(3分)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梁启超和孙中山提出上述思想的主要原因。(6分)(2)有学者认为梁启超的《欧游心影录》催生了近代中国开放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开放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的重要主张。(6分)(3)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与二十世纪初相比,五四时期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之处。(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和影响角度评述五四时期民族主义思想的这一发展。(7分) 
某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找到如下表格,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个数是结论1:美国经济出现了持续衰退的迹象结论2:发展中国家的生产总值呈提升趋势结论3: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生产能力全球领先结论4: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经济发展呈下降趋势结论5:1960年后的二十年间日本和中国经济增长显著A.2个
B.3个 C.4个
D.5个 
联邦德国“经济奇迹之父”路德维希·艾哈德提出:“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但是进而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然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以下理解正确的有
①艾哈德认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应大于市场调节 ②明确了政府应为经济运行创造必要环境的责任 ③该思想反映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 ④由此形成的混合市场经济模式创造了德国的经济奇迹A.①②
D.②③④ 
下图是某一时期的欧洲地图(局部)。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A.年
B.年C.年
D.年 
罗素认为:“16、17、18世纪所出现的那种天赋人权学说也是斯多亚学派学说的复活,尽管有着许多重要的修正。”下列言论属于斯多亚学派的是A.“美德即知识”
B.“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C.“人是万物的尺度”
D.“真正的法是符合自然的正当理由” 
题型:简答题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生 开辟了一个 战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