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记叙文抒情方式的方式写赤壁赋这篇文章!急急急!!

《赤壁赋》素材挖掘与写作应用
我的图书馆
《赤壁赋》素材挖掘与写作应用
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
苏轼不同意“客”的“人生短促无常”的的悲观观点,阐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悟,感情变得喜悦。他以明月、江水作比,说明世上万物和人生都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应该轻物质而重精神,执著于自己的不朽事业,保挂平静超然的心态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写作应用话题】
2、态度决定成败
3、珍惜拥有
4、人要坦荡、达观
5、变与不变
凡夫俗子对待得失,无一时不患,无一地不患,而苏轼却道“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无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别人得了,我不羡慕,我没得到,也不遗憾,“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就是大自然赐给我的无穷宝藏,这就是对生命真谛的诠释。
【写作应用话题】
1、生命的真谛
3、人生的取向
4、守住心灵的那一轮月亮
5、过诗意的人生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从“乌台诗案”到流放黄州,是苏轼人生的重要转折,政治上失意彷徨,精神上苦闷孤独。但生性旷达的他改变了人生的方向,开始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从文学上完成人生的追求。
【写作应用话题】
1、挫折,改变人生
3、面对逆境
4、穷则独善其身
5、永不言败
6、人要适应现实
写作应用示例:
缩小痛苦,战胜挫折
苏轼看见了风。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黄州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懒,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心裂肺的阵痛穿越漆黑的荆棘林。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挫折,痛苦,唯有忘记。  顿悟。于是他逍遥红尘,寄情山水,最终名垂千古。只是,那夜的风,已遗落于岁月,无人见得……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豁达;他的豁达造就了他的“风雨任平生”的大境界。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
心灵的胜利
苏轼毕竟是苏轼,他能驾一叶扁舟,从容应对惊涛骇浪;在白露横江、清风徐来之际,他以旷达、疏狂的性情和俯仰万世的思考,来压制内心深处对人生变迁、世事无常的感伤。他猛然间豁然开朗,终于悟出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哲理。霎时,他的内心已一片澄明。于是,所有的不幸与困苦,都在这旷达的胸中渺小得如同一缕游丝,一缕轻尘。那些世俗小人不懂,可江上的清风懂了,山间的明月懂了。在这场与邪恶的拔河中,苏轼取得了心灵上的胜利。于是,他远离了喧嚣,回归于清纯空灵;他习惯了淡泊,才情更加俊逸洒脱;他明白了如何应对挫折,才能做到宠辱不惊。
他的人生,充满了坎坷与荆棘,可他却是一只天生的荆棘鸟,越痛苦,唱出的歌声就越婉转,堪称天籁之音……犹如迎着寒风的一株寒梅,越是凛冽刺骨,他越是怒放芬芳,冷艳无比。
苦难成就辉煌人生
遭遇乌台诗案的苏轼,从高高的象牙塔上重重地坠了下来。不公的排挤与打击,若是换了别人,恐怕早已无法承受,可东坡先生却并未被这风刀霜剑所击倒,而是用一种更为豁达的态度来接受这一切,纵然沿途道路崎岖,却依然不忘欣赏。在贬地扶风,他为我们留下了喜情荡漾的《喜雨亭记》。在贬地黄州,他更是以“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超然姿态,为后人留下了光耀千古的《前赤壁赋》。这才是享受生命啊!面对无情的打击,他扛起了重压,潇洒地自我调侃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直到晚年遇赦,回首这些年的颠沛生活,东坡继续自嘲:“九死南?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内心光明到如此,任外界花开花落,眼中都会自有一份美丽。
(应用示例摘自罗晓辉《高考作文经典材料“百变通”》,标题为笔者所加)
馆藏&24398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怎么用作文的形式描写《赤壁赋》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月光水色溶哲思以前只知道苏东坡诗文书画横绝文坛,可说是在多方面均有较高造诣。但直到读《前赤壁赋》,才知他亦是一位了不起的哲学家。他对明月秋水的沉思与精当论解是跨越时空的。人虽在北宋,却说出了带有浓重的辩证唯物主义气息的话语,足见其对人生哲理的渗透到何等的地步。仅有这些已是惊世骇俗,更加其行云流水般的文笔,才使一篇《前赤壁赋》成为闪耀中华文坛的一颗明星。从整篇观之,你会...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201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9 作文_甜梦文库
201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9 作文
专题 19 作文【考纲解读】 2012《语文考试大纲》明确要求: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E,即 表达运用。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1.基础等级 (1)符合题意 (2)符合文体要求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每一个错别字扣 1 分,重复的不计) 2.发展等级 (1)深刻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 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有文采 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新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专题突破】 一、新材料作文 新材料作文,和以往的材料作文有所区别,提供的材料将更为广阔,便于考生多角度立 意,也留给他们更大的发挥空间。 新材料作文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 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与话题作文类似;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 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 ,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 。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 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它提供的材料更为广阔,便于考生多角度立意,也留给 我们更大的发挥空间。新材料作文,可以说是吸收了传统意义上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长处, 是一种全新的作文形式。 新材料作文能够给考生提供一定的条件性与情景性,而又不会失之宽泛,在具有特定环 境规定下的考生作文,才具有更大的真实性与检测性。这种情景,其材料的功能主要就是为 考生规定范围、提示思维方向,考生的审题、立意、行文必须以此为依据来进行,而不能信 马由缰,这样考生就很难猜题押题,从而避免了话题作文过“宽”的弊端。另外,增加了考 生审视材料与拟定标题的环节,将读与写结合起来,有利于强化考生的审题意识,培养他们 提炼主题的能力。这种作文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审读材料至关重要!写好新材料作文,举 一反三,也能写好话题作文。 二、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 1. 命题作文特点 (1).从命题内容上来看 近年来全命题作文的命题内容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倾向:或贴近考生生活关注个体成长, 或启迪考生思考人生哲理,或引导考生聚焦社会热点??丰富多样的命题,给考生作文的选 材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2).从形式上来看 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单纯以“命题”出现,前后没有提示或导语,这种形式,从字面 上看限制较少,审题上没有障碍,让考生有相当宽泛的选材范围。二是以“提示语+命题”的 形式出现,通过导语或提示语,为考生在审题和选材上作出了一定的引导,同样有较大的开 放性和自由度。 2.写作方法 (1)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 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 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 (2)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 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 越“雷池”半步。没有限制的内容,题目上没写,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 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 3.展联想,深入挖掘主旨。 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 高分的重要一环。 4.巧构思,化抽象为具体。 “一粒沙里见世界,一瓣花上说人情” 。选材若太宽太泛,会给人“空”或“浮”的感觉。 要解决这一问题,不妨采取“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或“化宽为窄”的方式,从细微处, 、 具体生动地展现对生活的感悟。 5.炼语言,注重个性化表达。 语言是作文最外在最鲜活的东西,无论是平实朴素的,还是充满文学韵味的,锤炼语言, 使表情达意确切、形象、简约而意韵丰富,应是不懈的追求。 三、话题作文 “话题” ,就是指谈话的中心;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而进行选材写 出的文章就是“话题”作文。这类作文题表面上一般不含有观点,内容上不予限制,形式上 往往也是体裁不限。 “话题”作文其实只是提供了一个话题,即规定了表达的中心内容,而不 限制取材范围和表达方式的作文形式。以话题为内容的开放式命题与以往的命题作文相比较, 它的好处是给考生写作的空间更大.发挥的余地更大。 1.写作特点 (1)相关性 话题作文必须与话题相关,一般情况下,话题作文的要求只规定话题的范围,而不限定 作文的主旨。 (2)自由性 这是话题作文最大的特点。考生在题目、选材、文体、想象空间上有极大的自由性和自 主性。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 题目自由。所给话题可以不作题目,考生可以自拟题目。但所拟之题最好能体现 文体的特点。 (2) 选材自由。只要是选择与话题相关的写,都有效。 (3) 文体自由。话题作文大都要求除了诗歌外,考生可自由选择记叙文、说明文、议论 文或戏剧等文体。 (4) 想象自由。话题作文在题目、选材、文体等所赋予考生广泛的自由度也使考生有 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但要注意想象深度。总之,话题作文缩小了对考生的限制,提供了更 多的选择余地和想象空间。考生可以在作文中最大限度发扬自己的长处,写出自己的个性, 体现出自己的创造力。 (3)形象性 “话题”式作文就是要让学生驰骋于形象思维的空间,表现中学生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能 力。因为“话题”式作文更有利于形象思维的涌动,学生尽可以放开手脚,海阔天空,任意 翱翔。他们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想象的空间,也可以任意展开联想的翅膀, “海阔凭鱼跃,天 高任鸟飞。 ” (4)审题 把握好题目的关键所在于审清话题的限制,确定什么能写什么不能写.其次要审内涵,搞清 话题的引申义.最后要审提示语,因为提示语是引出话题的材料 2.写作方法 (1) 、把握文体 话题作文往往不限文体,允许考生自由发挥。但是,不限文体并不等于不要文体。话题 作文的“文体不限”其实是指不限于一种文体,让学生有选择文体的自由。当你选定了一种 文体时,还得按照这种文体的特点来谋篇布局进行写作。有的同学观察能力强,生活积累丰 富,不妨将生活中精彩的片断撷取出来写成一篇生动感人的记叙文;有的同学想象丰富,擅 长编写故事,不妨写写童话、寓言或科幻小说;有的同学逻辑思维能力强,擅长推理,不妨 写成一篇理据充分的议论文;有的同学感情细腻丰富,不妨写成一篇优美抒情的散文,肯定 会非常出色。 (2) 、缩小范围 话题作文只提供写作的话题,而没有中心、材料、结构、文体、语言等等的限制;给了 考生一个比较开放的构思空间,使考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如果不注 意把握话题,缩小写作的口子,就会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毛病。因此,不管所给 的话题多么宽泛,我们都要善于缩小“包围圈” ,要选择一个小小的切入口,如一件事、一个 人、一样物品、一种感受、一点看法等等,集中笔力加以突破,把你所选择的话题角度写细 写深写透,做到“以小见大” 。 (3) 、拟好题目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俗话说: “题好文一半” 。话题作文允许自己拟题目,因此,我们 要努力提高拟题水平,力争使自己拟的题目准确、凝炼、含蓄、新奇,使阅卷老师“一见钟 情” 。 (4) 、善于联想 话题作文是一种开放性的作文形式,要求考生放开手脚,尽情地驰骋在想象的空间,善 于多方位地展开联想,这样,才能生发出丰富多彩的思路来。比如话题 “风” ,你可以联想 到自然界的风:微风、大风、狂风、飓风、龙卷风等等;你还可以联想到社会风气:拍马风、 送礼风等等;你可以联想到一种像风一样的流行时尚:金庸热、韩寒热等等;你甚至可以联 想到假如你是风,假如你遇到风等等。 (5) 、写出新意 话题作文既然是应试作文,总得给评卷老师一个好的感觉,得―个好的分数。因此,写 出特色、写出新意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写作时,要善于“独辟蹊径” ,也就是要求我们在立 意上要有独特的感悟,不人云亦云;选材上要有独到的眼光,不陈题旧话;构思上要独具匠 心,不四平八稳,波澜不惊语气上要有独到的魅力,不平铺直叙泛泛而谈。拟题技巧 。 近几年,给材料自拟题作文,成为高、中考的一种重要的命题方式。可是有许多同学由 于平时缺乏锻炼,考场上拟不出也拟不好作文题目,因而就写不出成功的文章。 那么,怎样才能拟好考试作文题呢?除平时多读多练外,掌握一定自拟作文题目的技巧技 法,也是很重要的。现介绍五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借、仿、拼、抽、代。 “借” ,就是从古今中外名文佳作或身边生活中借现成的题目,巧妙地运用到符合自己要 求的文章上来。 如高尔基的 《母亲》 鲁迅的 , 《故乡》 他们前后都有人用。 “借” , 你 我也 “借” , 越“借”越好,真可谓同题不同文,神韵别具。在考场思绪紧张时用此法最好。 “仿” ,就是按别人用过的文题的格式,仿造一个符合自己所需要的作文题目。 “抽” ,就是从所给材料中,抽取关键的词语或短句作为作文题。 “代” ,就是在时间紧,拟不出满意的题目的情况下,可先拟一个代替,待全文写完后再 确定, 或者在写作过程中因灵感触发而突然想出一个好题目。 “谈??” 如 “记??” “介绍??” 等。 当然,以上五种方法在考场上往往不是单独使用,而常常是综合运用,那样会拟得更快, 拟得更好。 3. 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的区别 ①话题作文提供一个写作范围, 所供题目仅仅起提示内容指向的作用。 而命题作文一般提 供的是写作内容的中心(当然命题本身是话题的除外) ②话题要求所写内容与之相关即可,而命题作文一般要求紧扣标题。 ③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一般来说远远大于某些命题作文。 ④话题作文作者可以自拟文题,而命题作文作者当然不能另命文题。 【等级划分】 一、基础等级 要点 1:符合题意 【要点解说】 “符合题意” ,就是对作文试题上展示的各个部分仔细审读揣摩,准确、全面 地理解其含义,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作文。考生要善于从关键词句中提取重要信息, 准确把握命题意图。还要仔细阅读分析题目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包括写作要求中的每 一项内容,无一遗漏,确保对命题意图要求的理解没有偏差。审题没有偏差,才能紧扣题意 行文,才能符合命题的限制要求。 因此符合题意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符合命题意图。 对命题者所给的题目, 要求考生能准确、 全面地理解。准确,强调审题时要分清是非、优劣、高下、大小、可否等;全面,则强调审 题时看清试题中各个部分的字面和深层的含义。二是文章和题目相符。话题作文内容很宽泛, 如何选准一个切入角度非常关键,这个角度应该既体现在文章的标题上,也应该体现在文章 的内容上。 要点 2:符合文体要求 【要点解说】 “符合文体要求” ,首先是指符合试题规定的文体要求。高考作文要求“能写 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 。所命试题,或者是指定写某种文体,如“写 一篇议论文”“写一封回信”等;或者是排除写某种文体,如“不可写成诗歌、小说、戏剧” 、 等。如果是指定文体,考生就不能随意更改;如果是排除式的,比如“除诗歌外,其他文体 不限” ,考生可写的文体种类就很多,即使写散文、小说等文学体裁,也可看成是记叙文的扩 大和延伸。近几年高考多为“文体不限”或“文体自选” ,使得考生在文体选择上有更大的自 由。其次是指符合考生自己设定的文体要求,文体一经选定,就要按所选定的文体要求去写。 试题不限定文体是给予考生选择的自由,但是考生选定了写议论文就要写得像议论文,选定 了写散文就要写得像散文,如果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什么都有,平均使用笔墨, 写成了不伦不类的“四不像” ,即使全文能扣题,评分也只能在切入分以下。 要点 3:感情真挚 思想健康【要点解说】叶圣陶曾说: “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 的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学作文报》题词)教育前辈陶行知先生的谆谆教诲更是家 喻户晓: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鲁迅先生在《作文的秘诀》一文中 也毫不留情地指斥所谓的“作文秘诀” ,最后语重心长地指出:作文若真有秘诀的话,那就是 “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 ”纵观三位大师的话,无不昭示着这样一个道理, 那就是:作文就是做人,既要做到“感情真挚” ,又要做到“思想健康”------这里的“真” , 不是生活的简单的翻版,而是生活的艺术加工,是健康人生的文本体现。这一点在平时的教 学中就一定要讲清讲透,因为生活的美源于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明辨是否的审美观念,爱 憎分明的价值趋向。因此,我们要以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去关心时代、关心社会、关心人 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辩正思维能力,彻底抛弃胡编滥造、虚情假意、无病 呻吟等不良文风,切不可因特殊情况或一己之见而一叶障目、标新立异、消极颓废。 要点 4:内容充实 中心明确A:内容充实 从根本上说,内容充实体现于材料的充实。这里所指的材料,就记叙而言, 体现为揭示中心的人、景、事、物;就议论而言,体现为论证论点的事实和理论 (论据) ;就说明而言,体现为对说明对象相关特点的介绍翔实具体;若是写成小 小说,则要求情节完整、人物形象丰满;若是写成诗歌,则要求意象选择典型、 充分。不同文体对“内容充实”的具体要求各有各的特点。 B:中心明确 从理论上讲,中心的表现形式可以是明示的,也可以是含蓄的;可以是理性的 概括,也可以具有浓郁的感情色彩。但考场作文有其特殊的功利色彩,高考阅卷 时间的限制性,决定了考场作文在含蓄、深沉方面要掌握好“度”;因为弄得不 好,就成了晦涩。一般来说,要让阅卷人一眼便知你的观点态度才好,也就是说, 观点要鲜明,中心要明确。 中心明确的前提是认真审题,弄清题目的含义及题目对写作的要求尤其是“隐 性要求”,才可能在行文时围绕中心选材、谋篇,决定详略取舍,才可能真正地 凸现中心。比如写《生活改变了我》这个题目,做到中心明确,必须注意以下几 点:“改变”的是什么,怎样表现“我”的改变,通过写“我”的“改变”要表 达对生活的怎样的感悟和认识等。这些问题清楚了,“中心明确”是水到渠成的 事。要点 5:语句通顺 结构完整 【要点解说】“语言通顺”,指的是语言要规范、准确、连贯、得体,包括“通”和“顺” 两个层面的要求。通,指文句表达要合乎规范,合乎所写的内容,不出现明显的语病;顺, 指句子连贯,符合所写事物的自然流程,符合一般的思维规律。用词不当,造句不规范,文 句之间不贯通,是若干语言基本功不过关的考生的通病。要使自己在高考作文时顺利地通过 “语言通顺”关,平时就要在语言使用的规范、准确、连贯与得体这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结构完整”,就是作文思路的展开有步骤、有次序,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段落的划 分和安排恰当,各个部分的布局合理,有头有尾,有过渡有照应,没有残缺不全、颠三倒四、 主次不分的毛病。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包括语言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 作为文章思路外观的结构,就是文章的骨骼。只有安排好恰当完美的结构形式,才能把文章 的观点和材料,情节和场面等串联、编织起来,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实现主题的 表现。 要点 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要点解说】 “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实际上属于文章的文面问题,是文章的直观显 现,是文章内容的视觉化。 “文面” ,也就是文章的“门面” ,指的是一篇文章在读者视觉印象 上所显现出来的总体面貌,包括文字书写、标点符号、行款格式、修改符号、字数控制等方 面的内容。 首先要写字规范、正确,不写错别字,不写不规范的简化字,不写繁体字;不漏用、错 用标点符号;其次是字体美观端正,清晰易辨识;再次是书写格式正确,卷面整洁,修改要 用规范的修改符号,不随意涂沫。 二、发展等级 要点 1:深刻 【要点解说】 《考试大纲》 关于作文发展等级的首要要求是 “深刻 “, 可见地位之重要。 “深 刻”就是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 “深刻”包含着以 下三个方面的具体要求: ⑴透过现象看本质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就是看待客观事物不只是停留在纷繁复杂的表象之上,而是能找 出事物内在的实质性的根本属性。纷繁芜杂的事物无不具有各自外部的表象和内在的本质。 要看到事物的本质,就要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这个过程 就是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过程。有了若干这样的过程,才能达于事物的本质。 ⑵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就是要求行文中能运用辩证思维,用全面的、联系的、发 展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考察事物之间普遍的、必然的联系,从而由此及彼,追根溯源,找到 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原因”是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另一事件发生的条件。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事物间的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和消亡,都 要受其特定的条件(原因)支配。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因果关系是 客观事物发展的根本关系。事物发展的一定原因,必然会产生某种特定的结果,而某种特定 的结果的产生,必然基于一定的原因。进一步细分,原因又有内因和外因、主观原因和客观 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等。而客观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又是复杂 多样的,有一因多果、一因一果、同因异果、多因一果、异因同果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写 作时,要学会由果溯因,即学会“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才能使文章的立意深刻透彻。 ⑶观点具有启发性 “观点具有启发性”要求考生多关注现实生活,通过社会现象深入本质,探讨具有规律 性的思想观点;多关注史例事实,通过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展示个人见解;多关注辩证的 发展的思维方式,通过对背景材料的理解,概括出具有哲理性的共性认识。一般说来,具有 启发性的观点,往往具有以下特点:首先,作者阐述的观点,必须是正确的。只有正确的观 点,才能产生积极的社会作用,才会收到奖善惩恶、激浊扬清的效果,才会达到鼓舞人民、 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目的。其次,具有启发性的观点,必须揭示“三理” ,即揭 示哲理、揭示伦理与揭示艺理。揭示哲理,如寓含现象与本质、主观与客观、个别与一般、 内因与外因、形式与内容、对立与统一、量变与质变、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等哲学观点,能 引起读者理性的思考;揭示伦理,如反映高尚的亲情、友情、爱情,能为读者的人生导航; 揭示艺理,能给读者以艺术上的熏陶和美的享受。 讲“深刻” ,一般指议论文字而言。使文章深刻,当然不止这三方面,但主要是这三方面。 追求深刻,不是用大话、套话所能奏效的。我们应该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掌握科学的方法论,运用实践认识、内因外因、量变质变、 发展变化、局部整体等基本的哲学原理去看世界、辨事理。 要点 2:丰富 【要点解说】 《考试大纲》对作文发展层级中“丰富”的解说是:材料丰富,形象丰满, 意境深远。 “材料丰富”侧重于实用类文章,内容要具体、充实; “形象丰满,意境深远”适合于文 学类文章, “形象丰满”是就写人叙事类文章而言,写环境绘声绘色如临其境,写人物个性鲜 明栩栩如生, “意境深远”是就写景抒情类文章而言,要创造深远的意境,就需要我们有写景 状物的本领,做到寓情于景,寓理于形。具体来讲: 1.材料丰富 “材料丰富” ,是指内容丰富,这是在基础等级“内容充实”基础上的更高一层的评价标 准,这是针对各种文体的所有文章的要求。文章的材料,内容的充实,需要丰富的材料来支 撑。就记叙性文章而言,它体现为揭示中心的人、事、景、物、情等;就议论性文章而言, 它体现为旁征博引,理论引证、事实例证等;就说明性文章而言,它体现为事实例子、数字 资料等。这些,都要求比较多而确切有力。但要注意,材料丰富,不是堆砌材料,多多益善, 而是典型精当、新鲜活泼,能足以表现中心。 2.形象丰满 所谓“形象”,指的是记叙类文字所表现创造出来的生活图景,既指包括自我在内的人 物形象,也指写景状物所描绘的景物意象。通常指文学性比较强的文章中人物的精神面貌、 性格特征,情景的画面感、形象感。所谓“丰满”,就是生动完整、具体可感,能浮现于读 者的眼前,能激发读者的情感。 “形象丰满”,主要是就记叙性文章(包括散文、故事和小小说等)而言的,或者是人物 形象肖像、心理、语言、行动等描写比较齐全,人物丰满生动;或者是叙事具体完整,情节 曲折有致;或者是细节描写细致逼真,有点有面。如此,写人则有血有肉,有个性特点,有 复杂的思想感情和丰富的精神世界;状物则栩栩如生,有层次感,有立体感,有丰富的内涵。 3.意境深远 “意境” ,是指作品所塑造的形象中蕴涵的或者体现出的含义隽永的境界,简言之,就是 文章中那种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意境”包含有情境性、情感性、典型性与具体 性等几个要素。当我们的眼睛接触到文字时,由文字传达的抽象信息便在脑海里化作了具体 形象,这种具体形象的产生是作品与读者互动的结果。从文章评价的角度来说,越能给读者 带来丰富的想像的作品――即越能使读者感受到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景、形象和人物的情感的 作品,就越有意境,这就是“意境深远”的含义。 “意境深远” ,主要是针对散文、诗歌、小说等文学体裁而言的,是对形象更高的要求。 所谓“意境深远” ,就是“意”与“境”融合得很好:或者是景物与抒情结合,情景交融;或 者是象征隐喻,含意幽远;或者是诗情画意,言有尽而意无穷等等。 总之,刻画一个人物,描摹一种情状,如果只是表面的形似,只求其生动逼真,而不能 揭示生活哲理,不能表现作者崇高的精神境界,不能引起读者的联想和深思,那么就难说这 样的形象是真正的生动的形象,其“意境”也就很难说“深远”了。写景状物可以通过象征、 暗示等含蓄的手法或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把所要表达的感情表达出来;写人叙事可以 虚实相间,给读者留下想像的空间。这都靠的是平时的功夫。 要点 3:有文采 【要点解说】2009 年《考试大纲》对“有文采”这一发展等级要求是:词语生动,句式 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保留了原有的“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 两项要求,而把 “用词贴切”改为“词语生动” ,把“文句有表现力”改为“文句有意蕴” 。 “词语生动”较“词语贴切”凸显了考纲对考生作文文采的明确要求。 “文句有有意蕴”则不 仅仅是“有表现力” ,更是在语言“通顺” “规范” “准确”“连贯”“得体”基础上提出的更 、 、 高一层的标准,也是基础等级层面上对“深刻”的更高要求。大纲的修改说明,考生在运用 语言方面,只要有某一点闪光耀彩的地方,或恰当精妙的、新鲜传神,或句式灵活善于传递 情感,或运用多种修辞表情达意文采飞扬,就都应该加以肯定和鼓励,以使他们在通顺的基 础上所展示的各种语言风采能够得到应有的评价。具体说来: ⑴ 词语生动再次,同一个意思选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形成一种语势,给人以强烈的印象,令人耳 目一新。 最后,文章所涉及的动词、形容词最多,表现力强,信息量大,语言的意蕴也就更为丰 富。 ⑵句式灵活 “句式”,指的是句子的结构方式。常见的句式有:①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 句;②肯定句和否定句;③主动句和被劫句;④长句和短句;⑤整句和散句;⑥常式句和变 式句。不同的思想内容,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同一个意思,也可以用几种不同的句式 来表达。句式不同,语气情调也就随之变化,所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效果也就不一样。 如整句(四字格等)使文句整齐,散句使文意流动;巧用口语,文章定显活泼之趣;缀以文言, 文章自有古雅之风。 “句式灵活”,就是指作者在写作时,根据语言环境的特点和表达目的的需要,在不改 变愿意的情况下,恰当地选用句式,灵活地变换句式,让句式呈多样性,做到在整齐中求变 化,在常式中求变式,在重复中求省略,在和谐中求变化,以使行文错落参差、活泼自由与 和谐流畅,从而达到文采飞扬最佳效果。 ⑶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语法、修辞与逻辑,是与写作关系十分密切的三大语文知识。就语言表达而言,语法是 解决通与不通的问题,逻辑是解决对与不对的问题,而修辞则是解决好与不好的问题。广义 的修辞包括了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表达的简明、连贯与得体以及辞格的综合运用等诸 多方面的问题;狭义的修辞则是专指修辞格的运用。 《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常见的修辞格是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与反问八种(参见本书“修辞”专题) “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就是指善于选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和善于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 表情达意。怎样运用修辞手法才算“善于”呢?可从两大方面理解:从量上看,整篇作文是 否多次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从质上看,这些修辞手法是否恰到好处(该用则用) ,是否灵活 多样(手法多变运用自如) ,是否富有创意(新颖不落窠臼) 。如果全文仅使用一次精彩修辞, 那算不上“善于使用” ,因为每个人都有灵感突现的时候;同样,如果各种修辞手法贯穿始终, 但大多庸俗、 无聊、 蹩脚, 那更不属于 “善于使用” 只有达到了一定的 。 “量” 和高品位的 “质” , 才无愧于“善于使用修辞手法” 。这需要我们从训练高层次的把握和驾驭语境的能力以及联想 和想象的思维能力入手,使修辞手法自然而然地服务于思想感情的表达,而且进入驾轻就熟、 应变裕如的境地。 一篇文章的优与劣,涉及到的因素往往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语言上的差距。 造成这种语言上的差距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而能否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就是一个最重 要的因素。因为运用修辞手法来美化语言,是使文章有文采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样一个意思, 用与不用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能使文章的语言具有 一定的文学性,会增强文章的审美含量和文化内涵。 ⑷文句有意蕴 “文句有意蕴”的语言高境界,是对基础等级“深刻”的一个更高要求。只有把语言的 精、形式的美、意蕴的深三者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文句有意蕴的更高层次,具体包括三个方 面的含义:一是文句能围绕文章的主旨,井能从广度和深度上拓展文章的内容,提高文章的 立意。二是思想深刻、见解独到,能引起读者深层次的思考回味。三是语言精美,言简意丰, 能给读者以丰富的想像税联想。这就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努力培养有深度的思想。可从三个方面努力:一是注意观察生活,关注生活,做生活的 有心人;二是博览群书,使自己知识丰富,视野开阔;三是学会思考。把观察学习努力推向 理性的层次,察人所未察,知人所未知。写出与众不同的独特感受。 锤炼语言。精心锤炼有丰厚内涵的句子。做到言简意丰,发人深思,催人警醒;化抽象 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绘形绘声绘色;适当点缀精奋之句,写出类似于名言笛句的文句。 精警之句,可为全文(或一段)立骨。我们可能已背不下《岳阳楼记》 ,但一定还记得“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警句。文章的好坏,当然不在警句的有无,但有了警句, 却可为全文增色生辉。这也就是“画龙点睛”之妙。适当运用口语谐句,可使语言清新活泼, 幽默风趣,时代感强。 总之,优秀的文章不管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不管是明白如话还是委婉含蓄,总有一些 文句言简意赅,辞约旨丰。或蕴含生活哲理,人生真谛,给人以理智的启发,使人深刻地思 索;或饱含深厚的情感,独特的体验,使人感悟到人生的况味,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展开 丰富的联想和想像。这样的文章,篇中有余意,句中有余味,使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 这样的文章,是最受阅卷者青睐的。 要点 4:有创新 【要点解说】“有创新”,简单讲,是指文章要力求写出新意,写出个性。具体说,就 是文章超过或突破常规写法,“非一般化”,“非‘旧我’”(超越“旧我”),就是“领 异标新二月花”,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努力追求新颖独到的 与众不同。这是高考对考生写作的最高要求。 《考试大纲》对“有创新”的具体要求有五条: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 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⑴见解新颖“见解新颖”,是就作者的主张、看法、认识而言的。高考作文的见解新颖,是指有自 己的独特感受和发现,不蹈袭他人,也就是“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在别人司空 见惯的事物上发现出美来,而不是人云亦云或老生常谈。要求我们对同一事件或事物,要有 自己独到的观点与看法,要能发掘其中最新、最有特色的内涵;要能挖掘出问题中隐含的更 新、更有现实意义的观点。 “新颖”通常有三层含义,一是于常事中见出别人看不出的事理――即别人只看到人所 共知的,自己却看到其它角度的,这可谓之“博” ;二是于常事中见出别人看不到的深度―― 即别人只看到表面,自己却看到实质,这可谓之“深” ;三是于常事中看到与别人看到相反的 事理――即别人按 “正常” 的思维想, 自己却看出蕴涵在 “正常” 之外的意思, 这可谓之 “新” 。 这里的“新颖” ,是建立在独到、个性、深邃的基础之上的,要求与众不同而又能顺理成 章,合理透彻而又能自圆其说。一篇作文,能在普通的材料中发现别人未发现的东西,写出 别人未曾想到的观点,一定能令阅卷老师拍案叫绝。但需要指出的是,立意中追求“见解新 颖” ,一定要建立在合情合理合法的基础之上,一定要以切题和深刻为前提,如果一味“求新” 而偏离题意甚至流于怪谬,那就是弄巧成拙,得不偿失了。 ⑵材料新鲜 “材料新鲜” ,是指写作选材时,除了要注意材料的典型、真实外,还应力避陈旧、俗气, 要与当前的生活、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力求使用给人以新鲜感、现实感与时代感的新颖鲜 活的材料。 通常,记叙文表现的是身边真实平凡的现实,议论文则以最新信息为论据,针对人们关 注的话题,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要尽量避免选用大家都熟知的材料、事例,从现实生活中 积极发现、挖掘最富有时代特色的新材料,或通过思考,精心比较,发现与新生活、新事物、 新思想密切相关的新材料。即使是旧材料,也可赋予了时代新精神、新意识。 至于材料新鲜的方法,可落实在平时训练与临场作文中:或以小见大,四两拨千斤;或 推陈出新,旧料翻新;或跨越时空,驰骋想像;或节外生枝,演绎成文;或移花接木,别具 一格;或续写故事,拼接现实;或抒写独特经历,或反映时代印记等等,此亦因人视文而定, 并无一定之规。 当然,这里所说的材料出新,并非是要考生挖空心思去奇思怪想,搜奇猎怪。稀奇古怪、 耸人听闻的东西未必具有代表性,未必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许多古里古怪的东西往往是经 过加工了的,其真实可靠方面就有问题,所以,怪异并不是“新” 。选材要新鲜,但首先要真 实可信,离开了真实可信的“新鲜” ,那就是猎奇了。其实,说到底,作文材料大都不外乎是 些最平常不过的人、事、景、物、理。而要“出新” ,主要还是表现在选材用材的角度上。 ⑶构思新巧 “构思” ,或称之为谋篇布局,是指写作者在积累材料的基础上,按照写作要求及时有效 地展开文章的思维活动。它是整个写作过程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包括选取提炼材料, 酝酿确定主题,考虑人物活动及人物关系,设计情节,安排结构,以及探索最佳的表现形式 等等。一篇文章,构思至关重要:结构精巧,有创新,既给文章的整体写作打下了一个坚实 的基础,更能使文章以自己的特色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 “构思新巧”,是就结构而言的,指文章的谋篇布局应当引人入胜,以巧取胜,不落俗 套。构思创新的技法很多:或巧选线索,脉络分明;或运用倒叙,设置悬念;或巧设伏笔, 前后呼应;或侧面着意,烘云托月;或误会巧合,出人意料;或联想想像,放大细节;或旧 瓶新酒,独出心裁;或抒情议论,串缀篇章;或卒章显志,振聋发聩;或笔锋突转,引人入 胜;或借体别裁,独辟蹊径等等,应因人因文(自)制宜。 “构思新巧”,是作文创新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点,也是考生最能发挥创新精神的地方, 我们应该充分展开想像,以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创新思维,选择新的角度,新的形式,新 的体裁,构思出独具慧眼,极富个性,令人耳目一新的好文章来。当然,为“创新”而“创 新”,以致弄出“非驴非马”的另类,这是我们所反对的。 ⑷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 “推理” ,主要针对议论文而言,求“独到” ,就要能突破思维定势,善于运用比较艺术 的论证方法,如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引申论证(归谬法)等,推导出与一般人不同的原因 或结果,给文章增加亮色;这里的“想像” ,主要针对记叙文而言,求“独到” ,就要想像大 胆、奇特、独到(但不悖谬) ,就要创造出新颖别致(或含意深长、耐人寻味)的艺术形象。 高考作文,鼓励考生在推理和想像上有超常之处,鼓励创造性思维,激发考生的创造性热情 和兴趣;鼓励考生对问题和社会生活现象有自己的看法和独特见解,有思考,有探索,有观 点,有思想。因此,我们应该对材料进行正面、侧面、反面等多角度的分析思考,选定一个 恰当的切入角度,能够变换角色,体会和领悟所要表达的思想的深刻与重要,能够灵活运用 象征、拟人、科幻等手法与形式,改变那种僵化死板的说教方式。 考场作文,根据话题材料进行推理想像时,要抓住两个字:一是“新” ,一是“特”“新” 。 指的是别人都没想到而只有自己想到了,这叫以“新”取胜; “特”指的是别人想到了,但自 己想的有特别之处,这叫以“特”见长。概而言之,就是我们不止一次强调过的“人无我有, 人有我新,人新我奇” 。当然,过于离谱,不切实际的推理和想像是毫无价值的,歪曲事物本 质的看法和错误的观点是不能算新颖的,千万慎之。 ⑸有个性色彩 “个性”,即个性心理特征,它是指一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是个人的思想、兴趣、爱好、能力、气质、性格等主观因素的总和。“有个性色彩”,也就 是在文章中体现出的作者的个性心理特征。其类型一般有:或雄浑、劲健、豪放、壮丽,或 淡雅、高远、婉约、飘逸,或质朴、平静、深沉、自然,或轻松、诙谐、滑稽、荒诞――风 格之形初具,可分别谓之为做豪放派、婉约派、实力派与幽默派。 对中学生来说,其写作虽然一般还谈不上风格,但却可以形成自己的个性。有个性,就 会有特色,就会有创新。其“有个性色彩”主要体现在文体选择、立意角度、结构安排、材 料选用、语言风格、表现手法、感情色彩等方面。能表现自己独特的人性感悟,能抒发自己 真实的喜怒哀乐,而不是千人一面,万人一腔,人云亦云的东西。 总之, “有创新”是一个比较宽泛、且综合性较强的标准和要求。要创新,就要调动创造 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是主动性、求异性、发散性和独创性。它可以表现为:积极探索、 多向思考、纵横联系、灵活多变、跨越时空、连接组合、创优择优,反对抄袭、盲从、保守、 消极、自满。我们要把握整体进行创造性劳动,努力在某一项或某几项上有比较突出的体现, 以求得与众不同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写出令我们的第一读者“一见钟情”的佳文来。 【高考真题精解精析】 【2011 高考试题解析】 1.(重庆)写作 (本大题 60 分)请结合材料和自己的体验与感悟,以“情有独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题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③不少于 800 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考点】本题考查“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 【解析】 材料作文加话题作文,本题将高考作文的常规的两种命题思路整合起来,给考生在合理 的范围内最大的发挥余地。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情有独钟”在这里不为 爱情,而是为事业。 审题:两个材料的共同点就是“坚持” ,因此“情有独钟”的“情”就非“感情”而是“心 志”或“信念” 。 立意:那些信念卓然的人必定会收获最丰厚的生命馈赠。坚持就是胜利不是说教,世间 那么多的它的拥趸后来都成了它最美丽的注脚。 组织材料: 如果写议论文,爱是所有坚持下去的唯一理由,只有爱才能所向披靡,无坚不摧。袁苏 妹是,赵世术也是,纵使地位低微,纵使身体病残,只要有热爱自己工作的热情,只要忘记 自己的苦痛,只要付出的爱越大,自己的痛苦就越卑微,小人物也可以变得伟大,伟大的前 提是崇高。我们可以联想到南丁格尔,白求恩,梵高,微尘团体,丛飞等等,也可以适当联 系自己的经历来写。 如果写记叙文,我们可以根据上述的立意来进行构思故事,生活中,我们总会碰到一个 人,他如袁苏妹赵世术一样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着,他或许是清道夫,或许是拾 荒者,但是他仍然用自己的双手打磨着自己的生活,一年又一年。这也是情有独钟,我们或 许还没有看到他荣光的结局,但是我们可以预见它,可以预支我们的祝贺。 2.(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 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偶像。钱学森、袁隆平、宗庆后、张艺谋、马化腾、刘翔……他们是 不同时代不同行业的成功者,有无数崇拜者和模仿者追随其后。他们做过什么,又是怎么做 的,被写进了种种励志读本,然而,他们的成功很难复制,因为时间在变,万物在变,一个 人成功的赋予也在变。 时间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初夏秋冬,四时更替。物理时间随着时钟的指针分分秒秒匆 匆地流逝,而人生的时间,则由大大小小的悲喜堆叠而成过去,由错错对对的选择建构而成 未来。所以,人生的真谛不在复制别人的成功,而是认识自己,在合适的时间里做好该做的 事! 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以“我的时间”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择角度,明确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提示】 “我的”强调“不在复制别人的成功,而是认识自己”“时间”指“人生的时间” , 。 这个作文题目少有材料的支撑,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写作的角度与范围相对比较宽泛, 较易驾驭。虽然说来是比较好写的,但要写好却着实不易。本题目在审题上没有难度,其难 点在于所选择的写作内容,大多数考生会写自己怎样科学有效地合理利用自己的时间。如果 考生就自己在一定时间内,在某个特定事件中如何化解矛盾冲突这方面来写,并从字里行间 中体现出一种高尚可贵的优质品质与道德情操,再在语言文字表达上深入浅出,文笔过硬, 便是一篇考场佳作。 3.(天津)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60 分) 古人云: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镜” 是认识自我和世界的另一双眼睛。今天,更多种类的镜丰富了我们感知的层次和色彩;望远 镜将我们的实现引向远方,显微镜撩开微观世界的神秘面纱。反光镜让我们瞻前仍可顾后, 哈哈镜变幻出多样的自己,三棱镜在我们面前架起一道美丽的彩虹,这些镜为我们打开了多 维的空间,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深邃,心灵更加明澈。 请从望远镜,显微镜,反光镜,哈哈镜,三棱镜中至少选择两种镜,结合自己的感悟, 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 800 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4.(陕西)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最近公布了21世纪全球十大新闻,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的崛起 排在第一位,是新世纪的最大新闻。该所跟踪全球75万家主要纸媒体、电子媒体和互联网进 行调查,结果显示,有关中国崛起的新闻已经播发了3亿次。 对于中国的巨大变化,其中最值得展示的突出变化又是什么呢?据《中国青年报》和新浪 网对中国公众的调查,得票率依次是“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 、 、 、 、 “城市化进程”“开放程度” 、 。 对于中国的这些变化, 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要求选好角度, 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这是一则新材料作文,材料的立意为从“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 、 、 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开放程度”任意角度谈中国的崛起。素材选择可以贴 、 、 、 近时代气息,如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行,奥运会、亚运会的成功举办, “神七”的成功发射, 青海地震、玉树地震的成功救援、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等。在表达方式上,可以写成记叙文, 从小角度切入纵向挖掘,如写改革 30 多年来人们的服饰、居住条件、生活生产用具、思想观 念的变迁;也可以写议论文,就一个方面多角度阐释,如谈“国际影响” ,可以谈重大国际盛 会扬我国威;也可以谈国际形象工程劳民伤财;还可以谈真正的国际影响是文化、经济、政 治理念的影响。也可以创新体裁,书信体、辩论会等。 5.(全国)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60 分) 2010 年 9 月 12 日,北京一家体育彩票专卖店的业主为某彩民垫资购买了一张 1024 元得 复试足球彩票,第二天他得知这张彩票中了 533 万元大奖,在第一时间给购买者打电话,并 把中奖彩票交给买主,他成为又一位彩票销售“最诚信的业主” 。 有人据此在互联网上设计了一项调查: “假如你垫资代买的中了 500 万元大奖的彩票在你 手里,你怎么做?”调查引来 16 万人次的点击,结果显示,有 29.9%的人选择“通过协商协 议两家对半平分” ;有 28.1%的人选择“把 500 万元留给自己” ;有 22.1%的人选择“把 500 万 元给对方” ;还有 19.9%的人没做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提示】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材料由事件和调查数据两个部分组成。文章切忌 就材料中的事件部分,孤立地围绕“诚信”漫无边际地发挥,而要结合材料的后半截调查数 据全面分析。首先,有 29.9%的人选择“通过协商协议两家对半平分” ,有 28.1%的人选择“把 500 万元留给自己” ,这两组数据说明,国人在“金钱”和“诚信”的天平上失衡的心理,考 生可以列举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的不道德、不讲人性的事件进行阐释,如毒豇豆、瘦肉精、 毒馒头、假论文、毒奶粉、明星代言等事件都可作为反面素材,提倡呼吁道德良知的回归。 其次,有 22.1%的人选择“把 500 万元给对方” ,这一组数据从正面说明了“诚信”的难能可 贵,孙永林、孙东林兄弟俩的诚信故事也可以作为备选素材,让诚信、道德、良知感染社会, 震撼人心;所以,立意应围绕“金钱”和“诚信”来写。再次,还有 19.9%的人没有选择,没 有选择也可能有其它想法。为别人垫资购买彩票收益应该有相关的法律规定。仅仅靠神圣的 道德标杆的力量是不够的,只有合理规则才能使公平正义更长久。因此,立意也可以围绕“道 德”和“公德”来写。6.(辽宁)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有位哲学家举起一个苹果,对学生说:“这是我刚从果园里摘来的,你们闻到苹果香味 了吗?&有个学生一看到苹果红红的就抢着说:“闻到了!&哲学家拿着苹果走到学生面前让他 们闻,有的说闻到了,有的闻也不闻就跟着说闻到了,只有三个学生默不作声。哲学家问: “你们怎么啦?&一个学生上前又闻了闻,说:“我什么味也没闻到。”另一个上去摸了摸, 说:“这是什么苹果?”还有一个讷讷地说:“老师,今天我感冒了。&哲学家把那个苹果交给大家传看,竟然是蜡做的假苹果!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 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提示】显然,哲学家的问题和他的学生对待问题的不同态度,明显在“影射”现实生 活中大部分人迷信权威、轻信盲从、不肯动脑、不愿动手、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缺乏独立 思考、援疑质理、寻根究底、坚持真理、求真务实等精神的现象,好在还有三个“默不作声” 的学生,他们没有人云亦云,坚持做自己心灵的主人:第一位尊重了自己的真实感觉,第二 个发出了自己的疑问,第三个如果不是“托词”至少表达了自己的诚实,当然若是“托词” 则显其圆滑。 可以联系的生活实际有很多,比如:抢盐潮,钱学森之问,中国大学缺什么?? 总之,这是一道相当不错的好作文题。 7.(江西)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50 分)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灾患) ,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惭 愧)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孟子??尽心下》 ) 孟子认为君子有“三乐”,其实,这也应当成为我们今天崇尚的人生之乐。请选择“三乐”中 的一乐作文。 要求: (1)写议论文或记叙文。 (2)题目自拟。 (3)不少于 700 字。 (4)不得抄袭,不 得套作。 【提示】这是一段文言文材料,先理解这段话的意思。孟子说:“君子有三件快乐的事, 而以德服天下不在其中。父母都健在,兄弟没有病患,这是第一件快乐的事情;上不愧(怍: 惭愧)对于天,下不愧对于人,这是第二件快乐的事;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并教育他们,这 是第三件快乐的事。君子有三件快乐的事,以德服天下不在其中。”作文审题,关键就是能否 看懂这段话的意思。看懂了,相对来说还是容易提炼出观点的。 “第一乐”,应该说是亲情之乐,父母、兄弟,一家人和睦相处。可以提炼出观点,健康 是福,身体健康比什么都重要。生命的重要性,要珍惜生命。与人相处,和谐社会。而此观 点正好可以反思当下社会的一些现象,子女结婚后不少都不愿与父母一起住,子女不懂得感 恩,人情淡薄了许多。 “第二乐”,可以说是自身之乐,做人处事,一切都问心无愧。诣在告诉人们要凭良心做 事,要诚信做事,要正直做事,做事要对得起天、对得起地。如果人人行事都能诚信正直, 那整个世间就充满了温馨和谐。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 “绝育黄瓜”、“爆炸西瓜”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 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这些制假售假商贩们正是愧对于天,愧对于人。 “第三乐”,是说的是教育问题,可以说是“极乐”,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并教育他们。说明 教育者关注教育对象素质的高低,希望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来教育。这也正好与近年许多高 校自主招生,争抢优秀生源的事件不谋而合。而“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教育公平原则也正合 广大群众的共同要求和高等教育界“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迫切希望。 可以从这“三乐”中选出自己较熟悉的观点来立意。 8.(湖南)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 分) 某位知名歌唱演员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谈到自己的变化:过去她出场面对观众说的 第一句话是“大家好,我来了!”而现在她说的是“谢谢大家,你们来了!” 也许类似的变化曾经发生在你的身上或身边,也许你对此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请自拟 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真题解读】 2011 年湖南高考作文题属于新材料作文的形式出现,可谓意料之外,有情 理之中。湖南从 2009 年的“踮起脚尖”到 2010 年的“早”,命题形式都属于命题作文。按 理说今年必考命题作文:此乃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是因为本题可以说是对 2008 年湖南省高考 作文题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根据“材料”(诗意)写作文的回归。2008 年 材料作文后,老师们对这种形式都应该做过比较详细的指导,考生也比较熟悉这种命题形式, 做起来应该轻车熟路。再者,命题形式的变化突出了湖南人命题力求每年创新的宗旨,凸显 了敢为人先的精神。从命题方式上来看,摄取某歌手的出场话语的变化引导学生走出书斋, 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社会现象,不仅具有现实性和直观性,更具有深刻性和影响性。 本题为 “新材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两个部分组成。材料通俗而又深刻,既具有导向性,又有启 发性:某歌手第一句话由“大家好,我来了”变为“谢谢大家,你们来了”,以此为意自拟 题目写一篇作文。这句话再简朴不过,却蕴含深意:“大家好,我来了” 变为“谢谢大家, 你们来了”,不仅仅是话语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观念、态度的变化,我们应该赋予其积极的 意义:歌手由以自我为中心变为以他人为中心,由趾高气扬变为俯下身子,由人人为我变为 我为人人,由高高在上变为谦逊感恩,推而广之,可联想到我国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农民种 田有纳税变为有奖赏??这是当今社会的呼唤:如果人人都换位思考,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我们应该材料进行理性的思考,并联系生活的实际予以表达。 材料很新鲜,与当前国人大都以自我为中心,90 后的独生子尤其如此,只注重自我的利 益,忽视他人存在,凡事情先替自己着想,后替别人打算等现状相呼应。我们写作时一定要 从歌手生发开去,要联系自己生活周围的人和事,甚至社会,运用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材料的 理解:想到医生,还有为官者,为商者,为师者,甚至为人长者,为人幼者等等,都要改变 观念、改变作风,谱写和谐之歌。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则材料作文的相关立意角度: 1、从歌手的改变角度考虑,谈谈多一点考虑别人。我很重要,并不意味着我最重要。为 自己考虑的同时是否想也到为别人考虑呢?考虑别人,打破以我为中心的自私与狭隘,为你 我他之间注入温情,拉近彼此心灵的距离。 2、针对 90 后的独生子女以我为中心,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感受的现象来写,指出过分 以自我为中心会导致社会的灾难,分析其成因,指出根除的方法。 3、事物的发展总是辨证的,相互矛盾的,相互联系的。从“为人”与“为己”的角度立 意,谈“为人”与“为己”对立性、统一性,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提出“注重自己,更要注 重他人”的观点。 4、可以联系当今的教改侃侃而谈,谈教师要实行角色改变,从注重自我变为了胸中有教 材、眼中有学生。 5、跳出常规思维,运用联想,将材料中的两句话的转变由个人引申到社会,写党的惠农 爱民政策,带来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繁荣富强。 写作思路: 除了常规文体,还可以充分利用 日记、书信、演讲稿、诊断书、剧本等文体进行写作。比如模拟一位机关干部的身份写转变 工作作风的日记,构思三则日记;以劝谏者的身份写书信,呼吁为官者不要高高在上:用小 说的形式刻画四川某大学的教师高高在上的可鄙的形象。 总之,这个题目要写好,必须在思 维深度、视角新颖、文体多变化上下功夫。同题作文 1.牢记我们的衣食父母 今天高考,各大中小城市少不了交通管制,为的是考生们有一个好的高考环境。考生被 家长们前呼后拥进入考场,断不能有“我来了”的一人独大。 娱乐圈里的事,向来不太关心,倒是对赵本山有些敬意。对于这位土得掉渣的艺术家心 生敬意,是听了他的一席访谈。 他说,生活中总有一些不如意的事。不顺心了,就回铁岭老家,往村头一站,就什么都 懂了。对这句话,他有一个解释,说当年的同学,“都长(老)得像我爹!” 生活的风雨,长久剥蚀乡民的体肤,满头白发,沟样的皱纹,那是劳作的汗水染就,是 辛劳的泪水洗成。对比之下,赵本山是该满足了,那里的干瘪乳房,曾溢出他儿时渴望的乳 香,那里有他老实巴交长眠的爹娘。 而很多歌手或者歌星,像这次作文材料中给出的这位“前我”,往往错误地定位了自己的角 色位置。许多歌手赚得盆满钵满,惊自己为天人,殊不知,是一个文化繁荣多元的时代,造 就了他们的人生。“我来了”,透出霸气;而“谢谢大家,你们来了”,则是在卑谦里找回了真正 的自我。从传播学意义上说,受众的爱好决定媒体的走向,观众的爱好决定歌者的存亡。所 以“谢谢大家,你们来了”,是真正明白了谁是自己的衣食父母,这是自我认知的一个突破,也 是人格的一段升华。 想起了农民工。现代城市建设,农民工功不可没,干牛样的活,吃牛样的食,拿最低的 工资。一身臭汗坐上公交,城里人往往视若乞丐,避之惟恐不及。每每看到这种场景,心中 便如刀绞。“如果有一天我们发现,中国当真就这么‘和平崛起’了,那么我们不要忘记,一定要 为连续几代数以亿计的苦力劳工,修一座最高最大的纪念碑,来铭记他们的超常牺牲!”这是 一位思想家的深切呼喊,这是人性光芒在城乡问题上的一缕灿烂阳光。城里人哪天发自内心 地喊一声,谢谢农民工,你们来了,会激出多少农民工积压多年的泪水! 今天高考,各大中小城市少不了交通管制,为的是考生们有一个好的高考环境。考生被 家长们前呼后拥进入考场,断不能有“我来了”的一人独大。整个社会,包括学校和家庭,助威 高考, 是在培植国家未来的希望。 感恩才是考生们的应有态度。 说一句“谢谢社会, 你们来了”, 这人间的情,才不一边倒。社会对孩子们付出之后,才有一种踏实的感觉。因为,我们培养 的新一代,毕竟有了感恩的心。 牢记我们的衣食父母,常思“来之不易”、“物力维艰”,把自己所做的一切都看成理所当然 的回报, 是每位官员的哲学底线, 也是每一位公民的人生准则。 每个人只要做到了“小我”而“大 你”,这个社会便处处充满温馨。2.别太把自己当回事 那位把“大家好,我来了”的开场白换成“谢谢大家,你们来了”的歌手,应该是懂得了把自 己当回事的真正境界就是主动把别人当回事。 某知名歌手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谈到自己过去和现在的变化,说起面对观众的第一句话, 原来是说“大家好,我来了”,现在是说“谢谢大家,你们来了”。听到这句话是令人感慨的,甚 至,由不得人不感慨。 歌手前面那句话我亲耳听到过无数回了。很多年前,我去歌厅听歌时,上台的歌手无一 例外,说的就是“我来了”。这三个字我听了很是别扭。心里就想,你以为你是谁啊?是不是觉 得这么多人坐在这里,就因为是你“来了”呢?当然不是。到这里的人,绝大多数是因为自己, 譬如上班累了、干活烦了、失恋了、输钱了、要放松了、想和朋友聚会了、在寻找新的自我 了,等等等等,极少有人会是因为一个歌手将在这里吼几嗓子而坐在下面。 每个人都会因为自己去做某件事,那件事情也只和自己有关。除了亲人、朋友和同事, 我们很少关心旁人在干什么。而那个与自己不相干的旁人却总以为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话,不 免会让我们感到不以为然。虽然在一个被口号捆绑的时代结束之后,每一个个人都在认识到 自己的重要和价值,但这种重要和价值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是让人最终认清楚自己和定位自己 的,还真是难说。就像那些喜欢上台就说“我来了”的歌手,实际上在自我的面对时,失去了一 个基本定位。这个定位一旦失去,就会把自己很当回事。 当然,我们应该把自己当回事,但又不应该太把自己当回事。这中间的度如何掌握,或 许才是我们做人的学问所在。我记得美国飞机发明家莱特兄弟参加一次盛宴时,宴会主持人 请哥哥发表演说。大莱特不好意思地说,“演说是归我弟弟负责的。”当主持人转向小莱特时, 小莱特的回答是:“谢谢诸位,我哥哥刚才已经演讲过了。”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份睿智,更多的是一份没太把自己当回事的谦逊。 谦逊赢得的,往往才是对个人最大褒奖的尊敬。 那位把“大家好,我来了”的开场白换成“谢谢大家,你们来了”的歌手,应该是懂得了把自 己当回事的真正境界就是主动把别人当回事。先把“谢谢”给别人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给你的掌 声。 3.成熟的姿态 日渐成熟的李娜不再是那个叫嚣着“我来了”的丫头,而是成长为能微笑着低语“谢谢大家” 的世界名将。 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说道:“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 的音响。”成熟的成功者,以谦和之姿站在人生的巅峰,将自己看得低入尘土。 成熟不是世故与圆滑,不是庸俗与市侩,成熟的人能客观认识自我,尊重他人。成熟的 姿态不是傲视众人的惟我独尊,而是如麦穗般低头,倾一腔之于土地的感激。 初涉网坛的李娜,曾是那个怒批网坛制度、大吼观众的狂放者,不羁、高调。但当她经 历一次又一次成功与失败的锻炼洗礼,当她真正站上大满贯的领奖台,当五星红旗第一次在 法网赛场上升起时,我却看见那双坚毅黑眼睛中闪动的泪光,听见她那声谦和而笃定的“感谢 祖国”。日渐成熟的李娜不再是那个叫嚣着“我来了”的丫头,而是成长为能微笑着低语“谢谢大 家”的世界名将。 国学大师陈寅恪晚年患有眼疾,在岭南大学上课时着夏布长衫,精心备课,倾心讲学, 从不因选课学生多少影响教学。正是陈寅恪的成熟之姿,让他始终在校内享誉美名。那身夏 布长衫,那声声教诲,承载着他高尚人格与长者气度,他以谦和成熟的姿态,永远伫立学子 心中。 真正成熟的成功者,早已将他们内心的那份高傲与张扬埋藏于探索追求的艰辛中,那份 将自己托举于高峰的骄然已流入汗水,剩下的却是谦和之姿。回眸成功路上的人们,他们如 成熟的麦穗般将自己的辉煌归功于脚下的土壤。而今天,又有多少人能许以自己成熟的姿态。 留学美国获取哈佛三大博士学位却无法放低自己而精神分裂的邓琳,目空一切自诩大师却满 口伪科学的李一,无不昭示着自我的浅薄…… 一个人就好像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愈 大则分数值愈小,只有将自己放低,心怀感激,才能成长为成熟的成功者,拥有自己人生的 繁花似锦。 别忘记巴金“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别忘记狄更斯“我的国家,我的社会成 就了我”,成熟者永远向着世人展现无须声张的微笑,留给世界一个伏案的背影,一尊成熟的 姿态。 9.(湖北)请以“旧书”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请先将作文题写在答题卡上,然后 作文: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字数不少于 800 字。 (60 分)10.(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 分) 大千世界, “原点”无所不在, “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 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 请以“回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 800 个字(含标点符号) 。 【考点】本题考查“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表达应 用) 【解析】 “回到原点”的作文题正如出题人出题立场一样:让学习回到根本,让考试回到原点。 不盲目标新立异,也不墨守陈规是本题的一大特色,其保留了广东高考作文“稳中求新”的 性格特征。 “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 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原点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正是这司空见惯的原点才给了我 们思考的无限空间,越熟视越可能会无睹,而“回到原点”正是将我们的视线从好高骛远的 “天边”拉回到脚踏实地的“眼前”。 一、审题方面: ①“回”,既然是“回”,那就意味着已经“走远”甚或是“走偏”,当重新审视身边 的一切时,我们发现已经丢失太多,我们需要找到原点,重新出发,“回”是动作,也是过 程。 ②“原点”,原点是最初的地方,我们从那里向四面八方出发,走得再远,轨迹的这头 也连着它,我们不能挣脱的是原点,我们不能忘记的也是原点。原点是起跑线,是一页没有 开始书写的白纸,原点里有无限的可能。如果山穷水尽无前路可走,我们或许可以尝试退回 到原点,重新开始一段旅程。 二、立意方面: ①向原点出发,回到原点,让生命变得更加纯粹。 ②回到原点,从原点出发,让生命变得分外精彩。 三、组织材料 1、论述类文体主打名人: ①向原点出发,回到原点,让生命变得纯粹:苏轼东坡垦荒,陶潜归园田居等。 ②回到原点,从原点出发,让生命变得精彩:屈原九死未悔,孔丘退身办学等。 2、文学类文体主打自己: ①向原点出发,回到原点,让生命变得纯粹: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会遭遇很多次的艳羡 与妒忌,它们啃噬着自己的斗志与灵魂,我们如何面对这些?我们回到什么样的原点?原点 就是承认别人,肯定自己。 ②回到原点,从原点出发,让生命变得精彩:同样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也会有很多次的 成功,可是如果每一次成功是最后一次,那么就不会有下一次的成功。我们可以说,最好的 表现是“下一次”,如何再攀新高?是将油门踩到底,还是先复位,休整一下再上路?无疑 的是后者有更多持续发展的可能,回到原点,重新出发,我们才会有更多的冲劲来为未来打 拼。 三、常见误区警示 ①将命题当话题处理,另作标题。 ②文体不清,混淆议论文与记叙文的界限。 10.(福建)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70 分)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我的工作让我常晒太阳,呼吸新鲜的空气,这使我有 个好身体。我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骚包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 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 (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提示】本则材料选自《中国新闻周刊》2009 年第 048 期的《十年影响力人物特刊》 ,原 文标题为《袁隆平:到了 100 岁,我还是想在田里》 。根据文意,袁隆平曾经为中国赢得了宝 贵的时间,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降低了人口增长率,他在农业科学上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 胁,引导中国人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现在他虽然年已八旬,仍旧保持着对稻田的热爱, 甘于寂寞,潜心科研,努力完成两大心愿:一是实现超级稻亩产 1000 公斤;二是把杂交水稻推 向全世界。 据此,我们就能很好地理解材料中某些词句,如“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 么大” 是实现超级稻亩产 1000 公斤这一心愿的形象说法; 我和我的朋友, “ 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象征着袁隆平希望杂交水稻走向世界,一方面为世界人民造福,一方面为国家创造价值,和 国人共享这一伟大成果。所以,读过此文,或着近几年阅读过有关袁隆平的报道和文章的考 生这一次将文思泉涌,这再一次凸显了福建高考语文的课外阅读导向。 不过,如果对袁隆平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思想政治、生物或地理课本里的知识上,那也 不必气馁,因为这道作文的角度还是多元的,如理想与现实;平凡与伟大;转变就业、择业观念; 从职业到事业;以感恩的心态面对工作;苦中作乐;为崇高的理想而奋斗, 再苦再累也是一种幸福; 学会从工作中寻找乐趣;人因梦想而伟大,因务实而精彩,等等。只要是从材料出发,只要能 自圆其说,都能各得其所。 11.(安徽) (60 分) 请以“时间在流逝”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 【注意】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④ 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解析:这是一个主谓结构的句子型的标题,题目有三个词语构成,可能考生只抓住了“时 间流逝”来写,即便如此,还要注意题目用的是“流逝” ,而不是“流失”“消失”“消逝” 、 、 。 “流逝”在词典中只有一个意思,就是“像流水一样消逝” ,一般都是用来形容时光,如“时 光流逝”“岁月流逝”等。而“流失”有三个义项:①指自然界的矿石、土壤自己散失或被 、 水、风力带走,也指河水等白白地流掉;②泛指有用的东西流散失去;③比喻人员离开本地 或本单位。 “消失”是指“ (事物)逐渐减少以至没有”“消逝”就是“消失”的意思。可能 。 有考生没有注意到这些词语的差别,将“流逝”等同于“散失”“消失”或“消逝”“像流 、 。 水一样消逝” ,意在告诉我们时间的消逝是可见、可感的, “流水落花春去也”“时光催人老” , , “时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 。 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诸如此类。 其实,该题目最为关键的词语应该是“在” ,这里的“在”是个副词,作状语,是“正在” 的意思。题目的意思就是“时间正在像流水一样从我们的面前消失了”“正在”表示一种状 , 态,是进行时态。扣住“正在流逝” ,大的方面可以从下面两个角度立意。 第一,从我们“怎样看待世间在流逝”的角度立意。 考生对“时间”类的命题应该是不陌生的,它往往可以转化成“生命”类命题,毕竟“时 间”与“生命”是一对孪生兄弟,能结合命题,谈面对时间的流逝,表达哲理性的思考,这 就将写作立意上升到“生命价值”的高度。 “时间”与“生命”关联类素材很多, 《论语》中 的名句: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苏轼《赤壁赋》的名句: “逝者如斯,而未尝 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还可以从另一个方面打开思路,如时间在流逝,什东西 会改变?什么东西不会改变?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里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 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就是很好的 借鉴。 顺着这样的思路,作文的立意思路就很容易打开了,但这也不是所有的考生都能做到的, 毕竟要上升到一定的哲理的高度。 第二,从“面对时间在流逝,我们怎么办的”角度立意。 就这个题目,从“怎么办”的角度入手是最容易的,其实,怎么办的问题本身是明确的。 正面立意即时间在流逝,应当珍惜时间,积极有为――我们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我们能 拓宽生命的宽度,以积极有为的方式对抗时光的流逝,提高生命的质量和提升人生的意义。 反面立意自然是批判、否定浪费时间虚度人生的行为,当然通常是将正反两种情况进行对比, 从而水到渠成。 从“惜时”角度展开,可以写一篇议论文,也可以叙述某件事,强调“时间”的重要性, 写一篇记叙文。作文示例(根据网友下水文改编) 时间在流逝 高山幽谷中蜷缩的最后一撮雪终于绷不住身子,委落于草丛中,化成了一丝水,汇成了 一股泉,流成了一条溪。时间与它结伴而行,也流逝到光阴深处…… 是啊,还有什么能像河水那样滔滔不绝地诠释着时间,又有什么像河水一样在宇宙间“三 态”切换得那么自如?不可捉摸的时间,人们无法直接描述,只好借助神奇的河水来形容了。 于是就有了“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的感叹。 在北雁南飞时,我们知道了季节的更替;从青丝到白发知道时间的流逝。 “少年不知愁滋 味” ,大多因为对时间的认识还是一种混沌状态,等弱冠不在,自然有了衣带渐已缓,岁月忽 已晚的悔恨。所以有许多憾事与时间有关,如在某个时间段,爱没说出口,却成了他人所爱。 在流逝的时间中,孝未尽,亲人却不待。 时间给予每个人都是一天二十四小时。可每个人对时间的态度却迥然不同。有的人说自 己的时间太多,多得整把的抛撒也在所不惜,于是在灯红酒绿里泡着,在纸醉金迷中躺着, 在“桌上长城”边坐着,就这样时间在酒杯中流走了,在奢靡里消蚀了,在赌桌边输尽了。 这些人信奉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可他们哪里知道, “春去春回来,花谢花会再 开” ,只是季节的轮回,春已不是昨日春,花已不是先前花了。 智者们明白时间是无限的,但人的生命长度是有限的,但生命的宽度可以伸展。钱学森, 这位科学泰斗,一生不题字,不参加宴请,不出席鉴定会。他说,我时间不多了,我还有许 多事情需要做。是啊,人的差别在于是否珍惜时间,若在有限的时间内去做更多有益的事情, 也就在生命体里注入了内核。等到生命终结的一天,人们会说,他的一生是殷实而沉甸甸的。 想当年辛弃疾报国无门,叹时间流逝,尽管将“栏杆拍遍” ,也无人知晓其“登临意” 。 于是他吟出了“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的诗句。真是英雄泪洒吴钩,岁月不堪回 首。 时间在流逝。虽然雪年年有,春年年在,但这些只不过是飞逝的时间列车沿途丢下的旅 客而已。因为水是去年的雪,春是昨天的冬。 时间在流逝,我们必须将爱说出口,将孝尽到位,将事做到好……抓住机遇,只争朝夕。 虽然我们不能遏减时间流逝的速度,但我们可以激起时间长河中的浪花,那怕只一朵。时间在流逝 家在五楼,有好几扇临街的窗。天还没大亮,依稀听见环卫工在“哗啦、哗啦”一下又 一下扫大街的声音。我翻了个身,调整一下睡姿,好让自己睡得更舒服些。 似乎没多久,嘹亮的起床号便阻止了我向睡眠的纵深处跋涉,我的意志艰难地挣扎在梦 与醒的边缘,拉锯战一般,最后当然是理智占了上风――睁开眼的我,把一天二十四个小时 牢牢握在掌心。 当我走在上班路上的时候,绝对是精神抖擞,我以端正的态度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投 入到当天的工作。工作滋养了我并且极大地丰富了我的人生,我不能不负责任漫不经心地对 待工作。 是谁说,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最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 十四小时。看似矛盾的话,充满了哲理。对此,我深有感触。 八小时之内求生存,八小时之外求发展。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便是生存之外的发展吧。 下班之后的时间完全属于我们自己,怎样利用八小时之外的时间呢?往小里说,是时间偏不 偏私的问题,往大里说,则是拓展生命高度和宽度的问题。 好多人很坦然地将八小时之外的时光交给酒吧、棋牌、闲聊以及没完没了的电视剧,名 曰,消磨时间。似乎,时间是多了去的东西,不消磨掉,便不甘心,唯有消磨才是让它流逝 的最好方式。 我常常伫立窗口,极目远眺。我看见太阳升起来,又看见太阳落下去;我看见农人在播 种、在管理、在收割;我看见午后的悠闲时光里,妇人们三三两两地鱼贯进入棋牌室;我看 见闲散的男人们在通风的楼道斗地主侃大山,从日出到日暮…… 曾经,我自以为我很珍惜时间,我喜欢读书,爱好写作,我不打牌,不聊天,我笔耕不 辍。其实不然,时间还是不知不觉地,从我的指缝里,从我的眼眸中,从我的迟疑拖沓间, 悄然滑过。我突然意识到,不仅仅是一天二十四小时,便是八小时之外的时光,我都不能很 好地掌控。比如,我埋头书本的那会儿,心又挂念着构思,结果一个字没有看进去,只顾着 发呆;当我打开文档,欲敲下随感的文字时,我又忍不住流连各大论坛和网站…… 不远处的火车道上,一列灯火通明的火车呼啸而来,我猛然醒悟,时针已经指向零点!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我在屏前坐,鼠标如小兽,东奔西走! 春光不自留,莫怪东风恶。面对时间在流逝,我痛惜而又无奈,唯有空悲切! !――当真 空悲切? 走,干活去,赶在时间的前面,出发吧。 12.(北京)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鹿特丹世乒赛结束后,师生门一起议论。 生甲:太好了,中国对又包揽了全部冠军,这叫实至名归,竞技体育就得靠实力说话。 生乙:但我更愿意看见外国选手成功挑战中国名将,一个国家长期垄断某项体育比赛的 金牌,其实并不利于这一项目的发展。 生丙:有人主张中国队应让出一两枚金牌,我不赞成。如果故意输球,就有违公平竞争 的原则和奥林匹克精神。 ?? 老师:同学们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有些道理不仅体现在乒乓球运动上,也适用于其他 社会生活领域。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除诗歌外,问题不限。【2010 高考试题解析】 1. (2010?江苏高考)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绿色,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理 念,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请以“绿色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写作指导】 一、审题: 提示语三句话表达了三个层面的意思:第一句话“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 ,是就绿 色本身的特征而言,绿色,具有活力,养心养眼。第二句话“绿色,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 是说不仅是一种生命现象,更是一种生态现象。第三句话“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理念,与 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是说绿色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理念,绿色不仅仅是自然现象,在我 们的现实生活中处处可以倡导绿色的生活理念。从提示语,我们可以了解绿色的基本特征: 活力、给人一种精神的或美的滋养、生态性。我以为考生的作文只有反映这些特征,才能充 分地体现绿色的本质。 题目“绿色生活”中“生活”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是指“人或生物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 行的各种活动”“绿色生活”就是指能够体现具有绿色理念的生活,可能包括节约资源,减 。 少污染;绿色消费,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垃圾分类,循环回收;救助物种,保 护自然等等内涵。 我的绿色生活,表层的可以写你在具体的生活中的举措,深层的可以写心灵的绿色。 二、立意: 总体上说来,今年江苏高考作文相对于去年的“品味时尚”来说,相对容易些,不管城 市还是乡村的考生都有话说,都有东西可写,学生不会在考场上看到题目出现顿时的思维休 克,但真正要写好,也非容易。这类题目是典型的易写难工,要写好必须在立意上高人一筹。 一、关于此篇作文的立意,可以写环保,面对当今环境污染、气候变暖,我们要提倡过 一种低碳的绿色生活。但这是大部分考生在第一时间内的第一思维,如果仅从此角度而写, 很容易人云亦云,造成撞车。 二、如果通过写乡村宁静自然静谧的田园生活,化大为小,仔细刻画乡土人情,写出充满 乡间气息的古朴的自然风光,激起人们对乡间绿色生活的回归的欲望,那将会起到引人入胜 的效果。 三、如果更妙趣一点,就抓住“吃”等日常生活来写,写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在 “吃”上也越来越讲究了,越来越精了,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中游的,什么都吃,而身 体疾病也越来越多,因而提倡一种绿色生活的良好习惯,这样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 果。 四、如果立意更深刻些,将“绿色”看作喻体, “绿色生活”就是一种健康朴实平和的生 活, “绿色生活”喻指一种淡泊的人生态度。面对当今社会经济转型期,竞争压力不断加大, 人心浮躁,感到前途迷茫,自杀、他杀的事件层出不穷,如“富士康十二跳” 、前期校园恶性 事件等,贪污、暴力、色情等丑恶现象屡禁不止,如重庆打黑中落马的文强、北京的“天上 人间”的覆灭等。对此呼唤人们过一种没有世俗污染的自然的生活,崇尚生活的本真,享受 人间的真情真爱的“绿色生活” 。这样的立意就更高远,必能引起阅卷老师的青睐。 三、材料: (一)绿色生活的方式: 1.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尽量少用一次性物品 2.不追求过度的时尚 3.拒绝使用珍贵动植物制品 4.使用节约型水具 5.拒绝过分包装 6.支持可循环使用的产品 7.一水多用 8.随手关闭水龙头 9.节约粮食 10.双面使用纸张 11.垃圾尽量分类入箱 12.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13.提倡步行,骑单车,尽量乘坐公共汽车 (二)中国十大环境问题 1、大气污染问题 2000 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 1995 万吨,居世界第一位。据专家测算, 要满足全国天气的环境容量要求, 二氧化硫排放量要在现有基础上至少削减 40%。 此外, 2000 年中国烟尘排放量为 1165 万吨,工业粉尘的排放量为 1092 万吨。大气污染是中国目前 第一大环境问题。 2、水环境污染问题 中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是: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 江、珠江、长江,其中 42%的水质超过 3 类标准(不能做饮用水源) ,全国有 36%的城市河段 为劣 5 类水质,丧失使用功能。大型淡水湖泊(水库)和城市湖泊水质普遍较差,75%以上的 湖泊富营养化加剧,主要由氮、磷污染引起。 3、垃圾处理问题 中国全国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达 8.2 亿吨,综合利用率约 46%。全 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 1.4 亿吨,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到 10%。塑料包装物和农膜导 致的白色污染已蔓延全国各地。 4、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 目前,中国国土上的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27.3%,而且,荒漠化面积还以每年 2460 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中国每年遭受的强沙尘暴天气 由 50 年代的 5 次增加到了 90 年代的 23 次。土地沙化造成了内蒙古一些地区的居民被迫迁移 他乡。 5、水土流失问题中国全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 50 多亿吨,每年流失的土壤养分为 4000 万吨标准化肥(相当于全国一年的化肥使用量) 。自 1949 年以来,中国水土流失毁掉 的耕地总量达 4000 万亩,这对中国的农业是极大损失。 6、旱灾和水灾问题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年均受旱灾的农田为 1.2 亿亩,90 年代上升为 3.8 亿亩。1972 年黄河发生第一次断流,1985 年后年年断流,1997 年断流天数达 227 天。 有关专家经调查推测: 未来 15 年内中国将持续干旱。 而长江流域的水灾发生频率却明显增加, 500 多年来,长江流域共发生的大洪水为 53 次,但近 50 年来,每三年就出现一次大涝,1998 年的大洪水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7、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 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破坏较严重的国家,高等植物中濒危或接近濒危的物种达
种,约占中国拥有的物种总数的 15%-20%, 高于世界 10%-15%的平 均水平。在联合国《国际濒危物种世界濒危物种中,中国有 156 种,约占总数的 1/4。中国滥 捕乱杀野生动物和大量捕食野生动物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屡禁不止。 8、WTO 与环境问题 中国加入 WTO 将面临两方面新的环境问题。一方面是国际上的&绿色贸易壁垒&。由于中国目前的环境标准普遍低于发达国家的标准,中国的食品、机电、纺 织、皮革、陶瓷、烟草、玩具、鞋业等行业的产品将在出口贸易中受到限制。另一方面,由 于国际市场对中国的矿产、石材、药用植物、农产品、畜牧产品的大量需求,可能会加重中 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破坏。同时,中国可能成为国外污染密集型企业转移的地点和 大量的国外工业废物&来料加工&的地点,这将极大地加重中国的环境问题。 9、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 三峡工程是中国目前正在实施的巨大的水利工程。该工程定于 2003 年开始发电。三峡建成后对地质环境、水资源环境、生态环境(涉及库区两岸和整个 上游地区)的影响,以及如何有效防治库区污染是目前摆在三峡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记叙文的五种表达方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