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个奥比岛怎么刷绝版的绝版账号,东西不用太多,各位退岛的土豪慷慨帮助一下?

有玩奥比岛的退岛的银吗?退岛的可不可以把号子给我吖(反正你也不玩了嘛~)求求惹亲~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有玩奥比岛的退岛的银吗?退岛的可不可以把号子给我吖(反正你也不玩了嘛~)求求惹亲~
有玩奥比岛的退岛的银吗?退岛的可不可以把号子给我吖(反正你也不玩了嘛~)求求惹亲~私信
我有更好的答案
求个采纳,给了采纳给你号
采纳率:46%
我有我有,私聊
私信不了阿
采纳后真给?
给个感谢行吗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奥比岛 卖号 求土豪80qb打包带走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奥比岛 卖号 求土豪80qb打包带走
小子帽,银潮,撒旦,天灵灵地灵灵,我最帅100分9 14阿哥常胜扇子,我不屑我很酷虎牙眯眼晕表情,旋风头,夏威夷衬衫,跆拳道服,小幽灵装,黑古拉,一堆翅膀,8 9暑假背景,1 2个绝版背景,4神威,100狮子,炫光天狗青鸾欢欢阿宅,田园犬各一只,三页珍稀幼仔...
我有更好的答案
就这样还卖号?好吧其实挺不错的,不过谁会玩奥比岛?玩奥比岛的都是小学生,校学生哪有那么多钱?
采纳率:73%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奥比岛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谁要奥比岛的号?我要马上就要退岛了因为我这里有4个号 ,都是80多天90多天和100多天的,谁要?我可以给他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谁要奥比岛的号?我要马上就要退岛了因为我这里有4个号 ,都是80多天90多天和100多天的,谁要?我可以给他
我有更好的答案
+我号:Saray丶
我要1个.加我奥比岛KK冰恋露.或QQ注备是送号!
我想要,求你了
其他8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和岛轰炸之将军回忆也会错-空军版-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 -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70|回复: 49
和岛轰炸之将军回忆也会错
头像被屏蔽
超大游击队员
更多精彩专业军事内容,期待你的加入!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大和岛轰炸之将军回忆也会错(一)
21:24阅读:207
大和岛轰炸之将军回忆也会错(一)
将军回忆也会错
——与青年作家清秋子探讨大和岛轰炸与米格曾否大战F-86
概要:日,志愿空军轰炸大和岛的作战,空3师7团由24架米格组成的团编队,因空联司(中朝人民空军联合司令部的简称)作战预案的严重失误,加上临战指挥严重失误,导致这24架米格两次痛失掩护轰炸机、与美军F-86机群发生大规模空战的机会。
笔者年初写过两篇关于轰炸大和岛的文章,批评青年作家清秋子《寻找牟敦康》一书的几处明显错误。例如,清秋子认为此次轰炸大和岛,空3师7团的24架米格飞机曾为保卫轰炸机直接投入了对美机F-86的大规模空战。
清秋子于6月18日在我的博客上作了回复,现摘要如下:
“但我还是有一个疑问:对于空三师7团是否参加战斗,为什么飞行员所述与高级指挥员所述大相径庭?如果您的观点是实,那么,刘玉堤将军当天是否遭遇敌机?牟敦康是怎样牺牲的?就都成了问题。我提出‘7团参加了战斗’说,是根据五位战友的口述和三封当年的信件资料做依据的,应该能够自成一说。这一矛盾现象,是怎样产生的?我也很想请教您。
“林虎将军说,当天是轰炸机先到,空三师7团的米格才从浪头机场起飞,晚到了一会儿。他是9团的,当时是在机场待命。
“刘玉堤说,在听到警报后,他们跑向飞机,轰炸机群就从头上飞过去了。
“孙景华将军也说,一到大和岛,我看到前面有飞机着火了,刘玉堤看到在低空有美国飞机。
“三人都说到了‘追击’的情况。这都说明,空三师的米格是晚于轰炸机队飞过安东时才开始起飞的。而且刘玉堤说,他们是和前线指挥部保持着通讯联络的,与指挥部就‘友军’还是‘敌机’做过争论。
“三位的说法互相印证,并无矛盾。而说米格机群与轰炸机群完全隔绝两处,米格机群对轰炸机队被袭毫不知情,这是否能成立?我还是不能信服。”
笔者把清秋子说的“五位战友的口述和三封当年的信件”简记如下:
原空军副司令员林虎中将对清秋子说:“他(指牟敦康)追击一架F-86,追到了鸭绿江和大和岛之间的地方,估计是飞得太低了,发生坠海。我们的米格-15,太低了拉不起来。”
原兰州军区空军司令员孙景华中将说:“一到大和岛,我看到前面有飞机着火了,刘玉堤看到在 低空有美国飞机。”
原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刘玉堤中将说:“上飞机了,我们一个跟一个起飞。到了地方,我一回头,看见我们一架轰炸机着火了。紧接着我机翼下方嗖地就窜出去一个F-86。看见我们受损失,我立刻就急眼了,通通通打了几炮,他急忙翻滚躲避,没打着。后来知道这就是戴维斯。当时我没开瞄准具,忘了,匆匆忙忙的。我至今还后悔,没打下戴维斯!”
牟敦康的僚机严忠祥,后在一次战斗中跳伞负伤,医治无效,不幸病故。他曾于日写信给牟敦康的父亲牟宜之,讲述了牟敦康最后的情况:
“牟伯父,一九五一年十一月三十日,是我们牟大队长不幸的日子。在这一天,牟大队长见我们空中友邻部队,正遭敌机攻击,即奋不顾身前去赴救,我跟着他攻击三次,即失掉了联系,后来,我用无线电大声喊他,但始终没听到回音。就这样,我们的牟大队长与我们永别了。”
时任东北军区空军(即后来的沈阳军区空军-简称沈空)政委的周赤萍于一九五二年元月二日曾写信给牟宜之(他与牟敦之是抗战时期的老战友),告知噩耗。他在信中说:
“事情真出意外,三十日下午三时,他负责掩护其他友军完成战斗任务。在他的正面遇到很多敌人,被他们打散之后,他的前面还有四个敌人正在逃跑。他与他的同伴就不顾一切向敌人猛攻。而由于海内[海上]作战,没有经验。目测过低,冲入海内。他的同伴亦同时冲入离海两百米而错觉为两千米,他坚决改正动作,使己挽救,敦康产生错觉,没有纠正而造成不幸。”
清秋子引用过一份一零三部队发给牟敦康父亲的信函,落款为“一零三部队政治部”。其中的“一零三”是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空3师的代号,以此类推,空2师是一零二部队,空4师是一零四部队,空10师至空19师的番号,第一位数字升为2,如笔者所在的空15师,就是二零五部队。
该信是空3师政治部于一九五二年二月十三日,正式通知牟敦康的父亲牟宜之关于牟敦康牺牲的公函,对于牟敦抗的牺牲情况,可说是简略之极:
“十一月三十日,为了执行掩护(轰炸)部队作战,****(王剑贞注:应为牟敦康同志表现)了高度的革命友爱精神,在英勇的驱逐敌机,救援兄弟部队的战斗中不幸壮烈牺牲。空战任务结束后,全体同志评牟敦康同志为一等功。”
笔者对清秋子的回复如下。
请教两字绝对谈不上,前辈更不敢当。早在59年前,笔者为林虎、刘玉堤、孙景华这些英雄人物提供地面无线电导航保障工作的时候,只是一名无线电定向台的定向员,是真正的小字辈:年龄最小,职务和级别最低。他们都是我崇拜的偶像,我一直是仰视他们的。
我们因为《寻找牟敦康》牺牲的真相,而在网络上邂逅,大家的目的只有一个,都希望通过讨论、乃至争论,找出牟敦康烈士牺牲的真相,包括他牺牲的地点,他空战的经过,以还原那场空战的原本面貌。
笔者仔细阅读了牟敦康当年的“五位战友的口述和三封当年的信件资料”并和相关史料反复比对,坦率的说,它们大都与事实不符。尽管孙景华、刘玉堤两位将军是当年7团24架米格编队中的一、二大队长,是亲身经历着,最有发言权。尽管林虎将军当年是空3师9团团长,尽管这三位将军在五十九年前都是我的老首长、老上级,我还是只能据理直言——三位将军都错了,三位中以刘玉堤将军的回忆最多、最生动、最具体,但是,“放”的“空炮”也最多。
我把他们回忆中的几处明显的不实之处,列举如下:
此次轰炸大和岛,7团的24架米格按照空联司的作战命令,并没有与轰炸机伴随护航。既不是像林虎、孙景华将军回忆说的飞向大和岛,或是飞到大和岛上空,也没有像刘玉堤将军回忆的那样,飞到轰机炸航线上与F-86展开空战;
孙景华和刘玉堤两位将军,包括这24架米格里的任何一名飞行员,既没有飞到大和岛,也没有飞到轰炸机航线上,他们都不可能在这两处空域与F-86展开空战;
空三师的米格也绝不是像林虎、刘玉堤将军回忆的那样,在轰炸机编队飞过安东后——15时07分之后,才仓促起飞,相反,准时于15时04起飞;
刘玉堤将军未曾与美军的头号王牌戴维斯交战,也没有向戴维斯开过跑,更不曾把戴维斯开炮打跑。
清秋子认为“三位的说法互相印证,并无矛盾”一说,若细细分析、推敲,有些重要回忆,既不能互相印证,也存在矛盾。例如,大和岛这个空战地点,就只有孙景华将军一人明确提及,是一份典型的孤证。
对于牟敦康的僚机严忠祥以及当年我的老首长——沈空政委周赤萍中将的书信,请宽恕我对亡灵的冒犯,信中内容受当时环境的局限,也与事实不符。周赤萍政委当时在沈阳,并未亲身参与轰炸大和岛作战的组织与指挥,他信中的内容属于听来的汇报,那已是第二、第三手材料了,情况不实可以理解。
请注意,空3师政治部发给牟敦康父亲牟宜之的这封正式公函,关于牟敦康牺牲的情况介绍,可说是简略之极,它正好说明此次出动的另23名战友,包括他率领的三大队二中队其他三名成员,其中有他的僚机严忠祥、副大队长赵宝桐和赵的僚机范万章,都不了解牟敦康牺牲的过程和真相。尤其是该公函并没有写入严忠祥和周赤萍政委信件里所讲述的内容,这说明,当时空3师政治部——也可以说是空3师的首长们,并不相信周赤萍政委和严忠祥信中写的内容。
还有一个重要细节。我们读周赤萍政委和牟敦康父亲牟敦之的来往信件,牟敦之坚持要三大队副大队长赵宝桐亲自给他回信,介绍牟敦康的情况,特别是牟敦康的牺牲经过。周赤萍政委也答应要当面向赵宝桐交代这个写信的任务。结果如何?按常理说,一位军区空军政委,交代下属的一位副营级大队长给自己刚刚牺牲的战友——牟敦康大队长的父亲写封信,介绍一下牟敦康牺牲的情况,向老人家致以晚辈的问候和安慰,应该是义不应辞的一件事情,即便当时赵宝桐因伤住院,请别人代笔可否?实际上呢?赵宝桐写过这封信吗?没有。赵宝桐为什么宁可“抗”军区空军政委周赤萍之“命”,宁可违反战友之情,从住院到康复出院,到接替牟敦康成为三大队长,重上蓝天,一直不给牟宜之写这封信呢?赵宝桐是拖沓的人吗?赵宝桐是不讲人情的人吗?不是,绝对不是。
这个细节所折射出来的疑问,才真正涉及到牟敦康牺牲真相的隐情。对于牟敦康牺牲的那场空战,我可以断言,赵宝桐有他的难言之隐,严忠祥有他的难言之隐,许多人、包括刘玉堤、孙景华将军,都有他们的难言之隐,广而言之,空3师和空联司都有各自的难言之隐。
《寻找牟敦康》一书,提到虎将刘玉堤曾在无线电里骂人:
“我赶紧投了副油箱,寻找敌人,准备追击。紧接着,看见拉-11又着火了,这时我们已经飞到拉-11的前面了。我就说:“追!”指挥所说:“是友军。”我说:“什么他妈的友军!……我就骂了一句。下来还追查我:为什么骂人?”诸位,刘玉堤骂的是谁?不是别人,就是空联司司令员刘震。一个小小的营级干部,连带队长机都不是,就胆敢在无线电里,骂司令员“他妈的”,但是,更为蹊跷的是这件公然辱骂首长的行为,最后竟会不了了之,刘玉堤好像既没有受处分,也没有做深刻检查。这是为什么?
我相信刘玉堤的确骂了刘震司令员一句“他妈的”,事后之所以没受处分,是因为“话糙理不糙”,他骂的在理,刘震司令员大人大量,原谅了刘玉堤。刘玉堤的“理”在哪里?因为那确实是敌机,是真正的劲敌F-86。只是刘玉堤在回忆里,自己把60年前的时间和地点搞错了,在他说的那个时间和地点,他不可能“看见”拉-11飞机,也看不见轰炸机。
刘玉堤这一骂,孙景华应该听到,可惜清秋子没向孙景华核实。
刘玉堤骂刘震司令员的时间和地点,正是前面笔者谈的难言之隐的起始之处,就让笔者留一个伏笔,把详情放在以后慢慢道来。
/dpool/blog/s/blog_483cb.html?type=-1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头像被屏蔽
超大游击队员
大和岛轰炸与空联司的《预定航线图》
21:45阅读:92
大和岛轰炸之将军回忆也会错(二)
大和岛轰炸与空联司的《预定航线图》
——与青年作家清秋子探讨大和岛轰炸与米格曾否与F-86大战——
我们面对的问题好像有些匪夷所思,难道那场空战的两位权威亲历者,刘玉堤和孙景华将军,包括牟敦康的僚机严忠祥,能把他们当年空战的地点和空战的过程搞错吗?
的确如此,他们记错了,将军也是凡人。严忠祥“回忆”错了,有他的难言之隐。
面对清秋子的困惑:“而说米格机群与轰炸机群完全隔绝两处,米格机群对轰炸机队被袭毫不知情,这是否能成立?我还是不能信服。”笔者在此再做一个解释。
要说清楚“米格机群”为什么“与轰炸机群完全隔绝两处”?为什么“米格机群对轰炸机队被袭毫不知情”?是两个问题,先说第一个。
在抗美援朝空战中,我方米格机群的出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机动出击,即空联司视空中敌情相机决定派出多少架米格出击,向什么方位出击,但是,此次轰炸大和岛作战,属于按空联司预定作战方案出动,即米格,飞机、轰炸机和拉-11飞机这三个机种,各有空联司事先以作战命令规定好的不同的起飞时间,不同的的飞行航线,不同作战任务。
空3师的“米格机群”之所以“与轰炸机群完全隔绝两处”,系由空联司作战预案决定,即空联司事先专为轰炸大和岛制定了两张《预定航线图》。
六十年来,凡是回忆、撰写评论乃至争论大和岛之战,谁都离不开那张《预定航线图》。
它,就是雷打不动的作战命令
1975年由空军司令部编写的《航空兵战例选编》——《航空兵第八师第二次轰炸大和岛的战斗》之二的“任务和决心”一章的记述,等于复述了当年空联司的作战命令:
“为协同志愿军第一四八师攻占大和岛的登陆作战,中朝人民空军联合司令部指挥所(简称空联指)决定,以航空兵第八师九架杜-2轰炸机,在航空兵第二师十六架拉-11歼击机护航和航空兵第三师二十四架米格-15歼击机的空中掩护下,于十一月三十日15时25分轰炸大和岛驻大和岛灯塔的敌指挥机构。
“杜-2轰炸机(驻于洪屯机场) 定于14时20分起飞,以奉集堡为航线起点,在草河口至刘家河地段(凤城以北)上空与拉-11飞机会合,由丹东江桥直飞目标。轰炸后,返至浪头机场降落。各机携带100公斤杀伤爆破弹七 杖.100公斤燃烧弹两杖,均使用瞬发信管。投弹高度1500——1800米。
“拉-11飞机(驻凤城机场)应于14时29分起飞完毕。起飞后在轰炸机飞行航线之东侧向北飞行,迎面发现轰炸机后,左转弯与其会合组成联合编队,担任全程护航任务。
“米格15飞机应于15时04分起飞,15时20分到达大和岛东北25公里处的身弥岛上空,高度3500米到5000米,以空中掩护的方法保障轰炸机的战斗活动。
“预定航线见附图”。
上述作战命令在清秋子《寻找牟敦康》一书的第262页上,有大体相同的记载,只是《寻找牟敦康》一书,没有收录空联司的两张《预定航线图》。清秋子虽然记下了这个作战命令的内容,因为不熟悉空军的情况,没有把它们消化、理解。
下图就是当年空联司为日轰炸大和岛作战制定的《预定航线图》:
请注意作战命令中的用词,空联司下达给拉-11飞机的作战命令是对轰炸机“担任全程护航任务”,下达给米格飞机的作战命令则是“以空中掩护的方法保障轰炸机的战斗活动”。简言之,拉-11飞机担负的任务是为轰炸机直接护航,或曰伴随护航,或曰全程护航,米格飞机完全不同,是间接护航,就是米格飞机有自己单独的特殊航线,并不与轰炸机伴随飞行。
这就决定了米格飞机既不会飞到轰炸机航线上,更不会飞向大和岛。
在《预定航线图》上,米格飞机的航线和轰炸机与拉-11飞机组成的联合编队的航线截然不同。
命令规定米格飞机从浪头机场起飞后,立即右后转弯,在第一航段航向北偏西,直飞后关家堡子,该航段与联合编队航向完全背道而驰。第二航段是到达后关家堡子后右转弯,过朝鲜的义州,到宣川后再次右转弯,于15时20分飞到身弥岛上空,然后在宣川和身弥岛上空做往返穿梭飞行,该空域在《预定航线图》上,就是那个大写的红色“S”形字母。空联司此举在于让米格机群在宣川和身弥岛上空组成一道空中拦截网,在那里“守株待兔”,只是这个被守候的狡“兔”,是一群狡诈凶猛而又技术高超的“狼群”——来自南朝鲜的美军F-86。
我们不能不佩服我们的对手——美第五航空军在组织和指挥空战的水平上,相比我们才组建半年的空联司,的确智高一筹。美军第四战斗机大队的这31架F-86在我米格飞机刚刚飞向后关家堡子,尚未编好作战队形的时候,便如入无人之境一般,提前飞越了宣川,使空联司预设的这道拦截网,完全丧失拦截作用。
纵观该《预定航线图》,在整个轰炸大和岛作战过程中,米格飞机的航线和联合编队的航线,自始至终就没有在任何一个三维空间上同时发生过相遇、相交,这两个机群在空中的态势,自然就被“完全隔绝两处”。
军令如山倒。按照《预定航线图》,空3师的24架米格不可能违抗空联司的军令,擅自飞到大和岛上空。
至于清秋子问为什么“米格机群对轰炸机队被袭毫不知情”?这是空联司事前通信组织工作上的严重失误造成的。空联司与米格飞机之间的无线电通话,空联司与联合编队之间的无线电通话,分别使用了两个不同的短波频道,造成米格飞机与联合编队之间无法直接沟通,空联司又没有把轰炸机遭到F-86突袭的情况通报给米格飞机的带队长机,所以,米格飞机在空中始终不知道联合编队早在15时14分即遭到F-86的猛烈攻击。
因此,当15时20分,幸存的5架轰炸机在13架拉-11的伴随护航下飞到大和岛上空的时候,这24架米格飞机,沿着北路航线刚刚飞到身弥岛上空。虽然身弥岛位于大和岛东北,距离仅仅25公里,但是,24名米格驾驶员谁也看不见那些远在25公里之外的轰炸机和拉-11飞机。
所以,没有飞到大和岛,也没有为轰炸机伴随护航的米格飞机,包括刘玉堤、孙景华、牟敦康这三位大队长,不可能在大和岛上空,也绝不可能在轰炸机飞向大和岛的航线上,与F-86展开空战.
这是否意味着这三位大队长在此次轰炸大和岛中,没有与F-86交战呢?
不是的。空3师7团的少数米格的的确确与F-86交战了,其中就有这三位大队长,只是那个空战地点不在大和岛上空,这个交战地点还是由空联司那张《预定航线图》决定的,它只可能发生在身弥岛与铁山半岛之间这片狭窄的海面上空,时间在15时20分之后。
我在这里只能说,那是一场充满遗憾的空战,所以,包括当时的三大队副大队长赵宝桐,牟敦康的僚机严忠祥,以及刘玉堤、孙景华,才有那么多的难言之隐。
回顾此次大和岛轰炸,让人们有太多的遗憾和愤懑。
假如空联司没有让米格飞机飞这条北部航线,而是从浪头机场起飞后直接爬高到8000米高空,然后左转弯飞越鸭绿江口直飞身弥岛,米格飞机在龙岩浦上空就会与来袭的F-86迎头相遇,我轰炸机与拉-11飞机恰好在米格飞机下方,即便我方雷达没有发现敌机,但是,敌我双方均在目视距离之内,届时,不用空联司司令员下令,这场米格飞机对F-86的大规模空战便会立时展开,我们将会看到另一种结局的大和岛轰炸;
假如当初米格飞机和联合编队使用了同一个通话频道,当米格飞机的飞行员从无线电中听到轰炸机、拉-11飞机,突遭美机突袭时爆发出的井喷般的无线电通话,即便空联司没有给米格飞机下达紧急支援的命令,这些热血贲张的刚猛男儿也会立即改变航向赶赴战区,为掩护轰炸机而与F-86一决高下。
但是,历史无法改写,此次大和岛轰炸失败,注定成为志愿空军、中国空军永远的痛。
与青岛浮山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头像被屏蔽
超大游击队员
痛说“脱了裤子放屁”的北路航线
08:50阅读:95
大和岛轰炸之将军回忆也会错(三)
痛说“脱了裤子放屁”的北路航线
——与青年作家清秋子探讨大和岛轰炸米格曾否大战F86——
请原谅笔者在标题里用了一个颇为不雅的谚语,没办法,每当笔者面对空联司这张《预定航线图》,看着米格飞机的北路航线,或曰迂回航线,联想到大和岛轰炸失败,就忍不住心里的火气。
检讨历史,空联司事先为轰炸大和岛制定的作战预案有多处失误,其中排位第一的就是这条为米格飞机制定的北路航线,这是一条典型的“脱了裤子放屁”,费力不讨好,坑害了自己,便宜敌人的迂回航线。正是这条北路航线,害得这24架米格飞机未能在龙岩浦海面上空,与美军的F-86展开一场酣畅淋漓的迎头大战,害得我轰炸机和拉-11飞机遭到严重损失。
笔者为什么如此贬低,如此痛批它为“脱了裤子放屁”的航线?这还要回到《预定航线图》,为了帮助一些不熟悉《预定航线图》的朋友看懂这张图,我对原图做了注解和补充。
清秋子给笔者的回复中,曾表示过:“说米格机群与轰炸机群完全隔绝两处,米格机群对轰炸机队被袭毫不知情,这是否能成立?我还是不能信服。”
就请清秋子看看米格飞机是如何沿着这条“脱了裤子放屁”的航线,而造成“与轰炸机群完全隔绝两处”的。
笔者特别提醒朋友们注意一个并不起眼的地名:后关家堡子。这个“堡”字凡是用在地名上,一律读作“pu”,有的地方还读作“bu”,就是不能读作碉堡的“bao”,例如,北京有个十里堡,辽宁省有个大堡机场,都读作“pu”,如一不小心读成碉堡的堡字了,用北京话说,那就露怯了。
后关家堡子在今天属于丹东市振兴区,浪头机场距后关家堡子39公里,方位角345度。虽然它的名声不大,但却清楚地印在朝鲜战争时期美国空军使用的25万分之一的军用航空地图上,拼写的字母是Hou-kuan-cjuq-p’u,可见他是一个重要的地理坐标。
下图为后关家堡子的位置:
后关家堡子在美军地图上的标识:
我之所以强调“后关家堡子”(它在地图上标识为“后关家堡”),这个并不起眼的“堡子”,关键是它位于浪头机场近于正北方向。按照《预定航线图》,米格飞机起飞后,绝对不是像孙景华、林虎将军回忆的那样,向南飞向大和岛方向、或是飞到大和岛上空,这是不可能。恰恰相反,24架米格飞机,包括刘玉堤、孙景华、牟敦康这三位大队长,一律遵照空联司命令,起飞后立即飞向近于正北方——345度的后关家堡子。
而按《预定航线图》,轰炸机与拉-11的联合编队,经过安东鸭绿江桥上空后右转弯,以174度航向——近于正南,飞向大和岛。
米格编队和联合编队在该航段上,彼此背道而驰。
浪头机场跑道呈南北向,跑道南端此时驻有由大名鼎鼎的盟军二战期间头号空战英雄、三次苏联英雄称号获得者阔日杜布大校统率的苏联空军王牌部队第324米格师的两个团,我空3师两个团驻跑道北端。按《预定航线图》,米格飞机沿跑道从北向南起飞离地后,不是向南——向大和岛方向,而是立即右后转弯,航向345度(近于正北)直飞后关家堡子。
米格飞机到达后关家堡子后,再次右转弯,航向140度飞越鸭绿江,从朝鲜义州南部直飞宣川,到达宣川后再次右转弯飞向身弥岛并在身弥岛与宣川之间作往返穿梭飞行。宣川与身弥岛之间的空域,就是空联司为米格飞机预先设定的对美军F-86飞机实施警戒和拦截的一道空中拦截网,在《预定航线图》上,标识为右下角的那个大写的红色字母“S”。
按笔者计算,空联司规定米格飞机在15时04分起飞是又一大的失误按笔者推算,它晚了15分钟。米格飞机如果提前在14时49分起飞,在15时2分半钟,就飞到宣川上空,然后在身弥岛与宣川之间做往返警戒飞行,必将拦截到15时9分半钟穿越宣川的F-86。晚了15分的恶果,就是当12组米格双机正在一边爬高,一边飞向后关家堡子的航路上,F-86机群已经在15时9分30秒,提前飞越了宣川和身弥岛这道尚未到位的“空中拦截网”。
15时14分,当F-86对我轰炸机发动凶猛突袭,轰炸机带队长机高月明向空联司报告时,司令员之所以竟然反问:“你们是不是搞错了,那是不是友军的飞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我方的雷达网始终没有发现美军的F-86,另一方面是在空联司作战指挥室的雷达标图板上,清楚的标明米格飞机刚刚飞到朝鲜的义州,距离轰炸机遭到袭击的空域39公里,那当然不会是空3师的米格。既然空联司的雷达自始至终就没有发现有F-86来袭,司令员仓促之中怀疑为苏军飞机,也勉强可以算是情理之中的事。
那么,在15时14分,轰炸机在哪里?
按《预定航线图》,轰炸机和拉-11飞机将在凤城的草河口与刘家河之间完成会合,编成作战队形,以148度的航向(近于东南方向),每分钟6公里的速度,用时8分钟飞到鸭绿江桥上空。到达江桥上空改变航向线,以174度航向(近于正南方向),每分钟6公里速度,用时13分钟飞到大和岛敌灯塔指挥所上空,于15时25分钟投弹。在《预定航线图》上,每一段轰炸机航线的旁边,都有一组繁分数,分子代表本航段距离,分母代表飞行时间(分),左边整数代表该航段航向。例如,从江桥飞向大和岛,航向174度(红色数字),距离77公里,用时13分钟。查《预定航线图》,15时14分,即所谓“黑色5分钟”开始的位置,并非如此前一些文章说的刚出海不久,而是在距离铁山半岛登串洞大约6公里的海面上空,它与米格飞机所在的义州,相隔39公里。
这个时候,刘玉堤、孙景华两位大队长在哪里?笔者敢断言,这24架米格飞机正一架不落的飞在义州上空。隔着39公里的距离,这24位米格飞行员,即使视力再好,也看不见远在39公里之外的F-86正在黄海海面上空,对我轰炸机和拉-11飞机发动疯狂、凶猛的攻击。
下图是我做了注解的轰炸大和岛《预定航线图》:
就因为在15时14分,我方的空中态势是米格飞机在北,轰炸机在南,两处相隔39公里,原空联司司令员刘震上将才在它的回忆录作如下表述:
“我混合机群刚进入大海上空,突然发现敌F-86四架,紧接着又发现八架、十六架、三十多架,黑鸦鸦一片冲向我机群,这时空三师七团担任巡逻掩护的歼击机编队因离得太远,已来不及截击偷袭之敌。”
刘司令员所说“空三师七团担任巡逻掩护的歼击机编队因离得太远,已来不及截击偷袭之敌”的“太远”两字,指的就是这39公里。
原空军司令员王海上将在《我的战斗生涯》中回忆此次大和岛之战时说:
“当联合机群经龙岩浦刚飞入海面上空时,突然遭到美空军30多架F-86战斗机的偷袭,轰炸机编队中的三中队左右僚机被击落。此时,我们第三师担任掩护任务的米格-15歼击机编队,没有得到空中情况的通报,扔按原定方案向身弥岛上空飞行,两下距离很远,不能起到支援掩护作用。”
“两下距离很远,不能起到支援掩护作用”,指的还是那39公里。
写到这里,清秋子的问题,笔者是不是回答清楚了?
自古以来就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孙景华中将的回忆说7团的米格飞机飞到了大和岛:“一到大和岛,我看到前面有飞机着火了,刘玉堤看到在低空有美国飞机。”
请问,孙景华和刘玉堤两位将军当时只是营级急职务的大队长,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拒不执行空联司的作战命令,拒不飞往后关家堡子,而擅自飞到大和岛上空?
违抗军令,也需要一个理由。
假若他在无线电里听到了轰炸机遭到F-86突袭的情况,尽管空联司没有下令支援,但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也可以理解。问题是米格飞机与轰炸机使用了两个不同的短波无线电通话频道,彼此之间根本不能沟通,王海司令员也明确说明空联司没有向米格飞机通报轰炸机遭到F-86攻击的敌情,这24架米格飞机的飞行员,包括带队长机副团长孟进和各位大队长,没有一个人知道轰炸机正在遭到F-86的疯狂攻击,都以为就像11月6日出动一样,一切平安无事呢,孙景华和刘玉堤两位大队长为什么会无来由的违抗军令,擅自飞向大和岛?
历史在关键时刻,曾给予空联司一个于成败危亡之际,救援轰炸机并败中求胜的机遇。假如当时空联司抓住了这个机遇,这24架米格,包括刘玉堤、孙景华、牟敦康这三位大队长和他们各自的大队,自会名正言顺的飞去紧急支援轰炸机,与F-86大战一场。可惜,因为空联司的“该出手时不出手”,把这个天赐良机,白白放弃了。
详情请看笔者下一篇拙作:《该出手时不出手,空联司长空不亮剑》。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头像被屏蔽
超大游击队员
该出手时不出手 空联司长空不亮剑
08:56阅读:98
大和岛轰炸之将军回忆也会错(四)
该出手时不出手 空联司长空不亮剑
——与青年作家清秋子讨论大和岛之战米格曾否大战F-86——
尽管此次大和岛轰炸,由陆军抽调人员搭建的空联司才组成半年,比起相当于祖师爷级别的美国第5航空军,无论从组织、还是指挥空战的水平,我方远逊于对手。但是,历史在关键时刻,曾慷慨的给予空联司一次绝地反击、败中求胜的难得良机。
15时14分,当美军的F-86机群发起对我联合机群猛烈攻击时,如果空联司司令员听到轰炸机遭袭的报告后,当机立断,立即命令米格飞机抛掉副油箱,以每小时900公里、分速15公里的高速飞往战区支援轰炸机,此次轰炸大和岛的格局将发生戏剧性的变化。
此时双方起始距离39公里,米格需时2分45秒,在此期间轰炸机以分速6公里的速度又前飞了16公里,米格飞机共需需3分30秒,在15时17分30秒,即可在距离轰炸机与F-86约10公里的距离上进入攻击位置,此时的战场形势绝对有利于米格飞机,是一次围歼少数F-86的天赐良机。
笔者何以坚持,空联司必须指令米格飞机紧急支援?
从1951年5月至1951年10月,在参加朝鲜空战的苏军第64航空军下属两个王牌师第324米格师,第303米格师的全力奋战,我空4师、空3积师的和极配合下,终于在平壤以北至安东鸭绿江一线开辟出了一条后来被统称为米格走廊的我方控制空域,可以基本保证我方地面补给线的畅通。从此以后,我方总结出一条经验,美军的F-86进入到米格走廊北端的巡航时间只有20分钟,空战时间只有10分钟。
空联司此时如果按F-86可以坚持10分空战时间判断,F-86从15时14分发起攻击开始,这一个攻击波将延续至15时24分,即F-86的攻击波很可能一直持续到轰炸机投弹完毕后向铁山半岛返航的半路上,这将是漫长的10分钟。在前6分钟,即便有轰炸机和拉-11飞机侥幸躲过F-86的围攻,飞到大和岛上空投下炸弹,他们返回的4分钟里,将仍处在F-86的疯狂围攻之下。空联司为了保住在最后1分钟——15时20分钟在大和岛上投下炸弹的轰炸机能够安全返航,也必须命令米格飞机紧急赶往支援,以确保轰炸机不致在F-86的猛攻下全军覆没
笔者何以又如此肯定,这是一次绝佳的歼敌机会?
从战后总结,我们得知当时这3 1架F-86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难题:油料紧张。这31架F-86也并非同时在15时14分同时投入攻击,大部分先到的F-86,因油料紧张,在进行1-2次攻击后即陆续退出攻击,向南朝鲜紧急返航。此时——在15时17分半钟之后,F-86的攻击已经接近尾声,留在现场继续攻击的F-86,仅有数架。
由于交战的空域异常狭小、拥挤,F-86的编队早已乱套,连美军的头号王牌第334中队长戴维斯少校也与他的僚机互相脱离,他的僚机早已撇下戴维斯,不管不顾的独自一人先行返航,让戴维斯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
F-86要攻击飞在3000米高度的轰炸机,他们攻击的高度不过比轰炸机高出几百米,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他们的油料紧张,不敢恋战,否则,在飞回去的半路上,即使不被打下来,也会在半路因油料耗尽而弃机跳伞,成为“共军”俘虏。此时米格飞机在8000米高空,是队形整齐、油料、弹药充足的24架米格,我方在战场态势上,将处于绝对的以高打低,以多打少的有利形势,不夸张的说,只要从高空俯冲下来,可以稳获击落1至数架、甚至围歼全部剩余的数架敌机,包括最早投入攻击,最后撤出攻击的戴维斯少校在内,都在劫难逃。
当然,当时的空联司指挥室内,谁也不曾预料到F-86会在15时19分突然退出攻击,一架不落的全部紧急返航南朝鲜。
在15时14分这个关键时刻,空联司从司令员到参谋长到作战处长和作战参谋,笔者推测,此时还有正在空联司进行调研的空军司令员刘亚楼,都应该知道F-86DE 交战时间最多可以持续10分钟。
笔者再次强调,空联司为确保轰炸机不致在F-86持续10分钟的攻击下全军抚摸,也必须当即命令米格飞机紧急支援,但是,在这涉及联合编队,特别是轰炸机生死存亡的危机时刻,空联司暴露了它的犹豫和无能,手中明明握着倚天宝剑——在义州上空、随时准备接受命令出击的24架米格飞机,关键时刻却不敢拔剑出鞘,长空亮剑。我空联司竟然任凭F-86在现场疯狂扫荡我联合机群,任凭甘冒轰炸机全军覆没的厄运,竟然一直没有下达让米格飞机紧急支援的命令。于是,一幅让亲者痛、仇者快的画面出现在我们面前,而且,它被永远定格在历史的长廊上,这就是我方威武雄壮、威风八面的24架米格飞机,从朝鲜义州一路悠悠荡荡、无所作为的飞向宣川,再飞到身弥岛上空,等于做了一次毫无意义的空中武装旅行。
我曾经反复的冥思苦想,要给空联司,要给我敬重的老首长找一个不下达紧急支援命令的理由,但是,我找不到。
最后我方5架轰炸机(其中4架已经重伤)和13架拉-11飞机之所以没有被F-86全部击落,还能够以无比的勇敢和坚韧,坚持飞到大和岛并把炸弹投下去,纯属偶然和侥幸。因为F-86的油料不够了,他们不得不提前退出攻击,假如,F-86的油料可以像平时一样保持10分钟的空战时间,他们必将跟踪追击到大和岛上空以及轰炸机返航的路上,届时,我们的5架轰炸机难逃全军覆没的命运,拉-11飞机也剩不下几架。
国演义里评价诸葛亮用兵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大和岛轰炸,被F-86疯狂攻击的我轰炸机和拉-11飞机,与空联司在安东四道沟矿山指挥所,最近时不过30余公里,最远不到80公里,可说F-86就近在我方的家门口,痛击我联合编队,远非千里之外,最后我方以损失4架轰炸机,3架拉-11飞机,牺牲空勤人员22名并以的轰炸的惨痛失败的结局告终,根本原因,败在空联司战前的运筹失当和临战的不敢亮剑,绝非其它。
过去几乎所有谈及大和岛轰炸的文章作者或是回忆者,都是首先把失利的矛头指向高月明大队提前4分钟出航,这不仅仅是在有意或是无意的掩饰空联司指挥的失误,更重要的这些作者、回忆者,没有看到美军一方的史料,正是高月明大队的提前4分钟出航,打乱了美第五航空军的部署,不得不命令F-86在远离战区的德川金城湖上空提前抛掉了副油箱,在5000米中空以高速飞行,使F-86已经抓襟见肘的油料紧张,更加雪上加霜,最后迫使很多F-86不得不进行了1-2攻击后就仓促返航,这才侥幸保住我幸存的5架轰炸机和13架拉-11飞机。
从这个视角重新审视高月明大队的提前4分钟出航,是功,绝不是过。
既然空联司司令员在15时14分,没有下令让米格飞机去紧急支援轰炸机,这24架米格在带队长机的带领下,只能循规蹈矩的按照《预定航线图》,一路飞到宣川,飞到身弥岛,又在身弥岛上空接到了空联司命其返航的命令。
请问,二大队长孙景华如何能够脱离团编队,擅自飞到大和岛去与F-86交战?同样,一大队长刘玉堤又如何能够脱离团编队,擅自飞到轰炸机航线上去与F-86交战?
所以,孙将军那段“一到大和岛,我看到前面有飞机着火了,刘玉堤看到在低空有美国飞机”的回忆,不能成立。
笔者再说一遍,两位将军都记错了他们曾经与F-86交战的空域和时间。
下一篇,我们不妨从逻辑上分析一下,看看孙景华将军有无可能在大和岛上空,刘玉堤将军有无可能飞到轰炸机航线上,为掩护轰炸机而与F-86大战一场?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头像被屏蔽
超大游击队员
米格不可能与F-86激战大和岛
09:16阅读:68
大和岛轰炸之将军回忆也会错(五)
米格不可能与F-86激战大和岛
——与青年作家清秋子讨论大和岛轰炸米格曾否大战F-86——
此次轰炸大和岛,米格飞机到底有没有大战F-86?如果大战了,空战地点在哪里?空战起于何时,止于何时?空战经过如何?战果如何?
按照清秋子《寻找牟敦康》的采访记录,这个空战地点在哪里呢?它有两个地点,一个在大和岛上空。
清秋子的采访记录如下:
原空军副司令员林虎中将对清秋子说:
“他(指牟敦康)追击一架F-86,追到了鸭绿江和大和岛之间的地方,估计是飞得太低了,发生坠海。我们的米格-15,太低了拉不起来。”
原兰空军区空军司令员孙景华将军也证实了,在“黑色五分钟”之内,米格-15已经到达目标空域,并参加了战斗。他说:
  “一到大和岛,就发现美国飞机狡猾呀!一大队刘玉堤发现下面有敌机,在海面上飞,在等着我们呢。所以说情报很重要!
  美国飞机也发现了我们有战斗机护卫,就躲在底下打我们轰炸机。我看到前面有飞机着火了。空战原本是要抢高度,抢到了高度,就便于打击对方。所以一般都是向上面找敌机,他们那天就在我们轰炸机底下,他们狡猾呀!
那天都打乱了,他们那天也很乱。我的僚机发现了一架敌机,我就追。”
原北空军区空军司令员刘玉堤中将说:
“上飞机了,我们一个跟一个起飞。到了地方,我一回头,看见我们一架轰炸机着火了。紧接着我机翼下方嗖地就窜出去一个F-86。看见我们受损失,我立刻就急眼了,通通通打了几炮,他急忙翻滚躲避,没打着。后来知道这就是戴维斯。当时我没开瞄准具,忘了,匆匆忙忙的。我至今还后悔,没打下戴维斯!
我赶紧投了副油箱,寻找敌人,准备追击。紧接着,看见拉-11又着火了,这时我们已经飞到拉-11的前面了。我就说:“追!”指挥所说:“是友军。”我说:“什么他妈的友军!”
  那天我们米格晚到了15分,早到15分就没这事儿了。在机场看见轰炸机飞过去了,才赶紧上飞机。起飞就进海,我们追上轰炸机之后,就发现了敌机。指挥所说是苏联飞机(友军),我就骂了一句。下来还追查我:为什么骂人?”
在三位将军中,明确提出空战地点在大和岛上空的,只有孙将军一人,但是,联系到林虎将军、特别是刘玉堤将军的那些栩栩如生的回忆,简直就如同给孙景华将军的回忆做了注解,真实太具体,太生动了。
三位将军中,原空军副司令员林虎当时是空3师9团团长,他并没有参加7团的出动,他说牟敦康“追击一架F-86,追到了鸭绿江和大和岛之间的地方”,并非亲身经历,应视为间接证据。
刘玉堤将军的回忆篇幅最长,说的话最多,但是,他回忆中的空战地点和孙景华回忆不同,不在大和岛,而是在海上。照他回忆,“起飞就进海,我们追上轰炸机之后,就发现了敌机”,据此推断,这个地点大体在铁山半岛登串洞附近海域,时间在15时14分之后,它距离大和岛约30公里,但是,我还要说,这仍然是一份孤证,而且,这份孤证和孙将军的孤证彼此矛盾,彼此排斥。
本文只验证孙景华将军的孤证——米格大战F-86的地点在大和岛上空吗?
笔者明确回答:不能。
笔者谨以清秋子之“矛”,击清秋子之“盾”——即以清秋子《寻找牟敦康》一书中的数据,来验证孙将军曾在大和岛上空与F-86大战之不能成立。
米格飞机要在大和岛上空为掩护轰炸机与拉-11飞机而激战F-86,前提是什么?
曰,大和岛上空必定同时汇集了四种飞机:
24架米格-15,5架图-2轰炸机和13架拉-11飞机,数目不详的美军F-86。
第一个问题。
图-2轰炸机和拉-11飞机,何时飞到大和岛上空?
清秋子《寻找牟敦康》的数据如下:
15时20分。
于是,作为孙将军回忆米格在大和岛激战F-86的地点和开始的时间,也就明确为:
15时20分。
于是,第二个问题来了:
在“黑色5分钟”里,F-86什么时间退出攻击返航?
《寻找牟敦康》一书的数据:
15时19分。
再请问:F-86向哪个方向返航?
笔者答曰:F-86从15时14分到15时19分在铁山半岛登串洞海面上空攻击我轰炸机的5分钟——即我方所说的“黑色5分钟”里,一直与轰炸机航向相同——由北向南。当最后一批F-86在15时19分退出攻击返航时,他们和此前所有退出攻击的的F-86一样,都是一律向后调头,飞向北偏东方向,经由铁山半岛和身弥岛之间的海面上空飞向朝鲜西海岸,没有1架F-86曾经飞到正南方向的大和岛。F-86返航时绝对不会飞向大和岛,因为那会距离南朝鲜越飞越远,最后因油料耗尽而葬身冰冷的大海。
在15时19分时轰炸机距离大和岛尚有6公里,从此时之后,轰炸机再未受到F-86攻击。当5架幸存的轰炸机编着密集、整齐的队形和13架护卫的拉-11飞机英勇而又艰难地飞到大和岛上空投弹完毕,再掉头经铁山半岛返回浪头机场,再也没有遇到F-86。
这就是矛盾:F-86并未飞到大和岛上空,孙将军怎么可能会于15时20分时,在大和岛上空看到F-86在攻击轰炸机?这些米格飞机又如何能够与连影子都不存在的F-86在大和岛上空展开一场激烈的空战?
即便我们假设空3师的米格在15时20分“真”的飞到了大和岛上空,也不可能与F-86发生空战,因为大和岛上空连F-86的影子都没有。
仅仅根据F-86没有飞到大和岛上空这一点,米格飞机就不可能在大和岛上空与F-86展开空战。更何况笔者在前面三篇文章里,一再阐明按空联司作战命令,米格飞机飞的是那条“脱了裤子放屁”的北路航线,根本没有飞向大和岛,也没有飞到轰炸机航线上。笔者可以断言,15时20分,24架米格飞机、包括刘玉堤、孙景华、牟敦康三位大队长,都刚刚飞到大和岛东北方向,距离大和岛25公里的身弥岛上空。
一对生死冤家,米格-15和F-86都没有飞到大和岛上空,他们又怎么可能在大和岛上空开战展开一场生死激战?
所以,孙景华将军对大和岛这个空战地点的回忆,经不起验证。
同样的道理,刘玉堤将军也不可能在15时14分之后,独自飞到铁山半岛登串洞附近海域,彼时彼刻,由于空联司的“该出手时不出手的长空不亮剑”,他和他的战友正在8000米高空从朝鲜的义州飞向宣川,在做着一次毫无意义的空中武装大游行。
我们在下一篇应该说说谁是这24架米格飞机的带队长机?会如《寻找牟敦康》里写的是一大队长刘玉堤吗?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头像被屏蔽
超大游击队员
谁是米格飞机的带队长机
10:44阅读:85
大和岛轰炸之将军回忆也会错(六)
谁是米格飞机的带队长机
——与青年作家清秋子讨论轰炸大和岛米格曾否大战F-86——
写到这一篇,我不知道朋友们是不是想到一个问题,谁是这24架米格的带队长机?
查《寻找牟敦康》一书,24架米格中有一大队长刘玉堤和一大队的8架米格,二大队长孙景华和二大队的8架米格,按刘玉堤将军回忆,三大队长牟敦康带领二中队4架米格,这一共是20架米格。另外4架是谁呢?
这涉及到当时空战的一个常识,我们只要出动一个团编队,一般情况下,其中会有一个团长机中队:团长或副团长和他的僚机2号机团射击主任,3号机技术检查主任,4号机领航主任。《寻找牟敦康》里,写了刘玉堤,孙景华,牟敦康,吴光裕,9团团长林虎,还有牟敦康的僚机严忠祥,唯独遗漏了这24架米格的领军人物——带队长机、7团副团长孟进。在此次大和岛轰炸中,正是孟进副团长带领这24架米格沿着那条北路航线飞行,刘玉堤、孙景华、牟敦康三位大队长都在这个编队里跟着孟进飞行。
清秋子在《寻找牟敦康》这本书里的疏忽之一,是以为当天这24架米格的带队长机是一大队长刘玉堤。清秋子忽略了,在刘玉堤、孙景华、牟敦康三位大队长之上,还有7团副团长孟进,刘玉堤、孙景华、牟敦康三位大队长,在这支编队里只能跟随孟进副团长飞行。
孟进,老航校飞行一期甲班(48.9)学员,该班仅有学员12人 ,
空4师10团团长阮济舟亦是该班学员。此次大和岛轰炸一起出动的刘玉堤、牟敦康,轰炸机的高月明、韩明阳,加上9团团长林虎,都是老航校一期乙班(48.9)学员。孙景华,吴光裕以及驾驶拉-11飞机的副大队长王天宝,则是老航校三期((49.11))学员。
24架米格里笔者能查到名字的还有二大队的周金声、杨振玉,三大队牟敦康的僚机严忠祥、副大队长赵宝桐和僚机范万章。到朝鲜停战,牟敦康所带这个中队,仅剩赵宝桐一人,牟敦康、严忠祥、范万章三位均先后在空战中壮烈牺牲。
笔者之所以强调副团长孟进才是这24架米格的带队长机,有两个原因。
其一,“一切行动听指挥”。这24架米格从在跑道上起飞开始,就始终紧跟他们的副团长兼大师哥孟进飞行。空联司给米格飞机下达的作战 命令,及米格飞机飞到那里,是通过孟进具体完成的。孟进带队当然不会,也的确没有飞向大和岛,而是循规蹈矩的沿着那条“脱了裤子放屁”的北路航线,准时飞到身弥岛上空。
其二,清秋子在空3师所采访过的人,好像都在有意或是无意的回避那段历史的一个截面——这24架米格飞机的带队长机7团副团长孟进。这24架米格飞机飞到空中,无论是一大队长刘玉堤,二大队长孙景华,三大队长牟敦康,都需老老实实地跟着孟进飞行。对此,刘玉堤和孙景华两位是不会忘记的,但是,孙将军为什么只说自己飞到了大和岛,刘将军为什么只说自己飞到了海上去打F-86,却都不提副团长孟进带着团编队,飞到哪去了?这不有点蹊跷吗?
如果刘、孙两位大队长真的飞向大和岛,就会引出一连串的问号。
假如副团长孟进统率的米格编队没有飞向大和岛,更没有飞到大和岛上空,而是严格按照空联司的命令飞了那条“脱了裤子放屁”的北路航线,经后关家堡子、朝鲜的义州、宣川,最后飞到了大和岛东北25公里的身弥岛上空。请问,刘玉堤和孙景华两位大队长是借了豹子胆,还是长了老虎胆,胆敢违抗空联司司令员的作战命令,擅自飞向大和岛?
再请问:他们两位大队长又是凭借什么理由,敢于抗命脱离孟进副团长带领的团编队,飞向大和岛?
三问:刘、孙两位大队长是各自率领他们一,二大队的各8架米格、总共16架米格飞到大和岛上空吗?
若果真如此,他们凭什么能够擅自架空了副团长孟进,带走占这个团编队三分之二的米格飞机?果真如此,那才真叫“反”了!
四问:假如刘、孙两位大队长,仅仅带着自己的僚机成为孤家寡人般的飞向大和岛,那么,他们各自的大队的飞行员为什么不紧随他们一起飞向大和岛?
笔者还有一个问题。刘玉堤将军回忆说牟敦康所带领的二中队飞在他的后面,我对此有所怀疑。按空军师的团编制序列,从这4名成员的职务看,牟敦康率领的应为三大队一中队,我怀疑刘玉堤将军所说牟敦康带领的“二中队”中的“二”这个顺序,应该是此次编队中的位置。因为迄今没有人透露,此次7团到底飞的什么队形?不过,笔者分析,不管7团的团编队是品字形编队,还是纵队跟进队形,每一个单独的梯队都是8机组成的话,牟敦康的4架米格只能与副团长孟进的团长机中队4机共同组成第一梯队的8机,团长机中队4机排列在左侧,牟敦康中队4机排在右侧。按这个空中编队排位顺序,牟敦康带的中队自然就是二中队,但是,这个8机梯队飞在编队最前列,这又与刘玉堤回忆牟敦康飞在他的后面相矛盾。
笔者如此分析是参考日张积慧击落戴维斯那场空战,空4师12团出动一个18机组成的团品字形编队,一大队长李文泰率6机位于左后位置,二大队长侯书军率6机位于右后位置,长机梯队6机中,李文模副团长率团长机中队4机加上三大队张积慧与僚机单志玉双机,组成6机的长机梯队。
再回到11月30日这天,既然7团一,二两个大队都是全员出动8机,团长机中队只有4机,牟敦康的中队,只能与团长机中队共组为一个8机梯队,他的中队自然就随同副团长孟进飞在第一梯队,不可能飞在刘玉堤一大队的后面。
这些问题,只有请清秋子当面再去请教两位将军了。
日下午,空3师第一轮实战锻炼结束前夕,副团长孟进在率队空战时被敌击中,跳伞时座椅未能脱离,壮烈牺牲。翌日,空3师登上返回沈阳的军列,孟进的遗体单独安放在军列的最后一节车厢,有两名警卫营的战士荷枪轮班守护。我的战友王富文,当时是空3师7团塔台的报话员,他在的车厢紧邻装载孟副团长遗体的车厢,他多次长时间的默默注视着那节车厢,向孟副团长遗体行注目礼,也可以说他在最近的距离上,陪伴孟副团长的英灵一起返回沈阳——空3师的二线驻地。
在下一篇,我们再来探讨这24架米格可不可能像刘玉堤将军回忆的那样,当轰炸机飞过浪头机场——15时07分的时候,他和牟敦康还正跑在从飞行员休息室到停机坪的半路上?
笔者先把结论说出来:不会。
尽管笔者当时还没调到空3师,也不在现场,我还是断言,这24架米格,包括刘玉堤、孙景华、牟敦康三位大队长,准时于15时04分接到起飞命令。
当15时07分轰炸机飞过浪头机场一侧时,这24架米格正在陆续滑跑起飞,孟进率领的团长机中队已经离地,正在右后转弯飞向后关家堡子,刘玉堤和他的一大队正从滑行道进入跑道,正在或在等待滑跑起飞,孙景华和他的二大队,可能正在滑行道上向跑道滑行。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头像被屏蔽
超大游击队员
空3师米格曾否延误起飞?
10:55阅读:126
大和岛轰炸之将军回忆也会错(七)
空3师米格曾否延误起飞?
——与青年作家清秋子讨论大和岛之战米格飞机是否参战——
此次轰炸大和岛,空3师7团24架米格飞机起飞时间,在2011年10月之前的各种文献记载,众口一词均按空联司作战预案,准时于15时04分起飞,从无争议,直到清秋子《寻找牟敦康》一书出版,首次提出米格飞机被延误起飞长达6分钟之久,可以说这是一个颠覆性信息。
空军作战精确到分秒必争,在如此重要的作战行动中,空3师的米格起飞时间,竟然被推迟6分钟,属于严重的贻误战机,空3师的师长袁彬和政委高厚良为此要受到军纪制裁的。请问,他们受过军纪制裁吗?我敢打包票,没有。原因简单,空3师准时于15时04分,分秒不差的下达了起飞命令。
我认为,清秋子自己对米格飞机起飞时间的记述,就彼此矛盾。请看,清秋子对时任7团二大队长孙景华将军的采访:
“那个时候,我们就在飞机上坐着,听到轰炸机飞过的声音,我们就赶紧起飞。”“那个时候,我们就在飞机上坐着”,虽未说明具体时间,起码早在15时07分之前,“我们”——即7团的飞行员就已经进入座舱,处于一等战斗值班了。
清秋子采访刘玉堤将军的大篇幅的回忆,则和孙景华回忆大不一样:
“刘玉堤说:每次值班时,就在值班室,是个木头房子,里边一个大通铺,冬天很冷。战斗前,飞行员在这儿休息,警报铃一响,就上飞机……这时候警报铃响了,是一等警报。我们一听,赶快就往停机坪跑。”
“从值班室到停机坪,只有100米距离。在奔跑之中,轰炸机编队就从头上轰隆轰隆飞过去了……听到这个声音,两人(王剑贞注:指刘玉堤和三大队长牟敦康)都极为惊讶:怎么没等我们护航就飞过去了。第一反应,就知道风险大了,但也没时间多想了,赶紧起飞。”
刘玉堤将军这段回忆,他和牟敦康还奔跑在从飞行员休息室到停机坪的路上,“轰炸机编队就从头上轰隆轰隆飞过去了”,这是什么时间?15时07分。
孙、刘两位将军回忆,是不是矛盾的?是的。按刘玉堤回忆,7团的飞行员原本都在飞行员休息室待命,听到一等战斗值班的铃声,才同时从休息室跑出来,半路上轰炸机飞过来了。但是,为什么二大队长孙景华会说,“我们”此时早已经坐在驾驶舱里?我们应该相信那一位将军的?清秋子相信哪 一位将军的?
清秋子并未意识到,自己也参加到两位将军回忆的“打架”之中,清秋子不单是帮着孙景华的“回忆”与刘玉堤的“回忆”“打架”,等于直截了当的在反驳刘玉堤“回忆”,请读清秋子原话:
“原定15时04分起飞的空3师7团三个大队全体飞行员,以及作为预备队的9团飞行员,已经进入机舱待命。大约在15时左右,孙景华、林虎等人惊愕地听到:轰炸机和拉-11的混合编队已经轰隆隆地从头顶飞过去了!”看看,清秋子自己写的这段话,不是在反驳刘玉堤回忆吗?因为“7团三个大队全体飞行员”,包括一、二、三大队长刘玉堤、孙景华、牟敦康,在15时04分已经和7团的全体飞行员进入座舱待命,处在一等战斗值班状态,刘玉堤和牟敦康两人怎么会在15时07分还奔跑在从飞行员休息室到停机坪的路上?应该说,清秋子的说法和孙景华回忆基本一致,但是,和刘玉堤回忆是“打架”的。可是,清秋子在6月18日在我的博客里给我的回复,却又是另一种意见了:
“林虎将军说,当天是轰炸机先到,空三师7团的米格才从浪头机场起飞,晚到了一会儿。他是9团的,当时是在机场待命。
刘玉堤说,在听到警报后,他们跑向飞机,轰炸机群就从头上飞过去了。
…… 这都说明,空三师的米格是晚于轰炸机队飞过安东时才开始起飞的”。
看看,撰写《寻找牟敦康》的清秋子和回复我的清秋子,在7团飞行员什么时间进入座舱待命这一点上,好像也在“打架”,这说明清秋子采访、收集了很多史料,却未能能很好地消化。
恕我直言吧,刘玉堤将军关于7团飞行员飞机在15时07分——轰炸机飞过浪头机场的时候,才奔跑在从休息室到停机坪的半路上,包括清秋子引用林虎、孙景华两位将军回忆,说米格飞机在轰炸机飞过浪头机场之后才起飞之说,均不属实,都错了。
我先从常识层面上分析这一说法的不可信。
首先,于史无据。近六十年来,凡是回忆、评论大和岛轰炸的文章,有三个时间节点是反复提及和批评的:
一个是空联司规定轰炸机在沈阳于洪屯机场应于14时20分起飞,但是,空8师24团指挥员提前30秒钟,在塔台发射了起飞信号弹;
第二和第三个时间节点,分别是高月明大队提前5分钟从奉集堡飞到凤城,提前4分钟从安东与浪头机场之间出航。
请问,有哪一份史料曾经提到过空3师米格的起飞时间被延误了至少6分钟?我敢说,没有。
在那个年代,提前30秒起飞是小错,提前5分钟到达凤城,提前4分钟出航,虽然也是错,但一者有其不可抗拒的客观原因,二者,可以理解为求战心切,情有可原。如果有人把米格飞机起飞时间人为的迟误6分钟以上,就不是求战心切,而是贻误战机,是畏敌避战的大是大非问题了。此次大和岛轰炸失败之后,我们一下子损失了4架轰炸机,3架拉-11飞机,空勤人员总共牺牲了22位,空司和空联司正急着要抓出几个责任人做典型,“杀一儆百”。假若空3师的米格真的被延误起飞了6分钟以上,空3师师长袁彬和政委高厚良不但要接受处分,还必将被写入各种有关大和岛轰炸的历史文献和回忆文章。想一想,有哪一篇写大和岛轰炸的文章,不是揪住高月明大队提前4分钟出航这件事一提再提?又能找到有哪一篇文章提到过米格飞机被延迟起飞长达6分钟之久?没有。
从第二个常识层面分析,空3师的米格不可能延误起飞。
此次轰炸大和岛,三个航空兵师均按空联司事先指定的作战预案执行,空联司明确规定空3师的米格于15时04分起飞,我们只需作一个简单的判断:空3师从师长袁彬到政委高厚良,他们为什么要违抗军令,拒不执行空联司15时04分起飞的作战命令,把米格飞机的起飞时间拖延到15时07分之后?
抗命,也需要一个理由。
表面上看,似乎有一个客观原因。此次出动按轮战的要求应为空3师9团,据林虎以及焦景文(曾被誉为时任9团一大队长王海的“铁杆”僚机)接受凤凰卫视陈晓楠采访时回忆,因9团中午时分有敌情,临时被派往空中迎敌,落地后尚未加完油来不及按时出动了,这才派出7团升空。空3师师长袁彬不但是新疆航空队的老飞行员,也是空军最早成立的空四旅老资格飞行干部,他和政委高厚良在地面不可能忘记15时04分,有一个天大的任务,这一天,是中国空军开天辟地第一次陆空联合的攻夺敌占岛屿的作战行动,他们必须分秒不差的按空联司命令,准时起飞一个团去为轰炸大和岛的轰炸机提供掩护。即便应该派出的9团临时改派执行迎敌任务,地面不是还有一个主力团——7团没有派出去吗?
他们比任何人都明白,派出一个24架米格的团编队,有一套严格、科学、完整的起飞程序:三等战斗值班,飞行员在休息室待命;二等战斗值班,飞行员从休息室跑到停机坪的飞机跟前待命;一等战斗值班:行飞员进入座舱待命;然后才是塔台下达起飞命令——对空发射三发红色信号弹,飞机开车、预热发动机,滑出停机坪,进入跑道加油门滑跑起飞。
虽然我不在现场,当时我也不是空3师的成员,但是,凭经验可以大体估计出空3师首长对7团此次出动的时间安排:
最晚14时45分,飞行员在休息室进入三等战斗准备。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飞行员因为冬季着装问题,在进入二等准备之前,必须把大小便解决了。最早参战的空4师李汉大队长,就曾解手之后来不及系腰带,只能提着裤子跑上飞机起飞,一直到打完仗回来着陆后才系上腰带;
最晚14时55分进入二等准备,全体飞行员跑向百米之外的停机坪,找到自己的飞机,待在飞机跟前待命。没去过野战机场的人,想不到停机坪会有多长,1架米格的翼展10.08米,24架米格一字排开接近242米,飞机之间间隔5米,又是110米,加在一起就是350米,仅仅这350米的距离,距离飞机最远的那些飞行员,从头跑到尾需要几分钟?三五分钟是不够的。
15时00分,一等准备。飞行员在机械师帮助下佩戴好降落伞,戴好飞行帽,沿舷梯登上飞机进入座舱,戴好氧气面罩,将通话器插头、氧气面罩接口连接好,检查飞机设备情况,等候起飞命令;15时04分塔台发射起飞信号弹,飞机开车;在15时06分,第一组双机——带队长机孟进的双机组起飞离地。
为什么15时04分下达起飞命令,孟进的长机组到15时06分才起飞离地?
在驾驶舱里一等准备的飞行员,看到塔台发射三发红色起飞信号弹后,飞行员使用电瓶车启动飞机发动机约需30秒,发动机启动后从0转速达到每分钟8000转约需1分多钟,团长孟进从停机坪滑入滑行道,再从滑行道滑行到跑道起飞位置,再等到2、3、4号机按顺序进入起飞位置,长机组加油门起飞离地,最快也要30秒钟。把这几项叠加,孟进长机组起飞离地的时间最早在15时06分。二大队长孙景华双机按起飞顺序很可能排在第9组。按每分钟起飞4-5组双机的速度,在15时07分,最快只能起飞了5组米格双机,第9组双机只能排在15时08分起飞。此时孙景华的飞机一种可能是在停机坪等待滑出,假若他已经进入滑行道滑行,他在驾驶舱里依然可以看到轰炸机从浪头机场一旁飞过的情景,但是,坐在密封的驾驶舱里的飞行员,头戴飞行帽,耳机扣在两只耳朵上,他们在喷气式发动机震耳欲聋的轰鸣中,肯定听不到轰炸机在天上的马达声。
林虎在驾驶舱里能否听到轰炸机的马达声呢?我认为他听不到。虽然9团的飞机还没有加完油,他们已经没有升空任务,他的座舱舱盖会是打开的,但24架米格发动机震天动地的隆隆声,肯定盖过了轰炸机在天上的马达声。
2011年纪念大和岛轰炸六十周年前夕,凤凰卫视采访到几位当年参与大和岛轰炸的轰炸机空勤人员和拉-11飞行员王天保。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7团的那批飞行员没有一位到场接受采访,反倒是家住石家庄的9团焦景文出席了。实际上,7团那次出动24名飞行员大都健在,刘玉堤司令员就住在北京。而凤凰卫视在北京有摄影棚和摄制组,2000年夏,凤凰卫视要拍摄韩德彩击落美军双料王牌飞行员费希尔的纪录片,我就是受邀在他们北京的摄影棚里接受采访的。原空八师二十四团一大队领航员吴清江(副大队长李源一机组任领航长,此次战斗出动飞一中队、高月明大队长长机中队左僚机位置),接受凤凰卫视陈晓楠采访时回忆,他们在15时07分通过浪头机场的时候,“下面正在起飞”。
空2师4团副大队长王天保(他最后作为海军航空兵顾问在北京离休)接受陈晓楠采访时也说:“(飞到)丹东上空这个时候,我才发现间接掩护我们的,丹东的喷气飞机正在起飞。”
米格飞机应于15时04分起飞,为什么在15时07分轰炸机通过时,还在跑道上起飞?我在前面说过了,15时06分孟进的长机组才起飞离地,1分钟只能起飞4-5组米格双机,15时07分,最快也不过才起飞了5组、10架米格,后面还有7组14架米格等待陆续起飞呢。
王天保在上世纪90年代接受郑赤鹰采访时回忆:“一到了海边才发现,我们丹东机场的喷气式飞机、也就是米格-15正在起飞,他们还是担任间接掩护任务的,讲好了,在空域里面,他们在上空掩护我们,我们直接掩护轰炸机。结果,轰炸机到早了,我们到晚了,喷气飞机当时正在起飞,还没有完全到达空域,实际上也晚了”。这段回忆里的“已到了海边”还能看见浪头机场的米格还在起飞,就夸张了,轰炸机和拉-11飞到这个“海边”的时间是15时12分,距离浪头机场已经30公里,肯定目测不到浪头机场的米格,说联合编队飞经新义州至龙岩浦之间还能看见米格飞机是可能的,那段距离只有十几公里。王天保有一点分析对了:“轰炸机到早了,我们到晚了,喷气飞机当时正在起飞,还没有完全到达空域,实际上也晚了”,这个“实际上也晚了”,应该是指米格飞机15时04分这个起飞时间“晚了”,才没有“完全到达空域”。这是哪个空域?当然是宣川和身弥岛这个拦截空域。15时04分起飞的米格要到15时17分半钟才到达宣川,而F-86早在15时9分半钟就飞越了宣川,米格飞机当然是“晚了”。
我们从吴清江和王天保的回忆,可以证明空3师于15时04分准时下达了起飞命令。
最后,我们用史料记载来验证米格飞机是否准时起飞。
我们先回想一下当初空联司的作战命令:米格飞机于15时04分自浪头机场起飞,15时20分飞到身弥岛,这一航程用时16分钟。
1975年由空军司令部编写的《航空兵战例选编》——《航空兵第八师第二次轰炸大和岛的战斗》之三的“战斗经过”一章总结述如下(见第67页):
“担任掩护任务的航空兵第三师,按计划于15时04分自浪头机场起飞米格-15飞机二十四架。编队刚至身弥岛上空,与我联合编队空战的敌F-86飞机已返航,我轰炸机也投弹完毕退出战斗,遂尊令返航。”这里,首先肯定了空3师米格准时于15时04分起飞,然后说“编队刚至身弥岛上空,与我联合编队空战的敌F-86飞机已返航,我轰炸机也投弹完毕退出战斗,遂尊令返航”,这个“轰炸机也投弹完毕退出战斗”的时间是15时20分10秒,也正是米格飞机到达身弥岛上空,便接到返航命令的时间,从起飞到身弥岛恰好也是16分钟,明确肯定了米格飞机是准时起飞的。
《朝鲜大空战》第224也有类似的记载。
结论,刘玉堤将军关于米格飞机在轰炸机飞过浪头机场之后才起飞的回忆,与事实不符。
清秋子在《寻找牟敦康》一书里,一直坚持空3师的24架米格曾为掩护轰炸机而与F-86交战,以致得出F-86是因米格飞机赶到而吓跑的结论。顺便说一句,美第五航空军属下的第四战斗机大队,或曰第四联队,曾经是一支鏖战在欧洲战场上功勋累累的战斗机王牌之师,在1951年底之前的朝鲜空战期间,美军只有该大队三个中队共约80架F-86与我方——苏军两个在二战中打出来的王牌师5个团约148架米格加上我志愿空军新组建的两个师约120架米格共计约260多架米格飞机对抗周旋,很有战斗力,不存在吓跑一说。就像后来也改装了F-86的美军第51大队,或曰第51联队,二战期间一直活跃在亚洲战场,它还曾一度划归总部设在中国、由陈纳德任司令的第14航空队统辖,其任务就是抗击日本空军,为驼峰航线护航,为中国和英国远征军提供空中掩护。
言归正传。假如包括刘玉堤、孙景华在内的24架米格,曾经在轰炸机航线上为掩护轰炸机而与F-86展开了一场激烈的空中大搏杀,那些被掩护者——轰炸机的20名空勤人员,拉-11飞机的13名飞行员,都会看到这个激动人心的场面吧?他们会一辈子铭记这一救命时刻,记着救援他们的这些战友,是不是?我们就在下一篇专门探讨联合编队幸存生还的33位战友,看没看到这一激动人心的场面?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头像被屏蔽
超大游击队员
米格大战F-86不会是独角戏
20:48阅读:119
大和岛轰炸之将军回忆也会错(八)
米格大战F-86不会是独角戏
——与青年作家清秋子讨论大和岛轰炸米格曾否大战F-86——
清秋子在《寻找牟敦康》一书列举在11月30日大和岛轰炸中,孙景华将军为掩护轰炸机曾在大和岛上空,刘玉堤将军为掩护轰炸机曾在轰炸机航线上与美军的F-86展开过一场激烈空战,这一说法,能否成立,能否经得起推敲?原本有一个简单的判断方法,可以对此做出正确判断,起码,会对这段回忆的真实性、可信性引起怀疑。可惜,真相就摆在清秋子案头,清秋子却将它们弃之如敝履,遂于真相擦肩而过。
笔者认为,清秋子为撰写《寻找牟敦康》,采访的对象仅限于当年空3师的飞行员,这就限制了他的视野,于是,此前已成定论的在大和岛轰炸中,米格飞机未曾为掩护轰炸机而与F-86发生空战一事,到了清秋子这里,就被轻易否定了,请看清秋子的论述:
“我发现,此说被所有的资料所采用,已成为定论——空3师的米格-15护航队根本就“未接战”。 实际上,这样的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上述说法出自前美军飞行员的回忆录,个别轰炸机参战人员不了解全局的情况,亦采纳了此说。
经过我和几位空军老将军面对面的采访,得知事实并不是这样。牟敦康、刘玉堤、孙景华他们不仅刚一到达预定地点就发现了敌机,而且立即投入战斗,奋勇追逐敌机。这是此前在任何资料上都没有提及的。”
“景孙华将军也证实了,在“黑色五分钟”之内,米格-15已经到达目标空域,并参加了战斗。他说:
一到大和岛,就发现美国飞机狡猾呀!一大队刘玉堤发现下面有敌机,在海面上飞,在等着我们呢。所以说情报很重要!
美国飞机也发现了我们有战斗机护卫,就躲在底下打我们轰炸机。我看到前面有飞机着火了。空战原本是要抢高度,抢到了高度,就便于打击对方。所以一般都是向上面找敌机,他们那天就在我们轰炸机底下,他们狡猾呀!
那天都打乱了,他们那天也很乱。我的僚机发现了一架敌机,我就追。”
于是,清秋子断言:“综合当事人的讲述可知:
牟敦康在我轰炸机和拉-11机群遭到攻击时,曾进行救援,对敌机攻击三次,开火射击。在进行第四次攻击时,不幸坠海牺牲。”
应该说,绝大多数读者读了两位将军这些栩栩如生、“亲临其境”的回忆,都会信以为真,但是,清秋子的身份不同,清秋子是在研究和分析志愿空军的 一件历史悬疑大案——牟敦康牺牲之谜。从逻辑推理的角度,要落实两位将军的回忆是否可信?可信到什么程度?清秋子有一步棋必须要走,哪一步棋呢?
这就好比一位见义勇为者抢救了溺水者,事后要申请见义勇为认定,政府部门怎么办?仅凭见义勇为者本人的说明,可以吗认定?肯定不能。政府部门有一套完整的认证程序,必须一步一步走完,例如,必须找到被救助者以及现场众多的目击证人,提供书面证言、证物等。
笔者不知道清秋子在确信两位将军上述回忆之前,想没想过假如包括刘玉堤、孙景华、牟敦康三位大队长在内的24架米格飞机真的飞到了轰炸机和拉-11飞机遭受F-86集中围攻的空战现场并投入了反击,这场空战是不是会有很多既是被救援者,也是现场目击者的人?
他们有多少人呢?
战后归来的轰炸机空勤人员20名,拉-11飞行员13名。这些人里,空8师24团一大队长高月明,一大队三中队长邢高科机组通信射击长刘绍基、空2师4团副大队长王天保,在上世纪90年代分别接受过郑赤鹰采访,写成了三篇文章,收录在《我打下了美国飞机》一书。本世纪初,高月明、王天保又接受过肖邦振、牛锐莉采访,写成两篇采访,收入《飞歼空中敌》一书。肖邦振曾经向笔者谈过,他采写这些英雄人物的文章,写成之后必先交予被采访者审阅,然后请他们签字认可,他才拿去发表。另外,一大队二中队左僚机飞行员杨大方撰写过《气壮山河的轰炸大和岛战斗》,扬大方机组的射击员邝锦章撰写过《大和岛空战亲历记》,一大队副大队长李源一机组领航员吴清江2011年接受过凤凰卫视采访。空8师22团一大队长韩明阳,是11月6日一炸大和岛的轰炸机带队长机,曾先后写过三篇有关轰炸大和岛的文章,原空八师二十二团一大队领航员李清扬2011年接受过凤凰卫视采访,特别是原空八师二十二团领航员、后移居加拿大的陈忠纯参考美军文献,写过《1951年朝鲜大和岛空战》和《轰炸大和岛质疑》,是两篇难得的综合志愿空军和外军史料分析大和岛轰炸的文章。
这些回忆和文章里,都没有人提到、更没有人看到当轰炸机和拉-11飞机遭受F-86攻击时,有米格飞机赶到现场紧急支援。
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历来强调,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那些因这些从天而降的米格而得到救援、死里逃生的人们,在事后肯定会为这场空中救援,不是大书特书一笔,而是会大书特书多笔、多少笔,但是,谁见过他们写过,或是口述过有这样内容的文章?
这些轰炸机空勤人员和拉-11飞行员的回忆和文章无一例外,都没有提到从轰炸机遭受F-86疯狂进攻的“黑色5分钟”,延续到大和岛上空投弹完毕返航直至回到浪头机场,曾见过米格飞机。这已经说明,无论是刘玉堤回忆的在轰炸机航线上,还是孙景华回忆的在大和岛上空与F-86交战一事,均属子虚乌有。
回到清秋子的结论:“我发现,此说被所有的资料所采用,已成为定论——空3师的米格-15护航队根本就‘未接战’。 实际上,这样的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上述说法出自前美军飞行员的回忆录,个别轰炸机参战人员不了解全局的情况,亦采纳了此说。”
看完了上面的讨论,清秋子这个“个别轰炸机参战人员不了解全局的情况”一说,还能站得住脚吗?
于是,想到一个问题,假如在9架轰炸机和16架拉-11飞机先后遭到31架F-86猛烈攻击的现场,忽然间飞来24架米格飞机,神兵天降一般投入了对F-86的反击,那将是一个什么样的空战大场面?我们不妨就在下一篇里尽情想象一下。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头像被屏蔽
超大游击队员
大和岛轰炸——谁人曾见米格大战F-86?
21:07阅读:123
大和岛轰炸之将军回忆也会错(九)
大和岛轰炸——谁人曾见米格大战F-86?
——与青年作家清秋子讨论大和岛轰炸米格曾否大战F-86——
大和岛之战,当轰炸机和拉-11飞机突遭美机F-86猛烈攻击时,米格飞机未曾赶赴现场进行紧急支援,空联司和空司对此早有定论,但是,清秋子却在《寻找牟敦康》一书中,对这段真实的历史截面,只用一句话就彻底否定了,他的观点是:
“个别轰炸机参战人员不了解全局的情况”。
清秋子一句“个别轰炸机参战人员不了解全局的情况”的结论,说得既外行,又失水准。“个别轰炸机参战人员”的“个别”两字,是指1个人、两2个人,还是3个人?这“个别轰炸机参战人员”又是什么身份?是轰炸机前舱的的驾驶员?还是领航员?是后舱的通信射击员?还是俯伏在通信射击员脚下的射击员?
既然清秋子肯定仅仅是“个别轰炸机参战人员不了解全局的情况”,那么,清秋子是不是应该多找几位轰炸机和拉-11飞机的“了解全局的情况”的参战人员做调查研究?例如前方视角最为开阔的轰炸机带队长机驾驶员高月明,拉-11飞机的团长徐兆文、副大队长王天宝,负责后方监视和守卫的通信射击长刘绍基等,遗憾的是清秋子没有。轰炸机空勤人员和拉-11歼击机飞行员战后归来的总共33人,这33人在空中,不管轰炸机从开始的9架打到最后剩下5架,拉-11飞机从开始的16架打到最后的13架,他们在空中组成了一个整体,他们之间不仅有目视联系,还有无线电通信,不要说是24架米格投入空战,就是有一架米格投入空战,他们都会看的清清楚楚,尽收眼底。
清秋子这个结论,不仅是轻率,不仅是大错特错了,清秋子应该对自己的这个错误结论,感到内疚和自责,因为被清秋子批评为“个别轰炸机参战人员不了解全局的情况”的中的“个别人员”,不是一位、二位,而是整整20位轰炸机空勤人员,还有13位拉-11飞机的驾驶员。你能说这33位都是“个别”人员,都“不了解全局的情况”?恰恰相反,他们才是最了解“全局的情况”的人,反倒是批评“个别轰炸机参战人员不了解全局的情况”的清秋子自己,完全“不了解全局的情况”。
假如清秋子能够迈出“兼听则明”这一步,不用把这33位参战人员都找到,只需找到几位轰炸机和拉-11飞机的参战人员就够了。那样,清秋子就能够发现米格飞机到底有没有像孙景华、刘玉堤将军回忆的那样,为掩护轰 炸机而与F-86大战一场?有时候真理距你只有一步之遥,只待你迈出这一步,但是,清秋子就在距离真相咫尺之间止住了脚步。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头像被屏蔽
超大游击队员
美军飞行员如何回忆大和岛空战?
21:13阅读:695
大和岛轰炸之将军回忆也会错(十)
美军飞行员如何回忆大和岛空战?
——与青年作家清秋子讨论大和岛轰炸米格曾否大战F-86——
我在上篇开头说过,大和岛之战,当轰炸机和拉-11飞机突遭美机F-86猛烈攻击时,米格飞机未曾赶赴现场进行紧急支援,空联司和空司的历史文件对此早有定论,但是,清秋子却在《寻找牟敦康》一书中,对这段真实的历史截面,只用一句话就彻底否定了,他的观点是:
“个别轰炸机参战人员不了解全局的情况”。
清秋子一句“个别轰炸机参战人员不了解全局的情况”的结论,说得既外行,又失水准。
我们想一想,假如24架米格真的在这个狭小的空域与F-86展开过大规模的激烈空战,那个叫人眼花缭乱,又特别激动人心、鼓舞士气的场面,这20名轰炸机空勤人员和13名拉-11歼击机飞行员将尽收眼底。他们既是空战的亲历者、参加者,也是现场目击者,但是,我们读高月明、刘绍基,王天保、匡锦章、吴清江回忆,读韩明阳、李清扬、陈忠纯回忆,为什么没有一个人提到米格飞机曾在轰炸机的周围为保卫轰炸机而战?
历史没有出现这样的场面,原因很简单,米格飞机没有飞到现场。
我今天换一个视角,看看那天参与突袭我联合编队轰炸机和拉-11飞机的美军F-86的飞行员在事后是如何回忆大和岛空战的?看看他们到底有没有与24架米格飞机展开过激烈的大规模空战?
在Light《翻云跨海炸大和》里,有一段引自美军飞行员回忆他们攻击我轰炸机时,空战空域的狭小与拥挤程度:
“马歇尔少校率领的第335中队是最后投入战斗的机群,在攻击开始前,普雷斯顿(王剑贞注:第四战斗机大队长,上校军衔)命令他率队保持高度担任掩护。他到达轰炸机群上空,眼见下方战斗正炽,却只能焦急地等候着攻击命令。当戴维斯开始攻击后不久,普雷斯顿终于命令第335中队投入战斗……
伊凡斯和他的僚机在这段期间尝试再度攻击轰炸机群,但一直没有得手。空中这时已经都是其他中队的F-86,在这之前的攻击还可以理出头绪来,在这之后有太多飞机同时从不同角度攻击同一个目标,整个战局极端混乱。
伊凡斯回忆:我不得不放弃接下来一次的攻击,绕过整个混战场面,因为其它对轰炸机群开火的F-86的机鼻正正地指向我。每个人都发狂了一样,飞机彼此擦身而过,子弹从两边各种不同的方向角度乱飞。”
在美军飞行员的回忆里,从15时14分到19分的时间段里,他们没有看到米格飞机。
美军的31架F-86不是同时投入攻击的,有些是先投入攻击,先行退出攻击,有些是后投入攻击,后退出攻击,其拥挤程度尚且如此,假如真有24架米格也投入其中,其拥挤程度又将如何?
我们在阿根廷人全面介绍戴维斯的长篇专著《王牌之殁》中,可以找到在大和岛之战中,F-86与米格飞机空战的事例,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那个空战地点不在轰炸机航线上,而是在F-86返航的航线上,投入空战的米格飞机不是24架,不是十几架,也不是几架,仅仅只有一架。
该文有关大和岛之战一段里记述如下:
“戴维斯随后再次脱离重新对图2机群发动攻击,他的攻击动作迅猛异常以至于僚机希洛奇竟然无法跟上他,在和僚机分离之后,戴维斯本可以返回金浦(Kimpo),但他却另有打算,他从另一架图2的后方接敌并果断的按下扳机,这架硕大的轰炸机立即爆炸成为一团明亮的火球,机组人员匆忙跳伞逃生。此时戴维斯燃油将要耗尽,准备掉头返航就在那一刻,戴维斯听到了雷蒙德.巴顿(RaymondBa rton)中尉声嘶力竭的呼叫——他正遭到一架米格15的攻击!听到这些,戴维斯掉头向北很快发现了两架飞机,然而他分辨不出哪个是巴顿的座机,哪是米格-15。于是戴维斯用无线电告诉巴顿先向左转,再向右转,以示区别,很快戴维斯发现后边那架后掠翼飞机没有做这两个动作,他明白那就是米格机(王剑贞注:米格-15和F-86都是后掠翼飞机,从后上方看不出它们的的区别,这两种飞机外形上最大的区别,是米格-15有一个高大的尾翼,F-86是小尾翼,第二个区别是F-86的机头进气口上方有一个向前的突出,很像鲨鱼头,米格-15是平的,没有那个突起,这两个区别只能在飞机的侧方清晰地看到),戴维斯迅速拉起到这架中国喷气式战机后方占据有利射击阵位,六挺0.50英寸机枪齐射,密集的枪弹命中了米格机的机身、机翼和座舱,飞行员当场死亡,那架米格机颤抖着一头扎进了海里。戴维斯来得恰到好处:巴顿的F-86已经被命中一弹,在右翼造成了一个巨大的窟窿,只要再被米格那致命的37毫米炮再命中一发,巴顿绝无生还的可能。”
在这段记载里,我们只看到两架一先一后返航的F-86,一架正在追击巴顿中尉的米格,看不到有轰炸机,也看不到有拉-11飞机,这恰好说明属于大和岛之战收官阶段的这场空战,既不在轰炸机出航航线上,也不在轰炸机投弹完毕返航的航路上,就在F-86返航的航线上,即我多次指出的是在身弥岛和铁山半岛之间的海面上空。
如果笔者这样的解释还不够,在下一篇,笔者就从轰炸机四名成员的座舱位置以及那天的编队队形,来看看他们的视野到底够不够开阔。
笔者这一说就扯远了,还是回到原来的话题,我们在下一篇里,看看图-2轰炸机上四名成员的舱位,就知道他们各自的视角范围了。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头像被屏蔽
超大游击队员
大和岛轰炸——假如米格飞机曾经紧急支援
21:20阅读:157
大和岛轰炸之将军回忆也会错(十一)
大和岛轰炸——假如米格飞机曾经紧急支援
——与青年作家清秋子讨论大和岛轰炸米格飞曾否大战F-86——
清秋子在《寻找牟敦康》一书,认为在11月30日的大和岛轰炸中,空3师7团的24架米格曾为掩护轰炸机而与美军的F-86展开过一场激烈的空中大战,那么,为什么战后归来的20名轰炸机名空勤人员和13名拉-11飞机飞行员,却没有一个人看见这一宏大场面呢?清秋子下了一个很轻率地结论:
“个别轰炸机参战人员不了解全局的情况”。
从一个空军老同志的角度评价清秋子这句话,说的太外行,用一句北京的谚语形容,就是清秋子“露怯”了。
我在前面的文章里分析过,空3师的24架米格按空联司的作战命令,从浪头机场起飞后,绝不是像孙景华、刘玉堤将军回忆的那样,是直奔大和岛去了,事实是米格飞机从一开始,就沿着空联司制定的那条“脱了裤子放屁”的北路航线,与轰炸机航向背道而驰。在15时14分,联合编队的轰炸机和拉-11飞机在铁山半岛登串洞附近海域突遭美军的F-86机群突袭时,24架米格飞机刚刚飞到朝鲜的义州,空联司自始至终并未向米格飞机发出紧急支援的命令,所以,米格飞机依旧按照原定计划飞向宣川和身弥岛,自始至终未在联合编队遭受袭击的海域上空与美军的F-86发生过空战,正因为如此,所以,联合编队的任何一名成员均未见到米格飞机曾经飞赴现场进行紧急支援。我为什么说清秋子那句“个别轰炸机参战人员不了解全局的情况”的话太外行,是“露怯”了呢?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假如——请注意、仅仅是假如,假如在15时14分轰炸机遭到F-86突袭时,空联司司令员刘震当即向米格飞机带队长机孟进发出了改变航向立即飞向登串洞海域紧急支援的作战命令之后,刘司令员第二步将作什么?按照程序,他会使用另一部与联合编队的沟通的短波无线电台,通知联合编队的轰炸机带队长机高月明,告诉他“我已经命令米格飞机立即赶赴现场进行紧急支援,你们坚持战斗,援军马上就到”的特大利好消息。联合编队里有多少人会在第一时间直接听到刘震司令员的通话?他们将是每一架轰炸机的驾驶员和通信射击员(他们的无线电通话系统是联动的),拉-11飞机的每一名飞行员,接下来将是轰炸机和拉-11飞机的战友们一边与F-86继续战斗,一边互相鼓励等待援军赶到。在每一架图-2轰炸机内部,驾 驶员或通信射击员也会立即使用机内通话器告知领航员和射击员。这就是米格飞机还未赶到,关于米格飞机要来紧急支援的无线电通知已经及时传达到了联合编队的每一名成员,这和许多小说里描写的人未到声音先到了是一个意思。
接下来,我们再设想一下,假如米格飞机真的赶来紧急支援的话,联合编队的成员当中,谁可能最先发现米格飞机呢?
此时轰炸机和伴随护航的拉-11飞机正航行在飞向大和岛的轰炸航线上,位于米格飞机南方,米格飞机呢?正从朝鲜的义州向南疾飞,首先发现米格飞机的不是别人,正是轰炸机上的通信射击员,他们的通信射击舱就正好面对北方——米格飞机飞来的航向。
笔者为此特地发了一张图-2轻型轰炸机的侧视图,讲讲图-2轰炸机的一点常识。 X
图-2这种苏联制造、经历过二战的活塞式双发轻型轰炸机,共有四名成员,他们的位置分别是:驾驶舱位于机身前上方,驾驶员的视角最为开阔,前、后、左、右、上方;领航舱位于机头前下方,视角为前方和前下方;通信射击舱位于驾驶舱之后,视界为后上方和两侧,通信射击员面向后方,他除了负责陆空通信联络,还有两挺机关枪(大队长以上干部的飞机通信射击舱装备两门机关炮),负责保护飞机的尾部及后上方安全;射击舱位于飞机机身后下方。射击员没有作战任务时,坐在通信射击员身旁,一旦敌机来袭,就要俯伏在通信射击员脚下,抱着机关枪射击从后下方来袭的敌机。在图-2年代,轰炸机部队的射击员们对于训练飞行都调侃自己为“免费的空中旅客”,因为图-2起飞后,驾驶员、领航员、通信射击员都有事情做,唯独射击员无事可做,尽情领略空中风景就是了,偶尔演习了,他们才俯伏在通信射击员下面抱着机枪比划比划。
对于1架图-2来说,它的机腹下方的确有一个死角,但是,由3架或是9架轰炸机组成的交叉视角,基本可以涵盖轰炸机群的前后、左右、上下整个三维空间。
我在前面说过,任何一名飞行员,凭他们的视力可以确保在10公里距离内发现小型战斗机,那么,假如米格飞机赶来紧急支援的话,是米格飞机先发现轰炸机呢?还是轰炸机先发现米格飞机呢?当然是米格飞机先发现轰炸机,因为图-2轰炸机的体积远大于拉-11飞机和美军的F-86。在米格飞机看见轰炸机后,按照作战程序,副团长孟进会一面发出组织进攻的命令,例如哪个大队攻击,哪个大队负责空中掩护,也会同时报告空联司司令员刘震,他们已经看见轰炸机并正在组组织对F-86发起攻击。很自然的刘震司令员又会拿起对轰炸机通话的话筒,告诉他们米格飞机已经赶到,即将对F-86发起攻击。
我们搞明白了图-2这种飞机的结构,也就自然明白了只要米格飞机赶到空战现场,不用投入空战,那些通信射击员就会在10公里左右的距离上看到这些米格飞机。其实,24架米格飞机在8000米高空留下的凝结尾云,在几十公里之外就可以看到,只是,你无法判断那到底是哪一方的飞机所留下的凝结尾云。
有了上面空联司与轰炸机关于米格飞机赶赴现场紧急支援的几次空中通话,再到米格飞机真的在现场投入对F-86的大规模反击,这才描画出一幅比较完整的米格飞机为掩护轰炸机而与F-86大战的多层次画面。
假若当年空3师的24架米格飞机“真的”曾经在轰炸机遭到F-86突袭之后轰炸机实施紧急救援的话,哪里还会存在清秋子所说的是“个别轰炸机参战人员不了解全局的情况”?相反,首先是通过无线电通话,然后才是现场的目击,再后是返航后的彼此交流,每一名轰炸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奥比岛怎么刷绝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