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机建模这几天怎么在建昌飞?

昌飞:我国直升机的摇篮,直8进高原装备陆航,直18反潜登上航母
【阅读需要4分钟,请各位朋友看完多多讨论,发表见解】
昌飞:从汶川地震感到震动
作为国内仅有的两家国家重点直升机制造企业之一,“昌飞造”屡屡向世人惊艳展示——国庆60周年大阅兵时,飞过天安门上空的10架直-8出自这里;与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相媲美、有“树梢杀手”之称的直-10产自这里;采用全数字化设计和制造技术、可搭载小型无人机的直-11WB轻型武装直升机也来自这里。
但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直升机紧急前往救援。但集结在灾区的150架直升机中,绝大部分是国外的品牌,这让昌飞深受刺激。在地震过后,报纸、电视上铺天盖地的报道我国直升机的不足,军用直升机就更是紧缺。于是这种需求就变成了我国直升机井喷式大发展的有益助力。
从直-8到直-18
20世纪70年代,唯一堪用的国产直升机仍只有直-5,正在研制中的直-7大型直升机存在大量技术问题难以解决。为了东风-5全程试验打捞回收舱等重大任务,高层决定引进法制SA321Ja“超黄蜂”直升机。1975年法方开始交付,至70年代末中国共购进14架,全部交由海军航空兵部队使用。
作为法国SA321“超黄蜂”直升机的仿制版本,直-8从1976年开始研制,在设计初期,由于电脑没有普及,设计人员几乎全部靠着长尺、游标卡尺、千分尺等等手工量具进行测量、计算,一张张直-8设计图就是这样日以继夜的绘制出来的。直到1989年,生产型直-8交付海航使用,拥有扫雷、布雷和反潜能力。
但是直-8的产量一直不大,估计在技术上还是存在瓶颈的 ,目前总产量不超过50架。这也与当时我国海军军舰吨位较小,无法配置直-8体量的直升机有关。后来2005年试飞曝光的直-8F才真正引爆了直-8的产量。
直-8F从2002年研制,作为基本型直-8的大改型,换装了最大起飞功率达到1448千瓦的加拿大普惠PT6B-67A发动机,升限提高到了4700米,有效悬停由1900米提升到2800米。而且该引擎能在4500米高原顺利启动,发动机首次大修增加到3500小时。进气口增加了防沙装置,金属桨叶更换成为具有除冰能力的复合桨叶。
直-18的目标:上舰!
直-8F成功后,好像突破了技术瓶颈,建造数量也飞速提升,目前建造了大概150架左右。而在直-8F基础上进行大改动的直-18,则将成为我国今后的主力运输直升机首选。直-18将主旋翼和尾浆换成复合材料,改进传动系统,更换大功率发动机,改进航电系统;将原机的船型底改为平底设计并取消浮筒;在机身两侧增设短翼,在机身短翼内安置起落架。直-8大改早期可能使用国外的BK2500或是TV7-117V发动机,后期改为国内的WZ10发动机。
直-18的海军型于2013年中首次露面,预警型于2014年露面,陆军型于2014年底露面。2015年2月央视报导直-18在青藏高原达到量产型中型直升机突破世界纪录的9000米以上飞行高度。未来青藏高原200多个哨所基地将不再有冬季封路后补给困难的状态,达到全年全天候运补。
而直-18的反潜型的研制成功,也令其在我国航母上夺得了一席之地。和我军另一种现役预警直升机卡-31相比,直-18在载荷航程能力上的优势无疑更适合在空间限制较小的航母上运用。从直-18F在机头下颚处安装的雷达判断,由于其口径异常巨大,可以研判探测能力很强悍。
直-18F机头右部外侧还安装了一台光电吊舱,用于光学搜潜等任务。机腹中部有一个直径很大的孔洞,研判这里安装着大型吊放变深声呐,可深入数百米海水中,发现潜藏于变声层中的潜艇,弥补声呐浮标的不足。机身后部布置着4排8列声呐浮标发射筒,共可携带32枚声呐浮标。机身中部两个各有两个外挂架,可携带反潜鱼雷,以及鹰击9系列空舰导弹。
直-18F舰载反潜直升机也是“辽宁”舰舰载航空兵部队的配套装备。巨大的机体同样有利于安装包括吊放声呐在内的一系列反潜专用设备,和直-18J相同的平台简化了后勤要求。未来换装功率更大的涡轴-16发动机后,直-18平台的性能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中航工业昌飞打响重点型号研制攻坚战等 
  中航工业昌飞打响重点型号研制攻坚战 近日,中航工业昌飞举行创先争优党员突击队授旗仪式,全面打响直升机研制攻坚战。昌飞公司联合驻公司各军事代表室、陆航试飞大队和中航工业直升机所等单位,共同组建成立了4个党员突击队,确保重点型号研制和直升机批产决战决胜任务的顺利完成。
  昌飞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余枫向4个党员突击队庄严授旗。余枫指出,我们要以共同组建创先争优党员突击队活动为契机,咬定目标不放松,坚定信心、创新思维、抢抓机遇,以饱满的热情和高昂的斗志决战决胜,千方百计完成重点型号研制交付任务,千方百计实现直升机产能超百架的目标。
  我国民航机场可为第三代战机等军机加油在军地双方共同签署的有关文件中,对民航机场为军机提供油料的审批命令、加油程序、油料质量、经费结算、军事行动保密原则等进行了详细规定,实现了军用飞机在民航机场油料补给的无缝链接。
  据了解,民航不仅能为运输机、轰炸机、加油机提供保障,还能为第三代战斗机加油。前不久,广空某飞行团战机执行紧急任务降落国内某民航机场。过去碰到这种情况,需要数百公里外的部队场站长途运送航油保障。这次,由于机场事先储备了该型战机的油料,战机降落后不到20分钟就加油起飞。这种军民融合式油料保障带来的军事、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不仅确保了部队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用油可以随时得到补充,而且大大降低了保障安全风险,未来战时油料保障更加多元、可靠。
  我国2010年年底前将再发射2颗“北斗”导航卫星中国卫星导航系统专项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近日透露,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已进入密集发射组网阶段。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成功发射5颗导航卫星,今年底前还将发射1颗地球同步轨道(GEO)卫星和1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SR星。到2012年左右,“北斗”导航系统将建成由十几颗卫星组成的星座,具备为亚太地区提供区域服务的能力;到2020年左右,更将建成由30多颡卫星组成的导航系统,形成全球覆盖能力。
  巴基斯坦空军“雄狮”飞行表演队将亮相2010年珠海航展该飞行表演队为巴基斯坦空军学院所属特技飞行表演队,队员全部由空军学院教官组成,以里萨尔布尔为基地。该队于日正式组建,原使用美制T-37型“瞅啾乌”教练机,自2009年起换装中国与巴基斯坦合作研制生产的K-8P型教练机。
  “雄狮”飞行表演队届时将派出6架K-8P型教练机参展,其中4架作编队表演,1架作单机表演,另1架静态展示。(国)
  伊朗展示新型无人驾驶轰炸机伊朗首架国产无人轰炸机于当地时间8月22日公开亮相,伊朗总统内贾德和数名国防官员参加了该机的揭幕仪式。
  内贾德在出席揭幕仪式时称,这种飞机是伊朗送给敌人的“死亡大使”。资料显示,这款名为“克拉尔”(Karrar)的无人驾驶飞机长4米,可携带4枚巡航导弹或精确制导炸弹升空,作战半径达1000公里。内贾德表示,“克拉尔”飞机还对外传达着“和平与友谊”的信息,主要承担遏制和保卫国家的任务。据称,该机时速为900公里,可利用其携带的导弹让敌人“瘫痪在军事基地”内。
  中国海军气垫艇首次执行护航巡逻任务当地时间9月2日,海军第六批护航编队组织第239批27艘被护船舶集结期间,“昆仑山”舰搭载的中型气垫艇在商船集结海域进行了2个多小时的巡逻警戒,航程达70余海里。这是海军新型气垫艇列装后,首次正式执行任务。
  上午9时40分,“昆仑山”舰艉门缓缓打开,气垫艇在四级军士长刘克佳艇长的操纵下滑出坞舱,随后开足马力向巡逻区高速驶去。伴着轰鸣的发动机声,在海面上掀起阵阵汽雾。10时12分,气垫艇向编队指挥所报告在前方6海里处发现一个不明目标,编指随即命令气垫艇驶近小目标。经抵近观察,目标为一艘小木船,未对商船构成威胁。随后,气垫艇继续在集结海域巡逻,穿梭于一艘艘商船之间。在两个小时的巡逻中,未发现其他可疑目标。11时47分,气垫艇安全返回母舰。
  据“昆仑山”舰指挥员靳航介绍,由于商船集结时比较分散,而且航速低,容易受到海盗袭扰。而“昆仑山”舰搭载的新型气垫艇航速高、续航力大,适合在此期间执行外围警戒任务。
  巴基斯坦海军接收美海军“佩里”级导弹护卫舰近日,美国在佛罗里达州向巴基斯坦海军交付一艘“佩里”级导弹护卫舰(F-260)。该舰在巴海军服役后,将被命名为“阿拉姆吉尔”号,纳维德?阿什拉夫上校担任首任舰长。目前,这艘护卫舰的巴基斯坦舰员正在美国接受培训。
  俄海军或与乌克兰船厂合建首艘新型核航母俄罗斯海军司令部的高级官员近日透露,俄海军的第一艘新型航母可能与乌克兰造船厂合作建造。俄罗斯将于2010年底完成新一代航母技术设计。俄罗斯海军专家认为未来航母将采用核动力,排水量吨。俄罗斯有多家机构正在设计新型航母,包括北方设计局和涅瓦设计局。
了解更多资讯,请关注“木兰百花园”
更多关于“中航工业昌飞打响重点型号研制攻坚战等”的相关文章
& 雅安市网友
& 上海市网友
& 天津市网友
& 天津市网友
& 广西柳州网友
& 哈尔滨市网友
& 太原市网友
& 广西网友
& 广州网友
品牌杂志推荐
支持中国杂志产业发展,请购买、订阅纸质杂志,欢迎杂志社提供过刊、样刊及电子版。
全刊杂志赏析网 2017航空工业昌飞系统思维推进信息化建设_航空工业_航空工业频道_新闻中心_中国航空新闻网_航空行业第一新闻门户_CANNEWS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760936',
container: s,
size: '728,90',
display: 'inlay-fix'
航空工业昌飞系统思维推进信息化建设
核心提示:
航空工业昌飞始终坚持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深耕细作,近年,公司对标AOS体系,夯实基础,持续改善,运用系统思维推进信息化管理,关注直接创造价值的人、机、料、法、环活动以及围绕创造价值活动的管理流程和持续改进的过程。
航空工业昌飞始终坚持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深耕细作,近年,公司对标AOS体系,夯实基础,持续改善,运用系统思维推进信息化管理,关注直接创造价值的人、机、料、法、环活动以及围绕创造价值活动的管理流程和持续改进的过程。公司构建了流程驱动业务的全新信息集成平台,完善以业务域分工为目标责任的管理者标准作业管理系统,探索开发智能制造管控系统,财务流与信息流统一的成本核算体系。
突破技术难题成功构建流程驱动业务模式
业务流程是企业生产运营管理的现状反映,也是企业管理创新活动的基础。昌飞公司提出以&流程驱动业务&来开展工作,通过构建信息系统,以实现高效运行。
建立该系统,首先要解决核心的流程引擎和表单模板编辑器的技术难题。昌飞公司完成了基于国际BPMN标准流程引擎的自主开发。实现基于BPMN2.0标准的流程定义及展示,提供图形化绘制、功能配置、版本管理、父子流程、流程BOM、BPMN语言描述展示等强大功能,并在相关系统中进行验证与深度优化,该引擎已经趋于成熟,填补了行业工作流引擎的空白。同时,开发出与Office媲美的表单模板绘制环境,实现关键业务数据自动结构化存储;业务数据有效性智能校验;业务处理规则、权限控制、自动签名且签名样式可配置。流程引擎以及表单模板编辑器的技术突破,为流程驱动业务模式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运用&流程驱动业务&管控模式初见成效
公司通过&流程驱动业务&模式的运用,实现标准作业产生计划、计划启动流程、流程驱动业务,使职能式管理向流程式管理转变。用表单&留痕&传递业务流程,解决业务流程分裂而造成的信息壁垒问题,固化流程,为业务流程的持续改善提供方向和数据支撑。
昌飞公司运用&流程驱动业务&的理念,以业务流程为主线,系统地梳理出公司流程不顺畅的关键业务流程;以表单为流程的载体,完成了技改、交机备忘录、外场故障管理、科研费用、财务借款报销等8个重点业务,126份表单的信息化固化,使全业务流程无缝串接、问题透明、管控有效。率先对流程驱动业务模式进行了较好的工程验证,为公司信息化系统按照流程驱动业务的理念重构奠定了技术基础。
完善持续改善的管理者标准作业管理系统
企业的经营过程就是以计划为牵引的科研生产活动和难于用计划牵引的持续改善的活动,公司创新性地将其定义为A+B流程管控,其中A流程是指科研生产业务,B流程是服务于A流程的,基于A流程产生的问题,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并解决存在的差距或问题,持续改善A流程使其在单位时间内创造价值的最大化。管理者标注作业就是B流程,结合&管理者标准作业启动计划、计划触发流程、流程驱动业务&理念可以看出,管理者标准作业运用&流程驱动业务&模式,解决问题背后的问题,促进精益改善理念的落地。
2016年,昌飞公司开发了基于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的业务域管控系统、管理者标准作业管控系统。整个业务域工作重点关注没有来源驱动、干部的基本履职业务工作。以管理者标准作业为驱动、以执行作业流程过程中的问题提出和持续改善为关注点,进一步实现标准、规则、要求、程序等的固化,不断夯实基础。通过周期性自动触发计划,以此真正落实持续改善的B流程。
探索开发智能制造管控系统
公司以旋翼系统制造总厂为智能制造试点,解读智能制造&状态感知,实时分析,自主决策,精准执行&的四大基本特征,构建智能生产管控系统,建立&三库一线&(毛坯库、零件库,工具库,生产线)为主体的仓储物流模式,完成&企业层&工厂层&生产线层&数据贯通,实现车间设备精确排产,产品、毛坯自动配送,工序物流适时流转。同时融合调度职能,能够对物流设备和立体库设备运转进行远程控制,最终实现生产制造过程透明化进而达到制造工序流和仓储物流的精细化管控。
搭建财务流与信息流统一的成本核算体系
昌飞公司依托信息化,关注企业科研生产全过程的成本,建立财务流与信息流的逐渐统一。搭建成本核算数据库,开发成本管理系统和科研费用管理系统,以费用归集为主线,串联科研、生产过程中所有与费用相关的业务,实现财务数据流与业务信息流的融合,有针对性地消除浪费、减低成本,为精益生产提供目标和方向。
昌飞公司通过多年的管理推进与信息化发展,建立了一套满足公司实际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论,有了系统思维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基础。随着公司发展,需要不断提升战略落地能力。昌飞公司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落实AOS夯实基础、持续改进的管理理念,推进管理创新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为公司追求实现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提供不竭动力。
责任编辑:news中航工业昌飞旋翼系统制造总厂建设纪实
浏览数:176
21:11&&来源:
集智攻关。立体刀具库工作现场一角。旋翼总厂领导班子现场解决问题。 经过8个月的紧张筹建,中航工业昌飞旋翼系统制造总厂(以下简称旋翼总厂)在8月30日这一天,迎来了联合“检阅”。昌飞公司组织相关专家对旋翼总厂“完成建设工程并进入运行状态”督办任务的执行情况进行评审。评审结论为:提前一天顺利通过验收。看似一场普通的评审,其实是一场变革,是关乎昌飞发展的变革,是关乎企业命运的挑战。它的通过标志着昌飞公司智能制造时代正式开启,昌飞人正携手并肩地朝着“中国制造2025”大步迈进。短短200余天时间,历经了厂房建设、设备搬迁、验线批产……每个过程都是系统性的大工程,昌飞人不等不靠,励精图治,用汗水和智慧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缔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奋力在“中国制造2025”的道路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始终不忘初心 砥砺奋斗前进古语有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对于每一个昌飞人来讲,初心就是努力完成好党和国家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生产交付更多更优的直升机系列产品,满足国防装备建设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 “十二五”期间,昌飞虽然突破了直升机核心制造技术,形成了国内领先的核心制造能力,但是与世界一流航空企业相比,公司仍然需要在产品制造质量和稳定性上花大力气、下大功夫,仍然需要使整个供应链的产品质量得到同步提升,而这其中一块较为明显的“短板”,就是直升机旋翼系统的加工、装配与制造。近年来,昌飞公司围绕直升机旋翼系统制造这一核心竞争能力提升目标,一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默默地潜心策划和绘制“十三五”宏伟蓝图。通过前期的钛合金桨毂机加、三大部件装配、复合桨叶生产线建设的运行探索,摸索并积累了一定的航空领域生产线制造方面的宝贵经验。在此基础上,公司领导层牢牢把握直升机产业的新机遇,紧紧抓住“中国制造2025”这一利好契机,义无反顾,果断拍板,全面启动旋翼系统制造总厂建设工程,由此展开了吕蒙总装园厂房建设如火如荼的恢宏画卷。昌飞公司旋翼总厂由两个建筑面积均为24000平方米的主厂房组成,同时也是两个分厂的建制。建成后的旋翼总厂将打造一个全新的、由动部件关键零件机加生产线、复材桨叶生产线、旋翼系统装配生产线、自动仓储及物流系统、生产运行智能管控系统等组成的现代化、标准化、科学化的生产环境,具备以“状态感知、实时分析、自主决策、精准执行”为特性,具有自适应加工、物料与工件自动识别、机械装卸与自动对接装配、制造过程动态调度、运行管理与现场控制集成等典型功能,能够有效解决多年来一直制约公司快速发展的旋翼系统核心制造中的生产技术关键、提升质量与产能、提高旋翼系统生产配套能力多方面的“瓶颈”,力争在全行业率先打造一面“质量至上、客户满意、形象一流”的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的“金字招牌”。早在2013年3月,昌飞公司就组建了钛合金生产线试制验线工作团队,摸索和打通了生产线模式,为后续旋翼总厂的验线工作奠定了基础。 日,昌飞公司成立了旋翼总厂筹建团队,调小部件加工厂副厂长邵华担任总牵头人,配合厂房基础建设开始了紧锣密鼓的方案策划、工艺准备、设备搬迁、设施采购等前期筹建工作。2015年12月,昌飞公司又适时成立了旋翼总厂筹备团队,搭建了总厂领导班子,正式开始招兵买马、组建机构并积极筹备“粮草”。 日,昌飞公司下发《关于部分组织机构调整的通知》,宣告旋翼系统制造总厂正式成立。而在此之前的2月12日,以旋翼总厂厂长熊曦耀为首的第一批“旋翼人”临危受命,风尘仆仆地进驻吕蒙,就此拉开了旋翼总厂厂房建设的帷幕。传承“昌飞精神” 立志实现目标1969年,周恩来总理和中央军委办事组批准了《关于在江西景德镇新建直升机厂的请示报告》,昌河由此宣告诞生。建厂之初,全厂职工以满腔报国热情,投入建设、生产各项工作中,完成了“当年设计、当年建厂、当年出飞机”的工作要求。历史在昌飞再度“上演”。2015年6月,昌飞公司旋翼总厂成为首批中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单位,日,昌飞公司下达了关于“组织完成旋翼总厂的建设工作并投入运行”的督察令,考核节点为日,此次是要求“当年建厂、当年验线、当年批产”。剧情高度相似,结局同样精彩,过程的艰辛体现的是昌飞人“团结拼搏”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当笔者问到,是什么让你有信心完成别人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时,旋翼总厂厂长熊曦耀说,是“昌飞精神”,当年在昌飞公司厂房、办公室、职工宿舍等设施大多都是“一把稻草一把泥”的简陋平房的情况下,前辈都能实现“三个当年”,如今我们没有理由不完成任务。就是带着这种自勉与鞭策,熊曦耀带领着团队成员经历了建设初期的“三难”。第一难是办公难。正月初五,丙申猴年的年味正浓,由熊曦耀、钱栋祥、陈其南、涂建平、邵华等领导班子成员以及部分业务技术骨干17人组成的筹备工作先遣队就进驻旋翼总厂安营扎寨了。当时,厂房因种种原因推迟了交付周期,没有全部建好,施工队伍还在里面忙着抢干收尾工程,空空如也的附楼办公室里面灰尘和外面差不多一样厚。既来之,则安之。旋翼总厂领导班子二话不说,借助吕蒙行政大楼的一间办公室就投入了紧张的工作。白天,“旋翼人”按照各自分工,分别到施工现场和相关部门解决处理厂房建设、设备搬迁、生产准备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联系协调基础设施、办公条件、人员调配等方面千头万绪的工作;晚上,则利用临时借来的电脑、投影仪、投影幕布等设施,召开“诸葛亮会”,汇总梳理工作流程,倒排计划节点,讨论研究筹备的每一项任务、每一个环节,经常工作到深夜一两点钟。就这样,在临时办公场所中度过了一段紧张高效的日子。 第二难是行路难。旋翼总厂的两个厂房是在征购吕蒙村废弃农田的基础上建起来的,相邻的厂房刚建好时,中间隔着一条宽管道沟没有填平,方圆数百米都是施工现场。人在道路上行走,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底盘稍低的车辆根本无法通行。公司领导了解实际困难后,特批给旋翼总厂一辆底盘高的越野车用于办公,解决燃眉之急。第三难是用水难。古语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就是在没有风水电气的情况下,20多名筹备团队成员“蜗居”在一间不到30平方米办公室里,合用一台饮水机度过了近2个月。因为房间里装修材料的气味还没有完全散去,饮水机流出来的水都增添了一股“装修”的气味。没有通水,洗手间自然用不了,许漂是团队成员中唯一的女同志,在工作上是巾帼不让须眉,可是没有厕所,着实把她难到了。她只能不喝水,避免找厕所的尴尬。为了有水洗洗涮涮,大家不嫌麻烦,从家中用空塑料瓶装水带到单位,以解不时之需。在4月份厂房通水通气的那天,大家就像中了头彩一样笑逐颜开,奔走相告。汇聚“洪荒之力” 众志成城创佳绩2014年的昌飞公司十一届三次职代会上,公司总经理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全面启动吕蒙直升机总装园区建设”,“启动旋翼系统制造总厂筹建工作,完成生产制造体系方案的设计”。按照这一部署,2014年下半年,昌飞公司副总经理林东率领由熊曦耀、陈其南、汪广平、邵华、李直波、李军等人组成的先遣小组,先后到成都、西安、株洲、大连等地进行调研,详细考察了解旋翼加工自动化生产线等方面的情况,为旋翼总厂平面布置、流程设计、工艺准备、设备安装收集第一手资料。智能制造就是改变过去传统的加工方式,建立具有节拍生产、形成流水作业、具有典型特征的专业化、智能化加工单元,有效缓解困扰直升机动部件生产交付的“瓶颈”,从而既能提高生产效率、又能保证产品质量,还能够减少浪费、降低成本。朝着这个方向,昌飞公司党政一把手与设计人员一起,围绕工程重点参与设计方案的讨论制定。工程技术、运行保障、机械加工“三结合”工作团队被公司主要领导殚精竭虑的工作精神感染,更是自我加压,大胆创新,夜以继日,连续奋战,悉心摸索,反复推敲,最终最佳设计方案出炉。工程技术部工装设计所副所长周俊消化吸收国内外物流线的先进技术,充分考虑生产设备的布局,带领设计团队反复论证和讨论,自主创新完成了物流线的设计工作。旋翼总厂副厂长涂建平依托昌飞公司原有的信息化成果、多年的技术积累和成熟的技术人员队伍,带领团队成员立足创新研发,完成了基于智能制造模式下的包含智能排产、智能调度、智能仓储物流的生产制造执行系统的软件开发。旋翼总厂的物流输送线采用地下、地面、空中立体交叉的形式进行设计,其最大亮点在于:零件、毛坯、刀具、成品件等物品运送完全取代人工,全部实现智能配送,并精准执行到每个加工工位,同时具有占用空间最少、运送路径最短的特点,被专业物流公司认为是目前国内需求最为复杂、最为合理的设计方案。据旋翼总厂副厂长陈其南等人介绍,除整条物流输送线的软件是昌飞公司与其他公司共同开发之外,其余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都是“昌飞人”自行完成的。公司党政一把手要求各单位务必全力配合旋翼总厂的各项工作,确保全年生产任务的完成,确保8月份打通智能制造生产线。领导的高度重视、统筹安排、解决问题等声音和行动不断,公司举全员之力,保证旋翼总厂按节点运行投产。据了解,一样的厂房搬迁,之前要用2年的时间,可是要保证旋翼总厂的运行节点,大家伙只有8个月的时间。为了确保“后墙不倒”,为了给昌飞直升机的生产争口气,设备维修厂和运行保障部也是使出“洪荒之力”,他们采用并行作业的方式,工程地面、高空同步施工,设备的搬迁、新设备的安装,还要面临生产的并行开展,几座“大山”纷至沓来,称得上是一场异常艰巨的硬仗。设备搬迁面临拆卸、组装、成线三个步骤,过程极其复杂,一个小小的安装错误就会导致数控设备发生告警、无法使用。为此,公司领导班子非常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此项工作。安排相关部门制定《搬迁作业指导书》,要求责任单位按照指导书内容,从清扫、检查精度……一个一个步骤进行搬迁。细节决定成败,正是因为前期规划的周到、细致,从公司本部搬迁过来的数控设备在旋翼总厂都得以正常地运行,在行业内堪称奇迹。这其中,昌飞公司的“各路精英”在旋翼总厂的建设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旋翼总厂临时设立的联合办公室,就有来自质量保障部、企业规划部、工程技术部等单位的工作人员,他们吕蒙、本部两头跑,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为旋翼总厂的管理、质量、技术做好有力保障。虽然辛苦,可是却没有从他们脸上看到疲倦,在和笔者聊起这些时,企业规划部的熊善商憨憨一笑,说:“自己还年轻,有的就是大把精力,能把理论知识放到旋翼总厂这个平台进行具体实施,非常有成就感。”打造“先锋班组” 构建精英团队走进旋翼总厂,首先便被一段虚拟化的装配生产线视频所吸引,全自动化的智能生产状态让直升机生产制造走向了“智”造,令人鼓舞、震撼。再抬头,“验线批产、攻坚克难、智能达产、旋翼加油”16个醒目的红色大字便映入眼帘。2016年4月底,旋翼总厂建设基本落成,进入一边设备搬迁、一边验线生产的状态。要验线生产,设备到位了,还需要人员操作,早在1年前,公司已经为正在建设的旋翼总厂招聘了33名学员,放在动部件厂、系统部件厂实习,待厂房建成之后再正式上岗。可是,短短一年的实习时间,要独立加工价值上万、甚至几十万的毛坯零件,还要面对设备调试初期出现的各种疑难杂症,作为旋翼总产的总负责人,熊曦耀可不敢粗心大意。怎么办?只能求助公司的兄弟单位。在不耽误兄弟单位的生产交付节点的情况下,从动部件厂、数控加工厂请来了曾益、王学华、马景亮、朱建民、毛政琛、黄桃、张义林、徐尚斌8位具有数控操作经验的“老”师傅,由他们肩负起培养新手、带好队伍的重任。为了让这批年轻人尽快掌握数控加工技能,达到独立上岗操作的状态,旋翼总厂成立了4个一线生产班组,并命名其为“先锋班组”。先锋班组成立后,迅速投入到难加工盘环生产线、飞行安全件生产线、连接件生产线和折叠接头尾桨连接件4条生产线的生产、8位老师傅耐心细致地教,30多名学员如饥似渴地学;从装卡、找正、编程,到试切、换刀、检验,师傅们一次又一次地认真教授,一遍又一遍地现场示范,学员们一点又一点地细心揣摩,一天又一天地提高积累;功夫下得深,铁杵磨成针,加班加点,废寝忘食,从量变到质变,从门外汉到熟练工。在这样紧凑的工作节奏中,一天早晨,大家得到一个消息,张义林腿部受伤,医生强烈建议住院治疗。大家以为会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看不到他的身影,可是就在三天后,大家在旋翼总厂又看到了一瘸一拐的张义林。他说:“总厂筹建正是关键时刻,我请假了,我的工作谁来代替,这些学生谁来指导?”这一刻学员的心情非常复杂,既踏实、又心疼,因为有张义林在现场,会帮解决很多难题,可看到一向活泼乐观的张义林一瘸一拐地在生产线上来回穿梭,有非常心疼。大家问他:“累吗?”他回答说:“累!但这样富有挑战的工作让我心里充实,我喜欢。”“教授别人的过程,同样也是在历练自己;也许你永远不会再碰到一支像我们一样的先锋队伍,在领导与同事之间,每个人都怀着满腔的热情如饥似渴地成长;队伍一天天的壮大,人员一天比一天多,厂房一天比一天完善,过去两个多月真的没有白辛苦,心里很喜悦。”这是在旋翼总厂SQCDP看板“P”维度的板块上,先锋班组成员们在成长与快乐心得体会上的留言。截至7月底,30多名学员几乎人人都可以独立上岗操作了。旋翼总厂从7月份开始实行两班倒,白班从上午8点半到下午5点,晚班从下午5点到夜里11点半,工作回到了正常的轨道,但是大家仍然忘不了那一段协同作战,繁忙而又快乐的时光。在验线批产的重要时刻,旋翼总厂针对机加、装配、桨叶建线的7个关键环节,成立了7支党员突击队。100余名干部职工面对党旗庄严宣誓:统一思想、明确目标、集智攻坚,用最勇敢的心、最执着的情,戮力同拼、笑傲疆场,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坚决完成公司党委和行政交办的任务,为党旗增光添彩,为公司稳定发展尽心竭力。铮铮誓言表达了为昌飞公司稳定发展奋力拼搏的昂扬斗志和工作干劲,以及确保旋翼总厂顺利运行批产的信心与决心。正是有了这份信心与决心,“旋翼人”携手并肩、自我加压、经受考验,用团结与拼搏、努力与创造向公司交上一份满意答卷,也为公司在智能时代的到来筑基擂台、立柱架梁、昂首先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如今,旋翼总厂已实现直升机动部件批产,进入大干四季度冲刺全年任务中,晚班延长到深夜2点。夜晚房里的灯光如同点点繁星,明亮深邃。未来,“昌飞人”将继续保持团结拼搏、创新进取的工作作风,实现旋翼总厂“达产、稳产、智产”的批产状态,向着建成国内标杆、国际一流的智能制造工厂的目标,不断挑战更新的高度,朝智能制造之巅奋力行进。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搜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的立场,若内容有任何不妥之处,请您与我们取得联系,本站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删除处理。
[email protect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犀牛战斗机建模教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