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实火者慎服慎独慎行什么意思思

1.丁香【性味归经】 辛、温。归脾、胃、肾经。【功效应用】 1.温中降逆:主治胃寒呕吐呃逆;或中焦虚寒,吐泻食少,每与温中止呕药同用。2.温肾助阳:适用于肾阳不足,下元虚冷,男子阳痿尿频,女子寒湿带下等。【用量用法】 2~5克。【用药忌宜】 畏郁金;热症及阴虚内热者忌用。2.八角茴香【性味归经】 辛、甘,温。归肝、肾、脾经。【功效应用】1.散寒、暖肝、温肾、止痛:寒疝腹痛;睾丸偏坠;肾虚腰痛。2.理气开胃:脘腹疼痛;呕吐食少。【用量用法】 5克。3.刀豆【性味归经】 甘,温。归胃、肾经。【功效应用】 1.降气止呕:用治虚寒性呃逆呕吐,腹胀等症。 2.温肾助阳:用于肾虚腰痛,以刀豆2粒,包于猪肾内,烧熟食用。【用量用法】 10~15克 。4.小茴香【性味归经】 辛,温。归肝,肾,脾,胃经。【功效应用】1.散寒止痛:主治寒疝腹痛及睾丸偏坠肿痛。每与暖肝行气止痛药同用。2.行气和胃:可治胃寒胀痛,食少呕吐等症。可伍温中散寒药。【用量用法】 3~8克。5.小蓟【性味归经】 甘、凉。归肝、脾经。【功效应用】 凉血、祛瘀、止血。主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血崩,急性传染性肝炎,创伤出血,疔疮,痈毒。【用量用法】 内服:煎汤7.5~15克(鲜者50~100克);捣汁或研末。外用:捣敷或煎水洗。【用药忌宜】 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6.山药【性味归经】 甘、平。归脾、肺、肾经。【功效应用】1.益气养肺:脾胃虚弱症,肺虚症. 2.补脾肺肾:消渴症(肾阴虚症)。【用量用法】 15克。【用药忌宜】 本品养阴而兼涩性,能助湿,故湿盛中满或有积滞者不宜单独用,实热邪实者忌用。7.山楂【性味归经】 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功效应用】1.消食化积:食滞不化,脘腹胀痛或泄泻 .2.活血散瘀:產后瘀阻腹痛、恶露不尽;疝气或睾丸偏坠疼痛。【用量用法】 10~15克,大剂量30克。【用药忌宜】 脾胃虚弱者慎服,山楂与莱菔子均有较好的消食化积之功,所不同的是,山楂长于消肉积,消积力较好,且长于活血化瘀,莱菔子长于治积滞腹胀痛较重者,攻积力强而兼降气消痰.8.马齿苋【性味归经】 酸、寒。归大肠、肝经。【功效应用】 1.清热解毒凉血:湿热泻痢;热毒痈癤;赤白带下 2.止血通淋:崩漏;血淋;热淋【用量用法】 用量10克。9.乌梅【性味归经】 酸、平。归肝、肾、脾、肺、大肠经。【功效应用】 1.敛肺:肺虚久咳。2.涩肠:久泻久痢。3.生津:虚热口渴.4.安蛔:蛔厥腹痛。【用量用法】 10~15克。【用药忌宜】 本品酸涩收敛,内有实热积滞者不宜单用。10.木瓜【性味归经】酸、温。归肝,脾经。【功效应用】 1.舒经活络,适用于风湿痹症,手足麻木,腰膝疼痛,筋骨无力,配伍祛风湿药同用。2.化湿和胃:主治湿浊伤中,吐泻转筋;脚气肿痛,冲心烦闷。常配温化寒湿药。此外,本品还可用治胃津不足,口干口渴,食少纳呆之症。【用量用法】 6~12克。11.火麻仁【性味归经】 甘、平 。归脾、胃、大肠经。【功效应用】 润肠通便。肠燥便秘 .润燥、杀虫:发落不生;疮癞。【用量用法】 10~15克。【用药忌宜】 本品食入量大,可引起中毒。症状为恶心、恶吐,腹泻,四肢麻木,失去定向力,抽搐,精神错乱,昏迷,瞳乳散大等。12.代代花【性  味】 甘,微苦。【功效应用】 气郁不舒,胃脘痛,胸腹胀满【用量用法】 3~4.5克。13.玉竹【性味归经】 甘、平。归肺、胃经。【功效应用】 1.滋阴润肺:用于燥咳痰粘,阴虚劳咳。2.滋阴:用于阴虚之体,外感风热而发热咳嗽,咽痛口渴。3.养胃生津:用于热伤胃阴,舌干食少。【用量用法】 10~15克,清热养阴宜生用,滋补养阴宜制用。14.甘草【性味归经】 甘,平。归脾,胃,心,肺经。【功效应用】1.补脾益气:用治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气短乏力,食少便溏。2.润肺止咳:用治咳嗽气喘,适当配伍后,不论寒热虚实,皆可应用。3.缓急止痛:适于腹中挛急作痛及四肢拘挛疼痛,每与白芍同用。4.缓和药性:可用于缓解某些药物的毒性和烈性,并用以协调药物间的联合作用。此外,用治食物,药物,农药引起的中毒,本品又有良好的解毒作用。【用量用法】 2~10克。清热解毒宜生用,补中缓急以炙用。【用药忌宜】 反大戟,甘遂,芫花,海藻。大量久服可引起水肿,也应注意。湿盛中满者忌服。15.白芷【性味归经】 辛、温。归肺、胃、脾经。【功效应用】1.祛风除湿通窍止痛:外感风邪,头痛,眉稜骨痛,牙痛,鼻渊,风湿痹痛,皮肤风湿瘙痒,妇女白带过多 2.消肿排脓:疮疡肿毒。【用量用法】 5~15克。【用药忌宜】 阴虚血热者忌服,痈疽溃后宜渐减去。16.白果【性味归经】 甘、苦、涩,平,有小毒。归肺经。【功效应用】 1.敛肺平喘:哮喘痰嗽,肺热痰喘,肺虚咳喘。2.收涩止带:湿热或脾虚带下,白浊小便频数等症。【用量用法】 5~10克。【用药忌宜】 生用毒性大,易中毒,大量或生食易引起中毒,宜加注意,咳嗽痰稠不利者慎用,银杏食多则收令太过,令人气壅胪肠昏顿,白果中毒成分叫白果中毒素,最损害中枢神经系统,中毒症状,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并可迅速出现头痛,惊厥,抽搐,呼吸困难,昏迷,最后死于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解救方法,洗胃.导泻.利尿.尽快排毒,服鸡蛋清,或用甘草或白果壳。17.白扁豆【性味归经】 甘、微温。归脾、胃经。【功效应用】 健脾化湿:脾虚挟湿症,暑湿症。【用量用法】 15克。生用清热养胃,炒用健脾止泻。【用药忌宜】 扁豆内含毒性蛋白质,生用有毒。18.白扁豆花【性  味】 甘,平 。【功效应用】消暑化湿和胃:夏伤暑湿,发热泄泻或下痢,以及赤白带下等症19.龙眼肉【性味归经】 甘、温。归心、脾经。【功效应用】补心脾益气血:心脾两虚症,气血双亏症。【用量用法】 9 ~15克。【用药忌宜】内有郁火,痰饮气滞及湿阻中满者忌服,本品甘温滋润,不利于表邪的解除.20.决明子【性味归经】 甘、苦,微寒。归肝、大肠经。【功效应用】 1.清肝明目:肝热或风热的目赤肿痛,青盲内障,雀目。2.平肝潜阳:肝阳上亢头目眩晕症.3.润肠通便:热结或肠燥便秘症【用量用法】 10~15克。生品,性较凉,清肝明目,祛风散热之力较强,多用于实症目疾,炒用,清肝疏风之力略减。角膜炎。【用药忌宜】 本品性寒降泄,故风脾虚泄泻,或低血压者忌用。石决明与决明子,两药均有平肝潜阳,清肝明目之功,对肝阳上亢或肝火上扰的头目眩晕,目赤肿痛等症,皆可用治,但石决明咸寒质重,以平抑肝阳为胜,兼有滋养肝阴作用,决明子苦寒,功偏清肝,疏风,多用于肝经实火,目赤肿痛之症,如睫膜炎.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日16:44:45进入小满节令(日 16:44 - 日 手法通经络,艾灸调阴阳;河洛绝技传,济世美名扬!三九灸古语云: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从易经来看,冬至这个节气在卦象上是复卦。其象震下坤上,初爻为阳,象征一手法通经络,艾灸调阴阳;河洛绝技传,济世美名扬!神蕲艾消灾增福慧,河洛灸吉祥得自在!河洛手法蕴含宇宙和生命的奥秘。河洛手法全息:生命中每个细胞都蕴藏宇宙的能寒实际上是反映阳气的收藏状态,是阳气收藏的外在表现。所以,寒不但是冬之气,其实也是藏之气。寒实际上是反映阳气的收藏状态,是阳气收藏的外在表现。所以,寒不但是冬之气,其实也是藏之气。温中补血、调经散寒、温肝补血、散寒暖肾。适用于体虚畏冷,少神、哈欠连连,或寒疝腹痛,或妇女产后血虚之体。尚能阳经与阳经交接在头部;而阴经与阴经交接在腹部。根据中医观点:阴属寒,寒则凝的定律。腹部正是六条阴经聚会的地方,所以腹部是先天最容易寒凝的地方,犹如中国的北方一样。神蕲艾合天地人,孕育三绝共五珍一珍——李时珍故乡的最后一片沃土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斯地始有斯物,诚然也!三九灸古语云: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从易经来看,冬至这个节气在卦象上是复卦。其象震下坤上,初爻为阳,象征一晚喝乌梅早喝姜!不用医生开药方!配料生姜(老姜,指白露后采收的姜;小姜药用更好),红糖。功效温通升阳,破瘀化艾灸关元穴有什么作用?想必大家对关元穴这个穴位不是很了解。关元穴是人体的的元气汇聚所在。因此元气越旺的人,身“性理疗病”就是当今时代契机契理的医学科学,最有可能成为我们引领世界医学潮流的因缘。关元穴是人体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在任脉的交会点,此穴有精宫、丹田等别名。艾灸关元穴可以治疗一切(大雪)节气养生,温补疏通气血是关键!神蕲艾合天地人,孕育三绝共五珍一珍——李时珍故乡的最后一片沃土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斯地始有斯物,诚然也!十二经络所主负面情绪每个脏器都主一种自然的正向能量,如果外界环境打破了身心平衡,就会产生相对应的负面情绪。1、中医最经典的著作《黄帝内经》指出:“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意思是扎针灸治不好的病,应该用艾灸。2、 《医您错过了三伏灸,一定不要再错过三九灸
立极中华瑰宝——艾灸能调疑难杂心是最强的药:中医是站在宇宙上看人体!
身体知道答案点击标题下「蓝色微信名」可快速关注后天八卦:什么是圆满的生命?
同有三和中医?点此蓝字关注我们同有三和中医,默默用心,传你的脾脏健康吗?  (1)不管是晚上还是白天,一觉醒来,你的口水总会让枕巾“湿”身。  (2)肚脐特别容易着心里寻思别人不对是心病,性里常发脾气是性病,心病必引起性病,性病必引起身病,能反过来病就好了。素问·太阴阳明论原文:岐伯曰: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故阳道实,阴道虚。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国学大师眼中的中西医是什么样子呢?梁先生“西医是身体观,中医是生命观”的观点会给我们一些不一样的启示,与大家分享~原文:诸脉者,皆属于目;诸髓者,皆属于脑,诸筋者,皆属于节;诸血者,皆属于心;诸气者,皆属于肺。此四支八溪之?
阴木性人,抗上、不服人,好生怒气。怒气伤肝,头迷眼花、两臂麻木、胸膈不舒、耳鸣牙痛、瘫痪中风。 养生其实就是养阳气。但可悲的不仅仅是现代人或因压力所迫、或欲望所使、或随波逐流在每天不断的耗伤自己的阳气【不怨人】  1. 我常研究,怨人是苦海。越怨人,心里越难过,以致不是生病,就是招祸,不是苦海是什么?  管原文:夫六六之节、九九制会者,所以正天之度、气之数也。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气数者,所以纪化生之用也。天人得三界分清。天命人人都是和天一般大,惟宿命阴命有差别。像国君是以天下为宿命,本国为阴命。人多称赞允恭的这个 原文:至道在微,变化无穷,孰知其原?窘乎哉!消者瞿瞿,孰知其要?闵闵之当,孰者为良?恍惚之数,生于毫厘,毫早睡早起占人体健康的百分之七十,心态、饮食、及时调理各占百分之十,我们就可以知道早睡早起的重要性。我们白天是“欲得小儿安,常要三分饥与寒。”宋代儿科医圣钱乙讲小儿的生理特点:“脏腑柔弱”、“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教育的极致是行为影响!您的行为将影响下一代!王凤仪先生说:道是什么?就是阴阳。阴阳是什么?就是夫妇。夫妇各正本位,就合道。道落后天,男无真刚、女无真柔,合时的睡眠是第一大补!!!仁、义、礼、智、信对内脏的影响
应天书院应天书院最具阅读价值古书院杂志◎一个人,只要是“中医说‘脾土生肺金’,就是因为作为基础的‘脾’出了问题,肺也跟着受影响。”帝曰:善。病甚则弃衣而走,登高而歌,或至不食数日,逾垣上屋,所上之处,皆非其素所能也,病反能者何也?岐伯曰:三性 人有三性,一天性、二禀性、三习性。天性是纯善无恶的,孟子说的性善,正是指的天性;人赋的性是禀性,禀性是本文讲述疾病的传变规律,让人了解疾病的秘密。《黄帝内经》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五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病之且死,必先传人念古人书,要学古人才对。现在的人光念不学,把书都念‘输’啦!圣人要把书收回去,不叫人念啦!你若立志学古(圣寒气客于经脉之中,与炅气相薄则脉满,满则痛而不可按也。寒气稽留,炅气从上,则脉充大而血气乱,故痛甚不可按也。常人的禀性都有所偏,偏于火的争理,偏于金的伤人,偏于水的淹人,偏于土的欺人,偏于木的不服人。如能多加省察,自干祖望,男,98岁,中国10大名老中医,退休中南海,国内最权威,北京诊金最高的中医,找他看病,要提前许久预约yicaotang-gx亿草养生,默默用心,传递爱与健康!!!热门文章最新文章yicaotang-gx亿草养生,默默用心,传递爱与健康!!!懂中医的进:什么是有实火或邪盛者?定采纳!_百度知道
懂中医的进:什么是有实火或邪盛者?定采纳!
提问者采纳
目赤、胃肠实火为多见,头痛实火 ①病证名。指阳热亢盛之火邪,渴喜冷饮,甚或吐血。以肝胆。②邪火炽盛引起的实热证,小便黄。症见高热,大便秘结,腹胀满痛拒按,脉数实、鼻出血等,烦躁,舌红苔黄干或起芒刺
其他类似问题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少阳甲木也就不降,足少阳从头至脚,左边肝脾不升就会木郁生火生燥当其位则正。人体气体左升右降,少阳相火不降,表现在头部上就会有火。有郁则为邪,右边肺胃不降,非其位则邪
舌红无苔或薄黄,脉宏数,面红口干目赤头痛,便少、黄、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执业中药师安神药章节练习()
时间:来源:考试资料网
A.平肝潜阳
B.收敛固涩
C.镇惊安神
D.纳气平喘
E.聪耳明目
A.自汗盗汗者慎用
B.内有实火郁热者慎服
D.溃疡病及胃炎禁用
E.能溶血出血证忌服
C.0.1~0.5g
D.0.5~1.5g
A.祛风通络
B.润肠通便
C.祛痰开窍
D.活血消肿
E.清热解毒
A.安神定惊
B.明目退翳
C.活血散瘀
D.解毒敛疮
E.润肤消斑
A.镇惊安神
B.平肝潜阳
C.纳气平喘
D.聪耳明目
E.收敛固涩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孕妇慎用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