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石湖码头塔奉祀哪位神仙

朝天寺(福建省石狮市寺庙)_百度百科
?福建省石狮市寺庙
(福建省石狮市寺庙)
第一朝天寺位于石狮市宝盖山脊,姑嫂塔畔。 是一座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寺宇,始建于1980年,建寺历史虽短,但规模宏大气势恢弘,寺院占地60余亩,是石狮境内规模最大的一座庙宇。
朝天寺崇楼峻阁,绵延山脊,琳宇成片,气势恢宏。在石永公路西徧村段,就能见到屹立于路边的朝天寺山门。由水泥路沿山麓而上,展现在眼前的朝天寺建筑群依次为土地庙、山门、天王殿、中殿、后殿、关帝庙、三圣殿、真武殿、玉皇阁。寺宇中神像众多,佛道兼有。天王殿供奉四大天王、弥勒佛、韦驮;中殿奉祀俩家十八仙(即南仙公八尊,北仙公九尊,合关圣帝君为十八仙);后殿奉祀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药师如来三尊佛及千手观音、地藏王菩萨、十八罗汉、济公禅师;关帝庙中殿奉祀关圣、周仓,边殿供奉灵官大帝、张天师;三圣宝殿奉祀西方三圣,即阿弥陀接引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楼上为圆通宝殿,奉祀观世音菩萨、善财龙女,两厢为五百罗汉;真武殿奉祀北极玄天上帝;玉皇阁即凌霄宝殿,奉祀玉皇大帝,两边供奉文曲、武曲、托塔天王、二郎神及风神、雨神、雷神、电神。佛像皆鎏金,气宇轩昂,温和慈善;神塑悉彩饰,仪态端肃,貌相庄严;护法神将,虎背熊腰,威风凛凛;罗汉侍神,百态千姿,情态各异。琳琅塑像,铄金绚彩;诸佛众神,济济一堂;俨然菩萨国度,神仙阆苑。
四周山脉环抱,东侧有山敦水库,西侧有龙穴水库,两水库的阳光下皑皑发光,犹如鹤翅;中间庙宇座山脊之背,好像佩翁骑鹤升天,因些取名朝天寺。主要建筑包括天王殿、仙公阁、大雄宝殿、关圣帝宫、圆通殿、玄天上帝宫、玉皇殿等。
西山虎岫寺,沿宝盖山旅游公路,即可直达号称“江南第一“的朝天寺。该寺兴建于1981年,虽不及虎岫寺的历史悠久,却因背靠宝盖名山,并以其建筑规模宏大,多元宗教文化共存而引人注目。
朝天寺筹建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落成于八十年代。建寺缘为石狮善信五人往仙游九鲤湖九仙公求灵祈梦,于是将关圣帝君与南北俩家真人一十七尊合为十八仙祖,于宝盖山创建朝天寺。建寺宗旨在“说法度人指迷津开觉路,垂方救世驱奇病转回春。”据说插牌定址伊始,辄有香客求神祛病灵验,消息传开声名大噪,香客潮至,建寺呼声此响彼应。西徧村鼎力支持,献山献地;诸善信集腋共襄,捐资捐役。旅菲侨胞蔡友玉、洪淑佩、施全森、何天福,香港清藏寺蔡乌蕊、王培坤等慷慨解囊。经取景布局,精心设计,于1981年诹吉动土。工程浩大,匠役盈千。时经数载,资耗钜万,历尽艰辛,而成今日之盛况。然关帝庙前之八卦花园、玉皇阁左侧之三清宝殿尚属阙如。今日之朝天寺庙未全建,景未齐置 、神亦未毕聚,假以时日,当臻完善。
朝天寺群体建筑设计新颖,布局巧妙。寺宇依山形之高低走势定位取向,故错落有致,轩轾合宜;疏密弛张,顾盼多姿。建寺之处山脊略高,两侧缓坡远伸,地域开阔,宛若仙鹤展翅;而翼尖恰伸于西敦、龙穴西水库,得甘泉润泽,倍增灵气;脊顶山势高耸,状如鹤颈;峰顶巨石高昂,形类鹤首。人赞之曰:钟宝盖之灵,毓鹤穴之秀。真武殿左侧,有磐石方圆数丈,其形如龟;右侧有石拔地而立,顶略扁,呈三角,酷似修蛇。将足踏龟蛇二将之玄天上帝殿建于斯处,令观瞻者拍手叫绝,造化巧设乎,匠心妙运乎!
朝天寺冠以“江南第一”,其名不虚,寺宇占地二百多亩,建筑面积数万平方米。规模宏大,蔚为大观,江南一带,鲜有伦比。矧雕刻精细、装饰华丽。斗拱翘脊,金碧辉煌;琉璃碧瓦,璀璨耀目;龙蟠廊柱,翻云覆雨;狮踞门旁,雄姿英发。复有诸多匾额楹联书法精湛,蕴含丰富,巧阐佛理,妙喻禅机,为寺宇生辉增色。寺宇周遭,高旷幽静,奇石嶙峋,古木葱郁,涧水鸣佩,野花竞妍。入得寺来,便觉灵气迂回、梵音缭绕,胸中凡尘俗念顿消,有如置身于“物我两忘,天人同乐”之神仙境界。
朝天寺经历任主持王华彬、王志清、吴乌梅、蔡素治、龚丕勇及各善信的共同努力,正逐渐成为石狮的一处宗教旅游圣地。
朝天寺(玉皇观)地处中国西部科技城城北20公里处,紧邻108国道线科学城出口,山脚下有宝成复线穿过,“朝天寺”坐落在著名的九龙捧圣的九龙山山巅上。
朝天寺的四周是起伏绵延的大山,朝天寺的左面有形似雄鸡高歌的鸡公山,右有巍峨的刘家大山,其正前方约2000米处有狮子大山、青龙山、园宝山、白堰青山等矗立。据史料记载,朝天寺始建于唐朝在位年间,公元626年修建落成。建成的朝天寺的正面有109级石料垒成的台阶,直至灵官殿,再上九步半便可进入朝天寺的核心地带——“”正殿,再往后便是观音殿、文殊菩萨殿、罗汉堂、王母娘娘大殿、地母娘娘大殿、弥勒佛大殿以及承办各种大型佛事的场所。当时的朝天寺还配有功能齐全的设施,如武僧的练武用的器具。相关殿堂内立有代表各类寓意传福祝吉的石柱、碑文,各殿堂内用于装纳香火的鼎都是石刻而成,并多有时间作表述。整个殿内共塑有石佛像五百余尊。当时的僧侣尽千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朝天寺已成为当时绵阳以北的重要的佛文化传播场所。后来的《绵阳县志》.卷二建置.寺观第六行便有清晰的记载“朝天寺,治北三十里宝珠川”。
解放后,由于历史原因,“朝天寺”也不能幸免文革的洗劫,一夜间被当时的政治受到愚昧的人们荡平。善男信女们无不痛心疾首。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国家宪法也规定了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于是不少的宗教信徒就自发筹资重建其现在的“玉皇观”,使得当时“朝天寺”的雄姿再现。
朝天寺地处中国科技城的北大门,108国道、宝成线如泊泊湖江绕身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四通八达,科技城的经济飞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农转非人口得到妥善安置,促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宗教政策才得到进一步落实,从1995年开始,以朝天寺为中心周边地区有佛教归依弟子三千余人共同出资出力参与各殿堂的修造工作,在客观上和物质条件两个方面,顺利完成和推动了从老年活动中心到佛教活动场所的过渡和迅速转变。为申报朝天寺设立为佛教活动场所,近三年开展各种佛事活动创造条件,做好充分准备,尤其是近三年来有成都文殊院、昭觉寺,圣水寺、绵阳和河南地区所辖各县、市寺庙僧人及其他省、市僧人先后来此挂单或长住,一是与朝天寺浓厚的文化底蕴,广泛的信教群众基础,合法的经济来源相结合时,如水乳相融,就会逐步形成朝天寺具备能按十方丛林规划去创立相应的僧团组织领导下去开展各种佛事活动。如近三年来朝天寺开展的佛事活动能长期坚持早晚课诵,时日演教、佛事活动,精选持戒、礼佛、皈依、度居士菩萨戒、如法如仪、僧团各合,并做到关心国家大事,爱国爱教,坚持反对抑制一切邪门歪道和封建迷信的自由泛滥,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滚动新闻:
抗倭名将石像重现石狮石湖? 戍守台海的明朝史
林恩炳 颜华杰 来源:
相关新闻&&&
石狮蚶江 修海堤挖出明代抗倭名将石像
石像模糊不清
早报讯 (记者许小程 詹伟志 通讯员林文裕 文/图)“我们这里出土了一座石雕,好像是以前一位将军的石像。”不久前,石狮市蚶江镇石湖村出土了一座石像,这座有着深厚文化背景的雕像,让当地老人记起几十年前还在祭拜的一位明代抗倭将领,以及与他相关的传说。
发现:堤坝下挖出将军石像
昨天下午,在石湖港老人会会长老郭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位于蚶江镇石湖村的林銮渡遗址,这尊石像就坐落于此。经过长期的风化和破坏,石雕已经很模糊,但依稀可见它的轮廓。老郭说,石像去年就被挖出来了,只是一直搁在那里没人理。“这石像我小时候曾见过。”老郭说,他小时候,石湖村有三座古代石像立在海边,供当地村民祭拜。“这三座石像都是将军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祭拜活动被勒令禁止,当地为了修建堤坝,把石像砸了,当做石材埋在堤坝下面。
去年重修堤坝,在老郭的建议下,施工人员特意将地基挖深,果然找到这座石像。
石像是抗倭名将沈有容
关于石像的身份,记者采访了石狮市博物馆李国宏馆长。在得知石像出土后,李国宏曾带队下去研究,他确定石像就是明代蚶江镇沈公生祠内奉祀的两尊石像之一,其身份为明朝驻守将领沈有容。
根据史料记载,沈有容是安徽宣城人,生于公元1557年,卒于公元1627年。他曾任福建海坛把总、福建泉州都司等职,蚶江镇石湖水寨便是他建设的,是明代戍守台海的一代名将。
据悉,明万历年间,福建沿海屡遭倭寇侵扰,作为守将,沈有容率部屡挫敌军。万历三十年,沈有容奉命率领21艘战舰出兵台湾,与倭寇展开殊死搏斗。据《泉州府志》记载:“乘风破浪,过澎湖,与倭遇,诸士卒殊死战,勇气百倍,格杀数人。”最终,倭寇被彻底赶出台湾。
当时,同船前往的连江人陈第在《东番记》中写道:“倭破,收泊大员。夷目大弥勒辈率数十人叩谒,献鹿馈酒,喜为除害也。”《泉州府志》也载:“番旄倪壶浆饩牵来犒我师,曰:‘沈将军,再造我也!’海上息肩者十年。”
希望再造沈公生祠
镇守海防期间,沈有容曾为蚶江作出不少贡献。“当时蚶江海堤水土流失严重,沈有容发动群众,修防波堤。”为了表彰他的贡献,海堤被称为沈公堤。同时,他又建防护林,帮助当地村民发展农业生产。沈有容调任其他地方后,石湖百姓还为他修建了“沈公生祠”。
“这尊石像虽残,却是目前有关沈公生祠的唯一遗物。”李国宏说,沈公生祠由于历史原因已湮没了,希望以后能再造一个祠堂,缅怀伟大先人的功绩,也让石狮的文化源源不断地传播下来。
责任编辑:谢玉妹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福建行-11〗泉州真武庙、石狮姑嫂塔
“泉州港古建筑”包括姑嫂塔、六胜塔、真武庙、石湖港、文兴码头和美山码头。考虑到没去过石狮市,所以在真武庙之外选择了姑嫂塔,其余几处留待下次探访。
真武庙,俗称上帝宫,位于泉州市丰泽区东海镇法石村石头街,祀真武大帝(又称北极玄天上帝,泉州一带俗称上帝公),始建于南宋。当时泉州海外交通昌盛,玄天上帝也曾被利用来祭海。从北宋到南宋前期,祭海是在法石的真武庙举行。到南宋庆元二年(1196),在泉州城南“笋江、巽水二流之汇,蕃舶客航聚集之地”建起顺济宫(天后宫),祭海的主祭对象才被妈祖所代替。
现存真武庙为明清建筑,坐北朝南,中轴线上有山门、拜亭、大殿,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山门为牌坊式,砖石建筑,竖匾“武当山”,山门旁有明万历古井“三蟹龙泉”,是一位李姓妇人发善施舍。
山门至前殿依原山坡筑砌24级石阶,置有石扶栏,扶栏石柱皆雕石狮。沿石阶而上是一块巨岩,岩上立明嘉靖“吞海”石碑,阴刻楷书。
大殿为真武殿,砖木结构,面阔三间、三进深,殿柱上有清道光进士翰林庄俊元撰写的对联。殿中奉祀真武大帝,披发仗剑,铣足踏龟蛇。神龛上有巨匾“掌握玄机”,系乾隆年间提督马负书所书。
山上的古木让这座小山的感官高度增加了一倍。
向外看去,真武庙已经处在孤立之中。一旦被高楼包围,山便不再是山,但愿周围只是建设仿古街区。从泉州到石狮,可以乘802路直达。在中途站点苦等而车不来,无奈去起点,原来由于堵车严重而临时改道,这才想起明天就是元旦。恍惚然到达石狮时,我的2011年只剩下四个小时了。
这是2012年的第一个清晨。六点半,乘石狮5路至朝天寺路口站下车,姑嫂塔位于宝盖山顶的岩石之上,步行过去怎么也要五公里吧。5路车的终点是黄金海岸,车上大部分人应该都是去那里的沙滩休闲,唯独我来这里徒步自虐啊。
Z字型的上山道路,看起来近,走起来真的没个完!
又是玄武?
连续转弯!
当地把采石场叫做“石窟”……
来到一处开阔的小广场。远处山巅的姑嫂塔与广场上的山寨小石塔默默对视。
一鼓作气,马上就要到了!
姑嫂塔为古代泉州湾航标,又名关锁塔、万寿塔,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当时的泉州港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港口之一,与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生意往来,对外贸易非常繁荣。《泉州府志》上称它“关锁水口镇塔也,高出云表,登之可望商舶来往”。曾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看到一张“古代泉州航海者自编自用、世代相传的航海图”,图上有一山,“此山乃是永凝山”,山顶有一塔,“此塔乃是姑嫂塔”,对于那些常年漂泊在外的航海者而言,看见姑嫂塔就是看到家,那种温暖的感觉就如同我每次从上海坐2185公里火车一路向西,在24个小时的硬座煎熬之后终于依次看到宛川河、黄河、东岗立交桥和二热冷却塔。
话说这路可真难上啊!
话说我怎么选了个这么费脚力的地方呢?
关于“姑嫂塔”一名的来源,明代何乔远的《闽书》载:“昔有姑嫂为商人妇,商贩海,久不至,姑嫂塔而望之,若望夫石然。塔中刻二女像……”;另传古有姑嫂二人,切盼飘洋过海的亲人,竟日垒石登高远眺,伤心而死,时人哀而筑塔祀之,故名姑嫂塔。明代苏紫溪有诗:“琼树当空出,飞帆带月遥。二妃环佩响,秋色正萧萧。”这首诗就正是描写期盼团圆的姑嫂二人。
塔为石构空心,八角五层,通高22.86米,底层面宽3.8米,最上层面宽2.5米。每层之间出檐。塔门朝西南,门前有石构方形单檐门亭与塔相连。底层四周以上环廊护之。塔体结构为单边筒式,楼梯藏于筒壁中间。梯口靠门右壁,设石级环绕而上。第三层门额上刻存“万寿宝塔”四字。最上层外壁置石龛,龛内浮雕二女,世俗指二象系传说中之姑嫂肖像。每层置1拱门,周以迴廊、围栏,并设有4个佛龛。通塔不事雕饰,古朴粗犷,布局奇巧,结构独特,经17世纪8级大地震,仍巍然屹立。
可惜面向大海的方向是逆光。各位如果下午来爬山,可以眺望下台湾海峡。
不管怎样,今天天气确实不错!
看了看表,正好八点。
来张标准像。
以登高远眺的方式迎接新年,心情不错!
这里应该是石狮的郊区了。
碑后的简介。
底层内部的回廊。
有点监狱的感觉……
登塔的入口并没有开放。
看来塔被私人承包了。
仰视,上面光线不错。
居然不是圆形。
卖香的阿姨还在等待今年第一批香客的到来。
最后来张剪影,然后迅速下山,向着下一处国保奔去……
我的更多文章:
( 21:21:10)( 21:15:49)( 20:20:27)( 22:38:29)( 00:18:56)( 13:10:11)( 01:23:49)( 22:34:07)( 13:14:13)( 00:40:21)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测测你是哪位神仙在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