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作文,有甲乙两个老猎人打猎历险故事去打猎,辛苦终日,在山上各猎得两样猎物后,回到家中

309被浏览79,685分享邀请回答2266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275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一只会唱歌的小恐龙,是我送给老婆的第一个礼物。&br&&br&那时刚上大学,在学校的商店里看到,是个绒毛玩具,样貌有点像青蛙,但看体型是恐龙,一摸它的手,就摇摆着唱起歌来,&br&&br&“欧麦当娜还得发,咿呀咿呀呦...”&br&&br&那年秋天,它坐在箱子里,跟着老婆飞去了新加坡。&br&&br&四年后,毕业,出国,结婚,工作,租房,买房,搬了几次家,一直带着它。由嫩黄到灰褐,从书房到储藏室,十几年来,越来越暗淡。和老婆商量,丢了吧?&br&&br&放进袋子,又拿了出来,还是有点不舍。&br&&br&舍不得的,是什么?&br&&br&那个傍晚,坐在湖边,老婆从包装袋里拿出它,恰好触到手上的开关,它就摇头晃脑起来,我俩一脸的尴尬,看着它在湖边唱歌。&br&&br&真正舍不得的,是那段时光。&br&&br&那些的纪念品,伴我们一时一处。当往日不可回,往事不可追时,就只剩下它们。物,是个索引,通向不想忘记的时光。&br&&br&记忆的索引,这是纪念品的价值。&br&&br&可纪念品太多,装不下时,该怎么办呢?&br&&br&拍照,扔。&br&&br&给它拍几张照片,就放手,让它回到万物的循环之中。而照片,既是时光的索引,也是对它的告别。&br&&br&“I suppose in the end, the whole of life becomes an act of letting go, but what always hurts the most is not taking a moment to say goodbye.”&br&&br&保存了十几年,到了最后,我们和小恐龙合了张影,就由它去了。空出来的地方,放了儿子的玩具。
一只会唱歌的小恐龙,是我送给老婆的第一个礼物。 那时刚上大学,在学校的商店里看到,是个绒毛玩具,样貌有点像青蛙,但看体型是恐龙,一摸它的手,就摇摆着唱起歌来, “欧麦当娜还得发,咿呀咿呀呦...” 那年秋天,它坐在箱子里,跟着老婆飞去了新加坡。…
对于那些个说人在老虎面前如何如何脆弱,如何如何碰不得老虎的回答,见过马赛人怎么带着一个短木矛和狮群谈笑风生的吗?&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9ae0c193b_b.jpg& data-rawwidth=&320& data-rawheight=&18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0&&&/figure&视频插了几次失败了,就是那个三个拿木矛的马赛人抢了十几只狮子一条牛腿的视频:三人直着走过去,喊都没带喊,正在啃牛的十几只狮子看见马赛人就跟看见高达一样全逃开了,三人割掉牛腿,扛起来走人。看见马赛人走了狮子们才敢围上来继续吃。&br&&br&没有任何国家的猎户装备铠甲和攻击力高的斧头和鬼头刀这种的武器,也木有铠甲头盔。&br&&br&猎人的装备普遍都很轻便,皮衣,细矛,弓箭,夹子,短刀。具体的话,国内猎户对付老虎喜欢用叉,毛子猎熊喜欢长矛。比如水浒中登州第一打野解氏熊弟这身。&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97fb22f41c8f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4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97fb22f41c8f_r.jpg&&&/figure&&br&&br&做猎人最重要的是追踪术而非搏斗术,如何从断枝断叶和脚印粪便中寻找猎物是吃饭的主技能。如果要肛正面,猎人的宝宝就不会千篇一律的汪星人了,估计跟游戏里一样带什么幺蛾子的都有,找个暴躁品种的牛驯化一下打猎的时候牵头牛也不奇怪。&br&&br&人本事身为大型杂食性动物,还是站立的,肩高高于河马,加上一身衣物,在动物眼里是不太会被选做猎物的大型动物,如果是猎取猛兽还普遍是两人以上,加上本身警觉,是极少会被选做猎物的。猎人的伤亡绝大多数都是新手经验不足不够警惕,猎物又比较精英不怕人,被猎物选成了目标伏击,从后面咬了脖子。过了这一关,吃这口饭就没啥风险。&br&&br&发现猎物以后,先用猎弓攻击,然后大呼小叫的虚张声势挥舞火把,用长矛捅,避免猛兽近身,第一回合的结果就是猛兽被捅了好几个窟窿流着血跑了。&br&&br&然后猎人带着汪星人顺着脚印和踩踏过的残枝痕迹追击,人有自然界中最逆天的散热系统,备有干粮,耐力是可以好过大多数野兽的,野兽只能带着流血的伤口,忍着饥饿逃,刚觉得安全还没来得及喝口水,背后就又有动静了,只好忍着饿继续逃。追击负伤猎物的过程经常要三两天,甚至更长。没有任何野兽有体力扛那么久。&br&&br&总之,野兽想反抗猎人就一边大呼小叫虚张声势一边用长矛和弓箭放风筝不让近身,野兽想跑猎人就追,动物是没有坚定的思路,很难意识到跑就是被溜死要停下来鱼死网破,猎人一嚷嚷火把挥几下就忘了自己要干嘛了。很快野兽们就被追虚了,别说老虎,就是后背对猎弓完全物免的棕熊,都是被矛捅死的。&br&&br&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不是所有猎人都加点在放风筝和追击上,人数比较多时就不这么干,上世纪国内除虎患时,这些个二把刀猎人组成的队伍,就倾向于弓箭陷阱夹子什么的困住老虎,然后一拥而上仗着人多势众乱叉捅死老虎。还有苗族猎人,家族出击的苗族也不喜欢麻烦的追捕,倾向于一波打死,这些耿直的boy,又不会像彝族猎人一样会造毒箭。于是他们打老虎带上了这个&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1fcfc9f8d2a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1fcfc9f8d2a_r.jpg&&&/figure&乍一看,这是什么东东?&br&&br&打开方式是这样的&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bee2aee9a10eeb6b5e9a34e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bee2aee9a10eeb6b5e9a34e_r.jpg&&&/figure&老虎:我艹!!!&br&&br&这家人说自己家在60年代曾经一年猎了14只老虎。&br&&br&说猎虎有难度的,最大的难度是老虎数量太少不好找。&br&&br&但是武松和斯巴达克斯这种外行,不掌握捕猎技能,硬刚野兽赢那就灰常灰常流弊了。人那个退化的反应弧,也就够在全神贯注情况下躲开第一击,近身以后,老虎想咬哪想挠哪,不等大脑把格挡避让动作批准下来,就挨上了。&br&&br&斗犬都够凶吧,比特犬咬的过藏獒,美国有壕拿比特去跟自己养的猎豹比试,起初还担心猎豹可能受伤,结果一共比试,哦不,投喂了12只比特,只有一只比特轻咬了一下猎豹前爪,其余都是一招ko直接咬断了脖子,豹子整个身体就是一个弹向目标脖子的皮筋,老虎虽然敏捷上差一点,但是力量大大强于豹子,体重甚至是人的数倍(200公斤往上)。如果换老虎12只比特一起上都是白搭(有孟加拉虎单挑两个家族共70只印度豺且战且退死前咬死12只重伤4只的记录),如果和老虎刚正面是非常非常可怕的事。只不过,猎人有办法让老虎不和自己刚正面。&br&&br&至于一身铁罐头装带重斧重剑硬肛猛兽的,很少有这种例子,个人觉得虽然大家低估了狮虎的咬合力和甩头撕咬的破坏,但硬肛下来应该不难,野兽的格斗技巧除去伏击扑咬的前几招很熟练比较完美以外,其他的动作太不讲究,很少见猛兽相互撕咬会防御和躲避的,就是嗷嗷的上,一根筋的输出输出,防止自己被对方咬断气的方法就是先把对方咬断气。&br&&br&最后回答答主问题,古代杀虎不难,猎人杀虎杀了上万年了。猎虎不等于和老虎肛正面。水浒里,阳谷县县令也只是下令催促猎户追杀,武二哥最后看见这些个猎户时这些人还都一身虎皮。至于之前有猎户被老虎杀伤,就像我前面说的,这个精英怪等级有点高不怕人了,几个水平不够的猎人粗去猎虎反过来被老虎侦知当猎物先下手为强伏击了。&br&&br&前面提到的解氏熊弟也被登州知府“委以杖限文书,责令三天内捉住老虎”,两兄弟“在山上埋下窝弓药箭,苦守三天两夜,终于在最后一日的五更时分捕中老虎。老虎中了药箭后带箭逃走,竟然滚落山下,……”,古代打老虎虽然要费点事,而且虎骨虎皮等非常贵重以至于地主毛太公为了昧掉死在自己院里的老虎不惜诬陷解氏兄弟,还疏通关节将解氏熊弟往死了整。但是猎虎还是挺普遍的事。&br&&br&ps:二哥赤拳弄屎大虫是危险动作切勿模仿,老虎就是只仗着体格大那么多,后脑壳也能比人前额还厚,拳头那点关节和脆弱的指骨,一没拳套二没指虎,砸到手骨折都不能把大虫怎么样。
对于那些个说人在老虎面前如何如何脆弱,如何如何碰不得老虎的回答,见过马赛人怎么带着一个短木矛和狮群谈笑风生的吗?视频插了几次失败了,就是那个三个拿木矛的马赛人抢了十几只狮子一条牛腿的视频:三人直着走过去,喊都没带喊,正在啃牛的十几只狮子看…
&p&一九五三年,《等待戈多》轰动法国,连演三百场。可是这部戏非常怪异,没有情节,没有戏剧冲突,没有人物形象塑造,只有乱无头绪的对话和荒诞的插曲。何以具有如此艺术魅力呢?那个时代,二战的恶梦刚刚过去,战争给整整一代人的心灵留下了难以治愈的创伤,上帝不复存在了,旧日的信仰坍塌了,美好的希望和理想破灭了。世界让人捉摸不透,社会令人心神不安。劫后余生的人们,抚摸着战争的伤疤,开始了痛苦的反思,对传统价值观念和现存的秩序持否定的态度。往日的精神支柱瓦解了,新的信仰尚未找到,这种精神上的空虚反映到文学艺术上,自然形成了一个“没有意义,荒诞、无用的主题”。人们把这种用荒诞的艺术手法表现荒诞不经的社会现实的表演流派称为“荒诞派”。后来这种思潮从戏剧界开始进入文学界,以法国哲学家萨特的“存在主义”为指导思想。萨特是推崇卡夫卡的。而《变形记》正好表现出人作为生命主体在社会中的虚无和异化。&/p&&br&&p&
如果我们认为卡夫卡和他的《变形记》是荒诞派文学的代表作,那么&b&故事中最荒诞的地方在哪里?&/b&&/p&&p&大家的第一反应可能是“人变成臭虫”这一设定是最荒诞的。这种事在现实生活中绝不可能发生,的确够荒诞。但是在中西方文学史上,人与动植物相互变化的情节数不胜数:古希腊神话有宙斯变公牛的故事,古罗马阿普列尤斯的《金驴记》讲述了一个人变成驴的故事;中国的《山海经》、《搜神记》、《聊斋志异》中此类变形更是数不胜数。所以“人变成臭虫”的设定并不特别荒诞,或者说不足以因此形成一个流派,况且荒诞派文学中“变形”的故事并不多。。&/p&&p&我们设想一下,如果自己一觉醒来发现父亲变成了一只小猫,我们会想什么?也许大部分人首先会想“它是不是我父亲”,确认父亲真的变成小猫后一定会想“为何父亲会变成小猫”以及“如何能让他变回人”。但是格里高尔的家人呢?他们在确定儿子变成了臭虫之后几乎没有采取任何帮助儿子变回人形的行动。所以&b&“无人关心他为何会变形及无人关心如何变回来”才是这个故事最荒诞的地方。&br&&/b&&/p&&p&如果我们把格里高尔家人对臭虫的态度梳理一番,我们会发现每个人的态度都经过了三个阶段:&/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eceead99da_b.png& data-rawwidth=&1420& data-rawheight=&7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2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eceead99da_r.png&&&/figure&&br&&p&通过表格我们能发现,家人对格里高尔的态度是随着格里高尔对家庭作用的变化而变化的。当格里高尔是家中顶梁柱,唯一的经济来源时,家里人对格里高尔的反常表现(翘班)是非常关心的,父亲虽然语气强硬但也在尽力为儿子解释。可是当格里高尔一直保持虫形,家里的经济每况愈下,大家都忙于生计时,格里高尔就渐渐地被家人视为“怪物”和累赘。而当格里高尔吓跑了房客后,连最亲近他的妹妹也终于忍不住,要赶走他了。格里高尔死后,一家人如释重负,纷纷请假出去郊游散心。&/p&&p&从格里高尔变成虫子到死亡,只有几天时间,这一家人完全不像刚失去了宝贝儿子的样子。我们不由地要问:这种心态真的正常吗?现实生活中的人不会变成虫,但是他们的家人是否也会出现上述的荒诞心态呢?如果会,会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呢?&/p&&p&我们来看看格里高尔变成虫子后的主观感受:失去语言能力、行动不便、食欲减少、需要人照顾。现实生活中什么情形与之最接近呢?那就是生病。&b&卡夫卡最突出的艺术特征是整体荒诞而细节真实,作品的中心事件是荒诞的,但是陪衬中心事件的环境是真实的,产生“虚实相照”的效果。&/b&具体到这个文本,人变成臭虫的中心事件是荒诞的,但家人对待这个事件的反应是真实的。当一个人从顶梁柱变成绝症病人,他的家人最初一定会很关切、很同情。但当病人逐渐丧失各种能力,当家庭经济负担越来越重时,家人的厌烦和埋怨就自然会产生。而当病人成为家人开始新生活最大的障碍时,家人甚至会为他的消失而高兴。&/p&&p&我们绝对不会变成臭虫,可我们绝对会变成病人。如果我们最亲近的人会如对待臭虫一样对待我们,那将多令人绝望啊。卡夫卡作品及荒诞派文学的主要思想就是反应&b&&u&人与所处的社会关系的异化,荒诞&/u&&/b&。&/p&&br&&p&现实中的我们受到文化、道德和法律的约束,是不会轻易表现出这种异化的。&b&卡夫卡为了揭示人与人之间关系已经异化的真相,而采取了变形这一“荒诞”的手法,将人物打出常规。&/b&&/p&&p&故事中共存在三种“变形”: &/p&&p&首先是生理的变形,格里高尔早晨起来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臭虫。&/p&&p&其次,在生理变形背后是更深的心理变形,格里高尔是家和公司的挣钱机器,他个人的内心无人关心,他无比渴望摆脱沉重的生活。&/p&&p&第三是各种人际关系的变形,就是他变成臭虫之后跟社会、跟家人之间的关系完全颠覆了,让格里高尔得以前看到了人与人关系的最阴暗的一面。&/p&&br&&p&分析到这里我们不妨进一步联想:卡夫卡&b&为何让格里高利变成“甲虫”?如果变成了一只猫或者一颗植物会怎样? &/b&&/p&&p&各种版本的中译本都译成“甲虫”。原文中用的是德文&b&Ungeziefer&/b&一词,意为&b&害虫、臭虫、蟑螂、肮脏的动物&/b&。英译本对应的是&b&vermin&/b&['v?:min],意为&b&害兽(尤指体小的)、害虫、害鸟、体外寄生虫(虱子等)&/b&;可引申为令人讨厌的家伙、歹徒、坏蛋、害人虫。&/p&&p&日本学者平野嘉彦,他在自己的著作《卡夫卡——身体的位相》也集中篇幅论述《变形记》,说它表达的“是由人退化成‘毒虫’,蕴含了使所谓生物‘进化’逆转的倾向性”这里的人集中指犹太人。他认为这篇小说渗透有对于犹太人血泪史的展示,即这支民族一直以来命运多舛,被歧视,被边缘,毫无权利保障。平野嘉彦的突出特点是他认为将格里高尔变形为甲虫翻译成“毒虫”更确切。这种论断的深度无疑不是一般学者能够企及。&/p&&p&由此可见,中译本的“甲虫”实在太中性了,可以说完全丧失了原文中一个成年男人大小的臭虫、蟑螂所带来的心理冲击力。&b&如果不是变成一种令人无法直视之物&/b&,而是变成小猫小狗、花花草草之类,就不会吓到秘书主任和房客,&b&其家人的异化就不足以暴露出来&/b&。&/p&&br&&p&但是,如果变成小猫小狗就能接受,那么我们可以引申出一个更耐人寻味的话题:&b&我们到底是通过肉体还是精神来认识一个人?&/b&&/p&&p&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灵魂。庄子在《德充符》中写到的母猪的故事。孔子对鲁哀公说:“一群小猪在吮吸刚死去的母猪的乳汁,不一会又惊惶地丢弃母猪逃跑了。因为不知道自己的同类已经死去,母猪不能像先前活着时那样哺育它们。小猪爱它们的母亲,不是爱它的形体,而是爱支配那个形体的精神。”由此可见,庄子(孔子?)觉得精神是决定本体的最重要的因素。&/p&&p&可是当我们再看东方的白蛇传故事。当白娘子变回白蛇时,许仙被吓死了。身为女子和身为白蛇,其精神并没有变化,许仙为何认不出呢?《大话西游》中紫霞的灵魂被移魂大法转移到猪八戒的身体里,至尊宝纵使知道,但仍然无法直视。日本电影《影武者》中,几个家臣秘密找出一名面容酷似武田信玄的盗贼假装急死的信玄以稳定军心,并震慑住虎视眈眈的织田、德川、上杉等豪强。而东野圭吾的《秘密》更是将变形和伦理结合了起来,当去世母亲的人格转移到女儿身上时,身为父亲的人到底该怎么面对?而在西方,马克吐温的《王子与贫儿》和好莱坞电影《变脸》都用变形制造了很多精彩剧情。&/p&&p&我们不禁要思考:是什么决定你是你,我是我,你不是我,我不是你?是肉体还是灵魂?&/p&&br&&p&今天我们认为卡夫卡写出了二战后欧洲人的普遍的生存困境,同时我们更应该知道卡夫卡并不是有意识地去描写全人类的困境,他的本意其实是想记录下自己的个体生命所遭遇的处境。卡夫卡的写作堪称一种纯粹的个人写作,不是为了在媒体发表,不是为大众,也不是为了知识分子群体。他一生视写作为生命,但生前却只发表过一些短篇,临死时还立遗嘱要朋友布洛德将自己的手稿全部焚毁。他的朋友没有遵从遗嘱,而是把手稿全部整理出版。由此才有了今天的卡夫卡。卡夫卡的性格是一种极端内敛型的性格,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个典型的弱者形象,容易受到伤害,常陷入自卑,不喜欢与外界打交道。这种性格形成的原因,一般认为是源于他的父亲。&/p&&p&大约1919年的时候(《变形记》创作于1912年,发表于1915年)卡夫卡给他的父亲写了一封信,这封信的篇幅很长,3万字左右,比《变形记》稍短一点。他在这封信里谈到一个细节,说当时德国有个犹太演员叫洛维,到布拉格演出,卡夫卡非常喜欢这个演员,把他当作朋友,但是他的父亲知道后就骂这个演员是甲虫。他在书信里也多次谈到,卡夫卡在他父亲心目中的形象就是一只甲虫。比如说他模仿父亲的口吻回应他写的信: 我承认我俩互相斗争着,不过斗争也分两种,一种是骑士的斗争,另一种是甲虫的斗争。卡夫卡想象他的父亲把他当作甲虫,不仅蜇人,还吸血。显然,卡夫卡父子的关系对他创作《变形记》有非常直接的影响。在书信里他想象父亲是一只大脚,随时可能把他踩扁,这象征着现代人的生存处境,没有办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可能突然某一天就没有了,彻底地被粉碎、毁灭,人变成孤立、脆弱的个体。&/p&&p&瓦尔特oHo索克尔在他的《反抗与惩罚——析卡夫卡的&变形记&》深刻地揭示出此文本的主题,即是格里高尔通过变形来反抗父亲,来避免惩罚,但是却适得其反,“变形便把反抗与惩罚两层意思联系了起来。因为,可怕的形象使格里高尔能吓跑秘书主任,但面对愤怒的父亲却失了效,使他变得软弱无助。变形更深刻的含义与其说是反抗,勿宁说是受罚。须知,父亲转眼间便把格里高尔对秘书主任的胜利变成了可悲的失败。”&/p&&p&以变成甲壳虫后的格里高尔三次出房门为分界点,
纳博科夫将故事分成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格里高尔具有虫的本能,但人的感觉占主导地位;第二部分人的感觉开始让位虫的统治:格里高尔逐渐丧失人的味觉、人的视觉、人对生活的追求等等,逐步积累虫的特性;
第三部分格里高尔的虫性完全战胜人性,虫性开始传染父母和妹妹,最后格里高尔死去标志着虫胜利的到来。&/p&&p&纳博科夫还精准地绘制出萨姆沙家庭的布局:以格里高利的房间为视觉的中心,墙的三面有门通向这里,左边是起居室,中间是父母的房间,右边是妹妹的房间。每一次格里高尔试图进入客厅都会遭到无情的攻击与驱赶,从健康变成身负重伤,最后走向死亡。这个温馨热闹的起居室从黑暗肮脏的格里高尔房间看去,
俨然就是一个天堂,但实际上却是十足的地狱。故事的视角基本上是格里高尔的视角,无论其他位置的变换,但读者视觉的焦点始终都在格里高利居住了五年的房间里。由格里高尔的房间窥见其他的房间,知晓变形后家庭生活点点滴滴的变化。这一点在家人知道格里高尔还留在家里未去上班时表现得尤为突出,前面传来的是母亲温柔的关切问候,父亲在左侧用拳头敲门,
不停地催促, 妹妹则在右边用悲哀的声音求他开门。不知情的三个人用合符各自个性的方式环绕着变成虫的格里高尔催促他,形成一种包围的压迫感。&/p&
一九五三年,《等待戈多》轰动法国,连演三百场。可是这部戏非常怪异,没有情节,没有戏剧冲突,没有人物形象塑造,只有乱无头绪的对话和荒诞的插曲。何以具有如此艺术魅力呢?那个时代,二战的恶梦刚刚过去,战争给整整一代人的心灵留下了难以治愈的创伤,…
&p&终于在知乎上看到了一个想回答且有信心回答好的问题。从小就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在本科阶段还做过一些严肃的科学研究和调查。但迄今为止,世界上没有一个组真正研发出实用化的人造鳃。&/p&&p&先说说人造鳃的历史:从上世纪60年代起,明尼苏达大学化工系的Cussler就提出了用聚二甲基硅氧烷这样的膜材料实现从水中分离溶解氧的想法[1]。他甚至还做出了一个样机,能供一只小狗呼吸。但远远达不到供人呼吸的程度。上世纪90年代,日本的富士系统公司为了展示他们新一代的非对称聚二甲基硅氧烷有多棒,也做过一个人造鳃,不过其体积非常大,有一个多冰箱那么大,在演示时需要推着在水里不断前进来获取足够的氧气,而且只维持潜水员正常呼吸了18分钟。&/p&&p&20世纪以来,先后有至少两个组对人造鳃做过严肃的科学研究。早稻田大学化工系的Kiyotaka Sakai组在年发过几篇文章[2],大概的原理是用疏水的中空纤维膜作为人造鳃,膜外与外界水体接触,膜内用泵驱动可富氧的液体通过,再从另一侧通过加热或光照的方式将富氧液体中的氧气释放出来。示意图如下:&/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bc8f4fe27e6bd1f931bd2d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301& data-rawheight=&23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1&&&/figure&&p&&br&&/p&&p&但是,无论怎样优化,都无法将维持这套系统提供一个人足够正常呼吸(仅仅是静息时)的氧气的能量降低到150W一下。虽然氧气的来源理论上是解决了,但电源又成了问题。&/p&&p&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化工系的Harihara Baskaran也曾经拿到过美国海军的经费与其他公司合作研发人造鳃,他们的思路是用微流控芯片取代中空纤维膜作为人造鳃的鳃体。这样做的好处,是因为微流控芯片是通过光刻技术“打印”出来的,所以可以设计管道的形状从而将效率最大化。事实上,凯斯西储大学还试着用这一技术实现人工肺[3]:&/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361f9c95e90a242e3a19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500& data-rawheight=&5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361f9c95e90a242e3a19_r.jpg&&&/figure&&p&然而,这个项目最终也不了了之。微流控芯片加工的成本要大大高于中空纤维膜,而且怎样把这么多微流控芯片集成起来也是问题。另外,还是需要一个泵来驱动水流过这些微通道。&/p&&p&然而,这个项目最终也不了了之。微流控芯片加工的成本要大大高于中空纤维膜,而且怎样把这么多微流控芯片集成起来也是问题。另外,还是需要一个泵来驱动水流过这些微通道。&br&历史就先讲到这。下面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人造鳃的实现如此困难,甚至比登月难度还要大:&br&首先要科普一下有关人造鳃的理论基础。这里面涉及的最重要的原理,就是氧气的传递过程。化工里将所有物质的传输都归结为“传质”。在人造鳃里,可以简单地认为有三个“串联”的传质过程:&br&1. 氧气在从水的本体中传输到水-膜界面&br&2. 氧气从膜的一侧传输到另一侧&br&3. 氧气从膜的另一侧界面传递到管道内的富氧液体(或气体)中&br&在这三个过程中,最慢的一步决定了整个过程的速度。在半个世纪前,膜技术还不够先进,最慢的一步发生在第二步,即氧气在膜中扩散。然而,现在的膜技术已经比较先进,有的多孔疏水膜实际上膜两侧的气液界面是直接接触的,疏水膜起到一个阻碍水穿透的作用,并不妨碍传质。膜另一侧的富氧液体或者气体可以选择,所以最慢而且是很难改变的一步变成了第一步,也就是氧气在水的本体中传输的过程。这个过程之所以很慢,是由水的理化性质决定的。水分子之间有很强的氢键,所以水是黏度非常大的液体,氧气在水中扩散,需要从中费力地挤过去。&br&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了,为什么鱼用鳃可以活的好好地呢?&br&Good question. 其实也不是所有的鱼用鳃都活的很舒服。有一种鱼,得不停地通过游动来维持氧气供应——鲨鱼。因为鲨鱼没有鱼鳔。而鱼鳔的存在,是为了让鱼可以经常浮在水面上喘口气。这也说明,光靠鱼鳃,那鱼必须不停地游动。(对鱼鳔的作用,有一些人提出了不同意见,我接受,鱼鳔的主要功能可能更多的是在维持浮力平衡上。关于鲨鱼,需要不断游动的另一个原因,是部分鲨鱼鱼鳃构造特殊,无法将海水挤过鳃的表面。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促进氧气在海水里对流的重要性。详见&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guokr.com/question/25261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据说鲨鱼停止游动就会死,是真的吗?&/a&)&br&于是又回到了刚才说的氧气在水里的输运过程。虽然氧气在水中自由扩散的速度很慢,但可以通过对流的方式促进氧气的传质效率。鲨鱼在水里不停地游动,就是为了“主动出击”,在有限的时间里让鱼鳃表面和更多含溶解氧的海水接触对流,才能获取足够维持生命活动的氧气。(补充说明一下鲨鱼的问题。请教了一位研究鲨鱼的生物学家,他说鲨鱼的确有喜欢静止不动的,除了鳃盖的帮助,这一类鲨鱼都属冷血(可变温),对氧气需求较小,而不停游动的鲨鱼几乎都属温血,对氧气需求较大。这一说法也从另一个角度佐证了对流对于鳃的重要性。)&br&然而鱼类是冷血动物,冷血动物的耗氧速率要大大低于人类这样的温血动物。况且人的游动并不像鱼类那么有效率。所以为了产生足够的对流,就必须用泵驱动水从不断流经膜的表面。这就是为什么所有的人造鳃到最后都产生了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泵有多费电?&br&如果泵的费电程度,达到了用商品化的电池驱动所能维持的时间,还不如氧气瓶的话,这么昂贵复杂的设计不就变得没有意义了吗?&br&然而很不幸,至少以目前的储能技术,情况的确如此。全封闭可循环式水下呼吸器(CCR)的问世,让人造鳃的研究雪上加霜。CCR的续航能力,据说可以轻松达到两小时以上。这是因为在一般的SCUBA中,呼出的气体直接排放进了海水里。然而人呼出的气体里,仍有16%的氧气(吸入的气体中含21%的氧气)。CCR的原理,是用CO2吸收剂将人呼出的气体中的CO2吸收掉,然后再补充少量氧气,便可维持呼吸。其结果,便是CCR的续航时间,相当于一般气瓶的四到五倍。&/p&&p&&b&补充一点&/b&:CCR还有一个节省氧气的原因在于,在一般的水肺潜水中,随着水压的增加,吸入的气体压强也要相应地增加,所以深度越大消耗气体的速度就越快,而CCR系统里的氧气和氦气(平衡气)分别储存在两个气罐中,只需要调节氦气的压力就可以与外界的水压平衡,氧气分压可以保持不变,所以相应地也就大大减少了氧气的浪费(氦气也不会被浪费因为系统是封闭的且氦气既不会被人体利用也不会被CO2吸收剂吸收)。如果考虑到以上很多文献中的数据都是按地面上人每分钟的呼吸量计算得出的话,那么人造鳃如果直接用在一般的水肺上,随着深度的增加,功耗将更为惊人。如果用来取代CCR中的氧气源,又进一步增加了CCR的复杂程度,降低了CCR的可靠性(CCR未能全面推广的一大原因就是因为可靠性低于一般的水肺,实际上对于潜水来说,大多数事故都不是因为氧气耗尽,而是因为机械故障或别的原因),也是得不偿失的。&br&所以结论是,人造鳃是个看起来非常具有科学浪漫主义的想法,然而实际上,以目前电池技术和其他技术所能达到的水平,无论是可行性还是经济性,都不如现在已有的技术。更复杂的东西不一定更优秀,这也是工程学经常遇到的事情。&/p&&p&人造鳃如果要想成为一种可以与现有技术竞争的技术,恐怕不走植入人体这条路线(类似于体外膜式人工心肺)是不行的。如果只是从水中分离氧气供潜水员呼吸的话,除了分离氧气所需的功率,还需要给气体加压到至少与周围水压平衡,跟氧气瓶相比有点多此一举。如果未来膜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提高到可以长期植入体内而不用担心血栓形成等一系列问题,那么人造鳃这个想法还是有吸引力的。膜一侧的血液流动是靠心脏来驱动的,所以只要用泵驱动另一侧海水(或间接的,携氧液体)流动即可,省去了给气体加压所需的大量能耗,电池也就不是什么大问题了。另一方面,血液中的氮气可以直接扩散到海水中,也避免了潜水的大敌——减压病的发生。当然,即便技术上可行,这样半永久性地改造人体的激进尝试有多少市场,也是一个未知数。&/p&&p&参考文献:&br&[1] Ming-Chien Yang, E.L.Cussler, Artificial gills,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284.&br&[2] Kenichi Nagase et al, Rearrangement for hollow fibers for enhancing oxygen transfer in an artificial gill using oxygen carrier solution,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7-217.&br&[3] Joseph A. Potkay, The promise of microfludic artificial lungs, Lab on a Chip, 2-4138.&/p&&p&P.S 按照上文的讨论,在现有的技术背景下,用人造鳃作为潜水员的氧气来源似乎既难以实现又没有成本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人造鳃相关的研究没有意义。正如我所说,制约人造鳃成为个人休闲潜水氧气来源的主要因素还是在于耗电量太大,然而,对潜艇来说,电源不是问题,尤其是核潜艇。事实上,从水中分离溶解氧作为潜艇的氧气来源的研究正在进行,详见&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likeafish.biz/&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LikeAFish Technologies&/a&的最新动态部分。&/p&&p&在国外的技术网站上看到的一篇英文报道,有人宣称自己发明了人造鳃,并以此募集资金。然而大多数专家表示这很有可能是诈骗,具体理由和上面说的差不多。详见:&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techinsider.io/can-triton-device-indiegogo-pull-oxygen-water-2016-3&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eople have spent more than $600K on electronic 'gills' that experts say are science fiction&/a&&/p&
终于在知乎上看到了一个想回答且有信心回答好的问题。从小就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在本科阶段还做过一些严肃的科学研究和调查。但迄今为止,世界上没有一个组真正研发出实用化的人造鳃。先说说人造鳃的历史:从上世纪60年代起,明尼苏达大学化工系的Cussler就…
谢邀。&br&&br&谢逊是一切矛盾的混合体。&br&武功高,但又不是最绝顶的高。&br&处事精明,但发狂时又不问情由。&br&文武全才,但又愤世嫉俗。&br&不拘礼法,但又重情重义。&br&所以要设置成这样,是因为:他是驱动《倚天屠龙记》全书的发动机。&br&甚至是金庸所有小说里,最成功的一个&b&动机&/b&。&br&&br&《飞狐外传》贯穿始终的,是“天下掌门人大会”,是《药王神篇》,以及主角三角恋。不然他们三个干什么呢?&br&《雪山飞狐》贯穿始终的,是闯王宝藏和胡一刀之死。不然大家忙什么呢?&br&《射雕英雄传》的动机,先是赌约、报仇,然后是“《九阴真经》”,以及“华山论剑争天下武功第一”。还好写得紧凑,但还是有点散。&br&《笑傲江湖》里吸引大家联动的,是权力,是《辟邪剑谱》。&br&之所以大家觉得《碧血剑》有些无聊,是因为袁承志没个动机,只是到处帮忙。&br&&br&《倚天屠龙记》的动机:开局就将矛盾集中在屠龙刀,俞三侠为此残废。&br&然后,谢逊抢屠龙刀,促成殷素素与张翠山海外姻缘。他夫妻二人带张无忌回归中途。为了掩护谢逊,张无忌父母逝世,自己中毒,到处治伤。等张无忌扬眉吐气,排难解纷当六强后,招惹上了赵敏。赵敏要他出海找谢逊,刀剑双断后,《倚天》最后的部分就是救谢逊,解谜团。这两个解开了,小说结束了。&br&&b&小说就是围绕谢逊+屠龙刀&/b&,一气呵成。从头到尾。&br&&br&因为谢逊的豪爽不羁,才能促成张殷的婚事。因为谢逊的血海深仇,才能引出成昆这条大伏线。因为谢逊必须时而冷静时而发狂,才能在需要他发狂的时候做出情节变化。因为谢逊是个瞎子,所以他才能在需要的时候顺理成章地出问题。因为谢逊的设定毕竟是个“犯了错的好人”,因为谢逊与屠龙刀的绑定,才能让张无忌和父母为他牺牲那么多。&br&&b&谢逊的一切设定和描述,都是为了让他+屠龙刀成为一个类似于闯王宝藏、《九阴真经》、《武穆遗书》这种“我们要保护,敌人要夺取”的动机。&/b&&br&事实上,也很成功。&br&&br&所以谢逊必须是个正邪兼有,但又魅力十足的人。他必须带有推动情节的巨大热情和力量。举个例子,郭靖就过于正派,所以许多时候,是周伯通和黄蓉的某些邪气,带着他在推动情节。谢逊就没这问题。&br&所以谢逊不拘礼法时,有黄药师的味道。骂天恨地时,有萧远山的气质。豪迈粗放时,仿佛胡一刀。冷静玩心计(针对金花婆婆)时,被张无忌感叹“四大法王个个不是等闲之辈”。打死空见时,简直太狡猾了。&br&因为金庸小说里拿来当动机的,基本是死物。只有他这个瞎子,擎着一柄屠龙刀,引着一本书的人跑来跑去。仅论“单个人物对整本书的大局影响”,无人出其右者。&br&他在小说里,其实出场,只有不到十回(全书四十回),但随时随地有人在念叨“金毛狮王谢逊”。&br&因为他是本书发动机啊!&br&&b&书名完全可以改成《寻找狮王记》!一点问题都没有!!&/b&
谢邀。 谢逊是一切矛盾的混合体。 武功高,但又不是最绝顶的高。 处事精明,但发狂时又不问情由。 文武全才,但又愤世嫉俗。 不拘礼法,但又重情重义。 所以要设置成这样,是因为:他是驱动《倚天屠龙记》全书的发动机。 甚至是金庸所有小说里,最成功的一个…
联动一下 &a data-hash=&21bff44cfa8640& href=&//www.zhihu.com/people/21bff44cfa8640&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曹子英& data-hovercard=&p$b$21bff44cfa8640&&@曹子英&/a& 的答案 &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评价电影《奇异博士》? - 曹子英的回答&/a&,他认为漫威每部作品的内核都不同,我相当赞同。《美国队长》讲的是“政治与正义”,《钢铁侠》讲的是“技术与正义”,《雷神》“美德与正义”……&br&&b&《奇异博士》讲的是“智慧与正义”。&/b&&br&奇异博士本身是智慧的代言人。他的智慧包括洞察力(发现可挽救的病人)、理解力、极高效的学习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手术、法术及其它)。这样的能力,正如前述的政治、技术和美德,一直是人类进化自身的灯塔。在影片开始,奇异博士就运用智慧的成果(外科技艺),达到了自我和他人的共同善。&br&&br&奇异博士被古一法师点化,与其说是智力遇到了灵性,不如说是智慧发现了更广阔的的智慧世界。 正因为奇异博士善用智慧,所以法术突飞猛进,迅速掌握本片的世界观。虽然他还是法师中的菜鸟,但他已经在某些方面超越了法师们。奇异博士的几场胜仗,都不是靠蛮力,而是智斗取胜。&br&&br&智慧的敌人有两个,一是一知半解——不知道自己知道得太少,以反派师兄为代表;二是反智主义——故意知道得太少,以彩蛋里变成反派的师兄为代表。两位师兄的共同点,都是一厢情愿认为自己知道的足够多了。而奇异博士有无尽的好奇心,来者不拒。所以在他们之中,师父最看好的是奇异博士。奇异博士自从诚心拜师,就开放了自己的心智,没有再质疑过任何和法术有关的事情。无论是大师兄还是二师兄的嘴炮,他都仔细聆听,用心思考,并未用力反驳。所以在决战中他才能超越两人,得出属于自己的解。&br&为什么奇异博士和大师兄都打开了禁书,大师兄误入歧途而奇异博士把握了真相?大师兄是利益驱动的,只拿到断章残简就急着去用,这是求知者最忌讳的事……而奇异博士首先抱着求知的情怀,运用智慧把禁书还原了。因此他能从更宏观的层面去理解多玛姆和禁术。而且在全面理解之前,他不会擅自形成中二的世界观。这是一个Doctor的基本素养吧,笑。。感觉他和钢铁侠搭档会很有趣。。。奇异博士的尚未堕落,对反智主义是个有力的反驳:知道得太多并不是罪恶,自以为知道很多才是。起初奇异博士是傲慢的,师父曾多次提醒,她并不嘲笑他知道得太少,也不是嘲笑他脑子里装了太多无用知识(医生同事们经常吐槽他记得太多音乐),她的论点一直是:你自负自满的性格会让你错过智慧,限制你的可能性。对于同一个自负的奇异博士,二师兄是怎么表述的呢?“忘掉你以前知道的。”二师兄认为正义在于减少不必要的知识,而这样的思路是完全错的。&br&&br&一开始我们会感觉奇异博士是个自私的人。其实利己和利他并不冲突。正如奇异博士用手术刀救活了无数人也开上了兰博基尼,只要有足够的智慧,就可以避免悲剧,让各种立场和处境的人都满意。智慧和善行本是同路人。&br&奇异博士一开始只想恢复自己的双手,他不想拯救世界,是因为他自私么?不,是因为他知道的还不够多,他感到自己对于世界的无力。当他理解了宇宙的争端,也自觉掌握了化解争端的能力,他就不再有任何犹豫。“西西弗斯”式的决战方式充分证明了,对于奇异博士,个人的痛苦和代价不是地狱,无知和无能才是。&br&&br&奇异博士和大师兄有一段很有意思的嘴炮,大师兄的意思是,我们是真知,法师们的正统是邪恶的。博士从来没有迷信过正统,但昂然答道:你靠杀人建立理想国,怎么可能是好的?言下之意,如果你不能让自身和世界达到共同善,你怎么能证明自己是智慧的?&b&奇异博士是个Doctor,既是善于学习理解的博士,也是治病救人的医生。对于他来说智慧和正义永远是一体的。&/b&&br&&br&&br&以上,只看过漫威电影,原著党见谅。。。
的答案 ,他认为漫威每部作品的内核都不同,我相当赞同。《美国队长》讲的是“政治与正义”,《钢铁侠》讲的是“技术与正义”,《雷神》“美德与正义”…… 《奇异博士》讲的是“智慧与正义”。…
没想到这么久的回答居然有这么多人感兴趣,感谢大家的关注。&br&其实这个故事是有后续的,既然大家这么关注我就又写了一段放上来:)&br&&br&Part 2&br&妻子发现了丈夫的异样,抚摸着他的脸庞,轻声地呼唤他的名字,期望能得到熟悉的回应。但换来的只是空洞的双眼、充满了犹豫的喃喃自语。从希望迅速跌落到绝望的谷底,她无力地倒在床上。此时,门开了,电子轮椅上载着的是一个全身皮肤松弛、看起来毫无生气的老人,但那冰冷的视线刺向她,让她不寒而栗。&br&&br&她想起了一个人,一个曾经追求过她而被她拒绝的人。他也有着那样的眼神,仿佛憎恨着全世界,只有在望向她时才会有一丝温柔,但也只有一丝而已。当她拒绝他时,有那么一刻他盯着她,眼中的怒火仿佛就要喷射出来。然后怒火褪去,望向她的眼神也变得冰冷冷的。最终他什么都没说,默默地转身离去,挺直了身体,维护着自己最后一丝的尊严。她望着他的背影,紧绷着的心终于放松下来。有那么一瞬间她仿佛看见了他饱含泪水却强忍着睁大不让眼泪流出来的脸。但也只有一瞬间。&br&&br&富翁缓缓地描述了事情的经过。语气平淡,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妻子感觉脑袋发胀嗡嗡作响。她不想承认这一切是真的,她望向丈夫,后者缓缓地点了点头。她抱着自己的头闭上双眼,宁愿自己并没有醒来。&br&&br& 然后他听到了富翁的一句话。&br&&br&“安娜,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如果你赢了,我就把他的记忆还给他。”&br&&br&&br&&br&&br&-----------------------------------------11月8号的分割线-------------------------------------------------------------&br&&br&谢邀,黑镜第二季还没看,姑且分享一个点子。在未来,记忆可以贩卖,比如球星比赛进球的体验,与嫩模的激情sex等。但出售之后本人会失去原有记忆,回想起来只有一片空虚,除非购买他人的记忆补充。有一对很恩爱的夫妇,妻子得了重病昏迷不醒需要大笔费用治疗,但丈夫很快花光了所有积蓄。站在昏迷的妻子床前,丈夫眼中充满了绝望,然后是绝决。丈夫在家里打算制造意外让自己死亡而骗取高额的保险金给妻子治病,在动手前门下塞进来一封信。寄信者是一个独居的富翁,他年轻时曾追求过丈夫的妻子,但被拒绝了。现在富翁换了重病将不久于人世,死前他希望拥有和她一起生活的记忆,交换条件则是支付他妻子的一切医疗费用。丈夫别无选择,开始把自己的记忆卖给富翁。随着治疗妻子脸色一天天红润起来,医生说她不久就可以醒来痊愈。但丈夫却没有反应,每天他都在传输自己的记忆:与妻子的初次相会,在公园里鼓起勇气告白,约会后晚上送她回家前的羞涩的吻,求婚时妻子热泪盈眶说"yes"的脸庞,婚礼上两人在众人祝福下相拥。这一切丈夫都无法再回忆,传输时带着传输头盔的脸上留下一行泪。&br&最后,丈夫接到医院电话说妻子已经苏醒,他赶到医院,妻子看到他哭着扑上来拥抱。但他却感觉十分陌生。他已经不爱他了,或者说他已经无法爱她了。&br&&br&欢迎拍砖:)
没想到这么久的回答居然有这么多人感兴趣,感谢大家的关注。 其实这个故事是有后续的,既然大家这么关注我就又写了一段放上来:) Part 2 妻子发现了丈夫的异样,抚摸着他的脸庞,轻声地呼唤他的名字,期望能得到熟悉的回应。但换来的只是空洞的双眼、充满…
&p&在上世纪80-90年代,那时的金庸小说,尚且是被老师和家长们深恶痛绝的“武打书”,报刊上长篇累牍批判为毒害青少年的“精神鸦片”。&/p&&p&21世纪后,随着读金庸小说、看金庸影视剧长大的新一代读者们,逐渐成为了社会精英,掌握了主流话语权;这些作品也真正登堂入室,被认可为雅俗共赏的当代名著;伴随着金庸小说和影视剧的传播,“有华人的地区,必有金庸”,男女主角和故事剧情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甚至成为了中国现代通俗文化的著名商标。&/p&&p&时至今日,金庸先生被公认为当代文学界一代宗师、而不止是个著名武侠小说作者,这一点已经很少有人质疑了。&/p&&p&然而非常可惜的一点是,金庸作品&strong&成也武侠、败亦武侠&/strong&,也正是武侠小说这一特殊载体的桎梏,让金庸至今尚未获得与其创作能力和受欢迎程度真正相符合的文坛地位。&br&&/p&&p&为什么&strong&莫言&/strong&已经成为了中国诺贝尔文学奖第一人,为什么&strong&村上春树&/strong&年年陪跑诺贝尔奖都是得奖大热门,而作品知名度和影响力更胜他们的金庸,每次评选诺贝尔奖时却悄然无声?甚至多少理智的铁杆金庸小说迷,也不认为金庸有资格得奖?&/p&&p&归根结底,就是因为【武侠小说】太过市井大众化、太过“下里巴人”,本身和文学象牙塔中那些专家学者们崇尚的“阳春白雪”,根本就南辕北辙。&/p&&p&&strong&(一)武侠小说的本质:代入主角特权的幻想。&/strong&&/p&&p&武侠小说这一载体本身,包括它后来的变种,如今天网络上汗牛充栋的仙侠小说,修真小说,玄幻小说,其实就是为了满足人们在现实中不可能得到的&strong&特权&/strong&欲望而存在的。&/p&&p&所以读者在阅读中,会自然而然的把自己&strong&代入主角&/strong&,也正是这系列小说的写作目的。&/p&&p&而武侠小说的主角,作为读者代入的化身,往往是一种特殊的存在,有着种种特权,这种特权表现为&strong&强大的武力&/strong&。武力达到一定程度,就有了权力和优越感。这使主角区别于普通平民,而拥有超越社会规范的随心所欲的特权。&/p&&p&这种特权有时候以正派人物行侠仗义为掩饰来获得合理性,有时则表现为反派人物赤裸裸的恶行,诸如偷窃、抢劫、甚至对女性凌辱等等。&strong&侠者:以武犯禁,不容国法!&/strong&&/p&&p&因此,人们在代入主角的时候,自然而然会以为自己所向往的是行侠仗义,然而内心深处真正羡慕的,却是主角“&strong&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strong&”的&strong&无法无天&/strong&;和“&strong&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strong&”的&strong&潇洒自由&/strong&。&/p&&blockquote&&p&【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李白《侠客行》&/p&&/blockquote&&figure&&img src=&https://pic7.zhimg.com/v2-cae66e5cfeee7d227e55fc40c36d86fb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7.zhimg.com/v2-cae66e5cfeee7d227e55fc40c36d86fb_r.jpg&&&/figure&&p&金庸小说作为武侠小说最优秀代表和集大成者,这点亦不能免俗。它一样有着很根深蒂固的精英主义思想,可以说整个书中世界都是围绕着男女主人公几个人而转动的。&/p&&p&甚至可以说,只把重要角色哪怕是重要反面角色当人看,完全无视此外的大众,而仅仅将他们当做布景板,『&strong&强者为尊&/strong&』的精英思维是写在骨子里的。&/p&&p&如殷素素杀尽龙门镖局几十口,武当七侠却打算“多行善举”来帮她赎罪;胡斐明知是袁紫衣阻止自己杀凤天南、间接害死了钟氏一家,还对她迷恋至深;&/p&&p&萧峰面对养父母乔三槐夫妇之死,只说一句「算在我头上,却也不枉了」;杨过拿守城小兵当替死鬼;韦小宝更是个迷奸多名少女、贪污受贿无数的五毒俱全;&/p&&p&令狐冲和臭名昭著的淫贼田伯光、滥杀无辜的桃谷六仙结交为好友,甚至对好吃人肉的漠北双熊,也能和他们一起喝酒,加入同伙;&/p&&p&即使是最尊敬礼法、最循规蹈矩的郭靖,在自己腰缠万贯的前提下,非要偷农家的鸡烤了吃,砸烂人家的店铺;黄蓉割财主婆的耳朵,他也拍手叫好,这哪一条符合古往今来各朝的律法?&/p&&p&更不说萧远山和谢逊这样杀人如麻的凶徒,只因是男主角的生父和养父,在男主角萧峰和张无忌的武力威慑下,居然能够“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还成了武林众人口中的“&strong&萧老英雄&/strong&”和“&strong&谢大侠&/strong&”。&/p&&p&叶二娘这种每天害死一个婴孩,持续行恶多年的恶魔,只因是男主角虚竹的母亲,为情夫殉死后居然也得到一个旁白“义烈”的评价,而其种种丧心病狂恶行,更直接揭过不提了。&/p&&blockquote&&p&“无恶不作”叶二娘:&/p&&/blockquot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8aa5a8670abb291c5ce909a3e56e638b_b.jpg& data-rawwidth=&360& data-rawheight=&27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0&&&/figure&&p&说到底,行侠仗义只是温情脉脉的伪装,一切全看和主角阵营的关系如何。&/p&&p&一千个一万个被&strong&田伯光&/strong&侵害过的少女的清白、与她们之后必将面对的悲惨境遇,大约也不及田大好汉请主角令狐冲喝的一缸酒重要。可是假如桃谷六仙当真撕了师娘,假如田伯光凌辱了小师妹,令狐大侠是否还有和他们称兄道弟、推杯置盏的兴趣呢?&/p&&blockquote&&p&采花大盗田伯光:&/p&&/blockquot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b1a86d8d739edd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27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p&&b&(二)金庸世界的本质,弱肉强食,弱者和配角毫无人权。&/b&&br&&/p&&p&&u&历史上的人类社会,之所以奴隶社会变为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变为资本社会,从来并不是奴隶主、封建贵族和资本家们的大慈大悲;而是高帅富们发现唯有保障草民的权益,才能更好地保障高帅富们的权益本身。&/u&&/p&&p&&u&当奴隶变成农奴,农奴变成自耕农,奴工变成流水线工人后,随着被压迫者待遇的提高,生产效率和为剥削者创造的财富反而大幅度提高了。所以高帅富们才会选择改善草民的少部分待遇,让渡少部分权益。&/u&&/p&&p&&u&所谓道德,仅仅就是这样一种长期博弈中的最优选择;所谓文明,仅仅就是这样一个从零和博弈向双赢合作演进的过程。&/u&一切正面的价值,其背后隐含的逻辑,其实是极其功利的。&/p&&p&不幸的是,在武侠世界中,如真实历史中多数奴隶对少数奴隶主、多数农奴对少数贵族这样“威慑能力的平衡”,恰恰是最不可能实现的条件。&/p&&p&即使是在金庸小说这种的中低武世界,强势个体的武力压制,也可以视那些没有“武功”这种特权的大众如无物,如黄蓉对郭靖的说法:「十人、百人,你也不放在心上。」&/p&&p&因此,当武侠世界的拥有武功特权的高帅富们发现,即使不必去保障草民的利益,自己的权益也丝毫无损时,他们的理性选择,必然是进行&strong&必胜和零的博弈。&/strong&就如同历史上,以铁木真为代表的草原帝国,开动了人类史上最强悍的杀人机器那样。在武侠世界:&strong&弱者,毫无人权&/strong&。&/p&&p&即使是那些作恶多端的重要反面角色,如李莫愁、梅超风、欧阳锋、金轮法王等,临死前也可以获得作者的悲悯,而死在他们手里的万千没有名姓的大众;无数个甚至连出场机会都没有、就被无辜枉杀与侵害的芸芸众生,又当真有多少大侠高手,愿意去替他们伸张正义呢?&br&&/p&&p&&strong&(三)主角的各种金手指,成年人的童话。&/strong&&/p&&p&&u&金庸的作品,本质还是让读者有充分代入感的娱乐小说,所以他笔下的主角真正面对两难困境时,作者一定会费尽心机,替他们开金手指解决难题。&/u&&/p&&p&如华筝愚蠢告密、间接害死郭母李萍,无颜面对郭靖,自行远走,就终于解决了郭靖如何能在不违背道义的前提下,和黄蓉缔结鸳盟的道德难题;&/p&&p&如为了让绝情谷抢婚正当化,就特意把&strong&公孙止&/strong&写成个行事无下限的卑鄙小人,可反过来假设,如果公孙谷主确实是个仰慕龙女的端方君子,得其允诺成婚后,满心希冀地操办婚礼,难道杨少侠就真的会含泪祝福他们,默默退出么?&/p&&blockquote&&p&绝情谷主:公孙止&/p&&/blockquot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bf10c9a9fd91fdad4d22b98_b.jpg& data-rawwidth=&260& data-rawheight=&28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60&&&/figure&&p&如任我行朝阳峰暴毙;岳不群杀死恒山二定;周芷若荒岛上不杀仇人兼头号威胁赵敏、却非要害死殷离;主角的情敌如宋青书、林平之、慕容复、汪啸风、刘一舟、郑克塽们,随着情节推进,一个一个被无下限黑化……&/p&&p&一个正直光明的骑士,在种种邪恶与愚蠢的敌人的自觉不自觉非间接下,终于实现了正义与伟大,这是今天信息爆炸时代,饱受网络熏陶的十岁小孩子都哄骗不了的童话。&/p&&p&那些不必面对道德难题,或被作者开各种金手指解决,而不必行使必要之恶,浑身沾满血污,就能如愿战胜大魔王的主角们,本身就带着相当程度的假大空。&/p&&p&所谓“&strong&成年人的童话&/strong&”这个评价,一点也没冤枉了金庸。&/p&&p&&strong&(四)虐主情节的本质,先抑而后扬,以吸引读者阅读。&/strong&&/p&&p&金庸小说的最早发行方式,是在报刊连载,通过吸引读者观看,来为报纸吸引订阅;因此和今天在网络书站的那些网络小说一样,也和近几年风行网络的自媒体一样,首先都是&u&博取读者喜爱,赚取经济利益&/u&,而不是如曹雪芹写《红楼梦》那样,完全不计名利得失的真正文学创作。&/p&&p&金庸小说比今天网络的YY小白小说高明之处,在于讲故事打动读者的能力远胜于它们,所以可以大胆安排诸如龙女失贞、阿朱身死、段誉韦小宝苦追女不成之类的“&strong&虐主&/strong&”剧情,&/p&&p&而今天的网络连载写手们如敢安排类似段落,毫无疑问,肯定会被惯坏了的广大读者们大骂“虐主”而下架,并直接将作者拉入黑名单。&/p&&p&但金庸小说设置这些“虐主情节”本身,其实就是为了让读者更加对男女主角的命运牵肠挂肚,吊读者胃口的。另一位武侠宗匠&strong&梁羽生&/strong&先生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批评过,既然《神雕侠侣》后续剧情中,小龙女并没有产下私生子、杨过对此事也毫无任何纠结和情绪波动,那这段令所有人不快的剧情,又有什么必要一定要存在?&/p&&blockquote&&p&小龙女误以为是杨过:&/p&&/blockquot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7adc7a41b3bef5c038a0_b.jpg& data-rawwidth=&445& data-rawheight=&3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5&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7adc7a41b3bef5c038a0_r.jpg&&&/figure&&p&像&strong&杨过三枚金针襄阳贺寿、张无忌光明顶退六大派、令狐冲出梅庄后神剑扬威、萧峰辽国平乱金戈荡寇&/strong&这些段落为什么深入人心?就是因为小说在前期疯狂虐主,“&strong&先抑后扬&/strong&”的手法玩到了极致,巧妙地调动了读者情绪,让读者遂觉此前压抑之情但觉一扫而空,大舒心胸块垒,自然交口称赞不绝了。&/p&&blockquote&&p&杨过襄阳贺寿,燃放【恭祝郭二姑娘多福多寿】的烟花:&/p&&/blockquot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81fae180cd520fd27c1150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81fae180cd520fd27c1150_r.jpg&&&/figure&&blockquote&&p&张无忌光明顶力退六大派:&/p&&/blockquot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60e4d1da26c44ca4dfc980e73eece75a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60e4d1da26c44ca4dfc980e73eece75a_r.jpg&&&/figure&&blockquote&&p&萧峰辽国平乱,金戈荡寇:&/p&&/blockquot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435b091cdcee8eb4df3fc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435b091cdcee8eb4df3fc_r.jpg&&&/figure&&p&&strong&(五)通俗文学的本质,限定了金庸小说的艺术价值。&/strong&&/p&&p&当然,这也并非对金庸先生的苛责。毕竟金庸小说本身可归入通俗文艺这一大类,而通俗文艺无论影视戏剧小说,从《哈利·波特》到好莱坞大片,作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首先突出主角都是必然的创作原则。&/p&&p&最典型一书如&strong&《神雕侠侣》&/strong&,其实就故事脉络和情节设定而言,改名为《神雕大侠杨过传奇》这样俗之又俗的名字,也同样贴合;对其余人物如对二武兄弟、耶律齐等人的潦草处理和漫不经心,几乎到了违反小说逻辑的程度。因此不少金庸论者都深深地不以为然,但喜欢《神雕》和主角杨过之读者观众的绝对人数,却足以将这种不以为然撕成粉碎。&/p&&p&在众多文艺批评家眼中,《神雕侠侣》文学价值不如后来的《飞狐》《倚天》,更难比《笑傲》《天龙》《鹿鼎》等集大成作品,又不像《射雕》这样,是对金庸意义巨大的一举成名之作;&/p&&p&可是在香港历年的统计结果,《神雕侠侣》都是读者投票最受欢迎的一部金庸小说,包括金庸的好友古龙、倪匡等通俗小说大师,也无不将之列为自己最喜欢的金庸小说。&/p&&p&1984年刘德华版本的《神雕侠侣》,也是载入香港电视剧史、影响力名列前几名的电视剧,受观众好评程度一直都高居所有金庸剧之首。(只是这部剧没有和83版《射雕》、95版《神雕》那样被内地引进,因此在内地观众的评价才大大被低估。)&/p&&blockquote&&p&1984年,刘德华、陈玉莲版的《神雕侠侣》&/p&&/blockquot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969f019edcaaee78b3bd266_b.jpg& data-rawwidth=&443& data-rawheight=&50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3&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969f019edcaaee78b3bd266_r.jpg&&&/figure&&p&这是因为通&u&俗文艺本身,已经不止是作者个人写作的产物,而更多是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观众读者心理妥协的结果。&/u&不是金庸“刻意突出”杨过,而是广大读者需要金庸“突出”杨过。&/p&&p&正如当年金庸让杨过跳崖,和16年后不老不死的小龙女重逢,此情节过于荒诞离奇,激起了文艺批评家众怒,迄今仍有多少金庸论者广为诟病,偏偏&strong&古龙&/strong&大声叫好。这正是古龙自己身为商业写作达人,内心深处明白金庸的不得已之处,为之感同身受的缘故了。&/p&&br&&p&如果您喜欢本文,请您关注狐狸的微信公众号:&strong&狐言论史&/strong&(&strong&huyanls1012&/strong&)。狐狸会每天给您发送关于历史&武侠的相关好文。&/p&
在上世纪80-90年代,那时的金庸小说,尚且是被老师和家长们深恶痛绝的“武打书”,报刊上长篇累牍批判为毒害青少年的“精神鸦片”。21世纪后,随着读金庸小说、看金庸影视剧长大的新一代读者们,逐渐成为了社会精英,掌握了主流话语权;这些作品也真正登堂…
&p&&b&风雪山神庙部分,逻辑缜密,环环相扣,每个细节立体联动,让人生出种感觉,林冲只能这么选也必须这么选。作者赋予了一个虚拟人物选择的必然性,这才是真的细思极恐。&/b&&/p&&br&&p&&b&毕飞宇老师曾在北京大学有过一次关于《水浒传》及《红楼梦》的演讲分享。有段关于林冲风雪山神庙情节的剖析,可谓深刻至极。通读之下酣畅淋漓,收货丰盛,在此与诸君分享交流,望深读,望有所获。&/b&&/p&&br&&br&&blockquote&&p&用金圣叹的说法,“林冲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只是太狠。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都使人怕。”金圣叹也评价过“上上人物”李逵,说“李逵一片天真烂漫到底。”“一片天真烂漫到底”,这句话道出了李逵的先天气质,他是不会被外部的世界所左右的,他要做他自己。在小说的内部,李逵一路纵横,他大步流星,酣畅淋漓。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李逵“天真烂漫”,他是天生的英雄、天然的豪杰、天才的土匪。林冲却不是,林冲属于日常,他的业务突出,他的心却是普通人的,这颗普通的心只想靠自己的业务在体制里头混得体面一些,再加上一个美满的家庭,齐了。&/p&&br&&br&&p&林冲和李逵是两个极端,李逵体现的是自然性,林冲体现的则是社会性。和李逵相反,林冲一直没能也不敢做他自己,他始终处在两难之中。因为纠结,他的心中积压了太多的负能量,所以,林冲是黑色的、畸形的、变态的,金圣叹说他“都使人怕”,是真的。我个人一点都不喜欢林冲。但是,作为一个职业作家,我要说,林冲这个人物写得实在是好。李逵和林冲这两个人物的写作难度是极高的,在《水浒》当中,最难写的其实就是这两个人。——写李逵考验的是一个作家的单纯、天真、旷放和力必多,它考验的是放;写林冲考验的则是一个作家的积累、社会认知、内心的深度和复杂性,它考验的是收。施耐庵能在一部小说当中同时完成这两个人物,我敢说,哪怕施耐庵算不上伟大,最起码也是一流。&/p&&br&&br&&p&林冲在本质上是一个怕事的人,作为一个出色的技术干部,他后来的一切都是被社会环境所逼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那个“逼上梁山”。我所关心的问题是,从一个技术干部变成一个土匪骨干,他一路是怎么“走”的?施耐庵又是如何去描写他的这个“走”的?我想告诉你们的是,施耐庵在林冲的身上体现出了一位一流小说家强大的逻辑能力。这个逻辑能力就是生活的必然性。如果说,在林冲的落草之路上有一样东西是偶然的,那么,我们马上就可以宣布,林冲这个人被写坏了。&/p&&br&&br&&p&林冲的噩运从他太太一出场实际上就已经降临了,这个噩运就是社会性,就是权贵,就是利益集团——高太尉、高衙内、富安、陆虞候。应当说,在经历了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等一系列的欺压之后,林冲的人生已彻底崩溃,这个在座的每个人都知道。我要指出的是,即使林冲的人生崩溃了,这个怕事的男人依然没有落草的打算。他唯一的愿望是什么?是做一个好囚犯,积极改造,重新回到主流社会。可林冲怎么就“走”上梁山了呢?两样东西出现了,一个是风,一个是雪。&/p&&br&&br&&p&我们先来说雪。从逻辑上说,雪的作用有两个,第一,正因为有雪,林冲才会烤火,林冲才会生火,林冲在离开房间之前才会仔细地处理火。施耐庵在这个地方的描写是细致入微的,这样细致的描写给我们证明了两件事:A,林冲早就接受了他的噩运,他是一个好犯人,一直在积极地、配合地改造他自己;B,这同时也证明了另一件事情,草料场的大火和林冲一点关系都没有,有人想陷害林冲,严格地说,不是陷害他,是一定要他死。第二,正因为有雪,雪把房子压塌了,林冲才无处藏身,林冲才能离开草料场。某种意义上说,雪在刁难林冲,雪也在挽救林冲,没有雪,林冲的故事将戛然而止。这是不可想象的。&/p&&br&&br&&p&我们再来谈风。风的作用要更大一些。第一,如果没有风,草料场的大火也许就有救,只要大火被扑灭了,林冲也许就还有生路。但是,这不是关键,关键的是第二,如果没有风,林冲在山神庙里关门的动作就不一样了。对林冲来说,如何关门才是重中之重。我们先来看小说里头是如何描写林冲关门的:&/p&&br&&br&&p&入得庙门,(林冲)再把门掩上,旁边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p&&br&&br&&p&林冲其实已经将门掩上了,但是,不行,风太大了,关不严实。怎么办?正好旁边有一块大石头,林冲的力气又大,几乎都不用思索,林冲就把那块大石头搬过来了,靠在了门后。不要小看了这一“靠”,这一靠,小说精彩了,一块大石头突然将小说引向了高潮。为什么?因为陆虞候、富安是不可以和林冲见面的,如果见了,陆虞候他们就不会说那样的话,林冲就不可能了解到真相。换句话说,小说顿时就会失去它的张力,更会失去它的爆发力。是什么阻挡他们见面的呢?毫无疑问,是门。门为什么打不开呢?门后有一块大石头。门后面为什么要有一块大石头呢?因为有风。你看看,其实是风把陆虞候与林冲隔离开来了。&/p&&br&&br&&p&现在,这块大石头不再是石头,它是麦克风,它向林冲现场直播了陆虞候和富安的惊天阴谋。这块大石头不只是将庙外的世界和庙内的世界阻挡开来了,同时,这块大石头也将庙外的世界和庙内的世界联系起来了。它让林冲真正了解了自己的处境,他其实是死无葬身之地的。我们来看一看这里头的逻辑关系:林冲杀人——为什么杀人?林冲知道了真相,暴怒——为什么暴怒?陆虞候、富安肆无忌惮地实话实说——为什么实话实说?陆虞候、富安没能与林冲见面——为什么不能见面?门打不开——为什么打不开?门后有块大石头——为什么需要大石头?风太大。这里的逻辑无限地缜密,密不透风。&/p&&br&&br&&p&有没有人举手要问问题?没有。那我就自己问自己一个问题,你刚才不是说,林冲的噩运是社会性的么?林冲在他的落草之路上没有一件是偶然的么?那好,问题来了,雪和风并没有社会性,它们是纯天然、纯自然的,自然性难道不是偶然的么?&/p&&br&&br&&p&这个问题虽然是我自己提出来的,我还是要说,这是一个好问题。我想说,在这里,雪和风都不是自然的,更不是偶然的。&/p&&br&&br&&p&即将证明这个观点的不是我,是小说里的一个人物,他叫李小二,也就是在东京偷了东西被林冲搭救的那个小京漂。因为开酒馆,小京漂在他的小酒馆里看见了两个鬼鬼祟祟的“尴尬人”,因为“尴尬”,李小二在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报告了林冲,林冲一听就知道那个三十来岁的男人就是陆虞候,为此,林冲还特地到街上去买了一把尖刀,街前街后找了三五日。&/p&&br&&br&&p&问题出在第六日,施耐庵明确地告诉我们,是第六日。第六日,林冲的工作突然被调动了,他被上级部门由牢城营内调到了草料场。林冲刚刚抵达草料场,作者施耐庵几乎是急不可耐地交代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气象,作者写道:&/p&&br&&p&“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下了一天大雪来。”&/p&&br&&br&&p&在小说里头,我们把这样的文字叫做环境描写。现在我反过来要问你们一个问题了,作者在这个地方为什么要来一段环境描写?对,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联系到上下文,我们知道了一件事,在过去的六天里头,被李小二发现的那两个“尴尬人”其实一直都藏在暗处,他们在做一件大事,那就是等待。等什么?等风和雪。他们不傻,大风不来,他们是不会放火的,没有大风,草料场就不会被烧光,他们就不能将林冲置于死地。你说说,两个心怀鬼胎、周密策划、等了六天才等来的大风雪是自然的么?是偶然的么?当然不是。风来了,雪来了,林冲的工作被调动了,一切都是按计划走的,一切都是必然。&/p&&br&&br&&p&别林斯基说:“偶然性在悲剧中是没有一席之地的。”这句话说到点子上了。&/p&&br&&br&&p&草料场被烧了,林冲知道真相了,林冲也把陆虞候和富安都杀了。事到如此,除了自我了断,林冲其实只剩下上梁山这一条道可以走了。如果是我来写,我会在林冲酣畅淋漓地杀了陆虞候、富安、差拨之后,立马描写林冲的行走动态,立马安排林冲去寻找革命队伍。这样写是很好的,这样写小说会更紧凑,小说的气韵也会更加生动。但是,施耐庵没这么写,他是这么写的——&/p&&br&&p&(林冲)将尖刀插了,将三个人的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再穿了白布衫,系了胳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东头去。&/p&&br&&p&这一段写得好极了,动感十足,豪气冲天,却又不失冷静,是林冲特有的、令人窒息的冷静。这段文字好就好在对林冲步行动态的具体交代:提了枪,便出庙门东去。我想说,这句话很容易被我们的眼睛滑落过去,一个不会读小说的人是体会不到这句话的妙处的。&/p&&br&&br&&p&林冲为什么要向东走?道理很简单,草料场在城东。如果向西走,等于进城,等于自投罗网。这句话反过来告诉我们一件事,林冲这个人太“可怕”了,简直就是变态,太变态了。虽然处在激情之中,一连杀了三个人,林冲却不是激情杀人。他的内心一点都没有乱,按部就班的:先用仇人的脑袋做了祭司,再换衣服,再把酒葫芦扔了,在他扔掉酒葫芦之前,他甚至还没有遗忘那点残余的冷酒。“可怕”吧?一个如此变态、如此冷静的人会怎么“走”呢?当然是向东“走”,必然是向东“走”。小说到了这样的地步,即使是施耐庵也改变不了林冲向东走的行为。小说写到作者都无法改变的地步,作者会很舒服的。&/p&&br&&br&&p&在这里,林冲这个人物形象就是靠“东”这个词支撑起来的。所谓“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这四点在这个“东”字上全都有所体现。我们常说文学是有分类的,一种叫纯文学,一种叫通俗文学。这里的差异固然可以通过题材去区分,但是,最大的区分还是小说的语言。《水浒》是一部打打杀杀的小说,但是,它不是通俗小说和类型小说,它是真正的文学。只有文学的语言才能带来文学的小说。那种一门心思只顾了编制小说情节的小说,都不能抵达文学的高度。没有语言上的修养、训练和天分,哪怕你把“纯文学作家”这五个字刻在你的脑门上,那也是白搭。&/p&&br&&br&&p&小说语言第一需要的是准确。美学的常识告诉我们,准确是美的,它可以唤起审美。关于审美,我们都听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这句话是对的,也是错的。如果说这句话的是一个卖萝卜青菜的大妈,这句话简直就是真理,但是,一个在北京大学读书的大学生也这么说,这句话就是错的。我们不能知其然,我们要知道所以然。&/p&&br&&br&&p&审美的心理机制不是凭空产生的,无论是黑格尔还是康德,包括马克思,他们的美学思想里头有两个基本概念我们千万不该忽略,那就是合目的、合规律。说白了,审美的心理机制来自于我们现实生存,它首先是符合生命目的的。比方说,力量,生存离不开生命的力量,所以,力量从一开始就是我们的审美对象。举一个例子吧,在农业文明产生之前,前面有一头野猪,它离我们有五十米那么远,可你的力量只能把标枪扔出去三十米,那你就不可能打到野猪,你只能饿肚子,所以,力量构成了美。&/p&&br&&br&&p&如果你的力量可以保证你扔出去六十米,可你手上没准头,你还是打不到野猪。这一来我们需要的其实不只是力量,而是有效的、可以控制的、可以抵达对象的力量。这个“可以抵达对象”就叫准确,它不只是关乎身理,也关乎心理与意志。准确是如何获得的呢?你就必须把握力量的规律。这就叫合规律。想想吧,我们一边吃着野猪肉、一边对力量、对准确就有了十分愉悦的认知,这个愉悦就是最初的审美。的确,准确是一种特殊的美,它能震撼我们的心灵。神秘的狙击手可以成为我们的英雄,道理就在这里。我想提醒大家注意,英雄不只是道德意义上的概念,也是美学上的一个概念。我们谈恋爱也是这样,你写了二十首情诗,分别发给了二十个姑娘,最后连一个女朋友也没有得到,你一定会成为笑柄,这证明了你的精确度不够。精确度不够会使你成为一只癞蛤蟆,还成天想吃天鹅肉。&/p&&br&&br&&p&大家都还记得宋丹丹女士对赵本山先生说过的一句话吧,“别人唱歌是要钱,大哥唱歌是要命。”大哥的歌声为什么会“要命”?我想大家都懂了。是的,艺术一旦失去了它的准确性,它就会走向反面,也就是错位。错位可以带来滑稽,那是另一个美学上的话题了。&/p&&br&&br&&p&回到小说吧。向东走,这个动作清楚地告诉我们,即使到了如此这般的地步,林冲依然没有打算上山。“向东”清楚地告诉我们,这是一个疑似的方向,林冲其实没有方向,他只是选择了流亡,他能做的只是规避追捕。到了这里我们这些读者彻底知道了,林冲这个人哪,他和造反一点关系都没有,他的身上没有半点革命性。这才叫“逼上梁山”。&/p&&br&&br&&p&我们说,现实主义作品往往都离不开它的批判性,如果我们在这个地方来审视一下所谓的“批判性”的话,施耐庵在林冲这个人物的身上几乎完成了“批判性”的最大化,——天底下还有比林冲更不想造反的人么?没有了,就是林冲这样的一个怂人,大宋王朝也容不下他,他只能造反,只能“走”到梁山上去,大宋王朝都坏到什么地步了。这句话也可以这样说,林冲越怂,社会越坏。林冲的怂就是批判性。&/p&&br&&br&&p&说到这里我想做一个小结,我们都喜欢文学作品的思想性,我想说的是,思想性这个东西时常靠不住。思想性的传递需要作家的思想,其实更需要作家的艺术才能。没有艺术才能,一切都是空话。在美学上,说空话有一个专业的名词,叫“席勒化”,把思想性落实到艺术性上,也有一个专业名词,叫“莎士比亚化”,这个在座的都知道。联系到林冲这个人物来说,如果施耐庵只是拍案而起、满腔热诚地“安排”林冲“走”上梁山,我们说,这就叫“席勒化”,“席勒化”有一个标志,那就是这样的作家都可以去组织部。相反,由白虎堂、野猪林、牢城营、草料场、雪、风、石头、逃亡的失败、再到柴进指路,林冲一步一步地、按照小说的内部逻辑、自己“走”到梁山上去了。这才叫“莎士比亚化”。在“莎士比亚化”的进程当中,作家有时候都说不上话。&/p&&br&&br&&p&但写作就是这样,作家的能力越小,他的权力就越大,反过来,他的能力越强,他的权力就越小。&/p&&p&梨园行当里头有一句话,叫“男怕《夜奔》,女怕《思凡》,”这句话说尽了林冲这个人物形象的复杂性,林冲在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却一步步走向了自己的反面,他“走”出去的每一步都是他自己不想“走”的,然而,又不得不走。在行动与内心之间,永远存在着一种对抗的、对立的力量。&/p&&p&如此巨大的内心张力,没有一个男演员不害怕。&/p&&/blockquote&&br&&br&以上来自毕飞宇老师清华大学的演讲。&br&&br&朋友们想要的全文链接已寻得奉上,后半部分是关于红楼梦的细节分析。五星推荐,大家千万别错过。&br&&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360doc.com/content/15/731.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文学 | 毕飞宇:《水浒传》《红楼梦》的逻辑与反逻辑&i class=&icon-external&&&/i&&/a&
风雪山神庙部分,逻辑缜密,环环相扣,每个细节立体联动,让人生出种感觉,林冲只能这么选也必须这么选。作者赋予了一个虚拟人物选择的必然性,这才是真的细思极恐。 毕飞宇老师曾在北京大学有过一次关于《水浒传》及《红楼梦》的演讲分享。有段关于林冲风…
&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ded30af27565f3dad04ea14eee969533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8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ded30af27565f3dad04ea14eee969533_r.jpg&&&/figure&&p&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p&&p&这几年我碰到一些老师和小朋友、小学生,他们说上语文课有这“三怕”。&br&&/p&&p&咱们来挨个分析一下。&br&&/p&&p&为什么怕周树人?我上中学的时候也是害怕学鲁迅的课文。上大学后,最大的志向就是要读很多很多书,先去买了很多读书卡片,然后去图书馆,下决心通读《鲁迅全集》,但中学时代的噩梦效应还在,这个志向完成得并不好。一直到参加工作后,自己有钱了,买了一套《鲁迅全集》,才断断续续读了很多鲁迅,才深刻体会到鲁迅是多么了不起。&br&&/p&&p&“一怕周树人”。我认为主要是时机和教学方式问题,结果适得其反。&br&&/p&&p&文言文也是这样。对于一个小孩来说,文言文已经离他很遥远,孩子读起来确实会很痛苦。所以我认为这也是一个时机的问题,等到某一刻,不用你说,他自己会萌发出对文言文的热爱——既不会爱上所有的文言文,也不会一点儿文言文也不喜欢。&br&&/p&&p&最应该探讨的是第三个“害怕”,就是写作文。孩子生下来没多久就学会了中文,这是他生活中片刻都离不开的东西。那为什么害怕自己的母语,害怕生活中使用最多的工具,甚至一想到写作就是负担和恐惧呢?&br&&/p&&p&“修复母语”这个字眼是四五年前,我们修复再版民国老课本时提出来的。当时指的是把一百年前伤痕累累、被虫子咬了很多眼、又经过岁月淘洗的书籍修复、整理,最后变成现在的样子。&/p&&figure&&img src=&http://pic4.zhimg.com/v2-aaf31ad5060701eddda877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9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http://pic4.zhimg.com/v2-aaf31ad5060701eddda877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pic3.zhimg.com/v2-f1b5b2ea4abc2faa5132_b.jpg& data-rawwidth=&1279& data-rawheight=&9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79& data-original=&http://pic3.zhimg.com/v2-f1b5b2ea4abc2faa5132_r.jpg&&&/figure&&p&当时所谓的“修复母语”只是一个动作,一项工作。现在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我们内心对待母语的一种态度:修复对母语的自然、自信和自由。&br&&/p&&p&《共和国教科书》的时间跨度是七个学年,后面的内容非常艰深。我们又把当年林林总总的老课本低幼年级的内容汇总成《日课》,做成日历本的形式,一日一课。《日课》和《共和国教科书》是一横一纵,《日课》偏低幼年级,是对中文启蒙的一套工具书,老课本系列把时间拉得很长,一个小朋友可能要到初中毕业甚至是高中毕业,才能真正把这些内容消化掉。&br&&/p&&p&我从《日课》中选了几课,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母语之美。&/p&&figure&&img src=&http://pic4.zhimg.com/v2-decd7bf34227_b.jpg& data-rawwidth=&1535& data-rawheight=&21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35& data-original=&http://pic4.zhimg.com/v2-decd7bf34227_r.jpg&&&/figure&&p&这是新年期间的一课,里面并没有很直白地传递辞旧迎新、欢度新年、母子亲情的词汇,就是一个非常平淡的场景描写。&/p&&figure&&img src=&http://pic4.zhimg.com/v2-d9b38c679ceed1e519c8b3ad4931326b_b.jpg& data-rawwidth=&1535& data-rawheight=&21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35& data-original=&http://pic4.zhimg.com/v2-d9b38c679ceed1e519c8b3ad4931326b_r.jpg&&&/figure&&p&讲道理就一句话,这个道理一共是十五个字。&br&&/p&&p&我们现在很多教材,尤其是低幼教材,往往有一种生怕小孩不懂、生怕他领会不了的顾虑和周到,所以给小孩灌输得太多。其实我认为,这个道理可能这十五个字就够了,剩下的让小孩自己去体会,就可以了。&/p&&figure&&img src=&http://pic2.zhimg.com/v2-65f130bedcdffa038ee05_b.jpg& data-rawwidth=&1535& data-rawheight=&21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35& data-original=&http://pic2.zhimg.com/v2-65f130bedcdffa038ee05_r.jpg&&&/figure&&p&这是有关亲子关系的一课。&/p&&figure&&img src=&http://pic4.zhimg.com/v2-fb64fabc84a66aacbe2613_b.jpg& data-rawwidth=&1535& data-rawheight=&21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35& data-original=&http://pic4.zhimg.com/v2-fb64fabc84a66aacbe2613_r.jpg&&&/figure&&p&这是我当年非常推崇的一课,就是它在当年瞬间打动了我,让我们下决心把老课本修复出来。它没有去抒发感情,也没有人告诉你说母爱是多么伟大。&br&&/p&&p&大家看这两课,就是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我们现在的孩子,要求他们去写“我的母亲”的时候,小孩若是用简单白描的笔法写出来的话,会得多少分?我们现在的语文教育给小孩提供的范本,或者希望他完成的写作是什么样子的?&/p&&figure&&img src=&http://pic1.zhimg.com/v2-c12918dfb6f1f2eaabbcc_b.jpg& data-rawwidth=&1535& data-rawheight=&21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35& data-original=&http://pic1.zhimg.com/v2-c12918dfb6f1f2eaabbcc_r.jpg&&&/figure&&p&请看这个场景的描写。&/p&&figure&&img src=&http://pic2.zhimg.com/v2-53d751b4ad81dd93e3af75_b.jpg& data-rawwidth=&1535& data-rawheight=&21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35& data-original=&http://pic2.zhimg.com/v2-53d751b4ad81dd93e3af75_r.jpg&&&/figure&&p&看这个家庭生活的场景:晚饭后,父母子女围坐案旁,父写信,母记帐(账),子女温课。&/p&&p&对写作来说,寸土寸金、惜字如金的感觉,才是最好的风格。&/p&&figure&&img src=&http://pic1.zhimg.com/v2-055bdf9f301d854f53e4_b.jpg& data-rawwidth=&1535& data-rawheight=&21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35& data-original=&http://pic1.zhimg.com/v2-055bdf9f301d854f53e4_r.jpg&&&/figure&&p&再看这个生活的常识:&/p&&blockquote&&p&晚饭后,我和妈妈在露天乘凉,我躺在榻上要睡。妈妈说:“天虽热,露天睡不得!”&br&&/p&&/blockquote&&p&当年我们一边编辑这套老课本,一边对照现在的很多语文课,就觉得现在很多语文课文确实写得太累赘了。可能就跟“生怕对方听不懂”、“生怕对方理解不了”、“生怕自己说少了”有关,导致繁复周密、水泼不进的说法、写法。&/p&&figure&&img src=&http://pic3.zhimg.com/v2-47e47b72b608cbbca3a37b6e_b.jpg& data-rawwidth=&768& data-rawheight=&106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8& data-original=&http://pic3.zhimg.com/v2-47e47b72b608cbbca3a37b6e_r.jpg&&&/figure&&p&这一课,如果“飞”字的繁体改成简体,整篇课文的笔划数加起来不过百数。&/p&&figure&&img src=&http://pic2.zhimg.com/v2-a6b38da5f185e3db1d1e5_b.jpg& data-rawwidth=&1535& data-rawheight=&21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35& data-original=&http://pic2.zhimg.com/v2-a6b38da5f185e3db1d1e5_r.jpg&&&/figure&&p&这一篇也是我当年非常推崇的一课。开头有两个反复,后面突然有一个笔法上的变化,包括音韵上的和谐,是非常美的文字。还需要说“农民伯伯多辛苦啊”吗?&/p&&figure&&img src=&http://pic2.zhimg.com/v2-d27d410f1_b.jpg& data-rawwidth=&1535& data-rawheight=&21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35& data-original=&http://pic2.zhimg.com/v2-d27d410f1_r.jpg&&&/figure&&p&当年在杭州和读者分享这些老课本的时候,有读者问,现在再看当年的老课本有什么用?我说,至少能够帮助你写好微博,用最少的话传递丰富的意思。&/p&&figure&&img src=&http://pic4.zhimg.com/v2-e1e71cd00c9a72c3fc49c7_b.jpg& data-rawwidth=&1535& data-rawheight=&21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35& data-original=&http://pic4.zhimg.com/v2-e1e71cd00c9a72c3fc49c7_r.jpg&&&/figure&&p&这算是韵文。&/p&&figure&&img src=&http://pic4.zhimg.com/v2-916e1d37f9fac39b525d1b_b.jpg& data-rawwidth=&768& data-rawheight=&106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8& data-original=&http://pic4.zhimg.com/v2-916e1d37f9fac39b525d1b_r.jpg&&&/figure&&p&这篇更是大白话。当年这些课本的确是大学者编出来的,不是非得说用谁都不认识的生僻字、谁都不知道的典故才叫大学者,他们是用谁都认识的字来架构一个非常美妙的空间,这其实更了不起。&br&&figure&&img src=&http://pic2.zhimg.com/v2-511aec553e38b8cfe8dc8a1_b.jpg& data-rawwidth=&1535& data-rawheight=&21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35& data-original=&http://pic2.zhimg.com/v2-511aec553e38b8cfe8dc8a1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pic3.zhimg.com/v2-b80bfa4dcf53a92dfceae_b.jpg& data-rawwidth=&1535& data-rawheight=&21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35& data-original=&http://pic3.zhimg.com/v2-b80bfa4dcf53a92dfceae_r.jpg&&&/figure&&/p&&p&我特别喜欢把这两课放在一起做对比。可能字越少的时候,力量感会越强烈。&br&&/p&&p&当时我在编这一课的时候,想到一个词叫“老吏断狱”,黑白分明,一句是一句,一字是一字的力道。&br&&/p&&p&这一篇,也是建构了一个美好的意境:&/p&&figure&&img src=&http://pic4.zhimg.com/v2-a6ae98d13264bb8efa75f3e7e9c0627b_b.jpg& data-rawwidth=&768& data-rawheight=&106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8& data-original=&http://pic4.zhimg.com/v2-a6ae98d13264bb8efa75f3e7e9c0627b_r.jpg&&&/figure&&p&再来看《共和国教科书》,这套书内容更丰富。参与这套书的编辑很多,当年开新书发布的时候,每个编辑跟现场的嘉宾分享了自己最喜欢的一课。我把当年编辑的推荐摘出来给大家看一下。&/p&&figure&&img src=&http://pic3.zhimg.com/v2-ea95baff95b4fe43bd48ee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http://pic3.zhimg.com/v2-ea95baff95b4fe43bd48ee_r.jpg&&&/figure&&br&&p&《新国文》初小第二册第九课:&/p&&blockquote&&p&小弟弟,在母怀。见姊来,伸手向姊。姊抱弟弟,窗前徐步。&br&&/p&&/blockquot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里的猎人打猎故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