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战干野其血立黄占是什么字者得此难免灾殃什么意思

[转载]少林真传(伤科)秘方、转载
少林真传(伤科)秘方&&
少林寺千张秘方中,有一些治疗常见病症的方子十分简单易行,现抄录如下:
鼻血急救方
取鲜小蓟叶数片,揉烂,迅速塞入鼻内止血。又方:以人头发一撮,烧成灰,将灰投入鼻内即可止血。
少林解酒方
少林武僧饮酒,为唐太宗李世民所封,偶有过量致醉或中毒不省人事、长久昏迷者,用葛花30克,辽五味子9克,煎汤一碗,加灰菜水半杯为引,灌服,片刻即可苏醒。
稿源:&郑州晚报&&16:17
自唐朝建国后,少林寺僧兵逐日壮大,盛时达两千余人。为了及时治疗练武时的损伤和寺僧们的疾病,便产生了僧医,并在外科、伤科方面,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本册从少林寺历代手抄秘本《少林寺跌打损伤秘方》中,择选部分疗效可靠、药源丰富、取材方便、适合今用的方剂,供武术爱好者在实践中试用、验证。
●十三味药主方(通治伤外科疾病)
玄胡索3克、木香3克、青皮3克、乌药3克、桃仁3克、蓬术3克、骨碎补4.5克、赤药4.5克、苏木3克、当归尾3克、三棱15克、大黄12克、缩砂9克。
若大便不通者加生大黄6克,小便不通者加车前子9克,胃口不好,不思饮食加川朴、砂仁各6克。
按:“十三味主方”是少林伤科、外科方面用之有效的经验方,无论是练武损伤,还是练时被对方击伤,跌打损伤,闪腰岔气,或血积内瘀作痛,已破未溃者,均可用此方。再结合病情随症加减,内服或辅以内治,无不奏效。
●发散上部方
防风9克、白芷3克、红木香3克、川芎6克、归尾6克、赤芍6克、陈皮6克、羌活6克、法半夏6克、独活4.5克、骨碎补4.5克、甘草3克、生姜3片,水煎,用酒冲服。
●发散中部方
杜仲、川断、贝母、桃仁、刘寄奴、蔓荆子各6克,当归、赤芍、自然铜(醋淬)各9克,肉桂&2.4克,茜草3克,水煎加姜汁服。
●发散下部方
牛膝、木瓜、独活各9克,归尾6克,川芎6克,川断、厚朴、威灵仙、赤芍、银花各7.5克,甘草3克,水煎加姜汁服。
●发散通身方
凡人体上、中、下三部受伤,须用发散药一至二剂。气急有痰者加制半夏9克;风痰者加制南星6克;心惊者加胆南星4.5克、桂心2.4克、香附4.5克。同煎服。
●少林药案(诸伤加减方)
少林药案是治疗诸部受伤的拟定加减方。凡因跌打损伤和一切外伤,均用“少林十三味药”为主方,再根据受伤部位、症状、病况酌情选用药案拟定的加减方同煎内服。
●诸伤加减方
瘀血凝胸者加砂仁3克。
血攻心气欲绝者加淡豆鼓3克。
气攻心者加丁香3克。
气喘者加杏仁、枳壳各3克。
狂言者加人参3克,辰沙1.5克,金银花3克。
失音不能言者加木香、菖蒲各3克。
气塞者加厚朴、胆草各3克,陈皮1.5克。
发热者加柴胡、黄芩、白芍、薄荷、防风各3克,细辛1.8克。
瘀血者加头发灰6克。
发笑者加蒲黄灰3克,川莲6克。
腰伤者加破故纸、杜仲各3克,肉桂、小茴香各2.4克。
大便不通者加大黄、当归各6克,朴硝3克。
小便不通者加荆芥、大黄、瞿麦各3克,杏仁(去皮尖)14粒。
大便黑血者加川黄连、侧柏叶各3克。
小便出血者加石榴皮4.5克,茄子皮6克。
大小便不通者加大黄、杏仁、肉桂各4.5克。
大便不禁者加升麻、黄芪、诃子、橘皮各1.5克。
肠中冷疼者加元胡索、良姜各3克。
咳嗽者加阿胶6克,韭根汁1杯。
肠右一点疼者加草果、连翘、白芷各3克。
粪门气出不收者加升麻、柴胡、黄芪、白术各3克,陈皮、甘草各1.5克。
肠左一点疼者加小茴香、赤芍各3克,葱白3段。
咳嗽带血者加蒲黄、茅花各3克。
口中出粪者加丁香、草果、制南星、法半夏各3克,缩沙7粒,赤小豆百粒。
舌上生苔者加薄荷6克,生姜3克。
舌短语不清者加人参、黄连、生石膏各3克;舌长寸许者加生僵蚕、伏龙肝各3克,磁石12克。
耳浮起者加豆鼓3克。
呃塞者加柴胡、五加皮、木瓜、车前子各3克。
七窍出血者加木鳖子、柴荆皮各3克,腰疼不能转侧者加泡浓茶三杯,陈老酒一杯冲服。
遍身疼难转侧者加巴戟、牛膝、桂枝、杜仲各3克。
发肿者加防风、荆芥、白芷各3克。
喉干服药即吐者加豆砂粉少量,放在舌上用药汤送下。
服药即吐者加香附、砂仁、丁香各3克。
言语恍惚者、时时昏沉者加木香、辰砂、硼砂、琥珀各3克。
血气攻心有缩气不散者,用乌鸡一只煎汤,加陈老酒、黑豆汁各半(适量)冲药内服。
头疼如裂者加肉苁蓉、白芷各3克。
头顶心伤者加白芷、厚朴、蒿本、黄芩各3克。
眼伤者加草决明4.5克,蔓荆子1.2克。
鼻伤者加辛荑、鳖甲各3克。
耳伤者加磁石3克。
喉咙伤者加青鱼胆、清凉散各等份(适量)冲服。
两颊伤者加独活、细辛各3克。
唇伤者加升麻、秦艽、牛膝各3克。
齿伤者加谷精草3克。
齿摇动未落者加独活3克,细辛2.1克,另用五倍子、干地龙为末,抹牙根上即愈。
左肩伤加青皮4.5克。
右肩伤加升麻4.5克,另五倍子、干地龙为末(若身上亦有伤者,不可用升麻)。
手伤者加桂枝、禹余粮各3克,姜汁3匙。
乳伤者加百合、贝母、漏芦各3克。
胸伤者加柴胡、枳壳各3克,韭汁1杯。
左肋伤者加白芥子、柴胡各3克。
右肋伤者加地肤子、白芥子各3克,黄芪15克,升麻3克。
肚伤者加大腹皮3克。
背伤者加砂仁、木香各3克。
腰肋引疼者加急性子3克。
腰伤者加杜仲、破故纸各3克。
小肚伤者加小茴香、急性子各3克。
左右两胯伤者加蛇床子、槐花各3克。
外肾受伤缩上小腹者加麝香0.6克,樟脑0.9克,莴苣子3克,三味共研细末,将莴苣叶捣为膏,和药贴敷脐上。
肛门伤者加槟榔、槐花、炒大黄各3克。
两足跟伤者加茴香、柴荆皮、苏木各3克。
两足腿伤者加牛膝、木瓜、石斛、五加皮、苏梗各3克。
诸骨损伤者加苍耳子、骨碎补各3克。
诸骨节损伤者加茯神、苏木各6克。
肿疼者加人参、附子各3克。
瘀血积聚不散,肿疼,服药无效者,取天应穴,用银针刺出血。
肿疼发热饮食不思者加人参、黄芪各15克,柴胡、白术各6克。
发热作疼者加陈皮1.5克,黄芪、白术各3克,黄连2.4克。
肿疼不赤者加破故纸、大茴香、巴戟各3克,菟丝子4.5克。
如浮肿不甚作疼者加赤芍、熟地、杜仲、苍术各6克。
青肿发热者加山楂、山药、厚朴、白术各3克,砂仁7粒。
青肿不消、面黄寒热者加人参、黄芪各2.1克,白术、升麻、柴胡各3克,陈皮2.4克。
●鼻衄急救方取鲜小蓟叶数片,揉烂,迅速塞入鼻内止血。
又方:以人头发一撮,烧成灰。将灰投入鼻内即可止血。
●吐血急救方
生白芍30克、三七0.6克、血余炭9克、栀子炭15克、大黄炭9克、炒白芍9克、马灯草30克。共制成粉末。内服9克。
●小肚疼痛尿血方
小蓟炭30克、白茅根30克、三七0.9克、瞿麦30克、冬葵籽15克、血余炭9克、生甘草6克。加水一小杯煎服。
●伤后血晕方
人参30克、附子9克。水煎灌服。
●飞龙夺命丹
硼砂24克、地鳖虫24克、自然铜(醋淬7次)24克、木香18克、当归15克、桃仁15克、蓬莪术15克、五加皮(酒炒)15克、制猴骨15克、元胡(醋炒)9克、三棱(醋炒)12克、苏木12克、五灵脂(醋炒)9克、赤芍9克、韭菜籽9克、生蒲黄9克,生、熟地各9克、破故纸(盐水炒)9克、炒广陈皮9克、川贝9克、朱砂9克、炒葛根9克、桑寄生9克、肉桂6克、乌药6克、羌活6克、麝香6克、杜仲(盐水炒)6克、炒秦艽6克、炒前胡6克、蝼蛄6克、青皮6克。共为细末,重伤者每服9克,轻伤者每服4.5克,陈酒冲服。
●擒拿致伤方
荆芥6克、防风6克、透骨草6克、羌活3克、独活7.5克、桔梗6克、祁艾6克、州椒6克、赤芍15克、蓍草15克。浓煎成汤,趁热洗,每日三次,专治被擒被拿或跌打损伤,致皮肤红肿、隐隐作疼者。皮破流血者禁用此方。
●少林寺夺命丹
当归、草乌(制)、乳香(制)、没药(过油炸)、血竭各4.5克,自然铜(醋淬七次)4.5克。研为细末。每用0.9克,黄酒送下。
●喉断急救方
割颈断喉,急宜早治,迟则额冷气绝。乘初割时,轻轻使其仰睡,将头垫起,合拢刀口,将血拭去。取大雄鸡一只,迅速去其毛,生剥其皮,乘热贴伤口。内服玉珍散。愈后鸡皮自落。
●胸腹内伤治方
元胡12克、五灵脂9克、没药9克、草果仁6克、生蒲黄9克、沉香3克。水煎服。用于在技击时被拳、械击伤所致的一切疼痛。
●伤后晕倒方
苏合香0.6克、薄荷冰0.06克。共研为细末,用黄酒冲服。
●棍棒击倒猝死方
麝香0.06克、犀角粉0.6克。用黄酒灌服。
●夺命囊
麝香0.6克、冰片0.15克、生半夏3克。共研极细末,装入小竹囊。偶遇拳击昏倒或跌落马下不省人事者,开囊取出少许,吹入患者鼻中即可苏醒。
●少室复生散
麝香0.3克、地鳖虫7.5克、巴豆霜3克、苏合香9克、自然铜(醋炒)24克、乳香(醋制)3克、没药(醋制)3克、朱砂3克、木香3克、血竭3克。十味药分别研制成细末粉,装瓶备用。
用于治疗武打而致的昏迷不醒者。
●鼻衄散
生栀子90克、云南三七30克(另研)。先以栀子炒成炭,研末,过细罗,再取三七研细,后将两药掺匀,装入瓷瓶内备用。
用于治疗鼻衄不止。运用时取出适量药粉塞入鼻孔内,然后用干净棉花堵之即可。
●少林行军散(夏天用)
薄荷冰0.3克、柿霜0.9克、枳壳30克、胖大海30克、安息香1.5克、麝香0.9克、山楂30克、生甘草15克、牛黄0.9克、桔梗30克、广木香15克、干姜6克、制半夏9克、神曲30克。先将草木质类药碾碎过细罗,再将麝香、牛黄、薄荷冰、安息香分别研碎,兑入调匀,装入瓷瓶内密封备用。成人每服0.3~0.45克,用黄酒或凉开水冲服。
功能为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健胃消食,祛痰醒神。用于治疗口干舌燥,口疮,咽喉肿疼,不思饮食,恶心呕吐,胸闷呃逆,眩晕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
据先师贞俊生前讲道:此方是历代僧兵奉旨行军作战和练武中的良方。据手抄秘本记载,明代嘉靖年间,日寇侵略我国东南沿海一代,皇上圣旨传到少林寺寺院,当即月空和尚便率部南征。僧兵原居北方,偶转南方,气候炎热,不服水土,加上行程几千里,所以僧兵病倒多数,时刻威胁着生命。在此紧要关头,月空和尚首领,摸索试制成功了这个妙方,流传至今。
●解酒方
少林武僧饮酒,为唐太宗李世民所封,偶有过量致醉或中毒不省人事、长久昏迷不醒者,用葛花30克,辽五味子9克,煎汤一碗,加灰菜水半杯为引,灌服,片刻即可苏醒。
●落马气厥治方
麝香0.03克、牛黄1.5克、广木香15克、苏合香15克、冰片0.3克、樟脑0.3克、朱砂3克。共研极细末,装瓶密闭备用。每服1.5克,用黄酒冲服。功能为开窍,复苏,醒神。
●小肚疼痛治方
当归15克、元胡9克、川芎9克、木香4.5克、赤芍9克、桃仁6克、丹参30克、五灵脂6克、生蒲黄4.5克,水煎服。
●大便下血治方
生地榆30克、大生地30克、川黄连9克、葛根30克、连翘一把、甘草6克、槐花炭15克,水煎服。
●右胁疼痛治方
乳香4.5克、没药4.5克、当归15克、自然铜(醋淬7次)1.5克、红花9克、木香4.5克、郁金6克、赤芍9克、甘草4.5克、血竭1.5克、苏木9克。取泉水2000毫升,煎至500毫升服下。
●外伤散
麝香0.9克、龙脑1.2克、樟脑0.6克、轻粉15克共研成细末,撒于猪脂上,敷于疼处。
●少林当归饮
当归24克、泽兰24克、红花9克、桃仁9克、丹皮9克、苏木9克。取酒、水各一碗,煎至2/5份。运用时头伤者加蒿本,手伤者加桂枝,腰伤者加杜仲、白芥子、牛膝。
●少林大力丸
蒺藜(盐水泡、炒)、鱼胶(蛤粉炒)、全当归(酒炒)、生地(酒泡、蒸三遍)各500克。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籽大。每服9克,龙眼肉煎汤送下。
●少林英雄丸
沙苑蒺藜250克,牛筋3寸,甜瓜籽、虎胫骨、龟板、白茯苓、当归各60克,续断、杜仲各90克,破故纸60克,自然铜15克,地鳖虫10个,朱砂21克,地龙30克,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10克,前半月盐汤送下,后半月黄酒送服。
●伤肺吐血不止方
当归18克、生赤芍15克、阿胶12克、白芨9克、红花3克、桔梗8克、炒枳壳12克、田三七3克、生地15克、黑荆芥12克、百草霜9克,红糖为引。水煎服。
●下腹阴疼治方
当归15克、红花9克、虻虫(去足、翅)1.5克、生蒲黄15克、五灵脂(醋制)6克,水煎服。●瘀血内积治方
当归15克、川芎9克、红花9克、陈皮6克、木香1.5克、枳壳6克、桃仁9克、木通6克,乳香1.5克、没药3克、甘草6克,水煎服。
●胸部瘀血阴疼治方
虻虫5只、丹皮30克、红花15克、鲜赤芍15克,煎汤一碗,服二付即愈。
●诸般内伤瘀血治方
桃仁9克、红花9克、赤芍12克、甘草6克、枳壳6克、木香4.5克、刘寄奴9克、郁金9克。水煎服。功能为活血祛痰,理气宽胸,除瘀生新,消紫止痛。
●少林活血丹
红花30克、桃仁21克、乳香(醋制)15克、没药(醋制)15克、血竭15克、苏木15克、儿茶30克、当归尾30克、赤芍60克、元胡30克、麝香30克、梅片60克、朱砂30克、白芷30克、制南星2.1克、生甘草27克、大头三七9克。将麝香、朱砂、冰片三味取出单研,其余诸药共碾碎,用细罗过后,将前三味药粉加入掺匀,取黄米粉75克,打糊制丸,如豌豆大,晾干装瓶备用。成人每服3~5粒,黄酒送下,每日服两次;小孩酌情减之。在未制成丸前,也可取出部分药粉密藏备用,用生芝麻油调之敷于患处立效。
用于治疗拳、棍、锤、棒等一切武伤所致的红肿、疼痛,跌打损伤,金疮出血,闪腰岔气,血瘀作痛。
●少林展金丹
当归60克、川芎60克、红花75克、桃仁45克、自然铜(煅透,醋淬7次)60克、地鳖虫60克、制马前子30克、血竭60克、姜黄30克、白芷90克、木香30克、陈皮30克、沉香15克、小茴香15克、三七参60克、乳香90克、没药90克、赤芍90克、香附90克、儿茶90克、鸡血藤120克、川乌(制)30克、凤仙花60克、麻黄60克、朱砂9克、冰片3克、麝香30克。先将24味药研细过罗,后将朱砂、冰片、麝香分别置乳钵体内,研细兑入掺匀。再用泉水烧沸、用生甘草水泛丸,如梧桐籽大,晾干备用。成人每服3~4.5克,用黄酒送下。孕妇禁服。用于治疗跌打损伤,血瘀作痛,伤筋动骨,肢体拘挛,行动困难。
●顺气散
柴胡12克、广木香3克、炒枳壳1.5克、陈皮6克、青皮6克、檀香1.5克、当归6克、赤芍9克、香附1.5克、川楝子9克、元胡4.5克,共研成细末,每遇拳械击伤所致的气滞、气逆、气厥、嗳气时,立服4.5~9克,用黄酒冲服甚效。
●少林保将酒
当归60克、川芎24克、红花30克、苏木24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白芷5克、桂枝9克、黄芪30克、木瓜24克、川断15克、桑寄生31克、补骨脂15克、桑枝24克、熟地30克、川郁金9克、桃仁30克、赤芍30克、透骨草30克、鹿角24克、白术30克、太子参15克、木香9克。分别捣成粗末,取上等白酒8斤8两,盛瓷缸内,把药全部倒入,密封口,再用草泥封固,放通风干燥的避光室内。每天振摇1次,酿制35天,滤出药酒,再将药渣用白布包之绞汁,与药酒混合装瓷瓶内,密封备用。每日三次,每次一小杯一次喝完,速饮温开水一杯,卧床而睡,一日可愈。用于跌打损伤。若局部未破者,可用少量擦涂伤处。
●壮筋续骨丹
当归60克、川芎30克、白芍30克、熟地120克、杜仲30克、川断60克、五加皮60克、骨碎补60克、桂枝30克、三七30克、黄芪30克、虎骨30克、破故纸60克、菟丝子60克、党参60克、木瓜30克、刘寄奴60克、地鳖虫90克。共研为细末,砂糖水泛丸,每服12克,黄酒引服。凡被卸拿筋骨受伤,非洗药所能治者,服此药可见效。
功能为祛瘀生新,消肿活络,接骨续筋。用于治疗拳械击伤,跌仆摔伤,瘀血青肿,疼痛难忍,折骨断筋,腰腿疼痛,步履艰困。
●练功舒筋丹
当归90克、红花90克、赤芍90克、木香30克、防风60克、舒筋草90克、木瓜90克、川牛膝90克、小茴香15克、白芷60克、陈皮30克。共碾成细粉,用黄米粉打糊制丸,如梧桐籽大,晾干。成人每服9克,用黄酒送下。孕妇禁用。
用于初练武功所致的腰疼腿痛,四肢拘挛,全身不舒。
●活血散瘀散
赤芍9克、桃仁9克、乳香(醋制)9克、没药(醋制)9克、苏木9克、泽兰9克、元胡9克、白芷9克、失笑散4.5克、生甘草6克,每服6~9克,用黄酒冲服;每日二次。
用於治疗皮肤已破或未破、红肿疼痛者。
●少林九虎丹
乳香(醋炙)90克、没药(醋制)90克、当归150克、防风90克、生甘草60克、胆南星90克、川芎90克、白芷90克。共碾成细粉,过罗,用黄米粉适量打糊制丸,如同豌豆大,放阴凉通风处晾干。成人每服9克,用黄酒冲服,每日2次。忌服大蒜、羊肉,孕妇禁用。也可外敷,疗效甚佳。
用于治疗跌打损伤,伤筋动骨,血瘀作疼红肿不散,闪腰岔气,扭伤转筋,四肢拘挛。
●少林平风丹
辽细辛18克、生白附子21克、全蝎18克、天麻18克、白芷18克、生南星18克、羌活18克、防风21克、珍珠(豆腐制)0.6克、生甘草30克。共研细粉(珍珠单研),混合拦匀,取全药的一半,用冷开水泛丸,如绿豆大。每服5~7粒。另一半装瓶密封,需要时取出少许,用白酒调敷伤处。内外合用者甚效。
用於治疗金伤、武打、跌仆损伤所引起的破伤风。症见腰弓反张,震颤抽搐,牙关紧闭,神色恍惚。
●少林八仙散
马灯草15克、马前子(油炙)60克、乳香(醋制)90克、没药(醋制)60克、地鳖虫30克、水蛭30克、麻黄45克、梅片3克。先将梅片研细另包,再将其余7味药碾细过罗,与梅片混合调匀,装入瓶内密封。用时取3克,用黄酒冲服,每日两次。也可用高等白酒把药粉调成糊状,敷于伤处,内外兼用,疗效更佳。
用于治疗跌打损伤,落马坠车,红肿疼痛,血瘀发青,伤筋动骨。
此方是德禅僧医的师父素广大和尚密抄保存,临终前亲手交给德禅。德禅僧医用此方散治疗跌打损伤、闪腰岔气、局部红肿疼痛数百例,确有良效。
●三仙散
生甘草(去外粗皮)90克、川黄6克、冰片少许。共为细末,备用。用时敷于患处。
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红肿高大,伤口溃烂或未溃。
●壮胆散
当归、白术、生地、白芍各30克,炒枣仁、炒柏子各15克,神曲、山楂各18克,益智仁、茯神、黄芪、天冬各12克,朱砂3克。共研末,每服4.5克,温开水冲服。
功能为补血益气,安神定志。用于治疗面黄肌瘦,气短心慌,不思饮食,四肢无力,失眠头疼,神志恍惚。
●胸胁阴疼治方
桃仁6克、红花9克、川郁金3克、木香4.5克、苏木9克、地鳖虫3克、自然铜1.5克、当归15克、川芎9克,赤芍、白芍各9克。加泉水3000毫升,煎取1000毫升,三次服完。
●少林消毒饮
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15克、鲜芦根3尺、赤芍9克、白芷9克、天花粉30克,丹皮、龙葵各9克,生地30克、生甘草6克、陈皮6克。加水3000毫升,煎至1000毫升。每日服两次,每次用黄酒30克冲服,二日渐愈。忌大蒜、羊肉。
●逐毒汤
乳香1.5克、没药1.5克、穿山甲9克、蒲公英30克、金银花15克、黄柏9克、丹皮12克、玄参9克、连翘15克、野菊花30克、赤芍15克、皂角刺9克、生甘草6克。煎汤,加黄酒送服。3~5日即愈。
●金伤成疮治方
轻粉12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田三七3克、麝香1.5克、白芷5克、梅片1.5克、蛤蟆墨15克。分别研细末合匀,用生芝麻油调敷伤处。
●金疮已溃治方
全蝎、蛤蚧各等份,研细,加入红花15克、野菊花30克。水煎,黄酒冲服,甚效。
●金疮未溃治方
若疮毒入骨者,须开皮刮去骨毒才能救命。不去骨毒者必死。华佗师多以麻沸散开皮刮骨去毒,其法甚妙。
●箭疮日久不愈治方
红粉(即宫粉。后同)6克、轻粉1.5克、藤黄6克、雄黄9克、黄柏1.5克、蟾酥皮灰1.5克、白矾6克、炉甘石3克、梅片1.5克。共研细粉。用于箭击成疮,日久不愈。若溃烂发青者,先用盐水洗涤后,再用白矾、甘草合上药撒于伤处。
又方:当归24克、川芎6克、乳香9克、没药9克、皂角刺9克、穿山甲3克、泽兰9克、刘寄奴9克、白薇9克、红花9克、桃仁6克、甘草6克。水煎后,黄酒冲服。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9克、芒硝9克。
●毒箭伤骨治方
先取巴豆(去油)1粒、活蜣螂(去头、足)1只、杏仁5粒、桃仁5粒,共砸成细泥,涂于伤口四周。诱引伤口发痒,去掉药泥,用火罐吸其毒液。再用盐水将伤口洗1~2遍。取麝香0.3克、明矾0.6克、雄黄9克、三七6克、白芷9克,共研细末,撒於伤处。
次日以红粉6克、麝香0.3克、梅片0.6克、乳香3克、没药3克、白芷6克、天花粉9克,共为细末,用蜜汁调成膏,敷于伤处。
另取当归24克、川芎9克、金银花15克、白芷9克、天花粉30克、透骨草15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
●武打损伤通治方
新伤者,须立服七厘散,另取其少许外敷患处;若伤七日未愈,可用行瘀活血之药,若折骨断骨者,可选用少林接骨丹服之。
●外伤止血散
马勃30克、黄柏30克、三七9克。共为细末。刀伤出血者,用之甚效。
●棍伤脚面方
虻虫5只、地鳖虫2只、蜗牛2只、桃仁9克、乳香4.5克、没药1.5克,共研细末,用生蜜调之,涂于伤处。
又方:当归24克、川芎9克、红花9克、桃仁9克、苏木9克、生甘草6克、赤芍15克。取泉水3000毫升,煎至1000毫升服用。
●少林金伤散
没药15克、乳香15克、血竭9克、苏木9克,当归24克、龙骨15克。同放瓷罐内,外用黄泥密封,以文火煅烧5炷香许停火,待凉后打开,取出研粉,过罗。再入三七粉30克,拌匀。
功能为止血止疼。用于治疗金疮出血。
●摔伤治方
当归15克、川芎9克、红花9克、桃仁9克、三七3克、赤芍1.5克、生地6克、生甘草6克、木香1.5克。水煎服。三七研末冲服。
●七味愈伤饮
水蛭9克、乳香9克、没药9克、木香4.5克、元胡12克、甘草6克、木通9克。水煎服。
●紧那罗棍伤筋骨方
麝香1.5克、马前子(油炸,去毛)120克、红花150克、桃仁120克、没药(醋制,去油)120克、乳香(醋制,去油)120克、地鳖虫60克、麻黄90克、白芥子60克、当归90克、川芎90克、自然铜(醋制)90克、生甘草60克、血竭30克。先取麝香单研成极细粉,后将余药共碾成细粉,全部混合拌匀,取蜂蜜1300克,炼至黄泡末下,过滤后掺入药粉,搓丸,如弹子大(每丸约重4.5克),用蜡纸包,制盒密封,放阴凉干燥处。成人每服1丸,每日服两次,用黄酒送下。
用于治疗伤筋动骨,棍棒击后所致的皮肤红肿、疼痛。四肢疼痛不用。孕妇禁用。
●杨家枪伤散
麝香3克、儿茶60克、没药(醋制)30克、朱砂30克、乳香(醋制)15克、白芨30克、血竭240克、桃仁30克、赤芍30克、生大黄30克。研成细粉(麝香单研),每包1.5克,密藏备用。成人每日两次,每服一包,用黄酒90克送服,幼儿酌减。外用时取药粉适量撒于患处,或用白酒调成糊状,涂于患处,效果良好。
用于治疗枪、剑、刀、戟、叉等击伤。
●少林止血散
三七9克、血余炭9克、白芨15克、马灯草24克,共研为细末,加梅片少许装瓶备用。刀伤者将粉撒于患处包扎之,立能止血止痛。内服者,3~5剂即愈。忌大蒜、羊肉。
●棍打头伤治方
桃仁9克、红花9克、乳香4.5克、没药4.5克、血竭4.5克、当归尾15克、地鳖虫9克、自然铜(醋淬7次)9克、白胡椒1.8克。先将前8味药研成细末,再取白胡椒,用泉水3000毫升,煎至500毫升,泛上药为丸,如绿豆大。成人每服4.5克,用黄酒冲服。
用于治疗棍棒致伤。凡破者撒上药粉,未破者用白酒调成糊状,涂伤处。既可内服又可外用。孕妇禁用(此方系紧那罗王秘传方)。
●金伤愈伤丹
当归15克、川芎9克、自然铜(醋煅)15克、没药(醋制)6克、乳香(醋制)9克、豹骨6克、苏木9克、地鳖虫9克、穿山甲6克、甘草6克、虻虫4.5克、失笑散15克。共研为末,取嫩练蜜30克,加入适量米泔水和之,稍放凉,用小米蒸半熟为度,制丸,如豌豆大,晾干密封备用。每服7丸,用黄酒60克送下。
●愈伤散
麝香0.3克、轻粉0.6克、枯矾6克、黄丹6克、松香6克、黄芩6克、梅片0.6克。共研末,装瓶备用。金伤时,先用盐甘草水洗净伤处,然后将药面撒之,用纱布敷盖,次日再用提毒敷贴。
●伤处已破治方
三七9克、血余炭1.5克、麝香0.3克、白芷1.5克、花粉1.5克。共研为末,撒于伤处,血即止。
又方:当归15克、川芎6克、乳香4.5克、没药4.5克、白芷9克、元胡12克、甘草6克、赤芍9克、连翘15克。水煎,黄酒送服,立效。用于击伤破溃者。
●击伤疼痛不止治方
天麻9克、白芷9克、白附子9克、生南星9克、防风9克。共研细末,加失笑散30克和匀。每服9克,用热白酒一盅调服,再取药粉适量,用酒调成糊状,敷于患处,1~2日可愈。●拳、棍伤筋治方
蜗牛两具,鳖头一具。共捣成
少林真传伤科秘方&
囟门∶即天庭盖,骨碎出不治。
两太阳∶伤重难治。
截梁∶即鼻梁两眼对直处,打断不治。
突∶即结喉,打断不治。
塞∶即结喉下、横骨上、空潭上,打伤不治。塞下为横骨下直至人字骨悬,一寸三分为一节,下一节凶一节。
食肚∶心坎下。
丹田∶脐下一寸三分内即膀胱,倒插伤不治,一月而死。
外肾∶捏碎不治。
脑后∶与囟门同看。
百劳∶与外对。
天柱骨∶与突对,断不治。
尾子骨∶碎者不治。
两肾∶在脊左右,与前脐对,或哭不治。
海底穴∶大小便两界处,重伤不治。
软肋∶左乳下即合肚。
气门∶在乳上脉动处,伤即气塞,救迟不过三时。
血海∶右乳下软肋。
两乳上∶左伤久必发咳,右伤久必发呃。
验症吉凶一看两眼∶内有瘀血,白睛必有血筋。血筋多,瘀血亦多;血筋少,瘀血亦少。眼及睛活动易治,否则难疗。
二看指甲∶掀其中指甲,放如即还血色易治,少顷后还原者病重,如紫色者不治。
三看阳物∶不缩者可治,缩者难治。
四看足爪∶与手指同看。
五看脚底∶红活者易治,色黄者难治。
以上为五绝,五绝全犯者不治,如犯一二件尚可医治。
向上为顺气,平拳为寒气,倒插为逆气最凶,各样内伤总怕倒插。血随气转,气逆血只凝故也。心前背后相对处,伤久成怯,小膀肚腹打伤,久必成黄病。
凡人初打伤,七日之内血气未曾积聚,只宜发散活血。十四日其瘀血或有停住在胸前,其势方归大肠,肚内作痛,要吃行药。凡人打伤,要看指甲,黑亦有伤。其卵子上升,十分凶症。肝经脉数,胸伤有血,必然吐血。
跌打损伤穴道要诀
右胸名为痰穴,左胸名为气穴,右肋名为血海,左肋名为食腑,胸前乃为龙潭穴,背脊为海底穴。左乳伤发咳,右乳伤发呃,两腰为二珠穴。
凡跌打踢扑伤,男人伤上部者易治,伤下部难医,以其气上升故也。妇人伤下部者易治,伤,左只属阳。女人血从右转,故右属阴。要分气血之辨,此症既受脏腑脉络,又复验其生死迟速,然后看症用药,或竟服吉利散。
一,伤全体者死速,然按其轻重随症用药,先以砂仁泡汤,调吉利散服之,以顺气活血汤治之,仍以和伤丸糖酒下四五丸,再以调理药酒,每朝饮下。轻者,竟以红糖油和酒调,服吉
二,伤肩背者,看其轻重。如重者先以砂仁汤调吉利散服下,次以和伤丸酒化服,再以调理药酒更妙。如轻者,用红糖油和酒调吉利散,服之而安。
三,伤左边者,气促面黄浮肿。伤右边者,气虚面白血少。即将行气活血汤治之,再服调理药酒全治。
四,伤背者,五脏皆系于背,虽凶死缓。先多服吉利散治之,次服和伤丸,糖酒送下四五服,百日。见危须服调理药酒为妙。
五,伤胸者,胸以血涵停流往来之所,伤久必发咳嗽,高气迷闷,面黑发热,重三四日而死。先服苏风理气汤,次服行气活血汤、吉利散。
六,伤肝者,面主红紫,眼赤发热,主七日死。先服苏风理气汤,次服吉利散,后服琥七,伤心口者,面青气少吐血,呼吸大痛,身体难于舒动,主七日而死。先服苏风理气汤,次服和伤丸,每日以一百合煎汤,不时饮之。
八,伤食肚者,心下捉阵而痛,发热,高浮如鼓皮紧,饮食不进,气促发热,眼闭口臭,面多黑色,主七日死。先服苏风理气汤,次服和伤丸。
九,伤肾者,两耳即聋,额角黑色,面浮白光,常如哭状,肿如弓形,主半月死。先服苏风顺气补血汤,次服补肾活血汤三四剂,再服吉利散,后服琥珀丸。
十,伤小肠者,小便闭塞作痛,发热口干,面肿气急,不时作痛,口有酸水,主三日而死。先以水、酒各一钟,煎苏风顺气汤服之。次用吉利散,后服琥珀丸即安。如闭塞数日者不治
十一,伤大肠者,粪后出红急涩,面赤气滞,主半月死。先服槐花汤,次服吉利散,后用和
十二,伤膀胱者,小便痛涩,不时有尿滴出,胀肿发热,主五日死。先服琥珀丸,次服行气活血汤而安。
十三,伤阴囊阴户(缺)。
十四,伤胸背俱伤者,面白肉瘦,食少发热咳嗽,主半月死,先服苏风理气汤,后用和
十五,伤气眼者,气喘大痛,夜多盗汗,身瘦食少,肿痛不宁,主一月内死。先用砂仁汤调吉利散,次以酒煎补肾活血汤服之,再服和伤丸可安。
十六,伤血海者,血多妄行,口常吐出,前后胸背板滞作痛,主一日内死。先服行气活血汤,次服吉利散,再饮药酒而安。
十七,伤两肋者,气喘大痛,肿如刀刺,面白气虚,主两月内死。先饮行气活血汤,次
十八,伤两肋痛者,肝火有余,气实火盛之故,须用清肝止痛汤治之。
十九,或有清痰食积流注而两肋痛者,须用清肺止痛饮,次服吉利散而安。
二十,登高跌扑损伤,瘀血凝滞而肋痛,急将大黄汤治之,次服吉利散,后用和伤丸即
二十一,醉饱房劳,脾土虚乏,肝脉得乘土位,而胃腕当心连两肋痛者,急投归原养血和伤汤,再以十全大补丸加减,每朝送下三钱为妙。
二十二,伤寒发热两肋痛者,以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之病治,用柴胡汤。
二十三,左肋痛者,痰与食也。先须通利痰食气,宽胸为主,再以活血止痛饮服之,更以琥珀丸化服而安。
二十四,瘀血疼痛者,伤处有红肿高起,肥白者发热而痛,多气虚,瘦人发寒热而痛,多怒内有瘀血兼腰痛。日轻夜重,此瘀血停止,故作痛也。速宜以琥珀散行之,后服和伤丸,再饮调理药酒。
二十五,有受伤而不能开口者,即以牙皂细末吹入鼻中,一嚏即开。随以韭白汁顿热和童便灌入口内。如不纳,此为难治之症。若纳,同瘀血呕出者,辨其轻重,先以吉利散用砂仁汤服,再服清心和气汤,外贴接骨膏。至重者,又不吐血,头又昏迷,将韭白汁和陈酒服下。
如破碎损伤折骨者,用封口药护之。如小便不通,琥珀散通之。如腹内疼痛,必有瘀血停住,
二十六,小便不通,涩滞胀痛,尿滴点而出,梗窍痛如刀刺,以琥珀散治之,后以蟋蟀干研末,茶床子汤送下。
二十七,如有一切扑磕损伤,以至腹内停止瘀血,作痛不宁,竟以大黄散行之。
二十八,有受伤至首,骨碎损染破伤风者。夫人之首,原无旧骱,倘有跌扑折损之症,如脑俟,即以苏风理气汤服之,俟身不发热,再投补中益气汤,服之可安。
二十九,有斗伤落珠之症,先将收珠散敷之,用银针蘸井水将前收珠散点红筋,次用绢温汤有回天手不可也,倘后人或遇此症可以医之。
三十,鼻梁折断者,可捏正断骨,先用止血散掺之,竟服壮筋续骨丹,其外自然平复,如不断不破,惟用损伤膏贴之,内服吉利散而安。
三十一,有缺唇之症,先用代痛散敷之(即麻药),小铜钳钳牢,将油棉线缝合。饮食不能进,当以参汤饮之,否以元米粉调薄粥汤饮之,切忌哭笑。合之后,即以金枪药敷之,内服止痛活血散。缝时倘血冷,必须再用代痛散,以利刀略镰,待热血少流出而缝之,第一要手法
三十二,人之头,惟有下颏一骱,偶然落之不能上者,多肾虚之故得之。皆此骱如剪,复连
三十三,天井骨急难损折,有登高倒跌者,犯此恶症,其骨不绑缚,至有骨露于外者,此实之,又投提气活血汤三四剂而安。
三十四,天井骨即头颈骨也,此症如伤重者必死,折者不过三四时亦死。轻者觉无妨碍,用前药治,可以收功。
三十五,肩骱与膝骱相似,膝骱送上有力,肩骱送下有力。可上之先,将一手上按住其肩,一手按住其手,缓缓转动,使其筋舒,使患者坐于低处,叫一人抱住其身,医者两手又捏其肩,抵住其骨,将膝夹其手,齐力而上。绵裹用如鹅蛋大,落在胯下。外贴损伤膏,再以羌活桂枝煎汤,化服吉利散可安。(此骱上时,须仔细斟酌参用,不可孟浪。)
三十六,臂骱出于上,一手抬其湾,一手按住其脉踝,先掬其上,而后抬其挽,竟捏手凑拢可也。外贴损伤膏,内以经之剂煎汤调吉利散服,更以白布做圆眼,使恰其臂骨者,扎缚布式(图缺)此有孔,孔布必须做来正好为妙,两头带两条,要长布,亦须裹
三十七,手骱送出,可一手按住其五指,一手按住其臼,手掌掬起,手骱掬下,一伸而上。
包裹,用阔板一块按住患处,再以松板四片长三寸缚好,俟愈日方可放之。
三十八,手指有骱中节出者,有绪然易出易止,两指捻伸即上。以桂枝煎汤调服活血上止散,外贴损伤膏,否最痛故也(忌下水)。
三十九,人之一身,十指最难,若伤破其一指,则连心之痛难忍,中指比别指尤难。若染破伤风,即将苏风理气汤服之,外将金疮药敷之。
四十,臂骱比诸骱最难,此臼出只触在眼内。可使患者侧卧,出内手随内,出外手随外,上手揿住其腰,下捧住其湾,将膝掬其上。出左,手扳于右,向右扳伸而上。出右,扳于左,向左扳伸而上,外贴损伤膏,内服生血补髓汤,仍用调理药酒即安。
臂骱式HT&HT&出(左右&垫药枕,内蕲艾一两、红花五钱、肉桂三钱,麝香二分)。
四十一,易折者人之两腿,一伤折即为两段。医在于绑缚,使患者侧卧,与无病足取齐。次用损伤膏贴之,取布两条,阔二寸长五尺,裹于膏药外,将纸包好,用松木板八块(即八片)
长七寸,再以绵布条三条绑缚。内服活血定痛散三四剂,又以壮筋续骨丹,调理药酒兼服而
四十二,膝骱,此臼与油盏骨在上,其骱送出于上。使患者仰卧,一人抬起脚踝,若使出于左,随左而下。出于右,随右而下。医者缓缓双手扶揿上手,挽住其膝,下手按住其足,使臼对膝,上手只揿膝,下手只抬起,必上矣。先贴接骨膏,次服壮筋续骨丹而安。
四十三,膝盖骨又名冰骨,其骨如跌碎或二块三块。将脚伸直揿其手,复用薄篾片照膝大做一圈,以布卷之,再以布条四条扣于圈上,连下缚之着内,然后以布损伤膏贴之,不必换,即投止痛接骨丹治之。惟煮鸭可食,连汤与吃,以多为美,以受伤足于月内床上,切不可悬空掬起及下床。俟半月后,须用绵软之物放于湾下,每日增高息起,如此日久,即可挽曲。如大解,须以余桶照床高床摆之方可,俟好抬篾圈,忌下水,绑扎后以煎剂服之(附录煎当归羌活&丹皮&乳香&续断&陈皮赤芍&加皮&没药&红花(各一钱)&生地&木瓜牛半,空心热服。不拘几帖,多只七八剂,再以药酒或丸调理为妙。
四十四,小膀有二骨,一大一小,折一根易治,二根俱断难治。折之偶披者易治,平断者难药,一日换二次,冬天两日换一次。医者必自看为妥,若非此症与大腿同治,倘犯此症,骨必在皮肉之上,以骨镶对,不可用汤薰洗,恐伤毒入内故也。速以金枪药敷之。如骨折皮不破,揿骨平复,外竟贴接骨膏,然后照前绑扎,用松木板六块长七寸,上骨折上长,下骨折下长各寸许,取其根力。但此症最痛,必先服止痛接骨丹数剂,次服壮筋续骨丹及药酒调理
四十五,脚踝骱易出易入,抬住脚跟,一手扳住其指,出右手偏于右,出左手偏于左,足指掬于上,足掬下,一伸可上。外贴损伤膏,内服宽筋散可复。
四十六,有男妇偶破足指,前半节或翻下断,或翻上断,医者以左手按捏住其足之两侧,见水,外有促筋失枕、刀斧砍伤、碎骨补骨之奇,备详于下。
四十七,枪戳者,看其伤处致命否,伤处深否,致命不深亦不为害。如伤在腹,必探其深浅筋缓缓伸舒可也。如骨节断者,不可薰洗,戒之。失枕有卧而误失者,使其低处,一手扳其手,一手扳其下颏,缓缓伸之可复。如要用药,惟吉利散。如人受伤至重,以致大便不通者,须用皂角为末,以蜂蜜调和为丸,如橄榄式摔入便内即通。更有受阴极者,十皆九死,无药
四十八,刀斧砍伤头颅额角者,防其身发寒热,一见即以金枪药敷之,护风为上。尤须诊脉,沉细者生,易治;洪大者危,难医。伤于硬处者,看骨损否,伤于软处者,看伤内深浅。
损骨先治骨,损肉只生肌。刀斧砍伤比触伤不同,外敷金枪药,内服护心托里散为上,更宜详究首论,原无旧骱内参用。
四十九,有人自以刀勒咽喉者,须观刀口之平否,有湾者深,无湾者浅;两刀者易治,一刀勒者难医。如破食喉或破半片,或全断者,以油绵线缝之。看其血出不止,将滑石、五倍各等分共为细末敷之,后将金枪药封固,内服护风托里散四五剂。使身不发寒热,即服补中和气汤,内加人参钱半即安。倘有水喉断者,并穿破者,不治。
五十,肚腹皮伤并肠出外者,此症固险,而实无害。医者当去指甲,恐伤破其肠耳。倘五内不伤,药汤饮食可进,可保无恙。将温汤揉上,用油绵线缝合,金枪药封固,内服通肠活血汤五六剂,再服补中益气汤而安。
五十一,骨碎如粉者,看其伤处必有碎骨,当取出外,将金枪药封固,内服生血补髓汤,再服壮筋续骨丹。如碎而不破,只捏平复,外将损伤膏贴之,内服壮筋续骨丹,再将药酒调理。如不碎不破,竟以损伤膏贴之,内用吉利散,以红糖油调酒,服下即安。
五十二,有登高坠下者,兼跌扑损伤,不拘上下背脊骨者。若破,看其骱出否,如其骱又出又破,即将碎骨轻揿上平复,即将止血定痛散敷之,后将金枪药封固。恐伤风,急投苏风理气汤。如不发寒热,即以补中益气汤服下,全愈。如不触出并不破碎,皮肉不损,外贴接骨膏,内服吉利散,次服调理药酒,再用和伤丸即安。
五十三,登高跌扑折左右肋者,此骨难于绑缚,只揿其平,外贴损伤膏,内用接骨散,
五十四,捏碎阴囊者,并卵子拖出者,卵子碎者不治。惟拖出者,以指轻轻掀进,以油棉线
五十五,有捏伤阳物者,看其小便,若不通投琥珀散行之,后以吉利散治之。若通,竟以吉利散,外敷金枪药,如不破不用。
五十六,踢伤肛门谷道者,有肛门可肿或内胀,或大便不通,或有血无血。如肿胀投以通肠,急投槐花散,如只身热再服除热之药,恐用药矣。大便不通血已止,竟服通肠活血汤五六剂,治之即安,后有总论。
五十七,被火烧枪炮打伤者,此症论之最重。何为最重,恐火毒入于五内,不能饮食,更畏热物,不时思饮冷水,乃见火毒入内太重之故也。急投清心去毒散。何为最轻,火毒未入脏腑,饮食如常,知火毒之轻也。伤破皮肉亦将去毒散投下,此乃小心之法,外将琥珀膏敷之
五十八,斩落手臂、指、脚、腿、膀者,此症乘其被此血热凑上妙,或手或臂以通身,如血之,再以金枪药封固,内服托里止痛散,再服调理之剂,并药酒可安。
五十九,或断桥梁、墙壁城垣倾倒压折骨节者,若伤头颅,可有碎骨否?如有,将铜钳钳去碎骨,如不去碎骨,恐有后患,不能收口。第一畏染破伤风,须投护风理气汤,次服接骨丹。如伤两太阳晕迷不苏,饮食不下,口不能言,汤水不下,竟不能医治。脑髓出者,不治。
伤断天井骨者,不治。如伤胸背以致伤五脏者,必不言语,饮食不进,尚可救之,何也?气闷在心,急以吉利散,用砂仁汤调服,若受此药尚可救治。如发寒热,急投护风理气汤,倘不受,再看两日,再投吉利散,如前探之。如再不受,不治。若伤两软肋,看其轻重,饮食如常,不发寒热,以吉利散治之。若发寒热,投苏风理气汤。如伤腰子者,重竟不治,轻者如皮肉不破,外贴损伤膏,内服补肾和血汤,并药酒调理而安。
六十,凡打伤倒插或紫,致命部穴受害,牙关紧闭,口眼不开者,先以砂仁炒研细末泡汤,令受伤人饮之顺气,次以吉利散淡姜汤调服。
六十一,伤头颅,额角破损,昏迷不苏,须用红萝卜子炒研为末,泡汤饮之,次将淡姜汤调吉利散服下。如服伤最重者,用前散二钱,轻者一钱最宜。避风为上,此症恐染破伤风。服过砂仁汤,即以苏风理气汤投下一剂,护风为要。
六十二,小肠受踢,打扑跌伤痛者,伤处痛涩滞,小便闭塞,一步不能行走,其内必定有瘀血。急投归通破血汤而安。如小便二三,尚可救治,否此大便可迟,迟久实难治矣,不久可治也。凡肛门谷道之中,阴囊之后,名曰海底穴,或被踢伤,或触重伤,看其伤之轻重,或肿或青,或黑或紫,或红或肿,而兼红紫,痛及不忍者,内服行气活血止痛汤一剂,外贴损伤药,次服吉利散。如肿青黑,身发寒热,小便不通,两卵子不时升上升下,气色迷闷,小腹疼痛,内必有瘀血。须服苏风行气活血汤,次服琥珀散,外贴损伤膏,亦服吉利散。谷道胀肿,大小便不通,日夜发热,不思饮食,坐卧不宁,先服苏风顺气汤,次服琥珀丸。气喘发嗽,欲笑欲哭,小便滞涩,红肿不消,作阵而痛,先服补肾活血止痛汤,次服吉利散,再以补肾调理药酒。更有一经受伤即不能言语,人事不省,口出唾涎,喉鼻喘息,俱无六脉沉细,面白无光,此为凶症。胸腋有动,或可医治,以猪牙皂末少许入鼻,否只以灯心蘸末吹入得涕,竟以砂仁汤送下,后仍用砂仁汤调吉利散服,再将苏风理气活血止痛汤服之。若身不发热,不犯前症,但以补肾理气顺气药酒,久服可安。如犯,即照前度调治。伤处贴损伤膏,倘略疼微痛,只用吉利散砂仁汤调服,贴膏而愈。不必用他药也。
(又名损伤膏)
当归川芎&赤芍&杜仲&白芷&僵蚕&银花&川乌&草乌&羌活&独活&防风荆芥&山甲&大黄&黄芩&黄柏&蝉蜕&管仲&龟板&皂角&连翘(各一两)&五倍子(五钱)&蜈蚣(五条)松节(五钱)&荠泥(五钱,此一味可有可无)&加三七(三两)上用真豆油五斤,渐下诸药,煎至滴油不散,候药枯,滤净去渣。将东丹两包炒至紫色,以筛渐入调匀,滴入水内看老嫩,再加下乳香五钱、没药五钱、樟冰五钱、蟾酥末三钱,略蒸调匀,至半个时辰倾水中,逐随水去火气,听候摊用。每膏重四钱,每张麝香二三分、桂心二分。
(治新旧一切损伤,又名七厘散,即黄末药。)
当归(一两)川芎(四钱)&赤芍(一两)&乌药(八钱)&枳壳(六钱)&防风(八钱)&甘草(一钱)陈皮(四钱)根广(五钱)上为细末,以红糖、油、陈酒调,空心服。
封口金疮药
(专治一切破损及刀斧砍伤,腐烂血流不止,久不封口。封之能生肌长肉,第一种药也乳香(去油)&没药(去油,各五钱)芸香(一钱)&瓜&(钱半)&白芨(四钱)&白蜡(看老嫩随量酌用,先下白芨煎至枯,滤去渣,然后入猪油与菜油调匀,后下细药,再以夏布滤净,再下白蜡,调至极匀,候生油热透,收贮瓷器内,五六日去火气听用。每用要油纸覆上,仍用青布或软
归身&苏木生地&熟地&羌活丹皮&杜仲(盐水炒)以上各一两&白术(二两,土炒)赤青皮白芍(各一两)&牛膝苡仁(各六两)&琥珀(二钱)&桑枝(二钱)加皮(四两)&甘草(五钱)柏木(三钱)&黑豆(二合)&桂肉(二钱)&上共研极细末,用红糖为丸,重三钱,分两次空心服,陈酒送
止血定痛散
降香(一钱)五倍(五分)&大色石(三分)&巾灰(五分)
(专能生肌长肉之良药也)
归身&生地(各一两)&尖圆(五钱)&郭用(三钱)
上用真菜油四两、板猪油二两,将当归、生地诸药与菜油熬枯,滤去渣,将猪油熬烊调和,将黄占收。老嫩不拘多少,贮磁器内听用。
(即麻药)
蟾酥(三分)&麝香(二分)乳香(六分,去油)&没药(六分,去油)&上研细末&干掺二三厘,不
顺气活血汤
归身(一钱五分)&羌活生地&红花丹皮&牛膝(各一钱)&桔梗浓朴&木通(各八分)&陈皮(五分)&枳壳(五分)&甘草(三分)上酒水各一钟,煎八分,加砂仁末一钱,空心服。
调理药酒方
归身&羌活红花&杜仲&牛膝&木瓜&续断&骨碎补(各一两)&陈皮青皮&丹皮&乳香(去油)&没药(去油,各一两)&虎骨&甘草(各五钱)生地&熟地&山楂(各三两)加皮(四两)&淫羊藿(二两)上以陈酒三十斤,加砂仁末一两、胡桃肉四两、大黑枣二十个,夏布包,入酒内煮三枝香,烧完为度。
行气活血汤
青皮羌活&归身&红花苏木&生地&杜仲(各一钱)&木香陈皮(各五分)丹皮&木通川芎(各八分)&甘草(三分)&上水、酒各一钟,加砂仁末一钱煎八分,空心服。如身发热,加柴胡
苏风理气汤
防风羌活&陈皮&当归&青皮(各一钱)&独活紫苏&枳壳细辛(各七分)加皮(三钱)苏木(二钱)&甘草(三分)川芎(六分)&红花黄芩(各五分)&威灵仙(一钱)上火酒一钟,煎八分,加砂仁末一钱,冲服,不拘时,渣再煎如前。
赤芍杜仲&荆芥&柴胡&陈皮&紫苏&防风木通&琥珀&桃仁(各一钱)&甘草(三分)生大黄(一钱五分)&芒硝羌活(各八分)水、酒各一钟煎,空心服。
补肾活血汤
归身(一钱五分)&川芎(一钱)&红花(一钱五分)熟地(二钱)&杜仲(二钱,炒)加皮&白芍(各一钱)&陈皮(五分)&肉桂(六分)&甘草(三分)灵仙(八分)&上水酒各一碗,煎八分,空心服,渣再煎。
槐花(八两)&黄芩(四两)共研为末,每服三钱,空心灯心汤调下。
苏风顺气补血汤
当归赤芍&防风&白芷&苓鲜&熟地(各一钱)&陈皮(五分)&青皮(一钱)&牛膝(五分)&甘草(三分)&肉桂(六分)川芎(八分)&杜仲(一钱五分,盐水炒)水两碗,煎八分,空心服。
清肝止血汤
当归羌活&柴胡(各一钱五分)&黄柏丹皮&防风红花(各一钱)乳香(六分,去油)&没药(六分,去油)&赤芍桔梗(各八分)&陈皮(五分)&甘草(三分)&黄芩(八分)水两碗加姜三片,煎八分,空心服,渣再煎。
苏风顺气汤
青皮木通&浓朴&泽泻&枳壳&黄芩&防风&砂仁(各一钱)&陈皮&没药(各五分)&乳香(六分,去油)&甘草(三分)水两碗,煎八分,空心服。
归身&红花生地&木通&丹皮&陈皮青皮&香附&白芍(各一钱)&槐花(一钱五分)&乌药(八分)&甘草(三分)水两碗,加砂仁末一钱,煎八分,空心服。
清肺止痛饮
贝母&枳实沙参&桔梗灵仙&青皮香附(各一钱)&陈皮丹皮(各八分)&末冬(原文如此,一钱五分)&甘草(三分)水两碗,加灯心二十寸,煎八分,空心服。
木通&桃仁苏木&羌活(各一钱)&陈皮(六分)归尾(一钱五分)&朴硝(一钱)&甘草(三分)&阴阳水各一碗,煎八分,空心服。
归原养血和伤汤
归身&生地&羌活红花&加皮&木瓜熟地&续断&牛膝(各一钱)&陈皮肉桂(各五分)川芎&黄芩(各八分)&青皮(六分)&杜仲(一钱五分)&甘草(三分)水、酒各一碗,煎八分&空心服,
柴胡黄芩&半夏&人参丹皮&甘草(各七分)如心胸饱闷,加枳壳、黄连七分,水两碗煎八分,空心服。
活血止痛饮
当归青皮&羌活&末冬&生地&续断&红花苏木(各一钱)川芎&白芷(各八分)加皮乳香(去油)&没药(去油,各一钱)&陈皮枳实&防风(各六分)&甘草(三分)水酒各一碗,加灯心二十寸,煎八分,空心服。
清心和气汤
(打内伤者,吐血后用。)
麦冬百合(一钱五分)&橘红紫菀&丹皮&苏木(各一钱)&槐花(二钱)&山药浓朴&香附(各八分)&青皮(一钱)&甘草(三分)水两碗,加灯心二十寸,煎八分,空心服。
补中益气汤
人参升麻&柴胡&橘红&当归&白术&甘草(各五分)&黄&(一钱)&水两碗,煎八分,空
明目生血饮
生地&当归白芍&蒺藜(各一钱)甘菊&川芎&羌活茯苓&谷精&荆芥(各八分)&防风薄荷连翘&细辛&山栀(各五分)&枳壳(六分)&甘草(三分)水两碗,灯心二十寸煎,久服。
壮筋续骨丹
(痨症加黑枣、核桃浸酒。)
甘草川芎&羌活&独活&防风&当归&红花&香附&木通&陈皮&丹皮&生地&牛膝乌药&青皮&枳壳&麦芽&白术&桂枝&桃仁&木瓜&神曲&杜仲&元胡索(各五钱)&柴胡(三钱)
黄芩(二钱)&荆芥(四两)加皮&续断(二两)&苏木(一两)&共研极细末,以红糖油调热酒过口服,大人每服五钱,小儿三钱,酌量加减。用此方亦可浸酒,更妙。不必研细。
活血止痛方
当归羌活&独活&荆芥&川芎&桃仁(各八分)木通&乌药续断&陈皮(各七分)乳香(去碗,加灯心二十寸,煎一半,食远服。
补肾养血汤
生地&熟地&归身&杜仲(各一钱五分)&白芍红花&川芎&白术(土炒,各一钱)&陈皮(六分)&青皮(五分)水、酒各一碗,加黑枣煎,空心服。
提气活血汤
川芎&桔梗当归&陈皮&苏木&续断&黄&加皮(各一钱)&红花桂枝(各五分)&羌活白芍(八分)&甘草(三分)水两碗,加元枣二枚煎,远服。
退毒定痛散
连翘羌活&荆芥&花粉(各七分)&独活防风&川芎&银花&续断(各八分)&当归乳香(去油)&没药(去油,各一钱)&甘草(三分)水、酒各两碗煎,远服。
生血补髓汤
当归生地&熟地&白术&枳壳&荆芥&白芍(各一钱)续断&蕲艾&香附&羌活&防风杜仲&陈皮&丹皮(各八分)&川芎&干姜&牛膝&加皮&独活(各七分)&红花(五分)&甘草(三分)&茯苓(八分)水两碗,加黑枣二枚煎,远服。
止痛接骨丹
乳香(去油)&没药(去油)&当归续断&红花羌活&加皮&苏木(各一钱)&青皮白芷丹皮(各八分)&甘草(三分)酒、水各一碗,煎服。
宽筋活血散
防风羌活&独活&香附&桃仁&加皮&苏木木瓜&当归&木通&续断(各一钱)&荆芥乌服。
护风托里散
羌活生地&灵仙&黄芩&茯苓(各八分)&独活&薄荷&花粉&细辛(各七分)&白芍&防风川芎&荆芥&黄&当归(各一钱)&僵蚕(五分)&甘草(三分)水两碗加姜一片,黑枣两枚煎服。
补中和气汤
人参柴胡&白术&当归&防风(各一钱)&升麻陈皮&枳壳(各五分)&橘红(八分)&甘草(三分)水两碗煎八分服。
通肠活血汤
枳壳陈皮&青皮&苏木&乌药&续断&羌活独活&木通(各七分)&桃仁红花(各五分)当归大黄&元胡索&大腹皮(各一钱)&加皮(七分)&熟地(一钱)&甘草(三分)酒、水各一碗煎服。
续断&羌活木通&生地&香附红花&丹皮&加皮&乳香(去油)&没药(去油)&木瓜(八分)&肉桂(六分)&当归(一钱五分)&甘草(三分)酒、水各一碗煎,加砂仁末八分冲,空心服。
托里止痛散
生地&黄&归身&羌活续断&红花乳香(去油)&没药(去油,各一钱)&陈皮白术(各八分)&桂枝(一钱五分)&肉桂(五分)水两碗,加砂仁末一钱,煎服。
清心去毒散
防己泽泻&柴胡&元参&升麻青皮&甘草(各一钱)木通(二钱)&知母桔梗&枳壳(各八分)&葛根黄芩(一钱五分)水两碗,加淡竹叶五钱煎,空心服。
补肾和血汤
熟地&杜仲(一钱五分)黄&青皮红花&陈皮&丹皮&炙甘草川芎(八分)&黄芩(七分)当归(一钱五分)水两碗,加黑枣数枚煎,空心服。
归通破血汤
归尾(一钱二分)&木通&生地(一钱五分)&赤芍泽泻(各一钱)&木瓜苏木&桃仁(一钱)&陈皮丹皮(各八分)&甘草(三分)酒、水各一碗煎,空心服,渣再煎。
金枪乳香方
乳香(一两,去油)&没药(一两三钱,去油)&血竭(一钱)&黄连(一钱,为末)&花蕊石(二钱)珠末(二
治金疮至重者
天花粉(三两)&姜黄(一两)&赤石脂(二两)&白芷(一两)上为末。凡筋断脉绝血尽人危,须用绳索及绢带扎住血路,然后用此药以清茶调敷,以软绢缚之,其血立止,其肿顿消。如金疮着水番花者,可用韭菜汁调敷疮两旁,当以火微炙之,或用稻杆烟熏之,疮口水出即愈。
治金疮初伤者用避风止痛方
当归(五分,炒)川椒(五分,炒)&泽泻(五钱)&芎&(一两)&附子(一两)上捣为末,温酒调一钱服,每一日三服。
治金疮不可忍者
防风南星(汤泡)&二味切片,每服五钱,水、酒各一盏,生姜一片,煎八分,食远服
治金疮血流不止者
龙骨(锉微炒,一两)&芎&(一两)&熟地(一两)&乌樟根(三两)&突厥白(一两)&鹿茸(一两,酥炙)
上为末,敷疮口上血即止。如服,以温酒调下二钱,每日三服
附录损伤方
跌打损伤敷药方
乳香(去油)&没药(去油)&石脂(各二钱)&麒蝎&儿茶(各三钱)后加龙骨一味,和前药收
跌打损伤煎方
乳香(去油)&没药(去油,各八分)&桂枝(四分)川芎(七分)&当归(一钱)丹皮&续断&独活(各八屏于胸。用蕲艾、野菊花二味,以滚水泡之灌下,片时以手朝上超其心胸,其气即出,其人即苏。若登高倒坠者,身有伤,如伤上身,握其手从大指拔到中指。若伤下体,从小指拔到中指。男左女右。再以蕲艾置于脉上,以火救之,其筋可舒。若身有痛处,以麦麸锅炒,用醋烹铲起,即以希布裹之,运其痛处,其伤即出。
跌打损伤洗药方
巴山虎(四两)&沉香(一两)&木香(一两)臭花娘草梗(半斤)&秦国风(三两)&脑骨草三两,再加
火硝(二厘)&麝香(七厘)共研细末,点眼大头内即愈。
龙骨(五分)&牡蛎(三分)&朱砂(三分)&五倍子(二分)吐涎为丸如桂圆大,按肚脐内,膏药掩
治恶蛇咬方
用新鲜仙鹤草捣汁,好陈酒冲服,渣敷立时效。
水银(一两八钱)&明矾(一两八钱)&皂矾(一两八钱)&枪硝(一两八钱)&食盐(一两)&文武火三柱香尽为度。
红升药黄升药方
水银&明矾&枪硝(各一两八钱)&文武火三柱香,香尽为度。
金顶砒&明矾(各一两)&文武火同前。
水银&明矾&绿矾&枪硝&食盐&白砒(各一两)&上药研细,用羊城罐内,坐定红炭火炉上,将药慢慢投入罐内,用铁钳背背住罐口,先用不拘竹木棒调和,再用研坠和,至结成胎坚固,离火冷透。用水盆盛水少许,盆坐擂盆一个,罐既冷透,将罐合于擂盆之内,水盆外面架砖,砖上将碎瓦片砌百眼炉,砌至离罐高寸许,先用少许炭火放于罐底上,一炷五分香为文火。后用红炭火放于百眼炉顶周遭,武火一炷五分香,香尽为度。
又白升药方
明矾&绿矾&食盐(各一两六钱)&水银(六钱)&枪硝(二两四钱)&文武火三炷香,香尽为度。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切灾殃化为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