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但丁为什么首次明确提出国学概念家统一的时代命题

世界史的旧时代和新时代但丁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这里的旧时代和新时代各指什么.急用!所以不能给太多不好意思!_百度作业帮
世界史的旧时代和新时代但丁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这里的旧时代和新时代各指什么.急用!所以不能给太多不好意思!
世界史的旧时代和新时代但丁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这里的旧时代和新时代各指什么.急用!所以不能给太多不好意思!
这句话的里“旧时代”是指欧洲的“中世纪”时代,中世纪时代也称“黑暗时代”;“新时代”是指欧洲的“文艺复兴”时代,“文艺复兴”时代又称“启蒙时代”.“但丁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是说但丁是欧洲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又是迎来文艺复兴时代的第一位诗人.为什么但丁被称为“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和新时代最初的一位诗人” 此问为解答题谢谢了,大神帮忙啊_百度作业帮
为什么但丁被称为“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和新时代最初的一位诗人” 此问为解答题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为什么但丁被称为“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和新时代最初的一位诗人” 此问为解答题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这是因为,但丁生活在14世纪的意大利(但是当时的意大利还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是由很多小邦国、公国、候国还有教皇国等组成的),那个时候还是中世纪(所谓中世纪就是指的欧洲从西罗马帝国灭忙以后的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的萌芽),意大利因为地处于地中海,交通便利,所以海运经济特别发达,因此就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也就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思想,即“文艺复兴”.但丁是第一个采用“文艺复兴”主义的作家.他的《神曲》里面就有很多人文主义的精神,比如,肯定人,肯定人性.但是由于几个世纪的神学统治,神学观念还比较根深蒂固,所以,《神曲》里面也有很多中世纪神学方面的因素,比如,采用神学的神话题材,采用中世纪神学的写作方法等等,可以去看看《神曲》自己来总结一下.从他以后,“文艺复兴”运动蓬勃开展起来,并且蔓延到欧洲其他国家.因此,但丁被认为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个作家,同时也是“文艺复兴”新时期的第一个作家.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内蒙古北方重工集团三中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复杂,存在多种经济形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读下列图片信息: 材料二 洋务运动主要企业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 年中国纱厂盈利指数示意图:(1)读材料一回答:图1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的何种特征?图2反映的现象对图1中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4分)(2)材料二反映出洋务运动时期近代企业所在的城市分布有什么特点?形成其特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5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北京市高三高考压轴卷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二战以侵略者的失败而告终,颇符合正义战争一定胜利的概念。李纯青先生在纪念抗战40周年文章中指出:不能否定八年战争乃以中国的胜利而结束。应该补充的是,如果以中国一国的力量,来抵抗日本的侵略,老实说,中国未必能打赢日本。这段话对于国人来说最值得深思的是(
)A.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抵抗精神是胜利关键B.反法西斯国家的数量是赢得战争的关键C.战争不是道德考试而是工业力量的竞技 D.一切战争中正义力量都会获得最终胜利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河南三门峡陕州中学高三高考考前仿真01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有学者认为,中国以前效法苏联搞了三十多年,也觉今是而昨非,回头搞起了“个体户”来,这一做法(
)A.说明我国农村已经进行包干到户 B.表明中国已否定了苏联模式C.带动中国城乡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D.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生产力水平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河南正阳县高级中学高三上期第四次质检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5分)二战结束以来,国际局势风起云涌,变化莫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对苏联的扩张,不能采取‘绥靖政策’。美国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1946年3月英国首相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材料二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得到了迅猛发展。……目前,近7万家跨国公司,其产值已经达到世界总产值的40%,贸易额约占世界贸易总额60%,对外投资约占全球直接投资90%,由于跨国公司通过市场内部化进行全球性生产经营活动,因而使“经济无国界”,从而将全球的生产连为一体,并且形成生产一研发一销售全球一体化。——摘自新华网材料三
美国学者哈斯先生认为“多极合作时代”的到来仅是一种可能。但对“多极”能否“合作”持怀疑态度。我却对“多极合作时代”的到来持相对乐观态度。21世纪上半叶,世界和平局面有望得以继续,这是有利于实现多极合作的重要前提。……联合、对话、合作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快速发展变化中的世界格局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共同行为准则和组织机构作保障,这是实现多极合作必备的条件。……不管前进道路上存在多少困难和障碍,只要地球村人树立起共存共荣意识,坚持合作对话方向,维护互利共赢原则,共同构建21世纪世界新秩序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杨文昌《人民中国》2008年第十期(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丘吉尔“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这一言论出台的背景,并指出美国为“担负起责任”采取了哪些主要行动。(5分)(2)材料二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政治背景。(4分)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多极合作时代”能否实现并阐述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6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河南正阳县高级中学高三上期第四次质检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1928年的《长寿县志》载:村落农民祠祭“拜跪无节,衣冠不肃,等于儿戏,甚者祠堂有款不妨虚糜,强者借以自肥,黠者分其余润,愚懦者每年幸叨一饱,已无他望。”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乡村百姓思想开始解放B.民主革命进程影响乡村习俗C.乡村传统文化渐趋失落D.近代社会生活新旧并存特点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河南正阳县高级中学高三上期第四次质检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正在进行,洪秀全写了一份御诏给英国特使额尔金,翻译官很艰难地把它译成英文,额尔金看后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作品,这份御诏充满着像“西洋番弟把心开,替天出力该又该,替爷替哥杀妖魔,报爷生养战胜回”这样的词句。这反映了当时(
)A.国内阶级矛盾激化B.列强侵略导致民族危机加重C.中外反动势力勾结D.强国御侮成为思潮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江西南昌八一中学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1883年,英国议会通过《净化选举,防止腐败法》,成为世界上最早对官员财产公示进行立法的国家。英国能做到这一点,主要得益于A.《权利法案》的颁布与实施B.“权力制约与平衡”思想的影响C.《大宪章》的颁布与实施D.19世纪议会改革和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天津河西区高三下期总复习质调03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4分)近代民族观念与古代民族观念有很大的区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明)顾炎武:《日知录》卷一三《正始》(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对“亡国”与“亡天下”这两个概念的区分以及“亡国”与“亡天下”之辨的积极意义。(4分)材料二
西欧历史上缺乏君主专制主义的强劲传统,因为有罗马教廷、神圣罗马帝国、各封建君主国以及无数各自为政的封建领地的存在……王权的孱弱也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因为它不仅意味着民族的苦难,而且还将阻碍作为现代民族国家的诞生……人文主义者但丁从人的尘世幸福这一人文主义理想出发,首次明确的提出了国家必须统一、王权必须强大这个时代命题。——马克垚《世界文明史》(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但丁为什么首次明确提出国家统一的时代命题?(6分)材料三
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而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民族之前途》(3)根据材料三,说明孙中山先生提出“三民主义”的目的。(4分)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河南正阳县高级中学高三上期第四次质检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在解释“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时引述了毛泽东的一段话:“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因为虽然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帝国主义是绝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的。”上述材料体现了新中国(
)A.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旧外交 B.取缔列强在华特权的强烈愿望C.坚决保障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 D.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山东潍坊高三下期四县联考模拟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国)仕进之途,唯辟田与胜敌而已,以至始皇。”汉武帝时,正式提出了“量材而授官,录德而定位”的选官标准,要求官员“皆有孝悌廉公之行。”——摘编自《通典选举一》卷13(1)据材料一,指出选官标准的变化,并简要分析其原因。(8分)材料二
《水浒传》第二十七回描写“好官”东平府府尹陈文昭:“平生正直,秉性贤明。幼年向雪案攻书,长成向金銮对策。常怀忠孝之心,每行仁慈之念。户口增,钱粮办,黎民称德满街衢;词讼减,盗贼休,父老赞歌喧市井。慷慨文章欺李杜,贤良方正胜龚黄”。(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水浒传》评价“好官”的标准。(6分)材料三
科举考试旨在选拔官吏,1905年清朝举行了最后一次科举试题。其会试阶段共分三场(策论)。第一场,史论5篇。为古代中国王朝治国方略问题分析。(略)第二场,考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1.“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民(精神)。造就人才,振兴实业。……盖东西各国所同,……三者孰为最急策”。2.“泰西外交政策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实,盍缕举(例举)近百年来历史以证明其事策”。3.“日本变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国以日强,埃及用外国人至千余员,遂至失财政裁判之权而国以不振。试详言其得失利弊策”。4.“周礼言农政最详,诸子有农家之学。近时各国研究农务,多以人事转移气候,……试陈教农之策”。5.“美国禁止华工,久成苛例,今届十年期满,亟宜援引公法,驳正原约,以期保护侨民策”。第三场《四书》《五经》义(略)(3)据材料三,指出本次科举考试的特点。(6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选官标准变化的认识。(4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陕西咸阳高三下期命题预测及题型示例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有学者认为,美国克林顿20世纪90年代实行的经济政策属于新版的罗斯福新政。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处于相似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环境B.面临着处理政府干预与自由放任的关系问题C.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彻底解决了失业问题D.都创造了美国经济发展奇迹,消除了经济危机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陕西咸阳高三下期命题预测及题型示例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1935年林语堂曾痛心疾首地评论道:“1911年的革命不过在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它不过是粉碎了一个皇权,而剩留下了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此评论(
)A.全面否定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B.认为辛亥革命基本实现了三民主义C.为辛亥革命不彻底而深感惋惜D.强调革命未根本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天津河西区高三下期总复习质调03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霍布斯鲍姆把年这一时期定义为“极端的年代”,他认为经历年的“大灾难”时期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兴起了一股重大的改革与重组之潮。这些经济上的“改革与重组”共同之处是A.奉行凯恩斯主义
B.适当减少国家干预经济C.发展“混合经济”
D.发展新经济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天津河西区高三下期总复习质调03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如下图所示:
这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A.经营更趋市场化
B.减少犁耕依赖C.生产日趋专业化
D.注重精耕细作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新课标全国卷高三最后一模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 (英国)议会职能历经多年发展,……两院制确立后,下院享有优先请原权。请愿分为个人请愿和公共请愿。……1340年议会法案规定:“非经议会中高级教士、伯爵、男爵和平民的普遍同意,国王不得征收任何赋税。”从而比较明确地确定了议会决定征税的职权,并首次将平民和贵族相提并论。……议会产生前期,国王和政府习惯上只把郡、市下院代表视为民众请愿者,而非立法者。国家制定新法之权几乎全被国王和咨议会以及议会上院所把持。1332年,议会通过一项重要法令:凡关系国王财产和人民财产的重大议案,均需在议会中讨论制定,凡属重大立法事宜,均需得到国王和议会中教士、贵族和平民的赞同。……议会弹劾大臣的最早记录见于1308年,起因是爱德华二世即位伊始就滥用外国宠臣,淫乱宫廷。他们通过议会并以人民的名义对国王宠臣实行弹劾。——阎照祥《中古晚期和都铎王朝英国议会制的演进》(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4世纪英国议会和国王之间的关系。(6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议会的主要职能。(9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浙江严州中学高三仿真考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1889年,为纪念法国大革命100周年,在巴黎举行了第四届世界博览会。在这届世博会上最不可能出现的是(
)A.法国人民去参观世博会时唱着国歌《马赛曲》B.卡尔·本茨向人们展示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C.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咖啡馆向人们放映电影D.人们在卢浮宫欣赏德拉克洛瓦的名画《自由引导人民》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河南正阳县高级中学高三上期第四次质检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正在进行,洪秀全写了一份御诏给英国特使额尔金,翻译官很艰难地把它译成英文,额尔金看后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作品,这份御诏充满着像“西洋番弟把心开,替天出力该又该,替爷替哥杀妖魔,报爷生养战胜回”这样的词句。这反映了当时(
)A.国内阶级矛盾激化B.列强侵略导致民族危机加重C.中外反动势力勾结D.强国御侮成为思潮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陕西咸阳高三下期命题预测及题型示例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从顺治至康熙初年,黄宗羲对清统治者怀着强烈的民族仇恨,不仅在行动上进行武装反抗,而且在《留书》、《明夷待访录》等著作中还进行激烈的批判。康熙十七年(1678),清廷议修《明史》,特开“博学鸿儒科”,以延揽人才。叶方蔼向康熙帝推荐黄宗羲。黄宗羲的弟子陈锡嘏当时在北京任职,代为力辞。黄宗羲闻知后即致书陈锡嘏表示感谢,说如果让他“待诏金马”,无异于“断送老头皮也”。康熙十九年,黄宗羲年已七十一岁,徐元文(顺治十六年状元,官至户部尚书)在康熙帝面前举荐黄宗羲参与修史,康熙帝下旨浙江督抚“以礼敦请”,黄宗羲仍然托病力辞,却派遣自己的儿子黄百家到徐元文主持的明史馆去修史了。康熙二十六年,黄宗羲在写给徐乾学(康熙九年探花,官至刑部尚书)的一封信中写道:今圣主特召,入参密务,古今儒者遭遇之隆,盖未有两。五百年名世,于今见之……从中国历史的发展来看,何尝不可以称道梨洲的现实主义态度呢!——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从顺治至康熙年间,黄宗羲对清廷的态度逐步发生了什么变化?(6分)(2)根据材料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中国历史的发展来看”,黄宗羲对清廷态度的变化有什么现实意义?(9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天津河西区高三下期总复习质调03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4分)近代民族观念与古代民族观念有很大的区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明)顾炎武:《日知录》卷一三《正始》(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对“亡国”与“亡天下”这两个概念的区分以及“亡国”与“亡天下”之辨的积极意义。(4分)材料二
西欧历史上缺乏君主专制主义的强劲传统,因为有罗马教廷、神圣罗马帝国、各封建君主国以及无数各自为政的封建领地的存在……王权的孱弱也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因为它不仅意味着民族的苦难,而且还将阻碍作为现代民族国家的诞生……人文主义者但丁从人的尘世幸福这一人文主义理想出发,首次明确的提出了国家必须统一、王权必须强大这个时代命题。——马克垚《世界文明史》(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但丁为什么首次明确提出国家统一的时代命题?(6分)材料三
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而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民族之前途》(3)根据材料三,说明孙中山先生提出“三民主义”的目的。(4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天津河西区高三下期总复习质调03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1983年,国家有关部门指出,去年国有企业首钢创利润4.1亿,交国家2.862亿元后,在当年新增利润中拿的太多。首钢领导则认为,企业去年上交利润又递增了6%,不应该 “只知取蛋,不想养鸡”。材料说明当时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急需A.政企分开,建立企业承包责任制B.简政放权,扩大企业的自主权C.搞活企业,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D.释放活力,取消计划管理体制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天津市高考压轴卷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勃列日涅夫统治后期,苏联社会矛盾丛生,国家陷人困境。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A、领导者个人专断作风不断滋长B、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活力衰退C、苏联党和政府的政治生活僵化D、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和对东欧的控制消耗了苏联的大量精力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天津市高考压轴卷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C、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D、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新课标全国卷高三最后一模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公元666年,唐高宗准备举行封禅大典。皇后武则天提出由她自己来祭地。八年后,她又提出改“父在为母服丧一年”为“服丧三年”。690年,武则天做了女皇帝。这反映了A.男尊女卑的社会风气有所改变 B.武则天有超强的个人能力C.唐代有不拘礼数的传统 D.儒家思想受到冲击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四川大竹县文星中学高三4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1895年12月《申报》刊出《论商务不宜掣肘》指出“凡通商口岸,内省腹地,其应兴铁路轮舟开矿种植纺织制造之处,一体准民间开设,无所禁止”“中国之大利归之于中国之民,而勿掣其肘”。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体现了利益分配中“一体均沾”原则B.是对《辛丑条约》中相关条款的应对C.是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列强商战的愿望D.迫使清政府实施新政、推行政治改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