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红眼雌纯种果蝇中 朱红眼与红眼雄纯种果蝇中 朱红眼做亲本杂交,在没有发现基因突变情况下.f1群体发现一只白眼纯种果蝇中 朱红眼。原因是??

2012山东省高考理综生物27(3)有没有其他答案?(4)用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为亲本杂交,在f1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记作“m”).m果蝇出现的原因有三种可能:第一种是环境改变引起表现型变化,但基因型未变;第二种是亲本果蝇发生基因突变;第三种是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请设计简便的杂交实验,确定m果蝇的出现是由哪一种原因引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预测:ⅰ.若_____________,则是环境改变;ⅱ.若______________,则是基因突变;ⅲ.若______________,则是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能不能用F1代中的红眼雌果蝇XRXR和M交配统计子代的个数比?我觉得这比找一个白眼雌果蝇简单!
题设很不清楚,手里没有原题分析了一下,题应该是这样吧红是XR,白是Xr那 红雌是XRXR,白雄是XrY,后代雄应该是XRY(红),所以出现白色才产生问题的对吧.——————————————————————————————————————现在开始正式分析.正常的f1代应该是这样的 :红雌XRXr,红雄XRY 1.第一种猜测,则m基因型为XRY,与f1红雌交配,比例为,红雌:红雄:白雄=2:1:12.第二种猜测,则m基因型为XrY,与f1红雌交配,比例为,红雌:白雌:红雄:白雄=1:1:1:13.第三种猜测,则m基因型为Y(染色体不分离,只能为Y或者XRXRY,很显然XRXRY是红眼),比例为:XR:Xr:XRY:XrY=1:1:1:1,应该是红雌:白雌:红雄:白雄=1:1:1:1如果第三种猜测成立,即少了一个X染色体的雄果蝇能存活,那少了一个X染色体的雌果蝇按道理也能存活的,则第三种猜测和第二种猜测就区分不出来了 我感觉你这个方法很有思维,肯定是进行独立思考的,但是,在只有一个X染色体的果蝇死亡的情况下是好使的
嗯,题目说了只有一个X染色体的雄果蝇高度不育,所以第三空填没有子代产生就可以了……
嗯,那你的方法是可行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普通遗传学(第2版)杨业华
课后习题及答案
下载积分:1200
内容提示:普通遗传学(第2版)杨业华
课后习题及答案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38|
上传日期: 20:28:14|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普通遗传学(第2版)杨业华
课后习题及答案
官方公共微信当前位置:
>>>1910年,摩尔根和他的学生在实验中发现1只白眼雄果蝇。为了弄清白..
1910年,摩尔根和他的学生在实验中发现1只白眼雄果蝇。为了弄清白眼的遗传,便用这只白眼雄果蝇与红眼雌果蝇杂交,所得F1无论雌雄均为红眼,这说明红眼对白眼显性。F1雌雄个体交配得到F2,在F2中红眼果蝇和白眼果蝇的数目比是3:1,并且雌蝇全是红眼,而雄蝇一半红眼,一半白眼。如何解释这个现象呢?摩尔根的假设:白眼基因(a)是隐性基因,它只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根据这一假设摩尔根成功地解释了F2中雌雄果蝇的性状表现。我们知道,X、Y染色体是一对特殊的同源染色体,X、Y染色体之间既有各自的非同源区段(该部分基因不互为等位),又有同源区段(该部分基因互为等位)。所以还可提出如下假设:控制白眼性状的基因(a)位于X、Y的同源区段。请用遗传图解表示该假设的解释过程。(1)遗传图解:(要求写出配子的情况)(2)若实验室有未交配过的纯合的红眼与白眼雌雄果蝇(注:若是XAY、XaY,均看成纯合),请利用一次杂交实验判断上述两个假设哪个符合实际。(请写出实验方法步骤、预期结果及相应结论。方法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预期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实验题难度:偏难来源:0115
(1)遗传图解(2)方法步骤:①.选取白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杂交,获得F1,并将子代培养在适宜的条件下;②.观察并统计后代表现型及比例。(3)预期结果及结论:①.如果子代雌雄果蝇都是红眼,则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即后一个假设正确。②.如果子代雌果蝇都是红眼,雄果蝇都是白眼,则这对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即前一个假设正确。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1910年,摩尔根和他的学生在实验中发现1只白眼雄果蝇。为了弄清白..”主要考查你对&&基因型和表现型,杂交含义及其方法,科学研究方法&&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基因型和表现型杂交含义及其方法科学研究方法
基因型和表现型:1、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2、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如高茎豌豆的基因型是DD或Dd,矮茎豌豆的基因型是dd。3、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4、纯合子:由两个基因型相同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再由此合子发育而成的新个体。如基因型为 AAbb、XBXB、XBY的个体都是纯合子。纯合子的基因组成中无等位基因,只能产生一种基因型的配子(雌配子或雄配子),自交后代无性状分离。&5、杂合子:由两个基因型不同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再由此合子发育而成的新个体。如基因型为 AaBB、AaBb的个体。杂合子的基因组成至少右一对等位基因,因此至少可形成两种类型的配子(雌配子或雄配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表现型与基因型的相互推导:1、由亲代推断子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正推型)
2、由子代推断亲代的基因型(逆推型)①隐性纯合突破方法:若子代出现隐性性状,则基因型一定是aa,其中一个a来自父本,另一个a来自母本。 ②后代分离比推断法
3、用配子的概率计算(1)方法:先算出亲本产生几种配子,求出每种配子产生的概率,再用相关的两种配子的概率相乘。 (2)实例:如白化病遗传,Aa×Aa1AA:2Aa:laa,父方产生A、a配子的概率各是1/2,母方产生A、a配子的概率也各是1/2,因此生一个白化病(aa)孩子的概率为1/2×1/2=1/4。3、亲代的基因型在未确定的情况下,如何求其后代某一性状发生的几率例如:一对夫妇均正常,且他们的双亲也都正常,但双方都有一白化病的兄弟,求他们婚后生白化病孩子的几率是多少?解此题分三步进行: (1)首先确定该夫妇的基因型及其几率。由前面分析可推知该夫妇是Aa的几率均为2/3,是AA的几率均为1/3。(2)假设该夫妇均为Aa,后代患病可能性为1/4。(3)最后将该夫妇均为Aa的几率2/3×2/3与假设该夫妇均为Aa情况下生白化病忠者的几率1/4相乘,其乘积1/9即为该夫妇后代中出现百化病患者的几率。 知识点拨:1、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也不一定相同。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2、显隐性关系不是绝对的,生物体内在环境和所处的外界环境的改变都会影响显性性状的表现。 常考比例:分离定律比例:3:1;自由组合比例:9:3:3:1 (1)配子类型问题& 如:AaBbCc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2×2×2=8种 (2)基因型类型&& 如:AaBbCc×AaBBCc,后代基因型数为多少? 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Aa×Aa后代3种基因型(1AA:2Aa:1aa)Bb×BB后代2种基因型(1BB:1Bb)Cc×Cc后代3种基因型(1CC:2Cc:1cc)所以其杂交后代有3x2x3=18种类型。(3)表现类型问题& 如:AaBbCc×AabbCc,后代表现数为多少?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Aa×Aa后代2种表现型& Bb×bb后代2种表现型 Cc×Cc后代2种表现型 所以其杂交后代有2x2x2=8种表现型。(4)遗传病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比例例:人类多指基因(T)对手指正常基因(t)为显性,白化基因(a)对正常肤色基因(A)为隐性,两对非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遗传,一家庭中,父亲多指,母亲正常。他们有一个白化病但手指正常的孩子,则下一个孩子正常或同时患有此两种疾病的几率分别是3/8、1/8杂交含义及其方法:1、杂交含义:基因型不同的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2、如图:科学研究方法:1、假说——演绎法①提出假设②演绎就是推理③实验验证假设和推理④得出结论2、同位素示踪法:同位素示踪法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或稀有稳定核素作为示踪剂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的微量分析方法3、科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归纳法、类比推理法、实验法和演绎法。①归纳法:是从个别性知识,引出一般性知识的推理,是由已知真的前提,引出可能真的结论。它把特性或关系归结到基于对特殊的代表(token)的有限观察的类型;或公式表达基于对反复再现的现象的模式(pattern)的有限观察的规律。②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这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简称类推、类比。它是以关于两个事物某些属性相同的判断为前提,推出两个事物的其他属性相同的结论的推理。③实验法:通过试验的论证得出所需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分为:化学物质的检测方法;实验结果的显示方法;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实验中控制温度的方法④演绎法:从普遍性结论或一般性事理推导出个别性结论的论证方法。演绎法得出的结论正确与否,有待于实践检验。它只能从逻辑上保证其结论的有效性,而不能从内容上确保其结论的真理性。也可以从逻辑思维,逆向思维和想象思维延伸到其结论该以反证明。4、实验必须遵守的原则:①设置对照原则:空白对照;条件对照;相互对照;自身对照。②单一变量原则;③平行重复原则5、实验的特性:对照,统一性质。提出问题;设计方案;讨论结果;分析问题。分为科学实验;验证性实验;对照实验等。知识拓展:1、生物学的历史研究进展和相关实验的叙述。(1)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叙述①提出假设(如孟德尔根据亲本杂交实验,得到F1,Aa这对基因是独立的,在产生配子时相互分离。这里假设的是一对等位基因的情况);②演绎就是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③最后实验验证假设和推理(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最后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2)遗传物质验证的三个实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烟草花叶病毒的重组实验(3)酶发现过程中的实验:①1777年,苏格兰医生史蒂文斯从胃里分离一种液体(胃液),并证明了食物的分解过程可以在体外进行。②1834年,德国博物学家施旺把氯化汞加到胃液里,沉淀出一种白色粉末。除去粉末中的汞化合物,把剩下的粉末溶解,得到了一种浓度非常高的消化液,他把这粉末叫作“胃蛋白酶”(希腊语中的消化之意)。同时,两位法国化学家帕扬和佩索菲发现,麦芽提取物中有一种物质,能使淀粉变成糖,变化的速度超过了酸的作用,他们称这种物质为“淀粉酶制剂”(希腊语的“分离”)。科学家们把酵母细胞一类的活动体酵素和像胃蛋白酶一类的非活体酵素作了明确的区分。③1878年,德国生理学家库恩提出把后者叫作“酶”。④1897年,德国化学家毕希纳用砂粒研磨酵细胞,把所有的细胞全部研碎,并成功地提取出一种液体。他发现,这种液体依然能够像酵母细胞一样完成发酵任务。这个实验证明了活体酵素与非活体酵素的功能是一样的。因此,“酶”这个词现在适用于所有的酵素,而且是使生化反应的催化剂。由于这项发现,毕希纳获得了1907年诺贝尔化学奖(4)生长素的发现实验:植物的向光生长和胚芽鞘实验2、同位素示踪方法的应用,使人们可以从分子水平动态地观察生物体内或细胞内生理、生化过程,认识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例如,用C、O等同位素研究光合作用,可以详细地阐明叶绿素如何利用二氧化碳和水,什么是从这些简单分子形成糖类等大分子的中间物,以及影响每步生物合成反应的条件等。3、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对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研究,从DNA复制、RNA转录到蛋白质翻译均起了很大的作用。最近邻序列分析法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结合酶切理论和统计学理论,研究证实了DNA分子中碱基排列规律,在体外作合成DNA的实验:分四批进行,每批用一种不同的32P标记脱氧核苷三磷酸,32P标记在戊糖5'C的位置上,在完全条件下合成后,用特定的酶打开5'C-P键,使原碱基上通过戊糖5'C相连的32P移到最邻近的另一单核苷酸的3'C上。用最近邻序列分析法首次提出了DNA复制与RNA转录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从而建立了分子杂交技术,例如以噬体T2-DNA为模板制成[32P]RNA,取一定量T2-DNA和其它一些DNA加入此[32P]RNA中,经加热使DNA双链打开,并温育,用密度梯度离心或微孔膜分离出DNA-[32P]RNA复合体测其放射性,实验结果只有菌体T2的DNA能与该[32P]RNA形成放射性复合体。从而证明了RNA与DNA模板的碱基呈特殊配对的互补关系,用分子杂交技术还证实了从RNA到DNA的逆转录现象。4、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对分子生物学的贡献还表现在:a、对蛋白质合成过程中三个连续阶段,即肽链的起始、延伸和终止的研究;b、核酸的分离和纯化;c、核酸末端核苷酸分析,序列测定;d、核酸结构与功能的关系;e、RNA中的遗传信息如何通过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向蛋质中氨基酸传递的研究等等。为了更好地应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除了有赖于示踪剂的高质量和核探测器的高灵敏度外,关键还在于有科学根据的设想和创造性的实验设计以及各种新技术的综合应用。
发现相似题
与“1910年,摩尔根和他的学生在实验中发现1只白眼雄果蝇。为了弄清白..”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933647211882246718956897798420江苏省扬州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无答案(数理化网)&&人教版
下载地址::
资料下载说明::
1、本网站完全免费,后即可以下载。每天登陆还送下载点数哦^_^
2、资料一般为压缩文件,请下载后解压使用。建议使用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浏览本站,不建议使用傲游浏览器。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视频及打包资料为收费会员专用(20元包年,超值!),网站大概需要6万/年维护费。
文件简介::
江苏省扬州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1.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RNA具有信息传递、催化反应、物质转运等功能B.高等动物细胞内液Na+浓度高于细胞外液C.植物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D.淀粉、糖原和脂肪主要含有C、H、O三种元素2.下列关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受精作用和细胞的胞吞、胞吐作用都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细胞膜流动性的基础是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C.K+、Na+通过主动运输进出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选择透过性的基础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和磷脂分子具有特异性3.下列有关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组成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或脱氧核苷酸B.不同生物体内酶的种类可能不同,但ATP是一样的C.酶、ATP都与细胞代谢密切相关,但两者的合成无直接关系D.人成熟红细胞既不能合成酶,也不能产生ATP4.科学家们通过大量实验,才逐渐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在下列几个著名实验中,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普里斯特利的实验证明了植物可以吸收CO2气体B.萨克斯的实验可证明只有在光照条件下叶绿体中才能产生淀粉C.恩吉尔曼的实验定量分析了水绵光合作用生成的氧气量D.鲁宾和卡门的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H2O5.细胞呼吸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真核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能进行过程①和②B.动物细胞内过程①和③释放的能量一样多C.植物细胞进行过程①产生的可被②和④过程消耗D.人体细胞内过程①产生,过程④消耗6.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衰老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B.细胞分化使细胞数目增多,全能性降低C.动物体中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不受基因的调控D.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7.下图中甲为某哺乳动物体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示意图,乙、丙、丁为该动物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染色体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出现甲细胞基因组成的原因很可能是基因突变B.乙细胞含有四对同源染色体,两个染色体组C.丙细胞分裂后最终可以形成4个有性生殖细胞D.丁产生的子细胞中的基因组成一定是aB和Ab8.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与复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DNA分子的差异造成了肺炎双球菌S型菌与R型菌致病性的差异B.DNA分子中每个磷酸基团都连接2个脱氧核糖C.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交叉互换一般不会导致DNA分子结构的改变D.边解旋边复制是保证亲代与子代DNA遗传信息传递准确性的关键9.下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图谱。据图可以做出的判断是A.该病可能是血友病,也可能是猫叫综合征B.1号与2号再生一患病孩子的几率为1/2C.若要调查发病率,应统计其家族成员的发病情况D.3号致病基因只能来自2号10.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A.隔离的实质是阻断基因交流,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意味着新物种形成B.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始材料,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C.人为因素和外来物种入侵都可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D.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共同进化的结果11.下图甲表示反射弧的示意图,乙表示A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的A为神经中枢、B为效应器、C为感受器B.图甲中的感受器接受刺激后,膜外电位由正变负C.图乙中结构①物质的释放过程为主动运输,通过④的方式为扩散D.图乙中的①、②和突触后膜构成突触12.下列有关植物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单侧光导致植物体生长素重新分布从而表现向光弯曲B.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可促进其生根C.喷施生长素类似物可以保花保果但不能疏花疏果D.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呈塔形与激素作用有关13.下图为人体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M细胞均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B.吞噬细胞吞噬抗原属于免疫的第一道防线C.M细胞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可增殖分化形成E细胞D.E细胞可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14.下图表示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为出生率和死亡率,B为迁入率和迁出率B.C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C.D为年龄组成,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从而影响种群密度D.种群特征包括遗传特征、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15.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两个营养级能量流动及相关生理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能量从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递减的原因是B的消耗B.图中流入空白方框处的能量不可能再进入捕食食物链中C.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C×100%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A16.下列关于核酸分子杂交和抗原―抗体杂交的叙述,正确的是A.核酸分子杂交是指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的杂交B.抗原―抗体杂交的原理为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核酸分子杂交可检测目的基因的存在和转录D.抗原―抗体杂交常以目的基因产物作为抗体17.下图是两种二倍体植物细胞(甲、乙)融合并培育新植株过程的示意图。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过程①需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溶液处理,且溶液的渗透压与细胞液渗透压相当B.过程②可用聚乙二醇诱导原生质体融合,主要依据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原理C.过程③表示细胞壁的再生,④⑤需要根据生长发育进程更换不同的液体培养基D.最终得到的植株相对于甲、乙而言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因此不具有可育性【答案】A【解析】图示为两种二倍体植物细胞融合并培育新植株的过程,①表示去壁获取原生质体的过程,②表示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③表示再生出新细胞壁的过程,④表示脱分化过程,⑤表示再分化过程,⑥表示个体发育过程。过程①去壁获取原生质体的过程需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溶液处理,且溶液的渗透压与细胞液渗透压相当,A正确;过程②要用聚乙二醇等方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主要依据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错误;③表示再生出新细胞壁的过程,④表示脱分化过程,⑤表示再分化过程,④⑤需要根据生长发育进程更换不同的固体培养基,C错误;最终得到的植株相对于甲、乙而言发生了染色体数量变异,属于异源四倍体,可育,D错误。【备注】本题考查的是植物体细胞杂交及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知识。 18.日,英国议会下院通过一项历史性法案,允许以医学手段培育“三亲婴儿”。三亲婴儿的培育过程可选用如下技术路线。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技术可避免母亲的线粒体遗传病基因传递给后代B.捐献者携带的红绿色盲基因不会遗传给三亲婴儿C.三亲婴儿的染色体全部来自母亲提供的细胞核D.三亲婴儿的培育还需要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技术19.下图甲表示酵母菌的细胞结构,图乙是探究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大小的动态变化时获得的实验结果。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图甲中酵母菌可产生CO2的场所是②、③,产生酒精的场所是③B.培养酵母菌的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灭菌C.N点时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P点以后酵母菌数量下降只与酒精浓度有关20.下列对有关实验结果检测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为研究光合色素的种类和含量,可观察色素分离后滤纸条上色素带的颜色和宽度B.为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可使用斐林试剂检测淀粉水解后生成的还原性糖C.为比较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产生CO2的多少,可比较澄清石灰水的混浊程度D.为探究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NAA浓度,可比较各组插条基部生根的平均数或平均根长21.颜色变化是生物实验结果的一项重要指标。下面学生实验操作或结果正确的是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时,加入斐林试剂后溶液由蓝色变为砖红色B.用苏丹Ⅲ染液对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后,需用50%酒精洗去浮色C.取新鲜的菠菜叶,加少许SiO2和无水乙醇,研磨液呈黄绿色,由此判断菠菜叶用量太少D.在酵母细胞的固定化实验中,如果制作的凝胶珠颜色过浅,说明海藻酸钠的浓度偏小22.下图为有关色盲和白化病的某家庭遗传系谱图,其中Ⅲ9同时患白化病和红绿色盲,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据图判断,Ⅱ4患白化病,Ⅱ7患红绿色盲B.Ⅲ9个体中肯定存在含有4个红绿色盲基因的细胞C.Ⅱ3与Ⅱ5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2/3D.若Ⅲ10和Ⅲ12结婚,所生子女中两病兼患的概率是1/4823.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实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和计数实验中,应采用平板划线法B.在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向溶解DNA的烧杯中加蒸馏水的目的是漂洗DNAC.腐乳制作过程中,料酒的用量过多,后期成熟时间将延长D.提取植物细胞DNA时需在研钵中加入洗涤剂和食盐24.下图表示某人工设计的生态系统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由于饲养猪、鸡延长了食物链,最终使人获得的能量减少B.蝇蛆和蚯蚓属于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可促进系统中物质循环C.合理使用农家肥提高土壤肥力的同时增加大气中CO2浓度,利于葡萄和蔬菜增产D.该生态系统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但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并未提高25.下图表示通过体外受精培育试管牛的流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一般通过注射性激素对性成熟的雌牛实行超数排卵处理B.②过程只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③过程的细胞增殖方式一定是有丝分裂C.④是胚胎移殖过程,一般需将胚胎培育到原肠胚时期D.利用胚胎分割技术可获得多个基因型相同的胚胎26.在“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容易撕取,但内表皮无色透明,实验效果不理想。甲、乙两个研究性兴趣小组分别利用伊红溶液和中性红溶液两种不同的染色剂进行实验。已知伊红是植物细胞不吸收的红色染料,而中性红能被植物活细胞吸收并进入液泡,死细胞用中性红染色后,不产生液泡着色现象,但可使细胞核染色。图2、图3和图4是兴趣小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1)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洋葱内表皮细胞的 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图1中步骤B用显微镜观察的目的是 。(2)甲组将伊红加入到蔗糖溶液中进行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最可能的是图 (填数字),红色区域的边缘是原生质层中的 结构。(3)乙组先用0.03%的中性红溶液对内表皮进行染色,清水漂洗后进行图1所示实验,观察结果如图3所示,其中I处的物质是 ,细胞的细胞核被着色,而其他结构没有着色,可能的原因是 ,且说明中性红染料属于 性染料。(4)换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重复该实验,发现在没有将KNO3溶液置换成清水的情况下,质壁分离的细胞发生了自动复原现象。在此过程中,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 。27.下图l、图2分别表示两种高等绿色植物利用CO2的两条途径。常见的C3植物有菠菜、水稻、小麦等,常见的C4植物有玉米、甘蔗等。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①过程发生的具体部位是在细胞的 中,②过程除了需要的酶的催化外,还需要提供的物质是 。(2)图2中,C4植物中,若用放射性同位素14C标记大气中的CO2,则14C的转移途径为 。通过CO2泵,C4植物叶肉细胞能把大气中浓度很低的CO2以C4途径固定下来,并且使其集中到 细胞中。(3)实验人员把玉米和小麦的叶切下,立即分别放在保持高温、光照充足的容器内(保持生活状态)。然后测定叶在发生水分亏缺情况下的相对光合作用强度如下图所示,在水分缺少时,由于 ,光合作用强度会减弱。相同水分亏缺的情况下,玉米光合作用强度比小麦高,其原因是 ,因此玉米比小麦更耐干旱。(4)欲测定某C4植物的总光合速率,至少设计两组实验。一组将植物置于 条件下,测得呼吸作用速率,另一组将同种且生长状况相同的植物置于适宜光照的下,并保持两组装置的 环境因素相同且适宜,测得 速率,从而获得该植物的总光合速率。28.果蝇的翻翅和正常翅(A、a)的基因位于Ⅱ号染色体上,灰体和黑檀体(B、b)的基因位于III号染色体上。请根据下面信息回答相关问题:(1)将翻翅果蝇和纯合正常翅果蝇进行下表中的杂交实验:组合亲本子一代(F1)组合一翻翅×正常翅翻翅∶正常翅=1∶1组合二翻翅×翻翅翻翅∶正常翅=2∶1据表可知,基因A决定的性状为 。在组合二的F1中,出现翻翅∶正常翅=2∶1现象的原因是基因型为 的个体致死。若组合二中的F1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则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2)用翻翅灰体果蝇与正常翅黑檀体果蝇作亲本进行杂交实验。F1只有翻翅灰体果蝇和正常翅灰体果蝇两种表现型,则灰体和黑檀体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为 ,亲本基因型为 。若让F1中翻翅灰体果蝇相互交配,则其后代中翻翅灰体∶翻翅黑檀体∶正常翅灰体∶正常翅黑檀体比例为 。(3)果蝇的红眼(R)和白眼(r)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从某果蝇种群中随机抽取雌雄果蝇各50只,其中红眼雌雄果蝇皆为45只,已知红眼雌果蝇中杂合子为15只,则r的基因频率为 。(4)用红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作亲本杂交,在没有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F1群体中发现一只基因型为XrXrY的白眼果蝇,则出现该果蝇的原因是形成 (填写“精子”或“卵细胞”)时,减数第 次分裂时染色体出现了分配异常。29.下图1表示某DNA片段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其中①~⑦表示物质或结构,a、b、c表示生理过程;图2是DNA复制示意图,其中一条链首先合成较短的片段(如a1、a2,b1、b2等),然后再由相关酶连接成DNA长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可能用到的密码子:AUG―甲硫氨酸、GCU―丙氨酸、AAG―赖氨酸、UUC―苯丙氨酸、UCU―丝氨酸、UAC―酪氨酸)(1)图1各物质或结构中含有核糖的是 (填图中数字),a、b过程中碱基配对的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过程中结构③的移动方向为________________。(2)图2与图1中的生理过程_______(填字母)相同,其中复制起点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可起始______次。(3)若某个精原细胞中核DNA分子共含50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占20%,将该细胞放在仅含14N的培养基中进行减数分裂,则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________个。已知其中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个DNA分子都如图中①所示(DNA两条链中N分别为15N和14N),则最终形成的4个细胞中含有15N的细胞个数是________________。(4)若图1中某基因发生了一对碱基替换,导致c过程翻译出的肽链序列变为:甲硫氨酸―丙氨酸―丝氨酸―酪氨酸┄,则该基因转录模板链中发生的碱基变化是_______________。30.小白鼠是研究动物生命活动的常用实验对象。电刺激小白鼠会使之产生逃避反应。请回答下列与该实验有关的问题:(1)小白鼠在遭受电刺激后迅速逃向安全区,该逃避反应主要通过 调节完成,在小白鼠逃避反应中,相关反射弧的神经纤维上神经冲动是 (单向/双向)传导。(2)在逃避过程中小白鼠体内明显增加的激素有肾上腺素和 ,两者都可以通过 的运输,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寒冷时,两者都具有______的生理作用;饥饿时,前者又与 在血糖调节过程中发挥协同作用。(3)研究发现小白鼠在连续遭受多次电刺激后,其反应强度随电刺激的重复出现而减弱。已知其关键因素在于突触的信号传递,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与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的量有关。据此推断,上述小白鼠反应减弱现象的原因是 。(4)多次电刺激使小白鼠大脑皮层下某个区域出现病理性损伤,表现为日排尿量明显增多,饮水剧增,推测可能是脑内 区域受损,引起抗利尿激素缺乏所致。31.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A、B、C、D是丙中具有捕食关系的四种生物,其有机物量所占比例如图所示。下表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数据统计表(不考虑未利用的能量),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生物类群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分解者从上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kJ)140.016.10.9221.7呼吸消耗的能量(kJ)501.279.113.20.5192.6(1)图中A生物的下一营养级生物为 (填字母)。②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是 。(2)据表分析A与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保留小数点后一位)。由绿色植物流入分解者的能量除包含遗体、残枝落叶中的能量外,还包含 中的能量。(3)此草原正向森林演替,在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CO2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整个生物群落排出的CO2量,生态系统 稳定性逐渐增强。(4)用样方法调查该草原植物类群丰富度时,取最小样方面积为1m×1m,若调查的是森林植物类群丰富度,则样方面积至少为5m×5m,可见设计最小样方面积的原则是保证在该面积内 。32.请回答下列与玉米秸杆处理有关的问题:(1)秸杆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牛本身没有相应的消化酶,但胃内有一种微生物可以帮助其分解,这种微生物与牛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____。尿素并不是牛马的必须营养,过多甚至有害,但有经验的农民常在其草料内喷少量尿素,据此题的信息你认为尿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离纯化能分解秸秆的微生物时,需对培养基和接种针进行灭菌处理,常用的方法依次是 。(3)将玉米秸秆人工收获后,将其铡碎、压实、密封储藏。秸杆经此处理后,气味微酸芳香(主要由乳酸菌代谢产物造成)。上述“压实密封”的目的是:人为造就一个 环境,利于乳酸菌的 。用这样处理后的秸杆饲喂牲畜的好处是 。(4)下面是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流程图:步骤(二)中选择培养基的营养物质的特点是 ,步骤(三)中稀释的目的是 。33.白僵菌可感染农业害虫,常作为防治害虫的菌剂。由于白僵菌对除草剂草丁膦敏感且杀死害虫的能力较弱,科研人员对其进行基因工程改造,流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1)苏云金芽孢杆菌产生的毒蛋白,能有效杀死害虫。已知该基因的全部序列,科研人员可通过________法和PCR技术获得大量毒蛋白基因片段。据图分析,将毒蛋白基因和质粒连接获得重组质粒l的过程需要用到的工具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重组质粒1和Bar基因(草丁膦抗性基因)各自用XbaI酶处理,得到酶切片段。重组质粒l的酶切片段再用去磷酸化酶处理,使末端游离的磷酸基团脱离,目的是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未用去磷酸化酶处理的Bar基因与重组质粒l连接,获得重组质粒2。获得的重组质粒2是下图中的_______________。(3)将重组质粒2与感受态的白僵菌菌液混合进行转化,重组质粒2在白僵菌细胞内被修复。一段时间后用含有_________的平板培养基进行筛选,获得含有Bar基因的重组白僵菌。(4)提取上述重组白僵菌全部mRNA,加入____________酶,获得cDNA,再加入毒蛋白基因引物进行PCR反应,根据是否有相应产物生成判断毒蛋白基因在白僵菌体内是否完成___________。(5)科研人员将重组白僵菌喷涂于植物叶片上,以此饲喂饥饿处理的害虫,记录单位时间内的_________,以判断重组白僵菌的杀虫效果。
亲!您可以或新用户?
网站特色导航
本站站长弟弟侯医生淘宝店
版权声明:1、本站资料大部分为网络收集整理、购买、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本着友好方式发邮件给我们,我们均无条件删除。无共享精神者,也请勿使用本站资料!2、部分资料为收费会员下载,目的促进资源共享,您可以通过提供原创或自编资料获取。如有任何因为资料搞事者或者勒索本站者,本站将坚决奉陪。
CopyRight&书利华教育网(数理化网)
------E-mail:(#改为@即可) QQ:
旺旺:lisi35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人将两亲本植株杂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