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西瓜草莓怀特的铃铛有什么用8连在一起的街机,最大可以有满屏JP,十六格还是二十格忘了,哪里可以用手机下来玩

窝边草的推荐 | LOFTER(乐乎) - 让兴趣,更有趣
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窝边草 的推荐
输的只剩裤衩
部分家徽参考了官方爸爸的设计
&nbsp&nbsp被喜欢
&nbsp&nbsp被喜欢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2}
{if post.type == 3}
{if !!post.image}
{if post.type == 4}
{if !!post.image}
{if !!photo.labels && photo.labels.length>0}
{var wrapwidth = photo.ow < 500?photo.ow:500}
{list photo.labels as labs}
{var lbtxtwidth = Math.floor(wrapwidth*(labs.ort==1?labs.x:(100-labs.x))/100)-62}
{if lbtxtwidth>12}
{if !!labs.icon}
{list photos as photo}
{if photo_index==0}{break}{/if}
品牌${make||'-'}
型号${model||'-'}
焦距${focalLength||'-'}
光圈${apertureValue||'-'}
快门速度${exposureTime||'-'}
ISO${isoSpeedRatings||'-'}
曝光补偿${exposureBiasValue||'-'}
镜头${lens||'-'}
{if data.msgRank == 1}{/if}
{if data.askSetting == 1}{/if}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_index < 3}
{if post.type == 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if post.type == 6}
{if drlist.length>0}
更多相似达人:
{list drlist as dr}{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0}、{/if}{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1}、{/if}{if drlist.length === 2 && dr_index === 0}、{/if}{/list}
暂无相似达人,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if post.type == 6}
this.p={ dwrMethod:'querySharePosts', fpost:'1cb4c12f_b6003a0',userId:,blogListLength:10};一个框就幸福的喜欢 | LOFTER(乐乎) - 让兴趣,更有趣
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一个框就幸福 的喜欢
&nbsp&nbsp被喜欢
&nbsp&nbsp被喜欢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2}
{if post.type == 3}
{if !!post.image}
{if post.type == 4}
{if !!post.image}
{if !!photo.labels && photo.labels.length>0}
{var wrapwidth = photo.ow < 500?photo.ow:500}
{list photo.labels as labs}
{var lbtxtwidth = Math.floor(wrapwidth*(labs.ort==1?labs.x:(100-labs.x))/100)-62}
{if lbtxtwidth>12}
{if !!labs.icon}
{list photos as photo}
{if photo_index==0}{break}{/if}
品牌${make||'-'}
型号${model||'-'}
焦距${focalLength||'-'}
光圈${apertureValue||'-'}
快门速度${exposureTime||'-'}
ISO${isoSpeedRatings||'-'}
曝光补偿${exposureBiasValue||'-'}
镜头${lens||'-'}
{if data.msgRank == 1}{/if}
{if data.askSetting == 1}{/if}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_index < 3}
{if post.type == 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if post.type == 6}
{if drlist.length>0}
更多相似达人:
{list drlist as dr}{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0}、{/if}{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1}、{/if}{if drlist.length === 2 && dr_index === 0}、{/if}{/list}
暂无相似达人,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if post.type == 6}
this.p={ dwrMethod:'queryLikePosts',fpost:'256a87_8c6457f',userId:,blogListLength:30};当前位置: >>
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表格式教案
备学科 执行:班级 教师课卡课型 周 星期 No 第课题 数据收集整理(一)三维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 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 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 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 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 4 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 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 教师引导: 张三喜欢红色, 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 怎么样? 你有什么意见? 教师小结: 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 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 数同学喜欢的呢? 教师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 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 教师小结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 的人数也不少, 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学生讨论收集数 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颜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人数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 (4)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1-学生可能 回答,调 查全校学 生喜欢的 颜色。 学生自由 发言。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过程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1)师:从统计表中 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 (2)师:喜欢说明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那全校 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组织学生分析,突出统计的意义。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 3 页“做一做”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1)要完成这张表格,你准备怎么办? 地点 植物园 动物园 游乐园 森林公园 河滨公园 人数 (要引导学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报名,汇报填写等) 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2)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强 调数据的准确性) ,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 (3)小组内讨论完成“表格的分析” 。 最喜欢去( )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去( )的人数最少。 最喜欢去植物园的右( )人。 你最喜欢去( ) ,喜欢去这里的同学有( )人。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全班进行反馈。 )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 1 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 (1)课件出示第 1 题的表格图。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共同填表格。 (2)根据表格内容回答问题。 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少。 我们班参加计算机小组的有( )人。 我喜欢( )小组,喜欢这个小组的有( )人。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板书设计:课后反思:-2- 备学科 执行:班级三维目标:课卡课型 周 星期 No 第课题 数据收集整理(二) 教师1、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发现问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较为合理的判断。 2、让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体验实践性和现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 的应用意识,并接受其中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 教师谈话:同学们,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了几天,我们的学习生 活正逐渐步入正轨,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帮忙,为老师评选一名数 学科代表。 教师出示评选条件: 1、数学成绩优秀。 2、数学成绩一般,但非常希望能提高数学成绩。 3、愿意为大家服务,乐意为数学老师服务。 师:你想推荐谁当数学科代表?(学生自由发言并说出理由。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筛选出两位学生的名字写在黑板上, 二、互动新授 1、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1)收集数据。 教师引导:刚才我们通过筛选选出了两位合适的同学,那么, 这两位同学哪个更合适呢?我们要从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你有没 有合适的方法? 学生讨论,说说选择的方法。 教师提问:用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举手统计的方法可行吗?为什 么? 出示小精灵的话:可以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能担任科代表。 教师讲解投票的方法,拿出准备好的小纸张,从黑板上选一个 你心目中的科代表的名字。 学生动笔写,将写好的纸张折好,由小组长收上来。 (2)学习记录方法。 教师将收好的纸张放在讲台桌上。-3-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过程师:现在老师要从这些纸张里拿出一张,报出名字,同学们要 想办法把它记在纸张上,老师报一个,你记一个,一直到把这些纸 张记完。请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统计数? 指名学生说,肯定学生的方法,记录完的讨论一下,哪种方法 记得既清楚又方便,将不同的方法展示在黑板上让大家瞧一瞧。 完成统计表。 姓名 张三 李四 票数 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 )担任数学科代表。 (3)小结。 2、教学例 2. (1)过渡:同学们,光明小学要举办讲故事大赛,某班要从王 明明和陈小菲中选一位参加比赛,他们也是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 参加比赛。多媒体课件出示投票结果。 (2)填写统计表,分析数据。 把上面的统计结果填入下表。 姓名 王明明 陈小菲 票数 15 22 学生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 回答问题: 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谁参加比赛?(陈小菲) 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 会怎样?(让学生讨论可能性。 )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即使把缺勤同学的两票同学的两票 加到王明明的票数中,也不影响投票结果,所以,结果不会改变。 (3) 从上面这道题中, 你有没有学到新的记录方法?你喜欢哪 种记录方法,下次你统计事物数量时,就可以用上这种记录方法。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 3 题。 出示统计表,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天气情况吗? 1、根据统计图,完成统计表。 2、根据统计表逐题回答教材上的问题。 3、从统计表中你还知道什么? 四、课堂小结板书设计:课后反思:-4- 备学科 执行:班级三维目标:课卡课型 练习课 第 周 星期 No课题 数据收集整理(三) 教师1、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分析统计表。 2、使学生在练习中,在收集、整理、分析、决策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促 进,掌握本单元内容。 教学重点: 体验统计过程,能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 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教学过程一、引入新知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 6 题。 1、师: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的水果是什么?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情况, 并将结果填入第 6 题表 格内。 出示统计表。 提问:要完成这项统计,你准备怎么办? 2、引导学生找出一些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或组内报名,小 组汇报等。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 分析。 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收集整理数据” 。 3、 从你的统计中,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建议? 回答教材上的问题。 讨论:根据调查结果,说说买哪几种水果合理。 二、探究新知 1、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 4 题。 (1)谈话:同学们,我们班谁的家里有车?各种各样的车 辆越来越多,你们看,几个同学正在统计一个路口 10 分钟内所 通过的各种交通工具的数量。根据他们的记录结果,你知道道路 上的面包车、大巴车、小轿车、摩托车各开过多少辆吗? (2)小组内分工,分发记录单。 学生填写,汇报,教师展示。 种类 面包车 大巴车 小轿车 摩托车 辆数 6 8 33 12 (3)回答问题。 这个路口 10 分钟内通过的哪种车最多?哪种车最少?-5-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过程再观察 10 分钟,哪种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放手让学 生讨论,说出理由。 )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 5 题。 出示统计表,要求学生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每种书有多 少? 回答问题(1)和(2) 。 讨论:图书室要新买一批图书,你有什么建议? 三、巩固迁移 完成教学“练习一”的第 7 题。 1、出示条形统计图。 读懂统计图。 图中 1 格代表( )份。 说说每天的销售情况。 2、哪天卖出的《电视报》的数量最多?哪天最少?(星期 六最多,星期一最少) 3、 你还能发现什么?你能提出什么建议? (学生自由发言。 ) 4、 如果每格表示 2 份 《电视报》 , 上面的数据应该怎么表示? 小组讨论,互相说说。 指名回答说出数据。 教师小结: 如果数据比较大, 用一格有时候能表示更大的量, 因此,我们在读条形统计图时,先要读懂每格表示多少。 四、课堂小结 你觉得本节课有哪些收获?感觉自己表现得怎么样?板书设计:课后反思:-6- 备学科 执行:班级三维目标:课卡课型 周 星期 No 第课题 平均分的认识(一) 教师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课件、媒体: 教科书第 12 页准备春游食品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 1 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 准备 10 张正方形卡片、15 个○卡片、20 根小棒。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一、 激趣引入,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 (1) 、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 老师要送给你们。 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 3 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 (每一 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2) 、各小组动手操作 (3) 、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教学例题 1 (1) 、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 、学生观察汇报。 (3) 、 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 你们能给这样 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 、学生自己取名。 二、出示课题 (1) 、 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 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 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 (2) 、 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 哪些组不是平均 分。 (3) 、 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 、学生交流、汇报 4.观察主题图 (1) 二 (1 ) 班的同学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 他们准备什么? 他们怎样把食物进行分配? (2)同桌互相说一说:他们的食物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 几?-7-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过程三、新课讲授,学习平均分 5、 教学例 2:把 18 个橘子平均分成 6 份,每份几个? (1) 、论分配方案。 (2) 、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 、学生汇报分法。 (4) 、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四、 尝试练习 (1)分一分:把 10 盒酸奶平均分成 2 份,每份应是多少 盒?(学生动手分一分) (2)把题目改成“把 10 盒酸奶平均分成 5 份,每份应是多 少盒?” (3) 把题目改成“把 10 盒酸奶平均分成 10 份, 每份应是多 少盒?让学生体会“平均分” 。 五、堂上训练,理解平均分 7、完成书本练习二第 1 题。 (1) 、肯定第 2,第 3 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 、 引导学生观察第 1 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 题意应该怎样做? (3) 、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8、完成书本练习二第 2 题。 六、学生谈收获。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七、全节课总结 八、作业: 完成书本练习二第 3 题。板书设计:课后反思:-8- 备学科 执行:班级 课题 教师课卡课型 周 星期 No 第平均分的认识(二)三维目标: 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分的方法和含义 教学难点: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教学过程一、复习 1.把 12 个苹果平均放在 4 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把 12 个苹果放在 4 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比较:这两句话一样吗?不同点是什么?(强调“平均分) 二、新授课 1.出示教科书第 10 页的例题 3。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说 一说画面的内容。 教师:8 个果冻,每 2 个一份,能分成几份? 学生汇报: (多让学生说) 教师小结:8 个果冻,每 2 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实际就是 问 8 里面有几个 2. 2.练习: 教材第 10 页做一做 1、2 题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 11 页的第 4―9 题。 首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图上画的是什么 ? 动手去操作后填 空。再讨论回答。-9-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10 - 备学科 执行:班级三维目标:课卡课型 周 星期 No 第课题: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教师l.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 教学重点: 知道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1.出示 12 个竹笋和 4 个篮子。 再出示题目:把 12 个竹笋平均放在 4 个盘子里,每盘可以 放几个? 提问: 平均放在 4 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同样 多) 学生独立分竹笋,然后汇报分的结果:先把竹笋每盘放 1 个,每次分完,再把剩下的竹笋按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直到分 完为止。分的结果是每盘放 3 个。 小结:把 12 个竹笋,放在 4 个盘子里,就是把 12 个竹笋 平均分成 4 份,每份是 3 个。 教师:像这样把 12 个竹笋平均放在 4 个盘子里,或把 15 个橘子平均分成 5 份等, 都是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 求 一份是多少的问题, 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 ――除法来表示。(板书课题:除法) 二、新授课 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那今天我们学 习除法,除法的符号是“÷” 。 指导书写: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 直,上下两点要对齐。 2.出示教科书第 13 页的例题 4。 教师: “把 12 个竹笋平均放在 4 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 道题应该怎样列式? ①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 个)把 12 写在除号的前面。 ②把 12 平均分成几份?(4 份)把 4 写在除号的后面。 ③每份是几?(是 3)把 3 写在等号的后面。- 11 -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12÷4=3 ④教师再让学生回忆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让同桌的 同学互相说一说。 ⑤教师:12÷4=3 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 12 平均分成 4 份, 每一份是 3。 ”这个算式读作:12 除以 4 等于 3。 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 并读一读算 式。再互相说一说。 3.出示:15÷3=5 教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5 除以 3 等于 5) 请一个同学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表示把 15 平均 分成 3 份,每一份是 5) 这一节课学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科书第 13 页的做一做。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12 - 备学科 执行:班级三维目标:课卡课型 周 星期 No 第课题: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师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 是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重点: 知道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教学一、引入新课 1.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 2.分小圆片:教师拿出 8 个小圆片 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另一些同学, 每个同学分 2 个, 可以分 给几个同学?接着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使学 生知道,教师把小圆片先拿 2 个分给一个同学(教师分的时候要 同时拿出 2 个小圆片分给另一位同学),再拿出 2 个小圆片分给 第三位同学,最后拿出 2 个小圆片分给第四位同学。也就是每 2 个小圆片分给一位同学,分完后问学生:分给了几个同学?学生 观察出: 8 个小圆片, 每个同学 2 个小圆片, 可以分给 4 个同学。 想一想:刚才老师是怎样分的?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二、新授课 1.出示教科书第 14 页的例题 5。 (1)教师:每 4 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 4 个竹笋) (2)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 20 个竹笋,按每 4 个放一盘, 可以放几盘?(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 个别指导) 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 (教师要强调四个四个的分,每 4 个放一盘,也就是每 4 个为一 份) (3)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 的?分的结果是怎样? 小结: 我们分竹笋的时候, 把 4 个竹笋放一盘, 求能放几盘? 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 这种方法也叫以用除法来计算。- 13 -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4)指导算式的写法。 ①竹笋的数量是 20 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 前面。每 4 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 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的结 果是可以放 5 盘,5 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 板书,20÷4=5 ②让学生说一说除法 20÷4=5 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 20 个,每 4 个分一份,分成了 5 份) ③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0 ÷ 4 = 5 被除数 除数 商 (5)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 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来计算。并认识了除 法各部分的名称。 三、巩固练习:完成教科书 14 面的做一做。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14 - 备学科 执行:班级三维目标:课卡课型 周 星期 No 第课题:除法初步认识练习课 教师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的各部分名称。为后面学习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打基础。 教学重点: 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教学过一、完成教科书第 15 页练习三第 1 题。 先让学生独立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全班讲评。 (1)8 除以 4 等于 2。 15÷5=3 (复习除法的读法) (2)被除数是 15,除数是 3,商是 5。 15÷3=5 (复习除 法的各部分名称) 二、完成完成教科书第 15 页练习三第 2--4 题。 看图写算式。呈现给学生实物图,请学生写出乘法算式和除 法算式。练习时,先借助画面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让学生 根据实物图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之后,让学生展示自己写 出的算式,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使乘法、除法的内在联 系自然渗透。 三、完成教科书第 16 页练习三第 5--8 题。 四、成教科书第 17 页练习三第 9--11 题。 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讲评。重点要问学生为什么 这样列式?程教教师活动- 15 -学生活动 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16 - 备学科 执行:班级三维目标:课卡No 第 周 星期课题:用乘法口诀求商(一) 课型 教师1.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2.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教学过程一、复习 1.说出得数,并说出用哪句口诀。 6×2= 4×3= 2×5= 3×3= 2.填空。 2×( )=4 3×( )=6 4×( )=8 ( )×3=12 ( )×4=20 5×( )=15 说一说( )里的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 3.把 12 个○卡片平均分一分,并写出除法算式。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法和写出的除法算式。 二、新课 1.引出除法算式 12÷3。 呈现例 1 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事。 提出第(1)个问题:12 个桃,每只小猴分 3 个,可以分给 几只小猴? 请学生列出除法算式:12÷3。 2.探讨计算方法。 (1)引导:我们会用动手分一分的方法解决“可以分给几只 小猴”的问题。如果不动手操作学具,怎样算出结果呢?请各小 组探讨计算方法。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探讨出的计算方法。 (3)根据学生探讨的情况,给予积极评价。并且,突出强 调:可以用乘法口诀想商。 3.尝试用乘法口诀求商。 (1)出示例 1 的第(2)个问题,并让学生列出算式。 (2)请学生用乘法口诀想:商几?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想商的过程和使用了哪句口诀。- 17 -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4)交流想商的过程。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重述:求 12÷4 的商,想 4 和几相乘 得 12,因为三四十二,所以商是 3。 三、练习 1.练习四的第 1 题。 依据画面请学生解决“每个小朋友几个气球”的问题。让学生 说一说题意,再计算。 2.练习四的第 2 题。 (1)让学生根据画面信息,完成填空。 (2)让学生独立填写除法算式。 (3)交流。 3.练习四的第 3、4 题。 四、总结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18 - 备学科 执行:班级三维目标:课卡课型 周 星期 No 第课题:乘法口诀求商(二) 教师1、 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 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培养应用意识。 3、 在游戏中巩固知识并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 1、学生动手摆小圆,把 12 个小圆平均分成 3 份,每份有 几个?并说出除法算式。 2、 出示主题图: 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 同学听一听。 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在指名汇报。 二、板书课题: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二) 三、新课讲授 3、 教学例 2 (1) 、引导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每个蒸笼装 4 个包子, 有 6 个蒸笼, 你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包 子妈?怎样列式? 用那句乘法口诀解决? (2) 、 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才能把这个算式转变成除法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题目。 (3) 、 你会列式吗?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4) 、 说说商是几, 你是怎么算的?比较总结求商的方法。 四、引导学生归纳解题思路 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 仔细观察都用哪些乘法口诀求商?通过比较这些除法算式 求商的方法发现规律。 五、针对例题对应练习 书本第 19 页做一做 2 六、知识应用,加深理解 8、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 4 题。- 19 -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要求学生口述对题意的理解以及求商的方法。 9、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 5 题。 要求学生读懂题意,理解题意,独立完成。 七、学生谈收获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八、全节课总结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20 - 备学科 执行:班级三维目标:课卡课型 周 星期 No 第课题乘法口诀求商练习教师1、 复习巩固所学表内乘除法知识。 2、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 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 教学难点: 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教学过程一、引入复习 1、口算 1×4=4 6×6=36 4÷4=( ) 36÷6=( ) 4÷1=( ) 为什么第二组只有 1 道乘法算式和 1 道除法算式? 二、知识运用 2、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 6 题。 (1) 、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学生观察图,与同桌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思考 解决方法。 (2) 、试一试,算一算,你能得到几个玩具? 学生计算汇报 3、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 7 题。 学生独立计算 4、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 8 题。 (1) 、出示题卡,请学生列乘法、除法算式,并说明计算方 法。 (2) 、 同桌合作学习, 请一个当老师, 一个列式, 然后交换。 三、巩固提高 6、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 9 题。 (1) 、出示第 9 题的表格,你从表格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看清表格,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 (2) 、独立计算,交流汇报。 7、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 10 题。 请学生把用同一句口诀计算的算式作上相同的记号, 再独立- 21 -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完成后交流汇报。 8、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 11 题。 请学生把用同一句口诀计算的算式作上相同的记号, 再独立 完成后交流汇报。 9、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 12 题。 (1) 、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2) 、怎样列式呢?同桌交流想法。 (3) 、汇报,教师板书列式。 五、全课总结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22 - 备学科 执行:班级解除法的含义。课卡No 第 周 星期课题: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型 教师三维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一幅图(分完的结果)写出两个除法算式,从而进一步理 2.通过看一个除法算式,说出它表示的不同意思,使学生对除法的含义有比较全面的 认识。 教学重点: 能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不同的除法算式。 教学难点: 能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不同的除法算式。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教学过程一、复习和准备 1.说一说平均分是怎样分物品的。 2.操作练习。先让学生拿出 8 根小棒,把它们平均分成 4 份。摆在桌子的左面。学生摆完以后,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出小棒。并问:用什么方法计 算?怎样列式?然后在小棒下面板书: 8÷4=2 再让学生拿出 8 根小棒, 把它们按每 2 根一份, 看能分成几 份。 摆在桌子的右面。 学生摆完后, 仿照上面的提问和教学过程,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小棒,并写出除法算式: 8÷2=4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得的结果和除法算式: 看一看两次分小 棒的结果相同吗? (不同。 ) 它们的除法算式相同吗? (不相同。 ) 为什么?(因为分的方法不一样,除法算式就不同。 )如果只看 分的结果,能确定是用哪一种方法分的吗?(不能。 )今天我们 就要学习: 看一幅图怎样写两个除法算式。 二、新课 教学例 3。教师出示图。说明意图:看图写出除法算式。先 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下: 看着这幅图怎样写出两个除法算式?为什 么?然后多让几个学生发言。 你能想出什么样的除法算式? (15 ÷3=5)你是怎样想的?有多少同学同意这种写法?还有其他的 写法吗?( 15 ÷5 =3 )你是怎样想用?有多少同学同意这种写 法?哪种写法对呢?有多少同学认为这两种写法都对?请两名 认为可以写两个除法算式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此时,只要 学生说的意思正确即可。语言暂时不要求过高。在学生说明理- 23 -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由时,还可以让他到黑板前具体分一下,使全班同学看到, 分法不同。教师小结:由于两种分法不同,只看分的结果,我们 不能确定是用哪一种方法分成的。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看 一幅图,能够根据不同的分法,写出两个不同的除法算式。 三、课堂练习 第 24 页 1-3 题,先让学生观察图,说明题意。然后让学生 独立写出两个除法算式。 写完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说一说每个 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是什么。 并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能看一幅 图写出两个除法算式。 (只要意思正确即可。 ) 四、小结。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24 - 备学科 执行:班级三维目标:课卡课型 周 星期 No 第课题:用除法解决问题练习 教师1、进一步熟练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 2、理解除法的意义,能用除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教学1、 练习五 4 题: 学生独立完成,困难的学生可以画图。 2、 练习五第 5 题; 引导学生读懂题意,学生独立解决。再汇报讲评。 3、 练习五 6-7 题 学生独立完成。 4、 练习五 8 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 再汇报讲评,让学生理解根据一个乘法算 式可以写出两个除法算式。 5、 练习五第 9 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强调填好数后,要检查算式是否正确。过程- 25 -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26 - 备学科 执行:班级 教师课卡课型 第 No 周 星期课题 整理和复习三维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2、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 4、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除法的含义和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教学过程1、小组比赛背乘口诀。 2、让四人小组说说本单元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3、全班汇报四人小组讨论的结果。 4、师生共同梳理第二单元的内容。 (1)除法的含义。 (2)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 (3)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从上面的(1) 、 (2) 、 (3)方面进行复习。 (1)除法的意义。 A、课本 24 页第 1 题,让学生填写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并要求学生“指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 。 B、让学生相互说说这 3 个算式之间的关系。 C、练习。 (老师出示一些乘法算式、除法算式,让学生说 出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再出示一些用同一句乘法口诀计 算的算式,让学生进一步解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 (2)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 A、老师出 p27 面的第 1 题。再采用倒计时的方法抢算。 B、让算得快的小朋友结合具体的算式说说怎样想商。 C、再组织以四人小组为参赛单位的摘平果游戏。让学生在 欢乐的气氛中熟练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3)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A、练习五和练习六的题目。先让学生观察,再让学生说说 你从这幅图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B、让学生根据得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重点展示用除法 计算的问题。- 27 -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C、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D、让学生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6、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28 - 备学科 执行:班级三维目标:课卡课型 第 周 星期 No课题: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教师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对称 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能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教学过程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出示教材第 28 页单元主题图。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游 乐场吗?这些玩具大家都玩过吗? 这节课我们就要在这样的游乐场里学习数学知识。 二、互动新授 1、小组合作,探究对称。 教师点击蜻蜓风筝和蝴蝶风筝的图形。 谈话:你看,这是在游乐场上的蝴蝶风筝和蜻蜓风筝,认真 观察,它们在形状上有什么特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 ) 教师小结并过渡: 像这些物体,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 的,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对称”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着许多这 样的物体,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下吧。 (教师出示叶子、蝴蝶和天 安门图。 ) 师生谈话: 从这些物体中,你发现它们都有什么特征呢?把 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自主交流。 2、教学“对称” 师: 这些各式各样的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它们的 左右两边都是完全一样的。这种现象在数学上称为――对称,这 些物体就是对称现象。 3、剪一剪――认识轴对称图形。 (1)用剪刀试着剪出一个对称图形码?在剪之前先想一想 怎样剪才能剪出对称的图形,然后动手试一试。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剪一剪。 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对称图形进行展示并汇报各自 的剪法。- 29 -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过程(2)引导学生明确剪对称图形的方法。 要剪出一个对称图形, 可以先把纸张进行对折再剪,最后沿 对折的地方打开,这就形成了一个对称图形。 教师小结: 像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 称图形。 同桌交流,将剪出的图形对折,看看是否完全重合,说说同 桌剪的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怎样判断? 教师引导:我们剪轴对称图形时,先要对折,那就是说,把 你手上的图形对折,如果能完全重合,就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操作,判断。指名上台演示,说说判断的理由。 (展示 时,教师注意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横着、竖着、斜着的方向对 折,感受不同角度进行判断。 ) 4、引导学生认识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谈话: 将对折的图形打开, 你有什么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痕。 这条折痕就是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同学们,用铅笔画出你们所剪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认识对称轴,画出对称轴。 5、同桌之间互相找找剪出来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找,互相说。 6、说一说,在我们的周围你能找出轴对称图形吗?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 29 页“做一做” 。 2、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 1、2 题。 3、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 3 题,连一连。 学生读题, 说说下面的图案分别是从哪张对折后的纸上剪下 来的,连一连。 学生连线,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从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了轴对称图 形, 只要我们留心观察, 我们生活的周围处处可以看见轴对称图 形,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图形,我们的生活才会装扮得这么美丽。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30 - 备学科 执行:班级三维目标:课卡课型 第 周 星期 No课题:平移和旋转 教师1、通过观察生活实例,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正确判断平移和旋转。 2、利用原有的工具,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3、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 1、教师谈话: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游乐场, 去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播放游乐场动画视频。提出观察要求: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认真思考, 看看画面上都有哪些物体在运动, 它们是如何运动的?(课件出示游乐场的情景图:开火车、旋转 飞机、缆车和滑梯等) 提问: 这些项目大家都玩过吗?谁能来玩一玩?(引导学生 用手势、身体来模仿这些玩具的玩法。 ) 学生不能用手势等来表演时, 教师可以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 表示。 2、这些玩具的运动方法相同吗?你们能根据它们运动方式 的不同试着将它们分类吗? 学生汇报分类的结果,并说一说分类的理由。 3、谈话:你们不但观察得认真,而且还会分类。像缆车、 滑滑梯这样的运动叫平移。像旋转飞机、飓风车这样的运动叫旋 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两种运动。 二、互动探究 1、生活中的平移。 谈话: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 体沿直线移动。像缆车是向前平移,滑滑梯是向斜方向平移,你 瞧, 这里有一个观光电梯, 它是什么运动?观光电梯, 它的上升、 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只要是物体或图形沿 着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那么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吗?举例说说。 让学生先说给同组的同学听,再指名回答。 师: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想)全体起立,我们一- 31 -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过程起来,向左平移 2 步,向右平移 2 步。真棒!请坐。我们 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 你能用你桌面上的物体做做平移运动 吗? 2、移移看。 (1)课件出示例 2 的房子图。 谈话: 这里有几座小房子, 哪几座小房子能通过平移相互重 合?让我们一起来移移看! (课件中小房子整体移动。 )再问,小 房子是朝哪个方向移动的?(向上平移)移动了多远?(让学生 用语言描述,向上或向左等) (2)画一画。 剪下教材第 121 页的学具,小组合作,沿着直线排一排, 画一排小汽车。 3、生活中的旋转。 (1)谈话: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平移现象,还学会了 平移的方法,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在游乐园里,我们还见到了 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师: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像钟面的指针、 风车、螺旋桨,它们都绕着一个点(一个中心)移动,这样转动 的现象,都是旋转现象。板书揭示课题:旋转 (2)师: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旋转的现象吧!起立,一起 来左转 1 圈,右转 1 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 体体验一下旋转吗?(学生活动,互动点评。 )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 31 页“做一做” 。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教材第 121 页的学具照样子做陀螺。 2、完成教材“练习七”第 4 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学生交流汇报:哪些图形通过平 移可以重合?是怎样进行平移的?哪些通过平移后是不能重合 的?为什么? 3、完成教材“练习七”第 5 题。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 这节课, 我们认识了平移和旋转现象, 像开关水龙头、 转动的方向盘、风车这样(围绕一个中心)转动的现象,都是旋 转现象。而像滑滑梯、推拉窗户这样(沿着直线)运动的现象都 是平移现象。下课后,走出教室,去找找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32 - 备学科 执行:班级三维目标:课卡No 周 星期 第课题:实践活动:剪一剪 课型 教师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剪一剪,剪出有规律的图形,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结合剪出的图形加深对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认识。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动手剪出有规律的图形。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 谈话:同学们,剪纸艺术源于我国,有千百年的历史,是我 国的国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今天,老师带来一些剪纸 作品,请同学们欣赏。教师展示一些剪纸作品让学生欣赏。 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动手剪一剪。 二、互动新授 1、教师展示课前剪好的一排小纸人。 (1)谈话:这是老师剪的剪纸,你能看懂老师剪的是什么 吗?追问:剪出的小人有什么特点? (2)这四个小人是并排排列的,你们想知道老师是怎样剪 出来的吗?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剪出这样的图形呢? 2、组织学生观察剪一个小人。 (1)猜一猜。 那怎样能又快又好地剪出一个小人呢?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教师引导谈话:老师这里有一张纸,把它对折,然后在不开 口的这边画半个小人,请大家猜一猜,沿着线把它剪下来,打开 会是什么? 学生猜测,验证,尝试剪一个小人,教师将学生的作品展示 在投影仪下。 (2) 为什么只要剪半个小人, 就能剪出一个完整的小人呢? (3)追问:如果在开口的这边画半个小人,会出现什么情 况?谈话: 看来即使是简单的剪纸也是需要技巧的,我们可以结 合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先画出半个图案,再剪,就能形成一个完 整的图案,还要注意不要在折纸开口处剪。 3、组织学生剪 2 个小人。 谈话: 我们已经会剪一个小人了, 你们怎样剪 2 个拉手的小 人呢?- 33 -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过程先让学生试着折纸,思考。 展示学生的作品。 4、自主交流,组织学生学习剪一排小人的方法。 (1)我们已经会剪 2 个小人了,你们怎样剪 4 个手拉手的 小人呢? (2)展示学生的作品。说说自己在剪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 题。 5、谈话:我们刚才剪出了 4 个小人并排手拉手的图形,你 能想办法剪出 8 个小人并排手拉手的图形吗? 学生思考,指名上台演示,试着说说剪的方法。 6、提问:这些小人之间的位置变化有什么特点?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七”第 12 题。 课件出示:4 个小人手拉手地站一圈。 1、同学们请看,这 4 个小人不是并排站着了,而是手拉手 地站一圈呢,你能剪出这样的图形吗?小组合作试一试。 先让学生董脑筋想想应采取哪种方法, 想好了, 再动手实践。 教师提示: 剪这样的图形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纸张?(正方形 纸) 怎样折才能剪出来? (先将正方形纸上下对折, 再左右对折。 )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剪一圈小人的方法。 学生看课件演示,学习剪一圈小人的方法。 (重点明确正方 形纸的方法。 ) 2、组织学生分组剪一圈小人。 3、组织学生展示作品。 4、组织学生观察:这些小人之间的位置变化有什么特点?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利用我们学过的轴对称图形的知识感受了一把 兼职的快乐,剪出了平移和旋转的图形。根据图形的对称关系, 我们只需要画出半个小人, 就能剪出一串完整的小纸人或围成一 圈的小纸人。 同学们的身边还有各种各样的剪纸,上面有很多好 看的图案, 你们想不想剪出更多更美的图形呢?请同学们自己设 计一个图案,并剪出来展示。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34 - 备学科 执行:班级三维目标:课卡课型 第 周 星期 No课题: 图形运动练习 教师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感受平移和旋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会用所学的图形拼出图案,培养欣赏美的能力。 3、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感受图形自身蕴含的丰富的形态美。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打开思路进行创作。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识?一、回顾再现,复习引入 1、谈话:同学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教学过程2、小结并过渡:这一单元,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平移 和旋转这两种现象,老师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运动现象,你能说 说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吗?(课件出示“练习七”第 7 题。 ) 学生自己判断,指名汇报,逐个说出自己是怎样判断的,教 师注意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 8 题。 谈话:你瞧,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可真广,刚才同学 们说钟面上指针的运动是旋转,老师这里有一个钟面,你能写出 分针从 12 旋转到下面各个位置所经过的之间吗? 课件出示 3 个钟面图。 分针走到“3”的时候是几分?(15 分) 分针走到“1”的时候是几分?(5 分) 分针走到“10”的时候是几分?(50 分) 2、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 6 题。 谈话:明明用这些图形通过平移拼成一个火箭的图形。 (课 件出示图形) 请你猜猜下面的四幅图中哪幅是明明拼的?为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 明确平移是直线运动的, 只有第 2 幅图是由 所有图形平移而成,所以应该是第 2 幅。 3、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 13 题。 谈话: 同学们爱照镜子吗?把脸对着镜子,镜子里面就会出 现和这边一样的图像, 小明把这个图形对着镜子,镜子里面出现 了另一半, (课件演示) ,你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蝴蝶) 你有什么发现?- 35 -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过程教师小结: 照镜子时, 镜子外的是物体和镜子内的成像前后、 上下――不变,但是左右相反发生变化,这就是镜面对称现象。 镜面对称的图形也是我们学过的轴对称图形。 出示半边的天坛、笑脸、青蛙、雪花等图案,让学生想办法 利用镜面对称,判断出是什么,指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 4、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 14 题。 三、动手操作,提高练习 1、做一做。 (教材“练习七”的第 9 题。 ) 课件出示题目要求,小组合作,用圆片制作一个数字转盘。 游戏,两人一组,每人各转两次,计算出两个数的乘积,比 比谁的积大。 2、拼一拼。 (教材“练习七”的第 10 题。 ) 出示第 121 页的学具,让学生拿出学具拼一拼。 说说拼出的是什么图形。 3、剪一剪。 (教材“练习七”的第 11 题。 ) 拿出正方形纸,按要求剪一剪。 根据图中的折法和剪掉的部分,想象剪出的最后的形状。 展示学生的作品。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轴对称图形、 平移和旋转现象, 同学们剪出了漂亮的轴对称图形,能判断平移和旋转。下课后, 不要停下发现的脚步, 去生活中寻找更多的数学知识,做生活的 小主人。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36 - 备学科 执行:班级三维目标:课卡课型 周 星期 No 第课题:用 7-8 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师1、掌握用 7、8 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运用 7、8 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重点: 运用已经掌握的求商方法讨论、归纳 7、8 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进一步掌握除法算的方法,会熟练应用 7、8 乘法口诀求商。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1、口算练习 2、将下面口诀补充完整 ( ) 八五十六 三 ( ) 二十七 六 ( ) 四十八 二 ( ) 十六 ( ) 七二十八 八 ( ) 六十四 3、计算下面各题,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求商的。 24÷6= 12÷4= 二、探究新知 节日里, 小朋友们为了布置教室,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做了 很多面小旗子, 可是他们遇到了一些数学问题,你能帮他们解决 吗? 1、教学例 1 (1)观察情景图,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生:有 8 行小旗子,每行 7 面。7?8=56,一共 56 面。 ) 用到哪句口诀呢?(七八五十六) (2)回答的很好,那么,你会计算下面的题吗? 教师出示:56÷8= 56÷7= 小组讨论后反馈。 (生:56÷8=7 56÷7=8) 你是怎么知道的?说一说。 生:除法算式可以用乘法口诀来计算。56÷8,就想( ) 八五十六,用刚刚的乘法口诀,答案是 7。 生:56÷7,可以想七( )五十六。 师小结:根据乘除法互逆运算,可以求出除法的商。 2、做一做 (1)以开火车的方式,合作完成第 1 题的乘法算式和除法- 37 -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算式的计算,看谁算的又快又准。 (2)完成第 2 小题的填空,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 (3)完成第 3 小题。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集体回 答。并说说用到了哪句乘法口诀。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八第 1 题。 这道题是对刚刚学习的运用 7、8 的乘法口诀求商知识的巩 固与加强,组织学生练习,进行抢答,并说说计算每一道题用的 是哪一句口诀。 2、完成练习八第 2 题。 3、完成练习八第 3 题。 这道题是一道综合运用题, 把对乘法口诀和利用口诀计算除 法的考察与数字排序相结合, 增加了一定难度,要引导学生分步 完成,先计算,后排序。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你们有哪些收获呢?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38 - 备学科 执行:班级三维目标:课卡课型 周 星期 No 第课题:用 9 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师1、掌握用 9 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迁移、思维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自我探究中掌握用 9 的乘法口诀求商地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 9 的乘法口诀求商。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1、口算 2、填空 ( ) 九二十七 八 ( ) 七十二 四 ( ) 三十六 五( )四十五 ( )九六十三 六( ) 五十四 3、 抢答,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4÷8 21÷7 40÷5 28÷4 引导学生说出求商的思路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 2 节日里, 小朋友们除了做了旗子之外,还不止了很多心形的 气球,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新|课 | 标 |第 | 一| 网 预设:有 27 个气球,每行 9 个,共 3 行。 (1)如果知道有 27 个气球,每行摆 9 个,怎么求一共可 以摆几行呢? (列式 27÷9) 怎么计算呢?用哪句口诀呢? (三九二十七) (2)如果知道有 27 个气球,摆了 3 行,怎么求每行摆几 个呢? (列式 27÷3,根据口诀三九二十七可以计算出结果是 9)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1――3 题。 (1)让学生人人参与,将得数直接写在课本上。 (2)在同一时间内看谁对的多。- 39 -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3)尽可能的采用各个小组比赛的形式来完成,利用游戏 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完成“练习八”第 6 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然后集体 订正。 3、 完成“练习八”第 7 题。 (1)引导学生审题,从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无论是获胜 队还是负队,队员都是 8 个人。 (2)独立思考后求出获胜队员平均每人可得几本书。 (3)发散思维,利用图中收集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答案 不唯一。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 你收获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谈谈你的 想法。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40 - 备学科 执行:班级 课题:解决问题 教师课卡课型 第 No 周 星期三维目标:1、通过“商店买东西”的情境,灵活运用有关除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的 问题。2、通过独立探索、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进一步加强对 2――6 的乘法口诀计算 除法的掌握.3、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在问题处理中, 体验成功,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运用表内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做到学与用的有效结合。 教学难点: 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解决问题。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口算练习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明明想要给自己买一些新玩具,可是面 对那么多好玩的商品,明明不知道手中的零花钱能买多少个玩 具,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明明吗?现在,就让咱们一起跟着明 明去商店看一看吧! (出示教材图片)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预设:知道了一些商品的价钱。玩具熊 6 元 1 个,地球仪 8 元一个,皮球 9 元 1 个。汽车的价钱被遮住了。要帮助明明求 出 56 元钱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呢? (小组交流汇报: 需要知道地球仪的价钱,从图中可以知道 一个地球仪是 8 元钱) 2、合作交流,解答问题。 (1)请同学们思考,根据以上的数学信息应该如何解决问 题。小组合作,讨论解决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 预设:一个地球仪 8 元,求能买几个就是求 56 元里面有几 个 8 元。 这属于平均分问题,应该用除法计算。 如何列式计算呢? 56÷8,想七八五十六,商是 7。 3、独立思考,验证结果。 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解决了问题,那么我们做得正确 吗?你怎么知道的? (一个地球仪 8 元,7 个一共 7×8=56 元,所以是对的。 )- 41 -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钱?师: 很好, 我们可以用乘法来验证除法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4、想一想,如果 24 元买了 6 辆小汽车,一辆小汽车多少教学过程师:谁愿意交流一下,你是怎么计算小汽车辆数的? 预设: (1)24 元钱可以买 6 辆车,就是将 24 平均分成 4 份,求每份是多少。 (2)也是用除法计算。可以列式 24÷6=4(元) (3)一辆 4 元,6 辆就是 4×6=24(元) ,计算正确。 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还能够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 吗? 小组内 2 人合作, 一问一答, 其他小组成员看一看他们的回 答是否正确,错误的相互改正,看谁提出的问题多,谁发现的问 题多。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九”第 2 题。新课 标 第 一 网 先组织学生观察情境图, 收集图中的数据信息,再让学生独 立解决问题,并指名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完成“练习九”第 4 题。 (1)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后说知道了哪些信息。 (2)独立思考解决第 1、2 小题分别需要哪些信息,应该 如何解答。 再在小组内探讨根据所知道的信息还能提出哪些数学 问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 我们在这节课里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也解决了这 些问题,说明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42 - 备学科 执行:班级三维目标:课卡课型 第 周 星期 No课题 练习九 5-9 题 教师1.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用 7-9 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能熟练、 准确地计算表内除法。 2. 初步感知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3.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熟练运用 7-9 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除法。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二、基本练习。 1、把口诀补充完整。 ( )九二十七 八( )七十二 ( )七二十八 三( )十八 2、用一句乘法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 五九四十五 六七四十二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九第 5 题。 (1)学生独立计算比赛谁计算得又对又快。 (2)小组交流如何计算。 2、引导学生完成第 6 题。 (1)出示题目。 (2)先引导学生看懂题意 (3)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多让学生说问题。 3、综合应用完成第 7-8 题 (1)独立计算求出商或积。 (2)比较后再填空。 4、引导学生完成第 9 题。 (1)出示题目。 (2)先引导学生看懂题意 (3)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5、引导学生完成思考。 (1)出示题目。 (2)先引导学生看懂题意,注意每个数只能用一次。 (3)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43 -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44 - 备学科 执行:班级 教师课卡课型 第 No 周 星期课题:整理和复习三维目标:1、使学生通过有序整理和复习表内除法,发现除法算式的一些规律,加强 学生对表内除法计算的掌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在交 流中养成倾听他们的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他人进行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熟练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1、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呢?让学生阅读教材 中的内容,熟悉本单元的主要知识。 2、教师根据学生整理的情况,总结归纳板书: 除法的计算:运用乘法口诀求商(7―9 表内除法(二) 的乘法口诀) 解决问题: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整理算式 (1)这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如何运用 7――9 的乘法口诀 求商,加上第二单元学习的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我们学习 了表内除法的所有算式,现在让我们在卡片上写出这些除法算 式。 引导学生明白为了写的时候不遗漏,不重复,不混乱,可以 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规律来写, 可以参照乘法口诀表的排列方式整 理除法算式。 (2)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空白卡片和深色水彩笔。组织学生 根据 45 句乘法口诀写出 81 道除法算式。 (3) 让学生一小组为单位, 按一定规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 培养学生井井有条的思维习惯以及按规律办事的思想方法。 2、交流反馈 (1)展示学生整理好的除法算式,然后组织学生说一说是 按照怎样的顺序整理的。 (2)出示教材中的表格,组织学生观察。 从乐乐整理的表格中, 你能发现什么?根据你的发现把余下 的算式填出来。 3、口算练习 组织学生根据写出的卡片进行下面的活动。- 45 -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过程(1)一名学生随意拿出一道算式卡片,说出算式,另外一 名学生说得数。同桌之间互问互答,看谁答得又快又准。 (2)以小组为单位,一名学生随意说出一个得数(1――9 内) ,另外几名学生找出相应的所有算式卡片。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第 2 题。 以开火车的方式回答各题,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2、完成教材“练习十”第 3 题。 (1)观察教材情境图,说一说从图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2)独立思考,指名回答。 (3)讨论交流,还能提出哪些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问题, 并解答。 3、完成教材“练习十”第 4 题。 师:明明把被除数看颠倒了,得到的商是 4,除数是 6,我 们是不是可以求出颠倒后的被除数?是多少呢? (是 24, 用 4?6 得到的。 ) 师:颠倒前的数和颠倒后的数有什么关系? (它们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是相互颠倒的。 ) 师:那么能求出原来的被除数是多少了吗?(是 42) 师: 知道了原来的被除数就能求出这道算式正确的商,想一 想,应该是几? (除数是 6,这时候的商应该是 42÷6=7) ?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关系, 学会熟练 运用被除数=除数?商求解。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 你有什么收获?我们一起来分享一 下! 学生交流,集体总结。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46 - 备学科 执行:班级 教师课卡课型 第 周 星期 No课题 混合运算(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除加或除减混合运 算,学会解答两级两部混合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含有两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一、复习旧知: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6+9+8= 32-10-6= 25+20-10= 48-8+17=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 53 人,中午走了 24 人,下午又来了 38 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问题:1. 同学们做什么呢?2. 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 有关的信息啊? 3. 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 式? (二)反馈交流,总结加减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 综合算式 53-24=29 53-24+38=67 29+38=67 问题:像 53-24+38 这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能说说你是 按怎样的 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吗?小结: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 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 右的顺序计算。 (三)学习脱式计算格式 53-24+38 =29+38 =67 问题:1. 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7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 (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 的顺序, 可以脱式进行计算, 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 果。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 ,还没有参加计 算的数照抄下来(+38) ,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 果(=67) 。注意:把等号上下对齐。 问题:2. 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3. 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我们是怎么算的啊? (四)巩固脱式计算格式,体会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过程8-8+17= 15÷3×5= 问题:1. 你能把这两道题写成脱式计算的格式吗? 2. 这 个算式(15÷3×5)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 这样的题我们是按 什么顺序计算的? 三、巩固练习 (一)计算 23+6-11 2×8÷4 72÷8÷3 问题:想一想,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小结:在没 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 按顺序计算。 (二)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4问题:1. 谁读懂题目的意思了? 2. 第 2 题哪错了? 3. 第 3 题哪错了? 4. 这些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啊? 四、课堂作业作业:第 50 页练习十一,第 1 题、第 2 题。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48 - 备学科 执行:班级 教师课卡课型 第 周 星期 No课题 混合运算(二)三维目标: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 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4+30= 2×4×7= 6÷3×2= 15+10-8= 问题: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或只有 乘法、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主题图,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问题:1. 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 根据这幅图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3. 你能列算式解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 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二、探究新知 (二)反馈交流,总结混合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 综合算式 综合算 式 4×3=12 4×3+7 7+(4×3) 12+7=19 =7+12 =12+7 追问:这是谁列的? 说说是怎么想的。 (三)练习辨析,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7+(4×3) =7+12 =19 =19 =19问题:1. 有的同学是这样列式的,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49 -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过2. 加这个小括号什么意思? 3. 不加这个小括号先算谁? 4. 这个小括号该加吗? 5. 用脱式计算的形式怎么算的啊? 说明:这道题有乘法,还有加法,那么我们要先算乘法,再 算加法。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7+) ,再写 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 12 ) ,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 (19) 。 7+12÷3 =7+4 =11 问题:1. 这道题谁会用脱式算一算? 2. 这个算式我们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 法, 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 (一)下面各题第一步要先算什么?把它圈出来 20-8÷2 7×5-3 4+4×6 81÷9+2 问题:这些题里有乘、除法,还有加、减法,我们按什么顺 序 进行计算? (二)小动物回家 (四)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问题: 1. 谁读懂题目的意思了? 2. 你能说说错误的原因吗? 3. 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 50 页练习十一,第 4 题。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50 - 备学科 执行:班级 课题 教师课卡课型 第 周 星期 No混合运算(三)三维目标:1. 用迁移类推的方法,对含有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进行脱式计算。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 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有括号)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教一、激趣导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10-5+3= 7+(7-6)= 10-(5+3)= 7+7-6= 问题: 1. 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 为什么数字相同,运算符号相同,可运算顺序不一样呢? 小结: 我们在一年级时就知道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 号里面的。同样,在混合运算里,如果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我们 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二、探究新知 (一)独立尝试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7×(7-5) (77-42)÷7 问题:上面的题你们能用脱式做一做吗? 二)反馈交流,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问题: 1. 这两道题你们是怎么算的? 2.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 在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中,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学过程 呢?小结:算式里有小括号的,我们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在脱式 计算时要注意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和运算 符号,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等号要对齐。 三、巩固练习 (一)计算 34-(28-13)6×(7+2)- 51 -(88-56)÷8 教 76-(12+25)师活动 48÷(8-2)学生活动(12-5)×3问题: 1. 这 6 道题有什么相同点? 2. 有小括号的算式,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二)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4+5×7 (72-18)÷9 (4+5)×7 72-18÷9 24÷4+2 24÷(4+2)教学过问题: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结: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四)在数字间填写适当的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 2 2 2 2 = 2 问题: 1. 你看见什么了? 2. 你能在前三个“2”之间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使这个 算式的运算结果等于第四个“2”吗?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 51 页练习十一,第 7 题。 第 52 页练习十一,第 11 题。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52 - 备学科 执行:班级 课题 教师课卡课型 第 周 星期 No解决问题三维目标:1.让学生学会用色条图(线段图的邹形)分析数量关系,感受其使问题简明、 直观、便于分析的作用。 2.使学生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学会用找出中间问题的方法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 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3.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会合理运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 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 会找出隐藏的中间问题,并合理利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旧知 口算。 (30-20)÷5 = 72÷(18-9)= 65-8×5 = 20+7×5 = 问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主题图,收集信息 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问题: 1. 仔细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2. 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的意思? 3. 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你们会解决吗? (二)尝试解决,体会方法 分步列式: 综合算式: 90-36=54(个) 54÷9=6(次) 追问: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尝试解决,体会方法 问题: 1. 综合算式先算什么?求出的是图上的哪个部分? 2. 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需要知道什么? 3. 这两个在题目中,哪个告诉我们了?哪个没告诉我们? 4. 要先求出“剩下多少面包需要烤” ,需要知道什么? 5. 谁能完整地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检查反思,归纳总结 问题: 1. 解答正确吗?说说你的想法。 2. 今天研究的问题为什么必须两步解答?- 53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过程小结: 解决一个问题需要两个和它有关的信息,如果其中的一个 信息直接给了, 另一个信息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我们要先 求出它来,再解决最后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1.问题:1. 你知道了什么? 2. 想求“平均每个笼子放几只” 你会解答吗?请写一写。 (25+15)÷8 =40÷8 =5(只) 3. 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帮助说明。 4. 为什么要先求“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5. 解答正确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 剩下的要用 5 天挖完, 平 均每天挖多少米? 问题: 1. 你知道了什么? 2. 要求“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你会解答吗? 画一画,算一算,把你的想法表示出来。 (60-15)÷5 = 45÷5 = 9(米) 4. 解答正确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3. 为什么这道题要用两步来解决? 剩下的要用 5 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3.同学们在做操,如果 9 个人一排,可以站几排? 问题:1. 你知道了什么? 2. 你会解答吗?把你的想法写出来。 6×3÷9 =18÷9 =2(排) 3. 为什么这道题要用两步来解决? 4. 这道题的综合算式不需要加小括号吗? 5. 解答正确吗?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 55 页练习十二,第 2 题、第 3 题。第 5 题。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54 - 备学科 执行:班级三维目标: 1.在回顾中复习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2.用列综合算式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对混合运算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 教学难点: 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课卡课型 第 No 周 星期课题整理和复习教师动学生活动一、复习混合运算的顺序 (一)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4×6÷8= 72-5×8= 30÷6+29= 7×(36-30)= 48-18+32= (14+21)÷7= 问题:读题目要求,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问题: 1. 你能把这 6 个算式分分类吗?并说说为什么这么分类。 2. 每一类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呢? (1)在有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中,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计算。 (2)只含有加减(或乘除),要从左至右按顺序计算。 (3)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二)对比练习,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 比较上下两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结果。 18+27÷9 4 ×8-3 (18+27 )÷9 4×(8-3) 问题: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结:在做混合运算时,一定要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复习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1.问题: 1. 你知道了什么? 2. 你会解答吗?选择一个你喜欢的问题把你的想法写出来。 5. 解答正确吗? 4. 能说说你们的想法吗? 3. 能列个综合算式表示你的思路吗?- 55 -教学过程 教 小男孩: 3×4+5 =12+5 =17(元) 小女孩: 10-(3+5) =10-8 =2(元)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过程10-3-5 =7-5 =2(元) 2. (26+19)÷5 =45÷5 =9(个) 问题: 1. 你知道了什么? 2. 能列个综合算式表示你的思路吗? 3.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 为什么要加小括号呢? 5. 解答正确吗? 3.8×3-10 =24-10 =14(瓶) 问题: 1. 你知道了什么? 2. 要求“还剩多少瓶” ,你们会解决吗?能列综合算式 表示你的思路吗? 3. 说一说你的想法。 4. 这道题需要加小括号吗? 5. 解答正确吗? 三、课堂作业 作业:第 58 页练习十三,第 1~3 题。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56 - 备学科 执行:班级三维目标:课卡课型 周 星期 No 第课题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教师1、使学生在把若干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 教学重点: 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 1、摆一摆。用 9 根小棒摆三角形,可以摆几个三角形?(2 个 小或者 1 个大) 2、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9 根小棒,每 3 根一摆,可以摆 3 个小三角形。 9 根小棒,每 9 根一摆,可以摆 1 个小三角形。 3、列式计算 摆两个小三角形:9÷3=3(个)9 表示什么?3 呢? 摆一个大三角形:9÷9=1(个)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 1 (1)师:儿童节到了,同学们打算在班级联欢会上摆一些果盘, 他们买了一些草莓,准备每 2 颗草莓放一盘,现在有 6 颗草莓, 请同学们拿出水果学具, 用 6 个学具表示 6 颗草莓来摆一摆。 (学 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 师:一共可以摆几盘?有剩余吗? (可以摆 3 盘,正好摆完,没有剩余) 师:这是平均分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怎么列式呢? 6÷2=3(盘) (2)如果不是 6 颗草莓,是 7 颗呢?再动手摆一摆,看看能摆 几盘,有没有剩余。 (学生动手操作后,反馈结果:可以摆 3 盘, 还剩 1 个) 师:剩下的还能再平均分吗?(不能,只剩一个不够分。 ) 师: 平均分后还有剩余怎么办?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吗?如果可 以,怎么表示呢?(小组内思考、讨论) ?说明:7 里面最多有 3 个 2,这余下的 1 不够再分一组,这个 数在数学上叫做余数。 列式:7÷2=3(盘)……1(个)- 57 -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过程小结: 为了分清余数和商, 我们要在余数和商的中间用 6 个小圆 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3)观察比较 6÷2=3 和 7÷2=3……1 这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 次认识到: 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 完没有剩余,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不够分剩下的 部分就是除法算式中的余数。 师: 想一想, 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 余数表示什么? 2、做一做 (1)学生独立在书上圈一圈,填一填,完成第 1 小题。 反馈交流:17÷2=8(组)……1(个) 23÷3=7(组)……2(个) 说说这两道算式商和余数各是多少,分别表示什么? (2)完成第 2 小题。 先用学具按要求摆一摆,然后根据摆的结果填空。 展示个别学生的填空情况, 说说每道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 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 1 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这是一道开放题,三种装法,不同的选 择会有不同的结果,根据自己的选择,圈一圈,然后填空,教师 指名回答。 2、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 2 题。 出示题目:17 个红果,平均分给 3 只刺猬,每只刺猬分几个? 还剩几个? 学生独立思考,用小棒代替红果分一分,看看每份能分多少,是 否有剩余。 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对自己和他们有什么评价?你还有什么 疑问吗?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58 - 备学科 执行:班级 教师课卡课型 第 周 星期 No课题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三维目标:1、进一步巩固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理解。 2、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自己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3、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 趣。 教学重点: 发现并理解“余数定比除数小” 。 教学难点: 发现并理解“余数定比除数小” 。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口算 2、先摆小棒,再解答。 (1)拿出 10 根小棒,平均分成 3 份,每份几根?剩几根? (2)拿出 9 根小棒,每 4 根放一堆,可以放几堆?还剩几根?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新知识。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 2,展示课件。 1、动手操作。 请每位学生分别用 8、9、10、11、12 根小棒,每 4 根摆一个正 方形,看看这些小棒最多能摆几个正方形。 操作完毕后,全班交流、互动,反馈信息。 (1)如果给你 8 根小棒,每 4 根摆这样的一个正方形,最多能 摆几个呢?会有剩余吗?(摆 2 根,没有剩余) 你能列出算式吗?8÷4=2(个) (2) )如果给你 9 根小棒,最多能摆几个呢?还剩几根?(摆 2 根,还剩 1 根) 师根据反馈及时板书:9÷4=2(个)……1(根) (3)10 根呢? 师根据反馈及时板书:10÷4=2(个)……2(根) (4)11 根呢?12 根呢? 11÷4=2(个)……3(根) 12÷4=3(个) 为什么不是余 4 根,写成 12÷4=2(个)……4(根)呢? (因为 4 根又可以摆一个正方形了。 ) 2、观察发现 (1)让学生观察黑板上每道算式中的余数和除数,大胆猜测余 数与除数的关系。- 59 -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过程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呢? 余数小于除数。 (师板书) (2)学生验证: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拿出小棒摆一摆,看看余 下的小棒根数能不能是 4 根、5 根、6 根……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得出余数不能大于或者等于除数,因 为这种情况下,余下的还可以再分,直到不能再分为止,此时余 数小于除数。得出余数&除数的结论是正确的。 小结:?剩下的不能再分的数叫余数。 ?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师:通过刚才的探讨,我们知道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一定是 小于除数的。 现在让我们用一堆小棒摆一个五边形, 如果有剩余, 可能会是几根小棒? ?总结:每 5 根摆一个,就是把小棒每 5 根分一份,除数是 5, 根据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可能剩 1、2、3、4 根。 师:如果用这些小棒摆三角形呢?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 2、完成“练习十四”第 14 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已知除数是多少,在被除数和商未知的情况 下,求余数最大是几,然后指名回答。 (除数是 8,不管被除数 和商是几,余数都小于除数,可能是 1――7 中的任意数,其中, 最大是 7。 )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60 - 备学科 执行:班级三维目标:课卡课型 第 周 星期 No课题认识除法竖式教师1、掌握用竖式书写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方法和要求。 2、结合具体操作,理解竖式中每一步的含义,能对除法竖式作出合理的解释。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除法竖式的正确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竖式中各个部分的含义。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用小棒摆正方形,今天我们继续摆一摆,请同学们拿 出 13 根小棒,每 4 根分一组,看看结果怎样?学生动手操作, 教师巡视。 (1)能分几组,有剩余吗?(能分 3 组,剩 1 根) (2)怎样列式表示? 13÷4=3(组)……1(根) (3)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加法、减法和乘法的时候,除了列 横式之外,还可以怎么列式?(竖式) 没错,除法和它们一样,也可以写成竖式的,那么,怎么写除法 的竖式呢?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 3,出示除法竖式。 1、这道除法算式可以写成这样的竖式。 (结合教材图片)像汉字 “厂”的符号表示除号, 除号里面的是被除数, 一撇的左边写除数, 商放在最上面,被除数下面写除数和商的积,横线表示相减,最 后是余数。 也就是: 4 ……商 除数……4 1 3 ……被除数 1 2 ……4×3 的积 1 ……余数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竖式,你知道竖式中的每个数的含义 吗? 预设: (1)13 表示一共有 13 根小棒,4 表示每份分成几根,3 表示 13 根小棒 每份分 4 根最终分成的份数。 (2)12 表示分掉的 12 根小棒,就是 4 和 3 的乘积,1 表 示余下的一根小棒。 师生总结:除法竖式的一般写法分为三步:一除二乘三减。- 61 -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过程2、指导学生练习书写竖式,师巡视订正。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学的除法竖式,大家会写了吗,我们是怎 样写除法竖式的?我们回顾一下。 (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说一说 写竖式的步骤以及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3、师:如果有 16 根小棒,每 4 根分一组,结果怎样?竖式怎 么写? 学生动手分小棒,然后集体讨论,反馈信息。 预设: (1)16 根小棒正好分完,没有剩余。 (2)可以写算式 16÷4=4(组) (3)它的竖式可以仿照前面的方法来写,被除数换成 16, 除数不变,商是 4,除数和商的积是 16,这里没有余数,相当 于余数是 0,表示没有余数。 4 4 1 6 1 6 0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第 1、2 题。 指导学生分别拿出 11、12 根小棒,每 3 根一组分一分,根据分 得的结果, 确定商和余数, 然后书写除法横式和相应的除法竖式, 先写在书本上,然后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十四”第 3 题。 用小棒代替棒棒糖, 分一分, 写一写竖式, 师根据学生反馈板书, 然后指名说说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的收获是什么?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62 - 备学科 执行:班级三维目标:课卡No 第 周 星期课题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课型 教师1、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会用乘法口诀试商。 2、能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试商过程,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 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会运用计算有余数除法的相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进一步加深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1、摆 41 根小棒,每 7 根一堆。 填: ( )根小棒,每( )根一堆,分成了( )堆,还剩( ) 根。列式: 2、摆 41 根小棒,平均分成 6 堆。 填: ( )根小棒,平均分成( )堆,每堆是( )根,还剩 ( )根。汇报结果,再列竖式,说说每个数的含义。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 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兔子跳铃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