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是民族英雄的故事吗?什么样的人才能称民族英雄的故事?

曹禺是民族英雄吗?什么样的人才能称民族英雄?-你知道的民族英雄有哪些, 为祖国作出贡献的知识分子有那些?_蜂蜜营养网
曹禺是民族英雄吗?什么样的人才能称民族英雄?
曹禺是民族英雄吗?什么样的人才能称民族英雄?
本站是关于蜂蜜的介绍网站,资源文档来自于网友推荐,仅作参考作用。
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电邮
sine Rights Reserved价格(元)
装订:平装
开本:42开
装订:平装
装订:平装
装订:平装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版次:一版一印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版次:一版一印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大32开
材质:纸本
尺寸:长8.8*宽6.3*高2(cm)
装订:硬精装
开本:32开
装订:硬精装
开本:32开
版次:一版一印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硬精装
开本:32开
版次:一版一印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版次:一版一印
装订:平装
开本:12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版次:一版一印
装订:硬精装
开本:32开
装订:硬精装
开本:大32开
版次:一版一印
装订:硬精装
开本:32开
装订:硬精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期号:1979年10月 7935期 总7935期
纸张:皮纸
刻印方式:石印
尺寸:长140*宽36*高0.03(cm)
装订:平装
类别:其他
印制方式:其他
材质:纸本
尺寸:长78*宽56(cm)
装订:平装
装订:平装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期号:2003年03月-13日 期 总3250期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版次:一版一印
装订:硬精装
开本:32开
版次:一版一印
装订:平装
版次:一版一印
装订:平装
装订:平装
装订:平装
开本:大32开
装订:平装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版次:一版一印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材质:纸质
尺寸:长27*宽19.5(cm)
装订:硬精装
开本:32开
版次:一版一印
装订:平装
装订:硬精装
开本:32开
版次:一版一印
装订:平装
装订:硬精装
民族英雄岳飞到页
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价格(元)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版次:一版一印
装订:平装
装订:平装
装订:平装
装订:平装
开本:12k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版次:一版一印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版次:一版一印
装订:平装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材质:纸本
尺寸:长8.8*宽6.3*高2(cm)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版次:两版一印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装订:平装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民族英雄故事到页
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曹禺:我要写出一个大东西再死
从23岁到29岁,他密集地写出了《雷雨》、《日出》等7部剧本。晚年,他在痛苦中煎熬,自称&精神残废&,一直到死,他都没能真正回到那个写《雷雨》时的自由自在的心灵&
日,北京,曹禺(中)出席第4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颁奖典礼
1941年,西北战地服务团抗敌剧社表演的《雷雨》
1959年,周恩来总理看完《带枪的人》后,上台看望演员
1988年,曹禺和挚友巴金(右)在一起&  1983年春,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亲临北京人艺,指导他的经典剧目《推销员之死》。曹禺邀请米勒到家里做客,其间拿出一封信,逐字逐句念给他听。信是画家黄永玉写来的,信中说:&我不喜欢你解放后的戏,一个也不喜欢,你心不在戏里,你失去了伟大的通灵宝玉,你为势位所误!从一个海洋萎缩为一条小溪,你泥溷在不情愿的艺术创作中&&&  一旁担任翻译的英若诚为难了,这还翻吗?全都翻,曹禺说。在人艺演员蓝天野看来,这些话,说到了曹禺的心里。  在他天津的祖宅里,有一面墙上曾挂着几十幅表情生动、飞扬夸张的照片,那是少年万家宝看戏归来,一个人对着镜子反复表演的集结:愤怒、甜蜜、遐想、鄙视&&从23岁到29岁,这位官家子弟密集地写出了《雷雨》《日出》《北京人》等7部剧本。文学界开始知道一个笔名叫曹禺的青年,许多人说他&有天才&。  然而,从39岁到去世,47年间他再也没能写出一部自己满意而外界也公认立得住的作品。笔下的枯竭和名位的丰盛同时到来: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之一,著名戏剧大师,中国话剧奠基人之一,中国文联执行主席&&还有,北京人艺首任院长。  晚年,他在痛苦中煎熬,自称&精神残废&。女儿、剧作家万方说,父亲是被扭曲和异化了的;一直到死,他都没能真正回到那个写《雷雨》时的自由自在的心灵。  在北京人艺的排练场里,高悬&戏比天大&4个字,这是演戏的祖师爷们代代相传的话,也是曹禺经常说的。然而,他这一生,终究没能以自己之戏,招架住那个&天&,甚至连抗衡都未曾有过。  人艺老编剧、曾任曹禺秘书的梁秉堃曾请教八十多岁的曹禺:90年代以后大家都不玩政治了,开始玩哲理,甚至哲理也不玩了,直接玩钱,您怎么看?曹禺答:这些个,都不是艺术的本性。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天&。作为一种美好愿景的&戏比天大&,或者将长久地高悬在那里。  
当《雷雨》遇上阶级分析  1933年暑假,在清华大学图书馆二楼阅览室里写出《雷雨》的曹禺,没想过它会成为&中国话剧百年一戏&。  此时的中国话剧也是二十多岁的小年轻,刚从&文明戏&过渡为&爱美剧&。&爱美&,Amateur,业余;&爱美剧&就是非职业话剧,主要是文化人组成的业余剧团和学生剧团在探索尝试。剧目外引易卜生,内有先驱郭沫若、田汉等人的剧本。  这个大户人家的乱伦故事在他的脑子里已经生长了5年,有些人物就活在他身边。比如繁漪的原型就是某同学的嫂子:南方人,会一点评弹,二十多岁嫁给同学的哥哥当续弦。丈夫是个木讷古板的工程师,满足不了她感情上、生理上的需求,于是她就跟小叔子好上了。而曹禺生活的环境里,多有周朴园、周萍的散体。  曹禺花了很大功夫去写剧中人物的小传和札记。剧本中,每一个人物出场前,都有一段简短生动的介绍,文字相当漂亮。曹禺后来说,这些草稿,当年堆满了他的床底。  巴金是在北平三座门大街14号的一间阴暗小屋里,一气读完《雷雨》原稿的。他流泪了,但同时感到一阵舒畅,决意推动出版。许多年后,巴金在给曹禺的信中说,你比我有才华,你是一个好艺术家,你要多给后人留一点东西。  《雷雨》很快被搬上舞台,郭沫若看后大加赞赏,李健吾评论: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今天,它在戏剧史上依然拥有突出地位。通常认为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戏剧走向成熟。  1953年,成立伊始的人艺着手选排优秀剧目,想从院长的成名作《雷雨》开始,此意得到周恩来的赞成。在他的帮助下,剧组找到了体验生活的去处。因为解放后,旧式的权贵大户之家基本绝迹,只有少数遗老能成特例,比如北洋政府高官朱启钤。  朱启钤支持建国有功,蒙周恩来特别庇护,能够延续旧社会的生活:深宅大院,帷幔重重,朱老先生出来见客,左右有姨太太和儿媳搀扶。吃饭时,女眷环列陪侍。这一切,让多数生长在新社会的演员大开眼界,然而半年下来,他们仍然很难进入角色。  演周朴园的郑榕说,按当时搞运动的潮流,采取阶级分析法为《雷雨》中的人物排队:周朴园是极右,鲁大海当然是左&&每个演员被要求带着阶级感情去深刻揭露所演角色。于是,扮演繁漪的吕恩哭了:我演了十几年戏,现在我不会演了;过去也演过《雷雨》,怎么现在就不对了呢。  同样不能入戏的还有作者本人。从演员们体验生活到案头功课,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曹禺没有对他们讲过一句自己的意见。剧团有党组织,负责把握剧目的方向。演员白天演戏晚上开会,理清思想,端正态度。  有一天,曹禺悄悄去探生病的朱琳,拿一个小板凳,坐在床前,聊起朱琳扮演的鲁侍萍。  &这鲁侍萍啊,你现在觉得有点别扭是不是。&  &对对,是觉得别扭。&  &你要知道,她这一辈子最爱的就是周朴园。一个人的初恋,是一生不能忘记的。&  1954年,新社会版《雷雨》上演,观众卷着铺盖连夜排队,各地兴起复排热潮。有段录音记下了曹禺当时看戏后的心情&&&舞台上的人物不是在我脑子里所想象的那个人物,有演得不够足的,有演得过火了的,不真实的,尤其是被夸张的角色,使我感觉到就不如我当初写剧本的时候那么愉快。&  有一次,被演员长时间酝酿阶级感情弄得又拖又假的台词腔折磨着,曹禺冲进后台对郑榕喊:&快快快,受不了受不了,我那剧本里头没有那么多东西!&  
&老同学&周恩来  周恩来比曹禺早11年在天津南开新剧团演戏,因男校没女生,二人都曾演女角,与黄宗江一道,并称为&南开三大女演员&。后来,在人艺,在其他场合,周恩来常亲切地称曹禺为&老同学&。  周恩来的新剧观在18岁左右就已成形,当然与那个&神州暗暗,天地为愁&的旧中国有关。他认为新剧有&感化劝导之功用&,是&通俗教育中之利器&,进一步,有&开民智、进民德&的效力。  1938年,周恩来在重庆给曹禺写了一封长信,谈到《雷雨》和《日出》,并邀请曹禺到曾家岩50号&周公馆&做客。在那里,曹禺初识&老同学&,并接触到徐特立、董必武等人。  据万方说,左翼激活了曹禺的热血,带给他一种振奋的新鲜之感,他真心希望那个正在堕落的旧社会被彻底地摧毁,也真心体认文艺创作要服务于某个更大的目标,尽管这个目标是什么,他并不清楚。他想改变自己的生活,想参加革命,想到延安去。&但周总理跟他说,你还是留在这儿。意思是说你留在这儿用处更大。&  国共谈判时,毛泽东飞抵重庆,约请各界人士会谈,也请了曹禺。毛泽东对他说,你写了很多好的作品啊。1940年,毛泽东找到鲁迅艺术学院的负责人张庚说,延安也该演出国统区著名剧作家的戏,点名要演《日出》。为了保证演好,剧组成立了临时党支部。1942年,毛泽东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梁秉堃曾说,老人艺有5根柱子:郭、老、曹、焦、周。周,即周恩来。如果晚上没有工作,周恩来十有八九是到首都剧场看话剧,通常坐在第七排或第八排中间的位置。建国到&文革&前的17年间,人艺先后演出了近百出戏,周总理也看了近百出戏,单是新排的《雷雨》,据说他就看了8遍,每次都有指点。  在许多&老人艺&的回忆里,周总理是懂行的、尊重艺术的首长,也是四十多年里人艺的护航人,但同时,他也是政治上的领航人,代表那个&天&。  查看&大跃进&期间人艺火速成立&炼钢办公室&、几天后在剧场后院出钢的传奇,能撞见恰好来访的日本戏剧家千田的诧异表情。查看三四天排出反映此运动的《烈火红心》的速度,能听到上面的声音:人艺明年应该放个大卫星。  翻阅1961年《潘金莲》被停演的讨论会记录,更能对当时的政治空气、艺术家们的姿态感知一二。比如,&对此剧院的人们不但没有反感,反而把这件事传为美谈。&因为人艺上百出戏,总理仅仅停了这一出。&是啊,周总理对待剧作家和演职员们那种诚挚、友好、尊重和体贴的态度,又怎么会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呢?&  周恩来对曹禺的体贴表现在许多方面。1950年,曹禺与发妻郑秀的离婚是在组织的过问下进行的,郑秀不想离婚而开出的500元赡养费&&这在当时是一笔曹禺无力支付的巨款&&也是在周恩来的直接过问下由组织出的。&文革&中,周恩来亲自赶到同时关押着彭真、刘仁等人的中央音乐学院小礼堂,从红卫兵手里救出了曹禺。  从旧社会大户人家走出来的曹禺向来礼数周全,小辈来访,临走时他也会恭敬送出门。对周恩来,他是目送汽车远去,再对着车尾鞠上一躬。1976年早春,周总理逝世,曹禺含泪说,仿佛自己的部分生命也随之而去。  
你不知道我有多惭愧  1952年,周恩来找曹禺长谈过一次,问起他的生活和创作情况。曹禺说,生活很好也很愉快,谈到创作却卡住了。从最近的一次创作《艳阳天》算起,他已经5年没有写出东西了。  &我自己正想写点东西的时候,就感到生活贫乏,自己真正感到的东西,需要的资料没有多少,就悔恨,就难过。中国有句话,&江郎才尽&。我不说才尽,我有没有才,真是个问题。一拿起笔来写现在,就感觉到自己肚子里一无所有。不像从前那时候,拿起笔来顺溜极了。&研究者说,他知道应该怎么写,就不会写了,写出来,也就不会好。  除去&文革&10年空白,三十多年里,曹禺成形的创作总共只有两部半。一部是《明朗的天》,写协和医院的一群知识分子接受改造,但写完后他感到荒诞:&我也是个&未改造好的知识分子&,怎么写别的知识分子改造好了,实在是捉摸不透。&翻案之作《王昭君》是周恩来派下的任务,意在&歌颂民族团结&。《胆剑篇》是&集体创作&风行时,领着于是之、梅阡创作的,当时全国各个院团都在重写卧薪尝胆的故事,用来号召正经历&三年自然灾害&的老百姓扎紧裤腰带。  曹禺不是不明白。1956年,他在谈《家》的改编时说:&写剧本不应该老是被政治概念拖着走。作者所以被政治概念拖着走,这说明他还是落在政治的后面,作者的生活、思想没有赶上政治的要求,因此在写作的时候常常处于被动的状态。&  在蓝天野眼里,曹禺是一个带点孩子气的、很天真的人。万方说,父亲天然有一种对人的兴趣,哪怕坐在轮椅上被推进公园,他也在观看来来往往的人,留意他们的穿衣说话,留意他们的关系。女儿万昭说,父亲是一个很感性的作家,他这个人就是一团感情,但他的感情总是容易受周遭环境的影响。  曹禺谈到过莎士比亚《暴风雨》中的那个缥缈精灵爱丽儿:最可爱,最像人。她为主人效忠,施展千般能耐,待功德圆满,向主人要求,恢复她原来的自己。又谈孙悟空:他保唐三藏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了西天,后来在一片慈祥、圣洁的氤氲里成了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慈眉善目地坐在那里,不再想花果山,不再想原来的猴身。  1991年他写下一首短诗《玻璃翠》&&
  我不需要你说我美,/不稀罕你说我好看。/我只是一朵平常的花,/浓浓的花心,淡淡的瓣儿。/你夸我是个宝,/把我举上了天。/我为你真动了心,/我是个直心眼。/半道儿你把我踩在地下,/说我就是贱。/我才明白,/你是翻了脸。/我怕你花言巧语,/更怕你说我好看。/我是个傻姑娘,/不再受你的骗。  他在&文革&期间的表态文章被剧作家沙叶新归入&表态文化&。殊不知当年他每每过不了关,不得不从《红旗》杂志上抄口号,把自己骂得不是人了才算过场,回到家里难受得直抽自己嘴巴。  &文革&好像一幕10年大戏,演着演着也就演完了。其间,老舍投了湖,焦菊隐的骨灰装进了一个7块钱的骨灰盒,66岁的曹禺重回人艺,担任院长。他对人艺、对舞台还是一往情深:&我是爱这个剧院的。因为我和一些老同志在这个剧院天地里,翻滚了30年&&戏演完了,人散了,我甚至爱那空空的舞台。&  他还说,舞台是一处魅惑无限之地,是地狱,是天堂。一场惊心动魄的好戏,是从苦恼到苦恼,经过地狱般的折磨才出现的。只有看见了万象人生的苦与乐,才能在舞台上得到千变万化的永生。只是他的生活已被置换、抽空。  复出后,曹禺的社会活动非常多,每次回到家,就只剩下疲倦和沮丧。他对女儿说,我知道写不出来,我用社会活动来填补痛苦。他因神经衰弱而服用安眠药,每次吃了药,整个人才能放松下来,很多心里话才能说出来,他一个人,自己对着自己说。  80年代末,曹禺决心抛开诸多应酬,找回原来那个自己。他把自己关在上海的寓所里,重拾起解放前未完成的剧作《桥》。他给女儿写信谈,找人谈,费了很大的心力,常常夜里醒来趴在那里想写下去,可总有那么多想不通的关、过不去的坎,最后,心气越来越弱,终于没能写成。  万方在父亲身后整理遗稿时,看到了这一时期曹禺留下的大量剧本大纲和对白残篇,它们大多只在稿纸上开了一个头。  万方说,创作不像制造产品,也不像科学研究,有一个客观标准。文学创作完全是依靠人的生命,如果生命被扭曲,很难写出东西。父亲那时常对她说:&我觉得我不知道被一种什么无形的东西锢得这么紧,总是放不开。&  万方看着晚年的父亲依赖安眠药寻求安宁。有一天清早醒来,她看到父亲满面是血,玻璃渣子插在头发里,样子骇人。在药物的作用下,他夜里昏昏沉沉一头撞上书橱,自己却浑然不觉。  那段时间,曹禺枕边总放着一本《托尔斯泰评传》。有时,他读着读着突然撒手,嚷嚷起来:&你不知道我有多惭愧。我要写出一个大东西才死,不然我不干。&  她时常被父亲房里突然爆出的一串呼喊惊醒:&小方子!我要跳下去!我为什么要这样活着,每天用嘴活着!托尔斯泰那么大岁数还要离家出走,我也要走!&第二天早晨醒来,他又怏怏自嘲,&就我,还想成托尔斯泰?&  病榻上的曹禺在心境灰暗时,会找来弘一法师的书,翻到其中一页,念给万方听:&水月不真,惟有虚影,人亦如是,终莫之领。&他放下书本,静一静说,&这是另一个世界,和马克思的世界不一样,和资本主义世界也不一样。你觉得如何?&  曹禺去世那天,于是之涕泗滂沱,许多人没见过他哭得这样伤心。于是之说,&中国诞生过许多剧作家,我心目中的曹禺是最杰出的。我读过他的每部剧本,感受到作家的天才和灵性。我也曾跟随他学着写戏,从中体悟到他的睿智、严谨和热情。他有怀霜之心,凌云之志。&
于是之 大师不能满街走
如果让他一辈子当演员,他就得其所哉了。可惜,一个对做人有要求的艺术家当上了行政工作者,人情、品格遇上政策、权谋,他又要做人又要做戏,不分裂也难&
25 《茶馆》剧照,王掌柜(于是之饰)和康顺子(胡宗温饰)
25 《请君入瓮》剧照,文森修(于是之饰)(左)和伊莎白拉(李荣姑饰)谈话
25 于是之&  日,于是之和他主演的看家大戏《茶馆》最后一次登上人艺舞台。这是第374场。  伴着大傻杨的数来宝,大幕缓缓拉开。第二代《茶馆》四十多位演员已在百年老店&裕泰&里各就各位。但演着演着,王掌柜卡壳了,说不出台词,蓝天野巧妙地接了下去。于是之望着已出场的郑榕,叫不出&常四爷&,郑榕就见他脑门子上的汗,哗哗往下流。跟秦二爷一场对白,于是之也吃了螺丝。总共4处。他的手是抖的,腿也在抖。  两三年前,于是之就已有上台偶尔忘词的现象,这是患病后的表现。那一晚,从开演前他坐在镜前慢慢化好妆、逐一摸过每件道具、拨拉过柜台上的算盘珠子起,就已经是一场不寻常的告别了。  漫天的纸钱扬起,王掌柜拿起搭在椅背上的腰带,返身走向后台,一场悲剧就这样结束了。  谢幕时,于是之几次走向前台向不肯停止鼓掌的观众鞠躬致意,或致歉。有观众喊:于是之老师,再见了。又有人喊:是之,你好;是之,别走。于是之淌着泪走下来,喃喃道:观众太宽容了。他有些踉跄地走回化妆间,险些撞在门上。  1993年参加《文汇报》55周年纪念活动,于是之已经不能说话了。老友林连昆握着他的手,代他发言,他在一旁频频点头。讲到至情处,两个老头都掉眼泪,在场者无不动容。  
演绝了  60年前,北京人艺上演开幕大戏《龙须沟》,主角程疯子的扮演者,是于是之。  这个人物在老舍先生的剧本里是这样的:&他有点神神气气的,不会以劳动换钱,可常帮忙别人。他会唱,尤以数来宝见长&&原是相当不错的艺人,后因没落搬到龙须沟来。&  焦菊隐先生排演《龙须沟》,用的还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剧理论,要求演员在舞台规定情境中&生活生活再生活&。他给每位演员发两个笔记本,要他们记下体验生活、分析剧本的心得。  于是之把疯子定为&旗人子弟,唱单弦的;不是&革命的候鸟&,只是个可怜人,倘若不是北京解放,他是没有活路的&。他花了很长时间泡茶馆、学唱单弦,写了6000字人物小传,才把这个纸上人物请到了台上。上一辈人艺人,大抵是这样做活儿的。  程疯子让于是之一举成名。人们口口相传:可不是么,石挥的外甥,遗传!于是之后来写了篇《信笔写出来的》,澄清说:&他不是我的亲舅舅,我母亲的娘家姓任不姓石。我所知道的只是我母亲管他母亲叫四姨,我则称他的母亲为姨婆婆。&不过,他从小受石挥、石诚兄弟感染,先被同学拉去演戏,后由石诚介绍参加了地下党领导的祖国剧团倒是有的。那年,他18岁。  剧作家黄宗江1946年就认识于是之,最初对他演戏的评价是&称职&。但程疯子把他给震了:&那是他演得最好的几个角色之一,可以说演绝了。这出戏可以说奠定了人艺的基础,也奠定了于是之的基础。此后《茶馆》里的王利发,也让他给演绝了。&  &但他最好的戏,是《骆驼祥子》里的&老马&,比《茶馆》还要精彩。就十几分钟戏,把一个老车夫刻画得那么生动、深刻。我觉得更多是因为生活的积累。于是之演这种老拉车的太熟悉了,这就是他早年生活里经常见到的,一招一式一举一动,都来自生活。&  黄宗江说:&表演上,不能说他就一定是最好的。可是想想,在20世纪后半个世纪,没有超过他的。&称他为&一代演员&。  于是之在台上的气场不是那种&我来了&的霸气型,不怎么张扬,也不显山露水,只在不经意间,把人物的神和气带出来,让人记住、回味、难忘。  台上台下,行业内外,多少人喜欢、佩服他的表演。姜文念大三的时候,童道明问,看过多少回《茶馆》,姜文说,已经记不清楚了。而中戏表80班排演《骆驼祥子》的时候,有位负责老师对班主任张仁里说:&老张,你什么时候来我的课堂看看,姜文活脱脱一个&于是之第二&。&  
上任了  曹禺曾说:&是之谦称是我的学生,其实很多方面他是我的老师,尤其他的艺术和他的道德品质,我非常喜欢他。&  可能因为这份喜欢,于是之在57岁被任命为北京人艺第一副院长,转向另一种人生。曹禺郑重地对他说:我把剧院交给你了。很多人都说,这对人艺是幸,对于是之,是不幸。  都知道人艺有个焦菊隐先生创立的演剧学派,于是之是这个学派的领军人物。他内行,有眼光,知道人艺需要什么,于是在80年代自然而然走到一个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位置上。  戏要好,剧本是关键。写出《天下第一楼》的何冀平记得,当时人艺最核心的部门不是院长办公室,而是编剧组,组长是于是之。&创作环境非常宽松,不用坐班,人艺也不管你在干嘛,可以说就是整天&供着&你,把你当宝一样看着,你能感受得到。但于是之每周都会组织我们六七个编剧一起聊天、吃饭、喝酒。后来他当了副院长,工作很忙,但编剧组每周一聚雷打不动。&  郭启宏记得他把于是之从会议室叫出来、交上调人艺后写的第一个本子时,于是之眼睛一亮:有啦?写的什么?《李白》。  何翼平说,于是之每次都是恭敬地双手接过剧本,就像是接过你的心血。他会把自己关在家里,认认真真至少看两遍。  知识分子扎堆的地方总有些复杂。分房子、搞福利,于是之一定是首先想到编剧,他曾把自己的房子让给李龙云。&编剧组当年有7个编剧,个个不是省油的灯,个个都不好伺候。但我们就感觉是被捧在手心里,被爱护着。&  苏民说,于是之实际上是在&文革&后为剧院积累了一段时期的原创剧本。林兆华说,那是一段人艺创作的黄金期。于是之的艺术感觉和鉴赏力,他的号召力和凝聚力,让北京人艺在80年代浮躁之气已经抬头时,充当了一个稳健的角色。  舒乙说,这段人艺历史上的小小复兴,是用两条腿走路的,一中一外。于是之调回英若诚,请来3个国家的4位名导演给人艺排戏。托比&罗伯森,排莎士比亚名剧《请君入瓮》;阿瑟&米勒来指导《推销员之死》,开创了洋戏土演;查尔斯&赫斯顿,《哗变》;1991年,于是之在身体备受病痛折磨的情况下,赶到首都机场迎接莫斯科艺术剧院的总导演叶甫林莫夫,来指导契诃夫的《海鸥》。  他着意培养青年导演。中戏的任鸣,是于是之给中戏院长徐晓钟写信要来的。1987年任鸣刚毕业就进了《太平湖》剧组,任林兆华的副导演。外援来访期间,于是之特意安排他做大师们的助手。&他就是要薰我,这种培养让我受益终生。&如今已是人艺副院长的任鸣说。有一次,他向任鸣敬酒:来,我跟未来干一杯。  濮存昕也是他由空政话剧团调到北京人艺的。之前被借调演《秦皇父子》中的扶苏,濮存昕曾经请教过怎么理解这个角色。于是之说,一个人的命运、坎坷,总是跟他的追求有关。许多年后,濮存昕才真正明白其中的涵义:演戏需要文学能力,那是演员对人、对生活、对历史的理解。  很多人都认同于是之不适合做官,他的身体也是在那8年任期里垮掉的。但李龙云觉得,回过头看人艺的那批&保留剧目&,没有一部不是在于是之主持业务期间创作、演出的。包括林兆华走出的非现实主义路子,也都得到过他的理解和支持。就培育创作、以知心朋友的身份非常内行地鉴定剧本、帮助作家进行修改、把那些文学色彩很浓的文学搬上舞台等等而言,能够做到于是之那种地步的人,凤毛麟角。&我甚至想过,如果于是之自始至终只当那个剧本组组长,而不去当那个副院长,或许他能一直工作到今天。但我不知道他能不能耐住那份寂寞。&李龙云说。  王蒙记述过他出任文化部长前的一个小插曲。有一天,忽被中央领导召见,参加会见的还有唐达成、徐惟诚、于是之等人。领导开宗明义,让提新的文化部长人选,又问:&你们几个人行吗?&于是之把头摇得像拨浪鼓。  回去后,于是之有一点动心。后来一想:我还是在剧院眯着吧,好歹还能逮着功夫演点儿戏。对于那一辈还记着立身、立言、立功的人,权力是一种诱惑,更是一种责任。他们沧桑、纯良又有些驳杂的心,恐怕未曾计算过要为之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因为他们,还没有今天这点儿脆弱的自由度。  
复杂了  于是之的书架上,有一幅莎士比亚小像,书房里高悬自书的&学无涯&三字。学历上,他初中毕业。骨子里,他是个勤奋的书生,狷介的诗人。  他爱读书。郑榕和杨立新都对他在百忙中逮着一点空就拿本书看的样子,印象深刻。当领导后他说,我最大的乐趣是读书,最大的苦恼是没有时间读书。他谈到与上代人艺前辈间的文化落差,说只有静下心来,向书本讨教学问。  他的笔墨文章都好。舒乙说,于是之的文章极短,文笔精粹,立意奇妙,而且品位很高。于是之曾给苏叔阳念过他写的《祭母亲》,苏流泪了。  于是之最初练书法,是为了演好毛泽东,练的是毛体。后来临了许多帖,钟情于宋代米芾。他在书法上下过大功夫,发展出一种似米非米的行书,笔意苍古,字体劲健。  1979年,于是之陪赵丹去灯市西口丹杮小院看望老舍夫人胡絜青。一时兴起,三人展纸研墨。赵丹画了一张《杮杮如意图》,胡絜青在枝头添上一只朱喙小鸟,于是之题字。画完几幅,赵丹发现自己没带印章,于是之忽然说,我给你刻一个。拿来一块洗衣皂,切巴切巴刻成一枚不规则小土豆形状的&阿丹画印&,老舍女儿舒济在一旁看得又惊奇又佩服。  戏剧、美术评论家柯文辉甚至断言,于是之字和文的造诣,在北京乃至全国演员中都是数一数二的,只是他做得很随兴,无心插柳的样子。  柯文辉曾经张罗着把他的书法&推向社会&。但很快,于是之对他说,上面号召要搞严肃文艺,卖字太不严肃了,穷就穷吧。柯文辉说,字还没卖呢,他就觉得自己犯了错。一方面,可以看出他心里雷池太多,另一面是书生的清高之气还在。剧评家杨景辉记得,有位大商人曾出高价请他写一块招牌,他谢绝了:我不卖字。  晚年于是之写过一幅&留得清白在人间&。写完,他跟这幅字合了张影。  童道明说,于是之是一个对为人禀性极为看重、对虚假和庸俗嫉恶如仇的人。在他面前,你不敢装模作样和虚情假意。  但李龙云发现,有一阵于是之私下里爱谈曾国藩的&驭人之道&。此道,无非是上司对下属的&权谋&,堂皇些,就是善于使用干部、调动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他本一介书生,却想懂一点&驭人之道&,这与他的心性不符。于是他,很苦。  &我在旁边,看他对所谓&权谋&的理解和实践,发现他对一些骨子里原本轻蔑的被他讥为&名利之徒&的人,施舍起名利却出手慷慨&&那的确是一种施舍。在满足他们的背后,他又是那样冷漠和蔑视。他几乎具备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全部复杂与矛盾。&  
累垮了  于是之有了大名声,还是只去街边小铺子剃头,把富贵名利看成淡云轻风。他身上确有王利发、程疯子这些北京平民朴实无华的品质,同时又透出一种他独有的不显山露水的高贵和尊严。  有一回,几位记者称他大师,他听了两夜睡不踏实。他问老友,什么叫大师。人家告诉他,以前无古人的审美内容和审美方法,在艺术史上开宗立派的不朽人物,叫大师。于是之说,那请你写篇文章告诉大家,大师不能满街走,我不是大师,只是个普通演员。  童道明说,一个演员具有自己的风格相对来说还是容易的,但像于是之那样既有风格又有风骨是很难得的。陈白尘曾致信他:做戏与做人是一致的,有些人只是会做戏而已,未足与兄并列。  一个对做人有要求的艺术家当上了行政工作者,人情、品格遇上政策、权谋,他又要做人又要做戏,不分裂也难。  老伴李曼宜是连小组长都不让他当的,说他实在是不太会当官。因为出国、分房子、评职称这3件事,于是之被人堵在家门口骂过街。他也只能等骂街的人走了,才把刚倒上酒的杯子摔在地上。  有一次,他和前辽宁人艺院长李默然去广州开会,在饭桌上突然犯晕,险些摔倒。李默然扶他回房后,两人聊了一些心烦之事。李默然说,&我感觉我们俩这种思维和追求,不是当院长的料,我已下决心,今年年底最迟不过明年,坚辞不当了。是之老兄,不怕得罪你,我劝你也别干了。&但于是之心里还放不下领导的重托和同志们的希望。李默然说,&完了,将来你肯定累垮。&  后来,于是之终于想明白了,他对记者说:&尊重知识分子,尊重人才,不是给个官当就算尊重了,关键在发挥他们的特长,施展他们的才华。干部专业化,不等于让知识分子当官。&他也常常讲起&一个内行变两个外行&。他甚至对医生说,您给我写上:这种病不能当领导。相知60年的苏民说,如果让他一辈子当演员,他就得其所哉了。可是,晚了。  焦躁、暴躁、愁烦,任职8年里,冠心病、脑梗、老年痴呆症一样一样找上门来。于是之最后留在人艺影像资料里的形象,是嘴不由自主地、嚼口香糖一般总在动着,那是颚部神经出了问题。他常常不能用完整的句子表达出一个意思,但这个国家级的艺术殿堂仍然需要他。1992年,40周年院庆让他不得不抖擞精神,开会、出版,拜望前辈、迎迓领导,他的嘴,总在不由自主地、嚼口香糖一般,动着。  从1992年起,思维和语言抽丝般从这个以说话为生的人身上一寸寸抽离。到2008年中,他不再发出任何声音。如今,他躺在北京协和医院一个清洁的病房里安睡,这一觉已经睡了4年。老伴每天去医院陪他,告诉他发生的各种事情。&我知道他懂。他人在,我就觉得家没有散。&  敬重他的人也没有散。濮存昕扶着父亲苏民去医院看他,童道明固定在每年的正月初三下午去看他,姜文今年春节也去过。已经半身不遂的林连昆曾用左手一笔一划吃力地写下一行字:&是之我很想你。&
话剧快报:话剧泰斗李默然病逝
据北京青年报官方微博爆料称,曾在电影《甲午风云》中出演邓世昌一角的老艺术家李默然病逝,享年85岁。此前,2007年第17届&白玉兰&奖颁奖典礼在上海东方电视台演播厅举行。81岁高龄的著名表演艺术家、中国剧协前主席李默然,捧起了戏剧表演艺术奖&终身成就奖&奖座。此前,为纪念中国话剧百年华诞,李默然被国家人事部、文化部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话剧艺术家&荣誉称号。因《白毛女》走入戏剧届1947年10月,李默然抱着好玩的心理报考哈尔滨文艺家协会文工团。李默然先考的是自己最不擅长的音乐,考官拉的每一个音调他都唱成&5&,无奈的老师只好劝他去另考戏剧。因为看了《兄妹开荒》和《白毛女》,李默然就唱了四句杨白劳的唱段,结果却意外地一次考中了。 进文工团不久,李默然就遇到一件令他十分尴尬的事: 每天早上文工团员们轮流读报纸。这一天轮到李默然,他正读着,突然听到有的同志在笑,原来他把&效率&读成了&效帅&。 战友们的哄堂大笑给年轻李默然带来不小的打击,也令他深受震动。&我这个文化程度在文艺团体是呆不下去的,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这种状况。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叫博览群书。& 李默然一头扎进了图书馆。从1947年到1953年,整整6年时间,李默然不间断地阅读了大量书籍,他读书读得很杂,文学的,戏剧理论的,全都看。用熟记的台词对小说中的生字,对于只上过4年小学的李默然来说竟成了认字的捷径。 今天李默然简历上有着一连串头衔:话剧院院长、中国话剧研究会会长、戏剧家协会主席、文联名誉主席等等,它们昭示了一个自学成才的典范,而背后的艰辛只有经历的人才能体味。1953年以后,他创造了数十个舞台形象,其中较有影响的有1954年在《尤利乌斯-伏契克》中扮演的伏契克,1956年在《日出》中扮演的李石清、在《李闯王》[3]中扮演的李岩,1960年在《第一次打击》中扮演的季米特洛夫,1962年在《第二个春天》中扮演的冯涛,1979年在《报春花》中扮演的李键(该剧参加国庆30周年演出获表演一等奖)等。李默然的表演富于激情,演出气度恢宏,凛然有正气,感情真挚而充沛,并善于抓住关键时刻,在一连串的情感爆发中,展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他着力追求的是塑造有感情、有个性的活人。他重视技巧的掌握,重视对人物基调的整体把握和处理,同时选取最能表现人物内心生活的动作细节,使人物个性鲜明。在他的表演中,本色与性格化、生活与夸张等艺术上的辩证对立因素被较好地统一起来。1960年,李默然第一次拍电影,也就是这部《甲午风云》,让李默然一炮走红。在片中李默然把民族英雄邓世昌的风骨鲜明生动地呈现上银幕,并永远地留在了观众的心中,成为中国银幕上别具一格的&硬汉&标本。 &邓世昌是我捡来的。&最初进入《甲午风云》剧组,李默然完全是服从组织安排,他连演什么角色都不知道就上了火车。到了长影,李默然看到两个人。一个是《甲午风云》的林导演,另一个是著名摄影师王起民。王起民一看到李默然就向林导演大喊道:&你还找什么邓世昌啊,这不就是吗!&。开始导演有意让李默然演李鸿章,最后改为邓世昌。这令李默然感觉有点匪夷所思。&一个满脸疙瘩的人怎么能演民族英雄?&李默然问导演,导演回答得也很经典:&脸上没有疙瘩的人才不是英雄。& 《甲午风云》一拍就是两年时间。在当时条件下,关于邓世昌的资料,无论是形象上、文字上或者是传说中的均很少。第一次拍电影的李默然一点都不紧张:&我完全被这个人物的感情和行为震慑了,用北京人艺的演技学派来讲,一个演员塑造一个人物的形象在我心中已经形成了,这个人物应该是什么样的,对待某些人是什么样的,我这个脑子里头就像演电影似的一幕一幕的都有了。& 李默然说,他塑造的&邓大人&形象之所以获得广大观众的认可,不是因为他的表演有什么独特的功力,有什么了不起的创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民族气节在邓世昌身上有集中表现,跟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精神吻合,这些打动了观众。《甲午风云》的成功,让李默然出尽了风头,但他的头脑依然很冷静。较之初登舞台之时,他成熟多了。因为,他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比前辈和同辈的那些优秀演员差得多。即使是在红得发紫的1962年,他仍有错别字的时候。这一年,他的话剧《渔人之家》进京演出,他演得非常成功。田汉在向他祝贺的同时,悄悄告诉他:&你把酗说成了凶酒,这是错的&李默然听了,羞得满面通红。从此,学习更加勤奋了。从《甲午风云》的大红大紫中,李默然冷静地走出来,依然一丝不苟地演自己心爱的话剧。从长影回来,他在剧院里连续演了《八一风暴》、《胆剑篇》、《第二个春天》、《叶尔绍夫兄弟》表演艺术日趋成熟。他提出了做人做戏的严格标准&&台下认认真真、明辨是非地做人,台上认认真真、富有创新地演戏。他在表演创作上主张&无禁区&、&无偶像&、&无顶峰&。1963年,林农再次向李默然发出邀请,请他扮演《兵临城下》中的姜部长。接过这个剧本,李默然觉得比《甲风风云》压力小一些。毕竟他本人与这段历史及历史人物比较近。而且,很多人物他接触过。1947年参加革命后,李默然经常与&姜部长&那样的部队干部在一起工作,他们的风度气质、音容笑貌,都在他心里记着呢。经过一段时间的案头准备,&姜部长&就在他脑子里活了起来,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轻松自然,游刃有余。在拍片期间,李默然巧遇了京剧大师裘盛戎。当时,裘盛戎正在长影拍摄戏曲片《秦香莲》,自幼酷爱京剧的李默然很快与裘先生成了好朋友,他多次到现场看裘先生拍戏。他一边看,一边学习裘先生塑造人物的方法,从对特定情境的理解与渲染,到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把握及语言节奏的运用,他一点不漏地记在心里,然后用心揣摩。与裘盛戎的接触,对李默然塑造姜部长这一形象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在电影中,李默然的表演充分显示了高度的视觉性,逼真而又传神,恣肆汪洋、酣畅淋漓,洒脱自如。影片中有一个镜头是姜部长坐在吉普上,准备从城中撤出。本来他是戴着墨镜的,如果这样一路演下去,那戏就会显得过于呆板,因为观众看不到他的表情。李默然即兴发挥,从容摘下墨镜,冲着镜头微微一笑,那真是迷人迷到了家。那一笑,全面准确地传达出胜利在即的信息。大概在1974年的时候,国内各大媒体报道了一则重要新闻,在北京郊外,侦破了一期特务案,三年后,长春电影制片厂根据这个故事拍摄了一部反特电影《熊迹》。《熊迹》这部电影的导演是赵心水,他的成名作是《冰山上的来客》。副导演李前宽,现在是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长影厂总导演,以拍摄重大题材著称,比如《开国大典》、《重庆谈判》、《七七事变》等。另一个副导演是张圆,以前的二十二大明星之一。演员有石维坚,李默然,浦克,刘世龙,徐元奇,达奇,卢桂兰,顾岚,邓书田,任颐,唐克,孙敖,刘文治,庞万灵等。辽宁人艺老院长李默然在剧中演公安局长。《花园街五号》,李国文著小说名,另有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于1984年,李默然、庞学勤、方舒等主演,本片以一座北方城市的领导人交接班为背景,揭示了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主要剧情为:花园街五号为一座城市最高权力的象征,1982年,此楼的第五任主人、市委第一书记韩涛将退居二线,他在任用干部刘钊和丁晓之间犹豫不决&&最终刘钊用事实证明了丁晓的卑劣行径,不久,刘钊被调至省城去接受新的任务,花园街五号被改建为少年宫&&电影获文化部1984年优秀故事片二等奖。1981年5月,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了故事片《检察官》,由著名表演艺术家李默然担纲主演。影片讲述了刚刚恢复重建后的检察机关通过一件刑事案件的追捕,进而发现竟是一起蓄意制造的冤假错案,而这起冤假错案背后,又隐藏着一起重大杀人案件。李默然扮演检察院检察长徐力这个主要角色,他的儿子李龙吟同志扮演检察院检察员,是徐力的助手,他们父子同台的戏很多。李默然主演了检察长徐力。故事发生在闹市区,一个青年突然在徐力的车前摔倒,当徐力把他救起后正准备为他救治时,不料他却神秘失踪了,原来这个青年正是徐力追捕的流氓惯犯张华。经过一番周密的侦查,徐力终于证实,张华是被诬陷的好人,而真正的罪犯,却是自己的儿子徐文涛。检察长在这一意外的打击下痛苦万分。此时,公安局副局长梁静逸突然主动前来关怀徐力,愿意为徐力的儿子作伪证以解脱其罪行。徐力断然拒绝了梁副局长的&关怀&并冲破梁静逸设置的重重障碍,揭出了梁静逸伙同其妻在&文革&中犯下的一宗重大谋杀罪,而张华则是梁静逸所犯罪行的见证人。因此,梁静逸千方百计地陷害张华,以掩盖自己的罪行。最后,检察官徐力失去了儿子,但他却维护了法律的尊严。日,第17届&白玉兰&奖颁奖典礼在上海东方电视台演播厅举行。81岁高龄的著名表演艺术家、中国剧协前主席李默然,捧起了戏剧表演艺术奖&终身成就奖&奖座。此前,为纪念中国话剧百年华诞,李默然被国家人事部、文化部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话剧艺术家&荣誉称号。 戏剧大师曹禺曾说:&很少有人能像李默然那样保持这样永远的艺术青春。50多年来,他从未停止过艺术创作活动。&&他走过了一条不间断的持续探索的艺术道路,为人民群众留下了一连串闪耀着生命灵光的人物形象。&
&李默然和儿子同演《检察官》
&1974年出演《熊迹》公安局长(来自话剧网)
站长在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族英雄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