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墙山的安妮》1-80页的人物做了什么

《绿山墙的安妮》人物介绍
我的图书馆
《绿山墙的安妮》人物介绍
安妮·雪莉
  一个红头发的女孩,还长着一脸雀斑(最最受不了别人批评她的红发!)。年幼丧母,不久,父亲也离开了人世。几次波折(住过多户人家,照顾过多对双胞胎),她阴差阳错地被爱德华岛上的一对老兄妹收养(他们原本想要收养一个男孩),从此开始了她的新生活。喜欢幻想,热爱大自然,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嘴里经常闲不住,也常因此而做错事。爱美的天性也经常闹出笑话。为人直率,善良,勤劳,很珍惜友谊。
戴安娜·巴里
  安妮的好朋友,有一头漂亮的黑发和黑眼睛,善良,开朗,漂亮。充满热情,是安妮的知心朋友,经常和安妮一起幻想故事,和安妮一样,十分珍惜她们的友谊。是安妮最好的朋友。 与安妮几乎形影不离。
马修·卡思伯特
  绿山墙农舍的主人,性格内向,不敢与马瑞拉和林德太太以外的女人说话(一个人去买布却刚好遇见一个女服务员那一部分特别有趣)。但却是一个很善良的人,他是第一个发现“女孩调包事件”的人,却不忍心把实话告诉眼前这个对“新家”充满了希望和幻想的红头发小姑娘知道。后来,也是在他的坚持下,才最终把安妮留在了绿山墙农舍。很宠爱安妮,在他眼中,安妮是个非常非常好的小姑娘。是安妮在这世上最像亲人的亲人,安妮自己也曾对玛瑞拉说过“如果是马修的话,他一定能明白”这样的话。在《绿山墙的安妮》的最后,因为存有一生积蓄的银行倒闭,死于心脏病发(感人的一幕)。
马瑞拉·卡思伯特
  马修·卡思伯特的妹妹,绿山墙农舍的主人。脾气与马修截然不同,马瑞拉是个古板严肃的人。对安妮的教育十分严格,有时候甚至有点过分了。但心里却是很喜欢这个喋喋不休喜欢幻想的小家伙的,安妮去女王学院读书的时候,有一个晚上,马瑞拉就因为想念安妮而痛苦流涕。因为爱她,所以害怕自己会过于放纵她,就不自觉地变得十分严厉。“打是情,骂是爱”的最佳典范吧。
吉尔伯特·布莱思
  在安妮童年的时候,因为吉尔伯特开了个玩笑,管安妮叫“红发鬼”俩人发生争执。安妮发誓要一辈子讨厌他,而吉尔伯特却喜欢上了这个特别的红头发姑娘。后来,由于他把职教本校的机会让给了安妮,两人关系和解。在安妮大学的时候,他们是校友.吉尔伯特向安妮表白,遭到拒绝.《》的最后,安妮听说吉尔伯特患了重病并且可能会死掉,才终于醒悟过来,自己一直爱的是吉尔伯特。吉尔伯特会生大病,首先是由于身体上的,另一方面,也因为他以为安妮要嫁给罗伊·贾德纳。最后,吉尔伯特听到了安妮已经拒绝了罗伊·贾德纳的求婚的消息,而奇迹般地好了起来。两人最终在一起了,并且订下了婚约。 安妮在夏缘镇当校长的时候,吉尔伯特在学医.两人通过信件交谈。当然,在《梦中小屋的安妮》里,两人结婚了.以后的故事中,他们有了孩子,在《温馨壁炉山庄的安妮》里提到.《彩虹幽谷》是安妮对孩子的教导.最后的《温馨壁炉山庄里的里拉》,是安妮的小女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遭遇。
雷切尔·林德太太
  卡思伯特兄妹的老邻居、好朋友。是一个很传统的英国式妇女(那时候的加拿大完全沿袭英国的风俗习惯),很喜欢留意别人的事情,书中原话:“如果要从蕾切尔·林德家门前经过而不适当地注重体面与礼节的话,就无法从林德太太那敏锐的目光下逃脱。此时,林德太太正端坐在窗前,犀利的目光监视着外面的世界,从小溪到顽童,无论发现任何不同寻常的事情,她都要想办法探个究竟,不然就无法安心。”因此,刚开始与安妮相处时,两个人闹了不少的矛盾,但最后都冰释前嫌了。在《女大学生安妮》的时候,还搬到绿山墙农舍住了。
鲁比·吉里斯
  是安妮和戴安娜的好朋友,长得很漂亮,金色的头发,碧蓝色的眼睛,活力十足,性格有些大大咧咧,有时会歇斯底里,成绩不错。
  牧师的夫人,是安妮非常喜欢的一位夫人,她很和善又很漂亮,经常教导安妮,是安妮的另一位知心朋友,也是安妮的良师益友。
乔治·帕伊
  一位很毒舌的女孩子,经常嘲笑安妮,在安妮不小心把头发染成绿色而不得不剪掉后,嘲笑安妮蠢的像个稻草人,有一次甚至害的安妮挫伤脚骨,性格有些自私,不和善,喜欢嘲笑,讥讽别人,甚至和安妮在大学时,被冠以“全校嘴最损的女人”。
珍妮·安德鲁斯
  也是安妮的朋友,曾和鲁比一起参加过安妮的故事社,是一位很严谨的姑娘,学习很好。
斯蒂希老师
  安妮的老师,对安妮很和善,教给安妮很多的东西,推荐安妮去大学的启蒙老师。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摘 要:《绿山墙的安妮》是一部备受读者喜爱的儿童小说,它用细腻、甜美的语言描写了一位活泼善良、刻苦勤奋的小孤女安妮,她"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初探《绿山墙的安妮》
  摘 要:《绿山墙的安妮》是一部备受读者喜爱的儿童小说,它用细腻、甜美的语言描写了一位活泼善良、刻苦勤奋的小孤女安妮,她不但获得了领养人和邻居朋友的喜爱,而且深受读者喜爱,让读者从中获得感悟、净化心灵。我国学者对这部小说也进了认真研究,并取得了些成果,但可拓展的研究内容还是很丰富的,我们可以还原小说的社会背景环境来对小说进行解读或从作者其他作品认识这部小说,这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这部作品。 中国论文网 /1/view-6176303.htm  关键词:安妮;社会环境影响;埃米莉   露西?莫德?蒙哥玛丽创作的《绿山墙的安妮》是一部备受读者喜爱的儿童小说,是安妮系列小说的第一部。它用细腻、甜美的语言描写了一位小姑娘安妮,安妮自幼失去父母,11岁时被绿山墙的马修和玛丽拉兄妹领养。她善良活泼、富于幻想、勤奋爱学习,她不但得到领养人的喜爱,也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友谊。小说深受读者喜爱,使许多人从中获得感悟、净化心灵。   一、我国对《绿山墙的安妮》的研究概况   我国对安妮系列作品的研究论文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与圣经、基督有关的研究论文论文,例如:郑?的《中的圣经原型初探》、宋双的《试析中的基督教思想》。这类论文都借用基督教思想和圣经原型故事情节去解读小说中人物的爱的精神,奉献的精神,以及小说人物所生活的环境。二是涉及自然环境的论文研究,例如:姜淼的《在自然意象中建构成长-的文学地理学解读》、田文芝的《论中的乌托邦图景》。三是从女性主义的视角解读小说,例如:陈秀君的《从女性主义解读中的生存主题》、何森梅的《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这些论文主要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挖掘蒙哥玛丽小说中的加拿大的民族特性、生态美。四是关于人物形象分析的论文以及设计叙述方式、版本研究的论文,例如:夏宗凤的《的人物及叙述视角分析》、杨瑞君《童话的魅力―》等些作品。   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提出了作者、宇宙、读者、作品等文学四要素的说法:“每一件艺术品总要涉及四个要点,几乎所有力求周密的理论总会大体上对这四个要素加以区辨,使人一目了然……最后一个要素是欣赏者,即听众、观众、读者。作品为他们而写,或至少会引起他们的关注。”[1]艾布拉姆斯早于接受美学的学者看到,因读者拥有不同的人生背景和经历,故其“期待视野”也各不相同。他们会以自己的生活体验为基础,从个人角度来看待文本,于是产生了具有个性化的文本意义,甚至影响到文学作品的地位。以上论文基本是在近十年创作的,对帮助我们认识这部小说有很大帮助,但对这部优秀小说的探讨和认识视野还有很大空间。因为我们不应只局限于作品本身认识作品,还应将自己置身于当时的社会文化中或者从其他作品的角度去认识作品。   二、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成长环境   1.坎坷的人生经历   蒙哥马利出生于加拿大的爱德华王子岛。父亲是一名商人,母亲在她两岁时死于肺结,之后父亲便再婚并搬离了爱德华王子岛,从此露西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在卡文迪许村一所老式的农舍里,外祖父母对露西的教育非常严厉,不过幸运的是她有爱德华王子岛美丽的风景相伴。露西从小就具有文学天赋,并且很勤奋,她在卡文迪许完成了学业后,在几个爱德华王子岛上的学校担任教职。在1902年,她为了照顾外祖母,再度回到卡文迪许,在此期间写下了第一部著作《绿山墙的安妮》。   通过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我们能看到安妮身上有作者的影子,安妮也经历了不幸的童年,但依然热爱生活和学习,而且安妮也成为一位教师。在第二章的开头有这样一段话:“马歇?卡斯巴特和栗色马配合默契地在通往布莱特?里巴的全程约八英里的路上走着。道路两旁散落着一些农庄,途中还穿过了几片美丽的枞树林和开满杏花的洼地。从附近的苹果园里,飘出一丝丝迷人的芳香,起伏平缓的原野与紫色的夜幕终于合到了一起,小鸟们也停止了歌唱。”作者小时候生活的农舍周围就是苹果园,所以这里提到的迷人的苹果园不是随便写的,沉醉于果园的芬芳之中的美好感受是作者的亲身体验,于是安妮才这么真实、可人。   2. 优美的自然风光   小说之所以给人一种甜蜜、温馨的感觉很大程度上源于它优美的风景描写。在那未受工业文明侵染的世外桃源的环境里,自然美与人的心灵美的结合统一,带给人的是美的享受。作者从小细心观察和欣赏着的周围的风景,大多时间生活在美丽的爱德华王子岛上,在小说一开头就给读者们传递着自己所感悟到的自然美。   “雷切尔?林德太太的家就在阿冯利干道插入一个小山谷的地方。小山谷两边桤树成荫,结满了象女士们的耳坠一样的果子。一条小溪横穿路面,这条小溪发源于远处古老的卡思伯特领地森林,流经部分的上游,有着幽僻的池塘和瀑布,以错综复杂的小溪著称;可当它流到林德山谷时,却变 成了一条安安静静、规规矩矩的小河了。”[2]   大山能给人一种雄壮的气势,然而溪流却能带给人灵性,此处一开始作者就将安妮即将生活的环境描绘的那样清澈、活泼,渲染了一种美好的氛围。   三、地域文化对加拿大儿童文学的影响   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天主教作为精神支柱维持着彼此的联系,但天主教对文化而言却是不利的,因为它这阻碍了世俗文学。19世纪中叶,一批自由派知识分子、作家为了唤醒人的民族意识,强调民族特色,以描写加拿大法语地区的历史和自然景色为主。诗歌领域的变化也带动了小说领域的发展,从19世纪末开始,初期小说中大多描写本地区的历史和风土人情。到了20世纪,则开启了加拿大法语文学的成熟期,文学的各种形式都有较大的发展,产生了一批重要的作家和作品,并开始形成本民族的体系和风格。   《绿山墙的安妮》展现了爱德华王子岛细腻、唯美的风景,许多人为之向往。然而,有“加拿大文学之父” 之称的查尔斯?罗伯茨却用完全不同的风格描述了加拿大的美。他的童年是在韦斯陶克坦特拉曼的沼泽地中度过的,并学习森林知识。后来搬到了离原始森林很近的弗雷德里克顿。这为他后来写作打下了一定基础。《野地亲族》,这是一本很好的动物故事集,与蒙哥玛丽相似的是他将冬季加拿大森林的美景描述的那么优美。该部作品是查尔斯以现实主义风格来写野生动物的传记,展现的是户外生存、自然与人关系的故事。但它并非用说教式的语言展现自然界与人之间唇齿相依的关系,而是用一种自然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性。查尔斯还借助丰富的想象力展现动物是如何去解释周围环境的,其文学价值一直影响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家庭故事、户外生存的叙事故事。
  总之,无论是爱德华王子岛上那优美的田园风光、宁静的道路、麦浪起伏的农田,还是查尔斯所描述森林环境中的动物故事,它们都与加拿大辽阔的国土有关,正是复杂的地形孕育了人们勇于冒险的开拓精神,给予了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当这些气质混合到作家身上,并展现在他们的作品中的时候就逐渐的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   四、透过埃米莉形象来看安妮   在蒙哥玛丽笔下,除了安妮之外还塑造了一个成功的人物形象,那就是埃米莉。作者用自然流畅的笔锋刻画了一个聪明、敏感、又早熟的女孩子,为读者们展现了一个充满快乐和烦恼的女孩子成长史。与安妮系列的小说不同,这部小说涉及了更为广泛的话题,比如:家庭暴力、仇恨等等,在某种程度上这部小说展现了作者更高的创作水平。不过安妮和埃米莉的人物故事形象在几个方面是有可比性的:   首先,埃米莉同安妮一样,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不过随着安妮不断成长和接受教育,安妮逐渐不会再异想天开的做错事了。而埃米莉常常在想象的王国忠梦呓般的自言自语,比安妮更爱独自想象,也正是安静的孤独感推动了埃米莉的写作梦想,为她日后的写作奠定了丰富的积淀。   其次,她们的身世坎坷,寄居乡村。不同的是,安妮并没有受到像伊丽莎白姨妈那样眼里的惩罚,而作者对埃米莉的一些不幸遭遇描写的更加生动形象,令人同情落泪,展现了人生痛苦的一面。不过虽然如此,两人却都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寻找到了快乐,与大自然做成了好朋友,并且慢慢的都赢得了周围人的喜爱和信任。   第三,两部小说都多少受到圣经的影响,但是我认为埃米莉小说系列更突出了圣经的意象。例如,埃米莉因为苹果与约翰争吵引,从而起两家的争吵,但是聪明的埃米莉又去求助神父,借助了上帝的力量平息了两家的宿怨。作家将圣经中引起矛盾的苹果直接借用到儿童小说中,让小说增添了童话色彩,而且也能带给你更多深思的空间。   总之,通过与埃米莉相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之后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在安妮的基础之上的发展和延伸,我们也可以认识到,安妮的单纯善良不是仅从她个人体现的,而是与她所生活的那个世外桃源式的生活环境有关,安妮的成长环境里没有完全的反面人物形象,没有埃米莉复杂的周围环境,因此,我们认识到小说人物的个性与特点不仅仅是来自于人物自身,还跟其生活的周围环境、周围人有关系。   五、小说人物形象与当时社会的关系   马克?吐温于1876年发表了《汤姆?索亚历险记》,它早于《绿山墙的安妮》三十多年的时间。主人公是一个叫汤姆?索亚的男孩,不幸的汤姆幼年双亲去世,由波莉姨妈收养,他向往自由、勇于探险,讨厌枯燥的生活。汤姆与爱学习的安妮截然不同,他不愿接受文明礼教的约束,常常逃学。但小汤姆与安妮一样有一颗善良的心,他勇敢、具有正义感。他敢于在法庭上指证凶手,虽然当时凶手已逃之夭夭。因此,他完全不比那些接受学校教育的孩子品质差。而且,马克?吐温还借助小汤姆的身上敢于挑战世俗的精神对社会中的黑暗面给予了讽刺,展示了美国社会中的虚伪丑陋以及宗教的伪善。   这与当时的社会大环境是有关的,当时美国南北战争刚刚结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了障碍,但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弊端仍然存在,所谓的民主与自由下面仍存在着虚伪。然而,安妮系列作品中并没有讽刺艺术,也没有反面形象的人物,因为当时的加拿大仍受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影响,人们都生活严谨,工作刻苦,对别人又充满责任感。尤其是作为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更是那个时代道德风尚的典范,她是贤妻,是良母,更像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在此影响下,蒙哥玛丽塑造的安妮就是重视家庭、亲情、友情的好女孩,这是符合当时人们审美价值的。因此,社会大环境也可以影响一部作品的人物价值取向,反过来说,现代的我们也可以透过前人们的小说人物形象看到当时的社会状况。   注释:   [1] M.H. 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4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蒙哥玛利:《绿山墙的安妮》,马爱农 译,第1页,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7年。   参考文献:   [1]陈秀君:从女性主义解析《绿山墙的安妮》中的生存主题[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夏宗凤:《绿山墙的安妮》的人物及叙述视角分析[J].吉林省教学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   [3]张煜、郑芷莲:西顿动物小说的动物形象[J].《时代文学》,2009年10月   [4]田文芝:论《绿山墙的安妮》中的乌托邦图景[J].《学理论》2013年   [5]宋双:试析《绿山墙的安妮》中的基督教思想[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3月   [6]夏宗凤、张华:从成长小说的角度解读《绿山墙的安妮》[J].长春大学学报,2011年11月第21卷,第11期   作者简介:杜梅,女,上海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古代文学。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绿山墙的安妮》读后感300字_300字读后感
《绿山墙的安妮》读后感300字
【第1篇】& &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名叫《绿山墙的安妮》,它的作者是露西?莫德?蒙哥马利。  & &
这本书写的是一个孤儿的故事:爱德华王子岛上有一对老兄妹,他们本想从孤儿院收养一个男孩做帮手,却鬼使神差地收养了一个女孩。这个名叫安妮?雪利的女孩长得并不漂亮,她的红发是她最大的烦恼,一脸的雀斑,可她有着一颗纯洁的心,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夸张的言辞,一切平凡的事物在她的眼中都妙趣横生,因此经常被别人说多嘴。她活泼、好动、聪明、不拘小节,并干出了许多出人意料而又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如:把葡萄酒当作草莓汁误拿给喝;把止痛药水当香料用来做蛋糕;买劣质染发水把红发染为绿色的……她在生活上有位知心好友,名叫黛安娜;学习上,她有强大的竞争对手,他是全班的尖子生――吉尔巴特。靠着与吉尔巴特的竞争,安妮得到了奖学金,考到了自己梦想的大学。可当安妮回家报喜讯后,发现马修与玛利亚都已经老了,而马修在不久后的几天受到突如其来的强大刺激,引起心脏突然停止跳动后休克而死,当玛利亚与安妮处于痛苦之中时,安妮不忍心丢下玛利亚一人,于是放弃了自己的大学学业。  & &
安妮的故事使我哭笑不得,她的学习竞争力使我敬佩;然而她的孝心也令我深深感动。回想自己,因为成绩在班上算是不错而导致自己有时行为懒散,漫不经心,这个学期的上课过程中也稍微有点不认真。所以我要发奋图强,像安妮学习,学会给自己找一个比自己强的对手与他竞争,学会不拘小节,做个像安妮一样的孩子!【第2篇】《绿山墙的安妮》中的玛瑞拉俨然是安妮的严母,她用书中的话来形容就是――“板着面孔”“严肃死板”等,她教育安妮非常严厉,但内心却时时刻刻灌满了对安妮真挚的爱和浓浓的关心。她坚持以严厉地态度教育安妮。当安妮办了傻事时,玛瑞拉“忍不住想笑”“忍不住内心的感情”但表面上依旧板着脸教育安妮。玛瑞拉是一个善良的人,可是她非常严肃,总把微笑和慈爱埋在心底,但这并不影响安妮长大成人之后对她浓厚的感激之情。而玛瑞拉的马修则是安妮的“慈父”。马修非常憨厚、老实,是一个沉默内向的人。他处处为安妮着想的感情经常像一泓清泉,从他极少的几句话中流淌出来。他善良、待人和善,对安妮以及任何人都很真诚,常常反对玛瑞拉“过激”的教育方法。总是处处体现出一个“”的体贴、关爱。所以,他对安妮的爱是最真切、温暖、纯真的。【第3篇】今年,我读了中英文版的《绿山墙的安妮》这本书。它主要描写了四章内容,马修先生和他的玛丽拉想领养一个能干活的小男孩,可令人意外的是来了一个名叫―-安妮*雪莉的小女孩。他们领养了安妮。然后讲述了安妮和她的吉尔伯特从童年到青年的成长及学习经历。再后来讲述了安妮为了回报马修先生和玛丽拉女士的养育之恩,又回到了绿山墙工作的故事。其中,这四章中,我最喜欢的一章是《回到绿山墙》,因为长大后的安妮为了保护绿山墙,而把自己一次去雷德蒙德学院继续学习的机会放弃了,而去工作。安妮的同学吉尔伯特知道后,把一次去埃文利工作宝贵的机会让给了安妮。因为吉尔伯特为了让安妮原谅自己童年时叫安妮“胡萝卜”,且用手弄安妮的辫子,使安妮非常生气,安妮打算以后再也不理吉尔伯特,所以得到工作机会的安妮心里原谅了吉尔伯特,矛盾解开了。从中,我体会到他们的是珍贵的。这时我突然想起一句俗话:“朋友易失不易得”。【第4篇】这个假期,我读了《绿山墙的安妮》这本书,这本书是一半外国小说,书内有三个主要人物,分别是:安妮,马修,马瑞拉。书里主要讲了一个名叫安妮这个小女孩的成长故事。安妮是一个孤儿她已经失去父母,岁时被人领养。小姑娘个性鲜明,擅于幻想。她有着红色的头发和一脸雀斑,一双大大的眼睛。不久后就来到了绿山墙之家。她考上了女王学院,取得一级证书,并获得大学奖学金。但她为了不离开绿山墙和收养自己的玛丽拉,她放弃了大学深造的大好机会,踏入社会的故事。安妮虽然外貌不好,可是她有着一颗善良而心。她虽然不好看,但她的心让她不会自卑。今后,我一定要以安妮为榜样,无论在学习上、生活上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勇敢地去面对,不退缩,要做一个像她一样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人!【第5篇】假期,我读了《绿山墙的安妮》这本书。读完这本书,我被深深地感动了,觉得这确实是一个关于、责任和爱的感人故事。书中的绿山墙农舍兄妹马修和玛莉拉决定领养一个男孩,不料阴差阳错,孤儿院送来了一个爱幻想、喋喋不休的红发女孩--安妮。她独特的个性使她频频闯祸又令人忍俊不禁,改变了兄妹俩,牵动着俩人的爱心。安妮聪明、勤奋,凭着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大学,但为了照顾玛莉拉,她又放弃了学业。当读了这本书,我就想到了我们学的课文:《穷人》《别饿坏了那匹马》《唯一的听众》和《用心灵去倾听》这几篇课文都是表达爱的文章。生活中,处处都充满着爱意。每个人只要坚守信念,有着关爱别人的心,坚持不懈,无论什么困难都能跨过去。
《绿山墙的安妮》读后感300字___相关文章
&&&&&&&&&&&&《绿山墙的安妮》人物特点
安妮·雪莉:一个红头发的女孩,长着一脸雀斑。年幼丧母。不久,父亲也离开了人世。几经波折,她阴差阳错地被爱德华岛上的一对老兄妹收养,从此开始了她的新生活。她喜欢幻想,热爱大自然,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嘴里经常闲不住,也常因此而做错事。爱美的天性也经常闹出笑话。为人直率,善良,勤劳,很珍惜友谊。
黛安娜·巴里:安妮的好朋友,有一头漂亮的黑发和黑眼睛,善良,开朗,但体弱多病。和安妮一样,十分珍惜她们的友谊。是安妮最好的朋友。
马修·卡斯伯特:绿山墙农舍的主人,性格内向,不敢与玛丽拉和林德太太以外的女人说话。但却是一个很善良的人,他是第一个发现“女孩调包事件”的人,却不忍心把实话告诉眼前这个对“新家”充满了希望和幻想的红头发小姑娘知道。后来,也是在他的坚持下,才把安妮留在了绿山墙农舍。很宠爱安妮,在他眼中,安妮是个非常好的女孩。是安妮在这世上最像亲人的亲人,安妮自己也曾对玛丽拉说过“如果是马修的话,他一定能明白”这样的话。
玛丽拉·卡斯伯特:马修·卡里伯特的妹妹,绿山墙农舍的主人。脾气与马修截然不同,玛丽拉是个古板严肃的人。对安妮的教育十分严格。但从心里是很喜欢这个喋喋不休喜欢幻想的小家伙的,在安妮去女王专科学校读书的时候,有一个晚上,玛丽拉就因为想念安妮而痛苦流涕。因为爱她,所以害怕自己会放纵她,就不由自主地变得十分严厉。
吉尔伯特·布莱思:在安妮童年的时候,因为吉尔伯特开了个玩笑,管安妮叫“红发鬼”俩人发生争执。安妮发誓要一辈子讨厌他,而吉尔伯特却喜欢上了这个特别的红头发姑娘。后来,由于他把职教本校的机会让给了安妮,两人关系和解。
雷切尔·林德太太:卡里伯特兄妹的老邻居、好朋友。是一个很喜欢留意别人的事情的人。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绿山墙的安妮》中的安妮的性格特点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绿山墙的安妮》中的安妮的性格特点
我有更好的答案
并且想象力非常丰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嘴里经常闲不住,也常因此而做错事,很珍惜友谊。爱美的天性也经常闹出笑话。为人直率,善良,勤劳喜欢幻想,热爱大自然
采纳率:29%
想象力丰富,为人直率,善良,很珍惜友谊,勤劳,纯真善良,热爱生活,坚强乐观喜欢幻想,热爱大自然
参考资料:
善良,活泼,孝顺,坚强,正直,勇敢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绿山墙的安妮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