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太极三年不出门多练拳几分种手指头就有虫爬感

练太极拳的人总有一种高大上的感觉、大神们是怎么看的?_武术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47,011贴子:
练太极拳的人总有一种高大上的感觉、大神们是怎么看的?
正好晒太阳
吧友都说是太极,可他的...
这配置,被要了2800,我...
快到期末了 太极拳还不...
以下是上中下路我目前的...
他—独自开发ios8越狱,...
不好意思问 就偷拍了几...
CGWANG原画培训 「零基础全额退费保障」,原画名企委托培训,高薪工作不是梦
1、动作优美2、养生3、与环境和谐
人家自称是“”,当然要内着点了
就如同读清华、北大、交大、浙大一本生、小拳种三本生的感觉吧、练三年五年打架还不如练三个月散打实用。太极十年不出门、现代社会有几人能沉下心静静吃苦练上十年二十年再冲进江湖扬名立腕?我这有个28岁男子、身高176、体重76公斤、花了很多钱财拜陈、杨式练了7年多、回到家乡被练了一年多散打的同样年纪身高的拳手打的晕头转向、鼻青脸肿、真实的事例。人家不跟你玩、挤来弄去、听劲化劲、上来就打。
公园里的大爷大娘的也高大上吗?
过去主要是满清王爷与达官贵人在推祟练习,当时满人眼里除了满人其他人都是奴才,王爷眼里除了皇族其他人都是奴才,满清虽然灭亡了,但在很多人心中的鞭子还在,而太极拳与满清王爷因缘极深重,自然就好像高大上了
你碰到看不懂的,越是迷糊,玄乎,越觉得高大上,不是高大上太极拳算是最亲民的拳术啦,无论男女老幼,老弱病残都能习之一二,只是你还没懂而已,顺便说下楼上属于硬扯
抱蘿莉最好用了七年都不會打那洗洗睡去吧
里有没有可以应付兵刃的招式?
需要天赋和师傅,确实是比较高深的,敢称太极就是地位高啊
ui培训哪个好,0基础+双证+实战「就业无忧」
真正的原始太极拳肯定能打人的!陈发科、、的拳决对是高大上能打人、养身也应该有。
我手里有一本《杨氏、运气发劲与练式》,八十年代功夫潮的产物,里面对太极拳的记述更接近于太极拳的本来面貌。我现在还记得,里面讲的架子分类,有大中小,然后再分高低平,里面强调了,实战太极拳趋向于小而低的架子,每一式都有寸劲爆发,绝不是想在软踏踏的样子。
想多了。出来忽悠人的都显得高大上,一种商业包装,这个别说,只要进入商业这块地界,推广时都奔着高大上去。正经练拳,或是平时扯蛋就没高大上的。只是太多被忽悠晕的,掉坑里不自觉的开始仰脖望天……
真正的出招是极其狠毒的,绝不是把对手推开那么简单。对于悟性和师承的要求极高,一万人里(坚持苦练的)最多出一两个真正练好的。
阴阳结合才叫,现在的太极就只有阴,阳的部分都快失传了
那种抓坛子的是不是练的?如果一个人心平气和,真正的心如止水,一般平时注意观察的人是看得出来的。以前是扎马放几碗水。现在最简单的是拍照的时候,手不抖动,这一点没几个人可以做到;紧握拳头而不抖动,这个更少人做到。狙击手估计是其中的佼佼者。如果练习太极拳可以令人真正的心静(这种感觉只有亲身体会无法用语言表达),加上抓坛子的功力,在UFC的贴身肉搏中,直接用手指捏断对方手臂的骨头经脉,不知道有没有高手去试试。打摔跤估计更厉害,借力打力,近身拖拉扯断对方的手等
套路里的东西都是有用的,只是你不会发力而已。真的传统武术是用来杀人的。
太极有内功修练,接触过不?
没有吧。可能内家的会
现在的广场都是体操,氛围是不错的,但是跟武术没关系。这世界上除了智慧和品格,没什么东西是高大上的
玩的是概念,不高大上怎么玩啊
先来一拳再看
你先分清表要用的和实战用的,不同的
专家分析过,武术这种轮胳膊耍力气的东西,在当今社会想搞出名堂,靠能打能拼永远是走不远的,谁能用文化用商业包装的好谁才有前途。而少林之类就是靠与文化紧密的结合,加上用高明的商业包装,才闻名天下。这确实是不错的发展途径。
主要是小平同志的一句,好
把太极的套路拆开,打,再加上正确的发力,你看看能不能打人
所有太極聞人在練太極之前都練過其他的拳法XXXX太極講零距離發劲
請查中文字典按靠擠採是什麼意思而現在有幾個練太極的人會?太極講松我說的先搭手 然後閉上眼睛讓對方無限制攻擊有幾個練太極的人在這麼練?
其实我个人认为 是一种状态 任何一种拳都可以达到这个状态 练得好了 再了解一下太极理念 就可以做到
练拳到最后确实是要周身太极才对 但这不是指某种拳 而是一种状态
自我感觉良好吧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查看: 1092|回复: 4
UID3积分4252 阅读权限1最后登录威望1 在线时间252 小时帖子2091 分享日志记录主题相册好友铜板82 虫币0 帖子精华3积分4252注册时间
铁虫, 积分 4252, 距离下一级还需 748 积分
铜板82 虫币0 帖子精华3积分4252注册时间
练太极拳如何出功夫——张绍堂谈太极拳技击能力的培养
& && & 太极拳毫无疑问地是一种技击实战性很强的拳种,现在有些人怀疑太极拳是否能够实战,这是因为太极拳普及的原因。因为普及了的太极拳就不是原来实战性很强的传统太极拳了。太极拳的普及是由于人们对健身的需要而形成的,象一些所谓的”国家标准套路、简化太极拳等,都是属于这一类型。因为大多数人所 追求的就是通过练习太极拳而获得健康的身体,其中很多人也达到了这一目的。练太极拳追求技击实战能力的是少数人,而这一部分人大都是各派传统太极拳传人, 太极拳真正的实战能力培养的内容存在于各派传统太极拳中。当然,有些流派至今已经将培养实战能力的具体内容失传殆尽,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真东西失传了。其原因有二:一是保守。二是不重视技击实战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那些真正的、好的内容失传,这是很令人心痛的事情。这个问题不是仅仅存在于太极拳,其他拳种也有这个问题。这是一个传统武术所普遍存在的问题。真正掌握太极拳精髓的,只是各派传统太极拳传人中的少数人而已。
& && && & 练习太极拳要想具有技击实战能力,首先要出功夫,如何才能出功夫呢?首先要选择正确的练习方法。那么什么才是正确的练习方法呢?以我个人数十年来练习 李派太极拳的经验来说,练太极拳不能死练套路,死练套路是很难出功夫的,即使是出了功夫也不会运用,遇到真正懂技击的高手就会一败涂地的。套路是传统太极 拳主要练习手段,但不是全部。具体地说,太极拳的内容包括:一、基本功的训练;二、套路的练习;三、桩功的练习(李派传有太极十三桩);四、内功的修炼; 五、辅助功法的练习,比如操绳功、揉球功等等;六、各种推手的练习;七、对手练习(即实战训练);
& && && && & 基本功的练习决不可以忽视,俗话说“练拳不溜腿,必是冒失鬼”,传统太极拳对基本功的要求很高,韧带必须要抻开,这样动作才能做到位,一些高难动 作也就可以做出来。既然是要追求技击实战能力,那就不能和公园里那些老年人一样练法了。所以,基本功练习是基础。其次是套路练习,俗称“盘架子”,基本功 练好了,动作可以做到位了,架子也就可以盘好了。盘架子不能死练,所谓死练就是一成不变地按照顺序把套路打下来。你天天这样练是不行的,就是练到老也是不 会运用的。一开始,你不要上来就练成套的拳法,要先练简单的单手套路,比如李派的“八门手法”、“老三推”,八门手法就是棚、捋、挤、按、采、捩、肘、 *,每一式就是一趟拳,反复练习,八式练熟了,就开始入门了,这时就练习比较复杂的套路了,此外,你还要学习拳理,要弄明白一些简单的要领和拳理。比如提 顶吊裆、含胸拔背,沉肩坠肘,裹裆护臀。什么是“顶头悬”?怎么才能放松?这些都要弄明白。另外,什么是无极、太极、两仪、四象、阴阳、五行、八卦都要明白。这些可不是迷信呀!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精华,掌握了这些,你就会明白很多道理的,对你今后掌握拳理是很有帮助的。
& && && &套路练习不能总是一种架子,要高、中、低架都练,低架子注重下盘功夫,俗话说:“下盘筑根基,上盘练手法,中盘练大通”, 下盘就是低架子,练低架子很吃功夫,也很出功夫。练低架子有的动作腿要紧贴地面,慢慢地裹起来,李派的太极五行捶共一百零八式,练上一回需要一个多小时,你要是不能做到放松,你是坚持不下来的。另外呢,这样练习也能使你自然而然地放松。开始,你可能坚持不下来,练上一段时间后,你就会觉得很轻松,每天早晨练上两个小时,你这一天都会觉得精神饱满、精力充沛,体能特别的充足。你要有至少一年的时间来练下盘功夫,才能练好下盘,下盘练好了,根基有了,你的腰腿力量就会得到很大提高,全身也能放松了,这就是所谓功夫。你要是能搞清楚什么是阴阳,功夫就会不断进步,阴阳是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是一种分类的方法。在 太极拳练习中,阴阳就是蓄与发,是开与合,是呼与吸,是左与右,是柔与刚,是---。
& && && && && &盘架子要明白阴阳,明白什么是双重,什么是偏沉,拳经云:“双重则滞,偏沉则灵”,所谓双重就是阴阳不分,偏沉就是分出阴阳,太极拳每一式都要分阴阳,动作与呼吸协调起来。全身的关节要灵活、协调,要身备五弓。上身不能练成平板,一动起来周身的关节就要协调一致。这样,久而久之就会把劲练整,功夫就 会出来。盘架子的功夫结合站桩、内功修炼,辅助功法的练习,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此时再结合推手练习,会使你比较深刻地了解、体会和掌握太极拳的劲法,为 实战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前面说到盘架子不能死练套路,就是说一套拳法不能总是机械地按照顺序练下去,当套路练到纯熟的时候,就要打乱顺序任意连接各个式 子。这样练习是为了使你能够灵活地掌握太极拳式子的用法。李派太极拳盘架子就叫做“单练”,单练讲“单练四要”,“四要”即“理”“势”“气”“机”四个要点,也可以说是四种练法,李瑞东先生云:“单练者,乃一人独练者也,独练切勿贪多,务求纯熟。或择一、二式而专练之,此谓之练势;或连三、五式而急练 之,此谓之练气;或乘势之便利而任意练之,此谓之练机;或酌势想象而练之,此谓之练理,合而言之,单练四要也。”
& && && &&&初练者在盘架子时,千万不要贪多,不要追求尽快能学会一个很长的套路,因为这样反而欲速则不达,重要的是纯熟。李派的练法是,初练者在练习每一个式子后,都要将这个式子作为“桩”来站一段时间,然后才练下一个式子。这样练才能很快地练出我们所要的“内劲”来,否则,你看似学的很快,其实出功夫反而慢多了。等你把每一个式子都练习纯熟了,再练习成套的拳法不迟。一个套路纯熟了,就要打乱顺序任意连接练习,李派的单练四要是有顺序的,不能乱来。李瑞东先生 云:“夫本理以造势,即势以运气,借气以生机,行机以达理。”“而练有专规,不练势则势不稳,不练气则气不接,不练机则机不灵,不练理则理不通。俱有次 序,不知理而徒练势则势不真,不练气而遽练机则机不活,不练机而遽练理则理不圆。学者宜深思之。”
& && && && & 单练的功夫达到一定程度后,还要由老师亲自讲明关窍和“手诀”,手诀有五个字,这五个字就是开关通窍的钥匙(笔者在这里不能随便透露,以免练习者盲目 采用而导致出偏),李派太极拳讲究“手有五诀、足有五步、身有五方、口有五音、头顶五星”,这就是外五行。此外还有“内五行”,而手诀呢?就是手指的曲伸 与口的呼吸相合,做到这一步,就可以达到所谓“内外相通”、“呼吸通灵”,达到了内外相通、呼吸通灵,就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功夫也就上了一个台阶。 李瑞东先生云:“练艺不明手诀,犹如暗室无灯,虽苦练一生,亦难成功。”过去拳家讲“六耳不传”就是指手诀不能轻传。单练功夫到了这时,仍然不能用于实 战,必须要经过双练,由老师来给弟子“安手”、“安眼”,讲明尺寸分毫,并且经常给弟子“喂手”,弟子之间要经常进行对练,也就是双练。不断地进行体验, 总结。这种双练绝对不只是推手,推手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而已,经过这种练习后,才能具备实战能力。练习者要每天进行至少四个小时的刻苦训练,经过至少三年 的训练才能达到实战的目的。过去有人说“太极十年不出门”,那其实不是太极拳传人的说法,而是外人所说,那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李派讲“三年一小成,五年一大成”,能初步进行实战,并且放人于丈外的功夫,不过是小成的功夫。那么什么是大成呢?练太极拳达到了大成功夫,就是具备了相当的反应能力,非常灵敏。也 就是说某种程度上达到了“返先天”,这是说将人(先天本有的某些潜能)本有的良能良知开发出来了。如果说小成是“懂劲”,那么大成就是接近于“神明”了, 功夫到了这一步,实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要想练到这一步也绝非轻而易举的,路子必须要选对,有明师指点才不会走弯路,而且还要下苦功夫,不但练功夫时 刻苦,就是学习拳理也要刻苦,还要有一定的悟性,总之,天上是不会掉馅儿饼的。我历来反对什么速成的功夫,也反对将本门的太极拳法函授他人。那样既是贪人 钱财,也是误人子弟。不过现在有了录像和光盘,某些自学者如果有悟性的话,也可以试试,这要看实际效果了,如果效果不好,也是不可以的。
& && && & 绍堂先生练太极拳将近四十年,积累了丰富的练拳经验,有着非常出众的实战能力。绍堂先生说,武术的实战功夫,下等功夫*力量和速度来取胜,中等功夫*手法和技巧取胜,上等功夫*先天的灵敏来取胜,就是所谓无拳无意,无所谓什么手法招式了。对 方出手,你不用去想用到底什么招式来对付,动作自然而然就出来了。假如对方的招式中途有变化,而你也会随之变化,但你总能克制对方,甚至对方偷袭你,你也 会及时做出反击的动作来,你的大脑还没有反应,而你的动作就已经出去了,这就是先天本有的良能良知。我们练太极拳最终的目标是“返先天”,所谓返先天就是 把人体的潜在的东西开发出来。这些东西并不神秘,任何人只要方法对头,都能练出来的。当然,万丈高楼平地起,开始还是要从最基本的东西入手的。基本功一定 要练扎实,没有基本功,动作不可能练到位的。动作都做不到位,你也就不可能练出真功夫的。为什么有的人练了几十年都练不出功夫来?一是因为基本功没有,二 是因为方法不对,拳理不明白。三是因为工夫没下到。练习太极拳是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前面的那个“无”,是什么也没有,你没练当然就没有,你就要通过苦 练,练而有之,有了拳法也有了手法。这时候你就作到了从无到有,后面的那个“无”,是你功夫的升华,你的拳法、手法纯熟了,运用自如了,你就“懂劲”了,可以实战了,进一步练下去,你先天本有的良能良知就能练出来了,你就接近“神明”了。
& && &这就是所谓“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这不是王芗斋的发明,李瑞东先生早就说过类似的话,意拳(大成拳)的理论并没有超越传统武术的理论范围,岳氏心意拳理论也有这样的内容。功夫练到了这一步,你完全可以不必刻意去想什么招式对付什么手法了,一伸手就有了。李瑞东先生说:“不练招法手”,指 的就是这个时候。所谓“无招胜有招”嘛!任何人炫耀自己某个招式如何高明,那他的功夫肯定还不是很高的。高手比武是绝不会事先准备好用某招来对付对手的某 招的而是审时度势、随机应变,*什么来随机应变?就是*你练出来的先天的灵敏反应,这就是“无招”。但是,你要明白,这个无招的基础是“有招”,要想达到 “无”,还必须从“有”开始的。我说盘架子不能总是按照顺序去练套路,练习纯熟后就要打乱顺序任意连接,按照“理”“势”“气”“机”的次序去练,这样盘 架子就是从“有”练到“无”的一个过程。
& && && && &再说说推手吧!推手有“定步”、“活步”、“四正”、“四隅”、“单推手”、“双推手”多种,你不要以为太极拳就只有通过推手来培养实战能力的。它只 是实战训练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已。太极拳的“听劲”,就是从推手的练习过程训练出来的。推手训练也可以用于切磋功夫,因为是一种比较文明的切磋方式,也不易伤人,所以通过推手来进行切磋、比试的就很多。有些人甚至不练实战的其他方法,而专门练推手,现在这些人不在少数,所以人们就以为太极拳就只剩下了套路 和推手了,其实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误解。太极拳培养实战能力的方法很多,盘架子、推手是其中的内容,但是还有双操和双练以及各种辅助功法。其中双练是非常 重要的内容之一,李派主要是按照李瑞东先生所总结的《双练三要》来进行的,所谓三要就是“比较”、“问难”、“争强”,就不细说了。
& && && && &李派太极拳有很多种辅助功法,都是借助于器材来练习的,我就举几个例子简单地说一说,一、李派有“抖绠绳”,方法是用一 条粗约双手一掬,长两丈余,重三十六斤的粗绳两端套着两个铁环,固定一端,练习者手握铁环另一端抖起来,主要是练习抖劲。二、李派传有八卦九宫桩,就是用 软藤捆扎成直径约八寸的藤束,栽于地面,共九束,练习者其间穿行挤*,藤束富有弹性,练习者可以体会人体的弹性,这叫“盘桩”,盘桩是有步法的。三、李派 有太极球的练习方法,可以练习和体会太极拳的圆活,也能练出各种劲力。李派《太极球十二法口诀》,就是:“金丝串腕出连劲,女子捞线出粘劲。老人端钟出接劲,二龙戏珠出带劲。仙人过桥出随劲,丹凤朝阳出棚劲。金鸡上架出崩劲,夜摸珠子出圆劲。怀中抱月出空劲,老僧托钵出领劲。张飞蹁马出沾劲,奴家磨刀出拱劲”。四、打袋,除了打各种沙袋以外,还有一种是将书本装在一个口袋里,吊起来来击打,这样练习日久,能练出一种穿透力来。另外还有一种练习手指的方法,就是用一根竹子做成环状,用很厚的牛皮纸糊上,吊起来,用手指来点,要求练到手指点破牛皮纸而竹环不动。难度是很大的,这个劲力练出来是很实用的。此外还有太极尺等等。总之,借助于器材练习各种辅助功法是很重要的手段。比如抖绠绳功夫,当你把三十六斤重的绳子抖的“嗡嗡”作响、连绳子都看不清时,你的抖劲就相当出色了。而你把太极球十二法练成后,你会十分的圆活,能掌握多种劲法。对于技击、实战是很有帮助的。
& && && & 要想成为实战高手,内功也是重要的一环,以李派的“钓蟾功”为例,其中的吞气法也就是“大蟾气”能够直接运用到实战当中的,而且威力是非常的惊人,因为此功不能滥传,所以就不多说了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UID106098积分280 阅读权限1最后登录威望0 在线时间3 小时帖子133 分享日志记录主题相册好友铜板3 虫币0 帖子精华0积分280注册时间
虫卵, 积分 28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0 积分
铜板3 虫币0 帖子精华0积分280注册时间
我是来挣积分的
UID106098积分280 阅读权限1最后登录威望0 在线时间3 小时帖子133 分享日志记录主题相册好友铜板3 虫币0 帖子精华0积分280注册时间
虫卵, 积分 28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0 积分
铜板3 虫币0 帖子精华0积分280注册时间
多练基本功!
UID106137积分1204 阅读权限1最后登录威望0 在线时间12 小时帖子464 分享日志记录主题相册好友铜板1 虫币0 帖子精华0积分1204注册时间
幼虫, 积分 120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6 积分
铜板1 虫币0 帖子精华0积分1204注册时间
我也顶一下
UID106724积分561 阅读权限1最后登录威望0 在线时间9 小时帖子131 分享日志记录主题相册好友铜板128 虫币0 帖子精华0积分561注册时间
幼虫, 积分 56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39 积分
铜板128 虫币0 帖子精华0积分561注册时间
我才是花拳绣腿阶段谈不上功夫,边练边提高吧
Powered by练&拳&一&年&有&感
7月28日,一个改变我的生活,值得纪念的日子。2010年的7月28日开始学习太极拳;一年的练拳经历实在让我感受多多,想说想写。
练拳的初衷就是身体太差了,颈椎病、右膝盖半月板撕裂、更严重的是前列腺炎合并精囊炎出现尿潴留,住院一周。失眠、脾胃不和、怕凉、大便糖稀,连西瓜都不敢吃啊,呵呵一堆毛病。偶然看到中央四套节目介绍太极拳,陈小旺在讲解太极拳。为了健康学习太极拳成为我的选择。
景建军,陈氏太极拳的传人,号称紫竹神拳。学费600元,教程两个月,拳架:老架74式陈氏太极拳。这些片段就是我对太极拳的全部认识。经过两个月的学习,在孙程远、程老师,很多热心的拳友的帮助下,自己初步掌握了74式太极拳架。“太极拳是个思想拳,需要往里面打”这是景建军老师的教导,虽然我们这批学员景建军没有亲自教课(套路是三哥教的),但是这句话确实引导我思考,如同点石成金的金手指,是指引我前行的黄金语。
看书,看太极书。我买了很多关于太极拳的书,一本本摞起来也有七八十公分厚了。从最初的不加选则,到后来的精挑细选,买书的过程也描绘了练拳的轨迹。
《纵横太极》台湾钟文渊先生的太极拳著作,它实在是我的练拳的指路明灯。使我从心里第一次入情入理的全面认识了太极拳,似乎真的贴近了太极拳,书中的语言没有古老拳书的深奥讳莫,而是有面对面交流的交流感,读起来有一种天然的亲近。《纵横太极》一本伴随我练拳,知拳,明理的好书。感谢钟文渊先生。
《中华传统太极拳原貌解说》是夏瑞璋老先生的著作。夏老1921年生人,90高龄。如果说钟文渊先生的《纵横太极》是现代语言的体悟表达,那麽夏先生的《中华传统太极拳原貌解说》则是用形象比喻诠释太极拳古老文字的精准注解。夏老师的书是其70多年修炼太极拳的结晶,在传承太极拳理论上功劳至伟。有幸读到此书,实在是三生有幸。能追随夏老练拳,有位明师在身边实在是自己的机缘和造化;一定努力,不枉这缘分和时光。
王壮弘先生的《上善若水》是我看到的一本好书,一本我现在还没有完全读懂的好书。之所以说好书,没有什么理由,就好似冥冥中的亲近和融合,隐隐觉得那是太极拳的方向。
练拳之路离不开书,离不开人,离不开通达明了的老师。在练拳路上要感谢石敏、王敏夫,感谢他们的鼓励和指教;感谢陈瑜大师的亲自教诲;感谢单老师,一位尊师爱生的太极修炼者;感谢陈忠山,一位同根同源的台湾太极同仁,感谢很多人的帮助。
太极拳是体悟,体悟只有不懈的修炼。乐趣是修炼太极拳的源泉。练拳一年使我深感和太极拳的缘分不浅,热爱就是一种生活。太极之路就像旅行,她有一路风景,努力走下去一路风光无限。修炼太极,其乐融融。
“太极拳是体悟的运动,拳练万遍,其理自现;太极拳是悟理的运动,深悟其变,其性自现”。这是我练拳一年对太极拳的理解。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极三年不出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