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哪天适合天谕多少级可以收徒弟弟

(Daenerys)
(Nettles )
第三方登录:查看: 598|回复: 16
印光大师出家几十年,绝不说教人出家,誓不收徒弟,不知净空常标榜的师承从何而来?
在线时间103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印光大师出家五十五年,绝不说教人出家一句话,且他誓不收徒弟,不知净空经常标榜的所谓的“师承”从何而来?
首先,《印光大师文钞》三编第四→23.《复逢辰居士书》:
光出家五十五年,绝不说教人出家一句话。以今之人一出家,皆变作懒惰懈怠之类,此是上焉者。下之则破斋犯戒,无所不为。以故我誓不收徒弟,不劝人出家。(此犹是清朝的景象、民国以来、政府屡欲驱僧夺产、广东陕西河南许多大寺、均拆毁改造、然犹有一班僧俗极力维持、尚能苟延岁月、否则早己全国了无僧人之声迹矣)汝且在家修持,是为最稳当之修持。我已七十有五,旦夕将死,一身尚嫌其多,岂肯又收徒弟。如不听我说,即非我皈依弟子。任汝所为,汝切勿见我。见我水也不许你喝。我连我都照应不来。你即欲以一封皈依信,要我供给你一生。我无此精神财力,供给此不受师教之人。你把出家当做一件大快活事,不知今日之僧,直是无有生路可走耳。要寻死路,又何必以出家寻之。(廿四年十二月廿四)。
由上文可知,印光大师自说他出家五十五年,绝不说教人出家一句话。因一般人难达出家所要求的条件。他在《复泰顺谢融脱居士书二》中说:“良以荷佛家业,续佛慧命,非破无明以复本性,宏法道以利众生者,不能也。……以后求出家者,第一要真发自利利他之大菩提心,第二要有过人天姿,方可剃落。否则不可。至若女人有信心者,即令在家修行,万万不可令其出家。恐其或有破绽,则污败佛门不浅矣……女若真修,出家反难。……如上拣择剃度,不度尼僧,乃末世护持佛法,整理法门之第一要义。”
其次, 上文中印光大师说他誓不收徒弟。但净空却一向标榜他是印光大师的谪传。例如,净空在《净空法师关于夏老会集本的开示》一文中说:
“我这是有师承的, 李 老 师的 老师是印光大师,是 梅光曦 居士,李炳老的教是跟梅光曦学的,净土是跟印光大师学的,所以印祖我们是嫡传哪,梅大士跟我们有法脉的渊源,我们有师承的关系,夏莲居居十跟梅光曦是同一个时代的,而且是非常好的朋友,非常好的道友,我们现在了解都是菩萨化身,不是凡人。”
净空在上文说:“我这是有师承的,李老师的老师是印光大师……所以印祖我们是嫡传哪,”不知净空此说的根据从何而来?
且净空在《和谐拯救危机》的光碟中,在解释江本胜水试验的现象时,他把无情之物的水解释成有情之物,而犯如此低级的错误,说明他并未明心开悟啊。而他上文说“我们现在了解都是菩萨化身,不是凡人。”所以,不知净空以凡夫之身是怎么知道他们都是菩萨化身、不是凡人的?且夏莲居、梅光曦如果是菩萨而不是凡人的话,那么,夏莲居怎么会会集五种原《无量寿经》的佛经、而梅光曦怎么会赞叹他会集佛经、他们而做这样巨大的错误之事呢!!!
在线时间103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印光大师坚决反对会集本的理由
互联网上《宗舜法师:“会集本”的问题》一文,文中说,印光大师反对会集本的言论,收录在《印光法师文钞》的“正编”和“三编”之中,共有三处。
其一:《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一·书一》“复高邵麟居士书三”:
“《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亦名《十六观经》,此名净土三经,加《普贤行愿品》,名净土四经。仿单中有《净土四经》一本,其《无量寿经》,系魏承贯删削,又依馀经增益。理虽有益,事实大错,不可依从。”(1)
其二:《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一·书一》“复永嘉某居士书二”:
“流通佛法,大非易事。翻译经论,皆非聊尔从事。故译场之中,有主译者,译语者,证义者,润文者,岂敢随自心裁,传布佛经。王龙舒《大弥陀经》,自宋至明末,人多受持。由云栖以犹有不恰当处,故此后渐就湮没。魏承贯之学识,不及龙舒,其自任过於龙舒。因人之迹以施功,故易为力,岂承贯超越龙舒之上耶。莲池尚不流通王本,吾侪何敢流通魏本,以启人妄改佛经之端。及辟佛之流,谓佛经皆后人编造,初非真实从佛国译来者。然此经此论,若真修上士观之,亦有大益。以但取其益,而不染其弊。若下士观之,则未得其益,先受其损。以徒效其改经斥古之愆,不法其直捷专精之行耳。观机设教,对证发药。教不契机,与药不对证等耳。敢以一二可取,而遂普令流通,以贻下士之罪愆乎。”(2)
其三:《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二》“复王子立居士书三”:
“《无量寿经》中,有三辈;《观无量寿佛经》,有九品。下三品,皆造恶业之人,临终遇善知识开示念佛,而得往生者。王龙舒死执三辈即是九品,此是错误根本。故以下辈作下三品,其错大矣。故上辈不说发菩提心,中辈则有发菩提心,下辈则云不发菩提心。《无量寿经》三辈,通有发菩提心。在王居士意谓下辈罪业深重,何能发菩提心。不思下辈绝无一语云造业事,乃系善人,只可为九品中之中品。硬要将下辈作下品,违经失理,竟成任意改经,其过大矣。
在彼意谓,佛定将一切众生摄尽,而不知只摄善类,不及恶类。彼既以善人为恶人,故云不发菩提心。死执下辈即是下品,故将善人认做恶人。不知九品之下三品,临终苦极,一闻佛名,其归命投诚,冀佛垂慈救援之心,其勇奋感激,比临刑望赦之心,深千万倍。虽未言及发菩提心,而其心念之切与诚,实具足菩提心矣。
惜王氏不按本经文义,而据《观经》,硬诬蔑善人为恶人,竟以恶人为判断。王氏尚有此失,后人可妄充通家乎。既有《无量寿经》,何无事生事。王氏之误,莲池大师指出,尚未说其何以如此。今为说其所以,由於死执三辈即九品也。书此一以见会集之难,一以杜后人之妄。魏默深,更不必言矣。胆大心粗,不足为训。(廿九年八月廿日)”(3)
宗舜法师在《宗舜法师:“会集本”的问题》一文中,综合分析印光大师上述的言论如下(摘录):
“四、综 述
(一)具有普适性的五点反对会集本的理由
综合印光大师在前面几封信中的观点,反对会集本的理由有五点:
一,古代译经极为慎重:古代翻译佛经是一件很慎重的事情,所译经典都是经过集体推敲印证的,不能“随自心裁,传布佛经。”
二,会集佛经极难无误:会集佛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以王龙舒在佛学上的造诣,尚且不能避免谬误,其他人就更难保证质量。
三,会集导致妄改佛经:会集佛经会开后人随意妄改佛经的先例。
四,古德不流通会集本:古代大德如莲池大师,都不流通会集本,所以今天也不能流通其他会集本。
五,会集本授辟佛者柄:会集佛经会导致反对佛教的人有“佛经乃是后人编造,并非从印度翻译而来”的借口。
从上面五点理由来看,印光大师对原译与会集的比较分析,是从整体、长远的角度看问题的。正是从这二点出发,所以印光大师对会集本的反对,不是对人,而是对事。也就是说,印光大师反对的是一切会集佛经的做法,而不是说某人不能会集,某人可以会集。印光大师对於会集本的意见,是完全具有普适性的。”
由上文可见,印光大师坚决反对任何人会集任何佛经。而净空却专讲夏会本伪经,并要广大信众专门学修夏会本伪经,而包括《无量寿经》的五种原译本在内的其他真佛经都不要他们学修。所以净空的这种做法完全是与印光大师的观点和教诲背道而驰。可见,净空怎么是印光大师的嫡传的“师承”呢!!!
可见,净空长期经常标榜自己是印光大师谪传的师承,这完全是欺骗十方凡圣的大妄语!是别有用心的!
在线时间103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印光大师坚决反对喇嘛教,而净空却长期大肆宣传赞叹喇嘛教,并于二0一六年元旦要喇嘛教的大邪师索达吉来弘扬汉地佛教。可见净空的观点与做法与印光大师的观点与做法完全不同。
可见,净空怎么是印光大师的谪传的“师承”呢!
在线时间1714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慵懒 10:46签到天数: 2 天连续签到: 2 天[LV.1]初来乍到帖子积分精华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印光文钞里盛赞西藏大喇嘛班禅活佛的内容
首先说明,俺引用文章只是为了破斥 某些人造谣的行为,没有其他意思。
普陀山普济寺班禅设千僧斋上堂法语(代了信和尚撰)
法王法道遍尘寰,受嘱宏法随宿缘。
藏地双操政教柄,为礼普门到海南。
兹有西藏大喇嘛班禅活佛,宿受佛嘱,乘愿示生。作藏地之表率,宏如来之大教。显密双持,真俗圆融。据法-王之正位,施治安之鸿猷。仰普门大士之慈悲,来补怛洛迦而礼谒。又欲普结法缘,等供大众。本拟自己升座,普为大众宣扬。但以语言不通,故令山僧代说。
印光文钞三编补
《普陀山普济寺班禅设千僧斋上堂法语(代了信和尚撰)》
在线时间1714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慵懒 10:46签到天数: 2 天连续签到: 2 天[LV.1]初来乍到帖子积分精华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舍利弗,若有比丘著外经义,是人为舍微妙佛法,诵持外道语言为大众说,但作野干吼。舍利弗,如是恶人名为朽坏沙门。何以故?是外道义,非佛法故。舍利弗,著外道法比丘,不应自称是佛弟子。何以故?沙门释子不说尼犍子语,于大众中但说佛语。舍利弗,若人著不净语,欲作师子吼,但作野干鸣,是人不能解佛法第一义。《佛藏经》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
舍利子言。我等云何离诸诽谤。不生邪见。常生中国。见佛闻法。修声闻行。如是语已。
佛告舍利子。善哉善哉。汝能问于如来如是法义。舍利子。若诸有情乐习世间外道典籍。不应为说。若于佛法恭敬信解。志乐修学即当为说。何以故。舍利子。若于世俗外道典籍而不远离。我则说为斗诤根本。是佛法难。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坚固信解不生放逸。于长夜中寻伺观察。于诸有情心生救护。乃能往诣如来咨问法义。闻是法已。欢喜爱乐如说修行
于彼时中。若在家出家。欲修福业应诵佛语。欲增长智。彼等乃舍菩提。读外道经典摄受忆念。以诵习外道经故。诽谤佛语。舍是身已当堕地狱。愚痴无智到阿毗支大地狱中。入不闲处。彼等罪人无所能作。阿难。假使非前非后于阎浮提中。百千俱致诸佛世尊出现于世。为彼堕阿毗地狱者。演说佛法不能觉知。是故阿难。有智丈夫。勿以随心诽谤佛法。阿难。以是因缘。若善男子善女人欲自利益者。一向不得受持诵习外道经典。如是比丘。亦应一向不得亲近。
大威德陀罗尼经卷第三
舍利弗。有四种法。若习近者。增长愚痴不生智慧。何谓为四。读讽修习外道经典。是增愚痴不生智慧。亲近修习诸邪见法。是增愚痴不生智慧。乐决断事。是增愚痴不生智慧。斯诸深法与空相应。不受不读亦不正观。是增愚痴不生智慧。是名为四。舍利弗。违此四法能生智慧应当修习。何谓为四。修习正见能断邪见。是第一法。能破愚痴得生智慧。若有读诵外经典处。修净行者当远舍离不应止住。
《佛说华手经》
“复次,比丘,更有七法,汝等当行:一者、身常行慈;二者、口常行慈;三者、意常行慈;四者、若有檀越种种布施,平等分与无使有偏;五者、于深妙法乐说不厌;六者、不以世间典籍而教于人;七者、见非同学不生憎嫉。汝等若能修此七法,功德智慧日就增长。《大般涅槃经》
“复次,舍利弗,说法比丘处在大众,信乐法者为敷高座,舍佛正法,而说外道严饰文辞。我久勤苦求是法宝,而此恶人舍置不说,但以经中相违语义,互相是非不顺正法,于圣法中高心自大,随意而说为求利养。舍利弗,若比丘说法杂外道义,有善比丘勤求道者,应从坐去。何以故?舍利弗,有信白衣敷置高座,不应演说外道语义。若不去者,非善比丘,亦复不名随佛教者。舍利弗,说法甚难!如是说者,我说此人名为外道,尼犍弟子,非佛弟子。是说法者命终之后,当生尼犍子道。何等是尼犍子道?邪见是尼犍子道。何等为邪见?谓是地狱、畜生、饿鬼。何以故?舍利弗,身未证法而在高座,身自不知而教人者,必堕地狱。舍利弗,如是因缘如来悉知,我诸弟子,以种种门、种种因缘、种种诸见,灭我正法。舍利弗,若有众生,闻如是经第一义空无所有法,心欢喜者,当知是人真我弟子。
《佛藏经卷第三 净法品第六 》
在线时间1714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慵懒 10:46签到天数: 2 天连续签到: 2 天[LV.1]初来乍到帖子积分精华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比丘舍妙法化,反宣杂句。会导致佛法的毁灭。
佛说当来变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比丘五百及诸菩萨。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将来之世当有比丘。因有一法不从法化。令法毁灭不得长益。何谓为一。不护禁戒。不能守心。不修智慧。放逸其意。唯求善名不顺道教。不肯勤慕度世之业。是为一事。令法毁灭。
  佛告比丘。复有二事令法毁灭。何谓为二。一不护禁戒。不摄其心不修智慧。畜妻养子放心恣意。贾作治产。以相供活。二伴党相著憎奉法者欲令陷堕。故为言义谓之谀谄。内犯恶行。外扬清白。是为二事。令法毁灭。
  佛告诸比丘。复有三事。令法毁灭。何谓为三。一既不护禁戒不能摄心不修智慧。二自读文字不识句逗。以上着下以下着上。头尾颠倒不能解了义之所归。自以为是。三明者呵之不从其教反怀嗔恨。谓相嫉妒。识义者少。多不别理咸云为是。是为三事。令法毁灭。
  佛告诸比丘。复有四事。令法毁灭。何谓为四。一将来比丘已舍家业在空闲处不修道业。二喜游人间愦闹之中行来谈言。求好袈裟五色之服。三高听远视以为绮雅。自以高德无能及者。以杂碎智比日月之明畜已。四不摄三事。不护根门。行妇女间。宣文饰辞。多言合偶。以动人心。使清变浊。身行荒乱。正法废迟。是为四事。令法毁灭。
  佛告比丘。复有五事。令法毁灭。何谓为五。一或有比丘。本以法故出家修道。废深经教十二因缘三十七品。方等深妙玄虚之慧。智度无极。善权方便。空无相愿至化之节。二反习杂句浅末小经。世俗行故。王者经典乱道之原。好讲此业。易解世事。趣得人心令其欢喜 。因致名闻四新闻法人。浅解之士意用妙快。深达之士不用为佳。四天龙鬼神不以为喜。心怀悒戚口发斯言。大法欲灭故使其然。舍妙法化反宣杂句。诸天流泪速逝而去。五由是正法稍稍见舍无精修者。是为五事。令法毁灭。
  佛告比丘。吾灭度后。有此邪事十五之乱令法毁灭。一何痛哉。若有比丘欲谛学道。弃捐绮饰不求名闻。质朴守真宣传正经。佛之雅典深法之化不用多言。案本说经不舍正句。希言屡中不失佛意。粗衣趣食。得美不甘得粗不恶。衣食好丑随施者意不以嗔喜。摄身口意守诸根门不违佛教。念命甚矩恍惚以过。如梦所见觉不知处。三塗之难不可称计。勤修佛法犹救头燃。五戒十善六度无极。四等四恩智慧善权。咸可修行。虽不值佛世出家为道学不唐捐。平其本心愍念一切十方蒙恩。佛说如是。诸比丘悲喜前自归佛。作礼而去。
在线时间1714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慵懒 10:46签到天数: 2 天连续签到: 2 天[LV.1]初来乍到帖子积分精华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如何看待佛教徒弘扬外道典籍——从《文昌帝君阴骘文》谈起作者 : 释成峰法师
  近几年来,一些法师和居士印赠流通大量佛经,使很多没有佛法的地区得闻正法,对于弘扬佛法、净化人心起到很大作用,功德很大,实在是续佛慧命的好事。可是也有人用信徒的助印款,印一些外道典籍,如《文昌帝君阴骘文》、《太上感应篇》等宣传宿命论观点的书。即使有劝善之功,但由于所宣传的宿命论与佛教的缘起论完全背离,所以为不如法。本文拟用佛教的教理与《阴骘文》进行分析比较,再据佛陀对于弟子印送修学外道书籍的态度,最终得出结论。
  二、《阴骘文》简介
  《文昌帝君阴骘文》(以下简称《阴骘文》),这本书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极其广泛和深远,与《太上感应篇》、《关帝觉世真经》同为过去社会上十分流行的劝善书。此文的作者不详,是道教劝善书的一种,简称《阴骘文》。“阴骘”一词源于《尚书洪范》:“惟天阴骘下民”,意谓冥冥之天在暗中保护人们。 文昌本古代星名,帝君指梓潼帝君。宋元道士造作的《清河内传》及《梓潼帝君化书》称玉皇大帝委任梓潼神掌管文昌府和人间禄籍,司文人之命。旧时士大夫往往于科举考试前向其卜问功名。
  此文是假托文昌帝君的名义制作的善书,约成书于元代。其内容结合道教人生哲学和伦理学,以通俗的形式劝人行善积阴德,久之即得神灵赐福,所谓:“近报则在自己,远报则在儿孙”,是种天人感应的报应论。
  《阴骘文》尤其强调做阴功,积阴德,即暗中施德于人 ,暗中做有德行的事。它要求人们多积阴功阴德,做好事不要张扬,只要悄悄去做,自然得到上天的福佑。一旦伤了阴骘,自己及后代就会遭受恶运,受到上天的惩罚。
  《阴骘文》宣扬的“阴骘”思想对后世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影响很大。对很多人来说,行善的目的就是累积阴德,以求改变命运和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人们在劝人行善时,总是叫人“积阴德”为子孙后代着想。如果你“缺德”就会引起天怒人怨,不得善名,还会为子孙后代留下债务。
  《阴骘文》还提倡三教合一,帝君叫人们“或奉真朝斗,或拜佛念经,报答四恩,广行三教”,“印造经文,创修寺院。”
  三、佛教的因果观与《阴骘文》中的承负说
  1.《阴骘文》中的承负说
  《阴骘文》要求人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永无恶曜加临,常有吉神拥护,近报则在自己,远报则在儿孙。”这段话中包含了道教的承负说。早期道教信奉的《太平经》中,有大量关于承负的内容。所谓承负,即今人受到的祸福归结为祖先行为的善恶,同时今人的善恶行为也会使后代得到相应的祸福结果。这种因果关系,从后代角度说是“承”,而从先人的角度是“负”。“承负说”是古代天人感应论的继承和发展,它是一种独特的报应论。
  古代的天人感应也包含了一种报应论,认为人们行为的善恶,都回从天得到相应的反应, 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等等。但在现实生活中,未必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此《太平经》的“承负说”,就是要解决这种疑难问题。它在《解承负诀》中非常明确地提出:“凡人之行,或有力行善,反常得恶,或有力行恶,反得善”,这是什么原因呢?它回答说:“力行善反得恶者,是承负先人之过,流灾前后积来害此人也;其行恶反得善者,是先人深有积蓄大功,来流及此人也。”这就是说,这种善恶报应的反差,是来自其祖先所行功过的差异,前者是承负先人之过,后者是承负先人之功。那么自身行为的善恶与报应又有什么关系呢?它说:“能行大功完万万倍之,先人虽有余殃,不能及此人也。”这是说,先人虽有过错,只要自身的善行很多,抵消了先人所积之过以后还大大有余,那么就可避免先人的“余殃”了。反过来也是如此,尽管先人积有功德,但如果自身的恶行太多,先人所积功德也抵消不了,就该自己受到恶报了。如果自己死后尚有余罪,即由自己后代的儿孙来承受此报应。这样就使善恶报应如一根链条,环环相扣。自身要承负五代,后负五代,前后共十代为一个承负周期。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可见,承负说肯定天要赏善罚恶,一个人是行善还是做恶,一定会有报应的。
  根据以上所说,我们可以把《阴骘文》的因果报应分为三种:一是承受先人的善恶报应,可称之为先世报;二是自身行为的善恶在自身生前遭受报应的,可称之为现世报;三是自己行为的善恶由将来自己的子孙后代得报应的,可称之为来世报。
  2.佛教的因果观
  佛教的因果观与《阴骘文》中的承负说是有本质区别的。
  首先,《阴骘文》的承负说认为,人的福祸是由于自身的行为善恶而感得上天的赏罚,从而把上天看成是人类的主宰者。人们行善的目的就是为了迎合巴结上天,希望获得他的赐福。但佛教认为一个人得到乐或苦的果报是自己行善或造恶感招来的。如《增一阿含经》云:“尊者阿难闻提婆达多兴起恶心向如来身,身坏命终入阿鼻地狱中;尔时,尊者阿难悲泣涕泪不能自胜。世尊便说斯偈:如人自造行,还自观察本;善者受善报,恶者受其殃。世人为恶行,死受地狱苦;设复为善行,转身受天禄。彼自造恶行,自至入地狱;此非佛怨咎,汝今何为悲?”这就是说,人的命运完全由自己掌握,命自我立,福自我求,不仅是天神就是诸佛菩萨也无法左右你的吉凶祸福。
  其次,《阴骘文》认为,一个人的行为不仅在本人生前受报,而且如果没有报完还会延及到自己的子孙继续承担。佛教的因果观却认为,受报者仍然是实施者本人,即使是父子至亲,也不能互相替代,他们因业力的不同而感受苦乐之报。如《起世经》经云:“此之苦报恶业果者,非汝母作、非汝父作、非汝兄弟作、非汝姐妹作、非国王作、非诸天作,亦非往昔先人所作,是汝自身作此恶业,今还聚集受此报也。”另《般泥洹经》云:“相须所作好、恶,身自当之;父作不善,子不代受;子作不善,父亦不受;善自获福,恶自受殃。”这就说明自作自受与果报不可互代的道理。
  再次,《阴骘文》的承负说还认为,如果一个人今世的善恶要超过祖先遗留下来的功德与罪过,那两者之间就可以相互抵消。而在佛教看来,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苦果,不能将功折罪。佛在《增一阿含经》中云:“夫人修其行,行恶及其善;彼彼自受报,行终不衰耗。如人寻其行,即受其果报;为善获其善,作恶自受报。为恶及其善,随人之所习;如似种五谷,各获其果实。”
  综上所述,《阴骘文》的承负说确是融合佛道有关报应的阐述而成的善恶报应,既主张家族承担自己的功过,也宣扬个人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佛教的因果报应是建立在三世因果与六道轮回基础之上。佛教认为业发生后不会消除,它将引起善恶等报应,所谓“已作不失,未作不得。”佛教认为,业报是自作自受,果报是自招的,也是不能互代的。
  四、佛家的行善与《阴骘文》的广行阴骘
  《阴骘文》强调“广行阴骘”,即暗中施德于人,暗中做好事。行善的目的就是累积阴德,以求改变命运和得到上天的福佑,尽管要求不张扬、不宣传,但其中明显带有功利色彩。而佛教则认为行善要不执著于善,更不可藏有私心,禅家所谓“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虽未祈求上天的赐福,但因果不昧,自然感得吉祥如意的乐报。
  五、佛弟子印赠修学外道典籍有违菩萨戒
  在《瑜伽师弟论》卷七十五摄抉择分菩萨地之四,对此问题有明确开示:“若以叶纸书似正法及外道论,或先已书,授彼信解众生手中,或劝他与,当知有罪。菩萨唯应劝彼弃舍手中异论,或令书写诸佛圣教,或自欲知彼不坚实,不应开示。”
  这是说,如果用纸书写相似佛法和外道论典劝人信受,无论是自己亲手给别人还是劝其他人流通,都是违犯菩萨戒的。菩萨应该劝人弃舍各种异论(不同于正法),用这些纸来书写诸佛的正法。纸张一词是个概说,其余金钱等也与此相同。如果用信徒的金钱去印送外道异论,都是违犯菩萨戒的。这件事情,我们应引起高度警惕。
  对于热衷于学习上述外道典籍,菩萨戒中也明确禁止,如《菩萨地持经》卷五菩萨地持方便处戒品之余中说:“佛所说弃舍不学,反习外道邪论、世俗经典,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不犯者,若上聪明,能受速学;若久学不忘;若思维知义;若于佛法具足观察,得不动智;若于日日,常以二分受学佛经,一分外典。是名不犯。如是菩萨善于内典,外道邪论,爱乐不舍,不作毒想,是名为犯众多犯,是染污起。”
  这是说,如果菩萨对于佛说经典放弃不学,反而热衷于学习外道邪论和世俗书籍,即为违犯菩萨戒。但在五种条件下不犯:一是此人非常聪明,对于所学内容很快就能掌握。二是此人长期学习佛典后忆持不忘。三是有较强的分辨能力。四是对于佛法有坚固不动的智慧。五是能合理安排学习内典与外典,每天用三分之二的学习时间学佛经,三分之一的时间学习外典。须指出此地的外典,是指度众生所需除内明以外的四明(声明、工巧明、因明、医方明),并非外道邪论。如果不属于上述五种情况,即使学修再用功,也属于违犯菩萨戒。
  六、总结
  做为佛弟子,学习和弘扬佛法是“家务事”。放着自己的本份事不去做,却跑去宣扬外道典籍,即使有些劝善利益,也为不明智之举。也许有人会说,有些外道相当于佛教的人天乘,这也是不懂佛教的人的见解。佛教与外道建立的基础与归属都有明显的区别,须知五乘佛法均建立在因缘因果的基础上,佛教的人天乘只是趋向解脱的中转站,而外道则把升天看做最究竟的归宿,两者有根本的分歧。因此为佛弟子应依教奉行,切莫弘扬外道典籍。
在线时间1714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慵懒 10:46签到天数: 2 天连续签到: 2 天[LV.1]初来乍到帖子积分精华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不要做佛法中罪人——请注意诸如外道法混入佛法的像似正法,能令我圣教隐没!!!
太上感应篇为什么是外道典籍(外道定义汇集)
在线时间1714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慵懒 10:46签到天数: 2 天连续签到: 2 天[LV.1]初来乍到帖子积分精华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沙门释子不赞叹佛法,反而赞叹外典讲因果最善,难道佛经讲因果还不如外典?
佛藏经中说:
或有比丘若二若三已读佛经,便使令求外道经法先自看者,赞言善好。是诸人等,为魔所惑覆障慧眼,深贪利养看诸外书,犹如群盲为诳所欺,皆使令堕深坑而死。舍利弗,诸生盲人即是比丘,舍佛无上道求外道经书;诳人是恶魔;深坑是邪道。舍利弗,如群盲人舍所得物,欲诣大施而堕深坑;我诸弟子亦复如是,舍粗衣食而逐大施求好供养,以世利故失大智慧,而堕深坑阿鼻地狱。
请看下面这段话:
培植家庭根本之道维何。即凡教子女,必在于孩提之时,先须使知因果报应之说,则一切悖恶行为,自有所畏而不敢为。讲因果之书,莫善于《感应篇》,及《阴骘文》。此二书,能为之常常讲说,自有莫大之利益。盖童蒙天性未漓,善言易入,幼而习焉,久则成性,及既长而不可改也。正本清源,端在于此,故易曰,蒙以养正,圣功也。今天下所以大乱者,皆由一班不明教育原理之父母,有以养成之也。盖既不能以胎教善其始,又不能以因果策其后,根本一坏,遂泛滥而不可收拾。于是非孝无亲之说,家庭革命之谈,乃昌言而不讳。驯至朋友则利交而货卖,夫妇则兽合而禽离。廉耻道丧,天理绝灭,洪流滔天,未知所届。即起孔子释迦于今日,亦无法以救之,岌岌乎殆哉。然则将柰何。曰,挽救之道,唯有注重家庭教育,冀各为子女讲明因果之事理,以培植其根本而已。既植善因,必获善果,庶将来人心丕变,风俗渐淳,天下国家,其有太平之望乎。 《续编卷二 示殷德增母子法语二则》
谤法言论1:赞叹外典,贬低世尊教法
讲因果之书,莫善于《感应篇》,及《阴骘文》。
讲因果,只有佛才能真正讲清楚因果。怎么可能学因果不学佛经,不遵循世尊的教诲呢?
大智度论中说:
& &诸世善语,皆出佛法,善说无失,无过佛语。
  余处虽有,善无过语,一切皆是,佛法之余。
  诸外道中,设有好语,如虫食木,偶得成字
&&诸德福田经中说:
佛告天帝。九十六种道。佛道最尊。九十六种法。佛法最真。九十六种僧。佛僧最正。所以者何。如来从阿僧祇劫。发愿诚谛。殒命积德。誓为众生。国财妻子。头目血肉。以用布施。无恋爱之心。心若虚空。无所不覆。六度四等。众善普备。德慧成满。乃得为佛。身色紫金。相好无比。去来现在。无不照达。三界尊天。莫能及者。言信德重。震动天地。其有众生。发一敬心向如来者。胜获大千世界之珍宝矣。说三十七品。十二部经。分别罪福。言皆至诚。开三乘教。各得奉行。闻者欢喜。乐作沙门。信佛行法。志尚清高。众僧之中。有四双八辈。十二贤者。舍世贪诤。导世开福。天人路通。众僧之由矣。是为最尊无上之道。诸佛菩萨。缘觉应真皆从中出。教化一切。度脱群生。佛说是时。天帝释众。皆发无上正真道意。不可计人得法眼净。于是阿难。长跪叉手。白佛言。此名何经。云何奉持。佛告阿难。是经名曰诸德福田。常奉持之。明宣经道。莫令缺减。佛说经已。天帝释众。一切众会。莫不欢喜。作礼而去。
说什么讲因果之书,莫善于《感应篇》,及《阴骘文》。,分明就是谤佛谤法
谤佛谤法言论2:妄议世尊
即起孔子释迦于今日,亦无法以救之
《观无量寿经》中说:
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所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于莲华中,满十二大劫,莲华方开,观世音,大势至,以大悲音声,为其广说诸法实相,除灭罪法。闻已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是名下品下生者。
即便众生造了五逆十恶的重罪,临终遇到善知识也是可以得以往生极乐了。凭什么说世尊无法以救之?
谤佛谤法言论 3&&
即起孔子释迦于今日,亦无法以救之
天上天下无如佛 十方世界亦无比
世间所有我尽见 一切无有如佛者
凭什么孔子要排在世尊前面?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说的是在孔子钓鱼时,只用有一个鱼钩的钓竿,而不用纲;用带绳的箭射鸟时,只射飞着的鸟而不射宿窝的鸟。“纲”是将一根大绳子拉在河的两岸、绳子上挂着一个个小钩子;这样一排、大大小小的鱼就都会上钩。“弋”是用生丝做成、系于箭尾又细又韧的绳,箭发射出去后,用此绳将其收回,可连续用。 “纲”又指穿在渔网上的粗绳子,俗话道“纲举目张”。
再看一个例子:爱礼存羊是一则成语,原文记载是这样的:“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故事讲的是当时按照周礼的规定,周天子每年秋冬会把第二年的历书颁给诸侯,诸侯把历书放在祖庙里,并且每月初一到祖庙告祭,以示每个月听政的开始。但当时的鲁国君主已不亲自告祭,子贡由此提出了可将祭品“饩羊”去掉。对此,孔子大为不满,故而有了“尔爱其羊,我爱其礼”的说法。
孔子本人既钓鱼又打猎,还主张杀生祭祀。凭什么排在世尊前面?
在线时间1714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慵懒 10:46签到天数: 2 天连续签到: 2 天[LV.1]初来乍到帖子积分精华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大方广如来秘密藏经
佛言。迦叶。如汝所言。若有众生起念如来思忆如来观缘如来。是等一切悉皆当得涅槃果证。大德迦叶。白言。世尊。如我解知佛所说义。宁于如来起不善业。非于外道邪见者所施作供养。何以故。若如来所起不善业当有悔心。究竟必得至于涅槃。随外道见当堕地狱饿鬼畜生。
世尊对迦叶说:如你所言,如果有众生意念、思忆、观想如来,这样的人都一定能够得到涅槃果证。
迦叶说:世尊,如我理解世尊的教导,宁肯对于如来起不善业,犯下种种罪过,也不要对外道邪见者布施供养。为什么呢?如果对如来起不善业,将来还会有忏悔、后悔之心。将来一定还是会得涅槃之果。如果随顺外道邪见,将来当堕落地狱、饿鬼、畜生。
佛言。迦叶。如汝所言。迦叶。设有人天骂赤栴檀。以手打捶速撩弃地。迦叶。于意云何。如是人者有何等香。
世尊言:迦叶,如同你所说的,如果有人对着旃檀香料,又打又捶,抛弃于地。迦叶,你说这个人有什么样的香气呢?
迦叶白言。而是人者有栴檀香。
迦叶说,这个人有旃檀香。
如是迦叶。若有众生眼见耳闻及口宣说于如来者。当知是人有解脱香。
迦叶,如果有众生眼见、耳闻、口中宣说如来者,当知其人有解脱香。
迦叶。有人执把于粪污已。以诸伎乐一切众华而供养之。如是人者有何等香。
迦叶,如果有人以香花乐舞供养粪便,这个人有什么香气呢?
迦叶白言。世尊。是人唯有粪秽臭恶。
迦叶说,这个人只有恶臭污秽。
如是迦叶。其有亲近恭敬供养诸外道者。当知是人亦复如是。
是这样的,迦叶,如果有亲近供养诸外道者,你要知道这个人如同供养粪便一样,只会沾染恶臭污秽。
不可与外道邪见共
在线时间1714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慵懒 10:46签到天数: 2 天连续签到: 2 天[LV.1]初来乍到帖子积分精华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请看下面的谤法邪见:
当今之世,纵是已成正觉之古佛示现,决不另于敦伦尽分及注重净土法门外,别有所提倡也
末世众生,根机陋劣,不依净土法门,决定无由了脱。文钞增广卷一复袁闻纯居士书
什么是文钞中所说的净土法门呢?我们还是从文钞中找答案吧。
所谓净土者,即生信、发愿、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也。(正编·与心愿书)
唯净土法门,仗阿弥陀佛大慈悲愿力。无论老幼,男女,贵贱,贤愚,在家,出家,若肯生真信,发切愿,至诚恳切念佛圣号,无一不于现生临终得往生者。-复独山杨慧芳居士书一
净土法门.释迦弥陀之所建立也-复永嘉某居士书一
须知净土法门,以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为宗旨。-文钞续编卷上复张纯一居士书
俺引用文钞的说法,并非赞同其观点。只是澄清原文的意思而已。
当然念阿弥陀佛圣号求生极乐国土非常好,末学赞叹,但是如果说末法时期众生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别的法门能得解脱
,那是及其不妥当的。让我们看看佛经中的例子吧。
文殊菩萨在七佛药师经里明确表示要在末法时期弘扬药师法门:
尔时,曼殊室利童子白佛言:“世尊,我于末法之时,誓以种种方便,令诸净信男子、女人,得闻七佛如来名号,乃至睡中亦以佛名令其觉悟。”
思益梵天所问经是这样讲的:
& && && & 若人闻是经, 乃至持一偈,
   永脱于诸难, 得到安隐处。
   敬念此经者, 舍是身已后,
   终不堕恶道, 常生天人中。
   于后恶世时, 若得闻是经,
   我皆与授记, 究竟成佛道。
   若住此经者, 佛法在是人,
   是人在佛法, 亦能转法轮。
   若人持是经, 能转无量劫,
   生死诸往来, 得近于佛道。
   若能持是经, 精进大智慧,
   是名极勇猛, 能破魔军众。
   我于燃灯佛, 住忍得受记,
   若有乐是经, 我授记亦然。
   若人于佛后, 能解说是经,
   佛虽不在世, 为能作佛事。”
请注意:于后恶世时, 若得闻是经, 我皆与授记, 究竟成佛道。
大乘遍照光明藏无字法门经中说:
尔时佛告罗睺罗言。善男子。我此法要汝当受持。时彼会中有九十亿菩萨摩诃萨。闻是语已承佛神力。白佛言。世尊。我等誓于娑婆世界后时后分。见有堪能为法器者。我当为彼宣说是经。惟愿世尊不以为虑。
请注意有九十亿菩萨摩诃萨要在娑婆世界后时后分为堪能为法器者宣说是经
大乘宝月童子问法经中说:
若此正法于末世时有人受持读诵。此人命终速成佛道。
难道不应该在末法时期弘扬大乘宝月童子问法经吗?当然可以了。能速成佛道多好呀。
金刚经是这样说的: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再学习下面的佛经:
《大宝积经》功德宝花敷菩萨会:
复次功德花。下方有世界名种种音声。劫名积集智慧。彼现有佛。号一切法门神变威德光明照耀如来。若有净信善男子善女人。受持彼佛名者。转身得陀罗尼。名成就正觉。当能受持九十俱胝诸佛如来所说之法。一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若人受持彼佛名  得成正觉陀罗尼
 受持无量诸佛法  一生当证大菩提 
净信善男子善女人能够受持一切法门神变威德光明照耀如来也很好呀。一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大乘方广总持经:
“文殊师利,若有愚人谤微妙法,即是谤佛,亦名谤僧。又作是说:‘此法是,彼法非。’如是说者亦名谤法。‘此法为菩萨说,此法为声闻说。’作是说者亦名谤法。‘此是菩萨学,此非菩萨学。’作是说者亦名谤法。复作是言:‘过去佛已灭,未来佛未至,现在佛无住,唯我获得陀罗尼法。’作此说者亦名谤法。以谤法故言得陀罗尼者是不净法,于真法师毁谤所修,复谤法师虽有解慧不如说行,复谤法师行违于道,复谤法师身不持戒,复谤法师心无智慧,复谤法师意无明解,复谤法师言无辩了,复于如来所说文字心无信受。复作是言:‘此修多罗是,此修多罗非。此偈经是,此偈经非。此法可信,此法不可信。’见正说者妄作异论,于听正法者为作留碍:‘此是行,此非行。此成就,此非成就。此是时,此非时。’诸如此说皆名谤法。
请注意:此是行,此非行。此成就,此非成就。此是时,此非时。’诸如此说皆名谤法。
宣扬末法时期只有某一特定的法门才能成就是谤法行为。而且这样的话涉嫌障壁遮止世尊的其他教法。这样的后果是很严重的。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六有依行品第四之二
  “善男子,汝观如是刹帝利等无量有情,亲近如是破戒恶行非法器僧,退失一切所有善法,乃至当堕无间地狱。是故欲得上妙生天涅槃乐者,皆应亲近承事供养胜道沙门,咨禀听闻三乘要法,或求示道、命道沙门。若无如是三道沙门,当于污道沙门中求。虽复戒坏,而有正见,具足意乐及加行者,应往亲近承事供养、咨禀听闻三乘要法,不应亲近承事供养加行、意乐及见坏者。彼虽戒坏,而无邪见,意乐、加行、见具足故,应诣其所,咨禀听闻声闻乘法、独觉乘法及大乘法,不应轻毁。于三乘中,随意所乐,发愿精进随学一乘,于所余乘不应轻毁。若于三乘随轻毁一,下至一颂,不应亲近,或与交游,或共住止,或同事业。若有亲近,或与交游,或共住止,或同事业,俱定当堕无间地狱。
  “善男子,是故若欲于三乘中,随依一乘求出生死,欣乐安乐厌危苦者,应于如来所说正法,或依声闻乘所说正法,或依独觉乘所说正法,或依大乘所说正法,普深信敬,勿生谤毁、障蔽、隐没下至一颂,常应恭敬、读诵、听闻,应发坚牢正愿求证。谤毁三乘随一法者,不应共住下至一宿,不应亲近咨禀听法。若诸有情,随于三乘毁谤一乘,或复亲近谤三乘人咨禀听受,由此因缘,皆定当堕无间地狱,受大苦恼,难有出期。何以故?
  “善男子,我于过去修菩萨行,精勤求证无上智时,或为求请依声闻乘,所说正法下至一颂,乃至弃舍自身手足、血肉皮骨、头目髓脑;或为求请依独觉乘,所说正法下至一颂,乃至弃舍自身手足、血肉皮骨、头目髓脑;或为求请依于大乘,所说正法下至一颂,乃至弃舍自身手足、血肉皮骨、头目髓脑。如是勤苦,于三乘中下至求得一颂法已,深生欢喜,恭敬受持,如说修行,时无暂废,经无量劫修行一切难行、苦行,乃证究竟无上智果;复为利益安乐有情,宣说开示三乘正法。以是义故,不应谤毁、障蔽、隐没下至一颂,常应恭敬、读诵、听闻,应发坚牢正愿求证。
  “善男子,如是三乘出要正法,一切过去、未来、现在过殑伽沙诸佛同说,大威神力共所护持,为欲拔济一切有情生死大苦,为欲绍隆三宝种姓令不断绝。是故于此三乘正法,应普信敬,勿生谤毁、障蔽、隐没。若有谤毁、障蔽、隐没三乘正法,下至一颂,决定当堕无间地狱。
在线时间1714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慵懒 10:46签到天数: 2 天连续签到: 2 天[LV.1]初来乍到帖子积分精华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印光文钞里盛赞西藏大喇嘛班禅活佛的内容
首先说明,俺引用文章只是为了破斥 某些人造谣的行为,没有其 ...
只是为了破斥所谓“印光大师坚决反对喇嘛教”的谎言,没有其他意思。
在线时间103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pure 发表于
印光文钞里盛赞西藏大喇嘛班禅活佛的内容
首先说明,俺引用文章只是为了破斥 某些人造谣的行为,没有其 ...
您说的上文,是印光大师早期对喇嘛教的情况不清楚而代人说的话。
而他后来逐渐明白喇嘛教的真实情况后他是极力破斥喇嘛教的。
所以,我们评价印光大师对喇嘛教的态度,应当以他后来对喇嘛教的情况的不断了解而对之破斥的许多言论为准。这样才不失公允。
在线时间103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pure 发表于
只是为了破斥所谓“印光大师坚决反对喇嘛教”的谎言,没有其他意思。
您说的上文,是印光大师早期对喇嘛教的情况不清楚而代人说的话。
而他后来逐渐明白喇嘛教的真实情况后他是极力破斥喇嘛教的。
所以,我们评价印光大师对喇嘛教的态度,应当以他后来对喇嘛教的情况的不断了解而对之极力破斥的许多言论为准。这样才不失公允。
而喇嘛教邪教,实在是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印光大师后期在对喇嘛教不断了解的情况下说的话才是正确的,可靠的。您却老是放弃印光大师这些可靠的正确的话不说,而老是抓住他以前不可靠的话,是何道理?
事实上,印光大师后期的对喇嘛教评价的很多的话,客观地,是他自己更正了他前期对喇嘛教评价的话!
您还有什么理由拿他前期对喇嘛教的评价的话来辩论呢!
在线时间103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所以可以作出结论说,印光大师是坚决反对喇嘛教的,并极力破斥喇嘛教的。
而净空是长期大肆为喇嘛教作宣传唱赞歌的,并且净空本身是喇嘛教弟子。所以,净空对喇嘛教的看法与做法,与印光大师完全是相反的。
所以,净空怎么是印光大师的谪传的师承呢!
所以,净空说他是印光大师的谪传的师承,完全是欺骗十方凡圣的!也是他拿这个所谓的“师承”,来为他极大地破坏佛法和误导众生,作障眼法和“护身符。”
在线时间287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19:16签到天数: 11 天连续签到: 2 天[LV.3]偶尔看看II帖子积分精华
在线时间565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无聊 13:45签到天数: 47 天连续签到: 32 天[LV.5]常住居民I帖子积分精华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谕收徒弟有什么好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