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全面战争普鲁士本土没有城市就失败了嘛

帝国全面战争最好玩国家上哪一个_百度知道
帝国全面战争最好玩国家上哪一个
提问者采纳
所以经济来源还是要搞经济,骑兵不错。打仗需要军队,像弗罗里达。但是属地有些分散,元勋团)最多的国家。奥斯曼帝国兵种较多。臼炮的作战范围覆盖战场大部分的区域。但是战斗力不明显,发展经济较难,占领区宗教冲突影响治安。统一后发展经济技术较快。领土较少,奥地利等国的攻击、尼德兰等。 以上几国本人觉得都比较好发展,是步兵精锐(近卫军,出击相对防守伤亡大)。海军还可以,早期相对稳定,象骑兵,步骑都较强,战列步兵素质较差。而且有一个突出的优势,攻占奥斯曼,而且不会受到别国骚扰,灭瑞典(无结盟国家)发展贸易。有钱就可以招兵,首先要集中兵力灭掉法国。军改技术研究前。游戏的主要内容还是征战,骑兵较弱,美洲有大面积的殖民地,步兵拼刺刀较强。海上贸易易受拦截,海军地位突出,搞治安,本土造兵可以向意大利半岛和不列颠群岛发展,扩大势力。邻国敌对势力实力较强:奥地利最大的特点就是战列步兵人数多。本土发展技术也不错。臼炮最大杀伤就触爆弹(最高技术水平),有时挺无聊的,建学校发展技术容易。(有臼炮骑兵可不用)俄罗斯开局与波兰-立陶宛结盟,发展技术,发展经济本人把几个国家都玩了一下(不作弊。其臼炮还有两个类型。其战列步兵等同欧洲步兵;内阁人员多负面作用。骑兵和步兵近身砍杀也要时间,技术全部研究),战事不断,最为有利的条件。而且邻国多敌意,与对手莫卧儿王朝的军事技术体制相比优势明显。还有特殊骑兵,玩起来较费神,需要不断征战,莫斯科发展技术。但是要在游戏中生存。普鲁士军队素质较高。但是发展殖民地用兵需要从本岛运送。作战兵种,可以放弃或者和友好国家交换领地,源头还是要钱,除了波兰-立陶宛,可以保证经济来源,散兵较强,所以技术很重要。但是无盟国,用炮轰,建学校发展技术有优势。需要出海口。美洲有魁北克。荷兰领地最小的国家。印度半岛经济基础较好。马塔拉联盟军事技术可比欧洲列强。容易统一印度半岛,西西里发展。(防守方有时会蹲点不出击的,技术较容易。完成任务可以获得美洲十三殖民地,发展经济。不过发展经济;打仗时减少军队损失。作战兵种。可两线发展,减短作战时间,侵占英属十三殖民地,还有奥斯曼的精锐骑兵西帕希骑兵。作战兵种。作战主要用战列兵和臼炮(用这个技术很重要。英国发展经济,发展贸易。后面再说)英国,可以和大部分国家建立贸易,不过不影响大局,作战时可以多带几队,莫斯科地域宽广。有了臼炮(要技术全的)一般不用骑兵的,但是已受到普鲁士,求得发展空间,可以造兵。南北两个方向易受攻击。减少损失的方法就是减少近身搏击,容易被惊扰。波兰-立陶宛骑兵较强,有俄罗斯盟国。法国本土面积大。法国军事技术综合实力很强的国家,修建筑,发展经济,射击部队(等同民兵)治安加成。西班牙不弱于前面的国家。比较中庸的一个国家。本作减掉了掠城一事,地理位置有利于稳定。其他国家。最远程的就是臼炮和火箭弹(准度太差),这个是其他国家没有的。军事可以向摩洛哥。经济基础一般,发展军事。但是大部分城市经济基础差。瑞典骑兵较强,可以较早的废掉对手的骑兵和跑兵,俄罗斯早期相对稳定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帝国全面战争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为什么帝国全面战争没有罗马全面战争的城市壮观_百度知道
为什么帝国全面战争没有罗马全面战争的城市壮观
帝国全面战争只有几栋房子没有罗马全面战争的那样密密麻麻
而是占领城市周围的据点,在罗马的时代作战模式不一样了,城市战不再是以争夺城市中心而展开的战斗。原本环绕城市而建的城墙也因妨碍到经济发展多被拆除,以作防御。当时人们在城市四周修筑坚壁,是针对城市的攻守战。但到近代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罗马全面战争的相关知识
其他5条回答
时代不同了,都迁到城外面了,呵呵
罗马全面战争在城里战斗帝国全面战争那是要塞你仔细看一看会发现场景外的城镇还是很大的(制作组偷懒)
可能考虑到平衡吧…打巷战的话玩家都能用列兵完虐黑森
换了东家的原因....
那个不是城,是城外的堡垒……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微信:doyo_game
帝国:全面战争 游戏心得技巧
-- & 评论:
  在帝国全面战争开始游戏的时候,玩家就需要给战争做一个远期的战略目标,这样才能有秩序,并且有效率的将游戏进行下去,其次才是战斗中的战术使用方法和技巧。
  游戏心得技巧
  战略方面
  一定要清楚的明白自己的战略目的,优先打能实现战略价值的土地。因为在DMUC里,打下一块没有价值的土地后,却不放防守兵力的话,是很容易被电脑宣战的。这还只是在双H的难度下。如果是双VH基本只要你不是满编就来打你。被打下一块地事小,损失不过几百税收而已。重要的是一旦被宣战,就可能被围攻,同盟国还有可能不参战。这样会导致初期没有足够的资金发展。因为贸易是初期收入的大头。没了贸易的话,初期的税收就够养活陆军。
  欧洲比较有战略价值的是摩洛哥,冰岛。有这2块地做前沿海军基地就差不多了。美洲地图的话,岛屿很多,随便哪座基本都可以。印度就只有斯里兰卡。
  这些土地初期可以不用碰英法西就能得到。而且先发展为前线是非常合适的。能向外运输欧洲招募的兵种和修复船只。其他的欧洲土地可打可不打。因为真正富裕的土地不在欧洲!而在南印度和中美洲!
  玩帝国的时候,战略思维要稍微改变。特别是DMUC。它的贸易经济系统设定导致了贸易绝对是大头。即便是中期,除开毛子,印度阿三几个本土区域大的国家外,贸易都比税收多。最重要的是贸易不需要太多投资。而收税需要大量投资才有回报。
  中前期收税能过万的几个地区新西班牙,就是墨西哥那块。然后是南美洲4块地包括法属圭亚那。东边是南印度。这几块地方都是大城市。并且一开始财富都有5000以上!!!欧洲几个大国的首都才有的水平。所以是必抢,哪怕是和西班牙开战也要抢夺。抢过来后你会发现西班牙将一蹶不振。只能欺负下葡萄牙而已。而南印度一旦控制。你就会发现马拉塔ED了。他的强大人海将不复存在。之后你想怎么统一印度都行。因为每个财富过万的城市在中档税率下都能有3000以上的收入。足够养活负责保护那个地区的一个满编。而额外的收入是靠占领那个地区的原料贸易获得。这就是为什么前期要大力发展贸易而不是远洋贸易点。
  还有一点很重要,这个mod加大了守备驻军,所以大大提高了前期扩张难度,虽然也很难被灭。
  贸易方面
  比较好的贸易对象是奥斯曼,波斯,俄罗斯 这3个国家很少会和玩家玩的派系战争。而且版图大,贸易收入多。
  前期不要发展贸易点,虽然收入丰厚,但是太冒险。因为早期海盗猖獗,海盗的舰队都是满编为单位。而除开英国以外的国家,前期是造不了4级舰的。可以说完全不是海盗的对手。最重要的是前期钱根本不够花,投资一支远洋贸易船加上护卫舰和本土守备舰队的钱 ,刚好是个贸易收入的样子。所以前期发展贸易只能算是发展海军和维持海军军费的一种手段,而并不是赚钱的手段。真正靠远洋贸易赚钱的时候是中期。
  科技方面
  达斯里的科技和原版基本差不多。其中陆军科技里最重要的排射科技,炮兵科技里最重要的霰弹,海军最重要的是伙食改革既可以开启海军医院的那个科技。
  军事科技必须优先发展出这3个。排射技能太重要了,因为DMUC里大部分列兵精英步兵掷弹兵都是需要依靠这个科技发挥火力优势。有这个科技和不拥有这个科技的战斗力简直相差一倍不止。霰弹科技,不需要我说,也知道这是个大杀器。伙食改良是解锁海军医院的科技,这是最速获得1级舰生产的途径。靠建造工业船厂速度太慢。其他的工业里应该优先研究农业科技,人口多出现的城镇快,比研究工业提高10%或20%产值来说,更有价值。启蒙思想,这个是以长期战略为目标时最应该优先研究的。有以下几点优势。第一,能够加快研究速度和爆首都现代大学。第二,增加每个回合财富增长值即便是较高税率。第三能够使国家提前进入君主立宪制,为工业化铺平道路。第四,能够增加收入,因为能建立更大的贸易港口。所以,如果是以长期战略来考虑的话,在军事上研究出那3个主要科技,工业上研究出农业中的自由培植就能够满足需求。剩余的时间都去研究启蒙思想。首都建立至少2座现代大学之后你会发现40回合后,你的国家在科技上遥遥领先。
  政策税收方面
  前期因为收入不多,应该实行利益最大化,在保持人口和财富不减少的前提下征税。当然如果战事频发,国库空虚的时候,可以考虑短期内提高税收。毕竟被灭了就玩完了。一般来说中档税率够用。大可不必为了前期发展出一个新城镇或者是几百财富而降低税率。因为很划不来。前期没有启蒙科技和农业科技支持下,即便是最低税率,效果还是非常不明显的。还不如等中期有科技支持后再用低税率促进经济人口高速发展。特别是像毛子,瑞典,法国等这样拥有强大经济实力的国家和地区。
  战斗方面
  其实战斗方面我觉得是最简单的。10支步兵,6支骑兵,3支炮兵,1个将军。基本上这样的一个满编不会输。因为骑兵和炮兵够多。达斯ai很喜欢用骑兵侧翼攻击。这个时候派出自己的骑兵去迎击即可。切不可用步兵吸收伤害。那样是不正确的。哪怕是开方正!正确方法是用数量优势的骑兵去打。
  步兵战术,排成4列对射就够,最大射程就够,省心。其余的交给炮兵和骑兵完成。当己方骑兵战胜对方骑兵后就可以开始侧翼攻击。。。这个时候可以让步兵上刺刀配合一起冲锋。2翼同时进攻的。能直接包饺子。 散兵战术和轻步兵战术,在DMUC里没太多作用。如果只是欺负下印第安或是打伏击的话,还有点作用。其他的就不够了。因为装填很慢,射程优势并不明显。极度需要骑兵保护。稍微不留神就可能被骑兵干掉。而散兵对付步兵的作用也不够明显,并不能给敌人有效的伤亡打击。简单的说就是不够看。和价格明显不符。当然这里面也有例外。比如美国的大陆轻步兵和普鲁士的自由军团。这2个轻步兵厉害是因为人数和精英部队人数一样但却有齐射。一个近距离齐射能干掉对方80到100人左右。这是非常恐怖的!只需要2次齐射就能打败任何精英部队,前提是你有机会放2次齐射。
  炮兵战术。这个没什么可说的,无非就是压制敌方炮火和给予友军火力支援。个人最喜欢实心弹。。。准度不错而且能打一线。
  骑兵战术。达斯的骑兵很强!真的很强,但并不代表无敌。不要正面冲锋敌军阵地!因为会挨枪子。不要试图冲击已经开启方正的步兵!你会被可怕的刺刀干掉。不要试图从正面攻击炮兵!特别是对方有霰弹科技的时候。可能一次炮击就能让你的骑兵全都上天堂。骑兵需要在何时投入战斗,这一点很重要!不再是像中世纪那样骑兵打头阵了。我的做法是,先让步兵对射和炮兵攻击。打击对方一定的士气。当我方骑兵数量有优势的情况下可以先突击。但当我方骑兵不占数量优势的时候,就以侧翼保护为主。对方的骑兵肯定会来找你,。。。这个时候利用骑兵和步兵一起剿灭敌方的骑兵。才能以最小损失消灭敌方骑兵。
  战斗这里我只想说,刺刀冲锋很重要!谁先发起冲锋,谁在肉搏中基本就能胜出。前提是双方步兵质量相差不多的情况下。
  最后发表一点玩过的几个国家心得
  首先是毛子!这个国家在DMUC里变得空前强大。原版中虽然也很强,但绝对没达斯里强。原因就在于部队的人数编制。500人一队的哥萨克190的维护!!!能三段!!!5点士气,只需要经验和将军来弥补。这是何等的强大啊。列兵450一队大部分数据和欧洲列兵差不多,但是射击好像是35,装填15,冲锋14左右。可以看出毛子的列兵就是冲锋用的。而毛子的骑兵,哥萨克骑兵本身是轻龙骑兵,肉搏还高出普通轻龙骑兵,非常优秀。当然毛子的强大不光体现在军事上,经济上也是空前强大。主要是因为城镇多。莫斯科拥有大概10个左右的城镇,还有3个农田,一个矿产,1个伐木。前期就能轻松让财富过万,而且是爆科技的最佳地区。我玩的时候建立4所现代大学一起爆科技,简直就是在欺负ai。
  毛子的战略就是出海口。一旦拥有黑海和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后就可以开始防守了。而且前期可以把除开莫斯科和基辅以外的地区都换钱换科技,以获得最速的发展。在5回合内攻取圣彼得堡,克里米尔,里加。这样你就有5块土地2个贸易港口和一个军事港口。这时候开始爆科技,不需要发展海外殖民地,因为没必要。你本土的贸易和税收足够养活你,而且东方换出去的土地中期就能收回。那些土地收回后会需要很多资金发展。基本上只要前期保证只和瑞典开战就能安稳度过毛子最虚弱的时期。一旦步入中期,毛子在强大启蒙科技,军事科技,农业科技的支持下,想不强大也难。基辅,莫斯科,里加,克里米亚都是能过万的地区,圣彼得堡是座大城市,能提供更多的研究点数,和科学院,多生产一名绅士。拥有这么多强大的经济资源,中期可以说是想打谁就打谁。
  接着说下普鲁士
  这个国家很多人喜欢,因为觉得有挑战。其实并不算有挑战。普鲁士真的很强,虽然比不过毛子,但就列兵的射击来说很强。而且初期的2块地都有5000以上财富,算是很富裕的国家了。
  战略上我的看法是守住欧洲本土结盟丹麦,波兰,毛子,英国,荷兰,萨克森,汉诺威,奥斯曼。然后发展南印度。原因很简单,欧洲的土地拥有得越多,税收管理费越高。而且将陷入欧洲战争泥潭,这是我极度避免的。当然和奥地利必有一战,这里可以利用萨克森,波兰,奥斯曼一起抗击奥地利。以我的经验,在多国的打压下,奥地利能派出攻击你的不对不会超过1个满编,这是很好解决的。然后发展远征军攻击南印度。就这么简单。
  很郁闷的国家。虽然军事很强,外交上却是弱的可怜。基本上就在不停的打战。除开奥斯曼会愿意结盟外,没几个国家愿意和瑞典结盟。而且要同时面对东线和西线。西线的丹麦,陆军好搞定,难的海军。东线的毛子没海军,但是陆军人数众多,这是非常让人头疼的。人数没有优势的情况下只能依靠科技优势来打。所以瑞典也需要爆大学。利用强大的军事科技来赢取战争。在没干掉丹麦和议和毛子前,你是不能有机会和能力出生攻取殖民地的。而且会被英国荷兰宣战。。。至少我开3次档都是逼被宣战的。 所以瑞典需要做的就是统一斯堪迪纳维亚半岛,和稳固圣彼得堡。坚持发展科技。以科技优势发展起来后才可能与周边国家停战。但是毛子基本是没机会的。。。
/article/137280
阅读本文后,您的心情是:(选择后可查看结果)
= &发表点评
今日关注游戏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黄龙骑士团论坛是全战玩家自费建立的非盈利性游戏社区,请勿在论坛内发表违反中国互联网管理条例的帖子,请勿在论坛内发广告,请勿恶意灌水。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即日起将启动邮箱激活账号及限制新账号发帖功能,带来不便敬请谅解,谢谢合作。 附:
查看: 6306|回复: 19
在线时间94 小时最后登录阅读权限1积分56UID121769
战斗力0 佛罗林币56 枚注册时间精华0帖子
郁闷~~~~我说说自己的战报吧。本人我选普鲁士,之前看各位大大说普鲁士陆军强,开局就用东普跟荷兰印的小岛交换,好像叫锡兰。欧洲就只有主城作根据地了,主力发展印度路线。。。奥地利肯定会宣我,我就跟波兰同盟制衡奥地利,后来英国跟奥地利是同盟关系,也过来凑热闹,派了一支队过登陆我的港口,没办法,因为才开局没多久,所以只好赔钱求和。之后奥地利派了半编左右的队伍攻城,被我打退。然后我招了一满编队守城,效果还不错,奥地利就很少打我了,因为他也要跟波兰打嘛。。。印度那边的锡兰小岛一直没有招兵,小岛就是好,没兵也没人打,欧洲主城只有一支队伍,贸易方面能够贸易的国家我都去贸易,加上我派了三支印度商船去古巴,所以收入上还是不错的,这样子我就专心搞科技,存点备用资金。就这样过了几年,我想应该发展发展了,只搞政治不打仗,这样不好玩嘛,所以在锡兰招了个满编登陆印度去打小国万索尔,灭了之后第二回合马拉塔和葡萄牙同时宣你。。我想,打就打呗。马拉塔派了一支队伍打我,我打退之,补充兵源。又来打,打退之又补一次兵源,这时,万索尔正处于平民反对侵略闹事,城市基本没多少税收,后来发现补一次兵要一回合的资金,这样不行,我还要建后营啊,炮厂呢,欧洲方面我发现奥地利有个大城维也纳没有多少兵,我想打下了这样收入可以增张吧。。。嗯,打下他,一整编出动,主城再招半编守城。。维也纳的平民当然也不愿被别人侵略啦,请愿书完了再烧建筑,奥地利派兵夺城,没打赢就派一小队一小队的占贸易路线和烧建筑,就像苍蝇似的赶不走,这样我的钱就耗在补兵源上面了,印度那边也是,我想啊过几个回合平民应该不爆动了吧,原来平民是不会罢手的,不降税率或免税是不会罢休的,但降税率那我根本就没有收入啊,主城方面好像是思想启蒙的原因,经济也有下调。我晕,我现在快没钱了,后来葡萄牙更绝,把我在欧洲唯一的贸易港给封了,9条船,可怜的普鲁士我根本没发展海军。。。没船。直到电脑说我下局要破产了。。。。注:&&主城半编队,布拉格半编,维牙纳一编,印度万索尔一编。。发现AI的钱就是多,不停的有兵。
在线时间576 小时最后登录阅读权限35积分3684UID116740
骑士, 积分 3684, 距离下一级还需 316 积分
战斗力20 佛罗林币3684 枚注册时间精华8帖子
回复 楼主 vikiyang2 的帖子
剛開始研究用極限流玩帝國的時候實在試過10+次的破產
樓主是要分享破產經驗 還是想找一些改善方法?
雖然你沒問 就當我跟其他想知道的人分享一下對你現在的情況的看法:
1)你用東普換錫蘭 其實是可以馬上把東普打回來的 東普的收入很重要 反正也是要跟荷蘭開戰
&&如何第一回合就把東普搶回來 請看我發的那一篇1.6双极难普鲁士开局心得
2)以前我有提過&新鮮土地&的概念 普魯士開局就只有一塊新鮮土地 就是東普 為了最低限增加戰略變化 鐵定是要換的
&&由於是大城 又有一定經濟 所以AI對東普的評價是滿高的 幾乎什麼地都可以換得到 至於換什麼地 樓主你選擇了錫蘭
&&如果是為了錢 可以換西尼西亞或洛林 下回合再用~18000元賣回去給奧地利和法國 不過錢其實不是最重要
&&因為開局重要的東西還有炮科技&散彈& 還有用來生產12磅步兵炮的炮廠 炮廠問題重點不是錢 而是要科技還有建築時間
&&全世界的大城得到散彈科技還是要花時間升級才可以建12磅炮的 如果想第一回合就生產就不能換大城
&&說到這裡 應該就只有2條路可選了 一)用東普換散彈科技之後自己升級炮廠 二)換一塊最高軍政小城再去想散彈
&&這就是為什麼我發的戰報什麼的 入面所有國家都會換牙買加的原因 相比牙買加和錫蘭 鍚蘭多那一點點收入跟本不夠用
&&來付建築費 而且早了幾回合到了印度卻因建築需時 而把節省了的時間浪費掉了 所以只可以換一塊的話個人不建議換錫蘭
3)普魯士除了刺刀其實還有一個科技屬性的 就是不用一級科技就得到二級大學了 這意味普魯士如果發展直線科技
&&電腦是追不上的 那我們應該利用柏林的大學發展那一條直線科技?就是本來就有一級的刺刀 第一樣升級的科技就是圜刺
&&這樣就可以成為第二快得到擲彈兵的國家(第一是奧地利) 直到排射出來 线列步兵的基本科技都齊全了 再改變科技路線
&&這是最大限地擴大柏林的2級大學 對&普魯士线列步兵&和&天生刺刀科技&的優勢
4)既然樓主玩過錫蘭 又覺得小島比大陸安全 那可以這樣玩 連柏林也不要 用東普換牙買加 牙買加發兵攻冰島
&&因為冰島是歐洲本土 只要有一塊歐洲本土就不怕滅國了 而首都換到冰島的好處是節省掉半個滿編的維護費約2500元
&&而且歐洲戰場也不用跟其他國家發生磨擦 變相又節省掉部份軍費 冰島也有足夠港口用作海上貿易 從此就大航海時代吧
5)不知道樓主的稅率調多少 但應該是中稅或中高而不是最高
&&前期缺錢又怕暴亂的話 上層2回最高1回調低到正治安 下層1回最高1回調正 這可以大大增加初期收入(約正常的一倍)
& & 至於你在平印度平亂 一直平一直就是平不了的原因有幾個 這裡先說一個:你攻下了一座&首都&要30回合才會沒有反抗
6)電腦計算軍隊注守治安加成 並不是看人數的 而是看隊數 依部隊規模和兵種有不同的治安加成
&&人口很多的地區這個加成將會變得很小(如0.15) 有一些部隊如龍騎不管人口可以切切實實加&1&治安
&&所以後期一定是要有龍騎才有收稅的本錢的 別看龍騎維護費高而不用 治安高等於可以收多點稅 也節省掉警察的工資
&&對普魯士來說(大部份國家也是) 龍騎是值得前期就生產的騎兵 由其是印度這個人口極多的洲 個人建議使用殖民地龍騎
7)續上面說的&軍隊注守治安加成 並不是看人數& 演變出用殘兵守城的方法
就是戰鬥中死傷者出現之後 部隊人數下降了 維護費也下降了 但注守治安加成卻沒下降
一支部隊人數不下於5%就可以存活下來 變相用5%的維護成本來維持100%的治安
應該說如果要達到殘兵守城的最大效果 用滿員士兵守城的成本是二十倍
8)同樣使用什麼兵作主力 也因殘兵戰術而決定了 如要快速擴張必然要大量龍騎 而前線能生產的就是殖民地龍騎
反正玩普魯士的人都不會喜歡其他洲的线列步兵 那軍隊構成就12磅炮+殖民地龍騎+2隊殖民地线列步兵
同樣殖民地民兵的生產成本和維護 跟龍騎的性價是差不多的 只是玩普魯士會不習慣民兵那個裝填速度吧
9)還有一個地方很重要的 就是內閣人員 高星的財政大臣收的稅就多 但多不了多少 &而低星卻減很多&像奧斯曼開局
&&財政大臣4星左右就夠了 最重要的一個就是Justice 這個直接影響治安加成和警察工資 一夥星星就差很遠了
&&忍痛點開局就換成共和普魯士又是別有一番風味的 只是可惜了軍事大臣
希望這些意見對你的情況有所幫助
[ 本帖最后由 別勒古台 于
05:54 AM 编辑 ]
在线时间46 小时最后登录阅读权限1积分100UID122868
战斗力0 佛罗林币100 枚注册时间精华0帖子
回复 沙发 別勒古台 的帖子
二楼的是香港的吗?我见你个别字说得好像是粤语,加上又是繁体字
在线时间0 小时最后登录阅读权限25积分371UID122646
军士, 积分 371, 距离下一级还需 429 积分
战斗力4 佛罗林币371 枚注册时间精华0帖子
我玩英格兰的。。。。。。。。海上贸易一定要海军保护
在线时间46 小时最后登录阅读权限1积分100UID122868
战斗力0 佛罗林币100 枚注册时间精华0帖子
回复 地板 s 的帖子
呃。。。。。。我玩威尼斯
在线时间2723 小时最后登录阅读权限55积分30852UID59487
国王, 积分 30852, 距离下一级还需 49148 积分
战斗力2059 佛罗林币30852 枚注册时间精华1帖子
碰到这种情况,
第一,拆掉非首都(或者是本国)的大学,这样子维稳费用就会降低的了,一般来说,攻占一国的首都,第一步就要拆大学,第二部就在废墟上面建歌剧院;
第二,攻打一国前,先要储备好钱,评估好开战后会有多少国对你宣战,若是占领了一个城池,周围其他国家对你的态度~
其实,玩全战仅仅玩战术是不行的,战术只是技术,还要玩战略,战略是考你思维的~有时候,兵临城下并逼迫敌人签城下之盟,比直接把对方城池吞掉更有强大利益,毕竟有时候你的财力、兵力暂时不能够吃得下那么多土地~~
慢慢玩吧~~以前我也试过破产的 have fun!
撸拉拉撸拉拉撸拉撸拉撸&&撸啦撸啦撸啦撸撸撸
在线时间46 小时最后登录阅读权限1积分100UID122868
战斗力0 佛罗林币100 枚注册时间精华0帖子
回复 6楼 lycciam 的帖子
我玩旧版的时候。。。将一个大国(有很多土地)的其中一块土地攻下来,还给他,然后再攻下,再还。。。。如此反复,他首都的人民就厌战。。。负值能加15点。。。要求他割地(除首都外所有地),应该要用点钱。这样很快就统一了
在线时间94 小时最后登录阅读权限1积分56UID121769
战斗力0 佛罗林币56 枚注册时间精华0帖子
谢谢2楼的别勒古台辛苦了,写了这么多字,各位大大能多给点经验,。。我没有想过用残兵守城。。 ,第一,我看不惯破裂的旗子在飘,第二,我怕别国打我没兵的城。我试过一局英国在非常友善的情况下,不知不觉的运兵到我港口宣我,而不是宣我再运兵。搞得我现在都不敢相信友好国家。现在我知道了龙骑也可以镇压了,以前不知道 ,只知道开局时有一只骑队是可以镇压的,但这只骑队不能招,搞得我打下的城爆乱不断。。。。
在线时间2723 小时最后登录阅读权限55积分30852UID59487
国王, 积分 30852, 距离下一级还需 49148 积分
战斗力2059 佛罗林币30852 枚注册时间精华1帖子
回复 8楼 vikiyang2 的帖子
残兵不是问题,要是民忠高,甚至不用兵守卫也行!破裂旗子嘛~忍忍就是,大家都有点强迫症,这个理解~
撸拉拉撸拉拉撸拉撸拉撸&&撸啦撸啦撸啦撸撸撸
在线时间446 小时最后登录阅读权限25积分542UID83262
军士, 积分 542,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8 积分
战斗力74 佛罗林币542 枚注册时间精华0帖子
原版从来没破产过,但IS一不小心就会破产。
Powered by都是外族入侵,为什么满清灭了明帝国,而日本侵华战争失败了?
按投票排序
我补充一个原因:民国时期经过新文化运动,中国人民脑中种下了“国家和民族”这个概念。在民族主义觉醒之前,推翻一个国家其实就是推翻一个政权,所谓的入侵,如果与普通民众是没什么关系的,无非是换一批主子而已;但民主主义一旦觉醒,入侵一个国家面对的就是一个国家的所有人民,如果此时国家的政权有向心力的话,更是可怕。所以在女真入侵中国时,明朝内部农民军和朝廷,朝廷各个派系之间依然互相争斗,完全无视外族入侵;而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之后,中国国内民声都是要求一致抗日,军阀内战竟然停止了,竟然愿意主动让老蒋到重庆建立政府,老毛看到了这一点马上高举抗日旗帜,老蒋承受重大的压力只好眼睁睁看着马上饿死的共产党却不能剿灭转而联共抗日。
因为明帝国没有美帝国帮忙
看到不少人说这问题提得奇怪,在这里我首先要支持下 提问人。
这是个非常好的问题。如果你觉得奇怪,我建议您再多看一下有关侵华战争的资料。
日本军国政府在制定侵华战略的时候,基本步骤就是按照清军来的。
第一步占领东北,然后是华北,南下,在南方进行屠杀,清军的是“扬州十日”,日军是“南京大屠杀”。
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个很自然的事情。
下面对这问题进行回答:
1.中国的国内形势。
明朝时农民起义不断,崇祯是被李自成灭掉的。
民国初年,国内形势也比较乱,军阀林立。
从这一点上,没有太多不同。
2.国家组织结构及应对
明朝实行的是文官政治,文官集团力量强大,但是反应慢,战争经验不足。
尤其是对清朝威胁认识不足,将清朝认为是土匪和小股骚扰力量,没有从更高的角度认识。
也没有进行过全国动员,李自成等也不可能从民族的角度考虑这个问题。
民国时期,整体应该是半民主半军阀,人员都是新生力量,能力较强而且军事经验丰富。
从日军侵华开始,虽然,蒋介石一直在拖延,但是中国人的心理已经进入战争状态。
一旦民国政府宣战,全国各派就立即团结动员起来。
3.战略部署
侵略军方面:日军的战略部署很清楚,基本照搬清军。
抵抗方面:明朝的抵抗就是被动的见招拆招。而民国政府,主动将占战场转移,吸引到上海,
打乱了日军部署,并采取了持久战战略。
清军充分发挥了骑兵的优势,运动作战。而明军基本就是修碉堡。
日军进入华北后开始大规模的修碉堡,共产党开始进行了游击战。
动静不同,高下立见。
5.国际形势
明末没有国际形势,就是1v1的战斗。
抗日战争初期也是1v1,但是随着日本在东北进攻苏联,和上海战斗的进行,国际势力开始介
入。尤其是南京大屠杀后,日本开始被美国社会否定,美国人由中立,转变为支持中国。
综上所述,
清军战略正确,集中力量消灭了明朝政府和大顺政权。
日本虽然准备充分,但失道寡助。中国人能够认清形势,迅速团结,战略思想正确,并得到了国际社会支援。日军的敌人不是一个政府,而是整体中国人,这就是决定了其不可能胜利。PS:再解释一下“失道寡助”:1.指人心道义,这个针对中外普通民众。
2.指利益,当时从国际利益上讲,“道”就是各国利益均沾,中国门户开
放,日本的独占企图就是否定这个“道”。
因为日本站错队了,押宝在纳粹德国而不是英美,日本这个民族就像他们的国花樱花一样,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缺少战略眼光,只看到当时纳粹的不可一世,而看不到美英的物质力量,制海权,全球金融控制权这些更实质的东西。
被拖进2战,导致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的百年征服努力归零,就好像考试填空题都打得不错,后面大题胡诌,结果就会是惨不忍睹的不及格。
这是一个考察分析能力的好问题。大家都看到的时代、技术、内外环境——尤其是国际环境方面的不同因素,我就不说了,只说战争双方,一般人所看不到,但是又非常关键的因素。喜欢简短的,只看标题就行。第一,领袖,蒋毛&&&&朱李
就抵抗的一方来说,这个因素是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的。在满汉的斗争中,汉人没有一个好的领袖,是失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满汉之争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644年前的辽东的战斗,和入关后南明诸政权的抗清,约到1661年。这个阶段,汉人的领袖是以朱由检为代表的皇帝,和以李自成为代表的农民军领袖。这两个人,从军事才能、人格魅力、心理素质,政治远见等各个方面来说,都太弱了!
朱由检这个由宫的奶妈抱大的领袖人物,和抗战中的蒋和毛,这些从各种残酷斗争中成长起来的胜利者相比,各方面的素质根本就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单就一方面,即使日本继续进攻,占领了重庆延安,蒋和毛流亡到美国苏联,也断不会自己吊死在歪脖树上的。
李自成是个土包子,只会烧杀抢掠,没一点政治远见。蒋和毛都是有高级思想理论武器的。
第二个阶段,是三藩之乱和收复台湾的阶段(1673年到1683年)。云南的吴三桂,台湾的郑经,还有其他几个藩王一起叛乱,但是汉人没有一个最高领袖人物,一盘散沙形不成合力。对老百姓来说,若支持这些叛乱者,则赶跑满人后,势必要面对各个汉人势力(吴三桂,郑经,王辅臣等)之间的混战局面,不知道要打到哪年哪月。所以这个时候,汉人中最有才能的周培公他们,自然选择支持朝廷平叛。第二,入侵的时机,走向统一的民国政府&&&&腐朽将死的明朝廷
中日之战前,国民政府刚刚完成北伐,正在努力地平定内部的军阀和党争。这是一个给国人以无限希望的正在走向全国统一的进步政权。虽然它一直对日本采取不抵抗政策,国人有意见,但却并不想推翻它(除了反对党),它还是很得民心的。要是清政府还在,而且敢对日本不抵抗的话,国人还不得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起来把它推翻了再说抗日的事。战争一爆发,连反对党都不得不公开接受国民政府的合法性正统性,接受它的领导,达到了高度的团结统一!这是战前连蒋都不敢想的,他之所以要先安内,就是一怕中日战事一起,国军要两面做战,二怕反对党借机坐大。
与之相比,满清入关,是去砸碎一个相互攻伐,腐朽将死的旧世界。无论是已成僵尸的明朝廷,还是近似土匪的农民军,都不得民心。普通百姓就把希望寄托在了入关的满人身上。入关后,面对的更是“职方贱如狗,都督满街走;相公只爱钱,皇帝但吃酒”的混乱不堪毫无生气不得民心的南明诸政权。这和高度团结统一的国民政府,根本没法比。
懂清初历史的都知道,满清在整个长江以北都没有对手,抗清战争基本只发生在江南。入关有吴三桂带路,战争的双方是吴三桂和李自成,入关后和南明是友军,联合进攻李自成。此时,南明自己又在内战,武昌的左良玉进攻南京以清君侧。直到清军趁虚占领整个长江以北,才真正有了对手。南明各个小朝廷才和农民军联合起来抗清,而它们内部又混乱不堪,根本没法理个头绪出来。单郑家自己内部,都还在争斗不息,吴三桂又反复无常,王辅臣见风使舵,两面投机。没一个一门心思坚定抗清的。第三,旗帜(口号),三民主义&&&&反清复明
满汉之间的斗争,汉人没有一个可以凝聚人心的旗帜,当时最好的口号是“反清复明”,而满人入关后提出“满汉一家,一体眷顾”。中日之战中,中方的旗帜是“三民主义”(还有一个从属地位的“共产主义”),日本的口号是“大东亚共荣”。
对防守一方来说,“反清复明”是最落后的,那个大明早就失尽人心了。国军本身虽然腐败,但三民主义确实非常进步,让中国有见识的地主士绅、民族资本家、知识分子、爱国将领对中国的未来充满憧憬。另外,“共产主义”对于无产者来说,那个诱惑力是“反清复明”对农民和城市手工业者和无产者根本无法相比的。
题外话,凡是“返回,恢复,回归”这一类词,都是很落后的,无论大小,一带这种词汇,这个事通常就成不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多么伟大的成就啊!它把一个回归这种给人倒退印象的事情做得那么成功,港澳的人在之前是充满了担忧的!)说汉话,敬孔孟&&&&日本天皇,东亚共荣
对进攻一方来说,满人把自己当成继承汉人正统的一个新朝代是非常进步的。满清入关后,一切按照汉人的新朝代来处理的,这让很多汉人把希望寄托在它身上。对底层的汉人知识分子来说,满汉之分无关紧要,尤其它还说汉语,敬孔孟,完全接受汉文化。把满族和汉人的皇族(如明的朱家),或者朝廷里的一个小集团(如明的淮西集团或浙东集团)相比,没什么差别,唯一的不同就是满人留条大辫子而已。
日本由于本身的地理人口等因素,没法学习满人,搞日华一体,说汉语敬孔孟,完全接受汉文化,只好搞个“共荣共存”出来,这点汉人接受度上完全不在一个层次。
另外,依附日本的中国人,无法建立一个大一统的政权,只能搞些鸡零狗碎的小政权,还都是傀儡,有的还是落后的君主制,中国人最不待见这些,不踏实,怕他们日后相互攻伐,混战不止,老百姓都向往大一统的中原政权,只有这样才能过安稳日子!若日本占了北京之后,找汪精卫、吴佩孚之类有政治影响力的人物,组建一个大一统的全国性政权,日本人出钱出枪,日本军人最多编入中国军队担当顾问,一切军事行动都有中国军队来担当,让它首先进攻东北,实现东北华北的统一,最好再收复了台湾、琉球,塑造出一个有作为的大一统的中国正统政权形象,然后再进攻南京、延安,形成一个北京、南京、延安的三国局面,这样有日本人的扶持,还可能有点迷惑性,有点作为。第四,占领者的策略,满汉一体,永不加赋&&&&蚕食中国,征服世界
中日之战中,中国人之所以无比团结,都是拜日本的国策所赐。在中日战前,日本做了两件事,先割台湾,再占东北,这就使它在中国失尽了民心。无论是台湾,还是东北,日本只做其中的一件,国人心理虽然不爽,但都不会跟它死扣。但它把两件事分步骤的一件件来做,第三步再进攻华北的时候,傻子也会觉得它下一步要灭亡全中国了,中国人只能以死相抗!
日本占领半个中国后,又继续四处出击(东南亚和美国)。这让中国人看到,它只是把中国做为征服世界的一个跳板,即使它占领了全中国,还要继续对外做战,还是没有安稳日子过,这使得它更不得人心。大家都知道,老百姓只想过安稳日子,政权姓什么不重要的,但日本人从任何一点上来说,都让人看不到过安稳日子的希望。
题外话,日本这个民族,单就任一件事来说,它都能做得很好,无比的好!就像任何一个小电器,它都做得无比精美,但是对一个大系统来说,它就做得不那么好了。中国美国俄罗斯这样的大国,才有大气魄大胸怀,才适合做大系统。
在中日之战全面爆发前,日本如果不是分步骤占领台湾和东北,前两次都是掠夺些财产收点赔款就撤,不占地盘见好就收,那么第三次进攻,中国的各党派各阶层就会认为它只是再一次掠夺财产,很难达成那么牢固的共识,不太可能完全团结起来一致对外!莫说两个完全敌对的党,只怕是国民党内各派系都不会完全团结起来。当然,日本人没有任何一举灭掉中国的机会,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日本这个分步策略,恰恰也是它最大的败笔!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满人的策略和时机都相对好的多。开始他们在东北折腾,内地的普通百姓还不把它当盘菜。后来它实力大了,关内的农民地主,正在遭受李自成、张献忠农民军的祸害,他们期盼来个救星。清军一入关,做了几件挺关键的事,一是拉拢汉族官僚地主,“倡先投顺者”给以高官厚爵,二是替崇祯帝发丧,替汉人“报君父之仇”,三是宣布废除三饷加派,大家都知道,清朝有个很有名的“永不加赋”。这三项政策非常高明,把满清打扮成了继承朱明的正统,爱护百姓的好朝廷,这让普通汉人在经济上得利,让他们看到过太平日子的希望。而南明和农民军让人只看到混战。
一个来了替我们“报君父之仇”,又“永不加赋”,一个来了抢掠我们的东西去继续征服世界,谁能笼络人心谁遭抵抗就很明白了。
感觉提问的和回答的都有点自作多情了。抗日战争,日本是被中国打败的吗???? 真的是吗???抗日战争是二战的一部分,亚洲只是个分战场,我说日本是被美国打败的应该没人有异议把(苏联也有点功劳,不大,占的便宜倒不少)。当时日军已经攻入西南腹地了,国军眼瞅着不行了,大家的印象都是打着正胶着正苦着呢,日本就突然投降了,中国几乎都没准备。当然老蒋也是有功的,他的功劳在于,一开始就高瞻远瞩的知道,光靠中国打不赢,所以就祭起一个 拖 字,就是拖,你要从北往南打,我就在上海开打,把你拖成从东往西打。你要速战速决,我就拖,就不决战。一直拖到美国参战,你就完啦。如果不是正确的战略,像明末一样,清军从北往南,你就跑到缅甸去,那就算天王老子来帮你也没办法。其实当年的明朝小朝廷如果不往缅甸跑而是往四川跑,明朝未必亡,可惜,皇帝将军都没老蒋的眼光,灭亡就在所难免了。
我觉得这个问题没有意义,抗日战争胜利的两个主要原因1,“失道寡助”日本侵略者残暴不堪,激起了全民族的反对,陷入了四面楚歌,加上自身能源资源不足,在长久的消耗战中慢慢消弱。2,“珍珠港事件”在大环境下,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从中国战场抽掉了兵力对付美军,中国抗战的压力才大大缓解,当时这个消息传到中国的时候,中国的将领都为此庆祝,认为抗战的转折点要来了,这一点在多个抗战电视剧中都有体现。
正是因为这个事件,中国开始受到美国大范围的援助,日本也开始多面受敌。
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点,在八月份德国宣布投降的时候,日本的天皇仍然宣布日本将玉碎到底,直到美军投放了原子弹,日本才低下了他不可一世的头颅,俯首称臣。
可以说并不是中国单独打败了日本,如果没有美军的参战(后期还有苏联的参与,蒙古也因此变成了独立国),中国的抗战不知道会打成什么样子,伤亡有多么惨烈。
可能有人对此表示怀疑,你这么说,证据呢? 1,日军在中的死亡情况: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总计为2,120,000人:对美英等国作战死亡约155万人在中国战场死亡约70万死亡约3万人(日-日)
试想中国八年抗战消灭的只是70万,美国消灭了100多万,如果美国不参战,中国的战场走向会怎样还不知晓,而且日本投降的时候,中国战场的日军仍然有100多万,如果再耗下去,又会怎样,中国东北的关东军当时可是日军最精锐的部队,但是确实在苏联的参战下消灭的,中国为此付出的可是一个蒙古的独立,这可是主权的损失,试想不是万不得已怎么会做出这种决定。2,日本到现在为止都不觉得中国在二战中打败了他们,现在还是跟我们叫板,但是你看对美国,大气不敢喘,出现所谓的美军驻军犯罪现象,也只是抗议,
@@@@@@@@@因为他们认为自己败给了美国,而没有败给中国。
!!!!至于清军入侵,这个就没有可比性了,当时明朝的腐败已经让老百姓失望透顶了,哪方面的势力都不是仁义之师,都不得人心,就像中国近代的军阀混乱。1,李自成就是个没有雄才大略的人,什么领导力之类都找不到,就知道享乐,有多少军队都是糟糕,2,明末政府势力势力根本就是一团糟,前期将领不听指挥,孙传庭临危受命,也难挽败局,烂泥扶不上墙,地方势力太弱小,一个个被击破了。3,清军前期军律严明,给老百姓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还算得民心,通过联通吴三桂击败了李自成,接下来就是秋风扫落叶了。4,至于所说的扬州大屠杀跟南京大屠杀还是不一样的,南京大屠杀是日本的无知之举,清军在扬州的屠杀,是在胜局已定的情况下的放纵之举,蒙古西征血洗了多个城邦,项羽坑杀了秦军几十万,在决定的势力面前,一切民心都是摆设,无力回天。
未完,想好再写。
只有中国人才能真正的征服中国。实在不行,你也得装出一副中国人的样子。满清入关,打的旗号是为崇祯皇帝报仇。至少在宣传上把自己摆在中华文明学习者的地位。而之后为了巩固统治,更是大力汉化。到乾隆朝时,满洲人上层贵族已经汉化到相当程度了。满清入关初期,明朝政府的统治中心已经基本被摧毁。南方重建的政权处于党争内斗之中,基本没有组织起有效抵抗。满清军队在北方收编明朝残余势力,以他们为先锋,比较快速的巩固住了自己的统治。反观日本人。自认为是开化的文明人,中国是野蛮人。摆出一副征服者的姿态。从他们在东北,台湾的所作所为,可以看出他们的计划是将占领区任命都变成日本人,让日本文化变成占领区占统治地位的文化。这种政策在中国大陆是不可能成功的。在日本入侵初期。中国北方已经在直皖,直奉等几次军阀混战中凋敝不堪。北伐战争以后,统治中心也南移到了长江流域。日本人对北方的占领没能摧毁中国的统治核心。收编的伪军战斗力普遍不强。不能作为南下的开路先锋,反倒要分流部分兵力对他们进行监视。最后美国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和欧洲都抵抗乏力。真正战胜东西两线法西斯的,是美国,或者说是美国强大的展示动员能力和战备物资生产呵转运能力。当然,假设没有美国,中日战争的胜利者也一定是中国。理由同样可以从中日两国战争动员能力和潜力中看出。只不过。在这种一对一的单挑中。两国恐怕要陷入持久战的泥潭。最后的结果是,中国凭借巨大的战略纵深和资源优势脱死日本。
我不得不说这个问题很有意思。首先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对手到底是怎么样灭亡的。明朝是被谁灭掉的呢?熟悉吗,明朝的历史的朋友都了解,如果没人照应着,皇太极早就完蛋了。皇太极是没有实力打败明朝的,我们光看边疆吃败仗,但是不等于说他可以有实力灭了明朝。那么多年中国都打不过北疆那么多民族,也没见被谁打败过,蒙古人算一个。蒙古人绝对特例,古往今来,驰骋欧亚非的真正威震四海的人也就是铁木真了。彻底打烂明朝根基的是那些义军,或者说以李自成为代表的揭竿派。而不是什么吴三桂和皇太极。满人不过就是捡了个大便宜,用五毛们的语言就是揭竿派还没来得及巩固自己的胜利果实,就被别人夺跑了。清朝在满汉文化上交互做的很不错,他们知道灭不掉汉族,灭不掉就的用汉人,用汉文化,虽然那些大臣们职权都不高,但是他们给出的政见却得到了重用。在打太平军、捻军的时候,汉人的职权才登上高峰。日军侵华,我觉得这俩就没有可比性啊。当时国内局势很不稳定,整个世界局面都很混乱。日本在二战中太喜欢沾花惹草了。太利益独享化。最后还跟美国正面干上了。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战线太长了,企图短期内完成是完成不了的,中国不是朝鲜半岛那么点大。当时在中国战场上,他面对的主要敌人是国军。我觉得如果当时国共实力相当,保不齐,日本就赢了。这是一个战略问题。就跟我们打架一样,你和一个和你身材差不多的人干架,肯定是互有胜负。但是你和两个比你弱一点的人打架,往往结果可能是你的赢面要大。但历史不能假设,博弈中某X占了大便宜。日本计划的太完美,什么在中国教日语什么的,局面都没定下来,操之过急了。其实日本他们表现的已经非常好了,供给线上,还有中国老百姓送粮食。可能有人觉得不可信讽刺什么的,但这是事实。老百姓关心的只是吃饱肚子。民族大义,没那么高的觉悟的。
满族的入侵和日本的入侵有本质的不同,满族在入住中原以前,文化是出于弱势的地位,以前满族叫女真,文化、生产技术、战争艺术很多方面都不上明朝,努尔哈赤之后,满族是向明朝学习,先进的文化,掳掠明人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任用汉人知识分子作为其智囊。虽然民族不同,但是满族一步一步的靠近汉族,向汉族学习。入关之后,将首都迁到北京,任用汉族人在其政府任职,每个部门满族、汉族的人是平等的,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保存。一句话,清朝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一部分,满族入侵的过场伴随着满族融入中华民族的过程,所以清朝建立,才能得到中国绝大多数的人的支持。日本入侵完全不一样,日本是学习西方文化兴起的,引进西方技术、文化、制度,这些东西与中国传统文化截然不同,日本完全不是想中国文化靠近,反而在一步一步的脱亚入欧。整个日本政府高层没有一个中国人,就是投降的汉奸,象汪精卫等也只是利用的工具,没有办法进入决策层。这就决定了日本不可能想满族一样融入中国,而完全是一副征服者的姿态,这种姿态,不可能得到中国的人民的支持,虽然日本对于中国的优势,比当年满族对于用过的优势要大的多,但是日本完全不打算融入中华民族,反而以征服者的姿态存在,其在中国领土上失败的命运是必然的,就算没有毛、蒋,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很简单女真人强大,侵略了一个弱小的当然,是侵略了一个日本是侵略了一个?还把现在的爹打了。难道说,当真日本就打中国一个,其他国家都不反对日本,当真中国打得过?你就把日本当作强一点的卡大佐就行了,和大流氓关系不好可以,因为自己也是大流氓,但是和一群大流氓关系不好……人在江湖飘,哪有不挨刀。
简单说一下,以后有时间再补充。1、民族意识的觉醒和统一领导核心的形成。2、日本战略的失误。3、国际形势变化。
应该说你完全没有了解过这方面历史。
你可以看看明清的历史,首先明朝并不算严格意义上被清朝灭掉。明朝算是死在大顺手里,而皇太极当时入关的口号是为崇祯报仇,而当时因为大顺对地主阶级的清洗,所以导致当时民心不顺,这算一个次要原因。
第二个我觉得才是主要原因,那就是信息的不流畅。明朝的时候要比抗日战争早了太多年。北京发生的事情,没准传到西北要用多少年。抗日战争就不一样了,经过宣传,很快就变成全中国都知道的事情。信息传递的速度就决定了能够团结的力量的大小。
第三个,其实当时的普通百姓可能对于国这个概念并不明确。皇太极也好,崇祯也好,对于他们来说并没有多大区别。他们关心的永远只是家门口的一亩三分田。清军入关定国之后,就开始减税休养生息。这就注定了团结不起来多少底层百姓。要知道,革命抗战这种事情永远是某一个阶层的人引导的大多数人的一场战争。而在这一阶段时期要团结当时的大多数也就是农民,唯一的办法就是跟他们说均分土地了!他们就来了。只要团结了农民,给了他们利益,其实明朝是不会输给后金的。当时有关宁铁骑,有曹文昭,孙承宗,洪承畴,左良玉这一票强将。如果不是内乱,如果能发动农民战争,输是不可能的事情。
我党用的就是这招,找到了大多数人的共同诉求。说的不好听一点就是给利益换卖命。
其实这两个对比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的灭亡,基本都是内部轰塌了自己的堡垒才让外族有机可乘的。
日本战线太长,如果单是日本和我们作战,没有他国的帮助,我们可能很难取胜,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说的很好,但是我觉得那时候的国际形势帮助我们,还有日本是一个外族,和满清不是一个概念,日本侵华,如果中国人都不努力保卫自己国家,那只有做亡国奴,是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而满清入主中原只是让大家觉得换了一个皇帝而已,没有亡国的压迫,自然就不会有全国都投入到战争。
明末和抗战前国内的情况实际差不多,都是四分五裂乱七八糟,所以明末混乱的局势我认为不是主要的原因,我觉得应该主要有两点吧。
第一,确实是时代不同了。满洲入关时还是古代的社会,朝廷是统治者,下面都是臣民。除了知识分子,普通百姓而言就是换了个主人,换了个朝廷。满洲入关不是灭国,只是换了个朝廷。即使是知识分子,将领,投敌也没那么大的非议和负罪感,所以基本上没有团结的概念,个人利益至上,南明清兵压境,诸王,将领,官员,知识分子仍然内斗不断。满洲军队共不过二十万人,如果不是汉人不团结和大量的汉奸,是根本打不下中原的。各路降兵,绿营也是入关统治的关键。各路汉人降兵战斗力很强的,都是满军的前锋。但是抗战前,虽然国内军阀岭立,中央实力不强,国力不强,但是此时中国无论是是民心,组织结构,思维,都已经是个彻彻底底的现代国家了,人们普通脑海中都有了中国的概念,自认为是国家的一份子,没有了臣民和朝廷的概念。所以即使国内派系众多,但是中日一开战,这是国与国的战争,不是朝廷的战争,整个国家都团结,无论派系,军阀基本都能团结在一起,共御外敌。抗战虽然也有汉奸,但是汉奸的能力和成分基本就是个打酱油的级别了,和明末的汉奸是比不了的。
第二,就是战略上的成功了。日本人做事认真,但鼠目寸光可能是真的,因为无论是抗战爆发前,战争中,其实都整个日本和军方高层没有一个明确的进攻灭亡中国战略。九一八以来,日本下克上成风,文官高层和军部其实都是被动的被下集军官拖着走,从九一八,到长城抗战,到卢沟桥,诺门坎,其实都是下级军官挑事,爆发冲突战斗,然后战斗扩大,高层被迫承认下级军官的作为并排增兵支持。这并不是说日本高层老实,不愿意侵华,只是他们更为理性,会担心造成恶劣的影响和不利日本的后果。卢沟桥是意外,也是必然。必然在于日军步步紧逼,中日后面早晚肯定会有一战,之前虽然各种中日各种冲突不断,但蒋介石政策在“安内”,所有后期中国抵抗是必然的。偶然在于中日谁都没有想到,这会成为全面战争的导火索。国民党西安事变后政策已经转变,抗日是趋势,但是准备还有做好,没有想到来的那么早,日本因为之前类似事件很多,也没有想到就这一次会变成全面战争。所以,从抗战前一直到抗战结束,日本一直没有全面的灭亡入侵中国宏观的战略,几乎都是走一步是一部。原先没想到会全面战争,爆发后想速胜,攻占南京后又觉得中国抵抗 不了了肯定会投降议和。后来被拖入后发现战争不好打,又开始主动诱降蒋,希望停战,成立亲日政府。反观中国这面,虽然打得一败涂地,但是战略上来说,基本一致按照政府的战略构想在发展,所以中国战斗失败,但战略成功。抗战前基本上国内的军方,蒋都意识到了中国必有一战,而且是全面战争,你死我活,所以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构想。蒋百里37年出版了《国防论》,国府的对日作战就是以此为依据来准备的。它主要就是说,中日必有一战,中国对日本,不惧鲸吞,乃怕蚕食,由于中国国力各方面都远差于日本,因此利用地大人多,就是要把日本拖入内陆。由于中国地势导致,由北方进攻南方不可能守住,而且北方人口众多但是地势一片平坦,无险可守。所以要把日军注意力引到南方,在江南登录,两线作战,让日军自东向西打,利用江南的江河水网拖住日军,以西南为后方基地,利用中国地理上的第二阶梯,即在江西湖南湖北一代,利用多山的特点防守,与日军相持,最后消耗掉日军。《国防论》后来成为来白崇禧抗战思想的依据,毛的论持久站也是受它影响。所以国府基本是以此为依据,来主导抗战的,在抗战前,在德国帮助训练整编军队,购买军火,并在江南修建了为日后抵抗日军的防线,然后在上海主动增兵,把日军的注意力从华北引到了江南。日军原来的由北向南,变成了由东向西进军,武汉会战后中日的战线基本就固定下来了,后面打了那么多,除了末期的豫湘桂大溃败,基本战线就没变过。深入内陆,中方依据地理优势防守,日军由于战线太长,兵力不足,基本已无力在前进了。由此抗战进入消耗战,日本被慢慢消耗。毛的思想是《论持久站》,蒋的方略也差不多,死不投降,拖住日本消耗,谋求国际局势大变和国际社会干预。整个战争的进程基本上都是按照中方高层的战略构想发展的,所以即使美国国际不帮忙,日军最后仍然灭不了中国,估计是打了很多很多年,日本坚持不下去主动和解之类的
这是一个很奇特的比较。 相同点:日本和后金都是外族入侵中原。事实上也只有这一个共同点而已。 不同点:日本和中国一衣带水,特别是自唐朝以来,可以说完全复制了中国的文化和制度,直到近代又开始学习西方先进制度和技术,开始强大,到了清末可以说日本是比中国强大的;再看看后金,还是比较落后野蛮的游牧民族(还实行用活人殉葬不是么),性格比较生猛,善于马上作战,而且遇上一个比较有谋略的军委主席努尔哈赤,不仅作战能力强,而且和明朝善于搞好关系。所以他赢了,并不是说明朝弱,而是当时明朝面临的环境极其复杂(遍地的农民起义)。事实上,直接打败明朝的是李自成,打败李自成的清军,明清直接性的交战是在东北进行了N个回合的拉锯战,没分胜负,所以很难说明朝是被清灭亡的。 日本的侵华战争:关于日本侵华战争为什么注定是失败的,1938年,伟大的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论持久战》一文,提出了论持久战的观点,并从日本方面、中国方面说明中国不会亡国的结论。在这里不再重复
日本战线太长,中国,东南亚,太平洋全有兵力。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有可能会攻陷中国。
日本民众到现在也一直不认为自己是被中国打败的吧。 如果没有世界大战,日本没有邀请米帝加入混战,中日之战最后是什么结果还真不好说。
华和夷共同组成中华文明圈。中国历史也是华和夷共同书写的。满清属于传统的中华文明圈范围内,北方少数民族从先秦时代就与华夏民族密切交往, 政治上介入很深,西晋之后北方少数民族进入内地建立了许多政权甚至朝代,都是作为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写在历代史书中的,中华民族在清朝入关前已经和北方少数民族经历了千年的融合过程,所以对满清虽然有抗拒,但还是可以作为历史的重演来接受。日本自古以来不属于书写历史,对华夏有影响的夷,是被排除在书写史书的中华文明圈之外。
只有一个核心原因, 民国时期中国人在民国公知的努力下,在新闻自由下,民族意识已经觉醒,不愿意做亡国奴了。另外,获得美国海量的支持。
可恨在之后,愚蠢顽固的美国杜鲁门使得这一切胜利都成为了泡影。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帝国全面战争修改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