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螳螂蜕皮要蜕几次皮,才会变身

您当前的位置:&>&&>&&>&&
上海小伙8年饲养10余种“花样螳螂”(图)
作者:常煜华
  张达F轻松自如地让一只弧纹螳趴在手指上/晨报常煜华
  原标题:上海小伙8年间饲养10余种“花样螳螂”(图)
  养只昆虫当宠物?对,昆虫是萌宠里的小众一族,近年来,随着一些别致种类如“兰花螳”等在上海展出,更多市民开始关注到它们。正值春季,新一拨虫虫们的生命又在萌动中,论坛里、朋友圈又多了此类跃跃欲试的询问:“这种东西容易养吗?”
  上海有一位小伙子年方24岁,却已饲养昆虫宠物8年之久,尤其酷爱螳螂,饲养过10余种。让我们来看一看他的“花样螳螂”宠物经,并请上海昆虫博物馆的专家讲解相关的权威知识和建议。
  乐趣起源:大男孩变身温柔“螳主”
  近日,在枫林路见到了这位上海小伙张达F。很难想像,身形高大的他对小小昆虫情有独钟,从16岁起便迷上饲养昆虫,后来考入生物学专业,现在供职于上海昆虫博物馆。
  “小时候去郊区舅舅家,喜欢到野地里抓螳螂、甲虫回来养。那时不懂怎么养,养一两个月就死了。”但随着摸索,他养得越来越专业。8年里,养得最多的是螳螂,涉及10余种,至今家里还有30多只。谈螳螂时,用“养大”一词,而他用的词语是“带大”,就像对待孩子一样:“螳螂要蜕6到8次皮才能从若虫长到成虫,带大一只小螳螂是很辛苦也很有成就感的事。”
  他捧出一个个装着螳螂的容器,给欣赏头部长“角”、腰身极细的小提琴螳,双侧翅膀长有眼睛状斑点的眼斑螳,通身碧绿而有黄“腰带”的弧纹螳,状如枯叶的枯叶螳,像一根树枝般的非洲树枝螳……
  “我最早养的是上海常见的4种:中华大刀螳、狭翅大刀螳、广斧螳、棕静螳。在野外,它们一般在5月孵化为若虫,到8、9月长成成虫,活到11月底。人工环境下活得长些,我养到过次年1月。”为了不让小生命就此消失,他会养上一对,繁殖产下卵鞘,来年又有新一代。最长的一次,他把一对螳螂繁殖了4代。
  繁殖是充满不确定因素、令人紧张又期待的过程,“带大”它们也是一样。“螳螂若虫每次蜕皮都是生死关口,成功一次就继续长,不成功就夭折了。”生命程序的精巧与危机重重,让人着迷也令人感慨。
  螳螂会伤人吗?“别去捏它,它就不会主动攻击你。”张达F示范了一下,从打开盖子的容器里轻轻把一只非洲树枝螳赶到手上,又用双手一头一尾地捧住它,放到摊开的手掌中。整个过程中,螳螂很安静,只是稍微举了举镰刀般的前肢。放回去时,他也是轻手轻脚,嘴角不自觉露出温柔的笑意。
  经验分享:不同螳螂饲养难易不一
  捧着一个装小提琴螳的容器,张达F以此为例讲解了螳螂的饲养方式。这个圆形容器是用养鱼的“斗鱼杯”改装的,杯盖挖去中间部分装上透气的网纱,“螳螂喜欢攀爬、倒吊,网纱就是这个用处,有些种类还需要在杯内四周都装上网纱。”杯身开了个小洞,平时用纸塞上,喂食时将装有活虫的试管口与之对接。“这一只还小,一天喂一顿,一顿给两三只苍蝇。等它长到成虫,一顿要吃10只。”张达F说,螳螂只捕食活虫,一般可买人工养殖的苍蝇、蟑螂、蟋蟀等洁净“饲料昆虫”投喂,还能观察到它的捕食过程。万一螳螂不肯自行捕食,则可采取“手喂”,即将饲料昆虫挤出汁液用镊子夹住放到它嘴边,它也会吃。手喂的过程则一定要耐心。
  他手中这只小提琴螳就快“搬家”了,因为“蜕皮时它要倒吊在‘天花板’上,容器高度至少要是它体长的3倍,它才能顺利蜕皮”。
  不同种类螳螂的寿命、蜕皮次数、对食物的要求、繁殖难度都不同。相对于本地种类,产自异乡的种类养起来更费劲。“比如原产印度的小提琴螳、非洲的大魔花螳,若虫阶段加成虫阶段能养上一年,环境温度需要在30℃上下;我国广东、广西、云南和东南亚都有出产的弧纹螳,温度则不能超过30℃,不然要暴毙。”繁殖难度以弧纹螳为例,蜕皮次数为雄性6次、雌性8次,成熟节奏不一,要想让一对同代的螳螂成功繁殖,必须通过控温等手段调节它们的生长节奏。“关于繁殖还有一点要注意的,就是在交配前喂饱雌螳螂。不少种类的雌性会在交配后吃掉雄性,有时只能全程观察,发现‘苗头不对’就及时把它们分开。”
  张达F还展示了一盒他用自己饲养的小提琴螳做的标本,宛如两把精美的提琴,让人忍不住屏息凝神。
  专家提醒:一些宠物螳螂虽美却娇贵
  上海昆虫博物馆科普部主任黄健波告诉,养昆虫当宠物是从国外兴起的一种潮流,养的种类五花八门。不过,仅仅为新奇好玩而跟风饲养,不了解其习性和饲养要点,是很难养活的,建议勿随意尝试。“以兰花螳为例,许多人喜欢它外形美丽,但原产热带雨林的它极为娇贵,除了要控温,还要喷水保持70到85的湿度;对食物也十分挑剔,不能吃在地上活动的蟋蟀等,否则肠胃容易出问题,最好是吃飞虫。它刚孵出的若虫很小,要喂果蝇,这意味着养它还要养许多特定的‘饲料’……同为花螳科的刺花螳和眼斑螳,则要好养很多。”
  同时他也提醒,虽说外来种类的螳螂通常适应性较差,但还是不要野放,避免造成物种入侵,破坏生态平衡。“包括不要将国外种类野放到国内、国内其他地方的种类野放到上海。”
  知多一点
  不完全宠物螳螂谱
  薄翅螳
  螳科螳亚科。产地: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
  饲养难度指数:★广斧螳
  螳科螳亚科。产地:中国大部分地区、南亚、东南亚。
  饲养难度指数:★大魔花螳
  锥螳科垂螳亚科。产地:非洲中部。
  饲养难度指数:★★★★幽灵螳
  花螳科冠螳亚科。产地:非洲马达加斯加。
  饲养难度指数:★★★刺花螳
  花螳科花螳亚科。产地:非洲中部。
  饲养难度指数:★★★冕花螳(兰花螳)
  花螳科花螳亚科。产地:中国云南、东南亚。
  饲养难度指数:★★★★巨腿螳
  花螳科姬螳亚科。产地:中国南方、南亚、东南亚。
  饲养难度指数:★★★孔雀螳
  螳科奇螳亚科。产地:中国云南、中南半岛。
  饲养难度指数:★★★菱背螳
  螳科螳亚科。产地:中国云南、广西、东南亚。
  饲养难度指数:★★★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南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南海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南海网 版权所有 
电话:(86)6  传真: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  |  |  |一般来说蝉的一生蜕几次皮?
一般来说蝉的一生蜕几次皮?
09-12-23 &
蝉的一生要经过4~5次蜕皮后,就要钻出地面,爬上树枝进行最后依次蜕皮(叫金蝉脱壳),成为成虫。蝉是一种半翅目昆虫,我国就有一百二十种。一到夏天来临,它就会站在树上&知了-知了-知了&地叫个没完,声音传出很远。 蝉是一种昆虫,又称“知了”。其种类较多,雄蝉的腹部有一个发声器,能连续不断地发出响亮的声音;雌蝉虽然在腹部也有发声器,但不能发出声音。 幼虫生活在土里,吸食植物的根,在地下生活4年之后就会钻出地面,风光一时。成虫仅刺吸植物的汁。 蝉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和成虫三个不同的时期。卵产在树上,幼虫生活在地下,成虫又重新回到树上。蝉在交配之后,雄蝉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很快便死去。雌蝉则开始进行产卵的任务,它用尖尖的产卵器,在树枝上刺出小孔,刺一次产四到八粒,一个枝条上,往往要刺出几十个孔,然后雌蝉不吃不喝,也很快便死去了。卵在树枝里越冬,到第二年夏天,借助阳光的温度,才孵化出幼虫来。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以前有科学家推算过:地球人类大约60亿,老鼠大约有200亿-300亿,蚂蚁则100000亿以上。这样推算的话,每个形体稍大生物身上都有着数以万计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之类的。世界上生物最多的就是微生物昆虫是地球上物种数量最多、个体数量最大、生活方式最多样、生存策略最奇特的一大类生物。以最保守的估计,世界上的昆虫至少有100万种,可能有500~1000万种,甚至有8000万种。即使以100万种计,昆虫的种类也几乎占了地球上所有生物种类的60%,动物种类的80%,无脊椎动物的90%,节肢动物的95%。昆虫在生物界是绝对的多数,是压倒一切的优势物种!昆虫学家在南美的亚马逊热带雨林中发现,仅蚂蚁一类,在一棵树上就有50种不同的种类,它们栖息在树的不同部位!单单我们都市人最熟悉的鸣叫类昆虫,在上海地区常见的就不下几十种,包括斗蟋、油葫芦、棺头蟋、纺织娘、金蛉子等。 绝大多数昆虫都有极高的繁殖力,而且生活周期短,一年就能繁殖一代甚至许多代。大多数昆虫都拥有庞大的个体数,有些种类的个体数量之大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一个沙漠飞蝗的单个群体内的蝗虫数可高达250亿个,它们在空中飞过时如云层一般,可以遮天蔽日!在热带雨林,有一种切叶蚁群体,一个蚁后可以拥有200~300万个工蚁,这些工蚁个体在蚁巢内堆积起来可达4.5~6米厚!由这些蚂蚁的日常生命活动所搬动的土壤可达到18吨之重,它们对土壤肥力的影响远大于蚯蚓。 昆虫由于个体小而常被人忽略。在热带雨林,人们可能更关注栖息在林内的大量珍稀的野生哺乳动物。但事实上,热带雨林内的昆虫,无论在种类、个体数量上,还是在生物量上,都远远大于哺乳动物,仅蚂蚁和白蚁这两大类昆虫,它们的总重量就超过了同样面积内所有哺乳动物的重量!昆虫有如此巨大的数量,它们对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是可想而知的。 现存的昆虫绝大多数是小型的,昆虫是以小取胜的。昆虫没有脊椎骨,靠坚韧的几丁质外壳来支撑躯体。小的体型能使表皮的相对面积增大,从而减轻体重,增大强度,便于昆虫&见缝插针&,占据其他物种无法生存的空间。例如,一棵带刺的相思树只够一头长颈鹿吃一餐,但却能为十几种食性或食谱不同的昆虫提供多样的栖息场所和食物,可养活它们的一生乃至几代。吸花蜜的,吃花苞、花瓣的,食果和种子的,吃叶、蛀杆的以及食根的各种昆虫可以在一棵树上共同生活,这些昆虫还可以养活几乎同样数量的寄生和重寄生昆虫。 昆虫个体小,从卵到成虫需要蜕好几次皮,容易遭到各种天敌的攻击,所以它们必须以足够的数量来满足种群繁延的需要。即使是凶猛的捕猎高手螳螂,也是以大量的个体数来确保的。一个普通的螳螂,一般会产下2~3个卵块(螵蛸),可孵化出几百至上千个个体。 以变求生,以静克敌 昆虫由于体型小,易遭攻击,要生存下去,还必须有多种生存策略。变化多端、&与时俱进&是昆虫求生的基本策略。昆虫从卵到成虫,要经过幼虫和蛹以及若干次蜕皮阶段。幼虫与成虫截然不同的形态特征和功能构造,使昆虫的食谱和生存范围极大地扩大了。绝大多数蛾类和蝶类的幼虫都咀食植物,而它们的成虫则靠吸食花蜜来维持生命。它们用这种方式,有效地占据了两大类不同的生境。同时,在最无助的化蛹阶段,它们则以静制动,躲避敌害,以保护色、拟态等防卫手段将一生中最易受伤害的阶段隐蔽起来。例如,凤蝶、蛱蝶的蛹通常以与寄主植物茎杆相似的颜色、形态固定其上;夜蛾及一些甲虫类则入土化蛹,为成虫的顺利羽化提供安全保障。又如蟋蟀、螽斯等半变态的昆虫,虽然它们的幼体与成虫在形态上很相似,但在体色和色斑上却不一样。一种名叫悦鸣草螽的螽斯,其幼体阶段完全不同于黑绿色的成虫,呈现出令捕食者警戒的黑红色,使它们得以在各种天敌的眼皮底下蜕皮长大。 螳螂虽然张牙舞爪、威风凛凛,但为了更有效地生存,它们也需要伪装。埋伏在花朵中的花螳螂,体色和斑纹都酷似花瓣,是不愁逮不到前来吸蜜的恋花者的。而枯叶蛾、枯叶蝶、竹节虫、角蝉等的绝妙拟态却可躲过狡猾的猎手。许多直翅目昆虫,如蚱蜢、蝗虫、蝈蝈、纺织娘、条螽等,都有&变脸&的绝招,幼体一般根据最后一次蜕皮时的栖息地为背景来选择体色,让自己的身体变为翠绿色或枯褐色。一些栖息在戈壁滩的蝗虫,更是能随着所栖之处的砾石的颜色和花纹而变色,有效地躲避天敌。 有些鸣叫昆虫,如斗蟋、树蟋、钟蟋等,还能通过改变鸣声的大小和方向来&声东击西&,迷惑敌人。一般来说,每一种鸣虫都有其鲜明的鸣叫特征,因为雌性昆虫是根据不同鸣声来寻找配偶的。然而奇妙的是,当鸣虫发现&敌情&时,它们会改变鸣声的大小和方向。在野外观察鸣虫的人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形:明明是来自右前方的鸣声,会突然变成左前方,甚至会完全变成反方向。根据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对树蟋的观察,当正在鸣叫的昆虫发现有不安全因素时,它们会调节前翅与身体的角度来改变摩擦发声的方向和强度,从而转移捕猎者的注意力。 许多昆虫都有&装死&或&假死&的习性,尤其是一些金花虫、瓢虫和步甲类昆虫,&惹不起就躲&。有一种黑步甲,当遇到威胁时,它常常六脚朝天地仰躺着,脚一动不动,任凭你如何拨逗,它就跟死了一样。这样的&装死&可保持20~50分钟,甚至超过一小时,让那些吃活物的捕猎者完全丧失耐心,弃之而去。一些金花虫和瓢虫在受到惊吓时,则常常是立即从植物上跌落下来,然后急速逃逸。这些独特的生存策略,有效地弥补了昆虫由于个体小而带来的防卫上的劣势。 吃与被吃,构筑生命支撑系统 大鱼吃小鱼,一物降一物,自然界的万物就是这样被串联起来,物质就是这样循环流动起来的。昆虫的足迹几乎遍及所有的陆地和淡水。许许多多昆虫是取食于植物的,几乎没有一种陆生植物不是某种昆虫的食物,有些昆虫甚至吃真菌类和苔藓、地衣类。通过光合作用而积聚的植物蛋白,通过昆虫的取食转化成了高能量的动物蛋白,为其他成千上万种动物(鱼类、两栖、爬行、鸟类直至哺乳类)提供了食物。同时,有相当数量的昆虫是植物花粉的传播者,使有花植物得以结果、繁衍。土壤中也有大量的昆虫在活动,它们肥沃了土壤,促进了各种植物的生长。如果没有昆虫的存在,植物就不可能有这般繁荣。各种腐食或腐生昆虫的存在,将撒落在自然界中的各种有机物集聚起来,变废为宝。没有屎克螂的辛勤劳动,澳洲草原上的牛羊粪便会多到让草根难以萌发新芽的地步。 地球上不计其数的昆虫,通过&吃&与&被吃&的途径,把各种结构不一、功能不同的食物链编织成一张强有力的&万维网&,支撑着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命。每一种昆虫就是这张生命网上经纬交叉的联结点。如果所有的联结点都消失了,网还能存在吗?如果我们将整个生态系统比作一座金字塔,人类仅是生存于塔尖的一个物种,最多仅占百万分之一,而占整个生物种类60%的昆虫则实实在在是这座金字塔的底座。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威尔逊说&小生命转动大世界(The little creatures who run the world)&。昆虫的生存并不需要人类,但人类的健康生存却离不开与所有物种都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昆虫。 昆虫害益,掌控在人 一提起昆虫,我们习惯于把它们分成两大类:害虫与益虫。凡与人类争食吃、干扰人类正常生活的多被视为害虫。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上,的确有一些臭名昭著的昆虫给人类带来了灾难或麻烦,如由跳蚤和老鼠传播的黑死病(鼠疫),由蚊子传播的疟疾,由苍蝇传播的伤寒;而飞蝗、行军虫所到之处,农民颗粒无收。其实在自然界,任何一种物种,只要其种群数量超过了其天敌所能控制的范围,都可能对其他物种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危害。是人类的各种活动(生产和生活),打破了某些昆虫原有的平衡,为其提供优越的繁殖、扩散条件,或抑制了天敌作用的正常发挥。 人类在与昆虫较量的过程中越来越认识到:很难人为地消灭某一种目标昆虫;滥用杀虫剂的后果,是失去天敌控制后的昆虫的再猖獗以及环境中农药残留量的剧增。我们应该用有效的手段将有害昆虫的种群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对有害昆虫实行管理,而不应该依据人们眼前的利益和有限的目标去杀灭它们。更何况对昆虫的&害&与&益&的判断完全取决于人们对事物的预期目标。如果我们把桑叶与桑果作为产品,那取食其上的桑蚕也是害虫了。事实上,即使把所有对人类的农、林、牧、仓储和健康有害的昆虫都加在一起,其种类总数最多也只有1万种,仅占昆虫总种数的1%。 绝大多数的昆虫对人类的生存不仅无害,而且是有益的,甚至是不可或缺的。除了家喻户晓的蚕丝、蜂蜜外,还有许多重要的工业产品是靠昆虫来提供的,如紫胶虫可提供胶,白蜡虫提供蜡,五倍子蚜提供鞣酸,胭脂蚧提供染料,九香虫提供香料,等等。常见的药用昆虫有冬虫夏草、地鳖虫、螳螂(螵蛸)、蝉(蜕)、斑蝥、吉丁、蚂蚁等。昆虫丰富的种类和数量、奇异的形态行为和无所不在的栖息场所,是人类探索大自然和生物界各种奥秘的可靠线索和钥匙。昆虫生活周期短,易于培养和观察,是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等多种学科的理想实验材料;昆虫漫长的进化历史和广阔的分布范围,已成了生物地理和物种演化研究中广泛运用的佐证资料,尤其是丰富的昆虫化石(包括琥珀中的昆虫),是确定地层年龄的可靠标尺;昆虫对生态环境的变化极为敏感,是人们监察环境的可靠指示物;许多昆虫独特的结构与功能,为仿生学研究提供了模型。昆虫的行为、形体、色彩、鸣声等,对人类的文化艺术产生了有意义的启迪和影响,如我国独特的鸣虫文化和斗蟋文化,已延绵千年而经久不衰。 从泥盆纪时代最早的昆虫算起,昆虫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4亿多年。漫长的演化历程和成功的辐射进化,使昆虫成为自然界中最成功的一大类生物。让我们走近昆虫,了解昆虫,管理好昆虫,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地球的繁荣昌盛,学会与昆虫长期共存。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皮小秀螳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