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天气很热,但我还是去了绍兴香炉峰年卡拜了佛的词句

游香山记 - kaixin的日志 OnlyLady女人志
游香山记( 17:48)
阅读(1239)次
秋天来了,很久没有去爬山了,天气不错,朋友说她来北京都10多年了还没去过香山,于是我们就约着去了香山。&&一大早的从双桥地铁上车,等了3趟才挤上车的,那时候正好是上班高峰期。一直站着到了公主坟。出了地铁站做公交,还是一直站着,正好要经过植物园,反正她也没去过,就说先去植物园转转再去香山吧。我们在植物园下了车,哎,一路上站着,腿都酸了,那还能爬山哦。在买票的时候我就感觉怎么和我N多年前去的植物园不一样呢?难道修过了?剪了票我们就在进门的地方找了个凳子坐了下来,太累了。而且肚子是否也是有点饿了,坐下来吃饱了再说吧。一直逛着,感觉和以前曾经去过的完全不一样,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吗?郁闷,里面真的什么看的也没有,而且路也修的不好。怪怪的,走到月季园旁边发现有龙须菜,哎,摘点菜吧,很久没吃过了。她从来就不知道那东东能吃,摘的还很高兴。回去可以大炒一盘啦。总算有收获哈。一会儿我们就逛完了,我感觉确实不对,确实不是我印象中的植物园。走到门口问问检票员,原来确实不是这个,还要往前一点才是真正的植物园,哎。冤啊。里面那些人估计和我们都一样,有种被蒙的感觉。 来到那个曾经的植物园,问问售票员这2个植物园有什么关系和区别,人家说和他们没有关系。哎。。。。。 主要是去卧佛寺啦。烧烧香拜拜佛啥的。朋友想要孩子,还特意拜了观音菩萨。保佑她赶紧怀上吧。&&到了香山,她很想做缆车,但是我坚决自己爬上去,其实那时候我们已经感觉有些累啦。在我的执意坚持下,我们顺着山爬上去。很久没有运动了,真的感觉有些累,还没到半山腰汗水就吧嗒吧嗒的往下滴,等我回头的时候没见着她,只能是爬到一个地方能坐下来休息的地方等她啦。就这样歇了好几次才爬到半山腰。以前我一个人的时候就一直没停的爬到香炉峰。怎么说她也不在爬上去了。中途又没有缆车,哎,那就下山吧。过程不完整,当然就没有结果了。香山游就这样半途而废的结束啦。
评论 ( 个评论)
用户名:kaixin
上次登录:
搜博主文章当前位置: >>
三年级上册语文(新疆专用)教案2015.9月
义务教育教科书(新疆专用) 教师教学用书 三年级 上册 课文 第一单元 ………………………………………… 8 1 我们的民族小学 ………………………………10 2 一株紫丁香 ……………………………………19 3 动手做做看 ……………………………………28 ◎口语交际 我的暑假生活?????????35 ◎语文园地一???????????????37 识字 第二单元 …………………………………………43 1 拍手歌 …………………………………………45 2 多彩的生活 ……………………………………53 3 有趣的谚语 ……………………………………60 ◎习作 我喜欢?? ……………………………68 ◎语文园地二???????????????71 课文 第三单元 …………………………………………79 4 古诗两首 ………………………………………81 5 北京 ……………………………………………90 6 葡萄沟 …………………………………………98 7 黄山奇石 …………………………………… 105 目录 2 ◎口语交际 商量???????????? 114 ◎语文园地三?????????????? 117 第四单元 ……………………………………… 124 8 坐井观天 …………………………………… 126 9 我要的是葫芦 ……………………………… 134 10 玲玲的画 …………………………………… 144 11 酸的和甜的 ………………………………… 152 ◎口语交际 讲笑话??????????? 160 ◎语文园地四?????????????? 162 第五单元 ……………………………………… 168 12 小马过河 …………………………………… 170 13 月亮姑娘做衣裳 …………………………… 180 14 好天气和坏天气 …………………………… 189 15 小蝌蚪找妈妈 ……………………………… 196 ◎习作 半个鸡蛋壳??????????? 204 ◎语文园地五?????????????? 206 第六单元 ……………………………………… 210 16 雷雨 ………………………………………… 212 17 雾在哪里 …………………………………… 222 18 我是什么 …………………………………… 2321 ◎习作 为什么????????????? 240 ◎语文园地六?????????????? 242 附录 识字音序表 …………………………………… 250 写字音序表 …………………………………… 251 后记 …………………………………………… 2521 编写说明 1. 课文。 本册教科书编排了 18 篇课文,体裁多样,有故事、诗歌、散文、寓言等。这些课文 分别围绕“多彩的儿童生活、可爱的家乡、换个角度想问题、有趣的故事、大自然的秘 密”等主题被编排为 5 个单元。每个单元都在语文能力培养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第一 单元开始学习默读,第三单元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第四单元要求学生对 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发表简单的看法,第五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学习抓住故事的要素复述故 事,第六单元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课文内容。2 课文后面一般编排 3~4 道练习题,大都围绕其所在单元的教学目标和能力要素进行设 计,分别从课文的理解和把握、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课文内容的拓展和延伸三个角度安排 语文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思考、交流感受、展示学习成果。有的课文还在文中以泡泡的形 式提示学生阅读方法,鼓励学生边读边想,在读懂课文的同时习得方法。 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 ,为学生提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形式多样,有 文字,也有图片。有的介绍课文作者,有的介绍与课文有关的科学、历史、文化常识。设 置这个栏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地了解与课文有关的信息,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 课文的理解,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部分课文后面还设计了选做题,给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空间,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 进一步思考、探索。 2. 识字。 本册教科书编排了 1 个识字单元,共 3 课,安排在第二单元。这 3 篇识字课形式多样, 有学生喜闻乐见的拍手歌,有生活识字,还有谚语识字,渗透多种识字方法,集中认识常 用汉字。识字课后面编排的练习题,内容更侧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在帮助学生积累词 语、巩固生字的同时,引导学生发现构字规律和构词规律。 3. 语文园地。 语文园地主要包括“字词句运用” “日积月累” “我的发现” “展示台” “书写提 示” “趣味语文” “我爱阅读”等栏目。其中“字词句运用” “日积月累” “我爱阅读”每个 语文园地都有安排,其他栏目则穿插安排。 “字词句运用”侧重于对本单元生字词语的复习巩固,同时梳理一些常见的语言现象, 引导学生积累、运用,丰富表达。 “日积月累”系统编排了古诗、成语、古代名言警句等传统文化内容,可以使学生了解 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隽永、优美,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 不断丰富语言、文化的积淀,无论对学生学语言、学文化,还是学做人,都是十分有益的。 “我的发现”重在引导学生发现一些有规律性的语言现象。根据年段特点,中年级拓 展了“我的发现”的内容,由以前单纯地发现识字方法,拓展到发现词语和句子的一些规 律,引导学生了解一些语言现象并学习迁移运用。 “展示台”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语文学习的资源,展示交流语文学习的成果。 “书写提示”引导学生总结汉字书写方面的规律,不断提高汉字书写水平。 “趣味语文”意在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语言文字的趣味,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2 “我爱阅读”所选的文章与单元主题密切相关,旨在扩展学生的阅读面,激发学生的 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巩固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 4. 习作和口语交际。 本册教科书安排了 3 次习作,分别是“我喜欢??” “半个鸡蛋壳” “为什么” ,兼顾 学生的生活世界和想象世界。在编排设计上,尽量为学生自主习作提供方便,教科书中一 3 般都是提出内容、范围、角度,具体的习作题目由学生自己拟定。 本册还安排了 3 次口语交际,分别是“我的暑假生活” “商量” “讲笑话” 。中年级的 口语交际强调听说并重,教科书本着学以致用、循序渐进的原则,提供真实的、有意义的 交际任务,在提升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不断强化学生的对象意识和场合意识,逐步 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 另外,在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里,还安排了一定数量的小练笔以及口头交流、讨论等 活动,这些活动与独立的习作和口语交际互为补充,共同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从三年级开始,教科书不再全文注音,而是采用随文注音的方式,只 给生字难字注音,意在鼓励学生更多地借助工具书识字,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阅读,不 断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 喜欢学习汉字,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 认识 250 个常用汉字,会写 150 个常用汉字。 3. 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4. 写字姿势正确,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5. 能使用硬笔较为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整洁、端正。 (二)阅读 1.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一定的语气。 2. 学习默读课文,尝试不出声、不指读。 3.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再用查字典的方法验证。 4. 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课文内容。5 5. 能对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发表简单的看法。 6. 能抓住故事的要素复述故事。 (三)习作 1. 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能把想写的内容写清楚。 2. 尝试写想象的世界和故事。 3. 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4. 在习作中尝试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四)口语交际 1. 能用普通话交流。 2. 学会认真倾听,听别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就不明白的地方提问。 3. 清楚地讲述见闻,简单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 与人交往有礼貌,表达时使用恰当的语气。 四、使用本册教科书要注意的问题 (一)识字与写字 贯彻多认少写的教学理念,准确把握要认的字和要写的字的不同教学要求。对只要求 认识而不要求书写的字,不宜对字形作过细的分析,也不宜用书写的方式考查学生。 提倡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特别重视在词语语境、句子语境中学习生字,做到字不离3 词、词不离句。在教学时要为学生创造丰富的语言环境,避免孤立识字。可以采取活泼有 趣的方式让生字反复再现,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建立汉字音形义的联系。 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识字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如:借助形声字偏旁 表义的特点记忆字形,采用熟字加减偏旁的方法识记汉字,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推测字音。 要避免对每个字都进行字形分析,尤其是要避免对汉字中不认识的部件进行分析和讲解。 识字教学要关注学生的起点,充分考虑学生识字量的差异,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提出 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学习自己不认识的字。 在识字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鼓励 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想办法识记汉字。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识字的方法、经验和感受,一起 玩识字组词的游戏或共同制作生字词语卡片,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分享识字的乐趣。还 要倡导在生活中识字,并注意提供机会让学生交流课外识字的成果。 中年级要进一步夯实写字基础,教师要不断提醒学生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养 成良好的写字习惯。6 中年级的写字教学应重点强调字的间架结构。每课要求写的几个字,教师不必面面俱 到逐一指导,要分析几个字在结构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侧重对某些字进行重点指导。 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观察字形结构,交流写字要领,利用 已经掌握的独体字和偏旁部首,写好合体字。 写字贵在精,而不在多。写字练习要体现弹性,对不同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应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书写词语,主动运用。 (二)阅读 要重视朗诵。三年级的朗读指导,重点是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读出相应 的语气。指导朗读要体现层次性,每次朗读都要有不同的要求。朗读的形式要多样,要能 引起学生的朗读兴趣。此外,还要重视范读的作用,遇到长句子或不容易读好的句子,教 师要带领学生多读几遍。 加强默读的指导。默读比朗读的速度更快,也更利于思考。本册教科书开始学习默 读,要求学生尽量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需要一个过程,因此要在教 学中重视默读,持续提出相应的要求。 阅读教学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理解感悟课文内容、学习运用阅读方法的过 程。要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的权利,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有意识地运用阅读方 法,不断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中年级的阅读教学要重视词句的学习。一是理解,要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查字典、联系 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句;二是积累,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背诵、摘抄等 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积累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新鲜语言材料; 三是运用,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积累的语言材料,将阅读与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习作和口语交际 要激发学生说和写的兴趣,培养学生用汉语表达的习惯。学生的语言能力参差不齐, 所以说和写的要求不必强求一致,要提供机会引导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借鉴。一个学期除 了 3 次习作和 3 次口语交际的课程安排之外,可以灵活地在阅读教学中穿插小练笔,有意 识地引导学生结合阅读开展丰富的口头表达活动,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得到发展。 中年级的习作不必受篇章的束缚,重在自由表达,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要爱护学生想 说想写的热情,不要有过多的条条框框,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消除对习作的畏难情绪。 教师要提供和创造更多的习作机会,多肯定,多激励,多组织展示和交流,使学生在交流 中获得成功的喜悦。4 课文 我们的民族小学 4 1. 认识 36 个字,会写 21 个字。 2. 积累由“室、夜、除、挂、梦、朗、志、杯、理”等 字组成的常用词语。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 能用“一定”说话。 5. 开始学习默读,尝试着不读出声音。 6. 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简单说说课文内容。 一株紫丁香 2~3 动手做做看 3 第一单元 9 分类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口语交际 我的暑假生活 2 能简单讲述暑假中发生的事情。 语文园地一 3~4 积累偏正短语;能用“动手做做”等词语说句子;能用 “??最??的是??”说句子;背诵“十二地支和生 肖” ;猜字谜;拓展阅读《手影戏》 。 合计 14~16 续表 10 1 我们的民族小学 一、课文解析 课文通过描写边疆民族小学的环境和学习生活,表达了学生对民族小学的热爱,展 现了新疆各民族小学生欢乐幸福的学校生活。第 1 自然段写学生上学路上和来到学校时 的情景;第 2 自然段写上课的安静与下课的热闹;最后一段紧扣题目,通过“高大的白 杨” “杨柳的影子”及“洁白的粉墙”渲染的意境,表达对这所边疆民族小学的喜爱。 课文在表达上很有特点。首先是作者选取的景和物很有特点,除了飘扬的国旗、高大 的白杨,还有停飞的蝴蝶、好奇的羊群、赶来看热闹的鸽子、燕子等小动物,呈现出一种 亲近自然的活泼生机。其次是使用拟人、动静结合等手法,使课文的描述惟妙惟肖,如 第 2 自然段的第 3~5 句中,通过对“树枝、鸟儿、蝴蝶、羊群”的具体描写,突显了上课 时窗外的安静,衬托出孩子们学习的专注;最后一句中,对“跳民族舞、做游戏”以及对 “鸽子、燕子”的描写,都体现了下课的热闹。最后是场景感强,尤其是课文的首尾两句, 使和谐、快乐的民族小学跃然纸上。 课文的两幅插图都是描绘第 2 自然段上课时的内容。第 1 幅图表现的是大家一起读课 文时, “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的情景;第 2 幅图 展现的是羊群好奇地听着小学生读课文的情景。这两幅图把教室内外的情景清晰地展现出 来,有助于学生借助图画理解课文。 以下为词句解析: 1. 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 4444 。 这句话中,比较难理解的词语是“绚丽多彩” 。词语的字面意思是灿烂美丽、颜色众 多。这句话的意思是学生穿的民族服装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把学校装点得很漂亮。教师在 教学中可利用课后的资料袋,观察各民族服装的颜色、款式等,理解“绚丽多彩”的 意思。 2. 粉墙。5 “粉”并非指粉色,而是指“带着白粉的,白色的” , “粉墙”就是“白色的墙” 。 二、教学目标 1. 正确认读“族、维”等 14 个生字和多音字“好” ;正确书写“场、许”等 7 个字。 2. 正确认读“民族、野花、维吾尔族”等词语;正确读写“我们、小学、青草”等 11 词语;积累由“室”字组成的常见词语。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开始学习默读,试着不读出声音。 4.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民族小学的特点;能用学过的词语介绍自己的学校。 5. 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体会作者对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写好“游”等字;默读课文时试着不读出声音;了解边疆民族小学的特 点,感受各民族儿童团结友爱的学习生活。 教学难点:读准几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和较长的句子;能说出这所民族小学的特别之 处;选用合适的词语介绍自己的小学。 四、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 识字。 本课的 14 个生字中, “族”是平舌音,可以和之前学过的“珠”字辨读,如“民族” 和“明珠” 。 “呼”在课文里标注的是本音,但在“招呼”一词中读轻声。 “静、杨、影” 是后鼻音。 “维吾尔族”一词要指导学生连读,其中“吾”读二声; “教、室”都是四声。 其中“室”要通过组词的方式,如课后“办公室、阅览室、卧室”等词语,让学生联系生 活理解“室”的意义。 “室”的偏旁宝盖头提示“室”的意思就是房屋。 可以借助日常环境,引导学生学习词语“教室” ,对照认读“教、室”两个字;可以 让学生做“打招呼”的动作,认读并理解词语“招呼” ;还可以通过班级同学的姓名或民 族识字。如请班级里姓“杨”的同学,或是名字中带有“静、影、洁”的同学,以及维吾 尔族同学,把这些汉字写在黑板上,使学生加深对“杨、静、影、洁” “维吾尔族”等字 词的印象。 要重视利用生字生词卡片学习生字。可以把相关的词语进行分类,呈现出一定的逻辑 关系,让学生在有意义的语境中理解生词、识记生字。如: 维吾尔族 哈萨克族 回族 蒙古族 柯尔克孜族 民族 敬礼 招呼 洁白 影子 蝴蝶 白杨 游戏 跳舞 热闹 操场 边疆 教室 安静 12 左边的词语让学生认识和民族有关的词语。右边的词语可以从词性的角度(名词、动 词、形容词)分类识记,如“操场、教室、边疆、白杨、影子” “敬礼、跳舞、招呼” “热 闹、安静、洁白”等。也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看着词语说句子,如“操场上很热6 闹,有人在做游戏,有人在跳舞。 ” “教室里很安静,窗外有蝴蝶和白杨。 ”等。 教师还可以出示含有本课生字的儿歌,组织学生阅读,巩固识字。 古丽、小影 4 手拉手,见到小洁 4 把手招 4 。 快步走进教室 4 4 里,许多同学来得早―― 维吾尔族 4444 ,哈萨克族 4 ,还有柯尔克孜族 4 ,蒙汉回族 4 也不少。 面向老师敬个礼 4 ,开始上课静 4 悄悄。 下课了,走出教室 4 4 到操场,白杨 4 树下做游戏 4 4 ,引来蝴蝶和小鸟。 各族 4 同学齐欢呼―― 我们的民族 4 小学真热闹 4 ! 2. 写字。 本课 7 个需要书写的字可以归为 3 类: 第一类:左右结构――场、许、戏、操、教。前四个字虽然都是左窄右宽,但还略有 不同: “场”字左高右低, “许” 和“戏”字左短右长, “操”字左右等高。 “教”字部首在 右,左右等高,左右基本等宽。教学中的细致指导,有助于学生逐渐养成先仔细观察字、 再认真写好字的习惯。 第二类:左中右结构――游。左中右结构的字,学生接触得少,教师要做重点指导。 可以利用学过的“班”字,提醒学生注意左中右三部分要紧凑。另外,指导书写时还要强 调左中右三部分都要写得略窄,大致各占三分之一,整个字才不会过宽。 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汉字仍然是三年级写字教学的重点。可以用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精 细记忆生字。如“游”是学生书写时错误率较高的字,可以编个小故事熟记笔顺与字形: “游泳池里(氵) ,一个姓方的人(方) ,戴着游泳帽(?) ,教他的儿子(子)游泳。 ” 。 第三类:上下结构――室。整体看“室”字有五个横画,书写时,注意横与横之间的 距离大致相当,这个字就能写得匀称了。 随着每课生字的增多,写字教学宜更多地进行归类指导,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具 体指导要注意少而精,抓住重点和难点,而不必字字重点,面面俱到。 本课 7 个字书写要点: 字 书写指导要点 场 左窄右宽;堤土旁最后一笔是提;右部第一笔横折折折勾一笔写成。7 许 左窄右宽;言字旁的点与横折提的“折”在同一竖线上。 13 字 书写指导要点 教 左右同宽;左部的“孝”字避免写得过大,第四笔撇略长, “子”第三笔为提。 室 上扁下宽;宝盖头第二笔为横钩;下部“至”的短竖在竖中线,长横宽度与宝盖头相当。 游 左中右结构的三部分,都要写得略窄;中间的“方”字,第三笔为横折钩;最后一个部件 为“子” ,横要短。 戏 左低右高;左部又字旁第二笔是点;右部“戈”字笔顺为横、斜钩、撇、点,斜钩略长。 操 左窄右宽;右上部“品”字要紧凑;第一个“口”略扁,后两个“口”略小; “木”在竖 中线以下。 (二)课文学习 1. 词句的理解和运用。 “民族”一词,可以结合课后的资料袋来理解,也可以结合课文中的“??有维吾尔 族的,有哈萨克族的,有柯尔克孜族的,还有蒙古族和回族的”这个句子来理解。 “语言”一词,可以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让各民族的学生都说说本民族的语言。 “招引”一词,先让学生用“引”组词,如“吸引、引起”等,然后让学生读句子 “下课了,大家在果树下跳民族舞、做游戏,招引 4 4 来许多小鸟,连鸽子、燕子也赶来看热 闹” 。根据句子意思,从所组的几个词语中选择意思相近的词语进行替换,进而理解“招 引”的意思。 2. 课文内容理解。 在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的基础上,教师可一边指导朗读,一边梳理课文内容。可以 结合课后第 1 题“说一说,和自己的学校相比,课文里的学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调动 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把握课文内容。 学习第 1 自然段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学校在哪里,上学路上有什么, 每天来到学校的情景是什么样子的。再指导学生读好第 1、2 句,对比自己的学校,说一 说民族小学特别的地方,如学校在牧场上;上学的路是长着青草、野花的小路;小学生们 都来自不同的民族;他们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他们都是好朋友等。再让学生朗读第 3、 4 句,说一说他们对于民族小学的感受,如每个学生都穿着鲜艳的服装,学校很漂亮;学 生们都爱老师、爱学校、爱祖国;大家都团结友爱等。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 有感情地朗读。 学习第 2 自然段时,可以让学生试着默读。默读的时候,教师提出不出声的要求。如 果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可以让他们先用手指指着读,动嘴唇但不出声。在默读前,教 师可以提出简单的问题,如“这段话写了哪两个情景?”或者让学生画出第 2 自然段中写 续表 14 了什么小动物。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默读,之后让学生来回答问题,检测默读的效果。鼓励 能做到不出声、不动唇的学生。 随后,让学生自由读第 2 自然段,说一说在民族小学里上课和下课的情景:上课时, 大家读课文的声音很好听,招来很多小动物;下课时,大家一起跳舞做游戏,也引来许多 小鸟。让学生借助插图、通过朗读,体会上课、下课的情境,感受民族小学有声有色的校 园生活。 还可以围绕“下课了,大家在果树下跳民族舞、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鸽子、 燕子也赶来看热闹”这一句进行扩展说话。如: “鸽子、燕子看到校园里小朋友们快乐的 样子,也在议论呢!它们可能在说什么呢?”通过想象,就将同学们在这里快乐、团结、 和谐的主旨体会表达出来了。8 教学最后一段的时候,要让学生能感受作者对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让学生一边想象 画面一边朗读,从整体上说一说对民族小学的感受。 3. 朗读指导。 由于是三年级的第一篇课文,所以,教师应该探索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的一般流程 和方法,以使学生逐渐养成习惯,利于后续课文的学习。 读正确、读流利:利用早读的时间听读录音――学生自己尝试朗读――课上同桌互相 读,提示纠错――课上教师指导读准易错的词语,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这样的流程与方 法更有利于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同时,也可以广泛应用于后续课文的朗读指导。 初读时,要关注难读的句子。 (1)早晨,从牧场上,①从一条条长着青草、开着野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 生,②有维吾尔族的,有哈萨克族的,有柯尔克孜族的,还有蒙古族和回族的。??③同 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这几个句子较长,①中,顿号处要适当停顿。②中,有几个民族的名称,让学生先练 习说准确。句子中有几处并列部分,一般前面的几部分语调都要轻而上扬,最后一处朗读 的语调要下降。教师可以通过范读的方式加以指导,也可以组织学生尝试、展示朗读,来 感受、领悟,但不必给学生讲解朗读技巧。③中,可按如下停顿朗读:同学们/向在校园 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朗读时,还要关注对偏正式短语的朗读,如“欢唱的小鸟、敬爱的老师、高高飘扬的 国旗”等要读得连贯, “的”字要轻读。可以先指导读好这些短语,然后再读好句子。 (2)①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 在听同学们读课文。②最有趣的是路过的羊群。③这些草地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这几句话是从侧面写出“那声音真好听” 。朗读时要有不同的语气。读①句,要通过 放慢语速,声音放轻,读出窗外的宁静。指导时,可指导停顿“树枝/不摇了,鸟儿/不 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 。通过停顿,强调“树枝、鸟儿、蝴蝶” ,声音要实实在 在的,而“不摇了、不叫了、停在花朵上”则要气息柔和且稍拖长些,就能读出画面感。15 ②、③句画面转换,要定格在羊群上,声调稍高些,有喜悦之情,强调词语有“最、羊 群、好奇地” 。 4. 课后练习。 (1)读读记记。 本题是“室”的扩词练习,这种方式,既可以让学生积累到更多的词语,也可以有效 地在词语中理解“室”的意思,同时体会汉语的构词规律。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当地学生 的生活状况,尽可能将学习词语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具体方法为: ①词语与图片对照识记。出示相应的图片,组织学生看图片选词语,进而识记。 ②词语与功能对照识记。教师口述“睡觉、洗澡、换衣服”等短语,让学生选择“读 读记记”中的词语,进行识读记忆。 ③创设情境识记词语。如: a. 我家的( )堆满了不用的东西。 b. 花鸟鱼市的( )中,盛开着各色的鲜花。 c. 早上,爸爸先来到( )上班,然后去( )开会。 d. 晚上,我先到( )洗澡,然后来到( )睡觉。 为了巩固识记效果,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运用快速抢答、图与词连线、创设情境等方 式进行巩固。 学生熟悉这 8 个词语之后,可以引导归纳“室”的意思――屋子、房间。如果条件 允许,还可以扩展交流其他含有“室”的词语,如学校门口的“警卫室、传达室、值班9 室” ,教学楼内的“实验室、医务室”等。 (2)读一读,再选几个词语介绍自己的小学。 列出的 10 个词语都是本课的新词,意在引导学生将新学的词语运用于自己的生活实 践。教学时要做到“三合一” :一是巩固生字,二是积累词语,三是练习口语表达,运用 词语介绍自己的小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开展教学:程度较为薄弱的班 级,学生能够朗读这些词语、选择其中的几个词语说一两句话即可;如果学生整体水平较 高,教师也可以再增加一部分含有本课生字的词语,进行分类之后再介绍。这样,既可以 有效巩固生字、积累更多词语,学生在介绍时也更加充分。无论怎样开展教学,教师都要 以鼓励为主,对选用较多词语、流畅表达或是努力参与的同学给予积极评价。 (3)资料袋。 资料袋告诉学生“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并用图片直观展示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民 族。此项内容,教师可以灵活地安排在课上的某个环节,如在认读“民族”与“维吾尔 族”等词语之后扩展阅读,或者在学习课文以后引导学生读一读,并鼓励学生说说自己还 知道哪些民族。16 (三) 《同步练习》答案 第三题 维吾 4 (wú )尔族 影4 (yǐng)子 教室 4 (shì ) 敬礼 4 (lǐ) 民族 4 (zú ) 热闹 4 (nào) 招4 (zhāo)呼 安静 4 (jìng) 杨4 (yá ng)柳 洁4 (ji?)白 第四题 看热闹、打招呼、做游戏、跳民族舞。 欢唱的小鸟、飘扬的国旗、高大的白杨、宽阔的操场。 第五题 1. ①② 2. ② 3. ① 4. ① 5. ② 第六题 1. 维吾尔、哈萨克、达斡尔、塔吉克、汉族。 2. ② (四)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 4 课时。 第一课时:翻阅单元内容,熟悉新课本;导入本课,让学生尝试读文。 第二课时: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学习第 1 自然段;书写“场、许、教、室” 。 第三课时:学习第 2、3 自然段;学习默读,书写“游、戏、操” 。10 第四课时:复习课文;能用几个词语,介绍自己的学校。 五、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举例 (一)导入新课 1. 板书课题: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的祖国有多少个民族?你能说出几个? 2. 朗读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 引入:让咱们就一起走进这所民族小学,去感受这所学校的魅力。 (二)尝试读文,读通课文 1. 学生借助拼音朗读课文,提醒学生有困难的地方反复查看,多读几遍。17 2. 出示带有生字和生词的句子,指名朗读,读通句子并识字,教师注意正音。 (1)自由读词语与句子。 (2)指名朗读句子和词语,教师注意正音。 第 1 自然段第 1 句,提示“维吾尔族”一词中的“吾”为二声,指导连读“维吾尔族” 一词并识记词语;请班级里的维吾尔族同学起立和大家打招呼,整体识记“维吾尔族”中 的四个字。然后读此句中其他少数民族的名称,巩固“族”字。 第 1 自然段最后一句, “呼”的本音是一声,在“招呼”一词中读轻声。用“礼”组 词,如“礼貌 mà o 、有礼、礼物” ,促进识记。 第 2 自然段最后一句,重点认识“闹”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上下文语境推测词 语的意思:下课的时候,操场上有跳舞的节拍声,做游戏的欢呼声,再加上鸽子、燕子的 叽叽喳喳声??这样的场面,句子中用了一个词来描述,就是“热闹” 。还可以提示学生 观察发现:第 3 句中的“安静”与“热闹”意思相反。 第 3 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提示学生读准后鼻音“杨、影、晃” ,其中的“杨、影”也 可以借助班级同学的姓名识记。 3. 同桌互读上述句子 ,也可以讲讲记字的好方法。引导学生互相帮助正音。 4. 指名逐段朗读。 (1)同桌互读课文,左侧同学先大声读,右侧同学认真听。然后右侧同学读,左侧同 学认真听。同桌能够读通课文,向他竖起大拇指;有错误,帮助纠正。 (2)教师指名朗读课文。 (三)学习第 1 自然段 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觉得“民族小学”和我们的小学一样吗?有哪些不一样的 地方? 2. 教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来上学和来到学校的情景。 3. 让学生朗读第 1 自然段,分小组交流:课文里的学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4.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民族小学的特点。 (在牧场上;上学路上有青草和野花;学 生各种民族都有;大家都是好朋友等。 ) 5. 指导学生朗读最后两句,说一说感受。 (这是一所团结友爱的民族小学。 ) (四)书写“场、许、教、室” 1. 引导学生观察,把 7 个需要书写的字归为“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上下结构”3 类。其中,左右结构的又可以分为“左窄右宽”和“左右同宽”两种。 2. 简单讲解合体字书写的注意事项:合体字的书写,要注意偏旁的变化、穿插与避让。 3. 引导学生集中观察“场、许、教” ,并用“高―低,宽―窄,大―小”几组词交流 观察结果。 (详见“教学建议” 。 )1811 4. 教师示范书写“场”字,示范、讲解书写要领。 5. 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书空、临写。教师巡视。 6. 展示学生作品,评价。让学生再次临写。 7. 学生自行书写“许、教、室” 。 (五)作业 在田字格本上书写“场、许、教、室” 。19 2 一株紫丁香 一、课文解析 《一株紫丁香》讲述了学生为教师栽种紫丁香的事,表达了浓浓的师生之情。诗歌以 学生的视角进行温馨的叙事与抒情。第 1 节写了一群学生悄悄地在老师窗前栽下一株紫丁 香,第 2~5 节分别借助紫丁香的枝叶、花儿,寄托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与祝福,同时也把一 位认真、辛劳、坚持付出的老师的形象展现了出来。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师生之 间浓浓的情与爱,如窗前那株紫丁香的芬芳,散发着淡雅而悠远的芳香。 两幅插图相互呼应,清晰完整地呈现了学生在老师的窗前悄悄栽种紫丁香、教师在灯 下备课的情景,教师深夜工作的辛苦以及学生对老师的祝福与敬爱充盈了整个画面。 以下为词句解析。 1. 踮起脚尖儿,/走进安静的小院,/我们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 “踮起脚尖儿” ,指的是提起脚跟,用脚尖儿走路。学生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不打扰 老师,给老师惊喜。这个细节,营造出动态的画面,流露出学生纯真的感情,表达了学生 对教师的爱戴。 2. 那梦啊,准是又香又甜。 在这个句子中, “准”表示“一定、肯定”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紫丁香的芬芳一 定会让老师的梦香香甜甜。 二、教学目标 1. 正确认读“株、紫”等 11 个生字;正确书写“静、夜”等 8 个字。 2. 正确认读“紫丁香、脚尖、窗口”等词语;正确读写“安静、小院、枝叶”等词 语;积累“夜、除、挂、梦”等字构成的常用词语。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 4. 能仿照课文中的句子“??,那是我们??”说话。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静、帮、深”的结构特点,并正确书写;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联系实际,合理想象,仿照课文中的句子说话,进一步体会师生之间的深 20 厚感情。 四、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 识字。 本课 11 个要求认识的生字中, “株、除”是翘舌音, “紫”平舌音。 “紫”可以组 词“紫色” ,它和“只是”读音相近,可以辨读。 “困”是前鼻音, “丁、梦”是后鼻音。 “梦”和“门”可组词辨读。 “紫、夜”的拼音需要整体认读; “挂、牵、飘”的拼音都是 三拼音节,在学生借助拼音识字时可适当提及。 “休息”的“息”本音是一声,在这个词 语中读轻声。 在初读课文的时候让学生勾画出生字生词。 “夜、除、挂、梦”这几个字,可以充分 利用课后“读读记记”中提供的词语,让学生通过读词、组词的方式来认识、巩固。 “株、挂、困、休、飘”等字可以用学生熟悉的偏旁来记忆。 “困、休”是会意字,可12 以讲解构字方法或借助简笔画,形象地帮助学生建立字形和字义的联系。 “株、挂、飘” 是形声字,教师可酌情利用汉字的这些特点引导学生识记。 教师应重视通过扩展阅读巩固识字。可以通过编写诗歌,大量复现了本课的生字,提 供给学生阅读。这样,不但可以在新的语言环境中达成对生字的巩固,而且可以丰富学生 的语言积累。如: 那株紫丁 444 香 那株 4 紫丁香,一直飘 4 香,在我的窗前。 绿色的枝叶,像你伸开的小手。 盛开的花儿,是你甜美的笑脸。 那沙沙的响声,是在提醒我早点休息 4 4 。 那飘 4 来的花香,帮我战胜了多少困 4 难! 静静 4 4 的深夜 4 4 ,紫丁香消除 4 了我的疲倦。 伴着花香进入梦 4 里,感谢你们把我挂牵 4 4 ! 2. 写字。 本课要求书写的 8 个字,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利用已经总结的规律和曾经学过的字,进行新字的观察和书写。如左右结构的“静、 深、休、甜” ,让学生观察其中的占位变化。 “静、甜”可以参照前一课的“教” ; “深、 休”可以参照前一课的“场、许” 。上下结构的“夜” ,与前一课的“室”类似。全包围 21 结构的“困”字,可以借鉴以前写过的“图、国、园、因”等学习书写。在此基础上,重 点指导有变化的地方,如, “静”的左右两部分“青、争”是上下结构,分别为“上宽下 窄”与“上小下大” ; “深”的右部分是上下结构。这些是与前一课生字的不同之处,要 引导学生重点关注。 本课 8 个字的指导可重点指导“帮、息” 。 “帮”是上下结构,上部还是左右结构,整 个字形上大下小, “巾”位于上边左右两部分之间。 “息”字上窄下宽,心字底是指导的重 点,也是书写的难点。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总结规律,本课提供合体字的写字儿歌(详见“教学 资源” ) ,教师可以此为依托,帮助学生逐渐总结书写合体字的规律。如有难度,可以把 “合体字”的书写儿歌改为“一比大小宽窄,二定笔画起落,三看穿插让挪” 。教师可根 据教学需要灵活把握。 本课 8 个字书写要点: 字 书写指导要点 静 左右同宽; “青”上部第三笔为竖,三横中第二横最短,第三横最长;下部“月”的第一 笔为竖; “争”的第四笔横伸长,右边出头。13 夜 上窄下宽;下部右侧要注意折文里有一点。 帮 上宽下窄;上部左右两部分要紧凑,右侧第一笔为横撇弯钩。 深 左窄右宽;右部第二笔为横钩,秃宝盖要略扁,下方“木”的横与上同宽,撇捺舒展。右 部上下要紧凑。 困 国字框的第一笔竖与第二笔横折的“竖”都要写得足够长,然后再写“木”字; “木”最 后一笔是点。 休 左窄右宽; “木”字的竖紧贴竖中线,撇捺舒展。注意与“体”的字形区别。 息 上窄下宽; “自”里的两横连左竖,不连右竖。 甜 左窄右宽; “舌”字的撇略平,横略短。 “甘”字里面是一横。 (二)课文学习 1. 词句的理解和运用。 本课的词语非常丰富,可以结合词语的学习,侧重偏正式短语的积累,如“安静的 小院、绿色的枝叶、满树的花儿、盛开的花儿” ;也可以重点了解词语的搭配与运用,如 “时时挂牵、夜夜做伴、伸进窗口、飘进梦里、消除疲倦” 。更可以精雕细琢,关注个别 有特点的词,如“一株紫丁香”的量词“株” 。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运用“株”字进行词 语搭配练习,如“一株桃树、一株竹子、一株君子兰”等,赋予生字具体的语境,然后顺 势说明:有根的花,一般量词可用“株” 。22 2. 课文内容理解。 课文的理解,可重点通过指导以下几点来完成。 (1)绿叶在风里沙沙,那是我们给您唱歌,帮您消除一天的疲倦。 “疲倦” ,意思是十分劳累、困倦。这个词语不要求学生认读掌握。教学时,可以引 导学生交流老师每天都有哪些工作,让学生从中体会老师的辛苦,进而初步意会“疲倦” 的意思。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理解紫丁香沙沙的“歌声”可以为老师“消除疲倦” 。 (2)老师――满树盛开的花儿,那是我们的笑脸,感谢您时时把我们挂牵。 引导学生体会“时时”和“挂牵”的意思,并进行扩展说话。学生交流老师在生活 中关心自己的事例,如, “早晨到校时,老师??” “放学了,老师??” “运动会时,老 师??”通过扩展说话,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体会“时时”和“挂牵”的含义,感受到老 师无时无刻不在关爱着学生。 (3) “绿叶在风里沙沙,那是我们给您唱歌”和“满树盛开的花儿,那是我们的笑脸” 两部分中,引导学生体会“绿叶在风里唱歌” “花儿像我们的笑脸” ,通过想象画面,理 解课文中学生对教师的祝福与感激。然后引导学生交流:还有什么东西可以用来表达我们 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仿照着课文的样子扩展说话,如: “小鸟叽叽喳喳地鸣叫,那是我们 对您的问候。 ” “窗前种下喇叭花,那是我们想跟您诉说心里话。 ” (4)课文以儿童的口吻,浅显易懂的文字,表达了浓浓的师生情。虽然是从儿童的角 度写,但教师高大的形象也跃然纸上:时时把学生挂牵;工作一天很疲倦,但夜深了还在 工作,高度赞美了教师的辛勤劳作。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说一说诗歌里教师的 形象。 3. 朗读指导。 本课的朗读,首先要读准部分字词的音。如“脚尖儿”是典型的儿化音,读作“jiǎo jiānr” 。 “花儿”的“儿”在诗歌中要读成本调,可以读作“huā ?r” 。 第 1 小节奠定整首诗基调――满怀着对老师的热爱。一个“踮”字,让人想到“一群 调皮可爱的孩子,悄悄地潜入老师的小院,为老师栽种丁香花”的动人形象,活脱脱跃然 纸上。朗读时,要根据诗句的描述,想象画面,能感受“悄悄、神秘”的气氛。将自己想 象成其中的一个孩子,通过强调词语“踮起、安静的小院、紫丁香、老师窗前” ,读出想14 为老师栽花又不想让老师发现的心情。 第 2~4 节是孩子纯真美好的期望,表达学生对老师浓浓的爱。开头都是对老师深情的 呼唤,第 2 节为“老师,老师” ,后两节为“老师――” ,朗读时也有变化。 “老师,老师” 承接第 1 节,表达孩子栽紫丁香的愿望,似有急切表达心意之感,符合孩子年龄特点,朗 读时热情而急促。后两节是抒情,情感逐渐强烈,抒发着内心的祝愿, “老师――”的破 折号表达着深深的情感,朗读时,语音稍稍延长些,更能表达心意。 另外,小节中相同的句式“??,那是我们??” ,要将比喻的本体和喻体读清楚, 在读词语“绿叶、沙沙、唱歌、花儿、笑脸”时要进行指导。23 第 5 节是在劝说老师早点休息。朗读时抓住表达情感的词语, “老师,休息吧”朗读 时要深情一些,有恳求的语气,有心疼之感; “那梦啊??”朗读时“啊”可以语音延长 些,表达对教师真挚的祝愿。 体现诗歌韵脚的词为“小院、窗前、做伴、疲倦、笑脸、挂牵、眨眼、又香又甜” , 朗读起来琅琅上口,可引导学生进行体会。 教师可以通过范读引导学生,也可以在学生朗读时提醒正确的读法,但是不要过多分 析与讲解。 4. 课后练习。 (1)读读记记。 由本课要求认识的 4 个生字“夜、除、挂、梦” ,分别组了 3 个常用词语。学生可以 在巩固识字的同时丰富词语积累。教学时,可以安排在识记生字的环节,在为生字口头组 词的过程中朗读、理解,还可以在课后再次朗读、记忆,加强生字的巩固。 其中, “牵挂”的意思与“挂牵”相同,但是比“挂牵”更为常用; “除法、挂号、挂 钟”等词语,可以结合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进行学习。 (2)读一读,照样子写句子。 教材提供了 3 个例句,其中前两句是课文中的原句。教学时,组织学生先观察例句, 发现例句的特点――3 个句子都含有“那是” ; “那是”之前的是事物或事物的样子, “那 是”之后的是表达的情意和心愿。这个特点,学生可能不好表达,教师可以在学生仿说的 过程中通过评价来达成。另外,这部分内容应在课文教学的同时完成“说”的练习,课后 再进行“写”的练习。切忌课上不渗透,不铺垫,课下直接写。 (三) 《同步练习》答案 第一题 tiá n 香(甜) (田)地 { xī (西)面 {休(息) yè 枝(叶) (夜)晚 { shēn(身)体 (深)情 { 第二题 因(因为) 休(休息) 衣(衣服) 困(困难) 体(体育) 夜(夜晚) 第三题 安静的小院、绿色的枝叶、盛开的花朵、香甜的梦。15 第四题 例:又大又红、又白又胖、又多又大、又黑又亮。24 第五题 1. 这首诗共有 5 节。 2. 老师,我想你。 3. 果子、雪。 (四)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 2~3 课时。 第一课时:读文正音;识记生字词;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巩固字词;仿照课文中的句子说话。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片段实录举例 片段 1:图片导入新课,识字学词。 教师: (出示图 1)上课前,我们先来欣赏几张花草的图片,请同学们看看图片,再 读读下方的词语,注意读好带点的字。 图 1 图 2 图 3 学生朗读。 教师:图 1 的第 3 幅图片下面的词中,有个同学们没有学过的字“株” 。看图片,与 “束、枝”不同, “株”一般与有根的、正在生长的花草树木放在一起用。 教师: (出示图 2)选一张,用上“株”字,说一说图中的植物。 学生:一株君子兰。 学生:一株野草。 学生:几株水仙。 教师:你观察得很仔细。 学生:一棵野草。 教师:你虽然没有用上“株”字,但是,你用的“棵”和“株”的意思、用法是一 样的。 一束 4 百合 一枝 4 梅花 一株 4 水稻 野草 水仙 君子兰 紫丁香 百合图 梅花图 水稻图 野草图 水仙图 君子兰图 紫丁香图 25 教师: (出示图 3)谁认识或是能读出图中植物的名字? 学生:丁香树。 学生:紫丁香。 教师:用上我们刚刚认识的“株”字。 学生:一株丁香树。 教师:丁香是一种飘着香味的花,有的白色,有的紫色。图中就是―― 学生:一株紫丁香。 教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 2 课,就和一株紫丁香有关。 教师板书课题:窗前,一株紫丁香。 片段 2: “踮起脚尖儿”的学习。 教师:第一个词“踮起脚尖儿”带有儿化音,同学们读得不错。生活中,我们也常常16 做“踮起脚尖儿”的动作,现在我们全体起立,一起做做这个动作。 教师:有时我们想看看或取下高处的物体的时候,我们往往―― 学生:踮起脚尖儿(做动作) 。 教师:有时候,舞蹈演员跳舞,也是―― 学生:踮起脚尖儿(做动作) 。 教师:在课文中,学生不想打扰老师,想悄悄走进小院,这时候也可以―― 学生:踮起脚尖儿(做动作) 。 教师:请坐!看,同学们,有些字词,我们做做动作,便记住了,也理解了。 第二课时片段实录举例 片段 3 :归类书写字,几个重点字的书写指导。 教师:这一课,要求我们书写的生字可不少,快查一查,用小手告诉老师,有多少个? 学生:8 个! 教师:请大家读一读下面的词语,看谁一个都不错。 教师出示:安静、深夜、帮助、困苦、休息、香甜。 学生认读。 教师:只要掌握了方法,我们就能把字写好。我们先来观察一下这一课要写的字的共 同点。 学生:都是笔画多的字。 学生: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教师:准确地说,左右结构的字多,还有上下结构和全包围结构的。要找这 8 个字的 共同点。 紫丁香 26 学生:这 8 个生字都是由好几部分组成的。 教师:对!你很不简单。这 8 个字都是由几个部件组合而成的合体字。下面我们就把 左右结构的 4 个字,按照它们的宽窄,分成 2 组。 (课件出示: 休― 深;甜 ― 静) 教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观察。先看第一组“休”与“深” ,谁能来提醒大家写这两个 字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 “休”与“深”都是左右结构的。 学生:它们都是左窄右宽的字。 教师:两个字还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它们两个都有一个“木”字。 教师:是啊。两个“木”字的竖都紧贴竖中线。不过, “休”的“木”字更大一些, 而“深”字因为右边还是上下结构,所以, “木”字要稍小一些,得为上半部分让地方啊, 笔画之间也要互相谦让,注意挪让。一会儿在观察“静”的时候,也要注意这一点。 教师:同桌之间再互相说一说这两个字的书写要点,牢牢地记在小脑瓜中。 (教师范写、学生临写、展示。 ) 教师:下面,我们再来观察“夜、帮、息”这几个字吧。还是争取用上“大―小、 宽―窄”这样的词语来说说它们的结构。 学生: “夜”字下面比上面宽。 教师:是的,上面的点横头要扁一些。 学生: “息”上面窄,下面宽。 教师:心字底托起了“自” 。 教师:谁来说说“帮”字?17 学生: “帮”字是上下结构。 教师:说说上下两部分的特点。 学生: “帮”字上面宽,下面窄。 教师:对啊, “帮”的上面还是左右结构,所以,上面比较宽。同学们在书写的时候, 一是左右两部分要写紧凑,二是左边第四笔撇,为下侧“巾”的竖让出地方。右边双耳的 笔顺是“横撇弯钩、竖” 。 教师:还有需要提醒的吗? 学生: “帮”下面的“巾”字,竖写在竖中线上。 教师:是啊!写合体字就是要注意结构,注意每部分之间的穿插挪让,但是,笔画的 书写还是得借助田字格中的中心点与横中线、竖中线。 (教师一边书写,一边口头强调学生的观察所得。学生临写,教师巡视。 ) 教师:写完的同学对照范字,看一看,哪位同学有信心来展示自己写的字? (实物投影展示。 )27 教师:我们对照范字,来评一评他临写的第一个字。注意,要先说优点,再说不足。 学生:他写的这个字,没有把双耳旁写好。 学生:他写成单耳旁了。 教师:是啊,这是刚才我们特意强调的,首先要把字写对,然后再写好。 教师:再说说优点可以吗? 学生:他写的这个字, “巾”的“竖”写在竖中线上了。 教师:再说说结构上的优点。 学生:他写的这个字,上面的左右两部分没有分家。 教师:对啊!而且上下两部分之间写得也比较紧凑。评价的时候,注意要先说优点, 再找不足。下面,就请对照刚才我们观察时所说的这个字的注意事项,同桌之间互相说说 临写的字的优点与不足。然后再临写一个,写得好的地方继续坚持,不足之处要改正。 (学生互相评价后,在书中的田字格临写第二个字。 ) 教师:最难写的“帮”字都能写好,老师相信, “夜”与“息”大家肯定也能写好。 六、教学资源 1. 丁香 丁香,木犀科丁香属植物,别名紫丁香。丁香的叶对生,卵圆形。花小,白色、紫 色,有浓香。丁香花春季盛开,芳香四溢,现已成为庭园中著名的花木。 2. 合体字写字歌 一分结构比大小宽窄, 二赏范字定笔画起落, 三找关键看穿插让挪, 描红临写后对照评说。28 3 动手做做看 一、课文解析 课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科学家朗志万向小朋友们提出了一个奇怪的问题,引发小 女孩伊琳娜的思考。她先是回家请教妈妈,然后动手实践,得到了实验的结果以后,还不 忘去当面质问科学家。这个简单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些深刻的道理:科学家的话也不一 定都是对的,不要盲从,要动手做做看;不要盲从,勇于亲身实践是十分可贵的。另外, 课文也启发我们教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远比直接告诉他们答案更重要。 课文的段落安排颇有特点,先是用“一个、另一个”描述其他孩子的表现,接着写伊 琳娜“思考、请教、实践、质问” ,在鲜明的对比中,伊琳娜执著的探究精神凸显出来。18 最后一段朗志万的话“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点明了文章的中 心意思。 课文插图显示的是伊琳娜回家后,自己做实验的过程中水漫出来的情形,以及第二天 去质问朗志万的情景。插图是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理解词语、朗读感悟的有效 凭借。 二、教学目标 1. 正确认读“朗、志”等 11 个生字;正确书写“科、题”等 6 个字。 2. 正确认读“觉得、道理、哎呀”等词语;正确读写“动手、法国、科学家”等词 语;积累“朗、志、杯、理”等字组成的常用词语。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继续学习默读;能简单地复述课文。 4. 会用词语“一定”说句子。 5. 感受故事的趣味并受到启发,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书写“觉、第”等字;理解“哄骗”等词语;会用“一定”说句子; 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难点:逐步学习在默读课文中思考问题;能简单地复述课文;知道伊琳娜最后为 什么高兴地笑了,并从中受到启发。29 四、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 识字。 (1)读准字音:本课要求认识的 11 个生字中, “但、骗”是前鼻音, “朗、另、哄、 懂”是后鼻音。可以用“但是”与“当作” 、 “骗人”与“变成”等多组词语对比辨读。 “志”的音节需要整体认读。 “哎呀”是表示感叹的语气词,表示惊讶,本音调号均为一 声,组成词语后“呀”读轻声。 (2)识记字形:可以借助熟悉的字来识记本课生字,如可以用加一加的办法识记 “杯、理” ,可以联系之前学过的“弟”字,用换一换的办法识记“第” 。 (3)语境识记:在教学中,可以重点朗读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给生字提供具体 的语境,以利于学生识记生字、理解字义。如利用课后“读读记记”的词语,理解“朗、 志、杯、理”等字的词义。可以让学生用“另一个、但是”这些常见的词来说句子。 “第” 字加上数字表示次序,生活中比较常见,可以让学生自己举例说一说。 2. 写字。 本课要求书写的 6 个字都是合体字,引导学生复习上两节课合体字写法的要点。并且 观察这些字的结构。其中左右结构的字是“科、杯” ,上下结构的字是“另、觉、第” , 半包围结构的字是“题” 。引导学生用上节课的方法观察字体占位,口头描述这些字,再 进行书写,如“觉”是上短下长的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上部写得扁长一些。 本课 6 个字书写要点: 字 书写指导要点 科 左窄右宽; “禾”的最后一笔是点;右部“斗” ,应先写两点,再写横、竖。 题 半包围结构; “是”的最后一笔捺要伸长,托住“页” 。 “页”最后一笔是点。 杯 左窄右宽; “不”横短,竖在撇上起笔,最后一笔是点。 另 上小下大;下部的“力”中横折钩的“横”比上部的“口”稍长一些。 觉 注意前两笔都是点。 第 上短下长; “第”字下半部分的笔顺为横折、横、竖折折钩、竖、撇。下部的“弓”要扁, 竖折折钩中的“横”要长。19 (二)课文学习 1. 词句的理解和运用。 (1)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 4 出来。 “漫”字,可以借助课文插图或实物展示来理解。在一只杯子中装满水,再加入水或 30 是其他物体,水从杯子里流出来的样子,就是“漫” 。 “漫”的意思就是水过满而向外流 出,换个词就是“溢、流” 。 (2)不能光 4 想,你动手做做看! 这句话中的“光”字,可以让学生尝试找到合适的词语替换,如“只、单单” ,借以 理解“光”的意思。 (3)哄骗。 “哄骗”是课文重要的词语,可以通过对比句子来体会: 一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 这样。 伊琳娜找来一条金鱼,把它放进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里。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 水漫出来了。 通过朗读、对比这两个句子,学生可以体会到“哄骗”在课文中的意思――朗志万说 的话不对,他在故意逗弄小朋友。 也可以通过字义相加的方法理解“哄骗”的意思。如将“哄”和“骗”分别组词, “哄”可以组成词语“哄小孩、哄弄、哄逗 dò u ” , “骗”可以组成词语“骗子、欺 qī 骗、骗人” , 将“哄”和“骗”的意思结合起来,就是“哄骗”的意思了。 2. 课文内容理解。 要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或默读文章,抓住故事发展的 起因、经过、结果等三个方面来梳理文章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文章。 读第 1~3 自然段,说一说朗志万提出了什么奇怪的问题? 读第 4~5 自然段,说一说伊琳娜做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读第 6~7 自然段,说一说朗志万是不是在骗小朋友们?为什么?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朗读或者默读,边读边思考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可以把 学生的回答板书,写出关键词,给学生复述课文做一些准备。如: 朗志万 伊琳娜 提出奇怪问题 想、问、做 结果不一样,生气地问 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笑了 可以让学生借助关键词句的提醒,也可以借助一些提示词“一开始??然后??最 后??” ,简单地把故事说清楚。如: 朗志万一开始提出一个奇怪的问题:金鱼放到水里,水不会漫出来。然后伊琳娜回到 家里做了实验,发现结果不一样,很生气地去问朗志万。最后朗志万说科学家的话也不一 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伊琳娜笑了。 在梳理课文的基础上,再理解“伊琳娜最后为什么高兴地笑了” 。3120 这个问题是对文章内容的深化和人文目标的达成,可以通过扩展说话来落实。请小朋 友们想一想:伊琳娜听懂了什么?她会对朗志万说些什么?伊琳娜会怎么对其他同学讲这 件事? 学生在扩展说话中,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文章的主旨也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伊琳娜笑了是因为她明白了朗志万提出奇怪问题的意图,不是为了骗他们,而是一个小小 的实验,要让他们知道,不要盲目相信,要自己动手做做看。其次也是因为自己能够这样 去做而高兴。 3. 朗读指导。 人物语言较多,是本课的一个突出特点。所以,不同人物在不同情况下的语言有不同 的语气,句子带有不同标点也该有不同意味,这些应该是本课朗读指导的重点。 有的词语会因为它的意思而有固定的语气。如,文中的“一定”表示推测,一般宜加 重语气,稍显肯定; “哎呀”表示惊讶,语速稍快,也可指导学生加入自己觉得合适的 表情。 第 1 自然段中的“这是为什么?”与第 6 自然段中的“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 哄骗我们小朋友呢?”同为带有问号的句子,但是,语气却有所不同。前一个是朗志万明 知是错误的答案而小朋友们不知道,疑问的语气稍强一些;后一个是明显的质问,语气稍 重,语调下降。第 4 自然段中妈妈的话“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朗读时强调“想” 和“动手”强调读,会更能表达妈妈的意思。 对于词语和句子的朗读指导,有的适合放在初读时强调,例如“一定、哎呀” ,以及 “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有的适合在充分理解课文之后,如第 6 自然段中的“您怎 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朗读水平,酌情调整朗读指导的方法。如果朗读水平较 弱,可以先多听读、多模仿;如果学生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只要 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就应该予以鼓励。 4. 课后练习。 (1)默读课文,注意不要发出声音。 本题要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在朗读的基础上,通过默读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 容。在理解文章内容时,有些段落可以让学生边默读边思考问题。要在之前学习默读的基 础上,再次强调默读的要求――眼睛仔细看,嘴巴不出声,心里认真想。教师在学生默读 时通过巡视,适时指导、纠正。在默读之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说一说自己与同桌的默 读情况,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方法。 (2)读读记记。 教材中提供了由“朗、志、杯、理”等字组成的常用词语,学生在巩固识字的同时, 可以积累更丰富的词语。汉语条件尚可的班级,可以在课上学习生字时进行。如课上有难 度,可在课文的学习之后,运用如下方法学习:32 ①联系实际生活理解。 “杯”字组成的词语,可以出示与词语相对应的事物,给学生 以直观的印象。 “朗读、理解”等词,在教学中经常出现,可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如把 “理解、懂了、明白”等词放在一起说句子。 ②进行扩展说话。 “志”字组成的词语“志气、志愿、志向”以及“理”字组成的词 语“理想” ,都可以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将来的愿望,进而熟悉这几个词的意思。也可以 提供一些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义。 ③结合课文进行学习。 “道理”一词,可以结合文中的句子学习,如“科学家的话, 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这句话是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像文章中很 有启发性的语言,就可以说是一个道理。21 (3)读一读,用加点的词语说句子。 给出了带有词语“一定”的 3 个句子,然后让学生用“一定”说句子。教学中,可以 通过读句子,引导学生体会, “一定”在这里虽然是推测,但是含有毫无疑问的语气。比 “可能、应该”等表示推测的词语更加确定一些。可以让学生多遍朗读,理解感悟“一定” 的意思,体会“一定”的使用方法,然后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出通顺的句子。也可以 先给出一部分限制语境,让学生补充完整。如: 一回到家,我就闻到了饭香,一定是 。 ,一定 。 (4)你遇到过课文中的这种情况吗?如果你觉得大人说得不对,你会怎么做? 可以在学习课文之后,引导学生思考,组织学生交流。要让学生大胆交流各自的真实 经历,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适当进行引导。如:当你不同意大人的看法时,你会怎么 做?(先自己验证,可以询问别人,查资料,自己动手做做实验等。 )当你知道大人是错 了时,你会怎么说?(可以委婉地提醒等。 ) (三) 《同步练习》答案 第一题 科学家、问题、觉、杯、另、第。 第二题 1. ①② 2. ①①② 第三题 听力材料:朗读、道理、哄骗、水杯。 第四题 1. 短文有 7 个自然段。 2. 鳊鱼停下来看、思考;鲫鱼追着鱼群游走了;鲤鱼跟着鱼群游走了。 3. ? ! !33 4. 进去―出来;里―外。 5. ② (四)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 3 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认读生字,学习第 1 自然段;书写“科、杯、题” 。 第二课时:学习第 2~5 自然段;书写“另、觉、第” ;用“一定”练习说话。 第三课时:学习第 6~7 自然段;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巩固生字。 五、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教学设计举例 (一)回顾导入,复习铺垫 1. 导入、板书: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科学家朗志万提出了一个奇怪的问题(板书 “朗志万、奇怪的问题” ) 。面对这个奇怪的问题,伊琳娜是怎样做的呢? 2. 教师依学生回答,适时板书“想、问、做” 。 3. 导入:伊琳娜最后发现了什么?(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 )接下来她会怎么做呢? 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 6~7 自然段 1. 指导朗读。先让学生想想如何读出伊琳娜生气的语气。 2. 指导学生读好朗志万哈哈大笑的语气。 3. 提问:朗志万是不是在骗小朋友?为什么?(不是,他要提醒小朋友们不要轻信别 人,要自己动手做做看。 )22 4. 让学生小组讨论伊琳娜最后高兴地笑了的原因。 (三)尝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 引导学生尝试把板书中的关键字串联起来说话。给学生提示词“一开始??然 后??最后??” 。 2. 学生练说,教师巡视查看。 3. 指名练说;同桌练说。 4. 小结。教师:选择文中的关键词语,连起来说一说,就很容易知道课文讲了一件 什么事。34 (四)扩展阅读,巩固生字 1. 出示含有生字的自编短文,组织学生自由练读。 科学家,朗志 4 4 万,提个问题来“哄骗 4 4 ” 。 伊琳娜,不简单,先问妈妈再尝试―― 放进金鱼水漫出,哎 4 呀一声有发现! 第4 一不要太轻信,不能盲从要思考; 别人话,可以听,但 4 要自己试在先。 另4 外懂 4 得多实践,很多问题不觉难。 2. 指名试读,同桌练读。 (五)完成课后“读读记记” 1. 试读四组词语。 2. 趣味识记。 ①看一看――出示“水杯、茶杯、奖杯”图片;让学生从课本的四组词语中挑出相应 的词语,识读、记忆。 ②说说填填――说说将来的理想,教师适时点读“志气、志愿、志向、理想” ,引导 学生识读、记忆。 引导学生在运用中,在词语搭配中识记。填一填:人小(志气)大;建设祖国是我们 的(志愿) ;远大的(理想/志向) ;坚定的(志向) 。 ③说一说――读词语“道理” ,联系本文,说一说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朗读“科 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这句话。 ④想一想――自由发挥想象,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识读、记忆剩余词语。 (六)口语交际“我觉得你说的不对” 1. 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具体的情况。如爷爷说: “吃了西瓜籽会在肚里长出 西瓜来。 ” 2. 引导学生如何去证明是对的还是错的。 3. 引导学生如何向大人指出错误。35 口语交际 我的暑假生活 口语交际以“我的暑假生活”为交流内容,一是切合单元主题――多彩的儿童生活, 二是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暑假生活,尽快完成向新学期的过渡。23 教材简单明了地提出了这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同学交流暑假生活是怎么度过的,给 同学讲讲发生了哪些新鲜事。教师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引导学生回忆最想跟同 学交流的内容。 其一,教材中的图片提示了几个交流的角度,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可以激发 学生交际的兴趣,提示交际的范围。在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图片、阅读泡泡中的文 字,通过了解别人做过的事,唤起自己的真实体验,进而确定打算与同学交流哪些事情。 交流不一定局限于课本中例举的事件,也不一定是快乐的、好玩的事件,也可以让学生交 流令自己伤心的、尴尬的事件,激发学生畅所欲言。 其二,也可以将本次口语交际设计成一个活动。活动前,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照片、 录像、日记等内容回忆假日生活;也可以和父母聊一聊,梳理假日的新鲜事,选定一两件 准备交流。 口语交际重在交际。因此,交流中,不仅仅要指导学生围绕主题,说说自己的暑假生 活,更重要的是分享经历,分享情感。交际的过程,应该伴随着讲述、提问、应对、评价 等活动完成。 教学流程举例 教学准备:学生可以收集记录自己暑假生活的照片、日记、录像等内容,也可以和父 母聊一聊,回忆细节。 (一)聊天导入 导入语:小朋友,你们刚刚度过暑假。在这个假期里,你怎么过的?都做了什么?有 哪些事是印象很深刻的?跟大家聊一聊吧!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类板书: 上兴趣班、探亲、第一次去海边、夏令营?? (二)练说与交流 1. 自由练说,要求:说明时间、人物、做了什么?怎么做的?结果怎样?如果能说 36 说自己的感受就更好了。 2. 小组交流。 要求:①每个成员都聊聊,推选出 1~2 名进行全班交流。 ②帮助讲述的同学为自己的故事拟个题目。 3. 点播台:将同学们的题目写在黑板上,最先想听谁的故事,大家点播谁,由谁来 讲,大家做评委。听人讲话时,态度专注。不随意打断对方,等对方讲完再发问。 (三)提问和评价 同学讲述完毕后,大家就没听懂的内容进行提问;对同学的讲述进行评价。 评价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 与人说话时,是否表情自然,直视对方?是否说话声音洪亮,让所有人都听得见? 2. 是否学会使用基本的礼貌用语? 3. 事情讲述是否完整、清楚? 4. 谁的故事最吸引人? (四)小结 1. 就准备、交流的情况进行小结。 2. 表扬突出的同学。 建议用 2 课时完成本次口语交际。37 语文园地一 一、字词句运用 1. 读读填填。24 这是围绕“偏正短语”进行的填空练习。练习分为两部分:第一列是填中心词,第二 列是填修饰语。教学中,不必提及“中心词”和“修饰语”的概念。可以在具体的语境中 引导学生体会需要填写的内容。如: “什么地方很安静?” “什么东西很鲜艳?” “什么样 的蝴蝶?” (1)可让学生先充分地阅读、思考,然后提示学生,看一看周围的事物,想一想自己 的生活,从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填写。逐题交流所填内容,大家共同判断。对于有价值的填 写内容,教师可做记录,然后带领大家共同朗读、识记。如果学生出现困难,教师可以创 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如果说操场很大,可以怎么说?如果说操场很小,可以怎么 说?上课的时候,操场是怎样的?放学以后,操场是怎样的?可以给学生多提供一些视 角,让学生练习丰富的表达。如: 安静的(教室、房间、小树林) 鲜艳的(红领巾、国旗、服装) 飘扬的(五星红旗、柳絮、裙子) (美丽、飞入菜花、迷路)的蝴蝶 (宽阔、热闹、清洁)的操场 (鲜艳、祖国、盛开)的花朵 (2)书写。教师巡视。可组织同桌之间互相查看,也可以在学习小组中轮流查看。争 取在“一对一”的相互评价中,减少失误。 这道题,既需要学生能够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大胆地想象,还要求学生能够正确书 写。因此,教师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也要关注书写的结果。对于视角特别的 学生,要予以表扬与鼓励。 2. 读一读,用下面的词语说句子。 这个内容是“动手做做”这种形式的短语的发现与积累。选取的 6 个词语都是学生常 见的生活用语,学生应该很容易说出贴近生活的句子。教师要注意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做一 些铺垫,并将“语文园地”作为课文学习的有效延伸与拓展,避免孤立做题。 选几个词语说说话。词语的积累与学习,要多采用同桌之间或是小组内部交流的方 式,这样可以保证全体学生的参与。如果这样做有难度,可以采用教师引说的方式――教 38 师创设情境,学生选择合适的词语补充完整。如: ▲读课文时,有不会的字,我们要――(仔细看看) 。 ▲这一课有 8 个生字,我们一起来――(动笔写写) 。 ▲遇到难题不能着急,我们要――(动脑想想) 。 充分引说之后,再鼓励学生自己观察、回想,找到合适的内容,选词练说。 3. 读一读,照样子说句子。 模仿例句说话,可按如下流程进行教学: (1)阅读例句,画出例句中的关键词 最有趣的是路过的羊群。这些草地里的朋友,是那么好奇地听着。 班里最认真的是伊琳娜,回到家还自己动手做做看,拿杯子试一试。 (2)小结:不但要说出“有趣”或“认真”的是谁或是什么,还得说出具体的表现。 (3)观察、思考,引导学生发现周围可说的内容。 (4)学生练习说话,教师适当点评、引导。 (5)同桌互相说。 二、日积月累 要求学生熟记“十二地支和生肖” 。此题一共有 15 个生字,因此,认读成为一个难25 点。教学时,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图片,制作图文对照的课件,再引入游戏,结合学生的 属相,让学习活动充满趣味。教师还可以根据情况,酌情介绍一些故事、传说,激发学生 兴趣,帮助学生记忆。 可以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一读。然后从实际生活入手,引导学生交流:今年是什么 年?你是属什么的???最后再熟读成诵。 (详见教学设计。 ) 三、趣味语文 这是一则谜语,以儿歌的形式呈现谜面,谜底是“口”字。因为“叶、亮、铅、咱” 等字中都有“口”字,而“花、阳、橡、他”等字中都没有“口”字。 教学中,可以先组织学生借助拼音读一读,然后猜一猜,儿歌中说的是什么。教师要 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时给学生以指点。为了降低难度,可以进行适当提示:不要 过多地考虑词语的意思,而是要认真观察字的结构;仔细观察左边一列的字有什么共同的 特点。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儿歌中圈画出几个关键字“叶、亮、铅、咱” ,引导他们 发现这几个字的共同特点――都含有“口”字。39 学生猜出谜底之后,可以读一读泡泡里的内容,继续体会谜语的有趣,然后试着续 编。续编谜面对学生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如,出示几个含有 “口”的字,并组成词语,然后让学生补充完整。如:兄――兄弟――兄弟有(学生补充 “朋友无” ) ,哥――哥哥――哥哥有(学生补充“姐姐无” ) ,古――古人――古人有(学 生补充“今人无” ) 。 四、我爱阅读 “我爱阅读”选择的是和本单元主题“多彩的儿童生活”密切相关的《手影戏》 。故 事以手影贯穿全文,描绘了宁宁和一个陌生男孩之间的有趣经历,展现了孩子们丰富的内 心与多彩的生活。 文章在表达上很有特点。一是节奏较快,描写手影的变化,没有过多的叙述,而是直 接呈现出手影变化。二是心理活动的描写,不用常见的“想”或是冒号提示,也是直接 呈现。三是拟声词运用较多,如“噗!噗! ” “喵,喵” “汪汪汪” “呜哇,呜哇” “扑棱 棱” ,朗读时要尝试读出拟声的效果。四是文章通过描写手影戏来展现两个儿童的相处过 程,知道主动宽容别人,能更融洽地相处。 教学中,可以按照本单元课文的初读模式――自由读、同桌读、教师指名读的方式进 行。正音之后,可以同桌之间比赛读,也可以在恰当的地方,加入一些有助于学生读懂的 提示语,如“宁宁想――” 。教师充实内容改编读,还可以自愿展示朗读。教师可以根据 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在学习前或是学习后安排范读。 教师还可以在阅读完这篇文章之后,引导学生阅读“选读课文”中的《添乱》 ,进一 步体会“多彩的儿童生活” 。 教学流程举例: 1. 试着先把生字词圈出来读一读,根据上下文猜一猜意思,再查字典来验证。 2. 自由朗读全文,思考:宁宁和小男孩分别做了什么手影?边读边圈画出来。 3. 分段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 ①指导读好拟声词,读好表示动作的词语,使其有画面感。 ②读好人物心理想法的句子:第 3 自然段第 3~4 句,第 4 自然段第 1 句和第 9 自然段第 1~2 句,朗读时语气与叙述性语气有不同,有点自言自语的味道。 4. 换位假设:那个男孩变老虎时,如果你是宁宁,你会变出什么?结果怎样? 5. 深入探讨:宁宁和那个男孩为什么最后都变成了鸽子? 这是学生不易想到的,也是文本的绝妙一笔,寓意深刻,点明主旨:鸽子是和平的象 征。让孩子们在相处的过程中学会主动宽容别人,要学会与人和平相处。4026 五、课时安排 教学语文园地一用 3~4 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完成“字词句运用”的教学。 第二课时:完成“日积月累” “趣味语文”的教学。 第三课时:完成“我爱阅读”的教学。 六、教学设计 “日积月累”教学举例 (一)说说自己及家人的属相 1. 说说自己的属相。 教师提问:今年是羊年,今年出生的人就属羊。你属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属相,同班同学之间,属相也许不同。 2.说出知道的家人的属相。 (二)熟读十二地支和生肖歌 1.出示课件,图文对照,利用拼音,尝试朗读。 2.指名朗读,学生跟读,教师强调“寅、卯、巳、酉、戌”等生僻字的读音。 3. 出示课件,教师说地支,学生说属相,强化记忆。 (三)了解十二地支和生肖的循环,在理解中记忆 1.课件出示十二地支和生肖时钟,了解自己的属相在生肖时 钟中的排名。 2.通过和家人及亲属比较属相,引导发现十二生肖每十二年 循环一次。 (四)欣赏十二生肖相关创作,在活动中记忆 出示十二生肖剪纸、纸雕、橡皮泥作品,背诵十二生肖歌。 (五)出示十二生肖的图片,去掉对应的文字,尝试背诵。41 七、教学资源 1. 关于十二地支与生肖 “十二地支和生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之一。其中,地支与生肖各十二,地支分 别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生肖由十一种动物和传说中的 龙组成;两者组合,可以用于记年。 2. 关于十二生肖的传说 很早很早以前,有一天,天王决定邀请一些动物参加宴会,动物们都很高兴,可猫儿 把赴宴的日期忘了,便去问老鼠。老鼠怕猫在宴会上同它争位子,故意把日子说迟了一 天。 宴会那天,动物们陆续来到天王府,丰盛的宴席已经摆好。可长长的一排座位,按什 么顺序坐呢?动物们站着等待天王下令。天王客气地说: “你们自己坐吧。 ” 这一下可乱了,不少动物都想坐在前面一些,尤其是想夺首位。为了这个,动物们争 论不休。 老虎首先说: “我是兽中之王,我应该居第一位。 ”兔子听了很不服气地说: “我们两 个赛跑,要是你赢了我,第一位就算你的;要是输了,那你休想! ”老虎说: “赛就赛, 我还怕你! ”比赛结果,老虎没能跑过兔子,当然也就没资格占首位了。 牛和老鼠又争论起来了。牛说: “我的个儿大,我应该坐第一个位子! ”老鼠听了也 不服气,对牛说: “我们两个来比赛,让人们来评评我们两个谁大。 ”牛答应了。它们站在 大道旁,老鼠拼命鼓气,把肚子鼓得大大的,来往的行人看见都说: “快瞧,这只老鼠可 真大! ”却没有一个人说牛大。27 老鼠对牛说: “怎么样?我赢了吧?”牛说: “这样比赛,分不出本领的高低。咱们两 个比赛渡河,谁要是先到对岸,谁就坐第一位。 ”老鼠眼睛“骨碌”一转,说: “好,依 你。 ” 比赛开始了。游呀,游呀!牛游在前面,老鼠水性差,拼命追在牛的后面,牛使劲往 前游,老鼠想了个主意,上前一口咬住了牛尾巴。快到对岸时,老鼠使劲咬了一口,牛觉 得尾巴很疼,就猛地一甩,老鼠趁势跳到了河岸上。等牛游到对岸时,见老鼠早在岸上等 它了。比赛的结果,还是老鼠胜了。 就这样,参加天王宴会的一共十二位,老鼠坐上了首位,牛居第二位,老虎第三位, 兔子第四位,龙第五位,蛇第六位,马第七位,羊第八位,猴第九位,鸡第十位,黄狗来 晚了,排到第十一位,猪最懒,所以就排在最后一个。 宴会开始后,天王宣布说: “今天应邀到会的共十二位,就以这个作为人间的十二生 肖,排法就按你们现在座位的顺序。以后你们每年来参加一次宴会,座位呢,按照顺序轮 流转。 ” 动物们一听,兴高采烈地吃啊,喝啊,欢闹了整整一晚。42 第二天,猫也高高兴兴地来到天王府参加宴会。来到门口,卫兵笑话它来晚了。 所以,现在的十二生肖就是老鼠排在第一,牛第二??猪最后,可就是没有猫。 3. 十二生肖歌 小老鼠打头来,牛把蹄儿抬,老虎回头一声吼,兔儿跑得快。 龙和蛇尾巴甩,马羊步儿迈。小猴机灵蹦又跳,鸡唱天下白。 狗儿跳猪儿叫,老鼠又跟来。十二动物转圈跑,请把顺序排。 《同步练习》 “单元测评一”部分参考答案 第一题 听力材料:十分、休息、唱歌、法国、更加、打扮、不能、金鱼、高大。 第二题 hǎo:好听、好处、好多、好人、好心、好话、好看、好手。 hào:好学、好奇。 第三题 夜(夜里) (夜色) (黑夜) 深(深夜) (深蓝) (深水) 杯(水杯) (杯子) (茶杯) 第四题 一(②)小路 一(③)水 一(①)电影 一(⑤)教室 一(⑥)粉墙 一(④)科学家 第六题 2. (1)小鸟、春风。 (2)② 3. ④①②43 识字 一、单元说明 本单元是识字单元,编排了《拍手歌》 《多彩的生活》 《有趣的谚语》3 篇识字课。课 文以学生熟悉的儿歌、词串、谚语等形式呈现,篇幅短小,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饶有 趣味,易于识记。这组识字课,旨在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识字,增强保护动物的意 识,关注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了解自然与农事,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本单元“习作”的内容是“我喜欢??” ,要求学生围绕自己喜欢的活动,用几句话 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语文园地”重点安排学习“部首查字法” 。确定字的部首、数清28 楚剩余部件的笔画是教学的难点,多数笔画或漏数笔画都会影响学生运用部首查字法查字 典,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这部分内容的练习。本单元还安排了“书写提示” ,本册 教材的两次“书写提示”集中提示怎样写好上下结构的字。指导学生书写时,应让学生多 观察上下结构的字的占位。 “我爱阅读”安排的是儿童诗《风》 。自然朴质的语言,生动 有趣的内容,很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本单元是识字单元,在教学时,对课文内容理解的要求和课文单元有所不同,应把教 学重点放在识字写字上,重在引导学生体会汉字的规律,把识字、写字与朗读指导有机地 结合起来,对课文内容不必作深入分析。 二、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分类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课文 拍手歌 3 1. 认识 38 个字,会写 23 个字。 2. 熟读课文,能用《拍手歌》做游戏。 3. 能说说自己知道的动物、喜欢的游戏和活动;了解一 些识天气的方法。 4. 认识与鸟类相关的汉字;积累“琴、棋、票”等字构 成的常用词语;积累形容天气的词语。 多彩的生活 3 有趣的谚语 3 第二单元 44 分类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习作 我喜欢?? 3 能围绕喜欢的活动,用几句话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语文园地二 4 学习部首查字法;背诵《寻隐者不遇》 ;练习书写上下结 构两部分大小相近的字;拓展阅读《风》 。 合计 16 续表 45 1 拍手歌 一、课文解析 本课以儿歌的形式呈现,语句简短,节奏轻快,自然亲切,易于拍手诵读。 《拍手歌》 以保护动物为主题,展示了不同动物的生活场景。 课文共 10 个小节,开头和结尾两个小节相互呼应 , 号召大家要保护动物。中间几个 小节分别写了几种动物的生活场景。文中多处使用拟人的方法,使动物的形象更加亲切、 可爱。比如, “孔雀锦鸡是伙伴” ,因为孔雀和锦鸡都属于雉科,雄鸟的羽毛都非常漂亮, 所以课文中说它们是好朋友。 “天空雁群会写字” ,意思是雁群在天空中飞行,一会儿排 成“一”字,一会儿排成“人”字,好像小朋友们在写字。 “黄鹂百灵唱不休” , “唱不 休”是“不停地歌唱”的意思,这里指黄鹂和百灵的叫声很好听,像唱歌一样。这些形象 化的描写使课文更加活泼,富有童趣。 课文和课后的插图基本把拍手歌中的动物都展现出来了,学生可以利用插图认识动 物,理解课文内容。 以下为词语解析: 1. 翱翔。 在本课是指展开翅膀回旋地飞,用这个词更显出雄鹰高飞时的自在与气势。 2. 嬉戏。 就是游戏、玩耍的意思。29 二、教学目标 1. 正确认读“牢、记”等 13 个生字;正确书写“保、护”等 8 个字。 2. 正确认读“牢记、孔雀、雄鹰”等词语;正确读写“拍手、保护、动物”等词语。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出儿歌的节奏,做拍手游戏。 4. 了解“隹 zhuī 、鸟”等偏旁表意的特点。 5. 交流动物知识,增强关爱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识记与动物有关的生字;了解“隹、鸟”等偏旁表意的特点;熟读课文,46 能做拍手游戏。 教学难点:了解“隹、鸟”等偏旁表意的特点。 四、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 识字。 本课 13 个生字中, “孔、雄、鹰、丛、灵、熊”都是后鼻音,其中“鹰”是整体认读 音节,可以与“灵”对比认读。 “雄、熊”同音,是三拼音节,可以与“孔”对比认读。 “记、鸡”不同声调,可以对比认读。 “雀、牢”等字,可联系学过的字组词,指导学生读 好韵母相同、声母不同的字,如“明月、孔雀” “牢记、热闹、桃树”等。 “百”可与学过 的“白”对比认读 ,如“百灵、白云” 。 “丛”与“虫”对比认读,如“丛林”和“虫子” 等,指导学生读好平翘舌音。 本课多数生字都与动物的名称或其活动有关,所以在初读课文后,出示带有词语的动 物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认读,在头脑中建立生字的形义联系。 本课有 5 个生字与“鸟”有关,教学中可运用字理教学的方法拓展识记。先让学生观 察“雀、雄、鹰、雁”这几个字的相同之处,然后演示“隹”的字形演变过程(详见“教 学资源” ) ,让学生知道带有“隹”的字大多与鸟类有关。对比形近字“己、记” ,区分其 音、形、义的不同,加深记忆。 除了在诵读课文时反复与生字见面以外,还可以结合图片,让学生用生字组成的词语 进行说话练习。 2. 写字。 本课要写的 8 个字中,左右结构的字有 6 个。可重点引导学生复习左右结构的字的写 字要点,观察左右两部分的占位。 “物”的偏旁“笔樾词币⒁獗仕常也俊拔稹弊忠┎宓阶蟛浚荒芾氲锰 开。 “蓝”中的“艹” ,书写笔顺是“横、竖、撇” ,可以让学生观察其在字中的占位和写 法。 “蓝”是上下结构,但部件较多,写的时候注意上下几个部件距离要紧凑, “皿”最后 一笔横两端要超出上部。 本课 8 个字书写要点: 字 书写指导要点 保 左窄右宽; “口”不能写太大, “木”的撇捺要舒展。 护 左窄右宽; “户”的第二笔横折中的折画要略向左收。 物 “钡谋仕呈瞧病⒑帷⑹⑻幔谒谋侍岵灰闯珊帷47 字 书写指导要点 鸡 注意左小右大,左低右高;右部“鸟”的第三笔是点,第四笔竖折折钩要一笔写成。 伙 右部“火”的笔顺是点、短撇、长撇、斜捺,最后一笔捺略长。30 伴 右部“半”的笔顺是点、撇、横、横、竖,上横短,下横长。 蓝 “艹”写得扁而长,最后一笔横要写得长一些。 百 独体字;第一笔横要长,写在横中线的上方;下部“白”要写得窄些。 (二)课文学习 1. 词句的理解和运用。 (1)天空雁群会写字 44444 。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写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雁群飞行的姿态。教学时,教师可以调 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说说是否见过大雁飞行,飞行的时候队形像什么。然后出示相 关图片帮助学生了解:雁群飞行时的队形时常变换,有的时候像“一”字,有的时候像 “人”字。 (2)丛林 4 4 深处有老虎。 理解“丛林”一词 ,可以先结合学生熟悉的词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香山香炉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