暹罗帝国全面战争好玩吗吗

中日打响高铁战争 日本拿下泰国120亿大单
[摘要]日泰签署曼谷-清迈高铁联合调查备忘录,日官员称没钱,纯粹为搅局中国。腾讯财经综合报道 据日本和泰国媒体报道,5月27日,日泰两国政府签署联合调查备忘录,就泰国规划中的高速铁路项目达成协议,双方将引进日本“子弹头列车”新干线技术为前提,联合开展业务调查工作。据日本国土交通省介绍,该铁路连接泰国首都曼谷和北部城市清迈,全长大约670千米,预计耗资120亿,途中有多处旅游景点。但是,具体路线、车站位置、开工和完工的时间未定。铁路最早于2016年第二季度正式开工,据泰国《曼谷邮报》报道,签字仪式结束后,日本将于下月派铁路专家团队与泰国共同调研。26日,泰国总理府方面曾表示,当日召开的内阁会议同意交通部与日本国土交通省签订高铁合作备忘录,备忘录将包括10个方面内容,包括双方确定使用日本最新高铁技术及安全标准修建该线路、对投资形式和资金援助进行研究、由日本对泰国内普通线路提供改造和维修、新线路建设的调查、货物运送效率的提高等提供帮助等。泰国当地媒体称,作为日本政府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援助计划的一环,日本将通过与泰国政府签署高铁建设合作备忘录,来稳固双方在高铁建设合作方面的既定方针。日本方面计划将高铁建设中所需的车辆、线路、运输技术等日本新干线技术全部打包提供给泰国。日本和泰国曾在2012年就在铁道领域加强合作达成一致,但明确表示泰国引进新干线还是第一次。日本将基础设施出口作为经济成长战略的一大支柱,在新干线方面,目前还与马来西亚、印度、美国等进行沟通。《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该备忘录是一个框架性协议,换言之并非最终的建设合同,但它表明日泰在联合修建高速铁路方面取得“决定性进展”。日方乐观表示,这将是日本高铁技术继出口台湾后又一次“走向海外”的成功案例日方乐观表示,这将是日本高铁技术继出口台湾后又一次“走向海外”的成功案例。铁路营利性和日本资金实力遭质疑 但仍提供低息贷款不过该铁路的营利性从一开始就遭到质疑。据日媒消息称,虽然日本积极向海外推销高铁技术,但面对如何募集资金和确保盈利等难题,日本方面还是选择谨慎地展开营利性调查。曼谷-清迈高铁由于泰国政局动荡一度被中止,2015年2月泰方重启高铁项目。泰国曾表示,希望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积极利用民间资本推动该项目建设,并积极寻求日本企业作为共同运营商参与项目。而且日本媒体报道,东日本旅客铁道(JR东日本)、三井物产、日立制作、三菱重工4家日本企业对投资泰国高铁项目有兴趣,但还需要经过进一步讨论。但是清迈是人口不到20万的城市,难以形成类似日本东京至新大阪间的商务利用需求,而该项目120亿美元的投资,仅靠铁路业务难以确保收益,只有制定包括沿线开发等在内,具有说服力的计划才能真正吸引日本企业的投资,这也会成为下一步双方谈判的焦点之一。不仅该铁路的营利性,日本能否拿出钱来投资也是一个问号。一名日本官员25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认为日本政府“手里没钱”。他表示,中国政府手里有大量储备,但日本不行,“日本本来财政赤字就已超过GDP,能用的政府开发援助的金额也在减少,而日本企业对于拿不到效益的项目是不会投资的”。也有消息称,当时泰国运输部长称,中国政府提供的贷款利息,在铁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是2%,在铁路系统运营管理方面为4%,这么高的利息,泰国政府表示无法承担。但日本政府计划使用ODA资金向泰国提供低息的建设资金,日本政府提供的利息标准为1%,远低于中国提供的利息标准。叫板中国 中日高铁已展开“全面战争”对于日本获得泰国高铁大单,美国《华尔街日报》评论称,东南亚地区高铁网络将在未来十几年内快速延伸,中日两大高铁技术输出国已经展开“全面战争”。《华尔街日本》还引述一名日本官员的表述,日本近期的举动,其目的“纯粹是为了和中国竞争或者搅局,对此东南亚国家应该看得很清楚”。在泰国,2014年12月中泰政府达成了共建中泰高铁的协议,该铁路将自南向北,从罗勇的主要深水港通至泰国和老挝边境线上的廊开,并有一条支线连接到曼谷,总里程为734公里,计划于今年9月开工,在2018年建成投入使用。除了泰国,中日“高铁大战”也从未消停。中国和印度去年宣布,就新德里至钦奈的高铁项目进行研究,该高铁全长1750公里、设计时速300公里。而日本在2013年与印度签署合作协议,就印度孟买—艾哈迈达的高铁专线展开前期调查,该高铁全长约500公里,将于2017年动工建设。另外,日本还在全力争取马来西亚到新加坡高铁项目的建设权,并积极推进向印尼出口高铁列车。日媒称,日本本已与印尼基本达成高铁合作协议,但印尼今年又对引入中国高铁技术与设备“很热心”。另据德国《商报》27日报道,虽然德国铁路已公开表示将向中国南北车订购列车和备件,但日立也希望分一杯羹。德国铁路集团董事海克·汉那噶尔特近日证实,日立也是他们新的潜在供应商。(腾讯财经综合报道)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在这里,发现聪明钱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财经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搜索“腾讯财经”,开启财富之门。
[责任编辑:josema]
热门搜索:
腾讯理财超市
同类产品年涨&27%
今年以来收益&13%
近1月涨&7.41%
7日年化收益&2.97%
10000步换试驾好礼
帐篷+背包+睡袋+床
保养+两年零利率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扫描关注游侠网
热门资讯排行
精品手机游戏
热门游戏专题
赛车竞速RAC(英文)
动作游戏ACT(英文)
角色扮演RPG(中文)
小游戏在线玩泰国地缘战略 “风中之竹”
泰国是东南亚重要国家,东临太平洋,西靠印度洋,北接中南半岛,南邻马来半岛,是亚洲大陆通往马来群岛的大陆桥,被誉为东南亚十字路口。泰国的国际战略素以弹性和灵活著称,被喻为“风中之竹”,这也就是说,泰国的地缘战略总有调整的可能,而且其屡屡在大国间纵横生存的经验,对不断调整变化的亚太格局也有很多启发。
大国夹缝无所伤
要理解泰国的联盟走向,需要知道其长期一贯的联盟战略路径。自近代以来,泰国一直善于左右逢源——
16世纪起,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等先后来到亚洲。但与亚洲别国在战火中被洗劫不同的是,泰国却保持了独立。1896年英法签订条约,规定当时叫做暹罗的泰国为英属缅甸和法属印度支那间的缓冲国,使其成为东南亚唯一没有沦为殖民地的国家。1904年,英法正式划定势力范围:湄南河以东为法国势力范围,以西为英国势力范围。暹罗虽受到英法很多影响甚至盘剥压制,但从未沦为列强殖民地。
泰国难得的独立,其主要原因与英法两国势力均衡的外力作用有关,但泰国本身在面向西方现代化进程的灵活反应与适应接纳也是重要因素。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曼谷王朝的拉玛四世、拉玛五世相继实施国家开放政策,借鉴西方国家经验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来适应殖民国家对暹罗的压力。这一改革进程持续到1932年,暹罗未经流血转变成君主立宪制国家。在此期间,泰国还进行了第一次近代国际战略大投机。一战前期,泰国发表中立宣言避祸。到一战中后期,泰国观察形势,在1917年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奥宣战,派出850人的远征队赴欧洲支援协约国作战。这样,当战争结束时,泰国成为战胜者,以此在国际社会进一步争取了独立地位,维护了国家利益。
接下来的时代里,泰国继续创造大国夹缝中生存的奇迹,在二战中竟然完好无损,基本上处于日美都可接受的境地。
二战之初,泰国继续采取先独立观望的态度。法国战败后,泰国周围的法属殖民地格局大变。泰国向法国提出对中南半岛一些地区的地缘利益要求,与西方开始交恶,同时向日本靠拢。然而泰国并未把事做绝,继续观望。日军偷袭珍珠港当天,抉择时刻来到。日军要“借道”泰国向缅甸和马来西亚等地进军。泰国岸防部队对日军进行了象征性的抵抗后,日军顺利过境。大约两个月后,泰国就看清了眼前形势,正式向英美宣战。一年后,泰日正式签约结盟。此后的两年间,泰国虽也遭遇过英军小规模轰炸,但整体上国土无恙。
太平洋战场局势变化,泰国又悄悄调整对外取向。内部的反日派慢慢进入政府。1944年底,泰国开始与中、英、美建立秘密联系渠道,一边与日本人周旋,一边与盟军配合。英美特工在泰国秘密降落开展行动的情况日益增多。1945年2月,泰国密使开始与盟军东南亚战区接触,谈判反日后应该得到哪些补偿。到4月,联合国即将成立,泰国深感此时僵持不易拿到政治利益,于是向美国提出准备“起义”。英美考虑到战后中南半岛利益如何划分还未定,且不易抽出兵力从外部支持“起义”,反而要求泰国不要急着动手,若动手也要提前获得盟军同意。
这个复杂的秘密联络过程,在形式上没有形成泰国“起义”的现实,但泰国通过秘密接触赢得了盟军的谅解。美国1945年2月宣布,因为没收到过泰国的宣战书,不把它当成交战国。日本投降后,美国对英法施加影响,促使两国也原谅泰国。最终结果是,泰国只做了最应该做的事——恢复日本军力存在时期对英法地盘的侵占,此外,给战后粮食比较困难的英国赔了150万吨大米。
如果一战、二战这种大场面泰国都应付得过来,那么其他问题自然就不在话下了。二战后,泰国顺理成章变为美国在东南亚的主要军事盟国,泰美在经济、军事等领域保持着密切关系。1950年,泰美签署《军事援助协定》;1954年,两国共同签署《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越南战争时期,驻泰美军一度达到近5万人。泰国也在这种合作中得到巨大好处:在1951年到1972年间,美国向泰国提供的军事援助高达10亿美元。战后的泰国军队主要是在美国的援助下发展起来的。
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泰国再次捕捉到世界格局的变化,开始执行更加独立的对外政策。1975年7月1日,中泰建交。
今天,亚太战略博弈大棋局复杂变换,泰国与中美都进行战略合作。1982年以来,泰国每年都与美国进行“金色眼镜蛇”联合演习,此外还有“克拉特”、“擒虎”等多个拉进了东盟其他伙伴的多边军演。泰国与中国的军事关系也在加强。许多外界观察家认为,在东南亚国家中,泰国与中国的军事关系最紧密。上世纪80年代,泰国是第一个以“友情价”进口中国武器的东盟国家。2001年,泰国又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开展年度防务安全磋商的东盟国家。2012年,中泰海军的“蓝色突击—2012”联合训练,是在中国与菲律宾就南沙权益角力正酣之际展开的。2013年初,还有外电接连指出,泰国已向中国购买了“卫士-32”型300毫米远程火箭炮的生产技术,正与中国接触购买多艘054型江凯级护卫舰的事务,这有可能把美国的近海战斗舰排除在外。在新安全领域上,以糯康伏法和湄公河联合巡逻为代表,显示中泰合作水平很高。
从近代以来历次左右逢源的战略运筹看,泰国的联盟手腕确实充满灵活性。其自豪的“风中之竹”战略,对那些身处大国之间的中小国家来说,的确是独到的生存心得。
“东南亚的心脏”
其实,泰国伤过很多大国的心,但这些大国最终都没有对泰国下狠手。除泰国自身战略得当外,泰国在东南亚重要的战略地位,也使得各主要力量不能冒失去它的危险。
先看经济。泰国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肇始地,它对东盟乃至亚洲的触发联动作用不可小视。这场危机已成历史,在2008年以来世界新一轮金融危机对照下也许已不算什么。但当时泰铢受袭击,东亚全振荡的连锁反应至今让人警醒。有人归罪于泰国的金融当局制度建设和管理不力,有人归罪于当时东亚各国劳动力供给情况和产业布局发生历史变化。但为什么偏偏是泰国成为危机首发国?它与各方的自由往来多,它处于中南半岛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上,它在冷战后率先带领亚洲“四小虎”(泰国、马来西亚、印尼和菲律宾)飞速发展,一度有盖过“四小龙”之势。这样一个国家,又在历史上屡屡免于大国兵灾,这是不能简单用“运气好”、“有大哥罩”来解释原因的。
再看安全。湄公河联合巡航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可能是振奋。但跳出民族利益得到维护、民族尊严得到尊重的本位来看,整个湄公河流域如此丰富的水资源、运输资源需要泰国的安全配合。随着亚太新一轮安全格局、经济合作机制博弈的展开,泰国捆绑的大国和国家集团安全利益只会越来越多。
还有能源。“海陆兼备”、“坐拥两洋”是泰国最重要的战略地理特征。泰国所处中南半岛东扼南海,西隔印度洋,南控马六甲。从印度洋以西往东运来的货物,尤其是从中东出发的能源,必经此地。美国要重返亚洲,日本要巩固海上生命线和争取在亚洲更大的行动自由,中国则在快速发展中日益需要海外能源和资源补给。此外,泰国自身也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加上陆上运输、河流航运等资源,使得泰国的地位日益重要。这样重要的一个地区,大国必然重视。而除大国军力存在外,海盗劫掠、军火贸易、毒品走私、人口偷渡等各类新安全危害,也时时影响这里的安全。美国的军事存在以及泰国南部的伊斯兰势力,都可能对这里的大国利益,尤其是能源利益形成威胁。要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泰国的主动配合。
“风中之竹”不能做支点
既然泰国这么重要,争取泰国的意义自不待言。然而泰国的高度灵活与时刻以本国利益为本的现实考虑,使得外界很难把它发展成可靠盟友。
泰国军事政变与政权变化比较频繁,但往往起因于内政并终止于内政,外界从中借力的可能性不大。近些年,发生在泰国内争最明显者当属红衫军与黄衫军之争。他们所支持的不同派别、不同施政主张,主要区别不在国际政策,而在国内经济发展和利益分配方式。尽管当事人有流亡海外者,但海外力量对泰国各派利益群体的联系与影响其实算不上大。与冷战时期极大不同的是,美国并不担心哪派上台就颠覆泰国与美国的联盟关系,因此泰国军方在国内各派斗争难解之际出招,背后往往是国内现实利益考虑,基本可以排除国际操纵可能。如果美国不做手脚,其他国家更不能指望在泰国内政派别斗争后得到更多的盟友。
泰国有94%的民众信仰佛教,但佛教从来不是外界政治干预手段。宗教信仰反而是泰国的民众心理更加倾向于和平、随顺。泰国一贯的国际战略走向,与民众的信仰状态关系极大。有人认为,泰国的战略文化特征是“尚和”、“近谋”、“事大”、“制衡”。这其中包含着很多不硬来、不挑事、顺其自然的色彩。既然民众心理不易被外界所用,那么民族因素可不可以作为一个战略抓手呢?答案也是否定的。
泰国的民族构成比较稳固,四分之三是本土泰族。虽然这一人群从广义上与中国境内的傣族同源,但历史上不同政治治理形成的文化差别很大。泰国人口固然有14%是明确的华裔,但这些人对中国血统除了荣誉感没有更多认同。泰国的华裔许多人已经改换了当地化的姓名,对祖先的记忆往往是家族口耳相传的掌故。他们了解当今中国的主要渠道与其他泰国人无异。
再看泰国的经贸和文化。也许影响泰国国际走向的最有效杠杆是实际利益。但是泰国是个四通八达的国家,经贸与文化的对外交往渠道不会受制于某个方向。无论谁出售武器还是电视剧给泰国,都不太可能让泰国进一步靠拢谁。泰国对外贸易和投资伙伴很多元,其进口品可替代程度很高。这决定了若有哪个国家想对泰国施加经贸影响,其他国家和地区组织可以迅速采取措施进行战略平衡。
泰国确实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民众都有一批海外电视剧迷,但他们既看中国大陆剧、港台剧,也迷韩剧。正如泰国武装力量既使用美援也使用中国军舰一样。泰国的影视文化也是那样多元。一部在中国火爆的《泰囧》,对泰国来说,只是变相促进了旅游业知名度。任何指望以文化影响紧紧拉住泰国的近期打算,都是不够现实的。因此,无论从泰国自身战略传统还是现实因素看,泰国都不是一个长期牢固的坚定支点所在。
尊重风的选择
“风中之竹”对外战略下的泰国,在历史上一次次变化立场与阵营。但这些看似随时可变、随时准备变的现象背后,是本质和根本上要始终服务于泰国自身的国家利益。19世纪,泰国最初接触西方列强、开始自身现代化进程之际,同时代主导英国内外政策20年左右的政治家帕麦斯顿说了一句现实主义经典语录:“一个国家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真实的国际战略场,既非只有铁血的斗兽场,也非只有对错的法庭。因此我们对泰国既不必以阵营划线,也不必以道义评判。“风中之竹”,随风而不倒,自有中小国家生存之道在里面。“泰国”这个名称在其本土语言中有“自有领土”之意。今天的亚太,正需要一点泰国的味道——不要太阵营化,谁都可以在尊重对方主权的前提下自由合作、自由竞争。
决定竹子方向的是风,而风是多种持续柔性因素合成的,这就是兵法所说的“势”。对泰国,需要尊重其主权,尊重其历史,尊重其自主选择。泰国没有把自己封闭起来,没有把自己死死捆绑在谁的战车上。这是其不易发展成任何势力牢固盟友的缺点,也是其能参与各方转圜的优点。自1997年金融危机后,泰国进入一个发展转型阶段,既需要在经济上求变革,也需要在治理机制、社会建设上寻突破,这与中国有许多相通之处。大合作前景以及泰国对外界多元接纳的现实,让中国通过泰国走向印度洋、确保马六甲通道安全的地缘战略机遇长期存在。
中国可行的方略是对泰国保持尽可能的互利合作,无论这种合作是双边的,还是在东盟乃至亚太大框架内。同时,中国的重点努力应该是放眼亚太大局谋势、造势,立足自身发展蓄力、借力。合作发展的大势会形成一股风,使“风中之竹”做出适时调整。从这个角度看,泰国不是周边战略支点,但可以成为周边合作增长点,并在中长期作为中国周边战略是否不断取得进展的测量点。
转《风中之竹——泰国的联盟战略》这篇(《世界军事》第9期)
泰国南部伊斯兰动乱&
泰国英国瓜分北大年埋祸根
&&&泰国南部位于马来半岛北部,北接缅甸,南邻马来西亚,共有14个府。与马来西亚接壤的四府——北大年、陶公、也拉、沙敦,主要是马来穆斯林的聚居地,人口约300万,信奉伊斯兰教。
历史上上述四府与同在南部的宋卡府曾是一个独立的伊斯兰教小国——北大年苏丹国。从1786年到1832年的46年间,经过五次战争,北大年最终被暹罗(泰国古称)征服,从此作为战败国每年向暹罗进贡。1909年英国与泰王国签订条约将原来北大年苏丹领地瓜分,六成归泰王国,四成并入了当时的英国殖民地马来亚。&&&&
泰南四府居民大多数信奉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已深深地扎根于泰南穆斯林的心中。他们认同马来族,与北方信奉佛教的泰族格格不入。长期以来,泰南伊斯兰分离主义运动(主要集中在上述以穆斯林居民为主的四府)一直不断,其目标是要将以穆斯林为主的南部四府从泰国分离出去,建立以北大年为中心的独立伊斯兰国家。
泰国南部发展滞后贫富悬殊大
泰南的穆斯林一直受尽歧视,诸如政治、工作、教育等方面均受排挤,失业率偏高。同时泰国近年的经济发展主要集中在以曼谷为中心的中部地区,泰南备受忽略。泰南地区居民大部分从事农林业,主要种植橡胶和从事割胶工作,收入微薄,生活普遍贫困。2001年泰南地区的GDP共约120亿美元,不到全国的10%。至2008年,泰国GDP按地区计算,曼谷及邻府占41.3%,东部占16.5%,东北部占10.7%,南部仍然只占约10.0%。同年,泰国人均GDP为129159泰铢,其中,东部332798泰铢,曼谷及邻府327321泰铢,中部(除曼谷及邻府)241297泰铢、西部105851泰铢、南部98743泰铢、北部69773泰铢、东北部42968泰铢。地区差异、生活水平低、贫富悬殊多年来未有改善,容易产生民族分离主义倾向。
宗教学校灌输伊斯兰极端思想
泰南地区的宗教学校,向学生灌输伊斯兰的极端主义思想。多年来,许多年轻的穆斯林在这些非法宗教学校接受教育,被灌输伊斯兰的极端主义思想,主要是极端的瓦哈比派教义——主张复兴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并视异教徒为敌人,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极端主义思想的分离分子。
泰国境外伊斯兰极端势力渗透
“9‧11”事件发生后,泰国境外伊斯兰极端势力的渗透及支持,强化了当地穆斯林的宗教狂热和独立信心,助长了分离势力的气焰。1980年代,在泰国政府软硬兼施的政策之下,分离主义势力逐渐平息,但并没有完全消除。后来,分离势力死灰复燃,不断制造暴力恐怖事件,并与国际恐怖主义等势力相互勾结,使泰南局势更见混乱。
泰国推行同化政策激化矛盾
泰国政府在处理泰国南部民族问题时一直抱“大泰族主义”心态,刺激了分离主义者的情绪。泰国政府不顾北大年马来族的宗教、文化、习俗等差异,强制推行同化政策,命令该地区的穆斯林穿泰装、说泰语、废除伊斯兰习俗而改行泰族习俗,在已有的民族矛盾基础上又增添了宗教冲突。更有甚者,20世纪50年代的军政府采取强制同化加歧视的政策,查封伊斯兰学校、拆毁象征伊斯兰教的建筑物和历史古迹,并在当地兴建佛像、佛庙等,加剧民族仇恨,引发分离主义运动。“9‧11”事件后泰国积极参与美国的反恐联盟,使泰南穆斯林对当局更感不满,不仅认为是对穆斯林的侵犯,而且认为政府追随美国,而不致力解决南部经济、民族等自身问题。同时泰国又与以色列保持友好的关系,这些都无疑加大了泰南分离主义的离心力。
&&&&从1960年代开始,一些较早成立的分离组织,如“北大年国民解放阵线”、“北大年马来民族革命阵线”、“北大年联合解放组织”就开始进行分离活动。1990年代又出现“新北大年联合解放组织”和“北大年伊斯兰游击组织”等,他们加入与政府对抗的分离运动中。这些分离组织与国际上的伊斯兰极端主义组织有一定联系,并得到一些伊斯兰国家支援,为其提供资金、训练武装人员等。
&&&&当前,泰南频频爆发的分离主义的暴力恐怖运动,不仅严重威胁邻近地区的稳定和发展,而且给整个国家带来负面的影响。首先,泰南分离分子的暴力恐怖事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而且令当地社会治安恶化,引发社会动乱。泰南分离势力与宗教极端势力、恐怖势力勾结,催生恐怖活动。三股势力恶性互动,策划一系列恐怖袭击。袭击目标开始扩展到街道、酒店等,并无顾及无辜平民的性命和财产的重大损失,又以杀害僧侣来挑拨佛教徒与穆斯林的矛盾,行为变得越来越激烈。
&&&&令人担心的是,目前泰南分离组织中的成员愈来愈年轻,在日冲突中丧生的分离分子大多数为15到20岁的青少年,他们作为新力量加入到分离组织中,一方面因涉世不深而更容易出现宗教狂热的情感,很容易被极端分子利用从事暴力恐怖活动;另一方面,他们为分离组织提供源源不绝的人力资源,令泰国政府解决泰南问题更见困难。
&&&&此外,恐怖袭击大大阻碍了国家和邻近地区的经济发展。如泰南三府自2004年以来便不时发生恐怖袭击,致使南部的商业、投资及旅游业处于低迷状态。鉴于泰南的局势,美国、澳洲、马来西亚等国纷纷发出旅游警告,劝阻本国公民不要往泰南旅游。资金也不断外流,贸易额缩减60%,酒店入住率仅达10%。过去陶公府每日流动资金达1000万铢,后来缩减至600万铢。泰南亦是泰国橡胶的主要产地之一,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0%,暴力冲突使当地居民惶惶不可终日,导致橡胶生产和割胶工作不能正常进行,影响到泰国整体的橡胶产量,使橡胶出口量严重下降,阻碍国家的经济顺利发展。
&&&泰南动荡的局势,对泰国和马来西亚的关系带来负面影响。为维护该地区的稳定局势,泰国政府挥军南下,打击在泰马边境的分离势力,但两国关系却因此而变得紧张。
泰国东部柏威夏寺争端
泰国和柬埔寨是中南半岛上两个古老的国家。9世纪初,高棉人建立了吴哥王国(柬埔寨),吴哥王国不仅包括今天的柬埔寨,其版图包括了中南半岛大部分地方,那时泰人还没有建立自己的国家,是吴哥王国统治下的一个属国。柏威夏寺就是在吴哥王国的鼎盛时期修建起来的,近千年来,泰柬两国政权更迭,此消彼长,再加上殖民时代的历史阴影,使得柏威夏寺的归属权变得模糊起来。
  一座战略地位重要的佛寺  公元889年,吴哥王国第四位君主耶索华曼一世在登基后即策划在扁担山脉建造一所圣寺,最后选择了柏威夏现在所在的悬崖上。当时很可能认为这是一块福地。柏威夏寺的建造屡经波折,修建该寺前后用时200多年,约1152年,柏威夏寺才正式完工,并成为吴哥王朝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大型石宫建筑物之一。期间吴哥王朝经历了13位君主,一直在不间断地建造该寺。
  柏威夏寺原本不是佛教寺庙,而是一座印度教神庙,供奉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的湿婆。公元前3世纪,印度教自西向东传入如今的东南亚地区,一直到13世纪,印度教与佛教并驾齐驱,留下了许多古迹。13世纪后,随着印度教在这一地区的衰败,柏威夏寺逐渐融合佛教元素,成为佛教寺庙。今天,柬埔寨新发行的货币上,就印着柏威夏古寺图像。当然,这也是为证明柏威夏寺是柬埔寨人的说法,泰国人把这座寺庙叫做“帕威寒石宫”。
  与其他寺庙不同,柏威夏寺修建于海拔525米的“鹰喙”式的摩艾丹崖顶,“喙尖”朝向柬埔寨一方,“喙根”朝向泰国一方,崖顶有一块长约800米、宽约400米的平地,刚好满满当当地构成柏威夏寺的地基。柏威夏寺的建筑风格与吴哥窟相似,有大量精美的石雕和佛像造型。由于该寺由此占据崖顶平台,三面可远眺,一面直抵山脚,扼守两国边境,站在古庙之上可以俯瞰柬埔寨北部平原,因此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极佳地势”和“自然景观”,确实是柏威夏寺的精髓所在,也是导致泰柬两国争得头破血流的重要因素之一。
泰柬两国的千年恩怨  13世纪的柬埔寨的吴哥王朝依然保持着延续了300年的繁荣,是中南半岛上最强大的国家,吴哥窟古建筑群就是那时兴建的。但是随着泰人的兴起,吴哥王朝势力开始衰落。1238
年,吴哥王国西北部首府素可泰的泰族首领联合起来,向吴哥驻军发起进攻,打败了吴哥军队,占领了素可泰,建立了素可泰王国。这是泰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国家,也标志着泰国的兴起。之后的数百年间,两国之间就一直存在着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泰国相对而言占据上风。
  素可泰迅速崛起后,不断向外扩张,挑战逐渐衰落的吴哥王朝。1283
年前后,泰人征服湄公河上游,并加强了对吴哥的攻势,不但夺取了吴哥王国西部的属地,而且开始侵入吴哥本土。吴哥国王耶跋摩八世率兵与泰人作战,遭到惨败。
  进入14 世纪后,另一个泰人建立的王国阿瑜陀耶兴起取代了素可泰,并继续威胁着吴哥王朝。1351
年,阿瑜陀耶统治者拉玛底菩提国王派出远征军向吴哥进军,并包围了吴哥城。拉玛底菩提亲自督战,经过一年零四个月的围攻,攻陷了吴哥。整个吴哥基本上被置于泰族人的统治之下。
  最惨的时候,柬埔寨领土缩小到洞里萨湖南部和湄公河以西的一块狭小地区。经过多年的斗争,柬埔寨人虽然光复了吴哥,但经过多次劫掠,柬埔寨人赖以为生的水池及农业灌溉工程已被破坏,吴哥不再适于居住。领导光复吴哥的蓬黑阿·亚特国王决定放弃旧都。几经周折,最后柬埔寨人把首都迁到了交通便利、人口稠密、物产丰富的“百囊奔”(即今日金边)一带。
世纪中叶,迁都金边的柬埔寨蓬黑阿·亚特国王去世。柬埔寨王室内部的争斗不断。泰人乘机利用柬埔寨王室的纷争,扶植了亲泰国的贵族登上王位,而泰人从柬埔寨得到了柯叻、占他武里等省。16
世纪中叶,缅甸的东吁王朝日益强盛威胁泰人,柬埔寨人见缅军攻占泰国阿瑜陀耶,遂也向阿瑜陀耶发动攻击,夺回了一些领土,掳走不少泰人。16世纪后期,泰人的阿瑜陀耶王国力量逐渐恢复。1593
年,再次攻入柬埔寨,占领了暹粒、马德望,并于次年攻陷了柬埔寨都城,柬埔寨再次成为阿瑜陀耶属国。17
世纪起,中南半岛上另一个国家——越南强大起来,柬埔寨夹在泰国和越南之间过着朝秦暮楚的日子,直到法国殖民者到来。
  一张法国殖民者留下的地图  1864
年,法国殖民者先占领金边,不到一个月就占领了柬埔寨全境。到1887
年,法国控制了越南、柬埔寨、老挝三国,宣布建立法属“印度支那联邦”。占领柬埔寨后不久,法国向柬埔寨王室和人民许诺,要将在泰国人手中的柬埔寨领土吴哥、暹粒、马德望等省收归柬埔寨。泰柬两国的领土纠纷更加复杂。
  1893年,法国击败暹罗(泰国)。1904年2月,泰王拉玛五世被迫同意和法国进行勘界谈判,以放弃对柬埔寨的宗主权,来换取泰国的独立。
  双方同意沿扁担山脉的分水岭划定边界,由暹罗当局与法国人各派一个勘测组,协商测绘两国边界线。由于柏威夏寺位于崖顶,如按山脊划边界,柏威夏寺全寺应在暹罗界内。并且,在1882年英国和1886年法国绘制的地图上,柏威夏寺划在暹罗境内。但由于神庙处于战略制高点,负责勘界的法国军官在地图上作弊,故意涂改分界线,让柏威夏神庙被划在柬埔寨一方,而这个小动作在当时却瞒过了急于签约、地图知识匮乏的泰国人。
1907年,泰国内政部长对地图签字认可,1925年和1937年两次修约谈判,泰方均未表示异议,尽管他们在1935年发现地图有问题,却慑于法国的强大而只表示了不满,继续沿用旧地图,但冲突的种子已经埋下。这张图,后来成了国际法庭判决的主要依据。
&二战期间,趁法国本土被纳粹占领,泰国一度占领柏威夏寺,但在战后被迫交还,不过寺中被掳走的珍贵文物却没有归还。1953年11月,柬埔寨脱离法国独立,法军撤出柏威夏省。次年,泰国军队又占领柏威夏寺。从1954年到1958年,泰柬开始了一场漫长的谈判,但双方各执一词,争端一直得不到解决。泰柬外交关系随之恶化,双方陈兵边界,互相威胁动武。日,柬埔寨一纸诉状将这场官司打到海牙国际法庭。
  艾奇逊帮助柬埔寨人拿下柏威夏寺  为打赢这场官司,柬埔寨请到美国前国务卿艾奇逊。艾奇逊毕业于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法学院,曾经为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布兰迪斯当过两年秘书。泰国聘请了英国前总检察长索斯凯斯和法国律师罗琳等。日,艾奇逊在海牙法庭上提出,决定柏威夏神庙的归属权应当基于泰国前身的暹罗王国与殖民柬埔寨的法国政府在1907年时共同认可的一张边界划分图。艾奇逊说:“在1908年,当时代表暹罗政府接受这张地图的内政部长丹龙亲王并没有致信给法国当局,对柏威夏神庙边境问题表示质疑,他代表的政府当时的态度显然是默认了这个划分。”艾奇逊甚至带着嘲笑的口吻说:“1908年,暹罗王国的外交部一共收到法国寄来的44张新绘制好的两国边界地图,但是这些外交部的官员们显然没有及时仔细看看有没有问题,因为他们要去看芭蕾舞,要去参加社交场合的活动。”而代表泰国的英国律师索斯凯斯则辩称,在殖民主义时代,东南亚小国委曲求全,签订不平等条约的例子比比皆是,在强大的法国人面前暹罗政府不是不想要回神庙的归属权,而是因为国力式微。
  在激辩3个多月后,日,海牙国际法庭以9票赞成、3票反对,裁定柏威夏寺归柬埔寨,同时以7票赞成、5票反对判决泰国向柬埔寨归还所有从柏威夏神庙中夺走的文物。
  海牙国际法庭的判决书写道:“在勘测地图交给暹罗当局50多年间,泰国从未对柏威夏寺的归属权提出任何异议,泰国政府甚至在1930年时在柏威夏寺向一名法国殖民官员颁授政府荣誉称号,说明泰国事实性接受这一边界划分。因此,柬埔寨应当是这座寺庙的主人。”
  判决一出,泰国拒不接受。为表示抗议,6月19日,泰国撤回了它在东南亚条约组织理事会以及派往日内瓦参加老挝问题会议的代表团,泰国驻巴黎大使和在波兰的贸易代表团也被命令回国。在政府批准下,曼谷学生展开大规模抗议游行。
  西哈努克亲王给寺庙带来短暂和平  1963年1月,柬埔寨在柏威夏寺举行宗教庆祝活动,约1000人由柬埔寨一侧的崖壁攀岩,艰难登上寺庙,其中包括当时的柬埔寨领导人西哈努克亲王。西哈努克亲王亲自向僧侣布施,而后宣布:自当日起,所有泰国公民可不用办理任何签证进入寺庙参观,泰国政府也不必归还所有先前流失的寺内文物。
  由于西哈努克亲王的这一决定,柏威夏寺进入一个和平时期,两国民众不仅一道礼佛祈祷,甚至有柬埔寨人为了方便入寺,永久性迁入靠近寺庙平缓山坡一侧,以免登山之苦。于是,在寺庙山前、泰国境内,兴起一片依附寺庙的小村落。这个村落里,有泰国人,也有柬埔寨人,有小学,也有供柬埔寨僧侣居住的僧舍。如今这个小村落,加上周围布满地雷的丛林,总计4.6平方公里。这片两国民众杂居的土地,成为如今双方争议的焦点。
  20世纪70年代起,柬埔寨陷入长达20多年的内战,柬埔寨武装组织占领了柏威夏寺,并在周围布下地雷,寺庙受到一定程度的损毁,但在此期间,寺庙周边的两国民众没有停止共同入寺礼佛的传统。红色高棉统治柬埔寨时期,边境冲突不断,1978年,“红色高棉”游击队在这一地区活动,波尔布特还曾在柏威夏寺里接受西方记者的采访。
  1993年,柬埔寨在国际社会的帮助下重建国家秩序,内战结束后的第5年,柬埔寨政府正式对外开放柏威夏寺,但同样按照旧俗,默许泰国人免签免费入寺礼佛。
  女明星一句台词,引发泰柬冲突  
日,驻柬埔寨首都金边的泰国大使馆被上千名暴怒的柬埔寨人围攻,起因是传说泰国影星苏瓦南·贡英曾在接受采访时说,要想让她去柬埔寨,除非柬埔寨向泰国“归还”吴哥窟。柬埔寨示威者聚集在新建成的泰国大使馆外,呼喊反泰口号,焚烧泰国国旗,向泰国使馆院内投掷石块,不少窗户被打破。傍晚,柬埔寨示威者冲入泰国使馆内,将使馆的家具、车辆放火烧毁,并点燃了使馆建筑。
  事发当天,苏瓦南·贡英通过《曼谷邮报》解释说:引起柬埔寨人不快的那段言论是从她两年前主演的一部电视剧上截取的,这些话是她在剧中的台词,并表示歉意。事后查明,这是《吴哥窟之光报》刊载的虚假新闻,加上各种媒体恶意炒作,以及部分政客为了在7月的大选中利用民族主义旗号争取选票而推波助澜,最终使得局势失控。
  柬埔寨人纵火烧毁泰国驻金边大使馆的消息传到泰国,激起泰国舆论一片哗然,时任泰国首相他信对此做出极为愤怒的反应,一度表示要派军队到柬埔寨去营救泰国公民。30日上午,
上千名曼谷的大学生前往柬驻泰大使馆前抗议示威,焚烧了柬埔寨国旗,并摘下了使馆大门上的柬埔寨国徽。如此微小的误会竟导致泰柬两国民众这般激烈的反应,足见两国之间的积怨之深。
  “申遗”惹出新纠纷  2007年,柬埔寨拒绝了泰国提出的由两国共同“申遗”的建议,独自“申遗”。2008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柏威夏寺为世界文化遗产。此举引发泰国的不满,泰方认为,尽管海牙国际法庭判决柏威夏寺归柬埔寨所有,但是没有就庙宇附近土地的归属权作交代,还属于有争议地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柏威夏寺世界遗产的地位为时过早。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柏威夏寺面向柬埔寨的一侧是峭壁,要想进入该寺,必须从面向泰国这一侧的山坡登上。虽然在2003年,柬埔寨修了一条漫长的盘山路,可以由柬埔寨一侧坐车数小时“盘”入寺内,但泰国坚称,登上柏威夏寺必经之地的这个山坡是泰国领土,因此柬埔寨不能单方面“申遗”。
  与此同时,泰国人针锋相对的于2008年,设立“柏威夏寺国家公园”,将大半个摩艾丹崖纳入公园版图,只留了个山顶在版图外,将柏威夏寺彻底孤立。泰国的公园将柬埔寨人的公路也划入其内,柬埔寨人自然不干。所以,如今双方的争议集中在4.6平方公里的寺庙“前院”的归属权,而不再是寺庙本身。
  自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柏威夏寺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泰柬两国在此冲突不断,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尤其是近来两国国内局势动荡,当权者更是不敢松口示弱,让国内的反对派抓住把柄,常常是骑虎难下。看来解决纠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人类文化瑰宝蒙受劫难,当地居民频遭战乱,实在令人痛心不已。
千年冤家缅甸复兴
历史上,缅甸和泰这两大邻国之间有很多的恩怨。尽管缅甸长期以来一直与邻国维持了和平关系,但偶尔也会爆发战争。缅甸历史上曾屡屡与泰国兵戈相见。在长达数百年的时间里,缅甸曾横扫整个中南半岛,傲视群雄,在历次缅泰战争中,缅甸曾先后三次攻陷泰国,如同法国首都巴黎三次被德国攻占,两国的恩怨和心结难以一时化解。
&一、东吁王朝时期缅泰战争
缅甸东吁王朝气势如虹
公元13世纪末,缅甸辉煌一时的蒲甘王朝灭亡,此后缅甸进入大分裂时期。缅甸北部形成掸族统治的以阿瓦城为中心的阿瓦王朝,而南部则形成孟族统治的以白古为中心的白古王朝。从1386年到1425年,两国不断发生冲突,史称“四十年战争”。除了这两个大国之外,尚有东吁、木邦、孟养、孟密、阿拉干等国,其中尤以缅族的东吁最强。1551年,莽瑞体继位。他灭阿瓦王朝,征服各掸邦,完成了缅甸的第二次统一,建立东吁王朝。在接下来的二十年中,莽瑞体南征北战,入侵泰国。
泰国阿瑜陀耶王朝内乱不休
公元1547年,泰国拍斋国王被王后毒杀,王后的情夫登上王位,阿瑜陀耶王朝多年的内乱发展到极点,就连驻扎在彭世洛的泰国边防大军也被调回南方的首都(今大城一带)参与平乱。事实上,阿瑜陀耶王朝在1350年由乌通王(拉玛蒂菩提)创立,但乌通王于1369年逝世后,素攀武里王族和阿瑜陀耶王族两个支系为了继承王位而发生多次争夺。1377年(明洪武十年)素攀武里的王子昭禄群膺(又译那空膺)到中国访问,朱元璋赐他“暹罗国王之印”。自此开始称素攀武里政权为暹罗,以别于被称为暹罗斛的阿瑜陀耶政权,素攀武里家族得以控制阿瑜陀耶王朝。但在16世纪40年代,乌通王族复辟,素攀武里家族为了夺回政权内乱愈演愈烈。直到1548年,这场内乱才得以平息,著名的暹罗王后素丽瑶泰帮助丈夫马哈-查克腊帕登上王位。
第一阶段()缅甸入侵泰国
莽瑞体入侵泰国
1548年底,东吁王朝开国君主莽瑞体要求暹罗进贡一头白象遭到拒绝,随即乘阿瑜陀耶国内局势动荡之机,率军从三塔径大举入侵,莽应龙亦一同前往,另外柬埔寨和老挝也配合缅甸采取了相应的军事行动,从而拉开了直到19世纪初才结束的旷日持久的泰缅战争之序幕。
双方投入了大量的士兵、战象,展开一次又一次的野战和攻城战。这是中南半岛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军事行动。虽然暹罗方面的游击队延缓了缅军进兵的速度,但在东吁王朝强大的优势兵力下,暹罗军队退回到首都阿瑜陀耶中。莽瑞体随即包围了阿瑜陀耶城,这时已经到了1549年。久攻不下之后,莽瑞体决定有条不紊地撤退。马哈-查克腊帕急于求胜,贸然出城追击,王后素丽瑶泰为了保护丈夫英勇地战死沙场,她死时仍未离开她的战象,随后其女儿即阿瑜陀耶的公主亦战死。在王后和公主英勇行为的鼓舞下,泰国军民奋勇抵抗,数次击退莽瑞体的进攻。最后,莽瑞体因担心国内的诸多割据势力再起事端,得到了暹罗的白象和贡品后凯旋回国。素丽瑶泰不愧是泰国的民族女英雄,更是泰国民族精神的化身素丽瑶泰死后,泰国人民对她的崇敬之情进一步高涨,电影《暹罗王后》(原名《素丽瑶泰》)正是这种鼓舞民族精神的反映。
莽应龙入侵泰国
1549年莽瑞体从泰国退兵后不久,就步入了他生命的最后阶段。1551年,前白古王多迦逾毕的异母弟斯弥陶在沙廉起兵,莽应龙受命前往征讨。锡唐侯斯弥修都趁此机会在一次游猎中杀害了莽瑞体,随后在勃固称王。莽应龙仅用了4年就恢复了妻舅莽瑞体建立的第二缅甸帝国。
1556年,缅甸军队占领今泰国北部的兰那泰王国,将其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流派王室成员带重兵驻守。1558年,澜沧王国的军队进入兰那泰,莽应龙即刻认识到自己的威信受到了挑战。他果断的发兵反击,并在击退来犯之敌后又追击入老挝本土,夺取明朝封给老挝国王的官印,并在老挝的土地上劫掠。1559年,萨塔提腊不得不和一向为敌的暹罗阿瑜陀耶王朝结为同盟,迁居新都,加强防备。同时,老挝北方在今云南境内的车里国也表示臣服。缅甸的势力渗透到了湄公河流域。
泰国第一次亡国
暹罗王摩诃查克腊帕克(素丽瑶泰之夫)获白象,莽应龙前去索要,遭暹罗拒绝。莽应龙率军于1563年大举进攻暹罗。这次的缅军比上次更强大,而暹罗却没有诞生第二位像素丽瑶泰那样的英雄,暹罗终将失败。兰那泰的国王此刻背弃了缅甸,他发动部下从侧翼游击骚扰莽应龙的大军。这虽然延缓了缅军攻略的速度,给了暹罗国王加强都城防御的时间。但暹罗战略失误,再加上驸马暨彭世洛太守降缅,缅甸势如破竹,自北方奇袭阿瑜陀耶城,大败暹军,最后摩诃查克腊帕克被迫与莽应龙订立城下之盟,交出主战的王储拉梅萱等人入缅为质,向缅甸进贡,阿瑜陀耶王朝遂沦为缅甸的保护国。
莽应龙曾向暹罗王摩诃查克腊帕克求婚,但是遭到暹罗方面的拒绝。这激怒了莽应龙,他自然要向暹罗兴师问罪。暹罗还得到老挝的萨塔提腊王的鼓动,在威逼已在1563年战争时降缅的彭世洛太守投降失败后就发兵包围了该城,这使得莽应龙不得不重新发动对暹罗的全面战争。
1563年莽应龙统帅90万大军,兵分五路,进攻英雄之城。鉴于第一次远征阿瑜陀耶失败的经验教训,他采取了新的战术。
1、在入侵路线上,改由从北向南进攻。扫清郎阔方面的抵抗力量,接触进攻“英雄之城”背面能够组织力量支援阿瑜陀耶的军事力量,确保缅军不被里外夹击两线作战。
2、上一次暹罗军对坚壁清野,导致了缅甸粮草不济,这一次有清迈(附庸)负责粮草的供应,无后顾之忧。
3、雇佣了葡萄牙人,以及葡萄牙火器
4、入侵时间定于旱季,避免东南亚可怕的雨季,长时间作战。
泰国阿瑜陀耶方面积极备战,自然也是毫不示弱。但是暹罗军在战略上犯了严重的错误。太着重于孤城的防御,忽视了北部的防御力量,以为缅甸的进攻路线如故,不会发生改变。然而在莽应龙指挥下的缅军,越过锡唐河进入清迈,然后从北方的素可泰向大城(也就是阿瑜陀耶英雄之城)进军。查克拉帕特王随即命令太子拉梅宣持兵救援,可惜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北方诸城已被各个击破,缅军此时已经兵临城下。阿瑜陀耶阴云密布。在城郊,两军进行野战,此时的东吁王朝正处于缅王莽应龙的领导下,战斗力非同小可不可一世。野战伤亡很大,暹罗军决定退守英雄之城,采取和上次一样的固守战术,让水军游击,使之不能靠近城墙,徐图拖垮对手。但是莽应龙是有所准备而来,船支大炮一应俱全,他们摧毁了游击的暹罗船队,孤立英雄之城,使之成为众矢之的。在暹罗方面,失去了游动的防御屏障,阿瑜陀耶就是孤城一座,时时刻刻遭受到缅甸方面的火炮袭击。
在解除了英雄之城的游动屏障之后,缅王莽应龙采取了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军事策略,在火炮轰击威逼之下,策动阿瑜陀耶内部众多投降派,煽动查克拉帕特王,劝其投降。这使得暹罗国内的投降派一时嚣张跋扈,威逼暹罗查克拉帕特王投降。遂与缅甸开始议和&。缅甸提出的议和条件是极其苛刻的。而缅甸之所以愿意议和,非力不逮智不及,而是后院起火需要班师回国,所以也只是缓兵之计。
1、将主战的王太子入质于缅甸。
2、暹罗向缅甸每年进贡30头大象,白银三百斤。丹老港的税收全部交给缅甸。
3、交付4头白象。
4、在大城,即阿瑜陀耶主城英雄之城留下缅甸驻军。迫于内外压力,暹罗查克拉帕特王屈服了。
议定之后,缅甸王留下驻军,自己帅大部凯旋回国。白象战争的议和只是缓兵之计。莽应龙称霸中南半岛,扩张领土征服暹罗的野性丝毫没有减退。在平定了国内的骚动之后,1568年,再次带领50万缅军,分兵七路于甘碧璐会师直捣阿瑜陀耶英雄之城。
由于阿瑜陀耶英雄之城四面环水,缅军几次强攻,均不如意。而在这关键的时刻,暹罗国王查克拉帕特王不幸逝世。暹罗王子罗欣临危受命,登上大位组织抵抗。在大将皮耶蓝摩的辅佐下,固守阿瑜陀耶英雄城。莽应龙不是武夫,是不世出的缅甸雄主。他设计了一出反间计,大致是谎称润色这场战争的根源就是因为皮耶蓝摩,都是因为他而起的,只要交出皮耶蓝摩,就按照白象战争结束后的协定两国相安无事。摩欣自己才能平庸,旁边的投降派大臣又在不断唆使,终于自毁长城,竟然将国之栋梁交予缅王。可是,剪除了障碍的缅甸不但不退,反而有恃无恐,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议和条件无条件投降。暹罗举国哗然,主战派此时不遗余力劝说国王摩欣,与其屈辱求和不如一战到底,与其周旋,坚持战斗,死守固城,等待雨季的来领,不战而屈人之兵。缅甸见暹罗并未屈服,于是决定从内部攻破堡垒,释放了当年和拉梅轩王子一起作为人质泰奸皮耶缺克里,乘着黑夜带着脚铐,谎称自己逃回来的归附阿瑜陀耶的。摩欣再一次犯了无可挽回的错误,委以这个间隙包围阿瑜陀耶的防务这样重任。泰奸皮耶缺克里破坏英雄之城的防御设施,调离得力干将。削弱城里的防御,并且把内部机密偷偷报给莽应龙。
由于叛徒的出卖,阿瑜陀耶英雄之城终于被攻陷,承载着暹罗荣光的英雄之城无奈的陨落了。从1568年11月缅军包围阿瑜陀耶城,直到1569年8月方才攻克。攻陷当晚,雨季到来,缅军原来所在阵地全部被洪流毁坏。&缅军攻入英雄之城后,大肆劫掠,王室全部被俘虏至缅甸。财物洗劫一空,城中的居民被迁至下缅甸,只留下不足一万人。委任投降缅甸的原彭世洛太守马哈马云莫罗格为阿瑜陀耶城的傀儡统治者,作为缅甸的附庸存在。雨季结束后,留下一部分军队驻守,率大军凯旋回归缅甸。暹罗沦为附庸,处于亡国的境地。一日的荣耀早已退却,往日的辉煌如今只剩暗淡。
这也是缅甸军队第一次攻陷阿瑜陀耶城,以前都是围而不破直至其投降,但是此次距离1548年莽瑞体发动的战争已经有20多年。莽应龙在盛怒之下将暹罗王处死,在大肆劫掠之后将阿瑜陀耶的臣民一并携带回白古,只留下不到一万的居民。而摩诃昙摩罗阇则被莽应龙册立为傀儡王。至此缅甸开始了对暹罗长达15年的间接统治,这种局面直到莽应龙死后的1584年才因纳黎宣(摩诃昙摩罗阇之子)的反抗而结束。
莽应里入侵泰国
由于缅甸控制了暹罗的政务,大小事件皆有缅甸监视控制。而此时,暹罗临近的柬埔寨趁着暹罗衰弱,几次进犯掠夺以恢复柬埔寨昔日的荣耀。以此为名,纳黎宣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毫不生疑的向缅甸提出重整阿瑜陀耶的防御。因为新的缅甸王莽应里并不如其父莽应龙的雄才大略,没有看穿其中奥妙。纳黎宣就在缅王的眼皮底下,开始重建暹罗军队,重现修筑工事而不被怀疑。
1581年,莽应龙去世,即位的是他的儿子莽应里。1581年,新的缅甸王莽应里讨伐阿瓦地区,并且要求番邦出兵,以试探其中孰忠孰叛。暹罗作为属国,显然应该派兵支持。纳瑞宣自己带兵驰援,但是故意拖延时间,静观待变。这引起了莽应里的怀疑,于是密令缅军击杀纳瑞宣以及其所率的泰军。事先获悉这一阴谋,纳瑞宣当机立断,就于6月在孟肯宣布独立,掀起反缅复国的大旗,并且率军进攻缅甸东吁王朝首府勃固。但莽应里迅速攻破阿瓦,纳黎宣只好在勃固附近搜罗了一万余暹罗臣民后匆匆返回本土,在回程中他又成功地击退了一次缅军的追击。此后,纳黎宣一直与缅甸军队周旋。
1584年,莽应里率3万缅军分三路于次年征讨阿瑜陀耶。当莽应里的大军追入暹罗境内时,纳黎宣已经完成了“焦土政策”的准备,将几乎所有的抵抗力量收缩到坚固的大城内。由于事情的匆忙,缅军的数量并不太多,不足以围困阿瑜陀耶,只得撤退了。
1585年,莽应里率25万再次进攻英雄之城,但是纳瑞宣为首的暹罗军顽强抵抗,没有迷茫,缅军围困5月之久,始终未能攻克。被迫在雨季来临之前撤退。
1590年,泰王坦马罗闍去世,帕那莱正式即位为王,时年35岁,始称纳黎萱。他在位时,废除许多亲王在边境地区的领地,将全国分为若干行省,由国王任命的长官管辖,奖励商业贸易,促进经济发展。这对于东吁王朝来说可以称得上是克星到来。莽应里从北方回归后,即刻发动对泰国的战争,想趁纳黎萱立足未稳将其消灭。但是,莽应里是“下降之王”,而纳黎萱却是“上升之王”,莽应里迎来的自然又是一次失败。而他此后仍未觉悟,不断发动对外战争。缅王莽应里亲自派王储带领20万大军,企图奇袭阿瑜陀耶,但是被暹罗方面洞察,备战待敌,故而第三次远征也遂告失败。
1592年,缅甸王储再次率领25万大军,向阿瑜陀耶用兵。这一次,纳瑞宣王主动出击,战场远离英雄之城,迎头痛击缅甸军。双方在苏攀地区进行激战。纳瑞宣王和缅甸王储一对一单调,并且战胜了缅甸王储,将其插死与战象之上。2万多缅军陈尸沙场,800战象,3000多战马被暹罗俘获。缅甸从此在泰缅战争中转而处于劣势,这是莽应里万万没有想到的。
第二阶段()泰国反攻缅甸
1594年,明朝云南巡抚陈用宾在腾冲设立八关,留兵戍守,又募人前往泰国相约夹攻缅甸。而和缅甸有世仇的木邦则更加积极,他们主动出击攻打东吁王朝。同年,明朝军队和木邦等土兵大败莽应里派遣的孟密土司思仁攻打蛮莫的军队,将思仁的帮凶丙测杀死。由此,中国明朝的力量在北缅取得大胜。而南方的泰国国王纳黎萱响应明朝的号召,于1595年率领大军第一次攻打东吁王朝首都勃固。阿拉干的国王明耶娑基应莽应里之邀,派遣葡萄牙人勃利多率葡萄牙雇佣军同东吁王朝联合,并侵占沙廉。而清迈的兰那泰也派遣部队援助缅甸,造成纳黎萱这次没能攻陷勃固城。但缅甸已经失去了霸主的地位。
1595年之后的东吁王朝已经失去了辉煌,莽应里也在没有对外发动侵略,只能自保于都城之内,卑谬、阿瓦、清迈相继宣布独立,莽应里在东吁的堂弟更是对勃固的王座垂涎三尺,缅甸各地再次陷于军阀割据的状态。
1598年,老挝也脱离了缅甸的统治,重新回到了明朝的怀抱中。年,泰军掌握了战场主动权,不断向缅甸发动进攻。
1593年,泰军攻占缅甸南部的土瓦、丹那沙林,次年,又进占毛淡棉、马都八等地,吞并缅甸南部大片领土。
年,泰王纳黎宣大帝两次率军大举入侵,包围缅甸首都。1605年,纳黎宣再次率军攻入缅甸,不久于阵中病亡,泰军遂撤回。
1613年起,缅甸军队开始反攻,收复了除丹那沙林以外的大部分南部领土及东北部的掸邦一带领土。年,双方激战于缅甸南部与泰国北部,互有攻守。年,泰国乘缅甸忙于应付清缅战争和王室内讧之机,大举进攻,在蒲甘附近与缅军决战,遭到失败,被逐出缅境。
第三阶段()双方休战状态
这一时期,双方处于休战状态,维持了近百年的和平,部分地恢复了睦邻友好。
二、贡榜王朝时期缅泰战争
第四阶段()缅甸入侵泰国
雍笈牙入侵泰国
1740年缅甸孟族起义,又从内部动摇了东吁王朝的统治。1752年,生活在下缅甸的孟族崛起,挥兵大举北上,4月份攻陷了缅甸东吁王朝的首都阿瓦城(今天第二大城市曼德勒附近),东吁朝末代缅王“摩诃陀摩耶沙底波帝”被俘,结束了东吁王朝的统治。
当时暹罗是阿育陀耶王朝末期(定都于大城,也叫大城王朝),孟族军队担心暹罗乘虚从背后发起进攻,攻陷缅都阿瓦后,三分之二的主力立即南返,仅留下三分之一的军队驻守上缅甸,给奇迹的诞生创造了条件。阿瓦城西北部,冒瑞县木疏村的邑官之子“雍籍牙”联合46寨起兵抵抗,以贡榜为基地,一举击溃孟族大军的进攻,从此军威大振,各地首领纷来归顺,雍籍牙被拥戴为王。1753年成功的击退孟族军,收复了首都阿瓦城,1754年被俘虏到孟族国当人质的前国王被杀害后,雍笈牙正式开创了贡榜王朝。年连续攻占卑谬、大光(今仰光)和白古,所向无敌,统一了下缅甸。雍籍牙认识他的权利在于他能否使国家归于统一,于是不断北进,终于迫使掸邦各首领臣服与他。
1759年10月雍笈牙的军队残酷的屠杀大量欧洲人,为杜绝后患。
1760年元月,雍籍牙率领步骑兵、象兵和葡萄牙雇佣兵六万人征伐暹罗,一路长驱直入,直接包围了暹罗首都大城。围城数月后雍籍牙染病,缅军回撤,雍籍牙回师途中逝世,缅甸史料说他是因病而亡,暹罗史料则称他被炮火重伤才撤军。
囊陀基是雍笈牙的长子,贡榜王朝的第二任国王,担任太子期间就跟着军队征伐各方,战功卓越,公元1760年继位后便成功镇压留守阿瓦城的开国功勋的叛变,登基后也陆续平定了其他地方的叛变,1763胞弟孟驳在王宫花园内用火枪暗杀了29岁的囊陀基后继承王位,也称白象王。
著名的白象王——雍籍牙的儿子孟驳登上王位,他比父亲的野心更大,大举兴兵连年征战。孟驳占领清迈,控制老挝琅勃拉邦,对暹罗采用蚕食和包抄战术,暹罗英勇抵抗但屡战屡败。在切断暹罗首都西面和北面交通后,1766年初,孟驳动用五十八营步兵,三百艘战船,四百头战象,一千多骑兵共四万多大军,沿着当年雍藉牙进军路线直捣暹罗首都大城。
强盛的邻邦缅甸分兵两路入侵暹罗,势如破竹,很快便打到泰国首都阿瑜陀耶城边。泰国王匆忙组织决战,但随即被击败。缅军包围了京城。郑信闻讯率部驰往勤王救援。他奋力作战,数次打退了敌军的进攻。可是大臣们却因他擅自下令燃放大炮攻敌而一再进谗言。泰国王对他也不信任。
泰国第二次亡国
1767年1月,泰国王集中了兵力,分六路大规模出击,企望一举打破敌军的包围,谁知却惨败而归。郑信的部队负责殿后,被守城统帅关在城外,进退维谷。郑信于是拼命杀出重围,带领仅剩下的五百名泰人和华人组成的士兵,日夜兼程,向南方急速退去。路上,他两次击退了追兵。在那空那育府附近的菩三浩村的一场遭遇战中,他又利用有利地形,以少胜多,击溃了一支二千多人的缅军,缴获了许多武器弹药。
经过14月围城,日,缅军大炮轰开城墙,攻占了已弹尽粮绝的大城,暹罗亡国。这座有417年历史的古都被缅军夷为平地,缅军掳去一切能看见的财物和数万男女。
&&&&在乌云压顶的艰难时期,达信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暹罗人民抗敌的斗志,披耶达信的名字迅速地传遍暹罗各地。沿途的民众踊跃参军,不少地方官吏也纷纷带领部属前来投奔,郑信的部队迅速壮大。二月到达南方罗勇城时,已拥有了一万多人枪,还有一支战象队。于是郑信宣布自立为王。准备以南方为基地,联合各地方势力,进行抗缅的战争。
攻占尖竹汶后,达叻城也宣布效忠于郑信。这样,暹罗东南沿海地区便全部统一于郑信的旗帜下,抗缅复国有了坚实的根据地。经过一番准备,1767年10月,郑信率领拥有百艘战船的大军开始挥戈北伐。当时的形势极有利于郑信所领导的这场正义战争:缅甸侵略军烧杀抢掠的暴行已激起暹罗人民的共愤,郑信的军队得到了各阶层广泛的支持;缅甸当时正与中国清朝交恶,其侵暹主力部队已调回国以应付清朝军队的进攻,只留下一支部队在阿瑜陀耶城附近的重镇三株菩提树。因此,郑信的军队所向披靡。
&&&&11月6日,他们顺利地攻下暹奸乃通因镇守的吞武里城,直指阿瑜陀耶城。留守的缅军大将苏基着了慌,急忙派副将蒙耶率兵前往堵截。可是蒙耶被郑信浩浩荡荡、士气旺盛的大军吓蒙了头,不战而逃。苏基无奈,只好自己上阵抵挡。结果也是螳螂挡车,顽抗一阵后看看已是四面楚歌,只好举旗投降。郑信顺利地收复了阿瑜陀耶城,距阿城陷落只有六个月的时间。
郑信光复阿瑜陀耶城后采取了一些措施以收揽人心。他收留、安抚旧王朝幸存下来的皇亲贵族,又派人寻找并发掘出先王的遗体,为其举行了隆重的火葬仪式,对旧王朝的官吏,也尽量给予安置,还散财施食于民众。鉴于阿瑜陀耶城已被缅军烧毁,只剩一堆残垣断壁,京城一带的人民也十之八九被缅军掳住缅甸,人烟稀渺,因此郑信决定将首都迁往吞武里城。12月28日,年方三十三岁的郑信被部下拥戴为暹罗国王。因建都于吞武里,史称吞武里王朝,郑信也因此被称为“拍昭恭吞武里”。
经过努力,暹罗的国力开始增强,自阿瑜陀耶王朝后期以来一直被动挨打的局面也开始扭转。郑信在位期间,暹罗与缅甸一共有九次大规模的较量。虽然这些战争仍大多是以缅甸的入侵为导火线,但暹罗军民已经能够有效地组织起来,击退侵略者,维护自己民族的独立尊严。1774年,郑信从缅甸人手中夺回了北方重镇清迈,使这个分离数百年的小邦重归暹罗怀抱。较量结果以吞武里王朝的胜利而告终。
胜利鼓舞着郑信去追求更多的荣耀。1771年,郑信率水师消灭了安南(越南)南部河仙的莫士麟政权。又水陆并进,直指金边,赶走了亲安南的柬埔寨王乌迭·安东,另立新王,使柬埔寨重新成为暹罗的属国。1776年,郑信出兵灭掉了老挝境内的独立小邦占巴塞,俘虏其国王,扩大了暹罗的版图。1778年,万象发生内争,郑信趁机支持一派,遣大军水陆夹攻万象,围城两月,迫其开城投降。万象及其附近的琅勃拉邦也成了暹罗的藩属。在与缅甸和安南争夺中南半岛控制权的斗争中,暹罗逐渐占了上风。昔日阿瑜陀耶王朝全盛时夺取的中南半岛霸主桂冠又重新戴到了郑信的头上。
&&&&作为泰国的死对头,缅甸的复兴将威胁泰国的安全。
泰国国王与军队
1932年,泰国走上君主立宪道路
开明军人将暹罗推上君主立宪之路
泰国现代军队创建于曼谷王朝第五代国王朱拉隆功(年在位)统治时期。1890年代暹罗内忧外患,朱拉隆功推行了一系列现代化改革。改革的显著成绩,是使泰国成为东南亚唯一一个在近代保持了主权独立的国家,朱拉隆功也因此被奉为现代泰国的缔造者。
在改革过程中,大批出身平民的开明知识分子被吸收进官僚机构和军队。这些中下层官僚和中下层军官,最后在日凌晨,发动了一场闪电武装政变,使国王帕恰波迪和平妥协,将暹罗推上君主立宪之路。
日凌晨,军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解除了王家卫队的武装,逮捕了摄政王、内政部长、陆军参谋长、警察总监等40多名政府要员和王室成员。占领了车站、警察局、电台等要害部门。政变一切顺利,当天上午,军方已占领全部预订目标。被扣押的布里帕亲王于当天通过电台发表讲话,请求泰人不要自相残杀。当晚,比里帕侬荣宣布成立临时政府,着手准备制订临时宪法。并向拉玛七世呈递了“迎王奏章”,向他要求在宪法政权下继续做国王和由民党另选王室成员为立宪国王中选择。
新政府给了国王两个选择:把权力交给议会继续作国王或者立即退位。正在华欣度假的国王,无奈的在君主立宪制或直接退位中选择了前者,并做了著名的答复:为了使成立君主立宪制政府的过程能够尽可能柔和地进行,我同意成为一个傀儡。新宪法最终于日颁布。
6月27日,拉玛七世以国王的名义签署和颁布了全称为《1932年暹罗宪法统治临时条例》的临时宪法。政变后,暹罗国王仍然是国家元首,但权力受宪法限制,首相负责处理国家日常事务,掌握事迹的政治权力,国王成为精神领袖。
国王被逐离政治中心,军人专政拉开序幕
但是,军人们没有兑现,或者说没有足够的能力兑现他们关于民主的诺言,议会和宪法都在日程表里,只是全都徒有其表。因为缺乏群众基础,军人们也没有太大的动力去兑现诺言——到政变结束,曼谷的民众都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
民众能够明确感受到的变化是:在1932年到1957年这段时间,国王在泰国政治生活中缺席了。保皇派不甘失败,又组织了几次叛乱,但均告失败。拉玛七世遂于日以医治眼疾为由,悄然离开了暹罗。最后因拒绝裁可刑法修正案而在日发表了逊位声明。
拉玛五世执政时由于阿南塔·玛希敦(拉玛八世)的父亲早逝,拉玛六世成为太子。拉玛六世与阿南塔·玛希敦的父亲是同父异母。后来拉玛五世出访欧洲时拉玛六世的母亲就被指定为训政。这说明拉玛六世的母亲的子孙从这个时候开始在王位继承的顺序上比阿南塔·玛希敦祖母的子孙要高。事实上拉玛六世死后他的弟弟拉玛七世登基,而不是阿南塔·玛希敦(拉玛八世)。
拉玛七世退位后他没有弟弟,因此王位继承人的顺序又退回到阿南塔·玛希敦(拉玛八世)祖母的子孙上了。由于阿南塔·玛希敦的伯父没有儿子,因此阿南塔·玛希敦成为继承人首选。最后这个决定要由政府做出,而政府内部的意见也有分歧。在这个讨论过程中,比里·帕侬荣最后说服了政府成员将王位交给阿南塔·玛希敦,即拉玛八世。对政府来说让一个九岁的、在瑞士上学的小孩子做国王是最舒服的了。这样日阿南塔·玛希敦被泰国议会和政府选为他伯父的继承人。由于国王还年幼在瑞士上学,议会指定三位训政大臣作为他的代表。
拉玛八世13岁时首次与他的母亲和弟弟普密蓬·阿杜德(拉玛九世)一起访问泰国。但是他下一次回国就一直要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了。
1938年,国防部长銮披汶成为总理,国王被彻底逐离了泰国的政治中心。
30-70年代:军人政权尝试打造“泰式民主”
从30年代到70年代,泰国历史始终围绕着军人展开。其中,1932年到1957年,是军人力量的上升期。1957年之后,其地位不断受到挑战。期间,銮披汶·颂堪元帅、沙立·他那叻元帅都曾试图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意愿来重塑泰国的“民主”,前者希望打造一个新的民族国家,后者则在泰国的旧传统里寻找出路。
銮披汶·颂堪:试图将泰国变成一个由威权领袖领导的民族国家
1933年11月,暹罗举行首次全国大选,拍凤侯爵以绝对优势当选总理,官晋上校的銮披汶·颂堪成为国防部长,并俨然行使着陆军总司令的权力。暹罗的议会民主仅仅经历了几个月的尝试,便被军人专政所取代。
銮披汶·颂堪就任国防部长后,开始公开宣称国家需要军人专政。他认为,只有加强军事力量,暹罗才能顺利地向前发展。为了同英法帝国主义对抗,暹罗应该学习富于侵略性的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的榜样。
为了宣传加强武装力量的方针,暹罗国防部开始组织眩目的盛大阅兵式,并向国民散发了大量小册子,颂扬暹罗的军队和它过去的“武功”。随着政府中军人集团势力的加强,暹罗国家预算中越来越多的拨款都用在了军事开支上。
銮披汶·颂堪(1938年—1944年,1948年—1957年)在1938年到1957年这段时间两次出任泰国总理,同时掌控军队和内务,权势熏天。
日,銮披汶·颂堪与暹罗国民议会决定将国名由“暹罗”改为“泰国”(Muang
Thai),英文国名由“Siam”改为“Thailand”。“泰”在泰语中是“自由”、“独立”的意思,“暹罗”一名则来自梵语,意为“黄金”。废弃这一使用了13个世纪的古老国名,无疑与当时暹罗的沙文主义和民族主义倾向有关。泰国的民族沙文主义者还提出了“大泰国”的口号,认为老挝人、越南的孟族、中国的傣族、缅甸的掸族都属于“人种学上的泰族”,打算把“3000万有泰族血统的人”全都联合在“大泰国”
之内,在中南半岛建立一个强大的资产阶级国家。根据銮披汶·颂堪总理的说法,改变国名具有下列的意义:国家名字与国家民族名字相对应。“泰”人处在“泰国”的统治中。国家名、语言名称、政府名称和民族名称都是使用“泰”。使得人民更加的爱国,有坚强的心灵,更加深入的了解“泰”的文化。让人民团结,让不论是国内或是国外的“泰”人的关系更加的紧密。
宪政民主的表面形式仍然存在,民主党继续主导上下两院,而且它在1949年3月起草并颁布了一个新宪法,这个宪法规定上议院议会由国王任命,还给予了上议院拖延立法的权力。而且国王有权力直接颁布法律,之后再与国会讨论&,堪称实君宪政。
普密蓬国王(拉玛九世)在位的早期正值銮披汶·颂堪的独裁时期。在1957年8月,在进行了6个月的议会选举后,沙立·他那叻元帅因为颂堪主持了佛历2500年的庆典指责当时执政的元帅颂堪对国王不敬。同年9月16日,颂堪向普密蓬国王寻求支持,普密蓬国王告之其下野以避免政变,颂堪没有接受普密蓬国王的建议。当晚,沙立·他那叻元帅接管政权,两小时后普密蓬国王向全国宣布戒严令,同时普密蓬国王任命沙立元帅为军方最高长官。当时的任命令是这样表述的:当前国家形势表明政府总理銮披汶·颂堪元帅的执政得不到信任,政府也无法确保国家的稳定。将由沙立·他那叻元帅接管政府。我因此任命沙立·他那叻元帅为军方最高长官。全体人民务必保持冷静并从今以后按照沙立·他那叻元帅颁布的政策法令执行。佛历2500年(公元1957年)9月16日。
沙立·他那叻:走有泰国特色的“民主道路”
&&&&沙立元帅在1957年推翻了銮披汶·颂堪。沙立对泰国民主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在他看来,要求民众对一个抽象的国家或一部抽象的宪法效忠,在泰国是行不通的,泰国民众需要具体的效忠对象。沙立最终选择复活了国王在泰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试图将国王打造成泰国民主的形象代言人,国王即是民主,民众信仰和忠诚于国王,就是信仰和忠诚于民主。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沙立认为:泰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所以,民主的具体形式也必须与西方有所区别。沙立公开宣称自己施政的目标是恢复泰国的传统价值,即重建君主制和等级社会。沙立认为这种传统跟民主并不冲突,因为他所定义的“有泰国特色的民主”是这样的——政府与民众,就好比是家长和孩子。政府既需要有家长式的威权,要求“孩子们听话”,又会像慈父关心孩子一样,关心社会成员们的福利。
在沙立时期,君主制被恢复。普密蓬国王参加各种公共庆典,巡视各省府并主持了很多发展项目。在沙立时期,一度在朱拉隆功国王时期开始被禁止的在国王接见时匍匐的礼仪在特定场合被恢复。却克里王朝时期废止的仪式,例如御耕仪式(泰语:พิธีพืชมงคล),也都被恢复。
70-90年代:军队和泰王力量此消彼长
60、70年代泰国政治生活最显著的变化是国王影响力的归来。从70年代到90年代,国王的影响力一直都在上升。相反,军方势力则开始走下坡路。当国王在90年代拥有足够的影响力来左右政治走向时,军方则已经丧失了直接干政的权力。
泰王的态度决定了70年代学生运动的成败
沙立逝世后﹐他侬和巴博两位元帅组成军事政府,联合执政。他侬在1971年11月发动政变,解散议会、禁止政党,开始军人专制独裁统治。贯穿整个泰国70年代的学生运动,也由此爆发。1973年10月,曼谷的学生运动达到高潮,包括学生、工人和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在内的游行示威人数一度高达50万。他侬试图调动军队镇压,结果却遭到了军队内部的抵制——抵制他侬的军队领袖们得到了国王普密蓬的支持。随后,他侬和巴博被迫辞职并流亡海外。
几乎当代所有学生运动都会不由自主地走向左倾。泰国70年代的学生运动也不例外。悲剧发生于1976年。军队在获得国王的支持后,对曼谷法政大学学生运动做了血腥镇压,军方的广播电台赤裸裸地呼吁“爱国志士”积极加入到反对学生和“杀死共产主义者”的行动中去。
80年代后,军队反过来开始依附于国王
60、70年代泰国政治生活最显著的变化是国王影响力的归来。普密蓬国王在1957年阻止披汶元帅参与纪念佛陀2500年诞辰时,还只是发发牢骚,实效甚微;到了70年代,学生运动的成败,已然取决于国王是否表态支持。在这影响力回归的整个过程当中,国王始终与军队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并长期疏远文官政府。
如果说50、60年代国王较多地依赖军队的话,那么,进入80年代之后,军队反过来开始更多地依赖国王。1981年,曼谷发生军人内讧,结果王后支持的一方仅仅以两人受伤的代价取得了胜利;1992年“五月流血”民主运动中,又是国王直接出面,迫使发动政变的军人领袖辞职,许多泰国人通过电视直播目睹了这一过程。这次事件也成泰国政治的一道分水岭,此后,军人再也难以通过直接干政的方式来左右泰国政局。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之殇全面战争好玩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