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eleven 2015 存档怎么修改球票,大神们快快解答啊,现在观众成0了

看这问题下的许多答案,看看那一个个嘲讽鄙夷的口气,就可以知道为什么华人在美国政治地位那么低。如果一个黑人,斯坦福MBA毕业,最后没能留在美国,黑人们早就报团掀起声浪直指各政府机构种族歧视,声泪俱下强烈要求改变现行规则了。&br&&br&而相同背景和遭遇的是华人嘛,则华人们先是分析下这家伙如何不符现行规则,在斯坦福MBA这个明明很出色的学历里找出各种不堪的地方,把这家伙鄙视批驳一番就心满意足觉得果然又一个人渣被清除出了伟大的美利坚。&br&&br&活该被人当盘菜,这么好欺压的族群,甚至都不需要白人老爷们动手,这族群里自会因北方人南方人、理科生文科生、名校非名校等等来自行论证白人老爷们的决定如何英明然后鄙视不服这英明决定的同族,不割你们的肉都对不起你们。
看这问题下的许多答案,看看那一个个嘲讽鄙夷的口气,就可以知道为什么华人在美国政治地位那么低。如果一个黑人,斯坦福MBA毕业,最后没能留在美国,黑人们早就报团掀起声浪直指各政府机构种族歧视,声泪俱下强烈要求改变现行规则了。 而相同背景和遭遇的是…
我以前在天涯问过这个问题,希望郁闷的村长的答案对你有帮助吧~&br&&br&ID郁闷的村长:看到这个标题忍不住进来罗嗦两句,我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03年小本,07年上的IMBA,和复旦的一样是和MIT合办的国际项目,具体哪个学校不想说,脱产两年09年毕业,现在在一家法国公司做采购经理&br&  &br&  先说国内MBA项目的现状,国内现在做得比较好的MBA项目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上海有两个中欧管理学院(入试考GMAT)的IMBA、复旦和MIT合办的IMBA,北京有两个清华和MIT合办的IMBA、北大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合办的IMBA,广州一个中大岭南学院和MIT合办的IMBA,以上是我个人的观点,仅供参考,当然除此之外国内还有许多其它的MBA项目,甚至还有很多不需入学考试,只要交钱就能上的单证MBA项目,由于MBA项目高价的特性,很多学校是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把MBA纯粹当作一个捞钱的项目来作,我曾经看到过一些单证的MBA项目上课要用礼堂,上千号人挤在一起,另外还有很多所谓教学点的MBA项目,比如清华北大等都在深圳设有MBA的教学点,采用所谓远程教育加现场指点的方式培养MBA,以上所有的人毕业以后在社会上都有个一统一的头衔MBA,这导致了国内的MBA在经历最初几年的被人供上神桌后很快就被相当一部分人唾弃,打翻在地并踏上了一万只脚。&br&&br&第二个我想说一个读MBA的目的,我个人读MBA的目的是为了改行,我身边很多同学都是抱着这样的目的来的,能选择脱产班的人大都是对自己目前的职业或者岗位不太满意,想有所改变,但是又不愿重头开始累积经验的人,如果希望在自己目前的职业或岗位上继续做下去,只是想通过MBA重新整理自己的知识体系,强化自己某方面的技能,又或是为自己晋升捞资本的人强烈建议读在职,脱产两年对第一种人来说机会成本很小,但是对第二种人来说机会成本相会大很多&br&&br&第三说说MBA教育学什么,个人觉得MBA是个比较万金油的东西,它什么都教,公司运营的方方面面,财务、会计、市场、人力资源、供应琏、生产运营等等,基本上公司运营的各个方面都有涉猎,这样的好处是你毕业以后不管你做什么,在你和公司内部别的部门的人打交道的时候你都大概知道他们部门的日常业务怎么运作,他们会找你要哪些方面的信息,和别的部门沟通起来会比较顺畅,因为你明白他们在说什么,他们想要什么,不好的地方就是对于一些对自己将来职业规划不是那么明确的人,会不知道选什么课程好,以我所读的项目为例,上面所说的几个大项各有一到两门的必修课,每个学期还有修四门左右的选修课程(选修的课程教学要求和必修课是一样的),职业规划不清楚的同学往往会在选修是比较难以取舍,所以在读MBA之前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是很有必要的,本科毕业后你可以说自己担心找不到工作,先找一份工作做着,所谓的先就业再择业,但是如果你意识到自己不喜欢当前的工作,下决心改行,然后你又告诉自己你不清楚自己喜欢做什么的话,读MBA纯属浪费你的时间&br&&br&说实话书本里的知识是死的,我喜欢MBA的很大的原因就是案例,虽然它曾经把我折磨得死去活来,一般而言一堂典型的课是这样的,上课前老师会通过email把下节课要讲的内容:教材的第几章,还有相关的案例发给要上课的人,在上课之前你要做的是通读教材,因为老师在课上基本不会再讲教材的名词解释,定义之类的东西,读透案例,和小组的人做好案例分析,准备好相关的PPT,上课的时候老师会大概说一下他想强调的知识点,然后就开始抽小组上去做案例分析的演示,没有演示任务的人可以就别人的方案提出自己的疑问,建议并要求演示方做出回应,因为班上各种行业和岗位背景的人都有,经常会遇到正好演示那组没有相关专业背景的人被底下的专业人事问道哑口无言的情况,但是好处是你可以从专业搞这个东西的人口中知道实际工作中的情况是怎么样的,你应该怎么处理,我以前是做审计的,就是因为我选修供应琏的时候无数次在台上被人问得下不来台,才让我之后在面试采购职位的时候能够应对自如&br&&br&说到MBA教育能教会你什么?除了我上面说的专业方面的知识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br&  第一,语言能力,我所读的国际项目算上留学生和交换生班里大概会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国际生,大都完全不会说中文,所有教材、案例和材料都是英文,老师也大都是外教(中教也不能说中文,会被国际生投诉),平均每周八节三个小时左右的大课,每节课需要阅读15-30页课文,加20页左右案例,花一个半小时左右时间和小组讨论案例,然后分工准备十五分钟左右的PPT(30页左右),在校期间只要你愿意还可以申请出国交换半年到一年(免学费,生活费自理)因此两年高强度的锻炼下来,只要你能坚持,你基本上不会再有语言上面的任何困扰,我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在一家美资公司,回纽约汇报的时候和我同事去酒吧玩,我同事和边上的人打赌我在美国呆了多久,基本上没有人能从我的口音里猜出我刚到美国不到一周,而我在入学之前的英文只能勉强通过四级测试;&br&  第二,做presentation的能力,这个词我不知道用哪个中文词表述比较合适,但是个人觉得在工作中这是个很实用的技能,因为你经常要向别人推销你的想法,汇报你的工作,展现你的优秀,这所有的一切都和这个能力有关,基本上每周都会有两次以上的案例演示,随之而来的就是底下一帮人对你“不怀好意、无微不至”的诘问,被人收拾多了你就会大概知道,哪个岗位的人对哪个方面的信息和数据感兴趣,这点我个人觉得很重要,而且被人收拾多了你就不会怯场,在我毕业以后的工作经历中,我经常要面对各个部门的总监、VP还有诸如COO、CFO之类的鸟人去present我的工作和我的想法,经常被各种问题伺候,但大多情况下我都能全身而退;&br&  第三,跨文化的沟通,团队的凝聚和为了共同目标的妥协,我曾经和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尼泊尔、巴勒斯坦、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法国、冰岛、意大利、德国、芬兰、俄罗斯等等不同国家的人组成过团队,一次次的案例讨论,你会发现有的人很固执,有的人你很想把他从窗户扔出去,但是事情还要做,在他的屁股被人踢的时候你一定要第一时间就站出来反击,因为一个团队只会有一个成绩,你不想自己死你就要让团队所有人都活,MBA可以给你一个在短时间内和各种各样不同的人组成团队的机会,在以后的工作无论你要和怎样的人合作,多数情况下你都可以找到原型,回忆一下你当初是怎么和他们共事的,你就会知道你该怎么和那些你遇到的人共事;个人觉得如果你想在外企长期发展,读一个国际项目确实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不管什么外企,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肯定要和老外打交道,MBA可以让你少走许多弯路;&br&  &br&  最后想说的就是MBA不是太上老君的仙丹,它不会让你马上就成仙成佛,它也不会让你在找工作时被人像橄榄球一样抢来抢去,但是我花两年时间和二十万人民币读它我并不后悔,本科毕业时我花了三年的时间才从普通职员做到审计主管,我的MBA经历帮助我用一年半时间从供应商开发专员做到了采购经理,所以给想读MBA的筒子们的建议就是,如果想读就找个好的项目认真的读,真正学到点东西,如果有人认为花钱买个学位,然后就可以凭MBA三个字出去得瑟的话,你会发现这三个字的含金量其实真的很有限。&br&  
我以前在天涯问过这个问题,希望郁闷的村长的答案对你有帮助吧~ ID郁闷的村长:看到这个标题忍不住进来罗嗦两句,我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03年小本,07年上的IMBA,和复旦的一样是和MIT合办的国际项目,具体哪个学校不想说,脱产两年09年毕业,现在在…
结婚证。&br&这个答案绝对不是抖机灵。如果你在学习过程中未得到这个证或者是未得到取得该证的资格,那么五年后我相信你会回来给我点赞的。&br&在这些学校出来之后,除非是事业单位或者是央企国企的闲岗。否则其他无论是银行,投行,证券还是咨询,其辛苦程度,工作强度,工作压力等等,会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剩男剩女。&br&而且,最怕的就是而且,这几所院校的高逼格,导致从这些学校出来后接触的人群层次,很容易对他们选择另一半产生“不利”影响。我认识的某位仁兄,光华毕业,他一直在追寻一位灵魂伴侣,因此每年年假都会选择拉萨、大堡礁、北海道等文艺青年集中地,不找到一个誓不罢休,对于父母安排的相亲嗤之以鼻,然后就这么的刚过了人生第二十九个光棍节。&br&对了,今天是光棍节,回答这个问题真应景啊。&br&来吧,反正五年之后还是要回来点赞,不如现在先点了吧。
结婚证。 这个答案绝对不是抖机灵。如果你在学习过程中未得到这个证或者是未得到取得该证的资格,那么五年后我相信你会回来给我点赞的。 在这些学校出来之后,除非是事业单位或者是央企国企的闲岗。否则其他无论是银行,投行,证券还是咨询,其辛苦程度,工…
&p&非985,211院校,非王牌专业,跨学校,跨专业,跨地区,,今年人民大学MPACC拟录取。说这些除了增加点自己扯的说服力之外,也想告诉大家没什么不可能,有梦想就去争取&/p&&p&总的来说,逻辑是一门考查思维的科目。真正考试的时候的题和模拟题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实际上,如果没有通过系统的学习完成思维的提高,你的逻辑分数和一些聪明点的裸考考生不会有太大差距。所以一定要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真题的磨练逐步形成相应的做题策略。&/p&&p&关于老师,实际上mpacc的逻辑界没有一个老师可以纵横捭阖,一统江湖。每个老师有各自的优缺点,自己准备的买了好多书,从中吸取各个老师讲的好的地方,最后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做逻辑的策略。个人认为这就是我所谓的思维的提高。当然自己也走了不少弯路,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有所帮助。&/p&&p&第一阶段:开始准备复试到暑假&/p&&p&目标:了解题型,夯实基础&/p&&p&决定要考研之后就报名参加了跨考的课程,所以第一阶段主要是是跟着跨考的逻辑课程走,主讲老师的徐永发。在徐老师的带领之下了解到了题型,学会了形式的逻辑的基础知识,对论证逻辑有了一定的认识。&/p&&p&你需要这几样东西&/p&&p&1.
跨考的逻辑教材:是跨考的内部教材,就一个很小的本本,体量小,代表性强。推荐做2到3编。一本书做很多遍在mpacc备考的过程中非常常见,因为知识点本来就不多,关键是熟练和理解,一本好书做一遍就等于是浪费。当然,如果你报了其他考研机构的的辅导也可用其辅导教材,毕竟能和课程配套的教材会更有效果&/p&&p&附上链接:&a href=&///?target=http%3A///p/&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考研专业 】2015管理类联考逻辑学基础阶段资料免费下载&i class=&icon-external&&&/i&&/a&(这个链接是我后来在网上找图的时候找到的,自己直接用的机构发的练习册)&/p&&p&2.
普通逻辑:许老师给我推荐的神书,复习到最后的时候有不理解额部分都会看一看,系统而全面的讲述逻辑学的基础知识,只需要看第2458共计4章的内容,字字精华。&/p&&figure&&img src=&/8eda0c37ba869adedf84c_b.jpg& data-rawwidth=&204& data-rawheight=&20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04&&&/figure&&br&&p&3.
批判性思维:罪过,这本书只读了两遍,导致现在已经没什么印象,这本书既有利于论证逻辑的作答也对写作文有好处,值得一看&/p&&figure&&img src=&/cf6e2ddab14c4ad3f151c_b.jpg& data-rawwidth=&204& data-rawheight=&30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04&&&/figure&&br&&p&4.
自己的笔记:逻辑的知识点本来就不多,通过记笔记能让你对知识有一个更好的梳理,而且也有助于自己的复习和提高。&/p&&p&第二阶段暑假&/p&&p&目标:分题型练习,巩固提高&/p&&p&我在这段时间的学习开始逐步脱离老师,因为暑假时候有新进班的同学所以老师的讲授会更偏重基础,也会听课但自己一定会底下放本练习册做。&/p&&p&你需要这些&/p&&p&1.
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核心教程:这本书是一本包括整个管理综合的书,其中逻辑的部分由陈慕泽大神编写(一会儿在介绍这个大神),单数需要有一定的逻辑基础,最适合整理检验第一段的学习成果,同时开启下一阶段的学习,建议多做几遍。&/p&&figure&&img src=&/7b62b2374f74cfbaacd74c_b.jpg& data-rawwidth=&204& data-rawheight=&28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04&&&/figure&&br&&p&2.
老吕逻辑(二选一):因为前期形式逻辑的基础打得好所以根本没看老吕的形式逻辑,跟我的做题不是一套思路(其实到后期我的思路已经和任何一个老师都不同了)。但是老吕的论证分析确实有一套,主要他是分题型来讲,适合这个阶段的提高过程。&/p&&figure&&img src=&/6d412b33f8ff2f45c4d55_b.jpg& data-rawwidth=&204& data-rawheight=&28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04&&&/figure&&br&&p&3.
陈慕泽的书(二选一):老实说这本书没用过,但这个人的名字足以让我推荐这本书,陈沐泽是人大逻辑系的老师,真题其实都是他们同事出的。他也是所有考研老师里面唯一一个能每年都给出正确答案的老师。值得推荐&/p&&figure&&img src=&/57bfa5fb7f16ba_b.jpg& data-rawwidth=&204& data-rawheight=&30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04&&&/figure&&br&&p&4.
自己的笔记:这个时候的笔记应该涉及到每种题型的应对措施和解决技巧,同事应该对逻辑基础知识用到一个更加娴熟地步。&/p&&p&第三阶段9,10月份&/p&&p&目标:真题!真题!&/p&&p&真题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真题永远都是你最好的参考书,这个阶段是整个考研复习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如果复习的时间不够那么其他阶段都可以战略放弃,唯有这个阶段不能放弃,就算你只剩一个星期的时间复习,也得抽出时间把真题好好做做。&/p&&p&你会需要这些&/p&&p&1.
陈慕泽的历年真题权威详解:唯一一本不需要担心他给的答案会不会出错的真题。对于这套真题一定要好好利用,一般来说要做三到四编。第一遍自己做,严格按照时间完成,第二遍比对答案,整理正确答案的思虑,第三遍整理错误答案错在哪里,最后可以所有真题按照论证过程的特征进行分类,并为不同的类别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p&&figure&&img src=&/8bb9fc60a4bd66d4722cadb_b.jpg& data-rawwidth=&204& data-rawheight=&28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04&&&/figure&&br&&p&2.
逻辑临考冲刺,没有解析,答案有错,唯一的好处的比较全,历年的真题都有。做的时候直接做真题就行,前面的知识点不用理会&/p&&figure&&img src=&/4eba23648aff4c1d0a4bef_b.jpg& data-rawwidth=&204& data-rawheight=&28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04&&&/figure&&br&&p&3.
GCT真题:这一部分就算是面对资深玩家把,因为真题确实有限,如果把所有的真题都做熟之后,不如抽出时间来做做这个真题找找手感&/p&&figure&&img src=&/4ee25acb39f34cd4fa999e_b.jpg& data-rawwidth=&204& data-rawheight=&25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04&&&/figure&&br&&p&4.
大纲的解析:9月份左右会出大纲,这时候每个考研机构都要出大纲解析,这时候一定要关注,防止要有什么变化。&/p&&p&5.
自己的笔记:像之前所说,最后一遍做真题的时候,要整理出不同论证过程的题目的应对策略。做完这几部工作之后实际上你对真题的把握已经超过了部分水平不高的逻辑老师,千万不能偷懒。&/p&&p&第四阶段:11,12月份&/p&&p&目标:复习与模拟&/p&&p&在这个阶段你的知识已经掌握的差不多,并且也能熟练的运用,对真题也有了深层次的理解。这个时候就需要你不断模拟,同时整合和修正自己的逻辑做题策略。&/p&&p&1.
高教版最后冲刺10套卷:这套题简直就是差评,答案有不少错误,水平不够很容易被误解。但是这本书确确实实由命题组编写,从一定侧面反映了命题人的出题思路。建议高段位的选手使用,低段位的选手也可以和大神们一起用这本书,让人家帮你找找答案中的错误,别被错误答案误导。&/p&&figure&&img src=&/236fc401_b.jpg& data-rawwidth=&204& data-rawheight=&28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04&&&/figure&&br&&p&2.
陈慕泽420题:这本书比较难,但是对论证分析的把握十分到位,虽然和真题的出题方向有一定偏差,但仍不失为一本十分好用的模拟题。&/p&&figure&&img src=&/8dfb38ee3c9_b.jpg& data-rawwidth=&204& data-rawheight=&30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04&&&/figure&&br&&p&3.
终极密押4套卷,逻辑部分来说中规中矩。没什么好说的,一定要严格把握时间,不要超时。&/p&&figure&&img src=&/6ad6fa355ee_b.jpg& data-rawwidth=&276& data-rawheight=&20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76&&&/figure&&br&&p&4.
自己的笔记:这个时候你已经可以吧以前记的笔记整理吸收,不断完善自己的做题策略,相信我,如果你真的踏踏实实做完上述这些步骤,你的对逻辑的理解已经好于很多正经的逻辑老师。上考场就像在已经写好的录取通知书签字一样,so easy&/p&&p&最后再补充一下,其实我特别不喜欢赵鑫权的书,虽然他的精点卖的真好。个人并不推荐;但也有例外,如果你的目标只有200分,智商也还可以,那其实一本精点加几套真题就基本够了。&/p&&p&自己码字,有疏漏的地方恳请理解。其实写的过程中觉得还有很多问题想说(比如评价一下接触过的逻辑老师,如何评价考研机构的课程),但本着不跑题的原则还是精炼了自己的答案。如果有什么问题希望再单独题一个问题,评论区并不是一个交流的好地方,也不方便其他朋友提出观点。最后,如果赞太少咱就不出来嘚瑟了,码字真的挺累的。祝大家考研成功! &/p&
非985,211院校,非王牌专业,跨学校,跨专业,跨地区,,今年人民大学MPACC拟录取。说这些除了增加点自己扯的说服力之外,也想告诉大家没什么不可能,有梦想就去争取总的来说,逻辑是一门考查思维的科目。真正考试的时候的题和模拟题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实际…
本文仅限在知乎平台上分享,请不要转载,谢谢&br&&br&每年招900个人左右,我那年拿中国护照的不到20个,但是亚洲面孔很多,因为华裔小孩普遍用功。&br&&br&校园非常美。我们应该是少有的几个有自己校园的商学院,很多其他学校就一栋楼。我们有自己的餐厅,图书馆,健身房,甚至是教堂。如果有机会去波士顿旅游,可以去逛下。不满足拍拍几张照的,可以去招生办公室问下,有时有guided tour,我还碰到过在申请的学生进来旁听一节课的,但很少见。但如果你有朋友在里面念,你完全可以去蹭课,基本每节课都有同学带guest。&br&&br&除了校园之外,我印象深刻的是学校的师资强大和人脉强大。学校的老师一半是搞学术的,一半是退休的商界精英。有500强的前高管,华尔街知名的银行家,也有上过财富杂志封面的创业者。我个人更喜欢有实践经验的老师,理论再多有时候也比不过一点过来人的经验。而且从牛人嘴里说出来的才更可信是不是?&br&&br&所有的课都是案例教学,这有利有弊,弊留着后面讲,但好处在于非常真实。开学的时候,教务处就按照这学期的课程安排发给你一大堆案例,短的4-5页,长的20几页,放在你的信箱里(纸质版的,网上也会有电子版以及教授留的一些问题)。然后按照课程安排,差不多每天要读完后一天的三个案例。上课完全是讨论,老师只会在最后总结,中间都是引导。每节课开始第一个问题是cold call,也就是你不用举手,老师点到谁,就让谁回答。而且通常是很复杂的问题,不可能一句话回答完的。所以那些前一天晚上party 太high,没看完案例的同学这个时候就开始低头沉思,或者假装不舒服。。。。。。接下来整节课基本上是同学们互相讨论,老师会有意引导两方不同意见的同学互相争论,也会在争执不下的时候找有相关经验的同学来回答。(顺带说一句,我是全班唯一一个大陆人,所以所有跟中国有关的案例我都可以以专家身份发言,非常爽 :) )&br&&br&这里又要回到学校的师资强大了。我们所有的课打分,基本上都是50%课堂发言,50%期末考试或者论文。而课堂发言一节课有90分钟(好像是,毕业太久,记不清了),三五十个人次,老师上课的时候是没有办法当场做笔记的,因为会影响课堂讨论。所以必须记住每个人当天的表现,然后下课回办公室记下来。我们一个班90个人,很多老师还要教两个班。记住那么多人名和上课表现,我自问我是做不到的。&br&&br&每节课的总结部分是最精彩的,有些明星教授可以每次用一首诗歌,或者一段quote来总结一个商业案例。而很多现代的案例,教授会把案例中的主人公(protagonist)请到现场,讲他/她当时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做那个决定,以及做完决定后发生了什么。再次感叹下学校人脉之牛,我记得在课堂里见过的包括法国著名酒庄的继承人(营销课),某欧洲大药厂的chairman(财务课),王石(doing business in China),好像某节体育营销课还把足球明星找来了(我没选,但全校男生那天都在聊这个)。&br&&br&讲回到案例讨论的弊端,就是它对一些“硬知识”不太适用,比如财务和金融。很多概念都没什么讨论空间,数学的问题通常也就只有一个答案,所以很难提出有趣的问题来。另外班里同学有些是金融财务背景,会觉得案例简单得快睡着了。而非金融背景的同学,往往听得云山雾照,下了课还得再去找助教补习。&br&&br&&br&去商学院之前,有个学姐跟我说,每个人在学校都想干好四件事:读书,找工作,玩,交朋友。但你会发现你的时间完全不够,最多只能干好三件,所以你得有所取舍。当然,你也可以每天只睡四小时*_* &br&&br&我最后选了每天睡饱七小时,读书(中国好学生的惯性),找工作(得还念书的贷款),所以玩和交朋友的时间都不太够。但玩的部分还是先拿出来讲吧。&br&&br&首先是无数派对,由各大协会和学生会轮流组织,基本上每周都有一个大派对。印象比较深刻的有precilla ball -- 澳洲学生会组织的易装派对,男生必须穿女装,女生可以男装也可以女装。各班都会选个主题,比如选空姐,那就男生穿黑丝短裙 ^_^,女生穿机长的制服。white ball -- 圣诞舞会,正装全白,看到平时一个个拖鞋短裤的男同学们穿白色燕尾服的时候还是很惊艳的。new port Ball,也是年底,在隔壁罗德岛洲的new Port某个大mansion里,很有电影里的感觉。&br&&br&这些都是正式派对,每周五下午还有学生会组织的TGIF (thanks god it's Friday) 啤酒时间,就是在校区中间的草坪上喝啤酒聊天晒太阳,阳光好的时候非常舒服。然后每个班都有派对活跃分子,每隔两天就会搞个借口去喝酒,足迹遍布cambridge和boston的各大酒吧夜店,凌晨两点后还有在同学家里的after party。&br&&br&亚裔同学普遍比较宅,爱好吃喝赌钱,所以各种聚餐和poker night比较多。还有特别爱赌的会周末去大西洋城打poker。&br&&br&商学院是最佳旅行时间,因为有时间,有一起旅行的伙伴,虽然没钱,但觉得自己很快就会有钱了。逢长周末和长假,所有人都出去旅行了。个人小团伙居多,班级和社团也会组织各种旅行,比如长周末飞个冰岛看极光(波士顿到冰岛五个小时,跟飞西海岸差不多),开车去缅因滑个雪,或者春假去个加勒比海的沙滩。两年商学院我用光了一本护照(嗯,当然还有存款加贷款)。&br&&br&以上可能看来很奢侈,但其实以美国人的收入水准来说还行 (飞个加勒比海岛,机票买的早也就300-400美金)。当然更重要的是大家都对自己未来收入有很高期望,所以当下花钱很不在乎(有点像股市6000点时股民)。&br&&br&我在学校最棒的旅行是以色列同学组织的以色列两周。以色列国情特殊,所以以色列同学都很希望让别的国家的同学了解他们的国家。这趟旅行除了美丽的海法,古老的耶路撒冷,神奇的死海这些景点之外,我们还参观了军事基地,创业基地,中央银行。我们可以和当地人开放地讨论他们的历史,他们和周边国家的冲突,他们在这个国家生活的体验。而一起去的同学里,有基督徒,有美国犹太人,也有穆斯林,一路上你也听到他们的感触。这样的旅行经验平时是很难找到的(当然酒和派对也没少~)。所以虽然花了很多钱,我仍觉得很值。&br&&br&当然我能去的都不是最奢华的派对和旅行。我们学校还有个有名的section X,也就是一群超级富二代自己私下组织的班级,正常学校分的班是从section A 到section J为止。这个就属于八卦范围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搜一下。&br&&br&&br&----------------7月11日更新&br&&br&在评论区看到有小朋友问怎么申请。我只能给你最简单的答案:去新东方上GMAT,去Chasedream看别人的申请经历分享,去学校网站找申请标准,流程和学费信息。有问题给招生办写邮件。“英文不好沟通不畅?” 那你还是申请国内的商学院吧。&br&&br&写这篇的本意是希望激励更多小朋友努力,去哈佛,或者其他优秀的国外高校念书。我不会说申请有多难,因为对真的想去的人,人生规划在大学时代就开始了,申请只是最后一步而已。我也不会说申请有多简单,因为每个人都要经历接近一年的准备过程,不论成功失败,这中间付出的时间精力是切实的。这就是个入学考试,就像每个人准备高考一样,告诉你我做了哪几本习题集,参加了几次模拟考,不表示你可以照办。每个人都要花时间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案。&br&&br&如果我给你描述的校园生活让你很向往,那就把念哈佛商学院做到你的人生规划里,从现在开始努力吧。&br&&br&~~~~~~&br&7月21号补充&br&&br&问学费多少,平均年龄,出来一般干什么的,请自己Google&br&&br&找工作确实是商学院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至于怎么找工作,我觉得同学里面分成几大类:&br&&br&1.由公司赞助来读书,读完了要回原公司的。主要是各大咨询公司,少数投行PE员工,和极少数日本大商社的员工。感觉每个班都有大概20%的在这一类。这部分同学基本上是来享受生活,顺便看看别的行业有没有机会的。除了个别特别爱折腾的,决定欠原公司一屁股债,去创个业什么的,多数乖乖回原公司去了。&br&&br&2. 商学院之前在500强企业,teach for america,军队,传媒等等行业,打算用商学院做跳板转行做金融或者咨询。这一种每年也至少占20%-30%吧。咨询向来是招人大户,投行在金融危机后收缩不少,待遇也不如以前吸引人了,但还是每年固定会来招人。这一类的找工作也相对简单,学校career office会给你各种讲座培训,从怎么写简历,到怎么coffeechat,到怎么面试,都有网上的资料,career coach,以及可以问同班同学。从第一学期的10月开始就有公司来宣讲,甚至直接发coffee chat邀请函到你的邮箱。只要跟着流程一步步走,多花时间改简历和cover letter,基本上都能有面试机会。然后面试也可以靠大量的练习来准备,基本上只要够努力,找一个咨询或者投行的暑假工作并不太难。无非是能否去有名的大行,去一些比较小的team。&br&和投行咨询比较类似的是一些美国大企业招聘,包括谷歌,苹果,GE,GM,以及各种药厂,商业银行。但08年之后这些公司赞助国际学生工作签证的越来越少,所以国际学生去的不多。&br&&br&&br&3. 想要毕业后做投资的,包括PE, VC和二级市场投资。也占15%~20%吧。这一类工作找起来比较辛苦,因为只有大基金会固定招暑期实习生,而且通常每家就招那么一两个。所以绝大多数简历扔出去都如石沉大海。比较靠谱的办法networking,直译成中文就是找熟人。但和中国的拼爹不太一样,美国人的networking上可至从没见过的教授和老校友,下至隔壁班同学的亲戚,只要能沾上点关系的都可以约出来喝个咖啡,打个电话,说不定别人就帮你推荐了呢。&br&&br&4. 创业或其他。哈佛不算创业氛围最好的商学院,但每年总还是有不少在学校创业的学生(当年易趣的邵易波谭海音就是哈佛商学院毕业的,这两年美国也有些初创公司比如rent the runway是HBS毕业生创的,去参与初创企业的人更是不少)。学校提供了非常好的环境,从创业指导教授(往往自己都是成功的创业者),到创业比赛(获奖学生可以拿一笔钱,以及一些法律,会计类的服务),以及跨校修去和MIT的Geek们联谊,各种资源都等着你 去发觉。&br&&br&还有一大类是富二代。我当时在第二年的课程里发现居然有“如何管理家族企业”,觉得特别新奇。后来仔细想想,其实这个需求还是不小的。&br&&br&另外也有特别爱学术的同学,有念完商学院继续念医学院,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的,也有留在商学院继续读博士的。
本文仅限在知乎平台上分享,请不要转载,谢谢 每年招900个人左右,我那年拿中国护照的不到20个,但是亚洲面孔很多,因为华裔小孩普遍用功。 校园非常美。我们应该是少有的几个有自己校园的商学院,很多其他学校就一栋楼。我们有自己的餐厅,图书馆,健身房…
谢 &a data-title=&@看灰机& data-editable=&true&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92cf7a6a9f614be282f9f& data-hash=&92cf7a6a9f614be282f9f& data-tip=&p$b$92cf7a6a9f614be282f9f& data-hovercard=&p$b$92cf7a6a9f614be282f9f&&@看灰机&/a&&a data-title=&@Muse Abby& data-editable=&true&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faf9de180a5b5& data-hash=&faf9de180a5b5& data-tip=&p$b$faf9de180a5b5& data-hovercard=&p$b$faf9de180a5b5&&@Muse Abby&/a& 的邀&br&过年期间例行陪吃陪喝陪拿红包陪烘托气氛工作作完第二天,终于有时间坐下来正经写几行字了&br&&br&我只能跟题主聊聊CFA和MBA。原因是:&br&&ol&&li&我自己是在工作前考过的CFA三级,那时候没有工作经验,所以一直都没去拿chater, 后来工作年限够了又一直这个忙那个忙的,拖延症发作,到现在也没有去提交各种文件...所以到现在我不能把这个好不容易考得来的title印到名片上...&/li&&li&没读过MBA,但是我的同事有很多国外MBA毕业的,所以对MBA的事情略懂&/li&&li&对CPA的了解很少,大学里很痛苦的学了若干门会计课,参见&a class=&internal& href=&/question//answer/&&即将挂科了,怎样给老师写一封真挚的邮件来挽回这个惨剧?&/a&我说的第一门课是会计学原理,第二门是中级财务会计...会计对于我来说就是一门语言,但是这门语言说来说去都不能得心应手(好悲催的),所以我很早就知道我不是这块料了,幸好工作后我的岗位也不需要太高深的会计知识&br&&/li&&/ol&&b&=======分割线===============&br&关于CFA&/b&&br&我是在研究生阶段考的CFA。十二月考CFA level I,第二年六月level II, 再过一年六月level III, 前后耗时一年半多,算是很有效率的。那时候CFA在北京的考点还在国贸,不需要长途跋涉到丰台的体育馆或者蟹岛。那时候考试当天还能在国贸的茶餐厅找到桌子吃中午饭。最重要的是,那是CFA还没有满地跑。啊,跑题了...说回题主的问:&u&&b&CFA对求职有没有用呢?&/b&&/u&单单讲外资投行的投行部:&br&第一,是简历上能让我画个勾做个标记的地方&br&第二,作用仅限于第一条 —— 也就是说,&i&&b&如果其他条件都相等&/b&&/i&,我会喜欢有CFA的&br&&u&如果你要求外资投行的投行(investment banking)职位&/u&,CFA 作用不大。&br&&br&&u&&b&CFA知识对investment banking工作有用吗?&/b&&/u&&br&一般般。一来投行的技能都是可以培训的,而且这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行当,learning by doing 更重要; 二来CFA的立意更偏向于buy side&br&&b&&br&&u&CFA的title对investment banking工作有用吗?&/u&&/b&&br&一般般,至少在亚洲是这样。因为大家会期望research是CFA, 但不会期望banker 是CFA。我有一个同事拿到Chater后不久就不再缴年费了,因为没用^-^&br&&br&容我继续跑题一下,不好意思今天不小心启动了啰嗦模式...讲讲我考过哪些没用的证书,唉...我在大学里考完了CFA和FRM,后来都没有什么特别的用处, 前两天我还在努力回忆我有没有把FRM的证书从香港带回来?搁哪里了?当年FRM还没有现在这么考生,考一次就可以,再加两年工作经验就可以拿证书了。现在FRM给我的遗产是每年做公司的online risk training, 可以直接跳到最后做测试,另外就是七七八八能知道风控常见模型的名字和基本原理(具体内容早就忘掉了),所以做金融行业的项目我可以假装和金融行业组同事讨论一些专业术语。CFA 二和三我是很认真的学的(一级复习两周然后水过),买了原版教材从头到尾读了,主要是那时候在学校闲的,研究生一年级就搞定了工作offer,学校的很多课程本科都学过了,所以既没有找实习的压力,也没有学业的压力,就每天抱着本大书在自习室和咖啡店读书做笔记,学得不亦乐乎(当然考前还是kaplan的讲义最有用啦)。CFA带给我的最直接收益是考完二级后经朋友的朋友介绍我有到一所职业培训学校教CFA一级,所以我读硕的后半段就是每个月去讲一个周末的课,然后一整个月都可以吃香的喝辣的啦&br&&br&我还考过5门北美精算SOA,从大二考到大四,最开始是保险系有赞助考过了可以报销考试费,第一第二门都很简单大家都去考,后面几门难一点,考的人就少了。考到我这个段位的同学就只有零星了,但是后来后来还是放弃了,因为在国内精算师的需求不大,而且国内的保费也不是精算出来的,另一方面考完全程的时间成本太高。但是,很重要的但是,SOA还是很有料的,那些个概率分布、具体公式早忘了,从保险精算里面学到的人生哲理却受用一辈子。在生命表面前,任何人都是一个巨大样本空间里的渺小一份子;婴儿期的死亡率之高让我万分庆幸我长到能坐在教室里读SOA的年纪;p+q=1, 在教科书里是这样诠释的:we all have been born, but ultimately we all will die...&br&&br&====又是一条分割线======&br&&b&关于MBA&br&MBA对求一个investment banking职位有用吗?&/b&&br&有用。&br&尤其是如果你本科不是target school, 之前的工作经验不是投行这个行业的,&i&&b&海外名校MBA&/b&&/i&简直就是你进入外资投行部门的唯一路径了。外资投行对研究生和本科生是一视同仁的,也就是说研究生学历并不能带来额外的收益,入行都是第一年的analyst(当然因为研究生毕竟年长几岁,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处理事情的成熟程度、心理承受能力都比本科生有优势,但入行时候职位上不会受优待),但是MBA毕业入行就是从associate第一年开始做的。仅就我们公司(我们是一个美资投行),亚洲和欧洲的A-to-A(analyst三年后升职associate)比例比较高,而美国比例很低,更典型的路径是本科毕业做analyst --两年后跳到buy side或者去读B-school, 然后公司会从MBA毕业生中招比较多的第一年Associate。&br&&br&====再来一条分割线====&br&&b&至于题主想要考哪个,&/b&&br&第一,你要国外求职,男神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05e12ac33c155c64afb6& data-hash=&05e12ac33c155c64afb6& data-tip=&p$t$05e12ac33c155c64afb6& data-hovercard=&p$b$05e12ac33c155c64afb6&&@神胖胖&/a& 说了,赶紧去申请MBA吧&br&第二,如果现在特别闲,特别想考个什么证书,CFA更可行,因为时间短,见效快。CPA的话,除非你考国外的CPA,考个国内的,第一也不是那么好考的,第二对你海外求职没啥直接帮助。当然如果你要在国内求职,同意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b7372daa49f6b6ab8514e9& data-hash=&b7372daa49f6b6ab8514e9& data-tip=&p$b$b7372daa49f6b6ab8514e9& data-hovercard=&p$b$b7372daa49f6b6ab8514e9&&@Miranda Ling&/a& 的说法,脚踏实地考个CPA很有用的,就算今后你去国内券商做,也会很有帮助&br&第三,如果不那么功利,从学习角度看,学点什么总比什么都不学好,都行。&br&&br&===the end===
的邀 过年期间例行陪吃陪喝陪拿红包陪烘托气氛工作作完第二天,终于有时间坐下来正经写几行字了 我只能跟题主聊聊CFA和MBA。原因是: 我自己是在工作前考过的CFA三级,那时候没有工作经验,所以一直都没去拿chater, 后来工作年限够了…
这楼里很多人根本不知道what’s going on居然也舔着脸回答,真的不尴尬吗?&br&&br&往年h1b抽签结束后,抽中的人基本都可以顺利拿到签证。今年的情况与往年不同,在川普的移民政策大背景下,移民局发了很多request for evidence,大意就是我们不能直接批准你的申请,希望你提供更多的材料来证明。&br&&br&那么证明什么呢?Frida的职位是financial analyst, 移民局要求她证明这个职位是一个special occupation,即这个职位需要至少本科的学历。而最终她被拒签的理由也是这个职位并不是so. 请注意,她被拒签的理由不是所谓的专业与工作内容不符合!并且,h1b也没有要求,你的职位美国人没法做,而只是要求你的职位需要至少本科学历!所以那些说”frida读了mba却去做大数据,欺骗移民局”或者”谁叫你不读stem这种美国人学不下去的学科”这些说法统统都站不住脚。&br&&br&&br&移民局给出的拒签理由Frida没有分享给我们,但我看了一些别的因为so被拒签的人的材料,我是无法理解移民局的逻辑。有的人交上去的材料说,我们公司一直都只招本科及以上,同行业的竞争对手也是,附上了招聘信息以及公司同事的学位证明。移民局回复说,这并不能证明这个职位需要本科。这我还能说啥?&br&&br&&br&那如何看待这篇文章呢?这篇文章的逻辑不太对,从h1b需要抽签这一步就表明,美国对于人才的需求并没有一个排序,所以你觉得自己是牛逼的人才,哪怕所有人都觉得你是牛逼的人才,这都不是你的筹码。但是说真的,当你被移民局以那些莫须有的罪名拒签,你是不是也会愤怒?尤其是非移们拿着福利吃好喝好,你却在为了一个身份求爷爷告奶奶。&br&&br&我希望大家可以理解她的愤怒,赞扬她在NYT上写这篇文章的勇气,祝她好运并且谴责那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看到一个本可以和所有留学生站在一个阵营里声讨美国移民体系不合理之处的人,被很多码农或者别的stem学生diss,我觉得真是日了狗。&br&&br&我之所以对这些事情这么清楚,是因为我今年也被RFE了,和Frida在同一个研究如何回复RFe的微信群里。群里被拒签的人,基本都默默回国或者挂cpt,只有她在NYT写了这篇文章来博得更多人的关注。只有更多美国人关注h1b,这个畸形的移民体系才有可能得到一些改善。论迹不论心,不管她的初衷是什么,这个行为应当值得所有留学生的赞扬,而非冷嘲热讽。
这楼里很多人根本不知道what’s going on居然也舔着脸回答,真的不尴尬吗? 往年h1b抽签结束后,抽中的人基本都可以顺利拿到签证。今年的情况与往年不同,在川普的移民政策大背景下,移民局发了很多request for evidence,大意就是我们不能直接批准你的申请…
&p&多图预警,慎入!&/p&&p&在美国南部的学校里,Duke可以被认为是最优秀的学校之一,有一种普遍的说法是Duke是美国南部的哈佛(虽然我们自己会说哈佛是北方的杜克)。杜克2014年的全美排名是第七位(和MIT并列),紧随Stanford之后,但因为南部地理条件的限制,一直没有像一些常青藤学校那么出彩或为众人所熟知。&/p&&p&杜克大学最好的专业是商科、法律、医学、生物、统计等方向,杜克大学最出名的校友包括尼克松(恩,那个总统)、巴蒂尔(对,打篮球那个)、Tim Cook(是,苹果那个)、梅琳达盖茨(比尔盖茨老婆)、大卫·鲁宾斯坦(凯雷投资创办人)等等。对于中国校友来说,有名的包括:宋嘉澍(杜克大学历史上第一位国际学生,宋庆龄的父亲),高西庆(前中投总经理,第一个考过NY Bar的中国人),邹胜龙(迅雷创始人)等等。&/p&&p&杜克大学坐落于北卡罗来纳州的杜罕(Durham),Durham是个小城镇,中餐馆大概一共也就3、4家,人气聚集的小商业街也就两三条。要进入杜克大学一般都要顺着一条小路前行,走到头看到的就是下图中杜克大学的地标性建筑Duke Chapel。&/p&&p&(以下多图来自于杜克大学摄影大神校友们:邓雨眠、叶一凡、黄洁)&/p&&figure&&img src=&/eecb24e95e27201dac91dff9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eecb24e95e27201dac91dff9_r.jpg&&&/figure&&br&&br&&p&Duke Chapel里面是下图这样的。&/p&&figure&&img src=&/b4ea464b2b6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b4ea464b2b6_r.jpg&&&/figure&&br&&br&&p&从Duke Chapel的顶上(全校最高高度)俯瞰全校是下图这个样子的。&/p&&figure&&img src=&/7cce8a74c0ff2fc3d02a6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7cce8a74c0ff2fc3d02a6_r.jpg&&&/figure&&br&&p&下图是学生活动中心,里面有一些吃的和玩的地方,比如一家Panda Express,和一家麦当劳都是我们当年经常去吃并且一边吃一边痛恨的,另外里面还有免费的台球桌之类的。&/p&&figure&&img src=&/eaa9d461e433ef37f5d05a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eaa9d461e433ef37f5d05a_r.jpg&&&/figure&&br&&p&下图是学生食堂里面,中午有时也会在这里吃饭。&/p&&figure&&img src=&/86d0f29b75dcbbf86967ee9c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86d0f29b75dcbbf86967ee9c_r.jpg&&&/figure&&br&&p&学校食堂里的菜系种类不是太多,有些亚洲的、有些美国的、还有很多的自选沙拉等,一般要吃饱要花10+刀。&/p&&figure&&img src=&/d83d4a55e6fb0d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d83d4a55e6fb0d_r.jpg&&&/figure&&br&&br&&br&&p&校园里的建筑都是这样的哥特风,都非常的漂亮。&/p&&figure&&img src=&/466a8ac2cd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466a8ac2cd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b1baf1abbd5e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4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b1baf1abbd5e_r.jpg&&&/figure&&br&&p&杜克大学的图书馆也是相当的漂亮,现在回想起来最想念的就是图书馆了。&/p&&figure&&img src=&/e076fdf2cb3fdd081ee7ccf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e076fdf2cb3fdd081ee7ccf_r.jpg&&&/figure&&figure&&img src=&/8da6e6513cfdaecd51178c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8da6e6513cfdaecd51178c_r.jpg&&&/figure&&figure&&img src=&/30c14677b81edbcfd0e8d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30c14677b81edbcfd0e8d_r.jpg&&&/figure&&br&&p&然后自然要说的就是篮球了,篮球是所有杜克人的传统,老K教练在杜克的地位也几乎是无人能敌。在比赛时,很多学生会把自己涂成蓝色。如果还记得一个穿着内裤在干扰对手罚球的胖子的gif动画的话,其实那个人就是Duke的学生,那场比赛就是在Duke的卡梅隆球馆。&/p&&figure&&img src=&/9ffc20df1bf1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9ffc20df1bf1_r.jpg&&&/figure&&figure&&img src=&/aad2b03ec8fab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aad2b03ec8fab_r.jpg&&&/figure&&br&&p&另外,杜克在篮球上的宿敌是UNC,两校几乎是水火不相容,一场Duke和UNC的篮球比赛的主场球票可以被炒到200刀。另外,Duke有一个传统就是,如果在主场对战UNC的时候赢得比赛,那么学生们会在校园里狂欢,并烧毁一个校园内的长椅。这简直是学生们最盛大的狂欢事件。&/p&&figure&&img src=&/96d25b674bdfe23ffd5bde_b.jpg& data-rawwidth=&690& data-rawheight=&4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0& data-original=&/96d25b674bdfe23ffd5bde_r.jpg&&&/figure&&br&&p&杜克校园内近年来最大的活动叫做Duke Startup Challenge,是一个Duke全校园范围的创业比赛,我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真正对互联网和创业感兴趣的。参赛者们经过一轮轮的pitch,最终角逐五万美金的大奖。&/p&&figure&&img src=&/1bf98116e9daadb477fdf799bd8efa56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9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1bf98116e9daadb477fdf799bd8efa56_r.jpg&&&/figure&&br&&p&此外,Duke还有一个很有名的Duke Garden,是个风景极其美丽的花园。&/p&&figure&&img src=&/73e06cf467b75b366a3e3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73e06cf467b75b366a3e3_r.jpg&&&/figure&&br&&p&杜克大学所在的区域配合UNC(北卡,乔丹母校)和NCSU(北卡州立)形成了一个三角区,这个北卡三角区以工业文明,思科、IBM、北美联想的总部等都在这个区域,所以如果是工科生的话到杜克就读还是有一定地理优势的。&/p&&p&杜克大学的国际化发展战略一直偏保守,但近两年来有点迎头赶上,甚至逐渐把重心挪到中国来。像和武汉大学合作开办的昆山杜克大学就是一个非常aggresive的尝试,这一个决定在杜克教职工内部都引起了很大的争论,但是结果如何就要看看再说了。&/p&&p&当时我拿到的Offer包括哥伦比亚大学、卡耐基梅隆和杜克大学等等,最后选择了杜克大学是因为我很喜欢这个项目。我就读的项目叫做Master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是一个给工科生准备的商科项目,只招收工程背景的学生,然后上的课程都是项目管理、竞争战略等类似MBA的课程,对于想转化方向的国内的工科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p&&p&在杜克大学周围的人都非常优秀,但是与很多常青藤或西部的学校不同,南方的大学都有一种很低调很务实的特点。当然,虽然如此,大家还是秉承着 Study hard. Play harder 的座右铭,熬夜写作业,再熬夜出去party,这样生活才会充实、才有being alive的感觉。&/p&&p&另外,杜克大学虽然在国内的名气不是很如雷贯耳,但是多数情况下还是很好用的,我在杜克的时候跟北美联想的副总裁做过项目,给Techcrunch的记者打电话讨论问题,和杜克教授 Dan Ariely(《怪诞行为学》的作者)讨论问题并拿到他的签名,参加过创业比赛,和学校沟通组织过针对中国市场的创业比赛等等……基本上只有你想不到的事情,没有你不能做或做不到的事情。&/p&&p&总的来说,很多事情都是因为Duke才发生的,当时读书的时候感觉还不明显,现在回头看下,进入Duke就让我离很多东西都更近了一些。&/p&&br&&p&--------&/p&&ul&&li&更多回答请看 &a href=&/people/kaiqu/answers& class=&internal&&曲凯 &/a&&/li&&li&更多文章请到 &a href=&/startup& class=&internal&&创投方法论-知乎专栏&/a&&/li&&li&更多互动关注公众号 &a href=&///?target=https%3A//mp./s%3F__biz%3DMzIyMDE5OTYyMw%3D%3D%26mid%3D%26idx%3D1%26sn%3D78fceec6e612bd2dfcf133c%26key%3Dcbeda3c10ff86cc05fa8b2190fcbec0ba3b2bd1cdfc9fcde8fbd252cf1bff8e87f2cc6a68fccdce9b25edefaf091cd617ae5%26ascene%3D0%26uin%3DMTkzNzE2OTY0MQ%253D%253D%26devicetype%3DiMac%2BMacBookAir7%252C2%2BOSX%2BOSX%2B10.11.5%2Bbuild%%26version%3Dnettype%3DWIFI%26fontScale%3D100%26pass_ticket%3DiBktt4zmQdGTch68saljF3v7Q8V9%252BLziIsI1W2MPl9DPgww8CDbjI1LaidNFbUTz&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42章经&i class=&icon-external&&&/i&&/a&&/li&&/ul&
多图预警,慎入!在美国南部的学校里,Duke可以被认为是最优秀的学校之一,有一种普遍的说法是Duke是美国南部的哈佛(虽然我们自己会说哈佛是北方的杜克)。杜克2014年的全美排名是第七位(和MIT并列),紧随Stanford之后,但因为南部地理条件的限制,一直…
&b&最简单的路:&/b&考清北复交的研究生,无论什么专业,然后出来利用校召进500强,3年之后申请。&br&&br&&b&难度大的路: &/b&找小公司,越小越好,最好除了老板加上你不超过5-10个人,然后自己努力把它2-3年内做大,自己做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然后去类似腾讯百度这样级别的民企,2-3年之后申请。&br&&br&&b&难度大有背景而且拼运气的路:&/b&自己开公司,做到非常非常NB,最好能上市。然后卖了公司申请。&br&&br&&b&开了外挂的路:&/b&找无比牛逼的人给你写推荐信,那你现在就能走。(以前上新东方的时候老师讲的,一个老托福考了550的学生拿着朱镕基的推荐信进了哈佛)&br&&br&===================================&br&因为题主的问题,稍微注释下,美国商学院没有top5这个概念,流行的是M7 (magic 7)的概念--HBS,Stanford GBS, Wharton, Columbia, Booth, Kellogg, Sloan.&br&&br&P.S. M7都是真正的商学圣殿。&br&&br&另外有一种是TOP3, HBS, Stanford GBS, Wharton。&br&&br&据我所知M7, 90%的中国大陆学生都是清北复交高GPA出身。
最简单的路:考清北复交的研究生,无论什么专业,然后出来利用校召进500强,3年之后申请。 难度大的路: 找小公司,越小越好,最好除了老板加上你不超过5-10个人,然后自己努力把它2-3年内做大,自己做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然后去类似腾讯百度这样级别的民…
毕业于五道口,逐项回答:&br&另,题主没说未来的计划发展方向,所以这里简单列一下,&br&投行,PE等,建议会计专精,有条件的学点法律&br&银行,建议会计专精,另外找能给简历加多分的。&br&学术,数学+外语类专精&br&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分析师,会计专精(不用ACCA),加强数学(债券分析师一定+)&br&&br&专业类:&br&1、当年最大的遗憾就是当年考了CFA而不是CPA,CFA除了就业时晒简历几乎没别的作用。&br&2、FRM难度低,含金量也不高,我觉得随用随考即可。&br&3、ACCA看你的时间,性价比不算太高,建议放在cpa之后……不过如果想专精会计,这个证非常有用。&br&4、司考同上,如果本科有法学背景,建议通过司考加强,如果没有,建议专精会计会有用很多,因为法律类问题在投行或者咨询工作中总是可以很方便地获得律师的咨询服务,而且需要独立判断的也不多。不过注会+律师双证在找工作时很有用。&br&&br&英语类:&br&金融类出国读博难度略大……且真正的学术大牛硕士就走了,所以如果是因为出国,那么按需考就行,不然除非你能考出极好的分数,这些证对你的就业和工作意义不大。&br&原因是如果你能考进上述学校,证明你的英语绝不会差,而如果你在上述学校硕士毕业,在求职面试的时候,英文更多地是作为门槛而非加分项,很少会有HR因为你有BEC高级而高看你一眼。如果真心是想考,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口译略有用。&br&&br&计算机类&br&无必要专门学,建议加强EXCEL即可。&br&&br&其它需要学的:&br&如果未来方向是学术研究,Matlab Spss 不可少,另外数学好的人建议大力加强数学能力,个人感觉投行、分析师,投资里一系,真正通过技术赚到real money的,都tm是数学霸(数学没学好的学渣已哭晕)。&br&&br&个人的排序(通用模板吧)&br&会计>数学>法律>英语>计算机&br&&br&如果你能在2-3年的时间内完成主课,实习,毕业论文,还能考完我上面说的某一个方向所有的主要证书,且你的英文已经非常NB(我指的是可以非常流利地进行正式工作沟通,且阅读专业及法律文件无障碍),那先容我跪一个!然后你可以再学第二外语了……&br&&br&话说人要是真的牛到了这种程度,我也真是木有资格给建议了……所以学霸请无视我上面所说的一切,且学且任性吧&br&&br&再加一句,如果真是想在金融圈里混出点名堂,不论男女,真心不建议太早结婚,这是个必然的取舍吧……&br&&br&金融类工作对一个人的知识、性格及思维形式改变是极大的……而这些会影响你的择偶标准……所以
毕业于五道口,逐项回答: 另,题主没说未来的计划发展方向,所以这里简单列一下, 投行,PE等,建议会计专精,有条件的学点法律 银行,建议会计专精,另外找能给简历加多分的。 学术,数学+外语类专精 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分析师,会计专精(不用ACCA),…
我看到你们这样热情啊,不UPDATE一下也不好:&br&&b&这个答案并其实更多的是想说给“求助达人”类型的一些人。&/b&&br&很多人寻求别人的帮助似乎是稀松平常的事情。周围有很多人,一些技术含量极其低下的事情也不愿意自己去做,比如有次有个人问我一个地方的地址,在美国,我当时在群里已经发过完整地址,前后不过一天的时间,然而还是有人会让你再发一遍。对于这种类似的行为我是极其厌恶的,首先你问地址,说明你急需,等别人回答,别人不可能端着手机给你解答,也就不可能及时得到结果;然后类似地址这种烂事情,google一下用的了30秒吗?而且查询之后会留下查询历史,下次再用极其方便;最后,实在不行搜索一下聊天记录又能怎样?还有有人问我去过的某个餐馆在哪里,ok cool,别人可能没有记住餐馆的名字。于是我打开yelp,copy地址给别人发了过去。然而有次我问别人餐馆地址,小伙伴很潇洒的截了个图,发了过来。于是我需要不停的切换app来输入地址。我个人的感觉,长按复制,应该比截图然后发送来得简单吧?别人也应该很易用吧?同理电话号码。所以我学到了一件事情:记住你应该记住的东西。&br&&br&还有来到美国,几乎任何应该独立完成的东西都是自己做的,为什么到了有些人那里边的如此麻烦?&br&&br&所以我想讲的意思,并不是打击题主寻求帮助,有时候也是必须要做的事情,毕竟世界如此之大,历史如此之广。但寻求帮助的确应该是用在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上。&br&&br&具体到这个问题,对于一个目标是去“TOP5”商学院读MBA的成年人,我实在是忍不住吐槽,我难以想象一个到知乎提这种问题的人坐在所谓“TOP5”商学院的课堂里是多么的无力以及尴尬。&br&&br&&a data-hash=&a1e9b7e4056& href=&///people/a1e9b7e4056&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何亮& data-tip=&p$b$a1e9b7e4056& data-hovercard=&p$b$a1e9b7e4056&&@何亮&/a& 在问题&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在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 - X 是种怎样的体验&/a&中的回答,其中一句感同身受:&br&&blockquote&能进哈佛的都不是囊包,所以每一个想法抛出后基本大家都能迅速理解的,甚至有比你想的还久还深的。这就跟打网球或羽毛球一样,对手必须要能接住球还能打回来才有意思。&/blockquote&如果问题是:我想学习理发汽修以及电焊,请问去哪里学习比较好?我感觉这是一个很正常的问题。选择学习这些东西的年轻人可能确实没有分析筛选总结归纳问题的能力,但是目标是TOP商学院的人,这些能力是必备的。换句话说,商学院的考试早已经开始了,然而这个考试的第一步你就求助场外观众了。&br&&br&就仔细分析一下这个问题吧,正常思路应该是这样:&br&目的:想去顶尖商学院读书。&br&实施方法:&br&1、哪些是顶尖商学院&br&2、入学要求是什么&br&3、目前自身状况是什么&br&4、program教授哪些课程,是否适合自身&br&5、读书费用怎么解决&br&6、毕业之后如何择业&br&7、学生年龄和经历分布&br&8、学校相关联系人及联系方式&br&&br&请问这些东西哪一条是google不能解决的问题?&br&&br&来到美国学的第一课就是:Don't trust anybody.这句话的意思是,遇到问题自己去解决,或者找权威机构去确认,不要相信“我朋友说的、他们说的、听说的”。&br&怎样考到TOP商学院,可以问。去联系学校老师问,去学校官网查,打电话发邮件,whatever.&br&&br&然而你选择了到知乎来提问。&br&&br&首先你在网页上提问。&br&等待有人回答。&br&筛选优质答案。&br&尝试是否可行。&br&这个过程我想用过知乎的人都知道,没两三个月是不可能的,特别是这么一个大问题。&br&&br&所以,my point is:&br&&b&&u&我不认为处理问题会选择效率如此低下的方式的人能够有能力进入世界最好的5所商学院。&/u&&/b&&br&&br&&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知乎的提问规范有哪些? - 知乎指南&/a&里早就说过了:&br&&blockquote&知乎上提问应遵循真实、客观、简洁、明确、规范的原则。&br&&ul&&li&&i&&b&真实:自己思考之后的真实疑惑,不为了提问而提问;&/b&&/i&&/li&&li&&i&&b&明确:有针对性的提问,不寻求模糊空洞答案;&/b&&/i&&/li&&/ul&以下是常见不规范提问,举例说明应如何避免。&br&&b&4. 寻求或鼓励过于宽泛的答案的调查性问题&/b&&br&调查性的问题,如果过于宽泛,容易变成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观点,但对其他人没有价值的问题。因此,调查类问题需要紧扣某一个主题,并尽可能将答案限定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这样围绕某一主题汇聚众人智慧得到的答案具有重复利用价值。&br&&br&例如:你每天都做哪些事?(无法修改,需要删除)&br&例如:推荐几本好书?&br&可修改为:关于苹果公司,最好的几本书是哪些?&br&&br&调查性的问题,如果过于宽泛,容易变成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观点,但对其他人没有价值的问题。因此,调查类问题需要紧扣某一个主题,并尽可能将答案限定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这样围绕某一主题汇聚众人智慧得到的答案具有重复利用价值。&/blockquote&&br&“我想读TOP5的商学院,现在背景是XXX,时间安排是XXX。GMAT考了XXX分,verbal XX分,math XX分,IR XX分,AWA XX分;托福考了XXX分,想在XX年之前出成绩,目前的状况是XXX,感到瓶颈,请问有什么比较好的复习方案,或者有没有含金量高的实习项目?”
在我看来这也许算个问题。&br&&br&&b&努力就会成功,&/b&这本身就是非常不严谨的一句话,你想通过&u&什么程度&/u&的努力来获取&b&&u&什么程度&/u&&/b&的成功?&br&对一只鱼讲:你只要努力就会飞的比鸟还高。这不仅是对鱼的不负责,甚至能毁掉鱼的一切,&b&鸡汤是好喝,没有馒头这种干货你是喝不饱的。&/b&&br&&br&&b&------------------------------------&/b&&br&&br&我并没有想喷题主,没有任何这个意思。但你一定要问我对题主想申请MBA支持不支持,我说支持。但申请也要按照学校的规章啊,当然题主的努力程度也是很重要的。你们不要见的风是的雨,说知乎已经不行了,再把我批判一番,类乌!&br&&br&&br&&b&------------------------------------&/b&&br&&b&有人说我没有回答题主的问题,那么聪明的你一定看出来了,我回答问题了吗?&/b&
我看到你们这样热情啊,不UPDATE一下也不好: 这个答案并其实更多的是想说给“求助达人”类型的一些人。 很多人寻求别人的帮助似乎是稀松平常的事情。周围有很多人,一些技术含量极其低下的事情也不愿意自己去做,比如有次有个人问我一个地方的地址,在美国…
&p&能不能, &/p&&p&要看你问的对象是谁,&/p&&p&以及在什么时间问了。&/p&&p&&br&&/p&&p&曾经有位四川的朋友,姓张,叫他小张好了。&/p&&p&小张是四川什邡人,家里也没什么背景,&/p&&p&好在学习还不错,本科考上了省内的西南财经大学。&/p&&p&你要说西财这所学校很好吧?&/p&&p&其实还不如题主,毕竟算不上全国的前十院校。&/p&&p&但你能说西财这所学校有很差吗?&/p&&p&已经挺不错了,其财经专业能排在全国的前列。&/p&&p&特别是每年高考招生分数线,在四川省内还不低呢。
&/p&&p&小张在本科读书期间的时候,就已经想到题主现在的问题了。&/p&&p&当然,人家也没在网上多问,自己就开始默默的准备考研了。&/p&&p&好在复习的挺好,发挥的也不错,最终一次就考上了题主所提到的五道口。&/p&&p&因此在本科毕业后,小张并没有工作,而是直接去了五道口读研究生。&/p&&p&&br&&/p&&p&在研究生开学报道之前,小张深入的研究了那些可供选择的导师们。&/p&&p&那一年在五道口招收研究生的导师们,主要分为两类:&/p&&p&一类是搞金融理论研究的大家。&/p&&p&平时最喜欢带着学生们搞课题、发论文什么的。&/p&&p&选中了这些啊,那毕业直接读个博跟玩儿似的。&/p&&p&还有一类呢,就是在金融行业任职的高管们了。&/p&&p&这些导师们平时工作很忙,也就偶尔会来学校上次课。&/p&&p&如果你能跟他们混好关系,那毕业后给你安排个工作是很轻松的。&/p&&p&对于实在不愿继续读博的小张,决定去选第二类导师。&/p&&p&你还别说,小张的能力和运气都不错。&/p&&p&最终选上了担任央行副行长的刘老师。&/p&&p&&br&&/p&&p&在读研究生的那三年里,小张跟同门的小朱关系最好。&/p&&p&小朱呢,是一位来自安徽肥西的农村少年。&/p&&p&本科则是毕业于安徽财经,还不如小张的西南财经。&/p&&p&只能说安徽人民的考研能力是要强于四川的。&/p&&p&毕竟四川的好大学还是要比安徽的多。&/p&&p&&br&&/p&&p&虽说这俩人是一届的,但小张比小朱要年长两岁。&/p&&p&好在呢,&/p&&p&朋友的交往不在于年龄差距,而在于三观的契合度。&/p&&p&比如小张就教会了小朱一句“MMP”,&/p&&p&而小朱也教会了小张一句“一比吊糟”。&/p&&p&当然,&/p&&p&最重要的是这两个人,对未来都有着同一个追求:&/p&&p&那就是想要“鱼跃龙门”。&/p&&p&&br&&/p&&p&这两位在研究生毕业后,都去了刘老师所在的央行工作。&/p&&p&更重要的是,还被分到了总行的同一个部门。&/p&&p&算是鱼跃了吗?&/p&&p&还早呢,且往下看。&/p&&p&&br&&/p&&p&四年后,刘老师被调到证监会担任一把手。&/p&&p&仪态大方的小朱,先跟着去当了刘老师的秘书。&/p&&p&而在其走了一年后,个头有些欠缺的小张才被调走。&/p&&p&这一次是把小张调到国务院证券委,还不是老师在的证监会。&/p&&p&自我感觉个头吃亏的小张,又去北大考了个博士读。&/p&&p&刚考上博士没多久的小张,终于也被调到了证监会。&/p&&p&此时的两位证监会办公室副主任,才算是又回到同一起跑线上。&/p&&p&但下一阶段提前领跑的,却从小朱换成了小张。&/p&&p&&br&&/p&&p&其实,本应该还是小朱继续领跑的。&/p&&p&当原办公室的庄副主任要去深交所担任总经理时,想带着一起去的是小朱。&/p&&p&但在征求意见的时候,仍想在会里混的小朱,表现的有些犹豫。&/p&&p&把庄副主任给气的,直接改问了小张愿不愿意去。&/p&&p&仍在北大读博士的小张就没有一丝犹豫,这才抢下深交所副总的位置。&/p&&p&两年后的小张,被调回了证监会担任副秘书长。&/p&&p&而这时的小朱,只是证监会深圳证券监管专员办的专员。&/p&&p&&br&&/p&&p&在长跑中,一时的前后其实没太大的影响。&/p&&p&比如这两个同窗,总体的进步速度都挺快的。&/p&&p&当小张变成深交所的张总,小朱就变成了上交所的朱总;&/p&&p&当朱总继续变成证监会的主席助理,张总又变成了上交所的张总;&/p&&p&当张总也变成证监会主席助理的时候,朱同学则从会里调去了浙江。&/p&&p&&br&&/p&&p&一直到2016年2月,证监会迎来了新任的刘主席。&/p&&p&这时有群众在网上发帖,呼吁新主席重新启用浙江的朱同学。&/p&&p&恐怕那时的朱同学,在心里没少对这些网民讲“MMP”。&/p&&p&毕竟在去年的9月份,张同学已经落下了马。&/p&&p&&br&&/p&&p&所以,咱们再回到这个问题。&/p&&p&当你问小张或者小朱这个问题的时候?&/p&&p&肯定是能的。&/p&&p&但你要是问现在的老张?&/p&&p&不如你猜猜他会怎么说。&/p&&p&也许会回复你:一比吊糟。&/p&&p&&br&&/p&&p&更多小张的故事,欢迎查看我的公众号:&b&大力如山&/b&。&/p&
能不能, 要看你问的对象是谁,以及在什么时间问了。 曾经有位四川的朋友,姓张,叫他小张好了。小张是四川什邡人,家里也没什么背景,好在学习还不错,本科考上了省内的西南财经大学。你要说西财这所学校很好吧?其实还不如题主,毕竟算不上全国的前十院校…
还是来答答吧。谢邀。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沃顿的教育,我的答案是【接近真实世界】。&br&&br&&br&【大一就开始模拟残酷职场】&br&&br&沃顿本科一年级第一学期有一门让人又(chou)爱(ming)又(zhao)恨(zhu)的必修课,叫Management 100。在这门课上,同学们被分为10人一组,给费城当地的小企业做咨询项目。学期期间要汇报三次项目进展,期末要为客户做总结演讲,最后由老师、助教、客户就你的演讲、上课发言及项目中的表现来打分。&br&&br&不仅如此,成绩的一部分还取决于你的队友对你的评价。由于成绩是curved的(即每班只有固定比例的同学可以拿A),因此给别人高评价意味着自己拿A的几率会多少受到影响。这就在学生之间营造了一种竞争与合作共存的利益关系。因此,每年都会听说一些由这种复杂利益关系产生的有意思的故事,比如拉帮结派,左右逢源,私下交易等等。&br&&br&如果你看过真人秀《飞黄腾达》(The Apprentice),那么是的,这门课和它差不多。只不过演员们变成了大一刚进校的稚嫩小孩而已。其实如果全组齐心协力努力的话,也没有必要弄得这么political,不过人是复杂的,每个随机分配的小组都相当于一个organizational dynamics的小试验,挺好玩的。&br&&br&&br&【课程灵活,任君选择】&br&&br&商学院本科四年需要上36门课,只有十几门必修课,而且很多必修还是三选二,二选一之类。每个专业也只用修四门课即可拿到学位,虽然多修也可以。因此大家有很大的选择空间,想广泛涉猎做通才,或者想深入钻研做专才都可以。&br&&br&想上一些与专业毫不相关的奇怪课,也可以用来满足学位学分要求。比如我在商学院之余,还修了希腊古典哲学、戏剧表演、平面设计等不同领域的选修课。&br&&br&很多同学还借此机会在文理学院或者工学院修了一个第二学位。比如我们的校友Elon Musk,当年就是在商学院之余,还在文理学院修了物理双学位,为后来做tesla、solarcity打下了基础。&br&&br&&br&【找工作是首要任务】&br&&br&每到春天秋天,你就会看见沃顿楼里进进出出的全是穿西装的同学,恍然间还以为自己错走进了咨询公司或者投行的办公楼。其实是各个年级的同学都在忙着参加招聘会,进行校园面试。&br&&br&大一刚进校,同学们就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职业社团,比如金融社,营销社,咨询社,等等。这些社团会举办很多活动为新同学介绍不同的行业,比如邀请就职于该行业的校友或者学长姐来进行讲座,为大家改简历,进行模拟面试,等等。&br&&br&因此,沃顿的同学们大多很早就接触到了招聘所需的各种技巧,并且孜孜不倦地为自己的简历积攒亮点。由于大家都在这么做,因此也有挺重的同伴压力。本着大一找到了实习,大二才能找到好实习,大三才能找到dream internship,大四才能拿dream company的return offer的原则,很多同学大一就开始努力实习。由于历练得比较多,沃顿的同学们也往往显得比同龄人更成熟,更专业。&br&&br&&br&就暂时先讲这么多吧。至于沃顿作为顶尖商学院能接触到很多成功企业家、名人,校友资源丰富等等,就不细说了。海外的同学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YouTube的沃顿领导力讲座录像,是沃顿每周四请的一些演讲嘉宾:&a href=&///?target=https%3A///playlist%3Flist%3DPLFBC88CA4F9829840&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playlist?&/span&&span class=&invisible&&list=PLFBC88CA4F9829840&/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另外最近看到这位Berkeley毕业生写的名校就读感想,觉得很中肯,值得一读。&br&&a href=&///?target=http%3A///surprises-attending-a-famous-university-2014-7&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sur&/span&&span class=&invisible&&prises-attending-a-famous-university-2014-7&/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还是来答答吧。谢邀。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沃顿的教育,我的答案是【接近真实世界】。 【大一就开始模拟残酷职场】 沃顿本科一年级第一学期有一门让人又(chou)爱(ming)又(zhao)恨(zhu)的必修课,叫Management 100。在这门课上,同学们被分为10人一组,给费城当…
哪有什么一劳永逸的人生,从小到大,只要....就...听的我耳朵都起茧了。硬着头皮好好坏坏熬下来,一关又一关,还是没有消停。哪一次不是咬牙过了一坎,一抬头,怎么又有那么长。&br&与其被动煎熬,或者奢望过了某个坎觉得就可以一劳永逸,倒不如选择一个自己愿意终生一直耕耘的,还好过点,有没有坎,我都愿意去耕耘去走下去的。没准闷头一走就走了好远了。
哪有什么一劳永逸的人生,从小到大,只要....就...听的我耳朵都起茧了。硬着头皮好好坏坏熬下来,一关又一关,还是没有消停。哪一次不是咬牙过了一坎,一抬头,怎么又有那么长。 与其被动煎熬,或者奢望过了某个坎觉得就可以一劳永逸,倒不如选择一个自己愿…
国外有个personal MBA,&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e Personal MBA&i class=&icon-external&&&/i&&/a&。创始人是个参悟MBA本质的家伙,对MBA核心知识做了梳理,并开出了书单。我正在一部一部啃,碰倒的问题就是独自参悟,没有作证、没有讨论,有些无聊。对了,创始人写的那本书可以买一本,已经有中文版的了,没看过,不知道翻译的怎么样。&br&&br&reading list &a href=&///?target=http%3A///best-business-book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e 99 Best Business Books&i class=&icon-external&&&/i&&/a&
国外有个personal MBA,。创始人是个参悟MBA本质的家伙,对MBA核心知识做了梳理,并开出了书单。我正在一部一部啃,碰倒的问题就是独自参悟,没有作证、没有讨论,有些无聊。对了,创始人写的那本书可以买一本,已经有中文版的了,没看过,…
&b&被收藏是赞数的5倍,我内心是懵逼的……&/b&&br&&br&在下是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的MBA非全日制学生,2011年入学,已经毕业。个人提供如下问题供您参考:&br&&b&1、各种常见的问题&/b&&br&Q:您的工作与MBA的课程有哪些切合点?&br&A:您需要MBA教育的管理知识或者行业资讯等角度去回答&br&Q:你选择XX大学的MBA原因是什么?&br&A:主要从学校的教学质量、历史传承这些方面捧就好。&br&Q:如果入读我们学校,你有什么可以与学校、同学分享?&br&A:结合您从事行业的经验分享,如果能提供企业参观、免费产品试用、实习机会什么的就更加分了。&br&&br&&b&2、着装与行为细节(这很重要)&/b&&br&(1)男士面试务必要正装+领带,女士职业装,穿过膝裙子或裤子,不建议华丽衣着。MBA重视培养商业管理人才,而非派对场合,出于对面试官与自己的尊重,一套妥善的商务装是非常重要的。&br&(2)请务必保持礼貌与谦虚的态度,体现个人修养,以及求学的愿望。&br&&br&&b&3、小组讨论时的注意点&/b&&br&MBA的群组面试不是你死我活的资源争夺,但是体现个人领导与协调能力的极佳场所。群面一般是有主题的群策事件,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达成一个解决方案。因此有几点需要注意:&br&(1)要强调自己是富有合作精神的人&br&(2)如果群龙无首,要勇于带头走出困境&br&(3)对于不合作的人,要巧妙地减少他们的影响力&br&(4)表现出对问题的系统性思考。&br&(5)解决方案的呈现可以有多个,但要极力推荐你们认为最好的那一个。&br&&br&&b&4、职业发展与愿景&/b&&br&这个问题面试官不一定会问,但在面试过程中建议提及一下,发展和愿景的陈述包括:&br&(1)我的职业发展需要更高的管理水平&br&(2)我的雇主/上司期望我具备匹配的职业水准&br&(3)我有创业的计划,希望寻求到帮助&br&(4)我在行业中要达成XXX目标&br&&br&这些理由能够让你与其他漫无目的的高分考生区分开来,在学院老师心中留下更深的印象。&br&&br&目前想到这些,祝您面试顺利!
被收藏是赞数的5倍,我内心是懵逼的…… 在下是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的MBA非全日制学生,2011年入学,已经毕业。个人提供如下问题供您参考: 1、各种常见的问题 Q:您的工作与MBA的课程有哪些切合点? A:您需要MBA教育的管理知识或者行业资讯等角度去回答 Q:…
感谢知乎圆桌的邀请。只对美国MBA有一点了解。&br&&br&在我的第二场Live里提到了这个问题,在这里再总结下:&br&&br&MBA最直接的作用是提供一个找工作的平台。没有这个平台,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可能永远得不到某些公司的面试。&br&&br&美国很注重校友文化。招聘的人喜欢招和自己一个学校的;校友愿意帮自己的学弟/学妹递简历。久而久之,美国的大公司都有一些固定的“target school”。每年的招聘季,这些大公司会去自己的“target school”招聘,搞“on-site interview”。如果你在某个大公司的“target school”读MBA,拿到面试的机会,会比其他人多得多。&br&&br&即使你的学校不是某个大公司的“target school”,没有“on-site interview”。如果你联系到了里面的校友,他/她也有可能帮助你拿到面试。你会发现,如果你不联系校友,在招聘网站上硬投,几乎没人理你。美国的招聘文化就是这么诡异。&br&&br&当然,拿到面试之后,你的学校光环就只能帮你到这了。大部分美国公司都很实际,不会只因为你是哪个学校的而招你。面试开始之后,就靠真本事了。&br&&br&&br&实际上,商学院招生就相当于帮助公司,按照公司招聘的标准,提前筛了一遍人。&br&&br&MBA的招生过程和企业招聘非常像:看你聪不聪明(GMAT,GPA,本科学校);业务能力行不行(过去工作的公司,有没有升职的经历);是不是正常人(MBA申请文书里的关于teamwork,leadership,communication skills,strength and weakness的问题的回答);目标明不明确,知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申请文书里的short-term career goal 和 long-term goal);networking的能力(有没有在申请之前联系校友,对申请的学校了不了解);以及表达能力怎么样,和申请材料里体现的是不是一个人(MBA 面试)。&br&&br&&br&说完了MBA最实际的作用,再说说“形而上”的作用。&br&&br&MBA教给你的不是具体的知识,甚至也不是学习的方法,而是在一个成熟商业社会工作,所需要的必备“软技能”。&br&&br&每个读MBA的都有这样的经历:写不完的作业,开不完的会,回不完的邮件,做不完的“presentation”,参加不完的“happy hour”。打开Outlook的Calendar,基本看不见空白的地方。到了你真正上班工作的时候,反而会觉得,怎么这么轻松!&br&&br&不知不觉,商学院教会了你,如何写规范的商业文书;如何处理多任务,按照事情的重要性办事;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日程和时间;如何利用其他的资源;如何和不同背景的人一起工作;甚至如何穿衣服,如何抹发胶。&br&&br&带领团队的时候,如何了解每个人的特点,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如何鼓舞士气,给团队画饼;如何给自己的团队争取利益,和其他团队协同工作;如何带领团队克服困难,达成目标。&br&&br&身为队员的时候,如何给整个团队增加价值(add value);如何和其他队员一起工作;如何在该站出来的时候,站出来表现自己。&br&&br&&br&其实,美国MBA就是伴随着美国大型跨国企业的发展而兴起的。巨型美国企业需要大量的中层管理人才。对,是中层管理人才,顶级的人才是培养不出来的。&br&&br&举个例子,笔者坐过两次迪士尼邮轮(大部分邮轮不是什么奢侈品,实际上比自己坐飞机,找旅馆,找饭店,找玩的地方要便宜)。&br&&br&一个邮轮三千多乘客,一千多船员,每天邮轮提供三顿饭,早上是自助餐,中午有多种快餐选择,每天晚上是标准的四道菜晚餐,七天晚上吃饭不重样,而且晚餐会根据邮轮所在的位置,提供不同的主题。开到了加勒比海,晚餐是海盗主题;开到了坎昆,晚餐是墨西哥菜。整个邮轮有四个大的食堂,装潢不亚于四星级酒店,每个食堂也有着自己不同的迪士尼故事。&br&&br&由于坐船的游客来自于世界各地,可能是为了让每位游客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船上的船员也来自于世界上的几十个国家,服务过我们桌的船员来自泰国,马来西亚,希腊,和意大利。这么多船员,如何招聘,如何培训;这么多饭菜,如何做的美味有特色,同时,完全符合卫生标准?对了,船员会根据每天主题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着装。&br&&br&说完了吃,还有玩。每隔一两天,邮轮会来到一个新的地方,三千多人浩浩荡荡的下船玩,怎么保证所有人按时回来,一个不丢?或者要求更低点,怎么知道是否所有人都上了船?&br&&br&除了下船玩,船上也可以玩。船上配有电影院,游泳池,健身房,篮球足球乒乓球场。每天晚上,邮轮里的剧院有“文艺演出”(想不出别的词了)。&br&&br&在你出去玩和吃饭的时候,每天你的船舱会被打扫两次。每次你回到船舱,会看到明日的日程,叠成各种动物的毛巾,红酒或者巧克力。&br&&br&我描述的这些细节,也就是实际细节的一半。整个船这么多人,每天都井井有条,身为游客,你几乎不会有任何被束缚的感觉。&br&&br&这样的邮轮,迪士尼有四条同时在跑,盛夏去阿拉斯加,其他时间在加勒比海和中美洲地区。同时,还有两条邮轮在建,每条的造价都在十亿美金以上。&br&&br&那邮轮业务占迪士尼公司所有业务多大的比重呢?&br&&br&邮轮甚至单独都不是一个部门,而是归在“主题公园(parks and resorts)”部门下。“主题公园”部门只占迪士尼公司收入的30%多。迪士尼最大的业务是ESPN,abc电视台和迪士尼电视台所在的“媒体网络(media network)”部门,占总收入的40%多。&br&&br&像迪士尼这种市值超过1000亿美金的公司,美国有三十多家。&br&&br&大家想象一下,这么多商业帝国,需要多少价值观类似,工作方法一致,擅长金融,财务,市场营销,人力资源,供应链或信息系统的中层管理人员?
感谢知乎圆桌的邀请。只对美国MBA有一点了解。 在我的第二场Live里提到了这个问题,在这里再总结下: MBA最直接的作用是提供一个找工作的平台。没有这个平台,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可能永远得不到某些公司的面试。 美国很注重校友文化。招聘的人喜欢招和自己…
感谢知乎圆桌的邀请,抛砖引玉,强答一下如何申请美国前十名的商学院MBA。&br&&br&在我的第二场Live里其实提到了如何申请MBA,当时讲的比较快 ,好多没讲出来,这里再总结下,希望对听过live的知友也有帮助。&br&&br&大家在思考“顶级商学院招MBA有哪些要求”这个问题之前,可以先想一下商学院为什么要招MBA?&br&&br&长远的目的,当然是希望培养出各个行业的翘楚;当这些校友功成名就之后,回馈社会,回馈学校。说得更夸张点,前几名的商学院恨不得培养出人类的希望,改变商业规则的不世出的天才。&br&&br&短期的目的呢?&br&&br&以本人的“小人之心“揣测,一个主要的目的是”挣钱“。前十名商学院平均每个学校每年大概招1000个新MBA,每年的学费大概是六万刀,再加上二年级的一千人,刨除零星的奖学金,每年每个前十名的商学院,从MBA项目获得的收入(revenue)大概就是一亿刀,不需要四舍五入。这还不算part-time MBA和EMBA的收入。每个美国大学,最新最好的建筑通常都在商学院。&br&&br&下个问题就是,商学院如何保证自己能够持续地赚钱,持续地招到人呢?要知道,商学院之间也有极强的竞争关系。&br&&br&答案是,要保证自己在MBA排行榜中的排名。一个稳定甚至上升的排名,能够保证商学院不断招到好“学苗”,好的“学苗”能够帮助商学院巩固自己的排名,这是个正反馈的过程。&br&&br&那么,下一个问题就是,商学院MBA项目排行榜的排名依据是什么?&br&&br&请看下图:U.S. News 2014年美国商学院MBA项目排行榜前十名及每个学校的各个指标评分细节。&br&&br&&figure&&img src=&/v2-be38e7fdb5fa_b.png& data-rawwidth=&865& data-rawheight=&6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65& data-original=&/v2-be38e7fdb5fa_r.png&&&/figure&&br&&br&我们可以看到,一共八个指标,每个指标的权重都不同。我们来一个一个分析。&br&&br&第一个指标,也是权重最大的指标,是GMAT成绩,占比16.25%。举个例子,哈佛2014年的录取学生平均GMAT成绩就是727。换句话说,想申请好MBA项目的首要条件就是GMAT成绩。身为一个中国人,想申前十的MBA,GMAT最好考到720以上;740以上,基本确保你在这一项里不吃亏。&br&&br&第二个指标,是本科GPA,占比7.5%。这个没什么好说的,对于道德底线高的同学来说,已经无法改变了。哈佛的新生平均GPA是3.7,其他学校都超过了3.5。&br&&br&第三个指标是Accept Rate,是录取率。这个比重较小,是1.25%。以哈佛为例,11.3%的意思就是,每一百个申请人,哈佛只录取11.3个人。&br&&br&第四五六个指标合起来一起说:Average Pay,毕业后的平均薪酬,占比14%;Jobs At Grads,毕业之后的就业率,占比7%;Jobs Later,毕业三个月之后的就业率,占比14%。&br&&br&以哈佛为例,2014年,毕业生平均薪酬为$138,346,毕业之后的就业率为78.7%,毕业三个月之后的就业率为89.4%。&br&&br&这三个指标合起来都在讲一个事,你学校的MBA毕业生,整体能不能找到特别好的工作。&br&&br&三个指标合起来的权重达到了35%。&b&&u&毫无疑问,你能不能毕业找到特别好的工作,是商学院M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top eleven 2015 安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