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气 能抗恶助弱,生活中勇气能怎么样,花木兰削弱后还能用吗怎么样

在责任和自我肯定中:勇气与德性
作者:志余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现代人的生活意义总是在人的权利与法律秩序、道德生活与幸福追求的错综交织中建立,所以不仅在战争中、在公共事业中、在知识探索中,也在个人生活中,在会议室、在病房里、在厨房里,都需要理性上的自主,让我们有足够的勇气选择自己的行动。
美国著名导演约翰&斯特奇斯1958年拍摄的电影《老人与海》剧照
海明威和福克纳的交恶线索简单明了,他们虽处同一年代却没有什么来往,正式通信也只有一次,不多的交集公开场合的记录清晰。虽然两人一直相互揶揄,而且海明威一直是显得轻松自信的一方,一直到1947年福克纳被要求评价最重要的美国作家,提到海明威时竟说&他缺少勇气&,海明威听后大发雷霆了。海明威让他的一位将军朋友出面为他的勇气作证,这位将军写了三页纸的长信来证明海明威当战地记者时是多么的英勇无畏。
海明威的反应显然文不对题,他知道福克纳说的是他的文学创作天地狭窄,但却没勇气去摆脱。随后福克纳给海明威写的短信里,虽有&道歉&二字却并没有收回这个评价的意思,倒是在给将军的回信里再次重申了一下。他说:我认为我们全都失败了(就我们谁也没有达到狄更斯、陀斯妥耶夫斯基、巴尔扎克、萨克雷等人的高度而言)。沃尔夫失败得最光辉,因为他具有最大的勇气:敢于冒犯低劣趣味、笨拙、乏味、沉闷等错误的危险&&而海明威他没有那样的勇气。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
福克纳一直保留着这个评价,1952年《老人与海》出版,福克纳对这部作品大加盛赞的同时还附加着类似的议论:&迄今为止,他笔下的男男女女都是自己形成的,是用自己的泥土自我塑造成的;他们的胜利与失败也都掌握在每一个对手的手里,仅仅为了向自己、向对手证明他们能做到何等的坚强。可是这一回,他写到了怜悯,写到了存在于某处的某种力量。&重要的还不是这个短评没有发表,而福克纳写给《纽约时报书评》的信转到了海明威手里:&海明威说过作家应该抱成团,就像医生、律师和狼一样。我觉得在这句话里,机智、幽默的成分多于真理或必须,至少对海明威来说是如此,因为需要勉强抱团否则就会消灭的那种作家,就像待在狼群里才能是狼、单独活动时便仅仅是一条狗。&
海明威以硬汉形象立于文坛,&缺少勇气&可能是他最不能接受的评价,但他对福克纳的每一次反讥基本上都是气话,这一次还是气话:&只要我活着一天,福克纳就得喝了酒才能为得到诺贝尔奖而高兴。&但这一通气话竟还是从当年被说成&胆小鬼&的事说起,可见其耿耿于怀之所在。
但一直到海明威自杀,福克纳还是坚持着这个评价,在他得到消息后对朋友说:&海明威抗议得太多,他所显示的无畏与男子汉气概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伪装。&接着又说,&我不喜欢一个走捷径回家的人。&
以&文人相轻&这种诛心之论来解释他们未免太过庸俗,可能也不得收益。如果参照他们的作品,可以说他们对&勇气&的定义是不同的,《老人与海》和《熊》这两部寓言式的小说,或许能够当作是为他们的争执所做的注脚。一个老人,一个孩子,需要应付的都是需要极大勇气的事情,但如何应对却显示出他们各自不同的参照系及其展示出的不同的生活世界。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的解释是:&应付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勇气,能说明一个人如何定义生活的意义。&这也就意味着勇气不仅是心理学的问题,最终是在伦理范畴呈现。在中国古代思想中,勇气曾是被提及的德性之一,《中庸》有言:&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亚里士多德也是明确地把勇敢作为一种德性来分析的。他所谓的勇敢的人总是以情况所允许的最好方式,按照理性的原则、事情的要求,去感觉和行动。有些由于足够的经验、一时的怒火、错误判断或被迫所推动的行为虽然貌似勇敢,并不具备一种勇敢的品质。他说,雇佣兵往往因为经验丰富而善战,但当危险超出了他的忍受度就会逃跑;被激情所控制人的可以是斗士,但与勇气无关;而一个超级乐观的人往往对危险和困难缺乏恰当的估计而显得勇敢,一旦他发现估计错了,也会放弃;一个被迫行动的人为了躲避更大的惩罚而承受痛苦的行为,更不是出于勇气。最终亚里士多德所谓的勇敢是混合着意愿、情感、权衡,能在怯懦和鲁莽之间的恰当的行为,是为城邦、为正义、为知识、为人的尊严等高贵目的而选择承受巨大痛苦和困难的品质。
阅读更多更全周刊内容请微信扫描二维码下载三联中读App,注册就有红包哦!
版权声明:凡注明“三联生活周刊”、“爱乐”或“原创”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三联生活周刊或爱乐杂志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刊、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三联生活周刊”或“来源:爱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刊、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乙肝表面抗体弱阳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