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最火的网络游戏,上班族,可以花少量的钱都苦点累点无所谓dj加快,关键是要轻松,不要玩起来太累,不要单机的。谢谢

求个网游 不怎么费钱 配置高不高无所谓。 最好华丽点的 上班族 时间少。_百度知道
求个网游 不怎么费钱 配置高不高无所谓。 最好华丽点的 上班族 时间少。
竞技类的不要 在玩LOL、 想要其他类型的网游
如果有我觉得好玩的 追加100分
我有更好的答案
仙外传应该可以吧,玩着轻松,Q版的人物。宠物可以到处抓,还有一个是七彩宠物养成的玩法挺有新鲜感的还,最适合下了班来休闲一下了。画面是鲜艳柔和的那种
采纳率:30%
大唐无双首选3D的话,鹿鼎记、寻仙,竞技游戏自然首选,技术练好了就行,推荐全球使命、QQ仙境都是很好的选择回合制呢如果要不花钱的话、QQ仙侠传横版的话QQ三国、cf当然,网络游戏也可以,2D的话幻想世界
QQ幻想世界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适合有网,有电脑的学生和上班族的网上挣钱方法
现今网络赚钱,网上赚钱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网赚就是利用无所不在的互联网,让你的时间繁殖金钱,让你的电脑繁殖金钱!0投资,0技术,只要会上网就能创造财富。那么还不开始行动!&&&&&&& 上网赚钱的好去处:不要再到处乱找...........   本文是我照抄的别人的(自己有所修改),不过我真的收到钱了才向大家介绍的。收钱有点麻烦,要到人民银行办理。 真的能赚到钱,但不会很多,建议不要为赚钱而上网,上网的话只能抵点上网费,最合适在办公室或在家 上网赚钱。好了,以下为照抄内容:网上我发现了一个问题: 为什么各个网站都说能为你赚到很多钱呢,就连读一封E-mail点几回广告 栏都能挣到钱 难以置信啊!天下哪有免费的午餐?!(原来是广告商买单,在国外这早就流行了)本来 我也是不相信的,但想想对自已没有损失的事为什么不去试试呢?人总该为自已去努力创造条件的!网上 所谓的赚钱方法有很多,我试了一些,觉得以下的方法是最好而且最可靠的,只要提供一个E-MAIL和家庭 住址(给你寄钱用的)就可以了,我推荐给大家,有钱一起赚嘛反正也不吃亏,试试看嘛!相信我,没错的!但我的身份是不能够泄露给外人的,当然身份证号 码、手机号码(因为回电是要付钱的噢)、信用卡号码等等重要信息都不能泄露的噢。于是找了一个不要 身份证、不要会员费,只要有个地址、电话号码就能挣到钱的网站,申请成了会员&&(反正挣不到钱也 不会吃亏。)等了一个月,什么汇款单?连个影子都没有!不过一想,无所谓了,反正也没吃亏!就当是 鬼迷心窍一回吧!可一直到了第三个月&&突然,汇款单到了,154多美金?折合人民币不就是1200多了吗 ?半信半疑。到了银行,交了几十元的手续费,换回了1200多!真像做梦一样&&兴奋之余,又开始了我 的宣传。不是宣传得越多,挣的也就越多吗 果然,三个月后,又飞来了一张单子!--200多美金!真是难 以置信!!又过了三个月上涨到了2100多美金这一切可都是真的,当然也离不开我自已的努力,积极地有 信心地发表文章,真诚地教人如何加入。   加入方法很简我所介绍的是一家利用网上冲浪时接受广告而赚钱的公司.CashFiesta公司是美国加利 福尼亚伯克利市的一家新兴的从事互联网广告业务的公司,现与实力雄厚的ExploreTechnologies及Inc公 司合并,服务没有使用时间限制.信誉绝对可靠!它位列网上广告公司的三甲之内,至今还没有网友投诉过 !只要其注册会员在一边上网时,一边接收该公司发送过来的广告.就可以按其上网时间长短获得每小时 0.6美元(注:最低标准)的报酬.满50美元即会付款。 此外,如果你将其介绍给别人,即发展下线,那么在你的下线流览上网时,你也可以从中获利。 具体来 说,每一个会员可以发展8层下线,你可以从第一层获得15%的点数,从第二层获得7%的点数,从第三层到第 五层获得5%的点数,从第六层获得3%的点数,从第八层获得1%的点数.假设你发展了3个下线,而每个下线又 发展了3个下线,你和你所有下线平均每天上网1个小时,那么你的月收入就有2321美元了。当然这需要你 的时间和毅力。本赚钱方法的最大好处:1. 只要在线就计数,无论您在做什么。2.支持8级下线!稍加努力,就会出现下线贡献的点数远远超过自己所得点数的情况,甚至自己 不用,每月也会有一笔固定收入进帐,岂不快哉?3.注册一个指定站点得1000点。此方法简捷有效,但大多数朋友由于不认识英文而错过了这个 好机会。当有SignUp字样时,不要吝惜那几分钟时间,简单填一些表单,您就会发现自己的点数一下上涨 了千余点!4.当你成为黄金会员(积聚黄金点到13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也喜欢
没洗头怎么办!
最怕空气突然安静
放宽心好了
热门日志推荐
人人最热标签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vip.sina.com··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乐谈财经:未来的关键不在于投资什么,而是跟着谁投资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乐谈财经:未来的关键不在于投资什么,而是跟着谁投资》的相关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乐谈财经:未来的关键不在于什么,而是跟着谁投资》 精选一“重点不是你投什么,而是你跟着谁来投。”著名的经济学家、马光远在接受专访时,说道“未来重点不是你投资什么,而是你跟着谁来投资”。如果用一个词汇作为2017年中国的年度关键词。我想很多人都会选择焦虑这一词汇。人们为什么焦虑?因为焦虑的背后是人们的荷包。每个人心中最敏感,最焦虑的都和财富有关。在中国,人们除了,还有股票、、债券等,不过这些似乎很难满足人们的需求。针对这一系列问题,马光远表示,“所有人讲下一步要、基金,这些建议你千万不要听。关键是你跟谁玩,谁带着你玩,这才是最重要的。”在他看来,我们今天需要重新定义投资。他认为,中国人投资和美国人完全不一样,很多中国人一年没有20%的增值不叫投资,而在美国能有7%到8%的收益就是最好的投资。同时,中国多为,而美国人更愿意将资金交给机构管理。据Morgan Stanley今年6月底统计数据显示,在美国股市交易额中,散户交易占比仅为11%.深交所《度绩效报告》的数据中,者持有市值占比42.8%,交易金额占比85.6%,散户均为绝对主导。一方面是的大UN显示为追求高收益,另一方面却是自己单枪匹马进行,最终结果往往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理想。某机构今年发布的基民调查报告显示,65.2%的基民处于亏损状态。“只赚指数不赚钱”形容的就是当前散户的现状。在此现状下,成为众多投资者的选择。不过,马光远强调资产配置不能耍嘴皮子、玩概念。在这个画风转变的年代,投资者需要记住一点,闭着眼睛赚钱的年代已经结束,专业化时代已经到来。”重点不是你投什么,而是你跟着谁来投。“他认为。炸UN业机构的投资主要是专业工具、专业思维、专业组合,投资本身是没有什么神话可言的,但为什么专业机构比一般人玩得更好,因为它专业。对此,马光远表示,市场上的老百姓其实非常期待可靠、安全的、专业的机构为他们解决焦虑,而不想靠自己,“赚钱快、容易赚钱、高收益、暴利的时代基本画上句号。更多新型的专业的崛起,从新定义投资重新定义投资,人们意识到一个中长期稳健的收益是多么的重要。然而中长期稳健收益似乎要比想象中困难。但随着未来专业化的方向是一个不可遏制的趋势,你把钱交给专业机构,让专业机构帮你去做一些组合,分散风险,然后能够确保一定的收益,这是大家可能以后会看到的一个大的转变。现在几乎每个人都变成了“专家”,这是这个时代的悲哀。所以打自己的钱交给专家,这是我们每个人的渴望。或许,新一代的传奇将从这里开始。文/乐谈财经/qv6002写在最后:给大家推荐一家3年老平台立即理财拿→(年化收益10%)转载本文请注明来源于安全110:http://www.p2b110.com/news/228863.html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百度贴吧QQ好友window._bd_share_config={"common":{"bdSnsKey":{},"bdText":"我在【网贷安全110】看到这篇经典的文章,有趣-有料-有内涵!你们看看觉得如何?","bdMini":"2","bdMiniList":false,"bdPic":"http://www.p2b110.com/","bdStyle":"1","bdSize":"16"},"share":{"bdSize":16},"image":{"viewList":["qzone","tsina","tqq","weixin","tieba","sqq"],"viewText":"分享到:","viewSize":"24"},"selectShare":{"bdContainerClass":null,"bdSelectMiniList":["qzone","tsina","tqq","weixin","tieba","sqq"]}};with(document)0[(getElementsByTagName('head')[0]||body).appendChild(createElement('script')).src='http://bdimg.share.baidu.com/static/api/js/share.js?v=.js?cdnversion='+~(-new Date()/36e5)];《乐谈财经:未来的关键不在于投资什么,而是跟着谁投资》 精选二今年以来A股的暴涨暴跌,无限放大着投资者们的财富焦虑。从千股涨停到千股跌停,从千股停牌到千股复牌,不变的是投资者们被“花千股”放大的焦虑。其实,股市从来不是一个挣钱的地方,它只是一个财富二次分配的平台,并且波动越剧烈,二次分配越惨烈。花千股只是表象,本质在于:不正确的让你产生了焦虑。明白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越来越多人在争取财富自由的路上,获得的却是可怕的财富焦虑症。迫于生存压力,总觉得入不敷出,思考财产;无论赚多少钱,都觉得银行账户在缩水;有时不看重理财,有时又觉得理财无比重要;害怕错过一信息,像强迫症一样关注一切资讯……这些表现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症状,也许只是源于大时代的“焦虑症”:一方面,虽然国民社会的财富总量急剧增长,但二次分配却不尽完善;另一方面,技术的革新、行业的颠覆,让个体在时代面临了更多不确定性……这是时代的局限性折射给每个人的焦虑。了解了症状和内因,你一定会问:“怎样改善和缓解我的财富焦虑症?”“接受你不能改变的,改变你能改变的。”——如果你改变不了时代,那还是从更新自己的财富观做起吧。按照欲望和能力相匹配的原则,人对财富的渴求和其他欲望一样,需要相应的能力来匹配。打个比方,一个人的能力,就像圈在欲望外的一个笼子。当赚钱的欲望过分膨胀,而能力没有相应增长,这个笼子就会越勒越紧,让人产生焦虑。所以,缓解焦虑的最好办法就是减少自己的欲望。上要调整心态,把追求财富的欲望缩小,让欲望保持在能力可以控制的范围。这要求我们首先要摆脱财富焦虑,理性冷静、避免贪婪,不盲目跟进热点,避免在不熟悉的领域投资,简言之,就是抑制不理性的理财冲动。想摆脱财富焦虑,首要得直面焦虑,勇敢地去面对问题,找出问题的本质。其次,树立风险管理和止损意识,任何投资都伴随着风险,而按照墨菲定律,“最坏的情况往往最可能发生”,一旦发现亏损超出承受能力,就应果断止损。最后,让“凯撒的归凯撒”——通过委专业机构进行。在美国,根据资金实力和掌握的多寡,投资者可分为未受权投资者、、老练投资者、和。未受权投资者即普通投资者,一般建议把高控制在一定比例,或者委托更高级别的或机构进行投资。资本市场如同战场,只有你摆脱财富焦虑,才能拥有一个清醒的头脑,从各种逆流、漩涡中判断市场大势,从而因势利导,将聚到你身边……注: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点击阅读原文,给你足够惊喜!800元哦~《乐谈财经:未来的关键不在于投资什么,而是跟着谁投资》 精选三我自己一直在反思这些年里的很多事情,突然发现所有的成功失败,很大程度上都不是我自己个人能力决定的,而是很大程度上被大趋势给决定了,我很多年前写了篇叫《我为什么看空中国股市》,里面我提到我自己为什么离开股市,突然只是因为觉得我这个人能力不如别人,勤奋不如别人,运气不如别人,我凭什么跟人在一个能力充分竞争市场上赚钱?我唯一盈利性的机会其实只有一个,就是猪都会赚钱的时候,我才有赚钱的机会啊。也就是风口来的时候,例如06年,例如09年,那时候,满大街都会听到谁赚了多少,赚了多少,于是我就能有机会赚钱了,如果在一个不是普遍性的盈利市场上的时候,我发现赚钱一般都是辛苦钱,也就是跟人比体力才能赚钱,花更多的时间,做更多的调研,那些都是辛苦钱。而可悲的可能是竞争越充分的市场,你会更可悲的发现你即使很辛苦了,也是不赚钱的。后来衍生出去看很多问题,发现其实不单是股市,任何行业好像都是差不多,2002年的时候,我们很多同学离开了中国去美国读书,都是名校啊,牛逼的一塌糊涂的名校啊,我们这些垃圾被留在国内,十多年过去了;我们这些垃圾在国内啥事情也没干,结婚生子,然后没事只能买房子,一套两套三四套,然后就发现那些国外读了n年的书的同学们可能就比较悲催了,回国可能一套房子也买不起,是我们能力强么,不是的,是因为我们赶上了好时候,中国大发展都格局里,能力其实是不需要的,我们自己也很悲催的发现,回老家去,甚至不如那些没考上大学的同学们;他们初中毕业、高中毕业就开始闯荡江湖,更早的接触社会,更早的在外贸领域做业务,而你因为可能是大学毕业,选择也比较多,反倒不如他们有更好的积累,尤其在过去十年赚钱最多房地产行业,一般比拼的其实也是胆魄而非能力,我们东阳是建筑之乡,很多人很小就跟着走南闯北做工程,然后在过去十年里,一个个都赚了很多钱,反观我们自诩名校毕业,其实是不如他们的,当然现在趋势也在变化,互联网出现的格局里,房地产衰退之下,这个趋势不同了,盈利逻辑也跟着变化了。我前些日子碰到一个ut出来创业的小伙子,当年ut可能在全国的为数不多的本科生,他打败了无数的人终于挤进了ut,而那些被他打败的人,黯然的走进了阿里的大门,彼时的阿里容纳了一帮乌合之众,很多都是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的学生,名校几乎没有,十多年过去了,那个进了ut的天才,现在要出来创业了,那些没办法只能去阿里的人,一个个身价过亿要给那些牛逼哄哄当年逼的他们无路可走的牛人们投钱去了,能力决定一切么?好像还真不是。前些日子,跟师兄谈话,他谈到他2001年在五道口读书的时候逃课去卖空调,希望发家致富,结果卖了一年多,晒得黑黑的回学校,然后说了一句话,叫辛苦不赚钱。跟我所思考的几乎是一致的,这简直就是句真理,这个世界上,赚钱的事情,从来不是辛苦的事情。你们比辛苦,比的过那些富士康的工人么,比得过农民伯伯么?但是他们比你更赚钱么?所以世界上,如果一个行业要靠比能力来赚钱的时候,你会发现好像赚的只能是辛苦钱了。更苦逼的是甚至很多人还赚不了辛苦钱,例如现在一堆苦逼的淘宝电商。现在创业的人很多,我一直都跟大家说,创业有时候选择大方向很重要,因为赚大钱和赚小钱说白了,其实都会很辛苦,都很艰难,你路边开一个小店铺要做成赚钱,其实也不见得比做好一个国有企业要容易到哪里去,都不容易,但是同样辛苦,结果是截然不同的;这个时候,大格局大趋势就显得非常重要,尽量去做一些趋势性的机会的事情,市场整体向上的机会,只要做的稍微好点,总还是有机会的,而有些行业,你在怎么做,其实都注定了最终的结果都不会好。我们的要去投资一个赚的是辛苦钱的时候,那就会发现我们赚取的只能是社会平均回报率,于是我们到最后发现得出的结论其实也还是尽量淡化能力的重要性,更多看中趋势性的,在大趋势性的格局里,在进行一定程度的铺量投资,能力无法量化,很难确切的预测,而大趋势的视野还是有一定的逻辑可循。周鸿祎有篇文章貌似是说,趋势之下无可抵挡,孙中山很多年前有句话叫,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意思就是任由你在牛逼,你也无法对抗历史的潮流,这就是趋势的力量。但是问题来了,趋势到底是什么呢?趋势是什么很难定义,我们其实看趋势这个东西吧,倒是有几个特征挺有意思,第一个特征其实是趋势只有在将起未起的时候,才有意义,太早看到趋势其实毫无意义,你会错过太多的东西。也是为什么很多聪明人都赚不到钱的原因,趋势看到了最后就是虚无主义者,因为觉得这个也就这样那个也就那样,都没啥意思,看的太远的人,其实挺适合做先知,当然也很容易成为先烈,看的太早的悲催案例太多了,意义更是不大,哥白尼在中世纪就看到了地球不是宇宙中心,于是就被火烧死了,太多太多聪明人死在了不在当下生活的故事里去,等好不容易撑到风口来的时候,他已经先没了。而如果,趋势都被人看到的时候,其实趋势的意义也就没了,当真理都被大家接受的时候,真理就会沦落为常识,你已经没有任何机会和优势来成为一个布道者了,在现实中也有挺多好玩的事情,前些日子听到一个农民说,政府让我们种葱,我们就种蒜,政府让我们种蒜,我们就种葱。这个就是极为简单的朴素的趋势性发现的案例。当趋势被所有的人都看到的时候,你其实只能回归到赚辛苦钱的逻辑里去,记住辛苦钱往往不赚钱的真理吧。在这个特征里,我们收获的东西是什么呢?是提前预判很重要,因为只有在人们尚未发现,而你却提前发现,也提前动手了,那你或许能有先发性优势。这里挺有意思的是很多人其实都能看到一些趋势性机会,但是能下手的人其实也不多,看多做空,看空做多,甚至看而不做的人,其实都挺多,我们经常听很多人说,当年我怎么怎么看对了,但是这种看对了,跟你有啥关系么,屁关系都没有,总体来说,爱折腾的人,胜算更大,未来的创业很大程度上会比拼试错的次数和成本的综合。尤其是趋势留的时间窗口越来越小的时候。我感觉我自己算是在领域这几年稍微有些薄名很大程度上还是做了些预判的吧,回头看两年来写的一系列金融文字,还是很大程度上预判来我国的金融经济形势,也对一些企业做了整体性的判断,大体还是经得起推敲,实践也在不断的验证一些当初的观点。我2011年提出经济形势下行,即将开始的情况的观点,持有货币现金是相对合理的理性选择,现在基本上也得到了验证,最近很多人都在提说企业做好过冬的准备,其实现实的情况是,如果过去两三年前不提前准备好过冬,现在大部分企业都已经半截子入土了,也就无法过冬了。尤其是杠杆很高的金融企业,难度更大。一个普遍性的经济下滑趋势下,金融的整体性盈利格局是很难维系的,整个逻辑链条其实是很简单清晰的,难度就在于你怎么判断经济下行的格局,尤其是在2011年还不是很明显的市场情况下,乐观气氛浓厚的2011年里提通货紧缩的确是不太容易让人接受的观点。我自己对金融行业得简单理解就是金融很大程度上看天吃饭的行业,在普遍性不赚钱的市场里,你金融机构要实现盈利,难度其实很大,这种典型看天吃饭得行业得合理逻辑就是能赚钱得时候,狠狠得赚钱,不能赚钱得时候就回家休息,游山玩水。不跟大趋势做对抗,当然不是说大趋势不好,你没有赚钱得机会,只是这种机会会很辛苦,好汉不赚六月钱?火中取栗得事情玩他干什么呢?我过去几年在四川一个培训班,我一直都是这个观点,很多学生都问我,那我们怎么办呢?难道等死么。我其实不是很想的明白得是,为什么不做就是等死,不干事情,难道就不能休息睡觉?为什么要每天把自己弄的累死才心满意足?事实上,与其在家勤勤恳恳到处作放高利贷,不如跟着我游山玩水,骗吃骗喝,这个花钱一年能花多少?我承认,我的课程一直不太被人喜欢,因为这个世界做个说实话的人,向来都不讨好,说实话尤其说难听的话的人,往往都挺可悲当年袁绍官渡之战,谋士跟他说,不能打,不能打,一定败。袁绍不听非要打,还把谋士关了起来,后来果然败了,别人就跟谋士说,主公败了,真该听你的话啊,回来会感激你得。谋士就叹气说,不是的,如果主公胜了,一定会很高兴,然后天天奚落我,骂我神棍,我还能活命,如果败了,他一定会觉得面子挂不住,反倒把我给杀了。没多久就应验了,这个世界没人喜欢说真话,的确是有道理的。不过好在我是自由身,这个也是互联网带来得好处,就是你喜欢听就听,不喜欢听就不听,关我屁事。好像扯的有点多,但是两年过去了,随着民间金融出事越来越多,其实基本可以验证一个观点就是,我们过去维系金融体系蓬勃发展的市场性基础在坍塌,从过去三十多年来看,维系我金融体系的基础其实是市场的企业一直是赚钱的;我们八九十年代,企业能赚钱,无论你是摆地摊还是生产物品,都能赚不少钱,2000年以后,生产可能本身不赚钱了,但是资产升值所赚取的利润甚至比单纯的生产本身还赚钱,使得你过去的金融体系,无论是低利贷还是高利贷都可以被收益覆盖,企业只要赚钱,金融机构你怎么玩,都不会出问题。但是现在的市场的可怕之处在于谁都不赚钱,在一个整体不赚钱的市场里,金融的逻辑则永远无法实现,企业赚了十块钱,还你愿意,但是总共赚个三块钱给你两块,估计就心不甘情不愿了,如果亏钱了,要还你三块钱,基本就是的格局,所以谈金融困境很多时候首先要谈的问题是经济问题,都不是本身单纯的金融问题,核心是你信贷供给无法解决企业是否盈利的问题;目前市场企业为什么不赚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整体性的产能过剩,这个问题恰恰是非金融命题可以解答的,你放水也好,扶持也好,都无法消耗整体性的产能困境,这样的市场里,去产能成为了必然的格局,去产能是成本很高,代价很大,而放松金融恰恰不是去产能的逻辑,如何理解金融扶持呢?如同一桌子人嗷嗷待哺都快饿死了,怎么办?现实的选择应该是饿死一部分人,然后给剩余的人支持,这样就能延续下去,而金融放水是什么?放水就是如同来一场盛宴,给所有的人一起吃,然后呢,强壮的和不强壮的,是都能吃一场饱饭了,但是结果呢?结果其实是一起死。如此现实残酷,怎么选?不知道。某地区政府呼吁救市,我跟他说,其实现在的救市其实说一场惩罚好人,保护坏人的制度,是恶制度,为什么呢?许多规范经营的好企业,其实过去几年都挺安分守己的,反倒是很多不安份的企业过去几年一直在扩杠杆,没节制的借钱,还大打价格战,浙江很多企业一直以低于成本价格销售,目的并不是为了产品获得利润,而是以此为基础向银行融资,进行其他领域的投资,他们的存在本来就让那些安分守己的企业很难生存了,现在出现问题了,结果要去救他们了,那不是扯淡是什么呢?坏人总是得不到惩罚,好人总是得不到保护的市场,最终就是大家都一起变坏吧。现实还有些好玩的逻辑,市场上生产企业不赚钱的时候,我们其实就会发现,市场会挺好的,为什么呢?因为很多企业因为生产不赚钱,不但不会借钱扩大生产,反倒会挤压出很多钱出来,于是形成了今年二季度三季度的信贷规模下降的情况,好人都不借钱了,因为借来的钱如果无法赚钱,好人为什么要借?那么借钱的是什么人?是已经陷入困境的企业,流动性出现问题的企业,才需要借钱维系流动性,避免不崩盘,而这部分企业,银行又不敢借钱,于是就出现了存贷规模双降的情况,很现实的市场就是如此。那么这份生产中流出来的钱去哪里呢?安分守纪的情况下,应该是趴着,但是现实其实大部分的资金都不会安分守己,于是这部分钱,一部分成了游资,到处突击,寻找性机会,美其名曰做金融。另外一部分,其实是去了互联网领域,两个逻辑可能合一,互联网目前如此火热,恰恰反应的是整体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对渠道的依赖,互联网电商就是突出的表现,第二反应是钱无处可取,追逐目前市场最大的热点,互联网,犹如黑暗中的灯塔,现实越残酷,灯塔就越是明亮,然后大家飞蛾扑火。今年创业市场非常火热,大量的vc成立,是个人都成为了投资人,都希望投资出一个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等,一边是实体的不景气,一边是创业氛围的浓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两个逻辑其实是相同的,实体越不好,资金就越挤入具备想像力的行业中。这个逻辑其实暗含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阳谋,就是政府鼓励和希望市场上的钱都尽可能尽快的被消耗掉,这是一场消灭钱的运动,我们可以理解成是金融去产能过剩的逻辑。想看这个逻辑的可以看我之前一篇文《只谈逻辑不谈对错》,这里不多说了。我们在回到趋势这个话题里去,趋势的背后其实反应很多问题,现在很多人都在说阿里如何牛逼,如何牛逼,其实这个话题怎么说呢?在一个趋势起来的时候,乘风而起其实难度并不如想象中大,在新兴领域并不需要太大大努力,就能较为轻松的击败固有规则体系里的王者,苏宁曾经是线下的王者,当年股价也是及其牛逼的;但是阿里打掉苏宁,我并不愿意认为是一个企业对一个企业的胜利,他是一个时代对另外一个时代的胜利,每个时代里都有自己的王者,苏宁代表了互联网未出现之前的渠道之王,而阿里则是互联网时代的王者,本质反应的其实是人类走入了互联网时代,原先的生活作业方式时候对苏宁的依赖变得不再被需要。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不是苏宁不努力,不牛逼,而是再牛逼也没用,你是很好很好的,只是我也不需要了,这个是挺悲伤爱情故事。事实上这种趋势性的颠覆市场上有过太多的案例,很多曾经在我们生命中如此重要且认为永远都不会离开你的东西,其实发现一点点都在离去,这个观点其实用在阿里、腾讯身上也上一样适用,你认为永远离不开的他们,也说不定很快会离去。想到苏宁,我突然想起了国美,很多年前黄光裕和陈晓之争,当时我写过两篇文章骂陈晓,回头来看,我自己当评价是,我依然会骂陈晓,但是我却认同陈晓当时的思路,黄光裕在牢里写信要求每年新增门店数量,认为这是核心竞争力,是阻拦人家进入这个行业的高壁垒,门店越多,优势就预定先,很显然陈晓不认同这个观点,他砍掉了很多的不盈利的门店,经营理念之争引发了他们两个的恶斗,不去评价是非对错,单纯从结果来看,我们不得不说,其实黄光裕错了,在固有规则和体系里,门店越多,优势越明显;但是人类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的时候,发现,门店越多,其实你是死的越快的,因为你做的再好再好,人们都不回来了,都不需要你了。而当你认识清楚这个趋势的时候,你要掉头的时候,你发现你压根无法回头,庞大的门店数量都是你的负担,而不是你的优势。你必须先自我革命,让自己归零,才能跟人家一条起跑线上,但是人家会等你么?即使一条起跑线了,你能保证你一定能在新规则下玩得过人家么?这个就是可怕的趋势之争,不同维度体系里的竞争是极其可怕的,压根不是单纯和纯粹的能力之争了。互联网其实是个底层革命,改变很多的生产作业方式,从而使得固有生产作业方式上的一系列王者的优势丧失。因为互联网这个技术,我们被改变了很多,在很多行业都日益被互联网的今天,金融业不可避免受到波及,但是事实上金融业由于是低频交易,他所受到的波及并不如对其他行业影响大,但是又由于金融业的客单价高,这种变革带来的影响力却很大。这里其实我想讲下互联网下,对金融业的几个趋势性的改变,我最近很关注众筹,前几天跟红杉资本也谈到过这个话题,其实我想说互联网出现对早期投资的改变是比较现实的,最大的特征就是互联网使得投资非专业化的趋势大幅度加强,怎么理解呢?原先的社会体系里,投资其实是很高大上的行业,投资人每天打高尔夫,住五星级酒店,一堆人找他要钱,然后他给钱,感觉很爽,再过去那个年代里,钱是极其重要的门槛,无论是投资还是创业,钱都是重要的门槛,你没个几千万在手,做什么投资,其实几千万可能都不够,创业也是,阿里在十年前拿到了投资基本上就可以把别的竞争对手给灭了,拿到钱和没拿到钱的竞争压根不再一个层面上。所以投资人的高大上很大程度上是钱堆积出来的,他选了谁,谁可能就能快速成长,远超越同行。但是走到了今天两个明显变化,第一个是有钱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有钱人现在都进入了,随便个土豪都能拿出个几千万做投资的时候,我们发现高大上的投资已经彻底庸俗化了,而且原先被认为是专业性很强的行业其实被土豪也冲击的七零八落的,专业机构估值个千八万的项目,土豪一进来就轻松把你击垮,人家以亏了都无所谓的心态跟你玩,你很难玩的过他们,这种业余投资人的出现,对专业化还是有一定要求的行业来说是很可怕的,而互联网的出现是进一步加剧这个特征,互联网出现以后,让更多没什么钱的人凑在一起能量甚至超越了土豪。这个逻辑,越来越会得到验证,而且趋势呈现加强的态度,大量屌丝拿出无所谓亏得起的钱合投一些靠谱不靠谱的项目,然后拼了命的充当义务推广员的作用,帮助项目快速成长,我们最终发现,以前一千个人想创业只有一百个人能创业的时代过去了,现在一千个人想创业九百个人能创业了,为什么,因为市场给了很多的办法给他钱,钱不是门槛的时候,市场越来越公平,能力竞争越来越充分。在早期投资格局里还采取传统基金的方式进行投资的逻辑,我个人感觉其实难度挺大的,现在的投资是两头当孙子,拿钱时候当孙子,时候也当孙子,我反正是不会去想做这种事情的,给人钱还看人脸色,这种钱不如不赚。扯淡的有点多,我们再来谈谈,趋势的第二个特征是什么?是随机偶然不可测。我们看到很多是因为技术的不可替代性,群体性特征的不可测性。使得技术是不可琢磨的,而且群体性特征的兴起使得热点不断被改变,社会整体的无意识,你很难把握未来趋势的机会在哪里。关于为什么社会整体的无意识,可以看我书章节里大数据这个章节。这里不多说了。我自己观察和发现,世界上能跟着趋势赚钱的是两类人,一类人是马云、黄晓捷这样的人,他们天生具备敏锐的嗅觉,对于市场的理解很通透,而且执行力很强,天生爱折腾,且够狠,对自己能狠下心来的人,都能成点事情,如果看准来方向,能成大事。还有一类人压根不存在所谓选择一说,他们中绝大多数人所谓跟着趋势赚钱,并不是主动意识的结果,而是被动选择的结果,他们被社会的洪流抛向了不同的领域,然后就是花落谁家是谁家的格局,有人成事,有人败事,无非是祖坟冒青烟的结果罢了,94年被下岗的人,后来都能赚点小钱,而那些不下岗的员工,现在估计得下岗了,02年进不了银行得人,去了房地产或者去了阿里,现在赚了大钱。在过去的十多年里面,我们这个逻辑和趋势很明显,决定你是否赚大钱的逻辑,不是选择,不是能力,而是运气,对,就是运气。我一直跟很多人说这个世界,你赚小钱才是能力,赚大钱其实是靠命的,你努力勤奋,现在的社会,让你能过比较好的生活,但是,并不是努力勤奋就能让你成为马云马化腾的,命格不再,就别瞎想了。其实我在台湾大学做演讲的时候提过一个叫中美教育比较的观点,我们发现美国赚大钱的人都是名校毕业,至少考上了名校,美国要上名校,也是不容易的,都是牛人,但是中国其实赚大钱的很少是名校毕业的,首富也只是杭州师范大学而已,不是说这个学校不好,至少没有清华北大好,这个大家总是要认的吧。那么这里说明的问题是什么呢?是因为大爆发的年代里,越是底层越容易被抛向不一样的社会洪流,而不一样的洪流,往往会有大机遇,很多人没得选择,更不会走固有的社会路径,也就更容易被抛弃社会的大趋势之中去。我们过去十年的趋势性机会,不是互联网,互联网其实是最近一两年的趋势,过去十年的趋势性机会其实是资产升值,大量的房地产商在过去十年的盈利能力其实是极强的,只是趋势一旦逆转以后,互联网很轻松的就击垮了这个固有的社会趋势,不是房地产不行,也不是互联网太牛逼,而是社会趋势转化很快,在过去房地产是趋势的格局下,你会发现,我们曾经很多年的首富五十强,都是房地产老板,还有曾经的煤老板,他们的出身都极低,为什么呢?很多人其实到现在也没弄明白他们是怎么赚这个钱的,很多人都会把自己都成功归结为能力的结果,事实上这个是最大的可悲,哪里有什么能力的结果呢?你刚好在适合的年代碰巧做对了一件事情而已,然后以后就长期坚持这种策略,坚持固有的逻辑去做事情的话,结果可能会死的很惨。东营,小额投资理财,您身边的网贷,年化收益16%,100%,公司网址www.julian0546.com,联系电话6,QQ群.《乐谈财经:未来的关键不在于投资什么,而是跟着谁投资》 精选四  复致力于有价值的内容和高质量的思考!  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成为社会上10%,1%,甚至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的那部分人。  因为很简单,社会就像一个很大的自然生态系统,越是往食物链顶端的人越少,而越顶端的人掌握的资源与财富也就越多。  具体落到每个行业大致也是如此,就像互联网行业,BAT基本把很多领域都占领了,在游戏行业,腾讯和网易基本把游戏行业占领了(60%),再具体一点,每个行业的企业老板总是远远少于员工的。  对于股市这个行业而言,进入门槛为零,也就是竞争非常激烈,成功的注定非常少!股市是一个财富重分配的市场,大部分人只有被分配的命,换一种说法,少数人分配了多数人的财富,因此会很富有。  看一份数据,《2013胡润财富报告》显示,在全国上百万的千万富豪中,企业主、金领(企业高层)、职业股民、炒房者的比例分别为50%、20%、15%、15%,我们一般人成为不了老板和金领,另外房价不断上涨催生了不少富豪,而股市几乎都是暴涨暴跌,亏的面目全非,但亏的钱重分配到少数赢家手中,所以股市也产生了大量富豪。  所以要时刻保持着警惕,避免财富不被别人分配。  怎么避免?在上篇文章专业人士为什么那么鄙视技术分析?!给散户提供了一种非常好的办法,就是走向专业化道路,注重基本面分析。  这篇文章是提供另外一种办法,放弃,专注长线投资。(短炒客可能已经强烈反对了。。。)  我觉得这两种方法都是交易理念(道)方面的,比具体的交易方法(术)更重要,道和术的关系,就和做人、做事的道理是一样的,先学会做人再做事,做人是一辈子的事情,一个人品很差的人,无论是上班还是创业相信都不会风生水起。  专家可以做短线,大多散户为什么不行?!  之前,我在工作,这个私募比较有意思,不搞,专门搞短线投机倒把,也就是炒热点(很多基金都是搞投机的)。  炒热点换成专业点的术语叫事件驱动,实际上,事件驱动在国内外都是很流行的一种方法。  举个例子,前段时间的雄安新区,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件驱动的例子,持续性非常好,你以为雄安概念股仅是散户拉升的?  这些专业机构,大多在这个市场玩了很久的短线,有不少研究员专门作为信息的搜集器,加上有严密的逻辑论证(人家大多是名校的高材生啊),因此大多还可以赚钱,赚谁的钱,散户的钱!  那散户为什么不能炒热点(也就是短线),这里不是说不能抄,而是散户大多炒热点基本做不到长期稳定盈利,炒来炒去最后赔了手续费还赔了本金,因为很明显:  第一,散户基本是上班族,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研究,时间这关就保证不了。(这也是散户和专业投资者的本质区别)  第二,缺少逻辑思维能力,缺少事件分析的经验,缺少这两样,你怎么分析某个事件对股价的催化的持续性。  第三,除了分析能力,做短线还要求快速获取、挖掘相关信息,散户一般的信息来源是媒体,一般只有媒体大幅报道才知道(这时候热点可能过了),有一定的滞后性,而炒热点某种程度说是炒速度,速度慢了就有可能是接盘了,所以经常可以听到什么利好出尽就。  散户通过消息可以炒短线,短期内可能也可以赚到钱,但能做到长期稳定地盈利那是少之又少。  有一点还想提一下,就算成功炒短线,其实大多也是建立在基本面研究之上的,比如说,大牛股吉利汽车(00175)在四月份在上海车展弄出了个高端品牌,领克,后面两天大涨近10%,而()(02333)也发布了高端品牌WEY,几乎没涨,发布高端品牌对于车企来说都是很大的事件,为什么只有吉利汽车涨,这就需要你对基本面有比较好的理解了。  当然,很多散户更是通过技术分析,什么压力位、阻力位、金叉、死叉,还有什么玄乎其玄的缠论来炒短线,我也不想说什么了,如果你再来反驳我,我只能说:我输了。  长期(长线)相对容易预测  炒股换句话说就是炒,而预期来自于你的预测能力。预测有一个特点,就是时间周期长一点的东西越容易预测。  比如说,你观测经济运行,把时间周期拉长到3年以上,就大概可以感觉到经济的周期的变化;  拉长到10年以上,就可以观察到技术带来的巨变,比如十多年前,还没有QQ、微信等即时通讯,也没有苹果手机,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世界,但这种改变是缓慢的,使得人们比较难察觉,使得目世界前十大市值公司都是互联网巨头,比如谷歌、苹果、脸书、腾讯、阿里等等,也就是GAFATA(Google、Apple、Facebook、Amazon、Tencent、Alibaba)等。  这些都是几十倍、几百倍的科技大牛股,比如涨幅超500倍的腾讯。  在实体的制造业也一样,把时间周期拉长一点预测也相对容易,比如汽车行业,在2005年,中国汽车每年销量才500多万辆,相对10几亿人口来说,市场潜力巨大(这里可以对比美国等发达国家,这个叫国际比较法),2016年我国汽车销量达2800万辆,市场容量整体扩大5倍。  这过程中催生了一大堆牛股,如都有上百倍的吉利汽车、长城汽车,以及做汽车玻璃的()等等,而你要做的就是找出了最优秀的几个企业,在互联网如此发达,获取信息成本几乎为零的时代,行业中就几个或几十个同类企业,找出最优秀的应该不难。  复利魔方之所以不太认同技术分析,就是因为技术分析并不能解释为什么涨,以及大概能涨多久的核心问题,也就是技术分析不能预测。  短线是的主要原因,机构也干追涨杀跌的勾当  先说散户:  A股的成交量为什么那么大,换手率为什么那么高,有多高呢?  数据显示,2015年主板换手率达到609%、创业板1259%(天呐!感叹下),而美国纳斯达克市场是全球成熟市场上最活跃的股市,年换手率也不过242%。  这是非常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  就算在当中,散户还是远远跑不赢大盘的,很多数据都可以证明(我就懒得找了)。为什么?就因为散户天天交易,追涨杀跌。  换个角度想,别人都在追涨杀跌,你拿着不动,其他人不想当抬轿子抬高股价了吗,前提是你要找到。  比如,板块的()、(),在2013年支付宝等引爆互联网金融潮流之后,在创业板整体飞天之后,这些股都是7、8十倍的涨幅,试问有几个是有这样的收益的,更多的散户甚至机构都是在牛市高位接盘最后亏成狗的。  说完散户,再说机构,有几个例子:  例子一:  前面说了,我之前工作过的一个私募,专搞短线投机,虽然业绩不错,但是还是远远比不上什么()、()、更别提什么福耀玻璃、()、腾讯(00700)了,而且波动非常大,谈不上优秀的基金。  今年开始,老板也有反思,想重新做回价值投资。因为价值投资的收益远远高于短线投机。(对于大资金的机构来说,尽管你短线研究水平较好,但是你机动性非常差,会大大降低收益。)  例子二:  说到贵州茅台、腾讯,就不得不说到有“中国巴菲特”之称的但斌,此人业绩如何呢?我想说真不敢恭维。。。且看下图:  其代表产品,融通汉景港湾1号,2004年3月上市,至今124.6%的收益,大家用手指头算算都知道是多少,百分之几而已,这样看来,其实你买或者都实现吧?再看一张图:  16年,但总确实亏惨了,16年,A股、、涨了多少,大家也都知道了,这里就不多说了。  之前有一篇报道,说但斌16年亏成狗,根据这篇文章的描述:对此,但斌回应说:“2015年股灾发生以后,我们汲取2008年与2013年茅台下跌61%的教训,把茅台减持到只剩5%。今年(2016年)熔断时其它股票仓位30%,受影响较大。至于少数产品跌幅较大,源于海外部分参与了,因政策影响导致。”  (之所以引用,是怕被起诉哈。。)  复利魔方想说的是,关于茅台的两次大跌,08年是、13年是行业衰退问题,而到了16年熔断之后,已经很低,这时候你还拿不住,并且减仓,这种解释明显得很不专业。  这篇文章也指出,“但总也干着追涨杀跌的勾当嘛”。  现在看来,但总可真是卖在了最低点,贵州茅台后来怎么样,大家非常清楚:  实际上,在多个公开场合看到过但总,营销做得真的非常好,也经常大谈他的,让人兴奋不已。早前的公开场合也谈到大牛股腾讯(00700)、吉利汽车(00175),后来这些真正的价值股涨成什么大家也知道了,16年这些股涨风了(17年也涨疯了),但是为什么没有拿住?16年基金悲惨的收益貌似和这些无关。。。。  有人说,这主要是没有花时间好好研究(时间都做营销去啦,做网红是很耗时间的哈),很简单,,你研究不透,不懂,是肯定拿不住的。。。。  最后导致长线,做成了短线。  我的建议是,少营销,好好研究吧,保证钱包会比现在鼓。。。。  例子三:  还有一个例子,和《穷查理宝典》这本著名的书有关,这本书的中文译者叫李录,美国留学生,后来成立了私募,早期由于客户等等原因,只能选择,也就是做短线的买卖,最后非常痛苦,收益也不高。  第一,所谓对冲,大多时候为了控制风险,平滑收益曲线,同时进行做多和做空,大大降低资金的效率;  第二,短线买卖会耗费大量时间,也就不能好好潜心研究公司,研究真正有长期价值的公司。  李录后来就反思,幸得巴菲特查理芒格的帮助,对基金进行彻底改组:。愿意留下来的投资者做出长期投资的保证,而基金也不再吸引新的投资者。最后远远大于之前。  对于机构而言,因为诸多限制(投资者的短视,受不了短期波动,因此也会导致通过扩大规模来实现收益提升,而不是努力提高投资业绩,因为很简单,收益没提高甚至下降,但规模扩大了,那收益也会大大提高!)。绝大部分机构不会采取长期投资(无论国内还是华尔街),因此给了长期投资者绝好的竞争优势,而这个优势很长时间不会消失。  巴菲特就是绝好的例子!  总结一下:  对于大多个人投资者而言,长线投资的胜率远远高于短线。  第一,从预测的角度来看,长期预测的准确性远远高于短期的预测,就比如一家基本面优良的公司未来几年的走势总比一两天、一两个月好预测;  第二,从人性角度来看,长期拿住说明你具有非常大的耐心,能够潜心研究行业、公司基本面,耐心这也是赢家的共性;  第三,从博弈的层面来说,别人都在玩短线,你买到好公司进而长期持有,别人其实都相当于给你打工,因为他们不断帮你拉抬股价,而且他们乐此不疲。  另外,推荐大家看一本非常好的书,叫《超预测》,非常详尽地描述了关于预测的预测,作者菲利普.泰罗克,丹.加德纳著。  复利魔方,一枚沉浮股海多年的资深宅男、话唠,从散户到私募员、、机构投资者,从A股到H股、美股,洞察股市各种套路和玩法。《乐谈财经:未来的关键不在于投资什么,而是跟着谁投资》 精选五「他这也算是领投人?」王先生(化名)无意中如此抱怨了一句,不料却引发了众筹参与者的群情激奋。这是在知名 36kr 的用户微信群里发生的一幕。而这一幕曾经出现过,现在仍在出现,并不算稀罕,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也只会更多。王先生是一名业余投资人,既没有创业导师们的名气,也没有土豪大款的财力,但相比一般人也算是富裕。手里有了闲钱,该做的无风险、低风险配置都做好了,房产一应俱全,拿出少部分钱玩儿玩儿高风险的,赔了也在预料之内,赚了可就是十倍百倍收益。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最先与他发生矛盾的不是所投项目,也不是 36kr 平台本身,而是同为投资伙伴的「领投人」。众筹不众之怪现象,听着挺高大上的,但在多数人手里,参与其中无非是为了赚钱。投资人们不管是大户还是小户,最该琢磨、平常也琢磨最多的问题无非是「何时退出、怎么退出、能赚多少」。但别急,要谈股权众筹的退出,好歹也得从股权众筹的建立开始说起。股权众筹可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即便在中国,2011 年便也成立了天使汇与创投圈两大股权众筹平台。虽然在那之后,股权众筹真正在互联网圈火起来是在 2013 年;而进入大众视野,怕是从 2014 年证监会插手监管才开始了。怪了,所谓众筹,离了大众还怎么「众」筹?权益众筹,或称、实物众筹,就历来都是面向大众的――谁都可以花钱买期货,谁都可以低价品尝成果。话是这么说没错,然而股权众筹和权益众筹确实不是一回事儿。在形式上和本质上,虽是「众筹」却不能真的把「众」牵扯进来。形式上的阻碍很好理解,毕竟美国有关众筹的 JOBS 法案也是今年才通过(何况通过和落听是两回事儿,JOBS 法案很有可能面临法案本身需要大改的困境),中国在这方面的法制建设显然还没跟上。去年年底,证监会规定了参与的高门槛,遭受了大众媒体的普遍差评,观点无非「门槛这么高,一点儿也不『众』」。在这个自律条例「一直受争议,从未被执行」半年以后,今年 8 月证监会又发出了新版意见,这回好了,咱们重新「定义」了股权众筹。至于怎么定义我们稍后再说,管理的大体方向是门槛降低了,但真正的法案什么时候出、届时会是什么样子,谁也没谱儿。总而言之,股权众筹在天朝玩儿了 4 年,至今都缺乏一个靠谱儿的法律条例来管理。你要是信了股权众筹的原教旨,说「我才不管是否有法可依呢」直接就上,那你可就踩上了的区。至于这个雷区是什么,我帮大家归纳 3 条不太严谨却很好理解的红线,您在发起或参与股权众筹时千万别碰即可:面向不特定对象公开宣传;承诺(或担保)本金及收益;众筹使得超过 200 人。所以,大多数股权众筹平台为避免触犯法律,都会限定一些特定的宣传对象(在本平台注册并通过身份认证的投资人),提示风险但不提示,并且众筹参与者一般只在少则几人、多则几十人的范围(多数时候,为了方便管理,会成立一家有限责任公司代为持股)。这与很多人心目中理想的「美国式」「互联网」「股权众筹」可是大相径庭。没办法,这就是骨感的现实。大拳头的上一段说了,形式上,股权众筹不能真的「众」起来。接下来我们讲讲本质――公司需要钱,但是根本不需要众;资本需要赚,但是根本不需要筹。公司方面,有过管理经验――咱不需要是啥公司高管,小学班长也算――的读者应该都明白,人多没好饭,鸡多不下蛋。众筹本质上是资本市场一个最为基础、最为底层的环节,是一个金融行为,但是涉及到股权,就和公司管理搭上了边儿。公司发起众筹,本质是为了解决钱的问题,不是为了给自己添一堆事儿妈股东。理论上,钱够了,哪怕只有一个人投资,也是可以的;钱不够,全国人民都来投,也没有任何卵用――其实于公司而言都不增加才是最理想的,可惜银行贷款没那么好骗罢了。试想楼下卖鸡蛋的老大爷、隔壁抠脚的二愣子都能以对你公司指手画脚一番,高管和员工们心里是什么滋味?万一股东人多嘴杂,搅乱了方向或者泄露了信息,那把公司送上鬼门关也就是分分钟的事儿。而在资本看来,好不容易捞了个有前途的好项目,我恨不得一个人多投点儿把股份全占了,将来收益全是我的,何必要与别人分?没错,最优秀的超级天使和都是这么想的,所以他们没有必要参与到股权众筹中来――钱我有的是,风险我担得起,何必和群众们吃大锅饭?请注意,资本会这么想建立在两个前提上:一,他有的是钱,没必要找人分担风险;二,项目很好很强大,胜出几率很高,他有八成把握稳赚不赔。这两个前提,第一点群众不具备,第二点烂项目不具备。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当然也是金字塔形的,越往上走难度越高,越往下行数量越多。拿来说:最上层的是 ,只有用真金白银的收益证明了自己的企业才有幸参与;往下是 PE,那是巨额资本对有 IPO 希望的公司寄予的厚望;再往下是 VC,也就是一般而言的风险投资了,公司前途不明朗,但市场放在那里,有机会一搏;再往下就是天使基金和个人天使,你可以理解为趣味相投、慈善事业或者回馈社会。而再往下,才是最大的那个底儿,群众参与的股权众筹。这个底子,门槛低不低?当然低,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有人买账就是胜利。人数多不多?当然多,几亿网民和数以百万计的前途未卜的项目参与其中。所以每当有媒体念叨「股权众筹门槛太高导致群众丧失了赚钱(一夜暴富)的机会」,我就忍不住发笑。所谓多层次资本市场,这么大的底儿是干嘛用的?金字塔底下都是劳工的尸骨。没有底盘当然就没有上升,但升上去的才有多少?任何金融行为,参与人数一旦几乎无限地多起来,那就只有两种可能:一,风险巨大,需要无限地分担开来;二,,先来的靠后来的赚钱。当然有一些是二者都占的,比如中国股市。这就回到我们上一段结尾抓出的两个集合:群众和烂项目。而他们恰好是参与股权众筹的主体(的一部分)。所以玩儿股权众筹真的不要做梦一夜暴富,比你聪明得多的职业都是抱着慈善心态来投资的,你以为早期风险投资能比 A 股好到哪儿去――实际上显然还不如。群众和烂项目是参与股权众筹主体的一部分,那另一部分是啥?当然就是平台以及领投人了。领投的你与跟投的我平台聚拢项目和投资人,提供流程相关的产品和服务,这个自不必说。领投人是干毛用的?当然是相对于纯财务投资人身份的跟投人而言,对项目的募投管退负起责任的家伙。募就是募资,号召多个资方(领投人和跟投人)建立一个;投就是投资,签合同,打钱到公司账户;管就是投后管理,不管是作为对企业经营的监督还是作为董事对企业方向的意见;退就是退出,怎么把股权换成钱获取收益。这些事儿显然不是既没知识又没时间的多数群众负担得起的,因此群众只能当个纯粹的财务投资人即跟投人,而领投人就是专业的投资人和机构了,比如小天使、超级天使、天使基金和 VC 等。我刚才是不是说资本没兴趣参与众筹?别忘了那个前提是对好项目,现在说的可是烂项目――啊不,一般的项目了,资本找人分担下风险(背下锅)自然是明智之举。合着群众就是背锅的?这是(资本和项目心中的)理想状态,但实际上股权众筹还没这么丧心病狂,我第一段讲到:平台为免涉嫌非法集资,好歹要为投资人注册设立门槛。越过这个门槛进来的,再怎么也是相当富裕的群众或说中产阶级了,每个人都有成为个人天使的本钱,无非是在某一领域有没有经验,以及有没有时间精力投入其中的区别。这样一来,领投人起的最大作用其实是为项目提供背书。比如说我做了个新时代电动车电池,一般人肯定没法查证我是不是大忽悠,就不敢贸然投资;但电动车领域的专家如果说我的项目可信,其他人就了。这就是背书的含义。空口背书虽说押上了名誉,当然也不足以吸引其他人跟投。因此,一般的平台规定,领投人要拿真金白银来做背书,投资的比例不能低于本次融资额度的 50%。实际操作中,70%、80% 也很常见,而跟投的财务投资人往往只是零敲碎打。好处都让你一个人占了「他这也算是领投人?」王先生这句抱怨,针对的是一名不足 50% 的领投人。据悉,在这位领投人和王先生所处的平台「」中,领投人投资的额度甚至可以更低。比如某个名为「游心旅行」的项目,领投人投资 200 万元,却要募集 1200 万元的资金池。王先生认为,背书就要有背书的样子,领投人投得少是不负责任的,这令该项众筹募资难以信任。抱怨发生在 36kr 用户的微信群里,马上有人附和,希望平台做好规范,要求领投人在募资发生前出具尽调报告和拟订合同。「你投资 20%,却要 carry 上千万的利润,管理费还是我们出。」身为跟投人的王先生继而表示,平台收取跟投人管理费已实属罕见(比如较为知名的京东众筹平台是不收取跟投人管理费的),但是这个还可以接受;不过领投人只投资很低比例,「空手套白狼」的意味未免太浓。对此,平台工作人员如此回复:当然,跟投人们又不傻:跟投人当然不会只做无谓的嘲笑和挖苦,事实上跟投人中不乏冷静、理性的参与者。他们认为工作人员的解释在道理上都对,所以众人才选择信任领投人,并且让领投人 carry 起来――但前提是,领投人投资的额度要达到 50% 以上,不能空手套白狼。「钱也是你挣,媒体报道也是你上,好处全你一人捞了。」王先生说,没有领投人,一项众筹募资确实难以发起,但这不代表好处都给领投人,而其又无需负相应的责任。「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不过你好歹给民主党派留个政协啊。」亲兄弟的战争诚如王先生所言,如果领投人出具较少金额就可发起募资,不但难以服众,客观上也存在项目及领投人合伙「忽悠」跟投人的可能。另一位跟投人就表示:「领投比例高了,领投人自然就会上心,投后管理就负责一些。不然他投得那么少,项目完蛋了赔了,赔的都是跟投人的钱,还要他负什么责?」融资方、领投人及跟投人本该为了企业前途亲如一家,但在利益和责任问题之争上,便如亲兄弟,也容不得一丝含糊。「领投人有的是钱,既然自己不缺钱,为什么要这样募资?跟投人就不一样了,自己不能独立投项目,哪怕只投几万块,赔光了也要心疼好几年。」王先生道出了多数跟投人的实情――他们绝非财大气粗的超级天使,更不具备天使基金、投资机构等众人募资的模式,赔多少都是拿自己的资产往里生砸,对风险的敏感度自然远高于领投者――这也正是他们选择跟投、不愿承担主要责任的原因。而在部分平台上,领投人较低的投资额度破坏了这种平衡:当领投人的出资比例低于 50%,跟投人实际要负的责任比领投人更大。还有跟投人马上质疑:只要是投资机构或者专业投资人就有领投资格吗,或者说,能够满足领投资格的资方是否只有投资机构和专业投资人?如果不具备的业余投资人始终无法具备领投条件,相关平台的众筹环境马上就会变成信息极端不对称下的恃强凌弱和店大欺客。如果类似状况不得到重视和改善,股权众筹即便真如「名称」上所言之「众」,也不过又是少数强人和机构们合起伙来忽悠个人投资者的悲喜剧。在这场战争中,既缺乏收集信息的能力、不能独立判断项目,又无钱无势难以主动维权,也不具备自有 PR 及媒体资源、难以占据舆论高地的跟投人群体,几乎是必败无疑,最终沦为砧板鱼肉和待宰羔羊。开头说到的,的「重新定义」,其实就是认定股权众筹该是「更多人参与、门槛更低」的模式,仅限于专业投资人和机构的股权众筹今后仍将存在,但不再是重点监管的对象。换句话说,股权众筹真的越来越「众」了。随着普通群众和媒体们对于真的「众」筹的热望和呼吁,以及证监会越来越倾向于民意的态度和现实中越改越宽松的规定,可以预见的是,股权众筹变为权贵资本游乐场的日子,是一个近未来。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职业天使们敢于以「做慈善」的心态投资那么多年,而近几年为何人民币天使基金不断涌现。有钱人绝不是傻,他们曾经的牺牲会创造和培养一个人人想投资、人人敢投资、人人爱投资的环境,会创造一个能躺着赚大钱的未来。而将来更多的小白跟投人们,能否像现在相对富裕也相对理性的少量跟投人般提出质疑,就更难以预料了。看来,庄家吃肉、散户喝汤、更多散户提供肉和汤的 A 股模式,即将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底层――股权众筹环节,重新上演。本文作者@天使不投资人 首发于微信新媒体:赤潮AKASHIO(微信号:AKASHIO)-此言此思若潮水,不沾红粉自风流。转载请保留本信息,未包含本信息的微信公众号转载将受到侵权投诉。如想要联系赤潮或作者,可与评论尸微信号 ifookit 联系。《乐谈财经:未来的关键不在于投资什么,而是跟着谁投资》 精选六很多人其实到现在也没弄明白他们是怎么赚钱的,很多人都会把自己都成功归结为能力的结果,事实上这个是最大的可悲……我自己一直在反思这些年里的很多事情,突然发现所有的成功失败,很大程度上都不是我自己个人能力决定的,而是很大程度上被大趋势给决定了,我很多年前写了篇叫《我为什么看空中国股市》,里面我提到我自己为什么离开股市,突然只是因为觉得我这个人能力不如别人,勤奋不如别人,运气不如别人,我凭什么跟人在一个能力充分竞争市场上赚钱?我唯一盈利性的机会其实只有一个,就是猪都会赚钱的时候,我才有赚钱的机会啊。也就是风口来的时候,例如06年,例如09年,那时候,满大街都会听到谁赚了多少,赚了多少,于是我就能有机会赚钱了,如果在一个不是普遍性的盈利市场上的时候,我发现赚钱一般都是辛苦钱,也就是跟人比体力才能赚钱,花更多的时间,做更多的调研,那些都是辛苦钱。而可悲的可能是竞争越充分的市场,你会更可悲的发现你即使很辛苦了,也是不赚钱的。后来衍生出去看很多问题,发现其实不单是股市,任何行业好像都是差不多,2002年的时候,我们很多同学离开了中国去美国读书,都是名校啊,牛逼的一塌糊涂的名校啊,我们这些垃圾被留在国内,十多年过去了,我们这些垃圾在国内啥事情也没干,结婚生子,然后没事只能买房子,一套两套三四套,然后就发现那些国外读了n年的书的同学们可能就比较悲催了,回国可能一套房子也买不起,是我们能力强么,不是的,是因为我们赶上了好时候,中国大发展都格局里,能力其实是不需要的,我们自己也很悲催的发现,回老家去,甚至不如那些没考上大学的同学们,他们初中毕业、高中毕业就开始闯荡江湖,更早的接触社会,更早的在外贸领域做业务,而你因为可能是大学毕业,选择也比较多,反倒不如他们有更好的积累,尤其在过去十年赚钱最多房地产行业,一般比拼的其实也是胆魄而非能力,我们东阳是建筑之乡,很多人很小就跟着走南闯北做工程,然后在过去十年里,一个个都赚了很多钱,反观我们自诩名校毕业,其实是不如他们的,当然现在趋势也在变化,互联网出现的格局里,房地产衰退之下,这个趋势不同了,盈利逻辑也跟着变化了。我前些日子碰到一个ut出来创业的小伙子,当年ut 可能在全国招聘的为数不多的本科生,他打败了无数的人终于挤进了ut,而那些被他打败的人,黯然的走进了阿里的大门,彼时的阿里容纳了一帮乌合之众,很多都是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的学生,名校几乎没有,十多年过去了,那个进了ut的天才,现在要出来创业了,那些没办法只能去阿里的人,一个个身价过亿要给那些牛逼哄哄当年逼的他们无路可走的牛人们投钱去了,能力决定一切么?好像还真不是。前些日子,跟黄晓捷师兄谈话,他谈到他2001年在五道口读书的时候逃课去卖空调,希望发家致富,结果卖了一年多,晒得黑黑的回学校,然后说了一句话,叫辛苦不赚钱。跟我所思考的几乎是一致的,这简直就是句真理,这个世界上,赚钱的事情,从来不是辛苦的事情。你们比辛苦,比的过那些富士康的工人么,比得过农民伯伯么?但是他们比你更赚钱么?所以世界上,如果一个行业要靠比能力来赚钱的时候,你会发现好像赚的只能是辛苦钱了。更苦逼的是甚至很多人还赚不了辛苦钱,例如现在一堆苦逼的淘宝电商。现在创业的人很多,我一直都跟大家说,创业有时候选择大方向很重要,因为赚大钱和赚小钱说白了,其实都会很辛苦,都很艰难,你路边开一个小店铺要做成赚钱,其实也不见得比做好一个国有企业要容易到哪里去,都不容易,但是同样辛苦,结果是截然不同的,这个时候,大格局大趋势就显得非常重要,尽量去做一些趋势性的机会的事情,市场整体向上的机会,只要做的稍微好点,总还是有机会的,而有些行业,你在怎么做,其实都注定了最终的结果都不会好。我们做投资的要去投资一个赚的是辛苦钱的时候,那就会发现我们赚取的只能是社会平均回报率,于是我们到最后发现得出的结论其实也还是尽量淡化能力的重要性,更多看中趋势性的投资机会,在大趋势性的格局里,在进行一定程度的铺量投资,能力无法量化,很难确切的预测,而大趋势的视野还是有一定的逻辑可循。周鸿祎有篇文章貌似是说,趋势之下无可抵挡,孙中山很多年前有句话叫,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意思就是任由你在牛逼,你也无法对抗历史的潮流,这就是趋势的力量。但是问题来了,趋势到底是什么呢?趋势是什么很难定义,我们其实看趋势这个东西吧,倒是有几个特征挺有意思,第一个特征其实是趋势只有在将起未起的时候,才有意义,太早看到趋势其实毫无意义,你会错过太多的东西。也是为什么很多聪明人都赚不到钱的原因,趋势看到了最后就是虚无主义者,因为觉得这个也就这样那个也就那样,都没啥意思,看的太远的人,其实挺适合做先知,当然也很容易成为先烈,看的太早的悲催案例太多了,意义更是不大,哥白尼在中世纪就看到了地球不是宇宙中心,于是就被火烧死了,太多太多聪明人死在了不在当下生活的故事里去,等好不容易撑到风口来的时候,他已经先没了。而如果,趋势都被人看到的时候,其实趋势的意义也就没了,当真理都被大家接受的时候,真理就会沦落为常识,你已经没有任何机会和优势来成为一个布道者了,在现实中也有挺多好玩的事情,前些日子听到一个农民说,政府让我们种葱,我们就种蒜,政府让我们种蒜,我们就种葱。这个就是极为简单的朴素的趋势性发现的案例。当趋势被所有的人都看到的时候,你其实只能回归到赚辛苦钱的逻辑里去,记住辛苦钱往往不赚钱的真理吧。在这个特征里,我们收获的东西是什么呢?是提前预判很重要,因为只有在人们尚未发现,而你却提前发现,也提前动手了,那你或许能有先发性优势。这里挺有意思的是很多人其实都能看到一些趋势性机会,但是能下手的人其实也不多,看多做空,看空做多,甚至看而不做的人,其实都挺多,我们经常听很多人说,当年我怎么怎么看对了,但是这种看对了,跟你有啥关系么,屁关系都没有,总体来说,爱折腾的人,胜算更大,未来的创业很大程度上会比拼试错的次数和成本的综合。尤其是趋势留的时间窗口越来越小的时候。我感觉我自己算是在金融领域这几年稍微有些薄名很大程度上还是做了些预判的吧,回头看两年来写的一系列金融文字,还是很大程度上预判来我国的金融经济形势,也对一些企业做了整体性的判断,大体还是经得起推敲,实践也在不断的验证一些当初的观点。我2011年提出经济形势下行,金融即将开始的情况的观点,持有货币现金是相对合理的理性选择,现在基本上也得到了验证,最近很多人都在提说企业做好过冬的准备,其实现实的情况是,如果过去两三年前不提前准备好过冬,现在大部分企业都已经半截子入土了,也就无法过冬了。尤其是杠杆很高的金融企业,难度更大。一个普遍性的经济下滑趋势下,金融的整体性盈利格局是很难维系的,整个逻辑链条其实是很简单清晰的,难度就在于你怎么判断经济下行的格局,尤其是在2011年还不是很明显的市场情况下,乐观气氛浓厚的2011年里提通货紧缩的确是不太容易让人接受的观点。我自己对金融行业得简单理解就是金融很大程度上看天吃饭的行业,在普遍性不赚钱的市场里,你金融机构要实现盈利,难度其实很大,这种典型看天吃饭得行业得合理逻辑就是能赚钱得时候,狠狠得赚钱,不能赚钱得时候就回家休息,游山玩水。不跟大趋势做对抗,当然不是说大趋势不好,你没有赚钱得机会,只是这种机会会很辛苦,好汉不赚六月钱?火中取栗得事情玩他干什么呢?我过去几年在四川一个高利贷培训班,我一直都是这个观点,很多学生都问我,那我们怎么办呢?难道等死么。我其实不是很想的明白得是,为什么不做就是等死,不干事情,难道就不能休息睡觉?为什么要每天把自己弄的累死才心满意足?事实上,与其在家勤勤恳恳到处作风控放高利贷,不如跟着我游山玩水,骗吃骗喝,这个花钱一年能花多少?我承认,我的课程一直不太被人喜欢,因为这个世界做个说实话的人,向来都不讨好,说实话尤其说难听的话的人,往往都挺可悲当年袁绍官渡之战,谋士跟他说,不能打,不能打,一定败。袁绍不听非要打,还把谋士关了起来,后来果然败了,别人就跟谋士说,主公败了,真该听你的话啊,回来会感激你得。谋士就叹气说,不是的,如果主公胜了,一定会很高兴,然后天天奚落我,骂我神棍,我还能活命,如果败了,他一定会觉得面子挂不住,反倒把我给杀了。没多久就应验了,这个世界没人喜欢说真话,的确是有道理的。不过好在我是自由身,这个也是互联网带来得好处,就是你喜欢听就听,不喜欢听就不听,关我屁事。好像扯的有点多,但是两年过去了,随着民间金融出事越来越多,其实基本可以验证一个观点就是,我们过去维系金融体系蓬勃发展的市场性基础在坍塌,从过去三十多年来看,维系我国信贷金融体系的基础其实是市场的企业一直是赚钱的,我们八九十年代,企业能赚钱,无论你是摆地摊还是生产物品,都能赚不少钱,2000年以后,生产可能本身不赚钱了,但是资产升值所赚取的利润甚至比单纯的生产本身还赚钱,使得你过去的金融体系,无论是低利贷还是高利贷都可以被收益覆盖,企业只要赚钱,金融机构你怎么玩,都不会出问题。但是现在的市场的可怕之处在于谁都不赚钱,在一个整体不赚钱的市场里,金融的逻辑则永远无法实现,企业赚了十块钱,还你三块钱愿意,但是总共赚个三块钱给你两块,估计就心不甘情不愿了,如果亏钱了,要还你三块钱,基本就是跑路的格局,所以谈金融困境很多时候首先要谈的问题是经济问题,都不是本身单纯的金融问题,核心是你信贷供给无法解决企业是否盈利的问题,目前市场企业为什么不赚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整体性的产能过剩,这个问题恰恰是非金融命题可以解答的,你放水也好,扶持也好,都无法消耗整体性的产能困境,这样的市场里,去产能成为了必然的格局,去产能是成本很高,代价很大,而放松金融恰恰不是去产能的逻辑,如何理解金融扶持呢?如同一桌子人嗷嗷待哺都快饿死了,怎么办?现实的选择应该是饿死一部分人,然后给剩余的人支持,这样就能延续下去,而金融放水是什么?放水就是如同来一场盛宴,给所有的人一起吃,然后呢,强壮的和不强壮的,是都能吃一场饱饭了,但是结果呢?结果其实是一起死。如此现实残酷,怎么选?不知道。某地区政府呼吁救市,我跟他说,其实现在的救市其实说一场惩罚好人,保护坏人的制度,是恶制度,为什么呢?许多规范经营的好企业,其实过去几年都挺安分守己的,反倒是很多不安份的企业过去几年一直在扩杠杆,没节制的借钱,还大打价格战,浙江很多企业一直以低于成本价格销售,目的并不是为了产品获得利润,而是以此为基础向银行融资,进行其他领域的投资,他们的存在本来就让那些安分守己的企业很难生存了,现在出现问题了,结果要去救他们了,那不是扯淡是什么呢?坏人总是得不到惩罚,好人总是得不到保护的市场,最终就是大家都一起变坏吧。现实还有些好玩的逻辑,市场上生产企业不赚钱的时候,我们其实就会发现,市场流动性会挺好的,为什么呢?因为很多企业因为生产不赚钱,不但不会借钱扩大生产,反倒会挤压出很多钱出来,于是形成了今年二季度三季度的信贷规模下降的情况,好人都不借钱了,因为借来的钱如果无法赚钱,好人为什么要借?那么借钱的是什么人?是已经陷入困境的企业,流动性出现问题的企业,才需要借钱维系流动性,避免不崩盘,而这部分企业,银行又不敢借钱,于是就出现了存贷规模双降的情况,很现实的市场就是如此。那么这份生产中流出来的钱去哪里呢?安分守纪的情况下,应该是趴着,但是现实其实大部分的资金都不会安分守己,于是这部分钱,一部分成了游资,到处突击,寻找投机性机会,美其名曰做金融。另外一部分,其实是去了互联网领域,两个逻辑可能合一,互联网目前如此火热,恰恰反应的是整体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对渠道的依赖,互联网电商就是突出的表现,第二反应是钱无处可取,追逐目前市场最大的热点,互联网,犹如黑暗中的灯塔,现实越残酷,灯塔就越是明亮,然后大家飞蛾扑火。今年创业市场非常火热,大量的vc成立,是个人都成为了投资人,都希望投资出一个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等,一边是实体的不景气,一边是创业氛围的浓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两个逻辑其实是相同的,实体越不好,资金就越挤入具备想像力的行业中。这个逻辑其实暗含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阳谋,就是政府鼓励和希望市场上的钱都尽可能尽快的被消耗掉,这是一场消灭钱的运动,我们可以理解成是金融去产能过剩的逻辑。想看这个逻辑的可以看我之前一篇文《只谈逻辑不谈对错》,这里不多说了。我们在回到趋势这个话题里去,趋势的背后其实反应很多问题,现在很多人都在说阿里如何牛逼,如何牛逼,其实这个话题怎么说呢?在一个趋势起来的时候,乘风而起其实难度并不如想象中大,在新兴领域并不需要太大大努力,就能较为轻松的击败固有规则体系里的王者,苏宁曾经是线下的王者,当年股价也是及其牛逼的,但是阿里打掉苏宁,我并不愿意认为是一个企业对一个企业的胜利,他是一个时代对另外一个时代的胜利,每个时代里都有自己的王者,苏宁代表了互联网未出现之前的渠道之王,而阿里则是互联网时代的王者,本质反应的其实是人类走入了互联网时代,原先的生活作业方式时候对苏宁的依赖变得不再被需要。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不是苏宁不努力,不牛逼,而是再牛逼也没用,你是很好很好的,只是我也不需要了,这个是挺悲伤爱情故事。事实上这种趋势性的颠覆市场上有过太多的案例,很多曾经在我们生命中如此重要且认为永远都不会离开你的东西,其实发现一点点都在离去,这个观点其实用在阿里、腾讯身上也上一样适用,你认为永远离不开的他们,也说不定很快会离去。想到苏宁,我突然想起了国美,很多年前黄光裕和陈晓之争,当时我写过两篇文章骂陈晓,回头来看,我自己当评价是,我依然会骂陈晓,但是我却认同陈晓当时的思路,黄光裕在牢里写信要求每年新增门店数量,认为这是核心竞争力,是阻拦人家进入这个行业的高壁垒,门店越多,优势就预定先,很显然陈晓不认同这个观点,他砍掉了很多的不盈利的门店,经营理念之争引发了他们两个的恶斗,不去评价是非对错,单纯从结果来看,我们不得不说,其实黄光裕错了,在固有规则和体系里,门店越多,优势越明显,但是人类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的时候,发现,门店越多,其实你是死的越快的,因为你做的再好再好,人们都不回来了,都不需要你了。而当你认识清楚这个趋势的时候,你要掉头的时候,你发现你压根无法回头,庞大的门店数量都是你的负担,而不是你的优势。你必须先自我革命,让自己归零,才能跟人家一条起跑线上,但是人家会等你么?即使一条起跑线了,你能保证你一定能在新规则下玩得过人家么?这个就是可怕的趋势之争,不同维度体系里的竞争是极其可怕的,压根不是单纯和纯粹的能力之争了。互联网其实是个底层革命,改变很多的生产作业方式,从而使得固有生产作业方式上的一系列王者的优势丧失。因为互联网这个技术,我们被改变了很多,在很多行业都日益被互联网的今天,金融业不可避免受到波及,但是事实上金融业由于是低频交易,他所受到的波及并不如对其他行业影响大,但是又由于金融业的客单价高,这种变革带来的影响力却很大。这里其实我想讲下互联网下,对金融业的几个趋势性的改变,我最近很关注众筹,前几天跟红杉资本也谈到过这个话题,其实我想说互联网出现对早期投资的改变是比较现实的,最大的特征就是互联网使得投资非专业化的趋势大幅度加强,怎么理解呢?原先的社会体系里,投资其实是很高大上的行业,投资人每天打高尔夫,住五星级酒店,一堆人找他要钱,然后他给钱,感觉很爽,再过去那个年代里,钱是极其重要的门槛,无论是投资还是创业,钱都是重要的门槛,你没个几千万在手,做什么投资,其实几千万可能都不够,创业也是,阿里在十年前拿到了投资基本上就可以把别的竞争对手给灭了,拿到钱和没拿到钱的竞争压根不再一个层面上。所以投资人的高大上很大程度上是钱堆积出来的,他选了谁,谁可能就能快速成长,远超越同行。但是走到了今天两个明显变化,第一个是有钱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有钱人现在都进入了投资领域,随便个土豪都能拿出个几千万做投资的时候,我们发现高大上的投资已经彻底庸俗化了,而且原先被认为是专业性很强的行业其实被土豪也冲击的七零八落的,专业机构估值个千八万的项目,土豪一进来就轻松把你击垮,人家以亏了都无所谓的心态跟你玩,你很难玩的过他们,这种业余投资人的出现,对专业化还是有一定要求的行业来说是很可怕的,而互联网的出现是进一步加剧这个特征,互联网出现以后,让更多没什么钱的人凑在一起能量甚至超越了土豪。这个逻辑,越来越会得到验证,而且趋势呈现加强的态度,大量屌丝拿出无所谓亏得起的钱合投一些靠谱不靠谱的项目,然后拼了命的充当义务推广员的作用,帮助项目快速成长,我们最终发现,以前一千个人想创业只有一百个人能创业的时代过去了,现在一千个人想创业九百个人能创业了,为什么,因为市场给了很多的办法给他钱,钱不是门槛的时候,市场越来越公平,能力竞争越来越充分。在早期投资格局里还采取传统基金的方式进行投资的逻辑,我个人感觉其实难度挺大的,现在的投资是两头当孙子,拿钱时候当孙子,投资项目时候也当孙子,我反正是不会去想做这种事情的,给人钱还看人脸色,这种钱不如不赚。扯淡的有点多,我们再来谈谈,趋势的第二个特征是什么?是随机偶然不可测。我们看到很多是因为技术的不可替代性,群体性特征的不可测性。使得技术是不可琢磨的,而且群体性特征的兴起使得热点不断被改变,社会整体的无意识,你很难把握未来趋势的机会在哪里。关于为什么社会整体的无意识,可以看我书章节里大数据这个章节。这里不多说了。我自己观察和发现,世界上能跟着趋势赚钱的是两类人,一类人是马云、黄晓捷这样的人,他们天生具备敏锐的嗅觉,对于市场的理解很通透,而且执行力很强,天生爱折腾,且够狠,对自己能狠下心来的人,都能成点事情,如果看准来方向,能成大事。还有一类人压根不存在所谓选择一说,他们中绝大多数人所谓跟着趋势赚钱,并不是主动意识的结果,而是被动选择的结果,他们被社会的洪流抛向了不同的领域,然后就是花落谁家是谁家的格局,有人成事,有人败事,无非是祖坟冒青烟的结果罢了,94年被下岗的人,后来都能赚点小钱,而那些不下岗的员工,现在估计得下岗了,02年进不了银行得人,去了房地产或者去了阿里,现在赚了大钱。在过去的十多年里面,我们这个逻辑和趋势很明显,决定你是否赚大钱的逻辑,不是选择,不是能力,而是运气,对,就是运气。我一直跟很多人说这个世界,你赚小钱才是能力,赚大钱其实是靠命的,你努力勤奋,现在的社会,让你能过比较好的生活,但是,并不是努力勤奋就能让你成为马云马化腾的,命格不再,就别瞎想了。其实我在台湾大学做演讲的时候提过一个叫中美教育比较的观点,我们发现美国赚大钱的人都是名校毕业,至少考上了名校,美国要上名校,也是不容易的,都是牛人,但是中国其实赚大钱的很少是名校毕业的,首富也只是杭州师范大学而已,不是说这个学校不好,至少没有清华北大好,这个大家总是要认的吧。那么这里说明的问题是什么呢?是因为大爆发的年代里,越是底层越容易被抛向不一样的社会洪流,而不一样的洪流,往往会有大机遇,很多人没得选择,更不会走固有的社会路径,也就更容易被抛弃社会的大趋势之中去。我们过去十年的趋势性机会,不是互联网,互联网其实是最近一两年的趋势,过去十年的趋势性机会其实是资产升值,大量的房地产商在过去十年的盈利能力其实是极强的,只是趋势一旦逆转以后,互联网很轻松的就击垮了这个固有的社会趋势,不是房地产不行,也不是互联网太牛逼,而是社会趋势转化很快,在过去房地产是趋势的格局下,你会发现,我们曾经很多年的首富五十强,都是房地产老板,还有曾经的煤老板,他们的出身都极低,为什么呢?很多人其实到现在也没弄明白他们是怎么赚这个钱的,很多人都会把自己都成功归结为能力的结果,事实上这个是最大的可悲,哪里有什么能力的结果呢?你刚好在适合的年代碰巧做对了一件事情而已,然后以后就长期坚持这种策略,坚持固有的逻辑去做事情的话,结果可能会死的很惨。妹的,每次到了正题的时候,就会发现写不下去了,互联网改变社会的几个趋势,其实几次演讲我都提过,互联网金融的趋势性机会到是没有怎么提,为什么呢?是因为底层架构改变的过程中,金融业是随之改变的,小逻辑必然是服从大逻辑的,所以看清楚互联网的趋势性变化,更有现实性意义。来源:百度百家作者:,仁和智本合伙人金融界官方微信基本功能:①回复wz+或即刻查看个股、压力位、支撑位。②回复股票代码或股票名称实时查分时行情。订阅《金融界》微信两种方法:①点击右上角按钮→《查看公共账号》→点击下方关注②点击微信→添加朋友→搜微信号“jrjnews2013” →加关注《乐谈财经:未来的关键不在于投资什么,而是跟着谁投资》 精选七千股跌停,千股停牌,千股涨停……中国股民们亲历了史上罕见的“奇观”,几乎都“看傻了眼”,不过很多人在这轮调整中明白了一个道理:躺着挣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想要在股市里赚钱,要么自己成为专业人士,要么把钱交给专业人士去打理。”一位有多年炒股经验的老股民在网上向民传授自己的经验。近年来,居民财富的不断上涨,资产单一配置已无法满足需求。在刚刚结束的2015年上,海通证券副总裁李迅雷表示,中国目前是典型的散户市场,今后十年中国有更多的散户会发现自己在理财方面,有很大不足的地方,需要专业机构来做,给财富管理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知名财经作家叶檀也赞同这样的观点,她在今日发表的评论中指出,经历这轮大跌,投资者有必要让自己更理性更有观察力,或者将资产交给诚信的专业投资者打理。目前,资管机构存在良莠不齐的现状,投资人该如何选择呢?判断机构的优劣一般可以观察公司的产品线和提供的。多样化的产品能够有效提高公司的竞争力,丰富的产品线能够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产品选择,有助于分散风险,也有利于为客户提供最能贴合其需求的产品。比如像上海元普投资,投研团队会根据市场轮动特性,有针对的向客户推荐适合的产品。据了解,目前,公司主推的是系列。可以看到的是,虽然股市一路走低,但元普投资旗下的对冲系列产品均保持业界领先的骄人业绩,年化收益高达22%,B级收益可达82%,而最大回撤仅1%。其中,成立于今年2月份的元普对冲1号,迄今为止单周收益上涨率达4%,现客户到手收益达13%;截至7月3日,元普对冲1号、3号及4号分别上涨1.7%,1.38%及3.03%。而去年12月份成立的元普量化对冲月月盈1号,单周收益上涨1.5%,近一月收益达2.32%,逆市飘红。元普投资张强先生介绍,元普量化对冲采用、,日内期现货,跨市套利(跨越美国、新加坡、香港等市场),跨期套利以及阿尔法策略等多种投资策略,配置品种涉及国内外股票,债券,商品及相关衍生品市场,以强大的投研能力、广阔的产业视野,丰富的一、经验,为投资者提供稳定可持续的高额回报。据了解,元普投资的投研与交易人员均具有海内外名校学历,并曾服务于、、券商研究所、投行、会计事务所、律所等大型机构,具备多年投资的管理经验和大资产配置经验。目前,公司已经实现交易程序自动化,并且已经开始大力投入开发国内一流的自主高频交易环境。
(编辑:newshoo)《乐谈财经:未来的关键不在于投资什么,而是跟着谁投资》 精选八来源:巨鲸资本市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已经经历了两次财富大洗牌,正在经历第三次财富大洗牌:第一次是胆大的对胆小的进行洗牌,所以,中国第一批富起来的并不是有多大学识的,而是胆大的。在此过程中,配合改革开放以后的货币发行和,依靠工资积累的人士,突然感觉到财富相对贬值得越来越厉害。这也是东南沿海一带财富崛起,而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东北地区财富地位急剧衰的原因。第二次大洗牌是有知识、有见解的人士对知识和见解缺乏的人士大洗牌,这种洗牌发生在15年前,突出表现在一大批优秀民营企业的崛起,包括华为、腾讯、TCL等,而那些所谓的“投机倒把”分子的没落。目前正在上演的第三次财富大洗牌将是新思维方式者对旧思维方式者的洗牌,在过去三年和未来10年都将不断上演这一曲大戏。为什么过去3年和未来10年,都将不断上演第三次财富大洗牌呢?为什么是30年来最大的一次财富大洗牌?这就要从过去30年这些富人为什么赚钱,现在赚钱的基础是否存在?如果不再存在,财富的洗牌就是一个非常容易理解的事件。第三次财富大洗牌的表现形式和内涵是什么?1、和成为第三次财富洗牌的赢家,并成为未来10年仅有的能够对抗通货膨胀和的投资工具,“人无股权不富”、“未来8年,中国最大的投资机会来自于股权”。资本市场上演的财富梦想,新股财富神话与熊市无关,正在证明这一结论的正确性。房地产价格超越工资收入的大幅度上涨就是一种典型的财富大洗牌,它并没有新的财富被创造,同样也是资金的横向流动而已。在这种模式的财富转移中,一线大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的有房居民自动成为财富转移的受益者,而全国其他地方居民的财富却在浑然不觉中悄然缩水。地区间、城乡间的差距被进一步拉大,中西部地区和中小城市的增长发动机不断灭火,少数城市的繁荣掩盖了大部分城市的萧条。房地产投资之所以能够成为第三次财富洗牌的赢家,存在几个核心原因:第一中国仍然存在,发行的大量货币(中国的GDP远小于美国,但是货币发行量远大于美国),并没有去处。大众创业,股权投资,并不是很多人熟悉和擅长的领域。第二中国房价成为全球第一是必然趋势。中国房价已经涨幅巨大,但是,由于中国人口众多,10年左右的时间又有可能成为全球GDP最大的国家,同时,也会是全球财富最大的国家。中国人喜欢大城市,喜欢教育、医疗好的城市,这样的话,就会出现过多的钱去追逐一线城市以及部分二线城市。房价上涨不可避免。一旦中国GDP成为全球第一,加上中国人口众多,就会产生巨大的“虹吸效应”,周边国家和地区就会不断边沿化。不排除再过20年时间,日本都可能成为边沿地带。再现大唐盛世,房价全球第一,是完全可能的。但是,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的是,三、四线城市特别是人口净流出的城市,房价虽然相对较低,反而存在巨大的泡沫,因为泡沫本身是相对于需求和购买能力而言的。2、财富在亲力亲为和使用杠杆中消失之前发生的股灾,很多所有走向失败的高净值个人投资者主要缘于亲力亲为和使用杠杆,过去30年实业投资以及房地产投资的成功经验,让很多财富拥有者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包打天下。反思最近两年发生的事件:高利贷的破产和股灾的发生,导致千家万户一夜回到解放前。主要原因:亲力亲为:房地产投资的成功不需要多大的专业,主要缘于整个房地产过去10年,平均房价上涨超过10倍,而且只涨不跌,就好比股市连续10年一样。散户都会成为股神。但是股市看似简单,其实无比复杂,专业选手未必赚钱,更何况业务人员。使用杠杆:在一个单边上涨的行情中,是可的,但是,中国股市与赌博并无二异,使用杠杆,等于赌博。从未见过赌徒借钱去赌博的,而且,一旦使用杠杆,即使赌对100次,只要有一次失误,可能会导致前功尽弃,一夜回到解放前。为什么炒股不能使用杠杆,而房地产投资就可以呢呢?房地产使用杠杆,即使房价下跌,也不需要增加抵押品,但是,股市一旦下跌,是一定需要增加保证金的。3、仍然停留在过去的成功,而没有看到失败的来临。突出表现在:许多企业盲目上项目,铺摊子,陷入资金链的困境。盲目直接介入陌生行业:典型案例就是湘鄂情。盲目扩大产能,在产能上做死主业:山西鑫海、江西赛维、无锡尚德等,都是典型的案例。盲目铺摊子、上项目:四川长虹后任董事长赵勇的等离子项目。急于赚而陷入高利贷或者房地产:今天大量三、四线城市的小房地产商陷入资金链的困境,浙江温州等地区高利贷破灭。4、难以适应互联网文明和空间文明时代的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你要往前飞累也无所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