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暗器之王玩的人挺多,中东油王国际也有吗?

一个军工人的回忆最新篇!
大家好,刚刚忙活完,回来看看。若是大家喜欢,就再补一个小段子吧。
一转眼,做技术管理已经十年,不禁感慨于岁月这把刀的锋利。至于当初为何被选中,经过了十年时间的抽丝剥茧,以及这些年人生的历练,对领导苦心的感同身受,终于让自己有所领悟。这一点心境,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十年前,在工厂里面,真拿我当一盘菜的一共有两位:张主任和姜处。
张主任一直把我当成是他的产品,就算我拜了海爷却从未做过他的徒弟,他依然待我如故,直至今日。姜处自不必说,几次生死线的摸爬滚打,彼此的了解和信任那可真不是盖的。
但是,张主任是车间技术主任,厂领导办公会是没份参加的;姜处当时还是联络处常务副处长,有时候还是可以参加厂领导办公会的。但是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基本只有听的份儿,没有发言权。能帮我说上话的,其实只有海爷。
可是大家也都知道,以海爷的性格,他老人家只会授我以渔,绝不会授我以鱼。专业上面他能够倾囊而出,工作上面他事无巨细帮我犁清思路,却绝不会费半点儿力气帮忙走捷径。若非如此,也就不是万众仰慕的海爷了。
08年初拿了总参的嘉奖令,那是工厂建厂以来迄今为止的第二次,这着实让厂领导认识了我;但是眼巴巴的看着我当着全厂职工的面把嘉奖令烧给了我母亲,也着实让厂领导记住了我。
在中东地区出生入死,那是东北人骨子里面的义气使然,换任何有骨气的中国人都能做得到,甚至做得更好,这着实没什么值得炫耀。
若是非要说够得上炫耀的,只是那个时间那个地点,我被上天选择出现在了那里,仅此而已。海爷的严格而细致的要求,让我在独自面对困难的时候能够保持冷静,并且在困境中,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这个方案,大部分不是针对个体,而是针对体系。
慢工出细活养成的工作习惯,在机遇到来的时候,有了用武之地,也成就了我十年的懒散,这是后话。
2006年春天,当时还在跟海爷忙活前期试验的事情,车间那边也是一些琐事。这时候接到海爷的一个任务,去当时的成都军区救火。
自2000年朱日和基地的五大系统通过国家鉴定验收之后,这片荒漠就成为校官跳龙门的基本通道。为了能够在每年两次的大比武中一显身手,多少英雄豪杰甘愿抛头颅洒热血。
但是还是那句老话,手巧不如家什妙,现代战争是综合能力的比拼,光有一腔热血是远远不够的。大比武的时候,经常是混编参加,但是对于同一兵种,基本上只会保留团级编制。
而恰好西南的一个驻防团,就碰到这样一个机遇,或者说是挑战。他们已经连续两年参加大比武,不过往事不堪回首。那个时候正在研究精兵强装,因此高层的指示很清楚,这就是最后一次机会,不管是谁,赢了就换装,输了就撤编。
虽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但是对于当年这种大比武来说,胜负结果真的就是冰火两重天。
对于老兵,尤其是从基层一步一步走上来的军官而言,部队番号就是他的命。在他手里撤编,还不如先一枪崩了他。所以去年从南部战区大楼跳下去那位,绝对不是个案。当然,也可以说他是抑郁症,却也是真实的一面镜子,结果是可以预知的。扯得有些远,话说回来,这位团领导心里很清楚,凭借他手里的七十年代山寨的法国货,加上毛子六十年代技术P-40的增强版,想占便宜倒是很困难的。雷达兵的特点,就是这个仗打赢了,不一定有他们的功劳,但是一旦输了,总结报告里面就一定会出现他们的名字。于是这位领导就坐不住了,四处剜门盗洞找熟人。也是这位领导有点儿背景,人也是厉害,我们厂师级以上的领导,退的和没退的,居然挖出来四五位。
这事儿在厂领导办公会议上面没法说,但是私下里,几位领导一合计,还是要找个靠谱的。
一来也是检验工厂的技术实力,二来也是摸一摸现在一线作战部队的维保和作训水平。这句话现在听着无所谓,但是在当时讲出来还是有点儿意思的,客官可以自己体会一下。
几位领导想起来的第一位,是我们厂一位大咖,也是外联工作的前辈,各方面都是一等一的。大咖接到任务,二话没说,直接去了场站,没日没夜三天时间,把所有的系统梳理一遍。
后来,现场操作人员对大咖的反映非常正面,有些装备平时经常碰到的小问题,也都顺带给解决了。
但是那位团领导还是不满意,至于怎么样不满意,他自己也说不出来。最后就是请厂领导吃饭,饭桌上喝多了一顿指点江山,估计自己说了什么,自己都忘记了。
当时大咖也在场,人家费那么大力气,你这还絮絮叨叨,这就尴尬了。于是大咖就撂了挑子,说自己胃痛。干我们这行的,胃痛算是标配,人家痛起来,你也真不能强求。
于是,厂领导只能再找人。可是翻来翻去,工厂里面拿得出手的,也就是那么几位。人家听说了大咖的故事,心里都有了数。领导问到谁谁都是一堆借口,千言万语化作两个字:不去!
说实在的,这个也是个苦差事,技术要求高,而且目的不明确,干好了也就是一顿饭,干不好这一世英名都赔进去了。大咖去了都不好使,谁还觉得自己比大咖强吗?
找来找去,时间又过去了好几天,距离大比武只剩下接近三周的时间了。厂领导也是真没辙了,于是就按照传统,把这难啃的骨头推给了海爷。
海爷在忙活他手里的活儿,确实是走不开。海爷倒是有意思,把我喊了过去。
那个年纪,天南海北的也已经走过不少地方,技联的经验还是有的。但是对于这个硬骨头,自己心里还是有些抵触的。
海爷给我打了打气,还跟我交待了三点,这些话到现在仍然记忆犹新:
首先,目标要清晰,如果对方没给你目标,就要自己去分析,然后自己来设定目标,最后还要征得地主的同意,目标要一致才行。这个最难,却是最重要的,万万马虎不得。
其次,要应用系统工程学的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别贪功、别走捷径,更不能自乱阵脚。做好计划,然后一步一个脚印去实施。
最后,要充分利用资源,这方面,要向那位领导学习。
最后,海爷还交待说,这次的活儿,时间紧任务重,但是不用有思想负担。成了,物质方面没啥好处,却也是扬名立万的机会;没成也没关系,也没什么损失,当是锻炼了,反正天塌下来有海爷担着。
忐忐忑忑又无可奈何地接了任务,硬着头皮跟着团领导去了场站。
团领导人倒是很随和,大家都叫他“二奎”,没什么架子。其实他天天也很忙,雷达只是防空系统的一部分,也是他工作的一小部分,他最大的工作还是管人。
这个驻防团总共有三个系统,有两个算是军民两用的,就是山寨的法国那个民用空管系统。还有一套,是标配的,国内型号咱就不提了,只说这个雷达,基础型号是大名鼎鼎的毛子的P40。
P40我在塞尔维亚和中东看得多了,国内的货虽然是成都产的,但是我们也很熟悉,所以一见面感觉很亲切。
作训参谋帮忙介绍了一下大概的情况,感觉我们厂大咖确实把能做的已经都做了,就是不清楚二奎还想要什么。想起海爷的嘱咐,于是决定晚上找二奎聊聊。
二奎是典型的烟枪,俩门牙都是黄的。而且他喜欢唆烟,一只烟不到两分钟就吃进去了。
其实雷达兵也好,干我们这行的也好,很多人都吸烟。一开始是为了熏蚊子,顺带提神和打发时间,后来都成了习惯。
我也曾经吸烟,但是海爷说,做我们这个工作,半点马虎不得,烟灰很小,却是质量保证方面最大的敌人,烟瘾更是拦路虎。懒得听海爷絮叨,于是早早就戒掉了。
我去二奎办公室的时候,他正在自己琢磨事情,看见我进来,就扔给我一支烟。我没接,又给他放了回去,二奎也没说什么。
我就问他,心里有什么想法?二奎没接我的话,倒是给我一个问题:你说说,这比武的时候怎么样才能赢呢?
我对大比武没什么概念,就请二奎帮忙介绍一下。二奎就一点点的开始讲,碰到不清楚的我就直接问,于是二奎慢慢打开了话匣子,把之前参加大比武的经历,以及听到的看到的和道听途说的都讲了出来。
后来我慢慢明白,二奎其实很单纯,他只是想打赢,至于怎么打赢,他并没有任何概念。
但是他也很清楚,现有技术条件,去比武也就跟拼刺刀一样,跟对手相比没有任何优势,甚至应该说是处于劣势。而且平时作训演练的都是些基本战法,假如对方抖点儿手腕,那胜负就是眨眼之间。
二奎需要的,应该是一些技术革新或是战术创新,也就是他手里面有而对手的手里面没有的东西。
二奎还说,空管系统是固定的,上不去,所以把精力都放在P40上面就行。二奎也说,其实之前也找过成都厂,毕竟东西是人家的,但是忙活了一圈,他不满意。
后来他的老领导和战友又推荐了我们厂,对不起,不是推荐,是力荐,所以他才想过来碰碰运气,没想到结果也是差不多。
二奎这样一说,我大致明白了他的想法。其实比武的时候,大家用的都是P40,知根知底,所以想要出其不意还是很有难度的。二奎要的,其实是个新东西。
可是,我手里就三周时间,而且P40要放在一辆履带车上面,自己动手还是有难度的。心里一边盘算,一边继续听二奎讲故事。
其实一开始二奎看我年纪轻轻的,至少当时还是年纪轻轻的,也没怎么把我放在眼里。估计他已经认命了,在想其他的方法呢。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把他脑子里面所有的记忆和想法,毫无芥蒂的全部倒出来给我。跟二奎聊到半夜,然后自己回去驻地。
毕竟我是代表海爷出来的,不能给海爷丢脸,更不能让工厂跌份儿。也没心思睡觉,就一边翻资料,一边想着办法。
P40是S波段和L波段的,抛物线天线有五个S波段发射和接收单元,另有两个L波段发射和接收单元。标配是三个显示器,主要使用一台PPI,还有两台用于L波段的动目标MTI。说起来很简单,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孙子兵法的精髓。了解了P40以后,接下来就是要了解大比武的动向,然后再来看怎么改这个P40。
一晚上就在琢磨这个,又想起来海爷交待的,要充分利用资源。于是给厂里几个小伙伴发了邮件,让大家准备好,最近有胡子拔横儿,需要大家帮忙,拔了丫儿的柳子。而且,不管最后事情成不成,我回去以后都有烤羊排吃。
邮件刚刚出去,立即就收到了小王的回复。这兄弟,半夜不睡觉,还在下载爱情动作片。小王真的是个好同志,家里能用国货的绝对都是用国货,而且绝对没有日货,除了这种爱情动作片。
这个爱好他戒不掉的,毕竟是伴随他成长过来的,就算是结了婚生了娃,也还是有瘾。他自己还为自己辩解,说是为了保持对解放东京的渴望。我这么单纯,始终搞不懂他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
第二天一早去找二奎,但是二奎比较忙,安排了昨天那位作训参谋跟着我。作训参谋姓周,可以叫他小周,人很干练。
就请小周安排操作人员对这部P40进行紧急展开,测试一下它的操作和反应速度。简单的说,一趟下来,也摸清楚了七八分。
中午时候,给海爷打电话,大概报告了自己的想法。海爷还是那句话,大胆去想,细致去做!于是下午,就让小周再安排一位老兵,然后把系统重新再摸了一遍。
下午快晚饭的时候,二奎才回来。想着还要套二奎的经验,就说着要请二奎、小周和老兵一起吃饭。二奎很痛快的答应了,饭桌上就问二奎,希望他给介绍一下对手的战术战法啥的。二奎一听,来了精神,一扫白天的疲惫,把所有他能想到的,统统的倒出来给大家听。
从九十年代开始,咱们从毛子那边引进了苏27,这个交易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开创了中国空军现代化的先河。消化系统设计、加工工艺以及配套设施,为迅速将空军从六七十年代小六小七的水准,提升到具有当时世界先进水准的作战和保障能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而后来的军演,基本上都是以苏27做为突防和对地攻击任务的主力。当然,这里说的苏27,也包括了苏30及衍生型,以及后面自产的歼11。在空警还没有上去之前,在歼10还没有形成稳定战斗力之前,苏27的突防确实很犀利,可以说是防不胜防,未遇对手。
而且,苏27是可以挂反辐射导弹的,演习中的经典桥段,就是苏27突防,第一波先把P40做掉…,这也就是最让二奎担心的地方。P40没了,防空雷达就成了瞎子,制空权也只能拱手相让了。当兵最痛苦的,是明知道对方要来,却没啥办法。
其实说到这里,咱们就要算一下了,P40的侦测距离大概是250公里左右,在朱日和那个没有任何遮挡的地方,也许可以到280公里。而苏27带的鹰击91反辐射导弹,模拟3.5马赫跑一百公里。这样就大概能够测算出一个时间出来。
鹰击91反辐射导弹
雷达这东西,如果固定放在一个地方其实也就是个靶子。但是因地制宜去解决问题,首先也还是要有统一的作战思想。这方面,首先要征求二奎的意见。
记得我们厂一位伟人说过,人在微醺的状态下,思维是最有创造力和穿透力的。把大概的思路跟二奎介绍了一下,二奎的眼睛当时就绿了。又加了几盘酸菜,又每人灌了一杯泡酒。
正在兴头上,准备着不醉不归,二奎却跟大家说,不能再喝了,第二天要想事情;而且接下来都不再喝酒了,等到大比武庆功的时候再喝。说完,晃着身子离开了。
应当说,在我所敬佩的人的排行榜上,二奎是比较靠前的一位。忠诚、冷静、敬业、有前瞻性,是我个人认为的一线指挥员的楷模之一。
二奎本人其实也算不上绝顶聪明,但是他的强项,是可以把他手下的聪明才智发挥到极致,做到人尽其才。
有另外一位作战参谋,外号叫做勾子的,就是一个极品。这货很抠门,不光是个守财奴,还总喜欢占别人便宜。这已经不能简简单单的称之为爱好,简直就算他生命当中的一部分了。
总是听别人讲起勾子的故事,也有切身体会。平时都看不见他人的,但是只要我说我请客吃饭,勾子不管身在何处,必定以最快速度的出现在眼前,还能拐弯让你主动邀请他。他的功力,甚至达到你不请他都会感觉特别不好意思的程度。
但是,从来没见勾子请过别人。甭说请吃饭,就是一只烟一瓶水,也没见他自己掏钱买过。就是这么个极品,却被二奎用得风生水起。
一大早,二奎把团里面能够数得上的,都请到了作训部,给大家开了动员会。
当然,动员会还是老一套,没什么特别的。撸胳膊挽袖子,唾沫星子横飞,一副不解放全宇宙就绝不收兵的架势。
会后,二奎把勾子、小周和我单独留下来,把前两次大比武的总结录像又放了一遍。最后结合我们昨晚的一些思路,总结了他自己的想法。
二奎说,按照第一代的作战思想,战争其实就是要研究如何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而我军的传统,就是扎口袋战术。至于怎么扎口袋,需要勾子和小周来商量。找我过来,就是提供新的方法。
昨晚我的几句话,让二奎有了新的思路,他想起来几部经典的电影,《地道战》、《地雷战》和《平原游击队》。二奎希望把游击战的战法,融入到现代战争当中。
说完,看了我们几个一眼,扔了一条烟在桌子上,说是给我们两天时间想办法,然后就转身离去。
勾子看见二奎出去,又看了小周和我一眼,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迅速抓起那条烟掖在腋下,挥了一下手,让我们跟他走。
勾子是作训参谋中比较有资历的,作训指挥室的钥匙都在他手里。他找了一个有沙盘的房间,说是我们就在这里蹲两天。然后,自顾自的拆开烟喷云吐雾起来。
小周也走过去点了一颗,但是他拿烟的时候,勾子的眼睛死死的盯着他看。本来小周想着自己拿一盒,但是勾子这一看,弄得小周非常不好意思,只好从那盒勾子拆开包装的那一盒里面抽出来一只,自己点上抽了起来。
我不抽烟,就让小周给我讲讲怎么扎口袋。小周一边给我讲,那边勾子也一边搭话,补充一些内容。几个人三言两语的闲聊,转眼到了中午,军号响起,就一起走去食堂开饭。
作训部到炊事班很近,吃完了饭,勾子和小周就带着我散散步,围着着营地慢慢走,消化消化肚子里的油水。一边走,恰好路过了库房。
有经验的读者都知道,当年那个时候,作战部队甚至野战部队,尤其是二三线的部队,基本都没有满编。一个空防团,文职是全了,但是操作的编制只是一个营。这也就是后来整编,撤了那么多番号,但是被裁撤的人员数量却感觉并没有那么多的一个主要原因。
这个驻防团说是统管区域的三部雷达,但是其中两部都是固定的,分别安装在驻防地附近的山上,它们是空管系统的,不能搬迁,大比武的时候根本用不上,库里只有一整套红二升级版,包括了那一套P40,这就是要搬过去参加大比武的家当。
我们厂的大咖,把能做基本上的都做了,我能想到的人家已经完成了,我想不到的人家也完成了。
到现在还有一个很深刻的印象,大咖在往复器上加了一个自给泵,这样就基本上杜绝了缺油的现象。别看这个改动不起眼,但是在一线待过的同志都很清楚,这个小东西会带来什么。
那时候CLC还没有列装,但是这个小小的细节却大大提高了老家伙的可靠性。我是由衷的佩服大咖,这样的技术功底,不知道什么时候我才能达到人家的高度。
在车间的时候,张主任的口头禅,就是“思路改变出路”。一直记得这句话,技术上达不到大咖的高度,就只能另辟蹊径了。
勾子挺有趣的,他让技术参谋小周扮演蓝军,问小周如果小周是蓝军,这个仗怎么打。
小周倒是参加了上一次的比武,于是就脱口而出那个经典的暴力解决方案:苏27带着鹰击91不分青红皂白赤橙黄绿,先是一顿扫荡,干掉对手的空防以后,就是空地结合进行突击。这是蓝军参考海湾战争的经验所制定的战术,也是让红军几次铩羽而归却无能为力的暴力方案。
勾子没着急,让小周拿出来一个详细的作战方案,精确到后勤补给和战场转换的时间安排。
小周躲去一边做他的方案,勾子就一边抽烟一边跟我聊。也是围绕着空防系统原理,以及外军作战思想等等,聊天的目的,无非就是打开两个人的脑洞,找到一些灵感。
也别说,聊着聊着,突然想到反辐射的那个鹰击91导弹。于是就给厂里的小伙伴们联系,看看能否拿到鹰击91的一些作战原理和参数。
那边小伙伴们在忙活,这边又跟勾子继续聊。勾子提到,能否弄两个假目标,欺骗一下鹰击91导弹,这倒是一个崭新的思路。
思路有了,问题也来了。对我来说,怎么样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搞定这两个假目标,成了一个挑战。
假目标之所以能够成为目标,就是要让它的特征参数跟真目标一致。对付鹰击91导弹,就要让假目标发出跟P40一样的功率和频率,而且要在两周内搞定。脑子里一晃而过一个大神:大赵。于是,就给梅姐打了电话。
我们的团队,彼此之间非常信任也非常默契。梅姐不是做技术的,听不太懂那些术语,但是突然接到我的电话,她明白这个事情的重要性。
然后,她去找大赵谈了谈,大赵也不敢怠慢,就全权交给梅姐去安排。
晚上的时候,小伙伴们的资料传了过来,那边小周的方案也大概出来了,勾子就组织了一个讨论。
小周的方案还比较具体,第一波几架,带了几枚鹰击91反辐射导弹,都讲得清清楚楚。这里面就有学问了,饱和攻击和不饱和攻击是有区别的,战场上的绝对制空权和相对制空权也是有区别的。
但是按照蓝军作战思想,没有绝对制空权,它的地面部队不会妄动的。这里面,就有了个时间差。
咱们前文介绍过,初期的SAR也参加过军演,也是用来装备红军的。当时那位空军首长为了做常胜将军,并没有及时公布SAR的技术。而且由于SAR没有列装,所以蓝军也确实拿不到。
后来想想,如果蓝军手里面有SAR,结果可能就完全不同了。
两周时间,就算大赵也搞不定整套雷达。但是能够按照P40的技术参数,并参考鹰击91导弹的作战条件,加工一套类似的装置,还是可以的。
我把资料发给了梅姐,请梅姐跟大赵一起来帮忙。机加部分是比较难弄的,搞定了这个,系统就成功了一半。
来不及弄专门的抛物线天线,就找了差不多的替代品。没时间加工旋转机构,就把抛物线天线固定,反正也是以发射为主,不需要接收部分。雷达发生管比较容易,27号车间可以完成总装。
梅姐很有执行力,这个项目又是有厂领导的一路绿灯做支持,还真的就只用一周时间,完成了四套。
二奎想了办法,最快速度把这些家什弄来了营地。主体设备搞定了,剩下还有一些配套装置,发电机冷却系统啥的,在大赵他们弄天线的时候,勾子和小周也都把这些搞定了。
二奎对于扎口袋还是挺感兴趣的,虽然每天白天都忙着调兵遣将和吃喝拉撒的事情,却也安排每天晚饭之后跟我们几个碰头。
基本思路确定好了,剩下的就是执行层面的事情。另外有一点我们几个没考虑到,二奎确是想到了,那就是如何对突袭的第一波进行干扰。
这个也正是我拿手的地方,当年塔尔沙漠玩儿阿三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对自己人,虽然是竞争对手,也还是要有些尊重。因此,把设计的通量直接增加四倍!
只是时间紧任务急,于是想到了魏哥,就跟魏哥和他的老朋友小王联系,看看有没有什么疏漏。
这一次,魏哥倒是泼了冷水。因为苏27的功率强劲,抗干扰能力很强,所以要想在两周的时间拿出一套完善的有针对性的电子干扰系统,基本上算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不过魏哥说了,狭路相逢勇者胜,再考虑田忌赛马的原则,还是有一些操作空间的。连夜把魏哥的想法跟二奎做了沟通,毕竟都是飞行员出身,魏哥的思路立即得到二奎的响应。然后两个人又通了电话,嘀嘀咕咕好长时间。
魏哥又跟说起来工厂另外几位大咖的强项,后面我联系上几位大咖,把自己的设想也都跟几位做了讨教,一下子收获颇丰。
转眼到了北上锡林郭勒盟的日子,朱日和在蒙语里面是“心脏”的意思,一上去还真有些兴奋有些忐忑。
虽然隶属陆军,但是自基地五大系统通过国家鉴定开始,朱日和就一直强调陆空协同。个人认为,正是朱日和的这种演练,极大促进了空地一体化的思想进步以及陆航的壮大。
参演的基本都是师一级的单位,二奎的部队代表成都军区,在抵达第三天开始进行与蓝军的对抗。
当时的蓝军已经很厉害,红军胜面不大。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往后蓝军越是彪悍,到了2014年,六大战区基本都没有办法跨越蓝军。更后来,蓝军甚至创造32比1的胜率,蓝军总指挥满广志甚至犯了众怒。红军驻防地的标语,都改成了“踏平朱日和、活捉满广志”的口号。
那一次参演的时候,满广志还不是蓝军总指挥,后来总结的时候,感觉他的性格跟二奎类似,都是属于那种“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的指挥员类型。
二奎上去的第一件事就是摸底,带着勾子和上面派过来的另外两位参谋,把地形、战术资料啥的统统研究一遍。早上又把勾子、小周和我叫在一起,布置了具体的方案。
第二天下午,当作战场地刚刚移交的时候,我们的作战部队就立即开始展开。
这里只介绍我们这一块,小周安排人,按照地形把四部假目标布置妥当,其中三部分散在突袭的必经之路上面。而红二系统,则布置在最靠近蓝军阵地附近,不太远的地方,旁边也放了一个假目标。
说心里话,一千多平方公里的演习场,真要跑起来,开车都要半天的。好在我们的准备工作比较充分,而且各司其职,利用傍晚的夜色做掩护,在天亮之前把装备布置完毕。
小周带了上次那位老兵,还有两位技术骨干一起配合我,安装假目标。
包括供电、冷却系统,包括频谱特征调试,设备就位要像闪电般迅速,调试更要比闪电还要迅速。这里,主要就看技术功底扎实不扎实了。
96年台海危机也是一个时机,是一道分水岭,从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到首战用我用我必胜,军队的作训水平真真切切的开始提升,补偿七八十年代失去的时间。
小周和老兵虽然驻在地算是城市,但是平时的训练还是不含糊的。接收设备以后,我们也做了几次演练,因此操作方面还是比较熟悉。
工厂那边,根据几位大咖的建议,考虑到荒山野岭的没啥器材可以借用,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了采用液压缸做执行机构的交叉式升降结构。也没用履带车,就直接焊了个架子,演习时候用汽车吊放在现场,远远的连接发电机就可以了。
S波段散射有些厉害,为此,我在塞尔维亚和两伊地区磨练出来的功夫,也算是有了用武之地。
带了两个PPI和一个MTI,还请小王帮忙,专门弄了一套独门暗器,也就是类似波谱仪的东西。
这个独门暗器,是我专门委托车间的质检组,也就是马师傅他们研究的,可以对发射的波束进行精准调整。
正是有了这个独门暗器,假目标才能更像真目标,也才能更精准的执行部分真雷达的功能。其实雷达发射出去的波束,都存在衍射现象,如果要玩儿电子战,那么你给对手接收的波束,才是最需要精准调整的。
马师傅几位虽然帮忙,毕竟不是设计部门,做出来的东西很好,但是体积太大。小王帮我做了一些优化,用了集成线路和电路匹配,弄成一个便携式的,这个就方便多了。
在驻地测试的时候,根据不同的战场条件,我又让小王帮忙做了一些调整。结果这个家伙说我耽误他下载电影了,非要讹我一瓶五粮液。没办法,谁让咱摊上这么一位兄弟呢~!
由于之前演习中,各个军区的空军对蓝军作战都是出于下风,小六小七就算是小八,连北还没摸清楚的时候,地面指挥系统就被蓝军端了。
而蓝军第二波采用的空中突袭战术,对坦克集群的攻击效果非常明显。说白了,红军好比共和国卫队,而蓝军就如同盟军。这仗打起来,不管红军怎么努力,差距还是挺明显的。
这一次成都军区扮演的红军,战法也是比较传统,野战部队四面出击,也是用扎口袋的战术。红军并没有采用坦克集群,一方面是因为所在军区的地形特点决定了其所擅长战术特点,二来从机械化的野战部队讲求的是快速部署。
而红军指挥员心里很清楚,常规作战模式根本没有胜算,他们转而希望用大部队束缚住蓝军主力,然后通过特种作战,直接敲掉蓝军的指挥系统,从而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也没有一言不合,双方甚至连招呼都没打,时间一到直接开撸。二奎也是蛮有个性的,他的作战方案没有通知全部作战部队,只是到红军参谋部一级。
苏27最早装备的就是成都军区,因此红军对苏27还是比较了解,所以空袭警报响起来的时候,野战部队并没有慌乱。
我们计算得还算精准,第一波蓝军来了多少,挂多少弹过来,跟我们预想的差不多。
蓝军过来的时候,有两部假目标和那部P40在工作,两部假目标只是发,P40只是收。通常来说,雷达是依靠收发信号之间的时间差来计算距离的。这一次假目标被安装在固定的位置,然后在接收系统里面编了一个小程序,P40就相当于一套无源系统了。收到蓝军信号,P40就关机了。
蓝军的反应时间,其实我们计算得也很清楚,但是若是想让老鼠上当,猫就要给老鼠一点儿甜头。
按照预先计算的鹰击91的攻击时间,我们故意给它拔掉了一个假目标。苏27编队盘旋了一下,咱们把假目标当真雷达来操作,等到编队绕远了,再开机,编队果然回来了,然后关机,编队扑空。这样来来两次,编队进行了梯次攻击,又点一束红烟。
然后编队来回绕了一大圈,地面已经没有雷达辐射迹象,于是首波返航,地面压制机群出来了。这边P40开机,引导红二防空导弹系统进行攻击,出其不意的干掉了几个目标。蓝军一下子懵圈了,不知道红二导弹是哪里蹦出来的。然后对陆攻击机群撤回,首波那几架又出来扫地。
红军这边还是一样,把第一次的动作又重复了一遍,只是这一次不给蓝军机会。
就这样来来,一个白天差不多就过去了,虽然干掉了三部假目标,但是蓝军感觉还是没有拿到绝对制空权,后面的扫荡机群也就没法升空展开。
这边,红军已经偷偷的进入预设阵地,天刚一擦黑就开始猛攻。蓝军被迫迎战。后来也是据说,这是一年当中,蓝军第一次在没有制空权的条件下作战,而且还是夜战。
不过蓝军也不是白给,周旋一下,虽然有所损失,却也很快顶住了。毕竟红军这边属于野战部队,对阵蓝军的集群坦克还是无法建立优势。特种部队倒是给力,到底还是把蓝军指挥部给端了。只是蓝军也有所准备,很快建立了野战指挥所。
次日凌晨破晓,双方基本上是势均力敌。红军眼看优势时间已过,就打了几个虚晃,然后回去布口袋……
虽然这一次红军最后还是没能抗住,口袋扎好了,却被蓝军活生生的搞破了。
红军没胜,但是二奎一战成名。部队撤编在所难免,二奎却得到晋升,被调去了蓝军,当然这是后话。
本次演习,成都军区的总结报告,直接提到了军力投送方面的短板。两年后汶川地震的时候,这个短板还没有来得及补强。
装备是一方面,最稀缺的还是操作装备的人。所以一代一直强调,人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最关键因素。
说到这里,也就不能不提无人机,在这方面吃过苦头,所以咱们的无人机自开发开始,就重点关注操作便利性,使得培训无人机驾驶员不再需要冗长的周期。
相对而言,舰载机驾驶员的培训就复杂很多,也只能一步一个脚印的踏踏实实的进行。至于直升机方面,各个战区有自己不同的情况,但是大家的共识,也是要加速直升机驾驶员的培养。
更是要加强直升机民用化,使得有更多的人懂得操控能够操控,这样才能使得人民战争的定义,在现代战争中得到发扬光大。
蓝军经过这个历练,也逐步研究新的战法。在后来2013年的红剑演习中,空军主力使用歼11突防,但是红军的歼10在空警的配合下,还是能够狙击突防编队,并逐渐演练成为新式战法,为咱们的空防做出了新的贡献。
歼10与空警的配合,歼11及后面歼16与大预的配合,都是在真刀真枪下面演练出来的。包括歼16定型的三源,也是根据实战经验总结出来的。
后来南部战区热情盼望美帝巡航南海,也正是希望在最接近实际战场的条件下,对战术进行演练。
07年底,小鹰号访港被拒之后,编队通过台湾海峡。当时把岸边警戒部队高兴坏了,各种测试。平时觉得自己不错的,真的是到了战场条件才知道山高水长,才知道半斤八两,也才有不断改进的动力。
这几年南海上边,远程中程近程,交叉测试。一开始外交部还抗议两下,现在变成战区这边甚至敲锣打鼓欢迎他们常来走走。
日不落老船过来的时候,还顺带测试了快反时间。当然也有压制,但是比较克制,摸清楚北约的协同代码也就可以了,咱们也不会太过分。
这个跟足球一个道理,一堆臭棋篓子凑一块坐井观天,冲出亚洲都是奢望。必须经常跟绝顶高手过招,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并不断创新,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生存和发展的最优方法。
二奎情商很高,把我的所谓的事迹添油加醋的做了报告,发给了所有他能够联系得上的厂领导。
对于那个战法,厂领导觉得这是部队指挥员的工作,不论我出了什么主意,都不重要。但是,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面,调动工厂所有能够调动的资源,来完成一项看似不可能的任务,这一点让几位头发还没有心思多的领导对我另眼相看。
后来广德空难以后,工厂的领导班子被迫进行调整,几位领导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我。当时的领导班子办公会议,海爷和姜处都参加了。联络处也缺人,姜处倒是想把我弄过去。但是海爷觉得,技术处更需要创新,也更需要新鲜血液,这与几位厂领导的思路不谋而合。
会议上面,海爷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话,却已经决定了工厂的未来。只是海爷只想调我去技术处做个技术员,没想到也没有提出来让我去做副处长,从历史沿革和资历方面,我也不合适。但是厂大领导觉得,机会来了,就要知人善用,还批评海爷,要举贤不避亲。
于是,在我准备提交辞职报告的那天上午,就收到了厂办下发的调令。多年以后想起来,当时厂领导确实用心良苦,也是海爷平时的严格要求,养成了务实严谨敢想敢干的工作习惯,才在看似不起眼的机会到来的时候,能够抓得住。
这方面,只能说前人的树栽得太好。到了我们这一代,就更要努力,让可持续发展成为咱们的主题。(本篇完)
前情回顾:
《一个军工人的回忆 第3季 马里亚纳玄燕鸥》
《一个军工人的回忆 第2季 卡宾达灯塔》
《一个军工人的回忆 第1季 美索不达米亚之眼》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07年的丰田沙漠王4500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