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参观腾冲国殇墓园有感怕博物馆作文大全

观腾冲国殇墓园有感----写在抗战胜利日
国殇墓园始建于1945年,位于云南腾冲县城西南的来凤山北麓,该墓园由中国国民党元老李根源取楚辞《国殇》为名,寄寓“碧血千秋”之意。是云南腾冲人民为纪念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攻克腾冲的8000多阵亡将士而建,这里安息着腾冲战役中为国捐躯的9168位英烈的忠魂。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抗日正面战场阵亡将士纪念陵园。中国远征军在历时3年零3月里的残酷战争中,其伤亡接近20万人,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的一笔!但他们的功绩被岁月的埋没得实在太久,在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中几乎不被人提及。更令人唏嘘的是,活着的英雄们大多境遇坎坷,至死也没能获得国家对他们那段历史功绩的承认;许多年过古稀的老兵在异国他乡望眼欲穿盼望着祖国的呼唤,在缅甸各地被捣毁的远征军墓地和野人山仍然流传着“闹鬼”的故事。在我看来,那是死去的远征军士兵在哀嚎哭泣,想要我们这些“不孝子孙”把他们带回家……
当我再次踏入国殇墓园和滇缅抗战博物馆,面对先烈头像群雕,目睹戴安澜将军等抗战遗物,张问德县长的传世檄文,美国飞虎队将士前赴后继,视死如归保障滇缅生命运输线的历史旧照及9618名远征军将士坟茔时,以已亲情体会,悲痛油然而生;身为国民,荣誉感与愧疚感百般纠结:我们为什么不建国家滇缅抗战纪念馆以祭奠英灵、立碑志传、讴歌壮士?国军也是中华民族的儿女,为国捐躯,用血铸造民族气节!难道不比党派纷争,自相残杀更令人仰敬?十万国军抗击日本侵略历史不能淡忘,其功勋明照,应以民族英雄厚待,每在抗战胜利记念日时该以国葬之礼祭奠,以缅怀英烈,慰藉后人。中国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蒙昧时代,人民曾被剥夺了解真相的权利——包括历史的和现实的,因此在不同程度上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而要恢复用自己头脑按常识和逻辑来观察成思考问题,前提就是要了解事实真相。一个从小在历史谎言当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是根本没有办法使其拥有独立的人格和真正的道德。更何况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真理的标准并不仅是实践,更是时间,违背历史真实的宣传无论多么强大都不可能长久。
&&&&庆幸每天都有很多游人来国殇墓园敬献鲜花以悼念英烈,使我愈发感佩腾冲本地人及海外华人丹心不泯。近日有朋自滇西来,说云南腾冲滇西抗战纪念馆目前正在加紧施工,并制定完善了滇西抗战纪念馆文物征集方案。对国有馆藏文物进行了清点造册并加紧对民间收藏的相关文物进行清点、造册、入库3500多件;截至目前,共收集文物线索82条,涉及文物近10447件。扩建工程总投资1.56亿元人民币,于腾冲国殇墓园东侧21.05亩的范围内兴建。听闻此信,倍感欣慰,腾冲人重情重义实为其他国人之楷模。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腾冲自古便是边陲名镇,号称“极边第一城”,英杰辈出,贤才荟萃。一个偏僻的边陲小镇能走出辛亥元老李根源,平民哲学家艾思奇,国军名将李弥等这样的奇人,皆因为这里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传承。最为典型的便是堪称中国第一乡村图书馆的和顺图书馆。和顺图书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十一年(公元1905年),庚子之变后乡中的先进知识分子、同盟会会员寸馥清等人组织的“咸新社”,购置新知识书籍,作为公有图书供乡民阅读,这在中国实属首创。当我读到腾冲县长张向德先生的《答田岛书》时,不免感喟至极而唏嘘。这篇浩气长存的传世檄文,全文仅870字,文字古朴而大义凛然,义愤填膺中而不失斯文,血性表达而如此儒雅,充分表现了腾冲人骨子里那种文化底蕴!当我想起了从这里走出去的抗日名将寸性奇将军:“吾辈今日惟奋力杀敌耳!枪在手,剑在腰,不令为贼服也,济则为国争光,不济则以死继之!”的豪言壮语,想起了他双腿被炸断,用最后的力气拔剑自杀!想起了民间收藏家段氏后生们出资建设、民间收藏,创立的以抗战为主题的博物馆。收藏了2.37万多件抗战文物,全面再现了艰难修筑滇缅公路,远征军入缅作战,日军在滇西的暴行,史迪威公路和驼峰航线的开辟,滇西大反攻等惨烈而悲壮的画面,从而为我们这个“健忘”的民族保存着一份弥足珍贵的历史时;尤其是当听闻我的同事说起当年每逢‘五四’青年节,老师要组织青少年参观国殇墓园,谒拜英灵时,深为腾冲人民的古道热肠、重情守义、尊重历史所感动。数百万在抗日战争中抛头颅,洒热血的国军英烈的灵位在大陆诺大范围内能保留得如此完好,且一直享受后人的祭奠,可能也只有腾冲了!从这个意义上讲,腾冲人民的民间历史教育无疑是值得我们报以崇高敬意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国共“黄埔后代”拜谒国殇墓园
日期:[]&&版次:[A25] &&版名:[中国新闻·综合]
■代表团成员共同拜谒国殇墓园,前排从左起分别为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林上元、台湾退役上将王文燮、台湾退役中将钟家声、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徐向前之子徐小岩。
  纪念远征军入缅作战70周年
  ■新快报记者 罗仕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昨日,国共两党“黄埔后代”共同拜谒了位于云南省腾冲县的国殇墓园,并参观了滇缅抗战博物馆。
  远征军中七成是“黄埔人”
  在蒙蒙细雨中,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林上元,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黄埔军校同学会首任会长徐向前之子徐小岩,国民党将军郑洞国之孙郑建邦,国民党将军戴安澜之子戴澄东及台湾多名退役将领等参观了国殇墓园,并分别在忠烈祠、烈士纪念塔、中国远征军抗日将士纪念碑前三鞠躬,敬献鲜花,祭奠远征军英灵。
  “黄埔有黄埔的精神,民族有民族的魂!”据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林上元介绍,在入缅作战的中国远征军中,黄埔军校师生是一支重要力量。据有关方面统计,中国远征军中黄埔出身的军官约为1.2万余人,占参战部队军官总数的70%。黄埔师生用鲜血和生命铸写了“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记者统计中国远征军主要将领也发现,在30位中国将领中,有22位毕业于黄埔军校。
  滇西抗战纪念馆年底完工
  新快报记者昨日随代表团到位于云南腾冲西南1公里处的国殇墓园,3346块墓碑整齐地林立在墓园小团坡,墓碑下均葬有阵亡官兵的骨灰罐。
  据腾冲县国殇墓园管理所所长杨素红介绍,该墓园建成于日,是为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腾冲收复战阵亡将士而建。去年在云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云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的努力下,该墓园还从缅甸迎来了19名远征兵英灵。
  “滇西抗战纪念馆在筹建中,今年底完工。”杨素红指着国殇墓园旁边的滇西抗战纪念馆说,届时远征军抗战实物将会在该馆展出。
  名将子孙有话说
  徐向前元帅之子徐小岩
  黄埔精神就是“两不两爱”——“不要钱、不要命,爱国家、爱百姓”;就是一种奉献精神,黄埔军校以此凝聚了一批人,靠精神培养了一批人。
  郑洞国将军之孙郑建邦
  远征军两次出征印缅,在强敌面前表现了卓越的战斗勇气和高度的牺牲精神,为中国赢得了威望和荣誉。
  戴安澜将军之子戴澄东
  指完路后,父亲叫卫兵把他头抬起来,朝北方看了一看就去世了。
  新快辞典
  中国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为支援英国军队在缅甸殖民地对抗日本军队,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补给线滇缅公路安全而组建的出国作战部队。
  1938年10月,日军在占领了武汉以后,暂停正面进攻,转而封锁中国沿海地区。此前,东北、华北、华东等沿海地区已被日军侵占。日本试图封锁中国,来摧毁中国薄弱的国防工业,堵死国际援助通道。滇缅公路成为当时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唯一通道。为保卫滇缅公路这条生命线,1942年2月,中国远征军出兵缅甸,这是甲午战争后中国军人第一次踏出国门、赴海外作战。
  日本认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上,只有三次被他们称为“玉碎战”(即日军被全部消灭),分别是滇西的腾冲战役和松山战役,还有缅北的密支那战役,全部发生在中国远征军归国之战中。
  在历时3年零3个月战斗中,中国远征军同样损失惨重,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近20万人。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
  协议授权转载联系:(020)。
本报新闻今日排行榜滇西抗战纪念馆观后感_作文_美文_长大导航
您当前位置: >
滇西抗战纪念馆观后感
我们一行人离开腾冲的前一天,即2月5日瞻仰了“国殇墓园”并参观了“滇西抗战纪念馆”。不知道出于何种考虑,纪念馆只可参观不可拍照,而且有值班人员密集巡视,发现拍照立即制止,但我属于“不听话”一流,找机会避开检查人员视线,时不时偷-拍1张。因为我心里不服气,既然敢于接近了历史事实,为什么又要羞羞答答呢?
事情要从70多年前的抗日战争说起。从1942年2月到1945年1月,在我国云南省的保山、德宏、临沧、怒江地区(俗称滇西),爆发了一场争夺滇缅国际通道控制权的中日大战,史称滇西抗战。史学家把这场历时3年的中日两军血战,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42年2月至5月上旬,为日军进犯阶段。这期间,日军从东南亚一路北上,攻入缅甸,中国政府为保卫滇缅国际通道和西南大后方安全,派遣10万远征军出国抗日。但因盟军指挥协调失当,驻缅英军临战脱逃,致使日军连连得手,并切断了中国远征军后路。至此,中国10万将士有心杀敌无力回天,声势浩大的援缅军事行动遂告失败。缅甸全境和我国云南省的德宏、龙陵、腾冲等大-片国土相继沦陷。
第二个阶段是1942年5月中旬至1944年5月上旬,为敌我相持阶段。这期间,中国云南守军为扼制日军进犯,果断炸毁滇缅公路上的惠通桥,把日本侵略军阻滞在怒江以西。与此同时,派遣部队深入腾冲、龙陵等地,组织、发动沦陷区人民坚持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不断地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
第三阶段是1944年5月中旬至1945年1月下旬,为中美盟军大反-攻阶段。这期间,中国政府为打破日军的封锁,重开滇缅国际运输线,重组了以卫立煌上将为首的20万中国远征军,利用国际反法西战争发生重大转折的战略机遇,在美国盟军和滇西各族人民的全力支持下,强行渡过怒江,向盘据在滇西的数万日寇发起了全面反-攻。经过8个多月的浴血奋战,消灭日军两万一千多人,最终于日将侵略日军赶出国门,取得了滇西抗战的伟大胜利。
据资料记载,从中国-军队入缅作战算起,中国在中、缅、印战区投入总兵力40万人,伤亡近20万人,日本在中、缅、印战区投入总兵力30万,被歼灭18万5千人。中国远征军和滇西民众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和辉煌的一页。
还有一份资料说,滇西三年抗战以牺牲中国远征军十万人、伤亡民众二十万人的沉重代价,换来了战争的最终胜利。壮哉中国远征军!壮哉滇西民众!
滇西抗战胜利后,由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中将倡导,国民党元老、云贵监察使李根源极力襄助,在腾冲修建祭悼远征军阵亡将士墓园,并于日即“七七事变”八周年纪念日正式落成。李根源将其命名为“国殇墓园”。
“国殇墓园”坐落在腾冲县城西南1公里处的叠水河畔小团坡,总占地88亩。主体建筑为中轴对称、台阶递升形制。进入大门经甬道循阶而上为第一台阶,这时就能看到了第二台阶挡土墙正中蒋中正题李根源书的“碧血千秋”四个大字。循阶而上第二台阶,建有“忠烈祠”,“河[英`”匾额为蒋中正题写。“忠烈祠”两侧,分别立有蒋中正签署保护国殇墓园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布告”,远征军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撰写的“腾冲会战概要”,以及“忠烈祠碑”等碑记。“忠烈祠”内正面为孙中山像及遗嘱,两侧墙体嵌阵亡将士题名碑石,共9618人。“忠烈祠”后为比高31米的圆锥形小团坡,自下而上排列着3346块小石碑,碑下均葬着阵亡官兵骨灰。小团山之巅矗立着10米高的纪念塔,塔身正面镌刻着霍揆彰题写的“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光复腾冲阵亡将士纪念塔”, 塔基正面刻有蒋中正题、李根源书的“民族英雄”四个蓝色大字。
“国殇墓园”的落成,不仅慰藉了为国捐躯的亡灵,也激发了广大民众的爱国热情,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爱护。
此后四年的解放战争,国民党政府垮台,蒋介石被赶到台湾去了,国民政府修建的“国殇墓园”也随之被冷落、被荒芜、被忘却。再以后,新中国建立了,“政治运动”七八年就来一次,“国殇墓园”的命运可想而知。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国殇墓园”被“扫四旧”,满目疮痍,令人发指;那些曾参加过抗战的国民党老兵,也被残酷迫-害,无情打击。
然而,就有那么一些人,有良知、有远见、有气节、有追求,相信历史真-相早晚会大白于天下,并且为这种真-相大白于天下做了几十年不懈的努力,腾冲土生土长的段生馗,就是他们中的典型代表。
生于1965年的段生馗,从小就对家乡的抗日战争有着诸多疑问,并且对抗战遗物产生了浓厚兴趣。初时的收藏只凭兴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兴趣逐渐上升为高度自觉,甚至发展到“倾其所有、呕心沥血、肝脑涂地、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程度。他曾数次深入原始森林、数十次涉足缅甸、印度追寻、收集、整理相关遗物。为了收藏,支行副行长的职位被别人顶替,家庭经济生活捉襟见肘,老婆一肚子怨气,这些压力段生馗都默默地承受着。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辛努力,段生馗共收藏了滇缅抗战遗物二万多件(不含日军军票及照片26万件),其中不乏珍品。比如抗日县长张问德的红藤手杖,该手杖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所赠。年过花甲的张问德县长,拄着这根手杖八次翻过高黎贡山组织民众抗日,现为“滇西抗战纪念馆”镇馆之宝。工作人员告诉我们,现在的“滇西抗战纪念馆”展出的文物,绝大多数都是段生馗捐赠的。
历史终于翻开了新的一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1983年开始修复“国殇墓园”。四年后的1987年,“国殇墓园”被列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正式对外开放。2008年中宣部、国家文化部、国家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文,“国殇墓园”从9月14日起永久免费对外开放。
在此基础上,建在“国殇墓园”东侧与之毗邻的“滇西抗战纪念馆”于日落成开馆。该馆占地22亩,建筑面积9492平方米。馆舍建筑采劝V”字形框架结构,寓为胜利之意。展出内容分为抗战后方、御敌前线、怒江对峙、绝地反-攻、逐寇出境、老兵不死、祈愿和平七个部分。展出文物12000多件,图片1500多张,是当前国内记录滇西抗战历史最权威、文物最多的纪念馆。
纪念馆还建有133米长的中国远征军名录墙,墙上镌刻着103141名参加滇西抗战的中国远征军将士、盟军将士、地方抗战游击队、地方参战伤亡民众、协同参战部队和单位人员姓名。
纪念馆开馆那天,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和台湾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共同揭牌,台下还坐着著名抗日将领郑洞国将军后裔郑建邦、戴安澜将军之子戴澄东、卫立煌将军之孙卫修阳、郑庭笈将军之子郑心校以及部分国-军抗战老兵和各界代表。不用说,那些受尽磨难的国-军抗战老兵都得到了妥善安排。
说实在话,一边参观展出,笔者心里一直很酸楚,死在战场上的将士自不必言,解放后还活着的那些国-军抗战老兵,蒙受了那么多的不白之冤,谁应该负责呀?还好,历史总算还他们以清白、给他们以尊严。
上一篇: &下一篇:
《滇西抗战纪念馆观后感》一文由免费提供,来源于网络。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原文链接:
长大导航()旗下|陕ICP备号 站长邮箱:|
《滇西抗战纪念馆观后感》|友情链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云南腾冲国殇墓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