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有个游戏,有一关是有一个机械蜘蛛侠和美国队长关系有很多脚,脚上有些圆环,要把那些都打玩

&img src=&/v2-ceeae30387a_b.png&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1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v2-ceeae30387a_r.png&&某漫展突降暴雨&br&&br&&img src=&/v2-ed65a95d7d_b.png&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1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v2-ed65a95d7d_r.png&&众COSER纷纷躲避雨&br&&br&&img src=&/v2-401c2c8fbd9b207f86a7_b.png&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1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v2-401c2c8fbd9b207f86a7_r.png&&气定神闲的坂本撑着透明伞端坐雨中,黑校服,白袜子,黑皮鞋,黑框眼镜。没有人会在意COSER的颜,也根本不值得在意,当坂本摆出这个姿势时,气势就已经压倒了全场,你在仰望的同时不禁感慨:这才是坂本大佬,这才是COS的最高境界。&br&可怜你帅不过坂本大佬。
某漫展突降暴雨 众COSER纷纷躲避雨 气定神闲的坂本撑着透明伞端坐雨中,黑校服,白袜子,黑皮鞋,黑框眼镜。没有人会在意COSER的颜,也根本不值得在意,当坂本摆出这个姿势时,气势就已经压倒了全场,你在仰望的同时不禁感慨:这才是坂本大佬,这才是COS的…
&p&谢邀。&/p&&p&就来聊两件日常生活中被我们低估的,严重影响“沟通”的事。看完你可能也会发现,它们真的是生活中经常发生却很难被我们用语言清晰描述与解决的情况,甚至很多时候你都意识不到它们对人际交往产生的严重影响。&/p&&p&&br&&/p&&p&&b&1. “我总觉得你话里有话”——防御性倾听&/b&&/p&&p&我们常常去强调沟通效率,强调传达信息的一方需要清晰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思,但有时候误解的产生还可能是源自接受信息的一方。&/p&&p&&br&&/p&&p&有些人习惯于&b&“选择性倾听”&/b&,只关注那些自己感兴趣或印证自己想法的内容,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在听八卦的时候很容易断章取义的原因,比如有时一个人明明在说ta因为自身经济压力和前女友分手了。但听的人由于自己的内心想法是人都贪慕虚荣,于是听成了“对方前女友因为嫌弃ta穷而和ta分手”。&/p&&p&&br&&/p&&p&有些人有时会&b&“虚假倾听”&/b&(pseudo-listening),他们会用点头或适时微笑来假装专注,而实际上思绪却在神游,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一些人在开会或上课听讲的时候,表面上一副全神贯注的样子,脑子里却可能在想:今晚吃什么好呢?&/p&&p&&br&&/p&&p&还有些人则喜欢对细节&b&自行脑补&/b&。比如,当对方说这件事情需要尽快完成,ta就自行脑补了“尽快”意味着“今天之内”,从而为了赶进度而草草了事等等。&/p&&p&&br&&/p&&p&而在各种有问题的倾听方式之中,对人际的破坏力最强的是 &b&“防御性倾听”&/b&。&b&处在这种倾听状况中的人,总是会感受到别人的话语中,含有对自己的攻击性,从而表现得剑拔弩张,采取高度戒备的回应方式,让对方感到被攻击。&/b&&/p&&p&&br&&/p&&p&防御性倾听(Defensive Listening),不仅和其他几种方式一样容易导致沟通中误解的产生,而且它是其中&b&最不容易为倾听者自身所察觉的——很多时候,它就像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b&(Becker,&br&Ellevold, & Stamp, 2008)。&/p&&p&&br&&/p&&p&因为防御性倾听很难被人们自身所察觉,为此,学者们总结了一些(Nayab, 2010;Shori, 2011)&b&陷入“防御性倾听”的信号&/b&:&/p&&ul&&li&听别人说话时,内心仿佛有声音不停在说,“我没有”、“不是这样的”等等。&/li&&li&觉得对方的话让自己感到很受伤、很委屈,“ta怎么能这样伤害我?!”。&/li&&li&努力找出对方的话里有哪些是指责你的,又有哪些是伤害到你的。&/li&&li&总觉得对方“话里有话”,也觉得自己很能听得出ta言语背后的“潜台词”。&/li&&li&对方还在说的时候,就已经忍不住在脑海中想着下一句应该如何反驳或者回应对方刚才对你的“指控”。&/li&&li&对方会反复向你澄清,ta只是表达一下看法和建议,没有别的意思,请你不要介怀、不要有别的想法等等。&/li&&/ul&&p&&br&&/p&&p&不难看出,当进入这种状态时,人们的专注力就不再是沟通的内容本身,而变成了对对方逐字句地保持警惕,以识别出对方所做的攻击和造成的伤害等等,因此,&b&沟通的目的也就不知不觉地转移到了如何抵挡对方对自己的攻击,如何躲避对方言语上对自己的伤害,甚或是如何驳斥对方以“赢得”这场对话了。&/b&&/p&&p&&br&&/p&&p&&i&那么,在日常的沟通中,应该如何应对这种防御性倾听呢?&/i&&/p&&p&&br&&/p&&p&心理学家建议我们,当确定自己已经陷入了一种防御式倾听时,你需要澄清导致你进入防御状态的“攻击”是否是确实存在的(Goulston, 2013)。比如,你有机会自我坚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Perper, 2014),“你刚才这样贬低我,让我感到很难过,这让我没法专心地听你其他的想法和建议”,这样的澄清有助于避免双方陷入防御-攻击的恶性循环。&/p&&p&&br&&/p&&p&而如果在这个过程中,&b&你发现自己常常将他人的话语误当作是攻击&/b&:你需要明白,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当对方的看法是对的时,也并不代表你的看法就是错的,反之亦然。更何况,很多时候双方的看法也都没有绝对的对错。&/p&&p&&br&&/p&&p&同时,当我们在与他人沟通的时候,也需要注意自己是否在攻击对方。为了更好地达到沟通的目的,我们也可以学着以更没有攻击性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看法:&/p&&ul&&li&“是的,但是…”变为“是的,另外…”,同样是想补充或提出不同的建议,后者听起来更没有攻击性。&/li&&li&尽量避免说“你从来都不能…”或者“你为什么总是…”&/li&&li&“你也太敏感了,我没有这个意思”,这样的话并不能让处于防御性倾听的人感到好受。&/li&&/ul&&p&&br&&/p&&p&&b&2. “Ta从不主动发怒却总是否定且消极”——被动性攻击&/b&&/p&&p&当然,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发现,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太敏感”,而是真的遭遇了一些攻击。这些攻击可能是狂风暴雨般的,也可能是难以觉察却不断扰乱生活的。接下来,就来说一种特别的“攻击”。&/p&&p&&br&&/p&&p&你有遇见过这样的人么?&/p&&p&&br&&/p&&p&在日常交流中,他们好像总是很被动,很无害,但言行之中却总让你不舒服,觉得隐藏了一种说不出来的攻击性。当他们知道你想得到什么以后,甚至会悄悄的费尽心思去阻碍你。你每次和他们交流完之后,你都觉得又沮丧又懊恼,觉得很愤怒。&b&但他们却会在这个时候表现地异常平静,甚至会问你“你干嘛忽然这么生气?”&/b&——好像一切的错全都落在了你身上——让你就像一拳头打进棉花里一样憋屈。&/p&&p&&br&&/p&&p&这种时候,你很有可能就是收到了对方的&b&“被动攻击”(passive-aggressive behavior)&/b&。&b&这是一种“敌意”的不直接的表达,有时通过拖延对你的回应,有时通过顽固不化,有时通过反复地、故意地在本应由ta负责的事情上犯错、失败。&/b&&/p&&p&&br&&/p&&p&一个惯于被动攻击的人可能有以下(一种或多种)表现:&/p&&p&1. 否认&/p&&p&被动型攻击的人不愿意承认自己行为导致的结果。他们一味责怪他人、不愿意看清自己犯下的错误。&/p&&p&&br&&/p&&p&2. 忽视&/p&&p&比起面对面地拒绝你或是向你直接表达愤怒,这类人更有可能&b&“无意”地“忽视”你的生日或者你曾经和他讨论过的某些计划&/b&。最后只剩你又生气又伤心,却无能为力。&/p&&p&&br&&/p&&p&3. 拖延&/p&&p&这类人群倾向于躲避责任,&b&他们每天编着不同的借口不停地拖延,其实是把这种行为视作另一种反抗。&/b&尤其是对你要求他们做的事。&/p&&p&&br&&/p&&p&4. 隐晦的阻碍&/p&&p&有时候你在和他们商量一些计划,他们并不会直接提出反对,而是不停地在你的每项提议里找各种错,然后也不愿意提供自己的任何建议。&/p&&p&&br&&/p&&p&5. 模棱两可的态度&/p&&p&&b&他们不喜欢表达出他们真实的想法和欲望。但是他们的所作所为又往往能够透露出他们的心声,即否定而消极的态度。他们始终通过这种方法来保证对他人的暗中控制,但同时又可以把控制欲强的罪名怪到你的头上。&/b&&/p&&p&&br&&/p&&p&6. 从来都不生气&/p&&p&&b&他们从来都不会直接表露出内心的愤怒。&/b&他们选择的泄愤途径是暗中反抗。&/p&&p&&br&&/p&&p&7. 做不好事情&/p&&p&当他们总算去做你反复要求他们做的事情之后,有极大的可能性你还得亲自上马重新去做一遍。&b&在工作之中,这类人则最容易犯下很多粗心错误。&/b&&/p&&p&&br&&/p&&p&8. 迟到&/p&&p&习惯性迟到也是一种隐晦的抵抗方式。约定好一个时间,却总是会迟到一点才出现。&/p&&p&&br&&/p&&p&9. 消极态度&/p&&p&他们表现出来的性格会显得顽固不化、如果你和他们足够熟悉,你会发现他们其实也爱争辩。抱怨、嫉妒、以及对更优秀人群的秘密的仇恨是他们内心的主旋律。&/p&&p&&br&&/p&&p&10. 永远是受害者&/p&&p&&b&认为自己身上经历的各种问题永远都是他人导致的。&/b&&/p&&p&&br&&/p&&p&11. 依赖性高&/p&&p&虽然不喜欢被控制,但同时又很具有依赖性,常常犹豫不决且不相信自己。&b&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对于依赖的倾向,所以在意识到的时候总是努力反抗,比如说对别人意愿的阻碍就是一种争取自我独立的假象。&/b&&/p&&p&&br&&/p&&p&12. 自我克制&/p&&p&&b&克制住沟通的冲动是另一种表达愤怒和通过被动展现权力的方式。在“克制”的对话中他们完全没有办法表达出他们真实的想法、感受和欲望,&/b&于是他们和你开始冷战,拒绝给你任何你想要的东西。&/p&&p&&br&&/p&&p&&i&那么,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如何应对被动攻击呢?&/i&&/p&&p&&br&&/p&&p&在和这类人群交往时,记住最重要的是:&b&不要给予直接反馈&/b&。最理想的状态是,既不采用被动的表达,也不展现任何攻击性。相反的,&b&你有一种直截了当并且坚定的态度。&/b&不要去批评ta,但是要明确告诉ta哪些行为你并不喜欢以及为什么你感觉到难受。&/p&&p&&br&&/p&&p&有一句在心理学界已经被广泛引用的短语,“firm but nonaggressive, and loving but not seductive” (Kohut and Seitz,1963)&b&没有敌意的坚决,不含诱惑的深情&/b&。“没有敌意的坚决”就是应对被动型攻击最好的方式。&/p&&p&&br&&/p&&p&以上。你有遭遇过这些情况吗?欢迎来留言告诉我们~&/p&&p&相关文章 &a href=&///?target=https%3A//mp./s%3F__biz%3DMzI1OTAwNDc1OA%3D%3D%26mid%3Didx%3D1%26sn%3D7ec121d24e98a1cdff5b7b%26scene%3D21%23wechat_redir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你遭受过“被动型攻击”么?|Dealing with a Passive-Aggressive Partner&i class=&icon-external&&&/i&&/a&&/p&&p&&a href=&///?target=https%3A//mp./s%3F__biz%3DMzI1OTAwNDc1OA%3D%3D%26mid%3D%26idx%3D1%26sn%3D9b7d5eb79e3d2fe5975d%26chksm%3Dfe3a0be002a9f19814e6acf963be09e7ff3cbf1e7e45a02e3d80fdbbd%26scene%3D21%23wechat_redir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我总觉得你话里有话” | 为什么会出现防御性倾听?&i class=&icon-external&&&/i&&/a&&/p&&p&&br&&/p&&p&了解更多与心理相关的知识、研究、话题互动、人物访谈等等,欢迎关注&a href=&/org/knowyourself-1/activities& class=&internal&&KnowYourself - 知乎&/a&&/p&&p&&i&宇宙中最酷的心理学社区,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会喜欢。&/i&&/p&
谢邀。就来聊两件日常生活中被我们低估的,严重影响“沟通”的事。看完你可能也会发现,它们真的是生活中经常发生却很难被我们用语言清晰描述与解决的情况,甚至很多时候你都意识不到它们对人际交往产生的严重影响。 1. “我总觉得你话里有话”——防御性倾听…
&p&怎么把PDF文件转成Word?&/p&&p&好奇是不是真的越来越多人遇到这个问题。我特地跑去百度指数上验证,结果还真是这样:&/p&&img src=&/v2-f4ead5f4d90e259ad764_b.jpg& data-rawwidth=&1790& data-rawheight=&4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90& data-original=&/v2-f4ead5f4d90e259ad764_r.jpg&&&p&上图为「PDF转Word」逐年增长的搜索量&/p&&p&&br&&/p&&p&先给大家打个预防针:由于 PDF 文件本身的特性,想要百分百完美地将它转回 Word 格式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p&&p&不要灰心,门路还是有的,今天的分享就给大家介绍&b&从免费到近乎完美的各种转换方法。&/b&&/p&&p&&br&&/p&&img src=&/v2-acc38c11c8f186d56cd55e0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1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v2-acc38c11c8f186d56cd55e0_r.jpg&&&h2&&b&复制粘贴法&/b&&/h2&&p&如果运气好,发现手头的 PDF 是可以复制的,那就二话不说,复制粘贴想要的内容吧!&/p&&img src=&/v2-cef3fe3e913433_b.jpg& data-rawwidth=&1008& data-rawheight=&6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8& data-original=&/v2-cef3fe3e913433_r.jpg&&&p&&br&&/p&&p&但是贴到 Word 就发现,段落支离破碎,一行就是一段!&/p&&img src=&/v2-feeeedfa7659_b.jpg& data-rawwidth=&690& data-rawheight=&4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0& data-original=&/v2-feeeedfa7659_r.jpg&&&p&&br&&/p&&p&熟悉往期推送的小伙伴,立马想到查找替换解决断行的问题,选中这段内容,然后按 【Ctrl + H】,打开替换对话框,把 ^p 全部替换成无即可。&/p&&img src=&/v2-06fa1e4e143dde448cf32d56a0b700df_b.jpg& data-rawwidth=&882& data-rawheight=&4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82& data-original=&/v2-06fa1e4e143dde448cf32d56a0b700df_r.jpg&&&p&&br&&/p&&p&就这样一键多行变一段。&/p&&img src=&/v2-cf77a9bfa95a99edf7f794_b.jpg& data-rawwidth=&690& data-rawheight=&4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0& data-original=&/v2-cf77a9bfa95a99edf7f794_r.jpg&&&p&&br&&/p&&p&所以我们需要选用 PDF 里的局部段落到 Word 中时,复制粘贴足矣!&/p&&p&如果想要全文转换成 Word,就要借助转换工具了。首推的工具就是 Word,没想到吧,Word 还能转换 PDF!&/p&&img src=&/v2-877fe3ace376accd32a25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1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v2-877fe3ace376accd32a25_r.jpg&&&h2&&b&Word 转换法&/b&&/h2&&p&Word 的确可以转换 PDF,但必须是 Word2013 及以上版本。你要做的就是选中想要转换的 PDF 文档,右击鼠标选择用 Word 打开。&/p&&img src=&/v2-e1abcc0d74be9bda4acd4_b.jpg& data-rawwidth=&1299& data-rawheight=&8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99& data-original=&/v2-e1abcc0d74be9bda4acd4_r.jpg&&&p&&br&&/p&&p&这个时候 Word 友情地提示你,它正在努力地转 Word,但转换之后可能会和 PDF 有点差异,没事,点确认就行。&/p&&img src=&/v2-2ceeed8a238e4_b.jpg& data-rawwidth=&1087& data-rawheight=&1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7& data-original=&/v2-2ceeed8a238e4_r.jpg&&&p&&br&&/p&&p&耐心等待过后,你的 PDF 就能转换为 Word 了。&/p&&img src=&/v2-3c193e4d47c91eb0c5d2ec193fa23dbb_b.jpg& data-rawwidth=&1298& data-rawheight=&74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98& data-original=&/v2-3c193e4d47c91eb0c5d2ec193fa23dbb_r.jpg&&&p&&br&&/p&&p&经过大量测试,原始排版简单或者直接由 Word 转换过来的 PDF 通过 Word 效果才能有所保证。&/p&&p&不巧手头没有高版本的 Word 咋办?下面再推荐一个在线免费转换网站!&/p&&img src=&/v2-f5d2ebe8f6d73f62f3d2dc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1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v2-f5d2ebe8f6d73f62f3d2dc_r.jpg&&&h2&&b&在线网站免费转&/b&&/h2&&p&目前口碑很好的就是—— &b&&a href=&///?target=https%3A//&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b&据说是全世界点击率最高的网站之一。&/p&&p&打开官网后,各式各样与 PDF 相关的功能眼花缭乱,我们这次锁定【PDF转Word】功能。&/p&&p&&br&&/p&&img src=&/v2-6b587ccd1e35b4dc66a595_b.jpg& data-rawwidth=&1301& data-rawheight=&7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01& data-original=&/v2-6b587ccd1e35b4dc66a595_r.jpg&&&p&&br&&/p&&p&单击该功能后,弹出上传 PDF 文件的界面,你这时只管上传,坐等转换完成,直接下载就好。&/p&&p&&br&&/p&&img src=&/v2-01d056790baa107c17dbb7_b.jpg& data-rawwidth=&1301& data-rawheight=&4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01& data-original=&/v2-01d056790baa107c17dbb7_r.jpg&&&p&&br&&/p&&p&目前免费版限制一个小时使用两次,如果觉得需求旺盛不够用的时候,还可以登录与之类似的转换网站 &b&&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互补使用,增加使用次数。&/p&&img src=&/v2-dc94e0ba4b1dec5d14074_b.jpg& data-rawwidth=&1348& data-rawheight=&6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48& data-original=&/v2-dc94e0ba4b1dec5d14074_r.jpg&&&p&&br&&/p&&p&它们两者转换效果类似,背后都采用的是 SOLID DOCUMENTS 提供的技术,是市场上实用的 PDF 至 Office 转换工具,甚至 Adobe Acrobat 也使用了该技术( Adobe Acrobat支持随时随地开展工作的完整 PDF 解决方案,其中就包括转换PDF转Word功能)。&/p&&p&从图中你也能看到,这两个网站都不仅仅提供 PDF 转 Word,还能转换各种常见的工作文档 。&/p&&p&至此介绍的三重境界全部免费,应该能解决生活中 50% 的需求了!但天下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免费的转换方式也有几个小缺点:&/p&&ul&&li&转换次数及大小受限制&/li&&li&变相转成图片直接贴进 Word &/li&&/ul&&p&&br&&/p&&p&除了以上小缺点,有的时候我们还会遇到一种 PDF 文档,里面的文字怎么也选不中,仔细看看好像就是拿纸直接扫描做成的 PDF。&/p&&p&&br&&/p&&p&上述几招在这样的扫描型 PDF 面前就显得不够用了,所以最后隆重推荐专业软件实现完美转换。&/p&&img src=&/v2-eeeea04b2a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1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v2-eeeea04b2a_r.jpg&&&p&&b&大杀器 ABBYY FineReader&/b&&/p&&img src=&/v2-5c14dbf0e01b0d52306c87_b.jp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2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v2-5c14dbf0e01b0d52306c87_r.jpg&&&p&&br&&/p&&p&它的官方介绍说道:&/p&&blockquote&ABBYY FineReader 是一款 OCR 图片文字识别软件,可以快速、方便地将扫描纸质文件、PDF 格式及数字或移动电话图像转换成可编辑格式。&/blockquote&&p&&br&&/p&&p&OCR 光学字符识别是这款软件的核心,通过该技术可以将图片上的文字识别并转换成可编辑的文本。锤子手机的大爆炸功能也采用了该技术,识别图片并将文字炸开。&/p&&p&我们在官网可以下载 ABBYY FineReader,打开软件后,单击【图形或PDF文件到Microsoft Word】,选择需要转换的文档,即可开始转换。&/p&&img src=&/v2-0ece2a0f01b74c7eb9bfac659ec09294_b.jpg& data-rawwidth=&1180& data-rawheight=&9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80& data-original=&/v2-0ece2a0f01b74c7eb9bfac659ec09294_r.jpg&&&p&&br&&/p&&p&随着转换齿轮的转动,ABBYY 真在拼命识别并转换 PDF 文档!&/p&&img src=&/v2-bba572e149c00c6be95ea8a_b.jpg& data-rawwidth=&683& data-rawheight=&3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3& data-original=&/v2-bba572e149c00c6be95ea8a_r.jpg&&&p&&br&&/p&&p&在转换完成后的界面分成三块,左侧为 PDF 全局视图,右侧为转换成的 Word 窗口,其中疑似错误的文字会标蓝,下方为对应的 PDF 放大视图。&/p&&img src=&/v2-d278f250719_b.jpg& data-rawwidth=&1365& data-rawheight=&7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5& data-original=&/v2-d278f250719_r.jpg&&&p&&br&&/p&&p&在右侧框中还可以实时对比原文进行修改识别不准确的部分。ABBYY 还能识别出文中的表格和图片部分,这比市面上大多数软件效果都要好。&/p&&img src=&/v2-16d7bf818604dfbf6ced74f88c9d914e_b.jpg& data-rawwidth=&1366& data-rawheight=&7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6& data-original=&/v2-16d7bf818604dfbf6ced74f88c9d914e_r.jpg&&&p&最终,单击顶部功能区的发送按钮,直接将转换效果发送到 Word 中去即可。&/p&&p&当然,ABBYY 也提供了一个在线免费试用的方式,访问他们的网站 &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就可以上传 PDF 进行识别啦。&/p&&img src=&/v2-1b243a7d688d577e840ab4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1b243a7d688d577e840ab4_r.jpg&&&p&当然,免费版也有限制的哦:&/p&&blockquote&一次最多可以转换三个页面&br&每天最多可以使用10次免费转换服务&/blockquote&&img src=&/v2-0d57ad9cedc3418ac7db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1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0d57ad9cedc3418ac7db_r.jpg&&&h2&&b&总结&/b&&/h2&&p&PDF 转为 Word 的四重境界,从入门到精通,四个方法再次回顾下:&/p&&p&&br&&/p&&blockquote&? 只需要局部内容的时候,复制粘贴即可,利用查找替换批量修改不需要的格式;&br&? 高版本的 Word 可以直接打开并转换 PDF 文档,简直是 Word 给大家的小彩蛋;&br&? 免费的在线转换网站 smallpdf 和 ilovepdf 可以在你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助你一臂之力;&br&? 专业的 ABBYY 凭借强大的 OCR 技术精准识别转换扫描型 PDF 文档。&/blockquote&&p&&br&&/p&&p&当然拥有 99.8% 的识别准确率的 ABBYY 也不能保证 100% 原貌还原 PDF 的内容,剩下的 0.2% 就要靠你勤学苦练扎实的 Word 基本功去修复还原了!&/p&&p&&br&&/p&&p&&b&▌关于本文&/b&&/p&&p&原文发表于微信公众号:秋叶PPT&/p&&p&如需转载请邮件联系 &/p&
怎么把PDF文件转成Word?好奇是不是真的越来越多人遇到这个问题。我特地跑去百度指数上验证,结果还真是这样:上图为「PDF转Word」逐年增长的搜索量 先给大家打个预防针:由于 PDF 文件本身的特性,想要百分百完美地将它转回 Word 格式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
&p&感觉最近都在写些不着边际的电影评论,也被读者吐槽了,那就写篇正经点的文章吧。&/p&&p&近两年这一波“阶级固化”的讨论,基本上都是源自中产在对自己下一代的焦虑。全国范围内的阶级固化是存在的,而且形势很严峻。比方说留守儿童营养不良、教育不良导致的智商发育滞后是不是会产生阶层流动性上的后果,这已经引发了学者的关注。但底层能不能上升到中产,并不是这一波讨论的重点。大部分这一波谈论阶级固化的人,都是城市里的中产,他们是掌握着网络社区话语权的群体,他们谈论的也是他们自己的问题。他们焦虑的,并不是底层能不能提升到中产,而是自己以及自己的后代能不能变成富裕阶层。&/p&&p&所以,“为什么会产生阶级固化”与“为什么最近突然特别流行阶级固化这个话题”是完全不同的问题。阶级固化一直存在,原因也早就有人研究过了。但这一波关于阶级固化的讨论及其背后的焦虑,则是一个新的现象。&/p&&p&20年前的时候,这个国家几乎不存在什么中产阶级。绝大多数人,以今天的标准来看,都很贫困。80、90年代市场化的进程打开了巨大的机会之门,各种各样的人,都从贫困的处境中跳了出来。那个时代的人,显然不会相信什么阶级固化。这个过程其实一直延续到现在。&/p&&p&如今能看到的那些收入颇高的程序员、工程师、教授、设计师、经理、总裁,其父母多半是农民或者工人。他们的父母多半收入很低。他们总有很多同龄人被他们远远抛在了后面。&/p&&p&在这种阶层的跃迁中,虽然个人的才智和努力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整个经济的潮流。大部分人的阶层流动,并不是通过把别人从更高阶层上挤下来而完成的。他们的阶层流动,是因为整个社会都在上升,而他们恰好占据了这场上升潮流中的优势位置。&/p&&p&只有很少的一批人(可能不超过10%),是真的从一开始就有很强的目标感,孜孜不倦地进行努力和准备,最终实现收入/财富的阶跃式发展。其他实现向上的阶级流动的人只是另一种随波逐流罢了。在该上大学的时候上大学,毕业了找一份理所当然的工作。然后努力工作,不必多想。只要是专业恰好是当时产业发展所需,或是进了一家不错的机构。后来与自己父母的阶层/生活水平拉开差距是理所当然的。&/p&&p&这些人的聪明才智以及所付出的努力当然值得尊敬——毕竟他们大部分幼时的同伴可能如今都比不上他们了。但他们的阶层流动常常并不是他们比别人做决策做得更加正确,而只是因为他们的才智与努力把他们放在时代潮流中正确的地方。我们不妨把他们称为“优秀的随波逐流者”。&/p&&p&然后,历史就发展到了今天。&/p&&p&随着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承载着优秀的随波逐流者的波涛逐渐平息了,他们发现自己不再能高歌猛进了。而后来者还在源源不断地到来。对于优秀的随波逐流者来说,即便此生止步于此,也不是什么大的问题。因为,毕竟自己已经达到了父母未曾企及的高度。&/p&&p&但是当他们去思考子女的未来之时,他们忽然会发现,自己的子女可能不能再像自己当年那样高歌猛进了。&/p&&p&他们一般都会认为自己是成功的,因而会从自己的过去汲取成功经验,并把这种经验运用在子女身上。&/p&&p&一个典型的“优秀的随波逐流者”会总结出什么经验来呢?&/p&&p&他们一般受到过良好的大学教育,读了一个不算冷门的专业,在大城市生活,进入了一家良好的公司/机构。从而实现了阶层的跃迁。&/p&&p&所以,当他们教导自己的子女的时候,一定会想尽办法让他们去更好的大学,读更热门的专业,去更大的城市生活,进入更好的公司。&/p&&p&为了进入更好的大学这个目标,他们的孩子一定要进入更好的中学。以此类推,就要进入更好的小学,更好地幼儿园,要去商场里的婴儿游泳馆游泳,要去玩乐高,玩小赛车,参加各种早教班和体育训练。&/p&&p&当年癫狂的“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如今虽然变得更加多元化,但烈度其实更甚以往。&/p&&p&“优秀的随波逐流者”们发现,虽然自己已经实现了阶层的阶跃,但是要让下一代继续向上走,他们却要使出浑身力气,咬紧牙关提供包括学区房在内的各种价格高昂的便利条件。很多人因为财力有限,不得不陷入了不那么理想的境地。他们当然会觉得,实现下一代阶级跃迁的梦想,已然不再现实了。&/p&&p&但就算是能够提供所有这些条件,又能如何呢?父母是小学文化,自己上了二本,想方设法让孩子上了一本?找一家好公司工作,拥有高收入,然后再买学区房再送小孩去一流小学、一流中学、一流大学吗?然后呢?孙子一代就算能上清华北大,难道就算得上阶层改变了吗?&/p&&p&这简直让人想起了“放羊-娶媳妇-生孩子-让孩子放羊”的那个可笑的故事。那些勉强能负担得起所有期望的便利条件的“优秀的随波逐流者”逐渐认识到,就这种循环,最终只能带来下一代有限的收入改善,而且还很可能是以降低自身生活水平为代价的。很多收入不错的夫妇,就此放弃生养小孩。&/p&&p&平心而论,这条路并不差。只要在家庭文化和教育投入上下够了功夫,一个低起点的家庭总可以逐步走到中产上层。在很多国家,这就是广为流传的摆脱贫困的人人皆知的秘密。&/p&&p&但那些已经到达中产的家庭显然不会满足这种结果。他们当然会哀叹阶级固化。这个阶级固化,并不是社会真的已经板结得很厉害了(当然中国内部阶层流动性下降已经是一个值得警惕的问题,但那和我们现在讨论的问题不一样),而是他们根本想不出该如何让自己的下一代真的实现阶层阶跃,只是维持原有的阶层就已经要用尽全力了。自己成功经验的总结,最终只能成为成本越来越高的“放羊-娶媳妇-生孩子”的荒诞循环。&/p&&p&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p&&p&问题就出在,大部分“优秀的随波逐流者”都真的只是在随波逐流而已。很多这样的人恐怕并不这样认为。他们会觉得,自己为下一代选择的路途、准备的条件,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利益取舍之后才选定的。&/p&&p&90年代那些让孩子子承父业进工厂的东北国企工人,恐怕大多也是这样认为的吧。收入不错,又稳定,地位高。不是很好吗?&/p&&p&大部分“优秀的随波逐流者”从来没有真的努力跨出自己舒适的领域去看一看其他领域的情况,从来没有花费巨大的精力试图搞明白一个并非随波逐流的实现了阶层跃迁的人是如何做到的。他们当然想要变得富裕,但却缺乏目标感,对于“如何实现富裕”或“如何让下一代实现富裕”往往缺乏深思熟虑。做一些非常重大的决定时,往往满足于用一些道听途说的信息作为决策依据,而没有花多少精力去仔细搜集和辨别可靠的信息。他们将自己的子女推向自己熟悉的道路,并觉得走这条道路一定能让子女拥有超越他人的优势。&/p&&p&这些人往往在具体的战术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金钱,比如怎样攒钱买下心怡的学区房、陪小孩到处上兴趣班;但却对最关键的战略问题毫不关心。他们往往以为,只要自己努力,为孩子赚取了充足的资金能让孩子得到最好的条件或者自由的选择权,就万事大吉了。这就像很多人说的那样,以战术的勤奋掩盖了战略的懒惰。&/p&&p&如果以这样的方式就能以很大概率实现阶级跃迁,那这世界上也就没有什么阶级固化了。&/p&&p&已经有无数人从贫穷走向了中产,也有无数人以中产出身保住了中产地位,所以走向中产之路是十分明确的。从良好的教育走向良好的工作,如果从科举时代算起来,已经是上千年的可行策略了,以至于这个策略都固化在了中国大部分家庭的文化之中。&/p&&p&但要从中产再向上,是没有一定的道路可走的。可行的路途都因时、因势而异。寻找一条长期有效的或是普适的从中产走向富豪的路径,显然是徒劳的。每一条路都是特殊的。&/p&&p&不可否认有一些人误打误撞就实现了阶层的跃迁。但那毕竟是极少数中的极少数。要实现中产向上的跃迁,往往必须了解时代和趋势之中蕴含的机会,具备极强的目标感,在正确的方向上积累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最后甚至还需要不少运气。&/p&&p&更何况,经济阶层越高,再向上移动就越难,向下移动就越容易。时过境迁,以自己发展的经验循规蹈矩地指导下一代,有可能连原本的位置都很难保住。&/p&&p&更进一步,如果指望通过诸如“X分钟内学会受用终生的XX”之类知识付费的途径学会什么“走向财富自由之路”,那我只能说,可能这花出去的钱只会让你离财富自由更远。分析发展大势、寻找机会、进行积累,这都是非常私人的事情。在真正走通之前,不会有几个人会绝对确信能走通,很多时候甚至是连全面方案都没有,一边走一边找方法。哪有可能有人能教给你呢?尤其是他们自己还并不是通过这种方式走向财富自由的(基本上这类人是通过教别人“如何走向财富自由”从而使自己财富自由)。就算是这个人把这条路走通了,很可能也就从此堵上了这条路。&/p&&p&所以,结论并不光明。一个人要从中产向上走,就要做自己的分析、找自己的路,做自己的积累、冒自己的险。父母要想提高子女实现阶层跃迁的概率,除了在金钱上必要的积累之外,更要见识广博,思虑深远,在家庭文化上要慎重考量。只有如此才能辅助子女在幼年时期完成正确习惯的培养,在正确的方向上有所积累。每一条路都是特殊的,阶层阶跃的路,毕竟要他们自己找出来。&/p&&p&那么回到问题本身。为什么最近突然特别流行阶级固化这个话题?因为“优秀的随波逐流者”们才刚刚发现“养羊循环”的艰辛和荒谬,陷入了对于路径的焦虑。&/p&&p&&br&&/p&&p&—————————————&/p&&p&至于有人抨击我说我这是新版本的“你穷是因为你不努力”。单靠努力显然不可能从中产走向富裕。以钱生钱的阶层从古至今都是社会的少数。不通过更多人的劳作,钱怎么可能生钱?从中产到富裕,亦即从卖时间到卖钱的使用权,是一个质变的过程,比从贫困到中产的距离大得多。这其中的核心问题从来都不是努力。如果看完这篇回答,就产生了个“你没富裕是因为你不够努力”的印象,那就真的是白看了。&/p&
感觉最近都在写些不着边际的电影评论,也被读者吐槽了,那就写篇正经点的文章吧。近两年这一波“阶级固化”的讨论,基本上都是源自中产在对自己下一代的焦虑。全国范围内的阶级固化是存在的,而且形势很严峻。比方说留守儿童营养不良、教育不良导致的智商发…
&p&我们经常看鲁迅,都知道这个人说话一贯很讽刺,很刻薄,但这种刻薄与讽刺的背后实际上是内心的孤独与敏感。正因为内心高度敏感,所以很多时候他需要像刺猬一样长出一身刺来保护自己。所以我们看到的鲁迅的投枪和匕首,他总是射向两个方面,一个是对社会与人情的讽刺,是对所谓的“国民灵魂”的描摹。第二是自己内心的独自的拷问。前者表露在外,张扬跋扈,后者蜷缩于内,焦灼不安。而当前两者形象必须要在现实中统一起来的时候,这两种形象就会产生第三种形象就是民族文学家的形象。而这种第三种形象是五四革命以来的流行的造神运动所塑造的形象,也是大家最熟知的形象。但也似乎是最无必要讨论的形象。&/p&&p&&br&&/p&&p&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很多鲁迅自述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和其他知名的作家一样,鲁迅本人是个非常敏感的人。对周围日本同学疑神疑鬼,对自己的中国留学生同学也不能信任。鲁迅求学时的心理常态,总是徘徊于“这不是在针对我吧?”或“难道他是在暗示什么?”这种状态之中。而这种敏感一来,可能是因为他父亲过早去世,全靠家里女人养大有关。二来,则是因为鲁迅内心十分要强有关。这一点同鲁迅出生背景类似的国外文学家,比如萨特也是如此。只是生活在更保守的中国文化环境中,使得鲁迅的在自己的生活中更趋向于内敛而不是外放。然而饶是如此,这也遮挡不住他文字本身所带有的锋芒。&b&所以在这种环境中成长,后来又长大四处漂泊的鲁迅,他总是孤独的,苦闷的,仿佛无路可走。而这种心理状态也正是阿Q和祥林嫂的心理状态,他的特点就是孤独,敏感的。而这种与生俱来的孤独才是真正的国民性。而所谓国民性并不指的是阿Q或是赵太爷的种种可笑或是可恨的行为,而是根本指向一种当时的鲁迅以及其他国民的心理状态,那就是一种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孤独与敏感。&/b&&/p&&p&&br&&/p&&p&在这一点上,要想了解鲁迅,就必须了解阿Q,而鲁迅在《俄文译本〈阿Q正传〉序及著者自叙传略》也说道:&/p&&blockquote&“我虽然已经试做,但终于自己还不能很有把握,我是否真能够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来。”&/blockquote&&p&可见,阿Q正是鲁迅试图把握国民灵魂的重要尝试。而至于这个鲁迅所试图捕捉到的国民灵魂究竟是什么呢?鲁迅则在下面又说了&/p&&blockquote&“&b&别人我不得而知,在我自己,总仿佛觉得我们人人之间各有一道高墙,将各个分离,使大家的心无从相印&/b&……”&/blockquote&&p&在这里,鲁迅说了,我不敢保证别人的灵魂都是如此,但是就我的灵魂而言,鲁迅感觉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堵堵高墙,&b&这种高墙使得大家的心与心的联系都断了,彼此陷入一种绝对的孤独和猜忌中。&/b&在《阿Q正传》里,阿Q的最大的悲剧就来源于这种隔离下的孤独。也正是在环境的隔离下,阿Q最终走上了悲剧,这种悲剧来源于,即无法理解世界,也无法被世界理解的困惑&b&。&/b&因此,阿Q与同为帮工的王胡和小D没有任何阶级友谊,对于赚钱生活而言,他们只是市场上相互竞争的对手。所以当阿Q得罪赵府而再也找不到活儿干的时候,他首先把自己的怨气倾泻给小D,而没有认识到自己和小D同样是社会最底层人士。而阿Q后来因为贩卖赃物而受未庄人青睐,当然这也并没有让他真正摆脱孤独,因为未庄人眼里他也只不过是个暂时有利可图的偷儿罢了。正是这种孤独促使着他想向别人敞开心扉,想融入到一种真正的交流中去。比如他跪下向吴妈表白,试图真正的袒露心扉。但是这种表白所带来的却是吴妈吓得大叫着离开。而自己也差点因为自己鲁莽的行为被赵家打死。&/p&&p&&br&&/p&&p&而这个形象不仅在阿Q身上体现,同时也在闰土和祥林嫂的悲剧中体现。小时候,和迅哥一起玩的闰土,再也不敢和迅哥亲热,变成了一个木讷的只会叫少爷的乡下农民。同样,祥林嫂在失去了亲人以后,变得絮絮叨叨,逢人只会说:“我真傻”。可是,当失去了亲人以后的祥林嫂最需要真诚的交流的时候,换来的却是别人的冷眼与嘲笑。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的正是这种无处不在的孤独与隔离的文化氛围。&/p&&p&&br&&/p&&p&而这种孤独与隔离,却不是中国人天生有的,而是中国人长大才有的。这一点鲁迅的《故乡》《社戏》等小说里已经描绘的很详尽了。孩子们的心理都是光明的,都是无遮蔽的,都是没有围墙的。但是一旦他们长大成人以后,在身份和文化环境的影响下,他们就再也不是过去的孩子,他们的世界里就剩下了彼此的隔离。可以说这种孤独感、这种隔离感正是鲁迅所刻画的国民灵魂的核心。&/p&&p&&br&&/p&&p&因此,让我们在带着同样的问题意识,来返观阿Q正传,我们可以发现阿Q这一形象既可以说是对底层民众的性格弱点的针砭,也可以看做是作为内心焦灼的知识分子的灵魂深处的自我拷问。而阿Q的两种面像,第一种是作品直接描摹出来的形象,这就是留过洋的革命知识分子眼里的底层民众,鲁迅对他们是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第二种,阿Q本身其实就是鲁迅。鲁迅通过描摹阿Q,实际上是内向的反观自己,因为从更大的角度来看舞文弄墨的自己也不过是另一个阿Q。阿Q是脱离群众的,但鲁迅又何尝不懊恼自己是脱离了众人的呢。在这一点,阿Q与鲁迅当然都不是真正的罪人,罪人仍然在于中国文化的那堵高墙,这高墙正如鲁迅所说得:&/p&&blockquote&别人我不得而知,在我自己,总仿佛觉得我们人人之间各有一道高墙,将各个分离,使大家的心无从相印。这就是我们古代的聪明人,即所谓圣贤,将人分为十等,说是高下各不相同。其名目虽然现在不用了,但那鬼魂却依然存在,并且,变本加厉,连一个人的身体也有了等差,……&/blockquote&&p&&br&&/p&&p&所以我们就大概能了解鲁迅说的:“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而说这话的时候,鲁迅所痛心或也是自嘲的,正是人们之间不能相互理解,不能真正的心神相通。所以我们每个人都陷入了彼此绝对隔离的孤独当中。而这样的世界对我而言,对他人而言,又怎么能不是一种让人感觉吵闹的噪音呢?&/p&&p&&br&&/p&&p&而之后,同样在《而已集,小杂感》中,鲁迅又随后说道:&b&“革命,反革命,不革命。革命的被杀于反革命的。反革命的被杀于革命的。不革命的或当作革命的而被杀于反革命的,或当作反革命的而被杀于革命的,或并不当作什么而被杀于革命的或反革命的。 革命,革革命,革革革命,革革……。&/b& ”而他描述的背景正是1927年的反革命屠杀的背景——国共合作破裂,白色恐怖盛行,大量共产党人被杀得事情。鲁迅当时对于国共合作是看好的,对于孙中山的国民党和陈独秀,李大钊的共产党都是看好的。但是鲁迅却没有想到两个在他看来都很革命的政党,却在“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时候,就要相互革了对方的命。因此,鲁迅是沮丧的,百感交集的。&/p&&p&&br&&/p&&blockquote&第一次,有了革命的国民党,还得到了共产国际的支持 ,两份喜悦相互重叠 ,这双重的喜悦又带来了更多更多的喜悦,本应已经得到了梦幻一般的幸福时光,然而,为什么会变成这样?&/blockquote&&p&&br&&/p&&p&&b&当然,当时的鲁迅只是一个追求民主自由的知识分子。作为一个人道主义的立场的知识分子的来说,鲁迅当然不明白:为什么国共的悲欢并不相通?因此,鲁迅只感到吵闹。&/b&&/p&
我们经常看鲁迅,都知道这个人说话一贯很讽刺,很刻薄,但这种刻薄与讽刺的背后实际上是内心的孤独与敏感。正因为内心高度敏感,所以很多时候他需要像刺猬一样长出一身刺来保护自己。所以我们看到的鲁迅的投枪和匕首,他总是射向两个方面,一个是对社会与人…
&p&最近看了一篇TED,是关于时间管理的。看了之后,遂跑来回答一波。最大的感受是:&/p&&p&当你想做一件事时,永远不要说自己没有时间,时间的弹性远超过我们想象。也不需要想尽办法节省时间,重要的是先创造想要的生活,自然会有非常好的时间回报。我们要做的就是学会如何对待对我们重要的事情。&/p&&p&那么,这篇TED的题目是&b&《TED如何掌控你的自由时间》,&/b&讲师Laura Vanderkam。这是视频课程的链接:&a href=&///?target=http%3A///movie/2016/12/I/B/MC82BCQAN_MC8U8L3IB.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ED如何掌控你的自由时间&i class=&icon-external&&&/i&&/a&&/p&&p&Laura Vanderkam(以下简称Laura )写了一些关于时间管理的书,当人们发现这个事的时候,总是会有两个想法:&/p&&blockquote&一:人们总是会认为她非常守时&/blockquote&&p&然而并不是,她时长将迟到的责任推到她孩子们的身上,尽管这不是孩子们的责任。她还有一次连她的时间管理讲座都迟到了,可想当时有多尴尬了。。&/p&&blockquote&二:人们会以为她有非常多的小窍门节省零散时间来做一些事&/blockquote&&p&一家杂志说根据这些小窍门来帮助读者如何节省生活中的一个小时来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例如:&/p&&blockquote&1、出去办事选择一路全是右转弯的地方&br&2、使用微波炉时,说明书上说叮三到三分半钟,那就绝对叮三分钟&br&3、看视频时,将视频下载好,这样就可以看广告时按快进,节省看广告的时间。每30分钟看8分钟广告,这样你看2小时视频就可以节省32分钟来锻炼。&/blockquote&&p&这第一点和第二点看起来很搞笑,但是第三点看起来倒是说的很实在,是不是有点道理啊?可你们知道找到32分钟来锻炼的另一种方法吗?有的,&b&那就是一天少看2小时的电视。&/b&&/p&&img src=&/v2-2e4b3c5acf5a48e8adc2ad94ded116c0_b.png& data-rawwidth=&1281& data-rawheight=&7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1& data-original=&/v2-2e4b3c5acf5a48e8adc2ad94ded116c0_r.png&&&p&&br&&/p&&p&所以,人们总是以为把零散的时间节省下来,就可做很多的事。但是,在研究了成功人士如何使用时间之后,并且仔细研究了他们的时间表,Laura发现这个理论已经落后了。&b&她认为:并不是节省时间创造想要的生活,而是先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时间自然就节约下来了。&/b&这个理论和“黄金圆环”的理论有点相近,“黄金圆环”理论指出,我们思考的方式,行动的方式,交流的方式都是由外向内的。很显然的,我们所采用的方式是从清晰开始,然后到模糊的东西。&b&但是激励型领袖以及组织机构,无论他们的规模大小,所在领域,他们思考,行动和交流的方式 都是从里向外的。&/b&这个想了解的话可以看我的另一篇知乎回答:&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伟大的领袖如何激励行动&/a&&/p&&p&Laura为了证明她的观点:并不是节省时间创造想要的生活,而是先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时间自然就节约下来了,她观察了上千个女士每天都很忙得飞起的女士,她们有的是创业者,还需要照顾孩子和老人,还要参加社区服务和学习提升自己,她发现有一位女士忙碌完工作会来之后发现家里的热水器坏了,家里的地毯上都被水淹没了,简单处理之后,第二天找来水管工,又隔一天找来了专业的清理团队,处理损坏的地毯...这些都记录再她的时间日志上,&b&统计起来一共占用了她那周7个小时。&/b&&/p&&p&注意:七个小时啊!也就是每天多出来一个小时。如果在那一周的一开始,你问这个女士这些问题:&/p&&blockquote&你能节省出七个小时来进行铁人三项的锻炼吗?&br&你能挤出七个小时来辅导七个值得辅导的人吗?&/blockquote&&p&你得到的回答肯定是:不行,你看不出来我有多忙吗?&/p&&img src=&/v2-dffe91aea5_b.png& data-rawwidth=&1281& data-rawheight=&7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1& data-original=&/v2-dffe91aea5_r.png&&&p&&br&&/p&&p&当你开始记录时间,你会意识到很多人看似忙碌,其实都处在无意识的生活状态中。可是,当她家里地下室被淹,她又不得不挤出7个小时来修理。这证明了一件事:&b&时间是很弹性的。&/b&我们无法创造更多的时间,但时间得到充分的利用,取决于我们用时间来做什么。所以,&b&时间管理的关键,就是对待重要的事,就像对待家里坏掉的热水器一样。&/b&&/p&&p&Laura借用她曾经采访过的一位很忙很忙的女士来回答。这女士经营着一家公司,有12个雇员,另外还有6个小孩要照顾。Laura想知道她是如何“日理万机”的,把约谈时间定在了一个星期四的早上,然而那位女士根本没空和Laura说话,原因是在那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四上午,女士出去徒步去了。后来Laura再见到这位女士时,她说:“Laura,我所做的每一件事,花的每一分钟,都是我的选择。”
&b&她没有说她没时间做XYZ,而是说她没做XYZ,是因为XYZ不是重要的事情。&/b&&/p&&p&所以:&/p&&blockquote&我没时间=这事不重要&/blockquote&&p&我总说我没时间打扫窗户,但你若给我10万美元,我马上去做。所以你得承认,这不是时间不够的问题,而是你根本不想去做。&/p&&img src=&/v2-da82095edbdd7b9f000f5f_b.png& data-rawwidth=&1268& data-rawheight=&3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68& data-original=&/v2-da82095edbdd7b9f000f5f_r.png&&&p&&br&&/p&&p&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如何对待重要的事情,就像对待家里坏掉的热水器那样呢?首先,我们需要分清楚什么是重要的事,这有两个方法:&/p&&blockquote&一、从工作角度,在年末进行工作总结时,写出明年的工作评估。哪些事会让你这一年工作表现优异,列举三到五件事&/blockquote&&img src=&/v2-e5d683b4e738aee_b.png& data-rawwidth=&1283& data-rawheight=&2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3& data-original=&/v2-e5d683b4e738aee_r.png&&&blockquote&二、从生活角度,在年末进行新年祝福时,写出明年的家庭贺信。哪些事让你今年拥有了精彩的个人生活,列举三到五件事&/blockquote&&img src=&/v2-442ae249da9fd_b.png& data-rawwidth=&1277& data-rawheight=&3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77& data-original=&/v2-442ae249da9fd_r.png&&&p&现在,我们有了明年的工作评估和家庭贺信,于是你就有了在明年要努力的六到十个目标。现在你就需要把这些目标分解成可行的步骤。所以如何对待重要的事情,就像对待家里坏掉的热水器那样的关键就是:把你要做的事情都写下来,每一周开始前就想好这一周的计划。&/p&&img src=&/v2-5ebd05f5a78babebbfaffb93d416f212_b.png& data-rawwidth=&1279&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79& data-original=&/v2-5ebd05f5a78babebbfaffb93d416f212_r.png&&&p&&br&&/p&&p&那么,&b&写计划的最好时间是周五下午&/b&,这个时间被经济学家成为“低成本机会时间”。因为临近双休,极少人会说:现在我要好好工作,朝着个人和工作的首要目标而努力。我们都愿意思考什么事成为我们的首要目标,所以用一点周五下午的时间,给自己写一张三栏优先顺序表:&b&工作、情感、个人&/b&。列出一些事情,是这三者都包含在内的。每一栏写两到三件事,然后在接下来的这一周,看看这些事可以安排在什么时候。至于怎么安排,是你的决定。&/p&&img src=&/v2-abd16e78f03e3_b.png& data-rawwidth=&1277& data-rawheight=&1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77& data-original=&/v2-abd16e78f03e3_r.png&&&p&&br&&/p&&p&一周有168个小时,这是很多的时间。来看个数据:&/p&&blockquote&1、如果你工作5天8小时即每周工作40小时,每天睡8小时,那么你每周有72小时可以做别的事,这是很多的时间;&br&2、你说你每周工作50小时,那么你每周有62小时可以做别的事;&br&3、你说你每周工作60小时,那么你每周有52小时可以做别的事;&br&4、你说你每周工作70小时,你确定吗?&/blockquote&&img src=&/v2-77a8f4acca6dd2ebf64b3ce0ab6a820b_b.png& data-rawwidth=&1285& data-rawheight=&7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5& data-original=&/v2-77a8f4acca6dd2ebf64b3ce0ab6a820b_r.png&&&p&&br&&/p&&p&有人做了一项研究,如果说一个人的一周的工作时间超过75小时,那么实际上他真正工作的时间就只有25小时。所以,其中的误差是多少,你已经知道了吧。总之,每周有168个小时,我想大家可以找到时间做对你重要的事。你想做下面这些事,你都可以做到。&/p&&blockquote&你想花更多的时间来陪孩子&br&你想花更多的时间学习备考&br&你想做三小时运动,两小时志愿者&/blockquote&&p&&br&&/p&&p&我们有很多的时间,这是好事。要做精彩的事,我们甚至不需要那么多时间。可是大多数人有了一点点时间之后,会干什么呢?拿出手机开始玩,要么就在家里闲逛,要么就看电视。&/p&&img src=&/v2-0e8ea272ec43ce96b29ab17d008d1266_b.png& data-rawwidth=&1273& data-rawheight=&7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73& data-original=&/v2-0e8ea272ec43ce96b29ab17d008d1266_r.png&&&p&&br&&/p&&p&然而少量的时间也能起到大大的作用,你可以利用零散的时间,得到小小的乐趣。&/p&&blockquote&你可以在在上班的公交上看本好书,这会让你的整个通勤过程变得享受起来。&br&工作中的休息时间可以用来冥想或者祈祷。&br&如果你因为工作太忙不能喝家人共进晚餐,那么改成早餐也是个不错的选择。&/blockquote&&p&重点是留意一个人的整段时间,看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安排在什么时候。你要相信这一点:&b&时间总是有的。&/b&即使我们再忙,总有时间做重要的事,而当我们关注重要的事时,我们就能拥有我们想要的时间,我们就能创造我们的生活。&/p&
最近看了一篇TED,是关于时间管理的。看了之后,遂跑来回答一波。最大的感受是:当你想做一件事时,永远不要说自己没有时间,时间的弹性远超过我们想象。也不需要想尽办法节省时间,重要的是先创造想要的生活,自然会有非常好的时间回报。我们要做的就是学…
&p&&b&聊天话题技巧&/b&&/p&&p&&b&上推,下切,平移话题&/b&&/p&&p&比如,你微信跟一个女生聊到她工作的事情,她讲到她工作中的那些难以应付的事情,可能你对此既不了解也没兴趣,感觉聊不下去了,这时候你就可以问她:“既然工作压力这么大,那同事之间的关系紧张吗?”(这其实就是在不动声色用到平移话题),然后她可能讲到办公室里的勾心斗角,于是,你可以从她说的发掘出她没有同流合污的那部分稍做强调,归纳出她的一些性格,比如不为五斗米折腰什么的(上堆的正确应用)。然后你可以从自己的性格中找出跟不为五斗米折腰相似或相反的那部分(平移),然后再讲自己的童年经历对自己的这种性格形成的影响(下切),然后,她就可能就会接过话茬开始讲起她的童年经历(平移)。&/p&
聊天话题技巧上推,下切,平移话题比如,你微信跟一个女生聊到她工作的事情,她讲到她工作中的那些难以应付的事情,可能你对此既不了解也没兴趣,感觉聊不下去了,这时候你就可以问她:“既然工作压力这么大,那同事之间的关系紧张吗?”(这其实就是在不动…
&b&&u&我觉得这是个好问题。&/u&&/b&&br&&br&&br&我最近读了蛮多&a href=&///?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Alain_de_Botto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lain de Botton&i class=&icon-external&&&/i&&/a&(Swiss-British writer, philosopher)的书和资料,挺受启发的,&b&我想从和目前所有答案都不一样的、另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b&&br&&br&而促使我花那么多时间写这篇答案的原因,是因为我觉得,目前有些高票答案里面包含的想法(下文会具体指出是哪些)甚至可能是&b&有害的&/b&。&br&&br&我希望我的答案能纠正这些可能有害的观点,帮助到有耐心读完的知友。当然,我自己社会经验尚浅,也希望更有经验的知友多指点。&br&&br&------以下是正文------&br&&br&&blockquote&&b&如果一辈子无法赚大钱成大事业,那我为什么还活着?&/b&&/blockquote&&br&我觉得现在的问题描述中概括的特别好,这个看似肤浅的问题,包含了两个深刻的问题。&br&&br&&u&1. 我该不该把赚大钱成大事业当成自己的目标?(价值取向)&/u&&br&&br&&u&2. 如果我的理想无法实现,那么我活着有何意义?(人生态度)&br&&/u&&br&而在回答这两个问题之前,我必须要先说几个大多数人能感觉到,但是没有完整认识到的社会现实。&br&&br&&u&&b&第一个事实&/b&&/u&:&b&这是个势利的社会( snobish society )&/b&&br&&br&先澄清个概念,势利( snobish )是什么?&br&&br&认为有钱人品质比较好,道德水平高,这是势利&br&认为漂亮/帅的人应该不会骗自己,这是势利&br&认为志愿者一定是热心肠,乐于助人,这其实也是势利&br&&br&&b&用观测到的一小部分的你,来推测其它部分的你,甚至完整的你是什么样子的,就是势利。&/b&&br&&br&这个社会主要的势利,是对于金钱、社会地位的势利。&br&&br&我们追求金钱,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会在潜意识中认为:&b&有钱人,社会地位高的人,是更好的人。&/b&&br&&br&这种更好,不仅仅是在经济条件上更好,而且是在&u&容貌、思想、素质、世界观&/u&上全方位,笼统的更好的人。&br&&br&(我们会通过有钱这一小部分事实,来推测这个人的容貌、思想、素质、世界观等整体)&br&&br&&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如何看待「半夜在酒吧附近驾豪车搭讪女生搭讪 7 人成功 5 人」的实验结果?&/a&&br&&br&这就引发了一个严重的问题:&br&&br&因为这个社会上大部分的人都是势利的,所以他们会根据他们观测到的一小部分的你,推测出自己想象中完整的你,然后,(以下是重点)&b&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推测,决定到底要投入多少&u&时间、爱、尊重、理解、耐心等&/u&到你身上。&/b&&br&&br&&br&&b&我们为了得到这些爱、时间与尊重等,可能会开始追求我们本来并不需要的那些东西。&/b&&br&&br&大多数人不会认为自己是个拜金的人,这并不是因为我们是伪君子,我们想要的,我们追求的,的确不是金钱、事业和社会地位,我们想要的,是在其它人眼中更好的自己,和更多的爱、尊重、理解和耐心等。&br&&br&有些人会想,100w的爱马仕和500w的兰博基尼值这个价吗?可能那几块皮草,工艺,那几块钢铁,设计对于买这些东西的某些人来说不值这个价,但是这个tag带来的人们的尊重、耐心、理解、和爱会远远大于他们在这些东西上花费的金钱。&br&&br&&b&&u&第二个事实&/u&:大多数现代人远远低估了成功的容易程度:&/b&现在的你想成为比尔盖茨,可能并不比你曾曾爷爷想成为康熙雍正容易,但是,重点在于,感觉却不一样了。&br&&br&现在的社会,无论国内国外,都会强调平等(equality)这个概念,现代社会的媒体,给我们一种印象: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严格阶级划分的、相对平等的社会,我们也相信我们应该生活在一个没有阶级的,平等的社会。(例:&a href=&///?target=http%3A//.cn/n//c26995.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从庆丰包子到烩面 细数习大大的民间口味儿&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我们都吃着和习 * 大 * 大一样的庆丰包子(过去的草民总以为康熙天天满汉全席吧?) &br&&br&&img src=&/adbdec278f7bfb69aff793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adbdec278f7bfb69aff793_r.jpg&&&br&穿着看起来和Mark Zuckerberg差不多的T-shirt和jeans(古时候布衣和锦衣的区别明显吧?)&br&&br&&img src=&/1856547ecb385a0c15143ec1ddce0c9e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1856547ecb385a0c15143ec1ddce0c9e_r.jpg&&&br&嗯,感觉起来的确是这样,但是当我们带着这种平等的感觉,踏入这个本质上不平等也不可能平等的社会的时候,问题就出现了:&br&&br&&b&现在的你想成为比尔盖茨,可能并不比你曾曾爷爷想成为康熙雍正容易,但是,重点在于,感觉却不一样了:&/b&&br&&br&&b&现代媒体的宣传,让我们觉得,你只需要有冲劲、有新颖的想法和一个车库几台电脑,你就能踏上成为比尔盖茨的道路,至于你最终有没有成功,则取决于你有没有努力。&/b&&br&&br&&b&而当我们真的迈出第一步的时候,又往往深受现实的打击。&/b&&br&&br&上面这个问题隐匿着更深层次的问题:&b&我们的嫉妒心。&/b&&br&&br&&br&人总是更倾向于嫉妒和自己条件类似,但成就远远大于自己的人。&br&&br&而那些大家觉得很遥远的人,即使他们再有钱有地位,我们都不会嫉妒他们(比如英国女皇、Lady Gaga)&br&&br&&b&如果我们处于这个看似平等的社会之中,相信机会平等,能力天赋大致平等,那么当我们发现那些看起来和我们差不多的人取得了远大于我们的成就,我们的嫉妒心就会熊熊燃烧,这让我们更加难过。&/b&&br&&br&(题外话:不想遭人嫉妒,把自己变成人们眼里的奇葩是一个解决方法)&br&&br&&b&&u&第三个事实&/u&&/b&:论功排序的社会(&a href=&///?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Meritocracy&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Meritocracy&i class=&icon-external&&&/i&&/a& Society)&br&&br&在现在这个世界,无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左派右派,&b&都相信我们是,或者应该建立一个&a href=&///?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Meritocracy&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Meritocracy&i class=&icon-external&&&/i&&/a& Society。&/b&&br&&br&什么是&a href=&///?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Meritocracy&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Meritocracy&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wiki的解释是:&br&&br&&blockquote&Advancement in such a system is based on intellectual talent measured through examination and/or demonstrated achievement in the field where it is implemented.&br&(作者译:在这种社会中,社会地位是精确的按照一个人的才能和成就排序的。)&/blockquote&&br&换句话说,就是在一个这样任人唯贤的社会中,只要你有才能、天赋、精力、毅力,你就能获得高的社会地位。&br&&br&这种想法没什么错,但是,问题在于:&br&&br&&br&&b&如果你打心底里相信这应该是一个&a href=&///?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Meritocracy&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Meritocracy&i class=&icon-external&&&/i&&/a& Society;相信那些社会顶层,上流社会的人都是精英,都应该在社会顶层,那么,不管你承不承认,你都会或多或少的相信:那些社会底层的人,活该。&/b&&br&&br&&br&&b&你会相信,你的社会地位,绝非偶然。你的成功,是你应得的,你的失败,也是你应得的。&/b&&br&&br&&br&这种想法本没有错,&a href=&///?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Meritocracy&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Meritocracy&i class=&icon-external&&&/i&&/a& Society也没有错,但是这样正确的,美好的想法(完全任人唯贤)是不可能实现的,也因此会产生不好的结果(后面再说这个)。&br&&br&&b&&u&第四个事实&/u&&/b&:现在这个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越来越&u&&b&以人类为中心&/b&&/u&的社会。&br&&br&&img src=&/dad6b990f4_b.jp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3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dad6b990f4_r.jpg&&&br&我们越来越崇拜自己,我们人类移山填海,无所不能,从登月工程到转基因,从互联网到超音速飞机。&br&&br&&img src=&/7a112d68ed12dd731fec592a54c08b94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44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 我们的英雄,我们崇拜的对象,从远古时期的山河大海雷电海啸,变成了古时候的女娲后羿耶稣雅典娜,又变成了现代的怀特牛顿爱因斯坦阿姆斯特朗。&br&&br&不评价这个事实,但是,这种现象给我们造成了一种压力:&br&&br&&b&我们要为自己的失败负全责,我们的失败,并不是因为神没有保佑我们,而是因为我们能力不行。我们失去了心理上、精神上求助的对象,失去了依靠。&/b&&br&&br&这其实也是我们为什么那么喜欢看大海,看冰川,看高山,爬山的原因。这不单单是观赏美景的需求,我们想从激烈的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中逃脱出来,我们想感受一下大自然,非人类的无与伦比的能量,我们总能从中找到一丝慰籍,我们不是万物的中心,我们没必要为自己所有的成功和失败负责任。&br&&br&--------事实部分结束-----------&br&&br&这四个事实连起来,就会造成很多人的困扰。&br&&br&&ol&&li&因为我们的社会是势利(snobish)的,我们不得不追求金钱、权力这些只能代表一小部分的我们的物质,去换取我们真正想要的&u&认可、爱、尊重、理解和耐心。&/u&&/li&&li&由于我们心中人人平等的观念,在追求金钱和权力的过程中,我们会低估成功的难度,也是因为人人平等的观念,失败后强烈的嫉妒心让我们更加难过。&/li&&li&我们认为这是一个论功排序、以人类为中心的社会,如果你做的还行(大部分知友),你会感觉非常好,觉得这些都是自己奋斗而来,都是自己应得的,会觉得你现在的地位,是自己一点点打拼出来的。
但是,在这种社会制度下,大部分人都注定爬不到顶层,&b&如果你不幸失败了,你的感觉会空前的糟,&/b&你会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自己,你会觉得,这些失败也是自己理所应得的。&/li&&li&更糟糕的是,我们的社会也在丧失同情心,以前我们看到失败者,我们会觉得他们不幸,现在我们看到失败者,只要他们没有明显的身体和智力缺陷(看起来和我们平等),我们不再认为他们的失败是他们的不幸,而或多或少的认为他们没有努力、这是他们应得的.(&a href=&///?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25C3%2589mile_Durkhei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mile Durkheim&i class=&icon-external&&&/i&&/a&有做过一项研究,在更任人唯贤,更公平的社会,自杀率甚至反而更高。)&/li&&/ol&&br&冒昧猜测一下,提问者&b&就是受了这个&/b&&b&势利&/b&&b&的社会的影响,觉得应该赚大钱,成大事业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并且觉得在这个“公平”的,论功排序的社会,&u&自己只要努力,也能赚大钱,成大事业&/u&,但是后来期望和现实相遇,发现并不是如此,只能来质问人生的意义。&/b&&br&&br&其实答案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我年纪尚轻,不想也没资格给知友们充当人生导师,并且对于大多数聪明的知友来讲,上面的社会现实他们早知道了,在稍微连一下之后,他们就会想清楚:&br&&br&1.
我们想赚大钱,成大事业,是因为我们觉得,赚了大钱、成了大事业的人是更好的人,这个势利的社会,也会给予那些赚了大钱,成了大事业的人更多的耐心,包容,爱,和同情心,这会让他们感觉更好。&br&&br&&b&但是,我们是不是一定要通过赚大钱,成大事业才能获得认可、达到自己的目标?&/b&&br&&br&2.
我们现在成功真的比在过去成功容易吗?我们的社会是平等了,还是更加不平等了?那些看似与我们差不多的人成功了,真的只是因为他们比我们能力更强,比我们更用功吗?&br&&br&&br&&b&我们如果失败了,真的全都是我们自己的原因吗?&/b&&br&&br&不过,对于额外有耐心的知友,我还想多说几点。&br&&br&&b&&u&1.
功绩主义的想法是可笑的。(&a href=&///?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Meritocracy&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Meritocracy&i class=&icon-external&&&/i&&/a& Society is ridiculous)&/u&&/b&&br&&br&想要让有才能的人社会地位高,这种想法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我们也应当努力的让有才能,有想法,有精力的人处于高位,让他们的努力得到回报。&br&&br&但是,&b&我们必须清楚,想完全根据一个人的能力、毅力、好坏,让那些应该处于社会顶层的人处于社会顶层,让那些应该处于社会底层的人处于社会底层,是完全不可能的,Not even close。&/b&&br&&br&&br&&b&因为,这个世界上,不受人类控制的,偶然的因素(疾病、机遇、出身)实在太多了,我们不可能精确的、没有错误的按某种量化指标把人的社会地位分成三六九等。&/b&&br&&br&&br&建议:&br&&br&&ul&&li&&b&不要轻易 judge 别人&/b&,不要轻易的觉得,社会底层的人就是因为他们不努力,不要觉得社会顶层的人就是更好的人,就是智力、能力、毅力更强的人 。保持自己的敬畏心,别人真正的价值,可能是你这辈子都想不明白的,也是不可测的,别人的未来,也不是别人的历史和现在能够预测的。(It's a sin to judge a man by his past.)&/li&&/ul&
也只有这样,你才能做到下面一点:&br&&br&&ul&&li&&b&不要轻易 judge 自己。&/b&&/li&&/ul&&br&
冒昧引用一下某个答案:&br&&blockquote&&i&你的人生态度取决于你自己,原谅我要鸡汤一回,在如今信息获取都已经变得非常快捷的世界里,一个人贫穷乃至平庸一生的原因都来源于其自己。就算你年轻的时候在工厂打工,&strong&在可预见的未来也是如此&/strong&。&/i&&/blockquote&(注:我觉得这个答案非常有启发性,只是这一点我不太赞同而已)&br&&br&不要这样想,一个人相对贫穷或者平庸的一生很可能来源于自己,但是,不要忽略随机因素的作用,保持敬畏,保持对未来的敬畏,保持对自己的敬畏。&br&&br&&br&&b&因为这个社会肯定不是精确的按照你的才能、天赋、努力程度排序的,不但不精确,很可能和这些差的挺远。&/b&&br&&br&&br&&b&你处于社会顶层,不要认为这是你自己应得的,保持敬畏心,可能只是你幸运。&/b&&br&&b&你处于社会底层,不要认为这是你自己应得的,保持敬畏心,可能只是你不幸。&/b&&br&&br&&br&&b&&u&2.
悲剧艺术(Tragic Art)的意义:我们不害怕失败,我们惧怕的是judgement&/u&&/b&&br&&br&&a href=&///?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Alain_de_Botto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lain de Botton&i class=&icon-external&&&/i&&/a&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改写了三部历史上有名的悲剧:奥赛罗,包法利夫人,和俄狄浦斯王。&br&&br&他更换了这些悲剧中人物的姓名和年代,然后把这些故事拿给一个花边新闻小报《&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unday Sport&i class=&icon-external&&&/i&&/a&》,告诉他们的编辑这是真实发生的事情,然后让他们的编辑给这三个故事加一个新闻标题。&br&&br&结果呢?&br&&br&&b&奥赛罗:&Love-Crazed Immigrant Kills Senator's Daughter&&/b&&br&&br&&br&&b&包法利夫人:“Shopaholic Adulteress Swallows Arsenic After Credit Fraud.”&/b&&br&&br&最荒谬的:&br&&br&&b&俄狄浦斯王:“Sex With Mum Was Blinding”&/b&&br&&br&可能有些知友对这些接触的较少,我冒昧做个类比:&br&&br&&b&方成培的《雷峰塔》:“人 * 兽 * 不 * 伦 * 之 * 恋 *”(防和谐)&/b&&br&&br&&br&&b&曹禺的《雷雨》:“女屌丝勾搭高富帅未果,引出乱 * 伦 * 惨案,有情人终成亲兄妹”&br&&/b&&br&&br&现在,大家似乎都会或多或少的期待大团圆结局(看看现在最流行的那些艺术作品),却有点失去了对悲剧艺术的欣赏。&br&&br&在莎士比亚的年代,把哈姆雷特比作loser是不能想象的事情,人们习惯于称之为悲剧,但是在现代,如果出现了一个哈姆雷特,我们却很难有着悲剧艺术世界里面的同理心了。&br&&br&我们嘲笑凤姐,嘲笑那些终成亲兄妹的情侣,暗自鄙视衣着不整齐的真屌丝。&br&&br&我们嘲笑着那些不幸的人,失败的人,但当有一天,我们失败的时候,面对嘲笑奚落,似乎也失去了反驳的斗志(我们认为是自己能力不够)。&br&&br&&b&悲剧艺术对我们应当是有启发的,哈姆雷特失败了,但他不是loser,许仙和白娘子没能在一起,他们也不是loser,周萍四凤也不是loser。&/b&&br&&br&同样的,你没能赚大钱,成大事业,和心爱的人在一起,但你不是loser。&br&&br&&u&&b&3.
明白关于成功的几个事实&/b&&/u&&br&&br&&b&1)你对于成功的想像,不是来源于你自己。&/b&&br&&br&问题里面说,如果理想不能实现,那么活着有何意义。&br&&br&但是仔细想想,我们的理想,完全不是我们想要什么,而是其他人想要什么。&br&&br&&ul&&li&学生年代,我们父母想要个好成绩,我们的理想就是考上好高中,好大学。&br&&/li&&li&毕业的时候,社会告诉你投行、咨询、公务员是好的行业,我们的理想(不管我们承认不承认)就是进入这些行业。&/li&&li&工作之后,我们的理想是在北上广买房、车。这可能是你丈母娘的理想。&/li&&/ul&&br&有些人说我没那么现实,我的理想是环游世界,仔细想想,你是在什么情况下有这理想的?是不是读了几本畅销书,看了几部关于旅行的电影之后?&br&&br&现在的广告、文艺作品对我们的影响太大了。&br&&br&&b&2)我们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成功。&/b&&br&&br&听起来是废话,但是我们总在平时故意忽略这一点,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br&&br&有多少人沉浸于work-life balance的想法?既想要完美的事业又想要完美的家庭?&br&&br&有多少大学生既想要高GPA又想要完美的实习经历又想要soul-mate的感情?&br&&br&Nonsense.&br&&br&我们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成功,那些看起来能做到work-life balance的人,你让他放弃工作,他的家庭生活指不定更好,你让他放弃生活,他说不定能做到500强CXO。&br&&br&想要在一方面成功,你必须要在另一方面多少放弃一点东西。这是必要的放弃,我们没必要后悔,因为我们选择了我们更想要的,其他方面的成功。&br&&br&&b&3)不要放弃对成功的定义&/b&&br&&br&第一条说我们对于成功的定义来自于外界,现在我想说,&b&那些定义可能真的就是你想要的成功,也可能和你想要的差之千里。&/b&&br&&br&以前有专家做调研:&br&&br&问小学生有什么理想,他们纷纷说科学家,消防队员,警察。&br&&br&问初中生有什么理想,他们纷纷说挣大钱,开豪车。&br&&br&问高中生有什么理想,他们纷纷说考上清华北大申到哈普耶。&br&&br&问大学生有什么理想,他们纷纷说找到份好工作,找到心上人。&br&&br&问工作的人有什么理想,他们只会对你呵呵一笑。&br&&br&然后专家得出结论,大家长大之后会越来越现实,或者说随着时代发展大家迷茫失去了理想什么的。&br&&br&&b&Bullshit.&/b&&br&&br&我们只是变聪明了而已。&br&&br&我们发现,当科学家,挣大钱,清北,好工作。可能不是我们的理想,不是我们想要的,不符合我们对于成功的定义。&br&&br&&br&&b&找到自己的理想没那么简单,找到自己对成功的定义其实很难很难。&/b&&br&&br&但是,我们不应该,也不可以放弃自己对成功的定义的追寻。&br&&br&得不到我们想要的,这已经够糟了,如果在我们人生的末尾,我们发现我们得到的,那些本以为是自己想要的,居然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东西,那该有多难受啊。&br&&br&认识到我们所谓的理想可能不是我们的理想,认识到找到自己的理想是一件困难的事,但也是一件值得花精力去做的事。&br&&br&&br&&b&不要放弃你对成功,对理想的定义。&/b&&br&&br&------答案结束-----&br&&br&这篇文章70%的想法来自于Alain de botton 的书和演讲,30%是我自己的想法和加工。&br&&br&关于Alain de botton的想法的来源如下:&br&&br&Philosophy: A Guide to Happiness (2000)&br&&a href=&///?target=https%3A///watch%3Fv%3D_gVyEOefhIQ&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watch?&/span&&span class=&invisible&&v=_gVyEOefhIQ&/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Status Anxiety (2004)&br&&a href=&///?target=https%3A///watch%3Fv%3Dt1MqJPHxy6g&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watch?&/span&&span class=&invisible&&v=t1MqJPHxy6g&/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TED(2009)&br&&a href=&///?target=http%3A///talks/alain_de_botton_a_kinder_gentler_philosophy_of_success/transcrip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lain de Botton: A kinder, gentler philosophy of success&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r&书(Amazon):&br&&a href=&///?target=http%3A///Art-as-Therapy-Alain-Botton/dp//ref%3Dsr_1_1%3Fie%3DUTF8%26qid%3D%26sr%3D8-1%26keywords%3Dart%2Bas%2Btherapy&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rt as Therapy: Alain de Botton, John Armstrong: 1: : Books&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target=http%3A///Consolations-Philosophy-Alain-Botton/dp//ref%3Dsr_1_1%3Fs%3Dbooks%26ie%3DUTF8%26qid%3D%26sr%3D1-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e Consolations of Philosophy: Alain De Botton: 9: : Books&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r&&br&关于Alain de button 这个人,他的很多作品很早就被翻译到了国内。国外很多人认为他是个逼格很low的哲学家,畅销书作家,我是觉得Alain de button虽然挺爱自我宣传,关于无神论,艺术的很多观点也容易被黑,但是他关于成功的解读还是挺值得和知友们分享的。&br&&br&----&br&&br&修修改改了两天,冒昧放上来,还请知友们指正。
我觉得这是个好问题。 我最近读了蛮多(Swiss-British writer, philosopher)的书和资料,挺受启发的,我想从和目前所有答案都不一样的、另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 而促使我花那么多时间写这篇答案的原因,是因为我觉得,目前…
&p&割裂的中国及其前传&/p&&p&&br&&/p&&p&新更前传:&/p&&p&&br&&/p&&p&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现在正在成为世界上少有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如果说如今世界上还有资格与中国较量的,那就只有美国、欧盟、俄罗斯、日本(存疑)、印度(存大疑)了。作为全球第二大的经济,中国用短短40年完成了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反超,这不得不说是国际历史上的一个奇迹。&/p&&p&&br&&/p&&p&当初只有陆军堪用的中国,现在001A型航母的下水让辽宁舰也褪去了单身狗的光环,歼20的升空也让中国的蓝天不在孤单。同时航空航天的发展以及空间站的建立,让中国在未来的某一天能够具备外太空打击的能力。&/p&&p&&br&&/p&&p&可以说,如果从全局看过去,中国崛起的势头几乎不可阻挡,如今印度的骚扰也是美以两国用来脱缓中国步伐的策略罢了。&/p&&p&&br&&/p&&p&中国的崛起几乎已经成了必然之势,可是在光鲜亮丽的外表下,它依旧有着未来的隐忧。&/p&&p&&br&&/p&&p&作为一个真正的小粉红、美分、精日、五毛(还有外号吗,我都可以加上),在看到中国强大的同时,也依旧无法忽视这些社会上的内忧外患。作为一个合格的中国人,作为未来中华民族的栋梁,我们在为祖国骄傲之余也要清晰的洞察到自身的不足,如果让胜利冲昏了头脑,让激进的思想占据了民族的主流,那么德国的昨日,就是我们的未来。&/p&&p&&br&&/p&&blockquote&“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br&&br&——孟子《孟子·告子下》&/blockquote&&p&&br&&/p&&p&正文:&/p&&p&&br&&/p&&p&如今在中国,讨论政治是没法再继续活下去的(多读几遍)。如今我们抛去这个不谈,我们来谈谈中国本身。&br&&/p&&p&&br&&/p&&p&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即使是在经济最为孱弱的时候,其GDP的世界排名也是12。随着上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从一个孱弱的农业大国变成了一个工业强国,如今与世界上的主要国家都存在了几千亿美元的贸易顺差。&/p&&p&&br&&/p&&p&世界把中国近40年来的发展叫做“中国奇迹”。因为中国用短短40年走完了发达国家用300年走完的工业路程。&/p&&p&&br&&/p&&p&可是“快”和“好”必然是很难兼得的,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发生了令人无法察觉而又深刻的割裂,我把这场割裂分成了四个部分,分别是:经济上的割裂、思想上的割裂、政治上的割裂以及集(极)权主义的抬头。&/p&&p&&br&&/p&&p&以下,感谢观看:&/p&&p&&br&&/p&&p&&b&1.经济上的割裂&/b&&/p&&p&&br&&/p&&p&先上一张图:&/p&&img data-rawheight=&413& src=&/v2-81a9ee74bae70f5a5f8b5c7c25700e0b_b.png& data-rawwidth=&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81a9ee74bae70f5a5f8b5c7c25700e0b_r.png&&&p&看不懂没关系,我来解释一下。(这是净财富,注意是净财富啊!是没有负债的!你要是资产3亿,负债2.95亿,那你的净资产就是500万!)&/p&&p&&br&&/p&&p&看最后一列与第一列,这张图是在说,中国Top10%的人占据了全中国67.4%的财富,Top1%的人占据了中国29.6%(接近30%)的财富,而其中Top1%的人人均财富拥有量为834.7万元。&/p&&p&&br&&/p&&p&恩?是不是觉得有点奇怪?按照我们印象中的想法,Top1%多少也要是上亿人民币才能起步不是?可是不要忘记了我国的人口已经到达了14亿,这1%包含的人口有1400万,与之相对的是美国1%才300万。&/p&&p&&br&&/p&&p&而与之相对的是,占据全中国人口50%的绝大多数,他们的财富拥有量却只有6.4%,人均财富拥有量只有36293元,与Top1%相比,两者相差了近乎300倍。&/p&&p&&br&&/p&&p&那中国的基尼系数是多高呢?超过0.5,逼近0.55。(中国官方的0.4没法信)。其实自2004年中国报告基尼系数0.465之后,就不再发布基尼系数统计数据了,2006年中国社科院的一份报告称当年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了0.497。2013年,国家统计局一次性发布了2004——2012年间所有的基尼系数,2016年的官方数据是0.465。&/p&&p&&br&&/p&&p&但是如果你仔细看了我上面提供的那张图就知道,这个数据是有失偏颇的。&/p&&p&&br&&/p&&p&这里来科普一下基尼系数是个什么东西:&/p&&p&&br&&/p&&blockquote&基尼系数的具体含义是指,在全部&a href=&///?target=https%3A///item/%25E5%25B1%%25B0%%%25E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居民收入&i class=&icon-external&&&/i&&/a&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所占的比例。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但这两种情况只是在理论上的绝对化形式,在实际生活中一般不会出现。因此,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a href=&///?target=https%3A///item/%25E8%25B4%25AB%25E5%25AF%258C%25E5%25B7%25AE%25E8%25B7%259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贫富差距&i class=&icon-external&&&/i&&/a&的警戒线,大于这一数值容易出现社会动荡。&br&&br&——援引自百度百科。&/blockquote&&p&&br&&/p&&p&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p&&p&&br&&/p&&p&我们国家之前施行过一个政策叫做“先富带后富”。效果自然是很好,改革开放那些年,很多敢闯敢拼,敢丢掉铁饭碗经商的人几乎都富起来了,那时候不管你做什么生意,只要做了,肯定就有人买。&/p&&p&&br&&/p&&p&富起来了,然后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如你所见,先富的人确实是富起来了,但是他们远远没有带动后面的人富起来。&/p&&p&&br&&/p&&img data-rawheight=&458& src=&/v2-461db0f7b395e6a928dca42_b.png& data-rawwidth=&7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6& data-original=&/v2-461db0f7b395e6a928dca42_r.png&&&p&&br&&/p&&p&这是中国国民收入的实际增长曲线(成年人)&/p&&p&&br&&/p&&img data-rawheight=&505& src=&/v2-1e0bd9637fceadc3be903aceaa719d97_b.png& data-rawwidth=&7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2& data-original=&/v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里有很多蜘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