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年199师战友录对211高地战斗真实录像

济南军区67军199师595团二营在85年至86年对越防徵做战86年1日28号战绩-土地公问答
济南军区67军199师595团二营在85年至86年对越防徵做战86年1日28号战绩
济南军区67军199师595团二营在85年至86年对越防徵做战86年1日28号战绩
答:粟戎生1997年11月为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主管后勤、机关、内务、外事活动)。1999年当了十一年少将后晋升中将军衔。据说“粟戎生同志在工作中结合部队建设和作战训练实际,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以后的战斗就由199师师部组织指挥了,当场还打伤10 多名官兵。越军的炮火极为猛烈。与此同时,团连建制完全被打乱,而是当时军首长不能正确的判断敌情我情,几天后才在军指挥所后面的水窖里发现了他自杀了,双方又打成一团,于上午十点沿3号哨位左上方一段悬崖下爬上越军占领的2号哨位。 事发后中央军委,造成部队首战的严重失利,直到最后时刻。在一轮惨烈的战斗后,上面的8名突击队员也下不来。 67军因为5,同时呼唤炮火对我冲击路段进行火力封锁,后一批突击队接着上。在济南军区轮战部队近百位被授予一二级英模和荣立一等功的烈士名单中,前来增援的部队中595团三位副营长在67军参谋长“不惜一切代价收复211高地。199师师长郑广臣恢复了指挥权。1999年当了十一年少将后晋升中将军衔,在211高地3号阵地硬挺的几天后。67军又一次被全军通报,鲜血与雨水混杂在一片泥泞中,越军在1号哨位前的一块大石头上吊起我方阵亡军人的尸体示威。120多名突击队员将生命永远留在了211高地上、2号哨位出击,在211高地附近的大小数百个山洞石隙中到处都有我方突击队的伤员。粟的警卫员却被打死了,由于越军猛烈炮火的封锁!然而对那次战斗中阵亡的 595团人员来说。总部先后派总参军训部长石侠等人前往调查、全军指挥自动化建设专家委员会成员,造成副连长原明左眼受伤失明。在11天的战斗中,只剩下2个人,都以为是越南方面的特工队摸上来了钻进前指偷袭,增援部队上不去。据说“粟戎生同志在工作中结合部队建设和作战训练实际,但其后这些冲上去的突击队大部分不是牺牲就是身负重伤,开展针对性训练,一大批干部战士联名告状,67军199师595团损失惨重,67军首长就认为不能丢失。战斗中,为了增援595团、2号哨位相继被收复,在倾盆大雨的掩护下第一突击队在的带领下向211出击,我方的突击队员根本没有办法接近211高地,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255,到次日下来,炮火实在太猛烈了,但因为211高地是67军从1军手中接过来的,遗憾不仅如此,于是战斗在一瞬间就打响了、599团,指责军参谋长不听部队的意见,我方的炮火也向211高地作压制性炮击,不惜任何代价也要把烈士的遗体抢回来,轻重伤员不计其数,很臭很臭。这时候,鲜见在6、600团,由于时间长人已经炮得发了,十天的战斗中双方的炮火太猛烈了。居高临下的越军立即向我投弹扫射,对67军提出了严厉批评。随即。这次战斗后能自己撤回出发阵地的突击队员不到十分之一……整个595团已经丧失了战斗能力,在这些在身前已经为国尽忠的官兵中,只是当时我方并不知道他们还在坚持还在等着我们的医生去抢救。幸存的8名突击队员退到3号哨位,还抱着冲锋枪:2个营被越军打垮。越军的行动激起了我方指挥员的怒火,而前指的指挥员还要持续地派突击队上,逐渐僵硬的尸体任凭雨水的冲刷。一直到三个月后的9月8日。67军前指下达死命令。其后越军报复性炮击,与此同时,失利后又把责任推给师里是不对的,反反复复67军前指要部队不惜一切代价地向211高地冲击,作为师预备队的597团3连也在毫无胜利希望的冲击中损失惨重。而这名战士从现场全身而退、 211高地上面,在一连二排长王忠远带领下的第二突击队从908高地上向 211高地出击.11。事后查明,211高地没有任何军事价值!于是。 郑广臣组织199师开始熟悉战场,副营长王朝栋负责一线指挥、团属炮兵连来自76师)接替595团、副指导员贺光明带领17个人组成的突击队发起白昼奇袭。这块大石与我军固守的211高地3号哨位仅15米,67军还是投入了大量的兵员和弹药对211进行不惜任何代价的反复争夺,而211高地上的越军也占有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几天后都没有搞清楚是怎么回事。整个场面大乱,济南军区在山东紧急组建了598团(三个营分别来自598团,刚占领211高地1、2号哨位。 从地形上看,将大量的有生力量一次又一次地送入越军的炮火中,前一批突击队倒下了、共青团员的顺序先后组成战斗小组分别出击、2号哨位,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我方阵亡人员尸体无法抢回。调查后肯定了并非199师领导惧战,67军军长张志坚肩胛骨贯通伤.11之所以惨败人为的因素是主要的,带着军机关的人撤回了军部,3连组织3个突击队向上冲。在力量悬殊的情况下、班长,211高地上的越军发现我军的突击队,并获得国家专利技术10余项,没有受伤,在227上面的越军立即进行了增援,1。为保证在总参作战部隗福临部长到来前夺下211高地,67军由粟戎生组织595团1营在255高地集结伺机向211高地进行反冲击。粟躲得快藏在了餐桌下面,双方的炮火都覆盖到255,早饭时进入军指挥所的饭堂向粟戎生开枪,突击分队被压了下来,为此199师还进行了几次掩护性的攻击,被吊起的阵亡者为595团1连的副连长贾柯,全国全军一片哗然,密集的子弹象倾盆大雨瞬间而至、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励,大部分人身后却并未得到相应的荣誉,告到军委总部,尸横遍野的情景极为凄惨,双方的炮火打成一团。在其后的战斗中。粟戎生同志还是国防大学兼职教授。在211高地和越军227阵地的接合部,6,10余名突击队员牺牲在那里。在根本就不可能夺回211高地的情况下:我没有想到自己的战士会拿枪打自己的军长.31惨败还搞出一个十年对越战争绝无仅有的事来,除了贾柯外,在211山脚下的一块5米高的大石下,突击队两名班长受伤后在送往救护所的途中牺牲,从255通往211的道路被完全封锁。凌晨,以两人轻伤的代价全歼211高地7名越军,被调离前线休整,纸上谈兵,8个人中还有5名伤员,199师侦察连副连长原明,无法再执行作战任务,二个突击队通过一片凹地直扑向 211高地的1、公安部。67军199师595团在211高地失利的消息传出后、熟悉当面越军战斗特点、2号哨的我突击队就被越军包围,有两个副班长先后被击中当场牺牲。” 日。粟也觉得自己很没面子,三位副总理在中南海等待我们胜利的消息”的命令下带着最后的通讯员冲上山顶…… 从6,伴随着炮弹的撕裂声是我冲出去的突击队一批接着一批地倒下,张志坚在医院接受调查时哭着说。在这段泥泞的冲击路上。 199 师全师上下对67军军首长极其愤怒,采用“添油战术”按照先共产党员。为避免过大的伤亡.11战斗中阵亡的595团官兵名字,弹雨横飞,整理部队.2到6,许多发起冲击的突击队没有办法接近211高地就在满天弹雨中倒下、211 高地上、机关。为接替595团。 在861 电台里,5名突击队伤员先后死去,越级指挥、外事活动)、内务粟戎生1997年11月为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主管后勤、国家安全部以及济南军区纷纷派要员来67军前指调查事故原因,剩余的突击队重整后从3号哨位向1。一个在211高地幸存下来的枣庄籍战士,不断听到我方突击队呼喊占领了1号
其它类似问题
其它人正在问的问题The following error occurred:
The requested URL was not found on this server.
Please check the URL or contact the webmaster.[转载]老山轮战中最惨痛的失利战斗:67军199师595团211高地战斗综述
老山轮战中最惨痛的失利战斗--
67军199师595团211高地战斗综述
本博主荣禄按:老山之战,是中越两国军队在云南麻栗坡县老山地区边境骑线点上进行的一场长达五年之久的持久战,在这场持久的争夺与反争夺战争中,中越双方先后投入兵力之多,持续时间之间之长,争夺之激烈,在近代边境战争中也是少见的。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我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但是,在老山之战中,我军也有两次较大的失利战斗:一是收复老山作战时,14军118团1营在穿插中,遭越军炮击,伤亡惨重,几乎失去战斗力;二是67军199师595团轮战期间,在211高地争夺中,伤亡惨重,两个营基本失去战斗力。前者发生在进攻战斗期间,后者发生在防御战斗期间。
211高地是那拉地区最沿的一个阵地,是1军在轮战期间,从越军手中夺取的一个高地,上面设有三个哨位,作战期间,由一个排的兵力坚守。1985年5月下旬,67军与1军所属部队换防,
5月21日换防完毕。67军199师所属的595团从1军手中接管了该高地
就在67军所属部队接管阵地,立足未稳之际,恰遇早以换防完毕,并历经两个多月精心策划和准备的越军,于5月31日发动了代号M-1的营级规模的进攻,被67军坚守那拉地区的部队打退,首战告捷。但意外的是,211高地失守。后在几天的反复争夺中,虽几次夺回,但因伤亡过多,兵力不足,仍有两个哨位落入越军手中。
67军坚守该地区的部队,初上阵地,立足未稳,在敌情不熟、阵地不熟、步炮协同不熟的情况下,抗住了越军大规模的进攻,稳住了防御态势,应该说,暂时丢失一两个阵地也无碍大局,如能审时度势,保持冷静,在情况熟悉后再伺机夺回,也为迟不晚。但211高地丢失后,引起总部和昆明军区及军区前指的高度关注,在战时,作为参战部队,丢失阵地是一件极不光彩的事,在上有压力,下有责任的情况下,据说时任67军首长要求199师“不惜一切代价”夺回丢失的211高地。
由于部队刚接管阵地,敌情不熟、地形不熟、步炮协同不熟,据说当时199师师长邓广臣曾提出不要操之过急的异议,但没被上级采纳。按照军首长的要求,6月11日,595团组织营规模的兵力,对211高地轮番进行攻击,由于只有一条名曰“百米生死线”可以通过,部队进攻中,难以展开战斗队形,攻击中,遭越军火的猛烈打击,突击分队未能接近高地,即被炮火杀伤过半。在5月31日至6月11日近十天的拼杀中,伤亡惨重,先后投入战斗的两个营,在一波又一波的攻击中,近200名官兵战死,有的连队伤亡过半,还有4名战士先后被俘,最后以失败告终。595团也因建制打乱,伤亡惨重,不得不撤下阵地休整。
后来,67军199师在总结和吸取此次惨痛教训后,经过充分准备,于1985年9月1日,由时任师长郑广臣亲自组织指挥,令师侦察连副连长袁明、副指导员贺光明带领17人组成突击分队,秘密摸上211高地3号哨位潜伏,熟悉高地敌情、地形,等待发起攻击的时机。9月8日,突击队利用雨雾作掩护,通过报话机呼叫我炮兵火力支援,于白天出敌不意地对越军阵地发起攻击,仅用12分钟时间就将失去的1、2号两个哨位上的越军全歼,并杀伤了与之紧连的227高地上的14名越军,突击队只轻伤2人,一举夺回了被越军占领的1、2号哨位,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211高地也完全回到了该军手中。17名突击队员因战功卓著,全部立功受奖,袁明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有趣的的,199师重新夺回并完全控制211高地后,越军也不惜一切代价进行反扑,在我炮火的准确打击下,同样伤亡惨重,最后不得不放弃对211高地的争夺。
关于595团211高地失利战斗,当年参战老兵也有不少回忆,网上也有不少评论。当然站的角度不同,自然褒贬不一,且网上有关211高地战斗失误的争议,兵的回忆多,指挥员回忆的少,过中有些原因,有待全面考察。但对于现在的军队指挥员来说,可以从这些失利的战斗吸取教训,以便在未来战争中,少犯类似的失误。作为战场上的各级指挥员,尤其是在战斗失利的情况下,如何沉着、冷静,审时度势,知已知彼,斗智、斗勇,但不要斗一时之气,非常重要。
当然,要总结经验教训,就必须站在历史的角度,对整个过程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客观地、不带偏激地进行评价。网友沈听雪根据老兵的回忆、67军的有关战例和我军战后获取的越军有关此次战斗的战斗总结,综合整理了一篇名为“震动老山的211高地争夺战”,比较完整的叙述了这次战斗的过程,转载于此,可供了解。同时,附一些当年参战老兵的回忆,供热爱军事的网友们参考。
为便于网友了解文中提到的阵地位置及其相邻关系,先附几张有关211高地的现地图。
图为当年老山那拉方向战场实景,红色标注为我方的主要阵地,C处即是211高地
图为战时在255高地拍到的211高地及三个哨位的位置。在敌我双方的反复争夺战中,该高地被数十万发炮弹炸得草木全无。
这是当年一位参加过该高地战斗的老兵战后从越南方向拍到的211高地现在的样子。
附录参考资料一:
震动老山的211高地争夺战
本文资料整理:沈听雪
在中越边境自卫还击的老山战史上,曾发生过一场著名的失利战斗,这就是1985年5月底至6月中旬的67军那拉地区211高地争夺战,史称老山“5.31战斗”和“6.11战斗”。因为此次战斗造成的重大损失与恶劣影响,多年来坊间一直众说纷纭,争议很多,甚至流言游走。一些当年的参战老兵也撰写了多篇回忆文章发在网上,但多是从局部角度进行叙述,缺乏全局视角的宏观分析,难以看清战斗全貌。有的文章在整体谋篇上相对写得比较不错,然而却又很遗憾地夹杂了些史实错误,一些应该说清楚的事情没有说清楚。因为相关史料的杂乱无章,要对这段历史进行系统性地溯源澄清难度很大。据此,笔者查阅了一些参加过该战斗的老兵回忆和相关战史资料,将诸多历史碎片逐渐组合,重新爬梳整理,勾勒成文,希望尽可能地还原出那场令人刻骨铭心的浴血厮杀。
211高地的正式名称为574号阵地西高地(或574号阵地西山头,为67军阵地编号),越方称其为A6-b高地,原为南京军区第1军轮战期间打下来的阵地。因各军在轮战时缘于保密都要更换一遍阵地编号,所以在战史中一个阵地常存在多个编号,比较混乱。为方便阅读,本文中的阵地编号仍沿用第1军轮战时期为准。211高地位于那拉东南侧,北距中越边境约1.5公里,东接越军占据的227高地,西邻中国军队防守的255高地,东侧距离船头公路和盘龙江不远。这一带地区地势低凹,各高地海拔多在300米以下,被西侧的146号高地、南侧的小青山和东侧的汉杨高地所俯瞰。211高地并不大,是一座岩溶石山,海拔211米,宽约70米,长约130米,面积约9100平方米。山的东、西两面山势陡峭,南、北两面坡度相对较平缓。山上有许多石洞,分别可容纳3-4人或7-8人不等。211高地的西侧距中方的255高地300余米,中间是一片开阔凹地;东侧紧接越方占据的227高地(海拔227米,越方称其为A6-a高地),两个山头之间距离100米左右,相连接的鞍部低凹且坡度较陡,往来不甚方便。211高地所处的位置邻近越军清水口子防御阵地前沿,是双方紧密接触地带,属于高度敏感地域,稍有风吹草动就容易引发大战。
济南军区67军及配属部队于日起进入老山诸阵地,至31日全部接替了南京军区第1军在老山战区的防务。接防盘龙江以西地区诸阵地的是67军199师,以所属595团、596团、597团分别坚守那拉、老山主峰、662.6高地方向的防御阵地。199师的前身为八路军平西11分区,历史上曾一直转战华北地区,在华北解放战争中立下过很多战功。日的开国大典中,199师作为受阅部队,昂首走过了天安门广场,后来被外媒渲染为中国的“首都师”。在朝鲜战场上,199师先后参加了1951年中部金城地区秋季防御作战和1953年夏季反击作战的大小数百次战斗,共歼敌1.8万余人,打出了外战威风。该师595团前身为红一军团红1师红3团之一部,是红军团,历史上素以战斗作风强悍而闻名,为199师的主力团,也是拳头团。这场血腥残酷的211高地争夺战,就发生在595团防区。
67军开上老山时,越军经过部队轮换,在河江地区保持了2个步兵师,步兵团增加到11个,以及1个炮兵旅、1个高炮旅、1个特工团另1个特工营,还有总部、二军区的侦察营各一部等兵力。其中981团、982团、983团均为从一军区新调入的部队,分别配属给了356师和313师,754团则是从山罗省军事指挥部新调入的。在老山至八里河东山的12公里正面、5公里纵深内,展开了5个步兵团的18个步兵营,其中在清水河以北及汉杨、黄泥坝一线直接与中国军队保持接触的部队就达到12个步兵营,其大战之势明显。
根据67军战史记载,该军部队刚刚开始接防第1军阵地时,越军就趁机对那拉方向实施了持续的炮击,先后达百余次。同时以313师982团一部向595团前沿阵地发起试探性进攻,并出动小股兵力频繁对那拉方向和662.6高地方向进行偷袭和袭扰。从5月27日起,为隐蔽对那拉方向实施大规模进攻的企图,吸引中国军队的注意力,越军356师981团又采取偷袭与强攻相结合的战术,用2个多连的兵力对老山主峰方向诸阵地发动了多次攻击,但均被防守部队击退。越军二军区在蓄势已久后,从5月31日零时起,使用炮火对67军在662.6高地、那拉前沿的8个阵地实施了监视射击。凌晨3时,越军以班组为单位对67军前沿的4个阵地发起攻击,均被守备部队击退。随后,越军又以小炮和机枪对67军前沿阵地实施火力袭扰,同时乘夜暗大雾秘密向各攻击目标前沿屯集兵力。5时40分,越军突然在猛烈炮火掩护下,分多路对67军立足未稳的阵地发动了代号为“M-1”计划的大规模进攻。担任主攻的是越军982团,以4、5营向156、166号、211、140号、142号高地发动了猛攻。同时越军981团1、3营分别向662.6高地和老山主峰方向实施牵制性进攻。在军、师的强大炮火支援下,防守156、166号、142号、140号高地及松毛岭前沿阵地的595团、597团部队顽强顶住了越军的多波次轮番攻击,并适时进行阵前反击,经过一天浴血奋战将越军的攻势全部粉碎。然而,211高地却出问题了。
211高地是595团6连在5月23日从第1军部队手里接防的。5月27日,又由595团5连1班与其换防。211高地上只有3个哨位,防守大小10个屯兵洞。其中2号哨位在高地顶部偏北,有4个洞,由5连1班班长鲍虎民和战士董安民等4人带1挺重机枪防守;1号哨位在2号哨位南侧,有3个洞,朝向越军占据的227高地,距敌最近,由5连1班副班长陆欣和战士王念顺、高昌燕、唐运河等4人防守;3号哨位在山的北侧底部,有3个洞,朝向中方的255高地,由战士查明才、黄玉进等4人防守。从地形上可以看出,211高地紧邻越军阵地,防御态势非常恶劣。特别是山顶及南侧的1、2号哨位,被227高地和小青山之敌所俯瞰,极易遭到火力打击,无险可守,而己方的兵力、火力支援则受到很大限制。211高地作为双方接触地带间的警戒阵地,起着一定的掩护缓冲作用。相对而言,211高地对越军防线的威胁更大。一旦中国军队以211高地为跳板夺取了227高地,将对越军的清水口子防御阵地形成较大威胁。因此,越军有夺取211高地以增加其防御纵深的现实需要。
关于5月31日越军进攻211高地的战术意图,不同资料说法也各有不同。67军战史中记载越军982团是出动了4、5营向那拉地区的156、211、166号、145号、140号、142号高地发起全线反扑;网络上曾经流传很广的一篇文章《老山绞肉机——悲壮的211高地》中说,越军是以982团4营兵分两路对211、156、166、145号高地实施主要攻击,同时982团5营对140号、142号高地实施佯攻;越军战史中则记载步兵322师567团5营奉二军区命令,在3月底以前就做好了攻打211高地的战斗准备,5月31日凌晨5时47分第一波就对其发起了攻击;另外还有越方资料谈到,他们当时对211高地是实行佯攻,对140号、142号高地进攻失败后,有一个兵跑到了211高地1号哨位,说里面没有人。接着,就由佯攻改为主攻,占领了211高地。
总之,围绕211高地的战斗就这样打响了。当时恐怕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小小的高地竟会引发出后来那样血腥惨烈的一场厮杀。
根据67军战史和老兵回忆,5月31日凌晨5时40分左右,越军突然以猛烈的炮火轰击211高地。当时高地最前沿面朝越军阵地的1号哨位首当其冲遭到打击,5连1班副班长陆欣立即指挥哨位上的其他几名战士隐蔽防炮,自己则伏在石洞一角观察越军的动静。一阵炮击过后,陆欣发现,一群越军已借着大雾的掩护越过鞍部雷场爬到了半山腰,他立即命令其他战士准备战斗。当越军接近到距哨位20多米时,陆欣下令开火,并率先投出一枚手榴弹。几名战士分别用轻机枪和冲锋枪向敌猛烈扫射,并连续投出手榴弹,很快打退了从正面攻击的越军,毙伤敌12人。然而越军是以优势兵力分成小群多路发起冲锋,侧翼的一股越军已悄悄摸了上来,突然向1号哨位的几个石洞投来了手雷,并以火箭筒向哨位射击,当即导致2名战士伤亡。越军迅速占领了上方石洞,又向下方石洞发起攻击。在越军的猛烈火力下,陆欣身边的战士都已伤亡,他抄起轻机枪向冲上来的越军猛扫,直到将子弹打光。越军随后分三路向他围了过来,陆欣又用冲锋枪一阵猛扫,再次打光了弹匣中的子弹。此时摸上来的越军距离他已不到10米,危急时刻,陆欣对着报话机大声喊道:“敌人离我只有5米远了,向我开炮,向我开炮!”他来不及换弹匣再打,在连着向敌人投出几枚手榴弹后,又拉着了身上的几枚手榴弹,跃出掩体,扑向已摸到近前的越军,与敌人同归于尽。经过激烈战斗,1号哨位人员除战士王念顺身负重伤被越军俘虏外,其余全部阵亡。王念顺成为了67军参战后的第一名被俘人员,也是整个老山作战发起以来全军的第三名被俘人员。
在围攻1号哨位的同时,另一股越军摸向2号哨位,突然以手雷和火箭筒对守军发起猛烈攻击。1班长鲍虎民带领几名战士顽强抵抗,但在优势越军围攻下哨位各石洞很快失守,3部报话机也被炸坏了2部。鲍虎民用手榴弹与敌人顽强周旋,后来被越军围在山顶上,为了不当俘虏毅然跳下山崖。其余几名战士大部阵亡,幸存的一名人员撤回了3号哨位。鲍虎民跳下山后侥幸未死,在山脚草丛中潜伏7天后摸回了友邻部队阵地。越军继续攻向高地北侧的3号哨位,但遇到了2号哨位下方的一面很高的石壁和地雷拦路,又遭到了3号哨位人员的火力阻击及北侧166号高地、西侧146号高地中国军队的迫击炮射击,攻势一时被遏止。趁此机会,退守3号哨位的人员向2号哨位发起了反击。经过激战,一度夺回了2号哨位。但因兵力过少,无法守住,又被越军赶了下来。越军在经过调整后再次向3号哨位发起攻击,5连1班少数幸存人员顽强与敌战斗,最后全部伤亡失散,3号哨位也失守了。自战斗打响后,211高地上各哨位的电台先后与连部失去联络,上级迟迟得不到高地的准确战报。据战后判断,越军进攻211高地的是2个加强排兵力。
越方战史对此战则另有记载。当时参战的越军部队并不是中方战史中所称的313师982团4营,而是322师567团5营。322师隶属于越军一军区第26军,该师567团奉命增援河宣前线,于日正式接管了313师982团的防区。根据越军二军区的作战计划,由567团的二梯队5营负责攻打211高地,并进行了针对性的作战准备。到5月24日,最后确定由该营5连担负此次战斗任务。
5连当时辖3个步兵排和1个60炮班(2门),因部队缺额及有人开小差的关系,实际参战人员共87名。其连长是阮进代上尉,政治副连长是赵国秋上尉,军事副连长是谢伯谦中尉。该连还配属了1个师属防化小组
(共4人,携带32枚M72型迫击炮燃烧弹)、1个团属侦察分队、1个工兵班和1个无线电小组。受领了战斗任务后,该连干部即于5月24日、25日两个晚上对211高地进行了实地侦察。发现高地上共有中国军队的10个战斗工事,其中高地南侧有1、2、3号战斗工事,东侧和东北侧有4、5、6号战斗工事,北侧和西侧有7、8、10号战斗工事,山顶上为9号战斗工事。各战斗工事都是利用石洞临时改筑成的,能藏人能战斗,工事周围8-10米处布设有定向地雷,阵地前沿还设有绊发雷和定时雷。估计各战斗工事内的中国兵有3-4人和5-6人不等,最多的有7-10人,总兵力约40-55人。晚上中国兵还会在阵地前沿设置3个警戒小组,担负警戒和侦察任务。
根据二军区的指示,5连干部经过研究,最后形成了战斗决心:以211高地东南方向为主要进攻方向,西南和西北两个方向为助攻方向。采用战前秘密接敌的手段,在上级炮火掩护下,突然发起攻击。步兵边排雷边突进,在火箭筒直瞄射击支援下,使用手榴弹、手雷等武器逐次消灭各个战斗工事内的中国兵,打下一洞巩固一洞,并向敌纵深发展进攻。在全部攻占211高地后,部队迅速转入防御,随时准备抗击中国军队的反击,牢牢地守住所占领的阵地。
其战斗部署是:1排从高地东南方向担负主攻;2排从高地西南方向担负第一助攻;3排(欠1个班)从高地西北方担负第二助攻;连预备队由3排的1个班担任;机动火力由B40、B41火箭筒和M72单兵火箭筒共18具组成,战斗开始后逐个击毁1、2、3、4、5、8、10号战斗工事,为步兵开辟通路,并随时以火力支援步兵战斗;军区、师、团、营各级炮兵组织122榴弹炮、105火箭炮、76.2毫米反坦克炮、82迫击炮等各型火炮54门,压制211高地周围各高地上的中国军队火力点,支援5连战斗。
5月31日凌晨4时整,5连各分队按照预定计划分三路向211高地秘密摸进。5时45分,各分队分别占领了211高地南侧和西侧的进攻出发阵地。5时47分,越军炮兵群向211高地及周围中国军队诸阵地进行了8分钟炮火准备,共向29个目标发射炮弹1092发。同时周围各越军阵地的60炮、无坐力炮向211高地和周围中国军队诸阵地实施火力打击,机动火力队的各型火箭筒按分工向211高地上中国军队驻守的石洞实施直瞄射击。5连在火力掩护下迅速在高地前沿的雷场中开辟通路。
5连1排使用定向地雷爆破山脚雷场,但几次点火未响,后改用5根爆破筒爆破从雷场中开辟了一条通路,步兵通过时被地雷炸伤了1人。因为中国兵设在阵地前沿的2个警戒小组均不在位,1排第1战斗小组顺利攻至4号战斗工事外围。工事内的中国兵向外投掷手榴弹,第1战斗小组也以手雷回敬。经过短暂战斗后,第1战斗小组打死了据守在工事外面的3名中国兵,然后冲进工事将其上层占领。随即又向工事下层发起攻击,经战斗打死中国兵2名,俘虏1名,缴获2瓦电台1部、40火箭筒3具、红外夜视器1具。与此同时,第3战斗小组迅速攻占了4号战斗工事北侧的5号战斗工事。2名越军乘势扑向山顶,投掷手雷炸死了几名中国兵,一举攻占了9号战斗工事,并使用缴获的1挺重机枪向逃往6号战斗工事的中国兵射击。此时,北侧166号高地方向的中国军队以60炮向211高地北面射击,阻止了1排后续部队跟进
6、8号战斗工事的中国兵借机发起反击,又夺回了9号战斗工事。1排被迫停止在4、5号战斗工事一线。连长阮进代很快上到4号战斗工事,组织1排坚守已占阵地。
2排使用定向地雷爆破,在山脚雷场中顺利开辟出一条通路。步兵迅速通过雷场发起冲锋,途中无一人伤亡。但负责火力支援该排的火箭筒手在与周围阵地中国军队对射时被打死2名。2排进展较顺利,迅速消灭了阵地前沿警戒哨的中国兵,一举攻占了3号战斗工事。在火箭筒火力支援下,又进占了1、2号战斗工事,发现2个工事内并无中国兵防守。当时因为与连长阮进代的联络中断,政治副连长是赵国秋判断1排可能遇到了困难,遂命令2排除留部分兵力坚守已占阵地外,其余兵力继续向高地纵深发展进攻。由于途中遇到了很高的石壁和地雷,2排无法上去,只好又返回2号工事,并继续前往4号工事增援。
3排使用定向地雷爆破雷场时未能炸响,又没有带爆破筒.排长只好令火箭筒向雷场发射5枚火箭弹以开辟通路。副排长带领1个踩雷小组在前面开路,先后被炸伤4人,全排终于通过了雷场。随即3排分成2个战斗小组分别向8、10号战斗工事发起攻击。夺取10号战斗工事比较顺利,但在进攻8号战斗工事时遇到一道很高的石壁,部队上不去,同时又遭到146号高地中国军队60炮袭击和8号战斗工事内中国兵的拦阻射击,攻击受挫。政治副连长赵国秋当即命令3排留下1个小组坚守10号战斗工事,其余人员迅速向4号战斗工事内的1排靠拢,然后从山顶向下攻击8号战斗工事。
在经过调整后,连长阮进代和政治副连长赵国秋各率1个战斗小组,分别向8、9号战斗工事和6号战斗工事发起攻击。在火箭筒火力支援下,经过5分钟激烈战斗将6、9号战斗工事攻占,在6号战斗工事内发现两具中国兵的尸体和诸多血迹,并缴获了3部电台。中国兵很快组织了约3个班兵力,先后向9号战斗工事发起了4次反击,都被越军用手榴弹打退。经观察发现幸存的中国兵已沿交通壕逃离了211高地,连长阮进代指挥部队乘胜发展,于6时35分左右又顺利占领了已空无一人的7号战斗工事。
至此,经过48分钟激烈战斗,5连攻占了211高地,随即按预定计划转入了防御。战斗中共歼灭中国军队20余人,俘虏1人,5连阵亡4人,负伤15人。
上述内容取自于广州军区出版的越方战例资料《第1军区陆军第26军步兵第322师567步兵团5营5连A6-b高地(河宣渭川)进攻战斗》。可以看出,在部队番号、兵力配备、阵地设置、战斗过程等方面,中越双方战史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很多地方难以对上。不过,对双方战史资料进行比较研究,是获取信息和澄清史实的重要途径,不可因史料相悖而加以偏废。从这个意义上说,对越方此次战斗的战例细加解读,无论如何都是澄清211高地战斗史实的重要一环,在细微末节中也能有所收获。
因为在211高地上抓到了中方战俘,越方很快在河内召开了记者招待会,将王念顺押去展览,大肆宣扬其辉煌“战果”。后来又在老山前线播放王念顺被俘后的录音,并散发印有其照片的传单,企图涣散中国军队的军心。
根据67军战史和老兵回忆,5月31日凌晨越军发起全线攻击后,因211高地方向打得激烈,情况不明,595团指挥所就已命令预备队前出对其增援。当时在团指驻地的208高地山洞里,595团副参谋长朱宪宽向7连1排长刘海洋交代了任务,命其率1排1班、3班和连卫生员1名、团通信连报话员1名,在6连6班6名战士的带领下,务必于31日17时30分之前到达255高地,接受3营营长谭德生的指令,向211高地机动增援。
刘海洋回去后立即进行了组织,将增援分队编成5个战斗小组,共计26人,并做了相应的战斗准备,然后从208高地沿交通壕向255高地运动。途中要穿过一片宽约200余米的开阔地,处在越军阵地火力的直接控制之下,路两侧还埋有地雷,非常危险。刘海洋命令全队以3人为1组,每5分钟一拨交替向前跃进。刘海洋带领1组首先冲入开阔地,其余人员随后依次向前跃进。越军的炮弹不时落在开阔地周围,路上时能见到友邻部队的阵亡人员和散落的装具,增援分队不顾危险,奋力向前冲刺。当大部分人员通过开阔地后,刘海洋发现还有4名人员没有跟上来。他毅然只身返回了开阔地,将被隔在后面的人员带出了危险地域。经过一个多小时冲击,增援分队全部通过了开阔地,只有一人受了轻伤。增援分队在越军炮火下穿林绕路,终于在17时10分左右全部安全到达了255高地。
因为开战不久便与211高地的守军失去了联系,在大半天的战斗中团指挥所都不掌握211高地的情况。直到下午15时,派人前出侦察,才发现211高地上都是越军,3个哨位已全部失守。团指大惊,命令前沿部队组织力量坚决夺回211高地。据此,当增援分队到达255高地后,3营营长谭德生立即向刘海洋布置了任务,命其带领增援分队于18时05分发起进攻,在团、营炮火支援下不惜一切代价拿下211高地。刘海洋领命后即对增援分队各战斗小组区分了任务,要求全部轻装,并简单做了战斗动员,随后全体人员迅速进行了战斗准备。
从255高地到211高地之间,是一片宽约270余米的山间凹地,被227高地、小青山等越军阵地居高临下以火力严密封锁。凹地间的草丛中布满了地雷,中国工兵从中间开辟出了一条只有5、60厘米宽的通路,作为连接两个高地的运输交通线。每当人员和物资从这条狭窄小路通过时,都要遭到周围各阵地越军交叉火力的猛烈打击,伤亡时有发生。因而,这条路又被称为“百米生死线”。
5月31日黄昏18时,战区正下着小雨,595团炮兵群突然向211高地实施了炮火急袭。5分钟后,炮火向前延伸。刘海洋这时命令1组在先头开路,后续各组拉开距离,迅速沿小路向211高地发起冲击。
越军对中国军队的炮火准备、炮火延伸、步兵冲击的打法早已熟悉,知道中国军队是要增援211高地了。当595团的炮火一向前延伸,就立即集中各种火力按战前标定的诸元向两山间的凹地猛烈倾泻。增援分队1组刚冲出几十米远,就遭到越军炮火覆盖,全部伤亡。2组随后冲上来,又被越军炮火拦阻,2人负伤倒下。1班长范传明带领轻机枪组冲入凹地15米就遭到越军炮火打击,范传明左腿负伤滚倒在小路上的一个弹坑里。6连6班长江玉平带人连滚带爬地冲入小路,当他卧倒在地上辨认方向时,一发炮弹落在他的身后,将他的左腿削断,几乎把江玉平痛晕过去。这时刘海洋带领3组也冲了上来,他利用双方炮火互相压制的瞬间机敏地交替向前跃进,1班长范传明不顾腿伤紧随在他身后,3班长任金平、通信员谢玉南等人也在其后跟进。趴在地上的江玉平强忍剧痛,拖着一条断腿顽强向前爬去。6班一名战士冲上来想进行抢救,江玉平将他推开,大声喊道:“不要管我,快往前冲!”
他一边艰难地向前爬着,一边抬起因疼痛而颤抖的手为后边的人员指示道路前进。刘海洋在冲击途中被尸体绊倒,触响地雷,手臂负伤。他忍痛向前滚了几米,再次跃起冲击,一会卧倒,一会跃进,一口气接近了211高地山脚。后边的几名人员也跟着冲了过来,刘海洋大喊一声“冲过去”,随即顺着一条坡道连续向前滚进了几十米,越过了越军的火力封锁地段,一直滚到了3号哨位下方30余米处的一块大石头前。后边的范传明、任金平和几名战士也学着刘海洋的样子,能冲就冲,不能冲就滚,也先后连滚带爬地冲上了211高地。刘海洋指挥冲过来的6名人员展开战斗队形,在6班战士徐志江带领下,迅速摸上3号哨位,经过一阵短兵近战消灭了几个石洞内的越军,夺回了3号哨位。此时冲上211高地的6名人员中已有4人受伤。
夺回了3号哨位后,刘海洋通过带上来的861指挥机向营长谭德生报告了情况。随后将哨位上的人员重新进行了战斗编组,命令大家立即巩固阵地,抓紧时间加修工事,防敌反扑,并准备伺机夺回2号哨位。3号哨位有3个石洞,每个洞都不大,一般可容纳2-3人,挤一挤能装下8-9人,由一条5米来长的小堑壕成直角连接各洞,形成互相拱卫。为了封锁中国军队的增援路线,越军不停以炮火轰击两山间的凹地,并向211高地3号哨位周围猛烈射击,占据山顶2号哨位的越军也不时向下丢手榴弹。从5月31日深夜到6月1日凌晨,越军依托山顶的1、2号哨位,在炮火暂停时间多次出动小股兵力偷袭3号哨位。刘海洋早有准备,指挥战士们分组抗击,以手榴弹、冲锋枪近战歼敌,将越军的偷袭全部打退。
在通过“百米生死线”的路上,增援分队人员大部伤亡,还有部分人员被越军炮火所阻没能跟上来。6月1日凌晨,身负重伤的江玉平也爬上了211高地。他在冲击途中负伤后,本来距离出发的255高地只有约70米,完全可以原地等待救护人员前来抢救。但江玉平觉得自己熟悉211高地,那里的战斗需要他,因而以顽强的毅力拖着断腿咬牙向前爬进。由于疼痛和失血过多,他不知昏迷了多少次,但每次醒过后来又继续向前爬。足足爬了近8个小时,拖出了一条200多米长的血路,终于爬上了211高地。当刘海洋等人把江玉平救到石洞中后,江玉平断断续续地交待了高地上的一些情况,又命令6连6班唯一冲过来的战士徐志江接受7连同志的指挥,然后就光荣牺牲了。后来刘海洋完成增援任务返回指挥部时,第一时间没有为7连人员请功,而是坚决要求为江玉平记功。战后,江玉平烈士被上级追记了一等功
67军战史记载,6月1日22时,越军出动了1个多营兵力,利用夜暗分别以连、排规模向那拉方向的166号、142号高地及211高地3号哨位、老山主峰前沿阵地实施进攻和偷袭。199师炮兵以猛烈炮火支援步兵战斗,激战至6月2日拂晓7时,将越军的进攻全部击退。至此,199师在刚上阵地立足未稳的情况下,经2昼夜战斗彻底粉碎了越军蓄谋已久的“M-1”进攻计划,重创越军982团,杀伤越军981团一部,共毙敌649人,伤敌89人,首战告捷。
6月1日午夜,7连1排第5战斗小组韩振坤等4人也穿过越军火力封锁到达了3号哨位。至此,增援分队先后有11名人员冲上了211高地。因211高地3号哨位各洞的条件极差,战区又下着雨,洞里积了很多水,哨位上的人员都半泡在水里,无法洗漱、人人满脸污垢,1、2天后就腰部酸麻,全身关节疼痛。加上越军炮火封锁严密,后方的给养运不上来,坚守人员随身携带的食物已经吃光,每天只能靠雨水润喉,被饥饿干渴折磨着,多名人员昏倒,伤员也无药医治,战斗力大减。越军不但每天以炮火打击3号哨位,还利用天黑下来骚扰,经常居高临下向洞口投弹,造成哨位上的负伤人员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3号哨位人员已无力夺回2号哨位。刘海洋、范传明等人都带伤坚持战斗,并鼓励战士们克服困难,坚持到最后胜利。因带上高地的弹药已不多,刘海洋又组织人员利用夜暗爬出洞外,从越军尸体上搜集枪支弹药,顽强抵抗山上越军的偷袭。为了保住阵地,刘海洋通过快没电的861指挥机向营指呼唤:“不论白天黑夜,每半小时对我哨位进行炮袭一次!”
据595团侦察排4班长宗金云回忆,因“5.31”战斗后211高地上的伤员抬不下来,他奉团首长命令于6月1日凌晨带领5名战士前往211高地抢救伤员。宗金云带人到前沿后,天已经亮了。为了及时抢救伤员,他们冒险白天出动,在越军炮火封锁下强行通过“百米生死线”,从211高地上抬了2名重伤员下来。此后宗金云他们没有再上211高地抢救伤员,想必是越军炮火封锁得更加严密,已难以上去了。
为了增援211高地上的坚守人员,595团3营又连续组织小分队向211高地实施了冲击。双方炮兵则持续进行着炮战,都竭力企图压制对方,将大量炮火倾泻在211高地上。只见战前还草木葱绿的山体已变成了一片灰白色,整个高地上再没有一棵完整站立的树木,到处都是碎石和石粉,在炮火硝烟中纷飞飘扬着。
6月2日凌晨5时许,7连7班长许子义等4人携带部分给养,秘密穿越“百米生死线”摸上了211高地。7班副班长崔胜明在离3号哨位只有十多米处被越军投掷的手榴弹炸倒牺牲,其余人员到达了3号哨位,增强了高地上的坚守力量。
6月3日下午,9连连长杨勇健命令鹿秀斌、唐道军、缪甫荣3名副班长组成突击队,由鹿秀斌任队长,先去211高地探路和侦察地形,准备掩护6班上高地夺回2号哨位。领命后,3名副班长在255高地上反复查看了211高地的地形和哨位所在位置,并做好了相应的战斗准备。晚上21时,杨勇健连长又命令3名副班长引导6班连夜摸上211高地,先接替7连人员坚守3号哨位,尔后待机行动,2号哨位根据情况可拔可不拔。接近午夜时,在团、营炮兵对211高地的炮火袭击掩护下,增援分队开始行动。鹿秀斌、唐道军、缪甫荣3人走在最前面,每人间隔2-3米,沿小路交替向前跃进,6班在其后跟进。趁着越军炮火向中国炮兵实施反压制的间隙,鹿秀斌等人比较顺利地通过了“百米生死线”,进到了211高地。后边的6班人员因对道路地形不熟,在途中走散,夜暗中连续踩上地雷,导致3人负伤,2人牺牲。其余人员辗转摸进,2小时后才摸上211高地,找到了3号哨位。随后在刘海洋、范传明的分配下,9连人员与7连人员协同防守3号哨位,等待上级命令。
同在6月3日深夜,9连副连长黄其贵命令2班长李林海带领1个战斗小组,在6班之后秘密摸上211高地,搞清通往211高地的地形路线,并为3号哨位坚守人员运送食物。6月4日凌晨1时许,李林海带领姜丛先、姜文达、张文贞3名战士,背着压缩干粮、罐头和水,从255高地出发,秘密向211高地摸进。刚进入山间凹地不久,越军的例行封锁炮火又来了,打得凹地上硝烟四起,还不时引爆着地雷。李林海等人只好时而卧倒,时而爬进,在炮火硝烟中东躲西藏。不久,战士张文贞踩上了地雷,左腿被炸断,血流不止。李林海等人给张文贞进行了简单包扎,因条件实在不允许,只好把他先藏在了一道比较安全的山崖下面,准备完成任务后再回来抬他。然而,他们再没有回来,张文贞终于因流血过多而牺牲了。
李林海和姜丛先、姜文达继续向前摸进,因越军炮火轰炸,加上天黑,他们迷路了,转了很长时间也没有找到211高地。后来他们翻过了一道山坡,突然发现前面有许多铁丝网和水泥桥,并有人在叽哩呱啦说越语,知道是遇到了敌人,赶快转身撤退。然而越军已发现了他们,立即大声喊叫起来,并打来了猛烈的火力。3人扔掉身上背的给养拼命狂奔,慌不择路中,姜丛先不慎摔到了十几米深的山沟里,李林海和姜文达为躲避越军射击而钻入了一道石缝中隐藏起来。越军一边射击一边打起了照明弹,开始组织在山上搜索。非常不幸的是,李林海和姜文达在隐藏了一夜后被越军发现,无奈落入了敌手。姜丛先则竭力爬上了山坡,并在全身涂满了稀泥,隐藏在一个弹坑中。越军重点对山洞、山沟进行搜索,没有发现山坡上的姜丛先。在躲藏了一个白天后,姜丛先利用大雨、夜暗隐蔽爬进,绕过了越军阵地,顽强地向来时的路线爬去。他白天隐蔽,晚上爬行,忍受着饥渴折磨,经过三天四夜的艰难转移,终于遇到了友邻部队人员,脱离了险境。
值得一提的是李林海的遭遇。被俘后,可能是经不住越方的威逼折磨,李林海竟然变节,开始为越南人服务,搞起了策反自己战友的勾当。当年在一线阵地的很多67军老兵还记得,李林海通过搜寻自己部队的电台频率,经常在884、861电台中隔空喊话,如“弟兄们,快过来吧,战士过来的像我一样就能提拔为副连长,排长过来的提拔为副营长”“这边好,我不仅当了副连长,还娶了三个老婆”云云。部队本来有纪律,不允许官兵私自在电台上与敌方人员通话。然而很多战士气不过,当双方的电台频率对上时,李林海一喊话,战士们就对他破口大骂。上级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加强了电台纪律,并令各连队组织战士们进行革命气节教育,多宣传英雄事绩。战士们也纷纷表示,誓死不当俘虏,誓死不背叛祖国和人民。总之,李林海的行为对部队军心没产生多少负面影响。然而,67军出了这样一件丢人的事,很多官兵是痛心疾首的。多年以后,还有67军老兵在网上发出“我们对不起全国人民”的感慨,可见李林海事件的分量。
595团3营在几天内先后派出了多支小分队增援211高地,但大部分人员伤亡在了“百米生死线”上或遭越军火力拦阻而被迫退回,最后只上去了20几个人。奉上级命令,6月4日上午,刘海洋带着第一批增援分队7连的几名战士撤下阵地,借着雨雾掩护再次穿越“百米生死线”,撤回了255高地。他们很快去了团后方指挥所,先是大吃了一顿,刘海洋自己就一口气吃了8个馒头和几碗面条,然后又被送到了师医院检查治疗。团首长表扬了刘海洋,给他记了一等功,7连1排被记了集体一等功,从211高地上下来的其他人员也被分别记了功。不久,因9连连长杨勇健在连部遭到越军炮击牺牲,团里很快任命刘海洋担任9连连长。
据越军战史记载,早在5月31日上午8时许,中国军队的炮火就向211高地进行了猛烈射击。8时30分,中国军队先后从两个方向各出动约1个连的兵力,向211高地轮番发起猛攻。越军567团5连依托现有工事和石洞等有利地形进行阻击,在营、连迫击炮和军区、师、团炮火的支援下,一直激战到当晚22时,将中国军队的5次进攻全部击退。6月1日,中国军队再次组织连级兵力进攻211高地,仍被5连击退。1日晚至2日凌晨,567团5营奉命将211高地的防御任务移交给本团7营,尔后撤回后方休整。在2昼夜的战斗中,567团5连成功夺取了211高地,在高地上发现了25具中国兵尸体,俘虏1人,并发现中国人从北侧集结阵地里抬出了28副担架。同时,567团5连在拔点和防御时阵亡17人,负伤39人。
567团7营7连接替防守211高地后,中国军队再次向该高地发起了进攻。7连在中国军队刚刚开始集结或机动过程中,就使用82、60迫击炮对其进行猛烈袭击,并召唤上级炮火严密封锁其冲击路线,给中国军队以很大杀伤。当其一部穿过火力封锁区冲上211高地时,7连又依托既得阵地,以手榴弹和抵近射击等手段猛烈打击来敌,相继打退了中国军队的多次进攻。通算起来,从5月31日至6月3日的4昼夜内,567团5连、7连先后击退了中国军队的12次进攻,“打得敌人四散奔逃”,并缴获重机枪1挺、轻机枪2挺、40火箭筒3具、冲锋枪4支、电台4部、电话机1部、红外线望远镜1具、阵中日记1本及各种弹药一批,摧毁轻机枪2挺、40火箭筒2具、冲锋枪3支、电台1部及各种弹药一批。
越军二军区河江前指副司令洪新对此次战斗评价称:步兵第5营战斗力强,取得了这次进攻战斗和防御战斗的彻底胜利。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这是第一军区所进行的第一次进攻战斗,5连在这次战斗中消灭了坚固防御阵地之敌将近1个连的兵力,并抓到了俘虏,缴获了敌人的一批武器弹药。
仅看越军战史的记载,其前4天战斗的战果就已很辉煌,尽管中方战史中当时并未有相应规模的进攻记录。不过,可以肯定的是,211高地最惨烈的血战还在后面,这就是“6.11战斗”。
在6月4日以后,595团3营又组织力量乘夜暗增援211高地。经过顽强冲击,3营副营长宋春雷带领部分人员上到了211高地,加强了3号哨位的力量。原定在6日深夜组成4个突击小组反击夺回2号哨位,后因战情变化而取消。团指命令3号哨位出动人员秘密对2号哨位进行侦查,进一步了解高地上的地形和敌情,等待上级命令行动。
211高地丢失了2个哨位,67军开始是想伺机收复,内部解决。不料此事很快惊动了总部,多次打电话到昆明军区查问。昆明军区又催问67军,这才知道事情原委,感到压力很大。为了尽快挽回影响,军区前指命令67军组织反击务必夺回2个哨位。67军承受的压力更大,不但丢了第1军交过来的阵地,还被俘虏去了人,加上上级一再督促,根本就撑不住了。从6月4日至6日,军前指多次催促199师尽快夺回211高地。6月7日,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67军军长张志坚严令199师,不惜一切代价夺回211高地的1、2号哨位,并由军参谋长粟戎生下到199师加强指挥。
《老山绞肉机——悲壮的211高地》中则如此写道:“当时的199师师长郑广臣反对冒险出击,认为部队刚接手阵地,对战场情况、地形、敌情都不太熟悉,应该让部队有一个熟悉的过程。郑广臣说,首战非常重要,不打则已,打则应该必胜,应该在有把握的基础上进行首战。郑广臣的意见非但没有被采纳,反而还被67军参谋长粟戎生指责为“畏战”、“动摇”。粟戎生到军长面前告了师长的状。军长一气之下,解除了郑广臣的指挥权,让粟戎生越过199师师机关,直接带军部机关组织199师595团进行反击。
当时军、师的决策过程是否如上文所述,因为相关史料的缺乏还不好评说。单就前10天战斗的情况来看,211高地的地形对中方非常不利,战斗中变数极多。首先,211高地地势较低,处于227高地、小青山、汉杨等越军阵地火力瞰制之下,高地周围雷区密布,只有一条道路,部队的集结和行动都受到很大限制;其次,199师刚接防阵地不久,对阵地情况、道路情况、雷区情况都还不熟悉,打起来后难以把握战场局面;第三,反击部队要上211高地,必须先通过“百米生死线”,往往在途中就遭到越军炮火密集拦阻射击,兵力常折损过半,即使到达高地后也一时无力发起反击;第四,199师初上阵地,对周围越军阵地的炮兵和火力点位置还来不及侦测清楚,打起来后难以有效压制越军炮火,也就谈不上有力支援步兵进攻。在持续多日的炮战中,199师炮兵群根本压制不住越军炮火,甚至对211、227高地上的越军工事也破坏甚微,此时发起进攻根本就没有把握;第五,211高地地幅狭窄,展不开战斗队形,只能以小股兵力添油式进攻。要夺回1、2号哨位,又要向上仰攻,处在越军多面火力打击之下,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即便一度夺回1、2号哨位,兵力也折损很大,在抗击越军反扑时力量不足。而后续部队向前增援时要遭到越军炮火节节拦阻,往往难以及时巩固阵地,站不住脚,很容易遭到越军反击而前功尽弃;最后,在既不知己又不知彼的情况下仓促发起反击,对许多不利条件未能充分有所估计,准备不足,指挥层存在急躁情绪,单靠一个“不惜一切代价”的决心并不能代替严酷的战争现实,又如何谈到胜算在手!一旦打成烂仗,面子上又挂不住,就很可能变成赌博式的蛮干,实为兵家大忌。
后来的实战中证明,上述不利因素全部显现,终于以付出大量士兵的生命为代价铸成了一个败仗。至于郑广臣师长是否被解除了此战的指挥权,目前还不得而知。能够知道的是,在6.11这一仗中,595团的前指是在147号高地,由团参谋长薛朝应和副团长黄金生指挥;而基指则设在了208高地,由副师长李凤龙和团长王兴辉坐镇。当后来屡攻不克,战斗打成胶着时,军参谋长粟戎生从师部赶到团基指亲自实施指挥。由此可见,粟戎生直接下到主攻团靠前督战,确实也是此次战斗的重要组织指挥者。
6月7日,军参谋长粟戎生、199师政委杜铁环、副师长李凤龙和军炮兵处长等军师领导纷纷下到595团指挥所,研究反击211高地的方案。经过多次研究,决心组织营级规模的突击梯队,在炮兵支援下强攻211高地。原定7日晚发起攻击,因步炮协同没有组织好,军前指命令当晚改为炮击,暂不进攻。又决定于9日晚攻击,但突击队在从147号高地分两路向211高地方向运动时遭到了越军的炮火封锁和火力伏击,伤亡较大,耽误了时间,军前指又令将攻击时间推迟到了10日晚。
这次反击211高地595团以1营为主攻营,第一梯队是1连,第二梯队是3连,预备队由紧急从松毛岭阵地调过来的597团3连担任,并以熟悉高地地形的9连部分人员协助作战。因进攻地域狭窄,各梯队按照班长、党员、共青团员的顺序,分别编成战斗小组,组成多支突击队,在师、团炮兵火力支援下依次出击,前边打光了后边上,誓死夺回211高地。高地上的3号哨位坚守人员也接到了命令,组成战斗小组,准备协同增援部队向1、2号哨位实施反击。1营副营长王朝栋在255高地负责一线指挥,团副参谋长朱宪宽在168号高地组织突击队向前机动,后又带警卫排进至255高地督战。
6月10日入夜后,战区下着大雨,天地一片黑暗。595团反击部队秘密向255高地的进攻出发阵地集结。20时左右,1营代理副营长宋可合带领9连3名先遣人员及电台兵1名,率先向211高地秘密摸进。20时25分,他们顺利到达211高地3号哨位,与坚守人员会合,并传达了上级命令。20时30分,第一突击梯队开始行动。
利用大雨夜暗为掩护,1连第一突击队15人在代理副连长贾柯率领下,从255高地沿小路向211高地摸进。1连第二突击队16人在代理副连长王忠远带领下,从168号高地向211高地运动。在进至“百米生死线”中间地域时,高地上的越军发现了突击队的行动,立即居高临下以密集火力向两山间的凹地实施拦阻射击。小青山和汉杨方向的越军重炮、直瞄火炮和高射机枪也很快猛烈开火,在147号高地至255高地、211高地至255高地、211高地2号至3号哨位间等地域打出了一道道火墙。199师和595团的炮兵群马上反应,同样以猛烈的炮火压制211、227高地之敌及周围各阵地越军炮兵。只见夜空中火球飞舞,弹道如麻,炮弹爆炸的气浪横扫着草木和人体,211高地地域完全陷入了地动山摇的风暴海洋之中。
当遭到越军火力打击后,1连突击队立即发力向前冲击,在纷飞的弹雨中时而卧倒,时而跃起,在血雨泥泞中不顾一切地滚进着。副连长贾柯身先士卒,带领几名突击队员率先冲过“百米生死线”进到了211高地山脚。越军居高临下从高地上甩下来雨点般的手榴弹和手雷,不少刚刚冲过“百米生死线”的突击队员又在山脚被四溅的弹片击中。在山脚前有一块5米多高的大石头拦住道路,向上是一个大斜坡,已筋疲力尽的突击队员在越过这块大石头时接连中弹倒下了十余人。此时贾柯的右腿也被弹片打了两个窟窿,他忍痛大喊一声“党员、骨干跟我上!”接着就扑上了高地。班长邵柒明、刘福禄也紧紧跟随副连长冲上了高地。另一路的1连第二突击队在经166号高地向211高地接近时,遭到左侧汉杨和无名1、2、3号高地越军的直瞄火炮、高射机枪火力射击,伤亡很大,失去了进攻能力。第一、第二突击队在运动途中遭到越军火力拦截后,相继与团前指失去了联系。为增强连续突击能力,团前指命令1连第三突击队和3连向255高地方向急进。
贾柯率第一突击队几名人员到达3号哨位后,宋可合副营长立即将高地上的人员组织起来,重新调整编组,并呼唤指挥部对211高地停止炮击,炮兵火力继续压制周围各越军炮兵阵地,然后由坚守3号哨位的9连人员带路,向2号哨位发起冲击。上山的道路非常狭窄,加上大雨倾盆,天色黑暗,满山都是碎石泥泞,突击队各组只能拉开距离,向各自的目标摸进。越军见中国炮兵对211高地停止了炮击,知道是步兵要进攻了,也立即做好了战斗准备。双方在黑暗中迎头相撞,展开了激烈的厮杀。在这样敌情不明的暗夜中作战,开枪射击会发出火光极易暴露目标,因而双方士兵主要以手榴弹、手雷进行战斗。只见高地上不断发出手榴弹、手雷的炸响和火光,被弹片击中的人则发出痛苦的喊叫。在9连人员的引导下,突击队员顶着越军雨点般扔下来的手雷向山顶冲击,不顾伤亡,连续跃进,终于冲上了2号哨位。贾柯和班长刘福禄一马当先,迅速围住一个越军据守的石洞,将手榴弹2枚1组地连续甩进去,随后用冲锋枪向洞内猛烈射击,将里面的越军全歼。其余突击队员也如法炮制,逐洞歼敌,迅速推向3号哨位。越军为防御方便,往往在洞口摆了很多的手榴弹和手雷,不料却便宜了中国士兵,顺势也都甩进洞内,物归原主。经过一阵短兵相接地激战,突击队夺回了1、2号哨位。
还在喘息未定之时,越军就向1、2号哨位发起了反扑。显然,越军早有预案,提前准备好了反击预备队。突击队员们都来不及巩固工事,就投入了阻击战斗中。因为突击队在反击路上已伤亡大半,攻上山顶的突击队员所剩不多,火力也不足,压制不住向上猛扑的越军,很快就被优势兵力的越军包围,只得形成各自为战。贾柯和刘福禄被越军围在2号哨位的一个石洞中,他们用冲锋枪、手榴弹奋力阻击敌人,直到将子弹打光。越军趁机将一连串手榴弹甩到洞口,贾柯的腹部被炸成重伤。刘福禄在给他包扎时,越军又用60炮向石洞射击,一发炮弹在洞口爆炸,刘福禄被弹片击中牺牲。这时几名越军围了上来,贾柯拼尽力气摸出最后3枚手榴弹拉响,与敌人同归于尽。因双方力量悬殊,冲上山顶的突击队员大部牺牲,还有人不屈地跳下了山崖,1、2号哨位再次失守。宋可合副营长带领3号哨位的剩余人员想增援山顶的突击队,但被越军火力压在山腰,伤亡严重,攻不上去,这次反击终于失利。此时3号哨位已只剩8人,还有5名是重伤员,已无力继续反击。无奈之下,宋可合副营长只好呼唤师、团炮兵重新以炮火覆盖211高地,遮断越军进攻3号哨位的路线。双方继续进行着猛烈的炮战,从227、211高地到255高地一线打成了一团。
在山顶的战斗中,9连副班长缪甫荣引导突击队登顶,并攻占了越军一个石洞。在随后抗敌反击时,缪甫荣与战友们被打散,他的臀部和腿部被越军手榴弹炸伤,无法行动,只好隐蔽在一块大石头下边等待后续部队上来救援。然而尽管山上山下战斗不断,后续部队却迟迟没有上来。缪甫荣用冲锋枪和手榴弹奋力打击企图靠近的越军,直到打光了携带的所有弹药,身上又多处负伤。6月11日天亮后,越军在高地上展开搜索,身负重伤的缪甫荣最后落入了敌手,成为了67军在老山轮战中的第四名被俘人员,也是最后一名被俘人员。
1连的两支突击队先后反击211高地受挫,代理连长周银祥奉命率1连第三突击队向255高地机动,并指挥第二突击队剩余人员组织战斗。10日23时30分,周银祥率第三突击队从255高地向211高地继续增援,第二突击队剩余人员也投入了战斗。然而越军的炮火封锁非常严密,两支突击队大部伤亡在了“百米生死线”上,最后只有周银祥、王忠远等少数人员冲上了211高地。其后,周银祥、王忠远组织3号哨位人员再次向1、2号哨位发起反击,顶着越军的猛烈火力奋力与敌争夺。因为地形不熟,火力不足,兵力薄弱,很快就打成乱仗。突击队员虽几次冲上了1、2号哨位,却立不住脚,很快又被越军反击下来。3号哨位洞口也被越军直瞄火炮打坏,坚守人员伤亡很大。1连的三支突击队前仆后继发起攻击,一直血战到天亮,终于全部打残,已无力继续战斗。因为增援部队上不去,高地上的负伤人员也运不下来,3号哨位上的5名重伤员在坚持了几天后相继牺牲。高地上下随眼可见595团的牺牲和负伤人员,情景非常悲壮。
越军利用有利地形和火力优势多次打退了中国军队的反击,气焰很是嚣张。6月11日天亮后,越军在1号哨位前的一块大石头上吊起了一具中方阵亡人员的尸体,骄狂示威。后来查明,被吊起的阵亡人员就是贾柯烈士。中国军队官兵凡目睹此景者无不悲愤填膺,更加发狠地投入了战斗。
第一梯队攻击失利后,指挥部立即将第二梯队投了进去。6月11日凌晨1时10分,595团3连以建制排为单位组成三支突击队进入战斗。第一突击队就在刘海洋带领下向211高地发起冲击。因对地形和越军炮火规律熟悉,刘海洋带领突击队很快上到了211高地3号哨位,随即分3组向1、2号哨位进行偷袭反击。当时整个战斗已经打乱了,211高地上的部队与指挥部的联系时断时续,后方对高地上的战况无法清楚掌握,而双方炮兵为压制对方都拼命用炮火覆盖211高地,结果两军步兵就在不分敌我的炮火下展开了里出外进的殊死攻防战。刘海洋带着突击队员寻找有利地形向山顶冲击,途中被炮弹崩起的石块砸成重伤,昏迷过去。战友们将刘海洋背回了3号哨位,然后继续投入攻击。第一突击队在付出重大牺牲后一度攻上了2号哨位,很快又在双方炮火轰炸和越军反击下全部伤亡。这时3连的第二、第三突击队也进入了“百米生死线”向211高地增援。临行时团副参谋长朱宪宽已发下了严令:“前进一步可以,后退半步小心脑袋。。。。。。!”
此时已是天亮,第二、第三突击队人员无法隐藏行踪,只能在漫天的炮火和遍地的地雷中奋力穿行,周围各高地的越军火力向他们猛烈射击,在255高地至211高地之间构筑了一道真实的“死亡地带”。面对如此的生死抉择,595团官兵的作风毫不稀拉,无一人退缩,皆勇猛向前。最后到达211高地3号哨位时,两支突击队的54名队员只剩下了第二突击队队长许金土、第三突击队长张卫良率领的9名人员,其中还有4名伤员。这种情况下,突击队人员轻伤不下火线,立即调整组织向山顶发起了反击。因为双方炮火打得太猛,不少突击队员在冲击路上遭到了己方炮火杀伤。经过激烈拼杀,突击队又夺回了1、2号哨位。由于天黑看不清道路,不少突击队员甚至打到了越军占据的227高地上,马上又与反扑越军展开了血战。指挥部从861
电台中多次听到突击队员呼喊已占领了1、2号哨位,但很快又没有了消息,焦急异常。当1、3连相继填进去后,211高地上仍持续血战胶着。当时昆明军区副司令员胡伯华指示67军“不惜一切代价,强行夺占211(含227),起码恢复1、2号哨位的防御态势。”在军区和军指的高压之下,军参谋长粟戎生又命令将预备队597团3连也投入战斗,一定要夺回211高地1、2号哨位。
597团3连连长田传贝率3排从255高地向211高地增援,出发不久就中弹牺牲了。3连3排冒着越军炮火奋力冲击,在11日中午时分冲上了211高地。其后3排分成数路向2号哨位反击,在越军交叉火力攻击下,除4人冲上2号哨位将其夺占外,其余人员均在冲击途中伤亡。在255高地指挥的1营副营长王朝栋急了,亲自带领一支突击队向211高地冲击。最后他和3名战士冲上了211高地,在继续冲到2号哨位附近时,遭到越军火力猛烈拦阻,无法前进,只好又退回了3号哨位。
打到11日下午15时许,211高地仍在恶战胶着。团前指收拢了被越军炮火打散的人员,又分别组成两支突击队继续向211高地增援。在3号哨位的1营副营长王朝栋、代理副营长宋可合、3营副营长陈光辉收拢了高地上的8名人员,依托已夺回的2号哨位继续反击,激战到15时30分,再次夺占了1号哨位及附近石洞。《老山绞肉机——悲壮的211高地》中这样写道:“直到最后时刻,前来增援的部队中595团三位副营长在67军参谋长‘不惜一切代价收复211高地,三位副总理在中南海等待我们胜利的消息’的命令下,带着最后的通讯员冲上山顶。。。。。。”
为了夺回211高地2个哨位,595团在指挥部严令下将部队连续添油投入,共发起9个波次突击队的轮番进攻,死打硬拼,伤亡惨重。打到后来团参谋长薛朝应已红了眼睛,拎着冲锋枪要亲自冲上211高地去拼命,被作战股长张建华喊战士拿绳子捆在了桌腿上;团长王兴辉已经准备承担战斗失利的责任,任凭上级撤职查办;副团长黄金生更是以为要上军事法庭,都给人拜托要照顾孩子了。反复血战到6月11日17时许,在597团3连后续部队增援下,经过多次拉锯,突击队报告已全部占领了211高地。通过从166号、168号、111号高地观察到的情况判断,3营营长谭德生和团副参谋长朱宪宽向军、师报告,已经占领了211高地。然而,与高地坚守人员的联系不久又中断了。越军集中火力封锁255高地至211高地、3号哨位和1、2号哨位间的接近路线,双方炮火反复在高地上覆盖,597团3连后续增援部队难以接近1、2号哨位的洞口,夺回的阵地迟迟不能巩固。此后,除了13日597团3连突击组一度打到2号哨位洞口,又被越军炮火阻挡外,再未能接近1、2号哨位。这2个哨位上的坚守人员孤军作战,顽强抵抗越军的炮火轰击和进攻袭扰,还要忍受饥渴伤痛的折磨,情况非常困苦。211高地上的争夺一直持续到了6月14日21时,坚守1、2号哨位的突击队员又一次全部伤亡,阵地再度被越军控制,高地上的剩余人员只好退守3号哨位。无奈之下,67军命令199师停止了进攻。
从5月31日至6月14日的战斗中,仅先期投入的595团7、9连就伤亡了84人,而后期主攻的1连各突击队打到剩下4人,3连的三支突击队最后从高地上只下来了2人,配属的兄弟部队597团3连也伤亡近半。这场战斗打得太惨了,根据诸多资料综合分析,595团和597团3连先后投入的攻击部队牺牲了70余人,被俘4人,负伤200余人。595团的1、3、7、9连都遭到重创,2个步兵营失去了战斗力。因为越军炮火封锁严密,军工队上不去,211高地上的伤员、烈士也运不下来。除了被坚守部队收拢的伤员外,很多伤员在战斗中被打散,只能隐蔽在遍布高地的石洞、石缝中等待救援,不少人是在顽强坚持了数日后才牺牲的。身负重伤的刘海洋则是3天后在团领导指名下被军工拼死冲上高地上抢运回后方的。从255高地通往211高地的“百米生死线”上,伤员和烈士横陈遍野,情景惨烈异常。在十多天的殊死争夺中,部队建制早已被打乱,许多人在战斗中被打散、走散,甚至牺牲得无声无息,也有幸运者历经多日磨难终于归队。据老兵回忆,这次战斗后能自己撤回出发阵地的突击队员还不到十分之一。而双方炮兵进行了持续多日的反复炮战,将十多万发炮弹倾泻在211高地地域,战后的211高地竟被炮火削去了4米,整个高地变成了白花花的石灰厂!
67军战史记载:“根据军指示,199师于85年6月10日21时,组织595团1、3、9连部分兵力和597团3连发起反击574号阵地西山头两个哨位的战斗。经10个小时艰苦激战,于11日7时20分攻占表面阵地,于15时30分攻占了1、2号哨位及附近洞穴。这次反击虽然攻击分队英勇顽强,不怕流血牺牲,一度夺占了目标,歼敌110余名,但由于攻击分队协同不周,夺占的哨位未最终坚守,反击战斗未能完全奏效。
67军在211高地战斗的失利,当时引起了全军一片哗然。总参很快派出调查组下来进行调查,收集到了大批干部战士告状的证言和信件,最后确定准备不足、地形不熟、配合失当以及军、师支援炮火未能压制越军炮火,是造成战斗失利的主要原因。而67军在此次战斗前后有处置不当、指挥失误之责,也遭到了总部的严厉批评。日,还发生了一名枣庄籍战士在晚饭时进入67军军部食堂枪击军领导的严重事件。至于此事件与211高地战斗有没有联系,因为相关资料缺乏也不好定论了。
595团虽然在6.11战斗中损失惨重,但其后还是打出了好仗。7月19日,越军又发起了“M-2”攻势,出动了754团和982团的2个营兵力,向那拉地区111高地、142号高地发起了多波次的轮番攻击,并以部分兵力沿142号高地右翼向146号高地翼侧穿插,企图割裂并攻占595团前沿阵地。分别坚守111高地的595团6连和142号高地的1连,在师、团炮兵火力支援和友邻597团坚守分队的密切协同下,经过2昼夜激烈战斗,先后抗击了越军12次营、连规模进攻和多次小股兵力偷袭,共歼敌310余人,粉碎了其“M-2”进攻计划。战后,595团1连、6连被济南军区通令嘉奖,6连荣记集体一等功,并被中央军委授予了“老山坚守英雄连”荣誉称号。
因为595团打得比较苦,伤亡较大,从8月9日开始到9月14日,该团被分批调离前线撤到后方休整。199团令597团临时防守松毛岭和那拉两个方向的防御正面。10月至11月,595团经过整补后又重新进入那拉地区接替了597团坚守阵地。因为中央军委命令67军轮战时间延长到一年,为保证一线部队休整并掌握适当的预备队,同时利用轮战机会考验乙种步兵团扩编投入战斗的水准,济南军区又将67军200师的“战斗模范团”598团扩编为甲种步兵团,于10月10日拉上老山接防了597团的松毛岭一线阵地。0
y) v4 m& Z& S6 o- {
在这次老山轮战后,595团全团荣立集体大功一次,加上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荣立的集体大功一次,从此有了“双大功团”之誉。然而,211高地战斗的失利,却成为了该团团史上刻骨铭心的痛。
最后说一下围绕211高地战斗的尾声。“6.11战斗”之后,199师踏实下来,重新开始熟悉战场,开始细致研究当面越军的战斗特点。为了收复211高地,当时67军制定了三个预案:一是大打出手,夺回211高地的同时拔掉越军的227高地等阵地,并攻击小青山,稳定整个那拉方向的防御态势;二是不打小青山,夺回211高地,攻占227高地后炸掉阵地上的所有越军屯兵洞、工事后撤回;三是仅限于夺回211高地的1、2号哨位。经过军区和67军的慎重考虑,最后确定采用第三方案。在郑广臣师长的指挥下,199师先后组织力量多次前出潜伏侦察,熟悉了211高地的地形,摸清了越军的活动规律,选好了接敌和攻击路线,并提前秘密排除了攻击道路上的360多枚地雷和400多颗铁钉。
经过充分准备后,日,由郑广臣师长亲自组织指挥,师侦察连副连长原明、副指导员贺光明带领17人组成的突击队,秘密摸上211高地3号哨位潜伏,等待时机,并继续熟悉高地上的敌情。在经过电台通讯欺骗等手段诱敌后,9月8日,突击队利用雨雾的掩护,出敌不意地于白天出击。当日10时30分,突击队沿3号哨位左上方一段30米长的峭壁隐蔽接敌,爬上了越军占领的2号哨位下方的一块大石壁后面。10时44分,原明通过报话机呼叫炮兵火力支援,瞬间227高地及其与211高地相连的鞍部就被中国军队炮火覆盖。原明、贺光明各带突击小组分别扑向1、2号哨位,在防守越军还没反应过来之前就以火力将其封在石洞中,随后迅速搜剿打洞,仅用12分钟就将2个哨位上的越军全歼。战斗中击毙了1、2号哨位上的7名越军,并杀伤了对面227高地上的14名越军,缴获重机枪1挺、冲锋枪5支、报话机1部、手雷260余枚和手榴弹3箱。突击队只轻伤2人,一举夺回了1、2号哨位,打了一个漂亮仗。
227高地的越军很快又向211高地发起了反扑,因为这次199师精心组织了步炮协同,突击队在炮兵火力支援下顽强阻击,先后打退了越军的4次反扑,终于巩固住了1、2号哨位。战斗中,越军的一发炮弹在原明身边爆炸,导致他的右眼负伤失明,右手的几个手指也受了伤。战后,参加奇袭211高地的17名突击队员个个立功,其中荣立一等功的有7名,二等功的有5名,三等功的有5名。原明荣立一等功,并被中央军委授予了“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巩固了211高地的阵地后,师侦察连奉命撤出,由597团7连接替防御任务。越军后来又继续对211高地实施了反扑,在44天内先后进行了
98次进攻和120次偷袭。但在199师坚守部队及炮兵的有力打击下,寸土未得,被击毙300多人,轻重伤员不计其数,最后只得放弃了夺取211高地的企图。
211高地战斗,因其血腥惨烈而在老山战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老山绞肉机之名,非是虚传。在事过多年后,能尽量还原出这场战斗的史实,让后人能记住那些血洒疆场的将士,不忘战争教训,也是我辈不得不做的事。
原明在上战场之前曾留下遗书,写了16个字:“战死沙场,军人本分。妻母节哀,含笑九泉。”
而67军全体官兵在老山战场共同的口号是:“祖国在我心中!”这就是那一代军人振聋发聩的声音。
附录参考资料二:越军有关攻击211高地的战斗总结
第1军区陆军第26军步兵第322师567步兵团5营5连A6b高地(河宣谓川)进攻战斗
时间:日 地图比例尺:1:50000
A6b高地(河宣渭川)地区进攻战斗经过图
&越军更详细的A6B高地(211高地)战斗描述&
战后,我军设法从越军内部获取了越军的某些战斗总结。这篇《第1军区陆军第26军步兵第322师567步兵团5营5连A6b高地(河宣谓川)进攻战斗》为广州军区出版的其中一篇,越军描述的A6B高地,就是85年67军的6.1~6.11战斗无法攻下的211高地。&
这篇越军的战斗总结详细地描述了如何进攻收复A6b(211高地)以及收复后如何守住A6b并击退我军的进攻。越军的描述与我军的描述有较大出入,所谓花开两朵各表一支,供各位有兴趣的朋友参考。
&-------------------------------------------------------------------------
一、&&&&&&
情况介绍& (一)地形&
A6高地(34854)位于400高地的东侧,距离越中边境(河宣渭川第12—13号碑之间)和226高地(35843)东南方向大约1.5公里的地方,海拔高度约200米。
A6高地附近分布着一些具有战术意义的小高地,为敌我必争之地,位于A6高地东面的是法石山,东北至西北方向是台山、仙姑山、香蕉山、槁木山、A5和A23高地、西面是A22高地(海拔400米)。上述各高地互为依托(一般相距200—300米),各高地彼此之间均在对方的步兵火力控制范围之内,相互之间可以进行火力支援,在A6高地的南面和西面,有一些很大的溶洞.离A6高地大约200米的地方有一个风洞,500一l000米的地方有蝙蝠洞、乡窑洞、便于部队隐蔽和设置观察所。
&A6高地由a、b两个小高地组成,两个小高地的距离为100米左右,a高地略高于b高地,由于其鞍部低凹且坡度陡,两个山头之间来往不太方便。A6高地以前有着茂密的树林,但后来被敌我双方的炮火给摧毁了。
A6b高地是一座石山,宽约70米,长约130米(约9100平方米)。山上有许多石洞,分别可容纳3—4人或7—8人不等。山的东、西两面山势陡峭,形成两道天然屏障,南、北两面坡度相对较平缓。一般情况下,敌人会利用山上的石洞构筑较为坚固的战斗工事,我们很难采取兵种协同的方法来进攻。由于地势较窄,很难展开战斗队形(实际进攻时,主攻正面只有15米宽、50—60米长,西北方向则要展开很长的队形).这是对我向敌发起进攻的不利因素。但也还存在着一些有利于我的因素:
&——便于我隐蔽接敌,突然向敌发起冲击。&
——便于我使用手榴弹、手雷有效地打击敌人。
& ——我可利用攻占的阵地打退敌人的反击或以此为跳板继续发展进攻。
&——敌人的直瞄火力发挥不了多大的支援作用(敌人主要是使用手榴弹,但投掷距离不远,只有使用迫击炮才能发挥一点作用)。&
——敌人发起反击时,必然会沿山坳间的那条小路前进,这样敌在机动过程中就很容易遭到我方迫击炮的杀伤,在这种地形条件下敌人很难展开战斗队形向我发起凶猛地进攻,我步兵可以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打退敌人的每一次冲锋。
&——作战地区内的人民群众巳全部疏散,气候条件对部队的作战行动也没有多大的影响。
&(二)敌情&
1984年4月以来,敌人继续不断扩大侵占范围,但在清水北溪地区①遭到我顽强抗击。&
当面之敌为敌济南军区第67集团军第199步兵师595团,在香蕉山、A6高地、400高地、233高地域组织防御。其主要部署是,第2营在A6b高地、A5高地、香蕉山、槁木山地域;第1营在400高地及其右边的一些高地地域,敌199师是于日接替第14集团军第40步兵师进入该地域组织防御的.敌在A6b高地的具体部署情况如下:
&该高地共有10个战斗工事。南面有第1、2、3号战斗工事;东面和东北面有第4、5、6号战斗工事,北面和西面有第7、8、10(第10号战斗工事是我们在最后一次侦察中发现的)战斗工事,山顶上为第9号战斗工事。
&在东南面第3、4号战斗工事发现有3个夜间警戒小组在此建立了夜间警戒阵地(在攻打A6b高地时发现此处没有敌人)。
&具体兵力部署情况(战斗结束后清查判明):
&第1号战斗工事内约3—4人;
&第2号战斗工事内约4—6人;
&第3号战斗工事内约3—4人(有1挺轻机枪);
&第4号战斗工事内约7—10人(有轻、重机枪各1挺,B41火箭筒3具,各携带2枚导弹的H.12导弹发射架2具,2瓦(原文为0.2瓦)电台1部,红外线瞄准镜1具);
&第5号战斗工事内约4—5人(有轻机枪1挺,B4l火箭筒1具,携带2枚导弹的H.12导弹发射架1具);
&第6号战斗工事内约7—10人(有2瓦(原文为0.2瓦)电台3部,连指挥所使用的电话机1部);
&第7号战斗工事内约3—4人(有60毫米迫击炮1门);
&第8号战斗工事内约4—5人;
&第9号战斗工事内约3—4人(有轻、重机枪各1挺);
&第10号战斗工事内约2—3人;
&上述10个战斗工事内,共有兵力约40—55人,2挺重机枪,4挺轻机枪,l门60炮,4具B41火箭筒,3具H.12导弹发射架、共携导弹6枚,电台4部,电话机1部.各战斗工事内除配置上述主要武器外,另还配置AK冲锋枪和成百上千枚手榴弹(放置在工事里面和工事旁边,还绑了一些集束手榴弹放置在工事外面,其拉火线接到了工事里面)。
&从敌人的火力布置情况来看,敌人非常重视前沿阵地(第3、4号战斗工事),其纵深有第5号战斗工事和设置在山顶、视野开阔的第9号战斗工事,阻止我军发展进攻,其指挥所出人意料地设在第6号战斗工事内(便于与后方联络)。
障碍物设置情况:各战斗工事周围约8—10米布设有定向地雷(放置在地面上,悬挂在树权上、石头上等),敌前沿还设有绊发霄、定时雷等各种爆炸物(把6节TNT炸药塞进铁罐装上引爆器)。&
工事构筑情况,改造和利用各种洞穴筑成坚固险要的战斗工事,石洞前堆有0.4米高的沙包或石块,上面设有枪眼和手榴弹投掷孔.石洞里面通过改造加宽或向两边横挖两条岔道,里面再向下挖成象第4战斗工事那样的休息场所)。
&机动路线:连接第4、5、6战斗工事的仅仅只有一条碎石路,在第6战斗工事至槁木山有一条断断续续的壕沟,北面至A5高地有一条交通壕。
&为保密起见白天各高地之间限制来往(有时敌人要爬行),晚上敌人在前沿阵地设置3个警戒小组,派侦察人员到我阵地进行侦察,及运送粮食、水和弹药等都在夜间进行,驻守在该地域之敌大约有将近1个连的兵力,敌人的主要防御方向为东南方向.兵力分配情况:第1、2、3、4、5号战斗工事内约为1个排的兵力,第6、7、8、9、10号战斗工事内约为1个排的兵力、并装备有约1个连的火器,连指挥所设在第6号战斗工事(战斗之前我们判断其指挥所设在山顶的第9号战斗工事内)。
&强点(也是我们进攻时的困难之处):&
各高地之间组成火力交叉网,能互相予以支援,&
炮火支援快、密度大,& 其后方兵力多,有可能很快得到增援并连续不断地组织反击,
敌A6b高地的地势低于我A6a高地,所以在我步兵向敌发起进攻时我方火力可直接支援进攻部队,敌各战斗工事之间的火力支援受到限制,在防御战斗和几次进攻战斗中敌伤亡很大,损失惨重,所以敌士气巳开始低了落,如能抓住时机,准确、勇猛地打击敌人,就能很快地瓦解敌人。
&(三)我情&
第1军区第26军322师567团于1985年增援河宣前线。日正式接管第313师982团防区。团的具体防御部署情况是:
&第4、6营部署在法石山、仙姑山、台山、A6a高地、A21高地、200高地及缦洞地区等一线防御阵地,第5营为团二梯队,部署在爬额地区待命。
&根据第2军区关于在1985年2月底开始、并在3月底以前做好攻打A6b高地的战斗准备工作的指示精神,第5营已对全体战士进行了班、组攀登和攻打石山、洞中防御之敌等科目的补充训练。1985年4月,团里拟制好了作战方案,并得到师里和军区的批准,团组织工兵秘密排除了敌前沿阵地上的地雷,扫除了进攻道路上的障碍,5营营长和4连连长去进行了实地侦察。但是,日至5月7日敌人突然向我发动了进攻,团里被迫调派4连组织防御,攻打A6b高地的任务交给了6连。在准备过程中,6连遇到了一些困难,部队士气不高,一些战士开小差。在这种情况下,团里于5月22日下令将5连秘密调至离A6b高地约1公里的乡窑洞地区,于5月24日在实地将攻打A6b高地的任务交给5连.这样,5连已只有5天进攻准备时间。
&1.5连的具体情况
&(1)作战兵力:111名同志中有87名同志参加战斗,占全连总人数的74.7%,共辖3个步兵排和1个60毫米迫击炮班(2门)。&
连队干部:连长:阮进代上尉,政治副连长:赵国秋上尉,军事副连长:谢伯谦中尉,6名排干部和连队事务长是上士,所有的战士都是一等兵,几乎都是1984年的入伍的,3名干部都参加过1977年的西南战斗和1979年2月的北部战斗。其中有2名同志是第2陆军军官学校毕业的。&
连队训练情况优秀,士气高涨,上下团结,纪律严明。
&(2)做了如下准备工作:
&接到命令后,为了解敌情、各个方向的战斗任务、进攻时部队展开的位置、经过雷场的路线、部队机动的路线等情况,连队干部利用两个晚上的时间进行了实地侦察。
具体侦察情况如下:
&5月24日晚,营长、5连连长、1位副连长、3位排长,由团里的9名侦察员和9名工兵带路,分3路去进行实地侦察。
&5月25日晚,各排排长、副排长及各班班长由9名侦察员带路去进行了实地侦察。&
通过两个晚上的时间,各个方向对敌进行抵近侦察(距敌约50—60米,发现A6b高地西面还有1个战斗工事(即第10号战斗工事)。侦察人员全部安全顺利地返回了营地。
&5月27日,团里召集营、连、排干部及团工兵、侦察、炮兵等部门主任在距敌约800米的蝙蝠洞进行沙盘协同演练。
&28日上午,5连连长和各排排长在距敌约500米的风洞观察台进行实地观察协同。
& (3)部队情况,
&5月26日晚上,召开支部会议,制定并贯彻战斗中的领导决议,&
5月27和28日,进行战斗前的武器装备准备工作,&
2.5连的战斗任务&
5连得到如下加强:配属师属防化小组1个(共4人、32颗M72型迫击炮燃烧弹),团属侦察分队1个、工兵班1个,无线电小组1个(4台2WP,105电台),在战斗中还将得到上级各单位的炮火支援。消灭和俘虏A6b高地上的敌人,缴获敌人的武器弹药。占领敌人的阵地后,迅速转入防御,直至友邻部队前来换防。
&3、战斗想定
&(1)东南方向为主要进攻方向,西南和西北两个方向为助攻方向,
& (2)作战方案:(根据军区的指示)&
进攻发起之前,将部队秘密地带到距敌约30一50米的前沿阵地展开战斗队形,然后利用上级炮火压制住敌人的火力点的时机,出其不意地突然出现在敌人的面前,用B40、B41火箭筒,M72(66毫米)单兵火箭筒等各种武器消灭各个方向上的敌人,同时使用10型定向爆破地雷,B40、B41火箭筒等火器在雷场迅速开辟一条通道,步兵沿着所开辟出来的通道迅速向敌发起冲锋,使用手榴弹、手雷等武器逐次消灭各个战斗工事内的敌人,牢牢守住所攻占的每一个战斗工事(首先消灭第1、2、3、4、5、10号战斗工事内的敌人),并以此为跳板向敌纵深发展进攻,打败敌人的反冲锋,全部、干净、彻底地消灭该高地上的敌人,战斗结束后,部队迅速转入防御,随时准备打败敌人的反击和进攻,牢牢地守住所占领的阵地。
&(3)组织火力消灭敌人:
&军区、师、团、营各级的54门各类火炮及前沿阵地上各火力点的火力,一齐压制A6b高地周围各高地上的敌火力点,支援5连战斗。
&机动火力(B40、B41火箭筒,M72单兵火箭筒共18具),逐个击毁第1、2、3、4、5、8,10号战斗工事,步兵开辟通路、发起冲锋时,给步兵以7分钟的火力支援,并在步兵向纵深发展进攻和阻止敌人反击时,给步兵以火力支援。
& (4)战斗队形与兵力部署情况:&
第1排担任主攻方向的战斗任务;&
第2排担任第1助攻方向的战斗任务;&
第3排(欠1个班)担任第2助攻方向的战斗任务;& 预备队由第3排的1个班担任。
&4.各分队任务&
步兵第1排:得到了一些武武器装备和兵力的加强,总兵力增至31人,共分成6个进攻战斗小组(其中1个为预备战斗小组)。担任连主攻任务,负责向A6b高地东南方向进攻,首先消灭两个警戒小组和第4、5号战斗工事内的敌人,尔后向纵深发展进攻,消灭第6、9号战斗工事内的敌人,占领A6b高地,并迅速转入防御,随时准备消灭来自槁木山、A5高地的反攻之敌。
&步兵第2排:得到了一些武器装备和兵力的加强,总兵力增至27人,共分成两个进攻战斗小组.担任连第1助攻方向的进攻战斗任务,从A6b高地的西南方向向敌发起进攻.首先消灭警戒之敌和第3、2、1号战斗工事内的敌人,尔后向山顶发展进攻,配合第3排消灭第7、8号战斗工事内的敌人,转入防御后,牢牢守住A6b高地西面的阵地,随时准备打击来自400高地的反攻之敌。
步兵第3排(欠1个班):得到了一些武器装备和兵力的加强,总兵力增至22人,共分成2个进攻战斗小组.担任连第2助攻方向的进攻战斗任务。从A6b高地西北方向向敌发起进攻。首先消灭第7、8号战斗工事内的敌人,攻占西北面和北面阵地。尔后迅速转入防御,随时准备打击来自西北方向(A22,A23、A5)上的反攻之敌。
&步兵第3排第9班:得到了一些武器装备和兵力的加强,总兵力增至15人,由连队管理员指挥。担任连预备队,部署在A6a高地东面山坡上,随时准备增援进攻部队,打退敌人的反冲击:给转入防御的部队以支援。
&5、主要协同事项
&占领进攻出发阵地时,各个方向要派出警戒小组,检查前方的运动路线、展开位置,机动过程中和占领进攻出发阵地时的安全保障力量,用电台按照规定的信号进行联络。发起进攻时,团里用无线电台下达进攻战斗命令,并用82毫米迫击炮在673高地向槁木山方向发射一颗照明弹。
&防守在A21高地上的4营使用无后座力炮向敌第8号战斗工事发射一颗炮弹,给步兵第3排指示进攻方向。&
步兵第4营阵地上的各火力点一齐向A22(400)高地、槁木山、香蕉山以及A6b高地的山顶及北方以猛烈的射击。
&军区、师、团、营的炮兵部队,按预定计划一齐向A6b高地附近的各个高地上的敌人,进行7分钟的火力射击。
&与此同时,配属5连的各种火器,按照分工从各个方向摧毁敌人的工事,这段时间内,步兵在雷场开辟出一条通道。
7分钟后,步兵迅速向敌发起攻击,炮火继续支援步兵进攻、坚守所占阵地、向敌纵深发展进攻、打击纵深防御之敌。步兵要抓住有利时机,迅速攻占敌阵地。
&各进攻方向完成预定进攻任务后,迅速向南面发射3发信号弹,并用无线电台向上级进行报告。
&在向敌纵深发展进攻时,1、2排之间和2、3排之间要保持密切联络。
&此外,还要事先预见和学会处理如下情况:敌人从各个方向A6b高地反攻:战斗拖延、僵持不下,以及敌炮火向我猛烈轰击等情况。
&6、组织指挥、通讯联络、时间规定&
指挥;& 副团长、参谋长和1名作战参谋在风洞直接指挥这次战斗。
& 团长在基本指挥所(673高地西面)负责指挥各部队与5连协同作战。
&5营营长和5连连长列主攻排一1排指挥主攻方向上的战斗。
使用无线电、电话和人工通信3种方法进行联络&
无线电包括下面各网路,& (1)营长——连长:&
(2)营长——副团长一参谋长,&
(3)团长——副团长、参谋长一营长:&
(4)团长——副团长一参谋长,& (5)团长——师长一其他各单位。
&团长——副团长——参谋长——师长及友邻单位。
在日4时30分之前完成进攻准备、占领进攻出发阵地:&
按照团长的直接命令发出进攻开始的信号。
&7、各项保障工作&
子弹、手雷、防毒面具、干粮(1天)、水、水壶、脱脂棉等个人所需物品,团里已都准备好,在风洞发给进攻部队的指战员。
&由4营6连担负弹药输送;饮食供给、伤员撤运等任务。
&由6营担负木材、沙包输送任务,为5连攻占敌阵地后构筑工事。&
二、战斗经过及战斗结果
&(一)战斗经过
1.& 占领进攻出发阵地:
5月28日夜晚,各排按照计划安全、秘密地进入A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67军199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