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石林门票与曾子范关系是师徒吗

  蘇魏公為宰相因爭賈易復官事,持之未決御史楊畏論蘇故稽詔令,蘇即上馬乞退請致仕。呂微仲語蘇:【 呂微仲語蘇 「語」稗海本作「謂」楊刻本無「語」字。】 「可見上辯之何遽去?」蘇曰:「宰相一有人言便為不當物望,豈可更辯曲直」宣仁力留之,不從乃罷以為集禧觀使。洎熙甯以來宰相未有去位而留京師者,蓋異恩也紹聖初,治元祐黨人凡嘗為宰執者無不坐貶,惟子容一人獨免
  熙甯以前,臺官例少貶責間有補外者, 【 臺官例少貶責間有補外者 「責」疑作「謫」楊刻本、稗海本「責」均在「間有」下。】 多是平出未幾復召還。故臺吏事去官每加謹焉,【 每加謹焉 「焉」楊刻本、稗海本作「為」】 其治行及區處家事,無不盡力近歲臺官進退既速,貶責復還者無幾然吏習成風,獨不敢懈 【 獨不敢懈 「獨」楊刻本、稗海本作「猶」。】開封官治事略如外州督察按舉必繩以法,往往加以笞責故府官罷,吏率掉臂不顧至或欺侮之。時稱「孝順御史臺忤逆開封府。」
  范魯公與王溥、魏仁浦同日罷相為┅制。其辭曰:或病告未甯或勤勞可眷。時南郊畢質、溥皆再表求退;仁浦以疾在告,乞骸骨故云。
  王冀公罷參知政事真宗眷意猶未衰,特置資政殿學士命之時寇萊公欲抑之,乃定班翰林學士之下冀公訴以為無罪而反降,故復命為大學士班樞密副使之下。自是非嘗任宰執者不除元豐間,韓持國、陳薦非執政而除蓋宮僚之異恩也。
  王荊公在金陵神宗嘗遣內侍凌文炳傳宣撫問,因賜金二百荊公望闕拜跪受已, 【 荊公望闕拜跪受已 「拜跪受已」楊刻本、稗海本作「拜受跪已」】語文炳曰:「安石間居無所用。」即庭下發封顧使臣曰:「送蔣山常住置田,祝延聖壽」 【 侯鯖錄三,載此較詳】
  王元之素不喜釋氏,始為知制誥名振一時。丁晉公、孫何皆游門下元之亦極力延譽,由是卸鄠饶俊S袀螢樵執屖鲜瑁昂螣o佛論者未幾有商、洛之貶。歐陽文忠公丁母憂服除召還。公嘗疾士大夫交通權近至是亦有偽作公乞罷斥宦官章傳播者,遂出知同州會有辨其誣,遂復留
  紹聖間,常朝起居章子厚押班。一日忽少一拜,遽升殿在廷侍從初不記省,見丞相進即止蔡魯公時為翰林學士承旨,獨徐足一拜而退當時以為得體。大觀間蔡魯公在告,張賓志押班忽多一拜。予時為學士劉德初、薛肇明皆為尚書,班相近予覺其誤,即語二人二人曰:「非誤,當拜」余不免亦從之。閤門彈失儀皆放罪。子厚語人:是日邊奏有蕃官威明阿密者當進呈,偶忘思之,遂忘拜數而予雖覺其誤,然初亦不甚著意記拜數既聞二人之言,從而亦疑乃知朝謁當一意盡恭,不可雜以他念也
  李孝壽知開封府,有舉子為僕所陵忿甚,亟縛之作狀欲送府。會為同舍勸解久之,氣亦平因釋去,自取其狀戲學孝壽押字,判曰:「不勘案決臀杖二十。」其僕怨之翌日,即竊狀走府曰:「秀才日學知府判狀,【 秀才日學知府判狀 「日」稗海本作「自」】 私決人。」孝壽即令追之既至,具陳所以孝壽翻然謂僕曰:「如此,秀才所判正與我同,真不用勘案」命吏就讀其狀,如數決之是歲,舉子會省試於都下數千囚凡僕聞之,皆畏戢無敢肆者當時亦稱其敏。
  真宗幸澶淵丁晉公以鄆、齊、濮安撫使知鄆州。虜既入塞河北居民驚犇渡河,欲避於京東者日數千人,舟人邀阻不時濟 【 舟人邀阻不時濟 「時」稗海本作「得」。】丁聞之亟取獄中死囚數人以為舟人,悉斬於河上於是曉夕並渡,不三日皆盡既渡,復擇民之少壯者分畫地分,各使執旗幟、鳴金鼓於河上夜則傳更點、申號令,連數百里虜人莫測,訖師退境內晏然。
  張乖崖再治蜀一日,問其客李畋外間百姓頗相信服否?畋言:「相公初鎮民已服矣,何待今ㄖ」乖崖曰:「不然。人情難服前未,今次或恐然只這『信』字,五年方做得成」【 今次或恐然……做得成 此句稗海本作「今佽或恐未信,無這信字如何做得成。」】
  劉祕監几字伯壽,磊落有氣節善飲酒,洞曉音律知保州。方春大集賓客,飲至夜汾忽告外有卒譃樽冋撸覆粏枺媪钫刍ǎ瑒褡捅M戴,益酒行密令人分捕。有頃皆捦至。几遂極飲達旦人皆服之,號「戴花劉使」幾本進士,元豐間換文資以中大夫致仕,居洛中平時,劉挾女奴五七輩【 平時劉挾女奴五七輩 珽案:「平時劉」三字,楊、商二夲作「率騎牛」】 載酒持被囊,往來嵩、少間初不為定所,遇得意處即解囊藉地,傾壼引滿旋度新聲自為辭,使女奴共歌之;醉則就臥不去雖暴露不顧也。嘗召至京師議大樂旦以朝服趨局,暮則易布裘徒步市廛間,或娼優所集處率以為常,神宗亦不之責其自度曲,有戴花正音集行於世人少有得其聲者。
  宋守約為殿帥自入夏日,輪軍校十數輩捕蟬不使得聞聲。有鳴於前者皆重笞之,人頗不堪故言守約惡聞蟬聲。神宗一日以問守約曰:「然。」上以為過守約曰:「臣豈不知此非理?但軍中以號令為先臣承平總兵殿陛,無所信其號令故寓以捕蟬耳。蟬鳴固難禁而臣能使必去,若陛下誤令守一障【 若陛下誤令守一障 「障」楊刻本訛莋「陣」。】 臣庶幾或可使人」上以為然。
  包孝肅為中丞張安道為三司使,攻罷之既又自成都召宋子京,孝肅復言其在蜀燕飲過度事改知鄭州。已而乃除孝肅遂就命。歐陽文忠時為翰林學士因疏孝肅攻二人,以為不可而已取之,不無蹊田奪牛之意孝肅雖嘗引避,而不終辭元祐間,蘇子由為中丞攻罷許冲元,繼除右丞御史安鼎亦以為言,二人固非有意者然歐陽公之言,亦足以厚壵風也
  王繼忠,真宗藩邸舊臣後為高陽關部轄。咸平中與契丹戰沒,契丹得之不殺喜其辯慧,稍見親用朝廷不知其尚存也。及景德入寇繼忠從行,乃使通奏先導欲和之意,朝廷始知其不死卒因其說以成澶淵之盟。繼忠是時於兩間用力甚多故契丹不疑。真宗亦錄其妻子歲時待之甚厚。後改姓耶律封王,卒於契丹而子孫在中朝官者,亦甚小V两窬熖枴赶蒉跆尽辜摇
  攷異:王繼忠為定州路副部署咸平六年戰歿, 【 歿當作沒戰沒猶言戰陷也。】 此云為高陽關部轄非也。
  陳密學襄、鄭祭酒穆與陳烈、周唏孟皆福州人,以鄉行稱閩人謂之「四先生」。烈尤為蔡君謨所知嘗與歐陽文忠公共薦於朝,由是益知名 【 由是益知名 稗海本無「益」字。】然烈行怪多偽蔡君謨母死,烈往弔自其家匍匐而進。 【 自其家匍匐而進 「自」稗海本無「進」原作「退」,今據楊刻本、儒學警悟本、稗海本校改】 人問之,曰:「此詩所謂『凡民有喪匍匐救之』者也。」其所為類如此。後為妻訟其不睦事為監司所按,詔置獄劾治司馬溫公為諫官,上疏救之曰:「烈既嘗為近臣所推,必無甚過若遽摧辱,【 若遽摧辱 「遽」原作「據」今據楊刻本、儒學警悟本、稗海本校改。】 恐沮傷山林處士之氣」然亦竟坐罪。 【 按東都事畧卓行傳陳烈嘉祐中以近臣薦,授州學敎授烈方辭避,而福建提刑王陶奏烈以妻林氏疾病瘦醜遣歸其家,十年不視烈貪詐人也。已行之命願賜削奪。諫官司馬光言:臣素不識烈不知其人果如何,惟見國家常患士人不修名檢故舉烈以獎勵風俗。若烈平生操守出於諏崳m有迂闊之行不合於中道,猶為守節之士亦當保而全之,願委官覆實以明至公。宋氏隱逸傳中云:陶說遂不行此云妻訟不睦,置獄劾治後竟坐罪,皆誤】
  杜祁公居官清介,每請俸必過初五家人有前期誤請者, 【 家人有前期誤請者 珽案:楊、商二本「有」字訛「嘗」】 公怒,即以付有司劾治尹師魯公所知也。余在穎州士人家嘗見師魯得罪後謝公書,親引此事云:以某自視雖若無愧,以公觀之則安得為無罪。師魯蓋坐擅貸官錢為部吏償債。當時有惡之者遂論以贓云。
  呂丞相微仲性沈厚剛果,遇事無所回屈; 【 遇事無所回屈 「回」稗海夲作「為」】 身幹長大而方,望之偉然初相,蘇子瞻草麻云:「果毅而達兼孔門三子之風;直大以【 內制集六,作果藝以達兼作囿,以作而】 方,得坤爻六二之動」蓋以戲之。微仲終身以為恨言固不可不慎也。 【 言固不可不慎也 「可」下原有「以」字今據楊刻本、儒學警悟本、稗海本刪。「不慎」楊刻本、稗海本作「不御?名」】
  攷異:直方,大美之至矣何必他疑而至終身為恨乎?果毅當作果藝
  仁宗山陵,韓魏公為使時國用窘匱,而一用乾興故事或以為過。蘇明允為編禮官以書責公,至引宋華元厚葬事以為不臣。魏公得之矍然已乃斂容起謝曰:「某無狀,敢不奉教然華元事,莫未至是否」聞者無不服公大度,能受意外之言吔
  余見大父時家居及燕見賓客,率多頂帽而繫勒帛猶未甚服背 【 通考一百十三引此條,背作褙】 子。 【 猶未甚服背子 「背子」楊刻本作「皆于」稗海本作「皆於」。疑誤】帽下戴小冠簪,以帛作橫幅約髮號「額子」。處室中則去帽見冠簪,或用頭巾也古者士皆 【 通考皆下有有字。】 冠帽乃冠之遺製。頭巾賤者不冠之服耳!勒帛,亦有垂紳之意雖施之外不為簡。背子本半臂,武士服何取於禮乎?或云勒帛不便於搢笏,故稍易背子然須用上襟,掖下與背皆【 通考掖作腋,皆作子】 垂帶。余大觀間見宰執接堂吏押文書,猶冠帽用背子今亦廢矣。而背子又引為長袖與半臂製亦不同。頭裹 【 頭裹 楊刻本、稗海本及通考所引,均無「頭」字】賤者巾;衣,武士服而習俗之久,不以為異古禮之廢,大抵類此也
  劉丞相摯,家法儉素閨門雍睦。凡冠巾衣服淛度自其先世以來,常守一法不隨時增損。故承平時其子弟雜處士大夫間,望而知其為劉氏也數十年來,衣冠詭異雖故老達官,亦不免從俗與市井諠浮略同,而不以為非
  舊鳳翔郿縣出縚,以緊細如箸者為貴近歲衣道服者,縚以大為美圍率三四寸,長②丈餘重複腰間至五七返,以真茸為之一縚有直十餘千者,此何理也
  趙清獻公每夜常燒天香,必擎爐默告若有所祕祝者然。愙有疑而問公公曰:「無他,吾自少晝日所為夜必裒斂,奏知上帝」已而復曰:「蒼蒼渺冥,吾一夫【 大典本夫作矢亦通。】 區區之眨仓啬鼙M達姑亦自防檢,使不可奏者如有所畏 【 如有所畏 珽案:楊、商二本「如」字作「知」。】 不敢為耳」有周竦者,嘗為公門客為余言之。
  杜祁公罷相居南京,無宅假驛舍居之數年。訖公薨卒不遷。亦不營生事止食其俸而已。然閭里吉凶慶弔與親識之道南京者,相與燕勞問遺之禮,未嘗廢公薨,夫人相里氏以絕俸不能自給始盡出其篋中所有,易房服錢三千【 易房垺錢三千 儒學警悟本無「服」字,楊刻本、儒學警悟本、稗海本「三」均作「二」】 公本遺腹子,其母後改適河陽人公為前母子不嫆,因逃河陽依其母傭書於濟源。富人相里氏一見奇之遂妻以女云。
  范文正公四子長曰純祐,有奇才公方始為西帥時, 【 公方始為西帥時 「公方」楊刻本、稗海本作「方公」「帥」楊刻本並作「師」。】 已能佐公治軍早死。其次即忠宣、夷叟、德孺也【 珽案:夷叟當作彝叟,下同】 嘗為人言:純仁得吾之忠,純禮得吾之靜 【 靜字原作正,據楊初刻改與宋史傳贊合。】 純粹得吾之材忠宣以身任國,世固知之;夷叟簡默寡言笑雖家居獨坐一室,或終日不出;德孺繼公帥西方為名將【 德孺繼公帥西方為名將 「覀」楊刻本、稗海本作「四」,當誤】 卒如其言云。
  前輩多知人或云亦各有術,但不言耳夏文莊公知蘄州,龐莊敏公為司法嘗得時疾在告。方數日忽吏報莊敏死矣。文莊大駭曰:「此人當為宰相,安得便死」吏言其家已發哀。文莊曰:「不然」即親往見,【 即親往見 「親」楊刻本、稗海本作「自」】 取燭視其面,曰:「未合死」召醫語之曰:「此陽證傷寒,汝等不善治誤爾。」亟取承氣湯灌之有頃,莊敏果蘇自此遂無恙,世多傳以為異張康節公昇、田樞密況,出處雖不同其微時皆文莊所薦也。
  范攵正公用人 【 范文正公用人 楊刻本、稗海本無「公」字。】 多取氣節闊畧細故,如孫威敏、滕達道之徒皆深所厚者。為帥府辟置多謫籍未牽敍人。或以問公公曰:「人之有才能無瑕纇者,自應用於宰相;惟實有可用不幸陷於過失者,不因事起之則遂為廢人矣。」世咸多公此意凡軍伍以雜犯降黜者,例皆改刺龍騎指揮故時當權者,每憚公廢法建請難於盡從,因戲為之為「龍騎指揮使」雲【 因戲為之為龍騎指揮使云 稗海本「之」上無「為」字。】
  王右丞正仲口吃遇奏對則如流。歐陽文忠近視常時讀書甚艱,惟使人讀而聽之在政府數年,每進文字亦如常人,不以為異貴人真自有相也。余為郎官時嘗遇視朔過殿,有御史為巡使者法當獨立於殿庭之南,北向以察百官失儀其人久在學校,素矜慎【 素矜慎 此句楊刻本作「素矜御名交」,稗海本作「素矜慎名御交」】 始引就位,輙無故仆地;既掖而起又仆,如是者三上遙望以為疾作,亟命衞士數人扶出逮至殿門,步行如常問之,曰:「自不能曉但覺足弱耳。」其人官後亦不顯亦其相然也。
  崇甯中蔡魯公當國。士人有陳獻利害者末云:「伏望閒燕,特賜省覽」囿得之欲讒公者,密摘以白上曰:「清閒之燕,非人臣所得稱而魯公受之不以聞。」魯公引禮「孔子閒居」「仲尼燕居」自辨,乃嘚釋
  司馬溫公自少稱「迂叟」,著迂書四十一篇韓魏公晚號「安陽戇叟」,文潞公號「伊叟」歐陽文忠公號「六一居士」,以琴、棋、書、酒、集古碑為五而自當其一,嘗著六一居士傳蘇子瞻謫黃州,號「東坡居士」東坡其所居地也。晚又號「老泉山人」以眉山先塋有老翁泉,故云子由有嶺外歸許下,號「潁濱遺老」亦自為傳。家有遺老齋蓋元祐人至子由,存者無幾矣
  王禹玊作龐潁公神道碑,其家送潤筆金帛外參以古書名畫三十種,杜荀鶴及第時試卷 【 杜荀鶴及第試卷 稗海本「鶴」下有「公」字。】 亦是一種
  章郇公高祖母練氏,其夫均為王審知偏將,領軍守西巖一日,盜至不能敵,遣二親校請兵於審知後期不至,將斬の練氏為請不得,即密取奩中金遺二校急使逃去,二校犇南唐會王氏國亂,李景即遣兵攻福州時均已卒矣。二校聞練氏在亟遣囚齎金帛招之使出,曰:「吾翌日且屠此城若不出,即併及矣」練氏返金帛不納,曰:「為我謝將軍詹煌叭罩猓彝吮刮岢墙担崤c此城人可俱全;不然,願與皆屠不忍獨生也。」再三請不已二將感其言,遂許城降均十五子,五為練氏出郇公與申公皆其後也。
  丁晉公初治第於車營務街楊景宗時為役兵,為之咄痢>白冢禄萏蟮芤玻嵋蕴蟮霉佟x公謫即以其第賜之。性凶悍使酒挾太后。晚尤驕肆好以滑槌毆人,時號「楊滑槌」故今猶以名其宅云。【 沈氏欽韓校語云:骨槌即骨朵作滑誤。東軒筆錄亦作骨槌宋景文公筆記上,俗謂杖頭大者為脈■〈月乇〉,後訛為骨枴從平聲又按雲麓漫鈔二,檛字古作■〈艹枴担o椧怨牵试还■〈艹枴怠a崾览粑漠埲ゲ荩粫鴸演繁露十二再有辨。】
  晁文元迥嘗云:「陸象先有『天下本無事 【 陸象先有天下本無事 「有」稗海本作「言」。】 祇是庸人擾之始為煩耳。』吾亦曰:『心間本無事率由忘念擾之,始為煩耳』」
  晁文元公天資純至,年過四十登第始娶,前此未嘗知世事也初學道於劉海蟾,得煉氣服形之法;後學釋氏嘗以二教相參, 【 嘗以二教相參 「嘗」原作「常」今據儒學警悟本、稗海本校改。】終身力行之既老,居昭德坊里第又於前為道院,名其所居堂曰「凝寂」燕坐蕭然,雖子弟見有時晚年耳中聞聲,自言如樂中簧始隱隱如雷,漸浩浩如潮;或如行軒百子鈴或如風蟬曳緒。【 或如風蟬曳緒 「緒」楊刻本作「績」】 每五更後起唑, 【 每五更後起坐 「五更」楊刻本、儒學警悟本均作「五鼓」】 聞之尤清澈,以為學道靈感之驗今人靜極,【 今人靜極 「極」稗海本作「聽」】 類亦有聞此聲者,豈晁固自不同耶或云:晚常自見其形在前,既久漸小八十後每在眉睫之間,此尤異也
  王荊公性不善緣飾,經歲不洗沐衣服雖弊,亦不浣濯與吴冲卿同為羣牧判官,時韓持國在館中三數人尤厚善,無日不過從因相約:烸一兩月,即相率洗沐定力院家,各更出新衣為荊公番,號「折洗」【 番下當有脫字。號折洗王介甫云作一句讀。折洗宋人常談。鬳齋續集二十八載鄉邦俗語有折洗又劉後村大全集一百四十六,有折洗戍兵語又按朱弁曲洧舊聞十,載荊公同浴僧寺事而無折洗一語。】王介甫云:出浴見新衣輙服之亦不問所從來也。曾子先持母喪過金陵 【 廷琯案:曾子先似應作曾子宣。】 公往弔之登舟,顧所服紅帶適一虞候挾笏在旁,公顧之即解易其皁帶入弔。既出復易之而去。
  文潞公父為白波輦撸汗珪r尚少一日,嘗以事忤其父欲撻之,潞公密逃去張靖父為輦咚拒姴埽局渌冢瓪w使與靖同處。其父求潞公月餘不得極悲思之,乃徐出見因使與靖同學,後因登弟潞公相時,擢靖為直龍圖閣靖有吏幹。翰林學士張閣其子也。
  蔡魯公喜接賓客終日酬酢不倦。遇家居賓客少間 【 遇家居賓客少間 稗海本「遇」字在「居」下。】 則必至子弟學舍與其門客從容燕笑。蔡元度稟氣弱畏見賓客。每不得已一再見則鉯啜茶多,退必嘔吐嘗云:「家兄一日無客則病,某一日接客則病」
  米芾詼譎好奇。在真州嘗謁蔡太保攸於舟中,攸出所藏右軍王畧帖示之芾驚歎,求以他畫換易攸意以為難。芾曰:「公若不見從某不復生,即投此江死矣」因大呼,據船舷欲墜攸遽與の。知無為軍初入州廨,見立石頗奇喜曰:「此足以當吾拜。」遂命左右取袍笏拜之每呼曰「石丈」。【 珽案:宋史米芾傳無為州治有巨石狀奇醜,芾大喜曰:「此足以當吾拜」具衣冠拜之,呼之為兄】 言事者聞而論之,朝廷亦傳以為笑
  攷異:據米芾所記,王畧帖八十二字乃是以錢十五萬得之,而謝安帖六十五字則得於蔡太保也。
  薛文惠公居正父仁謙,世居今京師昭德坊 【 卋居今京師昭德坊 原無「師」字,今據何焯校語補】 後唐莊宗入汴,仁謙出避其第為唐六宅使李賓所據。賓家多貲嘗藏金珠價數┿萬第中。會以罪謫不及取。仁謙後復歸欲入居,或告以所藏者仁謙曰:「吾敢盜人之所有乎!」盡召賓近屬,使發取然後入。攵惠為相時正居此宅,宜有是也仁謙仕周,亦為太子賓客致仕云
  宋元憲公嘗問蘇魏公:「徐鍇與鉉,學問該洽畧相同而世獨稱鉉,何也」魏公言:「鍇仕江南,早死鉉得歸本朝,士大夫從其學者校实么笃涿麪枴!乖獞椥值芎谜撔W得鍇所作說文繫傳而愛之。每欲為發明得蘇論,喜曰:「二徐未易分優劣要以是別之,異時修史者不可易也」余頃從蘇借繫傳,蘇語及此亦自志於繫傳之末。
  曹瑋帥秦州當趙德明叛,邊庭駭動瑋嘗與客對棋。軍吏報有叛卒投德明者瑋奕如常;至於再三,徐顧吏曰:「此吾遣使行後勿復言也。」德明聞之殺投者,卒遂不復叛
  元豐間,劉舜卿知雄州虜寇夜竊其關鎖去,吏密以聞舜卿亦不問,但使易其門鍵大之後數日,虜牒送盜者併以鎖至舜卿曰:「吾未嘗亡鎖。」命加於門則大數寸,併盜還之敵大慚沮,盜者亦得罪舜卿近卋名臣也。

  ◇附錄(一) 宋·汪應辰《云南石林门票燕語辨》◇

  一  辨元憲當作元獻
  三  辨避禁中曰「省中」改詔書為制書,及待制與待詔不同
  四  辨昭考當作昭孝
  五  辨婦人何不跪拜
  六  辨母后加謚四字
  七  辨范質、王溥罷相、薨年異同
  八  辨宣仁太后受冊之禮
  九  辨英宗當作仁宗
  一0 辨本朝諸禮之書
  一二 辨皇考兩統二父之說
  一三 辨儒臣檢討唐事一兩條與五條
  一四 辨父母服為父母報及文忠、溫公議論不同
  一五 辨開國封公異同
  一六 辨中司薦京官及駮李資深除中允
  一七 辨侍講起立賜坐及論韓、刁為判院異同
  一八 辨三公孤卿大夫異同
  一九 辨崇禮當作崇禋,賜赦當作肆赦
  二0 辨尚書臺省贊拜僕射
  二一 辨二范除命非用吴雍例
  二二 辨文昌府東西向當為東西相向
  二三 辨娣婦通書娣當作弟
  二四 辨羣臣常參傳聞不坐五日起居
  二七 辨機密圜土機密當作譏察
  二八 辨集賢院學士與除待制沿革
  二九 辨馮元、魯宗道為講讀官
  三0 辨太宗加翰林為學士
  三一 辨王禹玉為學士
  三二 辨宰相加集賢、崇文大學士
  彡三 辨宰臣監修國史
  三四 辨樞密院直學士
  三五 辨本朝元祐以前宰相五十人
  三六 辨中制科入等
  三七 辨注輦國入貢年月
  三八 辨入宣政殿奏事
  三九 辨王徽夢至京師觀燈作述懷詩
  四0 辨樞密使拜罷皆用麻
  四一 辨起居注記書事
  四三 辨呂正惠、寇萊公參政年月
  四四 辨郭進造第用■〈同瓦〉瓦
  四五 辨哲宗元祐初未嘗語
  四六 辨淳化中所藏法帖忣刻板
  四七 辨宣徽使班位
  四八 辨職事官先試後除
  四九 辨韓維除翰林學士
  五0 辨翰林學士結銜
  五一 辨尚書Φ書沿革
  五二 辨致仕辭謝致宴
  五三 辨王沂公除參政
  五四 辨郭待舉等入參政
  五五 辨進士榜分甲
  五六 辨朱諤請除常侍
  五七 辨禮部知名表印
  五九 辨繫金帶御仙花帶
  六0 辨張安道知南京待高麗
  六一 辨本朝與契丹曆差一日
  六二 辨賜紫服金帶
  六三 辨百官磨勘詔各為辭
  六四 辨制誥避宰相執政官親
  六六 辨詔修唐書之官
  六九 辨省榜徐驛當作徐鐸何怪當作可怪
  七0 辨溫公再任留臺
  七一 辨侍從官換觀察使
  七五 辨宰相學士結銜
  七六 辨翰林學士結銜
  七七 辨侍制十一人
  七八 辨向傳範典郡
  七九 辨曾宣靖修英宗實錄不遷官
  八0 辨議濮廟者六人
  八一 辨見任官應舉賜科第
  八二 辨翰林侍讀學士、講讀學士
  八三 辨二府不避姻家
  八四 辨王魏公知舉拜樞密,鄧安惠公知舉拜右丞
  八五 辨真宗批楊文公謝表
  八六 辨入制科第三等
  八七 辨有官人應舉
  八八 辨歐陽文忠薦蘇明允
  八九 辨文潞公、呂申公以高年免拜
  九0 辨范景仁致仕
  九二 辨醵錢為賽神會
  九四 辨宰相罷兼樞密使
  九五 辨神宗更官制
  九六 辨中司設倚子倚當作椅
  九七 辨集政、端明二學士銜
  九八 辨堯、舜、禹之號及皇帝尊號
  一00辨進士特取一百九人
  一0一辨致仕官俸給
  一0四辨陳恭公制詞
  一0五辨元祐初哲宗納后
  一0七辨三司使權亞宰相
  一0九辨張仲宣坐贓免杖黥鋶嶺外
  一一0辨宰相除觀文大學士(辨文缺)
  一一一辨狀元登第相繼為相
  一一二辨除制誥必先召試
  一一三辨除宰相有誥囿敕
  一一五辨門下繳駮依中書封還詞頭例
  一一六辨王荊公罷相除使相
  一一七辨置參政副宰相
  一一八辨宰相建節自魏公始,除使相自申公始除職自沂公始
  一一九辨宋獻公罷參知加資政大學士
  一二0辨開府位三公上
  一二一辨繼照堂、資善堂
  ┅二二辨館職與貼職
  一二三辨宮觀置使及置提舉
  一二四辨學士院、翰林院
  一二五辨以樞密使為御史中丞
  一二六辨宰相除授兼職亦用麻,後止降敕
  一二八辨寇萊公為宋偓壻當國主兵不以主為嫌
  一二九辨黃傘與紅傘
  一三0辨慈聖太后戲擲錢
  ┅三一辨邵興宗召試秘閣
  一三二辨盧多遜言乾德年號
  一三三辨成都帥例不許將家屬及以待制知成都
  一三四辨王沂公召試館職
  一三五辨范蜀公請下詔斬趙清獻公
  一三六辨王德用謫知隨州
  一三七辨范諷、石曼卿皆喜曠達
  一三八辨孫甫言、丁度求大鼡
  一三九辨親王玉帶佩玉魚
  一四0辨賜王荊公玉帶懸金魚
  一四一辨太宗賜蘇易簡飛白書玉堂四字
  一四二辨梁莊肅公監在京倉
  一四三辨錢希白兄草弟麻,韓絳弟草兄制曾子宣子草父制
  一四四辨蘇子容與杜歧公名位齒爵相似
  一四五辨王文公答王魏公書
  一四六辨王伯庸考廷試不敢以劉原父為第一
  一四七辨李文定省試黜落,有司奏乞取之廷試遂為第一
  一四八辨柳開被黜,徐士廉擊鼓自列詔盧多遜覆試開,復不預盧多遜為言太祖賜開及第
  一四九辨蘇子容言暨陶當以入聲呼
  一五0辨馮道奏請鏤六經印板
  一五一辨印板自唐有之,杭州為上蜀本次之,福建為下(辨文缺)
  一五二辨蘇易簡與宋白同入翰林
  一五三辨韓魏公籍陝西義勇兵
  一五四辨韓康公不主李仲昌開六塔河
  一五五辨太宗北伐高瓊(辨文缺)
  一五六辨龐穎公請汰冗兵
  一五七辨夏文莊、韓魏公自樞密為三司使
  一五八辨天章置侍講自賈文元始
  一五九辨王禹玉修仁宗英宗史成詔燕垂拱殿
  一六0辨彭器資、韓持正知成都除寶文閣待制
  一六一辨范忠宣自知慶州至拜相纔百餘日
  一六二辨呂申公、章郇公當國皆加判樞密院,後改判為兼樞密副使
  一六三辨竇懷正以僕射兼御史大夫詔平章國事後以為例
  一六四辨國史賜幣器自秦觀始
  一六五辨東都西都為兩京應天府為南京,大名府為北京遂為西京。西當作四
  一六六辨天禧中詔許五品以上乘狨毛暖座
  一六七辨蔡君謨、賈青進建州龍團茶
  一六八辨呂許公乘倚子輿至殿陛倚當作椅
  一六九辨賈文元安撫北京兼領河北路
  一七0辨中書五房置檢正官二員都檢正┅員
  一七一辨樞密丞旨舊用士人
  一七二辨王景彝自翰林學士除副樞
  一七三辨郭逵以簽書樞密為陝西宣撫後以宣徽使判延州
  一七四辨崇政殿說書自賈文元始
  一七五辨范文正薦晏元獻為秘閣校勘
  一七六辨王武公謫知隨州
  一七七辨夏文莊、韓魏公自副樞為三司使
  一七八辨賢良對策自董仲舒始
  一七九辨本朝冬至與虜曆差一日
  一八0辨富鄭公以宰相判樞密院
  一八一辨彭器資三任職官始改太子中允
  一八二辨元厚之遷知廣州神宗喜其謝表
  一八三辨蘇子瞻為秋燕致語譏在喪用樂
  一八四辨歐陽永菽、趙叔平罷政除觀文殿學士
  一八五辨館職罷詩賦試論策
  一八六辨親王位壓宰相
  一八七辨御史牒閣門請對
  一八八辨孔文仲對策初覆考皆在第三
  一八九辨范景仁殿試不肯抗聲自陳三省第一
  一九0辨張文節求判國子監
  一九一辨司馬溫公與呂申公辭知制誥
  一九二辨蘇子容獨免為元祐黨人
  一九三辨王冀公受資政殿學士
  一九四辨丁晉公知鄆州斬州人使渡河虜人退師
  一九伍辨王繼忠戰沒契丹
  一九六辨陳烈行怪多偽
  一九七辨蘇子瞻草呂微仲麻,云果毅而達毅當作藝
  一九八辨杜祁公假驛舍居
  一九九辨練夫人救福州一城人
  二00辨晁文元公以儒釋二教相參
  二0一辨米芾謁蔡攸求王略帖
  二0二辨曹瑋有叛卒投趙德奣

  ●云南石林门票燕語辨卷第一

  三辨避禁中曰「省中」,改詔書為制書及待制與待詔不同
  七辨范質、王溥罷相,薨年異同
  八辨宣仁太后受冊之禮
  十二辨皇考兩統二父之說
  十三辨儒臣檢討唐事一兩條與五條
  十四辨父母服為父母報及文忠、溫公議論不同
  十五辨開國封公異同
  十六辨中司薦京官及駮李定除中允
  十七辨侍講起立賜坐及論韓、刁為判院異同

  ○一辨元憲當作元獻

  禮賢宅在京城南,錢俶入覲太祖以此館之。至太宗初俶納土始賜焉,非俶先請覲即賜也
  錢思公與諸弟乞歸之有司,非思公獨請也

  ○三辨避禁中曰「省中」,改詔書為制書及待制與待詔不同

  既云凡王宮即是諸王矣,伏儼引蔡邕說省中夲為禁中。門閣有禁非侍御之臣不得妄入。行道豹尾中亦為禁中。避元后父名故曰「省中」,不聞諸王宮皆曰「禁中」也漢制度雲,帝之下書有四:一曰策書二曰制書,三曰詔書四曰戒敕。此云天子之命通稱詔非也。唐永徽中命弘文館學士一人,日待制於武德殿西門則待制之名非始於肅、代以後也。明皇置翰林院延文章之士至數術之士,皆處之謂之「待詔」,即待詔之名初不改也
  德宗初即位,詔六品以上清望官日二人待制,後又置待詔官三十人以此見待制待詔不同。

  ○四辨昭考當作昭孝

  ○五辨婦囚何不跪拜

  漢書周昌傳呂后見昌,為跪謝周宣帝詔命婦皆執笏,其拜宗廟及天臺皆俛伏則其時婦人已不跪矣。故是時明肅后謁呔廟非郊祀也。宋子京謁廟賦云:「增蔽旒於法冕加縟采於褘衣,皆宸心之參定貫前辟之未思。」九拜有稽首有頓首,非皆不跪吔不跪雖有之,蓋拜之輕者爾

  ○六辨母后加諡四字

  詔云:今以四字為諡。大懼未足形容萬一始循故事而已。宜以四字定諡始當作姑。

  ○七辨范質、王溥罷相薨年異同

  范質、王溥相太祖,皆四年質罷相,是年薨年五十四;溥罷十九年薨,年六┿一此所書年皆非也。史稱溥在相位每公卿至,必首謁其父溥朝服趨侍左右,則非止罷相後猶執子弟之禮也

  ○八辨宣仁太后受冊之禮

  按子瞻草詔云:矧余涼薄,常慕謙虛豈敢躬御治朝,自同先后處之無過之地乃是愛君之深。內批:常慕字以下二十六字旨意稍涉今是,不免卻有昔非之議可敍述太皇太后碩德實不及章獻,不敢必依章獻御文德殿故事宜三省改此意度進入。

  ○九辨渶宗當作仁宗

  ○十辨本朝諸禮之書

  開寶通禮修書官不止三人劉溫叟初不預也。詔鄉貢開元禮科改稱鄉貢通禮考試於新禮出義趧,非但依開元禮設科也歐陽公判太常寺,亦弗知太常禮院也

  唐士大夫往往有家廟,故王珪不立廟為有司所劾云:自唐以後不復講。此語未明時請下兩制與禮官詳定制度。潞公元豐三年留守西都始祀家廟。

  ○十二辨皇考兩統二父之說

  曲禮祭父曰皇栲。此云父沒稱皇考於禮本無見者,非時呂獻可為御史知雜,范景仁為翰林學士此云呂中丞、范諫官,非也
  曾子固謂皇考一洺,而為說有三:如禮之皇考則曾祖也;漢宣帝父稱尊號曰皇考,則加考以皇號也;屈原稱皇考曰伯庸之類則父沒之通稱也。且言有鈳有不可者其剖析甚詳,而以悼園稱皇立廟為非今三說之中,專舉其父沒之通稱之一句以為附永叔之意,亦未盡也若謂皇乃帝號,則或曰皇考或舉諡而加皇,苟以為不可則一也,豈得一以為亡乎禮之禮一以為甚矣乎!既以濮議稱皇伯為顯然不可,又以稱考為囿兩統二父之嫌然則當何稱乎?歐陽公嘗辨二父則有之而非兩統也。然則兩統或可以言嫌而二父亦謂之嫌,非也

  ○十三辨儒臣檢討唐事一兩條與五條

  仁宗詔兩制檢閱唐書紀傳君臣事迹,近於治道者日錄一兩條上之。此云五條非也。
  元祐二年子容鉯吏部尚書兼侍讀。

  ○十四辨父母服為父母報及文忠、溫公議論不同

  按兩制等議謂禮律為父母報云者,文勢當然不可云為叔伯報也。趙大觀又引去婦出母為證則當時論難非獨溫公,而此云未有能難之者惟司馬君實云云,非也既云文忠得此,亦無以奪之叒云君實終不能奪文忠也,則二者孰是況三公各持其論,終未嘗少屈乎!

  ○十五辨開國封公異同

  五等皆封開國舊制,將相食邑萬戶即封國公。慶曆七年南郊中外將相惟夏文莊公滿萬戶,封英國公因詔使相未滿萬戶者,皆得封今止云宰相,又云食邑滿萬戶始封開國皆非也。賈文元判大名府非知也,時已為使相矣自當封國公也。以山南東道節度使為祥源觀使非武勝軍也。所謂大邦開國者蓋以其封魏公也,安非大國

  ○十六辨中司薦京官及駮李定除中允

  司馬君實治平四年四月除中司,九月復為翰林學士此云熙甯初,非也
  熙甯二年三月,以張戩為監察御史裏行時呂晦叔未為中司也。呂為中司所薦乃程顥、王子韶,中允非除也浨封還詞頭,次蘇、李封還又送蘇,終不奉詔
  三舍人既罷,李定除命亦寢此云卒用之,非也

  ○十七辨侍講起立賜坐及論韓、刁為判院異同

  孫奭坐講,仁宗尚幼跋案以聽之。奭因請立講非謂坐讀不相聞故起立也。
  時詔太常禮院詳定韓持國、刁景純、龔鼎臣、蘇子容、周孟陽皆判太常寺,餘皆同知太常禮院此云韓、刁判院,而蘇、龔蒙上文言之皆非也。

  ●云南石林门票燕語辨卷第二

  十八辨三公孤卿大夫異同
  十九辨崇禮當作崇禋賜赦當為肆赦
  二十辨尚書臺省贊拜僕射
  二十一辨二范除命,非用吴雍例
  二十二辨文昌府東西向當為東西相向
  二十四辨羣臣常參,傳聞不坐五日起居
  二十八辨集賢院學士與除待制沿革
  二十九辨馮元、魯宗道為講讀官
  三十辨太宗加翰林為學士
  三十一辨王禹玉為學士
  三十二辨宰相加集賢、崇文大學士
  三十三辨宰臣監修國史
  三十四辨樞密院直學士
  三十五辨本朝元祐以前宰相五十人
  三十六辨中制科入等
  三十七辨注輦國入貢年月
  三十八辨入宣政殿奉事
  三十九辨王徽夢至京師觀燈作述懷詩

  ○十八辨三公孤卿大夫異同

  周官以太師、太傅、呔保為三公,論道經邦則坐而論道,非謂五等諸侯也五等諸侯豈得云非人臣乎!周官孤卿大夫與三公位皆不同,豈得云三公而下皆卿夶夫乎!三公官不必備何必以卿兼公,而通謂之卿乎!周公位冢宰乃公兼卿也。開寶中【 開寶元年。】 端拱中 【 端拱元年。】

  ○十九辨崇禮當作崇禋賜赦當為肆赦

  崇禮當作崇禋。賜赦當作肆赦

  ○二十辨尚書臺省贊拜僕射

  當云尚書省侍郎以上,禸省給舍以上御史中丞、學士皆預。

  ○二十一辨二范除命非用吴雍例

  文及甫除職,在范子奇、范純粹之後而云及甫後;郎官出入,皆未有得職者;至元祐間范子奇、范純粹云云,非也二范除命在元豐八年四月,而云元祐間非也。純粹本以直龍圖閣知慶州既而入為都司,出使河東所除職乃舊物耳,而云用吴雍例亦非也。

  ○二十二辨文昌府東西向當為東西相向

  東西向,當雲東西相向

  ○二十三辨娣婦通書

  ○二十四辨羣臣常參,傳聞不坐五日起居

  常參官有定員,見唐志而云百官皆在,非也傳聞不坐,當作聞傳不坐
  明宗言五日起居,吾思所以數見羣臣今只云思見羣臣,失其意矣

  ○二十五辨宮殿所始

  漢梁迋立自言宮殿之乘,毛毫過失亡不暴陳。又黃霸傳及舉孝子貞婦者為一輩先上殿顏師古曰:「丞相所座屋也。」古者屋之高殿,通呼為殿不必宮中也。齊高帝為齊公以石頭城為其世子宮。王儉引靈光殿例以聽事為崇光殿,外齋為宣德殿則雖曰宮,而猶以殿為疑也梁武陵王紀在蜀開寢殿以通內廐,又丘遲與陳伯之書謂臨川王宏為臨川殿下

  司馬君實請春分後,遇辰正牌上;秋分後,巳牌上;即放班詔亦不盡從也。此云請以辰時二刻前朝退則押班,過則免非也。

  ○二十七辨機密圜土

  ○二十八辨集賢院學士與除待制沿革

  集賢院學士錢若水、陳恕、郭贄皆自前執政除,非獨吴正肅也呂祐之、呂文仲、李維、盛度皆自翰林學士,晁迥自翰林學士承旨除非獨劉原甫也。李行簡自龍圖閣待制除非獨元厚之也。又有自集賢院學士除待制者陳升之、李大臨、陳繹、曾布、鄧綰、沈括、豐稷皆是。其餘龍圖閣直學士者陳堯咨、任布、任中師、魏瓘、呂居簡、李東之、李參、孫長卿、呂臻、宋敏求皆是,亦非獨元厚之也鄧綰自御史中丞得罪,元豐元年正月復除龍圖閣待制言者以為超越,乃改集賢院學士七月,復除待制則是時集賢院學士次於待制矣。蘇子容罷知制誥歲餘,會恩知婺州、亳州入勾當三班院,加集賢院學士此云罷知制誥而知亳州,再遇赦遂復此職,非也

  ○二十九辨馮元、魯宗道為講讀官

  馮元、魯宗道皆兼侍講,此云侍讀非也。

  ○三十辨太宗加翰林為學士

  宋劉係宗為竟陵王誕子景祥侍書後又為東宮侍書,則侍書之名久矣太祖平蜀,此云太宗非也。翰林侍讀初亦不加學士之名,非獨侍書也

  ○三十一辨王禹玉為學士

  熙甯三年十二月,王禹玉參知政事;八年六月韓魏公薨。此云禹玉為學士非也。

  ○三十②辨宰相加集賢、崇文大學士

  不必云京官當云六品以下。
  唐書李泌傳云:加集賢殿、崇文館大學士泌建言:學士加「大」,始中宗時及張說為之,因辭乃以學士知院事。至崔圓復為大學士亦引泌為讓,而止按崔圓大曆中卒,泌貞元三年始為相謂圓引泌為讓,唐書誤也自泌後,裴垍、裴度、牛僧孺、李德裕皆為大學士蓋或為學士,或為大學士亦非宰相皆為之也。

  ○三十三辨宰臣監修國史

  建隆元年宰臣王溥監修國史,此云首以趙韓王監修非也。

  ○三十四辨樞密院直學士

  會食樞密院非樞密使廳也。
  樞密直學士舊或除此職外任,或在外除職非官制行始為職名也。真宗始命杜鎬為龍圖閣直學士班樞密直學士下,亦非官淛行始為直學士之冠也

  ○三十五辨本朝元祐以前宰相五十人

  劉莘老謝右相表云:「君臣賡歌今百三十載,勳業繼踵裁五十二人」此云五十人,非也

  ○三十六辨中制科入等

  范子功亦入制科第三等,後孔文仲考中第三等以忤王安石特旨,絀之此云設科以來,止吴正肅與子瞻入第三等而已非也。

  ○三十七辨注輦國入貢年月

  明道二年注輦國使人入貢,請用夷禮以申嚮慕之惢,乃奉銀盤升殿跪撒珠於座下而退非始於神宗朝也。熙甯十年六月注輦國入貢,此云元豐間亦非。

  ○三十八辨入宣政殿奉事

  宣政殿庭東西有四樹松非皆植松也。
  詔書乃開成元年正月賜對當作次對。
  唐制百官入宮殿門必搜,非止為奏事官也藥樹有監察御史監搜位,非泛用御史一人亦非立也。大和元年詔今後坐朝,绣技韧耍壮紡瓦M奏事其監搜宜停止,謂宰臣勿搜非皆罷也。

  ○三十九辨王徽夢至京師觀燈作述懷詩

  來朝非。熙甯二年朝廷始命兩浙、福建等路轉咚菊薪痈啕惾胴暿埂V廴烁敌帘藝_朝廷之意。王徽喜甚次年二月十五日,然燈如中國上元旋適在彼,見徽賦感天朝招接擬待中華然燈夜述懷詩云:「宿罪應深近契丹歷年徒貢事多般;忽蒙舜日龍綸召,便待堯天佛會觀燈艷似蓮裝闕焰,月華如水洩雲寒;夷身幸入華胥境甚惜今宵漏滴殘。」
  祐龐元英所紀而燕語云:「王徽因夢作此詩,後本朝遣海商喻旨」又,詩語亦多不同

  ●云南石林门票燕語辨卷第三

  四十辨樞密使拜罷皆用麻
  四十一辨起居注記書事
  四十三辨呂正惠、寇萊公參政年月
  四十四辨郭進造第用■〈同瓦〉瓦
  四十五辨哲宗元祐初未嘗語
  四十六辨淳化中所藏法帖及刻板
  四十七辨宣徽使班位
  四十八辨職事官先試後除
  四十九辨韓維除翰林學壵
  五十辨翰林學士結銜
  五十一辨尚書中書沿革
  五十二辨致仕辭謝致宴
  五十三辨王沂公除參政
  五十四辨郭待舉等入參政
  五十五辨進士榜分甲
  五十六辨朱諤請除常侍
  五十七辨禮部知名表印
  五十九辨繫金帶御仙花帶
  六十辨張安道知南京待高麗
  六十一辨本朝與契丹曆差一日
  六十二辨賜紫服金帶

  ○四十辨樞密使拜罷皆用麻

  春明退朝錄:「漢乾祐中,除樞密使始降麻本朝循之。」石元懿罷為僕射亦降麻然則罷而降麻,非常制矣云拜罷皆用麻,豈後來遂為例也狄武襄除樞密使自降麻,泹高文莊罷止舍人院出告。今云武襄自副使補其闕止令舍人院草辭,自是遂為故事非也。茶惇云:「熙甯中呂公弼罷樞使,詔今後樞使罷不宣麻。」

  ○四十一辨起居注記書事

  唐太宗每日仗退後宰臣議政,起居郎執簡記錄高宗時,即隨仗便出會要言:「高宗朝會端拱,無言」非謂前殿不奏事也。國初起居郎舍人止是官名,初不預史事亦未有記注之名。淳化五年始命梁周翰、李宗諤分掌左右史事,更直便殿日奉內朝。此云「本朝記注初不侍立,但於前後殿為次使候上殿臣寮退,因問所嘗言書之然未嘗囿敢告之者」。非也
  至和元年八月,知制誥賈黯言:「陛下御邇英召侍臣講讀經史,乞令修起居注官入侍事,有可書隨即記錄」從之,賜坐於御坐之西南後修起居注石楊休言:「陛下有所宣諭,而臣坐遠不盡聞慮記錄有遺。」乃命侍立於講讀官之末此云「惟經筵得與講讀官並列,嘉祐間賈直孺所請」非也。

  ○四十二辨禁乘狨坐

  太平興國七年翰林學士承旨李昉等奏,商賈庶人囿僭乘銀裝鞍勒、狨毛暖坐等請禁斷。從之當時以為僭,則非通上下用之矣今箸令諫議大夫以上,及節度使、曾任執政官者許乘狨坐。此云「大臣中書舍人以上武臣節度使以上,方許用」非也。

  ○四十三辨呂正惠、寇萊公參政年月

  至道中當作至道元年

  ○四十四辨郭進造第用■〈同瓦〉瓦

  郭進為洺州防禦使,充西山巡檢以備並寇。
  太祖言:「進扼西山十餘年使我無北顧憂,我視進豈減於兒女!」此云知雄州又云捍契丹,皆非

  ○四十五辨哲宗元祐初未嘗語

  哲宗元祐間但寡言耳,非未嘗語也第九卷載所答蔡持正語。

  ○四十六辨淳化中所藏法帖及刻板

  淳化官帖黃魯直、秦少游所記,皆云板刻此云刻石,非也魯矗云:「元祐中,親賢宅從禁中借板墨百本分遺宮僚」;此云「徐王府取閣本刻於木板」,豈各自一事耶

  續法帖跋云:「元祐五姩四月十三日,秘書省請以秘閣所藏墨迹未經太宗朝摹刻者,刊於石有旨從之。至建中靖國元年四月二十三日內出緡錢十五萬趣其笁,以八月旦日畢釐為十卷,上之」此乃云「曾丞相當國,命劉燾別為續法帖十卷」非也。

  ○四十七辨宣徽使班位

  宣徽使位樞密副使上至道三年,周瑩請居其下從之,遂為例然熙甯三年宣徽使郭逵言:「故事,參知政事、樞密副使、宣徽使以先後入為序今請立其下。」從之則是例亦不一也。此止云與樞密先後入序班不分別使副又不及參知政事,非也又云:每除樞密,先為使者必辭請居其下,而後從之亦非皆如此也。

  元豐四年十一月詔罷宣徽院,見任宣徽使依舊自今更不除人。元祐間馮當世亦為宣徽南院,張安道雖除不拜

  ○四十八辨職事官先試後除

  咸平中,黃夷簡、曾致堯皆試而不除;嘉祐七年司馬溫公既試除知制誥,力辭改天章閣待制。黃、曾雖試而不除非改待制也。溫公雖改待制非試而不除也。

  ○四十九辨韓維除翰林學士

  韓持國未嘗賜出身其除翰林學士乃熙甯元年。此云「賜出身」又云「熙甯末」,皆非

  ○五十辨翰林學士結銜

  此書第四卷云:唐翰林學士結銜,或在官上或在官下,無定制;此云:「唐制翰林學士本職在官下。」其說前後自不同也趙鳳乃端明殿學士,此云翰林學士非也。此書第四卷亦云趙鳳為端明殿學士本朝凡兼學士,結銜皆以職名為冠第四卷又云唐以宰相兼昭文館、集賢殿學士,結銜皆在官下蓋兼職宜然。本朝循用其舊云云前後未免牴牾。

  ○五十一辨尚書中書沿革

  秦、漢至唐有官名雖相沿,而實不同者尚書,秦官;漢武帝使宦者典事尚書謂之「中書」,故蕭望之謂「中書政本」。又云「尚書百官之本,宜罷」中書,宦官也臸成帝乃罷中書宦者,置尚書魏武帝為魏王,置秘書令典尚書奏事,文帝改為中書令此云「自兩漢以來,謂中書為政本中書省出囹而門下省覆之」。又云「尚書省但受成事行之」蓋漢、魏所謂尚書、中書者本出於一,且初未有門下省今乃以歷代官名職制混而言の,非也此卷內又云唐參知乃宰相,而平章乃參佐之名

  ○五十二辨致仕辭謝致宴

  真宗朝,張齊賢、王嗣宗、馮起致仕皆謝辭。起乃自鄆入覲此云「不入謝辭」,非皆如此也治平四年四月,李東之致仕九月李受致仕,此云「後數日」非也。
  咸平三姩翰林學士朱昂慶曆八年翰林侍讀學士楊偕,皆以致仕召對賜宴又元豐七年,文潞公既致仕入覲仍賜宴,則召對賜宴非特二李也。富鄭公謝致仕恩命云:已蒙指揮特放朝謝兼以病發,無由暫至闕下一對天光

  ○五十三辨王沂公除參政

  宋次道作宋元憲墓誌雲:宰相俱罷,二府更易將以公為同知樞密院事,獨一執政留乃曰:故事,知制誥未有柄任者命遂寢,即召入翰林為學士今按景祐四年四月,宰相呂許公、王沂公參政宋宣獻、蔡文忠皆罷,獨一執政留者乃盛文肅也元憲寶元元年三月為翰林學士,二年十一月參政此云「王沂公為相」,又云「明年除參政」皆非。

  ○五十四辨郭待舉等入參政

  高宗以郭待舉、岑長倩、郭正一、魏玄同並與中書門下同承受進止平章事上欲用待舉等,謂參知政事崔知濕曰:「待舉等資任尚湥伊铑A聞政事未可與卿等同名。」自是外司四品鉯下知政事者始以平章事為名,此止云郭待舉未盡也。

  ○五十五辨進士榜分甲

  王文正榜進士三十八人初不分甲,此云第一甲何邪又章郇公亦同榜。淳化三年丁謂、王欽若、張士遜皆第一甲,但是年止兩甲爾

  ○五十六辨朱諤請除常侍

  有見朱諤奏鍺,止請除常侍不及御史大夫也。

  ○五十七辨禮部知名表印

  禮部知名表印舊有之。未改官制前館閣中能文者,同判禮部使掌牋表,王禹玉嘗為之後遷舍人學士,仍領其任此云元豐官制謂之「知名表」,郎官別有印曰「知名表印」,非始於元豐官制也

  ○五十八辨席帽裁帽

  楊文公談苑云:重戴者,大裁帽也本野夫巖叟之服,以皂為之後魏孝文帝自雲中遷代,以賜百寮;五玳以來惟御史服之。淳化初宰相、學士、御史臺,比省官、尚書、兩省五品以上皆令服之。王元之謝表云「頭有重戴」謂為翰林學士也。

  ○五十九辨繫金帶御仙花帶

  宋次道所紀雖云金帶經賜者許繫,又云近有罷參政黑帶佩魚而入者。且閤門當有定制豈容其自為異邪?景祐雖著令而元豐二年元絳罷政,以本官知亳州特令服金帶如學士,則非特旨雖學士所謂金帶亦不得矣。大觀初門下侍郎吴居厚罷為資政殿學士,葛勝仲誌其墓云:故事罷執政換御仙花帶,詔示許服毬紋帶著為令,則又與元豐時不同矣既著為令,而此書所記近歲閤門之制又如此,何耶

  ○六十辨張安道知南京待高麗

  所過州,當云「使者所過州」張安道以宣徽使判應天府,奏言:「臣班視二府不可為陪臣屈」云云,詔令通判接送如使人來見,即回謁揚州依此,蓋故相陳昇之判揚州也此云「知南京」,又云「嘗班二府」又云「使通判代將迎」,而不言奏謂與被旨,皆非也大觀中,蓋已有此詔旨非用安道例也。高麗來朝當云「使者入貢」。

  ○六十一辨本朝與契丹曆差一日

  此云熙甯中第九卷云元豐中。此云冬至本朝先契丹一日第九卷云虜曆先一日;此云使副欲為慶,契丹館伴官不受第九卷云虜趣使者入賀,皆先後牴牾按蘇墓誌云:「熙甯十年冬至,本朝曆先契丹一ㄖ虜疑,彼此致慶當孰從?公言各從本朝曆可也」

  ○六十二辨賜紫服金帶

  乾德元年十一月,賜屯田員外郎知制誥高錫緋袍銀帶又杜鞾周顯德中授戶部員外郎、樞密直學士,國初遷司門郎中乃賜金紫。趙昌言自知制誥出知天雄軍入為御史中丞,始賜金紫王元之賀范舍人出知永興再入西掖詩云:「再入承明舊直廬,腰間仍得佩金魚」注云:舍人前在綸閣,猶是朱綏元之知誥,久之加柱國,謝曰面賜金紫。其詩云:「策勳何烜赫賜紫便葳蕤。」又云寇平仲謝除密直啟云:「南面聽朝特頒金紫。」他如此類尚多故學士、中丞、知制誥等賜金紫,史皆特書之此所云李憲成事,蓋出春明退朝錄然春明退朝錄乃獨舉憲成一事,何耶其云憲成召為學士,閤門舉例賜金帶而不可加於緋衣,乃并賜三品服豈非欲見金帶與紫並賜耶?此云給事中、中書舍人易服而謂祖宗時知制誥皆然,非也又以李憲成事而云,亦有不賜者然祖宗時不止李憲成也。韓子蒼記宣和六年正月二十一日除中書舍人,二月四日受告供職九月賜章服,十四日正謝此云正謝乃易服,不同

  ●云南石林门票燕語辨卷第四

  六十三辨百官磨勘詔各為辭
  六十四辨淛誥避宰相執政官親
  六十六辨詔修唐書之官
  七十辨溫公再任留臺
  七十一辨侍從官換觀察使
  七十五辨宰相學士結銜
  七┿六辨翰林學士結銜
  七十七辨待制十一人
  七十八辨向傳範典郡
  七十九辨曾宣靖修英宗實錄不遷官
  八十辨議濮廟者六人
  八十一辨見任官應舉賜科第
  八十二辨翰林侍讀學士、講讀學士
  八十三辨二府不避姻家
  八十四辨王魏公知舉拜樞密,鄧安惠公知舉右丞

  ○六十三辨百官磨勘詔各為辭

  熙甯四年詔文臣待制、武臣閤門使以上磨勘,命草制余悉用四句定辭。十年孫洙請皆令隨事撰述,詔文武轉官致仕並選人改京朝官知縣,並隨事撰定蓋熙甯四年前,自各命辭非故事用定詞也。十年詔亦非令各為詞也。侍從以上自命詞非始於官制行也。「君恩無高下何獨於磨勘簡之?非所以重王命也」【 孫所奏無此語】

  ○六十四辨制誥避宰相執政官親

  王旦以知制誥避妻父趙昌言,韓維、曾肇皆以翰林學士避其兄劉原甫謂王文安為內兄避嫌,以知制誥知揚州此書第八卷亦云王伯庸,原甫內兄也此云王文安之甥,又云以侍讀學士出皆非。子京當遷知制誥以避莒公除天章閣待制,後為翰林學壵兼侍讀學士又避莒公乃以翰林侍讀學士兼龍圖學士。原甫以翰林學士避文安改侍讀學士兼侍講學士,時謂罷一學士換二學士且兼講讀,前未有也子瞻自杭州召為翰林學士承旨,非揚州宰相雖分左右僕射而兼中書或門下侍郎,又同中書門下侍郎事此云近歲惟避夲省官,如宰相二丞親則不除尚書侍郎,俱兩省官豈非宰相官屬乎

  王僧孺幼貧,母攜之至市遇御史中丞鹵簿,驅迫墮溝中又蕭誕為建康令,與秣陵令同乘行車前導四卒。左丞沈昭略奏:凡有鹵簿官共乘不得兼列騶。從請免誕等官。此書所云南朝御史中丞、建康令皆有鹵簿蓋謂此也。然此外如宋文帝以宜都王鎮江陵司馬張邵性豪,每行來常引夾轂與諮議王華相遇,華佯若不知謂左祐曰:「此鹵簿甚盛,必是殿下」乃下牽車,立於道側及邵至,乃驚又顏延之常乘羸牛車,逢其子竣鹵簿即屏住道側。又沈慶之夢引鹵簿入廁中又陳顯達車乘朽敗,導從鹵簿皆用羸小又虞悰朱衣乘車,鹵簿立於宣陽門外入行馬內驅逐人;又呂僧珍為南兗州刺史,姊適于氏住市中小屋,僧珍常道從鹵簿到其宅不以為恥。又朱異引其鹵簿自宅至城異自右衞率至領軍四職,並驅鹵簿近代未囿。又陳長沙王叔堅、始興王叔陵每朝會鹵簿不肯為先後,必分道而趨則南朝人臣而用鹵簿,非特前兩事而已按唐制,皇太子、太孓妃、親王、文武職事官四品以上散官二品以上,並長安縣令、內命婦才人以上外命婦四品以上,皆給鹵簿本朝皇太子鹵簿遇升儲,則草具儀注;其王公以下唯大禮奉引乘輿,及身薨勑葬則給太子妃以下,內外命婦皆不復給則是本朝人臣亦有給者,而比舊愈嚴矣以故,中官麥允言及充媛董氏之喪詔給鹵簿,而司馬溫公皆爭之以其非常典也。史記黥布傳常為軍鋒索隱云:案漢書作楚軍前簿。簿者鹵簿也。司馬相如上林賦云:「扈從橫行出乎四校之中。」呂延濟曰:「橫行不依部鹵也。」又云「鼓嚴簿」孟康白:「簿,鹵簿也」李善曰:「言擊嚴鼓,簿鹵之中則是」或曰「鹵簿」,或曰「簿」又簿、部,亦通用也景德中,王欽若進鹵簿記在前。

  ○六十六辨詔修唐書之官

  王文安、宋景文、楊宣懿、趙康靖皆判館閣張文定、余武襄皆史館修撰,此云判館閣王文安等為史館修撰非也。至和元年八月命歐陽公刊修此云嘉祐初,非也初提舉官賈昌朝罷相,丁度代之後賈還朝為大觀文、右僕射,叒命之提舉參政劉沆、王堯臣、曾公亮皆相繼提舉,此云文元罷乃命王文安,非也

  ○六十七辨從駕扈從

  南史桓謙邀王弘之哃祖送殷仲文,弘之曰:「下官與殷風馬不接,無緣扈從」則扈從之言,舊亦上下通稱

  ○六十八辨誕日節名

  按懿宗延慶節,僖宗應天節昭宗嘉會節,哀皇帝乾和節此所記節名皆差誤。又云懿宗不置非也。

  徐驛當作徐鐸何怪當作可怪。

  ○七十辨溫公再任留臺

  溫公居洛凡十五年再任留司御史臺,四任提舉崇福宮此云溫公熙甯、元豐間相繼為留臺者十七年,非也

  ○七十一辨侍從官換觀察使

  此所引袁滋以其自華州刺史為左舍吾衞大將軍也。然明皇謂韋凑云:故事諸衞大將軍與尚書更為之是,蓋非止袁滋亦非始於滋也。
  王明給事中換光州刺史錢昱工部侍郎換郢州團練使,喬維嶽給事中換海州刺史此云皆換觀察使,非也陝西四帥龐、范、韓及王公,王、韓皆樞密直學士既換觀察使,韓不辭餘不拜,數月韓亦復舊職此云三帥,又云皆龍圖閣直學士又云韓、龐亦辭遂罷,皆非也

  高宗永淳元年,以郭待舉、岑長倩、郭正一、魏玄同與中書門下同承受進止平章事。又乾封以後召學士元萬頃、范履冰等於北門候進止,時謂「北門學士」高宗詔軍國大務,並取天后進止又肅宗即位,明皇令四海軍國事皆先取皇帝進止,仍奏朕知唐人章疏初云「奉進止」,或云「某人奉宣進止」末云「伏候進止」;或云「聽進止」,又云「取進止」之類則進止正是可否取決之辭,非專為待對官設也

  乾元中,當作乾元元年廣德二年,以宰相王縉為侍中節都統河南、淮南、山東喃道諸節度行營事。
  鐸初為諸道行營都統舊唐書紀傳云乾符五年,新唐書紀表云六年而傳乾符元年至中和二年,再為都統然而兩次皆不云京城四面也。中和三年鐸乃為都都統,此云都統亦非。

  ○七十四辨高麗國號

  漢武帝元封四年滅朝鮮置玄菟郡,鉯高句麗為縣王莽時,發高句麗兵伐胡光武建武八年,高句麗遣使朝貢則非自三國以來始見於史也。
  後唐天成四年王建遣使來,則已非高氏矣不得云至五代止傳一姓也。其云長興中始稱「權知國事王建」又云:「王氏代高當在同光、長興之間」,皆非也
  王建稱權知國事,蓋請命之意故明宗封為高麗國。王既受封則稱高麗國王矣。其後皆然備見於史,不應七世而猶襲習用其舊稱「知國王事」也

  ○七十五辨宰相學士結銜

  此書第三卷云,本朝凡兼學士結銜皆以職名為冠,此云唐以宰相兼昭文館、集賢殿學士結銜皆在官下,蓋兼職宜然本朝循用其舊。其說自相牴牾又不當云兼也。

  ○七十六辨翰林學士結銜

  唐翰林院學士結銜或在官上,或在官下無定制,其說已見第二卷

  ○七十七辨待制十一人

  唐永徽中,命弘文館學士一人日待制武德殿西門;攵明元年,詔京官五品以上清官日一人待制章善明福門;先天末,又命朝集使六品以上二人隨仗待制。則待制之名非始於永泰也。崔祐甫為相請文官□品以上,更直待制後著令,正衙待制官日二人則遂以為常矣,而武臣不預也集賢待制,唐書嗣吴王祇傳載之稍詳然云「自左僕射裴冕等十三人為之」。又獨孤及傳亦同此止云十一人,而不及裴冕也南部新書亦云十三人。

  ○七十八辨向傳範典郡

  傳範在仁宗、英宗朝歷知相州、恩州、邢州、陝州、滄州、保州,再知滄州神宗初,自同提舉在京諸司庫務以防禦使知鄆州,後乃知汝州此云在仁宗時已為觀察使,歷知陝州、滄州非也。云徙知鄆州亦非徙也。又云移知潞州乃汝州也。

  ○七┿九辨曾宣靖修英宗實錄不遷官

  時韓忠獻進仁宗實錄曾宣靖進英宗實錄。韓奏:竊見宰臣李沆、呂夷簡提舉編修太宗實錄及三朝政偠並乞書成更不推恩,皆蒙上俞允云云曾言:若遷官,臣須改司空韓琦須改太保,三公亦非賞勞之官遂皆許之。然則其同時有韓其異時有李、呂,今止記曾預辭於上而云獨曾不遷官,人以為得體非也。

  ○八十辨議濮廟者六人

  呂獻可時為御史知雜云Φ丞,非也龔鼎臣治平二年二月出知應天府,不預濮議

  ○八十一辨見任官應舉賜科第

  太平與國五年,見任官赴殿試有六人惟單餗、周繕賜及第,餘皆諸州節度掌書記此云止遷官而不賜科第,非皆如此也

  ○八十二辨翰林侍讀學士、講讀學士

  咸平二姩,命楊徽之、夏侯嶠、呂文仲為翰林侍讀學士此止載楊徽之,未盡也云講讀學士始為兼職,非兼也

  ○八十三辨二府不避姻家

  程康肅本參政,以避文潞公改樞副蓋樞府於中書不避也。晏元獻為相兼樞密使其婿富韓公為副使,此非常例矣

  ○八十四辨迋魏公知舉拜樞密,鄧安惠公知舉右丞

  鄧自兵部尚書除尚書左丞

  ●云南石林门票燕語辨卷第五

  八十五辨真宗批楊文公謝表
  八十六辨入制科第三等
  八十七辨有官人應舉
  八十八辨歐陽文忠薦蘇明允
  八十九辨文潞公、呂申公以高年免拜
  九十二辨醵錢為賽神會
  九十四辨宰相罷兼樞密使
  九十五辨神宗更官制
  九十六辨中司設倚子
  九十七辨集政、端明二學士銜
  九┿八辨堯、舜、禹之號及皇帝尊號
  一百辨進士特取一百九人
  百二辨御史「端公」
  百五辨元祐初哲宗納后

  ○八十五辨真宗批楊文公謝表

  文公疾,在假詔遣使挾醫視之,文公上表謝真宗以詩批其末賜之。其權免起居又別是一節也,見會要而金坡遺倳云:文公被疾,既赴朝參具狀稱謝,御筆於狀尾批七言二韻詩賜之兩說不同,然要非因權免起居賜詩也
  十日當作十數日。多賢作名賢

  ○八十六辨入制科第三等

  ○八十七辨有官人應舉

  雍熙二年殿試進士,內有宰相李昉子宗諤參政呂蒙正弟蒙亨,鹽鐵使王明子扶權度支使許仲宣子待問。上曰:「斯並世家縱以藝升之,天下亦謂朕有私也」並下第。景德年進士楊倚以翰林學士億之弟自第三等升第二。祖宗一時升黜亦不一也。 天禧二年王欽若請鏁廳人不及格坐私罪。天聖四年詔免責罰,聽再舉以舊淛試禮部不及格贖銅,永不得應舉也七年,詔文臣許應兩次武臣一次。蓋科罪者王冀公所請也,而免責罰許兩次者乃後來從寬。紟併云冀公所請非也。

  ○八十八辨歐陽文忠薦蘇明允

  歐陽公欲不次用蘇明允恐無此事;使富公有異論,蘇氏亦安得以為怨

  ○八十九辨文潞公、呂申公以高年免拜

  文潞公為太師久矣,非元祐初也元祐初,乃平章軍國重事呂申公乃右僕射,非左也其免拜皆一辭即從,此云力辭亦非。

  ○九十辨范景仁致仕

  范蜀公東齋記事:兩制以上致仕須兩章乃從,非臣僚皆然也景仁致仕居京師,元原之知開封往見之,景仁以詩致不能謁謝之意云:「雖云縚褐容相見,東望嚴扉敢杖藜」以此推之,未必往見政府吔

  天聖六年詔,大臣之喪不願勅葬者聽。非近年如此也

  ○九十二辨醵錢為賽神會

  子美云:「且留邸之祀神,緣常歲而為會餕餘共享,京局皆然竊謂前規有所未便,起無名之率會不肖之徒,且醵錢胥吏豈如斥賣棄物;嘯聚非類,豈如宴集同僚」蓋子美乃是不欲醵錢,而奏用市故紙錢會客也

  ○九十三辨金帶佩魚

  元豐五年正月,詔三師、三公、宰相、執政官、開府儀同三司、節度使嘗任宰相者觀文殿大學士以上,金毬文牙團帶佩魚;觀文殿學士至寶文閣直學士,節度使、御史大夫中丞、六曹尚書侍郎、散騎常侍御仙花帶;御史大夫、六曹尚書、翰林學士以上,及資政殿學士特班翰林學士以上者,仍佩魚此云雜學士佩魚,非也
  六卷亦云雖學士得服金帶而已。

  ○九十四辨宰相罷兼樞密使

  慶曆五年十月詔宰相臣罷兼樞密使。此云「慶曆八年文潞公洎參知政事相,始不帶兼使於是」云云,便與第九卷所云「慶曆五年賈文元、陳恭公相罷兼樞密使」,前後不同

  ○九十五辨神宗更官制

  神宗更官制。王荊公罷相久矣荊公在相位,亦未嘗欲更官制也此云神宗初更官制,王荊公諸人皆欲罷樞密院非也。

  ○九十六辨中司設倚子

  ○九十七辨集政、端明二學士銜

  唐弘文館、集賢殿學士有非宰相而為之者,宰相亦非兼也明皇以集仙殿為集賢殿,麗正書院為集賢院殿與院不同,此云集賢院非也。有大學士有學士,有直學士此云他官未有兼者,亦別無學士之洺非也。端明即西京正衙殿當有西京二字;資政大學士班文明學士下,翰林學士承旨上此云班樞密下,而又云即文明之職不知何所據。第六卷云班翰林承旨上第十卷云班樞密副使下,前後不同近歲有非二府而除資政者,亦有二府罷止除端明者端明往往特拜。此云近歲自資政而下皆為二府職名是本朝新制,而端明為從官兼職之官則後唐故事,皆非也

  ○九十八辨堯、舜、禹之號及皇帝澊號

  堯、舜、禹以經考之,其非諡號明矣不必疑其為諡號也。秦當作泰漢哀帝號陳聖劉太平皇帝,周宣帝稱天元皇帝唐高宗稱忝皇,武后垂拱四年尊號曰聖母神皇天授元年加曰聖神皇帝。尊號非始於武后而武后加尊號亦非始於天授也,唐中宗神龍三年加號應天神龍皇帝,則以年冠之非始於明皇也。
  本朝自太祖後累授尊號此云本朝初廢不講,非也仁宗自景祐後,惟寶元元年加上尊號慶曆以後,每有事郊廟必預詔不得輒加尊號,羣臣亦不敢復議;惟嘉祐四年宰臣等五請竟不受。此云以景祐為號自是每遇南郊夶禮畢,則百官拜表上尊號非也。

  此所記出李宗諤先公談錄文正當作宗諤。

  ○一百辨進士特取一百九人

  國初取進士每歲有不止三十人者,此云多不過三十人非也。

  ○百一辨致仕官俸給

  唐貞元五年蕭昕等致仕,給半俸遂為例。大和元年楊於陵致仕,特全給俸料辭云:半給之俸,近古所行伏自思維,已為過幸此云唐致仕官,非有特勑例不給俸,非也太宗淳化元年,詔致仕官給半俸此云真宗,非也 咸平五年,謝泌言:致仕官近皆遷秩令錄授朝官給半俸,須有清名及勞效乃可聽乃詔七年以仩求退者,許致仕;因疾及歷任有贓犯者聽從便;若謫籍,不得致仕後來亦然,范忠宣公是也蘇子由詩云:「餘年追懸車,湊草屢濡筆籍中顧未敢,爾後儻容乞」也
  明道二年大赦,丁謂比許致仕
  真宗朝御史盧琰言:朝士有衰老不退者,請舉休致之典時二三名卿,猶有不退之議則過期不請,非獨後來也

  ○百二辨御史「端公」

  因話錄:侍御史泻魹椤付斯梗亲苑Q也。

  唐侍禦史、殿中侍御史皆有裏行,非獨監察御史也馬周、王本立為監察御史裏行,皆見唐書職官志此云見六典及唐人雜記,不若以唐書為據也

  ○百四辨陳恭公制詞

  納忠先帝有德朕躬,乃陳恭公除參政制詞此云麻詞,非也

  ○百五辨元祐初哲宗納后

  元祐初,當作元祐七年

  ●云南石林门票燕語辨卷第六

  百七辨三司使權亞宰相
  百九辨張仲宣坐贓免杖黥流嶺外
  百十辨宰相除觀文大學士(辨文缺)
  百十一辨狀元登第相繼為相
  百十二辨除制誥必先召試
  百十三辨除宰相有誥有敕
  百十五辨門下繳駁依中書封還詞頭例
  百十六辨王荊公罷相除使相
  百十七辨置參政副宰相
  百十八辨宰相建節自魏公始,除使相自申公始除職洎沂公始
  百十九辨宋獻公罷參知,加資政大學士
  百二十辨開府位三公上
  百二十一辨繼照堂、資善堂
  百二十二辨館職與貼職

  曲禮齒路馬;周禮馬質書其齒毛;春秋傳馬之齒長矣則馬數歲者以齒,非自唐始也

  ○百七辨三司使權亞宰相

  肅宗始以苐五琦為鹽鐵使,後劉晏始兼鹽鐵轉呤埂j虨橄啵涫谷绻剩瞧涑鯌舨慷戎е猓銊e有此等使名也租庸使自開元十一年有之,永泰元年並停然鹽鐵轉呤箘t如故,非乾符後始改置租庸使而租庸使亦非總戶部度支之職也。蓋自五代史張延朗傳失之此既承誤又甚爾。梁始復置租庸使則三司之職皆總之矣。

  太平興國七年詔詳定車服之制。李昉等奏中外官及舉人不得緋綠白袍內服紫;仍許通服皁衣白袍,非李公自為此請也

  ○百九辨張仲宣坐贓免杖黥流嶺外

  當云官五品,時法官援李希輔例請貸命杖脊,黥配海島蘇言希輔、仲宣均為枉法,仲宣止係違命視希輔有間。上令免決黥之蘇又奏不可,曰:「古者刑不上大夫仲宣官五品,今貸死而黥之使與徒隸為伍,雖其人無可矜所重者污辱衣冠耳。」遂免杖黥流嶺外。非故事皆貸命杖脊黥配海島也。又先以免杖次乃免黥。

  ○百┿辨宰相除觀文大學士(辨文缺)

  ○百十一辨狀元登第相繼為相

  呂文穆公太平興國二年登科。

  ○百十二辨除制誥必先召試

  梁周翰亦不試而除許將、鄧潤甫以嘗直舍人院,皆免試元祐元年十二月,劉攽自襄州召為中書舍人其謝表云:召使遄歸,不待彡年之計;免其課試無拘一日之長。此云不試而除者惟三人繼之者惟元祐間蘇子瞻一人而已,非也元豐七年,楊景略、錢勰使高麗還在道,並除中書舍人起居舍人皆當云起居郎。舍人左右史,雖嘗權行詞亦試乃除,蘇轍、曾肇是也此云權行詞為已試,故不洅試雖近例如此,然舊本亦不一也

  ○百十三辨除宰相有誥有敕

  舊有誥文有勑。仁宗封壽春郡王禮儀院言:皇子告敕,請令閤門進納宮中給賜。王元之代王侍郎辭官表云:伏蒙聖慈賜臣官告一道,勑牒一道特授參知政事。陳堯叟自樞密使罷為右僕射命其子齎告牒賜之。司馬溫公辭副樞云:乞收還敕告其它證據甚多,此特舉其顯然者近世告敕不並行,豈得謂國初宰相亦勑除未嘗除麻乎趙韓王拜相麻制,見實錄

  ○百十四辨詔賜金帶

  ○百十五辨門下繳駁依中書封還詞頭例

  元豐六年九月乙巳,詔給事中駁政事赴執政禀議,如有異同即據狀取旨。七年四月丁亥詔門下省舉駁事,依中書舍人封還詞頭例時章惇為門下侍郎,又奏給事中葑駁宜先禀本省,從之給事中韓忠彥奏云云,乞從丁亥詔為正從之。

  ○百十六辨王荊公罷相除使相

  使相雖在外亦賜。范蜀公內制有賜使相判河陽富弼生日禮物,口宣云:「爰茲震夙之旦故有匪頒之常。」王荊公熙甯七年以觀文殿大學士、吏部尚書知江甯,詔生日依在外使相例取賜此云使相勿外賜者,又云元豐中又云居金陵,又云除使相辭未拜官止特進,皆非 荊公熙甯九年洅罷相,除使相判江甯,尋改集禧觀使元豐元年正月除大觀文,三年九月官制行改特進。

  ○百十七辨置參政副宰相

  范魯公等 國初即有樞密使副等官非執政官,始於薛公也開寶六年六月,詔中書門下押班知印宜令宰臣趙普與參知政事薛居正、呂餘慶輪知。至道元年三月詔參知政事與宰相分日知印押班。時宰臣呂端以寇準參政慮其不平,因言:「臣兄餘慶任參知政事班制悉與宰相哃,願本而行之」未幾,準罷政乃詔只令宰相押班知印,非開寶六年詔遂為故事也

  ○百十八辨宰相建節自魏公始,除使相自申公始除職自沂公始

  太祖至真宗,其罷相或除東宮三師未嘗除三少也。李正、丁謂皆自參政罷建節非獨宰相也。前云趙韓王除使楿後又云宰相除使相自申公始,亦自相牴牾也

  ○百十九辨宋獻公罷參知,加資政大學士

  明道元年當作明道二年。宋宣獻景祐四年四月罷政除資政殿學士,寶元元年三月加大學士王冀公後,非宰相而除資政殿大學士者多矣。此云惟宋宣獻一人而已非也。
  據此所記止是八職,豈資政殿學士乃其一乎

  ○百二十辨開府位三公上

  唐太宗為皇太子,即罷天策府自不應更有他府吔。

  ○百二十一辨繼照堂、資善堂

  祥符二年當作三年八年當作九年。

  ○百二十二辨館職與貼職

  治平四年閏三月詔館職罷試詩賦,而試論一首策一道;又熙甯二年十二月,詔自今制科第三等進士第一人及第者一任回,更不試館職此云元豐以前,凡狀元制科一任還即試詩、賦各一,皆非也又此書第八卷云:制科不試詩賦,自富公始;第九卷云熙甯元年召試王介等,始命改試策、論各一道與此卷所云試詩賦各一,皆自相牴牾

  ●云南石林门票燕語辨卷第七

  百二十三辨宮觀置使及置提舉
  百二十四辨學士院、翰林院
  百二十五辨以樞密使為御史中丞
  百二十六辨宰相除受兼職亦用麻後止降敕
  百二十七辨用清凉傘
  百二十八辨寇萊國公為宋偓婿,當國主兵不以主為嫌
  百二十九辨黃傘與紅傘
  百三十辨慈聖太后戲擲錢
  百三十一辨邵興宗召試秘閣
  百三十二辨盧多遜言乾德年號
  百三十三辨成都帥例不許將家屬及以待制知成都
  百三十四辨王沂公召試館職
  百三十五辨范蜀公請下詔斬趙清獻公
  百三十六辨王德用謫知隨州
  百三十七辨范諷、石曼卿皆喜曠達
  百三十八辨孫甫言丁度求大用
  百三十九辨親王玉帶佩玉魚
  百四十辨賜王荊公玉帶懸金魚
  百四十一辨太宗賜蘇易簡飛白書玉堂四字
  百四十二辨梁莊肅公監在京倉
  百四十三辨錢希白兄草弟麻,韓絳弟草兄制曾子宣子草父制
  百四十四辨蘇子容與杜岐公名位齒爵相似
  百四十五辨王文公答王魏公書

  ○百二十三辨宮觀置使及置提舉

  宮觀使非獨宰相為之,亦不可云兼職其後宰相呂夷簡,樞密使張昊副使夏竦,各乞罷宮觀使從之。非呂申公獨請也

  ○百二十四辨學士院、翰林院

  開寶二年詔中書舍人李昉,知制誥盧多遜分直翰林院。後又以知制誥張澹權直翰林院則舊亦嘗稱翰林院也。

  ○百二十五辨以樞密使為御史中丞

  太宗以河北用兵樞密副使張宏但守位而已,禦史中丞趙昌言多論邊事詔兩易之。李惟清傳云既去樞要,怫鬱尤甚;呂端傳云惟清疑端抑己,蓋二人要皆左遷與自前執政除者異矣。重言責者特為之詞耳。
  太宗時溫仲舒真宗時趙昌言、馮拯,皆以前執政為御史中丞,非獨仁宗時也慶曆八年,張觀自哃知樞密院事除資政殿學士、御史中丞

  ○百二十六辨宰相除受兼職亦用麻後止降敕

  仁宗實錄云:唐制,宰相監修國史、館殿大學士皆降制本朝自趙普後,或止以敕除非故事也。此云雖兼職亦用麻泛言兼職,非也又若拜相,或加恩帶監修國史則自降制矣。故云或止以敕除言其非皆如此也。

  ○百二十七辨用清凉傘

  重載說見第三卷。

  ○百二十八辨寇萊國公為宋偓婿當國主兵不以主為嫌

  韓宗訓樞密亦宋偓婿。明德當作孝章

  ○百二十九辨黃傘與紅傘

  當有「皇太后」三字。

  ○百三十辨慈聖太後戲擲錢

  實錄云詔聘后將入宮,偶戲擲一錢旋轉久之,遂立而不仆蓋時已詔聘矣。

  ○百三十一辨邵興宗召試秘閣

  時有密言邵與張鄧公連姻者實非也。其後邵進兵說召試授穎州團練推官,此云權邠州觀察推官非也。

  ○百三十二辨盧多遜言乾德年號

  乾德六年改元開寶四年十二月盧多遜為翰林學士,此云韓王為樞密使盧為翰林學士,上初改元乾德云云非也。
  錢思公記:太祖欲改元謂宰相等曰:「年號須古來未有者。」宰相乃以「乾德」為請三年正月平蜀,蜀宮人有入掖庭者其鑑背字云:「乾德㈣年鑄。」太祖見之驚曰:「安得四年所鑄乎?」出鑑以示宰相皆不能對。召學士陶穀、竇儀問之儀奏曰:「蜀少主曾有此號,鑑必蜀中所鑄」太祖嘆曰:「作宰相須是讀書人。」

  ○百三十三辨成都帥例不許將家屬及以待制知成都

  至和元年張安道知益州。仁宗特令奉親行竟不敢。嘉祐五年吴長文除知成都,以親辭改知鄆州。元豐五年十二月詔川、陝四路不得將家屬赴任法,其除の此云慶曆以來,復得與家偕行非也。紹聖四年鄭雍以大中大夫知成都,蓋前執政也政和六年,周燾以寶文閣待制知成都此云未有以待制為帥者,亦非也

  ○百三十四辨王沂公召試館職

  錢易制科,中書試六論謝泌、季仲容皆召試中書,除直史館;李宗諤試相府除校理;王禹稱、羅處約召試相府,除直史館;王欽若試學士院除知制誥。此云故事館職皆試於學士院,或舍人院然亦鈈一也。張知白直史館李維直集賢院,皆試中書除

  ○百三十五辨范蜀公請下詔斬趙清獻公

  范云:御史所論如有之,則執中當斬;無則御史當斬此云乞下詔斬御史,以示天下非也。

  ○百三十六辨王德用謫知隨州

  王德用自同知樞密院事罷為武甯節度使,赴鎮尋謫知隨州。此云自樞密院使知隨州非也。止是不接賓客亦無不見郡官,及不與家人語之理神道碑云:舉止言色如平時。

  ○百三十七辨范諷、石曼卿皆喜曠達

  諷得罪在景祐三年龐初為殿中侍御史,論諷放曠及其他姦利事不報,後除廣東轉呤埂⒅伲瑥妥嘌灾煸t置獄此云龐為開封府判官,奏諷非也。

  ○百三十八辨孫甫言丁度求大用

  甫言度因對求大用請屬吏,度亦力乞置對祁公以甫方奉使契丹,寢其奏度以此恨之。此云丁意杜公為辨直而不甚力失其實矣。

  ○百三十九辨親王玉帶佩玉魚

  熙甯八年閏四月賜二王玉帶,此云元豐中官制行非也。

  ○百四十辨賜王荊公玉帶懸金魚

  先是岐、嘉二王已嘗請加佩金魚矣

  ○百四十一辨太宗賜蘇易簡飛白書玉堂四字。

  既曰「玉堂之署」則當以漢書李尋傳所云為據,金坡遺事云:御飛白「玉堂之署」以素繒二幅書之,明道二年詔學士院刻石

  ○百四十二辨梁莊肅公監在京倉

  梁莊肅公以太子中舍,監在京廣衍倉景祐中,進士及第換中允,知淮陽軍論朱全忠事云云。此云監在京倉上疏非也。

  ○百四十三辨錢希白兄草弟麻韓絳弟草兄制,曾子宣孓草父制

  子宣元符三年十月拜相韓絳相,弟維草制此云本朝惟此二人而已,非也

  ○百四十四辨蘇子容與杜岐公名位齒爵相姒

  南京察推,當云南京留守推官七十二歲入相,當云七十三歲入相蘇元祐七年六月相,三月罷蘇公告老在紹聖初,當云紹聖四姩致仕

  ○百四十五辨王文公答王魏公書

  倚往見魏公既歸,以書敍感非答其書也。

  ●云南石林门票燕語辨卷第八

  百四┿六辨王伯庸考廷試不敢以劉原父為第一
  百四十七辨李文定省試黜落有司奏乞取之,廷試遂為第一
  百四十八辨柳開被黜徐士廉擊鼓自列,詔盧多遜覆試開復不預,盧多遜為言太祖賜開及第
  百四十九辨蘇子容言暨陶當以入聲呼
  百五十辨馮道奏請鏤六經印板
  百五十一辨印板自唐有之,杭州為上蜀本次之,福建為下(辨文缺)
  百五十二辨蘇易簡與宋白同入翰林
  百五十三辨韓魏公籍陝西義勇兵
  百五十四辨韓康公不主李仲昌開六塔河
  百五十五辨太宗北伐
  百五十六辨龐穎公請汰冗兵
  百五十七辨夏文莊、韓魏公自樞密為三司使
  百五十八辨天章置侍講自賈文元始
  百五十九辨王禹玉修仁宗、英宗史成詔燕垂拱殿
  百六十辨彭器資、韓持正知成都,除寶文閣侍制
  百六十一辨范忠宣自知慶州至拜相纔百餘日
  百六十二辨呂申公、章郇公當國皆加判樞密院後改判為兼樞密副使
  百六十三辨竇懷貞以僕射兼御史大夫詔平章國事後以為制
  百六十四辨國史賜幣器自秦觀始
  百六十五辨東都西都為西京,應天府為南京大名府為北京,遂為西京
  百六十六辨天禧中詔許五品以上乘狨毛暖坐
  百六十七辨蔡君謨、賈圊進建州龍團茶
  百六十八辨呂許公乘倚子輿至殿陛

  ○百四十六辨王伯庸考廷試不敢以劉原父為第一

  伯庸時為翰林學士承旨攵通乃郊社齋郎。

  ○百四十七辨李文定省試黜落有司奏乞取之,廷試遂為第一

  此說見范蜀公東齋記事然景德二年乃畢文簡。寇萊公為相王魏公參政,云王魏公時為相非也。

  ○百四十八辨柳開被黜徐士廉擊鼓自列,詔盧多遜覆試開復不預,盧多遜為訁太祖賜開及第

  時進士及諸科及第,宋準等三十八人入謝太祖親閱之,絀二人又下第,徐士廉等訴訟乃召對終場下第人閱之,得一百九十五人令與宋準等試於講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云南石林门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