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皇粉能让人司去性攻能吗

当前位置: >>
麻杏石甘粉防治人工感染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试验研究
分类号: 密级:S璺墨墨:Z垒单位代码: 学号:iQQ墨鱼 2QQ鱼垒鱼垒公珏麻杏石甘粉防治人工感染鸡传染性 支气管炎的试验研究Therapeutic effect of Maxing Shigan Powderon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 in Chickens学位申请人:刘鹏飞 指导教师:钟秀会教授学科专业:临床兽医学学位类别:农学硕士 授予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答辩日期:二O一一年五月十四日 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塑皇堡盔些盘堂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 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到娥鸟似签字日期:如crl年f月砂扫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塑兰堡盔些盘堂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塑兰堡盔些盘堂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毒,低呜托签字日期:≯l f年/月2日导师签名:斜刍念石月a日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电话: 邮编: ㈣删㈣fJJI『㈣朋摘要Y189歹岑d:j||『’本试验主要研究麻杏石甘粉对人工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雏鸡的 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研究和开发中药防治动物疾病提供 新的思路和方法。 方法:IBV-M41标准毒株经SPF鸡胚复壮传代5次后测定其半数感染量, 以100EIDso为参照值,通过滴鼻、点眼的方法对15日龄雏鸡进行人工感染试验。 接毒24h后,观察鸡的临床表现并进行实验室诊断。然后将240只15日龄雏鸡 随机分为8组:正常组、模型组、麻杏石甘粉高、中、低剂量组及麻杏石甘散高、 中、低剂量组。除健康组外其余7组接种IBV尿囊液。两种药物治疗组于攻毒 48h后分别以0.5%、1%、1.5%的麻杏石甘粉和0.12%、0.24%、0.36%的麻杏石 甘散药物浓度进行干预,连续给药3d,于雏鸡18、21、24、27、30日龄时,每 组随机取6只鸡,无菌心脏采血,分离血清。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IBV抗体 滴度,然后将雏鸡处死,取肺、支气管等组织做病理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 支气管单位面积lea分泌细胞的变化;计算脾脏、法氏囊的器官指数。为评价麻 杏石甘粉的毒性,以半数致死量(LD50)作为评价急性毒性强度的指标将40只 小白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并且保证雌雄各半,给药途径为口服,试验 期为7d,观察动物临床表现和死亡情况。 结果:(1)给每只供试雏鸡滴鼻0.2mLl00 EID50供试毒液,同时对雏鸡进行 冷刺激(频繁室内洒水,关闭鸡舍内的取暖设施),从攻毒后的鸡只临床症状、 死亡鸡只的剖检病变症状说明,本试验成功建立了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模型;(2) 麻杏石甘可溶性粉治疗IB总有效率达90%.93.3%,治愈率为86.7%.90%,证实雏 鸡群应用麻杏石甘粉治疗此病效果显著高于麻杏石甘散,饮服本药的最适治疗浓 度为0.1%一0.15%;(3)与模型组相比,麻杏石甘粉组通过促进机体细胞活化,导 致组织迅速再生,改善IBV模型肺与支气管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并且效果优于麻杏 石甘散组;(4)抗体测定结果显示给IBV感染雏鸡药物干预后,血清IBV抗体的 滴度升高明显,麻杏石甘粉高、中剂量组均为抗体阳性表现,显著高于麻杏石甘 散组; (5)攻毒后3d,在IBV的刺激下,各组IgA分泌细胞的数量较正常组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多,但到攻毒后9d,模型组及麻杏石甘散组IgA分泌细胞的增加幅 度已不是很明显,而麻杏石甘粉组仍然保持着较好的上升趋势,尤其在机体的康 复期仍能高水平的分泌抗体,提高了雏鸡抵御强毒攻击的能力; (6)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LDso>60000mg/kg,说明麻杏石甘可溶性粉无毒,可安全服用。 结论:麻杏石甘粉对IBV感染的雏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对IBV模型的 气管及肺组织的病理损伤有修复作用,并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促进雏鸡产生抗 IBV抗体,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从而杀灭侵入机体的病原微生物并 提高雏鸡抗病能力,达到抗病毒的作用;并且有效增强鸡体的黏膜免疫功能,提 高了雏鸡抵御强毒攻击的能力。以上效果均显著高于传统的散剂剂型并且无毒副 作用,能有效治疗雏鸡的传染性支气管炎。关键词:麻杏石甘粉;新剂型;雏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gA分泌细胞
Therapeutic effect of Maxing Shigan PowderChickenson 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 inAuthor:Liu,PengfeiMajor:ClinicalVeterinary ScienceAdvisor:Zhong,Xiuhui,PhD,ProfessorAbstract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the new dosage forms ofChinese herbal medicine MaxingShigan powder onInfectious BronchitisVirus(IBV)through artificial infection in chickens,and initially discuss its possible functionmechanism.T11e result of this stIldy will provided studying Chinese herbal medicinetoanovel thought and method forpreventandtreat Animal diseases.Method:Determineat 5the EID50 of IBV二M4l strain afterrejuvenationonembryogeneration,then 1 5-day-old chicks wereto 1 00inoculated intranasally observed and hundredwith IBV二M4 lreferEID50,the clinical symptom wereatchicks werediagnosed byempirical method were24h post infection.Twoand forty 1 5-day-old chicksgroup,randomly divided intoeight groups of 30 each:blank control group,model10W,middle andcoal怎ehighdose of Maxingshigan soluble powder groups and Maxingshiganpowdergroups.Except for blank controlgroup,chickenswithin other groups wereinoculatedintranasally with 0.2 ml inoculum of IBV-M4 1 respectively.Birds in thetwo kinds of drug therapeutic groups wereintervenedO.5%,.1%and1.5%dosecoarseof Maxingshigan soluble powder and 0.12%.0.24%and 0.36%dose ofMaxingshiganpowder respectively at 48h post infection,successive adminis仕ation for 3 days.Clinical signs were recorded daily beforeorafter drug usageandserum wascollectedat 1 8,2 1,24,27,30days of age with six chicks from eachweregrouprandomly;the IBV antibody titers in serumdeterminedby ELISA;pathological sections of lung and bronchus were observed;theareachanges of IgA-secreting cells per unitof bronchus Were measur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the weights of whole body,spleen and bursa of Fabricius were weighed for thecalculation of immuneorganindex.For evaluating the toxicity of Maxingshigan solublepowder,the index of acute toxicity intensity wasevaluated byLD50,forty mouses were randomly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of 10 each,the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was orally.The test period was 7d, clinical manifestation and death wasobserved.could be replicated successfully by inoculating with 0.2 mlResult:(1)mv infected modelinoculumof IBV-M4 1 and under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of low temperature and highmoisturization.It could beconfirmedby the clinical symptoms and signs,the pathological total efficiency of Maxingshigan soluble powderappearancesonof lung and bronchustissue;(2)ThecureIBV infection was90‰93.5%,therate was86.7%.90%,it was confirmed that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Maxingshigan soluble powderonIBV infection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Maxingshigancoarsepowder andthe optimum therapeutic concentration WaS O.1%一0.1 5%:(3)Compared withmodel group,Maxingshigan solublepowder groupscould rapidly induce tissueregeneration through promotion of cell activation,and could improve the pathological the bronchuscoarsechanges ofandlung tissues of the IBV infected model which Was betterthan Maxingshiganpowder groups;(4)After administrated、析m rised obviously,high and middlewhich wasChinese herb medicine.the serum level of IBVantibodydose of Maxingshigan solublepowdergroupsshowed3 daystopositivesignificantlyhigher than Maxingshigan coarsepowder groups;(5)atwitll VIlqlSpostinfection.theincrease,butatareas of IgA secreting cells in the groupschallengedcontinued9dayspostinfection,the increase extent of IgA secreting cells in model group andMaxingshigancoarsepowder groupsWas not obviousl%but in still maintained upwardhigh andmiddledose of in the theMaxingshigansolublepowder groups,ittrend,especiallyrehabilitative period of the body,it stillsecreted antibodyat a high level,thereforeenhancedchicken’Sability of resisting the virus;(6)Theresult of acute toxicity test Was LD50>to on60000mg/kg,explained that Maxingshigan soluble powder is non―toxic,which Was safe Conclusion:Maxingshigan soluble powder had significant therapeutic effecttake. IBVinfection,meanwhilereparation effectonpathologyinjurycaused by IBV infection,and immuneregulation.It could increase seTBm antibody against IBV improve the cellular immunity and humoral immunity,which would eventually kill thepathogenicmicroorganism andspeedup thechick’S recovery from mV infection;it also had the ability of enhancing the function of Mucosalimmunity,enhancedthe chicken’sability of resistingthe virus.Theeffects abovedcoarseofMaxingshigan soluble powder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traditionalpowder,moreover it without toxic and side-effect,thereby protect the chickens with IBV infection.Key words:Maxingshigan soluble powder;,new dosage forms;chicken;Infectious Bronchitis;Iga secreting cells 缩写词表缩写词IB英文全称Infectious Bronchitis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Embryo Infections Dos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T helper cell中文全称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鸡胚、}数感染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BVEIDso ELISA PCRTh聚合酶链式反应 辅助型T淋巴细胞 巨噬细胞 细胞介导免疫 分化群 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过氧化氢 琼脂扩散试验 免疫荧光法 核糖核酸. 无特定病原体 苏木素一伊红染色法M①Macrophagecell-mediated immunity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CMICD SIgA H202 AGP IFA RNA SPF HESecretedimmunoglobulin Ahydrogen dioxideagar diffusion reactionimmumofluorescence method ribonucleic acid specific-pathogen free hematoxylin and eosine
目录l弓I言…………………………………………………………………………………………………………………………….1 1.1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概述…………………………………………………………………11.2IB的病原分子生物学研究………………………………………………………………31.3传染性支气管炎免疫机制……………………………………………………………….3 1.4家禽黏膜免疫研究进展…………………………………………………………………5 1.4.1家禽黏膜免疫系统的组成……………………………………………………….5 1.4.2黏膜免疫系统的功能………………………………………………………………6 1.4.3家禽黏膜免疫系统的特点……………………………………………………….6 1.5家禽黏膜免疫主要效应因子SIgA……………………………………………………….61.5.1 1.5.2SIgA的结构………………………………………………………………………6 SIgA在黏膜免疫应答中的作用…………………………………………………71.6中药防治病毒性疾病的研究进展………………………………………………………7 1.6.1中兽医在防治病毒性疾病的理论基础…………………………………………..8 1.6.2中药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治现状………………………………………….8 1.7中兽药剂型的改革与创新………………………………………………………………9 1.8本项目研究的目的意义…………………………………………………………………9 2材料与方法…………………………………………………………………………………….10 2.1试验材料………………………………………………………………………………。lO 2.1.1药物……………………………………………………………………………………………………….10 2.1.2病毒………………………………………………………………………………………………………..10 2.1.3雏鸡和SPF种蛋…………………………………………………………………10 2.1.4主要仪器设备…………………………………………………………………一lO 2.1.5主要试剂………………………………………………………………………。lO 2.2试验方法………………………………………………………………………………。1l2.2.1IBV种毒复壮与半数鸡胚感染量(EID50)的测定………………………….1l2.2.2人工感染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模型的建立………………………………。12 2.2.3麻杏石甘粉对人工感染IBV雏鸡的疗效试验………………………………。12 2.2.4样品的采集与处理……………………………………………………………..13 2.2.5病理组织学检查…………………………………………………………………13 2.2.6免疫器官指数的测定……………………………………………………………132.2.7 2.2.8ELISA测定血清中抗体的相对水平…………………………………………….13 SP染色法检测IgA分泌细胞……………………………………………………142.2.9急性毒性试验……………………………………………………………………14 2.3统计学处理…………………………………………………………………………….14 3结果…………………………………………………………………………………………………………………………。153.1mV的EID50的测定……………………………………………………………………15 3.2人工诱发雏鸡支气管炎试验结果……………………………………………………..15 3.3疗效试验结果…………………………………………………………………………..15 3.4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17 3.5免疫器官指数的动态变化…………………………………………………………….18 3.5.1对脾指数的影响………………………………………………………………..18 3.5.2对法氏囊指数的影响…………………………………………………………。183.6 3.7IBV抗体测定结果………………………………………………………………………19 IgA分泌细胞的分布特点及数量变化…………………...……………………………203.8急性毒性试验结果………………………………………………………………………23 4讨论…………………………………………………………………………………………………………………………..:}44.1IBV人工感染模型的建立……………………………………………………………。244.2中药方剂分析………………………………………………………………………….24 4.3麻杏石甘粉对人工感染IBV雏鸡的疗效试验……………………………………….25 4.4对IBV雏鸡组织结构病理损伤的影响………………………………………………26 4.5麻杏石甘粉对雏鸡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27 4.6对体液免疫的作用………………………………………………………………………27 4.7麻杏石甘粉对IBV雏鸡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27 5结论…………………………………………………………………………………………………………………………一29 参考文献…………………………………………………………………………………………30聪秉~…~~~~~~~…~~~~………~~...~~~……~~~………~…~...一~~~~~~……~…~…jst?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40 作者简介…………………………………………………………………………………………..4l jl|【谢…………………………………………………………………………………………………………………………..zl:! 支气管炎的试验研究深入,中药在防治畜禽病毒性疾病中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1.1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概述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Bronchitism)是由冠状病毒科(Corona viridae)冠状病毒属Virus(Corona virus)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mv)弓l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l捌,是集约化养鸡场的重要疫病之一。IBV对环境的抵抗力强,能持久的存在于周围 的环境中,一旦感染,很难根除。其特征是病鸡咳嗽、喷嚏和气管发生哆音。在雏鸡还可以出 现流涕,产蛋鸡产蛋减少和质量变劣。该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因病原具有多血清型,而使免 疫接种复杂化。感染鸡生长受阻,耗料增加、产蛋和蛋质下降、死淘率增加,给养鸡业造成巨 大经济损失。 1930年在美国北达科他州首先发现传染性支气管炎。1931年Schalk和Hawn首次报道了 美国北达科他州发现一种引起小鸡死亡的呼吸道疾病【31。1936年Beach和Schalm证明了其病 原微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之后,世界各地陆续都有该病的报道【4J,并分离到许多不同血清型的 毒株垆J。1937年Beaudette和Hudson首次在发育鸡胚中培养IBV;1956年JIlIlgllerr与其同事 报告了1951年分离的康狄格(Connecticut)株和1941年分离的马萨诸塞(Massachusetts,Mass)株,可引起类似的疾病,但不能交叉保护或交叉中和,从而证明IBV不只是一个血清型61。在美国,除了最早鉴定出的IBV Mass型外,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又陆续鉴定出其他几个IBV血清 型【6'刀,目前,非洲【81、澳大利亚[91和欧洲【10,111都已分离到许多血清型明显不同于北美分离株的 IBV毒株;我国1972年由邝荣禄首次报道在广东发现该病。1988年分离出肾型IBV,目前肾 型传支在我国20多个省市流行,腺胃型已在lO多个省市流行【12】。 鸡是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不同品系和不同日龄的鸡敏感性不同。IBV主 要侵害雏鸡的呼吸道、消化道、生殖系统及肾,各种日龄的鸡均可感染,其中以1.4周龄的雏 鸡发病最为严重,并能引起死亡。IBV往往引起复合感染(如新城疫、慢性呼吸道病等),并可 继发细菌性疾病如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等,从而加重了鸡群的危害。随着日龄的增长,鸡 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只对致。肾炎、输卵管病变和死亡的抵抗力增加。IBV自然感染通常在48h内出现症状。人工接 种后,从第24h到第7天始终可以从鸡气管、肾、法氏囊中分离出病毒。雏鸡感染后症状严重, 死亡率主要取决于病毒株的毒力及鸡群抵抗力,呼吸型的传支多发于幼雏,发病率高,死亡率 25%左右;日龄稍大或成年鸡死亡率较低。以肾脏病变为主的肾型传支多见于鸡的育雏阶段, 死亡率可达10-40%:腺胃肠道型的传支多发于30.90日龄,病程相当长,发病率高,死亡率较 低[13,141。炎热、寒冷、拥挤、通风不良及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的缺乏都可促使本病的发 生。IBV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传播的,传播速度快,距离远,往往整栋鸡舍同时发病。此外,IBV 还可通过泄殖腔传播。IBV感染的持续性很难确定,有报道证明人员和设备污染也是鸡群间歇 传播的潜在威胁【”】。本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经空气飞沫传给易感鸡只【161。此外IBV也可通 过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等经消化道使易感鸡感染发病【17.18】。病鸡康复后仍能排毒长达140 天之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寒冷,高热季节发病率更高。 呼吸型的传支多发于35日龄以内的雏鸡,除衰弱,精神不振等一般症状外,鸡雏往往突然 出现呼吸道症状,并很快波及全群,病鸡的主要临床症状为畏寒、喘息、咳嗽、打喷嚏、气管 罗音和流鼻涕,病鸡多因呼吸困难窒息而死或继发感染而死亡【l 91。日龄稍大的(42日龄以上)患 病鸡呼吸道症状较轻,表现气管哕音、气喘和微咳,并以夜间较为明显;产蛋鸡呼吸道症状温 和,主要表现为产蛋下降,产软壳蛋、畸形蛋和粗壳蛋,蛋白稀薄如水,蛋黄与蛋白分离。病 死雏鸡剖解可见呼吸道有浆液性、粘液性和干酪样分泌物,气囊混浊,含有黄色千酪样分泌物, 肺淤血,见小叶性肺炎。组织学检查可见气管纤毛脱落,上皮细胞圆缩脱落。产蛋母鸡腹腔内 可见液状的卵黄样物质及卵黄性腹膜炎,卵巢正常或充血、出血、变形;输卵管萎缩。部分萎 缩产蛋鸡外观无症状但不产蛋,剖杀后可见卵巢发育较正常,但输卵管壁薄,又细又短,有的 鸡输卵管积水[20,211。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在目前发生较多,流行较广,15.30日龄的雏鸡是本 病的高发阶段。同一鸡场可在多批次雏鸡中连续发生,且在一定的时间内发病日龄相对稳定。 成年鸡群很少发生。肾型传支病死鸡的呼吸道大多没有明显的病理变化,主要病变在肾脏:肾 肿大、苍白、肾小管和输尿管充满白色尿酸盐结品,外观花斑样[22,23,24】。输卵管扩张,并和直 肠、泄殖腔一样有多量尿酸盐沉积。 IBV血清型的多样性与不断变异[25,26,271,以及免疫应答机理的复杂性、传染性【28,29,301,给 m的免疫检测和免疫预防带来了很大困难。支气管炎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复杂多样,还有混 合感染、继发感染等因素【3¨,因此,只靠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等来诊断本病只能做 到初步诊断。最终确诊还要靠实验室诊断。自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随着生化技术、生物技术 的发展,m的检测手段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目前,国内外建立了一系列IB诊断方法。病毒 分离鉴定【32】,此方法是最经典、最可靠的实验方法,但此方法繁琐、耗时、昂贵,不适宜日常 检测工作。病毒中和试验【33】具有高的灵敏度及特异性,但此实验耗时,影响常规检测工作的开 展。血凝抑制试验和免疫扩散试验【34.35】,尽管此方法不能区分临床发病引发的抗体,还是疫苗 免疫所导致的抗体升高,但仍是目前养禽场用于监测抗体水平常用的检测方法。此两种方法灵 敏性和特异性不好,需寻找一个更灵敏、更特异,简便快速的方法替代它。ELISA[36,37,38,39]可具 备灵活性、特异性、快速的特点,既可以进行群特异性抗体的检测,也可用于型特异性抗体的 检测,利用鸡胚接种途径培养病毒,或是鸡胚成纤维细胞途径培养病毒m】,作为包被抗原。随 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制备基因工程抗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部分基因在昆虫细2 麻杏石甘粉防治人工感染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试验研究 胞中表达己获成功‘4¨,可作为ELISA包被抗原之用,特异性、灵敏度更好。免疫荧光抗体试验 [42,43]、免疫酶组化技术(44,451灵敏度低,非特异性反应严重。另外,利用PCR及生物索标记的 DNA探针‘46?47,481检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可及一早发现疾病,但费用高,技术操作繁琐,要 求高。不能适用于日常诊断之需,不能用于评估鸡体免疫水平及生产场疫苗的兔疫效果评价。1.2IB的病原分子生物学研究IBV是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一个成员,病毒形态多样,但通常为圆形,有囊膜,直径80~120rimE49】。囊膜外有类似球棒样的纤突,呈放射状排列,纤突末端呈球形,长约20nm。IBV 基因组为不分段的单股正链RNA,基因组全序列长约27kb,被分为6个区域,至少含有lO个 明显的开放阅读框(openreadingframes,ORF)。IBV的感染细胞内,可检出6种mRNA,分别命名为A、B、C、D、E、F。这6种mRNA具有共同的3’端,在5’端的帽子结构后面均紧 接先导序列,长约60~70bp,在IBV独特的先导.转录模式中起重要作用,即充当引物。其中A、 C、E分别编码mV的3个主要结构蛋白,其余的mRNA编码一些功能尚不十分清楚的小分子蛋白。IBV的主要结构蛋白为纤突糖蛋白(S)、膜糖蛋白(M)和核蛋白(N),三种结构蛋白 的分子摩尔比为l:6:15【50】。S蛋白进化相对活跃,在病毒的血清分类中起决定作用,也是决 定IBV抗原性的主要蛋白。S蛋白N.末端在跨越内基质网内膜时被切除lO个疏水氨基酸构成 的信号肽,并被裂解为90kD和84kD的两个个亚单位S1和S2。Sl亚单位由520~538个氨基 酸组成,S2亚单位由625个氨基酸组成。 M蛋白约占病毒结构总蛋白量的40%,由224.225个氨基酸构成,近N末端有两个糖基化 位点。M蛋白分子量未糖基化为23KD,随着糖基化程序不同为26KD、28KD、30KD和34KD 不等。低聚糖是通过N.糖苷键与M蛋白相连。氨基酸序列的二级结构分析推测M蛋白的二级 结构为:约10%的氨基酸暴露于病毒囊膜外面并被糖基化,可能形成抗原决定簇。紧接着大约 80%氨基酸形成了3个疏水的a.螺旋片段嵌入双层脂膜。其余近C端氨基酸位于脂膜的内侧。 M蛋白的作用与病毒的复制有关,M蛋白在粗面内质网内的聚集是其本身性质决定的。M蛋白 的免疫原性比较弱【50】。 核衣壳(N)蛋白是一种磷酸化蛋白,分子量约50kD,约含有409个氨基酸,与病毒RNA 结合,为核衣壳提供结构基础。N蛋白占病毒总蛋白量70%,氨基酸中约17%为碱性氨基酸, 在pH值为中性时带正电,80%碱性氨基酸在位置上是保守的,通常簇集在60.88、181.234、 334.373个区域。这一基本特征反映了核酸结合蛋白的特点,以便于包裹核酸,使之易于装配 入病毒内部,在进化上保守,与病毒的复制有关。1.3传染性支气管炎免疫机制传染性支气管炎只对鸡有致病力,分为呼吸型、肾型、肠型和腺胃型掣51】;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后,机体可以产生同源性和异源性保护,但是由于该病病毒的血清多型性、毒株毒力的3 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不同及可能需防护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不同表现等因素,使得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免疫机制 和持续时间的研究变得复杂化瞰】。 1.3.1体液免疫 体液免疫在鸡抗IBV感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机体感染IBV后可以产生循环抗体,但是它不 能代表其免疫力,鸡仍可表现为无抵抗力。实验表明,鸡用环磷酞胺后再免疫接种,虽然查不到 抗体,但是确实可以抵抗病毒攻击。IBV活病毒感染或灭活IBV免疫都可诱导试验鸡体内产生 中和抗体、血凝抑制抗体和ELISA抗体。IgG是体液抗体中含量最多的免疫球蛋白,在抗全身性 病原感染中起主要作用。在接种IBV 7天后,气管棉抵子中开始出现mV,睁异的IgG和IgA。这表 明从感染开始就有两类抗体分泌并参与作用【53】。不论是肾型IBV还是呼吸型IBV,在初次感染时 首先侵害呼吸道.引起呼吸道症状,产生局部体液免疫反应。而且,随着病程的不断加剧、病毒 组织嗜性的差异.最终产生典型的临床病理变化。 13.2局部免疫 呼吸道的局部免疫对抗感染有重要作用,鼻腔分泌液中的局部中和抗体能够阻止再次感染, 并且有证据表明哈德氏腺在局部应答反应中起作用。通过滴鼻、点眼可以获得较好的免疫效果。 1.33细胞免疫.细胞介导免疫在抗冠状病毒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应用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细胞毒性淋巴细胞活性升高试验和迟发型变态反应试验均证明IBV感染确实能够诱发特异性细胞免型¨J。经过对T细胞亚类功能的分析表明,CDI+和CD8+两种亚类T细胞在m的细胞免疫中起着重 要作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抗N蛋白特异的单克隆抗体检测,发现T细胞介导针对IBV的 局部免疫反应,IBV在T细胞介导下产生溶细胞作用。在病毒存在的肾脏和气管组织部位即为 T淋巴细胞和非淋巴细胞浸润的部位,CDI+T细胞可识别抗原,之后递呈到巨噬细胞表面而被 激活。激活的CDI+T细胞有多种功能:它决定着与T、B细胞结合的辅助因子的分泌,在某些 情况下可能具有细胞毒作用;它与B细胞结合,激活B细胞而最终导致体液免疫,与细胞性T 细胞前体结合产生细胞毒反应。在IBV感染期间,CD8+T细胞增多表明,依赖抑制性T细胞 对两种免疫应答进行负调节,细胞毒性T细胞应答在两种免疫应答中均显现出来,两种免疫应 答都是抗感染和抗病毒的。当IBV进入易感的气管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后,在T细胞介导下引起 局部免疫应答【551。Collisson EW等【56】对IBV接毒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较为 详细的研究,表明IBV感染(或免疫)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在发挥作用,只不过是两种免疫 反应发挥作用的时间不同。进一步的研究证实在mV核蛋白碳末端120个氨基酸的多肽可诱导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反应和对急性感染的雏鸡具有保护作用。用IBV弱毒和灭活苗对淋巴细胞 的转化试验、细胞毒性淋巴细胞活性升高和迟发型过敏反应有一定作用。但是这些反应在免疫 中的作用还不清楚。干扰素的产生因毒株不同而异,但是同样未知它在其抗感染中起的作用。 一般认为IB是呼吸道易感的疾病,地塞米松、环磷酰胺、环孢菌素等细胞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从 另一个侧面阐明了细胞免疫反应在抗mV感染中的重要作用。将1日龄雏鸡用嗜肠型IBV C株 感染,并跟踪检测到35天后未发现排毒,但发现某些鸡群在性成熟产蛋时再次排毒,如早期注 射激素则不会再排毒,而在接种环孢菌素(CSP)后将产生再次排毒现象,这说明T细胞在抑制 IBV感染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实验证明M,T细胞参与的主要作用在于限制IBV感染所引 起的损伤和致死方面比清除病毒更重要,鸡群发病是在T细胞受到抑制的情况下发生的。4 麻杏石甘粉防治人工感染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试验研究 1.3.4被动免疫 同其他抗原感染时一样,母源抗体也能为雏鸡提供一定的保护力。研究发现具有较高母源 抗体水平的1日龄雏鸡可得到较好的保护,保护率高于95%;随着日龄的增大,保护率逐渐降低, 到7日龄时则低于30%。这种保护与气管局部的抗体水平有关而与血清抗体水平无关【58】。母源抗 体可以保护1日龄和1周龄内遭遇攻毒的鸡,但是不能够对2周后的鸡产生保护作用。如果母鸡和 雏鸡用的疫苗相同,母源抗体可以降低疫苗反应的激烈程度,又可降低其效能。 1.3.5免疫抑制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和新城疫活苗经常联合使用。如果IBV的量大,会干扰新城疫病毒的 应答1591,然而无干扰IBV的报道。1.4家禽黏膜免疫研究进展动物机体与内外环境相接触的界面在外侧是皮肤,内侧是黏膜。黏膜是免疫的主要屏障. 黏膜由鼻腔、口腔、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表层构成,其表面积巨大,是大多数病原 微生物入侵机体的途径,因此,黏膜的屏障作用对防止外来微生物的入侵、抗原的进入起着第 一道防线作用。这种机体与外界相通的腔道黏膜表面存在的免疫称为黏膜免疫(mucosal immune)。研究表明,黏膜免疫有与全身免疫完全不同的独特性质,对于外来抗原既可诱发免 疫应答,又可诱发免疫耐受,其中最主要的是在黏膜表面诱导产生分泌型IgA(secretaryimmunoglobulinA,SlgA)。黏膜免疫在机体免疫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组织结构基础是由鼻粘膜相关淋巴组织(NALT)、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BALT)、肠相关淋巴组织(GALl’)、泌尿 生殖道粘膜下淋巴组织,以及某些外分泌腺(如唾液腺、乳腺等)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 共同构成的一个体系。该系统在体内的覆盖面积超过400m21601。MALT中B淋巴细胞的数量比 T淋巴细胞多,而且多是能产生分泌型SIgA的B细胞。 1.4.1家禽黏膜免疫系统的组成 黏膜免疫系统存在于有机体与外界直接或间接相通腔道的整个粘膜表面【6ll。家禽黏膜免疫 系统是由集合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和弥散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组成,集合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是捕捉 抗原和产生免疫效应细胞与免疫记忆细胞的主要场所。免疫效应细胞和免疫记忆细胞游走并定 居到较远的黏膜组织和腺体,构成弥散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一部分【621。 集合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存在于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黏膜组织中,包括了胃肠道 的集合淋巴结、阑尾及小的孤立淋巴结为代表的肠相关淋巴组织(gut.associated tissue,GALT):位于上呼吸道的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bronchus.associatedlymphoid lymphoidtissue.aALT);泌尿生殖道勃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组织的数量和位置存在着种间和个体间的差异,但大部分 以结肠和直肠数量最多,并有部分形成集结,例如派伊尔氏小结(peyer patches,PP)、盲肠扁桃体 及121腔和鼻腔中的腺体等。PP是黏膜免疫系统最重要的淋巴器官【631,几乎普遍存在于鸡的回肠 后段。盲肠扁桃体为禽类消化道最大局部免疫组织,位于回一盲一直肠连接部的盲肠基部黏膜 固有层和黏膜下层中。 弥散黏膜淋巴组织分布于整个黏膜组织,包括分散在固有膜,黏膜上皮和腺体(唾液、泪腺、5 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哈德尔腺、盲肠扁桃体等)问质中的淋巴细胞,浆细胞以及上皮内淋巴细胞(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IEL),IEL是一类独特的淋巴细胞群,在细胞介导的黏膜免疫和维持上皮的完整性 上起着重要作用。固有膜内的淋巴细胞(1amina propria lymphocyte,LPL)主要是B细胞和T细胞, 其中40%的淋巴细胞产生IgA抗体【641。 1.4.2黏膜免疫系统的功能 家禽黏膜免疫系统是机体免疫系统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 由于动物体内黏膜表面积旁大,易受抗原的侵袭,已有研究证实,机体95%以上的感染发生在 黏膜或由黏膜入侵机体。黏膜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时,可产生大量抗体SIgA起到免疫防御作 用。同时部分淋巴细胞进入淋巴结和周围淋巴组织中,可引起机体的进一步免疫应答。另一方 面,黏膜免疫系统可对经肠道进入机体的抗原表现特异的耐受性,这种耐受性的生理意义不仅 在于可阻止机体对肠腔内共栖的正常菌群产生免疫应答,而且可避免宿主对食物蛋白和其它抗 原产生迟发性超敏反应,有利于机体的自稳和平衡。因而黏膜免疫是机体一种重要的保护机制【65】。1.4.3家禽黏膜免疫系统的特点 (一)有别于系统免疫的独特的结构特点:家禽黏膜免疫系统的大量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 弥散在黏膜上皮内及黏膜下,或由单个或多个淋巴滤泡聚集成滤泡结节,如PP结、盲肠扁桃 体及大W J'I-分泌腺构成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已知黏膜部位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数量均 超过系统免疫,使黏膜免疫系统成为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661。 (二)有特异的免疫反应机制:淋巴细胞归巢,即抗原通过粘膜中M细胞激活固有层中B 淋巴细胞,致敏的Iga B细胞前体通过淋巴或血液再迁移到粘膜组织和腺体,从而产生广泛的 局部分泌Iga抗体反应【∥71。淋巴细胞归巢到粘膜是由淋巴细胞表达的粘附分子与粘膜血管内皮 表达的组织特异性配体相互作用而启动的【碣】。研究发现参与淋巴细胞归巢与定居的粘附分子有 几类,如整合素、L.选择素、p7亚家族等。其中主要是整合素,整合素中I型跨膜糖蛋白,由 if,、13亚基组成,参与细胞之间的粘附。不同的a亚基和不同的p亚基可配对形成20多个整合 素分子,形成不同的整合素亚家族。 (三)有特异的免疫细胞介导和调节黏膜免疫,直接通过粘膜表面上皮细胞接受抗原。L- 选择素主要是介导淋巴细胞归巢到外周淋巴结,但也参与淋巴细胞归巢到粘膜淋巴结,它在淋 巴细胞起始粘附及沿内皮滚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四)独特的抗感染机制:免疫应答由特异T细胞和细胞因子调节,并诱导分泌大量SIgA, SlgA是黏膜表面特有的抗体,家禽黏膜免疫主要通过SIgA来发挥作用,其含量占粘膜相关组 织产生所有抗体的80%以上,从而导致局部免疫保护作用【691。在局部黏膜,SIgA通过SC转运 进入黏膜后,当病毒抗入侵时,SIgA大量分泌的SIgA可以与进入黏膜表面的病毒结合,阻止 病毒与上皮细胞的结合,同时黏膜大量分泌黏液蛋白来降解病毒,从而清除病毒的感染【701。1.5家禽黏膜免疫主要效应因子sIgA1.5.1sIgA的结构6 麻杏石甘粉防治人工感染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试验研究 sIgA是由两个或更多的IgA单体聚合而成,一个典型的slgA分子由二个IgA单体、一条J 链(joining chain,J)和一条分泌片(secretory component,sc)构成,slgA中所有的多肽均由免疫球 蛋白基因超家族编码。SC则是IgA穿上皮转运过程中加上的,是一种糖蛋白,没有免疫活性, 它除了能帮助IgA通过黏膜膜表面外,还能够保护IgA,抵抗蛋白酶的分解作用,使黏液更加 粘稠,增强了黏附作用及防御能力。J链是在浆细胞分泌IgA前同IgA聚合的。这一系列过程 受T细胞、细胞因子以及激素的调节。另外sIgA主要存在于唾液、泪液、鼻和支气管分泌物 等外分泌液中,禽类的胆汁中富含sIgA,含量较血清高6.8倍,是机体黏膜防御感染的重要成 分。1.5.2slgA在黏膜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sIgA与病毒结合后能阻断病毒感染与进入宿主细胞。slgA在外分泌液中以双链和四链的形式存在,SIgA的这种多链性比单链IgA对抗原有更大的结合力,可为黏膜表面提供一个免疫屏 障,可以抑制甚至阻断病原体对黏膜的黏附,如sIgA能够阻断禽流感病毒A的黏附【7l】;SIgA 可有效中和黏膜上皮内的病原体、毒素、酶等有害物质,不需要补体就可以与呼吸道、消化道 部位的病毒,形成免疫复合物排出[721:stgA抗体可结合滤泡联系上皮的M细胞,并经M细胞 运输到上皮下黏膜淋巴组织中,此过程中SIgA或IgA抗原复合物与抗原呈递细胞反应,露出 IgA结合位点。进入黏膜组织后,SIgA首先引发黏膜免疫反应,其次,SIgA抗原复合物经M 细胞运输至上皮下淋巴组织,抗原提呈细胞的FCA受体可强化处理和摄取抗原,在这种途径下, 再摄取的SIgA可形成一个扩大环,增强免疫和再免疫反应;最后,M细胞再次摄取的SIgA可 通过基因型调节免疫反应【731。SIgA能有效地与黏膜表面的病原体结合,形成SIgA病原体复合 物,通过肠蠕动或纤毛运动排出体外,此外,SIgA的免疫排斥机制可消除IgE和IgG的炎性抗 体介导的过敏反应。 此外SIgA还有促进天然抗菌因子作用,可增强乳肝褐质及乳过氧化物酶系统对几种黏膜 病原体的抗菌作用,可通过黏膜淋巴组织增强抗原依赖性细胞并能武装腔中淋巴细胞,从而提 高直接杀伤能力,与分泌物中抗菌物质如乳铁传递蛋白、溶菌酶等有协同作用。 机体在正常状态下,黏膜是防止病原体入侵的主要屏障;但在病理状态下,黏膜屏障便会 失去免疫反应能力,病原微生物及其有毒产物就会入侵机体,产生病理损伤。黏膜免疫系统广 泛分布在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以及唾液腺、泪腺、乳腺等外分泌腺中。该系统在体 。内覆盖面积很大,研究已经证实,机体95%以上的感染发生在黏膜或由黏膜入侵机体【741。黏膜 结合淋巴组织是黏膜免疫应答的组织基础,机体50%以上的淋巴组织存在于黏膜免疫系统。实 际上,机体感染的主要途径也是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等粘膜系统。且实验证明经黏膜 免疫之后,黏膜局部的抗体比血清抗体出现早、效价高,且维持时间长。1.6中药防治病毒性疾病的研究进展随着我国养鸡业的日益兴旺,鸡病也以不可阻挡之势出现。细菌性、病毒性传染病,寄生 虫病,营养代谢病,中毒病以及各种综合感染性疾病时有发生,给养鸡业造成巨大损失。兽医7 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工作者在同疾病的长期斗争中,做出了巨大努力,尤其是近年来,用中兽医之理、法、方、药 防治疾病,引起兽医界的重视,尤以中草药以其无与伦比的优势,被越来越多的兽医工作者和 养殖户所接受,中草药防治鸡病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1.6.1中兽医在防治病毒性疾病的理论基础 中兽医在几千年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与现代医学比较有其独到的 优势,这就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与方法及科学的中药配伍组方。这套理、法、方、 药使人们对疾病的发生、发展、预防及治疗的认识,首先考虑(畜、禽)机体的自卫能力及其生 活环境的自然因素,而不是单独着眼于外邪的致病作用。其治疗方法灵活,因证而变。通过扶 正祛邪,调整脏腑功能的盛衰而使失衡的阴阳复归平衡,这是其特色和优点。 中兽医学治病,从“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出发,根据“治病求因”的观点,提出了 “扶正祛邪”“扶正固本”等基本治疗原则。正虚者(相当于免疫功能低下)治疗以扶正为主, 即调动畜体的抗病力,提高机体的自身免疫功能,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实而正不 虚者(即抗原过多,易致变态反应)治之以祛邪为主,使机体达到免疫平衡,做到“邪去正自安”。 正虚邪实并存者,治疗则扶正祛邪兼用,一方面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即增强机体中免疫功能), 一方面又抑制邪气深入并清除邪气(即抑制抗原的增殖并清除抗原)F51。 1.6.2中药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治现状 中药是祖国医学防治疾病的有力武器。现代研究表明,有些中药不但具有抑杀病毒的作用, 且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有非特异性的抗病毒功能。我国的兽医学工作者对中药防治m 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用中兽医之理、法、方、药防治疾病,引起兽医界的重视,尤以中草 药以其无与伦比的优势,被越来越多的兽医工作者和养殖户所接受,中草药防治鸡病已成为发 展的必然趋势。张文彬【76搬道,以牛黄、板蓝根等为主组成的“781 l”粒剂,在人工感染病例取得了显著疗效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大量的自然感染病例试验,其对m的治愈率高达98.54%,并认为该粒剂 的问世打破了“目前对该病无特效疗法”的说法。刘群【_7“7】等通过纯中草药制剂一喉宝和西药红 霉素对鸡常见呼吸道疾病的防治研究结果表明:喉宝对人工感染雏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保护率 达86.7%,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P<O.oi),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慢性呼吸 道病治疗效果优于红霉素((p<0.01)。李新华【78】等通过纯中草药制剂感喘康对鸡常见呼吸道疾病 的防治研究结果表明:感喘康对人工感染雏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保护率达86.7%,具有明显的 预防作用((P<0.01),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慢性呼吸道病治疗效果优于红霉素坼O.01)。据报道【791,双花、连翘、贯众、川贝母、制半夏、桔梗、炒杏仁、紫苑、冬花、苏叶、茯苓、细辛、米壳、甘草组成了方剂“强力咳喘灵”口服液防治m,结果本法的治愈率 为89%034/150),空白对照组的死亡率为62%(31/50)。还有关于家禽慢性呼吸道病的防治报道, 从所用方药分析亦应对m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如毕玉霞【舳J等人用“麻杏石甘散”(麻黄、石膏、 杏仁、甘草等组成)经18群病鸡的治疗试验,表明对m和慢性呼吸道病的治愈率为98.5%。刘 振湘【8l】用大青叶、金银花、鱼腥草等中药组方,进行人工感染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治疗试验并在 大群使用。结果表明,该中药组方对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其防治效果在 97%以上。8 麻杏石甘粉防治人工感染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试验研究1.7中兽药剂型的改革与创新兽医中药产品为什么现在没有国际市场?除了思想文化背景外,与兽医中药产品的缺点有 很大关系。当前兽医中药产品的主要问题是产品的“粗、大、黑”。“粗”是指产品比较粗糙和 剂型单调,产品的高科技含量较低,停留在古老的水平上,没有新的创新和发展;“大”一是指 产品的体积比较大,如散剂,二是指用量大;“黑”是指产品的颜色。发展不离宗,继承不泥古, 对剂型的改革要广泛吸收材料科学的一些新技术和新方法。应用当今技术加以研究,从中开发 出新技术、新剂型,以去除中药或中药复方制剂显效慢、使用不便、疗效不稳定、质量不易控 制的缺点。中药的传统剂型是散剂、片剂、丸剂和注射剂等,中药的剂型改革应借鉴西药的一 些新剂型,如缓释剂、微型包囊技术、透皮剂和脂质体技术等。防治动物疾病关键在于防,如 果能将中药制成透皮缓释剂或其它作用持久、效果可靠的剂型来预防疾病,如奶牛在一个泌乳 期内使用一次类似于这种药物即可防止乳房炎或口蹄疫等的发生,由于中药在乳产品中不会形 成有害残留,其应用前景将十分广阔。1.8本项目研究的目的意义由于IB具有高度的遗传变异和广泛的组织嗜性,给防治带来很大麻烦。为了有效地预防和 控制该病的发生,现多采用疫苗免疫和西药治疗,但是由于疾病本身特点和疫苗存在的问题以 及西药的种种弊端导致防治效果不甚理想。我国的传统中兽医学博大精深,治疗疾病讲究整体 且标本兼治,用中药治疗病毒性疾病有其独特的疗效。大量研究表明,许多中药具有抗病毒、 抗炎、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所以,研究利用这类药以防治病毒性疾病成为当今中兽医学界 的热点。虽然中药用于m的防治已有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已经报道的方剂中多以散剂为主, 只能拌料使用,投药不方便,且影响疗效,对禽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有一定的困难,因此,研制 出集对症治疗、抗毒、抑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高效、无毒、便于生产于一体的新型防治药 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以中兽医药学理论为指导,将兽药典上关于治疗禽呼吸系统疾病的经典药方――麻杏石甘散原来的粗粉通过一定工艺提取,加工制作成易溶于水的可溶 性粉――麻杏石甘粉,对其进行较系统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阐明其作用机理,为申报新的中兽药奠定基础。9 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2材料与方法2.1试验材料2.1.1药物麻杏石甘粉:麻黄3009、苦杏仁3009、石膏15009、甘草3009,以上4味,取石膏打碎、包裹, 先煎煮0.5h,其它各味粉碎后加入煎煮,煎煮2次,第一次1.5h,第二次lh,合并煎液,静置,滤 过,滤液减压浓缩至浸膏密度1.16(60℃测),冷至室温,加入95%乙醇使药液含醇量达50%,静 置12h,吸取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味,加水至1000ral,以20%氢氧化钠液调药液PH值6.肛7.0, 静置5h,过滤,滤清液减压浓缩至1.15喷雾干燥,加入辅料,制成10009,即得。每1009相当于原生药2409。2.1.2病毒IBV标准株M41E4,购自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批号:AVl51l。2.1.3雏鸡和SPF种蛋’SPF种蛋购自北京梅里亚维通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实验室自行孵化至10日龄; 非免疫1日龄伊莎褐商品代蛋公鸡240羽,购自石家庄金羽祖代鸡场。常规饲养至15日 龄供试验用。试验期间未做任何疫苗免疫。2.1.4主要仪器设备FT-XF4微电脑全自动孵化机 DL℃J.1N超净工作台 MDF.382E直立式超低温冰箱 2k.15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 722E型可见分光光度计 318MC酶标仪 08.230_2C型滑走切片机 S.35型日本羽毛牌石蜡切片刀片 JAll03N精密电子天平 DHG.9140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DNP.91 62型电热恒温培养箱北京春明方通电子有限公司 北京东联哈尔仪器制造有限公司SANYO Electric Biomedical Co.Ltd,Janpan sigma‘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 上海三科仪器有限公司ERMA INC.TOKYO.JAPANZLI-9401,Japan上海民桥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2.1.5主要试剂10 麻杏石甘粉防治人j[感染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试验研究 鸡IB抗体检测试剂盒(美国IDEXX产品),北京爱德士元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APES (ZLI一9001,北京中山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SP一9002免疫组化试荆盒(中山金桥公司产品): 3%H202,生物素标记羊抗小露l,IgG--抗和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酶卵白素工作液,DAB显色液; 小鼠抗鸡lgA单抗(SBA公司产品)。2.2试验方法 IBV种毒复壮与半数鸡胚感染量(EID50)的测定2.2.11药物配制1)PBS KCi NaCI Na2HP04。12H20 KH2P04O.2989 1.449 0.249双蒸水800mL溶解,定容至1000mL,调pH值7.4 2)双抗 青霉素 链霉素 PBS液 100万IU1000mg 50mL mL将青、链霉素溶解于50PBS液中,此为双抗溶液,无菌操作,分装小瓶,每瓶10 mL,每mL内含有青霉素2万IU,链霉素20 mg,低温冻结保存,使用时每20mL加双抗lmL, 即每mL含青霉素1000IU,链霉素lmg。2IBV种毒复壮 1)接种前处理:先用检卵灯在暗室检查鸡胚活力,并用铅笔画出气室和胚胎的位置,并在将要 接种的部位做好一个记号。鸡胚发育正常时,可见清晰的血管及活的鸡胚,血管及其主要分支 均明显,呈鲜红色,鸡胚可以活动。未受精和死胚胚体固定在一端不动,看不到血管,应剔出。2)实验操作要求:所有操作必须严格无菌。实验室、实验超净台都需事先用紫外线消毒20--30 分钟,实验用具应高压消毒灭菌。接种操作在超净台进行。 3)尿囊腔接种 取出鸡胚,在鸡胚气室接近胚位处(打孑L的位置)用碘酒棉、酒精棉进行消毒,用钢锥在酒 精灯火焰灼烧消毒后,在气室顶端和气室下沿无血管处各穿--dq:L; IBV标准株M41种毒按l:10稀释,加双抗后4。C作用4.6h,注射器吸病毒稀释液,随后将注 射器针头从气室下沿小孔垂直插入0.5~1.0厘米处(避开血管),注入O.2ml接种物。紧接着用石 蜡封口,并置孵卵箱中直立孵育,24/J,时内夕E亡者废弃。 孵育36.40/J,时后进行收获尿囊液,取出放4"C冰箱过夜或.20℃冰箱中1.5小时冻死鸡 胚,以免收获时出血。 河北农业大学硕+学位(毕业)论文 收集尿囊液:从冰箱取出鸡胚,用碘酒或75%酒精消毒气室部卵壳,在超净台用镊子剥开 气室部位的蛋壳,撕去内层壳膜和绒毛尿囊膜,用镊子轻轻按住胚胎,以无菌吸管或消毒注射 器避开血管吸取尿囊液,以3000r/min离,t:,30min,取上清,将收集的鸡胚尿囊液均合并后分装, 保存于.20℃冰箱,以备下次传代用。 以上方法盲传5代,实验用毒种是IBV第5代病毒。3lBVEID50的钡9定取35枚SPF鸡胚,分为7组,每组5枚。37℃培养至lO日龄全部存活,将种毒液用生理 盐水液稀释为lO~、10’4、104、10。6、10~、lO罐六个不同的稀释浓度,每个浓度尿囊腔接种5 枚鸡胚,每胚0.2ml,剩余5枚鸡胚作为对照组接种生理盐水。将接种后的鸡胚在37"C条件下 培养,每天在检蛋灯下观察鸡胚存活情况。24h内死亡的鸡胚弃去不计,观察148h,详细记录 死亡与存活数,用Reed.Muench法计算其EID50【821,具体公式为 距离比=(高于50%的感染百分数-50)/(高于50%的感染百分数一低于50%的感染百分数) EID50=高于50%感染的病毒最高稀释度的对数+距离比2.2.2人工感染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模型的建立将试验用15日龄雏鸡用100 EID50 IBV第五代鸡胚尿囊液滴鼻染毒,0.2mL/只。将攻毒鸡只隔 离在密闭健康环境中饲养。饲养环境中人工调节室温,每日均给予保持低温环境10―15"C2-4h,其他时间保持房间的室温18.20"C左右,并利用频繁室内洒水使室内湿度保持在70%以上。攻毒后, 密切观察试验鸡的发病状况。2.2.3麻杏石甘粉对人工感染IBV雏鸡的疗效试验l试验分组及动物处理 15日龄鸡240只,随机分成8组,每组30只,各组隔离饲养。药物试验组予染毒后48h, 分别在饮水中投放相应浓度的药物,连用3d。试验鸡自由饮水和采食。具体分组及用药见表l。表l试验分组与用药Table 1 Animal treatment in different groups3临床疗效的观察 1)观察用药前、后鸡只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精神状态、食欲、呼吸、咳嗽和哕音等;从12 麻杏石甘粉防治人‘T感染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试验研究 1)观察用药前、后鸡只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精神状态、食欲、呼吸、咳嗽和哕音等;从 给药后每天记录鸡只的死亡数,攻毒后2d之内死亡者不计,最后统计死亡率以及药物对雏鸡 的有效率和治愈率。 2)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率:试验期间,经用药后临床症状消失,精神及采食情况恢复正常判为治愈;每组治愈 鸡数占每组试验鸡数的百分率为治愈率。 有效率:除完全治愈的鸡只为有效外,凡试验期间未死亡,并且症状明显减轻,粪便、精神、 饮水、食欲有好转者也视为有效;每组存活鸡占每组试验鸡数的百分比为有效率。 死亡率:凡在试验期间死亡,剖检有IBV特征性病变者判为死亡;死亡鸡数占每组试验鸡数 的百分率为死亡率。.2.2.4样品的采集与处理于雏鸡18、2l、24、27、30日龄时,每组随机取6只鸡,无菌心脏采血,分离血清,.20"C保 存用于检测抗体水平;然后将雏鸡处死,摘取脾脏、法氏囊,滤纸吸去表面的水分,用分析天平 称重,计算免疫器官指数(免疫器官指数=免疫器官重mg/体重g);取相同部位支气管于Bouin氏液 中固定,常规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用以I酣分泌细胞的检测。2.2.5病理组织学检查取气管、肺部分组织波恩液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光镜下 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 1常规石蜡切片的制作 从75%酒精溶液中取出固定组织块,经过梯度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石蜡包埋,在滑走 切片机上切4~59m的切片。2H.E染色 常规脱蜡至水,苏木素染色5-8min,0.5%HCI酒精分色,自来水冲洗,梯度乙醇上行,0.5%伊红乙醇染色lmin。脱水、透明、中性树胶封片。2.2.6免疫器官指数的测定.于雏鸡18、2l、24、27、30日龄时,每组随机取6只鸡,剖杀摘取脾脏、法氏囊,滤纸吸去 表面的水分,用分析天平称重,计算免疫器官指数(免疫器官指数=免疫器官蚕:mg/体重曲。2.2.7ELISA测定血清中抗体的相对水平根据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性质,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IBV抗体水平:按照试剂 盒说明书操作,试剂盒反应终止后,在酶标仪630 nnl处测量和记录吸光(optical density,OD) 值。13 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本试剂盒要求实际测定样品时,阳性对照孔所得的均值减去阴性对照孑L所得的均值大于 0.075时,阴性对照孔所得的均值小于或等于0.150时测定结果才有效。 终点抗体滴度(1:500)-Loglo滴度=1.09(LogloS/P)+3.36 其中S/P值=(待测样品OD值一平均阴性样品OD值)/(平均阳性样品OD值一平均阴性样 品OD值) 滴度判断:滴度≤396为IBV抗体阴性,>396为IBV抗体阳性。2.2.8SP染色法检测IgA分泌细胞石蜡切片脱蜡至水,经3%H202处理,5%正常羊血清封闭,弃羊血清后直接加入小鼠抗鸡IgA 单抗(SBA公司产品),4"C过夜,PBS洗涤后分别加入用生物素标记羊抗小自4IgG-抗(37"C、40min,中山金桥公司产品)和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酶卵白素工作液(37℃、35 rain,中山金桥公司产 品)孵育,DAB(中山金桥公司产品)显色;梯度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片。阴性对照 组用PBS替代兔抗鸡IgA单抗。结果判定:镜下SIgA阳性反应物呈棕红色或棕黄色。 在10X40光镜下,用Olympus显微镜观察IgA分泌细胞的分布并拍照,利用ScionImage软件分析支气管中IgA分泌细胞的阳性表达率(IgA分泌细胞阳性表达率(%产视野中IgA分泌 细胞所占面积/观察视野面积×100%)。每组选取lO张切片,每张切片选取10个视野,进行 统计。2.2.9急性毒性试验采用改进Karber法测定【2】,以半数致死量(LD50)评价麻杏石甘可溶性粉的毒性。将40只 小白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lO只,并且保证雌雄各半。给药途径为口服,根据预试试验的0% 和100%动物死亡的剂量范围,分成四个剂量组,组间剂量比为l:0.8。用药量分别为1.2009、 0.9609、0.7689、O.6149,。试验期为7d,观察动物临床表现和死亡情况。2.3统计学处理。用SPSSl3.0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 Way ANOVA),P<0.01为差异极显著,P <0.05为差异显著。结果以平均数和标准差(Mean士SD)表示,疗效结果进行x2(Chi.square)检 验。14 麻杏石甘粉防治人丁感染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试验研究3结果3.1IBV的EID50的测定根据IBV.M41尿囊液接种SPF鸡胚后的照蛋结果,用Reed.Muech法计算IBV的EID50为 lO矗68/0.2mI。表2 Reed-Muech氏法计算IBV的EID50Table 2 Calcualtion ofEIDso ofthe IBV by Reed-Muech距离比=(61.5―50)/(61.5.25)=0.32EID50=1910。6+o.32=-5.683.2人工诱发雏鸡支气管炎试验结果根据本试验结果,给每只供试雏鸡滴鼻0.2mL供试毒液,并人工制造低温潮湿环境成功诱 发了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鸡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与病理特征。 临床观察发现试验鸡于攻毒36h后陆续发病,迅速波及全群。第3天开始症状明显,病鸡主 要表现为精神沉郁、不安或嗜眠、畏寒怕冷、积堆,羽毛松乱,垂翅呆立,甩头、粘涕、喷嚏、 喘咳、出现明显的气管哕音,晚上症状尤为明显。健康对照组鸡全部健活。剖检发现病鸡鼻道、 气管、支气管粘膜肿胀,腔内含有不同数量的浆液、粘液或干酪样渗出物:支气管和气管交界处 有出血,而气管的环状部分也呈现出血症状;气囊混浊;其它脏器未见异常。3.3疗效试验结果经卡方检验,雏鸡感染IBV后,模型组死亡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药物治疗组死亡 率显著降低,且II、III组与阳性对照组差异显著(P<o.01)。各药物治疗组之间II、III治愈率 显著高于I组,其中I组与Ⅳ、V、Ⅵ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II、III组用药3 d即控制了 病情,治疗效果最佳。表3,图l一2。15 河北农业大学硕+学位(毕业)论文表3疗效试验结果j||j||||||j j j||||||||||j j||||j|| ¨拍射^||||||||||||注:不同大写上标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O.01),不同小写上标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O.05),下 表同。Note:The different lowercase and capital letters showed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at 0.05 and 0.0 1 level,respectively.The same isasfollows.40 ; : ;, 』7|i 110OⅧ图l 麻杏石甘粉防治人-T感染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试验研究∞o U∞ - o ■ j90l一渔盒到∞∞ ∞ ∞03 褥 诵 艇刚■■■■■■II轴■_Ⅳ VO0mⅥⅦⅧ组别(groups)图2各组雏鸡治愈率的变化Chart 5cureratechanges in Chickens ofdifferent groups3.4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微镜下观察,健康对照组气管组织结构清晰、完整(附图A1)。模型组在攻毒后3d(18 日龄),气管粘膜水肿,气管纤毛缺损,上皮细胞完全脱落:固有膜内小血管充血、出血,炎 性细胞浸润,上皮细胞大部分脱落(A2);攻毒后6d(21日龄),气管上皮细胞脱落明显, 固有层显露,腺体细胞大多数崩解消失,只留腺体轮廓及少量残留细胞(A3);在24日龄时, 固有层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增生,并有少量浆细胞。同时见残留腺体细胞及上皮 细胞开始再生。部分病例气管腔内有较多的脱落上皮细胞及渗出的纤维素、红细胞、淋巴细胞 等(A.4)。麻杏石甘散散剂剂量组在18日龄时,可见气管上皮细胞完全脱落,腺体细胞大多 数崩解消失,只留腺体轮廓及少量残留细胞,在21日龄时才依稀可见再生的腺体。而麻杏石甘 可溶性粉中、高剂量组两组间无显著差异,均能提前上皮细胞和腺体细胞再生过程,并使再生 过程加快, 21日龄时,已可见再生的上皮细胞有的已形成高柱状,崩解的腺体通过再生已出现腺体结构。固有层浸润增生的炎性细胞减少(A5)。21日龄时,上皮细胞和腺细胞再生过程 明显,再生细胞排列规则,损伤的黏膜通过再生基本由新生细胞覆盖,部分上皮细胞已分化形 成柱状并出现纤毛。腺体结构基本恢复,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等细胞的增生进一 步明显,上皮细胞和腺体细胞再生较普遍(A6)。 显微镜下观察,健康对照组的肺组织结构清晰、完整、肺泡壁等均未见异常病理变化(附 图B1-B2)。模型组在攻毒后3d(18日龄),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肿胀,部分破坏脱落,固有 层轻度出血、水肿,有数量不等的淋巴细胞及异嗜性粒细胞散在浸润,管腔内含有脱落的上皮 细胞及炎性渗出物(B3)。攻毒后6d(21日龄),肺内各级支气管扩张,支气管黏膜上皮脱 落,黏膜层充血,有多量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管腔内充满炎性渗出物、脱落上皮细胞和 红细胞(B4)。麻杏石甘可溶性粉各剂量组用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中、高剂量组效果最好, 在21日龄时可见组织病变减轻,炎性渗出和红细胞渗出明显减少,支气管腔扩张状态明显减轻, 其黏膜的皱褶也接近正常,部分上皮细胞开始重生(B5);24日龄时炎性细胞基本已经消失,肺17 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泡中渗出的红细胞不可见,肺泡结构基本完整(B6)。3.5免疫器官指数的动态变化3.5.1对脾指数的影响在雏鸡18龄时,各试验组的脾指数差异不显著,随着药物作用的发挥,麻杏石甘粉中、高剂 量组在2l龄时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24H龄时与各组达到极显著水平差异(P<0.01),并持 续到27日龄;麻杏石甘散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对脾指数也有一定提高作用,但只有至JJ27日龄时与 对照组相比才有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表4,图3。表4不同试验组的脾指数Table 4 Spleen index in different experimental groups噬-gC3.g∞2.量1.籁 靼0. 琏 18日龄 21日龄24日龄 日龄(d)27日龄30日龄图3不同试验组的脾指数Chart 3 Spleen index in different experimental groups3.5.2对法氏囊指数的影响法氏囊指数随着雏鸡日龄的增加而减小,但其中麻杏石甘粉中、高剂量组下降的速度较其18 麻杏石甘粉防治人工感染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试验研究 他各组慢,到24日龄时麻杏石甘粉中、高剂量组与其他各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甚 至到30日龄时表现为极显著差异(P<O.01);而麻杏石甘散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只有在30日龄 时才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O.05)。详见表5,图4。表5不同试验组的法氏囊指数Table 5 Bursa of Fabriciusindex in different experimental groups5留时昌nq一籁靼球岖燃f_】co口 一∞T1tu一.工。时‘ O18日龄21日龄24日龄 日龄(d)27日龄30日龄图4不同试验组的法氏囊指数Chart 4 Buma ofFabricius index in different experimental groups3.6IBV抗体测定结果抗体测定结果显示,健康对照组中抗体滴度始终为阴性,攻毒后,各攻毒组的抗体滴度呈增 加趋势,其中麻杏石甘粉中、高剂量组在18日龄时的抗体滴度就显示为阳性,且与其他各组有显 著差异(P<O.01),一直到实验结束,此差异始终存在(P<O.01);而麻杏石甘散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 到24日龄时才显示为阳性,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O.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 清IBV抗体滴度虽然显著增加,但只在鸡群即将耐过时(24日龄时)为阳性。详见表6,图5。19 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表6血清中IBV抗体检测结果Table6 Results of IBV antibody in serumO0 0 O ^∞hop_【p0O吾。口召暑蔷H一趟壤蛙避0枷啪咖姗咖蜘姗o Oi◆18日龄 21日龄 24日龄 27日龄 日龄(d)图5血清中IBV抗体检测结果Chart 5 Results ofIBV+I +II,Ⅲ+V +Ⅵ 十Ⅶ 一Ⅷ~*Ⅳ30日龄antibody in serum3.7IgA分泌细胞的分布特点及数量变化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正常情况下,IgA分泌细胞阳性表达率维持一定水平,攻毒后3d(18日龄),攻毒组IgA分泌细胞的数量上升明显,且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呈显著差异(p<O.05),其中,麻杏石甘 粉中、高剂量组的IgA分泌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其他攻毒组(p<0.05);攻毒后6d(21日龄),麻杏石甘 粉中、高剂量组阳性表达率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O.01),且到实验结束,此差异始终存 在(P<O.01);而麻杏石甘散组只有在21日龄时,其中剂量和高剂量组才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极显著 (p<0.05);此后,攻毒组阳性表达率继续上升,但麻杏石甘散组的增加幅度显然不及麻杏石甘粉 组,而且在30日龄时,II、ⅡI组仍然维持上升趋势。详见表7,图6.7。20 ―――――――――j堡查至旦型堕堕塑皇薹堑壑墅燮皇笪壅竺姿丝婴窒表7对IgA分泌细胞的影响掣-―塑冬―世L迎.!!旦墼一Table 7 The influenceonthe IgA secreting cellsl!旦旦坠65,48+0?52曲6.51士0.25&8.934-0.16她8.51:主0.I产8.6l±o.19B5?98士O.一-24 8.714-0.42^11.03:t-0.55A 1 0。32_4-0.44A儿 IlI IV V vJVu6 6 6 6 6611.55:t-0.31^II.92±o.17^15?86士O?45‘7?63:t-0.55A0.9跚.47A5?25如~7311.25±o.52^Bcb5.89-±'-0.34肪6.93+0。46Bc7.12+0.88曲7.34±O.5l5?34:t-0?28曲6.23:L--0.68al,8.17:£0.52胁8.34:[-0.47&8.48±0.33鼬 8.58生0.63两 6.90士0.34Bc 8.76士O.6 lB5?4l:t-O?22曲6.72.-+0.27鼬7.98.I-0.48Bb 5?13士0?25b 5.92.:1:0.16Bc 6.71士0.40蹦6.95士O.3 l&_LL翌坐L羔堡塑c_型竺!:!!:型型!:塑型!:14 12 lO 8 6一∞一 o∞a譬20廿∞《宕T4 2Jo苦n:告v啊藕窨基露嚣求《∞H018日龄21日龄24日龄 日龄(d)27日龄30日龄21 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图6[gA分泌细胞的数量变化Chart 6 The Quantity change ofthe IgA secreting cells鞋;i芷* 静图7:A.健康对照组,黏液腺、固有层和黏膜下层结构清晰,B.健康对照组,IgA分泌细胞均匀的分 布在黏膜固有层中,C.模型组,黏液腺、固有层和黏膜下层之间界限不明显,支气管黏膜层变薄,易脱落,D.模型组,高倍镜下气管黏膜层紊乱,XgA分泌细胞杂乱分布于支气管黏膜层中,E.麻杏石甘粉中药中剂量组,支气管黏膜层开始增厚,结构开始清晰,F.麻杏石甘粉中药中剂量组,IgA 分泌细胞显著增多。图中箭头所指即为IgA分泌细胞,比例尺为100肛m(A、C和E)、25 gm(B、D 和F)。。注:a:黏液腺:b:气管软骨;c:固有层;d:黏膜下层。Fig 1.A.IgA secreting cells in blank control group,mucous gland,the bound between lamina propriaandsubmucosa is obviously.B.[gA secreting cells in blank control group,the secreting cellsarewell―distributed in lamina propria.C.IgA secreting cells in model group,thebound isinchaos.the stratum mucosum of the bronchus is getting nlinner and easy to fall off.D.IgA secretingcells in model group,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ecreting cells is confusedanddisorderlyE.IgAsecreting cells in middle dose ofsoluble powder group,mucosa become thicker,the structures startstOdistinct.F.IgA secreting cells inmiddle doseof soluble powder group,the number of thesecreting cells issignificantlyandincreased.The IgA secreting cells were pointed by the arrows.Scale andbar:100pm(A,CE),25 pm(B'DF). 麻杏石甘粉防治人工感染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试验研究Note:a:mucous gland;b:trachealcartilages;c:lamina propria;d:submucosa.3.8急性毒性试验结果经过7d的观察,口服组小白鼠给药后运动减少,给药量为1.2009、0.9609的试验组小白鼠 有半数精神萎靡,灌药0.5h后开始恢复活力,吃少量的水和食物,l ̄2h后饮食和活力都恢复 正常,给药量为0.7689、0.614的组及对照组表现正常。试验中所有小白鼠都没有死亡,动物生 长良好,呼吸、活动正常,饮食、饮水、排便均正常,口、眼、鼻,无异常分泌物。由于没有 出现中毒死亡现象,按毒理学评价标准,可不必测半数致死率(LD50),可认为LD50>1200× 1000/20mg/kg体重(小白鼠平均体重209)即LD50>60000mg/kg体重,表明该药物无急性毒性, 安全。 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4讨论4.1IBV人工感染模型的建立人工致雏鸡感染IBV发病模型的建立,是本研究的首要问题。Vandekerchove等【s列发现, 大肠杆菌对IBV的致病性具有重要的协同作用,单独用各IBV分离毒株进行攻毒时,很少发现 能对鸡产生严重的临床症状,但如果同时混合接种IBV及大肠杆菌两种病原体,则能诱导出与 自然病例十分相似的临床症状及高死亡率。Roussan等发现,当IBV与败血支原体混合感染时, 会产生比IBV毒株单独感染严重得多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瞰】。Thompson等发现鸡传染性法 氏囊病会加剧IBV的感染程度及延长疾病的持续时间【851。虽然IBV与大肠杆菌、败血支原体 以及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混合感染可以加剧IBV的致病性,但是却会使我们的研究中多了一个混 杂因素,会对我们药物研究的结局具有不可知性,因此我们放弃了混合感染致病的造模方式。 由于有研究认为呼吸道病毒感染与环境的湿度高度相关【86]。于是我们考虑建立一定的环境因素 来刺激IB的发生,也即给予模型雏鸡可调控的寒冷与潮湿环境刺激。这些环境因素对实验的便 利进行提供了条件,而且环境因素是可控制因素,避免了实验中的非控制因素的产生,使实验 更加具有可比性。 我们在借鉴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87l,对此模型进一步研究。首先,我们选用雏鸡作为实验 对象。虽然所有年龄的鸡均易感IBV,但是雏鸡的感染发病更为严重,短时间内发病率就达到 100%,死亡率可以高达50%以上。而6周龄以上的鸡感染后呼吸道症状则较为温和,且很少见 死亡【明1;其次低温刺激和潮湿的环境,因为临床诱因的存在是m发病的重要条件,Ignjatov/c等在研究澳大利亚的IBV毒株的致病时发现饲养在寒冷环境中的实验组的致病性明显增科秘J。本实验证明,在接种IBV.M41后,对雏鸡进行了冷刺激,并频繁在室内洒水,攻毒组雏鸡 在第3d均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喷嚏、咳嗽、呼吸罗音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这与 Ignjatovie等【89】的研究结果基本吻合。且病理组织学检查也证实呼吸型mV-M4l毒株引起了典 型的呼吸道病理改变:气管粘膜下血管充血、出血,粘膜上皮细胞受损、坏死;支气管固有层 充血、出血;肺充血、出血,肺内支气管粘膜下出血、异嗜性粒细胞浸润,肺内大量淋巴细胞 增生、浸润以及原有组织结构消失等。从攻毒后的鸡只临床症状、死亡鸡只的剖检病变症状等 可以说明,本实验成功建立理想的m模型,为接下来的研究打好了基础。4.2中药方剂分析麻杏石甘散(汤)源于张仲景的《伤寒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润力康红枣绿豆芝麻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