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需要敏捷ios 本地化化?

以亲身经历解读敏捷软件开发(一)什么是敏捷软件开发_百度知道
以亲身经历解读敏捷软件开发(一)什么是敏捷软件开发
我有更好的答案求助知道网友
仅需初级开发人员,3天内便可上手开发软件。 开发成本低,基础数据统一集聚,业务数据深度融合.baidu,相当于一座建好的毛坯房:自带多类型数据库接口,满足无缝隙接口对接。 以往,企业软件多是以业务系统划分的“大软件”,为了满足部门级协作的需要、弹性可扩展的企业数据架构项目,规范和引导应用项目开发,改变多头共享、ERP,应用数据深入挖掘,主题数据跨行业、跨部门、跨层级共享,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建立一体化的,构建双向互动、有序交换,美观简洁的UI界面风格.jpg" esrc="http,借鉴企业内部发展经验,通过运用大数据模式和服务模式创新、协作点状化的需求。这也使得软件框架在各行业内的需求越来越多://a、MIS等。2.CreatN框架优势 开发周期短,更迎合了用户对企业软件功能简单化、使用移 动化;而移动互联网的深度渗透.hiphotos.baidu.com/zhidao/wh%3D600%2C800/sign=2d44f8eca90d/730e0cf3d7ca7bcb73e532aeba891,软件由复杂的功能模块组成、工作流程长;“大软件”因为独立开发部署,花费大、周期长,软件之间也很难连通协作。 开发难度低。 支持多类型数据库.baidu、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企业能够将分散的业务软件集成到统一的大平台上、.net框架、app框架、php框架)是集快速开发+通用权限管理+工作流+即时通讯+微信组件+智能开发+智能报表+手机APP开发等组件于一体的敏捷开发框架.com/zhidao/pic/item/a20aa.jpg"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随着IT基础计算能力的提高.hiphotos.baidu.com/zhidao/wh%3D450%2C600/sign=c35e5dd9079addb43f68bd9/730e0cf3d7ca7bcb73e532aeba891://h。开发难度小,您只需要根据自己的业务需求来装修完房间就可高价出售,但也可独立运行的小项目.jpg" esrc="http://a.jpg" />北京开运联合认为:Creat系列框架(java框架,并分别完成,使得软件研发人员只用关注核心业务的实现,在此过程中软件一直处于可使用状态。敏捷开发中有个很好的软件构架会为软件项目节省大部分时间://b,提高50%以上的工作效率,可无线扩展,轻松开发APP、CRM、OA.com/zhidao/pic/item/730e0cf3d7ca7bcb73e532aeba891.jpg"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img class="ikqb_img" src="http。 通俗的来说Creat系列数据框架是一套软件半成品。 运行速度快:自带速度优化处理、c++框架:无限扩展组件,满足多种软件应用开发://b,可以打 一三六:丰富的精美界面控件:对技术人员依赖程度低,新人快速上手。 界面美观,中间是 六一二零,末尾是 &四一四七,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不惧怕人才流动、良性循环的集约化企业数据生态圈,节省大部分时间和人员成本。 无限扩展性.hiphotos.baidu.com/zhidao/wh%3D600%2C800/sign=d3e0bde691c/a20aa,主体框架已经建好,样板间已经做好,各类装修材料已经备齐.hiphotos.baidu.com/zhidao/wh%3D450%2C600/sign=ec54e741bb766/a20aa.jpg" esrc="http.baidu!
敏捷开发以用户的需求进化为核心,采用迭代、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软件开发。在敏捷开发中,软件项目在构建初期被切分成多个子项目,各个子项目的成果都经过测试,具备可视、可集成和可运行使用的特征。换言之,就是把一个大项目分为多个相互联系,但也可独立运行的小项目,并分别完成,在此过程中软件一直处于可使用状态。价值观敏捷建模(Agile Modeling,AM)的价值观包括了XP(Extreme Programming:极限编程)的四个价值观:沟通、简单、反馈、勇气,此外,还扩展了第五个价值观:谦逊。互联网是个神奇的大网,软件框架也是一种模式,如果你真的想做,可以来这里,这个手技的开始数字是一八七中间的是三儿零最后的是一四二五零,按照顺序组合起来就可以找到,我想说的是,除非你想做或者了解这方面的内容,如果只是凑热闹的话,就不要来了。敏捷开发是针对传统的瀑布开发模式的弊端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开发模式,目标是提高开发效率和响应能力。除了原则和实践,模式也是很重要的,多研究模式及其应用可以使你更深层次的理解敏捷开发。沟通建模不但能够促进你团队内部的开发人员之间沟通、还能够促进你的团队和你的project stakeholder之间的沟通。简单画一两张图表来代替几十甚至几百行的代码,通过这种方法,建模成为简化软件和软件(开发)过程的关键。这一点对开发人员而言非常重要-它简单,容易发现出新的想法,随着你(对软件)的理解的加深,也能够很容易的改进。反馈Kent Beck在Extreme Programming Explained中有句话讲得非常好:“过度自信是编程的职业病,反馈则是其处方。”通过图表来交流你的想法,你可以快速获得反馈,并能够按照建议行事。谦逊最优秀的开发人员都拥有谦逊的美德,他们总能认识到自己并不是无所不知的。事实上,无论是开发人员还是客户,甚至所有的 project stakeholder,都有他们自己的专业领域,都能够为项目做出贡献。一个有效的做法是假设参与项目的每一个人都有相同的价值,都应该被尊重。原则敏捷建模(AM)定义了一系列的核心原则和辅助原则,它们为软件开发项目中的建模实践奠定了基石。其中一些原则是从XP中借鉴而来,在Extreme Programming Explained中有它们的详细描述。而XP中的一些原则又是源于众所周知的软件工程学。复用的思想随处可见!基本上,本文中对这些原则的阐述主要侧重于它们是如何影响着建模工作;这样,对于这些借鉴于XP的原则,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核心原则◆主张简单当从事开发工作时,你应当主张最简单的解决方案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不要过分构建敏捷开发(overbuild)你的软件。用AM的说法就是,如果你现在并不需要这项额外功能,那就不要在模型中增加它。要有这样的勇气:你现在不必要对这个系统进行过分的建模(over-model),只要基于现有的需求进行建模,日后需求有变更时,再来重构这个系统。尽可能的保持模型的简单。◆拥抱变化需求时刻在变,人们对于需求的理解也时刻在变。项目进行中,Project stakeholder可能变化,会有新人加入,也会有旧人离开。Project stakeholder的观点也可能变化,你努力的目标和成功标准也有可能发生变化。这就意味着随着项目的进行,项目环境也在不停的变化,因此你的开发方法必须要能够反映这种现实。◆你的第二个目标是可持续性即便你的团队已经把一个能够运转的系统交付给用户,你的项目也还可能是失败的--实现项目投资者的需求,其中就包括你的系统应该要有足够的鲁棒性(robust ),能够适应日后的扩展。就像Alistair Cockburn常说的,当你在进行软件开发的竞赛时,你的第二个目标就是准备下一场比赛。可持续性可能指的是系统的下一个主要发布版,或是你正在构建的系统的运转和支持。要做到这一点,你不仅仅要构建高质量的软件,还要创建足够的文档和支持材料,保证下一场比赛能有效的进行。你要考虑很多的因素,包括你现有的团队是不是还能够参加下一场的比赛,下一场比赛的环境,下一场比赛对你的组织的重要程度。简单的说,你在开发的时候,你要能想象到未来。◆递增的变化和建模相关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你不用在一开始就准备好一切。实际上,你就算想这么做也不太可能。而且,你不用在模型中包容所有的细节,你只要足够的细节就够了。没有必要试图在一开始就建立一个囊括一切的模型,你只要开发一个小的模型,或是概要模型,打下一个基础,然后慢慢的改进模型,或是在不在需要的时候丢弃这个模型。这就是递增的思想。◆令投资最大化你的项目投资者为了开发出满足自己需要的软件,需要投入时间、金钱、设备等各种资源。投资者应该可以选取最好的方式投资,也可以要求你的团队不浪费资源。并且,他们还有最后的发言权,决定要投入多少的资源。如果是这些资源是你自己的,你希望你的资源被误用吗。◆有目的的建模对于自己的产出,例如模型、源代码、文档,很多开发人员不是担心它们是否够详细,就是担心它们是否太过详细,或担心它们是否足够正确。你不应该毫无意义的建模,应该先问问,为什么要建立这个产出,为谁建立它。和建模有关,也许你应该更多的了解软件的某个方面,也许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你需要和高级经理交流你的方法,也许你需要创建描述系统的文档,使其他人能够操作、维护、改进系统。如果你连为什么建模,为谁建模都不清楚,你又何必继续烦恼下去呢?首先,你要确定建模的目的以及模型的受众,在此基础上,再保证模型足够正确和足够详细。一旦一个模型实现了目标,你就可以结束工作,把精力转移到其它的工作上去,例如编写代码以检验模型的运作。该项原则也可适用于改变现有模型:如果你要做一些改变,也许是一个熟知的模式,你应该有做出变化的正确理由(可能是为了支持一项新的需求,或是为了重构以保证简洁)。关于该项原则的一个重要暗示是你应该要了解你的受众,即便受众是你自己也一样。例如,如果你是为维护人员建立模型,他们到底需要些什么?是厚达500页的详细文档才够呢,还是10页的工作总览就够了?你不清楚?去和他们谈谈,找出你想要的。◆多种模型开发软件需要使用多种模型,因为每种模型只能描述软件的单个方面,“要开发现今的商业应敏捷开发用,我们该需要什么样的模型?”考虑到现今的软件的复杂性,你的建模工具箱应该要包容大量有用的技术(关于产出的清单,可以参阅AM的建模工件)。有一点很重要,你没有必要为一个系统开发所有的模型,而应该针对系统的具体情况,挑选一部分的模型。不同的系统使用不同部分的模型。比如,和家里的修理工作一样,每种工作不是要求你用遍工具箱里的每一个工具,而是一次使用某一件工具。又比如,你可能会比较喜欢某些工具,同样,你可会偏爱某一种模型。有多少的建模工件可供使用呢,如果你想要了解这方面的更多细节,我在Be Realistic About the UML中列出了UML的相关部分,如果你希望做进一步的了解,可以参阅白皮书The Object Primer -- An Introduction to Techniques for Agile Modeling。成功随机应变要达到敏捷的成功—交付支撑业务的最佳软件—软件专家也可以引用这些规则。自主权专注于工作,交付正确的软件,而不是被他人的愤怒情绪所影响。分享经验构建完美软件开发流程,并没有统一的模式。但是在这个领域,敏捷技术,加上持续的应用和改进,都能够达到敏捷的成功。
尽管右项有其价值,我们更重视左项的价值:敏捷一词来源于2001年初美国犹他州雪鸟滑雪圣地的一次敏捷方法发起者和实践者(他们发起组成了敏捷联盟)的聚会。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对一些与会者一致同意的软件开发价值观的表述。这些表述最终形成了敏捷宣言。敏捷软件开发宣言我们一直在实践中探寻更好的软件开发方法,身体力行的同时也帮助他人,也更注重软件开发中人的作用。可以工作的软件是进度的主要度量标准。时间尺度越短,功能粒度越小,也是针对问题深入分析的过程。本文以我在工作中的学习与感悟,配合一些实例解读我对敏捷开发的理解。本文更多的是从一名程序员。2)OO,Design Pattern。经常交付可以工作的软件,使每个人的价值能得到最大体现。每隔一定时间。作为一名软件工程师。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所处领域、客户。开发与上线周期短,不停的开发与上线:(蓝色字体是我个人的解读)对我们而言,最重要的是通过尽早和不断交付有价值的软件满足客户需要。这样开发者感觉自己享受到更多信任与自由、紧凑而自我组织型的团队,引入问题可以及时发现与定位。企业看重的是利润,利润=收入-成本,我有幸参与到了软件的设计与开发阶段、团队素质等多方面因素制定适用于自身的开发流程。比如敏捷实践有很多,仅“结对编程”一项就不是每个企业都做得来的。通过对敏捷思想与原则的初步解读,使大家大体了解敏捷提倡的价值观。后续更多是结合一些实例解读敏捷在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我的理解:各个企业制定的所谓“敏捷流程”只是敏捷思想的实例。由此我们建立了如下价值观:个体和互动 高于 流程和工具工作的软件 高于 详尽的文档客户合作 高于 合同谈判响应变化 高于 遵循计划也就是说。围绕斗志高昂的人进行软件开发,给开发者提供适宜的环境,满足他们的需要,并相信他们能够完成任务。团队士气很重要,引导开发者的责任感更加重要,计划制定时要每一位开发者自己承诺交付期限。感谢!正文。尽量做到能够面谈的不允许电话沟通、能够电话沟通的不允许文本或邮件沟通。沟通是开发者间对对方模块了解与认识的过程,测试更集中。对卓越技术与良好设计的不断追求将有助于提高敏捷性。与我第二个观点吻合。简单——尽可能减少工作量的艺术至关重要。工作量减少同时意味着维护成本的降低。最好的架构、需求和设计都源自自我组织的团队。每个业务或特性交付团队的Leader需要根据业务特点从资源池中挑选团队所需要的人参与到开发中、产品交付形式、组织架构,从几星期到几个月,时间尺度越短越好,保持客户的竞争优势,一名执行者角度去解读。内容难免浅显与直白,我的目的也是在写本文的过程中通过总结与分析进一步升华对敏捷开发的理解与认识,若有错误还请诸位资深实践者及时指正,以免误人子弟,更强调程序员团队与业务专家之间的紧密协作、面对面的沟通(认为比书面的文档更有效)、频繁交付新的软件版本,拥有一套自身的“敏捷开发流程”、过程、术语都不尽相同,相对于“非敏捷”,有风险及时上报?1)开发流程中有完善的需求变更通道。Kent BeckMike BeedleArie van BennekumAlistair CockburnWard CunninghamMartin FowlerJames GrenningJim HighsmithAndrew HuntRon JeffriesJon KernBrian MarickRobert C. MartinSteve MellorKen SchwaberDave Thomas本篇所谈的敏捷开发是一种思想、能够很好地适应需求变化的代码编写和团队组织方法。在开发小组中最有效率也最有效果的信息传达方式是面对面的交谈,开发周期缩短直接带来开发成本下降。我们欢迎需求的变化,即使在开发后期。敏捷过程能够驾驭变化。业务人员和开发者应该在整个项目过程中始终朝夕在一起工作,他们更加看重自己的承诺。”敏捷发展背景、一种价值观。目前还处于僵化与优化阶段,为敏捷的本地化而探索与实践着,低耦合高内聚,体现架构师的价值。实施过程中若与原始需求出现偏差可以及时发现并校正。拉近开发者与客户的距离,也使开发者体会到自己工作的价值,增加其成就感,每次交付一个业务或功能:引用wiki对敏捷软件开发的解释:“敏捷软件开发又称敏捷开发,是一种从1990年代开始逐渐引起广泛关注的一些新型软件开发方法,是一种应对快速变化的需求的一种软件开发能力。它们的具体名称、理念。可工作的软件是我们关注的价值所在,也是可以直观度量的。敏捷过程提倡可持续开发。出资人、开发人员和用户应该总是维持不变的节奏。 宣言中还包括以下原则:本人所在企业采用了敏捷开发,团队都要总结如何更有效率,然后相应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以及创造的价值前言。开发后期如何能快速响应变化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1条折叠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亲身经历的相关知识
&#xe675;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xe6b9;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Posts - 344,
Articles - 3,
Comments - 1778
16:15 by 敏捷的水, ... 阅读,
当您将自己的产品限制为只能通过一种语言使用时,您便将潜在的客户群限制为全球 65 亿人口中的一小部分。如果您想让自己的应用程序被全球用户所接受,那么对产品进行经济而有效的本地化将是赢得更多客户的最好、最经济的方法 本文源码下载: 1.新建WPF Application
2.定义界面如下
4.用记事本打开LocalizeLesson.csproj工程文件,添加黄色的一句
5.回到工程,选择reload,进入命令行,进入我们工程文件所在目录,输入下面红色的命令。
7.打开我们工程中XAML文件,发现自动为我们加上了x:Uid, 这个就相当于是资源文件的key
8.编译工程,会在debug下生成en-US\LocalizeLesson.resources.dll
9.拷贝LocBaml.exe到debug下,这个是微软提供的,只有源码,本文源码里有,可以下载本文源码
10.现在根据生成的dll提取一份资源文件到一个csv文件修改,这里命名LocalizeLesson.csv &
12. 我们最好用excel打开这个LocalizeLesson.csv,最后一行就是我们需要修改的内容,这里我用记事本打开,因为机器没装excel
13.在debug下新建一根zh-CN文件夹,根据修改后csv文件,输入下面红色的命令。 &
14.为了可以切换界面,我们给两个按钮命名,并添加单击事件
15.运行,效果如下
这里还有一个切换语言时放到Application的构造函数里,也就是App.xaml.cs,启动时从配置文件读取语言。 这里一个疑问,恳请高手解答: (1)有没有什么方法当我点击按钮时,直接切换语言,不用打开新窗口
(2) 我用打开新窗口方法,但有个问题,就是打开的中文界面按钮上的事件不起作用了,就是上图第二个窗口按钮失效。 & 欢迎转载,转载请说明出处 作者:王德水&本地化与CAT
1. 什么是“本地化”?
本地化 (Localization)
是针对某一本地特性,如语言、文化、习俗和特殊的市场需求制造或改造产品的过程。用户在使用得当地本地化的产品时,可以使用其自己的语言和文化习惯与产品互动。这个概念也表示所有用户可见的信息和所有用户文本(包括印刷版和电子版)都使用用户的语言和文化习惯。最后,正确地本地化的产品符合用户所在国家/地区的法规和其他规定。
Localization 常常缩写为 L10n,意即在 L 和 n 之间有 10 个字母。
2. 本地化的类别
按本地化的对象来划分,本地化可分为:企业本地化、市场本地化、生产和技术本地化、人才本地化、网站本地化、软件本地化、游戏本地化等。
3. “翻译”和“本地化”的区别是什么?
翻译是本地化的子集。翻译包括把源文字从一种语言转换到另一种语言。然而,当文字被翻译后,必然要对产品相应地进行许多其它更改。这些更改包括技术上和文化上的更改。&
(1) 技术问题包括:
重新编排格式
调整默认设置
重新创建图标
创建新的图形
重新编排文档格式
&(2) 文化问题包括避免使用不恰当或冒犯性的语言:
政治敏感的术语,地方规章和宗教信仰
4. CAT与本地化&
&#8203;在新信息时代,传统的“单打独斗”的翻译模式已经过时,尤其是在基于项目的翻译而且时间要求很紧的情况下,一个人完成一个项目已变得不可能。所以在短时间内多个译员协同翻译,同时又要保证翻译质量,这就需要译员必须掌握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目前,本地化服务正朝着产业化、全球化、商业化、信息化、流程化、多元化、职业化的方向发展,而本地化技术也呈现出云翻译(Cloud
Based Translation)、翻译记忆 机器翻译 人工校对(TM MT Post-editing)、敏捷本地化(Agile
Localization)、全球协作(Collaboration)、标准化(Standardization)和众包(Crowdsourcing)的趋势(转引自赵忠会,2013)。
通常一款产品问世到推向市场之间不会很长,所以本地化团队的时间不会很充足,这就对本地化翻译团队的各种能力要求较高。
因此翻译团队的协作能力、计算机应用的能力、使用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的经验和能力就会影响一个项目的成功与否。另外,本地化翻译通常可分为预处理、TEP(翻译、编辑、校对)和后处理三个流程(崔启亮,2013)。无论是预处理阶段术语的提取和通过记忆库对源文件的预翻译,还是后处理阶段对译文的检查和修改,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是保证翻译质量的最基本工具。它在语言服务的本地化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本地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