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归德能宁波咽炎治疗同仁最佳全身的病吗?

前门同仁堂医院医生有治疗帕金森病吗相关问题
提问时间: 17:22:20
患者性别:男患者年龄:52
指导意见:目前国内治疗帕金森比较有效的方法是靶向修复疗法,通过修复坏死的大脑黑质细胞,补充脑细胞,使黑质细胞不再坏死下去,促进黑质细胞分泌出更多的多巴胺递质,达到消除患者震颤、肌肉强僵直和姿势步态异
回复医生:所在医院:共2个回答
提问时间: 10:32:04
患者性别:男患者年龄:40
病情分析:你好,遗传因素:约10%的患者有家族史,呈不完全外显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隐性遗传,其余为散发性PD。双胞胎一致性研究显示,某些年轻(<40岁)患者遗传因素可能起重要作用。意见建议:治疗上应采取综合治
回复医生:共1个回答
提问时间: 20:43:54
患者性别:男患者年龄:77
病情分析:由于帕金森疾病与脑组织中多巴胺含量减少,乙酰胆碱功能相对亢进有关,故应补充多巴胺含量和降低胆碱能功能。如果患有帕金森疾病,请先到正规的医院诊断,再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切勿自行用药。
回复医生:所在医院:共3个回答
提问时间: 09:09:48
患者性别:男患者年龄:53岁
指导意见:药物只能够缓解患者的病情,改善不了症状,合理的科学治疗是康复的关键。现在医疗界较为推崇的靶向修复疗法针对帕金森的治疗效果不错,通过修复受损神经细胞,激活处于休眠状态的神经细胞,实现神经细胞
回复医生:所在医院:共1个回答
提问时间: 20:19:33
患者性别:男患者年龄:41
指导意见:目前国内治疗帕金森比较有效的方法是靶向修复疗法,通过修复坏死的大脑黑质细胞,补充脑细胞,使黑质细胞不再坏死下去,促进黑质细胞分泌出更多的多巴胺递质,达到消除患者震颤、肌肉强僵直和姿势步态异
回复医生:所在医院:共2个回答
提问时间: 11:41:57
患者性别:女患者年龄:61岁
帕金森病或者帕金森综合症震颤的表现应该是静止性震颤,也就是说静止时出现,情绪激动或紧张时加重,运动时减轻或消失,而且通常左右不对称,一般通过典型症状就可明确诊断。可以尝试服用金刚烷胺、左旋多巴或美多
回复医生:共1个回答
提问时间: 19:45:19
患者性别:男患者年龄:66-85
你好,帕金森氏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是因位于中脑部位&黑质&中的细胞发生病理性改变后,多巴胺的合成减少,抑制乙酰胆碱的功能降低,则乙酰胆碱的兴奋作用相对增强。两者
回复医生:共1个回答
提问时间: 15:22:47
患者性别:男患者年龄:65岁
问题分析:帕金森病属于一种中枢神经变性疾病,治疗要及时,否则患者身体会受到很大的痛苦。
意见建议:帕金森可以采用中医治疗,建议中西医结合,再配合物理治疗仪这样可以有效缓解帕金森的症状。
回复医生:共2个回答
提问时间: 10:44:22
患者性别:男患者年龄:68
病情分析:导致帕金森的病因与遗传因素有关系,但并不一定说有过帕金森家族史的人就一定会患上帕金森,这与遗传显性因素有关,但还是提醒人们早期做好预防和观察,在做起做好预防工作,避免疾病的发生。
回复医生:共6个回答
提问时间: 15:20:33
患者性别:男患者年龄:33
建议你采用生物疗法治疗,生物疗法有别于传统疗法,其修复和再生的神效突破了传统疗法的瓶颈,是目前安全有效的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世界推广方法,你不妨点击咨询了解一下
回复医生:共4个回答
无需注册&百万名医生在线为您免费解答
*性别:男女
保密,免费获得医生回复短信
*提问字数大于10字以上,描述越清楚医生回答越详细哦
向全国15万专家即时咨询我是MDS病吗,很严重吗,如何治疗?_是MDS病吗?_好大夫在线网上咨询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丛佳大夫本人发表
我是MDS病吗,很严重吗,如何治疗?
状态:就诊前
希望提供的帮助:
我是是MDS还是白血病,很严重吗? 如何治疗、用药或者还需要如何进一步检查,要检查哪些项?非常感谢!
所就诊医院科室:
四川华西医院 血液内科
用药情况:
药物名称:司坦唑淳,沙利度,再造生血片,地榆升白片,血康口服液
服用说明:司坦唑淳,沙利度(2014年才开始服用),再造生血片,地榆升白片,血康口服液(从2013年7月份开始服用),现在共5种药同时服用。
检查资料:
排除假性血小板减少了吗?“成簇血小板可见”,通常这种描述,血小板不会很少。
有出血表现吗?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状态:就诊前
从医生你好,谢谢回复,目前病人没有出现出血症状,你说的假性血小板减少是什么病?
有时候患者的血小板并不少,但是对EDTA(查血常规试管里的抗凝剂)有聚集,导致查出来的血小板减少,并不是真的少。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疾病名称:脑梗&&
希望得到的帮助:不知道有没有抽骨髓的必要,还有就是抽骨髓对身体有什么伤害
病情描述:2014年脑梗,现在左侧肢体不灵活。去年住院期间检查血小板、血细胞、血红蛋白偏低,医生建议抽骨髓检查。
疾病名称:血红蛋白84,无不适,体检其他都正常&&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医生给我一些治疗上的建议
病情描述:2013年体检血红蛋白109,,(例假后),例假一般五天,量不小,体检中没有发现其他任何问题,包括大生化,尿常规,彩超等。
疾病名称:怀疑CMML?CML?&&
希望得到的帮助:是CMML?CML?MDS?有什么办法治疗?病人年纪较大现在是否要化疗?中药对这病效果如何?
病情描述:我们是孙老七月离西京医院时最后看的那个病人。当时您建议节省时间去天津做化验检查。病人出现发低热。之前有过易感冒、无力的现象。半年来血项异常。病人有通风病史,高血压、胆结石病...
疾病名称:腹腔出血&&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医生给我一些治疗上的建议,请问该病情可以在哪个科室就诊?
病情描述:腹痛4天,腹腔出血,剖腹探查无查出明显出血位置
疾病名称:没确诊,&&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医生给我一些治疗上的建议
病情描述:大月份做血常规发现血小板高365白细胞稍微高一点,当时有肠炎,10月份肠镜下溃疡炎症消失,血常规379,前几天又复查血小板397,什么病能引起血小板持续增高,我需要做什么检查吗
疾病名称:肠炎,高尿酸血症&&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医生给我一些治疗上的建议,是否需要就诊?就诊前做哪些准备?
病情描述:疾病:
病情描述:
8月末因为肠炎做了一个血常规,血小板高,10月初复查,昨天又复查了。三次血小板逐渐增高,365,379,397尿酸也高560,请问专家有血液系统的问题吗,什么原因引起连...
疾病名称:肠炎,高尿酸血症&&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医生给我一些治疗上的建议,是否需要就诊?就诊前做哪些准备?,
病情描述:疾病:
病情描述:
8月末因为肠炎做了一个血常规,血小板高,10月初复查,昨天又复查了。三次血小板逐渐增高,365,379,397尿酸也高560,请问专家有血液系统的问题吗,什么原因引起连...
疾病名称:淋巴细胞&&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医生给我一些治疗上的建议
病情描述:我老婆哺乳期间 去做孕前优生检查 检查报告说 女方血中性细胞比率49.9 淋巴细胞比率42.2 稍高
请问严重吗 要怎么治疗 谢谢了
疾病名称:白血病&&
希望得到的帮助:是否白血病?怎样治疗?
病情描述:前些天手破流血不止,身上有淤血斑,今天化验血,白细胞2.12,中性粒细胞0.13,血小板23。今天低烧
疾病名称:慢性ED病毒转嗜血综合症&&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医生给我一些治疗上的建议,目前病情是否需要手术?
病情描述:低烧3年以上,有时高烧,鼻子、嗓子常感觉不适,腋下大包溃脓,体重急剧下降
疾病名称:浆细胞比例增值百分之二十一,血瘤&&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医生给我一些治疗上的建议
病情描述:结石手术做完出院半月,现不能自行走路,这几天身体多部位疼痛,伴有糖尿病每天要打夷岛素
疾病名称:鼻子里面全破了,干的很&&
希望得到的帮助:这是什么病啊!?
病情描述:最近两年体检,中性粒细胞高,淋巴细胞低,血红蛋白低
连续两年体检,中性粒细胞高,淋巴细胞低,血红蛋白低。最近一个月鼻子里面破了,有血痂,干,和血液检查结果有关系吗?
疾病名称:poems综合征血液病&&
希望得到的帮助:母亲生病作为儿子的真的不知怎么办 ,不知道贵院能治这病吗,或知道哪里能治这病 非常...
病情描述:脚麻木,行走不便,发烫 痛 手抖 毛发增多 肤色沉着
时不时会水肿,小便有时会忍不住
疾病名称:脑梗&&
希望得到的帮助:不知道是不是一定要查,还有就是这个检查对身体有没有什么伤害
病情描述:脑梗 住院期间查血发现血小板低,但是凝血功能正常,医生建议查骨髓
疾病名称:白细胞计数偏高&&
希望得到的帮助:我在网上查说有可能谁白血病,心脏病,尿毒症的。吓死人了。不敢去医院检查了都,请问...
病情描述:体检时白细胞11.1血红蛋白浓度170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366这些偏高。其他的都在平均值范围内。请问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大夫建议定期复查和进一步诊治?
疾病名称:ttp&&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医生给我一些治疗上的建议,是否需要就诊?就诊前做哪些准备?
病情描述:置换血浆8天,美罗华1针,血小板51000,排尿从50/200/500今天700。现在病人经常都很好。血小板52000.排尿从50/200/500/700神智清楚脸和四肢有水肿
疾病名称:poems综合征血液病&&
希望得到的帮助:母亲生病作为儿子的真的不知怎么办 ,不知道贵院能治这病吗,或知道哪里能治这病
病情描述:脚麻木,行走不便,发烫 痛 手抖 毛发增多 肤色沉着
疾病名称:未知原因白细胞减少&&
希望得到的帮助:医生建议我吃了升白细胞药,吃了后效果比较明显,但停下来,又是一样,后来就没再吃药...
病情描述:无任何不适,只是单纯的白细胞减少,并且查出已三年了,但以前也不知是不就这样
疾病名称:血小板偏高&&
希望得到的帮助:是否需要就诊?就诊前做哪些准备?
病情描述:教授您好!我2014年初体检报告血小板327 2015年体检321 医生建议门诊随访 。后于两年内至今10余次定期检测血小板计数 算平均值为305 测得最高值345 最低值266 近半年3次平均值为310 。请问,我还...
投诉类型:
投诉说明:(200个汉字以内)
丛佳大夫的信息
淋巴瘤、白血病、贫血、出凝血疾病。
尤其擅长眼睛MALT淋巴瘤、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诊治。
丛佳,北京协和医院博士毕业,愿意用精湛的技术为您服务。
发表科研论文如下:
1. 丛佳;汪洪毅;张翠玲。...
丛佳大夫的电话咨询
90%当天通话,沟通充分!
近期通话:
血液科可通话专家
副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江苏省人民医院
浙江省第一医院
北大人民医院
血液病研究所归德古城与桃花名扇系列(载于大河报)
  “归德古城与桃花名扇系列”之一 侯氏家族:从“戍籍”到名门 09:06:54& 来源:大河报& 首席记者姚伟一枝桃花怒放,粉红花蕊、翠绿桃叶,娇嫩可爱,即便在这初冬的季节,也顿时令人满眼春意。行走在归德古城的一条小巷中,在一家小文物店的柜台上,我们蓦然看见一把折扇上盛开的桃花。周遭都是大青砖砌出的四合院和走马门楼,方正静穆,色调凝重,那样的氛围,更衬出这把桃花扇的鲜嫩媚艳。“此扇乃友侯方域与李香君定情之物,香君不畏强暴,血溅情扇,血迹如朵朵桃花,余遂添枝叶以记之。贵州龙友杨文骢画并题。”扇面的题款表明,这就是那把著名的“桃花扇”。当然,这扇子是仿制品,你想买几把都中,旁边好多呢。不过说起来,“桃花扇”放这里卖,也是“得其所哉”:那小店“傍”着的四合院,就是《桃花扇》主角之一侯方域的故居。如今,侯方域的故居是归德古城最重要的景观之一,但来此游览的人,很多不是冲着侯方域本人,而是冲着名列“秦淮八艳”的李香君,冲着跻身“中国十大悲剧”的《桃花扇》。李香君和《桃花扇》实在是太有名、太吸引眼球了,以至于侯方域乃至古城的光芒几乎被遮掩。近些年来,有学者考证,李香君与桃花扇的最终归宿都在这座归德古城。这种新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引发了诸多的争论,比如李香君到底是终老南京栖霞山,还是来到归德古城的四合院,成了侯家的小媳妇?那把桃花扇,到底是不是实有其物?它是随香君入葬,还是由侯方域后人代代相传,至今仍被秘密珍藏?谜样的历史,纷纭的说法,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在古城转悠了几天,我们试图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但思路却逐渐超出了这些疑问,从明末那段绝世情缘向上追溯:侯方域如何赢得秦淮美女李香君的如海深情?这位商丘小伙儿为何会身处纠结复杂的明末政坛漩涡?孔尚任的《桃花扇》要“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如此重大的主题,为何偏偏选侯方域作为主角?这些问题打开了一条“走廊”,让我们的视线穿越时光幕墙,回到300多年前的归德古城。我们发现,明末清初的那段往事,与归德古城,与侯方域的家族,有着莫大的关系。那时,归德城的人才灿若群星,名扬天下,而作为“明末四公子”的一员,作为“清初文章第一家”,侯方域是其中最闪亮耀眼的一颗。重建焕发归德光彩放在全国范围看,商丘的归德古城大约也是独一无二的。这座古城内城、城湖、城郭三位一体,并且内城为方,城郭则呈圆形,外圆内方,寓天圆地方、阴阳相生之意。古城的内城约千米见方,城内地势略呈龟背形;内城墙外数米为护城河,宽窄不等,水深数米,绕城一周;护城河外五六百米,筑有夯土城郭,呈圆形,与内城形成“外圆内方”格局。这道夯筑城郭,并不是有意与内城形成阴阳相生之状,根据历史情形判断,很可能是不得已而为之。这道城郭,与其说是城防系统,不如说是堤防系统。“黄河为商丘大害,土弱地势卑,民贫无恒产。百年之间,轻者三溢,重者两溢,溢者房舍、鸡犬淹没一空,又无高阜、山陵暂救民命……虽神禹复生,莫能施其智于一邑。”清乾隆年间的《归德府志》痛苦而无奈地写有这么一段文字。对于一平如镜的豫东平原,黄河是最大的威胁。明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黄河决口,将元代修筑的归德府城冲毁淹没,大水过后,仅北城墙尚存。这并不是老城的第一次毁灭,元代归德城下,依次叠压着宋朝南京城、汉唐睢阳古城以及周代宋国都城。两千多年,城建了毁、毁了再建,却基本上都在这块地面上。弘治十六年,劫后余生的人们以残存的元代北城墙为南城墙,再次动手修筑新城。如果要在这片土地上生存下去,没有城墙作为最后一道堤防,那是令人难以心安的。对于古城人来说,这个工程十分浩大,历时8年,内城城墙基本竣工,新城有四座城门,南为拱阳门,北为拱辰门,东为宾阳门,西为垤泽门。根据五行相克相生的理论,为防金木相克,东门偏南,西门偏北,错开一条街,城内布局也参照八卦设计,93条街道形如棋盘,有“八卦城”之称;此后29年,圆形城郭完工;又过了18年,即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内城墙包砖完工。历时半个世纪,这座坚固独特、拥有两道防护体系的古城终于全部建成。有趣的是,这座城的修筑,似乎改变了归德府的“地气”。历史上,商丘一带人才辈出,但明朝建立后的近两百年,此地并没有出多少人才。而这座城的兴建,似乎令归德府再次焕发活力。此后数十年,此地人才辈出,逐渐出现沈、宋、侯、叶、余、刘、高、杨等八大名门望族,自嘉靖后至清初,这些家族出过两位“阁老”(约相当于宰相)、五位尚书以及十多位侍郎、巡抚、御史、总兵,当时“中央”曾有“满朝文武半江西,小小归德四尚书”之说。一座小小的城池,人物如此众多,放眼全国,也堪称罕见。说起归德府城人才兴旺的原因,有人认为是由于该城外圆内方,象天法地,阴阳相生,化育万物。这种说法有点玄乎,我们觉得应该有更切实合理的解释:在毁灭和重建的过程中,商丘人凝聚了十分的精气神,焕发了蓬勃的生机,在向地域宿命挑战的过程中,他们收获了自信。而古城的建成,令他们足以安居,因此更注重长久发展之计。总之,那时的归德城,有着一种强劲的上升势头,应该是这种人文氛围造就了众多的人才。即便有运气的成分,那也是归德人的努力感动了上苍,“人自助而后天助之”。有明一代,归德第一位杰出人才是沈鲤,在古城人才史上,此人可谓开风气之先。沈鲤,字仲化,号龙江,生于1531年,成长于古城建设期,他10岁的时候,古城的护城大堤(城郭)建成,28岁时内城墙包砖完工,归德城全部建成。七年后,沈鲤考中进士踏入仕途,累迁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他为人峻洁峭直,不惧权贵,敢于直言进谏,一生经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有“三代帝师”之誉。沈鲤于1615年去世,万历皇帝给了他极高的评价,赞他为“乾坤正气,伊洛真儒”。沈鲤成功的仕途和正直的性格,在朝中树立了归德人的形象,也引领了归德城的风尚,为同乡后学树立了榜样。归德城内,继沈鲤而起的,是侯氏家族。这个家族本为“戍籍”,却在古城建成后转型为书香世家,接连出了四个进士,并且他们的仕途都很成功,一时成为天下皆知的名门。侯执蒲“树东林之帜”“侯家有两个特点,第一进士多,第二人丁兴旺。”商丘文史研究者郭平女士说话很幽默,“俗话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明经’好考,三十岁考中那是大笨蛋;进士难考,五十岁考中,还被看成‘少年才子’。不过对于侯家不算难事,他家一不小心就来俩进士。”隔着数百年时光,商丘人对曾经的“侯家现象”仍如此赞叹,可以想见当初侯家的光彩与荣耀。侯方域的爷爷侯执蒲、伯祖父侯执躬于1588年同时考中举人,随后先后考取进士;他的父亲侯恂和叔父侯恪更是于1616年同时考中进士。兄弟同榜高中的事情,在上千年科举史上也不多见,可以想见此事在商丘乃至全国引起的轰动。在此之前,侯家却是世代“戍籍”。所谓“戍籍”,是指户籍为戍守的士卒,一般是有罪充军至某地所记的户籍,被视为贱民之一类。按照家谱记载,明代初年,一个叫侯成的开封人被调往归德成为“戍籍”,后来他成为商丘侯氏始祖。“成生英,英生滑,滑生显,显生和,和生进”,在商丘地面上传承了六代,侯家人以“戍籍”身份务农,没有多少事迹可称。而从侯进和他的儿子侯 开始,侯家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没有资料记载促成变化的缘由,但从年代推算,这大约与归德府城兴建后出现的文化氛围有关。侯进有两个儿子,侯 、侯玑。这位侯 应该是位了不起的人,他的弟弟侯玑英年早逝,他收养了侄子侯执蒲,令其与自己的儿子侯执躬一起读书上学。在他的引领下,侯执躬、侯执蒲都大有成就,不但学识渊博,而且颇具才干,万历十六年(1588年),这兄弟俩同时中举,第二年侯执躬考中进士,十年后侯执蒲也进士及第,先后进入仕途。因出身贫寒,侯执躬兄弟勤奋谨慎,力图进取,逐步升迁,后来都位列九卿。侯执躬曾任湖广参政、四川布政使,后为光禄寺卿;侯执蒲曾任山西御史、监察御史,后任太常寺卿。《桃花扇》第一出,侯方域上台自报家门:“先祖太常,家父司徒,久树东林之帜。”显然以父祖的政治选择为荣。明代晚期的政坛纠结复杂,东林党、阉党之争波及朝野,刚正不阿的侯执蒲坚定地与东林党站在一起,这个政治选择,对侯氏家族影响深远,侯方域与李香君后来卷入南明政治漩涡,即由此始。在魏忠贤权势炙手可热的时候,侯执蒲曾当头浇他一瓢凉水。天启年间,阉党气焰嚣张,魏忠贤竟想代天启帝行祭天大典。那时祭天是“天大的事”,侯执蒲时任太常寺卿,掌管国家祭典之事,他事先得知魏忠贤的意图,觉得在自己任上绝对不能发生这样的事情。于是趁魏忠贤还没有矫诏宣布,他上了一道奏折,说天坛常有“宫奴阉竖,连行结队,走马射弹,狂游嬉戏”,认为“刑余(指太监)不宜近至尊,而况天神飨祀之地?请下所司论治”。这一招指着和尚骂贼秃,把魏忠贤气得跳脚大怒。侯执蒲见机辞官回到归德城。侯执蒲此举不仅自己丢了官,也令魏忠贤迁怒于他的儿子。这个时候,他的儿子侯恂、侯恪都已入朝做官。与侯 一样,侯执蒲也是位成功的父亲,他常对儿子们说:“尔勿以我为贵,吾戍籍也,尔不力于学,将为卒伍矣。”在他的鼓励下,侯恂、侯恪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同榜考取进士,侯恪随即被任命为翰林院编修,负责为明神宗修实录,侯恂则做了御史,父子三人同在朝中做官,在当时很少见。两兄弟与父亲政见相同,也都是响当当的硬汉,在很多事情上与阉党针锋相对,侯执蒲辞官不久,魏忠贤就找借口罢免了侯恂兄弟。直到崇祯初年,魏忠贤被诛,兄弟俩才被重新起用。侯恂慧眼识大将复出之后,两兄弟仕途顺利。侯恪后来被任命为南京国子监祭酒,主持科举考试多年,“天下荦荦材贤之士,胥出其门”,积累了广泛的人脉。而侯恂先出任广西道御史、太仆寺少卿,随后被提拔为兵部右侍郎,成为带兵的统帅。侯恂在战场上并没有出色表现,但因慧眼识才,提拔了一些能干的将领,既受到赞誉,也为侯家积累了人脉。实际上,在被阉党罢官之前,侯恂就因举荐袁崇焕闻名。袁崇焕是福建邵武县令,虽然身在南国,却心系辽东战事。他时常找退伍的老兵谈论边塞的事情,了解辽东的山川形势、风土人情,掌握了相当丰富的边塞知识和用兵的谋略,常“以边才自许”。天启二年(1622年)正月,明军在辽西惨败,正值袁崇焕按例进京朝觐,他偶遇御史侯恂,“自陈愿备兵”。侯恂慧眼识才,当即向朝廷举荐,“见在朝觐邵武县知县袁崇焕,英风伟略,不妨破格留用”。不久,袁崇焕就被任命为兵部职方司主事,就此找到施展抱负的舞台。袁崇焕在明末光芒万丈,但被崇祯冤杀,后来与侯家关系不大。侯恂赏识的另一个将军,却对侯家、对侯方域影响极大,此人就是明末手握重兵、桀骜不驯的左良玉。左良玉身材高大,善骑射,多智谋。他曾为辽东都司,因饷银不足,常干些没本钱的买卖,有一次竟然误抢锦州饷银,论法当斩,幸亏他的同伙很义气,自己一肩承担。左良玉保住了性命,官却丢了。随后他投到侯恂帐下,充任杂役。崇祯四年,辽东战事又起,侯恂奉旨组织部队赴救。这时总兵官尤世威举荐左良玉,侯恂当机立断,决定破格提拔。他当即命尤世威前去找左良玉,随后自己又亲自前往。左良玉听闻尤世威前来,还以为自己抢饷银事发,急得钻到了床下。尤世威把他找出,说明来意,“良玉失色;战栗立,移时乃定,跪世威前。”随后侯恂赶到,再次讲明来意,左良玉才知道自己不是做梦。第二天一早,侯恂在辕门大会众将,“以金三千两送良玉行,赐之卮酒三令,箭一,曰:‘三卮酒者,以三军属将军也!令箭,如吾自行。诸将士勉听左将军命,左将军今日已为副将军,位诸将上。”左良玉带兵出征,“以首叩辕门墀下曰:‘此行倘不建功,当自刎其头。’”这次打破常规的用人,取得了极好的效果,左良玉此行战功卓著,被提拔为总兵,从此成为明末动关安危的大将。有了这层关系,才有后来侯方域写信劝阻左良玉攻掠南京,却因此被阮大钺陷害,被迫逃往史可法军中的故事。“归德古城与桃花名扇系列”之二 落第南京却留秦淮佳话日07:10& 大河报 首席记者姚伟不知何故,商丘归德古城的十字街口称为“隅首”。从古城北门进去,行百余米,有个街口叫做“刘隅首”,从此向东十余米,即是侯方域故居。这是一座气象静穆的四合院落,由上下两层的硬山式建筑围合而成。说是侯方域故居,其实是侯方域祖父侯执蒲置办的产业,原本叫“侯府东园”,侯方域幼年即在这里读书。从侯执蒲开始,侯家三四代人才济济,家庭教育十分成功。侯家世代戍籍,在当时,这是一种社会地位很低的户籍,侯执蒲考中进士、入朝做官,使侯家成为书香名门,但他并不避讳自己的戍籍身份,反而把这作为敦促子女力学的“小鞭儿”:“尔勿以我为贵,吾戍籍也;尔不力于学,将为卒伍矣。”等到侯恂一代也做了高官,改变自己的戍籍身份并非难事,但他却不肯这么做,这倒并不是“英雄不忘出处”的意思,而是“留以警我子孙也”。家教如此,侯家代有人才也就不奇怪了。明天启初年,侯执蒲辞官归乡,从此在这座侯府东园“课读诸孙”。侯方域四五岁就开始在祖父严格的督导下读书,因聪明异常,进境颇为神速。后来侯恂也罢官归乡,不时加以指点,侯方域才情更见增长。用现在的话说,侯方域是那种智商超高的人。当时人说他“自幼颖异过人”,现在商丘人提到他,都不说名字而称“侯才子”,有关他的一则故事广泛流传:侯方域少年时,曾奉父命去江南买了整整一船书。坐船北归时,他每天坐在船头看书,看一本扔一本,回程未过一半,书已所剩无几。艄公越看越纳闷,忍不住问他回去如何交代。侯方域拍了拍肚子说,书全在这里边呢。回去后一本本写出,竟一字不差。这当然是后人编的故事,侯方域的“颖异”,不仅在于博闻强记,更在于见识超群,才华横溢。1627年,在地方官万元吉的倡导下,归德府的文人名士成立了雪苑社,一时人才济济,河南文坛为之一振。侯方域也列身雪苑社,虽年仅十岁,但他所做文章已令人大为讶异,一时间,名士们“无不人人引为小友,文名不胫而走”。随着年纪的增长,侯方域的才华进一步得到展示,时人评价他“朝宗(侯方域字朝宗)天人姿,才大不可囿”,“好言天下大计,为文若不经思,下笔千言立就”。崇祯即位后,魏忠贤遭诛,不久侯恂就被起用。侯方域随父亲赴京,后来他又赴南京应试,才名逐渐“播誉于公卿间”,成为“天下争结交之”的名公子。“苍鹰”播誉公卿间在明清文学研究中,侯方域颇受重视。在这个研究领域,商丘人、江苏南通师院教授王树林著述颇丰,是公认的权威,用商丘本地研究者郭平的话说,“他说啥,没人跟他打别”。据王教授考证,侯方域11岁时随父亲进京,在北京一带生活近十年,“才名播誉于公卿间”。崇祯元年(1628年),魏忠贤的“阉党”遭严厉打压,此前受到排挤的东林党人纷纷被起用。这年冬天,侯方域的父亲东山再起,入京做官,11岁的侯方域随父到了京师,经父亲安排,拜在当时著名文人、书法家倪元璐的门下,学习八股文。倪元璐对这个才华横溢的学生非常喜爱,传授文法,悉心指导,对侯方域后来的散文创作影响极大,使他受益终生。后来侯方域回忆道:“余少游倪文正公(倪元璐谥号为文正)之门,得闻制艺绪论。公教余为文,必先驰骋纵横,务尽其才,而后归于法。”这正是侯方域散文的风貌。这个时期,侯恂官运亨通,由太仆寺少卿升为兵部侍郎,再升为户部尚书。不过,当时明朝内忧外患,弊端尽显,处在朝廷争斗的政治漩涡中,侯恂欲展抱负而不能,内心十分痛苦。他的经历和用世思想,深深影响着逐渐成熟的侯方域。贾开宗《侯朝宗本传》说他:“幼博学,随父司徒公官京师,习知朝中事。尝叹曰:‘天下且乱,所见卿大夫殊无足以佐中兴者,其殆不救乎?!’”忧世之情,使他萌生了豪迈的用世之志。15岁时,侯方域回家乡应童子试(即考秀才),府、县皆为第一。但这位少年并无得意之情,在他看来,这只是实现宏图大志的第一步,他写下诗作《苍鹰》抒怀:斜日催寒树,苍鹰独野征。飞扬愁岁暮,迟顿为毛轻。自具风霜气,终非燕雀情。去来须任意,湖海尚孤清。当时名士蒋鸣玉在侯家做塾师,看到侯方域的诗文,“大惊,以为天才艳发,有不可一世之慨”。于是向自己的所有朋友推荐侯方域的诗文。一时之间,文人名士纷纷为他的文采卓识倾倒。第二年,侯方域回到北京,其间以文会友,结识了复社张溥、吴伟业,几社名士陈子龙、夏允彝。17岁时,侯方域代父草拟《屯田奏议》,详细地分析了明代官屯、军屯、兵屯、民屯、商屯、腹屯、边屯的历史、现状和对策,提出考课、信任措施。他广征博引,洋洋万余言,条畅练达,期于可行。但如高阳先生所言,此时明朝大局已成鼎沸之势,各种苛捐杂税令人难以承受,民间流传的“田字”诗唱道,“昔为富之基,今成累字头”,有田者宁愿流离他乡,乞讨为生,不愿回乡耕种。在这种情况下,屯垦根本无法实施。但一个17岁的少年写出这样的经世治国之策,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此后,侯方域的才名“播誉于公卿间”,人们将他与汉代张安世、唐代李德裕等相提并论。崇祯九年,在激烈的朝廷斗争中,侯恂遭到排挤,被诬“糜饷”,落职获罪,遭受牢狱之灾达五年之久。一年多后,侯方域赴南京参加科举考试,在那个时代,这是他实现自己志向、施展才华的必由之路。但不可思议的是,这位声名广播、才华出众的青年才俊,却意外地名落孙山。秦淮河结识红颜知己侯方域赴南京应试之时,侯恂虽在狱中,却也能为儿子做些指点:“金陵有御史成公勇者,虽于我为后进,我常心重之,汝至当以为师。又有老友,方公孔,汝当持刺拜于床下。”侯方域到达南京之时,那位成勇已因弹劾杨嗣昌而革职充军,他只见到了父亲的老友方孔。方孔的儿子方以智也是他的好朋友,因此,两人“晨夕过从”,分外亲热。这时候复社张溥、夏允彝等人都在南京,又因科考临近,青年才俊云集南京,一时很是热闹。通过方以智,侯方域认识了陈贞慧、吴应箕及冒辟疆等人,他们都是东林党子弟,多与侯家是世交,彼此又意气相投,因此一见如故,来往密切。侯方域与陈贞慧、方以智及冒辟疆才名最著,加之均家世显赫,因此获誉“四公子”之名,后来被称为“明末四公子”。当代作家高阳先生认为,在历代“四公子”中,除战国“四公子”外,最为多彩多姿的,莫如这明末四公子。他们都是复社中人,出则忠义,入则孝悌,人品高洁;又皆爱宾客,广交游,文采风流,冠绝一时。科举考试之后,在等候发榜的几个月,复社众人来往密切,其间他得闻“秦淮八艳”之名。这“秦淮八艳”在中国历史上大大有名,她们是南京秦淮河边八位歌伎,个个美慧多才,诗词、绘画、歌舞样样精通,现在南京博物院还收藏有马湘兰、董小宛等的画作。不仅如此,这八个美女大多为人正直,有胆有识,对爱情和友谊十分忠贞,气节远胜一般文人士大夫。“秦淮八艳”与复社诸公子来往密切,董小宛后来就嫁给了“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经由张溥、夏允彝、陈贞慧等人介绍,侯方域结识了“秦淮八艳”中的李香君。这是位娇小玲珑、活泼可爱的少女,但却外柔内刚,有一副铮铮傲骨。后来侯方域所写的《李姬传》,生动地记述了李香君其人和他们感人的爱情故事。从侯方域的记述看,两人是一见钟情:“李姬者名香,母曰贞丽。贞丽有侠气,所交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姬为其养女,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士大夫贤否。张学士溥、夏吏部允彝急称之。少,风调皎爽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雪苑侯生己卯来金陵,与相识。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后来因“大字报”事件,两人相知相爱更深。侯方域来南京前一年,《留都防乱公揭》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这是一张贴在夫子庙的大字报,矛头针对一个叫阮大钺的人。阮大钺是阉党中人,崇祯初年被罢免,后在南京闲居。此人颇有才情,写了一出《燕子笺》在自己家演出,邀请文人名士观看,以此广结人脉,图谋复出。于是,复社陈贞慧等人写了《留都防乱公揭》,揭露阮大钺的真面目。这张帖子有100多人签名,闹得当时没有人再敢与阮大钺来往。阮大钺甚至没法在南京居住,避到了城外。阮大钺与侯恂曾是同事,二人曾经关系还不错,后来阮投靠阉党,就再也没有来往。此时,阮大钺得知侯方域与陈贞慧等人情深意笃,想通过他与复社众人和解。便让他的朋友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侯生游。姬(指李香君)曰:‘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铖意。姬私语侯生曰:‘妾少从母识阳羡君(即陈贞慧),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侯生大呼称善,醉而卧。王将军者,殊怏怏,因辞去不复通”。此事过后,侯方域与李香君彼此敬重爱慕,深情日甚一日。但好景不长,不久放榜,侯方域名落孙山。“第三名”变为落榜生这次考试,侯方域的试卷本来很受赏识,已经被定为第三名,但在放榜前一天突生变故,考官们竟然让他落了榜。放榜前的那晚,本来榜单都已拟定完,但副主考又拿着侯方域的卷子来找主考官:“如果录了这个生员,我们恐怕都要惹上麻烦!”听了这话,负责批阅侯方域卷子的房考很不高兴,“如果真有啥事,本房愿一肩承担”。主考官一言不发,反复审阅侯方域的卷子,良久才开口说话:“有什么事的话,我们不过是降级、罚薪而已。不要录这个生员吧,这是为了保全他。”主考官的意思是说,如果上榜,试卷就要刻印出来,广泛流传,那样的话,侯方域将获重罪。高阳先生曾分析侯方域的卷子,认为主考官的话并非全是遁词,而是确有道理,这份卷子批逆龙鳞,对崇祯有深刻的批评:“所贵于甘德者,能临天下之谓也。虞书曰:‘临下以简。’而后世任数之主,乃欲于其察察以穷之。过矣!夫天下之情伪,盖尝不可以胜防;而人主恒任其独智,钩距探索其间,其偶得之也,则必喜于自用;其既失之也,必且展转而疑人。秉自用之术,而积疑人之心,天下岂复有可信者哉?”这段文字分明是在指责崇祯冤杀袁崇焕之事。大约因父亲蒙冤深陷牢狱多年,侯方域心有不平,才在试卷上放胆一言。无论如何,侯方域落榜无可改变,只能告别李香君归乡。在《李姬传》中,他记述了香君对他的如海深情:“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指蔡邕);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羁,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侯生去后,而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之。开府惭且怒,思有以中伤姬。姬叹曰:‘田公宁异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卒不往。”如此深情款款,如此气节高洁,难怪人们不相信这样的感情会毫无结果。“归德古城与桃花名扇系列”之三 避乱江南赢得佳人归? 08:57:52& 来源:大河报& 首席记者姚伟侯方域与李香君爱情的归宿,有三种说法。其一,南京城破,他们在栖霞山相逢,历经劫难的情侣互诉衷肠、缠绵悱恻,却遭一老道鄙视:山河破碎,疮痍满目,怎能忘却了兴亡,做这般儿女情长?于是两人心下顿悟,决意了却尘缘,双双学道修真,一个去了北山之北,一个去了南山之南……这其实是孔尚任在《桃花扇》中给他们安排的结局,因《桃花扇》号称堪比“信史”,很多人误认为侯、李结局果真如此。但这只是孔尚任的悲剧化处理,并不是历史真相,史有明载,侯方域后来回到归德古城,最终死于家乡。其二,南京城破,历经磨难的侯方域与李香君相逢,面对凄风苦雨,只能彼此温暖慰藉,他们牵手回到归德古城。在这里,李香君隐姓埋名,与侯方域共度了八年时光。后因身份暴露,香君不为侯家所容,被逐出侯府独居,没多久抑郁而终,在一个小村留下孤坟一座;侯方域为之抱愧不已,两年后撒手人寰,追随香君而去。据说侯氏家谱不允许记载香君其人,此事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资料,只是在商丘当地口口相传。因此,有人相信有人怀疑,近些年争讼不已。其三,自从侯方域落第北归,两人自桃叶渡一别,再也没有相见,后来,望着两人定情的那把桃花扇,李香君恹恹而终,葬于南京栖霞山。这种说法有点冷酷,也不太合乎情理。侯方域回家乡一两年后,河南陷入连天战火,归德古城也被攻破,侯方域奉父命带家人避乱江南,在南京、苏州等地生活了两三年,这期间,如果与香君没见一面,殊不合情理。对于香君的情意,侯方域是深知的,他的《李姬传》写得分明:香君善琵琶,“然不轻发”,却请他写诗,自己为他歌唱;桃叶渡一别,香君交代“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并表示“妾亦不复歌矣”!后来,香君苦等侯方域,有人“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之”,表示“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卒不往。香君做的一切,侯方域清楚,复社诸公子也清楚,他们很佩服香君的胆识骨气,曾尊其为“社嫂”。侯方域避乱南京,与复社诸人来往密切,而复社人物与“秦淮八艳”来往密切,唯独方域不见香君?于情于理,似乎都说不通。比较之下,第二种说法让人感觉更真实些。南京城破之时,侯方域、李香君都在城内,且都重获自由,这不能不令人遐想……随军援汴献策被逐南京落第,对侯方域的打击甚大。他素有用世之志,自比为可翱翔于云天的“苍鹰”,曾与复社诸君登高望远,极目神州,发“舍我谁济”之叹,诸子也都把他比做三国的周瑜和东晋的王猛。因此,意外落败于科考,侯方域的挫折感格外强烈,英才无所施展,难免大感失落苦闷。桃叶渡与香君无奈相别,回到归德古城,性本豪放不羁的侯方域开始以高阳酒徒自命,感愤时事,深恶腐儒,以诗文抒发胸中块垒。因他返乡,雪苑社重新活跃,他主盟社事,时常与贾开宗、吴伯裔、徐作霖等诗文相酬,号“雪苑六子”。据王树林教授《略论侯方域的文学历程》一文介绍,他们心忧天下,不满朝政,“常因政局无望而相向痛哭,不乐而罢”。约一年后,曾濒临绝境的李自成进入河南,不久就恢复元气,形成滔天之势,没多久就攻占洛阳,并蓄势进图开封。此时,侯方域的祖父侯执蒲病故,侯恂暂时戴罪出狱返乡料理丧事。奉父亲之命,他前往江南,请侯执蒲的故交郑三俊撰写墓志铭。此时匆匆来去,应该没在南京停留。待侯方域从江南归来,战火已燃遍中原,李自成军攻破南阳,杀死唐王,迅即连下十四城,将开封团团包围。开封城池坚固,周王不惜家财,率官兵死守,李自成攻城无果,转而攻掠四方,第二年(崇祯十五年,即1642年)三月,起义军攻破归德城。这场战事十分惨烈,侯氏一门24人死难,雪苑社友吴伯裔、徐作霖、刘伯愚被杀,侯方域与其兄方严、方夏斩关逃出,幸免于难。此后不久,李自成再次带军围了开封城。这年六月,侯恂被从监狱放出来,直接任命为兵部侍郎,总督保定、山东、河南、河北、湖北军务,主要任务是解除开封之围。一个“囚犯”,为何能一下子获此重任?此事说起来很微妙。明朝的开封极为富足,其繁华仅次于北京、南京,更重要的是此地乃中原腹心,为“五门六路,八省通衢”之地,联结南北西东,一旦失守,明王朝就被割为两半,大势不妙。如当时人周腾蛟所说:“汴城不守是无河南,河南不保是无中原,中原不保则河北之咽喉断,而天下之大势甚可忧危也。”正因此,李自成铆足了劲儿,一而再,再而三地攻打开封,而崇祯皇帝也是不惜血本,将一支支部队调往河南,拼命要解开封危局。当时各路官军中,明朝最为倚重的是左良玉,此人拥兵30万,但异常跋扈,一般人指挥不动他,这时候,有人想起了已坐牢四五年的侯恂。侯曾提拔左良玉于杂役中,是其大恩人,左素来对侯恂十分尊敬,他平时不约束军队,其部队军纪极差,但三过商丘,秋毫无犯,并亲临侯府向侯恂之父叩头问安。或许,只有侯恂能让左良玉听命。为了开封大局,朝廷起用侯恂代替当时的督师丁启睿,总管援汴各路人马。但在侯恂接任之前,援汴的官军就遭受了一次大败。当时各路援军扎营于朱仙镇,与李自成军对垒。左良玉见李自成军威甚盛,心生怯意,为了保存实力,也不向督师丁启睿汇报,他“一夕拔营遁”,其他部队见此情形,“皆溃”。此时李自成显示了过人的谋略:约束士卒,暂不追击,待官军基本撤完,下令从后追击。官军正庆幸起义军追得不急,也不多戒备,“疾驰八十里”。但李自成早预察到官军必逃,暗中派人在八十多里外做了手脚:挖了一道深宽各数丈的长壕,环绕百里,官军夜奔,走到跟前才发现不妙。此时李自成亲率大军追了过来,惶恐之中,官军大乱,前面的人马被挤入沟中,直到填平了沟,后面的人才踩着过去。李自成乘势攻击,官军大败,“弃马骡万匹,器械无算,良玉走襄阳”。侯恂率军来到黄河北岸的陈桥驿,下令各路部队重新集结。但众将有的听令有的不听令,左良玉正畏惧李自成,只派部将金声桓带兵5000人前来“迎恂”。这时,侯方域已随父在军中,他见此情形,向父亲建言应杀将立威,“大人受诏讨贼,庙堂议论多牵制。今宜破文法,取赐剑诛一甲科守令之不应徵办者,而晋帅许定国师噪,亟斩以徇。如此则威立,军事办,然后渡河收中原土寨团结之众,以合左良玉于襄阳,约陕督孙传庭犄角并进,则汴围不救自解”。此话一出,“侯恂大骇”,说“如此是我先跋扈矣!小子多言,不宜在军”。应该说,侯方域的策略杀伐果断,颇有大将之风,但那时各路部队散漫惯了,恐怕不是侯恂能够控制的,所以他才“大骇”。后来侯恂部分地采纳了侯方域的建议,却担心他在军中引起众将不满,命他离开军队,保护家人前往江南避乱。数月后,黄河水淹了开封城,据说当时“洪水几乎与城墙齐高,城内一片汪洋,水面上只看见钟鼓两楼及延庆观,还有周王府、大相国寺的殿脊……城内数十万军民,除少数人爬上高地、高房获救外,其余绝大部分淹死水中,其状惨不忍睹”。这场大水并非天灾,而是有人掘开了黄河大堤,但到底是谁掘的,就说不清楚了。当时攻守双方都掘过大堤试图淹对方,最终是谁挖开的,历来说法纷纭,至今没有定论。不久,朝廷处理此事,认为“侯恂复起,对左良玉一无作用可言”,朝廷拿左良玉没有办法,收拾侯恂却没有问题,马上罢了他的官,随后又将他抓进了监狱。其时,侯方域兄弟分了工,方夏进京想法救父亲,方域则留下照护家人,但后来侯方域竟然也遭受牢狱之灾,此祸因阮大铖——他当初与李香君一起得罪的那个“阉党余孽”而起。1642年秋,侯方域奉父命带家人南下,再次流离于南京,与陈贞慧、方以智、彭宾等复社友人重聚。后与兄方夏携家至嘉兴,而漫游苏杭、南京。第二年年初,一个惊人的消息迅速传播,令南京城陷入一片恐慌:左良玉将率部队到南京就粮!自从援汴之战惨败后,左良玉就在长江湖北段劫盐船养兵,他曾到武昌向楚王筹粮,楚王没有答应,左良玉即纵兵大掠,为时20余日,着实把武昌祸害得不轻。这次他移兵九江,扬言进军南京,城内顿时人心惶惶。左军未至,已有不少乱军假借其旗号,肆意剽掠,南京“士民一夕数徙,商旅不行”。情急之下,南京兵部尚书熊明遇想到侯家与左良玉的世谊,就请侯方域前去左军劝说。侯方域以为不妥,便假托父亲名义致函左良玉,劝阻他南下。此时左良玉正对侯恂抱愧,加上已得到一些补给,接到方域的信,遂退兵武昌。但这件事却给侯方域带来了麻烦。两年前,阮大铖被复社诸子的《留都防乱公揭》搞得狼狈不堪,曾托侯方域从中周旋,却被方域、香君断然拒绝,从此,阮大铖对侯方域“恨刺骨”。这时候阮大铖已缓过一口气,利用南京人对左良玉的愤恨,大肆造谣,说左良玉与侯方域有旧,此次左军前来,侯方域本是内应。如此一来,就有人谋划抓捕方域。幸杨龙友得知此事,连夜前来通知,侯方域不得不离开南京,前往宜兴陈贞慧家避难。行前,他大为愤慨,作《去金陵日与阮光禄书》,对阮大铖极尽讽刺。自此,两人间的仇恨更深了。李自成攻破北京后,侯方域等人再次回到南京。不久,南明建立,马士英掌握朝政,阮大铖开始公开图谋复出。在《留都防乱公揭》事件一年多后,周延儒一度为相,阮大铖与此人私交甚笃,遂重贿之,要求复出。但《留都防乱公揭》影响太大,周延儒不敢答应。阮大铖就帮助他深交的好友马士英出任凤阳总督,天下大变之时,马士英正是凭借凤阳总督的身份谋立弘光帝,并由此掌控朝政,正因有此渊源,马士英不顾舆论反对,不遗余力地帮助阮大铖,任命他为兵部侍郎,负责江防,进入南明权力中心。阮大铖没有复出时,已有迫害侯方域的能量,如今大权在握,当即向东林、复社大举报复,造“十八罗汉”、“七十二金刚”的名目,企图将异己一网打尽。于是,复社诸公子都被通缉,陈贞慧被捕,在狱中吃尽苦头,家人及侯方域不惜重金多方贿托,他才得以出狱。侯方域自己左躲右藏,后渡江到扬州投奔了史可法,其间代史可法拟《复多尔衮书》,曾传扬一时。随后,史可法命侯方域任职镇帅高杰军中,随军北征,经略中原。此次北征到达商丘一带时,高杰被总兵许定国诱杀于睢州(今睢县),其部队大乱。此时清军已占领孟津,进逼黄河下游,侯方域建议暂时撤军,规划东南防守,跨江连湖,障蔽吴越,守财赋重地,徐图后计,但这个谋划却不被采纳。后高杰军崩溃,侯方域只得南归宜兴。阮大铖的死党探知侯方域下落,带人在陈贞慧家抓捕了他,侯方域遂被投入牢狱。阮大铖、马士英迫害东林、复社人士之时,对左良玉甚为顾忌,担心他为此出头,表面上极力与他修好,暗中却构筑针对他的防线。左良玉心知肚明,摇头叹息。不久,就发生“假太子”事件,弘光帝的皇位受到质疑,在众人劝说下,左良玉打出“清君侧”的旗号,起兵东征。马士英、阮大铖不顾清军正大举进逼,竟命江北诸军倾力对付左良玉。不久,左良玉病死军中,其部队被南明军队击败后,在左良玉之子左梦庚的带领下投向清军。这场内乱,加速了南明的灭亡,没多久,清军渡江,弘光帝匆匆而逃,南京城明军竟然毫无抵抗地投降了清军。左良玉兴兵之时,迫于压力,马士英、阮大铖对复社的迫害不得不草草结束,找个名目杀了几个人,其余的都放了出来,侯方域也于此时出狱,重获自由。南京陷落后,侯方域在江南漫游了一段时间,“见事不可为”,于1645年十月返回归德古城。据一些史料记载,李香君曾被强征入宫,成了弘光帝“戏曲团”的演员,南京城破,宫中大乱,她因此获得了自由。此时,侯、李都在南京,当有机会相逢。在那惶惑混乱的时刻,他们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山河残破,何处可栖身?牵手共返侯方域的家乡,或许是现实的选择。侯方域故居内的翡翠楼,当地人亦称“香君楼”,相传李香君曾在该楼居住。那位美丽刚烈的奇女子,真的与古城有这么一段缘分吗?侯方域故居内的这座翡翠楼,又称“香君楼”,相传李香君曾在此居住。“归德古城与桃花名扇系列”之四 孤坟无声话凄凉日07:21& 来源:大河报& 首席记者姚伟到南京游玩,秦淮河几乎是必到之地。近年来,秦淮河上的夜游船项目很火爆,我们去的时候,暮色初上,等候乘船的游客已排成了长龙。如今的游船都是机动船,即便有橹有桨,也多成摆设,因此朱自清先生在“薄霭和微漪里”听到的“悠然的间歇的桨声”,已找寻不到。所幸,灯与水的交辉还在,足以让人领略“微漾着,轻晕着的夜的风华”,“领略那晃荡着蔷薇色的历史的秦淮河的滋味”。“秦淮八艳”之塑像,在河边的灯影里风姿绰约,这是秦淮河重要的景致。在这暖暖柔柔的氛围里,这八个青楼歌伎赢得如此长久的尊重,把与她们相恋的侯方域、钱谦益、冒辟疆等都比得黯然失色,这实在是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迹。“秦淮八艳”中,李香君的故居仍保留着,名唤“李香君故居陈列馆”,后边是秦淮河,前门对着夫子庙钞库街。据说这个陈列馆内的房间都保留着300多年前的风貌,卧室、书房、客厅、琴房等,大约都是侯方域时代的光景,香君被人相逼,以头撞柱,血溅情扇,也应是在这个所在。该陈列馆馆长傅邦华先生对李香君很推崇,他在接受南京本地记者采访时,认为香君的才貌可能不是“秦淮八艳”中最好的,但她的气节和傲骨打动了无数人,影响了数百年,所以有人称她为“秦淮八艳”之首,一般南京人都说不全“八艳”的名字,但李香君的名字却没人会忘记。傅邦华先生说,对于李香君的归宿,近些年来他们进行多方研究,也曾到河南商丘一带考察和寻访。“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李香君是跟随侯方域回到老家成亲的,并最后葬在当地。”至于南京栖霞山的香君墓,应是衣冠冢。李香君从南明皇宫逃脱后,曾避难于栖霞山葆真庵,暂与“秦淮八艳”之一的卞玉京为伴,有史料记载此事,后来有人认为香君终老于此,因此有了这座纪念性的衣冠冢。近年来,关于李香君归宿的报道和争论很多,商丘本地以及江苏、山东、安徽等地的一些学者,经实地考察,都认为李香君最终葬在了商丘。但因没有足够史料支撑,这个说法似乎没有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可,不少人持存疑态度。经人指点,在归德古城西南边10多里的李姬园村,我们看到了一座李香君墓,并走访了村里的几位八旬老人,他们的说法,令我们心中的疑云逐渐消散,却感受到了一种无尽的凄凉……李姬园村的记忆“李姬园村有个奇怪的地方,没有姓李的,也没有姓姬的。这村姓侯的比较多,现在最完整的侯氏家谱,就保存在这个村。”听说我们是来采写侯方域和李香君的,归德古城的文物工作者郭平女士向我们介绍了一个叫李姬园的村子。郭平的父亲郭久理先生是商丘博物馆第一任馆长,她从小深受父亲影响,耳濡目染,了解不少古城往昔的秘密;她自己也从事古城文管工作20余年,是古城里最了解古城的人之一。她告诉我们,侯氏家谱没记李香君,侯方域的妻室只记了原配。家谱的坟图上有一无名小坟,有人推测是香君墓。“这只是口传,侯氏家族绝不落文字”。那无名小坟,就在李姬园村。至于该墓真假,郭平的话说得很有分寸,态度颇有保留。按照郭平的指点,我们搭乘出租车前往李姬园村。这个村庄不太好找,离大路有段距离,只有曲曲折折的小路与外界相连。司机师傅先是动用电台,然后多次下车问询,还是走错了道儿。好不容易进了李姬园,却又折返了两次,甚至从李香君墓旁走了一趟,都没能发现此行要寻找的目标。在村民的指点下,我们最终看到了在该村东头、离小路10余米的香君墓。那是一座孤坟,有一圈石板围栏,墓前有一座新石碑,上刻“李香君之墓”。墓的周围都是碗口粗的桐树,环境安静而寂寥。几分新奇,几分慨叹,我们审视着眼前的墓葬,名满天下的李香君,真的最终葬身于这个僻静的小村庄吗?推着一辆三轮车,一位老太太从小路上蹒跚而来,车上坐着一个两三岁的小孩。“不会骑,哄重孙子玩呢。”老太太瘦小,但硬朗,她说自己已86岁,叫蒋宋氏,本来娘家姓刘,家人被日本人杀完了,剩她自己,跟了姓宋的人家,15岁嫁给这村姓蒋的。“来时都说这里埋的是侯才子家的女人,他在南京娶的。”蒋宋氏说,以前有人扒过这坟,她看到过裸露在田地里的骨殖。但具体的情况,“我也记不详,(现在)说话跟做梦一样,不清亮了”。“这个村为啥叫李姬园?我不知道,我来时就叫这名。”她指着香君墓一带,“我来时,这十来亩地都是侯家的。”蒋宋氏告诉我们,这坟的西边有个井,村里人都说那是李香君的浇花井,不远,不过隔着人家,要绕过去。浇花井如今很简陋,红色的石块垒成半米高的井沿,上面盖着大磨盘,透过磨盘的圆孔向下看,黑黢黢的什么也看不到。旁边的村民说,这是过去李香君浇花用的,她就住在这井的东边,“前些年盖房,还能扒出老砖”。应该说,我们的运气相当不错。在此前几天,连下了几天雨,恰好这天放晴,村里的老人都出来活动筋骨,在香君墓旁,我们遇到了蒋宋氏;在浇花井旁,又遇到了76岁的蒋孝慈老人,他很健谈:“这村原先是个花园,李香君是死在这里的。我咋知道?听上辈传的,上辈跟我说,我跟下辈说。侯才子把李香君领回来,后来把她搁在这个地方。不知她是哪儿的人,侯才子是从南京把她领回来的。“才子没埋这儿,他在北边侯小园村埋。离这里八九里,不是侯家祖坟,就他自己在那里埋。“庄名据上辈人说是侯才子起的,以前这儿不是个村庄,只有个小花园,叫李姬园,后来成村名了。“我记事时,上辈人说这个坟是妓女坟,都瞧不起。侯家不承认这个人是他媳妇,他家一直是官。“解放后,区里领导刻了个碑要立在这坟前,来村里开会的时候,说到这事,有人说:‘妓女还立碑?!’书记恼了:‘你给我解释解释妓女俩字咋讲?!’那人不敢吭声了。不过最后碑也没有拉过来。“从我记事,这坟扒了三回。日本人扒了一回,有人说他们是在扒扇子,侯才子陪葬的扇子;后来土匪扒了一回;最后一次是‘吃食堂’时扒的。“这几年,为这个墓‘公家’来了多少回,不好找下落了。头两次扒骨头还能找得到,最后一次赶上修路,再也找不到了。现在这个墓大概是那个位置,里边没有东西了。”我们蹲在地上说话的时候,一位推着婴儿车的年轻人一直在旁边听,蒋孝慈老人介绍说,这年轻人姓侯,他爷爷是村里年纪最大的。那小伙好相貌,身材挺拔,五官精致,眉目清秀,他很热情地带我们去他家。“来了?渴不渴?”87岁的侯公讯老人正在院里剥玉米,看到我们,马上热情地招呼,老人说他不识字,但言谈举止,颇有几分斯文儒雅。“起小(方言,意为小时候)我就知道这是香君墓,是侯才子从南京娶来的媳妇。他爹、他俩哥都因为这看不起他。“这个村名是侯才子起的,原来这一带叫‘卢庄家后’,我们这一带,村北边都叫‘家后’。“日本人扒了后,柏木棺材板撂得到处都是,那是整棵柏树对的板。扒了后,地里有个大坑,没法犁,那是我们家的地,我们仨就把骨头拾拾埋坑里,平了坑,堆了个小坟。随后,土匪又扒过一次……”老人的话,再一次让我们有一种苍凉的感觉。三位老人的话,都有一种“原生态”的真实感,真实得令人深感岁月之残酷。温暖而凄凉的情缘关于侯方域与李香君的往事,商丘市睢阳区原文联主席尚起兴很有研究。三四年前写归德古城的时候,我就采访过尚先生,受益良多。尚先生研读侯方域诗文,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线索:侯方域有位吴姓爱妾,而在侯氏家谱上,只记其元配常氏——曾任东平州太守的商丘人常维翰的三女儿,对吴氏却没有片言只字的记载。一般来说,即便是妾,家谱也该有记载的。那么这位吴氏是谁?哪里人?侯方域的诗文,可以提供不少信息。清顺治九年,侯方域再次游历江南,在沧海桑田的巨变后,寻访陈贞慧、冒辟疆、方以智等故友。其间,他在澄江(今属江阴)蔡烈女祠看到很多人祷子,并且“远近祷者辄应”,他大感惊异,“为吴氏祷焉”,并写有《为吴氏祷子疏》,文中记述她因无子而生的失落忧伤,字里行间,深深的怜惜和关爱宛然可见:“某妾吴氏者,家本吴阊,言归梁园;十二楼月沉子夜,偏照双眉;三千里云际扁舟,常怜一叶。莺莺渐老,傍公子以何依?燕燕空忙,叹佳人之不再。终恐霞裳翠袖,总归花落乌啼。”文中“梁园”是商丘的代称,“吴阊”则为苏州代称,因苏州古为吴地,苏州西门为阊门,故名。这位吴氏是苏州人,这与有人考证的李香君是苏州人相一致。这次江南之行,侯方域还有一个使命,就是探访吴氏家人,传送家书,了解他们战乱之后的情况。侯方域此行写有《家书附绝句二首》:其一送别西园翡翠楼,开帆十月到苏州。为君寄讯枫桥巷,丘嫂迎门已白头。其二问君衣带近如何?我道思乡减去多。况是王孙芳草外,休添离恨画双螺。从诗中可以看出,侯方域十月乘船到了苏州。他的妻子是商丘本地人,为之送讯到枫桥巷的,自然是吴氏。而吴氏家中还有“丘嫂”,且已白头。所谓“丘嫂”,乃是长兄之妻。“西园翡翠楼”即今侯方域故居的翡翠楼,位于壮悔堂西侧,据《商丘县志》记载:“侯氏壮悔堂,尚书恂子方域读书处,在刘家隅首东。所有杂佣堂、翡翠楼者,亦即此处。”归德古城内,人们口口相传,认为翡翠楼曾为李香君所居,并将此楼称为“香君楼”。此说由来已久,据尚起兴先生介绍,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他就听陈宗石的八世孙女陈舜肃讲过此事。陈宗石是陈贞慧的儿子,侯方域的女婿。陈、侯两家本为世交,父祖辈都是“铁杆”东林党人,而在阮大铖迫害复社人士之时,陈贞慧、侯方域先后被迫,相互倾力营救,患难之情弥笃,遂定为儿女亲家。当时侯方域的女儿仅三岁,陈宗石仅两岁,但十多年后两不相负,并且陈宗石是入赘侯家,其后人扎根商丘,人才辈出。陈舜肃曾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任河南省妇联干事,1957年被划为右派回到商丘,与尚起兴相识,她曾讲起侯府往事,说听她爷爷陈锡麟讲,侯方域曾把李香君带回了归德侯府,住在西园翡翠楼上。如果这些口口相传的故事可信,那么与侯方域“送别西园翡翠楼”的吴氏,应该就是李香君。侯方域附家书后的第三首诗,即《偶听弦索后又寄一首》,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紫雁黄花送我情,手调弦索度新声。阊门听尽韩娥曲,不比樽前唱渭城。”侯方域在苏州“听尽韩娥曲”后,偶尔听到弦索声,不由想起了在翡翠楼手调弦索为自己送行的吴氏,而苏州所有的歌女,竟比不上这位吴氏的弹唱,可见吴氏并非寻常女子。而《李姬传》记载的李香君恰恰“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未几侯生下第,姬置酒桃夜渡,歌琵琶词以送之”。如果吴氏不是李香君,种种巧合实在让人难以索解。如果此人是李香君,为何称吴氏?尚起兴先生认为,这其实容易解释,侯家乃官宦世家,很难接受歌伎身份的李香君。侯府容得下吴氏,但确实容不下李香君。侯恂不齿于自己家族的“戍籍”,坚持不做更改,“以警醒儿孙”,但对属于“乐籍”的歌伎,却难以接受为儿媳。据尚起兴先生介绍,陈舜肃女士听爷爷陈锡麟传述,后来李香君歌伎身份暴露,将被逐出侯府,经人苦苦说情,侯家将她安置在侯家一处城外花园居住,即现在的李姬园。香君身份暴露,发生在侯方域游历江南之时,大约因为失去方域的庇护而有此劫。山东学者史挥戈、安徽作家吴腾凰对李香君研究颇为尽力,他们反复研读侯方域的遗著《壮悔堂文集》和《四忆堂诗集》,查阅《侯朝宗公子传》、《侯氏家谱》和商丘方志等资料;又多次漫步秦淮河畔、媚香楼前,三登南京栖霞山,四赴河南商丘古城,大致可以描绘出明亡后李香君的经历:随侯方域来到陌生的归德古城,改名换姓,与夫君共度了8年时光,从侯方域的诗文看,两人相互怜惜,情意绵绵。此后,因身份暴露,她被迫移居城外侯家一处小花园,侯方域返家后,极力为她求情,却遭受父亲和兄长们的斥责,家族的压力,令他难以承受。性情刚烈的李香君有苦难言,万般无奈,遂抑郁成疾,约一年后死去,葬于那小花园之东,时年仅30岁。一年多后,37的侯方域也抑郁成疾,撒手人寰,追随香君香魂而去……尚起兴说,根据他了解的情况,香君死后,侯方域曾为她立了碑,并撰有一联:“卿含恨而死,夫惭愧终生”。墓前有一石桌,石桌前有一愧石礅,供侯方域去时对坟而坐。如今侯方域立的石碑和愧石礅均无存。但陈舜肃女士说,她爷爷陈锡麟曾在香君墓见过那石碑和愧石礅。"归德古城与桃花名扇系列"之五 不羁公子缘何"壮悔"?日07:06& 来源:大河报 首席记者姚伟侯方域故居的主体建筑是壮悔堂,这是一座明三暗五、前出后包、上下两层的硬山式建筑,青砖为墙,垄瓦覆顶,廊柱上下贯通,看上去轩朗清雅而又含蕴持重。这栋小楼是当年侯方域写作的地方,他的文集因楼而名,称为《壮悔堂文集》。为什么起这样一个名字?是什么让侯方域如此之“悔”?侯方域曾经是豪放不羁,不知后悔为何物的。他才华天纵,少年成名,更兼出身名门,养成倜傥不羁、慷慨豪迈的个性。他曾任侠狂放,以至于好友黄宗羲都看不惯:朝宗(侯方域字朝宗)之父尚在狱中,他如此纵酒取乐,我们不规劝他,“是为损友”;他曾豪情满怀,与吴次尾、夏彝仲醉登金山,指评当世人物,一派雄视寰宇、舍我其谁的气概,“二子以方域比周瑜、王猛”……坐在家乡这座小楼里的侯方域显然性情大变。明朝那如退潮般迅即的衰颓,大约带给他太多的无奈和痛楚,太多的打击和创伤。是这样的心路历程,让35岁的侯方域豪情尽敛,生活在难以自拔的悔恨、自责之中?侯方域并没有明言他“悔”的是什么,他在《壮悔堂记》中只是说自己“积创积思,乃知余平生之可悔者多矣”。《壮悔堂文集》当时风行天下,于是不少人来探究侯方域在“悔”什么。他的文友徐邻唐认为他是在“悔文辞未合法”:“乙酉秋,自江南归里,始悔从前古文辞之未合于法。”另一位文友贾开宗则认为他“悔放意声伎”:“己卯举南省第三人,以策语触讳黜。辛卯举豫省第一人,有忌之者复斥不录。既不见用,乃放意声伎,已而悔之,发愤为诗歌古文。”现在有的人认为他是为香君抑郁早亡而悔,如他在香君墓碑上刻的那句话:“卿含恨而死,夫惭愧终生。”著名学者陈寅恪则认为,侯方域是因参加顺治八年科举考试而“悔”:“朝宗作《壮悔堂记》时,其年三十五岁,即顺治九年壬辰。前一年朝宗欲保全其父,勉应乡试,仅中副榜,实出于不得已。'壮悔堂'之命名,盖取义于此。”比较之下,有人认为,对香君是“愧”不是“悔”,侯方域已写得明白,不过,对香君的“愧”,与众多的“悔”交集纠结,也未可知。但在他的一生中,最可悔的只有一件大事:应清朝乡试。此事在当时他不便明言,朋友也不能不为之掩饰。在他游历江南所写的大量诗文中,却隐约透露着他的自责和悔恨。侯方域说“壮果能悔,其尚愈诸”,但定名壮悔堂不到两年,37岁的他就撒手人寰,匆匆而逝。既然如此之“悔”,为什么还要参加清朝的科考?追究此问,只能令人浩叹人生之无奈。侯方域应清朝乡试真相“两朝应举侯公子,忍对桃花说李香。”这是一位清朝诗人对侯方域的嘲讽,这嘲讽其实源自侯方域自己的一段文字。在《李姬传》中,侯方域记述与香君桃叶渡相别,香君言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指蔡邕),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羁,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有人评价说,李香君此话,大有伯牙碎琴之志,意在要求情郎珍重名节。因此,侯方域应试被视为失节行为时,不少人觉得他“辜负了李香君”。一位研究者甚至在李香君故居摆放的丛书中,看到这样的记述:侯方域投靠了清廷。李香君因此愤而与之决绝,并削发为尼。这显然是拿小说戏剧家言当史实,不是侯方域,而是这些作者太不把名节当回事了。投靠清廷之事,决然没有。南明灭亡后,侯方域返乡奉父家居,他哥哥侯方夏于顺治三年应试,成为满清第一科的进士,而侯方域则决心做明朝的遗民。后来得知吴伟业被逼出仕,他还大为着急,多次恳切地致书故人,力陈三不可、两不必,劝其坚塞双耳,不可乱了方寸,一失足成千古恨。吴伟业很感动,曾与侯方域相约不仕,但最后还是没有顶住压力,出任国子监祭酒。侯方域死后,吴伟业路过商丘,还写七律《怀古兼吊侯朝宗》表达对侯一片苦心的抱歉:“死生总负侯赢诺,欲滴椒浆泪满樽”,其自注云:“朝宗归德人,贻当约终隐不出;余为世所逼,有负夙诺,故及之。”至于参加顺治八年清朝乡试,背景极为特殊,违背自己心愿,对于侯方域着实是一段痛苦的经历。王树林教授在《略论侯方域的文学历程》中论及此事:“顺治八年,宋权(归德人)以国史院大学士致仕归里,时河南巡抚吴景道知方域'豪横',又以布衣参加史可法军队的抗清。其父恂隐居南园后,降清的大臣和江南巡抚交章举荐侯恂,恂又坚谢不起。为此将案治方域并连及侯恂。宋权从中调解,语景道曰:'公知唐有李太白,宋有苏东坡乎?侯生,今之李、苏也。'这次方域虽然没有入狱,但当局要求他必须参加省试。方域在忠孝不能两全的逼迫下,为了保全父亲,参加了这年的省试。侯方域的这次省试,表面上看是向新朝屈服,实际是一次消极迂回的抗争,他以不把卷子做完的方法,拒绝了与清政府的合作。清政府准备只要侯方域参加考试,就给他个第一,结果竟然没有做完,这确实让当事者为难。放榜前,一些考官还是把他置于第一,由于一些人提出异议,才把他降为副车(副车,即副榜,是正式录取外的附加榜)。”应该说,吴景道的招数是很厉害的,他掐到了侯方域的“软肋”。侯恂虽然曾官至户部尚书,但生活在乱世,他的仕途历经坎坷,曾两次入狱达七年之久。明亡后,他矢志不仕,在归德城南10里筑“南园”,该园“绝去雕甍、朱槛一切繁华富丽之相,故茅屋亭亭如野人居、处士家”。为了避免被逼出仕,侯恂隐居于此,过着悠然自得的日子,他在《南园记》中写道:“园内有草堂一,主人于焉肃宾;有草楼一,主人于焉拥书。草屋四,一为收贮图玩之处,一为佳客下榻之处,其二则主人夏日于焉纳凉,冬天于焉负暄。小台一,主人中秋于焉举杯邀月,九日于焉登高泛菊。斗室一,才可容膝,主人于焉抚琴南窗以寄作傲者也。河房一所,前临长溪,旁对假山,主人于焉垂钓,于焉放舟……”60多岁的老父历经磨难,终有颐养天年之所,如果因自己逞心中快意,使他被逼违背心愿,甚至随自己再度入狱,试问侯方域于心何忍?这种矛盾纠结很多人不能原谅,如梁启超就曾大加指责:“侯朝宗并无出家事,顺治八年,且应辛卯乡试,中副贡生,越三年而死,晚节无聊甚矣。”但也有人代为辩解,如陈寅恪:“朝宗欲保全其父,勉应乡试,仅中副榜,实出于不得已。'壮悔堂'之命名,盖取义于此。后来竟有人赋'两朝应举侯公子,地下何颜见李香'之句讥之。殊不知建州入关,未中乡试、年方少壮之士子,苟不应科举,又不逃于方外,则为抗拒新政之表示,必难免于罪戾也。”堂名“壮悔”文颂烈士侯方域本来决意为大明王朝守节,却被迫参加清朝乡试,这或许跟他的性格有关。他有两篇关于衣服的文字,可以看出他的心态和性格。其一是钱谦益“两朝领袖”的故事:“尝闻有先朝巨公(即钱谦益)游虎丘,其为衣,去领而阔袖。一士前揖,问:'何也?'巨公曰:'去领,今朝法服。阔袖者,吾习于先朝久,聊以为便耳!'士谬为改容曰:'公真可谓两朝领袖矣!'”这段文字,可见他不事两朝的观念。其二则是写给方以智的一封信。信中说,过去方以智曾送给他一件衣服,他时常穿着。后来与方以智失去联系,因牵挂故人,每天早晚都穿着这件衣服,直穿得“色黯而丝驳”。清朝服制颁行后,因这件衣服与“今时不合,始不敢服,薰而置诸上座,饮食寝息,恒对之唏嘘”。他的妻子看他如此,对他说,“是衣也,子之所爱。吾为子稍一裁剪,而更之以就时制,即可服矣”。侯方域却急忙制止:“是衣也,密之所惠,不可更也。吾他日幸而得见吾密之,将出其完好如初者,以相示焉。”这段文字,显示了侯方域内心的矛盾纠结,他牵挂故国故人,却注定不会成为一个刚烈的反抗者。当初桃叶渡相别,李香君伯牙碎琴般告诫,或许更是因为对他这种性格的洞察。参加乡试后的第二年,侯方域建壮悔堂,将自己的古文结集为《壮悔堂文集》,这年九月,或许为了排遣心中郁闷,或许为了向故友表白自己应试的苦衷,他决定再次到江南游历,去拜访多年未见的生死之交陈贞慧和其他复社故友。几年时间,天翻地覆,旧地重游,已物是人非,所看到的、听到的一切,均引发他无尽的“兴亡之感、故国之思、人生之叹”,这些复杂而苍凉的情感,在他的心中汇集、激荡……前次江南之游,他与陈贞慧、方以智、冒辟疆并列为“四公子”,才华和抱负一时名动天下。而沧桑巨变之后,陈贞慧、方以智、冒辟疆三人遭际各不相同,但气节均可称道。陈贞慧“埋身土室,不入城市者十余年。遗民故老时时向阳羡山中一问生死,流连痛饮,惊离吊往,闻者悲之”;冒辟疆也“隐居不出”,当时“督抚以监军荐,御史以人才荐,皆以亲老辞”;方以智则颇为悲壮,他因“推戴”桂王曾短暂为相,罢相后出家为僧。“行至平乐,被絷。其帅欲降之,左置官服,右白刃,惟所择,以智趋右,帅更加礼敬,始听为僧。”三个人后来都坚守了自己的信念。陈贞慧于顺治十三年卒;冒辟疆在康熙年间,“复以山林隐逸及博学鸿词荐,亦不就”,遂终老于乡里。方以智于康熙十年(1671年)赴吉安拜文天祥墓,“道卒”。据余英时先生考证,方以智并不是平平淡淡地死去,他选择了“惶恐滩时说惶恐”的惶恐滩刚烈自尽。侯方域游历江南之时,很多事情还没有发生,但故人的所作所为,已经令他颇为感愧。他的《倪云林十万图记》一文,是为陈贞慧所藏名画而作。倪云林是由元入明的画家,在明朝建立六年后所作画上,仍“款署至正(元朝年号)癸丑”,侯方域称赞陈贞慧“自乙酉金陵变后,绝迹不入城市,更命其二子弃去诸生,其亦云林不忘至正之意耶?”字里行间,令人不能不联想到他前一年应乡试的隐痛。他的故友中,坚守气节的大有人在,如黄宗羲长期从事抗清活动,陈子龙、吴应箕、夏允彝等则在抗击清军中殉国。与陈贞慧一起作《留都访乱公揭》的吴应箕尤为壮烈,在宜兴时,陈贞慧对他细说吴应箕之死:“次尾(吴应箕字次尾)战败,危坐正冠,徐起拜故君,辞先人,引颈就刃,意气弥振。”古人往事,令陈、侯二人为之“痛哭失声”。后来,侯方域写了《祭吴次尾文》,沉痛地说:“呜呼!次尾读万卷书,识一字‘是’,明三百年,独养此士。”这次江南之行,故友们对侯方域的态度并没改变,对他热情有加,并没有将他被迫应试视为失节。侯方域耳闻目睹,感慨良多,为老友乱后重逢欣喜,为死去的旧交悲悼,写出了一系列声情并茂的文字,其中满蕴新亭之泪,江山之恨,禾黍之悲,流露出了强烈的遗民情绪。《祭吴次尾文》、《阳羡燕集序》、《少师建极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开府都督淮扬诸军事史公可法》、《考功员外郎华亭夏公允彝》等诗文,透过低回呜咽的文字,讴歌了大义凛然、烈骨铮铮的明末英雄。南游归来,侯方域在家举行祭礼,面南洒酒,向亡友谢罪。一年多后,年仅37岁的侯方域病故。他参加清朝乡试,虽出无奈,却也愧疚难解,但在他的诗文里,侯方域并没有为自己做任何辩解。清朝建立后,侯方域回乡隐居,在此楼整理旧籍,编写新著。35岁时,他回想自己半生流离,无所作为,悔恨万千,遂将该楼改名为“壮悔堂”,其文集亦名《壮悔堂文集》。"归德古城与桃花名扇系列"之六 主盟雪苑卓然清初第一家日07:21& 来源:大河报 首席记者姚伟侯方域与李香君的恋情,是典型的才子佳人型。两人相识之初,侯方域即“作小诗赠之”,有人考证,他的《四忆堂诗集》卷二的《赠人》、《金陵题画扇》两首,即是为香君所写。其中七绝《赠人》后来被孔尚任《桃花扇》所引用:“夹道朱楼一径斜,王孙争御富平车。青溪尽种辛荑树,不及春风桃李花。”后来,侯方域将他们两人的交往写成《李姬传》。这篇散文熔班马传记、韩欧散文和传奇小说手法于一炉,突出香君明大义、辨是非、不阿附权贵之高洁品格,将香君的聪慧、侠义、坚贞,写得栩栩如生,有声有色,跃然纸上。整篇文章文字简练,叙事分明,情节曲折,是侯方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孔尚任《桃花扇》的重要蓝本。侯方域才名素著,弱冠时就誉满公卿间。研究者认为,那时他的文章逞才使气,骈俪多姿,诗歌则俊逸雄浑,格调高朗。与香君相识至明朝灭亡,是他活跃于政坛、文坛的时期,其作品渐臻成熟,多表现忧时悯乱、愤世嫉俗的情怀,其诗变得沉郁悲凉,可称诗史;其文则由骈入散,气势充沛而婉转流畅,描写细腻传神。明亡隐居期间,则多写故国之思,遗民之情,诗歌情真意切,深沉含蓄;散文雄健奔放,富于变化。清顺治九年那次江南之行,是他一生创作的高峰期。他的《壮悔堂文集》收录142篇散文,其中近40篇写于此时;他的《四忆堂诗集》所选前20年诗作共四卷,此次江南之行则有两卷。有论者认为,这个时期侯方域因历经丧乱,感慨颇多,在历史的巨浪渐趋平定时,痛定思痛,冷静反思,其作品反映了明清易代之际的时代精神,具有丰富的人生和社会历史内涵,在清初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诗文集刊行后,在当时的文坛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远方之士偶得其书者,争分自抄录……天下好古之士,无不慕《壮悔堂文集》,而望之若云霄。”来河南做官的文人,往往派人持牒到商丘求购,有的购买十部不止,而朝中的名公贵卿,几乎案头都有他的著作。研究者认为,侯方域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开创一代之文风。当时人将他与魏禧、汪琬并称“国初三大家”,这个说法后来被《四库全书》、《清史列传》、《清史稿》采纳,遂成定论。三人中,魏禧善于议论析理,精当透彻,汪琬叙事生动流畅,文风纯正,而侯方域才华英发,文笔委曲老练,造诣最高,堪推第一。如当时的文学大家王士祯写道:“今日论古文,率推侯朝宗第一,远近无疑词。”可惜的是天不假年,侯方域37岁即郁郁而终,有人大感惋惜:“使天假之年,穷究理要,博极群书,以其雄迈者转而雄深,韩、欧境地,岂难到哉!”应该指出的是,侯方域并不是商丘文坛的“独苗苗”,在他前后,商丘的“雪苑社”人才济济,极为活跃,侯方域的成长离不开这片沃土。雪苑社同声相应商丘的雪苑社,在明末清初之时,是有重要影响的文学社团,其文学主张和创作实绩,均享誉全国。“雪苑”之名,其来有自,即西汉梁孝王的梁苑,又称梁园、东苑、菟园,司马迁《史记》说:“孝王筑东苑,方三百余里,广睢阳城七十里。”梁孝王把这里建得花木竹林繁盛,水榭亭台精美,成为著名的游览胜地。当时,文人雅士邹阳、羊胜、枚乘、司马相如都成了梁孝王的座上客,其间,枚乘作《梁王菟园赋》、邹阳作《酒赋》、羊胜作《屏风赋》,风雅之名遍闻天下。“梁园虽好,不是久留之地”之典即出于此时此地。南朝宋著名文学家谢惠连游此地时,正值寒冬大雪纷飞,遂作《雪赋》一首,因而又有“雪苑”之称。据王树林教授考证,1611年,经归德知府郑三俊倡言,归德城就成立有雪台社,侯恂、侯恪兄弟即其成员;1627年,经当地官员万元吉倡言,雪苑社正式成立,侯方域年仅十岁,但文采初露,亦参与其中,与前辈们诗文唱和,历练文笔,得益匪浅。研究者臧守刚先生认为,这个时期,雪苑社成员胸怀天下,大胆指斥时弊,洋溢着积极用世的进取精神,在艺术上崇尚新奇绮丽的文风,侯方域深受影响。后来侯方域随父进京,“才名播誉公卿”,大约与雪苑社的这段创作实践大有关系。1640年,侯方域南京落第,于桃叶渡辞别李香君,回到归德城,因他的归来,雪苑社再度兴旺。此时,侯方域的名声和才情已今非昔比,他成为主盟者。因时代和地域的关系,社中诸人表现出许多的共性,此时天下大乱,怀才不遇、愤世忧时,成为创作的主要内容,慷慨激昂成为拨动心弦的节奏。雪苑社诸子谈论创作之道,共同切磋琢磨,如侯方域所说,“余与贾开宗尤晨夕与诸子赋诗”,“莫不以文采自著,而躬行相砥,甚盛事也”。在这个过程中,侯方域的文学创作日趋成熟。在艺术上他总结和继承唐宋以来小说、戏剧中有关细节描写、角色体验与戏剧化的表现手法,用于散文创作,创作出诸多传记性佳作。南明灭亡后,侯方域再次回到故乡,这时雪苑社成员多在战乱中死去,数年后,才汇聚新同仁,再树雪苑社之帜。历经丧乱,又值满清初立,这个时期的雪苑诸子流露出疏离社会现实的志趣,更注意表现其内心的人生体验和复杂的情感世界。艺术上他们文宗韩、欧,诗宗杜甫,而侯方域的创作实绩尤在散文创作上,“倡韩欧之学于举世不为之日,遂以古文雄一时”,成为清初大家。后期雪苑社成员亦非泛泛之辈。宋荦虽说仕途得意,官职吏部尚书,但诗文创作也成绩卓然,尤其诗歌创作名气很大,曾与号称“清代第一诗人”的王士祯齐名。贾开宗则是雪苑社元老级人物,早年落拓不羁,是归德府“三狂士”之一,曾效仿阮籍大醉六十日。为诗学杜甫,后学陶渊明、韦应物,能自成一体。徐邻唐古文功力深厚,以塾师为业,对太极图说、皇极经世、先儒语录皆深究其奥,笃志躬行,因耽于学问,“尽落华藻,形若木鸡,一见就知是有道之人”。这些雪苑人物,与侯方域一起重现往昔梁苑风雅,也构成侯方域卓越文学成就的重要背景。家学渊源诗宗杜甫侯方域的另一文学背景,则是家学渊源。他的叔父侯恪文学才华出众,考取进士后即入翰林院为编修,后成为南京国子监祭酒。在天启、崇祯年间,侯恪的诗名很盛,他为诗推崇杜甫,与洛阳王铎、归德同乡彭尧瑜相互推举,反对当时盛行的公安派、竞陵派深幽孤峭的诗风。“溯源风雅,深恶新体(指竞陵体),见时流所作,辄呼卢笑,谓人不观江海,而羡涔蹄;不览华岱,而夸卷石;不爱秦松汉柏,而取蟠曲盆盎中物,失之远矣。”受叔父影响,侯方域幼年即开始诗歌创作,很早即以“诗与制艺名海内”,二十岁左右,他的《晋斋诗集》流传开来,受到时人称许。当时文坛大家钱谦益一见其诗,便大加称誉,认为“其诗俊快雄浑,有声有色,非犹夫苍蝇之鸣,侧出于蚓窍者也”。此时,侯方域论诗,主张应以风雅为宗旨,以盛唐杜诗为典范,对杜甫尤其推崇,因为“昔杜少陵生李唐肃、代间,间关氛?,曾无虚日,而避蜀逃秦,能以忠义自持。一饭一吟,不忘君父。故其诗多忧悄之思,雄郁之气,亘古弥今,卓然不朽”。“夫少陵一集,而古今天下治乱、兴亡、离合、存没,莫不毕具。”不过,从侯方域的创作看,这个时期,作为豪门公子,又正当年少,他的诗作多为友朋间的酬唱赋咏,流连光景之作。虽然受侯恪影响,他把《诗经》与杜诗的现实主义精神作为诗歌创作的榜样,但并没有学到杜诗的精髓。从南京应试之后,侯方域步入社会,投入复社与阉党阮大铖等人之间的残酷斗争,特别是亲历明王朝的覆亡,以及清政府威逼他应试之事,昔日的狂放少年终于体会到人生的艰辛,这才深刻领悟《诗经》的风雅之道和杜诗的现实主义精神。顺治九年,他再次前往江南,故友们的生死离散,引发他强烈的“江山之恨,禾黍之悲”。其间,他与诗友相挽,“当吟而辍,当醉而醒”,决不能再写一些诗酒唱和、流连光景的作品了。据王树林教授所述,侯方域于清顺治九年编纂《四忆堂诗集》时,将《晋斋诗集》作品删去大部分,仅存六十二首作为新诗集的第一卷;其他五卷诗的编定和创作,都是富有现实主义精神的诗作。所以,今天读到的《四忆堂诗集》六卷,展现了明末清初广阔的历史画卷,和这一历史过程中作者复杂而又丰富的思想感受,具有较高的社会认识价值。王树林教授说,因文名太盛,侯方域的诗名为文名所掩,“特别是乾隆以后,其《四忆堂诗集》被清廷列入禁毁书,世人遂鲜有推许其诗者。其实,他‘诗追少陵’,并为当世所重;其诗歌理论,在明清之际的诗坛上,也是较为典型并有广泛影响的”。侯方域诗文俱佳,明末清初之时卓然为大家,但岁月荏苒,他的文名逐渐黯淡。不过,由于孔尚任《桃花扇》选择以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离合之情,写朝代更替的“兴亡之感”,侯方域却在无意中成了他那个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也因此广为流传,经久不衰。只不过,在这部不朽的剧作中,当年大名鼎鼎的侯公子变成了李香君的配角。《桃花扇》永留香君美名“普通人一生,再好些也不过是桃花扇,撞破了头,血溅到扇子。聪明之人,就在扇子上面略加点染成为一枝桃花;愚拙之人,就守着看一辈子的污血扇子。”著名作家张爱玲的话说得既聪明又苍凉。她的感慨由《桃花扇》中感人的一幕而起:阮大铖利用权势逼迫李香君给漕抚田仰做妾。李香君一心思念远行的丈夫侯方域,当然不肯从命,当着抢婚人的面以头撞地,把斑斑血迹都溅在侯方域新婚之夜送给她的诗扇上。目睹此景的一位友人深受感动,把扇面上的血迹勾勒成朵朵桃花,成了一面“桃花扇”。香君一个娘子血染桃花扇子气义照耀千古羞杀须眉汉子香君一个娘子性格是个蛮子悬在斋中壁上教我知所管制如今天下男子谁复是个蛮子大家朝秦暮楚成个什么样子当今这个天下都是骗子贩子我思古代美人不至出甚乱子抗战初期,林语堂先生的书斋悬挂着一幅李香君的画像,天天看着,然后就写下了这首诗作。对于一个柔弱女人所表现出来的浩然正气,林语堂欣赏有加,他甚至把《桃花扇》中李香君痛骂阮大铖的一段唱词,与岳飞的《满江红》相提并论,说都是动天地、泣鬼神的文字。《桃花扇》已经问世300多年,却仍有着无限生命力。这部被称为中国古典十大悲剧之一的戏曲,一共44出戏,据说若要全本演的话,要演五天才能演完。前几年,江苏省昆剧院将它改编为两三个小时的《1699·桃花扇》。2007年6月,这部剧作在享誉欧洲的苏黎世音乐厅上演之时,1500个座位无一虚席。据说,该剧的演出,门票提前一周即告售罄,2个多小时的演出令观众兴奋不已,剧终,掌声持续了近20分钟,江苏艺术家谢幕十多次才让音乐厅平静下来。隔着300多年的时光,《桃花扇》跨出国门,来到异域,仍赢得了热烈的掌声,不能不让人感慨艺术超越时空的魅力。孔尚任在剧本中一再宣称,《桃花扇》是“实事实人,有凭有据”,“皆确考实地,全无假借”,只有在“儿女钟情,宾客解嘲”的细节处,方才稍有点染,但亦绝非“乌有子虚之比”。也正因此,有人把《桃花扇》视为信史,或“至少前半部是信史”。不过,《桃花扇》中,侯方域、李香君双双出家,一个到北山之北,一个到南山之南,这个结局令全剧的悲剧性十分完美。但实际上,侯方域、李香君却是在归德古城先后郁郁而终,这个结局或许意味着,人生毕竟不是一场戏。 (全文完)明末清初的商丘文学社团雪苑社,是当时有重要影响的文学社团,其文学主张和创作实绩,均享誉全国,侯方域深受其影响,并曾是其主要成员。
24小时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宁波治疗鼾症同仁医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