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饼磨坊的舞会创作地址位于巴黎蒙马特高地地的哪个地方呢

煎饼磨坊的舞会
  奥古斯特·雷诺阿 煎饼磨坊的舞会 1876年 布面油画,131cm ×175cm 奥赛博物馆藏
  与法国社会一样,19世纪末的首都巴黎也经历了改头换面的巨大变化。为了改善交通状况,巴黎开辟了许多新道路。就像许多画作中所描绘的那样,商店、夜总会和咖啡厅成为新的娱乐场所。
  这一时期,很多画家都选择落户到蒙马特——巴黎市区北面的高地。这里充满了浓郁的乡村气息,画家们则聚集在蒙马特的小巷子里和老宅中。身为最早安家蒙马特的画家之一,奥古斯特?雷诺阿经常能够看到来此放松的工薪族和城里人。
  艺术家、工人、朋友和游人喜欢会聚在可以举行露天舞会的小咖啡馆。雷诺阿乐于描绘生活中的喜悦和欢愉,常常被舞会中富于青春活力的舞者激发无限的创作灵感,此作中所描绘的正是舞会的典型场景。
  奥古斯特·雷诺阿——克洛德·莫奈的朋友
  雷诺阿并非孤军奋战,早在他参加绘画课时就认识了其他年轻艺术家,其中包括之后成为其好友的克洛德·莫奈。在他们事业的起步期,面对同样窘迫的经济状况,他们共同探索新的绘画方式,友谊日渐深厚。莫奈始终支持着雷诺阿,并带他去露天创作,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和动力。离巴黎不远的蛙塘是一家建在河上的水上娱乐场所,那里既是两位艺术家工作的地方,又曾成为他们的创作对象。后来两位艺术家将画架搬到同样是塞纳河畔的阿尔让特伊,水上风光就成为他们作品的主角。每天,云和风的瞬息变化都会带来自然中光的无尽变幻,这些奇妙的景象驱动着他们的创作,不久之后其他画家也加入其中。“印象派”便在塞纳河边诞生了。
(编辑:黄远)红磨坊的舞会 -
【画作名称】《红磨坊的舞会》又名《煎饼磨坊的舞会》【创作者】雷诺阿(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 Pierre-Auguste Renoir
法国)【创作年代】1876年创作完成【类别】画布油画【风格】印象主义【题材】风俗【规格】131cm×175cm【材质】 布 油彩【现存藏处】巴黎奥赛博物馆藏
红磨坊的舞会 -
红磨坊街的舞会《红磨坊的舞会》拍卖价:7810万美元。现今被巴黎的奥赛博物馆收藏。《红磨坊的舞会》作于1876年。由于画面淋漓尽致地描绘了红磨坊的欢乐引人,又突出了走红的舞星,因此店主非常欣赏这幅作品,立刻把它购买下来,挂在红磨坊大门的通道上以招徕顾客。这幅作品描绘出众多的人物,给人拥挤的感觉,人头攒动,色斑跳跃,热闹非凡,给人以愉快欢乐的强烈印象。画面用蓝紫为主色调,使人物由近及远,产生一种多层次的节奏感。
红磨坊的舞会 -
雷诺阿的《红磨坊的舞会》,1990年卖出7810万美元高价。1899年在法国蒙马特开业的“红磨坊”酒吧吸引了包括英国王太子在内的社会名流及众多年轻作家、艺术家。经历了100多年风雨沧桑的“红磨坊”,在历史的境迁中,丝毫没有褪色,反而越来越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关注。屋顶上旋转的大红风车已经成为巴黎蒙马特的标志,更令全世界慕名而来的游客们向往。“红磨坊”长盛不衰的原因还有两个:首先,令众多贪杯者流连忘返的“红磨坊”啤酒,一直严格地遵守并保留了传统的啤酒酿造工艺,独特的口味令无数人开怀畅饮,夜夜不归。另外, “红磨坊”酒吧与法国后印象派绘画大师雷诺阿的创作结下了不解之缘。雷诺阿是“红磨坊”的常客,他创作了《红磨坊的舞会》。其后,他受酒吧老板之邀为其创作宣传海报,当那些大胆革新及充满艺术品位的海报贴满大街小巷时,无数人涌向红磨坊酒吧。法国红磨坊有着悠久的历史,自1899年开业至今,五代经营者将红磨坊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知名品牌,其传统的酿酒工艺深受世界各国消费者的喜爱。
红磨坊的舞会 -
《红磨坊街的舞会》描绘巴黎的一个露天舞会。 夜色轻轻降临,包围了蒙马特。这是一个酒吧、咖啡馆、夜总会聚集的地方。后印象派画家劳特累克(HerryDeToulouse-Lautrec)很喜欢这种下层的社交场所。这里的人没有伪装的外表,没有阶级与贫富的区别。只要意气相投,就可以尽情地谈天、享乐。身处这样的环境,劳特累克由于身体残疾所造成的自卑也暂时离开了他,他感到身心放松,思维活跃,艺术灵感也更多。在蒙马特,那个屋上顶着鲜红色风车的就是著名的欢乐场——红磨坊。红磨坊1889年才开业,每晚都举行舞会。红磨坊的乐队是以管乐器为主的马戏团乐队,每天晚上,妖娆的舞女随着响亮的喇叭声,拎起飘曳的长裙,踢动着裸露的玉腿,强烈而刺激的舞姿颇具挑逗性,舞蹈之后还有歌唱和杂技表演。舞女在节目的空档中,对客人们频送秋波,与客人们畅快地饮酒谈笑。严肃的世俗观被灯红酒绿的狂欢所淹没。红磨坊开业不久就成为巴黎的娱乐与社交中心。劳特累克也是座上客,他天天到这里画速写。这幅画既表现了一个狂欢的场面,人们各种各样的幽默表现,又在贵族舞会的场面中企图捕捉一种无忧无虑生活方式的情趣。这幅作品描绘出众多的人物,给人拥挤的感觉,人头攒动,色斑跳跃,热闹非凡,给人以愉快欢乐的强烈印象。画面用蓝紫为主色调,使人物由近及远,产生一种多层次的节奏感。画家把主要精力放在对近景一组人物的描绘上,生动地表现出人物脸上的光色效果及光影造成的迷离感,渲染了舞会的气氛。画面中还保留着印象派对外光与色斑的处理手法,使画面的总体色调、气氛有一种颤动、闪烁的强烈效果,充分表现了印象主义画家对现实生活中的光与色的变化的高度敏感。我们既可以欣赏欢乐人群的行动,也可以陶醉于舞会之美。但雷诺阿创作此画的兴趣却别有所在,他想呈现出鲜艳色彩的悦目混合,研究阳光射在回旋的人群上的效果。虽然这幅画显得“速写化”,似乎尚未完成。仅仅前景中一些人物的头部表现出一些细节,然而连那里也是用极其违反程式、极其大胆的手法画成的。坐着的那位女士的眼睛和前额处在阴影之中,而阳光照在她嘴和下巴上。她的明亮的衣服是用粗放的笔触画成的。然而这些人物正是我们集中注意的对象。往远处去,形象就越来越隐没于阳光和空气之中。这阳光照射在人们的脸上、衣服、桌椅和地面等引起的丰富的光色变化,充分表现了印象主义画家对现实生活中光与色的变化的高度敏感。京味开心大碗茶茶馆,侃侃文化事,聊聊京城百态。这幅《红磨坊街的舞会》集中体现了他所处的那个最具有印象主义精神的时刻。虽说这幅画描绘的是一个飘渺的仙境,可里面的人却穿着当代的服装。男人们都戴着高帽或草帽,女人们均穿着用箍扩撑着的裙子和腰垫。在这幅画中,一个室外的波希米亚舞会的平凡景象,变成了美丽的女人们和殷勤的男人们的充满光感和色彩的梦。一束束光线,忽隐忽现地在人物的色彩形体上摇拽着——有蓝的、玫瑰红的和黄的,细部交融在浪漫的烟雾之中,使得所有这些愉快人们的美感柔和起来,并提高了这种美的价值。画中舞蹈着的是当时的蒙马特女王——拉.姑柳与男舞伴华兰丹。她是一个充满野性、缺乏教养的舞女。人们围着舞池,注视着这激烈的表演,谁也不在乎自己是谁,在这个地方就是尽情地享乐。天越来越黑,像许多人期盼的那样,闪烁的灯光中,人影如鬼魅一般,这里隐隐约约呈现出一种沦落的美。人们沉湎在夜的世界里。这里是多么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于是有人纵情声色。夜晚的人声喧哗还是藏不住白天的寂寞伤悲,于是有人醉了,也有人看起来很颓废。总之这里的放纵与白天的严谨是那样的截然不同,舞步、歌声和酒精把白天的一切都烧成了灰。也许夜晚给了人们很多的快乐或是安慰,因此让人们这样的迷恋,这样的放肆。不会有人去想放纵之后会不会有后悔,酒醒之后会不会更伤悲,身在夜晚的人,谁也不会理会白天的世界。可事实上夜色掩盖了人们不欲人知的心情,纵情欢乐也藏不住角落里的悲伤,夜晚的恣意欢乐里总会或多或少地有着隐隐的伤痛。阳光下的世界有一种美,那是明朗的、愉快的;在昏暗的夜色里,在寻欢作乐的声色场中,也有一种深刻的、让人不能忘怀的东西,那是一种沉沦的美。
红磨坊的舞会 -
红磨坊的舞会这幅作品描绘出众多的人物,给人拥挤的感觉,人头攒动,色斑跳跃,热闹非凡,给人以愉快欢乐的强烈印象。画面用蓝紫为主色调,使人物由近及远,产生一种多层次的节奏感。画家把主要精力放在对近景一组人物的描绘上,生动地表现出人物脸上的光色效果及光影造成的迷离感,渲染了舞会的气氛。就总体看,他保留着印象派对外光与色斑的留恋,使画面的总体色调、气氛有一种颤动、闪烁的强烈效果。70年代雷诺阿和莫奈经常共同外出写生作画,切磋画艺,共同探索画中的光与色的描绘。1876年,雷诺阿在《红磨坊的舞会》一画中,用这种方法表现规模宏大的场面,透过树丛的星星点点的阳光,洒落在人们的身上、脸上、桌上和草地上,真正实践了“光是绘画的主人”这一句印象主义者的口号。是印象主义绘画在风俗方面的重要代表作。表面上看是描写巴黎一著名的露天咖啡馆兼舞场热闹和欢快的气氛,实际上真正的主题是透过树叶间隙照射下来的阳光。这阳光照射在人们的身上,引起了丰富的光色变化,充分表现了印象主义画家对现实生活的光与色变化的高度敏感。
红磨坊的舞会 -
奥古斯特·雷诺阿(Pierre-AugusteRenoir,日—日),是出生在法国巴黎的经典印象派画家。一生致力于表现女性的人体魅力,被人看作是印象派中女性青春美的歌手。1841年生于利摩日一个穷裁缝的家里。少年时的雷诺阿便被送到瓷器厂去学习手艺。但画瓷器和画屏风这项工作使他产生了对绘画的兴趣。而后出于对绘画的兴趣,雷诺阿便到美术学校学习绘画,同时又在格莱尔的画室里补习素描。在那里,他结识了克劳德·莫奈(ClaudeMonet )、巴齐依和阿尔弗莱德·西斯莱(AlfredSisley ),从此便走上印象主义的道路。
红磨坊的舞会 -
奥古斯特·雷诺阿出生于利摩目( Limoges )的一个裁缝家庭,在巴黎长大。从十三岁起,他就以学徒画家的身份工作,在瓷盘上绘制花卉,早期的学徒经历在他的作品中留下了某些烙印。在彩色制陶设备引入后,他不得不转向扇子和屏风的装饰。在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后,他于 1862 年进入巴黎的 Gleyre 工作室,在那里结识了莫奈( Monet )、西斯莱( Sisley )、巴齐依( Bazille )以及后来的毕沙罗( Pissarro )和塞尚( Cézanne )。1874年雷诺阿以《包厢》一画参加首次印象派画展,这标志着雷诺阿风格的成熟。1876年,他又在《红磨坊的舞会》一画中,用这种方法表现规模宏大的场面,充分表现了印象主义画家对现实生活的光与色变化的高度敏感。1876年以后,他的风格臻于成熟。作为这种风格的代表的《游艇上的午餐》、 《爱尔·潘蒂埃夫人和孩子们的肖像》,都以明朗、艳丽、令人眩目的光彩,受到评论界和官方沙龙的赞美。随着雷诺阿在绘画上的成功,生活境遇得到了改善。于是他决定走出法国去东方寻找新的创作题材和灵感。他去了阿尔及利亚又取道英国,1881年又赴意大利游历艺术名胜佛罗伦萨、威尼斯和罗马等地,当他在罗马看了拉斐尔·桑西的画时感叹道:“真是妙极了,我早该看到它们。”这时他的艺术追求倒退到古典主义学院派,他说:“在油画方面我更喜欢安格尔(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这是他艺术道路上的一次危机。但就在这危机时代,他的印象主义精神仍始终保存在他的风景画中。雷诺阿被看成印象派,是他在印象派画展上展出过几幅画。其实,他在21岁进格莱尔画室时,是拜倒在古典主义的脚下的。1874年,从他参加首届印象派联展后,才决定了他的基本倾向。不久,他又脱离了印象派,转靠沙龙并获得成功。在雷诺阿的全部人体作品中(估计大约有4000幅),没有丝毫阴暗和不安的调子。由于他作为印象派画家而受到政治上的攻击,并给他的道路设置了许多障碍,使他早年的经历充满着苦难。雷诺阿从41岁起就经常生病。在他生命的最后15年中,他受关节炎病痛的折磨,几乎离不开轮车。他得把画笔捆扎在变硬了的手上才能画画。令人惊异的是,他这时的作品中没有留下一丝个人痛苦的痕迹。他的艺术总是肯定着生活的美。他本能地选择他所熟悉的那些快乐事物:街道生活、乡村景色的恬美、鲜花或水果、钢琴前的消遣性演奏家、健康而充满着青春活力的女人体。他对于小孩似花一般的娇嫩特别敏感。他对周围的生活有非凡的鉴别力。阴影和悲痛是全部被他排除在外的。晚年,病魔使他不能扩大自己的视野,从而在画人体的题材上进入了一个死胡同里。尽管如此,对他的探索作轻率的评语是不适宜的。雷诺阿不是一个轻浮的艺术家,他的艺术始终让人们看到生活的快乐和甜美的一面。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6次
参与编辑人数:6位
最近更新时间: 16:00:08
贡献光荣榜坐落着圣心大教堂(Basilique du Sacré-Cœur)的蒙马特高地是此次巴黎之行的倒数第二个目的地。据说在老派巴黎人的心目中,只有住在这片高地阴影范围内的才算是巴黎人,不过直到奥斯曼公爵1860年改造巴黎时这片地方才被纳入市区,之前它只是遍布着风车磨坊和葡萄园的郊外。只要学过高中历史便不会对蒙马特高地感到陌生,巴黎公社的诞生和消逝都与这块地方密切相关。日,梯也尔政府军队抢夺部署在蒙马特高地和蒙梭高地上国民自卫军大炮的企图,是巴黎公社诞生的导火索,此后这里一直是公社的重要据点,而5月23日高地陷落四天之后的深夜,巴黎公社最后的147名社员喋血在贝尔.拉雪兹神父公墓。正式游览巴黎的第一天去了公墓,而这最后一天又来到高地,无意中我们的旅程倒有了些溯历史河流而上的味道。一个也许不大适合用有趣这个词来形容的事实是,除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烙印,红磨坊舞厅也座落在蒙马特高地。在一些心地纯洁的人看来,红磨坊和它里面的康康舞显然是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代表。不过当年巴黎革命的无产阶级对此肯定也是喜闻乐见的,而且肯定不是批判地欣赏的。地处巴黎北部的蒙马特高地属于第18区,已是城区的外围地带,与市中心相比房价、地价自然便宜不少,于是从19世纪后半期开始,这里成为各类落魄文青聚居之地。同时,也有一大批名震世界的画家在此地出没,比如毕加索、雷诺阿、马奈、德加、梵高、高更等。毕大爷在此画出了他的成名作《亚威农少女》,所谓亚威农,就是我们离开巴黎后马上要投奔的南法普罗旺斯地区的阿维尼翁,去实地观赏那里呈多面棱柱状的少女。随着岁月变迁,当年遍布高地一带的30来座风车磨坊只剩下两座,其中之一是加莱特磨坊(Moulin de la Galette)。这座磨坊后来被改成了舞厅,然后因雷诺阿的作品《加莱特磨坊的舞会》而闻名,毕加索也画过以这座磨坊为主题的画,不过两幅作品的情感截然不同。雷诺阿的那幅画在油画拍卖史拍出了第二高价,而第一高价的作品出自梵高之手,这二位都在蒙马特混过,也许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蒙马特高地对艺术家的影响力吧。如今还有很多画家聚在高地的“小丘广场”出售自己的作品并为游人画肖像,不知他们中间是否隐藏着未来的大师。蒙马特高地是巴黎市区中天然的制高点,这也是当年大炮要架在这里的原因。如今巴黎市内有三个地方可以俯瞰全市风景,除了埃菲尔铁塔和蒙帕纳斯大厦之外,另一个就是蒙马特高地上的圣心大教堂。1. 2. “布拉塞”招贴柱3.4.5. 那种公园里常见的彩色图画状文字艺人6.7.8.9.10. 务实的欧洲人多旧的车都敢开上街11.12.13. 有个马路边就能观风景14. 圣心大教堂迎面的建筑,看风景的好地方15. 教堂院子的护栏圣心大教堂的建造与1870年前后的历史有着密切关系,据说在普法战争期间,巴黎有两位天主教商人许下愿,如果法国获胜便出资在蒙马特高地建一座教堂,献给耶稣那被长枪贯穿的圣心。虽然后来法国战败了,紧接着又经了巴黎公社的一段社会震荡时期,但为了鼓舞民众,法国政府还是发行公债筹资建造了圣心大教堂。工程于1875年动工,造型方面吸收了大量拜占庭风格,东方色彩浓郁,与巴黎市内其他的哥特教堂形成了鲜明对比。1914年教堂建好了,不过正好又赶上一战,直到1919年,法国拥有了战胜国的地位,圣心大教堂才举行了祝圣仪式正式投入使用,而这大概也算是法国人在普法战争战败后找回的一个面子,于是如凡尔赛镜厅一样,圣心大教堂也见证了轮流转的历史风水。现在,位于城区外围的蒙马特高地是法国黑人和北非、阿拉伯移民的聚居区。这几类人本身显然不应因出身遭到歧视,但无奈其中不自重分子太多,他们成为巴黎街头小偷、劫匪的主力军,18区的治安自然也很成问题,于是在蒙马特游览也成为一件具有各种不确定因素的事,但蒙马特和圣心的吸引力又是那么地大,起码让人白天时愿意去闯一闯。从高地附近的地铁出来,无须仔细辨别,人流的方向自然就是圣心所在的方向。旧石块路上人头攒动,黑人的比例明显比其他地方高出不少,高地的街道大多狭窄,两旁满是出售北非风格纪念品的铺子。跟着人群三转两转,阳光下通体洁白的圣心大教堂已经赫然屹立在面前的高坡上。从正面看这座教堂拥有一大两小三座穹窿,但小穹窿其实有四座,大穹窿位于它们的正中,只是因为在正面仰视的关系只能看到小穹窿中的两座。与其它教堂一样,在圣心大教堂内外参观是免费的,但登顶和参观地下室则需要买票的,当初那两位天主教商人其中一人的心脏就安放在地下室的匣子里。离开巴黎的火车晚上七点半出发,我们到达教堂围墙外时已过下午三点,而离开这里后还打算去看看巴士底,所以只能在圣心内外转转,买票的项目就免了。教堂的建筑大多不忘给人以压迫感和尽量接近天国的感觉,圣心大教堂建在高地的最高处,从街上到教堂大门前必须经过几道不算陡峭但也不平缓的台阶。站在台阶下仰望天高云淡背景下的这座教堂,压迫感和神圣感自然非常充足。要走台阶,还得先经过一段弯曲的缓坡,缓坡是左右对称的两道,任选其一便可。但问题是哪边都不是那么好走的,因为两边的坡上都聚着一堆黑人。之前在网上查资料时已经得知,这帮人从事的是一种通过推销手链诈钱的勾当。所谓手链,只是简单的绳圈,一旦被套中,不掏七八十欧元是休想脱身的。这些黑人嘴里吆喝着手链可以带来好运,确实,能给他们自己带来好运。虽然有些怵头,但为了圣心还是得过这道坎。可笑的是,刚一上坡便有个坐在路边的黑人冲俺神秘地挤眼,意思是过去看看他手里拿着的一个好玩意儿。但是他显然没想到俺来自盛产金佛、金元宝、金戒指的国度,他这点儿小伎俩岂能得逞。没理睬他,他倒也没追过来纠缠。然后便进入了套圈儿黑人的势力范围,不出所料,那帮黑哥儿们一拥而上,纷纷试图给我们送好运,此时别无他法,只能低着头向前猛冲,一边提防着不要被套中,一边嘴里还得不断地客气着:“Thank you,sir. We have no time!”不知是什么因素最终奏效,总之坚决地突破了封锁,那帮人也没有跟上来。黑哥们儿们的势力范围似乎只限于那道弯曲缓坡,过去之后就再没有遇到骚扰。又上了数道直台阶,终于来到圣心教堂大门所在的平台。根本不必登上教堂顶层,此时回头望去,奥斯曼的巴黎已尽在眼前。因为台阶落差的关系,这平台似乎已是世界边缘,我们刚从面前的滚滚红尘中走来。16. 教堂大门上方有两座青铜雕塑,一座是圣女贞德,一座是法王圣路易,记得么,卢浮宫里有一个“圣路易的洗礼盆”17. 即将前去突破黑人包围圈的那个缓坡18.19.20.21. 这发型让人想起《回到未来》22. 在台阶上回望23.24.25.26. 远处的蒙帕纳斯大厦神奇的是,在经过了拉雪兹神父公墓、凡尔赛、铁塔、塞纳河上的几次经历后,要雨得雨、要风得风的惬意又再现在圣心的平台上。正眺望间,东边突然铺天盖地飘来大片大片乌云,蓝天白日迅速隐退到云层后面,巴黎城被笼罩在一片昏暗之中,一群鸽子凑趣地在平台与阶梯上空盘旋飞舞,于是天上与凡尘的落差又加大了不少。教堂内部的艺术风格比较简单,彩色玻璃花窗色彩与造型都很朴素,那绘有天父、耶稣、圣母形象的天顶画就算是最华丽的装饰了。此时正巧赶上分发圣餐,教徒们列队一一安静地从修女面前经过。还有些教徒静静地跪立在圣坛周围的各座圣像前闭目祷告,至少,他们藉此得到了内心的一刻平静。27. 云来了28.29.30.31. 32.33.34. 35. 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从教堂里出来,乌云没散,坐在大台阶上休息眺望的人们也都还在。除了他们,台阶上又多了些风景——一个红衫黑裙的艺人正在抖空竹,一群不知哪国的青年坐在台阶上认真地看着。这艺人的水平放在我国绝对属于饿死勿论型的,但观众们倒也宽容,只是随着空竹的每次落地报以热情的哄笑。从法国回国半年多之后,北京电视台播放了一个描写大画家范曾的纪录片,里面有圣心的镜头,抖空竹的这个人居然也在,真不知他在此驻扎了多久。要离开圣心还得经过那两条弯曲缓坡,本来做好了再次冲锋的准备,没想到那帮黑人已经下班了。顺利回到街上,已经没有时间去领略蒙马特的更多风采,只有原路返回,经过一下卢浮宫广场然后去巴士底。54.55.56.57.58. 这哥们儿似乎竭力在使自己不被绕进去59.60.61. 这边的塑像似乎是圣路易62.63.64.65.66. 没时间去“小丘广场”了,上几张Y.L.同学在巴黎时拍的照片67. 巴黎的“煎饼没果子”摊,煎饼用乔麦或小麦面摊成,里面可以裹各种蔬菜、海鲜、肉类、水果,好像还有裹奶油、巧克力的68. 这家煎饼店似乎有些年头了,也很受欢迎69. 加莱特磨坊
想生一个这样的女儿,看到她笑,仿佛全世界都天晴了。想生一个这样的女儿,陪她看书,陪她成长,告诉她女孩的内涵比外表更重要。
作为女生,你是否大胆的展示自己的魅力?自信的挥洒自己的性感?女人当如此,不论遭遇什么困境,婚与否亦不重要,都别忘了爱自己。
八卦大吐血
TIM生命過客
请注意使用文明用语
画报点击数0
文章点击数0shaaaronlin的推荐 | LOFTER(乐乎) - 记录生活,发现同好
LOFTER for ipad —— 记录生活,发现同好
shaaaronlin 的推荐
&nbsp&nbsp被喜欢
&nbsp&nbsp被喜欢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2}
{if post.type == 3}
{if !!post.image}
{if post.type == 4}
{if !!post.image}
{if !!photo.labels && photo.labels.length>0}
{var wrapwidth = photo.ow < 500?photo.ow:500}
{list photo.labels as labs}
{var lbtxtwidth = Math.floor(wrapwidth*(labs.ort==1?labs.x:(100-labs.x))/100)-62}
{if lbtxtwidth>12}
{if !!labs.icon}
{list photos as photo}
{if photo_index==0}{break}{/if}
品牌${make||'-'}
型号${model||'-'}
焦距${focalLength||'-'}
光圈${apertureValue||'-'}
快门速度${exposureTime||'-'}
ISO${isoSpeedRatings||'-'}
曝光补偿${exposureBiasValue||'-'}
镜头${lens||'-'}
{if data.msgRank == 1}{/if}
{if data.askSetting == 1}{/if}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_index < 3}
{if post.type == 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if drlist.length>0}
更多相似达人:
{list drlist as dr}{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0}、{/if}{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1}、{/if}{if drlist.length === 2 && dr_index === 0}、{/if}{/list}
暂无相似达人,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this.p={ dwrMethod:'querySharePosts', fpost:'a42',userId:1251220,blogListLength:3};巴黎蒙马特高地_百度百科
巴黎蒙马特高地
蒙马特高地,这是一个到处都有传说的地方。蒙马特高地曾是一片布满葡萄园、磨坊风车的乡间小村落,1860年才被当时负责巴黎城市改造的塞纳大省省长、巴黎警察局长乔治·欧仁·奥斯曼男爵(Baron George Eugène Haussmann)划归巴黎市,从此它就成为了巴黎的一个区。
巴黎蒙马特高地位置
巴黎大区位处于巴黎盆地(le bassin de Paris)中央,塞纳河自东南方向流入巴黎,环流西岱岛(Ile de la Cité)后从西南方向又流出巴黎,大体上在巴黎地图上画了一条斜上
抛抛物线。塞纳自南而来又向南而去,原因是巴黎北部的蒙马特(Montmartre)高地相对于巴黎其它各区而言地势实在是高,塞纳无法逆其而上。蒙马特高地归属于巴黎市只有短短的一百多年时间,可以说是巴黎最年轻的一个区。这里有风景秀 丽的蜿蜒小径,有高大神圣的圣心教堂,有画家聚集的小丘广场,有夜夜笙歌的红磨坊,还有写满爱情的爱之墙。这是一个和谐包容了宗教、艺术、香艳和爱情的地方。
巴黎蒙马特高地附近景点
巴黎蒙马特高地小丘广场
(Place du Tertre)
在蒙马特高地还是巴黎近郊一个小村庄的时候,小丘广场(Place du Tertre)就已是人们欢聚消遣的集会场所,现如今则成了一个画家和艺术家的聚集地。广场大致位于蒙马特区的中心位置,紧邻圣彼埃尔教堂和圣心大教堂。 十九世纪末的著名画家如保罗高更、卢梭、雷诺瓦、毕加索、布拉克等都曾在此为生计作画。天气好的时候这里总是游人如织,画中的和画外的风景和人物总一样的 美丽宜人,不知究竟是画美如人还是人美如画?
巴黎蒙马特高地圣彼埃尔教堂
(L&#39;église Saint-Pierre)
这里是巴黎最古老的教区,这座建于日的罗马式大教堂是虔诚的教徒们为教皇而建的。这座高大古老庄严的修道院前就是著名的小丘广场(又按发音译作“岱赫特”广场),一个艺术及艺术家的聚集地。
巴黎蒙马特高地红磨坊
(Moulin Rouge)
红磨坊的祝兴歌舞节目取得巨大成功得益于1870年普法战争后,曾因战事过度操劳的人们需要寻找一个放松的地方,于是酒吧和歌舞厅就成了当时人们的首选。红磨坊于1889年起建,很快就成为了人们寻找另类相遇的情色场所,更成为艺术家们寻找灵感和相互结识的地方。“红磨坊”之所以举世闻名,原因之一是画坛怪杰亨 利·图卢兹-劳特瑞克(Henri de Toulouse-Lautrec)以歌舞厅为题材创作了一系列名画,二则是这里上演的著名法国“康康舞(Cancan)”现今几乎被世界各国视为了法国 的“民族舞蹈”。跳“康康舞”的舞女们穿着厚重的滚有复杂花边的拖地长裙,头顶着插有彩色羽毛的帽饰,伴着狂热的音乐节奏,扭动着丰美的腰臀,把大腿直直地踢向天花板,毫无顾忌地大露着裙下的春光。保守的英国人认为这种舞下流放荡,不登大雅之堂,禁止在英国演出。但是“康康舞”在热情豪放的法国却很受欢迎,而且每逢狂欢节,舞者们更是走上街头尽情摇摆。蒙马特高地的“红磨坊”一直是法国及欧美、澳洲舞者中高手的云集地,也曾成就了古吕(Goulue)、弗罗玛茨等红遍全球的舞女。而今红磨坊的演员们早不像百年前的舞女,为了生计而强作欢颜,他们把舞蹈演出作为一种艺术演出,一种传播美的方式。演员们身姿优美,舞艺精湛,演出原始而高雅。美国著名的电影公司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曾以红磨坊歌舞厅为故事背景拍摄了一部名为《红磨坊》的影片,该片由当红明星尼科尔·基德曼(Nicole Kidman)和伊万·麦克格戈(Ewan McGregor)联袂主演。
巴黎大区位处于巴黎盆地(le bassin de Paris)中央,塞纳河自东南方向流入巴黎,环流西岱岛(Ile de la Cité)后从西南方向又流出巴黎,大体上在巴黎地图上画了一条斜上抛抛物线。塞纳自南而来又向南而去,原因是巴黎北部的蒙马特(Montmartre) 高地相对于巴黎其它各区而言地势实在是高,塞纳无法逆其而上。蒙马特高地归属于巴黎市只有短短的一百多年时间,可以说是巴黎最年轻的一个区。这里有风景秀 丽的蜿蜒小径,有高大神圣的圣心教堂,有画家聚集的小丘广场,有夜夜笙歌的红磨坊,还有写满爱情的爱之墙。这是一个和谐包容了宗教、艺术、香艳和爱情的地 方。
巴黎蒙马特高地皮嘉尔广场
(Place Pigalle)
皮嘉尔广场位于蒙马特丘陵的底部,广场之名来自于一位雕刻师让·巴蒂斯特·皮嘉尔(Jean Baptiste Pigalle,)的名字。这是巴黎有名的声色场所,您能在广场周边看到许多成人用品商店,一首著名的法国歌曲唱到“我要去找皮嘉尔广场的小妞们(J&#39;irai voir les petites femmes de Pigalle)”,它可谓是唱出了巴黎人心中皮嘉尔广场的特色。不过广场周边最多的还是音乐品商店和夜夜笙歌的夜总会。这曾是一个世界许多著名艺术家生活过的地方,也是一个歌舞升平日夜欢歌的地方,辖区有许多著名的歌舞厅夜总会,比如“蒙马特爱丽舍(Elysée Montmartre)”,“蝉(la Cigale)”等,但最出名的还要属“红磨坊(Moulin Rouge)”。
巴黎蒙马特高地狡兔酒吧
(Le lapin agile)
这间酒吧可以说是巴黎有名的娱乐场所中最古老的一家了。虽然它只是一间酒吧,但无用置疑它是蒙马特最有艺术气息的一处休闲放松的地方。 “狡兔”这个奇怪的名字来自于画家安德雷·吉乐(André Gill)的一幅奇特的画,画中一只人性化的兔子从一只平底锅中跳出,从此这只兔子就与这个酒吧结合在了一起。最初这间酒吧叫“吉乐的兔子(le lapin à Gill)”,随后又被改为现在的用名“狡兔”。弗雷德里克·热哈赫(Frédéric Gérard),这个常被酒吧常客称为“弗雷德 (Frédé)”的店老板接手这家酒吧后将酒吧的风格向艺术方面改变。这间酒吧曾吸引了象毕加索(Picasso)、卡兰达什(Caran D&#39;Ache是俄语译音,意即“铅笔”;同时也是著名法国漫画家埃马纽埃乐·普瓦雷(Emmanuel Poiré)的笔名)、吉约姆·阿波里奈尔(Guillaume Apollinaire)和墨里斯·尤特里罗(Maurice Utrillo)等诗人及艺术家。酒吧老板弗雷德 (Frédé)爱好艺术,甚至他自己也进行一些艺术创作。当时酒吧的常客如果没有钱或者不想付钱,可以用一张自己的画代替酒钱来付帐。这样弗雷德就收集了 许多著名画家未成名前的作品,其中包括了毕加索等人的作品。据说在1989年,半个世纪前毕加索在“狡兔酒吧”用来换酒喝的一幅画在世界著名的索兹比 (Sotheby&#39;s)拍卖行的纽约交易厅上以四千多万美金出手成交。四千多万美金,恐怕连“狡兔酒吧”也能买下来了吧?可是当初只是一次酒钱。 “狡兔酒吧”最有名的作品是“画家”勃荷纳利(Boronali)的作品叫“亚得里亚海的夕照”。其实这幅作品本是为一个骗局所作。当初弗雷德为了嘲弄毕 加索、阿波里奈尔等人推崇捍卫的未来派画家的新创作理念,他用一只画笔拴在自己小毛驴“勃荷纳利”的尾巴上,然后蘸上颜料,任其在一块画布前摇摆而画就的 一幅“印象派”画。这幅画同其它的作品一同被展列在酒吧的厅堂中,后来曾被人以400法朗的高价买走。1902年,这间酒吧被阿里斯蒂德·布里昂 (Aristide Bruant)买下,后来又被弗雷德的儿子于1922年购回。狡兔酒吧永存的艺术氛围在弗雷德儿子接手后的几年里仍旧吸引了不少如乔治·布拉桑 (Georges Brassens) 、海明威等音乐家、作家、画家等世界名家。
山顶背后,还有一片都市里的田园,这个葡萄园山坡(Les Vignes de Montmartre)就在“狡兔酒吧”的对面。这巴黎城里仅存的葡萄园,十月的第一个周六是采收庆典,每年产量仅够造三百瓶左右的葡萄酒,虽然酒的品质 实属一般,但因其产地有名和出产量少,常跟艺术品一起拍卖,拍价甚高。
巴黎蒙马特高地浣衣舫
(Le bateau Lavoir)
其实是蒙马特区的一个古老的旧建筑,法国诗人马克思·雅各布(Max Jacob)在1889年把这个美丽的名字给了这座老建筑。这里也曾是上演法国文化革命的场所,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又称这里为“艺术家之城”的原因。有谁知 道浣衣舫里曾往来过多少艺术家?卢梭、梵高、毕加索(Picasso)、莫迪里雅尼(Modigliani)……这里是当时不被人们所关注的艺术家们的聚 会地,现如今它却常被人们和各种媒体反复提及,只因那些曾在这里驻足或居住过的当年的无名艺术家们已被现在的我们尊称为“大师”。自1880年以来浣衣舫 一直被认为是印象派画家保护地的前方哨所。1970年原址在一场大火中被焚毁,之后浣衣舫又被用水泥在原址上重建。
巴黎蒙马特爱墙
起造一座墙
你我千万不可亵渎那一个字,
别忘了在上帝跟前起的誓。
我不仅要你最柔软的柔情,
蕉衣似的永远裹着我的心;
我还要你的爱有纯钢似的强,
在这流动的生命里起造一座墙;
任凭秋风吹尽满园的黄叶,
任凭白蚁蛀烂千年的画壁;
就使有一天霹雳震翻了宇宙,
也震不翻你我“爱墙”内的自由!
不知徐志摩在1925年写这首诗的时候会不会想到在他的诗成稿几十年后,在世界上最以浪漫著称的巴黎城的蒙马特区会真的竖立起一面诗中的“爱墙”。
爱墙坐落在巴黎市北蒙马特高地半山腰上的一个街头小公园里。公园是一个巴黎街头随处可见的那种公众休憩场所,墙也是一面不是特别高大厚重的普通石墙,但是 墙上却有用三百多种文字写成的“我爱你”。爱墙约有40平方米,由511块规格为21x 29.7厘米的深蓝色的长方形瓷砖贴成,瓷砖上用311种语言和方言的手写笔迹写满了同一句话 “我爱你”:i love you(英语), je t&#39;aime(法语), ti amo(意大利语), ich liebe dich(德语)…… 任何一个国家的人到这里都未免一下子看花了眼。作为中国游客,您可以先从爱墙的最左侧看起,在那里您可以找到竖排的三个汉字“我爱你”,其中的“爱”字是 繁体。在墙的上方还有一幅漫画,画中女郎身穿深蓝色吊带裙,斜倚在一张小桌旁,画旁边一行小字写道:“保持理智,勿要强求(soyons raisonnable, exigeons l&#39;impossible)”
爱墙的发起者弗雷德里克·巴隆(Frédéric Baron)是法国一位以写爱情歌曲见长的音乐家。也许是受法国充斥于整个国度的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1992年他开始收集和记录下了1000多条用 300多种语言写就的“我爱你”的手写体,并于1998年就此撰写了一本书,成功发行5万册。巴隆早期的爱情歌曲都是在他居住在蒙马特高地时写下的,因此 他选择这里作为爱墙的归宿。
爱墙的建立其实还有更深一层的涵义。巴隆说,在暴力 强权存在和个人主义至上的世界里,墙把人们分隔开来,然而送去一声简单而真情的“我爱你”,却时常能解除误解和拆除分歧的樊篱。爱墙不仅是为相爱的有情人 而建,它还为不同民族和语言的人提供了一个和谐共处的地方。巴隆邀请研习中国书法和东方绘画艺术的法国女艺术家克莱赫·吉托(Claire KITO)为这堵墙作了艺术设计。在爱墙密密麻麻的字里行间,散布着不同形状的红色色块,据说这些色块喻义破碎的心,作者期冀用纯洁和美好的爱来重新弥合 这颗散落在爱中的已碎的心。在 2001年情人节举行的爱墙落成仪式上,有100只白鸽展翅飞向蓝天,所要表达的就是人们对和平与爱的渴望。
圣心教堂、小丘广场、皮嘉尔广场、红磨坊、狡兔酒吧、浣衣舫、爱之墙……这就是蒙马特,一个拥有山城的景致,通幽的曲径,艺术的广场,圣洁的教堂,典雅的街灯,闪烁的霓虹,粉红的橱窗,探夜的流莺和柔软的爱情的地方。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法国蒙马特高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