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游楚汉传奇第二集配乐君王转怎么隐藏坐标

楚汉君王传
楚汉君王传
综合评分:
楚汉君王传
《楚汉君王传手游》想再次重温三国志、信长之野望的策略游戏吗?赶紧来体验看看,楚河汉界不再只是棋盘上的名词,而是实实在在的体验
录用名将名相,汉初三杰的韩信,以及成就项羽霸业的得力助手范增,体验楚汉时代的豪情壮志,改写属于自己的楚汉传奇!
-建设你的城镇
增设民宅——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有良好的居住环境才会有更多人民进入你的城市、增加你的税收。
开采资源——粮食是军队的基本,有了粮食军队才能维持,毕竟这年头当兵都是为了混口饭吃,铁矿和木材是制作士兵武器装甲的材料,以及建筑的必需品。
招募士兵——成立骑兵营和步兵营,招募并训练你的士兵、妥善运用资源,打造钢铁般的坚强军队!
扩大城墙——建造又高又厚的城墙,派兵驻守,设立栅栏、箭塔、投石机,胆敢犯我城池者,必杀之!
-招募各路将才
游戏内拥有秦末时期的各个著名将领,项羽、刘邦、虞姬、吕后、
各式各样的名将等你发掘,甚至可能会有古代英灵前来助阵。
找寻自愿挺身而出的将领,强化他们、赠其良好的武装给良将、增加他们的战场经验,
他们将会化身中华大地最可怕的传说,使听到其名号的敌军,闻风丧胆!
-征伐暴秦,一统天下
与楚、汉两大势力之间打好关系,
成为一地霸主之后,与其他势力同盟、扩大领地、攫取资源,
成为中原首屈一指的势力,攻城略地、收拢人马,天下归心。
【游戏背景】
东汉三国时期的400年前,也有一个纷乱不堪的年代
秦朝末年,始皇赢政逝世,二世胡亥昏庸,重用奸臣赵高
苛捐杂税、劳役过重,终究导致秦王朝崩溃,各地群雄拥兵自重
尤以项羽、刘邦二者为最大势力,进入游戏,成为一方割据英豪的你
试着在此闯一番名堂,成就自己的中原霸主传奇。
楚汉君王传
楚汉君王传
其他帐号登录:
为此应用打分:
请填写评论内容
楚汉君王传
(高速下载)
楚汉君王传
暂无历史版本
楚汉君王传
应用相关文章
大家都在玩
热门安卓应用
开心消消乐
我的世界官方版
360游戏大厅
疯狂动物园
最近浏览过的应用
楚汉君王传楚汉君王传怎么不能玩了?什么时间能玩?_百度知道
楚汉君王传怎么不能玩了?什么时间能玩?
我有更好的答案
采纳率:28%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楚汉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当前位置: >
刘邦的一生:创业艰难百战多――历史评价褒贬相差悬殊的皇帝
发布时间: 18:13 浏览:加载中
  一、顾盼自雄的亭长
  画像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难免志得意满。他合&三皇五帝&尊号为一,创建&皇帝&名号制度,并自称&始皇帝&,欲其子孙世世相传,以至无穷,就是这种得意骄横心态的直接体现。同时,秦始皇并未完全被胜利冲昏头脑,国家所面临的潜在威胁,他并非毫无所知。他对楚、齐、韩、赵、魏、燕六国故地,始终持戒备心理,政治上的统一并不意味着文化心态上的认同,秦始皇本人的&关中本位&思想,自身就是证明;崛起于北方草原的匈奴族,借中原地区战国纷争之机,南下鲸吞,此时已是秦王朝一个可怖的强邻。即令秦始皇希望能高枕无忧,现实也不容他乐观起来。他微服私行于都城咸阳,竟遇&盗贼&惊驾,不得不闭城二十日,搜捕盗贼;外出巡行,又遇刺客,博浪铁椎一击,万幸只中副车,确实足以令人丧胆;天降陨石,百姓刻&始皇帝死而地分&以泄愤;方士求长生之药不得,归朝却奏上&亡秦者,胡也&的神秘谶言,令人心神不定;在统一战争中最费手脚的楚地,民风剽悍,偏又自认为&秦灭六国,楚最无罪&,民间广泛流传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之说,始皇帝自然不能置之罔闻,他时常说&东南有天子气&,东南,即指楚国故地,所以,秦始皇也曾采取过若干强硬手段,力图巩固自己的政权。他开直道,筑长城,以良将重兵戍守北边,是为了抵御来自匈奴的威胁;他修驰道,迁徙六国贵族人物及富商大贾入关中、巴蜀,是为了防范来自山东六国故地的复仇。秦始皇沿所修驰道,多次去六国故地巡行,固然有追求长生不死的意念,同时也有向六国遗民显示皇帝威严、炫耀军事优势的用心。所以,始皇帝的随行队伍,浩浩荡荡,旌旗飘摇,金戈之声传闻数里,森然之气直逼霄汉。特别是皇帝法驾,在金戈铁马的簇拥之下,更是声威显赫,万众瞩目。秦陵铜车马史记秦本纪书影胆怯者远避而不敢窥视,稍具胆识者迎尘跪拜,惊叹天威不可测。始皇帝安居车驾之上,纵目四顾跪拜的臣民,自然是&龙心大悦&。
  又过了若干时日,秦始皇一行结束了东方巡行,返回都城咸阳。城中居民和来都城服徭役的四方百姓,也蜂拥而至,在警戒线之外夹道观看皇帝威仪。法驾缓缓驶过,围观者中突然传出一声赞叹:&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人们循音望去,只见一位四十岁上下的壮士,满面艳羡之色,目送皇帝法驾远去。壮士姓刘,名邦,字季,秦沛县人。当时,他以泗水亭长的身份(亭长,秦代基层治安机构的负责人,大略相当于今乡镇派出所所长),带领沛县民夫,在咸阳服徭役。
  生性豁达,好酒好色,广交朋友,行事多带游侠风气。他虽生长于普通农家,却自幼不喜农田生产。在担任泗水亭长之后,他与沛县县衙中的大小吏员过从甚密,更与、曹参结为知交。刘邦的地位虽然低于县吏,但他却自视甚高,时常与县吏们斗口争胜,在折辱别人之中,得到一丝优越之感。一班县吏们也就把他当做爱说大话之徒看待,无人与其争一日之长短。
  刘邦不循常规、不拘小节的性格,有两件事可做例证:
  刘邦喜好饮酒,但又时感囊中羞涩,于是他时常去王氏、武氏两家酒店中&赊酒&,每饮必至尽兴醉卧,所赊酒资不在少数。两位酒店老板,虽然把所赊酒钱记录在案,但却没有胆量当面索取;刘邦似乎从未想过要偿还酒钱。因此,每到年终,酒店老板只能毁弃赊酒凭据。
  县令的好友吕公,自外地举家迁居沛县。县令设宴接风,沛地豪杰、吏员闻知之后,或出于情愿巴结,或出于无奈敷衍,纷纷携带钱财礼品前来庆贺。沛令委托精明能干的主吏掾萧何操持盛宴,按贺礼多少决定席间的位置,凡礼钱超过一千的,即可到堂上入席,不足一千的,只能坐在堂下。贺客们入席方毕,门口又传进了一张名帖,上写&献贺钱一万&。只见来客昂然而入,手中实不持一钱。萧何笑着向吕公介绍:&这是本县泗水亭亭长刘季,他一贯说大话,却很少能成事。&吕公见刘季仪表伟岸,气度不凡,虽说靠伪称有重金相贺而&混&入正席,却吃喝谈笑,旁若无人,更无一丝歉愧之色。吕公心中暗暗称奇,席间有意结交攀谈,并在酒后留下刘季,把爱女许配于他。
  不料,吕母对吕公的决定大为不满,连声抱怨:&你常说女儿相带富贵,不能随意许人。怎么胡乱把女儿许给一个小小的亭长?&吕公却神秘地说:&你妇道人家懂得什么?&就这样,刘邦意外地获得了娇妻。这位吕公的女儿,就是大名鼎鼎的,日后汉高祖刘邦的&正宫皇后&。
  这位吕公,在刘邦不得他人好评的时候,居然以女儿相许,倒也称得上是&慧眼识英雄&。其实,吕雉的谋略手段,也不比刘邦逊色。她后来协助刘邦诛杀开国功臣,不见一点&妇人之仁&,在稳定汉初大局上实实在在有所贡献;在她的刻意经营之下,刘邦晚年&改易太子&的如意算盘都不得不中止,就此而言,她巧妙地控制了堪称雄杰的刘邦。由于她的临朝称制和晋封吕氏子侄为王,激化了吕氏外戚与宗室集团、功臣集团的矛盾,导致吕雉身后的一场统治集团高层的流血事变,吕氏失败而被灭族,这使她在地下也无法瞑目。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大概是出于统治者的刻意编造、巧妙授意,或是出于史家的偏好,史书大多喜欢记载开国皇帝未曾腾达之时的若干&神异&,以表示君权神授,其他一般小人物就不要心存妄想了。百代良史、班固对刘邦&微时神异&的记载也不例外。如:
  记载刘邦的出生传奇:说他的母亲,&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如果相信此说,刘邦就不是&人子&,而是蛟龙与其母&野合&而出生的&龙种&。尽管是&雷电晦冥&的场景令人恐怖,但毕竟是龙种。
  记载刘邦形体的神异:&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汉书&高祖本纪书影》最令人称奇的是,一位老者为刘邦及其妻子相面的场景:&吕后与两子居田中耨,有一老父过请饮,吕后因之。《史记&陈涉世家》书影老父相吕后曰:&夫人天下贵人。&令相两子,见孝惠曰:&夫人所以贵者,乃此男也。&相鲁元,亦皆贵。老父已去,高祖适从旁舍来,吕后具言客有过,相我子母皆大贵。高祖问,曰未远,乃追及,问老父。老父曰:&乡者夫人婴儿皆似君,君相贵不可言。&高祖乃谢曰:&诚如父言,不敢忘德。&及高祖贵,遂不知老父处。&(《史记&高祖本纪》)在传统的相面之术的语言系统中,面相&贵不可言&,就是说此人有&九五之尊&,要当天子、做皇帝了。这位老者如此言说,究竟是确有&先知&的神通,还是为了讨得主人高兴索要一顿饮食而胡言乱语?可能是后者的可能性居多。有意思的是,刘邦听得之后居然喜不自胜,可见他尽管是在社会下层,心中还真有点不甘蛰伏的雄心在。
  以上这些&神异&的记载,&始作俑者&我们还无法坐实,而号称刘邦所在之地的上空总有&五彩云气&显现,史书上明确记载是出自于刘邦妇人吕雉之口,而被刘邦故意渲染的(参见下文)。类似虚无飘缈、无法证实的记载,在我们今天看来,无非是政治神话,并无多少实际意义;但是,在秦汉之世,却足以证明刘邦的&非同凡响&,足以在他称兵起事之时借用为号召追随者的舆论资源。
  事实是,不管刘邦是否有些自命不凡,假如没有陈胜、吴广领导的反秦大起义,给刘邦造就了风云集会的历史舞台,这位小小的亭长,根本不可能走出丰沛一隅之地。所以,后来他当上了开国皇帝之后,专门为陈胜墓地设置护冢民户,倒还算得上是&知恩图报&。
  二、斩蛇起兵
  秦二世元年(前206),陈胜、吴广在戍边途中,率领戍卒们,在大泽乡揭竿而起,轰轰烈烈的全民反秦运动拉开了帷幕。
  陈胜、吴广举事之初,为了争取楚地人民的响应,他们一度假借楚将项梁的名义;后来,陈胜、吴广所派略地四方的将领,也大多扶立六国贵族后裔为王;六国贵族趁机起兵的,也不在少数,这就使得这场以反暴政为本质的战争,平添了六国遗民共同反秦的色彩。虽说兵起天下,但楚国旧境内的义军,实际上处于领导地位,前有陈胜、吴广,继有项梁所拥立的楚怀王,后有、刘邦为代表的楚军中坚,&亡秦必楚&的神秘预言,无疑起了号召天下的作用。
  在陈胜死后,完成了灭秦历史使命的,正是项羽与刘邦二人。
  项羽,是先秦楚国贵族后裔,秦汉之间的战神。
  项羽画像话说当年,秦始皇以&王者仪仗&,进入楚国故地,游会稽山,渡钱塘江,吸引了三楚臣民,前来领略帝王威严。围观者中,有一人如鹤立鸡群,他年约二十岁,身高八尺有余(按:秦汉一尺,合今制23厘米有余,身高约2米),满面风尘之色,却掩盖不住双目中的刚毅、神勇之态。他的眼睛最为奇特,隐约似有两个瞳仁相叠合,目光所及,令人不寒而栗。在众人对御驾畏服的目光中,唯独这位伟岸的青年人敢以平视的目光,紧盯着始皇帝的法驾,由远而近。忽然,他冲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也!&站在身边的一位长者,急忙用手掩住壮士的口,急切地叮嘱:&千万不能信口乱讲,当心灭族之祸!&长者留心观察周围,好在人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皇帝一行上,青年壮士的豪语,并未引起注意。
  秦始皇当然不可能听到青年壮士的感叹,他只要稍有耳闻,就会将这一&不法之徒&处死;假若秦始皇知道了这位壮士和长者的真实身份,即便是他们并无越轨之语,始皇帝也会将他们收捕法办。青年壮士项籍,字羽;身边的长者项梁,是项羽的叔父。项氏世代仕楚为将,项梁之父项燕,在战国末年曾把秦国二十万远征军悉数歼灭,造成了秦统一战争中的最大一次败绩。后来,秦国老将统六十万雄兵,才击斩项燕。秦灭楚之后,项氏一族自然成为严格控制的对象。于是,项梁带着自己的侄子项羽,开始了流亡生涯。初历家国之变的项羽,虽然只是孩童,却胸有大志;项梁更刻意追求把小侄子培养成堪负重任的栋梁之材。项羽先去学识文写字,学业未完,又自作主张去学击剑之术,技艺未精而欲中止。项梁严词苛责,项羽竟振振有词地直抒胸臆:&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项梁听后,大为宽慰,少年壮志可嘉,于是教项羽学习兵法。项羽大喜,他对于兵法只追求略知大意,并不愿按部就班地深究细探。后来,项梁避难吴县(今苏州市),项羽随行。项梁以学识才干,赢得吴中士绅的信任,每逢当地有大规模征发徭役或置办大型丧事,都请项梁主持。项梁利用这种场合,暗中用行兵布阵之法组织宾客及子弟。在此类隐蔽的准军事行动中,项羽表现出的军事天才和组织能力,使项梁大感欣慰。就在此时,发生了上述始皇巡行、项羽雄叹的事情,项梁怎能不极为紧张?当然,他对这位胸怀大志的爱侄,更是倍感器重:复兴楚国的大业寄托有人了!
  陈胜起事后不久,项梁主谋,项羽协同,杀秦会稽郡守,起兵略地。
  陈胜死后,&好奇计&的范增向项梁建议,寻得楚怀王之孙,立之为王,仍取楚怀王的名号,用于笼络楚地蜂起诸将。项楚势力,成为反秦义军的中心。
  在此过程中,刘邦在好友萧何、曹参的协助之下,也袭杀秦的沛县县令,自称&沛公&,率丰沛子弟投依项梁,成为楚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刘邦的起兵,颇具传奇色彩。
  秦末大乱未起之时,刘邦以泗水亭长的身份,为县府押送一批刑徒前往关中,参加骊山陵墓的修建。自从出发以来,刑徒逃亡的事情就不断发生,逃亡的人数越来越多。刘邦暗自估计,等到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大概刑徒们也就全部逃光了。按照的酷苛法律,刘邦作为押送刑徒的负责人肯定要被严厉惩治的,甚至于生命不保。朝廷以暴政待民,人心尽失,刘邦心中料定这个政权有土崩瓦解之患,自己不如早作打算。因此,走到丰县以西的荒泽之中,刘邦传令停止前行,在苍茫夜色之中,与同行者酣饮一番,并且当即将押送的刑徒全部纵放。刘邦以无所畏惧的口吻说:&各位,你们都逃走吧,我从此以后也要做一个亡命天下的人了!&在场的刑徒中有十多位壮士,叹服刘邦的敢作敢为,自发表示甘愿生死相随。刘邦得到这部分人的倾心拥戴,在穷困潦倒之时,倒也有点洋洋自得的感觉。刘邦斩蛇塑像借着酒后豪气,刘邦率领着追随者,连夜行进在荒泽之中。刘邦还派出一人前行,姑且充作军旅行进的开路先锋。一会儿,前行者神色慌张地回来报告:&前面有一条大蛇,挡住了前行的道路,请退回吧。&刘邦当时还在醉中,借着酒后的豪气,大喊一声:&壮士前行,有什么值得畏惧的!&他挺身前行,拔出身上的佩剑,以他本人前所未见的武勇神态,将拦路的大蛇斩为两段。蛇死而路开,刘邦雄赳赳地走在前头,带领众人继续前行。走过几里路之后,刘邦醉卧在地,酣然入睡。刘邦斩蛇的豪举,使得追随者敬佩不已。一个新的神话随即出现了:当天有人在刘邦一行人之后赶路,经过过刘邦斩蛇之处,见到有一位老妇人在深夜痛哭。路人问:&为何哭泣?& 老妇人回答:&有人杀了我的儿子,所以在此痛哭。&路人好奇地问:&您的儿子为何被杀?& 老妇人回答:&我的儿子是白帝之子,化为大蛇当道,今天被赤帝之子所斩,我因此来此痛哭。&路人认定老妇人一派胡言,准备好好训斥她一番,不料想老妇人却突然神秘地消失而无影无踪了。这位路人当然感觉神奇之极。他继续前行,赶上了正在休息的刘邦一批人。恰恰刘邦也过了酒劲而清醒了过来。后来者把途中的奇遇告知了刘邦等人,大家都感到惊奇,唯独刘邦心中特别高兴,自己醉后的斩蛇之举,竟然可以与赤帝之子相联系了!为此他很感自负。这段无法考实的传奇,震慑人心的效果是明确无误的:&诸从者日益畏之。&刘邦居然有些神圣性了!
  古人按照&五德终始说&的理论框架解释朝代的兴替鼎革,在安排了汉朝居&火德&、&色尚赤&的序列之后,刘邦以&赤帝子&的身份而斩&白帝子&的传闻,竟然成为刘邦灭秦兴汉的征兆了。《高祖泗水亭碑铭》(见《艺文类聚》卷十二)就有如下文字&皇皇圣汉,兆自沛、丰,著符,精感赤龙,承魁流裔,袭唐末风。寸木尺土,无俟斯亭,建号宣基,惟以沛公。扬威斩蛇,金精摧伤,涉关凌霸,系获秦王。&
  诗人对刘邦的&斩蛇起事&津津乐道,引出三首唐诗以作见证:
  长孙佐辅:《野田行》(《全唐诗》卷四百六十九)
  风昏昼色飞斜雨,冤骨千堆髑髅语,
  八牢落人物悲,是个田园荒废主。
  悲嗟自古争天下,几度乾坤复如此。
  秦皇LL筑长城,汉祖区区白蛇死。
  胡曾:《大泽》(《全唐诗》卷六百四十七)
  白蛇初断路人通,汉祖龙泉血刃红。
  不是咸阳将瓦解,素灵哪哭月明中。
  薛逢:《重送徐州李从事商隐》(《全唐诗》卷五百四十八)
  斩蛇泽畔人烟晓,戏马台前树影疏。
  尺组挂身何用处,古来名利尽丘墟。
  不管诗人是在咏叹世事无常、名利归虚,还是在吟唱天命攸归,有一点则是无疑的:经历了后人的一再诠释和神化,刘邦的斩蛇,已经从深夜大泽的酒后&壮举&,升格为改朝换代的象征了。读者诸君,你道世间之事,奇也不奇?
  对于刘邦的&斩蛇剑&,后世赋予了浓厚的传奇色彩,在此应该稍作说明。汉王朝建立之后,刘邦的&斩蛇剑&是作为&国宝&而被珍视和保存的。东汉学者卫宏撰写的《汉旧仪》卷上记载,皇帝辇驾出动的仪仗摆设之中,就有&带七尺斩蛇剑&。此剑的长度也成为一个问题。《汉旧仪》有&斩蛇剑长七尺&的记载,但是,秦汉时期常人所佩戴的剑的长度是三尺,刘邦晚年为了强调自己是以&布衣&夺得天下,还以炫耀的口吻说:&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刘邦在斩蛇之时,只不过是一位逃亡之中的亭长,身边佩剑理应为三尺,或许在刘邦登基做了皇帝之后,为了渲染&斩蛇起义&的神异,奢言当年所遇之蛇形体巨大,而斩蛇所用宝剑也非寻常佩剑而是七尺宝剑。东汉末年的官僚兼学者应劭所撰写的《汉官仪》卷上也记载,当时的侍中职掌之一是,&驾出,则一人负传国玺,操斩蛇剑乘。&由此看来,自刘邦开国以来,他的&斩蛇剑&就已经被神化,甚至成为与&传国玺&相提并论的皇权象征。这种对所谓的&汉高斩蛇剑&的神化,一直持续到西晋后期。据《晋书&张华传》记载,在西晋&八王之乱&发生前夕,永城刘邦塑像保存兵器和历代国宝的武库发生了火灾,&累代之宝及汉高斩蛇剑、头、屐等尽焚焉。时(张)华见剑穿屋而飞,莫知所向。&刘邦的斩蛇剑还有&穿屋而飞&的功能,着实令人吃惊。
  至于刘邦醉后挥剑斩蛇的位置,《史记&高祖本纪》的记载简略到只有&丰西泽中&四字。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岁月磨蚀,它究竟在何处,恐怕很难确指了。我们知道至少有两个地方筑有&汉高斩蛇&碑、亭之类的建筑物,以此来证明当地是汉高祖斩蛇而起的&龙兴之地&:一是江苏省丰县,据《史记&高祖本纪》注引唐代地理书《括地志》记载:&斩蛇沟源出徐州丰县中平地,故老云高祖斩蛇处,至县西五十里入泡水也。&有人相信,位于今丰县城西十多公里的王沟乡&斩蛇亭&,就是当年的事发之地。一是河南省永城市邙山镇,此处地处丰邑之西,位于刘邦起事前期隐身之处的邙砀山一带。民间传说,西汉惠帝时为了纪念斩蛇起义,在此建高祖庙;时在庙前立斩蛇碑。现在可见的石碑,是明朝隆庆五年(1571)所立&汉高祖断蛇处&的残碑一块。宋明以降多有文人墨客来此凭吊,有若干诗文流传于世。可以参看朱继彪、曹长春主编《汉兴史论选编》(中华诗词出版社,2006)。因为石碑残破,1982年永城市仿照原碑在原址之上重立斩蛇碑,并且建有碑亭。有意思的是,这块新立的石碑,竟然出现了充满神秘气氛的灵光幻影。在名为《中国&邙砀山》的风景区介绍材料中就有如下文字:
  永城斩蛇碑亭
  近年来此碑却出现一种神奇的灵光幻影。每当夜幕降临,灯光直射碑体,只见一尊金光灿灿的古代帝王影像当面而立,恰似当年戎马征战的刘邦再现,被誉为&天下奇观&。
  朱继彪、曹长春主编的《汉兴史论选编》,对此有平实的表述:&新碑因碑面凸凹不平,夜晚灯照时,显出幻影,成为当地奇观。&据说这是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报道这一奇观时采用的观点。
  &汉高祖斩蛇地&的地理位置之争,延续至今依然没有定论,其实也可以理解为汉高祖在历史上影响巨大的一个例证。
  刘邦在斩蛇之后,率领着他的第一批追随者,摆脱了秦朝的人身控制,从而成为一支民间武装力量的首领人物。为了躲避秦朝地方官吏的缉捕行动,刘邦选择了邙砀山一带作为自己的藏身之处。又一个政治神话应时出现了:据记载,秦始皇帝多次说:&东南有天子气&,于是借助&东游&来加以镇压。刘邦据此而自疑,这股神秘莫测的&天子之气&是否应在自己的身上?于是,率众逃亡,隐匿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间&。刘邦的妻子吕雉多次带人来找他,总是顺利地找到他。刘邦感觉奇怪,问其原因,吕雉的回答令在场者惊奇不已:&你所居之地的上空时常有云气,我按照云气所在寻找,总是能够找到你。&刘邦听后心中特别高兴。
  如此众多的灵异,集中在刘邦身上,为刘邦争取人气,起到了极好的舆论动员作用。史载&沛中子弟或闻之,多欲附者矣&。这正是刘邦与他的妻子吕雉所要看到的效果。
  刘邦的政治流亡生涯,随着陈胜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的爆发而发展到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秦二世元年(前209),陈胜、吴广率领戍卒揭竿而起,打起了反抗暴秦统治的旗帜,建立了号为&张楚&的政权。响应者遍及各地,形成了&诸郡县皆多杀其长吏以应陈涉&的局面。秦朝的沛县县令在惊恐之中,为了自保,也萌生了以沛县响应陈胜的念头。而沛县的豪吏萧何、曹参却告知他:&君为秦吏,今欲背之,帅沛子弟,恐不听。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众,众不敢不听。&他们二人本来就是刘邦的好朋友,这一建议的本意是借机将逃亡中的刘邦迎接回来。县令起初听从了二人的建议,派出刘邦的连襟樊哙召他入城。当时,刘邦的部属已有数十百人之众。很快樊哙跟随刘邦率军来到沛县城外。看到人多势众的刘邦,县令却后悔了,唯恐刘邦借机生变,就下令闭城坚守,拒绝刘邦及其部众入城。并且准备诛杀萧何、曹参等刘邦密友。萧、曹脱身而逃,逾城投奔刘邦。刘邦写了一封告喻沛县父老的书信,用箭射到城上,信中说:&天下苦秦久矣!今父老虽为沛令守,诸侯并起,今屠沛。沛今共诛令,择子弟可立者立之以应诸侯,则家室完。不然父子俱屠,无为也。&沛县父老就率子弟共杀沛令,开城门迎接刘邦,准备共同拥戴他出任沛县的县令。素来号称豪迈不羁的刘邦此时却自谦起来,他自称恐怕才能有限,不能保全父兄子弟。希望推举其他更合适的人担任一县之主。萧何、曹参等人不愿意做反秦义军的首领人物,或许也有为自己预留后路的考虑,全部推戴刘邦。沛县的父老都说:&平生所闻刘季诸珍怪,当贵,且卜筮之,莫如刘季最吉。&于是刘邦在几次谦让之后,答允众人出任县令,并且按照楚地旧俗,自称为&沛公&。刘邦的密友萧何、曹参、樊哙等人,都是当地有势力、有影响的人物,分别出面招集了沛县子弟二三千人,参加到刘邦的军队中来。
  此后,刘邦以&沛公&的名号,参加到反秦义军的阵营中来,而且其影响日益扩大。从斩蛇起事到自称沛公,刘邦的军队由小到大,而且军队的基本骨干力量,开始形成。
  三、鸿门宴
  反秦义军受到了严重挫折。秦军统帅章邯击败了陈胜的主力军队,吴广、陈胜先后被杀。章邯毫不容情地对各地义军展开镇压。在反秦义军处于低潮的时刻,由项梁、项羽叔侄二人率领的楚军,在控制了江东会稽郡之后,渡江北进,成为各地义军中军威最盛的一支,也就成为抗击秦军的中坚力量。由项梁拥立的楚怀王,自然成为反秦义军中继陈胜之后的政治中心。
  此时的沛公刘邦,还没有完全独立的能力,他审时度势,及时投奔到项梁麾下。项梁很器重刘邦,为了表示对刘邦率众来归的嘉奖,项梁下令将精兵五千、五大夫将十人拨付刘邦指挥。刘邦也对项梁充满敬意。所以,刘邦与项羽同为项梁部下的重要将领。
  项梁分兵作战之时,项羽和刘邦曾联手对敌,在成阳、濮阳、定陶、雍丘等战役中,连破秦军,斩杀了秦三川郡郡守、丞相的长子李由,扭转了陈胜被杀以后的被动局面,义军的局势再度好转。项梁在此一阶段,无疑起了主持大局的作用。遗憾的是,项梁在连捷之后,盲目轻敌,秦军统帅章邯突袭定陶,项梁战死。正合兵攻打陈留郡城的项羽和刘邦,不得不撤兵,退守彭城、砀县一线,以稳定局势。楚怀王也迁都于彭城。
  项梁所拥立的楚怀王,在反秦斗争中曾起了号召关东诸侯的&盟主&作用;但在项梁的控制下,他只是一具傀儡。项梁被章邯袭杀后,楚怀王急谋应变之策。虽然历史留给他的时空舞台太过狭小,他的政治才干,无法得以完全施展开来,但从几件偶载于史册的事情来看,楚怀王实非庸劣之辈。项梁被杀之后,义军以彭城(今徐州)为中心,收缩防守,以三支兵力布防:吕臣驻防彭城以东,项羽守卫彭城以西,刘沛屯兵砀县。三支军队互为犄角,成为拱卫彭城的屏障。由此可见,刘邦在义军阵营中的地位已经是。楚怀王很快从原驻地迁至精兵屯卫下的彭城,并立即把吕臣、项羽所率的两支精兵,全部置于自己的直接指挥之下。显然,怀王有意于摆脱傀儡地位,这当然需要抑制项羽。这也为此后刘、项之争,留下了伏笔。
  秦军统帅章邯,认为楚军已无所作为,于是率军北渡黄河,进攻割据一方的赵国,兵围赵都邯郸。赵王赵歇、赵相张耳、大将陈余,一面分兵苦守,一面向各地义军求援。楚怀王集团决定分兵两路:一路北援赵国,以善谈兵略的宋义为上将军,以新封鲁公项羽为次将军,以范增为末将;一路西征关中,以沛公刘邦为将。援赵军队是主力,集中了精兵良将,且加封宋义为&卿子冠军&,赋予总领各部楚军的实权。西征军则为偏师。战略意图在于相互配合,牵制秦军,使其首尾难以呼应。为了激励分兵作战的将士,楚怀王还与诸将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关中是秦的腹心地区,当时是富甲天下的&天府之国&,又被视为政治枢纽之地,这一垂饵,对拥兵将帅来说,颇具诱惑力量。它也就为后来的&鸿门宴&和楚汉之争,埋下了伏笔。
  宋义率主力军援赵,行至安阳,驻兵四十六日,项羽入帐,建议应当迅速进兵,与赵军里应外合,击败秦军。不料,宋义却准备坐山观虎斗,让秦赵两军恶战,自己坐收渔人之利,又以讥讽的口吻说道:&冲锋陷阵,我不如公;安坐筹划军计,公不如我。&宋义又下令全军:&猛如虎,很(倔强)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这里显然是暗指项羽。项羽一怒之下,借清晨拜见主将之机,在帐中立斩宋义,以其首级传示军营,诸将惧而从命。楚怀王在既成事实面前,只得任命项羽为上将军。项羽杀将夺军,充分显示了他的果断勇毅,已是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项羽命令骁将当阳君英布等人,率兵二万为先锋,强行渡河,驰援巨鹿守军,随即亲率全军将士渡河北进。为了激励将士殊死搏战,他在渡过黄河之后,下令破釜沉舟,仅带三日军粮。全军将士深知,此战决无后路可退,他们以有进无退的气势,向着秦军大营,发起了进攻。围困巨鹿的秦军,由王离、苏角、涉间三位将军统率,这支军队本来驻守在北部边界,备御匈奴,战斗力极强。内地兵起,秦二世调动这支边防军平乱,所到之处,战无不胜。此次赵都被困,前来援救的诸侯军队虽多,却无人敢向秦军挑战。他们只是站在军营壁垒之上,观看项羽所率楚军与秦兵的龙争虎斗。楚军将士无不,杀声连天,如同怒涛翻滚,冲垮了秦军的一道道防线,击败了秦军的一次次反扑,一日之间,恶战九场,直杀得尸骨遍野,残阳泣血。秦军主将王离被俘,苏角被杀,涉间自焚而死,这支能征惯战的秦主力军队,一日覆亡!被围困多日的巨鹿城一战解围!空前的恶战结束了,观战各国将士对项羽和楚军的神勇,无不恐惧失色,项羽召见的各军将领,行至项羽军帐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经巨鹿之战,被东方各国将士推尊为&上将军&,取得了指挥东方义军的资格。
  秦军统帅章邯所率的军队,随后亦被项羽连连击败。在内外交困之中,他率领二十万残军投降了项羽。至此,有战斗力的秦军,均被项羽所消灭。项羽为推翻暴秦统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就在项羽在河北与秦军浴血奋战之时,沛公刘邦所率的西征军,绕道武关,进入了关中。兵力空虚的秦王朝,已面临灭顶之灾。
  刘沛西征,并未经过苦战,甚至没有打过一场像样的硬仗。遇到敌人据城守御,刘邦就命令部众绕城而行,他要保存兵力,争取先入关中。如兵过南阳郡时,秦郡守退守宛城,刘邦即率军避宛城而西进。作客刘邦军中的加以谏阻:&沛公虽然急欲入关,但秦军兵力仍为数众多,据险防守,恐怕难以侥幸取胜。现在如不攻克宛城,绕道而行,宛城敌军尾追于后,关中秦军阻击于前,这是用兵的大忌。&刘邦幡然醒悟,领兵复回,夜围宛城。南阳郡守的舍人陈恢,出见刘邦,分析利害:&我听说足下与人有约,先入关中者即可为王。现在足下如果围宛攻城,必定不利,宛是大郡治所所在地,城池坚固,户口众多,积蓄丰富,守城吏民自以为归降必死,所以会拼死抵御,足下用兵强攻,部下死伤必多;如果领兵绕行,宛城守军必跟踪追击。如此,对足下极为不利:前有强敌守御,恐失先入关中、封王咸阳的约定;后面又有宛城强敌追击之患。替足下筹划良计,莫若招降守军,封南阳郡守以官爵,使他照旧守御地方,抽调他部下军队随足下西征。前方据城自守者,得知宛城约降的信息,必定会争相开城而待大军,足下可以通行无阻。&刘邦采纳了他的建议,果然兵不血刃,连下数城,招降纳叛,收容散兵游勇,兵力不断壮大。
  刘邦善于采纳别人的建议,修订自己的用兵计划,固然是他高人一筹之处;而从张良、陈恢的动议基调来看,都是以刘邦刻意抢先占据关中为前提的,刘邦本人亦毫不避讳。由此可见,在分兵西征途中,刘邦不惜避敌不战,也要抢占先机,其急于称王关中的意念,是十分明确的。这与在河北专寻秦军主力决战,以报家国之仇的项羽,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如果让项羽得知刘邦前期避敌、后期招降,都是为了抢占关中,项羽是否会对自己力摧秦军主力,还是那般自鸣得意?
  正当刘邦率军绕过重兵防守的函谷关,兵锋直指关中的南部门户武关(在今陕西省商南县西南丹江上)之时,项羽连破王离、章邯所率秦军的消息,传到了关中,秦廷君臣慌作一团,秦二世与权相赵高的矛盾激化,赵高发动&望夷宫之变&,杀二世,改立子婴为秦王。赵高派使者至刘邦军中,欲与刘邦分治关中。刘邦一面虚与周旋,一面派说客利诱秦的武关守将归降,在守军懈怠之际,出奇兵袭破关隘,一举入关。关中秦军勉强在蓝田组织防守,无奈军心不定,被刘邦轻易击败。
  刘邦率兵直逼咸阳,新立的秦王子婴,设计诛杀赵高及其党羽,自忖军队溃散,民心已失,无奈迎降刘邦,秦亡。刘邦以战胜者的姿态,进入秦都咸阳。
  灭秦的攻坚战,是由项羽血战完成的;而灭秦的标志性成果,却是由刘邦取得的。此后,刘邦把它当做政治资本不断地利用。
  图十五函谷关以好色著称的刘邦,初入秦宫,即被如云美女、豪华陈设所陶醉,欲留居宫中,安享胜利果实;后听从樊哙、张良劝谏,出秦宫,率部属重返军营。为了争取关中百姓的支持,刘邦宣布:与民,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其余秦朝酷苛之法一律废止。所有官吏仍照旧任职。刘邦还对关中百姓公布了与诸侯的约定,称自己理当做关中之王,并标榜自己率军入关的目的是&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关中官吏百姓,本来对来自关东的征服者,心怀疑惧,听到刘邦的政治宣言,自然喜出望外,纷纷携带牛羊酒食前来犒军,刘邦又谦让谢绝。秦地吏民唯恐沛公不能如约而受封为关中王。刘邦为收拾关中的民心,确实大费周折。
  函关故道函谷关碑林刘邦为了确保对关中的控制权,立即派兵镇守函谷关(今灵宝市北十五公里处)。函谷关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雄关要塞之一。《辞海》中解释说:&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东自崤山,西至潼津,通名函谷,号称天险。& 东西长达数百里的狭窄通道,处于深谷之中,素有 &一夫当关,万夫莫克&之称。它是中原与关中交通的咽喉要道,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刘邦派兵抢占函谷关,就是想凭借险关,阻止以项羽为首的关东军队西入关中。其战略意图不言自明。
  项羽在坑杀了秦的二十万降军之后,封降将章邯为雍王,率诸侯联军一路西进。项羽兵至函谷关,得知闭关扼守的将士,竟是沛公刘邦的部众;又收到了刘邦部下左司马曹无伤的密报,得知刘邦已准备称王于关中,不由得大怒,即派骁将英布等人一举攻克函谷关。在反秦战争中的两支楚地盟军,在秦亡之后,迅速演变成争夺天下的潜在对手。权力的诱惑,政治的无情,以至于此!
  项羽在盛怒之下,传令军中:夜间会餐休整,明晨出战,消灭刘邦的军队!当时,项羽拥众四十万,驻扎在鸿门(今陕西临潼县东)。刘邦仅有十万兵力,屯守霸上(今陕西西安市东)。两军相距甚近,刘邦所部将士的精勇程度远逊于项羽大军,力量对比相差悬殊,战争一旦开始,沛公刘邦决无侥幸获胜的可能。
  事关生死存亡的危机,正向刘邦逼近,刘邦却茫然不知。
  值得为刘邦庆幸的是,项羽的叔父项伯,与当时作客于刘邦军中的张良曾有生死之交,他不忍心看到好友丧身于玉石俱焚的兵劫之中,于深夜暗入敌方军营,动员张良避难。张良立即将这一消息,告知刘邦,刘邦大惊失色,心慌意乱地向张良求教:&该当如何是好?&张良反问:&沛公自认为部下将士,足以抵挡得住项羽吗?&刘邦沉默良久,才不情愿地说:&确实无法与项羽匹敌。但事已至此,如何是好?&张良说:&只好安排您与项伯相见,说明您决不敢背叛项羽,请他代向项羽求情。&刘邦当然清楚,这是逃脱目前劫难的唯一机会,他要紧紧抓住这一救命稻草。他连忙询问:&你与项伯谁年龄大?&张良说:&项伯比我大。&刘邦接口说道:&请你邀他进来,我理当用兄长之礼相待。&项伯碍着张良的情面,不得不进见刘邦。刘邦置酒相待,把樽祝寿,极尽殷勤;又与项伯约定,将自己唯一的爱女许配项伯之子。在做了足够的铺垫之后,刘邦才向这位刚缔结了婚姻之约的&亲家翁&转入正题:&我进入关中,一土一木不敢妄动,统计吏民户口,封存官府库存,只为等待项将军前来处置。分遣兵将,驻守函谷关,只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出入,预防意外事故发生。日夜盼望项将军早日到来,岂敢有二心!恳请项伯兄代向项将军致意,我决无背叛自立之心。&项伯许诺,但又觉得:两军已成敌对之势,仅凭自己的转告求情,恐怕难以避免这场劫难,于是建议:&明晨沛公必须尽早来鸿门军营,当面向项羽表明心曲,消除误会。&刘邦回答:&遵命。&
  项伯连夜返回军营,把刘邦的话转告项羽,并真切地劝解:&如果没有刘邦先破关中,你能轻易入关?现在他立有大功而你却要出兵进攻,这是违背道义的。不如借他前来解释的机会,以礼相待,重修旧好。&或许项羽本来就不愿意与刘邦由盟友变为仇敌,或许项羽认为刘邦的解释合情合理,他同意了项伯的意见,传令暂缓进攻。但谋士范增却力主借机杀刘邦以除后患,项羽又处于矛盾的心态之中。
  次日清晨,刘邦率张良、樊哙等心腹人物,仅以卫士百人随行,前来项羽驻地鸿门,拜见项羽,化解危机。二人相见,刘邦立即解释:&我与将军同心合力以攻秦,将军血战黄河以北,我转战黄河以南,我自己都未料到能先入关中,得以与将军在此重逢。由于小人传言挑拨,造成了将军与我之间的隔阂。我面见将军,表明心意,一切听凭裁处。&率直的项羽,听了刘邦这番似乎出自肺腑的表白,信以为真,甚至对自己一度想攻灭刘邦产生了一丝歉疚之情,应声说道:&这都是由于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胡言乱语,不然,我何至于对你产生怨恨?&
  酒宴开始了。项羽、范增、刘邦、张良四人,依据宾主之礼入席。樽盏交错,笑言相向,却总有一股杀气横压在宴席间&&老谋深算的范增,多次目视项羽,让他下令诛杀刘邦,项羽心中已解除了对刘邦的敌意,故意假作不知;范增一时情急,连举所佩玉三次,暗示项羽,必须痛下决断,项羽仍默然不应。范增出招楚将项庄,命令他以舞剑助兴的名义,伺机在酒席间刺杀刘邦。项庄入帐,拔剑起舞,满含杀机的目光,不时瞟向刘邦。剑花如涛,杀气骤至。心中忐忑的项伯,自然看出了其中的奥妙,借&对舞助兴&之名,也入席舞剑。他故意以自己的身体封闭住项庄指向刘邦的剑路,项庄一时无法得手。张良对席间情势,了然于胸,连忙离席,招呼随侍帐外的猛将樊哙,伺机救援刘邦。持盾牌撞入军帐的樊哙,以其刚勇无畏之态,再加上一番义正词严的说辞,折服了项羽,令他入席陪饮。刘邦有了这位&守护神&,才觉得稍微放心。
  随后,刘邦、樊哙借口离席,仅带四人取捷径返回霸上军营;留下张良一人虚与周旋。张良估计刘邦等人已安然脱险,才以刘邦的名义,将玉璧一对,献给项羽,玉斗一双,赠给范增。项羽接过玉璧,置于座上;范增把玉斗扔在地上,拔剑击碎,恨恨地说道:&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鸿门宴遗址刘邦返回军营,立即斩杀左司马曹无伤。
  这就是流传千古的&鸿门宴&。
  鸿门宴富于戏剧性,是由于宾主诸人,均有鲜明的个性,也由于这是历史转折的一个契机。它实际上是楚汉之争的序幕,当时,项羽如果有意杀刘邦于酒席之间,确实易如反掌,但是,他太重情感,过于轻信人言,低估了潜在强敌刘邦的心机权变,纵敌遗患,以致后悔莫及。请看,项伯夜入敌营,泄露军情,又堂堂正正地归营转告刘邦的表白,并极力批评项羽击刘部署为不义之举;酒席间,当项庄奉范增之命,借舞剑之名而欲刺杀刘邦之时,项伯竟公然以身掩护刘邦,项羽对这种公开袒护他人的行为,未有半句批评。刘邦派兵守关,拒绝项羽等入关,显然是一种背友为敌的举动,但刘邦稍作解释,项羽也就前嫌尽释,甚至于把刘邦阵营中的通风报信者随口道出。席间,对范增所设杀机,一压再压,并且面对樊哙的责问,项羽如同做了亏心事一般,甚至刘邦一行私自离席,借醉酒之名,不辞而别,也未引起他的警惕。这些举动,反复证明他坦诚如赤子,宽厚似长者,其政治谋略远比范增、刘邦、张良等人逊色,所以才会以优势地位而受控于人。刘邦恰恰相反,他认清了危机,立即决策委曲求全,极力拉拢项伯,待之以兄长之礼,又以婚姻相约。他冒着被扣留,甚至被杀的危险,亲自向项羽卑词赔礼、勉力表白,终于骗取了项羽的信任。事后,他立即斩杀曹无伤,以除内奸,决不姑息手软,甚至也不怕由此而招致项羽的疑忌。或许,他诛杀曹无伤时对外公布的罪名,就是&离间兄弟之好&?
  谋略戏辱了真诚,历史显示出无情。
  四、再入关中
  如果说,巨鹿之战使得项羽在关东义军中建立了无人可以比拟的威信,那么,&鸿门宴&上,刘邦也承认了屈服于项羽的客观现实。刘邦尽管侥幸脱身,但是,却没有能力挑战项羽的优势地位。
  至此,项羽凭借其神勇和武力,确立了主宰天下的地位。但在名义上,楚怀王仍是他的君主,处理要务,还必须求得怀王的批准。所以,他在屠咸阳、杀降王、烧宫室,实际垄断政治控制权之后,仍不得不派使者向怀王请示善后方案。项羽寄希望于楚怀王能够&识时务&地承认他对关中,乃至于天下的控制权,不料想楚怀王却毫不妥协,仍坚持预约,实际上就是坚持由刘邦做关中之主。这里不仅仅体现了楚怀王倚重刘邦的意图,更涉及楚怀王与项羽之间的权力之争。项羽有足够的理由,在各路义军和部下将领面前,公开发泄对楚怀王的不满:&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本定天下,诸将及籍也。&这样,怀王与项羽之间的矛盾公开化了。楚怀王不甘心做傀儡,项羽也不耐烦在名义上拥戴一位与自己离心离德的主子。
  项羽虽然在政治上,不如刘邦、张良、范增那般老谋深算,但是,楚怀王对他的疏远和压抑,他是了然于胸的。在项梁战死之后,对楚怀王重用&旧将&&旧臣&,扶植沛公刘邦,贬抑项羽的做法,项羽当然怀恨在心。当时,围绕在楚怀王周围的老将&旧臣&,确实有意识地辅佐怀王,贬抑项羽。如在决定西征军统帅人选之时,项羽曾自告奋勇,但这批怀王诸老将却议定&项羽为人剽悍好杀,所过之处往往屠城杀戮,不适宜作西征将帅;只有沛公是宽大长者,可任其职&。这批人物虽难一一考出,但其中的主要人物,还有线索可查:吕臣,原随陈胜;陈胜被叛徒所杀之后,吕臣率军攻灭叛徒,无疑是陈胜旧部中有才干的一位将领。怀王任命他为司徒,并以其父吕青为令尹。父子皆为重臣,显然是怀王所信任的人物。陈婴,在度过陈胜被杀的危机中,他和项梁同样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楚怀王初立,即受封为上柱国,与怀王留守都城。龙且,曾被楚怀王封为司马,以骁勇善战闻名。后来,除龙且转变成为项羽部下骁将之外,陈婴与吕臣结局不明,可能与项羽报复他们有关。这批老将旧臣的地位和影响,当时都比项羽要高,怀王争取到他们的拥戴,这是贬抑项羽所必需借助的力量。至于刘邦,怀王及其旧臣却有意地培植刘邦,使之与项羽分庭抗礼。在挑选西征军统帅时,这种厚薄亲疏之情,已表现得很明显。特别是又约定:&谁先进入关中,即为关中王&,更是明显偏袒刘邦。刘邦西征,进军矛头直指关中,北伐军却远赴河北与秦军主力决战,胜负之数尚不可知;即便是北伐军侥幸抢先入关,受封者也只能是主将宋义,项羽也无缘受封。从这些政治、军事部署来看,怀王及其旧将老臣,煞费苦心地在贬抑项羽。只是由于项羽杀帅夺兵、巨鹿激战,确立了他在东方联军中的盟主地位;再加之,一举攻克函谷关,迫使刘邦亲赴鸿门以求容,才使得楚怀王君臣抑制项羽的所有努力,化为泡影。
  现在,天下大权,尽在项羽掌握之中,他应该如何处理与楚怀王的关系?项羽作出了符合其性格的选择:政由己出、宰割天下。
  公元前206年(这本来是项羽主宰天下的时期,史家纪事却冠以&汉元年&的纪年)二月,项羽推出了&大分封&的方案:
  项羽佯尊怀王为&义帝&,但却割断了义帝与各路诸侯的联系,他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其下又分封了十八位诸侯王,其中包括汉王刘邦 。
  项羽基本上按照春秋时代的政治格局,建立起三级结构的政治秩序,即:义帝被尊为天下共主,却徒有虚名;项羽仿效齐桓、晋文,以霸王的身份,居于十八诸侯之上,号令天下,政由己出;诸侯分别立国。由此,再度造成了封邦立国的格局。事隔不久,项羽又一手打破了他所安排的三级格局:他强迫义帝迁居偏僻的长沙郡郴县,又命英布等人,暗中派兵追杀了义帝。
  这种过于简捷的做法,正是项羽过于简单、直率的性格的体现。他如果善于玩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游戏,把义帝软禁于彭城,利用义帝的名义发号施令,在政治上、道义上他就占据了主动,至少,不会被刘邦所利用来作为反对他的政治借口。项羽只看到了义帝偏袒刘邦、压抑自己的一面,自认为天下已定,保留着这位离心离德的义帝,已无价值;或许项羽觉得没有把握控制住义帝,为防别人利用,干脆一杀了之。
  后来的事态证明,项羽杀义帝,得不偿失。刘邦抓住了义帝之死,大做文章,使项羽在政治上陷入被动。不懂得巧借题目,专做对自己有利的文章,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就未免过于幼稚,项羽的悲剧,正在于此。
  对关中这一战略要地、带有政治标志性的故秦之都,项羽为何费力夺得、却又轻易放弃?《史记&项羽本纪》留下了如下一段记载:
  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这位劝说项羽以关中为都城的人士,显然是具备战略远见的杰出之士。只是项羽面对由他下令焚毁的旧日都城,完全没有心情去审视其形胜之地的价值,在&锦衣荣归&心理的驱使之下,作出了退出关中、立都彭城的选择。这显示了项羽短视的一面。特别失策的是,项羽得知建策者对自己的非议,居然将他残酷杀害,暴露了项羽刚愎自用、拒谏饰非的一面。在天下未定、急需凝聚各种人才和智慧为己所用的关键时刻,项羽的如此行径,可以说预兆着他未来的失利。
  在项羽分封的十八诸侯王之中,刘邦是他必须着重防范的人。因为刘邦有先入关中、依据楚怀王的约定当为关中王的舆论优势,又有十万大军的强大力量,足以成为项羽潜在的强敌,项羽不希望号称&天府&的关中落入刘邦之手,却必须对原来的约定作出某种解释,于是,以巴、蜀、汉中旧属秦地为由,分封刘邦为汉王。按照项羽、范增的战略设想,刘邦只要就封汉中,就会老死于一隅之地。因为对刘邦而言,不得不面对两种限制和封锁。其一是自然地理的限制。刘邦的封地与关中有秦岭天险相阻隔,只有崎岖的山路、艰难的栈道相连接,交通不便,尤其不便于大军调动;其二是人为因素的封锁。项羽在分封十八诸侯王之时,将关中之地分封给原来的秦军三将: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塞王,董翳为翟王。史称&三秦王&。项羽以为,三秦王是关中旧人,对其中的地理、人情最为熟悉,可以利用其掌握的资源,将刘邦封堵在汉国的封地之内,使之无法重返关中要地。但是,项羽对三秦王寄予的厚望,完全是一厢情愿、缺乏客观依据的。因为三秦王虽然是秦地旧将,但他们率领二十万秦军投降项羽之后,其他将士却被项羽一夜之间全部坑杀。在关中百姓的心目中,是关中子弟的鲜血染红了三秦王的王冠。因此,关中百姓对三秦王不仅没有地缘之亲,而且怀有血缘之恨。相比较之下,率军初入关中的征服者刘邦,却以&约法三章&等亲民、安民行为,博得了关中百姓的好感乃至于拥戴。因此,汉王刘邦一旦率军进入关中,关中民心不是拥护三秦王,而是归心于汉王。这是项羽所未曾料到的。
  项羽对刘邦的另外一种制约手段,就是强制削弱刘邦的军队。在鸿门宴之前,刘邦拥众十万,而到项羽分封诸侯之时,却规定只允许三万人跟随汉王。这样的&大裁兵&行动,在秦王朝被推翻之后,有其合理性,但是,其他封王的部属均未见被裁撤的记载,只能理解为项羽对刘邦的特殊防范措施。
  面对项羽的一系列压抑、防范措施,刘邦感到忍无可忍了!关键是在项羽的布局之下,他实在看不到自己的出路何在。巴蜀之地,在秦代是流放罪犯之所,难道真的要终老其中?刘邦当然不甘心。因此,他一度准备做鱼死网破的殊死搏斗。城府深沉的刘邦,也有激于一时之怒铤而走险的刚烈血性。当然,以当时双方的势力对比,如果刘邦发起对项羽的进攻,必然是遭受灭顶之灾。好在刘邦的部属纷纷进谏,特别是萧何一再劝谏,分析利害,苦劝刘邦一定要忍辱负重、以屈求伸。刘邦的长处就在于能够听得进他人的不同意见,在形势不利的时候,一定选择妥协退让、韬光养晦。唯有今日的隐忍不发,才会有明日的扬眉吐气。
  于是,刘邦似乎颇为平静地接受了汉王之封,顺从地带领他的部队踏上了就封的行程。在进入汉中的途中,刘邦还听从了张良的建议,自行焚烧了栈道,破坏了与关中的交通孔道,借以显示汉王没有重返关中的打算。刘邦是如此安于现状,对项羽是如此俯首听命,大概有些出乎项羽意料。项羽也就乐得在彭城高枕无忧了。这就是刘邦所要的效果。刻意示弱,历来是欺骗敌方的有效手段;在发起凌厉攻势之前的最后一刻,依然保持驯服的姿态,方可称韬光养晦克敌制胜的个中高手。刘邦在张良、萧何、等人辅佐之下,把高明政治家所必须具备的欺骗敌方的战略才能,表现得完美无缺。
  当然,重返关中进而夺取天下,是刘邦集团坚定不移的战略目标。刘邦在汉中建立起初具规模的政权,特别是听从萧何的推荐拜韩信为大将,聆听韩信规取天下的根本大计(详见&兵家智圣蒙冤元戎&&韩信&),是刘邦还定三秦的关键之所在。重返关中对于刘邦开国的意义,当时人有明确的判定,《史记&陆贾传》记载,陆贾稍后在游说南越王赵佗时说:&项羽背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略诸侯,遂诛项羽灭之。&这种纵横家风格的语言,最便捷地道出了此役的影响之深远。
  刘邦龙潜汉中,待机而动。机会,很快就到来了。
  东方强族的代表人物田荣,首先对项羽分封诸侯所形成的政治格局公开发难。田氏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公室贵族。秦末乱起,田儋起兵称王,成为东方强镇。在田儋被秦军统帅章邯袭杀之后,其从弟田荣继起,拥立田儋之子田市为王,自居齐相,并且任命其弟田横为将。田荣、田横兄弟是齐国的核心人物。田荣个性极强,不承认项梁、项羽叔侄的权威地位,在项羽发起巨鹿之战前夕,田荣并没有亲自领兵救赵援楚,只是派出了部将田都领兵前往。后来,田都随项羽入关,以军功而得到项羽的赏识。到项羽分封十八诸侯之时,将齐国旧地划分为三:改封田荣拥立的齐王田市为胶东王,仅据今胶东半岛东部一隅之地;分别封立随项羽征战的齐国宗室田都、田安为齐王、济北王。对田氏的核心人物田荣没有任何封赏。田荣自然不会按照项羽的意志改变齐地的政治格局。当着新受封的齐王田都前来&就封&之时,田荣毫不客气地出兵将他逐走。田荣还鼓动田市抗命项羽、拒绝徙封。未曾料到,田市竟然背着田荣,悄悄出走,准备就任胶东王了。田荣盛怒之下,派兵追杀了不争气的侄子田市,干脆自称齐王。接着,田荣又击杀济北王田安,控制了齐、胶东、济北共同构成的&三齐&之地。田荣还多方笼络对项羽不满的人,共同结成反抗阵营。他派兵支持陈余,击走接受项羽封号的张耳,重新迎立赵王赵歇回归邯郸立国。田荣还联合了以勇悍著名的将军彭越(也因为项羽分封未曾顾及而心怀不满),共同反楚。至此,项羽安排的分封秩序,在田荣的一系列破坏性动作的运营之下,陷入全面瓦解。桀骜不驯的田荣与陈余、彭越结盟,组成强势的反楚阵营,项羽实在难于容忍;更何况田荣的齐国,与项羽的楚国,地理位置太近,客观上构成了两强不并立的局面。再加之,为汉王刘邦暗中助阵的张良,有意夸大田荣的威胁性,致使项羽认定,田荣是最为危险的敌人,必须以主力军队去镇压,并且是自己亲身统兵出战。
  项羽的注意力被吸引到东方,待机而动的刘邦杀出汉中,展开了重占关中的争夺战。时为汉元年(前206)八月,距离刘邦被迫进入汉中,仅仅四个月。
  三秦王久经沙场,均非庸才,特别是章邯,更是秦汉之际的名将。汉军要突破他们据险防守的防线,绝非易事。刘邦采纳了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建议,才取得了出奇制胜的效果。
  汉中通往关中的运兵通道,由东而西排列,共有三条:
  一是子午道,古称蚀中。因它北起于子地(今西安市东南的子午关),南止于午地(今洋县东约80公里处)而得名。子午谷全长330公里,直传秦岭而达汉中盆地。刘邦由关中到汉中就封之时,走的就是这条通道。
  二是傥骆道,又称骆谷道。因北起于骆地(今周至县西南的骆谷关),南止于傥地(今洋县北约15公里处)而得名。骆谷道全长210公里,路多险曲。
  三是褒斜道。因北起于斜地(今眉县斜谷关),南止于褒地(今旧褒城约5公里处)而得名。它连接褒水、斜水的河谷而成,全长235公里。
  如果汉兵的进军路线选择不当,就会遭遇雍王章邯主力军队的阻截,一旦不能速战速决,章邯的另外两位盟友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必定率军驰援,形成三秦王合兵阻击的局面,汉军能否进入关中,就很难预测了。
  韩信派出部分将士,征发大量民夫,大张旗鼓地修复子午道沿线汉王进入汉中时所烧毁的栈道。章邯不久就得到了这一消息。为了应变,章邯把自己的精锐部队部署在子午道附近,做好了随时堵截汉军的准备。韩信得知章邯已经按照自己的预期配置兵力,就指挥汉军主力秘密运动。汉军先沿褒斜道北进,不久,就改变了常见的进军路线,转向高海拔的西北方进发,迂回经过今陕西凤县,然后沿白水河谷向东北方急进,突然占领了故道县(今宝鸡市南),随即抢占散关要塞。散关,是关中地区的四大关口之一,位于今陕西宝鸡市西南的大散岭上,自古就有&秦蜀噤喉&之称,是南控汉中、北制关中的兵家必争之地。接着,汉军出散关、渡渭水,直逼陈仓(今宝鸡市东),如同神兵天降,突然出现在关中平原上。
  章邯得知汉军主力的真实进军路线,后悔莫及,派往东部布防的精锐部队来不及撤回,只好勉强抽调部分兵力,仓促在陈仓应敌。两军势力相差悬殊,在军心稳定、求战心切方面,汉军又占有明显优势,陈仓之战以汉军大胜、章邯惨败而告结束。
  此后,三秦王的军队,虽然在多个关隘要地苦苦抵抗,怎奈先机已失、军心涣散,败局已定。在韩信的指挥之下,汉军完全掌握了主动。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关中大地就被刘邦控制了。后来,在废丘坚守不降长达数月的章邯,眼看大势已去,选择了自杀的归宿。
  这不能不说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韩信受命担任大将后指挥的第一场大战,就充分展示了他杰出的军事天才。汉军迅速取得了还定关中的胜利,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甲)全面分析敌我态势,抓住最有利的出兵时机,这充分展示了主要决策人刘邦与韩信的战略眼光;(乙)成功地隐蔽用兵方向,造成敌军部署兵力的根本失误,以奇袭创造奇迹;(丙)以灵活多变的战术,分兵合击,巧妙配合,始终掌握着战场上的主动权。
  关中之地的失而复得,对于刘邦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他现在有条件可以与项羽公开挑战了。老成持重的刘邦,首先致力于稳定在关中的统治秩序,推行了一系列收拾人心、优待将士、健全行政体制的政策,使得关中与巴蜀汉中封地成为进取天下的可靠根据地。随后,刘邦就筹划亲自领兵,东出函谷关,与项羽一决雌雄了。
  五、彭城惨败
  由于田荣、刘邦等人先后起兵,使得项羽的战略布局受到破坏,并且他的政治威信受到根本挑战。项羽决定首先镇压田荣。公元前205年的正月,项羽亲率精锐主力,北上伐齐。两军在城阳(今山东菏泽市东北)发生激战,齐军大败,一路溃败,专断残暴的田荣在内乱中被杀。这本来是项羽尽快平定齐地的良机,但是,项羽以征服者自居,到处烧杀掳掠,所过之处化作一片废墟。齐地军民被迫与楚军展开殊死搏斗。一时雄杰田横,乘机复起,重新组建了几万人的军队,占据城阳,抗拒楚军。项羽屯兵坚城之下,在城阳陷入了久攻不克的被动局面。
  项羽被牵制于东方,为刘邦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进兵机会。汉王二年(前205)三月,刘邦利用项羽亲率主力出征田齐、后方空虚之机,亲率汉军主力,出兵东伐。刘邦此次出兵的声势颇大,汉军以及裹胁的&五诸侯& 联军共有五十六万人。为了表示自己&师出有名&,刘邦发布了公开声讨项羽的檄文。本来,刘邦对义帝之死,并未产生多少同情之心。在重返关中之后,也并未对项羽杀义帝一事表示过谴责。直到刘邦东征到达洛阳时,他接受了三老董公的建议,为了显示&项羽为无道,放杀其主&,是&天下之贼&,突然郑重其事地为义帝发丧,他亲临哭祭三日,并派使者四出,布告天下,声讨项羽放杀义帝的&大逆无道&之罪。号称&寡人悉发关中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把他与项羽的逐鹿之战,美化成替义帝复仇。使他的出兵争天下,找到了最为冠冕堂皇的理由。义帝,作为项刘赌局中的一个筹码,被项羽认定无用而废弃,却被刘邦捡回并多方利用。直到汉四年,项羽与刘邦在广武战场对峙之时,列数项羽的十大罪状,几乎都是围绕着项羽杀义帝一事,反复定罪,把项羽说成&为人臣而弑其主&的罪人,把自己打扮成&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的英雄。这样,刘邦始终掌握着政治主动权。城府深沉的政治家,总是善于把自己的私利装扮成天下大义,借以愚弄民众、欺骗舆论。
  四月间,刘邦及其盟友的军队,三路并进,兵锋直指楚都彭城。由于楚军主力随项羽伐齐,汉军基本未经苦战,就顺利地攻占了彭城。当时,项羽的都城虽然暂时失陷,但主力军队未曾受损,刘邦却错以为大局已定,根本没有对项羽的回兵反扑作出防范,只知道&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尽显得意忘形之相。项羽闻报,令诸将继续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回师突袭。怒火中烧的项羽,以闪电般的速度,向着刘邦联军发起了致命的一击。楚汉之间的第一场大战&&彭城之战,轰然爆发。
  从双方投入的兵力数量而言,项羽处于绝对的劣势,但是项羽的用兵方略,从一开始就是按照围歼战而不是击溃战而展开的。这固然表现出项羽蔑视对手的气魄,更重要的是项羽对双方实际战斗力的对比,有着极为清醒的认识。刘邦的军队虽然号称有五十六万之众,但是其盟军多为受裹挟而来,故实际是乌合之众;再加上入据彭城之后,又军纪涣散,缺乏警觉,其作战能力实在无法与项羽的精锐骑兵相抗衡。项羽可以发挥骑兵机动作战能力强的优势,长途奔袭,在敌军的惊慌失措之中,取得以少胜多的战果。
  战事完全按照项羽的意图展开。彭城一场恶战,项羽大展神威,自晨至日中,大破汉军。汉军被杀十余万人,溃不成军。楚军又乘胜追击至灵璧东面的睢水岸边,汉军被迫跳下睢水,淹死的尸体遮蔽了水面,睢水为之不流。汉王刘邦也被楚军重重包围,幸得一场大风,刮得窈冥昼晦,楚军大乱,刘邦才得以与数十骑遁去,免遭被俘的厄运。刘邦准备回老家沛县携带家室一起逃命,不料项羽也派出军队追到沛县,搜捕汉王家眷。刘氏全家逃亡,被乱兵冲散。刘邦在逃亡途中,恰巧得遇自己的一子一女(也就是后来的孝惠帝和鲁元公主),就让他们上车同行。当着有楚军追击之时,刘邦急于自己逃命,竟然亲自动手,把亲生骨肉推堕车下。当时为刘邦驾车的是夏侯婴(尊称为&滕公&),实在不忍心看到两个孩子死于乱兵之中,就停车将他们重新收载。刘邦再一次推下子女,夏侯婴就停车救人,如此反复多次。对于抗命救人的忠仆夏侯婴,刘邦竟然威胁说:&你胆敢再救他们,我就先杀了你!&为了确保两个孩子不被急于逃命的父亲抛弃,夏侯婴只好将他们置于胸前,让他们抱住自己的脖颈,他一面驾车,一面还向刘邦解释:&形势虽危急,我还可以驱车快跑,奈何弃之!&这样才使得孩子与刘邦一起脱险。
  从规定场景来看,夏侯婴可以几次停车救人,其实楚军并没有紧追在后,形势远远没有到生死抉择的程度。可是刘邦就能够对子女如此绝情。刘邦之子刘盈为人仁厚,这次逃亡过程中其父的绝情,给了他深刻的刺激,因而终生对父亲只有畏惧而没有敬爱。在即位之后,他念念不忘当年夏侯婴的救命之恩,在群臣之中,特示尊重亲近。刘邦可以夺得天下,却无法得到包括至亲在内的人真心的敬重。此是后话。
  刘邦的父亲、妻子,却在逃亡的途中,被项羽部下所俘虏。此后,他们以人质的身份,被项羽所扣押。
  彭城之战的惨败,使刘邦苦心经营数月而建立起来的进攻态势,毁于一旦,不得不由战略进攻转变为战略防御。项羽则又一次成了令天下诸侯敬畏的英雄。割地称尊的诸侯和军事将领由彭城之战的结果得出结论:汉王刘邦还不是楚霸王项羽的对手。曾经跟随刘邦的盟友,除了常山王张耳之外,都背离了刘邦,或谋求独立,或投靠项羽。以刘邦为首的反楚联盟至此瓦解。
  六、&吾宁斗智,不能斗力&
  在整个楚汉之争的过程中,刘邦总是在运用谋略和智诈来对付天赋神勇的项羽。
  彭城战败之后,刘邦千里逃亡,楚军乘胜追杀,汉军能否在函谷关东面的成皋&荥阳一线建成防御阵地,一时成了决定战局的焦点。刘邦在逃亡途中,就精确地分析了英布与项羽潜在的矛盾,选派说客随何,前去劝说英布起兵反楚,迫使项羽分派主力军队去攻打原来的盟友和骁将,从而使刘邦获得了从容布防的机会。
  汉王二年(前205)五月,刘邦终于摆脱了楚军的追杀,开始在成皋&荥阳之间,构筑了抗击楚军的防御战线。虽然此后刘邦在这条战线上还多次失利、逃亡,但是,正面对峙的局面还是在反复拉锯式的争夺之中形成了。在这个月份中,出现了有助于刘邦站稳脚跟的几件大事:萧何在关中征发兵源乃至于老弱入伍,连同后勤给养一道输送到正面战场,汉军因此而复振;汉军在荥阳南面的京县、索城一带,击败了楚军的精锐骑兵,使得楚军一时之间无力发动对荥阳的有效进攻;汉军夺取了敖仓,秦朝遗留于其中的大量战略储备粮食,解决了汉军的军粮供应;军事战略家归汉,得到刘邦的赏识,在众人的反对声中官拜护军中尉,自此,刘邦的麾下,除了首席智囊张良之外,又多了一位富于谋略的高参,后来有&六出奇计&的盛誉。因此,这个月份,对刘邦而言,是在经历惨败之后重新站稳脚跟的关键时期。此后,刘邦在成皋&荥阳一线,凭借有力地势,与项羽正面对峙,而派遣韩信、彭越等人,在项羽的侧后,频频进攻和骚扰,有效地牵制了项羽的兵力,使之东征西伐,疲于奔命。
  楚汉之争中,在项羽与刘邦相对峙的正面战场上,项羽曾占有明显的军事优势,甚至可以说,每一场由项、刘二人指挥的局部战争,总是项羽获胜。在正面对峙中,项羽曾几次打破刘邦的防线,有两次差一点就俘虏了刘邦,但都被刘邦巧用谋略,逃脱牢笼。汉王三年(前204)四五月间,项羽发起凌厉攻势,刘邦的防线几乎崩溃。项羽纵兵截断汉军粮道,坚守荥阳的刘邦全军断粮,刘邦请求讲和,又被项羽拒绝。于是,刘邦宣称出城投降。夜间,刘邦将城中两千女子,身穿兵甲,放出东城门外,随后由将军纪信,扮作刘邦模样,乘坐刘邦的王车,出城到项羽营中投降。楚军将士自认为已获全胜,高呼万岁,都拥到东城门外,观看汉王出降仪式。刘邦却利用这一机会,率数十骑从西门逃脱。项羽发现受骗,把甘愿代刘邦一死的纪信烧死。荥阳不久即被项羽攻破。此役如果没有汉将纪信的甘愿代死,刘邦要想全身而逃实在很难。刘邦转守成皋,项羽跟踪追击,派兵围城。刘邦估计仅凭城内兵力,根本无法长期坚守,在楚军尚未合围之前,他仅带亲信夏侯婴一人,共乘一车,逃出危城,渡过黄河,自称汉王使者,驰入不久前取得井陉大捷的韩信军营,收走了韩信指挥军队的符节印信,将韩信所指挥的部分精兵,投入正面战场,挽救了连吃败仗的危局。
  直到汉王四年(前203),在楚汉之争的正面战场,战事仍然处于胶着状态,但是,刘邦善于用人、善于战略布局的优势,开始显现出来。他命令韩信独领一军,在魏、赵、燕、齐等广大区域,开辟了第二战场;命令彭越在楚国后方游击作战,截断粮道,迫使项羽往返奔波。总体形势对项羽发生了逆转。到广武对峙时,项羽已真切地感受到优势和胜利正在离他而去。焦虑之中,项羽做了两件最能表现他特殊性格的举动。而刘邦的应对,更是出乎意外。
  第一,以烹杀刘邦之父要挟刘邦投降。在彭城惨败之后,刘邦的父亲和妻子吕雉均被楚军收捕,项羽把他们常置军中,充做人质。项羽希望可以借此对刘邦形成某种牵制,对他们倒是以礼相待。然而,到了楚汉相争的形势对项羽已经十分不利的情况之下,项羽使出了他的&杀手锏&:利用手中的人质,迫使刘邦就范。在两军对垒的前沿,项羽架设了一个高高的肉案,将刘邦的父亲置于其上,告知刘邦说:&如果现在还不立即归降,我就烹杀你的父亲。&这对刘邦而言,是极大的挑战,因为按照常规思路,他都要处于下风。他可以有几种选择:其一,顾念父子亲情,弃兵投降;其二,婉言哀求,请项羽宽赦其父;其三,默然不应,准备接受任何后果。不论哪种选择,刘邦都无法摆脱被动。而且,事出仓促,容不得从容谋划。但刘邦出于他的特殊性格,却自有特殊的应对之语:&我与项羽都曾经侍奉楚怀王,并受命相约为兄弟,我的父亲就是你项羽的父亲,如果你一定要烹杀你的父亲,千万不要忘记分我一杯肉羹。&这种丝毫没有父子之情、胡搅蛮缠的答对,只有刘邦才说得出,也只有这样的&无赖&语言,才能解决刘邦面临的困境&&他既然不在意父亲的生死,人质也就失去了要挟的作用。这是刘邦的绝情,还是刘邦的智慧,后人当然可以见仁见智;但是在当时他确实把父亲的生命做了一次赌注。请看:项羽在盛怒之下,准备烹杀刘父时,项伯又来求情:&天下胜负现在还无法确定,况且,有志于争天下的人,都不会为顾念家人而改变志向,即便是杀了刘太公也无补于事,反而只能增加双方的怨仇。&项羽接受了这种&杀之无益&的思想,也就免去刘太公一死。刘邦的回答,确实令人意外,意外到令项羽不知所措的程度。与其说刘邦过于绝情,不如说刘邦既然不准备投降,这大概是保全刘父生命的最佳方案了。
  第二,要求与刘邦进行一场&一对一&的个人决斗。事情发生在广武(今河南荥阳东北)对峙之时,项羽在阵前约刘邦个人决斗以定胜负。楚汉相争,兵连祸结,丁壮被迫从军参战,老弱疲于转运粮草,百姓涂炭,苦不堪言。项羽为了尽快结束战争,在阵前约刘邦进行个人决斗以定胜负:&天下混战连年不止,实际上只因你我二人争天下。现在,我希望你我二人直接决斗,以决雌雄,不要再让天下百姓枉受战争之苦。&项羽快人快语,把持续数年之久的楚汉之争,直接表述为项刘二人争夺统治权。其实,不仅楚汉之争如此,历史上有多少次战争,不是政治家、军事家们争权夺利的产物?和项羽的直率表达所不同的是,其他&风云人物&,总是把自己美化成天意、正义的化身,把对方丑化成罪恶的渊薮,把逐鹿之战,说成为代天行诛、吊民伐罪。项羽的坦率,正是他政治上幼稚的体现,也是他可敬可爱之所在。老谋深算的刘邦,自然深知自己单打独斗决非项羽的对手,更何况,争天下的人,哪有个人决斗解决问题的道理?于是他以不屑一顾的姿态,含笑回答:&吾宁斗智,不能斗力。&项羽虽有万夫不挡之勇,遇到了这样一位对手,除了大怒之外,实在没有办法可施。项羽要把问题简化为二人之争,刘邦反其道而行,大做政治舆论的文章,为了战胜项羽,他恨不得把天下所有人力物力,都投入其中!于是,刘邦在广武阵前,大声宣扬项羽的所谓&十大罪状&,把项羽说成是&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的罪人。让我们来看看刘邦声讨项羽的这篇&檄文&的内容:
  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项羽矫杀卿子冠军而自尊,罪二。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又强杀秦降王子婴,罪五。诈坑秦子弟新安二十万,王其将,罪六。项羽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争叛逆,罪七。项羽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夺韩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予,罪八。项羽使人阴弑义帝江南,罪九。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
  其中,关于项羽放杀义帝一事,就被分列为三项大罪,真正把政治文章做到了极限。最后,刘邦又故意刺激项羽:&我统领义兵,联合各地诸侯,共同征伐祸害天下的贼首,我只需指令刑余罪人击杀你项羽,何苦与你面对面的决斗!&语言如此刻薄,项羽不由得怒火中烧,命令暗中埋伏的弓箭手放箭,一箭正中刘邦胸口,伤势很重,刘邦机警地卧伏在马鞍上,一手假作抚脚的姿势,一面口中大喊:&那混蛋射中了我的脚!&一面退入军营中疗伤。就这样,刘邦掩盖了自己胸部中箭的实情,稳定了自己的军心,又防止了楚军乘乱进攻。显然,这本身就是斗智不斗力的一个例证。
  刘邦能够从劣势逐步转变为优势,关键是能够千方百计延揽英雄,为我所用。而反观项羽,却比刘邦有着太大的差距。独当一面的汉军统帅韩信,六出奇计的战略家陈平,号称一世骁将的英布,都曾隶属于项羽,他们先后脱离项羽而归附于刘邦,对于最终决定刘胜项败,起了很大作用。项羽虽有武勇,却不善于用人。部属之中,论兵机韬略,只有一位范增;论用兵有大将之才,只有一位钟离昧。范增曾被项羽尊为&亚父&,钟离昧对项羽忠心不二,就是这样两位难得的文武人才,由于刘邦全权委托陈平,以四万斤黄金,行离间之计,结果使项羽对范增、钟离昧产生了戒备之心。在两军对峙的关键时刻,范增负气求退,病死于途中;钟离昧始终未得重用,项羽所托付重任的龙且、曹咎等将领,都属有勇无谋,被韩信和刘邦分别击灭,如果智勇兼备的钟离昧,能得到项羽的信任,专方面之任,项羽总不至于顾此失彼。由此看来,刘邦对付项羽,不仅个人之间斗智不斗力,两军相争也是斗谋不斗勇。血气方刚的匹夫之勇,遇到老谋深算的智诈机巧,自然只能步步被动。
  正面战场的僵局一时无法打破,而韩信、彭越的军事行动,已使项羽的后方却屡屡告急。刘邦利用这一时机,先后派遣辩士陆贾、侯公游说项羽,楚汉罢兵讲和,并且请项羽释放汉王的父亲和妻室,许诺双方罢兵停战。项羽虽有疑虑,最终同意了刘邦的提议,双方约定:以鸿沟(秦始皇时开凿的引水渠,位于荥阳东南)为界,中分天下,鸿沟以西属汉,鸿沟以东归楚。在履行了约定仪式之后,项羽即如约释放了人质,并引兵东归。项羽准备接受东西分治的局面了,楚军士兵甚至为庆祝战争的结束而高呼万岁了。那么,汉军如何应对?据说,刘邦也有守约撤兵的打算,但是,张良、陈平却提出了毁约追击的建议,他们的理由是:&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老父与妻子得以归来,刘邦完全没有顾忌了,他接受谋士张良、陈平的建议,决定违背刚刚达成的和约,追击正在撤退的楚军,彻底消灭项羽。这是楚亡汉兴的关键一步。历史,在这里决定了新的发展方向。
  后来唐代文豪在凭吊古战场时,曾赋诗《过鸿沟》(《全唐诗》卷三百四十四),一咏三叹:
  龙疲虎困割川原,亿万苍生性命存。
  谁劝君王回马首,真成一掷赌乾坤。
  在违约追击项羽的途中,刘邦仍担忧自己的部队不是项羽的对手,传令给韩信、彭越等军事实力派首领,预约在固陵(今河南淮阳市北)合击项羽。韩、彭两军违约未至,项羽和楚军将士再次被刘邦的背信弃义所激怒,回马一击,刘邦竟遭惨败,只好固守待援。
  在张良的建议下,刘邦派遣使者到韩信、彭越军中,以划地封王的条件,诱使韩、彭二军参加对项羽的围歼。这样,韩信、彭越和重新控制了淮南的英布等人,纷纷率军参战。仅韩信所部兵力,就多达30万人,而此时项羽仅有不足10万兵力。刘邦以绝对优势,将项羽围困在垓下(今安徽灵璧县南)。在韩信的指挥下,汉军轮番进攻,务求将楚军分割、消灭。
  发生在汉五年(前202)十二月的垓下之战,最终决定了楚亡汉兴的大局。在四面楚歌之中,一生神勇无敌的项羽,不得不面对穷途末路。随侍军旅的虞美人含泪伴饮,酒酣耳热,项羽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首《垓下歌》真是长歌当哭!歌诗之中,他对自己天赋神勇却陷入败亡,自有难言的苦闷和不解,但叹咏的重点,却在于愧对相伴多年的虞美人。江山得失已退居其次,面对着冰清玉洁的美人,项羽的真性真情,在败亡之前,一展无遗。项羽虽疏于文采,但其真情毕露的&虞兮&一唤,足以使《垓下歌》成为永不磨灭的千古绝唱。
  霸王祠项羽塑像项羽失败的大局已定。他痛别爱姬,带领八百骑兵潜出重围。此时的项羽,还有的勇气。汉将灌婴率五千骑兵一路追击,到达东城(今安徽定远县)时,项羽身边仅有二十八骑相随。项羽不由得感慨万千,唯一令他不解的是,凭自己的武勇,为什么会败在刘邦手下?他还要向部众显示自己的勇敢善战:&我起兵至今已有八年了,身经七十余战,兵锋所指,无不破灭降伏,从未打过败仗,所以才能称霸于天下。但是,现在却被围困于此地,这是上天要我败亡,不是我不善于作战。今天我肯定难免一死,但还是愿意让你们看我如何痛快淋漓地大战一场,必定连败敌军,踏破包围圈,斩敌将,断敌旗。请大家为我作证:这是上天亡我,不是我作战无能。&项羽催马冲向汉军,声如霹雳,目似喷火,所到之处,汉军莫不惊避。结果,他仅损失两位骑士,却斩将、夺旗,突围而出。
  逃至乌江(今安徽和县北),乌江亭长驾船相迎,劝项羽立即渡江,再图善后。项羽却断然拒绝过江,他惨然一笑:&当年我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西征,现在无一人还生,即使是江东父老宽恕我,我有何面目与他们相见!&他徒步杀向尾追的汉军,为自己的荣誉,作最后一搏,身负重伤之后,他自刎而死。
  项羽被刘邦、韩信等人击败于垓下,不得不自刎而死,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失败了的英雄。
  项羽从二十四岁起兵反秦,轰轰烈烈,叱咤风云,最后却悲壮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年仅三十一岁。他活动在历史舞台上,不过八年,却如一颗横扫天际的彗星,留下了多少辉煌和迷案。楚汉之争,以刘邦的胜利、项羽的灭亡而告结束,但两千年来,文人雅士却大多同情项羽、赞颂项羽,人们已习惯于宽恕项羽政策上的失误,甚至于把他性格中的某些弱点,也当做一种美德来给予歌颂。于是,这位历史上的失败者,在人们的良知世界中,被塑造成了不倒的英雄。
  项羽身上最能唤起人们同情心的到底是什么?答案可能各不相同,但有两项会是对多数人颇具影响力的:率直、守信、重情的本性;面对死亡的无畏和悲壮。
  鸿门宴和广武相约独斗决雌雄,尽展项羽的直率。
  鸿沟守约撤兵,证明了项羽的言而有信。
  重感情,爱面子,正是项羽鲜明的个性之所在。这一秉性,使项羽无法成为一个高明的政治家,却同时使他成为最具真实人性的悲剧英雄。他重乡土之情:已入关中,尽管有人劝他自据关中,以图天下,他却选择归楚地,都彭城。尽管当时就有人讥笑他缺乏政治远见,是&沐猴而冠&,但这种向故乡父老显示荣耀的愿望,不是很正常的赤子恋乡之情吗?垓下之围,他面对强敌无所畏惧,听闻包围着他的汉军营垒中&四面楚歌&,他却心慌意乱,其他地方的得失,项羽可以坦然面对,故地失守,足以搅乱项羽的神智。张良巧设此计,正是抓住项羽乡土观念太重的性格,出奇制胜的,这也可说是&君子可欺以方&吧。他重宗亲之情:敬重叔父项梁,项梁被秦军袭杀之后,项羽殊死搏战,必求复仇。叔父项伯有三次暗助刘邦的行为(鸿门宴前夜泄露军机、鸿门宴间以身护敌、广武对峙劝阻烹杀刘父),项羽对他未加半句申斥,还是以礼相待,并采纳他的意见。他重男女之情:与对手刘邦&好色&不同,项羽的后宫生活不见于记载,兵困垓下时的&虞兮虞兮奈若何&一首千古绝唱,与的甘愿殉死,都说明项羽是用情专一的大丈夫。他重部属和故人之情:项羽和范增的关系,很值得深入考辨。他曾对范增相当尊重,后来由于中了陈平的离间计,才疏远了范增,致使范增负气出走,为此,项羽一直被批评为无容人之量。实际上,设身处地来想,范增这样一位倚老卖老的人,项羽对他已算是很有耐心,留足了面子了。即以鸿门宴的收场戏而言,项羽已接了张良转交的刘邦礼品,两军和解已成定局,愤愤不平的范增,却当场拔剑砍破礼品,并恨恨地骂道:&竖子,不足与谋!&表面上是在骂未能完成刺杀任务的项庄,实际上是讥责项羽。项羽中了离间计之后,对范增也只是&稍夺之权&,并无过分举动,范增即大怒告辞:&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这两番言论的语气,都有骄横犯上之嫌。联想到项羽和范增的年龄相差四十多岁,项羽又尊范增为&亚父&,范增大概在项羽面前总是以尊长者自居,两人之间能有几年密切合作,已属难得了,这必定是以项羽本人的谦恭自抑为前提的。如果以范增处理上下关系的方式,去侍奉刘邦,又会是何等局面?恐怕早就被杀头了!对于故交,项羽尽力给予信任和重用。大司马曹咎,塞王(后为长史)司马欣,因早年间曾救助过项梁,虽说才干平平,项羽也委以重任。甚至对已背叛了自己的故交,项羽也存一份情义。乌江的最后一战中,多处负伤的项羽,认出了已是汉军骑司马的吕马童,大声呼喊:&你不是我的故人吗?我听说刘邦以赏千金、封万户的重赏,悬赏购买我的头颅,来,我成全了你吧。&说完即自刎而死。虽然有死前大言之嫌,但肯以自己的生命,赠昔日故人以荣华富贵,如此酬友,项羽当推千古一人。
  爱面子,实质上是一种自我保护人格尊严的方式。项羽自爱自重,希望别人给他面子,他也乐于给别人保留面子。刘邦的父亲、妻室,在项羽军中拘押约二年,项羽未曾借以给刘邦难堪,虽有烹杀刘父的一次要挟,终究未下杀手。对刘邦的妻子也未加以非礼凌辱。刘邦对于被俘的敌人妻室,却不如此循礼守矩,罚作奴婢,以供躯使,已算是幸运;稍有姿色者,刘邦还从肉体上给予占有。魏豹之妻薄氏,就经历了&被俘&奴役&侍寝&的全过程,这不是单纯的好色、泄欲行为,而是有意显示战胜者的地位,凌辱对手的人格尊严。两相对照,更显示出项羽的宽厚。
  在死神面前能无所畏惧者,终是少数,所以人们难免对他们产生敬意。但是,仔细想来,并非所有不畏惧死亡的行为,都值得尊敬,关键取决于为何不惧死亡。有人出于对信仰或理念的虔诚而自甘献身,也有人悲观厌世而自行解脱,甚至流氓无赖可借以欺压良善!那么,项羽在垓下之战、乌江自刎中所表现的神勇、无畏、悲壮,是源出哪种精神境界?答案恐怕只有一个:珍惜荣誉,胜过珍惜生命。请看,在胜负已经判分之后,项羽还在执著地向残存的部属证明他是亡于天数,而不是败于战阵。胜败,甚至生死,项羽实已置之度外,他所关心的是后人如何评价他的败亡,权利、生命可视为过眼烟云,荣誉则高于一切,只有从这种贵族的人生观、生死观入手,才能理解项羽的絮叨多语。项羽神勇善战,确为千古一人,司马迁以雄逸之笔写神勇之战,也属亘古无二;但是,司马迁对项羽的辩白,却也未曾真正理解,于是在《史记&项羽本纪》结尾处,对项羽的执迷于武力,颇有讥刺,诚为一大憾事。
  对于荣誉和实惠,项羽和刘邦,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取舍。两相对照,自有一番体悟。荥阳诈降,不惜以部将纪信代死;成皋独逃,劫夺韩信部属以挽回成皋败局,刘邦处之坦然。只要可以绝处逢生,可以转败为胜,采用何种手段,中间丢了多少&面子&,刘邦都不会在意。刘邦可以在遭遇失败之时一逃再逃,屡败屡起,项羽却一败垓下,即自刎于乌江。荣誉一旦丧失,项羽即自认为天地之间无所容身,所以他别无选择。
  后世的文人骚客对项羽的慷慨赴死,大多予以同情和惋惜。唐代诗人胡曾的《乌江》(《全唐诗》卷六百四十七)一诗,可为其中的代表之作:
  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
  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
  另一位唐代诗人李山甫的《项羽庙》(《全唐诗》卷六百四十三),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为虏为王尽偶然,有何羞见汉江船?
  停分天下犹嫌少,可要行人赠纸钱?
  周昙的《项籍》(《全唐诗》卷七百二十九)一诗,是唐代咏史诗的名作,诗篇出以婉责的口吻,表达的是深沉的惋惜:
  九垓垂定弃谋臣,一阵无功便杀身。
  壮士诚知轻性命,不思辜负八千人。
  更加令人感慨的是,项羽的雄豪悲壮之气,竟使得&婉约派&词人感叹不已,写出过&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女词人,一改其&婉约&之风,写出了慷慨激昂的诗篇《乌江》,以歌咏项羽的英勇无畏: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有此一叹,项羽已足以不朽。人中之杰,鬼中之雄,项羽当之无愧。
  司马迁本来就是以意气相尚的人,他对于项羽,是出于钦佩、惋惜之情,而给以重点刻画的,所以,项羽的性格及其悲剧,就有动人心魄之处。读史每到楚亡汉兴之时,常使人有愤愤不平之感。特别是秉性豪爽的人,这种感觉往往更强烈。笔者也正是带有这种感情色彩的人,对于在天下之争中,惯用机诈权术,以四万黄金离间对方君臣而巧夺天下的刘邦,往往带有一种鄙夷之感,每读宋代学者文同的《读史》诗,&可怜一掷赢天下,只使黄金四万斤&,常击节感叹,引为同调。当然,历史就是昔日的政治,不可纯以意气相争;楚亡汉兴,有诸多因素共同发挥作用,项羽与刘邦的个人性格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更何况,在项刘二人的性格中,都存在着的现象,如:项羽的仁爱与残暴;刘邦的豁达与猜忌;刘邦的知人善任与傲慢善骂,等等。这使得两人的性格和形象,产生了一种立体感。
  项羽的性格中,确实有残暴的一面,主要表现在战争中的屠城和杀降。楚怀王的老将旧臣们批评他为人剽悍,所过之处无不残灭。尤以坑杀秦降卒二十万、西屠秦都咸阳二事,影响最为恶劣。但是,如果从项羽的身世和志向来分析,此二事并非全由残暴的性格所引发。项羽作为楚国贵族的后裔,一直接受着复兴楚国的教育,自孩童有识之时,即怀有向秦复仇的志向。既以复仇为职志,手段的过激,也就成为难以避免和可以理解的了。自古受降如临敌,更何况项羽在新安坑杀秦的降卒,史籍明载起因于东方将士与降卒之间的冤冤相报,降卒心中不服,激成兵变的可能性确实存在。或许在项羽看来,当年秦兵在长平之战后,曾将赵国降卒数十万人尽行坑杀,新安杀降未尝不是对长平暴行的循环报复。至于秦都咸阳,是在秦始皇征服六国的过程中而急剧扩大其规模的。读史者都不会忘记,秦始皇当年每攻灭一国,都令随行工匠描摹其宫殿样式和尺寸,然后依样画葫芦,在秦都咸阳附近重建。六国旧都群集于关中,并非正常的&文化交流&,秦始皇用以显示战胜者的天威不可测,而对于项羽等有灭国之恨的东方贵族人物而言,却无疑是耻辱的象征。宫殿巍峨,付之一炬,从旁观者和后世论史者的立场来看,确为残暴和愚蠢的行为,但从项羽的复仇心态而言,恐怕不如此不足以雪耻泄愤。
  且不要简单地斥责项羽为人残暴,他又有仁爱的一面,甚至因此而被讥笑为&妇人之仁&。鸿门宴上,范增安排项庄借舞剑之名行刺刘邦时,就对项庄说项羽&为人不忍&。不忍人之心,就是恻隐之心、仁慈之心。甚至刘邦的文武大臣,在对比刘项二人性格同异时,都异口同声地把&仁爱&归之于项羽。韩信为刘邦指陈规取天下大计时,说项羽&对人恭敬慈爱,言语温和可亲,部属有人生病,他前去探望,相对涕泣,与患者共进饮食&。陈平也说:&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人中讲究廉节礼仪的人,大多去投附他。&陈、韩二人,都曾在项羽部下任职,必是依据耳目闻见所及而论人论事,自然真实可信。刘邦部下第一个憨直长者王陵,直到项羽败死、刘邦称帝之后,仍毫不避忌地说:&陛下傲慢凌辱人,项羽仁慈而爱人。&联想到王陵之母曾被项羽拘为人质,要挟王陵降楚,王母为使儿子一心事汉,自杀身亡的一段往事,王陵与项羽有事实上的杀母之仇,而能称项羽&仁爱&,可以推知项羽为人仁慈,必有过人之处,且为当世人所公认。
  项羽失败的原因,&妇人之仁&的性格,当为其中之一。问题是如何看待&妇人之仁&,它可以被指斥为不顾大局,而在小节处优柔寡断,坐失良机,这是争天下者的一大忌讳。然而,直观地想来,&妇人之仁&与&英雄之志&相对立,它所表现的,正是不折不扣的人性(人之初,性本善之性),也就是顾念情义、虑及伦理、关注舆论,不敢轻易地背信弃义,在该耍阴谋时不耍阴谋,在该杀人时不杀人。而&英雄之志&,则是对正常人性的践踏和背叛,为了夺得天下,甚至只是为了博取利禄,可以不择手段,于是有了恩将仇报、骨肉相残。刘邦在面对项羽烹杀其父的威胁时,坦然谈笑,求分一杯肉羹,大出常人常情之外,这就是所谓的&英雄之志&的典型,自然毫无&妇人之仁&的踪影。
  刘邦的性格,也有自相矛盾之处。《史记&高祖本纪》有数语专论他的心性:&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楚汉传奇第二集配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