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教,这个公孙20年的老房子值不值买

求公孙仪不受鱼的文言文的翻译和字的注释_百度作业帮
求公孙仪不受鱼的文言文的翻译和字的注释
求公孙仪不受鱼的文言文的翻译和字的注释
【原文】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fú)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献鱼,公仪子弗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弗受何也?”答曰:“夫唯嗜鱼,故弗受.夫受鱼而免于相,虽嗜鱼,不能自给鱼,毋受鱼而不免于相,则能长自给鱼.”此明于为人为己者也.9选自《淮南子·道应训》 【注释】  1 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史记·循吏列传》作公仪休.复姓公孙,名仪.  2 相鲁:做鲁国宰相.相:做宰相.  3 公仪子:对公孙仪的尊称.  4 尽:都   5 夫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  6 下人:迁就他人.  7 枉:违法曲断.  8 即:假如.  9 给:供给.  10 一:全.  11 谏:规劝.  12 唯:只因为.  13 既无:若不.  14 弟子:学生.  15 嗜:喜欢,喜爱.  16 之:代词,代公孙仪.  17 弟子:学生.  18 嗜:十分喜欢.  19 既无:若不.  20 受:接受.  21 故:所以.  22 虽:虽然.  23 尽:都.  24 色:脸色【译文】  公孙仪做鲁国的宰相,并且特别喜欢吃鱼,全国都的人都争相买鱼来献给他,公孙仪先生却不接受.他的弟子劝他说:“您喜欢吃鱼而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为什么?”他回答说:“我正因为爱吃鱼,我才不接受.假如收了别人献来的鱼,一定会有迁就他们的表现;有迁就他们的表现,就会歪曲和破坏法律;歪曲和破坏法律就会被罢免相位.虽然(我)爱吃鱼,这些人不一定再送给我鱼,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尽管爱吃鱼,我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鱼.”公孙仪懂得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公孙仪①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②受鱼,必有下人③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注释:①公孙仪:《史记·循吏列传》作公仪休,春秋时鲁穆公的相.②即:假如.③下人:迁就他人.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枉于法,则免于相免:避免.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 尽:都.其弟子谏曰…… 谏:下对上规劝.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唯:正因为.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公孙仪为什么将“受鱼”与“枉法”联系在一起?这表现了公孙仪什么样的思想性格?答案:1.A (免——被罢免 )2.这是明白了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的道理啊!(意思对即可.评分点:明、恃)3.有道理.公孙仪认为接受了别人送的鱼,就欠了人情,顾虑到人情,执法就有失公正.这表现了公孙仪清醒自律、廉洁奉公的思想性格.(意思接近即可)
原文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fú)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公仪休...求教妖姬这个英雄对线问题,刚开始练习_虎扑论坛
最近开始练习妖姬,感觉英雄优缺点都很明显,其中打了几局比较难打的,一个安妮一个6级之后的AKL,AKL的R3段,Q的CD比较短,现在妖姬没沉默了,而且特别脆,发现AKL一个QR就半血了,对拼的话 我感觉这个版本的妖姬会比较吃E技能,各位有没有什么比较好的套路,或则6级之后的出装对线男刀也出现一种问题,第一是出装问题,走沙漏小件,还是鬼书 比较好打,感觉打男刀就在于先手和被动这两个问题,先手打肯定要吃很大亏,W交掉之后如果R留的不是W,就会特别伤,被动打还算可以,毕竟妖姬的W还是比较适合躲男刀技能的,各位给点参考意见,对线AKL这个英雄用什么连招,或则该怎么处理细节问题,
最多可上传 6 张图片
其他人正在看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336|回复: 8
最后登录QQ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精华0积分155帖子
QQ土人 , 积分 155, 距离下一级还需 445 积分
求教下这个阵容选双奶,还是双肉,
(0 Bytes, 下载次数: 2)
13:46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img=304,217]http://b271.photo./psb?/3b0f-4507-9dcc-8d/8qLsoZ0GOA3qQ.
最后登录QQ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0精华0积分24885帖子
゛静坐看云舒云卷,花开花落花飞舞丶
守卫队长, 积分 2488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5 积分
对这个阵容没什么研究啊-0 -!请大神来解答下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0精华0积分18160帖子
wash wash sleep
守卫队长, 积分 18160, 距离下一级还需 6840 积分
不用双奶 也不用双肉 抽个好点的弓把貂蝉换掉吧、
最后登录QQ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精华0积分950帖子
, 积分 95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0 积分
这个阵型有点纠结。
最标准的,是主将肉+奶妈月英+周瑜毒控/输出+公孙(弓箭群攻输出)+陆抗(法术主输出)。
问题是公孙相对较弱,在五星专属技能出来前,甚至不如徐晃(额外加5%培养初始值),对于完全依赖属性的弓箭职业,是很大的硬伤。
双肉一般是为了保护高输出,而你这个阵容输出欠缺,建议至少搞个张合,然后可以单奶妈,双肉,1法1弓pk用,周瑜可以pk,可以千关。如果上周瑜,就下一个肉。下马腾建议,毕竟马腾才7体。后期远远不如张飞/孙坚。
现在主要问题不是阵容问题,而是没有很强力的输出副将,楼主。
最后登录QQ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精华0积分950帖子
, 积分 95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0 积分
如果楼主比较有意愿投入,可以搞双蛊惑输出阵容,双蛊惑,更容易上4标识,如果是周瑜放瘟疫,4标识,10资质,90级武器装备的周瑜输出是非常可观的。
如果双蛊惑,就可以双肉,1奶。或者双蛊惑,单奶,单肉,+鲁抗。弓箭没有好的可以先放弃。但武力宝石就浪费了,需要楼主综合来平衡后决策。
最后登录QQ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0精华0积分1240帖子
大咕噜, 积分 12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60 积分
现在流行5法师
最后登录QQ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0精华0积分5521帖子
初级守卫, 积分 5521, 距离下一级还需 4479 积分
1奶1毒1弓1肉1法
2奶1毒1肉1法
都可以考虑。
最后登录QQ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0精华0积分5521帖子
初级守卫, 积分 5521, 距离下一级还需 4479 积分
23:59 上传
2奶比较要有操作意识,知道什么时候该觉醒,什么时候该化伤
最后登录QQ<dd title="112926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0精华0积分3360帖子
咕噜队长, 积分 336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40 积分
我也来捣乱,听说现在天机很牛B,建议5天机。
Powered by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公孙鞅(即卫鞅、商君)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罢而孝公怒景监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景监以让卫鞅。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悒悒①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然亦难以比德于殷周矣。”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甘龙曰:“不然。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与其徒属发邑兵北出击郑。秦发兵攻商君,杀之于郑黾池。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选自《史记·商君列传》,有删节)注释:①悒悒:闷闷不乐的样子。【小题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景监以让卫鞅让:责备B.子何以中吾君中:选中C.而循礼者不足多多:赞扬 D.舍人无验者坐之坐:使……获罪【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B.①学者溺于所闻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①法之不行,自上犯之②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D.①其后民莫敢议令②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孝公想依从商鞅而变法,但又怕天下人议论他,商鞅就对孝公说做事情不要犹豫不决,还认为只要能强国利民,圣人就不必沿用成法遵循旧制。B.商鞅到了秦国后,以富国强兵的办法劝说孝公,孝公特别高兴,因为按照商鞅的办法,秦国就可以治理得如同殷、周一样好了。C.甘龙认为聪明的人不改变成法而治理国家,杜挚认为没有百倍的利益就不能改变成法,商鞅驳斥了这些主张,得到了孝公的赞同。D.因公子虔一班人的告发,商殃受到追捕,后来商鞅发动商邑的士兵攻击郑国以谋求生路未能成功,最终落了个被五马分尸示众的下场。【小题4】(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①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悒悒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3分)②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3分)③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2分)(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2分)臧孙行猛政,子贡非之 ,曰:“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子产卒,国人皆叩心流涕,三月不闻竽琴之音。 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 - 跟谁学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吉安
题库>&高中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公孙鞅(即卫鞅、商君)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罢而孝公怒景监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景监以让卫鞅。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悒悒①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然亦难以比德于殷周矣。”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甘龙曰:“不然。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与其徒属发邑兵北出击郑。秦发兵攻商君,杀之于郑黾池。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选自《史记·商君列传》,有删节)注释:①悒悒:闷闷不乐的样子。【小题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景监以让卫鞅让:责备B.子何以中吾君中:选中C.而循礼者不足多多:赞扬 D.舍人无验者坐之坐:使……获罪【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B.①学者溺于所闻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①法之不行,自上犯之②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D.①其后民莫敢议令②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孝公想依从商鞅而变法,但又怕天下人议论他,商鞅就对孝公说做事情不要犹豫不决,还认为只要能强国利民,圣人就不必沿用成法遵循旧制。B.商鞅到了秦国后,以富国强兵的办法劝说孝公,孝公特别高兴,因为按照商鞅的办法,秦国就可以治理得如同殷、周一样好了。C.甘龙认为聪明的人不改变成法而治理国家,杜挚认为没有百倍的利益就不能改变成法,商鞅驳斥了这些主张,得到了孝公的赞同。D.因公子虔一班人的告发,商殃受到追捕,后来商鞅发动商邑的士兵攻击郑国以谋求生路未能成功,最终落了个被五马分尸示众的下场。【小题4】(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①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悒悒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3分)②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3分)③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2分)(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2分)臧孙行猛政,子贡非之 ,曰:“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子产卒,国人皆叩心流涕,三月不闻竽琴之音。 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公孙鞅(即卫鞅、商君)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罢而孝公怒景监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景监以让卫鞅。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悒悒①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然亦难以比德于殷周矣。”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甘龙曰:“不然。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与其徒属发邑兵北出击郑。秦发兵攻商君,杀之于郑黾池。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选自《史记·商君列传》,有删节)注释:①悒悒:闷闷不乐的样子。【小题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景监以让卫鞅让:责备B.子何以中吾君中:选中C.而循礼者不足多多:赞扬 D.舍人无验者坐之坐:使……获罪【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B.①学者溺于所闻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①法之不行,自上犯之②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D.①其后民莫敢议令②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孝公想依从商鞅而变法,但又怕天下人议论他,商鞅就对孝公说做事情不要犹豫不决,还认为只要能强国利民,圣人就不必沿用成法遵循旧制。B.商鞅到了秦国后,以富国强兵的办法劝说孝公,孝公特别高兴,因为按照商鞅的办法,秦国就可以治理得如同殷、周一样好了。C.甘龙认为聪明的人不改变成法而治理国家,杜挚认为没有百倍的利益就不能改变成法,商鞅驳斥了这些主张,得到了孝公的赞同。D.因公子虔一班人的告发,商殃受到追捕,后来商鞅发动商邑的士兵攻击郑国以谋求生路未能成功,最终落了个被五马分尸示众的下场。【小题4】(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①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悒悒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3分)②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3分)③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2分)(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2分)&&&&臧孙行猛政,子贡非之 ,曰:“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子产卒,国人皆叩心流涕,三月不闻竽琴之音。 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科目: 高中语文难易度: 最佳答案【小题1】B【小题2】A【小题3】B【小题4】(1)① 何况贤明的国君,每个(希望)等到自己在位的时候名扬天下,怎么能(叫我)闷闷不乐等上几十年、几百年来成就帝王大业呢?②智慧的人制定法律,愚蠢的人被法律限制;贤能的人更改礼制,不才的人被旧礼制拘束。(3分)③新法在民间施行了整一年,秦国老百姓到国都说新法不方便的人数以千计。或:法令在民间施行了满一年,到国都说初行的新法不方便的秦国老百姓人数以千计。(2)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解析【小题1】中意,这里讲做使动用法,使我们君王中意。【小题2】A均为通过、经由的意思;B介词,在/介词,从;C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翻译;D指示代词,那;人称代词,自己的或他们的。【小题3】“秦国就可以治理得如同殷、周一样好了”不对,原文“然亦难以比德于殷周矣”的意思是“然而,这样也就不能与殷、周的德行相媲美了”。【小题4】(1)① 一句一分,当句有任何错不得分。第一句重点“且”,翻译成“何况”、“况且”均可;第二句要翻译出君王要在“自己在位”是名扬天下的意思,可采用意译;第三句重点词“安能”、“以”,分别翻译成“怎么能”、“用来”。②每翻译错一句扣一分,直至三分全部扣完。第一句重点“者”,翻译为“……的人”;第二句重点“焉”,翻译为“于之”,“于”字表被动;第三句重点“更”,翻译为“更改、改变”;第四句重点“不肖”,翻译为“不才、不贤能”。 ③一句一分,当句有任何错不得分。第一句重点“期年”,翻译成“一年”、“满一年”均可;第二句难点在“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为定语后置句,但考虑到不翻译做定语后置句意仍通顺,所以此处二种翻译均可,其中“之”,翻译成“到”、“往”、“去”均可。(2)每断对两处得一分,断对三处仍为一分,只断对一处不得分;除去必断的四处,在明显不该断句的地方断句的意图蒙混过关者,不得分。参考译文&&&公孙鞅听说秦孝公在国中下令寻求贤才,准备重建秦缪公的霸业,东方要收复被魏国侵占的土地,于是就西行进入秦国,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来求见孝公。秦孝公立即会见卫鞅,交谈政事很长时间,孝公常常打瞌睡,没有听。谈完后孝公对景监发脾气说:“你的那位来客只不过是个无知狂妄之徒罢了,哪配任用呢!”景监因此责备卫鞅。卫鞅说:“我用五帝之道劝说孝公,他的心思不加理会呀。”五日之后,卫鞅又要求孝公接见自己。卫鞅又进见孝公,谈得比前次更多,然而没有中孝公的意。谈完后孝公又责备景监,景监也责备卫鞅。卫鞅说:“我用三王之道劝说孝公,而他听不进。请求再一次召见我。”卫鞅再一次进见秦孝公,孝公觉得好而没有采用。谈完后卫鞅离开。孝公对景监说:“你的那位来客好,可以同他交谈了。”卫鞅说:“我用霸道劝说孝公,他的意思要采用了。如果再召见我,我知道该说什么了。”卫鞅果然又进见秦孝公。孝公与他交谈,不知不觉膝盖在席上直往前挪动。交谈了好几天还不满足。景监对卫鞅说:“你用什么说中我国君的心意?我的国君高兴得很啊。”卫鞅说:“我用帝王之道达到夏、商、周三代盛世来劝说国君,可国君说:‘时间太长,我没法等待。况且贤能的君主,都在自身就扬名天下,哪里能默默无闻地等待几十年、几百年来成就帝王之业呢?’因此我就用强国之术向国君陈述,国君大为高兴。但这样就难以同殷、周的德治相比拟了。”秦孝公立即任用卫鞅,卫鞅准备变法,但秦孝公担心天下非议自己。卫鞅说:“行动迟疑不决就不会成名,做事犹豫不定就不会成功。那些有过人举动的人,本来就会被世浴所非难;有独到见识的谋划者,必定会被百姓所讥讽。愚蠢的人对已经完成的事情都感到困惑,智慧的人对没有发生的事情都能预见。百姓,不可以同他们谋划事业的创始,只可以同他们欢庆事业的成功。讲论最高道德的人不附和世俗,成就伟大功绩的人不征询民众。因此圣人如果可以强国,就不袭用成法;如果可以利民,就不遵循旧礼。”秦孝公说:“好。”甘龙说:“不对。圣人不改民俗而施教,智者不变法度而治国。依照民俗而施教,不费气力就会成功;根据成法而治国,官吏习惯而百姓平安。”卫鞅说:“甘龙所说的话,是凡夫俗子的言论。常人苟安于旧习俗,学者局限于所见所闻。用这两种人当官守法是可以的,但不是与之探讨成法之外事情的人,三代不同礼教而成就王业,五伯不同法制而建立霸业。智慧的人制定法律,愚蠢的人受制于法律;贤能的人更改礼教,无能的人拘泥旧礼。”杜挚说:“没有百倍的利益,不能改变法度;没有十倍的功效,不更换器具。效法古代没有过失,遵循旧礼没有邪恶。”卫鞅说:“治理社会不只一条道路,有利国家不必效法古代。所以商汤、周武不循古道而缔造王业,夏桀、商纣不改礼制而亡国。违反古道的不可以否定,而因循旧礼的不值得赞美。”秦孝公说:“好。”用卫鞅为左庶长,终于决定变法的命令。法令在百姓中实行一年,秦国百姓到国都来说新法不适宜的人数以千计。在这时太子触犯法令。卫鞅说:“法令不能实行,是由于上面的人触犯法令。”准备依法惩处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加刑罚,便对太子傅公子虔行刑,并对太子师公孙贾处以黥刑。第二天,秦国百姓都服从法令了。实行新法十年,秦国百姓皆大欢喜,路上不捡拾他人遗物,山中没有蟊贼强盗,家家富裕,人人满足。百姓勇敢为国作战,害怕私人斗殴,城乡大治。秦国百姓中当初说法令不适宜者有来说法令适宜的,卫鞅说“这些都是扰乱教化的人”,全部迁居到边境城堡。此后百姓中就没有人敢于议论法令了。五个月后秦孝公去世,太子即位。公子虔一帮人告发商君要谋反,国君就派出官吏逮捕商君。商君逃亡到边关之下,打算住客栈。客栈的人不知他是商君,说:“商君的法令:留宿没有通行证件的人要判罪。”商君喟然叹息道:“唉,制订法令的弊端竟然到了这种地步!”离开秦国前往魏国,魏人怨恨他欺骗公子印而大败魏军,拒绝接纳。魏国有人说:“商君,是秦国的盗贼。秦国强大而他的盗贼进入魏国,不遣返,是不可以的。”于是将商君送回秦国。商君再次进入秦国,便直奔封地商邑,与其党徒调动邑中军队往北攻击郑邑。秦王派兵攻打商君,在郑邑池杀死他。秦惠王车裂商君尸体而示众,说:“不许再有像商鞅这样的造反者!”于是又杀灭商君的家族。知识点: 高中语文综合库,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相关试题大家都在看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金3776教堂蓝值不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