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摩尔庄园网页游戏玩怎么变得很有名,顺带问一个摩尔的信息

《王者荣耀》好玩在哪?说不上来。比《摩尔庄园》怎样?好玩多了!
为什么《王者荣耀》忽然成为舆论热点?
据说有的小孩为玩游戏花光了家长的钱,有的小孩子沉迷其中难以自拔。
吃惊之下,也做了些调查,发现问题并不象想象的那么严重,但由此次事件想到,怎么处理好游戏与社会责任的关系,也许才是真问题。
我女儿也玩游戏,我从不阻拦。这回问她,你玩不玩《王者荣耀》,回答玩。好玩不好玩,好玩。花钱吗,需要我给你充点钱吗?不需要。为什么?不怎么花钱呀。
我吃了一惊。
新闻里不是说,有小孩子花家长几万块钱,你可别瞒我。她一脸疑惑,怎么可能,这个游戏又不需求买道具、装备,花钱只不过换换皮肤而已。花好几万,除非是皮肤狂,这太少见了。
我又换了个角度问,《王者荣耀》好玩在哪?说不上来。
比《摩尔庄园》怎样?好玩多了!
好在哪?比较平等,每次都从头来,不象别的游戏,一上来都有级别,或者别人有你没有的装备,你打不过他。不论你水平高低,都在同一起跑线。
那你上瘾吗?不上瘾。为什么?一局也没多久,玩完了就扔一边了。
你同学有上瘾的吗?没有,我只知道女同学,男同学不知道,可能会有一两个吧。
这很出我意料之外。不排除有人站得比较高来认识个别情况,在里边做大文章。这也能够理解。如果要拿《王者荣耀》做文章,不如挑开了做。把这里边的实质问题提出来,摆到桌面上来讨论。
首先联想到,从上世纪起到现在,游戏在中国媒体眼中的形象起起落落,一会儿说要砸游戏机;一会儿说大事不好,外国游戏占领了中国市场;一会儿说游戏有益于学习;一会儿说要提高游戏产业的竞争力;一会儿说游戏影响学习……。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社会与游戏的关系相对不那么紧张,其中有无规律?
想起了F-BASIC。这是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阵风。那时候管游戏机不叫游戏机,叫学习机。是由电子工业部计算机与信息局组织国内开发的一款苹果二代机仿制电脑。用的是6502芯片。
一直有个模糊记忆,曾用录音机当软驱录制自己写的文章。
只要按音频插头的手一松,就出一串乱字符。现在想起来,就是这种电脑。它的价格只有乔布斯苹果二代机的十分之一。F-BASIC就是这种电脑的游戏编程语言,它让孩子拿电脑不是只玩游戏,而是一步一步引导孩子进入游戏编程,通过这种方式,熟悉BASIC语言。许多孩子因此走上了象盖茨那样的由玩游戏变成专业软件精英之路。
这段时间,是政府、社会、学校、家长与孩子玩游戏的关系处理得比较好的时期。电脑教育报刊连续刊登F-Basic编程的专栏文章,深受学生欢迎。
对F-Basic语言的印象是,把一些游戏专用的代码封装成模块,学生拿来就可以用。因此学生不必陷入编程细节,一上手就可以看到游戏主人公动态改变的效果。
想让小人往左走就往左走,想让他往上跳就往上跳。
可以给他搭个房子,设计通道,让游戏情况按自己的意愿发展。
于春等人编写的《F-Basic语言与编程技巧》一书,令许多人,包括一大批软件爱好者着迷。因为傻玩游戏,与自己编程改游戏里的人物、画面,是完全不一样的体验。
结果许多人迷的不是游戏,而是亲自改游戏。
对编程改游戏这件事,从上到下都赞成,认为这与航模等科技活动一样,都属于“正事”。
可惜的是,计算机的主流,很快从苹果机,转向了PC机,使F-Basic不再流行。
今天回想起来,当年政府、学校和企业(如裕兴)联手在教育系统推广F-Basic,实际包含了将社会责任融入游戏的意识。
几个利益相关方做的得非常主动,不是等事情来了再救火,而是把解决问题的办法,构建于提出问题之前。
先把问题解决了,问题也就不用提出了。
手游时代,游戏编程变复杂了,代码动辄几十万行,但这不是问题。
F-Basic那时上百行代码,也不是从头编,而是专门针对学生进行封装来降低门槛。
所以问题在于有没有这种引导意识,有意识就有办法。
大家谈社会责任问题时,把重点放在提出诸如此类的解决办法上来,万事大吉矣。
(文/奇平)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摩尔庄园拉姆王的考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