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g猛将传让武将放技能技能怎么放给另一个师团

谢邀。&br&多图。&br&注:以下图片的色块只代表大概范围,并不精确。&br&&br&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清末的状况:&br&&img src=&/dacb1f33eff9a48d8846964a_b.png& data-rawwidth=&745& data-rawheight=&5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5& data-original=&/dacb1f33eff9a48d8846964a_r.png&&甲午战争,清政府各军均遭受重创,当时袁世凯极力建议组建现代化军队,但上头就是不听,袁世凯很生气。&br&后来清帝国飘摇欲坠,寻求出路,袁世凯被李鸿章等人联名推荐,成为统领。袁世凯本人极重练兵,主张变法,为革新奔走呼号。练兵时,他直接采用现代化设备和训练方式,聘请德国军官,从学堂里挑选出一批德才兼备的学生,培养为亲信,从顺利控制了全军。军队只知效忠于袁大帅,而不知效忠于清帝国。&br&&img src=&/5fe569a0fd4110ffe42c3bf_b.jpg& data-rawwidth=&397& data-rawheight=&23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7&&&br&袁世凯的旗下,有三个学生最为出色: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此三人号称北洋三杰,民间把他们唤作龙、虎、狗。&br&注意,狗是夸人,不是骂人,并没有骂人是畜生的意思。&br&&br&&img src=&/7a544a87de59b6e79f6a3e6d_b.png& data-rawwidth=&241& data-rawheight=&32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41&&王士珍&br&&img src=&/505beea4b621f0cc6e00f3_b.png& data-rawwidth=&261& data-rawheight=&35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61&&段祺瑞&br&&img src=&/b27a0effcf91d2ac34beb5b_b.jpg& data-rawwidth=&197& data-rawheight=&27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97&&冯国璋&br&&br&在清朝灭亡之前十年,东北奉天有两伙子土匪火拼,那边叫金寿山,这边叫张作霖,张作霖打不过金寿山,便撒丫子跑了。跑了以后他还当土匪头子,不过他深信当土匪成不了大事,于是想入编正规军。于是劫持了清军将领盛京(沈阳)将军增祺……的老婆,跪求将军夫人替他求情,收了兄弟们。&br&将军被媳妇说动,收编了张作霖,使得张作霖成了大清的地方官。&br&&br&1904年左右,日俄战争,东北混乱,张作霖从容应对,增强了军队实力,后又遭遇扩编,再去作为朝廷的人去剿匪,再度壮大。&br&革命爆发时,清帝国东北军的几位领导上书清廷,提议实施责任内阁制,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革命派的意思。作为清帝国的从良小能手,张作霖奉命去干他们,此时清政府的大权,实际是袁世凯握着的。&br&张作霖因此夺了东北的最高领导权,张作霖是奉天来的,雅称奉系军阀。&br&&img src=&/daeace76d9cae_b.jp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3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daeace76d9cae_r.jpg&&&br&&br&同样回到清朝灭亡十年前,在山西的五台县,有个名叫阎锡山的青年,考上了山西武备学堂。后来他从日本留学回来,考上了大清朝的上等军官,凭着出色的表现和学业成绩,他在短时间内连升几级,当上了团长。而他以前在日本留学的时候,和同盟会有交往。等同盟会起义,他也在山西响应,领军灭了山西巡抚,成立了军政府,阎锡山本人当之无愧地被大家推举为都督。&br&清朝灭亡后,他顺应时势,立即表示拥戴(臣服)袁世凯为中华民国大总统,这就是&b&晋系军阀&/b&的来源!&br&&br&于是我们看:&br&&img src=&/7ad9bc7817cd_b.png& data-rawwidth=&745& data-rawheight=&5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5& data-original=&/7ad9bc7817cd_r.png&&&br&记忆:&br&&blockquote&奉系军阀:头目张作霖,张学良他爹,在东北,老家奉天。&br&晋系军阀:阎锡山,在山西,绰号阎老西,山西简称晋。&/blockquote&&br&&br&&br&好了,说完这些,该说南边的了。&br&南方是孕育新思潮的地方,同时在那个时候,南方并没有效忠袁大帅的表态,因为本身就独立于北方而存在。&br&先说云南大军统领,即云南都督蔡锷!&br&&img src=&/016bcfcf92_b.jpg& data-rawwidth=&225& data-rawheight=&24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5&&图:蔡锷将军靓照&br&&img src=&/dc44c7a24c45_b.png& data-rawwidth=&453& data-rawheight=&3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3& data-original=&/dc44c7a24c45_r.png&&图:蔡锷将军沙场照&br&&br&蔡锷有一腔热血,是梁启超、谭嗣同的学生。他于晚清帝国最后一年到任,兴办产业,开展教育,整饬军队,革除弊病。武昌起义时响应革命军,革命成功后,自然而然地成为云南军政府都督。云南简称滇,所以蔡锷旗下军,也换做&b&滇系军阀&/b&。&br&&br&还有广西,原是清政府任命的提督陆荣廷在职,响应革命号召反了。革命后继续留任,成为民国时期广西军阀。&br&广西简称桂,因此称作桂系军阀。&br&&br&&img src=&/5c8bdb9dc9a165f08ab1_b.png& data-rawwidth=&745& data-rawheight=&5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5& data-original=&/5c8bdb9dc9a165f08ab1_r.png&&&br&到此为止,还有一事不明。&br&四川、湖南等地是什么情况呢?&br&答案是:这是南北军阀打来打去的地带,他觉得他二逼,他觉得他二逼,谁也不服谁。&br&&br&&br&袁世凯领导的庞大军团,响应南方革命军的号召,成立了民国政府。&br&原本南方革命军是有人主张打袁世凯的,但黄兴认为根本就打不过,只能和谈。后来大家一想,真的打不过,就和谈了。&br&袁世凯同意了和约,不过他的条件是,革命成功后,他来当总统。&br&&br&你想,这个时候有人忽然说,我们要选举,我们要换领导人,我们要打倒旧势力,扳倒北洋军,限制袁世凯的权力,最好把他选下去。&br&是你,你愿意?&br&&br&民国成立后,孙中山等人在南京成立民国政府,弄了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准备搞选举,孙中山是临时大总统。&br&袁世凯就很生气,说好的我支持你革命,你让我当总统,你怎么自己当上了,你什么意思?加上后来的一系列冲突,这就要灭了孙中山,于是孙中山号召各省讨袁,还好有响应的,打了几仗,都是惨败,正愁怎么办呢,结果讨袁军在上海的司令部居然被租界给解散了。&br&&br&孙中山、黄兴等人被通缉,革命党人将此举唤作“&b&二次革命&/b&”,意思是第一次革命革的不全,所以再来一次。&br&没想到二次革命这么快就失败了,孙中山流亡海外。&br&&br&1914年,袁世凯对民主心存的最后一点好感也没有了,他废了临时约法,出台了《中华民国约法》,解散了国会,让那些议员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br&恰在此时,日本来凑热闹,进军青岛,耀武扬威,袁世凯被迫接受二十一条。&br&当时也是有媒体报道的,主要战场就是报纸。说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无耻之极,与日本人狼狈为奸,全国爆发了游行,以反对袁世凯为荣,以坚决革命为荣。当然这只是导火索,爆发事件出现在1915年——袁世凯居然称帝了!&br&&img src=&/4fbfe1ae5ef8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44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可惜没人信。&br&南方军阀,以蔡锷为领袖,发动了护国运动,反对袁世凯称帝。&br&而段祺瑞等人,居然也反对袁世凯称帝。&br&袁世凯抑郁而终。&br&&br&袁世凯死后,无人有能力一统江湖,操持全局。就连北方的天下,也都分崩离析了。&br&&br&&br&中央方面,黎元洪任总统,段祺瑞任总理,恢复约法,恢复国会。&br&这个黎元洪,原是湖北军统帅,革命时被革命党人逼着当了中央军大元帅。担任民国总统时,与段祺瑞就不和睦。但显然段祺瑞手握重兵,实际权力要远高于黎元洪。总统和总理不和,和事老正是同为北洋出身的张勋。&br&眼看段祺瑞想再次解散国会,张勋对黎元洪表示,这事儿非复辟不能解决。于是强行拥戴爱新觉罗·溥仪进行复辟大业。问题是,段祺瑞你免了就能完事儿了吗?人家实力在那里摆着呢,手底下又都是亲信的军团,不是没有这个职称就没这个能力,于是将张勋复辟镇压了。&br&复辟失败之后,黎元洪觉得自己引张勋当和事老,张勋复辟,自己也有责任,觉得没脸继续在中央混了,引咎辞职。&br&总统换人,换成了冯国璋。&br&&br&段祺瑞称反对复辟为再造共和。&br&他不止一次造共和。&br&第一次是民国元年,南方革命军闹革命,段祺瑞联名北洋高级将领电促清廷退位。隆裕太后下诏清帝退位。&br&二造共和是袁世凯称帝时,段祺瑞公开反对,多次劝阻,可惜老袁不听。后来革命派让段祺瑞表态,段祺瑞出于袁世凯几十年的知遇之恩,虽未公开声讨,但绝不参与,且未获任何封赏。&br&&br&段祺瑞和梁启超等人成立了新政府,段祺瑞说我这是再造共和,孙中山说放你娘的狗屁。他说段祺瑞那个是假共和,我们要建设新共和。所以孙中山从海外流亡归国,联合桂系、滇系军阀,准备打击段祺瑞。&br&孙中山组织的国会在广州召开,会议选举孙中山为海陆(没空)军大元帅,其余军阀头目为元帅。同时宣布组建中华民国军政府,要维护共和之纯种法统,否认段祺瑞北京政府。因此发动的战争,就叫护法战争:&br&&blockquote&&b&护法战争的范围遍及粤、桂、湘、闽、滇、黔、川、鄂、陕九省,赣、浙、苏、皖、豫、鲁、甘等省及东北地区也出现规模不等的护法武装及活动。&/b&&/blockquote&各省份都有自身的考虑,各种矛盾数不胜数。但既然要打段祺瑞,还是有人支持的。支持打击段祺瑞政府的,都自称是“护法军”。&br&&br&段祺瑞应战。&br&段祺瑞(皖系)的策略很简单:&br&安排冯国璋(直系)打头阵,跟西南来的那群护法神军撕。&br&&img src=&/dfcc2f33a323c5efd053db3d8a94b740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20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注:图为护法军和冯国璋打架。&br&直系、皖系等也好记,记住两个词,即“疯子(冯直)”“断腕(段皖)”&br&&br&冯国璋又不是傻逼,凭什么我打你不打?干了两仗就不干了,擅自撤兵,爱谁谁,你段祺瑞自己玩儿去。&br&于是孙中山顺利夺取了湖南,痛失湖南让段祺瑞很生气,他向大总统冯国璋同志表示,这个总理我他妈不干了。&br&冯国璋说你不干那就太好了,我让王士珍干!(当总理)&br&这就是传说中的&b&直皖分裂&/b&。&br&&br&冯国璋主持大局,他宣布:我们大家不要打了,坐下来好好谈谈。&br&孙中山说,我不想谈!&br&但西南的军阀们却已经跟冯国璋谈好了,单方面宣布停战。和孙中山同样不满的,还有段祺瑞。为了制裁冯国璋,段祺瑞召开了十三省军代表表决大会,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国家要统一,就一定要跟西南军死磕,收复天下。&br&&br&果然还是段祺瑞势力更大,北京政府离不开他,毕竟他是虎,冯国璋是狗,狗与虎拼,那是拼不过的。&br&冯国璋只好说,那还是打吧,并再任命段祺瑞为总理。&br&段祺瑞派军挥师南下,与护法军大战于湖南。&br&&br&&br&因为是直系当的冤大头,为段祺瑞这个死皖系打前阵,有战功的人,自然也是直系的。但直系将领曹锟、吴佩孚等人,辛辛苦苦夺了湖南,最后当上湖南省长的却是皖系(段祺瑞)的人。曹锟震怒,让吴佩孚不要再往前打了,辛辛苦苦干活,最后让不干活的领工资,咱不值当的。&br&为了恶心一下段祺瑞,吴佩孚发表声明,说段祺瑞试图武力统一中国,实乃亡国之政策。直系将领纷纷表示老吴说得对,段祺瑞真不是东西。&br&段祺瑞被迫宣布停战。&br&&br&不打了。&br&但孙中山还是不愿意,还想着继续北伐,从而围攻北京,夺取革命的最终胜利。&br&但坐下来谈判的双方却签订了和约:&br&&blockquote&西南各省和北方各省均同意:&b&推举黎元洪或者冯国璋当总统,岑春煊当国务院总理。至于孙中山,最适合当一名外交官,负责海外事宜……&/b&&/blockquote&&br&孙中山很生气。&br&而在此之前,孙大炮为了惩戒不认真北伐,反而排挤革命党人的桂系,登上战舰,发射大炮,炮击了广东都督府(桂系的势力在广西、广东),向大家展示了自己的愤怒。&br&&img src=&/ada1baf8532abdabcfd0d5f1db189f57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2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ada1baf8532abdabcfd0d5f1db189f57_r.jpg&&&br&因为桂系根本就不想搞什么议会,所以议员集体出走,出走的这群人,与孙中山联合,策动了一些部队,驱逐了陆荣廷(桂系老大),建立了新的军政府。&br&但不久后,孙中山任命的广东省长陈炯明就叛变了。因为陈炯明与孙中山政见不一样,他主张像美国学习,搞联邦自治,孙中山说必须要搞民主革命。后来又发现他俩不仅政见不同,脾气也不合,加上其他一系列矛盾,最终导致孙中山撤了陈炯明的司令和省长之职。&br&&br&陈炯明哪里肯干?&br&领兵来揍孙中山,四千人马。孙中山好汉不吃眼前亏,跑了。&br&离开广州,跑到了上海。&br&&br&孙中山深知,没人支持是不行的。别的军阀都有日本或者西方列强支持,孙中山找不到支持者,最后还是决定向俄国求援,同意容共,同意赤化。&br&1922年,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因此提出了“联俄容共”之政策。1923年,孙中山回到广东,联合之前支持他的桂系、滇系某些军队,驱逐陈炯明,在苏俄的支持下创办了黄埔军校,训练高级人才。&br&&br&这个时期,冯国璋已死,直系新老大曹锟,受够了皖系的段祺瑞,两下里直接开干了,史称&b&直皖战争(1920年夏)&/b&。&br&&img src=&/57001dcf88c921cdeefcc4e0c1eac753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直系将领吴佩孚,联合奉系张作霖,围攻老段。一狗一虎攻一虎,段祺瑞大败,没了枪杆子,就没政权,自然要辞职退位,把北京政府的大权让给了直系和奉系。&br&&br&但这个直系,和东北张作霖老师的奉系,幕后不是一个东家。张作霖是日本人支持的,段祺瑞也是日本人支持的,而直系是英美支持的。你直系把皖系撵走了,想在中央当老大,张作霖愿不愿意?张作霖愿意,日本人也不愿意,日本人要求张作霖(奉系)和皖系合作,他跟直系本来就没什么可说的,在一个政府里工作,冲突本来就多,直接就开干了。奉系和直系打的这一仗,被唤作&b&直奉战争(1922年、1924年)&/b&。&br&&br&直系一度胜利,但因为西北的冯玉祥临阵倒戈,最终败北。奉系赢得胜利后,任命张宗昌为鲁皖平贼小天使(皖鲁剿匪司令)。而张作霖自然成了虎头老大,成了北方之王,控制了北京政府,和皖系联合举荐亲日小先锋梁士诒担任总理。&br&&br&孙中山政府之所以扩张得比较顺利,正是因为这个时候的北方在掐架,没空顾及南方。孙中山直接用黄埔军校组建成了一个军队,称为国民革命军。&br&而黄埔军校的校长,就是蒋介石。&br&&br&孙中山去世后,由蒋介石领导的&b&北伐战争&/b&开始,蒋介石担任北伐总司令。由于经费不足,民国政府做了细致的安排,砸锅卖铁卖厂子,债券收税什么的,原计划打到哪儿算哪儿,没想到一路高歌:&br&&img src=&/ce56ce2aa23d450dc99b6_b.jpg& data-rawwidth=&334& data-rawheight=&46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34&&一开始制定的基本策略是:&br&&blockquote&连同冯玉祥(西北)和阎锡山(山西),打倒吴佩孚(蓝色),联络孙传芳(黄色),不理张作霖(紫色)。等弄死吴佩孚(蓝色)后,便回头猛揍孙传芳(黄色),灭了张宗昌(山东),干死张作霖(紫色)。&/blockquote&结果:&br&&blockquote&北伐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基本消灭了孙传芳和吴佩孚的势力,同时重创了张作霖。&/blockquote&&br&1927年,张作霖因抵挡不住国民革命军的猛攻,决定求和。同时因为不满足日本人的种种要求,被日本人在皇姑屯炸死,史称皇姑屯事件。其子张学良主持大局,决定改易旗帜,撤了奉系军的五色旗,改挂中华民国之青天白日满地红旗。&br&&br&北洋军阀时代就此结束。
谢邀。 多图。 注:以下图片的色块只代表大概范围,并不精确。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清末的状况: 甲午战争,清政府各军均遭受重创,当时袁世凯极力建议组建现代化军队,但上头就是不听,袁世凯很生气。 后来清帝国飘摇欲坠,寻求出路,袁世凯被李鸿章等人…
&p&有一些答主信口开河,为黑而黑,十分无聊,那我就从头到尾跟大家聊聊第四第五次反围剿。现在我们看历史一般都会犯“简单化”的错误,许多重要的事件都会一句带过甚至被忽略,搞得历史好像比《帝国》《war3》还简单。&/p&&br&&p&第四次反围剿开始于1933年初,但是我们要想了解它的胜利与失败的原因,必须先得把目光放到1931年10月开始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到第四次反围剿开始这一年多的时间里。这一年里,红军主动出击,对国统区进行了大范围的攻击,这才是后来反围剿失败,乃至被迫长征最深层的原因。&/p&&br&&p&当时根据地的最高领导人并不是朱毛,而是上海党组织派去的项英,而他代表的是当时共产国际钦定的中国共产党的实际最高领导人——王明。项英早在31年2月第二次反围剿时就已经到了江西,撤消了原来的总前委,组建军事委员会自己担任主席,朱毛任副手。可是当时战争形势紧急(二三次反围剿之间也几乎没有停顿),他又是初来乍到,因此实际的军事指挥仍由朱毛掌握。&/p&&br&&p&战争结束后,11月1日,项英主持了后来著名的“赣南会议”,具体内容我就不废话了,大家如果想看说一声,我附在最后,反正主题就是批判毛。11月内,首先将毛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而后组建了新的军委会,朱德任主席,王稼祥彭德怀为副主席,毛是15个委员之一,并决定红一方面军由军委会直接领导,撤销原来的总司令总政委职务(毛就是总政委)。大家都看明白了吧,给毛主席挂了一个听起来霸气却并无实权的空职,而后踢出了最高军事决策层。&/p&&br&&p&1931年12月,周恩来从上海回到瑞金带回了中央的指令——把夺取中心城市作为今后的总方针,最短时间内占领南昌等大城市,将东南苏区连成一片,然后向全国进攻。&/p&&br&&p&而后,上海中央多次要求一方面军首先夺取赣州,而后顺赣江而下最终夺取南昌。于是周恩来准备主持召开会议,讨论攻打中心城市问题,对了他当时担任苏区中央局书记,是苏区名义上的最高领导。长时间的合作使得周一直很相信毛的军事水平,因此会前他先去征求毛主席的意见。好,下面我们来看看毛与其他人在军事上的分歧:&/p&&br&&p&1.毛明确说,红军缺少攻坚战武器,决不能攻打中心城市。于是周恩来向上海汇报,提出攻打中央城市有困难&/p&&br&&p&2.上海回复,必须攻打中心城市,如果不打南昌就在抚州、吉安、赣州之间选一个。&/p&&br&&p&3.会议召开,讨论先打哪个中心城市,项英为首的多数人主张打赣州。&/p&&br&&p&4.毛反对,原因有二。①赣州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红四军开辟根据地时曾围攻三天而不能克被迫撤退。②国民党军在赣州附近屯有重兵,一旦久攻不克必然深陷重围。&/p&&br&&p&5.其他人不同意,认为红军装备、士气已有很大提升,且一旦攻占赣州即可攻打南昌进而解放全江西。&/p&&br&&p&因此,“打赣州”已经决定,讨论怎么打。&/p&&br&&p&6.毛提议,如果一定要攻打赣州,就用围城打援的方法,佯攻赣州,首先逐个歼灭来援之敌避免腹背受敌,随后相机夺取赣州。&/p&&br&&p&7.其他人不同意,认为那样速度太慢,应当立即攻打,速战速决。&/p&&br&&p&8.毛再次建议,在做出决策前应当把前线指挥员找来,征求他们的意见。&/p&&br&&p&9.项英回应,时间紧急,不必现找,他曾经问过前线的彭德怀,彭说,赣州总兵力不足1万人,若无援军可以打下。&/p&&br&&p&都到这个份上了,毛主席也无话可说,攻打赣州就这么决定下来了,彭德怀任总指挥。&/p&&p&之后几天又发生了一些事情,反对毛的人越来越多,他被迫去东华山的庙里“养病”。其实这也很好理解,许多高层领导并不喜欢他,因为他的观点总是与众不同,前三次反围剿就是如此(有机会讲前三次反围剿时会提到,毛开会时总是“实名反对以上所有答案”),每次决策总要做大量的说服工作。还好朱总司令一直很支持毛主席,凭借他的威望和连战连捷的战况,毛才一直进行军事指挥工作。&/p&&br&&p&继续说战况。&/p&&p&1.10人一组云梯攻城,由于敌人炮火太猛,失败。&/p&&br&&p&2.坑道爆破攻城,由于炸药质量太差,失败。&/p&&br&&p&3.彭德怀、黄克诚等向中央汇报,表示攻城希望很小,要求撤军。&/p&&br&&p&4.中央不准,并要求总攻。&/p&&br&&p&5.攻击接连失败,红军伤亡巨大。&/p&&br&&p&6.敌军3个师援军赶到,城内守敌出击对红军前后夹击。&/p&&br&&p&7.红军撤出战斗,共伤亡3000余人,400余人被俘。&/p&&br&&p&8.前线红军被包围,形势十分危急。&/p&&br&&p&项英亲自跑到东华山,告诉“养病”的毛主席前线战况,请他回去参与决策,重点是解前线红军之围。&/p&&br&&p&————21:15更新————&/p&&p&毛主席当即下山,给前线指挥部拍一个紧急电报,建议启用红五军团(这是第三次反围剿后投诚的国民党军改编的,当时还没敢直接用),以此去解围。朱德当即采用,红三军团成功突围安全。&/p&&p&毛主席到达前线后,立刻提议召开中央局会议讨论打赣州的经验教训与下一步方针问题,中央同意。&/p&&br&&p&会上,大多数人坚持继续夺取赣江流域中心城市,因为这是执行党中央(也就是上海)的决议,而且打下大城市可以扩大影响进而先获得江西一省的独立。&/p&&br&&p&毛实名反对,他认为红军应实行“出击求巩固”方针,也就是说不打江西中心大城市,而从边界开始向东、向南发展,因为那里敌人力量薄弱、群众基础好。&/p&&br&&p&毛的提议被否决,基本没人支持。中央作出决议,红一方面军分离作战,分成东路、西路两军夹赣江而下,向北进攻,夺取中心城市。和毛提出的完全相反。&/p&&br&&p&毛主席被分到东路军随军作战,但是没有军事职务。还好,东路由1、5两个军团组成,其中1路军总指挥是林彪,政委聂荣臻,都是老朋友,有的商量。&/p&&br&&p&于是,毛主席立刻向林、聂建议,改变路线,向东进入闽西作战。他做出了许多分析,具体就不提了,大意就是应该避实击虚而不是主动进攻敌人力量强的北方,而且红军是“以战养战”,此时物资不足,必须打一些胜仗进行补充。最后林聂二人赞同他的分析,并将此报告给中央局,提议改变东路军原定行军路线。&/p&&br&&p&周总理当即主持召开中央局会议,最终同意建议。&/p&&br&&p&东路军于是改变方向,东进福建,攻占龙岩,缴获大量物资。&/p&&br&&p&毛主席此时继续对情报进行分析、思考,认为闽南地区敌军防守空虚,尤其是漳州,城大人少、地形有利、易攻难守。更重要的是,如果停留在龙岩附近会受制于敌,而南下漳州却可以调动敌人,打开局面,方便下一步的战略部署(我们读毛主席的军事著作就会发现,他特别强调战争中主动权的掌握,一定要把敌人带到自己的节奏中来)。&/p&&br&&p&毛主席知道,中央真正支持他的就是周恩来了,于是他直接给周发电报,陈述了自己的分析和建议。&/p&&br&&p&周同意。&/p&&br&&p&于是,东路军在毛的实际指挥下,一天就攻下了漳州,俘虏1600余人,缴获颇丰,甚至有两架飞机。&/p&&br&&p&与此同时,却是西路军的屡战屡败,他们在湘南遭到湖南、广东两地军队的合围,被迫撤回赣南。&/p&&br&&p&6月初,毛主席随军回到赣南,7月中旬,周恩来由苏区中央来到军队主持工作。不久就向中央局发出电报:“应尽量发挥毛泽东的经验与长处,红一方面军由毛泽东负责,对指挥打仗更有利”,并建议恢复毛的一方面军总政委职务。&/p&&br&&p&中央局(任弼时、项英)不同意,&b&&u&他们坚持要周恩来兼任政委。&/u&&/b&&/p&&br&&p&周一反常态,坚持己见反复建议(他一般是斡旋者,很少这么坚持),让毛担任政委。&/p&&br&&p&8月上旬,中央终于同意,恢复毛的总政委职务,同时建立一方面军最高军事会议负责前线军事决策,其中周恩来任主席,毛泽东、朱德、任弼时为成员。&/p&&br&&p&(插一句话,周总理对党真的是太太太重要了,他就像一个粘合剂,温和却又无比坚定,善于斡旋使他50年来一直处于党的领导核心,公而忘私鞠躬尽瘁地维护着这个组织始终向前。如果没有他,真的不敢想象)&/p&&br&&p&————19日凌晨更————&/p&&p&也就在这次会议上,中央局会议讨论一方面军之后的行动方向,会上争论十分激烈,最终采用了毛泽东的建议(朱、周的支持起了很大作用),发起乐安宜黄战役。思路大概是这样,迅速出击拿下乐安、宜黄二城,而后逐个击破来援之敌。&/p&&br&&p&结果,七天之内攻下乐安、宜黄、南丰三城,歼灭国民党27师,俘虏5000多人,缴获无数。对了,大部分战斗,朱毛二人都是亲自在前线指挥。&/p&&p&随后一方面军按原计划继续向南城进发,却发现此时南城已经重兵集结且防御坚固,于是立即改变计划,将军队散至南城周围深化建设根据地,休整、宣传、筹款。此时,周毛朱王商议的新计划是围点打援,红军在此附近休整,一旦陈诚等部援军到达范围就立刻集中兵力予以歼灭。&/p&&br&&p&周恩来将此计划汇报给中央,中央不同意。中央局认为,一方面军应当返回乐安、宜黄方向,主动攻击陈诚部的援军。&/p&&br&&p&中央局这么命令当然有他们的分析,首先是陈诚部远道而来,十分疲惫,可以迎头痛击;更重要的是,陈诚部的移动给苏区中央的根据地造成了一定威胁,不利于根据地的稳定。&/p&&br&&p&四人讨论以后接受了命令,依此进行移动。&/p&&br&&p&然而敌军的行动很快,其他部的援军很快已经逼近红军,一方面军被东西夹击,近乎被包围。&/p&&br&&p&在此危险的战况下,&b&毛主席亲自率领一支部队作为红一军的先头部队&/b&,在前线对敌军军情进行打探与分析,将分析结果与建议发给后方大部队中的周朱王三人,诸如敌军现在何处、可能向什么方向活动、我方最好在哪里集结、如何回应等等,并且提出,长时间的作战与跋涉使得我军十分疲劳,应当有2天以上时间休息。&/p&&br&&p&后方部队依次成功避开敌军,聚集于东韶、洛口一带,进行休息。周恩来随即给中央拍电报汇报近来战况与之后打算,没想到却遭到中央局的批评。&/p&&p&——————12.20,16.00更——————&/p&&br&&p&中央局认为,他们应该速速进行战斗消灭援军而不是停下休整,因为他们的停顿使得敌军更加逼近中央,对当地群众造成很坏的影响。中央要求他们西进攻打永丰,以将敌人西调。&/p&&br&&p&他们四人不同意,原因两点&/p&&p&①红军已经十分疲惫,不能进行大规模作战,需要休养7天以上&/p&&p&②敌人本来的目的就是引我们西进,早在路上布好防守,攻击难度太大。他们的思路是,一方面军不与敌人正面作战,而要在宜黄、乐安、南丰一带扩大建设根据地。&/p&&br&&p&&b&而后,前线朱毛周王四人与中央以项英为首的领导们通过电报展开了&u&&i&长达一个月&/i&&/u&的极为激烈的论战,这在党的历史上极为罕见。&/b&这段论战对我们理解题主的提的问题——“如果红军由毛泽东一直领导,在江西的最后两次围剿,能粉碎不?会不会就没有长征了?”非常重要。&/p&&br&&p&具体每一封电报内容就不在这里展示了,给大家概述一下分歧:&/p&&br&&p&&b&①中央认为此时敌各部分援军尚处在分别进军的状态,一方面军应当趁此机会逐个击破。四人小组(其实主要是毛)不同意。&/b&&/p&&br&&p&各位可能疑惑了,集中兵力逐个击破这个方针毛主席不是一直强调吗,为什么这个时候又不同意了?我就简单讲一下毛主席在这方面的军事思想。&/p&&p&我们都知道,毛主席常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为什么呢?最重要的原因是,共产党的军队(从红军到八路军到解放军)一直处于弱势地位更重要的是生产能力低下,物资主要靠缴获。所谓“伤”就是指击溃敌军,“断”就是指歼灭敌军。&b&击溃敌军表面上是胜利了,但是敌人撤走,缴获非常少,对于红军而言可就是损失了大量的弹药粮食而得不到补充,相反,敌军有大量的工厂土地,只要建制没有被摧毁,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得到恢复。&/b&因此,毛主席一直在军中反复强调,“击溃”对于红军(八路军解放军)而言是败仗,这种战斗是要避免的,发生以后是要反思的,我们需要的是“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p&&p&另外,毛主席还强调在战略上要持久战,战术上要速决战,这也是因为一旦战斗拖得时间长,敌人的援军就会到来,导致无法歼灭敌军。(具体的战争理论请看《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篇著作比《论持久战》更精彩)&/p&&p&好了,现在可以解释毛反对的原因了。他认为,各个击破是对的,但是目前敌军每一路的实力都很强而且处于据点,以红军目前的实力应该可以将其打败但是肯定无法歼灭,另外这些战斗短时间内难以结束,势必会引起援军到来,对红军更是不利。毛认为,在敌人据守的这些城市附近发展建设根据地并开展游击运动可以“引起敌情改变”,引敌军分兵出城,那时候再予以歼灭。(这些内容每次都是以四人军事小组的名义发送的,但是应该是毛提出的,这个往后看大家就会知道原因,我就不单独解释了)&/p&&p&&b&②中央反对四人的意见。他们认为四人没有从全局出发考虑问题,缺乏战略性。建设根据地开展游击运动的确可以增加取胜的把握,但是至少要使战斗向后延迟1月以上,这会给其他部队造成更大的军事压力,对于同时期其他红军部队进行的战斗十分不利,对整体的军事行动会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b&&/p&&p&这听起来也没问题,可是毛主席心想,你们这群人啊,naive!你们所谓的那个“全局”太小了,只考虑眼前的直接的问题而从来不会看到一月后一年后乃至更久远的问题(当然这个没写进电报里)。目前的种种迹象表明,蒋介石正在谋划一场更大的军事计划(也就是第四次反围剿),我们需要的是为这件事做准备。第三次反围剿出了很多险招,为什么?红军的战略就是诱敌深入,而后在运动中找到敌军弱点予以击破。当时根据地面积太小,一些地方建设也不够,导致红军可运动的范围不足,回旋余地小,因此才走了很多险棋。马上开始的第四次围剿一定比第三次更加猛烈,所以我们必须要扩大、建设根据地以为将来的军事行动争取更大的空间,这远远比短期内支援友军要重要得多。&/p&&p&这就是最主要的两点分歧。那么毛主席所说的建设根据地指的是什么呢?除了大家能想到的赤化群众、训练游击队赤卫队以期之后的军事配合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p&&br&&p&&b&“以军团为单位组织参谋旅行团,担任军事地理的调查及作战的各种侦察, 将社会调查、地理调查和军事调查制成书面及图表,报告直属指挥员及上级参谋部。”&/b&&/p&&br&&p&人人都会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可是真正能够在战争中扎扎实实做到这一点的又能有几人呢?看毛主席打仗常常会觉得,太飘逸了,招招出其不意,险到极处却又妙到极处,可是谁又知道这些“出其不意”背后包含了多少对具体情况的调查与分析,而那些“险招”其实也是基于大量调查分析之后判断出的十分稳妥的决策。&/p&&p&回到主题。我估计此时毛主席已经憋了一肚子火了,他在深深地为第四次反围剿乃至之后红军的发展而担忧,他几年前就为反围剿拟定的而且一直在执行的总体战略现在被项英他们搞得一团糟。&/p&&br&&p&————好了好了,先到这里,手头积了一大堆事情没做……实在没想到越写越多,也不知今天能不能写完,望大家谅解——&/p&&p&————实在实在抱歉,今天事太多了,为了保证质量(要看很多资料)就不更了,没看爽的可以戳这个,毛主席对二战的一些分析————&/p&&p&&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战争史上有什么bug级的存在? - 通吃岛岛主的回答&/a&&/p&&br&————12.21,晚,更————&br&&p&首先说一声抱歉,每周一都是一堆事,今天又没法更了,明后两天比较闲,争取写完。&/p&&br&&p&第二,忍不住要说一点,又有一些答主开始关注这个话题,抱着个《炎黄春秋》当历史真相,显得自己多么的与众不同、有独立思考能力。殊不知,那些文章十分可笑,选择性过滤信息,从来不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他们无非就是讲一讲根据地经济形势有多么的恶化,打土豪运动提高收入的不可持续性和干群关系的恶化等等,可是这些问题的发生全部在32年33年以后,当时毛主席早就不在领导核心了。&/p&&br&&p&毛很早就对这些后来出现问题的苗头有所觉察,早就在做思考和改革,他当时大量的文章中都有写到。比如他一直在批评一些人“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错误主张,说这是逼着人家上山反对红军和共产党,并作出许多改革,后来中央的人因为这个把他打成“右倾”,说他是“富农路线”的代表。&/p&&br&&p&再比如打完土豪之后收入下降严重,毛思考了很多经济方面的问题,第五次反围剿李德全盘指挥更是只管军事其余一概不管,造成苏区经济上的严重问题,这时博古把毛从医院召回来让他搞经济,取得了特别辉煌的成果,部分思想反映在那一篇经典的《必须注意经济工作》中,那时他当时为了指导大家做经济工作所作的报告。&/p&&br&&p&上面那个是以“开源”为主,另外还有“节流”,主要体现在在军队建立、贯彻新的管理体系,这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重要的创举之一,也是之后几十年里军队保持极高战斗力最根本的原因之一。这些内容中外许多学者、领导人都深入研究过,编起来恐怕得有上百万上千万字。&/p&&br&&p&当然,那帮人不会看到这些东西的,他们只会看到他们想看的。没关系,我很喜欢和不同观点辩论,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我不讲结论,只写史实材料和分析过程,真相究竟是什么每人心里都有一杆秤。&/p&&br&&p&————12.22,23.59,更————&/p&&p&(前面可能有点枯燥)&/p&&p&回到主题。我估计此时毛主席已经憋了一肚子火了,他在深深地为第四次反围剿乃至之后红军的发展而担忧。毛主席一直以来就在批评红军中普遍存在的单纯的军事观点,他一直强调军事行动和建设行动要并重,一方面军事行动的成功可以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促进根据地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经济工作、政治工作、文化工作的开展也会更好地支持军事行动的展开。尤其在国民党几次围剿之间的间隔时间当中,更是需要抓紧利用,扩大根据地面积、加强根据地建设,为下一次反围剿打下良好的基础。&/p&&br&&p&&b&在相对和平的时期,他一般都会亲自深入农村去调查,大家可以去看看《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b&里面收录了《寻乌调查》《兴国调查》《木口村调查》《长冈乡调查》《东塘等处调查》《江西土地斗争中的错误》《分田后的富农问题》等等一系列当时的调查,其全面、细致、调理程度令人叹为观止,另外还有文章讲解调查方法、说明基于这些实际情况今后工作的方向及具体内容等等。&/p&&br&&p&可惜的是,上海的同志们来到瑞金掌权之后,&b&把这些重视经济工作的思想称为“严重的右倾错误”,他们认为军事斗争形势已经如此严厉,不应该把精力投入根据地建设上,建设的事情要等反围剿彻底胜利以后才能进行,现在的首要任务是集中一切力量起码完成江西一省的独立。&/b&&/p&&br&&p&(有时间必须要写一篇介绍共产党、毛主席在经济金融方面的思想和成果的,这部分内容现在基本都不提了,事实上却是党能够胜利的另一个关键原因,其重要性不比军事差多少)&/p&&br&&p&国民党一、二次围剿之间的间隔很短,这是毛早就预料到的,本来计划应当是这之后抓紧开展根据地建设,但是没想到蒋介石来了个出其不意,几乎没有停顿就展开了第三次围剿,这确实使得根据地的经济形势非常严峻,在筹款、征兵过程中出现了左倾的苗头,好在第三次反围剿顺利取胜,此时的蒋介石无力对苏区进行新一轮的围剿(这段时间光顾着红军了,其他地方都乱了),这正好给了苏维埃政府一个建设的好机会。&/p&&br&&p&于是,第三次围剿刚结束,毛还在前线就立刻给中央局拍电报,汇报当前苏区经济工作的成果和问题,并且提出要迅速建设根据地的一些主张。我前面已经讲过,早在第二次反围剿开始时,朱毛就已经不是江西苏区的最高领导人了,中央局的同志们看了毛的报告以后,一方面肯定了其军事成就(同时也批评他忽视阵地战),另一方面对他搞经济工作的事情提出了严厉的批判,也是前面讲过的,“富农路线”“右倾”等帽子,&b&并且说毛的社会调查是“狭隘的经验论”&/b&(令人无法理解)。于是,一段珍贵的建设时间就这样一点点被浪费了,毛生气啊,痛心啊!&/p&&br&&p&好了好了,又扯得远了,赶紧回到我们原来的时间线上,朱毛周王反复提出的在南丰附近扩大建设根据地、开展游击运动的建议,而中央则是反复驳回,而且措辞一次比一次严厉。&/p&&br&&p&毛主席终于忍不了,他和其余三人提议中央的人来前线看看情况,然后开个前线会议讨论。中央局刚开始都以“太忙”为由拒绝,并要求他们执行命令。&/p&&br&&p&没想到四人一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态度,按原计划搞起了根据地建设,为第四次反围剿紧张地作起了准备。同时继续电告中央,来前线开会讨论,因为此时第四次围剿已经是一触即发了。&/p&&br&&p&中央也忍不了了,狠狠地批评了他们,而后当时的常委会组织召开了一个会议,内容有两个,&b&一是批判毛的主张,二是讨论召开全体会议的时候该怎么搞掉毛的权力,得出的办法是会上不指名地狠狠批判,然后把他调到后方。&/b&&/p&&br&&p&常委会议结束后,中央局立刻给前线回电,决定在江西宁都召开全体会议。&/p&&p&这场会议太有意思了,需要给大家讲讲。(网上流传的那些地摊大家就不要看了,啥周毛争权,啥毛吐血之类的)&/p&&br&&p&&u&会议主要有8&/u&&u&个人参加,前委的朱毛周王,后方的项英、任弼时、邓发、顾作霖&/u&,其中周恩来是开到一半时赶到的。会议主要问题可以分为两部分:&/p&&br&&p&&b&①红军将来的战略。&/b&&/p&&p&后方领导认为,应当继续对主要城市展开进攻,扩大苏区,取得一省或几省的胜利,以进攻对抗国民党的围剿进攻,并且再次提到上海中央和共产国际的指示方针与分析。&/p&&br&&p&毛认为,应该以防御和建设为主,放弃大城市,向山区扩大根据地,准备应对马上到来的围剿。&/p&&p&后方领导继续强调了这代表上海中央和共产国际的意见。&/p&&br&&p&其他前委成员(朱王)认为,应当结合前方实际贯彻中央指示,也就是同意了中央的基本路线占领江西,但觉得应当在时间、具体行动上有一定调整。&/p&&br&&p&毛一个人坚持原来意见,坚持不让红军离开苏区主动作战,&b&&u&反对其他所有人以及上海中央以及共产国际。&/u&&/b&&/p&&br&&p&&b&②进攻城市战略实施以来(也就是新中央上任以来)这一段时间工作的评价。&/b&&/p&&p&其他人认为,成绩是主流,那些失败只是技术上的原因。也就是同意继续实行进攻城市战略,只不过具体进攻战术上需要调整。&/p&&br&&p&&b&&u&毛一个人反对所有人,他说“早就应该北上,过去七个月都错了”。&/u&&/b&&/p&&br&————12.23下午更————&br&&br&&p&中央继续反驳,认为攻击大城市在战略上绝对正确,几次失败的原因有大概如下:一个是轻敌,没想到敌军坚守的顽强,导致久攻不下,援军赶来,腹背受敌;第二是爆炸技术有缺陷,导致没能炸开城墙;第三是某些时候犯了分兵的错误。总之都是战术、技术上的失误所致,只需要吸取教训,以后的攻打总会成功。&/p&&br&&p&&b&&u&毛再次反对所有人&/u&,他坚持认为攻打中心城市犯了盲动主义错误。&/b&&/p&&br&&p&&b&但是此时他只有一个人了。&/b&&/p&&br&&p&会议通过决议:&/p&&p&①一方面军在前一段时期向赣东发展是错误的。&/p&&p&②所有红军马上做紧急战前动员,主动出击,在国民党形成合围之前,逐个击破其围剿的队伍。&/p&&br&&p&会议继续批判毛,认为他不尊重党的领导机关,组织观念错误,并提出免去其政委一职,回到后方负责中央政府事务。&/p&&br&&p&周提出异议,认为毛应该留在前线继续指挥军队,自己监督方针的执行,或是自己主持战争但是由毛做助理。&/p&&p&朱德、王稼祥附和。&/p&&br&&p&中央局认为,毛坚持错误,没有悔改,不可能由他负责战争,那会使中央的政策得不到贯彻。但是考虑到前委诸人的要求,最终同意他留下做周的助理。&/p&&p&会议结束。&/p&&br&&p&毛明白,即使自己留在前线也没什么用,中央战略已定,周朱王也都同意,自己提出的防御建设以求反击的思路不可能实行,留下来顶多是打几个无关大局的小胜仗。&/p&&p&于是他提出,自己身体不适,渴望回后方休养。&/p&&p&中央立即同意。毛就到了福建长汀县福音疗养院疗养(贺子珍在这里刚生了娃)。&/p&&br&&p&一段时间后,中央觉得毛不在许多事情有些不好开展,毕竟他在根据地威望很高,于是给毛写信试探询问,&b&没想到毛一直坚持自己看法&/b&,认为中央应该改变战略,以巩固、防御为主。&/p&&br&&p&没办法了,只能让他继续修养。&/p&&br&&p&这期间又发生了一件事情,也就是著名的批判“罗明路线”事件。&/p&&br&&p&事情是这样的,毛再到疗养院后碰到了同在疗养的罗明,他当时是福建省委书记,二人展开交流,罗明十分赞同毛的理念。出院以后,罗在福建推广了毛的理念,扩大巩固根据地,避免与敌人正面交锋,展开游击战争。&/p&&br&&p&本来这件事情没什么,福建不同于江西,革命力量较弱,中央并没有明确要求它们像红一方面军那样进攻大城市,福建的领导也十分同意罗的主张,而且福建的革命工作在这套理念的影响下开展得相当好,因此也没有遭受干预。&/p&&br&&p&&b&这时候却出现了一件事情——博古来到福建了。&/b&&/p&&br&&p&博古一直在上海指导全国的革命,此时上海地下党遭到了破坏,十分危险,上海中央就准备转移到江西去,先经过福建的根据地中转。博根本没想指导福建工作,就是路过而已,巧的是,他在上杭遇到了罗明。罗很高兴,难得碰到上海的首长,可是博古却有点生气,上杭县是边远地区,他不知道身为省委书记的罗明不好好搞全省的工作来这里做什么,以为罗是玩忽职守。&/p&&p&罗解释他是“按照毛泽东同志的指示精神并经省委研究决定,是来这里开展游击战争的”。&/p&&br&&p&这下事情糟了。&/p&&br&&p&中午吃饭时,&b&有人提议博古去看看在附近疗养的毛,博拒绝,&/b&而后很快便启程了。&/p&&br&&p&到达瑞金后,博古立刻开会职责罗明反对中央路线,犯了大错,号召展开批判“罗明路线”的斗争。&/p&&p&先是福建根据地的干部被大量免职。&/p&&br&&p&而后江西的一批人成为了“罗明分子”。&/p&&br&&p&开始仅仅是撤职,后来又判刑的,开除党籍的,甚至有被杀的。&/p&&br&&p&趁着这个机会,凯申的第四次围剿开始了。&/p&&br&&p&在讲第四次反围剿之前先停一下,做个简短的总结。&/p&&p&文章最初我提到,反围剿失败乃至被迫长征的最深层原因要到三四次反围剿之间这一年里去找,现在想必大家都明白了。&/p&&p&&b&第一,这一年红军不仅没能得到休整、发展,反而执行进攻大城市的路线,受到了消耗。&/b&&/p&&br&&p&&b&第二,对第四第五次围剿没有长远规划,快开始时才仓促准备。&/b&&/p&&br&&p&&b&第三,批判罗明路线导致军心不稳,大量干部流失。&/b&&/p&&br&&p&&b&第四,根据地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不仅没能趁机发展,反而遭到更大的破坏。为了应付一场接一场的战争,过度征兵,使得苏区几乎无壮丁可用,财政紧缺,强迫富农“捐款”,后来连许多人甚至“被富农”。&/b&&/p&&p&徐向前回忆说:“王明路线的推行,搞得很多根据地民穷财尽,毁坏了根据地的坚实基础和抗敌能力。相当一部分群众,脱离我们;还有成千上万的群众,只跟着红军跑反,无法形成人民战争的海洋。”&/p&&br&&p&总之,内部出现了问题,对外的失败就是迟早的事。&/p&&p&反围剿,开始!!&/p&&br&&p&————日,可能是本答案最后一更————&/p&&p&感谢大家的厚爱,实在实在万分抱歉这么久没有更新,临近年末真的真的事情有点多,每次又不想只更一点,所以一直拖到现在。&/p&&br&&p&除了瑞金政府所在的赣南根据地外,当时还有两块比较大的根据地,湘鄂西和鄂豫皖,它们的“肃反”比瑞金更严重,军事干部损失更多。蒋介石也懂逐个击破,于是集结了50万大军对这两地率先开始进攻。&/p&&br&&p&湘鄂西的主要指挥是&b&贺龙、夏曦&/b&等,执行中央既定的军事方针,在敌人形成合围之前主动出击,进攻敌军所在城市。&/p&&br&&p&进攻全部失败。人员损失惨重,被迫转移至洪湖根据地。&/p&&br&&p&围剿军队跟踪追击,洪湖根据地全部丧失。&/p&&br&&p&鄂豫皖根据地指挥是&b&张国焘、徐向前&/b&等,执行中央既定军事方针,在敌人形成合围之前主动进攻敌军所在城市,希望夺取武汉,完成湖北独立。&/p&&br&&p&进攻全部失败。人员损失惨重,被迫沿平汉铁路转移,一直撤至四川北部。&/p&&br&&p&蒋终于调集所有兵力对赣南根据地进行围剿,战术是“分进合击”,三路出击,围歼红军。&/p&&br&&p&中央局要求红军执行既定战略,先发制人逐个击破,趁敌人形成合围以前进攻其中路军据点——南丰。&b&国民党中路军的总指挥是陈诚&/b&。&/p&&br&&p&一方面军执行命令,激战一夜,未能夺取。&/p&&br&&p&陈诚当即决定,由南丰城内军队拖延红军与城下,中路军其余部队绕至红军后方进行合围。(是不是有点似曾相识)&/p&&br&&p&朱、周发现这一情况,向中央汇报,表示南丰易守难攻红军损失太大,此时敌军将要合围,我们应当佯攻南丰以迷惑对方,主力部队伏击其援军。&/p&&br&&p&博古继续命令进攻南丰。&/p&&br&&p&&b&朱、周不顾命令&/b&,秘密转移主力到敌援军必经之路上隐蔽,并命令红11军伪装成红军主力向黎川地区撤退。&/p&&br&&p&敌军不知红军是否是真的撤退,最终还是选择追击。&/p&&br&&p&朱、周探明敌军追击方向,冒雨转移红军隐蔽地点至黄陂附近。&/p&&br&&p&一天之后,排小部队诱敌进入伏击圈,经过两日激战,歼灭两个师并活捉其师长。&/p&&br&&p&国民党得知此消息后,改变原有战略,中路军缩编为前后两个纵队,轮番向前搜索,企图找到红军主力并与其决战。&/p&&br&&p&朱、周继续命令11军为诱饵,引其前纵队向广昌移动并将其拖住,而红军主力则集中于后纵队必经之地,从其侧翼展开进攻。&/p&&br&&p&经过两天两场主要战役,又歼灭大量敌军,国民党中路军后纵队遭到重创,前纵队只得退却至抚州。其余两路敌军也逐渐后撤。&/p&&br&&p&这几日共歼敌、缴枪万余,第四次反围剿基本胜利,此时正是1933年3月末。&/p&&br&&p&蒋介石5月在南昌成立“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亲任围剿军总司令。&/p&&br&&p&&b&好了同志们,临近期末,事情太多,这个答案基本就到此为止,第五次反围剿的具体发展就不写了,一个月以后必定奉还,加倍奉还,把四五次反围剿,长征,转战陕北全写完,还想听什么只管说,在此谢罪。&/b&&/p&&br&&p&最后再回答几个常见的问题,反驳几种其他答案、评论中的常见谬误。&/p&&br&&p&&b&1.毛不能扭转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是由于根据地的经济、人口等原因。&/b&&/p&&p&这个问题前面已经说明了,毛主席领导的前几次反围剿绝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行动,更是经济、政治、文化的方面综合协调进行的,军事上的胜利只是其最容易引起注意的表现。同样,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也是政治经济文化政策上的全面失败,军事只是其表现罢了。&/p&&p&具体的内容自己翻前文,就不细述了。&/p&&br&&p&&b&2.毛不能扭转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是由于这次围剿绝不同于之前四次,国民党集中主力,且用堡垒步步为营,致使红军无法反击,换谁都不行。&/b&&/p&&p&这种人典型一点根本没看过那段历史,不知从哪里道听途说了一点就开始YY。第五次反围剿的诸般战略与一二次非常相似,就是军事上用堡垒工事步步推进;政治上每到一地先召集地主组织“善后委员会”,进行反共宣传,挑拨根据地军民关系;经济上严密封锁同时屠杀耕牛毁坏农田等等。&/p&&br&&p&由于连续失败两次,蒋介石才考虑换战术,改成第三次围剿的“长驱直入”和第四次的“分兵合进”,但是又失败了。这之后蒋介石再次反思前四次的失败,认为“步步为营”战略没错,前两次失败的原因是兵力投入不够、前线指挥不利,因此第五次围剿投入了100万兵力,还有各种飞机大炮家国外军事顾问团,自己亲任总指挥。所以说,这种战术朱毛是“见的多了”。&/p&&br&&p&那这样的“堡垒推进”战术应该怎么破呢?这个太复杂,我略微说一点。&/p&&br&&p&毛主席认为,红军反围剿的战术核心就是诱敌深入,然后集中兵力打好打之敌,只要破其一路整个战局基本就可拿下,而诱敌深入就是为了等待、创造打好打之敌的机会,关键是沉住气,一定要等到机会出现再出兵。针对一二次围剿的步步为营也是一样,这种情况下的“好打之敌”一般都是敌军中贪功冒进的某支队伍,第一次反围剿是著名的“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第二次是王金钰的第二十八师。当然,国民党将官脖子上顶的也不是个南瓜,步步为营就是为了防止某些队伍落单,所以一定要沉住气。&b&为了打张辉瓒,红军从12月16日一直等到12月30日他从据点中出来;为了打王金钰,从4月20日等到5月15日。&/b&&/p&&br&&p&但是第五次有100万兵力啊,万一没有冒进的小部分敌军怎么办?&/p&&p&那就等。前两次反围剿很多红军指挥官都等不及要求出战,朱毛强行压下来,一直做大家的思想工作。&/p&&br&&p&万一一直没有怎么办?&/p&&p&那就一直等,一直周旋,早晚会出现的,否则对面就不是国民党了(具体为什么围剿军队一定会出现破绽毛主席做过严格的分析,内外环境都有,这里就用一句话带过了)。&/p&&br&&p&&b&第五次反围剿必然比从前更加艰难,我们听听毛主席本人的分析:&/b&&/p&&p&“除了战役战斗计划力争集中兵力和运动战等等条件、务期在内线(在根据地)消灭敌之有生力量、迅速解决“围剿”以外,当“围剿”已经证明无法在内线解决时,应该使用红军主力突破敌之围攻线,转入我之外线即敌之内线去解决这个问题。堡垒主义发达的今日,这种手段将要成为经常的作战手段。&/p&&br&&p&&b&第五次反“围剿”进行两个月之后,当福建事变出现之时,红军主力无疑地应该突进到以浙江为中心的苏浙皖赣地区去,纵横驰骋于杭州、苏州、南京、芜湖、南昌、福州之间,将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进攻,威胁敌之根本重地,向广大无堡垒地带寻求作战。&/b&用这种方法,就能迫使进攻江西南部福建西部地区之敌回援其根本重地,粉碎其向江西根据地的进攻,并援助福建人民政府,——这种方法是必能确定地援助它的。此计不用,第五次“围剿”就不能打破,福建人民政府也只好倒台。&/p&&br&&p&&b&到打了一年之久的时候,虽已不利于出浙江,但还可以向另一方向改取战略进攻,即以主力向湖南前进,不是经湖南向贵州,而是向湖南中部前进,调动江西敌人至湖南而消灭之。&/b&此计又不用,打破第五次“围剿”的希望就最后断绝,剩下长征一条路了。”&/p&&br&&p&哎,说好结束,又说了这么多……&/p&&p&还有那么多的考试等着我预习呢……&/p&&p&罪孽深重啊……&/p&&br&&p&这样,很多人留言私信,希望我推荐一些相关著作,这里我就说一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极其强烈地推荐这部著作,收于毛选第一卷。给大家看一下目录吧:&/p&&br&&p&&b&第一章 如何研究战争&/b&&/p&&p&
第一节 战争规律是发展的&/p&&p&
第二节 战争的目的在于消灭战争&/p&&p&
第三节 战略问题是研究战争全局规律的东西&/p&&p&
第四节 重要的问题在善于学习&/p&&br&&p&&b&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战争&/b&&/p&&br&&p&&b&第三章 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b&&/p&&p&
第一节 这个问题的重要性&/p&&p&
第二节 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是什么&/p&&p&
第三节 由此产生我们的战略战术&/p&&br&&p&&b&第四章 “围剿”和反“围剿”——中国内战的主要形式&/b&&/p&&br&&p&&b&第五章 战略防御&/b&&/p&&p&
第一节 积极防御和消极防御&/p&&p&
第二节 反“围剿”的准备&/p&&p&
第三节 战略退却&/p&&p&
第四节 战略反攻&/p&&p&
第五节 反攻开始问题&/p&&p&
第六节 集中兵力问题&/p&&p&
第七节 运动战&/p&&p&
第八节 速决战&/p&&p&
第九节 歼灭战&/p&&br&&p&很可惜,这部著作写到一半西安事变发生,没时间写了,还有&b&第六章战略进攻&/b&和&b&第七章政治工作及其他问题&/b&没能完成。文中结合的实例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于五次反围剿,无论是战略上还是战术上。&b&把这部著作看完,我相信就不会有人问“如果红军由毛泽东一直领导,在江西的最后两次围剿,能粉碎不?会不会就没有长征了?”这个问题了。&/b&&/p&&br&&p&很惭愧,就做了一点微小的贡献,谢谢大家!&/p&&p&(端起杯子喝水)&/p&&br&&p&后续更新在这里:&/p&&p&&a href=&/question//answer/?from=profile_answer_card& class=&internal&&为什么说长征是“伟大的”? - 通吃岛岛主的回答&/a&&/p&&br&&p&也可以来公众号看:通吃岛,号码是“tongchidao123”&/p&&p&专栏真的是开不了……&/p&
有一些答主信口开河,为黑而黑,十分无聊,那我就从头到尾跟大家聊聊第四第五次反围剿。现在我们看历史一般都会犯“简单化”的错误,许多重要的事件都会一句带过甚至被忽略,搞得历史好像比《帝国》《war3》还简单。 第四次反围剿开始于1933年初,但是我们…
“面壁者张召忠,我是你的破壁人!”&br&  当破壁者到来时,张召忠正躺在病床上。这个曾经准备把一生献给海洋和军事的人,此刻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现在是下午,窗外透进的夕阳的金辉给他的脸上映上了些许血色。隔着半掩着的房门,他看到了来者—— 一个身材高瘦的男人,穿着现代很少有人真正见过的中山装。他低着头,非常有礼貌的问:&br&  “我可以进来吗?”&br&  张召忠用他那几乎没有力气的手撑着床边,挣扎地想要坐起来,却突然猛烈地咳嗽起来,双手一软,又倒了下去。他知道,他的病情已经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他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最后终于说:&br&  “进来吧,把门带上。”&br&  破壁人轻轻地走了进来,又轻轻地关上了房门,整个过程没有发出一点儿声音。&br&  “我的儿子一会儿要来看我,希望你能快些。我不想让他看到。”张召忠停顿了一会儿,又说,       &br&“把我扶起来吧,让我正视自己的破壁人。”&br&  破壁人双手轻柔地托着张召忠的后背,慢慢地让它坐起身来,又从一旁的空病床上拿来了一个枕头,垫在他的身后。&br&  张召忠静静的看着破壁人,沉默良久,最后问道:“怎么称呼?”&br&  “就叫我爱因斯坦吧,这是我的ID。”&br&  接着,在夕阳的光辉下,破壁人“爱因斯坦”开始了他那艰难的破壁工作的最后一部分。&br&  “我们根据智子的侦测得知,其实在联合国公布四个面壁者之前,面壁计划早就已经开始了。那四个表面上的面壁者是公众所认可的,但有一些公众形象不好的面壁者势必不会被公众所接受。所以联合国实际上设置了八个面壁者,而只有四个将为世人所知晓,剩余的四个只能在阴影中工作。你就是其中之一。”&br&  “我是第一个被破壁的吗?”&br&  “不,金X恩是最早被破壁的面壁者。”&br&  久久的沉默。&br&  “继续吧。”&br&  “你多次在公众节目中声称人类文明必定失败,你甚至向联合国提出逃亡计划。在联合国下一次会议上,他们就将就此进行讨论,以至于现在中国民间出现了很多所谓‘逃亡基金’之类的诈骗手段。但联合国是不会同意你的想法的,他们让你提出一个合理的计划。&br&  “很奇怪,你们这些阴影中的面壁者的权力似乎受到了很大的制约。顶不住联合国的压力,你只好向他们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br&  “比如,你提出:海军的作战理论与太空战争最接近,你建议以海军为基础组建太空舰队。而你可以作为其中的舰长,甚至是指挥官参与战斗。&br&  “然后,你又主张太空舰队应该主要以工质推进飞船为方向建立。&br&  “这就使人觉得,你想着凭借着自己多年来的海战经验亲自与主的舰队进行迂回游击战,利用你的作战经验和人类的计谋取胜。&br&  “但只要稍微一想,就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人类与主的差距远大于人类和虫子的差距,无论战术多么高超,人类都不可能取胜的。”&br&  说到这里,破壁人停了下来,随手拿起一个为客人准备的茶杯,拿起茶壶往里面倒了半杯热茶,抿了一小口后将他放在了桌子上。茶杯中升起淡淡的雾气,茶香弥漫在整个病房中。&br&  “我的生命很可能在五分钟后结束,所以现在不能亏待自己。还请局座原谅。”破壁者笑笑,由衷的称赞道,“好茶。”&br&  “所以你的真实目的并不是这个。你是个失败主义者,这毫无疑问。你的最终目的,一定是向外太空逃亡。&br&  “你提出以海军为基础组建太空军,凭借你多年从事相关工作的经验,你在太空军中可以有者很高的地位,这样一来,你就可以进入冬眠,亲自去往几百年后的末日。对于太空舰队的最终部署,也一定是由你完成。&br&  “你又提出以工质推进为飞船建造的主要方向,这就使得太空战舰不能有远距离航行的能力。一旦有能够进行星际远航的飞船逃离太阳系,太空舰队甚至没有能力追击。&br&  “而你提出逃亡主义后,民间一定有大量的民间科学家会暗地研究辐射推进的太空飞船,到了几百年后,以你那时的地位,一定有足够的资源将这种飞船制造出来。到那时,你便可以轻松绕开你自己的部署,让这艘能够恒星际远航的飞船逃离太阳系,驶向无边的星海。可悲的是,太空舰队即使最终发现了这次人类史上最大的叛逃,也没有能力再进行追击,鞭长莫及了。&br&  “面壁者张召忠,这就是你的计划。”&br&  最后,破壁者轻轻说出这句话,仿佛末日的审判。&br&  张召忠突然想起伊文斯的船,叫做“审判日号”。眼前的破壁者真的带来了那4光年外遥远文明的审判。&br&  他再次猛烈的咳嗽起来。&br&  “逃离是事实,但那不是背叛。”&br&  “无论如何,‘战略欺骗大师’这个称号你当之无愧,这个计划一旦开始实施,无论是主,还是人类政府,都无能为力。&br&  “但是你忽略了几个问题。首先,你高估了民科的实力,以他们那些连相对论都无法理解的智慧,不太可能研究出能够星际远航的飞船的模型。其次,以你如今脆弱的身体,可能在无法进行冬眠。尽管在几个世纪后或许你的病能够治好,但在进入冬眠时你的身体就会承受不住。因此你不可能以一己之力完成这个计划。当然,或许你会说,你的儿子会帮助你完成这个计划。但这恰恰就是你整个计划中最大的错误:他和你不同,他是个坚定的胜利主义者!因此,你没有可能成功。&br&  “你的计划,主不在乎。”&br&  破壁者说完,对张召忠深深地鞠了一躬。&br&  “但您仍然是个伟大的战略欺骗家,请接受我崇高的敬意。”&br&  又是良久的沉默。&br&  “就不送了。”&br&  “多谢您的仁慈。”破壁者轻轻地走出了病房。整个过程他没有发出一点儿声音,也带上了房门。一切如旧,张召忠忽然觉得他没有出现过。&br&  但他看见了放在桌子上的茶杯,淡淡的烟雾盘绕在它的上方。这是他来过的唯一痕迹。&br&  “爱因斯坦……”他喃喃自语。 &br&&br&  半个小时后。&br&  章北海轻轻推开病房的门。他把军帽挂在门边的衣帽架上,走到父亲的床边坐下。让他奇怪的是,这一次,章北海没有问病情。&br&  “爸,我加入太空军了。”&br&  他点点头。&br&  北海,你走出了我计划的第一步。&br&  “就像您想的那样,他们要以海军为基础建立太空舰队,他们认为海军的作战模式和理论与太空战争最接近。”&br&  “这是对的。”他再一次的点点头。&br&  好,很好啊。&br&  “那我该怎么办?”&br&  他忽然想起很久以前,当章北海作为一名上尉见习官进入舰队时,他对北海说“北海啊,你还差得远,这么说是因为我现在还能轻易地理解你。能让我理解,说明你的思想还简单,还不够深。”&br&  那现在呢?想到这,轻轻地,他突然笑了。多年来,他已经没有过任何表情了,甚至连情感也淡化了。但他现在突然觉得很欣慰。&br&  “要多想。”&br&  北海,你已经长大了,虽然只有三个字,但我想你会明白的。&br&  ”想了之后呢?”&br&  “北海,我只能告诉你,那以前,要多想。”&br&  北海!你已经超越了我!我早已被我的破壁人识破了,但现在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都不能真正理解你了。&br&  在这柔和的夕阳下,他突然看到了人类文明那光明的、充满希望的前路。&br&  北海,人类的未来,就交付给你了!&br&&br&&br&----------&br&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知乎 &a data-hash=&e99eb6c21c6dc2f3c94e1& href=&///people/e99eb6c21c6dc2f3c94e1&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overcard=&p$b$e99eb6c21c6dc2f3c94e1&&@许温浦&/a&
)以及原文链接,谢谢
“面壁者张召忠,我是你的破壁人!” 当破壁者到来时,张召忠正躺在病床上。这个曾经准备把一生献给海洋和军事的人,此刻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现在是下午,窗外透进的夕阳的金辉给他的脸上映上了些许血色。隔着半掩着的房门,他看到了来者—— 一个身材高…
欢迎收看这期的《走进张灵甫》!&br&首先,利益相关:KMT半个黑/抗战粉/逗比&br&希望诸位大大友好并且专业的打脸,我一定会改正的!我是你们的好朋友答主,请抱紧我。&br&&br&----------------暂时的分隔线-------------------------------------------------------------------&br&我觉得看完这个回答的你们,自己心中也有了”如何评价张灵甫“这么一个答案。&br&名不副实也好,草包也好,抗战名将也好。师座其实并不会知道这些评价,他早就是一个死人了。1947年就是了。&br&至于为什么我非要执着这个,很多人非要执着这个,昨天写到这里的时候我也不清楚,直到今天看到一些评论,大意是,“答主煞笔,张灵甫论起战功,和白崇禧王耀武他们有的比吗?喜欢国军将领喜欢谁不行,非要捧张灵甫?”我这才稍微有了点头绪。&br&&b&老张的战功和白崇禧,王耀武们确实没法比。&/b&&br&&b&他是一个很普通,很典型的炮灰将军,和前面牺牲的无名小连长,死守常德城的柴团长一样,他们都没法和那些国军高级将领比。&/b&&br&&b&然而这个东西,并不是看一个人的功绩大小的。那个时候,千千万万无名的中国军人都和老张一样,前赴后继的死在战场上。&/b&&br&&br&&br&&b&老张他在成为张师长之前,他也是连长,团长,他也可以是柴团长,李连长。&/b&&b&如果柴团长,李连长活下来了,他们也就是老张。&/b&&b&我希望柴团长,李连长们能有一个好归宿,好名声,起码,能够对得起他们壮烈的牺牲。&/b&&br&&br&&br&&b&所以希望后人们尊敬老张,并不止是喜欢老张,是觉得抗战过的,牺牲或者没有牺牲的那些老兵们,不能被这样对待。不止是老张,还有老兵。&/b&&br&&br&&br&&b&打了几年的仗,国军有时候饷都发不出来,有的人就是被拉壮丁去的,他们都在抗日战争中付出了命。老张打抗日战争,从头打到尾,浑身伤,瘸了腿。死在内战场上是他的归宿,可是百年之后,父亲被批斗而死,家人备受歧视,好不容易到了今天,还要面临无数后辈不明真相的嘲讽,说他“无能”“废物”……不应该是这样。&/b&&br&&br&&br&&b&如果为了讨厌某个群体而抹黑一个已经死去的抗战将军,那么这和解放后去张家挖地的那群人有什么区别?&/b&&b&只不过那些人想得到黄金,现在的人想得到心理满足和自己的绝对正确性。&/b&&br&&b&可哪有这种东西?没有人是绝对正确的。&/b&&br&&br&&b&老张埋骨羊圈,农民坐地起价几十万,老张的墓碑屡次被爱国青年砸碎,老张在南京的老宅被xx拒不归还,老张每个月都要被xx日报拉出来骂!他打了七年抗战,一年内战,那些因为内战结果黑抗战功绩的,你们怎么不去日哈士奇呢?&/b&&br&&br&&br&&b&这次老兵抚恤,我军老兵的抚恤待遇和国军老兵的抚恤待遇有多大不同你们可以去百度一下,为什么英雄得不到称赞?&/b&&br&&br&&br&&b&没有英雄的国家是可悲的。&/b&&br&&b&不,&/b&&br&&b&需要英雄的国家,才是可悲的。&/b&&br&&br&&br&--------------------------------------------------------------------------------------------------------------&br&&br&还有,不要完全相信知乎,不一定要相信楼上,也不一定要相信我,多多的看书,看书,看书。&br&&br&&br&&br&有人说我写作不严谨,是在编段子_(:з」∠)_你们就是欺负我文风萌咯!那我就先列一部分出处在前面。&br&&br&&blockquote&《张灵甫传》《张灵甫烈士传》《国殇》(第一部,张洪涛版)《王牌悍将张灵甫传》&br&《国民党正面战场》(大陆最新版)《七十四军军史》《黄埔军校史料》《黄埔军校同学录》《黄埔军校第四期生研究》&br&《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军事(二)》(第二编第三编也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了)《上高会战战史资料选编》《涟水保卫战》《德安文史资料选集》&br&《粟裕战争回忆录》《叶飞回忆录》《在历史巨人身边——师哲回忆录》《原国民党将领抗战亲历记》……(这是一个系列,从淞沪会战到湖南四大会战……也就不一一列了)&br&《王玉龄画传》&br&然后一部分是王玉龄/张居正/张居礼/钟世炎/胡立文/的访谈资料和口述,都是我大陆各大媒体的。&br&还有霍安治先生的论文。&/blockquote&还有部分引用我会在原文打括号的!谢谢大家!&br&逼装完了,开始。&br&-------------------------------------------------------------------------------------------------------------------------------------&br&&br&张灵甫,原名张钟麟,原来名钟麟字灵甫,后来对调了一下&br&籍贯:陕西&br&外号:张瘸子 跛叟(自称) 师座 老张 党花(国民党花瓶担当的简称)夜战狂魔&br&兴趣爱好:杀鬼子/受重伤住院/作死/书法/骑马/南宋史/古董/花花草草/自拍&br&性格:精神分裂,沉默/腼腆/冲动/满级傲娇/理想主义/情商感人&br&&br&1.小张的过去&br&&br&小张出生地主家庭。五岁丧母。&br&&br&青年时候的爱好是书法,没事儿就抱着笔墨去碑林临帖子。&br&↓&br&&br&&img src=&/125cb3fab671d57d65e7_b.jpg& data-rawwidth=&176& data-rawheight=&36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76&&&img src=&/70c87ea8a6e92f755a8fc75_b.jpg& data-rawwidth=&380& data-rawheight=&92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0&&&br&&br&&br&&br&&br&&br&因为书法,小张和当时在陕西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结下了忘年交,于右任很喜欢小张(的书法)。一遇右任误终身,从此跳入国党坑.&br&1923年,小张从陕西省立第一师范毕业,开始当小学老师,同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成为一名北大学子。当时的北京风起云涌,学生运动此起彼伏。&br&&br&1924年,冯玉祥在北京发动”北京政变“,”时以国是日非,民事日困,慨然有匡济时艰之意……“(台湾“国史馆”《张灵甫传》)小张离开北大,走上投军之路。那时候的小张随身只带了一点简单的行李,很少的钱,买车票都成问题,”坐在火车上看着坐在对面的吃香的喝辣的,为了省钱,只好眼睛望着窗外。“&br&&br&1925年春夏之交,张灵甫到达河南开封投军。然而他并没有被录取……原因是因为嫌他长得太高大了……(一米八七)后来张灵甫好歹加入驻豫军官训练团。6月,于右任来到国民二军演讲,见到了老相识小张,觉得屈才,一封介绍信把小张拐去了黄埔。(捂脸贴黄埔四期档案证件照……)&br&&br&&img src=&/3ea4186dec904be9b2560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41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br&&br&日,蒋介石在黄埔新生开学典礼上发表讲话,那是小张第一次见到校长。当时小张还是小透明,校长是不认识他的。在同学里也就是一个闷罐子,什么三民主义啊共产主义啊,都还停留在考前恶补的状态,但是对他自己来说,他的传统思维使得他更加倾向于当时的正统,说白了,忠国忠君。小张最烂的一门课是政治,每次都是考前挑灯夜战三民主义。小张曾经说过一句话,“为主义死”。……(大概就是背主义背死的吧。&br&&br&1926年10月,23岁的张钟麟来到21师报到,步兵排见习官。&br&&img src=&/c088c9e24ed805a959c0f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8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c088c9e24ed805a959c0f_r.jpg&&(北伐时期27岁的钟麟……此时老张人生中最重要的人P图师傅还没有上线)&br&&br&这段日子里小张打了很多仗,比如谢集。”他本人在第一冲击波向敌军正面冲锋“爬云梯登上城楼,受重伤。被徐庭瑶送去上海医院,(这是他第三次受伤)然后胡宗南上任,给小张升官。&br&&br&1931年-1935 缴共,战况惨烈。至于有多惨烈,言语太过单薄,我引一段前人口述,网上没有,从书上手打。&br&&blockquote&“在松潘围堵红军的后期,国军已经精疲力竭,从伍成仁的败兵(49D)到达碧口,市上就不断出现乞食的病兵,沿门讨饭,有些竟然倒在街心,胡宗南的留守处从不过问……约莫农历六月,我从闭口回到县里,沿途看到死尸纵横,都穿着军衣,配有符号,有些村落旁边的狗一群一群的在那里争食,头被啃的有骨无肉,军服和徽仍赫然在眼,这样伤心惨目的状况被我亲眼看到,觉得古诗中”鸟鸢啄人肠,衔飞挂枯枝“的景象,还没有这样凄惨……”(李炳藻《在川北松潘截击红军的经过》)&/blockquote&&br&&br&2.杀妻案&br&&br&1935年冬,他在西安枪杀了妻子吴海兰。&br&&br&吴海兰,广元人,是他的第二任妻子,是他人生中第一个自己选择的真爱。两人结婚后感情还算和睦。只是因为老张常年在外,聚少离多。&br&这年冬,在前线的张灵甫请假回家探亲。枪杀了妻子吴海兰,这在当时是大案子。当时的情况众说纷纭,什么吃醋,什么出轨,我说你们能正经的去找找资料吗。&br&&br&当时吴家人告状告到军部,军部不受理,于是写给当时在西安的妇联主席于凤至(张学良老婆)于凤至听说了极为震惊,告诉宋美龄,宋美龄又告诉蒋介石,蒋介石&b&直接绕过司法程序手谕判了张灵甫死刑。&/b&&br&小张辞别家人,把所有积蓄交给家里,然后上路,路上盘缠用完了,摆摊卖字赚路费到南京自首。他在给好友写信的时候,嘲讽自己说“为杀妻室做楚囚。”&br&为什么胡宗南敢让张灵甫自己去而无人看守呢“他是个傻瓜,他不会跑的。”王玉龄语。&br&当时的舆论一片哗然,全国各界纷纷要求处死张灵甫以正法纪。&br&&br&至于张灵甫为什么没死,反而被释放出狱(他并不是和抗战大赦的犯罪军官同一批出狱的,是在这之前被赦免释放的),当时的案情我们内情我们如今已经无法揣摩,但是对应其他答案的“吃醋杀妻&说,我却陆陆续续看到这样一些资料。&br&&blockquote&&p&王玉龄和其部下口述:&/p&&p&“据张灵甫的后任妻子王玉龄回忆,张灵甫曾说:“她拿了我的东西,我问她又死不开口。”但张灵甫并没有解释吴海兰到底拿了他的什么东西,以致他痛下杀手。&/p&&br&直到张灵甫死后多年,当年与他私交甚笃,曾经长期在他手下任职的刘光宇透露了玄机:“吴海兰偷了张灵甫的文件。”&br&&br&“&a href=&///?target=http%3A///safecheck/index%3Furl%3DrN3wPs8te/pL4AOY0zAwhz3wi8AXlR5gsMEbyYdIw60weVhVyM3Bmh3%2BaWZI8CvEImOuUl9obIdesUqvhcRz%2BhXSuwz9b96EragWmZ1jer1XQuxoOXhQsXMLtp1bLNVteSh3/Rp4z5pRi1J9/aVMVo5fpekJIbHRhe46TMnQoFQ4xd/ZiI4Y6yRB7Nzzz2%2B1px6drEFxsgh2Pah4egTNMg%3D%3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吴海兰&i class=&icon-external&&&/i&&/a&终究是广元人,而且在其嫁给张灵甫之前,在广元南街打铁街生活了近17年,她的娘家人如今是否还在?记者通过多方联系,找到了1995年在广元时报发表过&a href=&///?target=http%3A///safecheck/index%3Furl%3DrN3wPs8te/pL4AOY0zAwhz3wi8AXlR5gsMEbyYdIw61%2BX3LfLfS1FTX8lh0DgifgIpL/c40SI9KjCwnfJHtJZqVuz7qzNqYct6XyibVFgk4fbLMgytUg5Z4Q4OO30Ri8SAtVjSx1NjJY8K44RtEayJDm2h/odwKSFykLcJaGRYrJZpm7SySkHoVBCpSoWIuxoSTmfV/6WXfM1H1TUUSHobeqhQ7MgDuXec/AZ%2BIFwcQwPGbuJnYGNA%3D%3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张灵甫杀妻案》&i class=&icon-external&&&/i&&/a&的作者何广华。从他那里,记者找到了一个重要线索:&a href=&///?target=http%3A///safecheck/index%3Furl%3DrN3wPs8te/pL4AOY0zAwhz3wi8AXlR5gsMEbyYdIw60weVhVyM3Bmh3%2BaWZI8CvEImOuUl9obIdesUqvhcRz%2BhXSuwz9b96EragWmZ1jer1XQuxoOXhQsXMLtp1bLNVteSh3/Rp4z5pRi1J9/aVMVo5fpekJIbHRhe46TMnQoFQ4xd/ZiI4Y6yRB7Nzzz2%2B1px6drEFxsgh2Pah4egTNMg%3D%3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吴海兰&i class=&icon-external&&&/i&&/a&的侄女吴玉清一家现在居住在南山街72号。&br&昨日上午,记者找到了吴玉清老人。得知记者到来的原因,吴玉清老人给记者披露了死因。她说,自己的姑姑是个才貌双全的女子,17岁,就经人介绍嫁给了张灵甫。就在街坊邻居都还羡慕她的时候,噩耗从西安传回广元,说姑姑被张灵甫枪杀,枪杀的理由是由于其不忠于丈夫,在外面有人。&br&吴玉清说,吴家家训从来都严明,怎么可能发生那么荒谬的事情呢?这件事要从&a href=&///?target=http%3A///safecheck/index%3Furl%3DrN3wPs8te/pL4AOY0zAwhz3wi8AXlR5gsMEbyYdIw60weVhVyM3Bmh3%2BaWZI8CvEImOuUl9obIdesUqvhcRz%2BhXSuwz9b96EragWmZ1jer1XQuxoOXhQsXMLtp1bLNVteSh3/Rp4z5pRi1J9/aVMVo5fpekJIbHRhe46TMnQoFQ4xd/ZiI4Y6yRB7Nzzz2%2B1px6drEFxsgh2Pah4egTNMg%3D%3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吴海兰&i class=&icon-external&&&/i&&/a&未嫁给张灵甫之前说起。原来吴海兰是个有鲜明爱国情怀,知大是大非的女子。与川北这边的地下某某组织,当时大家称作“乌老二”的某某某人士有联系,吴玉清说到一个细节,&a href=&///?target=http%3A///safecheck/index%3Furl%3DrN3wPs8te/pL4AOY0zAwhz3wi8AXlR5gsMEbyYdIw60weVhVyM3Bmh3%2BaWZI8CvEImOuUl9obIdesUqvhcRz%2BhXSuwz9b96EragWmZ1jer1XQuxoOXhQsXMLtp1bLNVteSh3/Rp4z5pRi1J9/aVMVo5fpekJIbHRhe46TMnQoFQ4xd/ZiI4Y6yRB7Nzzz2%2B1px6drEFxsgh2Pah4egTNMg%3D%3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吴海兰&i class=&icon-external&&&/i&&/a&嫁给张灵甫时好像是有人故意安排的,其目的是想以此接近张灵甫。&br&1934年冬,张灵甫和吴海兰结婚&b&,此后,张灵甫在碧口一代狙击某某某,关押了一批某某的人士,吴海兰每次去找丈夫的间隙,就想方设法把关押的某某人士放了&/b&,这样的事情发生几次后,张灵甫便将吴海兰带回西安老家。临走时,吴海兰交给她母亲一块金表,说是让她防老,自己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回来。&br&对于吴海兰临走前的一席话,吴玉清说可能是当时她便猜到自己回不来。”(《广元日报》)&/blockquote&&p&广元日报是我大陆日报,吴玉清是吴海兰的侄女,和张灵甫素不相识,王玉龄是张灵甫的第四任也就是最后一任妻子,刘光宇曾任张灵甫手下团长,这三个不同身份立场的人在不同地点,不同时期,说出了接近一致的事件版本。&/p&&br&&p&而大概能证明这件事情的是,几十年前南京调查团对张灵甫的释放。&/p&&p&&b&南京当时成立了一个案件调查组去广元调查这件委员长亲问的大案,当时正值西安事变(着重符号)发生.调查团回来之后不久,张灵甫被释放了。&/b&&/p&&br&&p&&b&至于为什么官方当时没有公布吴海兰的身份&/b&,只是灰溜溜的放了老张,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不信你看我诚恳的眼神。=v=(给诚恳的眼神加个着重符号)&/p&&br&&br&&p&在这之前,新生活运动进行的如火如荼,被御笔宣判的张团长在牢狱里的生命也接近终点。他的名字已经被画了红圈,择日枪毙,又患上疟疾,时日无多。这时候有那一枪没那一枪对他来说都完全一样,闷罐子小张完全放弃上诉,每天待在牢里,写字,写字。&/p&&br&&p&总有人说小张杀了老婆,没有人性,是个禽兽。其实要是你了解老张,就会知道他是那种特别闷罐子,特别冲动,特别理想主义的人,可能其中最难受的是他自己。&/p&&p&小张在外面和共军打了好几年的仗,共军就是他眼里的匪徒,好几次负重伤,从雪堆里爬出来,眼睁睁看着同乡战友死在战场上,战场惨烈情况前文说过。回到家里,发现妻子通共。三番五次释放共党,三番五次把自己的机要文件藏起来。结果,这一次,还拿了军中的文件。&/p&&p&于是小张杀了吴海兰。然后回到家中,把妻子的衣服付之一炬,回到军部。&/p&&br&如果发现妻子通共,一个正常的军官完全可以先离婚,然后把妻子上交给国家,但是小张没有。他选择了最愚蠢,伤害最大,对自己最不利的一种方式。&br&&br&&p&小张不是什么杀人狂,他本人的性格其实是很内敛沉默的,在家里的时候可以一个人写字帖一整天,不怎么说话,战友纪鸿儒死的时候,他抱着纪鸿儒的尸体大哭如赤子,南京保卫战他负伤,坚持要打,最后失血过多险些晕倒,被军长强行离职,才能找机会把他送到江北治疗。会拿自己的钱给手下的兵加伙食。&/p&&p&他替偶然相识的曾国藩后人保护过家眷,救过唱京剧的旦角小青年,给落魄画家办画展,帮下属家人开工厂。&/p&&br&&br&&p&他是一个蠢人,也是一个善良的人这种情况下,我实在想不到他会做出什么聪明的事情。最蠢的是他杀了吴海兰,自己也没想活,在被人劝说之后,才递交了申诉书。&/p&&br&&br&&br&&p&3.抗战中的老张&/p&&br&&p&3.1【望亭之战】&/p&&p&世事弄人,最终小张还是在病痛和牢狱中活了下来,出狱了。出狱之后,他将自己的名字张钟麟改成张灵甫,字和名对调了一下.&/p&&p&从此小张变成了老张。老张回到了西安,当时杨虎城的部下王峻来找老张,想拉老张入伙,老张再婚的时候给老张送了两百大洋。老张没收,原封不动退回去。在老张的眼里杨虎城关过他家亲爱的校长,是坏人。&/p&&p&老张想回到胡宗南的第一师,胡宗南没有要老张,老张最后去了王耀武的麾下,当了个高参闲职。&/p&&br&离开陕西之前,老张给哥哥写下了他的第一封遗书&br&&br&&blockquote&&b&“此次对日之战,为国家民族争生存,兵凶战危,生死难卜。家人当认我已死,绝勿似我尚生。予果死,堂上双亲,请兄奉养;膝下诸子,望兄抚教;余妻守嫁,听其自然。”&/b&&/blockquote&&br&十月份,老张终于脱离文职,作为上校团长走马上任来到305团。74军第51师第153旅第305团,刚整训完毕的新兵团。&br&&br&51师在上海耗了两个月,上前线时间最短的团305团也是最完整的团了。新兵团接到的任务是守住望亭,三天,日军未能前进一步。连长刘德胜上尉牺牲,老张和周志道一起操起枪杆亲临前线督战,士气大壮,一鼓作气把日军打了回去。&br&望亭之战,305团伤亡六百多人。所幸得以完成任务撤退。&br&&br&我这里详细的说一下望亭之战:&br&以下是国史馆王耀武的电文一篇:&br&&br&&blockquote&&b&“{#王耀武#}电{#钱大钧#}新编两旅四团就绪派任{#李天霞#}兼旅长选任原三团干部升任及罗店战役夺得武器惟新编第三〇五团无枪派往前线构筑工事。时间(起迄):~”&/b&&/blockquote&&br&也就是说,305团,打望亭之战之前,还是一个无枪团。&br&&br&&blockquote&张灵甫的阵地,绝对是24年步兵操典的地堡据点群,有据点间互相支援的火网编成、有侧防机关、有躲避炮火的掩蔽部、有预备阵地、有假工事、甚至有内八字射口……然而,张灵甫没有轻重机枪,连能用的步枪都没有几杆,第3营即使有良好的据点群纵深阵地,也没有火网可言。&br&&br&&我奉派掩护友军转进新阵地,这比较任前锋作战更困难,真不是容易的事啦!在苏州望亭车站,我以一团窳败的七九步枪,连机关枪也没有一挺,和敌寇相持了七八日,直到江阴要塞给敌寇突破,我恐断了归路,才率领部众退回南京,跟着便是保卫大南京之役……&——张灵甫的访谈&br&&br&军政部拨给第305团“窳败的七九步枪”,是完全合理的。因为当时全面抗战已经打了三个月,各战场部队损失惨重,参战部队都在补充武器,后方则在大量建立新军,军政部各军械库的库存武器,且不说轻重机枪迫击炮,那怕是堪用的79步枪,想必也已经拨发一空。所以抗战爆发之后由欧洲抢运香港广州的军品急单,会有大量来自比利时、德国与捷克的79步枪。然而,王耀武有蒋公的手谕或侍从室的电令,军政部不敢不照办,于是军政部只能把军械库里没人敢要的旧步枪拨发给第305团充数。&br&&br&对一般不懂军事的读者而言,“窳败的七九步枪”只是一段不痛不痒的句子;但是对真正扛过枪的老兵来说,看了这段话,真是要头皮发麻,失箸心惊!&br&&br&七九步枪之所以“窳败”,想必是从前部队换装新枪时汰换下来的老枪。国军的官僚一向有爱惜武器的传统,报废除帐老旧兵器总是上油存库,而不是交给废铁商人。所以当时军政部的军械库里经常堆满的陈旧兵器,简直可以开博物馆。官僚之所以不把旧枪当废铁处理,是因为旧枪也是枪,虽然已经报废,但仍然被官僚视为不宜流出军营的武器。然而,真正当过兵的人,都知道除帐存库的旧步枪根本是废物。“&/blockquote&&br&&br&以上摘自学者霍安治的文章《再谈张灵甫的抗日第一战-137号铁桥前的奇迹之战》(强烈安利这篇文章)&br&&br&太长了,我来翻译一下:&br&1.老张当时是一个&b&新上任的团长&/b&&br&2.老张手底下的305团是由一&b&部分老兵和没有上过战场的完全没有战争经验的新兵组成。&/b&&br&3.老张的305团在当时没有机关枪,只有少部分人拥有能用的枪和子弹。这次战争之前没有枪,还有通过&b&听枪声练胆&/b&量的训练记录,是个&b&无枪团&/b&&br&4.张团长面对的,是全副武装,装备精良的日军。&br&&b&5.老张带着这样的305团完成了这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b&。&br&&br&&blockquote&在混战中,张灵甫会掌握住一支预备队,冲锋号音攸扬奏起,张团长率领预备队冲出阵地,以最猛烈的气势横扫日军的掷弹筒分队与轻机枪。即使重机枪与步兵炮转移阵地的速度一定比张灵甫的逆袭快,但是只要逆袭冲杀能冲动敌军,迫使重兵器后退,日军已经测好的射击诸元就会全部作废。在下一轮的攻势中,日军只能再使用观测气球与剪形镜从头来过,重新观测,珍贵的时间就争取出来了。&br&&br&以一营烂步枪挡住日军的精锐师团,这真是战争史中值得大书特书的杰出战例。打出这般奇迹之战的将领,居然遭到后世批评,以种种在空调房里胡乱臆想的理由,大肆批评张灵甫不配称作抗日名将……现在没有打仗的机会,但是有兴趣的朋友们不妨藉由自己的经验,想象当年守桥官兵们的心情。&br&&br&&b&假设你的公司要加班赶个单子,而你是个部门小主管,带十几个心不甘情不愿的员工加班。加班到午夜,眼见进度严重落后,大局已经不可挽救,其它部门的同事早已失去斗志,纷纷托词回家睡觉。品管说货赶不出来,跑了;仓库说品管跑了肯定不能入库,也跑了;甚至隔邻生产线的主管与员工,也开始互推责任,乱骂一顿全跑了。最糟糕的是,加班没有夜宵福利。货没有赶出来,公司给不给加班费也没有明确定论,甚至公司明天是否还存在也不知道。在这最绝望的时刻,你扪心自问,你有何魅力,能管住自己手下继续熬夜加班?&/b&&br&最有可能的结局,就是你的十几个员工,个个骂声不绝,指着空荡荡的厂房,质问你为什么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vbg增加武将补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