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游戏怎么办?一般爱玩游戏的人 pdf是不是都很孤独,所以才在游戏里找到快乐

爱玩游戏的人决策力强
专辑:健康播报
扫描二维码获取播放地址
爱玩游戏的人决策力强
视频摘要:比利时根特大学的学者的一项研究显示,爱玩游戏的人,大脑皮质层厚度会增加。皮质层越厚,意味着特定脑部区域的密度越大,而这会让人更容易做出决策。金钱鳘又称黄唇鱼,目前已经接近濒危灭绝的状态。
赴日游客越来越多,国内游客成为黑心商家的肥肉。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Brie Code是一位女性开发者,曾供职于育碧蒙特利尔工作室和Relic等游戏公司,从业经历超过14年,参与过《光之子》《英雄连》和几款《刺客信条》游戏的开发。
  近日,Code在GameIndustry的一篇标题为《电子游戏很无聊》(Video Games Are Boring)的文章中提出一个观点:她认为在游戏公司,几乎所有从业者都是玩家,没有与更多的非玩家用户接触和沟通,因此在立项和开发游戏时会陷入“经验主义”的窠臼,无法满足基数更大的非玩家用户需求。触乐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编译。
  Brie Code
  电子游戏的收入规模已经超过了电影行业,人人都是玩家。毫不夸张地说,在过去的14年里我完全投入到游戏开发之中,参与过《英雄连》《刺客信条》和《光之子》等作品的创作。但无论我走到哪儿,都会遇到一些不玩游戏的人。我的绝大多数朋友不玩游戏,当我跟陌生人初次见面时,当对方听说我是游戏从业者,反应似乎都有些拘谨。他们会说几款自己曾经玩过的游戏,试图赞美它,接着又承认他们不玩游戏。
  与父辈相比,科技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多样化。线性小说和电影已不再能反映现实生活,哪一种艺术和娱乐形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拼贴艺术?回忆录?不,那应当是电子游戏、互动娱乐,但很多人不喜欢电子游戏。
  为什么?
  如果一群彼此相似的专家聚在一起,他们很可能会面临创意瓶颈,这是因为他们思考事情的方法类似,知识储备接近,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一样。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当一个人与跟自己相似的人待在一起,他的想法往往比置身于一个更多样化的人群时更少。
  在游戏公司,所有从业者都很相似――大都是男性、白人――更重要的是我们中绝大多数都是玩家。这是否有可能让我们错过些什么?
  也许,我们所知道的一切都是错的。
  ■我所知道的一切都是错的
  三年前,有几个不喜欢电子游戏的朋友第一次让我给他们推荐游戏。这是因为他们开始购买平板电脑,或是从邻居和亲戚那里拿到了过时的家用主机。这让我非常兴奋,我以为自己终于有机会与其他人分享我所热爱的游戏。但事实证明我错了。他们没有在玩过我所推荐的游戏之后成为一名玩家。不过,一些有趣的事情发生了。
  表妹克里斯蒂娜(Kristina)对我对电子游戏的爱好一向不以为然。她是一个艺术史学家,热爱当代女性主义艺术,她认为我是一个设计师――但不是游戏设计师。当我发短信告诉她自己工作辛苦时,她不会表示对我的支持,而是会鼓励我离开游戏行业,回到学校学习室内设计或工业设计。她认为开发游戏就像浪费生命。
  有一天,克里斯蒂娜问我哪些游戏好玩儿。我特别激动,为她推荐了《风之旅人》(Journey)。我觉得《风之旅人》挺适合她,不过出乎我意料的是,她没有玩通关。她不喜欢游戏里那条可以杀死角色的蛇。那款游戏并不太难,问题是她完全不愿意在游戏中受到任何攻击。克里斯蒂娜接着请求我推荐更多游戏。
  于是我开始做一项测试,那就是向不玩游戏的朋友们推荐不同游戏,看看他们喜欢和不喜欢什么。某天夜里,我觉得克里斯蒂娜已经很信任我了,所以向她推荐了我最爱的《上古卷轴V:天际》。克里斯蒂娜用谷歌搜索了一阵子后回复我:“呃,我不知道你为啥觉得我会喜欢玩这个。我不看《权力的游戏》,不喜欢剑和战斗。我也不喜欢龙。”我建议她不妨试试,给《上古卷轴V:天际》一次机会,但当晚她没再回复我。
  三周后,我的手机铃声响了。没有人会打电话给我,因为大家都知道我不会接。当我看到手机屏上出现克里斯蒂娜的名字时,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肯定是家里出事了,我想。我按下接听键,克里斯蒂娜在电话那头哭了起来。
  克里斯蒂娜告诉我:“林达(Lydia)死了。”
  我的整个家庭里没人叫林达,克里斯蒂娜说的是《上古卷轴V:天际》里的一个角色。在过去三周时间里,她一直在玩《上古卷轴V:天际》,而她刚刚意外地杀死了林达,在那之前没有保存游戏……克里斯蒂娜哭着告诉我,她不知道她会与一款游戏里的角色产生情感联系,她不知道自己会通过角色进入到游戏世界,关心其他角色。可我从未意识到她连这些都不知道――这些对玩家来说属于常识。她说在这些年里,她并非不喜欢电子游戏,而是根本就不知道游戏究竟是什么。
  既然我的表妹热爱《上古卷轴V:天际》,那么,我那些不玩电子游戏的朋友可能也会喜欢游戏。我的想法由此发生了巨大改变。我曾经参与制作《光之子》,我以为朋友们会喜欢它,但在制作期间没有向他们展示。让我感到惊讶的是,当《光之子》发售后,我的朋友们根本不喜欢它。
  事实上在林达死后不久,克里斯蒂娜就不再玩《上古卷轴V:天际》了,因为她真的不喜欢剑、战斗或龙。三年后的今天,仍然没有任何一款游戏能够打动我那些不喜欢游戏的朋友。借用蒂姆&古恩(Tim Gunn)的话来说:“这是一次设计失败,而不是客户的问题。”
  我热爱电子游戏,乐于与同样热爱的人们共事,但与克里斯蒂娜的交流让我意识到,我和同事们的思维方式太接近了,我们使用同样的游戏设计理论,却并没有考虑到基数更大的非玩家用户的需求和想法。我们彼此相似,这导致我们制作的游戏让人觉得无聊。
  我的朋友仍然在请求我推荐游戏,他们对游戏有兴趣,但我要做的不是说服他们喜欢我所喜欢的游戏,而是真正与他们对话,询问他们到底喜欢怎样一款游戏。
  ■非玩家用户的想法
  为什么我的朋友不喜欢电子游戏,他们又喜欢什么呢?
  当谈论自己为什么不喜欢游戏时,他们普遍提到了三个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认为电子游戏缺乏深度,他们会说:“跟书籍、电影、播客不一样,玩游戏不会让我学到任何东西,或者作为一个人发生改变。”第二,他们觉得自己在游戏中遭到排斥。例如,很少有女性会玩一款曲解妇女形象的游戏,“它们侮辱了我。”第三,他们无法在游戏中找到自己熟悉或感兴趣的文化。
  但他们并不关心另外一些元素,例如逼真的游戏画面、动作感等。
  所以总的来说,我的朋友们不希望被排斥,他们想要找到符合自己口味的游戏作品,并看到游戏中的深度。由于游戏行业在前面两个方面做得很失败,所以他们根本无法体会到,游戏有可能是帮助一个人学习、成长和改变的最强大媒体。作为玩家,我们知道一种经过精心设计的游戏机制,能够比一本小说或一部电影更高效地传达意义,《请出示证件》《Train》和《这是我的战争》等都让我们意识到了这一点。
  所以我也能够理解为什么朋友们既不喜欢《上古卷轴V:天际》,也不喜欢《光之子》了。《上古卷轴V:天际》有深度,却不符合他们的口味――克里斯蒂娜喜欢与游戏角色互动,但她不喜欢剑、战斗或龙;《光之子》符合一些人的口味,但缺乏深度,玩家无法在线性故事情节和回合制战斗中探索复杂的社会问题。另外,《光之子》的操纵对非玩家用户来说也不太容易上手。
  要想让我的朋友们喜欢电子游戏,仅仅是删除游戏里他们不喜欢的内容还不够――我们必须确保游戏体验与他们所关心的事情,以及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紧密相关,能够帮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生活。
  所以与询问朋友他们不喜欢电子游戏的哪些方面相比,了解他们在生活中遇到了哪些问题,以及游戏怎样才能帮助他们更为重要。
  克里斯蒂娜和她的长辈们完全不同。她是家庭第一个获得大学学位,拥有一份不错职业的女性,但并不太熟悉办公室政治和职场生活。她体型较小,所以虽然很聪明且内心强大,人们也常常不认真地对待她。如果下班晚归,她会在回家路上为自己的安全感到担忧。温哥华的生活成本很高,她欠了一笔学生贷款,她不知道自己该怎样平衡职业与家庭之间的关系。她的朋友们跟她一样忙碌,她没有可以学习的榜样,所有事情都得自己来。
  当克里斯蒂娜下班回到家,她不愿意继续在一款游戏中打斗或是遭遇挫折了。她更希望能在游戏的社交环境下体验社会,这也正是她因为《上古卷轴V:天际》中林达死去而感到悲伤的原因。
  前不久,艺术家哈里&盖尔斯(Harry Giles)在一段视频中谈到了对艺术的看法。他认为艺术家常常试图震撼受众,而这让艺术处在一种“不断震撼、不断刺激(受众)的状态”;与此同时,我们“对人和事物的关爱正遭遇严重侵蚀”。我也这么觉得。盖尔斯说:“提供关爱是一种有价值的艺术探索途径吗?关爱的艺术,是不是一种激进的政治艺术形式?在关爱的价值被贬低的社会,关爱本身是否会让人受到震撼?”
  我对让人震撼的一流游戏画质,对谋杀模拟游戏,对枪械和刀剑不感兴趣。我对肾上腺素不感兴趣,现实生活已经足够让我兴奋啦。我对关爱、角色和创造感兴趣,对通过游戏发现生活中继续前行的道路感兴趣。我对陪伴和理解,对人与人的情感联系感兴趣,正如米兰达&裘莱(Miranda July)所说:“我所想要知道的,是其他人怎样生活。”我希望制作帮助其他人理解生活的游戏。
  ■制作有趣的游戏
  关心用户很重要。蒂姆&古恩在《华盛顿邮报》的文章里说:“今天的设计师们,还在按照几十年前确立下来的范式工作……但考虑到女性在这个国家的现状,设计师需要改变想法了。”在我离开前东家(育碧)前的最后几天,我一直在思考约翰&巴尔代萨里(John Baldessari)在1971年写的文章《我再也不会制作任何无聊的艺术作品》(I Will Not Make Any More Boring Art)。巴尔代萨里烧了他的所有油画,原因是他认为自己应当摆脱范式。而当我与朋友们聊天,谈到他们对一次互动体验有哪些期待时也会发现,他们的许多想法与游戏行业的传统观点并不一样。
  游戏行业似乎不太愿意与非玩家用户对话。三年后的今天,我那几位购买了平板电脑的朋友仍然在寻找游戏。过去多年以来,我总是竭尽全力地向同事们证明,女性也是人,她们并非难于理解或者对游戏无感;女性同样需要富有深度和丰富的体验。我知道《金&卡戴珊:好莱坞》和一款以收集猫咪为主题的游戏受到女性欢迎,但她们希望体验到更多游戏。
  我之所以创办了一间小型工作室,是因为我关心游戏,关心我的朋友和像他们那样的人。我希望我的朋友也能够关心游戏,同时也希望制作关心他们的游戏作品。在我的工作室,我们与一些不喜欢电子游戏的人共同制作游戏,因为我们希望打破既定模式,从更多不同的角度思考并创作。我们的游戏不会故作阳刚或是让玩家内心麻木,觉得自己浪费了时间,而是会关乎陪伴、尊重和无畏,让人们更好地理解生活。这有趣多了。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高品质、有价值、有趣的移动游戏资讯
1615文章数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彭栋是一家游戏公司的策划,由于有媒体报道了他如何从一个爱玩游戏的人成为一个游戏行业从业者的事迹,和其父亲接到了十来个家长来电,家长们希望彭栋能与自己的孩子聊一聊,劝其孩子戒除网瘾,或是希望从彭栋身上了解到有参考价值的经验。..
彭栋是一家游戏公司的策划,由于有媒体报道了他如何从一个爱玩游戏的人成为一个游戏行业从业者的事迹,和其父亲接到了十来个家长来电,家长们希望彭栋能与自己的孩子聊一聊,劝其孩子戒除网瘾,或是希望从彭栋身上了解到有参考价值的。
“我仍想对现在玩游戏正玩得起劲的弟弟妹妹们说:游戏是有价值的,但你们不要只顾着眼前的玩乐,要在游戏中进步、游戏中学习、游戏中成长。”彭栋说。采访时他告诉记者,自己最初也只是盲目跟风玩游戏,然后渐渐地学会了怎么玩好,并开会学会在游戏中思考、成长、学习,学会分析游戏的优劣,尝试撰写过游戏心得、攻略和游戏评测报告等。
彭栋给出了自己的忠告:社会经验可以用一辈子去积累,学校的经历一旦错过,就很难有更好的机会去补回让你终身受益的基础知识。而且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更系统和扎实,一辈子都很难忘掉。
可见,我们有必要认真的思考,游戏究竟可以给大家带来什么东西。游戏作为一种当下流行的娱乐方式,可以很好的让人缓解工作和学习的压力,同时游戏会可以有着丰富的内涵,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认真思考,也肯定可以有所得。更重要的是拥有思考和分析的能力,思考游戏,思考生活。
关于游戏的一些趣事
游戏的话题不应该这么沉重,希望青少年们都能正确的区分和对待游戏与生活,下面我们可以看看一些与游戏有关的趣闻。
游戏让美国青少年犯罪率骤减
Lawrence Katz
哈佛大学的经济学者Lawrence Katz曾发表声明:游戏可以成为现在年轻人发泄生活压力的途径而,并期待社会舆论用公平的观点来对待年轻人玩游戏这一状况。根据FBI的调查结果,从去年开始美国的犯罪案件数量有减少倾向,暴力犯罪的数量比前年减少5.5%,抢劫案件和前年同期减少4.9%。
Lawrence Katz声称,在世界经济恶化的情况下,犯罪案件却没有随之上升,游戏和网络的作用应该得到正视。因为游戏不仅可以给年轻人提供长时间的娱乐,还可以成为生活中挫折的发泄途径。
暴力游戏与犯罪无关
这位州长提议禁止暴力游戏,那他自己的暴力电影呢?
一份来自德州AM大学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接触暴力视频游戏及电视节目和青少年暴力犯罪行为并无明确关系。调查了302名10-14岁的西班牙裔青少年,每位受访者都被问及是否玩暴力游戏或者看暴力电视节目,然后一年后再调查,看他们是否参与过暴力或者非暴力的犯罪行为。
研究发现,相比那些不玩暴力游戏的孩子,玩暴力游戏的孩子并没有显著的从事某些暴力或者侵略性的行为。
更多精彩尽在 专题:话题:为什么有些长辈因为青少年沉迷游戏而反感游戏_爱玩网_网易
话题:为什么有些长辈因为青少年沉迷游戏而反感游戏
本文系作者授权“爱玩网”发布原文标题:为什么有些长辈反感游戏根据题目描述,更确切的问题应该是“为什么有些长辈因为青少年沉迷游戏而反感游戏”。至于有些因为各种山寨换皮游戏或者圈钱游戏而反感游戏的,我也同意你们的看法,确实很多游戏吃相难看。但这不在本答案讨论范围,相关评论恕不回应。--------------------------------原答案分割线--------------------------------10岁女孩玩耍时用一把电锯把5岁妹妹的脸给锯了,人们不去问为何小孩能接触到电锯,而是认为事故原因是小女孩看《熊出没》模仿里面的光头强,都TM赖无良动画片净播些不该看的东西。10岁男孩把邻居家7岁和4岁的两个孩子绑在树上点火烤,导致两人烧伤,人们不去问为何10岁了还不懂用火烤人有多危险,而是认为这都是模仿《喜羊羊与灰太狼》里烤羊的过程,制作方还被告上法庭,被法庭判决赔偿将近4万块。同样,有12岁网瘾少年为打游戏几天不回家的,有13岁网瘾少年为打游戏偷钱充值的,有15岁网瘾少年为打游戏拦路勒索打架的……人们认为孩子是无辜的,家长是无奈的,都是游戏的锅,都赖游戏,是游戏毁了孩子的前途和青春。媒体报道所谓网瘾少年事件的时候,总会说一句类似“一个阳光少年就因为XX游戏而走上了XX的道路”的话。我特想问问不负责任的记者,你真的确定故事主人公以前是个”阳光少年“么?能做出为了上网偷钱抢劫的事的,有的父母脾气暴躁打骂孩子,有的父母外出打工由祖辈抚养,有的家庭不和经常吵架……不是家长管教力度不合适,就是在恶劣环境下养成了叛逆狭隘的性格,又有几个家庭美满课余生活丰富多彩为人开朗健康向上的孩子堕落成网瘾少年了?你真以为他们在网吧喝汽水吃泡面睡桌子上一连好几天,睁着发红的眼睛机械地点鼠标是因为游戏太好玩?别开玩笑了,那样的游戏体验恐怕已经没多少乐趣可言,他们只是在通过游戏逃避现实生活,他们知道一旦离开网吧就只能回到不愿面对的现实中去,只能在虚拟世界做英雄当大哥。那是什么使他如此厌恶他的现实生活,以至于宁肯躲在网吧过这种生活也不肯回去?恐怕自己有责任,家长有责任,学校乃至社会或许也有责任,却很难怪到游戏公司头上。沉迷游戏的群体除了媒体喜欢报道的16岁以下阳光少年以外,大学生也是重要部分。对于这部分人,我同样认为主要责任不在游戏。他们从高中上来,一下子没了外部的压力和明确的目标,拥有了自主权和自由,有的因为迷茫困惑不知道做什么而开始打游戏,有的因为周围人都在没日没夜打游戏而跟着打。之所以一没人管就开始放纵堕落,恐怕还是家庭教育的问题,孩子缺乏自主性和自控能力,家长也没引导过孩子思考自己的发展方向。至于为什么好多大学的环境都是这样乌烟瘴气地打游戏,那就是学校和社会的问题了。当然,更多的人仅仅是喜欢打游戏,还没到成瘾的地步,可是家长们也不肯因此放过游戏——“我们家孩子可聪明了,小学一年级就会背唐诗,每次考试都双百,就是因为上了初中打游戏,单词也背不过了,考试也拿不了满分了。要不是因为打游戏,肯定能考上清华北大,将来当大官挣大钱。这么好的孩子,就让游戏给耽误了,丧尽天良的游戏公司啊!”俗话说孩子是自家的好,可是望子成龙也要遵循基本法啊,您家孩子天赋足够么?您的管教和培养到位么?一见成绩不好,就把所有过错推到游戏身上,这样推卸责任合适么?说什么如果不是玩游戏孩子肯定能考上好大学云云,我只能说这是在为自己的懒惰推脱,为孩子的懒惰推脱。即使游戏确实好玩,也要想想为什么孩子没有足够的自控力。不是说控制自己一点游戏不玩,而是在休闲娱乐和学习工作之间找到平衡。大人们没看过《最后生还者》里乔尔为艾莉做出的抉择,没读过《》里提里奥写给泰兰的信,没见过《上古5》里天际省恢弘的历史和动人的传说,没听《3》里普希拉唱的The Wolven Storm,这些报纸上电视上也都从来没有。报纸上电视上只有哪里的小孩又模仿动画片闯祸了,哪里的阳光少年又被万恶的游戏毁了。他们不知道游戏可以创造一个世界,可以成为一件艺术品,可以讲述美好的故事,他们只知道游戏能圈钱,能让人上瘾,能毁人前途。当然,人们玩的游戏并不都是《最后生还者》这种有深度有内涵的,还有好多看上去没什么内涵的,家长们问,你玩这些有什么用呢?我一直不能理解,既然是玩为什么非要有用呢?也许游戏不能让你某方面能力得到增长,但你得到了愉悦和放松,在现实生活中遥不可及的体验都能通过游戏得到满足,这本身就体现了游戏的价值。Work hard,play hard,只要能规划好时间,在娱乐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做一点只让自己放松没有其他意义的事?事实上,选择玩游戏的人有两种心态,一种是因为游戏好玩,自己实在想玩,不过再好玩的游戏提供的多巴胺,也到不了让人欲罢不能的地步,跟毒品差的不只一个数量级,居然也有幸被誉为“电子海洛因”;另一种是自己无聊或者不愿意做应该做的事(比如题目太难不想做、论文写不下去等等),从而选择先打盘游戏杀时间,事实上他们只是需要一样东西来kill time,选择了游戏来做这项任务而已。讽刺的是,像《最后生还者》这种有内涵的游戏,它的玩家大部分是前一种,他们热爱自己玩的游戏,他们玩游戏是真的觉得游戏做得好,对游戏质量的要求很高。而被诟病最多的国产页游手游的玩家中,更多的却是后一种出于无聊打发时间的玩家,甚至他们自己都不觉得这些游戏好玩,自己都会骂游戏垃圾;那么问题来了,这些游戏做得这么垃圾,为什么他们还是会玩?是游戏太有诱惑力吸引了他们,还是他们不想做正事选择了游戏?游戏环境要净化,媒体也是很重要的一环。真心希望报纸娱乐版块在报道好莱坞大片和格莱美奖之余,能够抽出一小块地方讲讲TGA(The Game Award的缩写,一个游戏奖项的名字,并非是GTA的误写),讲讲优秀的游戏。另一方面,大人们也应该明白发生上面那些事情,最主要责任永远在当事人自己及其家庭;多从自己和孩子身上找原因,才有可能帮助孩子取得进步解决问题;老是让动画片和游戏背锅,盼着什么时候这些游戏公司都倒闭了自己的孩子就能真正爱上学习,这辈子都悬能盼到那一天。--------------------------------分割线--------------------------------以下回应一些评论区提出的疑问:因为我说沉迷游戏的主要原因在自己和家庭,而不是游戏本身,所以有人说我不够热爱游戏,体会不到游戏有多好玩,大有“没沉迷过游戏的人不足以谈游戏”之感。然而,作为一个学游戏设计又当游戏策划的人,我觉得自己的选择已经足以体现我对游戏的热爱。远的不说,今年我通宵玩过的游戏就有《文明5》、《饥荒》、《巫师3》、《炉石传说》、《FM2016》等等。我通宵玩游戏,所谓“网瘾少年”也通宵玩游戏,我们之间的区别就是我每次通宵都是知道第二天没什么要紧的事、确定通宵不会耽误正事的情况下玩的。喜欢玩游戏和沉迷游戏之间有很大区别,尽管我们经常开玩笑说自己又“沉迷XX游戏”了,但实际上只是喜欢玩而已,只是找到了一个更好的娱乐手段,在不耽误正事的情况下偶尔通宵一把也是非常正常的事。但如果为了打游戏住在网吧一连好几天,丝毫不顾重要的考试、家长的担心和应完成的工作,那才能算沉迷。“沉迷游戏”的重点应该在“沉迷”而非“游戏”,不信可以做个调查,看看沉迷游戏的群体是跟喜欢玩游戏的群体共同点多,还是跟沉迷其他东西的群体共同点多。有人在评论区提到关于游戏的相关政策制定和执行得不到位,比如小孩用他人身份证注册防沉迷系统,比如存在网吧老板有意招徕小学生。但我想这些也不是游戏公司能控制得了的,公司就是开发和运营游戏,就连网上漫天乱飞的盗版游戏都管不了,更别说管网吧老板了。还有人提到游戏圈钱的问题,确实游戏为了盈利会设置付费点,让用户付费能够玩得更爽。但问题是不管怎么设计,付费的存在都是会影响游戏体验的。也就是说,如果让你花钱你都玩,那假如不用花钱的话你更会去玩,游戏圈钱这个点其实是把玩家向外推的。有人说因为游戏要花钱导致小孩偷钱去玩游戏,那重点其实在小孩沉迷游戏到了不惜偷钱去玩的程度,沉迷比损失的钱财更可怕。提到国产游戏的也有,国产游戏的名声跟国足一样,成了国人的痰盂。眼下国内游戏环境确实很乱,但如果你深入了解国内游戏产业的话,就会发现仍然有良心公司和优秀制作人,情况还是在逐渐变好的,不过还需要时间。我不求所有人同意我的看法,有些什么理由不讲直接在评论区喷我的,有些表示不管怎样在我眼里游戏就跟毒品没区别的,有些对游戏和游戏产业现状根本所知寥寥就乱讲一气的,希望等以后游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后你们不会太悲愤。我不认为你们能理解我的意思,彼此不必多费口舌。--------------------------------分割线--------------------------------以下是一些题外话,也算是谈一下看到某些评论的感受。回答这道问题之后收到了很多这样的话:嗯,自己有责任,父母有责任,社会学校也都有责任,就游戏公司没有责任,这真是太6了。这位同学言下之意无非是游戏公司也有责任,我没有回复也没有反驳。一方面是没什么好反驳的,我并没否认游戏公司有责任,我只是说主要责任不在游戏公司;另一方面我也说服不了他,因为游戏确实是诱惑力最大的娱乐项目之一,人类花了无数个小时在玩游戏上,而这些时间在很多人看来是白白浪费掉的,只不过这不是我答案的重点所以没有说而已。我之所以没有回复,主要是觉得痛心,痛心我必须承认游戏公司有责任。游戏设计师绞尽脑汁设计系统平衡数值,编写引人入胜的剧本,程序员们debug到深夜架构逼真的图像引擎,美术们的草稿纸堆满了房间,才做出精美传神的原画。当我们历尽艰苦做出来一款令世界疯狂的游戏时,有人告诉我们,你们有责任,你们耽误了孩子的学习。游戏公司有责任,游戏公司的责任是把游戏做得太好了么?是游戏设计师太用心太聪明了么?是美术的画画得太棒了么?是程序员们开发的游戏引擎太逆天了么?这些都是错误么?歌唱得好的歌手,人们叫他大明星;电影拍得好的导演,人们叫他大艺术家;游戏做得好的设计师,人们叫他罪人。我的本科专业是CS,学了一个游戏设计的双学位,我一直梦想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游戏设计师。每次回家过年,最怕被亲戚问自己以后想做什么。我回答说做游戏的时候,他们总会瞪圆了眼睛:“为什么想去做游戏呢?怎么不找点正经事情做?”“游戏可害人了,你做这个不是坑别人吗,这是伤天害理的事啊……”“你考了这么好的学校,这个专业也好找工作,干嘛非要做游戏呢,学问得用到正道上啊。”做得游戏不好玩被骂,做得好玩还是被骂。有多少人喜欢玩你的游戏,就有多少家长在骂你。席德梅尔、宫本茂、冰蛙……某种程度上都是这些人眼中的罪人。有些人说游戏公司有错要改,我想问问怎么改呢?让在游戏前加“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我们加了;让开身份认证接入防沉迷系统,我们用了;国家各种审核和规定,我们也遵守了。还能让我们怎么样,故意把游戏做得不好玩么?我真的想问问这些人,你们了解游戏么?我在原答案提到的《最后生还者》、《巫师3》、《上古卷轴5》、《魔兽世界》里你们是否接触过其中任何一款?你们自己玩过几款像样的游戏?你们凭什么诋毁游戏,认为游戏只能毁人不倦,玩游戏没有一点好处,最好把游戏公司都干掉?我为游戏行业鸣不平,并非因为从业者辛苦,而是因为从业者没有得到起码的尊重。许多游戏爱好者都知道游戏被称为“第九艺术”,然而这个“第九艺术”实际上是自封的,对于更多的人,可能更愿意接受“电子海洛因”这个别名。是的,如果把玩游戏的时间都用到工作和学习上,早就升官晋爵金榜题名了,问题是你做得到么?我记得知乎上以前有人问,如果一个国家让自己的人民都只工作不娱乐,国家是否能更强大。答案是这样确实能极大增加生产力,但这样的国家是没有人愿意待的。人类创造了这么多奇迹,最终目的是为了更高质量的生活。电子游戏也许不能帮助人们更好的学习和工作(其实也有这样的游戏),但它确实为数以亿计的人带来了快乐与满足。我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做出一款优秀的游戏,让很多人喜欢玩。我认为这样一款游戏一样有很大价值,一样能让世界变得更好。人们在工作之余,能够捡起我的游戏,享受它带来的独特体验。如果有人因为我的游戏沉迷了,我深感抱歉,但也许你应该学会控制自己娱乐的时间。铁匠磨出了锋利的菜刀,希望厨子切起菜来更加顺手,他也不希望厨子用这把快刀砍死了人。我们做游戏也是提供一种商品或者服务,我们也希望顾客能正确使用它。如果你说“刀子”太快不应该卖给小孩,有些游戏不该让小孩玩,没有问题,请先建立完善的分级制度,再打击盗版规范市场,让公司有能力只把游戏卖给该卖的人。这些也应该是政府和法律机构应该思考的问题,游戏公司的职责就是做好游戏,有规定我们都遵守,没有规定那公司也无权去管控。至于仍然反感游戏的人,我也没自信能说服你同意我的想法。我只希望你在给我点了反对之后,有机会的话能够尝试一下我提到的那几款游戏,它们真的相当不错,它们真的不是毒品。文/LouisEX(知乎)原文地址:本文由爱玩网整理转载,版权属于原作者。
本文来源:
&&&作者:Alive
&&&责任编辑:谢志航_NG2612
你可能感兴趣:
48小时评论排行
新游测试表
执行主编:王欣_NG1662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爱玩游戏的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