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禁言了这个。10月4号开始的。qq群管理员怎么禁言还没解开?不是半个月自动开吗?

吾儿牧易的博客 - 东海博客
吾儿牧易的博客
扯淡扯淡瞎扯淡,
无聊无聊很无聊。
时 间 记 忆
最 新 评 论
专 题 分 类
最 新 日 志
最 新 留 言
用 户 登 录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
12:35:17 | By: 杨康金·二世 ]
&122。晴冷。上午,开会,忙工作。新浪微盘得书三种:陈勤建《民俗视野:中日文化的融合和冲突》(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10月版);《鬼魅神魔:中国通俗文化侧写》蒲慕州编,台湾麦田出版2005年版;《莎士比亚书店》,[美]雪维儿o毕奇著,陈荣彬译,台版。后一种为搜寻许久而终得之好书。午后,小憩。下午,续读《钏影楼回忆录续编》数篇。晚上,三同事合办生日,设宴品鲜楼,喝红酒,微醺,回家后吐。早睡。
&123。凌晨三点醒来,精神甚佳,卧读两个多小时,读毕《钏影楼回忆录续编》的正文部分。早起,阴冷异常。上午,忙工作。午后,续读《钏影楼回忆录续编》之《附录:一九四九年日记》。包天笑这年的日记,自322开始,“忽然兴起,又写起日记来”。身在台湾的他,由收音机、报纸以及人际往来中,时刻关注着时局,详细记录,简直就是战事日志。都是很珍贵的史料。下午,车送保养,同事亲戚的修理店。下班去取时,已是大雨迷城,更显得冷。晚上,整理近期书事日志。睡前,续读包天笑日记。如此执着地辑录时局新闻,可见其对于民族安危之关切。
&124。晴冷,淡日。刺骨寒风,手指冻得生痛。上午,工作毕,看球赛。午后,阅读近一小时。小憩。下午,忙工作不得闲。晚饭,吃路边摊,饱食。晚上,续读包天笑的《一九四九年日记》。早睡。
&125。五时许,自然醒。早睡之故也。天色尚灰蒙一片,被窝之外,异常得冷。卧床读毕包天笑日记,时天已大亮,晨光普照。包天笑这年的日记,止于1218,因他突然生病,“头痛发热,卧床者数日,未能握管”,病后又懒于续写。至此,读毕《钏影楼回忆录》及《续编》,计五十余万字。边读边查资料做笔记,且因繁体竖排,读得较慢,用了差不多三周时间。很有收获,且意犹未尽。再回读傅国涌的《1949年:中国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之“包天笑”篇,又有更多感触。大变局之际,尽管身处孤岛,但对于动荡中的祖国,真个是“相思寸寸尽成灰”。上午,工作毕,看球赛。午后,到车站接来老妈与牧易。下午,带牧易去海洋世界逛了一圈,人少好似包场。再去新房处。近六时,返家。入夜,极冷。睡前,读喻血轮的《绮情楼杂记》。读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之始,即想到了这部书。紧接着开读,也便是顺理成章的。这是部民国文人的笔记,有“民国版《世说新语》”之称。著者喻血轮,也是民国老报人,也是个鸳鸯蝴蝶派作家。这部《绮情楼杂记》是他晚年在台湾写下的。他在自序里说,“青年问世,老而无成,走遍了天涯海角,阅尽了人世沧桑,滥竽报界可二十年,浮沉政海亦二十年,目之所接,耳之所闻,知道了许多遗闻轶事,野史奇谈”。牧易堂所藏为台湾文海出版社的“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九十六辑”(沈云龙主编),竖排繁体,且字迹略显模糊,阅读颇有不便。搜网络,喜有在线连载,所依为眉睫整理的新版,不过仅部分章节,内容不全。新版有羽戈、傅国涌的序,以及眉睫的编后记。眉睫与喻血轮为同乡,他在《编后记》里说到,自幼即知《绮情楼杂记》一书,曾多方搜寻,未能一见。后在台湾国家图书馆搜到馆藏信息,遂托蔡登山先生代为复印,乃将三集全部予以整理。
&126。这几日温差实在是大。晨昏时极冷,午间却热似盛夏。冰火两重天的享受。上午,车赴台州医院,老婆陪老妈取报告单,复诊。等候间隙,带牧易去登临海江南古长城。拾级而上,牧易一定要自己走,且步履不停。登临揽胜门,临海古城,一览无余。天气好,景色更佳。拍数帧照片,以传微信朋友圈。待老妈事毕,再转到一私人诊所,给牧易看中医,购中药七贴,两百余大洋。午后,门口晒太阳,温暖,温馨。下午,陪牧易玩乐。难咽的中药,他竟然愿意喝。晚上,读《绮情楼杂记》数则,“德龄公主家世”,新知识。累而早睡。
&127。阴冷。午间偶见阳光,稍瞬即逝。午后,实在冷,且无聊,躲入房间,小憩。下午,带牧易跟着一群大孩子玩。牧易实在太温婉尔雅了,不够男子汉气概,缺乏冒险精神。闲暇,读《上海书评》(20141130)一期,没印象深刻的文章。晚上,七时许,返椒江。洗头,洗澡。睡前,续读《绮情楼杂记》。早睡。
&128。早晨,阳光明艳,以为是好天气。未料,不到中午,即已转阴,灰蒙蒙一片。气温似有所升。上午,工作闲暇,读数则《绮情楼杂记》。于民国政人政事,观其大意,甚至略过;而于文人逸事、花边轶闻,则细品之。如“林琴南避妓”、“王宠惠少拒奔女”诸则。再如“刘麻哥照相争座”条,读来有趣,值得录存。刘成禺是政客,也是文人,著有《洪宪纪事诗三种》《世载堂杂忆》《太平天国战史》等,“其人面麻,微胖,性急躁,好与人争辩,往往揎袖挥拳,麻瘢尽赤,以故人多畏之”,“抗战期间,刘任监察委员,已七十余矣,常乘公共汽车,往来重庆北碚之间。一日,在车上与人争坐位,高声叫骂,面红耳赤,其盛气犹不减当年在议席间焉。”午休,足睡。老婆晚上有饭局,晚餐得独自解决,外带来办公室,边吃边听《罗辑思维》两期,“到底谁在迫害科学”()、“海盗的世界你懂吗”()。前者讲科学与宗教,听来枯燥;后者有趣,启智。近九时回宿舍。晚上,精神极佳,阅读至凌晨二时许。读毕《绮情楼杂记》(台湾文海出版社版,第一集)。这部书,内容驳杂,可堪清末民国时期的八卦大全,色香味俱全,令人目不暇接。文人写史,多有演绎,必定失于严谨,但引人入胜,读来趣味盎然。再则,喻血轮所记,肯定较陈巨来的《安持人物琐忆》更为靠谱。比照网上的连载与台版原著,被删减的篇目主要是诗话、地理、民俗等方面内容,而且顺序被打乱,硬被分成所谓的晚清残影、辛亥风雷、北洋轶事、宁渝旧梦四个部分,这都有违原著的本来面目。也算是好心办了坏事。
&129。整日雾蒙蒙,并不太冷。上午,忙工作。“绿茶书情”微信公众号里,读到中信出版集团、商务印书馆、世纪文景三个出版社的2014年度书单。对着书单下书,新浪微盘得《罗马人的故事》(中信出版社),共十五册。这套书为日本女作家盐野七生所著,罗马史的经典作品。早有所闻,据说台湾版的翻译更佳。早前,曾读过史学名著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可惜没能坚持读完。盐野的这套书,读起来应该更轻松,当列入阅读计划。午后,装修人员来看房。下午,闲暇时开读杨步伟的自传《杂记赵家》。杨是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的太太。这也是一本早就想读的书。晚上,开元大酒店,一个半小时活动。睡前,读《上海书评》()一期,并不印象深刻之文。再续读《杂记赵家》。第一、二章,记结婚后的忙乱,以及所谓的“蜜月之旅”。第三章,写初到美国时的艰辛,房子难找,钱不够用,以及孩子的出生。其中所记的一则家庭琐事,很有意思。在女儿如兰八个月时,父亲赵元任弹琴时,总是把她连小床放在钢琴旁边,父亲一面弹,女儿就一面哼一面摇。要大便了,停在那儿脸都涨得通红。赵元任说别动,等他这一段弹完了再来弄。结果…可想而知。赵的解释,一个孩子的音乐教育要早打好基础,不可以把整段的乐曲随便中断的。杨步伟称之为“读书人带小孩”的笑谈。
&1210。夜雨,至今晨不止。近中午,雨渐停。阴沉沉,湿漉漉。但并不很冷。上午,新浪微盘搜书两种,《一个女人的自传》,杨步伟,岳麓书社1987年8月版;《话题中国文学史》,乔力主编,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版。前者可算作在读的《杂记赵家》的前传,列入阅读计划。后者刚前些天在临海赤城路的特价书店见到,粗略翻过,这会儿又见,也算是书缘。我是相信书缘这回事的,有时候真的很神奇。午后,办公室小憩。下午及晚上,续读《杂记赵家》,至第七章。其中,第四章,写他们一九二四年的欧洲之行,记录了与俞大维、陈寅恪、傅斯年、张奚若、刘半农、金岳霖、徐志摩、张道藩等人的交集,轶闻趣事不少,很珍贵的记录。当时在欧洲各国的中国留学生,普遍受穷。有一事例:俞大维与陈寅恪请赵夫妇俩看德国歌剧,送到戏园门口就要走,赵夫人很奇怪,问你们不看吗?俞大维笑笑,陈寅恪就说我们两个人只有这点钱,不够再买自己的票了,若是自己也去看就要好几天吃干面包。读来感动。而金岳霖,则是借了赵氏夫妇的钱,跟女朋友旅游潇洒去了。赵夫人还写到,那时在中国留学生中还有个风行的事,“就是大家鼓励离婚,几个人无事干帮这个离婚,帮那个离婚,首当其冲的是陈翰笙和他太太顾淑型及徐志摩和他太太张幼仪,张其时还正有孕呢。”当时还有个说法,在留学生中,陈寅恪和傅斯年两个人是宁国府大门口的一对石狮子,是最干净的。赵元任夫妇在法国,与刘半农交往最频,回忆录里着墨也最多,有大量的篇幅涉及,尤其是记了刘考博士口试的考场实录,可说是“独家报道”,极其珍贵。前不久所读的包天笑的《钏影楼回忆录》,记刘半农出国前在上海时的生活状态,这里所记则是刘在欧洲的状态,刚好相承接。读书最大的乐趣,就是将甲书与乙书与丙书的相关内容,进行串联、印证,这很有意思。第五章,“四年的清华园”,记金岳霖一事,最为有趣。金有名士做派,当时正与美国女友同居。某日,金打电话给赵夫人,说有紧急事情,让火速赶来救助,赵夫妇去了才知道,原来是他家养的一只母鸡,因为天天被喂鱼肝油,营养太好了,以致蛋太大卡着生不下来。请做医生的赵夫人来手术。
&1211。连续的阴沉湿漉天,感觉极不舒服。早晨出门前,找不着手机,也顾不上了。午饭,一楼食堂肉丝面打包,回宿舍。边吃边看球赛。在床底下找到了手机。下午,续读《杂记赵家》。晚上,逛欧尚超市,在永和大王吃饭。购物,消费近五百大洋。八时半许回。睡前,续读《杂记赵家》。第十一章,记抗战时撤退后方的经历,逃难之时人品高低立见。如李济、梁思永,再如吴之椿。尤其是后者,简直就是卑鄙小人行径。据杨步伟记载,抗战初起时中央研究院从南京撤离,当时她私人通过关系,弄到了船票,恰好被吴听到,他主动提出帮忙去取票,结果竟很无赖地将船票占为己有,让老婆、儿子先行逃难。后来吴妻欧阳采薇在船上,因纵容儿子抢玩具,并掌掴对方小孩,引发众怒,船到九江时轰下了船。事情还没完:听说太太受辱,吴之椿就急急地赶过去,弄到了南浔铁路的车票,上了车去强占了四个坐位。夫妇俩还和老妈子站在椅子外面,不让别人进来坐,因为小孩睡在里面。那趟车是专给运军人家眷用的,无位坐的人自然抗议了。问他们何人允许这样的,吴回说是吴玉峰将军批准的。等了一会一群人来了,一个人问吴,你和将军是何交情?吴说他是我的学生。那个人指指自己的鼻子说,我就是吴玉峰,你不认识我吗?我何时给你弄火车坐位的?在半路一个小站上停下来叫他们出去。以后不知如何设法带了个消息到长沙,杨振声他们设法弄汽车,在一百多里外接到长沙。一到吴之椿就大病了。后半则故事,杨步伟说是丁绪贤夫妇俩转述的。关于吴之椿、欧阳采薇夫妇,我的考据癖又作祟了。翻查资料,归纳整理。吴之椿(1894—1971年),湖北人,政治学家,曾任过宋庆龄的秘书、国民政府外交部政务处长、清华大学教务长等职。四九年后,任北大教授。他与赵元任的交集,是南京的中央研究院期间。众人笔下的吴之椿。在杨步伟说的这次逃难以后,吴到西南联大任教。何兆武在《上学记》里对他有所描述,吴主讲西洋政治思想史,“吴先生的课讲得非常深刻,谈到斯宾塞以降的英国政治思潮,真是如数家珍。不过他和张奚若先生一样,都没写过大文章,要按现在的标准得被刷下去,可是那时候人们都知道他们是大学者,学问非常好。吴之椿先生偶尔写文章,也不是纯学术性的,我倒是对他的文章很欣赏,有一段我现在都记得,他说:人类的关系有一种是权威的关系,一种是圣洁的关系。”何炳棣的《读史阅世六十年》记载,吴之椿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中英庚款考试委员会六委员之一,其他为:李书华、傅斯年、周鲠生、颜任光、辛树帜。吴之椿的感情生活,这就涉及八卦了。可略作梳理。吴之椿与欧阳采薇,是老小配。欧阳采薇读的是西洋语言文学系,当时清华大学的著名校花。据说,吴宓曾苦恋过她。《吴宓日记》里多处出现她的名字。吴之椿的前女友,袁震,她是杨绛的闺蜜,后来嫁给了吴晗。关于袁和前男友的事,杨绛在传记里有记载,如“吃橙子”事。
&1212。转晴,阳光明艳。天地人间,似漂洗过一般,格外清爽。有风,更冷。上午,忙工作不得闲。午饭,一楼食堂打包,携来宿舍吃,边看球赛。午后,老妈和牧易来,去车站接。下午,在宿舍陪牧易。下班后回。睡前,阅读《杂记赵家》,半个多小时。
&1213。一夜饱睡。窗外晴光一片,好天气。上午,带牧易去中医诊所,再开一星期的中药。午后,门口晒太阳。下午,去牧易外婆家。过同学处,商量随礼等事宜。晚上,读毕《杂记赵家》。与老朋友胡适一样,赵元任也惧内。这位赵夫人,正如友人评价的“纵谈横辩闻千里,断事决疑快如刀”,女中豪杰。读这本回忆录,自然而然地跟杨绛的《我们仨》做比较。就文笔而言,差得实在太多了。初读时,对赵夫人的文笔,很不适应,口语化到了不合文法的程度,且满目地关联词“因为”、“所以”、“可是”、“但是”,读起来极别扭。读到第四、五章,才慢慢习惯。感慨:著名语言学家的夫人,怎如此这般呢!赵本人也曾调侃,在一九六八年出的《中国话的文法》前面说:“致献给我太太,因为她一不留神就说出些中国话的文法的绝好的例子。”就内容而言,轶闻趣事不少,还是很有可读性的,值得推荐。
&1214。凌晨一时许,醒来,就再睡不着。三时许,与同学五人,车赴黄岩,参加同学父亲葬礼。另一同学更早就到了。彻骨的冷。尽管已有准备,换了厚外套,加了保暖内衣,但还是没考虑周全,忘了换鞋子了。单层布鞋,就能没穿一般。寒气自脚底生起,侵袭周身,直哆嗦。一切如仪,送去殡仪馆,再送上山,待仪式结束,已十一时许。同学父亲不到六十岁,因肝癌过世。有了长期的心理准备,家人也不至于显得过度悲伤。参加葬礼,心情总是很沉重,感慨生死,不敢面对。晚上八时,返椒江。老婆开车。到后,即刻上床。累而早睡。
&1215。夜雨。今晨,弥漫着浓重的湿气。竟日阴沉。全身酸胀,疲乏难当。上午,新浪微盘下载到《宫部美雪作品集》(txt格式),共计十五种。日本是推理文学的国度,作家辈出,作品众多,有类于中国的武侠。我之接触推理小说,可谓“相见恨晚”,是在今年的六月初,由读东野圭吾开始,花了近两个月的时间,读了二十四种,几至疯狂痴迷程度。宫部美雪,亦为日本著名的推理小说家,名声不亚于东野。她的作品,没有读过。网上看了推荐,她的《模仿犯》《火车》《理由》《继父》评价最高。第二轮的推理小说之旅,当由此开启。午休,沉睡。晚上,听《罗辑思维》()一期,“医生的敌人”。罗胖的观点,医生的敌人除了面对的病魔罗,还有就是医生本人。罗胖推荐的《心外传奇》(李清晨),用讲故事的方式描述心脏外科的发现历程。这本书牧易堂有藏。整理书事日志,发布一期(2014年11月中篇)。睡前,读杨步伟的《一个女人的自传》。杨在自序里说,“我不过是一个普通地道的中国女人,自己并无特绩与社会和国家,不过几十年中巧遇了一些世界大事与我都有点这缘的牵涉,并且都是目击一切的实状,所以写出来以供社会人士酒后饭余时看看”。
16:30:34 | By: 杨康金·二世 ]
1121[]D2008.52004.3[]2010.12121999197119922000102120032120082121
1122 20141116
1123123456
11242014100 []60128
11263 1988
1127351986
112820141123
1130。晨醒时,天色阴沉,以为冷空气已至。孰料,云开见日,热力四射。上午在家。午后,与老婆二人,带牧易去台州医院。这次直接绕到后门,觅得车位。挂号后,等了两个多小时才轮到,下次必须提前预约了。完事,已四时半许。出医院大门,有零星雨点。没走几步,雨渐密,瞬间织成雨帘。抱着牧易疾奔。车子发动时,大雨已是倾盆而下。牧易刚上车即睡。天色昏暗,车玻璃又起雾,能见度低,缓慢前行。一路险象环生。累了一下午,身心俱乏,晚饭吃不多,无食欲。雨已停,温度骤降,冷风呼呼。真正的冷空气来了。原定晚上回的,改期明早。实在太累了,不想开夜车。晚上,真正早睡,十时许即入眠。
21:47:56 | By: 杨康金·二世 ]
&1111。近六时醒,读《上海书评》()一期。葛兆光的《重读杨联陞日记》,道出了读日记的妙处,原本是为了解学术史,不过,往往“被八卦和轶事吸引,不免留心到教授的生活、彼此的纠葛、他们的情感、各自的趣味等等”。人之常情是也。想到谢其章说的,他翻《赵景深日记()》,满目皆大便,如“大便稍干而适量”、“大便时多而干,颇满意”等等。还有前辈学人,记“敦伦”。读名人日记总是很有意思。杨联陞日记原件在台湾中研院史语所,哈佛燕京图书馆有复印本。葛兆光还读出了华裔学者“身在他乡”的压抑心情,虽然生活安定,待遇优厚,免于国内一波又一波政治斗争的折腾,“但是总觉得有点儿寄人篱下”。葛兆光说到的一个事例,读了很让人伤感:1976年2月杨联陞的日记里面,有年近八十的萧公权寄来一首七律《兀坐》,最后两句是“结伴还乡天倘许,今生已矣卜他生”。杨联陞读后,不禁潸然泪下,日记里说,他拿起电话向余英时先生谈及此事,不禁再一次老泪纵横。上午,事忙。午饭后,整理宿舍,大动作。累得直不起腰了。下午,亦多烦事,纠结,烦躁。晚饭,清真餐厅,牛肉泡馍。晚上,与老婆继续整理房间。续读《上海书评》。戴燕的《文学史的第一课》,讲述自己学习文学史的经历,也是对文学史编撰史的一个梳理。文学史始终是变化的,变化的是文学观念、检讨文学史的方法、对作品的解读以及据以批评的立场。“文学史”的概念,五四前后才出现。中国文学史的写作,中国学者最初还都是照抄照搬日本汉学家的成果。梁小民还是读书不辍,他十月读的二十八本书里,最感兴趣的有两本,《文学史微观察》(李洁非,三联书店,2014年8月)与《少林很忙》(马修o波利,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年5月)。前者,网上读到“收入”一节,很具资料性,当留意收罗。睡前,续听潘知常讲座。听完。上一场以“李后主词”为切入,这场以“安史之乱中的杜甫诗歌”为切入,探究“美学的终极关怀”这个话题。潘教授的观点,当我们从人类终极关怀的角度来重新审视时,杜甫的诗就狭窄了。面对安史之乱,他表现出的不过是对弱者的“怜”。他没有看到动乱中人灵魂的溃败,无论是君是民。杜甫终究没有突围出中国传统文人的局限,终究没能说出那句“让革命接受人道主义的审判”,只做到了现实关怀,充其量只能是“民生新闻的优秀记者”。潘教授的很多观点,于我有颠覆性,开拓新思路,引发新思考。已听过他至少五场讲座,场场精彩。
&1112。晴好天气。赖床。上午事忙。午饭后,看球赛。工作未完,等着,以致没法午休,整下午昏沉沉。新浪微盘搜“潘知常”,得其著作五种:《反美学》(学林出版社1995年12月版)《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与林玮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3月版)《传媒批判理论》(与林玮合著,新华出版社2002年12月版)《王国维 独上高楼》(文津出版社2005年1月版)《我爱故我在——生命美学的视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1月版)。潘知常的书,牧易堂此前已藏两种。晚上,电脑系统重装。睡前,读《南方都市报o阅读周刊》()。其中,《一部新鲜又有趣的历史著作》,推荐社科文献社新近出版的 《天国之秋》,作者是耶鲁大学中国史博士裴士锋,史景迁的学生。本书校译者谭伯牛评价,裴士锋用21世纪成型的全球化思路去解释19世纪的中国内战,是“十分有趣的尝试”。这本书属社科文献社的“甲骨文系列”,已出版的还有《忽必烈的挑战》《乾隆帝》等,通过外国学者的全新视角,切入描写宏大历史事件。期待一读。《九旬叶嘉莹:传播诗词,是我生命的目的》,介绍词学大家叶嘉莹,“我愿意把我所有对中国文化、诗歌的体会都说出来。如果我知道而不说,我上对不起古人,下对不起来者。我觉得我的余生还是要做这个,这就是我生命的目的。”初识叶嘉莹,是2004年的《百家讲坛》,犹记得她吟诵李后主词的那语调,“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抑扬顿挫,中气十足,讲到动情处,还辅以手势。而后,还搜到她在南开大学精品课程的讲课视频。受她影响,攻读了一段时间的唐诗宋词,做了两大本的笔记。再后来(查了日记,是<span style="font-size:12.0mso-ansi-language:#922),搜齐《迦陵文集》(十卷本,河北教育出版社)。叶嘉莹师从顾准,她超越师辈之处,在于她将西方文艺理论引入中国古典诗词研究,结合西方文论中的阐释学、符号学和接受美学等理论对中国传统词学进行解读。叶嘉莹说,用西方理论来解读中国诗词也是不情愿的,但没办法,因为中国古代没有合适的理论去解释。确实的,什么“神韵说”、“境界说”,虚无缥缈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1113。阴冷,明显降温。晨醒,读《温州读书报》文章数篇。上午,球赛,午饭打包,回宿舍继续观战。午休。下午,事忙。晚上,读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这本书,牧易堂入藏已久,本不在阅读计划之内的,是看了傅国涌的文章之后,才想到要更多了解这位民国报人、作家的。由《自序》知,包天笑晚年移居香港,七十多岁时,“清夜梦回,思潮起伏”,因想到蹉跎一生,才萌发了写回忆录的想法,欲留此鸿爪的一痕,“也足以自娱,且足以自警”,“或存之为儿孙辈观感而已”。而《续编》,更是在96岁时写就的。老而弥坚,如此生命力、记忆力,令人感佩。同类的,想到了台湾齐邦媛的《巨流河》和杨绛的《我们仨》,期待这部回忆录,能有同样的精彩,触动心灵。当然,还有另一种期待,希望读到逸闻趣事,民国掌故,一如陈巨来的《安持人物琐忆》。《钏影楼回忆录》阅读笔记:“青灯有味似儿时”,由儿时忆起。“我的母亲”一节:记儿时对母亲的依恋,“我记得我是常常捧着母亲的面颊,勾着母亲的头颈而睡的”,以及某次因母亲回娘家没带去他而大发脾气,等等。亲切感人。读此,自然而然想到了自己的幼年时光,以及恰恰处于这个年龄的吾儿牧易。此情此景,何其似也。“上学之始”一节:忆上学的仪式、母舅送学堂、喝和气汤等苏州风物风俗,令人有历历在目之感。笔触细致,感情细腻,果然是“鸳鸯蝴蝶”。尽管他本人始终不愿承认这个称呼。提到“毕倚虹”,陌生的名字。停下来查资料,知道包天笑后面还有专门的篇幅忆及此人。“爱思想”网孙昌建的《翩翩才子毕倚虹》,所记甚详,读此一文,即可了解大概。“鸳鸯蝴蝶派”作家群有个特点,笔名女性化,包天笑、毕倚虹,还有周瘦鹃、陈蝶仙等等。非但笔名,可能行为举止也偏女性化,如包天笑就有“包小姐”之称,严芙孙《民国旧派小说名家小史》说他“平日总戴着一副墨晶镜,他的书法美秀,仿佛闺人的手笔”,“他虽年逾四十,而谈话的声音,十分清脆,不类丈夫的口吻,听说他有几位朋友,拿他开顽笑的,背后总叫他‘包小姐’,这事真有趣极了。”今日阅读小结:包笑天的回忆文字,尽管没有齐邦媛(《巨流河》)那样令人心惊,却也值得读下去。
&1114。晨醒,续读《钏影楼回忆录》。上午,忙工作,片刻不得闲。午饭后,继续。至一时许。缺氧欲吐。下午,爸妈和牧易来看新房,开车去车站接。不好的征兆,牧易咳嗽,又感冒了。希望不至于严重。下班,返家。晚上,睡前读《钏影楼回忆录》。阅读笔记:记父亲,记姑母,记外祖家亲戚,写人忆事,寥寥数语,便写活了。楚楚有致。包天笑说到幼时习性,不喜欢木刀枪之类的玩具,“却喜欢那些雏形的玩具,如小桌子、小椅子、小风炉、小暖锅等等”。还珍爱一对绢制衣服的白娘娘与小青人像,保藏了好几年。想到了他的“包小姐”称号,名不虚传。包天笑所爆一料,值得一记,并另查资料已待核实。他说,最初在旧书摊上发现沈三白的《浮生六记》的,是他二姑丈尤巽甫的业师杨醒逋,“当时他在冷摊上所发现的钞本,不止一种,曾交申报馆申昌书画室印行出版,名为《独悟庵丛钞》”。
&1115。周末在家。晴好天气,中午时,阳光甚烈,似夏日。上午,带牧易看医生,扁桃体发炎,不很严重,开了药即回。关注球赛,新浪图文直播。午休,哄牧易睡,他异常地听话。醒来也很乖巧。不过,咳嗽越来越厉害,气管又现呼呼声。情况不妙。晚饭后,再去看医生,又说扁桃体已作脓,需挂针。打完吊针,已七时许。回来喝稀饭,吐了好多痰。睡前,做雾化。近十时,睡下。这才得以回房,身心俱疲。阅读以解忧。续读《钏影楼回忆录》。阅读笔记:第十二节“我的近视眼”,读来感同身受,有共鸣。作者的回忆,也是我本人的经历。他是读小字书,我读盗版书,伤了目力。还有羡慕人家戴眼镜的心情,也很相似。犹记得,我的第一副眼睛,不是去眼睛店量“眼”定做的,而是借用同学的,那时也不懂,还觉得戴上眼睛挺神气。“儿童时代的娱乐”、“坐花船的故事”、“我的拜年”数节,对民初苏州风物与习俗的描绘,可当作社会文化史与地方风俗史来读,令人有历历在目之感。作者文笔摇曳多姿,也令人叹为观止。
&1116。晨醒,闻窗外雨声滴答。上午,等牧易磨蹭着下楼,已近十时。感冒症状有所好转,咳嗽也仅零星。他兴致都还挺高。午饭后,再去挂吊针。下午,约上老婆,赴章安同学的婚宴。老婆周末留椒江,参加某家装公司的新闻发布会。宴席之后,数同学闲聊片刻,各自散了。待回宿舍,已近九时。睡前,卧谈会。读《钏影楼回忆录》。阅读笔记:第二十三节“读书与习业”,包天笑记相貌:“不是我自吹法螺,现在虽然老丑了,在儿童时代,我的相貌,却够得说是富丽堂皇的。我那时身体略瘦,而面部却不见得瘦,五官也算得端正的。”想到了“包小姐”称谓。阅读约半小时,累而早睡。
&1117。晴好天气。早起。上午,看球赛。午饭后,小憩。下午,读《红学补白》五十余则。续读《钏影楼回忆录》。晚上,整理近期书事日志,东海博客发布十月下旬的《牧易堂书事》。听《罗辑思维》()一期,“卖国贼的战场”,讲袁世凯、巴黎和会真相,不同于教科书话语系统的历史讲述。罗在节目里所说的,早已在其他场合得到启蒙。睡前,续读《钏影楼回忆录》。阅读笔记:第二十四至二十八,以及三十六、三十七数节,小考的预备,考市,县府考,院试,观场,进学,入泮,以亲身经历,详叙科举考试之方方面面。跟着作者的文字,也似穿越到了清末,经历了一次的科考。古代的科举考试,与时下的高考,就考生应考而言,实无二致。如,赶考举子,考前要在贡院附近租考寓,一如“高考房”,宾馆爆满。还说到考试带来周边其他产业的兴盛,书铺子、文具店、菜馆、饭店等等。另有三件事听来有趣,一是洋蜡烛(德国的白礼氏船牌洋烛)热销,考前挑灯夜战之用;二是县、府考都要隔夜就派人去占坐的;三是在考场里,尤其是苏州人和常熟人常常相骂,甚而至於相打。第三十一节提到《浮生六记》,《浮生六记》缺二记,久觅不得,东吴大学教授黄摩西(常熟人)出一小杂志名《雁来红》转载之,而上海书贾又翻印之。世界书局的王均卿(文濡)伪造二记,人不知觉,连林语堂亦为所蔽。第三十三节提到顾子虬,顾颉刚的父亲,是作者姊丈的朋友,顾当时也在家里开门授徒。
&1118。晴好。昨夜早睡,半夜醒来,阅读,回睡到闹钟醒。上午,早例会。工作。午饭后,步行赴小区,家装公司人员来量房间,以备制作设计方案。完事后,小憩。下午,续读《钏影楼回忆录》,述其学外文,开东来书庄,办木刻杂志、苏州白话报诸经历。由此可窥见清末民初的社会新风气。包天笑的文笔,饶有趣味,文中不时地记几笔逸闻趣事。读之莞尔。如费(念慈)夫人事,“虽老,而体颇丰腴”,“她有二子二女,都是胖子”。费念慈是曾朴小说《孽海花》里米筱亭的原型,惧内。费夫人乃是清代状元宰相徐颂阁(郙)的女儿。因为曾被曾朴调侃过,心有余悸,怕包天笑也把他们家的事情写进小说,特意请包天笑吃饭。包与其子是朋友。找《孽海花》的相关段落来读,果是极尽调侃之能事。那一段骂街,尤其出彩:“我是红顶子堆里养出来的,仙鹤锦鸡怀里抱大的,这会儿,背上给你驼上一只短尾巴的小鸟儿,看了就触眼睛。算我晦气,嫁了个不济的阘茸货。”再如记周梅泉,周馥的孙子,邮票大王,“向我们定了一批日本书,许多都是算学书,一时我们未能配齐,他大发其少爷脾气,称我们为书侩,写了一封长信骂我们,那时我也不服气,写信回骂他,称他为纨袴子,发臭脾气,大打其笔墨官司。”后来,两人又“时相酬酢”。晚上,继续整理书事日志。读博客、微博。关注安徽师大传媒学院副院长黎泽潮抄袭事件。黎泽潮的《〈因话录〉校笺》,被指抄袭两篇硕士论文,豆瓣《〈因话录〉校笺》的简介被网友修改为:本书系抄袭鲁明《〈因话录〉研究》(复旦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和史佳楠《赵璘〈因话录〉研究》(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等相关著作而成。其中许多内容是大段抄录他人著作。
&1119。上午,忙完工作。同事亲戚结婚,过去帮忙。好些天前应下的,推不掉。下午及晚上,很是累人。闲暇时,读《钏影楼回忆录》。回到家,已是午夜。今日阅读笔记:第四十四节,“译小说的开始”,作者说自己写小说,是“偶然的事”,先是翻译,后是创作,先短篇后长篇,“我起初原不过见猎心喜,便率尔操觚,谁知後来竟成了一种副业,以之补助生活,比了在人家做一教书先生,自由而写意得多了。”第四十六节,“烟篷的故事”,忆初恋,哀婉动人。第四十七、四十八节,记述笔名“天笑”、“钏影楼”的由来。“天笑”两字,简化自“吴门天笑生”,随意取的,并无深意;而“钏影楼”之名,则有一段故事,是为纪念他母亲救人危难而典当首饰的盛德。第五十四节,“金粟斋时代的朋友”,忆章太炎:“我见他时,他穿了一件长领的不古不今,不僧不俗的衣服,有点像日本人所穿的浴农。手里拿了一柄团扇,好似诸葛亮的羽扇。他老早就剪了头发了,乱糟糟的短发披在颈後,好像一个鸭屁股。他是浙江余杭人,那时他的排满思想,已塞满在他的脑子里,但他的讲话,还是那样温文迟缓,并没有什么剑拔弩张之势,不过他这个余杭国语,实在不容易听呢。我们偶然请他写点文字,他也很高兴,但一定用黄帝纪元,有人请他写扇子,他也写,字颇古艳,别有风姿,我就请他写了一个名片”;忆马君武:“为人诚挚而好学,我常见他坐在人力车上,尚手不释卷咿唔不绝。然其天真处亦不可及”,另记妓院斗殴、跪求母夫人入女学读书二事。
&1120。醒来,窗外已是金灿灿一片,好天气。上午,工作之余,看球。午饭后,继续观战。下午,工作忙,纠结,烦躁,头晕脑胀。新浪微盘搜书六种:《大汗之国:西方眼中的中国》,[美]史景迁着,阮叔梅译,台湾商务印书馆2006年3月初版六刷;《中国现代小说的史与学:向夏志清先生致敬》,王德威主编,联经出版公司2010年10月初版;《岁除的哀伤》,夏志清,陈子善编,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9);《北京日记——革命的一年》,[美]德克o博迪着,东方出版中心2001年2月版,走向中国丛书;《小人物日记》,[英]格罗史密斯兄弟着,孙仲旭译,三联书店(2005.3),文化生活译丛;《黄昏清兵卫》,[日]藤泽周平着,李长声译,新星出版社(2010.4)。前两种港台版,较难得。再有,微博里知,夏志清先生纪念集《亦侠亦狂一书生》新近在台出版,为北美华文作家协会所编,收有王鼎钧、白先勇、叶嘉莹、王德威等文章,还附有夏夫人王洞编列的夏公的著作年表。亦侠,亦狂,友人眼中的夏公,很想读到此书。听《罗辑思维》()一期,“一个该死者的意外生存”,以法国亨利案及药家鑫案,谈死刑的存废,收获无多。晚饭,面馆吃。给家里电话,牧易咳嗽又反复,已挂针两天。意外。顿时心沉。周末的仙居两日游,不参加了。睡前,续读《钏影楼回忆录》。阅读笔记:尽管作者自序里谦称自己“衰病侵寻,神思滞塞”,但实际上,他的记忆力恒逾常人,令人惊诧。他的回忆,大至国事变动、时代变迁,小至文人交游、唱酬应和,真个是事无巨细,慢条丝理。却也耐读,不觉得繁琐。他讲得慢,我读得也慢,每天数节,有听“白发宫女”说“天宝逸事”的意味。第五十七节,“巡游译书处”,有荤段子一则,传言山西大同府的妇女性器官,有重门叠户之异,包天笑的友人演绎出“三重门论”,为每一重门为之制一联一匾。第一重门的联曰:鸟宿林边树,僧敲月下门。匾曰:别有洞天。第二重门联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匾曰:渐入佳境。第三重门联曰:云无心兮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匾曰:极乐深处。韩寒的成名作《三重门》,是否有此隐喻!
11:07:08 | By: 杨康金·二世 ]
&113194919492019361974263837800200512
&11420520620720820919491953
&1151949200219493271957410201312241949
&116194919491948121219992013104194619491949
&11719921993199220052008txt
&11819491954
&111034351824
19:31:07 | By: 杨康金·二世 ]
20:32:13 | By: 杨康金·二世 ]
19:08:37 | By: 杨康金·二世 ]
21:50:19 | By: 杨康金·二世 ]
20:55:37 | By: 杨康金·二世 ]
《螺君日记》所记多文坛八卦,极具趣味,当找来一读。
20:54:53 | By: 杨康金·二世 ]
共&156&条记录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qq群怎么禁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