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术就是指做什么与社会实践不做什么后果 对还是不对

守望先锋中的放狗战术是指什么?
《守望先锋》越来越火热,曾经网吧9成都是《英雄联盟》的天下,现在已被《守望先锋》瓜分大半。《守望先锋》作为一款多人在线PVP的网游,人与人的竞争才是关键,下面小编就为你带来守望先锋中的放狗战术是指什么?这一问题的答案。
Q:守望先锋中的放狗战术是指什么?
辅助 谭雅塔(和尚)两个 秩序之光 卢西奥
俩狗 源氏(忍者)猎空(闪光)任选两个可以一样
两个谭雅塔(和尚)给两只狗分别挂上治疗球,秩序之光给全队加护盾,卢西奥看情况给全队切换回血和加速,谭雅塔给对面玩家挂易伤球,俩狗主要就是优先击杀对面挂易伤球或者被打残血玩家,因为和尚给集火目标上易伤球,所以狗可以很舒服的穿越在敌对阵营里,杀死对面玩家。因为俩狗职业机动性很强又分别有治疗球和护盾,因此给取名&狗&,放狗阵容因此得名。
今天更新的新补丁削弱了谭雅塔(和尚)具体是 谐和乱 如果目标离开视野范围超过3秒则自动返回。对放狗阵容来说是个非常大的消弱。
最新安卓游戏排行
类别:角色扮演
类别:角色扮演
类别:角色扮演武磊:东京今天更像韩国队 没什么技战术就是拼抢_亚冠_新浪竞技风暴_新浪网
武磊:东京今天更像韩国队 没什么技战术就是拼抢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新浪体育讯  北京时间5月17日傍晚18点30分,2016年亚洲冠军联赛十六进八淘汰赛第一轮在东京开始一场较量,由东京FC主场迎战上海上港。第43分钟埃尔克森禁区外手球,水沼宏太直接任意球射门得分。上半场东京FC1比0领先上海上港。第54分钟孔卡右路送球,吕文君禁区内打门被对方门将扑出,武磊中路补射得分。第64分钟德永悠平左路传中,水沼宏太凌空射门梅开二度。最终东京FC主场2比1战胜上海上港,一周后双方进行下回合较量。
  比赛结束之后,武磊在混合采访区接受了媒体采访,对于球队上半场进入状态比较慢,以及今天的比赛表现,武磊坦言:“上半场我们不是特别适应吧,可能也是对对手准备的确实不是很充分吧。对对方的特点,之前有一些没有想到。
  之前觉得日本球队是脚下传接、技战术风格比较好,今天看来这支球队更像韩国球队,基本上没有什么技战术,基本上就是拼抢,回到主场肯定会比这场比赛更加了解对手,肯定也会有对策。”对于接下来第二回合的比赛准备,武磊表示:“下周还是带着一个客场进球,第一回合打完之后,还是相互比较熟悉了,第二场还是很好有信心的。
  对手的技战术风格还是和其他日本球队不一样,身体上、拼抢上和其他日本球队不同。”武磊说一场比赛之后,双方会更加了解,他自己也很清楚的发现了对手锋线上选择的进攻点,在这场比赛中也不难发现,“对手前锋20号头球比较好,给我的印象就是他们进攻选择就是找他。”
  对于两队次回合比赛的结果,武磊清楚的表示:“下周当然有信心。”(曲小尤 发自东京)
文章关键词:
收藏&&|&&&&|&&打印&&|&&关闭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战术就是指做什么与不做什么 判断对错_百度知道股票/基金&
我们做的不只是销售 而是战术策略
  也许,有很多人问你:"你是做什么工作的?",你会不加思索的问答:"销售"。其实,你这样的问答不正确,或者说最起码不够准确。的定义从1960年延伸至今,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市场营销1960定义为"引导货物和劳务从生产者流向消费者或用户所进行的一切企业活动。"这一定义将“营销”等同于“销售”,只是企业在产品生产出来以后,为产品的销售出路而做出的各种努力,以销售产品为主,侧重于流通过程,以纯粹的赢利为目的;而1985年营销定义就修正为:"市场营销是计划和执行关于产品、服务和创意的观念、定价、促销、分销渠道的过程,目的是完成交换并实现个人及组织的目标,这一定义包含了分析、计划、执行与控制等活动的一系列过程。市场营销发展至今,定义随时代变迁变得更加丰富化、深层化,如果我们还把营销等同于销售,强调的只是流通交换过程,强调销售的命脉及前些年风靡的《羊皮卷》的话,我们就OUT了。谈起营销定义虽说不是什么新生事物,但在实际营销活动中,很多人浮于表面,不求实质,只是飘洋过海地巡游了世界,而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这样的销售行为毫无意义,或者说是短线行为。
  营销最为经典的是营销4P理论,即产品、渠道、价格、促销,这四大因素归结为营销战术策略,后期8P理论延伸的政府、公关、人员、广告四大因素归属于营销战略层面策略,战略层面是企业高层考虑的前沿策略,我们执行层面目前所要考虑的是经典4P理念,也就是战术层面的策略。
  4P理论四大因素相互依存、补充,缺一不可,是个有机组合体,任何一个因素处理不当,企业就会面临危机,这不是耸人听闻,而是血的教训,为什么中国缺乏树企业?而单纯的销售定义过于强调物与钱的交换过程,没有品牌附加值,没有服务、成体系的营销活动内容,单独强调4P因素中的某一或几个因素,而忽略了营销活动是一个体系。比如,过于强调产品质量好,但就是销售不好,如前几年VOLVO轿车;比如,过于强调渠道、价格低,但产品定位模糊,如三鹿牛奶,河南白酒企业等;过于强调产品、渠道、价格,而促销推广不给力,如维维豆奶、开米洗化等。
  营销4P理论运用到现实营销活动操作中,有很多具体的表现形式,如周密的市场调研工作、人员、渠道开拓及维护、价格带投定、促销组合、产品组合、促销推广活动等;波及的营销战术有低价位策略、高端策略、饥饿式营销(苹果、小米)、电子商务B2C营销、农村包围城市策略、保姆式营销、狼性团队打造等。这些理论已经贯彻到我们日常的销售行为中,只不过不同的企业做的参次不齐,我们的营销工作执行的还不够到位而已。正常的营销活动可以归结为:市场调研(产品、渠道、价格)产品定位、渠道定位价格体系设定渠道建设及维护促销推广,这一流程前后顺序不可颠倒置换,缺一不可。
  市场调研阶段
  市场调研是新品进入新市场必经的阶段之一,做好市场调研,为产品的改良、渠道的开拓、产品定位有其深远的意义。分析消费者消费行为,分析自身产品适合的消费人群、消费场所、时间、当地的消费水平等,也就是营销的5W原则:what、where、when、why;对及企业自身针对市场调研现状进行SWOT模块分析,得出自身的优缺点,得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及营销活动支点。经过这一阶段分析,能清淅地得出产品具体定位人群、产品定位价格、产品定位渠道等,为下步市场营销活动打下基础。
  产品及渠道定位
  美国先生在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定位理论思想,堪称当今最有影响力的营销理论,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打造品牌"为中心,以"竞争导向"和"消费者心智"为基本点。定位理念视消费人群的心智为主战场,以打造品牌为核心,促使营销理论向前沿迈进了一步。以市场调研得出的数据为依托,分析自身产品卖点,细化市场,寻求差异化,做细分品类中的第一,因为消费者记住的永远是第一,而第二是谁无从谈起,如:北京奥运会跳水亚军是谁?估计很多人都遗忘了,他们的记忆永远只保留冠军是谁?细分市场,分析自身产品是走高端,还是中低端,分析相应的消费人群及相应的主流渠道,结合企业自身的财务现状,得出投入市场的最终费用率,企业能否承受得了,一旦确定,所有营销活动将围绕这一主线进行,不容改变,否则将前功尽弃,从头再来,极大浪费了公司的投入资源,产品将变得不伦不类。
  价格体系设定
  产品定位的支点决定了价格定位的坎级,梳理出合理的价格体系,决定了企业产品在渠道中的地位及自身利润率。价格体系在TT传统渠道有四个层面:出厂价(到岸价)、经销商价格、渠道价格(批发价)、零售价格;在电商渠道有两个层面:底价、电子终端价格。
  定位出厂价(到岸价)要综合考虑企业向市场投入的综合费用,包括营销活动费用及人员费用、公关费用等,得出合理的价格,一般来讲,定位高端产品,以品牌塑造为核心,营销活动费用要高一点,相应的出厂价格要高;定位普通产品,以市场为导向,营销活动相对少一点,相应出厂价格要低一点。
  定位经销商价格、渠道价格及零售价格体系是一条主线,相对简单一点,有倒推法和顺推法两种方式。倒推即依据当地市场竞品价格,逆向推出渠道价格及经销商价格,渠道价格体系依不同渠道类型及行业特点而各异,如现代渠道NKA、RKA价格利润要比传统渠道高一点,营销活动费用相应也高,而区域连锁LKA及TT店利润低一点,营销活动相对少一点。高端产品经销商毛利一般高一点,普通产品相对低一点。以上要点考虑进去,就能梳理出一条合理的价格带了。
  渠道建设及维护
  一定要搞清楚你的产品适合在那种类型渠道销售,眉光胡子一把抓式的撒网,产品就不伦不类,销售额无法做出长久不衰。你的产品定位于高端,就要搞清楚你的目标群体在那些主流渠道,如在KA渠道,后期的建设及维护营销活动就要围绕KA去买;如定位于孕婴店,营销活动策划就要适合渠道类型,搞清楚渠道的特点及关键点在那里。做为普通产品,一般来讲,KA渠道树形象,销量较稳定,传统渠道求销量、市场份额,销量占比要高一点。渠道建设及维护要结合渠道特点来开展营销活动,如在KA渠道,追求的是陈列、地堆、促销多样化、人员拉动、客情关系等,相应的人员管理就是"四化"建设了;在流通社区店渠道,追求的是陈列、位置、客情关系、老板的利润、稳定的客源等,相应的人员管理就是拜访八步聚了。
  促销推广开展  开展有效的促销活动要追求促销多样化原则,不能持续透支市场、透支产品品牌价值,相应的营销活动要以占领消费人群的心智战役、塑造品牌为核心了。常见的促销推广有广告宣传、特价、各种形式的买赠、抽奖、免品等,营销理论再发展10年,我估计也是这些手段,区别就在于我们可以促销组合、产品组合,给这些名词加一些文笔修饰,添加点形象词就又不一样了,如体验式营销,也就是在买赠的基础上,让消费者互动起来,添加点互动游戏就可以了;各种大型场外秀活动,也就是在特价或买赠的基础上,加点节目佐料而已;广告传媒随着互联网的崛起,开始重视植入式广告,在乐视、优酷等新兴媒体为投入点。
  《货架上的战役》一书中提到,KA现代渠道竞争激烈,促销手段及产品同质化,店方也会推出自有品牌打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压缩厂商的蛋糕,为了追求业绩最大化,强制要求做如特价等促销推广活动,严重透支品牌价值。这一点提醒我们促销推广尽量规避特价等透支产品品牌的促销形式,推崇更多能增加品牌粘性的促销活动。我们不能奢求靠促销拉动来快速提升销量,复活一个产品,开展促销活动更多的应该考虑品牌塑造、增加品牌粘性,而不是为了单纯的销量,这样的行为就是销量,而不是营销了。
  打造百年企业、塑造行业的常青树,实现美好的中国梦,我们就是摒弃以前的错误做法,求本溯源,放弃营销活动的短视行为,不论企业大小,都有资格做真正意义上的营销,而不只是销售。如果我们今天还拿着《羊皮卷》翻半天,告诉你,你做的只是销售理念。
(责任编辑:HA001)
暂无专家推荐本文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将自动提交到和讯看点,
请输入您的观点并提交。
请输入您的观点 168字以内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置顶我的观点
商学院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占中怎么可能赢?战术战略都是错误的
占中怎么可能赢?战术战略都是错误的
一、占中为什么必然失败?
  香港占中现在越来越热火了,最后还不知道怎么收场。示威人士宣称,不达到全面胜利,绝不收兵。他们的胜利不知道是指什么,大概猜测起来,最主要的应该就是人大收回决定,梁振英下台。
  示威好比一场战斗,战斗就要有战略战术。要梁振英下台,想起来不会有多少人会挥泪惋惜,这些特首没一个有用的。要人大收回决定,这权力不在港府手里,梁振英上吊自焚也不能迫使人大收回决定,所以香港人真是示威错地方了。
  战略错误,那战术呢?
  罢工罢课罢市,占领中环,这是香港人的基本战术。
  中环是香港金融区所在,香港部分银行曾经停摆。现在香港信用评级还不受影响,但要是占中时间一长,你看受不受影响。香港已经没有制造业了,船运也被深圳、上海、天津等抢走不少。本来香港就是中国的窗户,现在中国对世界的大门敞开,外贸走大门就是了,为什么还要翻窗户呢?香港迪斯尼本来是另一个集装箱码头的地盘,因为集装箱码头停建了,腾出地方正好改建迪斯尼。等到上海迪斯尼开门了,就看香港迪斯尼哭鼻子吧。香港现在强项还就剩金融了,金融最要紧的就是信用,香港人自己把自己的信用搞垮了,到时候别说没有警告过你。中环还是商业区,商店长期开不了门,接下来就该解雇员工了。让示威人士和解雇员工自己打去吧。
  示威群体中风头最健的是学生罢课。罢课在本质上是自残行为,用占领道义高地的自残来赢得社会的同情,影响政府的决策。香港学生或许得到一些香港人的同情,但肯定得不到大陆人的同情。香港人或许自以为可以不考虑大陆人怎么想的,现在正是这种思维害了自己,因为港府对于示威人士的要求无法回答,大陆对示威要求在官方层面肯定不会理睬,在民间也得不到同情,这就变成十足的自残了,变成在道义上无足轻重的自残。现在西方在看好戏,唯恐天下不乱;好玩的是,大陆民间也一样,看好戏,唯恐天下不乱。最应该担心天下大乱的香港人自己还以为别人都必须跟着他们的音乐起舞,吹拉弹唱一圈,发现大家都在外圈抄着手看好戏,不知道这个时候他们会清醒吗?
  罢市也一样,也是试图占领道德高地的自残行为,不过香港商人似乎还没有走上罢市的道路。如果港府犯傻,强力镇压,倒真有可能触发这个危机。不过我对香港商人“有信心”,他们罢市也罢不了几天的。
  罢工的精髓在于在自残的同时伤害雇主。这好比化疗治癌一样,化疗药物是统杀的,只是希望癌细胞比好细胞死得快,好细胞能坚持到最后。香港罢工的问题在于,雇主也是香港利益,弄到最后依然“伤”不到人大,罢工是纯自杀。
  要打胜仗,战略目标必须是可实现的,战术目标必须是攻其所必救,守其所必攻。现在战略目标不可能实现,战术上对手根本不在乎你攻哪里守哪里,这还玩什么?占中的战略目标错误,战术更错误。占中必然失败。
  二、太多的误区
  香港示威已经二十多天了,没有平息的迹象。港人上街已经超过学生,很多市民加入示威行列。外电对香港动态很起劲,不厌其烦地和当年北京相比较,拼命猜测北京什么时候动武。实际上,这里面有太多的误区,西方和太多的香港人对局势的解读彻底错误。
  北京是首都,北京瘫痪了,中国就瘫痪了。作为政府,这样的状态是不能容许长久下去的,所以必须做出反应。但香港是半游离于大陆的特区。在2014年,香港的经济对大陆来说,已经成为下午茶,而不是正餐。有空有闲的时候品尝一下,赏心怡情,挺好。没有这个闲情逸致的话,跳过了也就跳过了。真要肚子饿了,这是不能饱肚子的,也是指望不上的。香港经济对中央财政的贡献是零。所以,香港要是瘫痪了,北京绝对没有什么等不起的问题。相反,北京在现在出手的话,左右都是错;静观其变的话,反而左右都是对了。正所谓,进一步山穷水尽,退一步海阔天空。到底怎么办,还不清楚吗?北京已经发话了:“明天太阳照常升起。”
  BBC有分析说,北京等不起,因为民主和争取自身权利的观念在年轻一代人里种下了,越等,越发酵,以后会隔三差五找北京的麻烦,所以北京还是要赶紧出手,出重手。嘿嘿,且不说香港学生示威能坚持多久,我们这一代人中有不少是直接、间接从当年的广场上走下来的,要是重来一次,相信很多人都会做出不同的选择。香港学生也是一样的。
  BBC分析的另一个不能坐等的理由是,当年示威持续了7个星期,拖到后来,示威蔓延到其他城市,所以北京才不得不出重手。当年的事情不那么简单,但就现在而言,香港示威蔓延到大陆其他城市的可能性为零。不是说大陆民间没有戾气,不是大陆很多地方没有大规模民众示威的心理土壤,而是香港现在这么一来,在大陆民众心目中,已经成为“我们”和“他们”,香港人的实际诉求已经无关紧要,示威把香港搞瘫了,大陆人民反而幸灾乐祸。应该说,这里面香港人对大陆人的态度起了很大的作用,他们成为“他们”是自找的。但既然是“我们”和“他们”的问题,就不要指望大陆人民会呼应香港的示威了。如果要示威,也不可能在现在,用这个理由。
  BBC分析引用香港示威人士所说:“我们不谋求改变中国,我们只要求在香港实现民主”。不管说辞如何,这里面的实质是:“香港的大政谁说了算”。一国两制既是天才创举,也是糊涂官做糊涂事,就看什么时候,什么事情。这种有意模糊没有事情的时候皆大欢喜,有事情的时候,不同的理解就容易引起问题。香港问题上,一国优先,还是两制优先,这一直是大问题,这次就是集中爆发。北京不是不想解决这个问题,23条、爱国教育都是想往一国方向推动,但最后都被香港人的两制情节顶回来了。这一次还是会被顶回来吗?香港示威人士一定是这么想的,但他们想错了。他们还在想“中国人好面子,香港示威现在弄得北京灰头土脸,北京必须马上做出回应,而北京不敢坐实‘镇压民主’的罪名,只有让步”。大错了!现在的香港的焦点不是民主,而是主权。主权不光是对外的,也是对内的,最主要的就是决定基本政治方向的。北京对香港普选的决定对错是一个问题,但挑战北京对普选决定权,这就是触动主权的底线了。
  BBC已经闭口不提大陆民间反应了。开始时还把大陆民间缺乏呼应怪到信息封锁,后来自己也觉得这个理由太说不过去,不提了。普通民众的反应大概不符合他们的胃口,公知精英不是学乖了不胡说八道,就是看到时候不对,不能自绝于人民,也不配合。海外港人也有在示威的,声援香港,外电很起劲地采访他们。不过好玩的是,海外还有更多的大陆人,他们对香港正在发生的一切都没有新闻封锁的问题,他们也熟悉西方民主的运作方式,何不听听他们对香港示威的反应呢?他们不能代表大陆民意,但至少比西方或者部分港人的想当然更加接近大陆民意。
  25年后,这些香港学生回顾今天的时候:“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三、示威过后
  香港示威已经进入新阶段。当前是两件大事:对话和清场。
  示威开始不久,就有对话的呼声。学联的对话立场曾经十分强硬:梁振英必须下台,港府必须就警察在928使用胡椒水道歉,还有收回政改报告什么的。而且学联拒绝与梁振英对话,要指定政府方面的对话人。港府方面,梁振英根本没有打算直接和学生对话,派出政务司长林郑月娥和手下。接下来就是学联对对话场所、设定提出种种强硬条件,同时声称继续示威,继续施加压力。港府突然宣布,学联对话没有诚意,取消对话,大出学联意料。又过了一段冲突和动荡,港府和学联通过中间人继续接触,看来对话真的要实现了。这一次学联对于预设条件没了脾气,反而是港府开始预设条件,必须在基本法架构下对话,而且只有北京才有解释权,学联倒是强调不设预设条件了。最后学联对港府关于对话的架构“没有意见”。
  港府与学生的对话能有结果吗?基本上都不看好。学生要求的,港府根本无法给,这些不是港府能决定的;港府能给的,学生根本不感兴趣。对话没有结果之后呢?
  梁振英说了,对话归对话,清场归清场。当然,他用的不是清场这个说法,香港警方甚至特意强调现在的行动不是清场,但警方确实在清理街道,疏通交通。港府如果继续坐等的话,有可能会形成占中与反占中之间的民间冲突,很容易失控。这样的民间冲突不管什么结果,都是政府的错,要是出现伤亡就更加糟糕,所以必须有所动作了。警方这三个星期里,窝囊气也受够了。现在要是有机会的话,偷偷下几把黑手,一点也不奇怪。正好被记者拍下来了,自认倒霉。不过新闻照片里,背上的环形伤痕到底是什么东西?警棍戳的?警棍的尖端也不是空心的啊。我都怀疑这家伙自己在拔火罐呢。
  占中三子实际上对局势已经失控了,学联的号召力也枯竭了,留下的示威者不听他们的指挥,没有来增援的也不听他们的呼吁。还有,他们或许在担心,继续占中引来商界官司,哪怕最后没事,也是一身臊臭,难说到底是不是会有“公义人士”挺身而出为他们垫付律师和罚款费用。占中现在最理想的局面,就是警察伤人,这样他们可以一面用避免无谓伤亡的理由撤退,另一面指责港府和警方,占领道德高地,“体面收场”。他们能不能如愿,要看后面几天了,想起来香港警方没有这么笨吧。把路面清理出来,示威者赶到人行道上去,让示威自生自灭。
  港府强力镇压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北京不会答应,香港警队不仅力量不足,忠诚也不一定可靠,毕竟这些警员回家脱下警服之后,也是张家王家的儿子女儿,李家赵家的朋友同学,他们内心未必不同情示威学生,行动上很可能放水。坚决执行也有后遗症,会在港人中间造成巨大撕裂。
  应该承认,港人中同情示威学生的可能占大多数。即使反示威的人,也未必认为学生诉求不合理,而是怕影响自身生计。示威诉求是否合理,这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who is the boss。一国还是两制的问题拖延太久了,现在捅破了,也好。港人不管怎么想,不管怎么示威,主权问题不容妥协。本来有可能通过政治协商解决的,现在已经没有这个可能了,最后损失的是全体香港人。
  不过,示威过后,即使和平结束,港人心中的对大陆怨结会加深,以后会不时爆发,这一点北京应该有准备。另一方面,大陆人心中对香港的怨结也在加深,给北京强硬香港政策以民意基础。未来的港陆冲突会增加,从政府到民间。香港的一国两制原本是给台湾做榜样的,现在香港出了问题,台湾更不可能自愿接受一国两制,这一点想起来北京已经意识到了。好在海峡两岸军事力量对比已经有了根本转变,台独已经跳不出大陆的掌心。这不是理想局面,但还是可控制的局面,而且是比用怀柔吸引台湾回归更加可靠、可预测的局面。至于香港,接下来依然会胡萝卜加大棒,但大棒不再是深藏在十八层被褥之下了。这大棒不是驻港部队,而是经济优惠和其他单向优惠政策。不会再有“送上大礼单”的事情了。但香港要是放低身段,和大陆其他城市一起,靠自己的努力发展,那还是可以享受同等待遇的,包括内地特区优惠。
  香港会产生港独情节。“97年之前,香港蒸蒸日上;97年之后,香港每况愈下。我们独立吧。”这些人根本没有认识到香港的繁荣来自于独特的条件,现在的相对衰落属于时过境迁。让他们闹腾吧。只要还是停留在口头上,就不理他们;要是有任何实际行动,该怎么打压就怎么打压。没有23条,还怕找不到别的理由?偷逃税收、乱穿马路,总可以找到理由的。
  值得注意的是外资。香港依然是重要金融中心,但这个地位不是不可取代的,阿里巴巴就没有在香港上市,而是到纽约上市。如果中资大批从港交撤出,转向纽约或者其他地方上市,对这些中资可能更好。亚太基金总是背着高风险的名声,纽约的信誉和稳定性至少在名声上好于香港。另一方面,西方苦于不便直接获利于中国的发展,这也是阿里巴巴在纽约受到追捧的原因之一。北京不会贸然出这样的牌,这手牌是可以要香港的命的,现在没有必要。但牌毕竟是牌,是可以打的。
  至于外资,不管大老板、大股东心里有多同情香港示威学生,他们投资的目的是盈利,即使扶持一个政府,也是为了最终盈利。投资香港是因为香港与大陆的天然联系,但要是香港与大陆的敌对日益加重,继续投资就不明智。诚然,有很多大陆的外资项目是从香港总部操纵的,但是还记得美国很多gated compound吗?这些是围墙围起来的高档居民区,有持枪警卫守卫大门,所有人进出都要用card key,闲人免入。住在里面的人自我感觉很好,不受“外面”世界的威胁,而能享受“外面”世界的一切好处。但实际上,这是自己把自己关进监狱了。香港对于在中国的外资就像这么一个gated compound。问题是,如果“外面”不再低眉顺眼,而是横眉以对,甚至有意无意地阻扰进出,这些“高档人”还会住在这里吗?一旦港陆敌对影响了生意,外资大批撤出是肯定的,道义支持只是口头的,资本是不讲政治的。这些人甚至可能自己掏点零用钱赞助反对派,但是生意归生意,还是要撤出的。
 四、北京看香港
  如果我是北京的话,现在真是要香港明白who is the boss而又不脏手的千载良机啊!香港示威人群要求的事情基本上都是北京说了算的,但北京根本不必出手,全丢给港府:
  “这些全是只有你才能答应的事情啊,你要管。”
  “我早就说过了,一条也不答应。但香港的事情香港管,这事归你管。”
  “我要顶不住啦,再这样下去,香港就完啦!”
  “香港完不了。呃,就算完了,太阳照样升起。”
  “你再不管,我就只好武力清场啦!”
  “不许武力清场!不许有任何伤亡!”
  “那怎么办啊?”
  “香港的事情香港管,你想办法吧。”
  我估计,梁振英不可能得到北京的许可,用武力清场。硬要武力清场,香港警队的忠诚也会出问题。梁振英到后来可能只会有限清场,政府大楼前上班通道开通,主要商业街区正常营业,就算满足政府要求了,大家有个台阶可下就行了。接下去,继续坐等。现在示威的人已经少很多,但有说法,一到晚上,人又会多起来。再耗着吧,再耗上两个星期,看还有多少人剩下。到那个时候,市民呼声就会高涨,要求示威人群撤出,不再影响民生。示威的人也没有了耐心和能量。
  对于北京来说,最重要的是要确保这场示威一事无成!普选问题还没有完,但这种挫折感会留下深刻印象的,香港人会意识到自己对北京的位置远不是心中所想的,海外的黑手也会意识到香港的政治杠杆作用已经消失。
  另外,我要是国家旅游局的话,就不急于解冻香港自由行。要是有人问:
  “为什么停止大陆对香港的自由行?”
  “香港占中示威影响大陆游客安全,所以暂停自由行。”
  “自由行是不是永久性停止?”
  “不会的,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没有理由不让大陆游客前往香港自由行。”
  “那为什么现在示威停止了,还不恢复自由行?”
  “这事已经在议事日程上了,我们正在研究恢复自由行的问题。”
  “什么时候能够恢复?”
  “现在还不知道。国家旅游局可不是为香港自由行而开设的,我们还有其他工作,还有很多国家和地区的自由行工作要展开,香港只是其中的一个。”
  “那香港旅游业、零售业怎么办?”
  “我们对香港人民有信心,对香港经济有信心。”
  五、香港会长期乱下去吗?
  开始示威时,示威人群“同仇敌忾”,似乎不把皇帝拉下马,绝不善罢甘休。后来梁振英申明不退让、不下台,反占中的声音也出现了,示威的势头似乎退掉好多。港府取消与学生对话,出动警察清场,又把示威的劲头点燃了。接下去呢?
  示威到了现在,北京根本不直接出面,除了官样文章外,就像没事人一样。港人或许大多已经认识到:这一次北京不会让步了,而示威所要求的东西又不是港府能给的,从理性上说,继续示威的意义已经失去了。但示威还在继续,不断阴火复燃,看来会长期下去。这里面有几个原因。
  1、现在的示威者可能已经大多不是组织上街的,或者说是听到占中三子或者学联呼吁才上街的,而是自发的。他们上街的原因可能已经不简单是要求普选,而是情绪性的,不愿意在“正义事业”上据下风,不肯咽下这口气。这些街道是“我们的”,不能忍受被“他们”夺回去,一定要夺回来。这已经成为示威者和港府之间的 “私仇”了,有变成“世仇”的趋势。
  2、学运的口号是普选,但占中要复杂很多,包括贫富不均、房地产价格飞涨、缺乏上升通道等,占中实际上成为近些年港人不满的发泄口。即使北京不可能为普选让步已经清楚,这些诉求依然存在。这些诉求与北京没有直接关系,更多的是港府的职责,但实际上是大环境变化使然。港人在很大程度上还拒绝承认相对衰落,但有彷徨、苦闷,看不到前路,这样的示威正好是出气口,没有看到希望不肯轻易放弃,但这其实是比北京开放普选更加无望的事情,但这一点港人中认识到的并不多,尤其在受害最深的普罗阶层。
  3、警察在传统上是“强势”的,“我说什么,你做什么”,“朝南位子”坐惯了,这在哪里都一样。在这次示威中,警察受命到处节制,可能有不少吃暗亏的事情,积累了一肚子火气。到了反击的时候,有过火行为,这不奇怪,何况这些警察行动在一些示威人士捧为偶像的美国根本不算什么,肯定谈不上警察暴力。但警察行动在客观上也刺激了示威的阴火复燃。警察已经成为“他们”了,成为“恶势力”的代表。
  4、示威的主体是学生和年轻人。在“大人”眼里,全世界的年轻人都一样:好像“没魂”一样,一点没有责任心,不肯吃苦,只知道玩乐和easy life。另一方面,年轻人对自己的状态也不满意,尤其对未来充满彷徨,感觉社会对他们的诉求不理解,不肯跟他们沟通。这不奇怪,即使在最蒸蒸日上的社会里,年轻人一样会彷徨,就像去划船一样,没有走上船,还在码头上,一只脚刚迈到半空,总是忐忑不安的。在这样的情况下,给予使命感和道义感,给予目的和纪律,很容易把年轻人团聚起来,爆发出他们自己都不知道的能量,然后对自己的能量很,接下来就是这种能量的失控,除非组织者和煽动者具有强大的观察和控制能力。这好像把人群鼓动起来,形成stampede,一旦动起来,就停不下来了。德国电影《Die Welle》里对这一点说得很清楚。这不是一个好莱坞大片式的消遣电影,是根据一个很有争议的社会实验改编的,很值得一看。
  5、学联与港府的对话还没开始,已经没有意义了。学联从开始的强势开条件、否则拒绝对话,到后来的对港府“不经过学联同意”单方面取消对话感到愤慨,到现在港府提出对话而学联已经“没有意见”,步步后退,因为现在学联退也好,不退也好,实际上已经边缘化了。港府在这个问题上也边缘化了,真正有对话权的北京根本不出面,什么对话也白搭。现在的对话已经是双方互相给面子下台了。
  当然,最后还是要停下来的。西方就想迫使北京出手,出动军队镇压,北京没有那么蠢。驻港部队离示威地点据说很近,但解放军闭门不出,示威的人倒是也没有主动挑衅的。除非有胆大妄为者胆敢冲击军营,这会是香港最安静的一角。港警缺乏足够的兵力镇压,港府也未必有这个魄力,北京更是绝不会容许港府流血镇压。那最后怎么办呢?现在看来有可能会长期耗下去。这就会大大激化示威人士和居民的矛盾,你有你的诉求,我有我的生计,你不能为了你的自由而不顾我的活路。这样会爆发冲突。港府有可能就是为了避免民对民冲突而开始清场的。但现在清场受阻,占中可能会长期延续。结果是:一些人为了政治诉求,而不顾更多人的经济现实。民主本来是为了民生,但为民主而民主,反而损害了民生,最后坏了民主的名声,泛民变成害群之马。民主最大的禁忌就是不能抵触民生。
  所以说,继续示威好。好就好在:泛民在自掘民意基础。他们不这么做,以后还会一呼百应。这次做绝了,以后就成过街老鼠了。至于香港的相对衰落,继续示威也是好的,促使香港相对衰落的清晰化,有利于港人摆正自己的位置。
  至于西方媒体常常挂在口边的:这次示威是北京自1989年以来最大的政治危机,他们实在是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他们对中国政治真是一点都不懂。看看大陆民意:鼓励香港继续示威下去的不少,但支持他们诉求的远远少于看好戏、等着他们自毁家园的人。比较一下人们对这一话题和薄熙来或者新疆暴恐话题的热度吧。这就是北京最大的政治危机?北京的港台政策本来也是走进了死胡同,一国两制越来越难玩了,现在反而清晰了。世界就是这么荒唐。
  西方把香港这场示威形容成雨伞革命,据说还有很多以雨伞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出现。君不知,这些雨伞可是Made in China?
发表评论: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做医生可以做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